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雷电防护措施

2024-05-14

古建筑雷电防护措施(精选十篇)

古建筑雷电防护措施 篇1

1.1 古建筑易遭雷击的原因

一般雷击类型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球雷四种。对古建筑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直击雷和球雷。而要产生雷击, 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电量积累, 达到一定的强度, 击穿绝缘空气, 形成电流通道;其次要有突出的物体造成其周围电场突变, 感应出异号电荷。古建筑多为木结构, 木材经过千百年变得十分干燥, 在雨天潮湿, 电阻率变小, 并且内部年久积满灰尘, 易积蓄净电, 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还有很多古建筑建于高山上, 本身地势较高, 且位置突出, 更容易遭受雷击;同时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 也容易引雷殃及古建筑。

1.2 古建筑的雷击规律

雷击规律的影响因素。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些规律称为雷击规律。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形状, 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内部设备情况对雷击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当雷电先驱发展到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时, 地面上的电场不断增强, 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场强最大, 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

1) 地点上的规律。雷害事故表明, 多数雷击发生在靠近河湖池沼和潮湿地区, 其次是大树、旗杆、杉槁, 球雷占8%。2) 雷击部位上的规律。古建筑易受雷击的部位多为屋角兽头、房脊和梁柱以及丰宝铜顶。北京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鼓楼, 也恰恰说明了这一规律。

2 古建筑防雷技术

随着科技大发展, 人们对雷电知识的了解逐步深入, 防雷技术也不断更新, 但主要有以下7种:避雷针防雷法、法拉第笼式防雷法、滚球防雷法、E·F避雷保护系统、消雷器防护法、避雷设施保护法、人工影响雷电防雷法。对古建筑较为适用的是避雷针防雷法。

2.1 避雷针系统防雷原理及使用范围

1) 防雷原理。避雷针防雷法是利用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高度, 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 从而将雷电流吸引到避雷针上, 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导入大地, 使被保护对象免遭雷电直击。也就是说其实质并不是避雷, 而是引雷。2) 适用范围。避雷针系统主要用于防直击雷, 这一系统的接闪器有很多, 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带等。由于古建筑防雷设置不仅要具有实效性, 同时要尽量保持其原有风貌, 所以多用避雷带、网作为古建筑防雷的接闪器。

2.2 避雷针系统的局限性

1) 保护范围不稳定。避雷针保护范围是一个伞形或屋脊形保护区, 其张开角度受到接闪器设置高度、雷电强度等多种参数的影响, 有的采用30, 有的采用60, 关于保护角的计算公式很多, 但如何确定一直是富兰克林防雷理论的最大困扰所在。2) 反击问题。当雷击避雷针或避雷带时, 由于引下线的阻抗, 对地电压可达到相当高的数值, 以至于可能造成接闪器及引下线向周围设备跳火反击。避雷针系统还存在着感应电压的危害, 以及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问题, 但其对古建筑危害不大。

2.3 球雷的预防

1) 球雷概述。根据球雷现象规律和许多球雷案例剖析及模仿实验表明:球雷是空中带静电荷气雾层运动相互作用放电电离的结果。其本质是一个由高速旋转电子封闭的等离子球体, 之所以能形成球体, 主要是空气中气雾层电离产生强电场和高频电磁振荡, 产生一团漩涡状等离子体的缘故。漩涡体的存在或消失, 取决于其内部的电磁平衡和能量补充。球雷是一个复杂的电荷系统, 球体本身好似法拉第笼, 对外不呈现电性, 普通避雷针、网、带对其不起作用, 并能从网、带孔洞缝隙中自由出入。故此, 目前还没有同它斗争的较为有效、可靠的办法。2) 球雷的基本预防措施。由于球雷的难预防性, 防护球雷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屏蔽。对于一般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 , 可将门窗加上金属纱网与全部钢筋连成一片, 构成一个笼式防雷网, 可以防止球雷侵入。对重要的古建筑应当做金属纱窗和金属纱门, 将它可靠接地。

3 避雷设施的安装与管理

3.1 接闪器安装及注意事项

接闪器一般可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 针对古建筑则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A、避雷针是经常置于古建筑屋顶的, 通常采用双支接闪器, 置于大吻内自箭把伸出。B、采用避雷带时, 按大吻的轮廓用避雷线绕一圈, 须离开构件10~15cm, 用铁卡子卡牢。但保护范围不包括檐头时, 避雷线应顺脊延续至翼角至檐头, 并将垂兽、戗兽、翼角的小兽等都包括在内。C、有铜宝顶的建筑物, 如果其范围够用时, 可利用铜宝顶做接闪器, 仅将倒替焊接在最上面铜块上即可。

3.2 引下线的安装

引下线安装分为明、暗两种, 对古建筑而言, 应采用明线, 易于检查施工。引下线一般应垂直引下, 但古建筑轮廓复杂, 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当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弯曲时, 应保证其弯曲段开口部分的直线距离, 不小于弯曲段全长的十分之一, 并避免弯折成直角或锐角。古建筑的导线安装应自上而下, 先与接闪器焊接, 至檐头斗拱部位, 预先在瓦顶上打一个直径10cm的圆洞, 套在磁管内, 将导线穿洞而下。

3.3 接地体的安装

接地体应选择安装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 同时应考虑在行人较少的地方, 以避免或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距离建筑物的台基不小于300cm, 埋深深度在100cm以上。地极的形状有闭合形、一字形、放射形, 闭合形又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形。我们一般采用闭合方形或一字形。方形地极用镀锌铁管4根, 每角1根, 管距不小于250cm;一字形用管3~4根排列成一字形。安装时, 管子打入地内, 上露50 cm以便与导线连接, 导线引至地极自作一弯与第一根管子接上, 用卡子卡紧焊牢, 同样将第二、三、四根与导线焊接。

3.4 维护检查

为了使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有可靠的保护效果, 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 还要注意经常维护检查。

4 古建筑中高大树木的防雷

很多古建筑中都有不少高大树木, 这些树木可能遭受直击雷或引下球雷, 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因此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A、在树顶安装避雷针, 沿树干敷设引下线, 下部埋设接地装置;B、枯朽树木的洞穴应用灰膏封堵严密, 防止积水, 导致树木接闪;C、树木本身或根部不得缠绕钢筋, 并不得在树下堆放大量金属物体;D、古建筑周围栽种树木时, 树干应距建筑物不应小于5米, 树冠不应小于3米。

5 结语

可以看到防雷技术存在很大的缺陷, 避雷针系统虽然经过安装设计上的调整, 但仍存在不妥之处。相信随着对雷电认识的逐步加深, 还会出现更完善、有效的防雷技术, 能够更好地保护古建筑。

摘要:龙川县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现存的古代建筑有很多, 由于没有雷电防护措施, 这些古代建筑时常遭受雷击, 本文就古建筑遭受雷击的原因、规律, 如何做好防护以及如何设计与施工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古建筑,雷击原因,防护措施,设计与施工

参考文献

[1]梁必骐.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防御[J].广东气象, 2007.

