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2022-04-18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遗留下了很多古建筑。纵观我国现有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用木质材料建造的。而木质材料的防火性能差,所以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建筑消防安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篇1: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对策研究

摘 要: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文物古建消防安全,是文物保护传承的根基,对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就福建省土楼的消防安全风险以及管理对策展开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福建土楼;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前言:福建土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为客家先民抵御战乱和躲避匪患所建。其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2008年,南靖县土楼景区4处20座土楼“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区位处2个乡镇,沿线13个景区村,景区内文物众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3个。成为“世遗”后,南靖土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2008年,南靖“福建土楼”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2017年,飙升到450万人次;2021年五一节假日,虽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南靖土楼景区日接待量仍超过2万人。多年来,南靖土楼景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这也给土楼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福建土楼的建筑格局

福建土楼的建筑格局有很多种,包括圆楼、方楼、五凤楼、八卦楼等多达二十种造型,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圆楼和方楼。土楼不仅外部造型独特,内部空间更是大有学问。一般来说,土楼内部会分成一圈到四圈不等,这取决于整个土楼的外径,外径越大,内部空间也越大。土楼在建筑之初是为了团结族人,抵御外敌,所以他们将住宅建设成了一个围起来的堡垒。但土楼不同于四合院,是一个家族共同居住的大型群居建筑,他们居住在一个土楼相互依存,但每家又各自独立,每户都拥有面积相同的居住单元,祭祀场所、大厅、庭院则是大家的共同使用区域。在平面布局上,福建土楼是内外合围出庭院,走廊、房间的分布以大厅、门堂等公共区域为中轴线展开,内圈一般作为公共区域,外圈作为每家的居住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生活隐私。在立体空间分布上,土楼普遍将一楼作为厨房使用,但实际功能往往不只限于厨房,长期的灶火使用为整栋建筑起到了降低潮湿度的作用。二楼一般设置为粮仓,既避免了潮湿也没有为搬运带来太大的阻碍。三层以上为居住区域,一般在三楼以上的居住空间才会在外墙开设窗户,这也是出于防御安全考虑的设计,如图1所示的南靖土楼-怀远楼。

图1南靖土楼-怀远楼

二、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

福建土楼,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建筑最独特的材料就是土。福建山区相对闭塞,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常见的红壤土、瓦砾土等作为建造房屋的材料。泥土相对石料更容易开采、运输,相比木材的使用年限更久,因此成为当地人建造房屋的首选材料。单纯地泥土建筑并不坚固,难以抵挡水灾,因此人们在建造土楼时,先用石头堆砌出土楼的地基,这样可以防止发生水灾时墙角被冲垮。之后在筑墙过程中将树枝、竹条夯进土墙充当龙骨增加其拉力,再一圈一圈筑成厚实的土墙,这样的建筑手段有点类似于我们当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最终建成的墙下厚上薄,厚度一般在一米以上,有的甚至能够达到两三米。还有的土楼在建造过程中,往关键建筑部位的泥土中添加糯米水,糯米水粘性极强,这样的做法能使相对疏松的土壤更好地结合成一個整体。这样建造出来的土楼可以抵御水灾、火灾,抗震性能好,福建土楼历经数百年,经历不少自然灾害侵袭,但至今仍屹立不倒。但由于这样复杂的建造工序,建造一座土楼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一座普通土楼工期大约为两三年,大型土楼的建筑工期可长达数十年,因此当今留存的大型土楼十分珍贵,我们应好好保护。

三、南靖土楼的现有安全消防设施现状

当地公司组建了景区专职消防队,目前总人数20人,分布在南靖土楼云水谣、河坑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等景点,每处景点均配有3-5名景区专职消防员,景点楼前设有室外消火栓,楼内设有消防间,消防间内存有消防水带、灭火器及消防战斗服,每层楼楼梯口、门厅及大厅内都有摆放5KG干粉灭火器。整个南靖土楼消防水池分布(目前山区没有市政消防管道,消火栓都是连接消防水池):田螺坑土楼群200立方米一个,下版200立方米一个,塔下200立方米一个,河坑土楼群240立方米一个、旧的180立方米一个,云水谣和贵楼200立方米一个,怀远楼200立方米一个,整个土楼景区的烟感器约1700多个,当烟感报警设备发出报警信号时,会自动向土楼公司智能化指挥平台及相关联手机进行报警,景区专职消防员队伍则在第一时间前往报警点进行应急处置,达到了及时处置火灾险情的效果,避免造成火势蔓延的后果。

