生活从选定的目标开始

2024-05-08

生活从选定的目标开始(精选三篇)

生活从选定的目标开始 篇1

起初, 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后来读的书多了才知道, 这叫目标的力量。目标对人的生活和工作十分重要, 如果你头天下午毫无头绪, 第二天早上就很难进入工作状态;但如果你头天下午就有了目标, 第二天就会激情四射, 出色地完成手头的工作。目标不仅对一个人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对一个人的人生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对一百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他吃惊地发现, 只有3%左右的年轻人有着长远的目标, 而10%的人有短期的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27%的人没有目标。25年后, 这位教授进一步发现, 那3%的人成了社会精英, 拥有稳定的婚姻, 良好的健康状况, 生活充实、快乐。那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不愁吃喝, 小有成就。那60%的人生活在中下层, 他们工作稳定, 收入一般, 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而那27%的人最惨, 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常常为生计而发愁, 抱怨颇多。

戴高乐曾说:“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在这个世界上, 天才和白痴所占的比例极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当, 那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 而有的人却举步维艰呢?其实,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智商无关, 与所处的环境无关, 与机遇无关, 关键在于有没有长远的目标, 有没有坚定的信念。

唐太宗贞观年间, 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 马在外面拉东西, 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 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 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 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 高入云霄的山岭, 凌峰的冰雪, 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 使驴子听了极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 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 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 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 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 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 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 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 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 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生活中, 我们又何尝不是扮演着马与驴的角色呢?有的人一辈子忙忙碌碌, 但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就如同没有目标的驴, 只知道在原地打转。而有目标的人, 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朝着目标不停地进发。如果一个人能把儿时想当科学家的梦想坚持几十年, 那么他现在一定是科学家了。换句话说, 每个人都具备成功的潜质, 只是很多人中途放弃了, 因此, 能进入成功殿堂的人少之又少。

李中莹: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篇2

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敢做美梦

梦想是成功的起点!如何才能将模糊的梦想变为明确的方向?如何将明确的方向变为具体的目标?

(1)写下你的名字

首先要写下你的姓名,从题目可以看出是谁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你已经无数次写过你的姓名,但这次却拥有特别的意义:你开始规划你的人生!

(2)规划年限

题目中最难写的是确定“几年”,是阶段性的还是终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年限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主要目标的实现时间,可以是两、三年,也可以是十几年、几十年。

(3)起止日期

何时开始,到何时实现目标,

开始日期要详细到年、月、日,终止日期可以到年。

(4)年龄跨度

年龄跨度是指从多少岁至多少岁。

例:程胖坑十年职业生涯规划

9月1日——38岁~48岁

或者:

程胖坑终生职业生涯规划

199月1日——2028年38岁~68岁

题目的这种写法,反映职业生涯个性化的特征和时间坐标原则,建议第一次写职业生涯规划的人,规划年限不要写很长,因为是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年轻人,比如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参加工作刚刚几年的人,可以写两至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步——方向和目标

职业方向是你对职业的选择,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间范围内准备从事什么职业。在职业的道路上应该先找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然后再谋求什么样的职位。有很多人努力地去争取某些职位,但他却搞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是什么。职业方向反映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动机,或称主观愿望,在准备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方向。

确定职业方向有几个注意事项:

(1)不能没有方向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篇3

2. He asked everyone, but got the same answer: no matter which direction you walk towards, you will return to the starting point. To confirm1 that, he walked northwards from Bissell Village, and went out of the desert three days and a half later. 他问每个人原因,结果回答都一样:无论朝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3. Ken Levin wanted to know why, so he hired a native as his guide. They took water,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half a month, and two camels. Ken Levin put away his modern equipment like compasses. He followed with only a stick. They walked about 800 miles during 10 days. On the morning of the 11th day, they returned to Bissell. 肯·莱文想弄清楚原因,于是雇了一名当地人来做他的向导。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头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4. Ken Levin finally understood. The reason why the people of Bissell could not walk out was that they didnt know the Big Dipper2. In the desert, if a man goes only by his feeling, he will walk in the circles of all sizes and the final footprint will probably be a shape of tape. The village of Bissell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vast3 desert without a reference4, it was impossible to walk out without knowing the Big Dipper and compasses. 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没有任何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的话,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5. When Ken Levin left Bissell, he took a young man named Guterl. He told him he could walk out of the desert as long as he walk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at star in the night.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来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年青人。他告诉阿古特尔,只要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意美下一篇:武汉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