改进规范雷电防护工作调研措施 篇2

近年来,全省雷电防护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穿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防灾减灾做贡献为主线,突出规范化管理、工程服务质量,狠抓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市场开拓,改革工程技术服务,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拓宽工程业务领域,狠抓目标落实。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实际,各防雷工程公司坚持用资质优势引导市场、用技术力量服务市场、用品牌质量赢得市场,规范管理工作树形象、规范技术服务促效益,为防雷工程工作注入活力,增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生存能力,工作实绩赢得了各级气象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关注。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全省雷电防护工作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一、全省雷电防护工作现状

目前,**省气象系统拥有两家双甲资质的防雷公司、15家乙级资质的防雷公司。现以天科公司(甲级)为例,近三年来公司营业总额达450余万元,其中去年工程净收入额约为70万元。在已完成的防雷工程项目中,有易燃易爆场所(71939部队军械弹药库)、高层建筑(如明珠大厦)、通信和监控网络系统(如全省工行金库监控系统)等防雷工程。在近三年内所完成的防雷项目中,直接依靠省防雷中心提供工程项目或者由防雷中心提供检测、验收等优惠措施取得的防雷工程约占75%,约340万元;剩余25%工程总额是公司依靠自我开拓取得,约为110万元,该部分工程防雷中心在检测、验收环节给予了一定的支持。防雷工程的实施与防雷管理、政策等方面支持密不可分。全省气象系统内乙级资质公司业务收入基本情况与天科类似。

二、全省雷电防护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省防雷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防雷工程产业的发展距离集约化、科学化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公司运行机制不灵活,影响市场竞争力。以天科公司为例,作为**省气象局投资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在人事、编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却按照省局事业单位的要求管理,不像社会公司灵活、方便,根本无法与社会防雷公司在市场上竞争抗衡,有相当部分工程均由于机制等原因而无法承接,近三年来因此而流失的防雷工程初步估算为数百万元。

目前天科公司所实施的防雷工程,95%以上是在济南市区内完成,由目前机制所带来的工程领域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而各市县普遍存在一类防雷工程项目,部分乙级资质的单位也展开了设计、施工工作,这属于违规行为。一方面市级乙级资质公司超范围违规经营,另一方面省级甲级资质公司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天科公司迫切需要与地市展开合作的好机制。

另外,在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下的企业——全省各防雷工程公司运行起来非常困难,也严重影响了公司人员的工作热情,公司应当寻求一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运行机制。

(二)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目前公司防雷工程设计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影响公司的技术发展;市场开拓型人才不足,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开拓;科技领军的复合型人才贫乏,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并且公司没有自己的施工人员,工程施工时需要依靠外聘人员或与社会防雷公司合作才能完成,公司人员的缺乏及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已经严重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注册资金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目前天科公司注册资金仅50万元,距离甲级公司要求的150万元注册资金相去甚远。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司不具备参与50万元以上防雷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的资格,也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四)防雷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公司的工程总量。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安全技术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图纸审核及竣工验收等各方面的综合执法检查不严格、管理不到位。以济南市为例,约90%的新建建筑物均避开防雷检测、验收,**备案的外系统防雷公司,在实施的雷电防护工程项目时,基本没有申报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严重影响着雷电防护工作的开展,并可能导致相关气象主管机构承担不作为的责任。

(五)防雷宣传力度不足,地方单位人员思想不重视,影响公司的工程开展。社会上个别单位和个人不知道气象主管机构是法定的防雷主管机构,防雷减灾意识不强,雷电防护意识不足,认为开展防雷工程没有必要,而且部分民营企业、房地产商不配合防雷中心进行防雷检测、验收,部分防雷装置长期无人管理和维护,不合格的防雷装置和设施较多,避开防雷装置的安装和防雷工程的实施,造成潜在的防雷工程消失,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目前天科公司及全省各市防雷工程公司均存在宣传经费严重不足,规模小(没有集约化发展)、无知名品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需要妥善解决。以天科公司为例,目前在济南市还有相当单位、企业对天科公司没有印象,因不了解、不熟悉从而产生的不信任也使得相当部分防雷工程与天科无缘,阻碍了天科公司发展。这种现象在全省各地市防雷工程公司均普遍存在。

(六)地方相关机构不配合,影响公司的市场开发。济南市建委以他们早已开展防雷图纸

审核和竣工验收程序为借口,迟迟不让气象主管机构进入新建工程流程,导致气象部门防雷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困难,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防雷验收量的减少,防雷工程量的降低,严重削弱了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七)公司的局限性及无自主产品,影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外系统的五家双甲公司在济南均设有子公司或相应机构,并在全省多个地市设有办事处。天科公司与这些公司相比,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和管理都没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全省各公司没有自己的防雷产品,需要代理别人产品,造成在与外公司竞争时没有任何价格优势,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系统外防雷公司经常利用天科此项弱点,采用超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方式去掠夺防雷工程,造成天科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

三、发展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公司未来应当向做大、做强、做专三个方面进行发展,即要求公司规模大、整体实力强、技术力量专。

结合目前公司实际情况,天科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做专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与各市地气象部门防雷工程公司合作,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路线,即在全省各市设立分公司(子公司),集中全省气象部门防雷工程公司优势力量,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全省气象系统一家人以及得天独厚的防雷管理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天科公司如果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并在相适应的机制、政策配合的情况下,公司的营业额应在1000万元以上。

过去两年内,天科公司也有过与基层(如禹城、五莲、东平等)及外系统防雷公司合作的经验,就目前情况看来,效果良好,所实施的防雷工程用户均反应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机制

全省防雷工程公司目前的运行机制不仅在市场开拓上有着相当强烈的限制性,并且在市场范围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要务。公司采用集约化发展模式,应首先建立以下三方面的运行机制:

1、人才机制。公司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将在如何管理及更好的运作发面产生全新的问题和矛盾,寻求顶尖的管理人才是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有效办法。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是否可以采取引进外系统的顶尖管理人才协助管理公司,聘用优秀的业务人员协助更好的开拓市场的方法,与此同时,公司现有人员在工作中也不断吸收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办法,从而更好的促进公司发展。

2、财务机制。天科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财务机制却采用的是省局事业单位的要求办法,事实已经证明,这种财务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天科公司如果在正常纳税的基础上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财务机制将加快公司的前进脚步。

3、奖励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如果一味按照“阳光工资”去卡去套是非常不合理的。作为市场运作的公司应当具有一定的奖励机制。

如果采取集团公司的发展模式,则年终应对经营业绩良好的分公司经理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分公司员工也应具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如全年任务超额完成,应对公司总经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措施,公司员工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公司发展。

(三)加快工程人才建设,推动公司长远发展

公司目前的人才匮乏,也是近年来公司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匮乏使得公司在各种日常工作中均是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应当加强雷电防护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如果采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通过在全省各市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将全省防雷技术人才进行整合,让全省防雷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当某一子公司需要政策、技术支持与帮助时,总公司可以给予大力支持,人员不足时,也可临时调配,总公司成为各分公司的坚强后盾。

(四)生产自己的防雷产品

纵观所有外系统甲级资质公司,均是集防雷产品生产、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与一体,拥有自己的防雷产品不仅具有了价格优势,更在一定层次上提高了公司整体实力及市场竞争力。