四、消防安全风险隐患

1.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较大

我国文物古建筑普遍以木质材料为主,耐火等级低,木材经长时间风吹日晒,水分含量极低,并且在一般的文物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本身含有大量的油脂,土楼是一个家族共同居住的大型群居建筑,房间相互依存,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的蔓延。

2.古建筑消防安全设施短缺

虽然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均投入一定经费改善古建筑消防设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古建筑因受地理位置偏远等自然条件和老旧城区历史影响,消防水源不足、消防设施欠缺。检查发现,多数古建筑市政水源无法覆盖或水压严重不足、消防水源与生活用水共用,普遍未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水泵及消防蓄水池和消防电源,部分仅配备灭火器。上述问题影响了古建筑火灾初起时的扑救。

3.古建筑消防管理人员不足

福建省古建筑数量多且相对分散,监管难度大,各地市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编制缺乏,节假日时期,相对于景区游客量,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监管缺位。全省古建筑内部居住人员多数年龄较大,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一些远离城镇的古建筑,管理人员少且大多未进行过消防安全管理专业训练,往往在火灾初期既不能及时发现,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扑救。

4.民居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突出

民居类的古建筑消防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属于私人产权,日常监管主要以劝导为主。居民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防火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严重缺乏、线路私拉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未采取防护措施等问题。部分古建筑居住的人员为老弱病残,防火安全意识更加薄弱,自防自救能力堪忧。

对照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要求,发现各地诸多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风险隐患仍普遍存在,主要有如下隐患问题:存在直接在木结构上敷设线路等电气线路敷设不达标问题;未建立消防安全日常巡查制度,未定期对电气线路和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维护;在建筑内堆放可燃易燃杂物,存在建筑内点香、燃烛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存在未设立工程公示牌、安全警示标志和堆放杂物、员工抽烟等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问题;多数古建筑未及时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未定期组织演练,部分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使用消防器材不熟练,未组织开展灭火救援演练。

五、土楼消防规划

1.消防布局“抓主线,点对点”

由于土楼地处山区,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土楼群之间距离远,分布面广,布局分散。因此,在进行土楼消防布局中,应统筹考虑,跨镇区甚至跨市统一管理,并考虑“抓主线,点对点”的布局格式。“抓主线”指在交通较好的重点土楼群所在地进行详细的地形测绘,选定一个能较好辐射到各个土楼群的位置设立消防执勤点。点对点是指在交通不便、土楼数量较少的村庄建设小型消防中心,配置基本消防设备,指定村庄、各座土楼、楼层消防安全管理员,并对本村部分村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

2.提升防火技术实际应用

针对类似土楼这种对外开放的文物古建筑,应积极运用新时代消防安全理念,强化高新防火技术的实际应用,比如在古建筑消防安全建设规划中加入防火涂料的应用。

防火涂料种类很多,但是按照防火涂料的使用对象以及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来看,一般分为饰面型涂料和钢结构防火涂料。针对文物古建筑,我们应首选饰面型防火涂料,其一般用作可燃基材的保护性材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防火性,又分为水性和溶剂型两大类。防火涂料是用于可燃性基材表面,能降低被涂材料表面的可燃性、阻滞火灾的迅速蔓延,用以提高被涂材料耐火极限的一种特种涂料。施用于可燃性基材表面,用以改变材料表面燃烧特性,阻滞火灾迅速蔓延;或施用于建筑构件上,用以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的特种涂料,称防火涂料。