去年**省气象系统防雷工程净收入为4914.4万元,截止目前,今年全省工程净收入已达3539.90万元。从上述净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每年**省气象系统防雷工程公司所使用的防雷产品应当不少于3000万元,所使用的防雷产品的数量是非常巨大。

鉴于目前气象系统对全省雷电防护工程具有管理职能的大好时机,全省使用防雷产品的数额巨大,如果生产出具有自主产权、质优价廉的防雷产品,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公司自身实力,还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打出天科公司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通过与部分防雷产品生产厂家的合作来实现,已经有部分厂家愿意与天科公司合作,并同意天科公司占51%的比例,但必须满足其产品在全省范围内占据一定数额的市场比例。

(五)加大市场宣传

应当通过电视广告、气象短信、广告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传,在防雷减灾意识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加强对天科公司的宣传,增加天科公司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促进天科公司的整体发展。

(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法规建设是坚持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的保证防雷工程工作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11号)、《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0号)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防雷法规体系。在今后工作中还希望济南市人大尽快出台针对性更强的地方性防雷法规,争取济南市建委相关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法规来保障防雷减灾工作的整体前进,从而保证防雷工程的顺利开展。

在争取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气象、安监、建委等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查处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大对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执法检查力度,把日常执法和防雷安全检查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执法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各种防雷安全隐患,维护防雷工程和产品市场的规范,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落实。

与此同时,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备案公司的监管力度,在对其资质进行年审的同时应对其所实施的防雷工程是否申报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一并进行年检,督促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

为切实做好执法工作,应当建立专职的执法队伍,每年执法队伍应具有一定的成功执法案例的数量,充分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并可以将执法工作的力度及效果列入目标考核。

(七)加强职能部门联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浅谈弱电设备的雷电危害与防护措施 篇3

关键词:弱电设备;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强电和弱电是电力系统中的两大输电类型,而强电设备起步早,在防雷避害方面的措施也较为完善,经验相对丰富,能够很有效的避免雷电带来的灾害,而弱电设备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弱电控制以及电源等设备的防雷电还十分薄弱,每年因弱电设备遭雷击破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近年来生产办公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弱电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有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旦遭遇雷电,将造成设备的损坏,进而可能引起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弱电设备的雷电危害和防护措施,以保证弱电系统避免遭遇雷电袭击,保证其正常有效的运行。

一、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

相对强电设备而言,雷电更容易造成弱电设备危害,其危害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不可能依靠一、二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雷害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尽可能降低雷害造成弱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通过对现实中遭遇雷电危害的弱电设备分析,其造成雷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击雷是带电云团直接击中地面上的建筑物(或物体),对该处物体所造成的放电现象;直击雷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暴露在空间中物体的损坏。由于雷电流产生的巨大热量,从而造成建筑物损坏或动植物的伤亡,危害极大,但是发生的几率很小。

(2)雷电感应是指在雷云运动的过程中或雷云对大地(或云际之间)放电时,对附近的金属导体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LEMP)通过电磁场传播和金属电路及金属管路传导,对该处和设施造成危害。感应雷一般依据电磁感应和电路原理,因此其危害范围广,几率高,对弱电系统的危害较大。

(3)雷电浪涌。近几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雷电浪涌的危害也更加重视。它主要是由于发生雷击时,产生于电源和通讯线路之间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是,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都是高度集成化,对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等承受水平都有限,进而对雷电电流浪涌的承受力也有限,在发生雷电浪涌时设备就容易受到损害。二是,信号来源的路径有很多,导致系统在信号传导中更容易受到雷电的入侵,而雷电浪涌可以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而入侵电脑等设备。通常来讲,信号系统的浪涌电压主要来源于电磁干扰、静电干扰以及感应雷击和无线电干扰。

二、弱电设备雷电危害的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预防灾害的发生。弱电设备的主要防雷措施是安装接闪器、接地、屏蔽、均压、分流(保护)等装置,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外壁防护措施。该防护措施一是要通过建筑设置的避雷针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直接引入大地。二是在引导雷电产生的电流时要注意对电流的分流,否则容易造成过电压而引起设备的烧毁损害。三是可以利用建筑结构中的金属构件以及钢筋笼作为不规则的屏蔽笼(法拉第笼),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若建筑中的设备为低压电子逻辑系统、小功率信号的电路电器,则需要加设专门的屏蔽网,并且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四是保证建筑物的各点的电位均衡,处于等电位状态,避免由于电位差而对设备产生的损坏。五是保证建筑接地良好,从而减低雷击时接点电位设备的损害。

(2)内部保护措施。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来看,防雷电保护应当由外向内划分多级保护区,其中最外层为LP20级,危险性最高,是直击雷区,主要由外部防雷系统保护,越往内部,危险性越低。一般来讲,在雷电电流经过传统的避雷装置后会大约有一半的电流直接进入大地,还有一半会平均分布于各个电气管道中。在随着通信等弱电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在防护电上应当进行综合的多级保护。首先是电源的防护。雷电侵入弱电设备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电源,因此,需要加强对电源的防雷电保护。一是在高压设备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总配电盘间的线缆内芯线两端加避雷器,作为一级防护。二是二次低压设备配电箱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避雷器,作为二级防护。三是在重要的、精密的设备前端加对地避雷器,作为三级防护。通过分流,来达到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需要注意的是,避雷器的选择。其次,信号的防护。该部分可分为粗保护和细保护两种,粗保护需要根据国家的规范级别来确定,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来设置。再次,接地处理。由于雷电在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电流和热量,这就要求接地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性能,来保证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接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接地电阻值要求R<1Ω;②接地体应离建筑物3~5m左右设置;③水平和垂直接地体应埋入地下0.8m左右,垂直接地体长2.5m;④在地网焊接时,焊接面积应≥6倍接触点,且焊点做防腐蚀防锈处理;⑤地网应在地面下0.6~0.8m处与多根建筑立柱钢筋焊接,作防腐蚀、防锈处理;⑥回填土必须是导电状态较好的新粘土。若接地保护处理的不好,将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故障,轻則烧毁设备元件,重则引起火灾和人员伤亡。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防干扰、防静电等屏蔽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高层建筑雷电防护措施探讨 篇4

1 雷电活动的基本规律

在我国, 春夏季节是雷电的活跃期, 其中夏季为高发期, 冬季则为零。从全球范围来看, 赤道附近是雷电的活跃地带, 随着纬度的南北增加, 其发生的次数也在减少, 南北两极几乎为零。平均雷暴日是对特定区域内发生的雷电活动大小的评价标准, 同时, 该标准也为防雷工程、建筑工程以及设计与评估提供了参考。地区的不同雷电的强度也有差异。从国内情况分析, 可划分4个雷电日分布区域。北回归线以南, 出现大于80天的雷电日;长江以南区出现超过40天的雷电日;长江以北地区出现15~40天的雷电日;西北地区的雷电日出现天数少于15天。我国最为剧烈的雷电活动地区在海南省以及雷州半岛, 年均出现的雷电日为120~130天。为此, 可以说, 我国雷电活动强弱随着纬度的南移而下降。