3.消防供水规划

消防供水设施是公共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资料,许多火灾由小火酿成大灾都存在着消防水源缺乏的问题,即“火旺源于水少”。因此,无论文物古建筑消防规划中,消防供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物古建筑普遍地处无市政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城市区域,消防车辆难以到达古建筑门前,属于消防供水严重不足的城市区域或建筑群。每个文物古建筑应至少设置一个为消防车提供应急水源的不少于100m3独立消防水池,或设置一处天然水源或人工水体的取水点,并应设置消防车取水通道等设施。 4.消防设施规划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果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土楼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但如果在土楼内设置这两套系统,就会部分改变土楼墙体原状,影响土楼外观系统水渍甚至会造成土楼结构安全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在考虑土楼防火保护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土楼的使用用途和人文景观价值不同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南靖土楼内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或图片资料,如和贵楼,扑救这类建筑就必须考虑水渍的负面影响,要研发和采用水渍少、节水型的灭火设备或者无水渍的气体灭火系统,以达到既灭火又不损伤重要文物的目的。

5.加强消防管理及宣传

民居文物古建筑内使用电气频率、功率与日俱增,需加强对古建筑内居住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统一规划改造敷设。首先应对文物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摸底,排查老化严重或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电气线路,由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和居民三方共同出资进行电气线路改造。新安装用电设备需进行电力负荷计算,选用符合电气设备荷载要求的线路,并由专业人员负责安装。严禁私自接拉电线,尤其是大功率电器产品供电线路。线路敷设时采用明敷,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并采取防护保护措施。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是存在较高火灾风险的建筑物,应在弘扬传承文化的同时强化消防安全宣传,对景区在岗人员、居住人员进行防火技巧培训,并对广大游客群众普及消防安全出行知识,让群众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保护文物古建筑。

六、结语

文物古建筑承载了历史和文化信息,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其珍贵的价值。因此,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应该提升到文物传承保护高度来重视,作为传承保护的首要工作开展。基于这一原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必须从“防控”和“应急处置”两个维度、两道防线开展,只有一切科技手段、人防、物防、技防的规划使用,都为这两个维度和防线服务时,才能把火灾对古建筑的危害降到最低,使其长久的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香萍.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危险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8):239-241.

[2]王大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7,43(19):235-237.

[3]贾小镔.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中华建设,2017,(06):76-77.

[4]周尔东.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与消防安全措施探讨[J].江西化工,2017,(03):149-151.

[5]张蓉.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藏艺术研究,2016,(04):79-81.

[6]刘建军.古建筑消防安全初探[J].文物世界,2016,(06):61-63.

[7]王强.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182.

作者简介:高建铿1992.10汉,男,福建长乐人,本科学历,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福建总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要从事消防应急救援。

作者:高建铿

古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篇2:

关于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遗留下了很多古建筑。纵观我国现有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用木质材料建造的。而木质材料的防火性能差,所以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文章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征入手,针对性地提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以期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好古建筑。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作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古建筑记载着一个地方的珍贵历史记忆。最近几年,有不少珍贵的古建筑毁于火灾,损失极大。如何做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防火管理要求和防火对策。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

1.1 建筑耐火等级不达标

纵观我国现有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用木质材料建造的,或建筑的主体构件是木质的,只有少部分古建筑是砖石结构。木质材料极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木质材料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越来越干,一旦碰到火就容易燃烧起来。加上为了保护或美观,木质构件的表面都涂抹了大量油漆,油漆的耐火等级极低,极易引发火灾。①除此之外,梁、柱、椽等古建筑构件面积比较大,在木材拼接时会有缝隙,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如果发生火灾,很快就会达到“轰燃”的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1.2 建筑结构布局缺乏合理性

一般来说,古建筑的布局都比较密集,以单间构成单座建筑,或由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过去布局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不利于及时疏散,还非常容易出现建筑连片起火的现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3 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补救难

不少古建筑位于偏僻地区或是山顶、半山腰的位置,还有部分古建筑藏在深山中。而大多数消防部队都在城区,虽然各地针对救援距离远、地区偏远的问题设置了专职消防队伍,然而由于消防通道不顺畅、消防装备不足、经费保障渠道少、队员缺乏专业的火灾扑救能力,不利于第一时间进行扑救。②