2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防雷设计

当前, 城市建筑日渐向着“高”的方向发展, 因为垂直高度较大, 建筑基础必须往下做延伸, 在防雷设计时, 这是非常好的条件。按照“法拉第笼”理论, 防雷系统为笼式, 将接地装置、引下线、避雷带或网三者相连, 构建为大网式的钢铁笼。建设好雷电波、防侧击雷、防直击雷与防雷电感应系统, 在分流与接闪功能综合考虑的基础上, 实现建筑物内外部的防雷功能综合兼顾, 保证安全防雷。

3高层建筑侧击雷防护设计

3.1闪击距离

通分析常上说图发来现, , 如在高果层先建筑导顶是的接由闪雷器, 云对的于上雷击部为往50k下A、发10生0m, 范形围内式, 为梯级接式闪跳器跃可发, 挥周作围用, 大保气护建对筑其物。影如响果较雷击大先导, 为其1袭0k击A、对50m象, 与因闪方电向距不离为确定。但是, 在最后的梯级或跳跃时, 变化明显, 选择终极的雷击对象成为必然。这时, 地球表面的许多物体都受其电场的作用, 出现由下往上的先导, 发展方向为上下先导的合并。如果安装接闪器在被保护的建筑物楼顶, 接闪器产生的先导更加的强烈, 其会加速与下先导合并, 在雷击未接触建筑物时雷击已经发生。我们把最后的梯级叫做闪电距离。接闪器即吸引闪电的仪器, 接闪器在闪电距离范围内, 将累吸引。如果下行先导不再闪电距离内, 那么接闪器不会起作用。闪电距离不断变动, 如果雷电流幅值大, 那么闪电距离的值也随之增加。相反, 闪电距离也变小。所以, 对于强而远的闪电, 接闪器同样可吸引之, 但是, 如果闪电较弱, 接闪器可能不会发挥作用 (如图1) 。

分析上图发现, 在高层建筑顶的接闪器, 对于雷击为50k A、100m范围内, 接闪器可发挥作用, 保护建筑物。如果雷击先导为10k A、50m, 因闪电距离为40m, 大于此距离, 雷击将不会被吸引, 建筑物也将被雷击中, 雷击的发生, 使我们不得不研究防侧击问题。

3.2防侧击雷的设计

参考相关的雷电测试数据发现, 雷云距离地面的最小距离为20m, 足见距离之小。在城市高层建筑中, 超过50m的建筑随处可见, 这也说明, 其是“身在雷云不知雷”。所以, 防止高层建筑受到雷击, 有必要做好侧击防雷的工作, 当前, 高层建筑超过20m, 结构体系多为钢筋混凝土或钢构架, 雷电流在此种结构形式条件下, 可平行分布多电流, 是避雷的好方法。

3.2.1高层建筑的屏蔽

若雷击中建筑物楼顶的防雷设备, 在防雷引下线的疏导下, 最终到达防雷接地装置, 将雷电引向大地。最大的雷电流峰值能超过200k A, 但其持续时间非常短, 以微秒计量。这时, 接地设备电阻、防雷引下线电阻与电感上, 电压降比较大。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 可以得知有超过10000V以上的电压在引下线上。如果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 那么接地设备与防雷设备间的电位差可以超过一百万V, 这可能造成和引下线连接的金属体, 或某些相邻的金属体出现反击放电。此时, 雷电波形陡峭且强大, 在进入引下线时, 周围导体出现电磁感应。此时, 防雷引下线上附近的未经屏蔽的导体很容易出现高电位, 绝缘也会因为反击导体放电而出现被击穿的情况。如果导线具有屏蔽层, 向铁管穿线, 将防雷引下线与屏蔽层做等电位的连接。当屏蔽层接收到雷电的分流, 互感电势将会出现在屏蔽层中的导体之上, 屏蔽层预期数值有相等电压降。导体一端与屏蔽层存在等电位式的相连, 那么导线的绝缘两端会出现0的电位差, 绝缘也就不会被击穿。此外, 高层建筑物中心是布置主干电气线路的主要部分, 布置时, 不能与引下线过度的靠近, 减少受到干扰的距离。所以, 铁管配线是高层建筑内部配置电气线路的主要形式。若是使用电缆, 电缆也应该做好屏蔽措施, 若在金属线槽中封闭敷设电缆。

3.2.2高层建筑的等电位处理

高层建筑的防雷设备中, 因为雷电流具有较长的散流途径, 接闪器直到接地设备的电位梯度非常的强。

4 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朝高度智能化与结构样式多样化发展, 侧击雷的防护显得尤其重要。防雷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 与各专业系统交叉点多, 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种防雷因素, 以确保建筑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樊裕伟.高层建筑防雷设计及施工[J].江苏建筑, 2011 (1) .

[2]张鹃, 田军利, 梁伟汉.高层建筑防雷设计审核应注意的问题[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S2) .

[3]高清兰, 白桂巨, 陈洪萍, 魏炳有, 刘培娥.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与综合防护[J].太原科技, 2009 (1) .

[4]郭福雁.高层建筑雷击风险评估体系设计[J].建筑电气, 2008 (10) .

古建筑雷电防护措施 篇5

一、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按综合防雷系统的要求进行设计,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为确保防雷的科学性、先进性,在设计前宜做现场雷电环境评估。

二、在进行建筑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工程设计时,应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条件、雷电活动规律、雷击事故受损原因、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技术先进、优化设计、多重保护、经济合理、定期检测、随机维护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施工及维护。

四、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采用: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合理布线技术、共用接地技术、设计安装浪涌保护器(SPD)的技术等六大综合防护技术进行设计。

活动板房雷电防护措施 篇6

1 活动板房的种类

1.1 水泥活动房

承重系统均为钢结构, 安全可靠, 墙体采用双层钢丝网, 轻质保温材料和高标号水泥预制复合板, 保温、隔热、轻质、高强、顶面用机制水泥瓦。

1.2 磷镁活动房

磷镁活动房是目前活动房市场上价格最低, 重量最轻, 最易搭建的简易轻体活动房, 它具有防水, 防火, 防腐蚀的独特效果。板材采用聚苯加芯, 充分达到保温隔热等效果。

1.3 彩钢板活动房

彩钢板活动房属于轻钢结构, 墙体与屋面材料采用彩色钢板覆面聚乙烯泡沫夹心复合板, 保温隔热, 防腐隔音、轻质阻燃、抗震性能好、坚固美观。为社会最常见、使用最多的活动板房的类型, 本文以此类型为论述对象。

2 彩钢板活动板房的结构构成

活动板房的主体结构是轻型钢框架结构, 以C型钢和角钢为基本骨架材料, PU瓦为屋面材料, 以双面夹芯彩钢板为围护材料, 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基础为深挖基础, 然后预埋金属基础构件, 然后再以混凝土浇注, 预留出来的金属构件则用于焊接固定活动板房的金属承力立柱。

3 活动板房的基本防雷措施

活动板房采用PU瓦代替传统的屋面材料, 这种屋面具有保温性能好、自重轻、防水性能好等特点。但由于活动板房的屋面金属板相对较薄, 大部分厚度<0.5mm, 无法承受直接雷击, 所以应增加直击雷防护措施。在设计建筑物的防雷时, 不论采用什么形式的防雷系统, 首先必须考虑防雷效果、保护人身、建筑物和内部设备的安全,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实现的问题。而对于活动板房这种带有临时性质的建筑物, 如何在最低成本的情况下, 采用何种最合理的雷电防护形式, 是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

3.1 独立接闪杆式防雷

当活动板房设立在周围有足够空间的地区, 并且房里存放重要电子设备或仪器时, 当采用独立接闪杆来做接闪器, 以避免活动板房直接接闪后产生的电磁脉冲对房间里的重要电子设备或仪器产生损坏或干扰。

3.1.1 保护距离

独立接闪杆至活动板房的保护距离应满足以下公式, 但不能少于3米:

地上部分:

当hx<5Ri时, Sa1≥0.4 (Ri+0.1hx) ;当hx≥5Ri时, Sa1≥0.1 (Ri+hx) 。地下部分:Se1≥0.4Ri注:Sa1—空气中的距离;Se1—地中的距离;Ri—独立接闪杆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hx—被保护物的高度。

3.1.2 保护高度

独立接闪杆的高度应按照活动板房中设备仪器的重要程度, 以相对应防雷等级的滚球半径来计算得出 (见图1) :

双针计算公式:

AEBC外侧的保护范围, 应按单支接闪杆的公式确定;

1) C、E点应位于两杆间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2) 在AOB轴线上, 距中心线任一距离x处, 其在保护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注:rx—接闪杆在高度为hx上平面的保护半径;hr—滚球半径;r0—接闪杆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hx—被保护物的高度。

3.2 接闪带式防雷

3.2.1 接闪带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第5.2.7条的规定, 如果板房中没有存放易燃物品时, 屋面钢板的厚度大于0.5mm, 则可直接利用天面钢板接闪。如果屋面钢板的厚度小于0.5mm, 无法达到由板房屋面金属板直接接闪的要求, 则应在屋面铺设接闪带。天面敷设接闪带, 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由于屋面是由PU瓦或彩钢夹心板铺设而成, 给安装接闪带的支持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实地工程安装的摸索, 发现一方法:1) 截取约24cm一段12mm×4mm的扁钢, 弯成7字勾, 长边为20cm, 短边为4cm;2) 在短边上预钻两个等距小孔, 直径比自攻螺钉小, 可有效减少固定扁钢时的难度;3) 在屋面固定支持卡时, 在扁钢7字勾与屋面彩钢之间夹上一片橡胶片, 自攻螺钉钉入时也套入橡胶垫圈, 可有效增加螺钉钉入后扁钢与彩钢屋面结合的紧固度, 还可防水防渗漏;4) 支持卡固定后, 应再用密封膏封严, 防水防渗漏。

3.2.2 引下线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5.3引下线的规定: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5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50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2.5mm。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 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 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 地面上1.7m至地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措施。

3.2.3 接地装置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5.4接地装置的规定:在达到建筑物基本防雷接地电阻值的情况下, 宜优先使用建筑物基础中的钢筋或金属构件作为接地装置。如果电阻值达不到要求, 则应增加人工接地体。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角钢的规格至少为50mm×50mm×3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 壁厚不应小于2mm。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圆钢截面面积不应小于78mm2。

人工垂直接地地的长度宜为2.5m;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和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 受空间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在土壤中埋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5m。当遇到活动板房的出入口或行人走道时, 人工接地体应距离不小于3m, 或者采用局部深埋措施, 深度不应小于1m。

3.2.4 等电位连接

活动板房的钢架结构与接地装置连接, 并与金属屋面和彩钢夹心墙体做好跨接等电位处理, 完成LPZ1防雷区的屏蔽处理。在LPZ0B区与LPZ1区的交界处, 电源线路应安装对应的浪涌保护器;如果有严格要求的电子设备或仪器, 则应按要求再设立后续防雷区域。在安装有电子设备或仪器的房间预留接地端子, 让设备和仪器做好等电位接地处理。

4 结论

最近几年, 由于活动板房的应用极广, 使用方便, 使得发展极为迅猛。工程项目, 野外勘探, 临时驻点, 救灾扶困, 处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 更应该认真对待活动板房的雷电防护安全工作, 避免受灾群众遭受雷电的二次伤害, 也要为各个在外工作的工程人员的安全着想, 更要为中国经济腾飞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潘忠林,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DBJT19-20-2005.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05YJ5-2[Z],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试行) [S].四川省气象局,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5]DB44/T892-2011.轻钢结构拆装式活动板房[S].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电力通信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篇7

1 雷电波对通信设备的入侵途径

雷电对通信设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主要有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等4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主要形式。

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 它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这样形成感应雷电压的几率很高, 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 尤其是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 所以说对通信台站内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

雷电波侵入是指雷击发生时, 雷电直接击中架空或埋地较浅的金属管道、线缆, 强大的雷电流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雷电波侵入的方式通常有3种:一是直击雷击中金属导线, 让高压雷电波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二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 即由于雷云对大地放电或雷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在各种电线中感应出几千伏到几十千伏的高电位, 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而引入室内的;三是由于直击雷在房子或房子附近入地, 因其通过地网入地时, 在地网上会发生数十千伏到数百千伏的高电位, 这个高电位通过电力线的PEN线、防雷接地线和通信系统的地线, 也是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 并沿着导线传播到远处, 殃及更大范围。

2 通信设备雷电波侵入防护存在的问题

根据雷击事故统计表明, 通信台站的电源设备因雷击损坏所占比例为68%, 而市电引入部分因雷击损坏所占比例更高达75.75%。大部分通信台站遭遇雷击后, 配电箱、低压电缆及通信线路等都受到雷击破坏, 导致设备毁损、屏蔽层击穿、系统终止等事故发生。

目前, 经实际运行经验验证, 由电源系统耦合进入的感应雷击造成设备的损坏占雷灾损失70%以上。因此, 对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是整个防雷工程中必不可少的,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 电源线路保护不完善。除在开关电源内带有C级通流容量20kA的交流电源防雷模块外, 其他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容易因直击雷或感应雷造成线路过压, 损坏电源线路与之相联的设备。

(2) 部分通信台站在电源线路的终端开始改为铠装电缆埋地进入配电房。由于雷电流的高频趋肤效应, 电缆感应的雷电流绝大部分在铠装层寻找途径上泄放, 由于铠装层没有接地, 极易导致对地 (或其他线路、设备等) 放电打火, 轻则导致电缆接头击穿短路, 重则引起设备损坏, 甚至导致火灾事故。

(3) 由于光缆长距离架空, 部分在进机房前埋地但距离很短, 大部分没有埋地就直接接入室内综合柜内。光缆有铠装层, 但未采取任何接地措施。

(4) 室内接地不完善。多数通信台站接地网做的比较规范, 但是在接地引入线到接地汇集排接地处理不规范, 接地线长度和粗细均不符合规范要求。直击雷引下线与机房接地引上线之间的距离没有达到最少相隔5~10米的要求。设备保护接地线较长且细, 并与强电并行走线, 容易造成雷电的二次感应。

3 通信设备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 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4种:疏导, 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 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 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隔离, 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等位, 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中和, 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 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防雷方法, 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 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方法。

3.1 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 (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 和接地装置 (接地线、接地极) 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 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 (避雷线) 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 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 引导雷电向避雷针 (避雷线) 放电,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 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 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 且应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 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 增大保护范围和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 (管道) 都应与防雷网 (避雷线或避雷带) 连接良好。