2 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构建消防安全管理环境

火灾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古建筑管理者必须切实把握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从根源着手实施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一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依据现行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要求,古建筑管理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针对性的消防制度,使消防应对能力获得优化,防范消防风险的发生。二是加强消防站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古建筑管理或经营方应当设立专职消防机构,尤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应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且必要的消防体系。三是更新消防设施设备。设置消防设施设备是应对火灾的唯一途径,古建筑管理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要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消防设备点、消防车及消防栓等,配备高压脉冲水枪及水雾枪等设备,提升消防应对能力。

2.2 强化古建筑火源管理

火源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电气设备成了新的火灾触发点。我国大部分古建筑承担着传承文化、展现历史的重任,因而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为了满足文物展示的需求和日常管理的需要,古建筑中放置了很多现代化的电气设备,如电灯、霓虹灯、监控设备、音响设备等,在提高古建筑展示效果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发生电气火灾的风险。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必须要全面加强电气火灾的防范。一是严格控制电气设备入场。在电气设备的配置上必须要结合古建筑的特点,杜绝随意的私拉乱接,大功率电气设备的应用必须要实施严格的技术检查,如无特殊需求严禁入场。二是严格加强使用管理。电线电路、电气设备等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老化线路及设备要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安装必要的断电、过压保护系统,切实防止设备超寿命、超负荷运行,提升古建筑安全性。三是排查易燃易爆物品。对古建筑内的设置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无防爆能力的照明系统进行更换,检查有无易燃材料与电路接触,最大限度抑制火源的产生。

2.3 加强人为因素事故的防范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有一部分是宗教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传承地,同时也是宗教活动的场地。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古建筑要么处于偏远地区,要么处于繁华集市,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古建筑内人为活动频繁,火灾事故的防范难度极大,稍有疏忽,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消防事故。近年来出现的多起古建筑焚毁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加上处置失当而导致的。因此,加强人为因素的管理势在必行。一是加强活动的管控及审批。宗教活动属于一项传统活动,参与人员多、时间跨度长、用火频繁是其主要特点,尤其是以寺庙为代表的古建筑,火源使用更为频繁。为此,古建筑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避免长期明火,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则必须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落实各项消防处置要求。对于私人的祭祀、庆典等活动要严格禁止。二是强化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在活动中要加强宣传教育与巡查,对于私带火种或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处理;使用后的明火要彻底熄灭。三是注重消防知识的宣传引导。在古建筑中张贴消防标识、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标语,及时提醒游客不要使用明火,使其承担起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2.4 自然因素引发的火情防范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蕴含着复杂的能量,包括地震、台风、雷击等。对于古建筑而言,雷击无疑是其重要的自然影响因素之一。由于气候变化频繁等诸多因素,加上古建筑所处的位置普遍偏高,受到雷击的风险也就成倍增加。虽然古建筑管理单位加强了防雷系统的部署,但始终属于被动防御,防護能力也极为有限,一旦发生雷击起火,同样会对古建筑造成致命打击。因此,对于雷击起火的防范同样属于核心工作。一方面,针对古建筑的特殊地形,要邀请专业的防雷专家进行指导,安装高性能的防雷击系统,使之能够规避绝大部分的雷击风险。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消防资源,即针对可能发生的雷击点,加强对消防器材的分配,可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安装自动喷淋系统,也可以就近设置消防栓。通过消防资源的优先部署,使火情发生时能够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此外,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入,采取物理防护措施,在建筑表面加涂防火漆等材料,提升其安全等级。