(1)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1) 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 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 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 通信天线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2) 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 一般为10~50Ω, 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 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 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3) 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m, 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 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 因为这2种线电感较大, 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 且容易被腐蚀。 (4) 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和泄放面积, 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 且相互焊接。 (5) 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 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 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 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 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 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 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导通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 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 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 从而有效防止发生雷击, 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 其半径大约为260m左右, 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2)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 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 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 (SPD)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S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 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 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且要注意驻波比, 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 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 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 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 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3.2 内部防护

(1) 电源部分的防护, 因为它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高压部分, 供电企业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 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 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 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利用分流 (限流) 技术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2) 信号部分的防护, 这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通信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 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并做好屏蔽接地。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 (与法拉第网相接) 、电源地 (要求地阻<10Ω) 、逻辑地 (也称信号地) 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 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 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 可通过地电位连接, 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唯一值。为保证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 以确保地阻值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4 结束语

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措施探讨 篇8

1 雷击古树名木的危害

在雷电击中树木电流沿树皮泄放入地时, 由于雷电流的热效应, 会使树皮内细胞内的水分变成蒸汽, 并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爆炸力, 致使树皮变成细小的木屑, 严重时, 会将树干劈成两半, 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另外, 闪电击中树木时, 除树木本身受到损伤外, 还会因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地电位反击、旁侧闪络而对树木附近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 我们在对古树名木, 特别是位于大型公园、古寺庙、旅游景点等人员比较密集场所的古树名木进行雷电防护设计时, 要特别考虑到人身的安全。

2 古树名木防雷系统的作用

虽然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了人身安全, 但并不是安装了雷电防护系统的大树就是安全的, 即雷雨天气时人站在树下还是可能会遭受到跨步电压或旁侧闪络的危害。树木的雷电防护系统是一种风险管理, 通过为雷电流泄放提供一个通道, 控制雷电流的路径, 来减小雷电对树木的破坏, 减少树木附近的附带损害, 但不能阻止或减小雷击树木的风险。因此, 这些采取了直击雷保护措施的树木不能在雷电发生时看作一个避难所, 因为它不能百分之百地使人免受雷击或跨步电压的危害。

3 古树名木防雷系统的设计要求

古树名木防雷保护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古树名木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素, 并与周围景区建筑物、游人活动区域的保护相结合, 综合考虑, 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防雷装置的形状应与古树名木、自然景观相协调, 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匹配。不可在古树名木上悬挂通信线缆、低压架空线等金属物件。古树名木附近有大量金属构件、金属设备、架空电源线、通信线时, 尚应考虑雷击后产生的其他危害。

在设计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系统时, 除了应按照相应规范进行设计外, 还应参考园林工程师的意见。因为所有古树名木防雷系统的安装必须服从于树木本身的安全。对树木进行防雷措施设计前, 应通过当地的园林管理部门了解树木的科类、年龄、生长速度、主干的直径、高度等数据, 确保防雷装置保护范围留有足够的保护余量。当安装防雷系统要破坏树木的表皮或非主根系时也要征求园林部门的意见, 并在园林工程师的指导下安装, 以便确认这种安装方式是否会破坏树的结构, 从而影响树木的生命。另外, 还应考虑接地形式和材料的选择、防止反击和旁侧闪络的措施。组成古树名木LPS的各种金属材料应满足50~100年的使用寿命, 如果发生损坏或腐蚀, 应易于更换。

4 星甸九峰寺名贵银杏树防雷系统设计

4.1 设计依据

1) 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 国家标准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 地方标准DB53314-2010《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4.2 防护对象简介

本方案的防护对象是位于浦口区星甸九峰寺的两棵已有几百年树龄的名贵银杏树。其高度大约为25米, 高出周围建筑物, 树冠投影面积直径大约分别为8米、5米。

4.3 防护等级及防护装置设计思路

由于被保护的两课银杏树位于作为旅游景点的寺庙内, 树龄均不超过100年, 且处于多雷区, 根据DB53314-2010《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将其划为三类防雷古树名木。

由于保护对象不同于建筑物, 因此, 无法用滚球法来确定保护范围, 通常遵循下列原则会将雷击风险的概率降低:当树木的主干与树枝的距离小于10米时, 只在主干上安装接闪杆, 当主树干与树枝的距离超过10米时, 应在树枝上也安装接闪杆, 并将所有的接闪杆通过引下线汇集到主干引下, 引下线每隔1m左右固定一次。接闪杆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采取在各银杏树主干上装设一根接闪杆的方式。接闪杆高度裕量的选择以50年期限考虑。

4.4 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要求

4.4.1 接闪器

由于被保护的两课银杏树位于作为旅游景点的寺庙内, 树龄均不超过100年, 且处于多雷区, 根据DB53314-2010的规定, 本项目采用杆式接闪杆, 其材料为Φ20×450×1的镀锌圆钢, 接闪杆高为2700+2000X (X=0、1、2、3, 为加长杆节数) 。根据银杏树树冠投影尺寸, 在其中一颗树冠投影直径为5米的银杏树上设一根接闪杆, 取杆高为4.7米。在另一颗银杏树的两个主干上分别设一根接闪杆, 杆高为4.7米。

接闪杆固定于树体的主干部位或粗壮枝干上, 在树干上设置接闪杆应考虑树体的生长变化, 采用柔性材料底衬的抱箍固定, 柔性材料的宽度应大于抱箍宽度, 且抱箍长度应留有一定余量。

4.4.2 引下线

设置两根引下线, 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绝缘多芯铜绞线。引下线应沿树体的树冠稀疏一侧敷设, 敷设应平直, 并经最短路径接地, 不可弯成直角或锐角。引下线沿树干敷设时应套绝缘管, 并用抱箍与树干固定, 固定抱箍的间距不应大于3m, 抱箍内采用柔性材料做底衬, 柔性材料的宽度应大于抱箍宽度, 且抱箍长度应留有一定的余量。引下线与接闪杆的连接采用电气焊接, 连接点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Ω, 并做好连接点的防腐处理, 在接闪器端及接地体端的连接点外均应预留一定的余量。在引下线距地面1.8m处设置断接卡, 不同金属连接时应设转换器, 地面至2.5m高度采用绝缘塑料套管作保护, 护管颜色与树干颜色应相同或相近。另外, 为防止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还应在引下线距地面3m高度内设置防雷警示标识, 并在距古树名木投影3m外设置非金属封闭围栏。

4.4.3 接地装置

由于古树的根系比较发达, 采用传统的角钢作为垂直接地体时可能会伤害到古树的根系, 从而对古树的生命构成威胁, 而且金属材料易腐蚀性也会减小接地体的使用寿命, 不符合古树名木防雷系统使用寿命的要求。因此, 不建议采用金属性质的接地体, 本项目使用复合材料组成的接地模块。这种模块应该具有无腐蚀性、对周围环境无污染、物理和化学特性稳定、良好的导电性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另外, 由于接地模块埋地的深度只有0.8米左右, 可以有效地避开主根系, 不会对根系造成破坏。

由于雷电流是高频电流, 在土壤中泄放流散时具有趋肤效应, 因此, 将接地体深埋0.8米是比较安全和合理的。

接地模块的使用数量, 可根据所用模块的特性以及总接地阻值不大于10Ω的要求进行计算 (该项目每根引下线设置两个模块) 。接地模块进行水平埋置, 埋置深度一般为0.8~1.0米。采用几个模块并联埋置时, 模块间距不小于4.0米。接地模块的极芯互相并联或与地线连接时, 必须进行焊接。要求用同一种金属材料焊接, 确保连接的可靠性。焊接长度应不小于80mm, 不允许虚焊、漏焊。应在焊接处清除焊渣, 涂上一层沥青或防腐漆, 以防极芯腐蚀。坑槽回填应采用细粒土为填料, 不得用碎砖等建筑垃圾做回填料, 回填时应分层操作, 填30公分后, 适量加水并夯实, 再填料、加水和夯实, 直至与地表齐平。吸湿72小时后, 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工频接地电阻, 若未达到预期目标, 应分析原因, 采取弥补措施。

接地极应设置在古树名木的树冠稀疏的一侧, 并在树冠的垂直投影3m之外。接地体与人行道或活动场所距离应不小于3m, 当无法满足要求时, 应采取深埋不低于1m的方式设置。防雷装置设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4.4.4 旁侧闪络的防护

旁侧闪络是人在树附近造成人身伤亡的最主要的因素。雷电流通过树木时, 树干各处电压骤然升高, 人站在地上, 与大地等电位, 所以树干对人身产生电弧放电, 电流经过人体的部位不同, 产生的伤害就不同。除此之外, 当人站在树下时, 被雷击中的树梢或树枝也会对下面的人发生闪络, 这种闪络发生在树枝和头顶之间, 危害更大。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在树下避雨或者路过时被雷击中伤亡的案例。

经统计分析, 为保证树木附近人身的安全, 必须同时满足人距树干的距离与头顶距树枝的距离都大于3米, 才能确保人身的安全。但是, 对于人与树之间距离不小于3米的安全距离是片面的, 即便是接地体埋深也不能确保人头顶上的树枝不会与人发生闪络击穿现象。为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除名木古树的防雷系统按照要求设计施工外, 还应在树冠的垂直投影3米外设置护栏并悬挂警示牌。这样, 对于树附近发生的由于跨步电压和旁侧闪络而造成的伤亡会大大减小。

九峰寺银杏古树在2012年4月份按照上述要求采取防雷措施后, 经过雷雨季节的考验, 至今未发生雷击事故。

5 结语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财富, 它不仅给予人类一片绿荫, 它更是一方自然变迁的记录者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也是对对人类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然而, 当前由于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不佳、保护机制不健全、保护技术和规范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大多古树名木仍经常遭受人为或自然的损害。

相信, 随着人们防雷意识的提升, 古树名木保护机制的健全、防护规范的完善和防护技术的进步,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古树名木的特点, 阐述了其雷电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和特殊要求, 并以浦口区星甸九峰寺名贵银杏树为例, 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设置和旁侧闪络的防护四个方面具体进行了防雷装置的设计。

关键词: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 53314-2010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6.1.1.3.

[2]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 53314-2010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6.2.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5.3.6.

雷电浪涌入侵途径及防护措施 篇9

关键词:自动化及信息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措施

近几年来电力系统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集控站、调度自动化等自动化系统的运行, 以及供电公司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完善, 自动化及信息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安全运行, 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非常大。目前电力系统内部对雷击的防护非常重视, 自动化及信息系统所在的建筑物在建设时都做好了接闪器、引下导体及地网等直接雷击防护措施, 野外的架空高压输电线路上基本都有避雷线、高压避雷器等防护措施。现代雷电理论研究证明, 雷电浪涌入侵室内各种电子设备的主要途径如下:

(1) .电源线路引入雷电浪涌

(2) .通信信号线路引入雷电浪涌

(3) .受雷电电磁场的感应

(4) .地电位引起的高压地反击

一、雷电浪涌的产生及危害

1. 电源线路引入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在电源线路上产生的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 主要是由直击雷、感应雷以及内部大型感性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引起的。我们知道所有电气、电子系统设备都必须用电,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把电源线路上的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引入到系统设备。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侵入所产生的电动力效应、热效应及冲击波都会对系统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2. 通信信号线路引入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在通信信号线路上产生的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 主要是由直击雷、感应雷引起的。我们知道所有通信系统设备都有许多与其连接的通信线缆, 特别是从室外引入信号线路,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把信号线路上的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引入到系统设备。雷电浪涌高电压 (电流) 侵入所产生的电动力效应、热效应及冲击波都会对系统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3. 受雷电电磁场的感应

雷云对地、雷云对雷云发生闪击, 或是闪电击中建筑物的避雷系统以后, 所产生的瞬变电磁场都会在一定范围空间内发生感应现象。它可以是电磁感应作用, 也可以是脉冲电磁辐射 (L M E P) 。

这种雷电电磁脉冲 (L E M P) 对处在其空间范围内的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 可以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也可以不闭合回路端口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其瞬变时间极短, 所以感应的电压可以很高, 以致产生火花。

雷电电磁脉冲 (LEMP) 超过0.07GS时就会导致微机失效, 引起通信信息差错。当闪电发出的磁脉冲超过2.4GS时, 集成电路将发生永久性的损坏, 导致雷电灾害的范围扩大。

4. 地电位引起的高压地反击

目前IEC标准及国标GB50057-94都推荐采用综合地网, 但是, 某些设备制造商为了避免干扰, 还是采用独立的直流地网。由于地网存在一定的电阻值, 所以在接闪器截获闪电向大地泻放强大雷电流的瞬间, 接地装置将产生一个很高的电压。据有关统计, 在微机通信网中, 采用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损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共用接地的情况。

采用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损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共用接地的情况。假设建筑物防雷地网冲击电阻R=10Ω, 一个中等的直击雷 (i=30KA) 电流, 通过防雷地网向大地泻放, 则防雷地网上形成的瞬间电压降为:10×30000=300KV。微电子设备金属外壳保护接地, 此时电位为300KV, 而设备内部电路接直流地网, 其电位为0 V, 设备内外电位差高达300KV, 必毁无疑!

因而雷电浪涌过电压 (电流) 防护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对雷电浪涌入侵的通道和途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雷电浪涌的防护

1. 电源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

电源线路防雷电浪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 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 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 N-S系统的接地方式。

(3)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SPD的安装位置, 保护残压要符合设备的安全电压值。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 (L P Z 0 A) 或直击雷防护区 (LPZ0B) 与第一防护区 (L P Z 1) 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SPD或限压型SPD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 (含LPZ1) 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SPD。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 视其工作电压要求, 宜安装适配的直流S P D。

(5) .S P D连接线应平直, 其长度不宜大于0.5m。当电压型SPD至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 在两级SPD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SPD标称放电电流宜符合规定。

2. 通信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

通信线路防雷电浪涌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通信线缆, 宜用金属屏蔽层的电缆或穿金属铁管内, 并埋地敷设, 非直击雷防护区或直击雷防护区与防护区交界处, 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 应安装适配的信号SPD, SPD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SPD的选择, 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 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SPD。SPD参数应符合规定。

(3) .架空的天馈线路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内。

(4) .SPD的接地连接线应平直, 其接线采用多股绝缘铜导线, 截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毫米。

3. 合理的布线与屏蔽

为了改善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 减少无论来自建筑物上空的云际闪, 或是来自附近的云雷闪以及建筑物本身遭受直击雷造成的电磁感应的侵害,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避免设在建筑物最高层, 宜选择在大楼低层的中心部位, 并尽量远离建筑物外墙结构柱子 (用作防雷引下线的结构内金属构件) , 根据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重要性, 设备机房宜设置在LPZ2和LPZ3区域内。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线缆的敷设、屏蔽以及与其他管线、电气设备的安全间距, 应参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3.1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屏蔽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 其设备应远离外墙结构柱, 设置在防雷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

(2) .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管槽等进入机房时, 应做等电位连接。

(3) .当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为非金属外壳, 且机房屏蔽未达到设备电磁环境要求时, 应设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金属屏蔽网、金属屏蔽室应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3.2 通信线缆的屏蔽

信息通信系统线缆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需要保护的信号线缆, 宜采用屏蔽电缆, 应在屏蔽层两端及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2) .当采用非屏蔽电缆时, 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并埋地引入, 埋地长度L≥2√ρm (ρ—埋地处的土壤电阻率Ω·m) , 但不应小于1 5 m。金属管道应电气导通, 并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3) .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 应在入户处直接接地。

3.3 信息通信系统线缆的敷设

信息通信系统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主干线的金属线槽宜敷设在电气竖井内。

(2) .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3) .布置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 应尽量减少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4) .综合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SPD接地端等均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其要求“最短的距离”系指连接导线最短, 过长的连接导线将构成较大的环路面积, 会增加对防雷空间LEMP的耦合几率, 从而增大LEMP的干扰。为了防止地电位差产生的反击, 应采用公共接地系统。接地装置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系统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 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参考文献

[1]何平, 文习山等.关于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的计算问题.高电压技术.1999.2

[2]冯雷, 周佩白.高层建筑遭受雷击时感应电场的计算.高电压技术.2001.1

[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J57-83) .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和对策 篇10

关键词:农村,伤亡,症结,防护,对策,措施

1 几起农村雷击事例均因建筑物无防雷装置

新乡获嘉县中和镇一中处于四周开阔地带, 砖木结构教室没有任何防雷装置。2002年5月27日遭受雷电袭击时靠教室有28名同学受伤。

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雷电袭击时造成7死、39伤。该校四合院平房坐落在高出周围农舍的山岗上, 教室为平房、砖石墙体、水泥预制板屋顶, 无任何防雷装置。

新乡市小商品批发城面积约2000 m2, 一层简易金属支架结构和铁皮屋面, 无接地和防雷措施;2006年6月28日遭雷击起火, 商城燃烧后坍塌、商品化为灰烬, 时值商场关门, 幸无人员伤亡。

200 8年5月2 4日, 漯河市王岗镇冷库遭雷击起火, 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该冷库位于偏僻的农村, 高度10 m, 屋顶和支撑钢梁均没有防雷接地措施。

2 雷击灾害后的社会影响

想到那些遭受雷电死亡的家庭和孩子身心留下的终身阴影, 想到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的人们……雷灾已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已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必须引起防雷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

新乡一中雷击后, 河南省教委下发文件, 要求“各地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要联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防雷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对未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和防雷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 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进行整改。”

开县雷击后, 事件震惊全国,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 中国气象局、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展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浪潮。

新乡批发城雷击后, 商户集体上访投诉,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气象局、安监局组成了防雷安全联合检查组, 对小商品批发城进行了防雷安全隐患排查、监督、检查。

漯河市冷库雷击后, 立即就有咨询仓库安装防雷装置。检察院进行了事故责任调查, 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了雷击风险评估。

3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和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农村住宅也在不断增高和增多, 雷击概率必然相对增加, 因此农村的防雷工作也越来越显重要和急迫。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农村地域广阔、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 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甚至仍停留在迷信状态, 因此防雷科普宣传一定不能图形式、走过场, 既要利用电视、乡村电子屏等通常使用的宣传模式, 还要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宣传活动, 比如充分利用墙体平面、乡会集市、下乡发放科普宣传手册、在中小学中开展讲座、通过“手拉手”、培养安全信息员等多种形式, 让广大农民了解雷电灾害和防护基本知识, 逐步提高保障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意识。

3.2 做好农村防雷规划, 建设防雷安全区

农村的学校、批发市场、养老院、医院等公共聚集场所, 其使用性质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较重要建筑物, 其位置多数位于自然村庄的边沿或周围空旷、开阔地带, 防雷设计应有整体、长远、安全观念, 应按照三类防雷采取防护措施, 从源头杜绝雷电隐患。做好农村防雷规划, 在雷击多发区域和旅游景点适当建造一些避雷场所, 在遭遇强对流天气时, 为老百姓提供相对安全的防护避险场所。

3.3 探索推行农村防雷检测和执法工作

建议制定低廉或减免防雷服务收费标准, 为农村开展民房防雷安全性能普查服务。尤其注意一些中小企业包括高危化工行业转移到了偏远农村, 不深入了解很难发现, 这些“小、地、散”厂房建筑物多数存在雷电隐患, 遭受雷电袭击时很容易发生灾害甚至是重大危险事故。防雷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 探索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机制, 早动手排查、早发现隐患、早排除、早安全。

3.4 制定民房防雷标准, 推广简单防雷装置

制定符合农村民房的防雷技术标准, 服务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制订的灾民安置房防雷规范, 全国开展的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和隐患整改工作。利用框架结构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是比较方便和经济的。在女儿墙等易遭受雷击部位, 外露明敷防雷装置, 提高防雷安全系数。砖混结构建筑物用两根钢筋为引下线四周打入地下几根2 m长 (角钢、钢管) 作为垂直接地极, 全段焊接。屋顶避免安装金属构件或物体。

4 社会各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 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 做到任务逐级分解, 责任层层落实, 努力减少雷电灾害和损失。

设计部门要落实新防雷技术规范, 农村的学校、批发市场、养老院、医院等公共聚集场所应按照三级防雷采取防护措施。工程建设中, 应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保证各工序质量达到验收规范要求。监管单位应严格按国家技术标准把关各个环节不留隐患。

气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 应参照中小学校防雷普查整改模式, 尤其加强对公共集聚场所的普查力度。安装有防雷装置的须进行年度检测, 确保防雷装置发挥作用。未安装的须按防雷规范进行整改, 逐村逐地逐个普查, 避免雷击后陷入尴尬境地。

我们可喜看到, 在全国开展的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和隐患整改工作如火如荼, 国务院制定了防御雷电、洪涝和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具体标准, 政府、教育和气象等社会各部门共同尽职履责, 广泛开展普及灾害防御知识系列教育活动, 加快了构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灾害安全防护网的步伐。

5 结语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 改善农村防雷现状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 以提能力、转作风、强管理、促发展为要求, 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推进气象服务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 拓宽防雷宣传和检测范围, 为构建和谐农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 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上一篇:会议新闻下一篇:电视消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