2.5 深入开展文物消防宣传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主管机构,对古建筑负有全面的管理责任。因此,在消防工作中,既需要加强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同时也要将消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增强公民消防意识、传递消防安全知识等,使古建筑消防安全从外围获得提升,减少面临的风险因素。一方面,文物保护单位应会同公安消防、乡镇街道等部门,向社区、居民点、工厂企业等进行流动宣传,强调古建筑消防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消防安全法规的严重后果,将消防安全政策说清、讲透,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够参与保护,从整体层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单位也应当加强内部宣传,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建筑管理单位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防范和认知,切实做到360度无死角防范。当然,还应当加强对游客及周边居民的消防宣传,形成由内向外的辐射层,以逐层拓展的方式扩大宣传圈,最终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任重道远,尤其是面对日益复杂的消防形势,古建筑消防安全必须重新布局。依据相关的消防法规制度加强防范,通过优化消防制度环境、注重火源管理、加强人为因素控制、自然火情防控及消防安全宣传等举措,构筑起完整的古建筑消防体系,进而从根本上夯实消防基础,提升消防能力,确保古建筑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者:刘石明

古建筑消防安全论文 篇3: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消防对策

摘要:我国是世界历史最久远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建筑分布点多面广,多是木构建筑,具有极大的火灾风险,如果出现失火,扑救难,伤亡大,社会危害也大。维护好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瑰宝,正视古建中存在的重大消防安全隱患,掌握古代建筑物的火灾事故特征,并制定合理的火灾事故预防措施是消防人员的第一责任。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消防对策

1.引言

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先人留给人们的一种巨大物质、精神和人文财产。维护好文物古建,也就是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非常重要。但火灾也是危及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古建建筑分布点多面广,多是木结构,具有极大的失火风险,如果出现失火,扑救难,伤亡大,社会危害也大。但从中国历史的视角分析,文物古建建筑惨遭烈焰涂炭的比比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全国各地人民政府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为经济建设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历史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留下了更大的隐患。所以对于怎样保护好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瑰宝,必须正视历史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了解历史建筑的火灾事故特点,并制定有效的火灾事故预防,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火灾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影响,是我们每个消防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预防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关键在于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防护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在此与全国同行交流探讨,目的把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做的更好[1]。

2.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

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古老,不可再生。从防火的层面上讲,与现代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消防安全特性。

2.1古建筑地理环境的安全特性

古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少的古建筑群落都位于高山深林之中,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道路蜿蜒崎岖,消防设施不够完善。例如,竣险陡峭的华山道观,游客徒步上去尚且困难,消防人员和车辆根本无法抵达山顶。一旦发生火灾,既无充足水源,也无消防措施,只能眼睁睁看着火势蔓延而无能为力,完全丧失了对火灾第一时间的控制。另外,少数古建筑群落虽也在城郊附近,但由于历史变迁的原因,时至今日,被大片的居民楼环抱其中。例如,著名的北京四合院,坐落在胡同巷里,根本没有消防通道,消防车辆难以进入。如若发生火灾,得不到有效地控制,火势就会蔓延开来,殃及到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后果将会相当严重。

2.2古建筑结构材料的安全特性

古建筑的材质多用松、杉、柏树等木料作为主要材料,其间架结构为木质结构或砖木结构,屋顶用樑、枋、檩、椽等木材搭建而成。由于木材历经几百年,风吹日晒,含水量非常低,极易燃烧,且火势迅速蔓延,难以控制。古建筑着火以后,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犹如架满干柴的火堆,并且屋顶大多覆盖严实,烟气和温度难以散发,迅速轰燃,特别容易形成立体燃烧。因此,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中,务必要考虑到古建筑的结构材料的特殊性,在设计具体保护方案时要着重考虑[2]。

2.3古建筑旅游开发的安全特性

如今,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很多古建筑已经成为旅游路线的必游之地。古建筑旅游带动着当地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管理的相对混乱,都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很多古建筑旅游周边都建造着饭馆、旅店、商铺等仿古配套建筑,这些建筑用火用电量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火灾,危及古建筑群落。另外,古建筑里乱搭照明电线,烧香朝拜中烛火通明,甚至一些游客乱扔烟头都会发生火灾。

3.引起古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对于自然界的危害,可略谈一些。它作为一个不可抗力,在建筑安全问题上突出的表现便是由雷击所引起的火灾事故。在不少建筑的厅堂里、楼阁中内都会陈设一些青铜或铁质的古钟、兵器等,而金属发电原理也往往是造成了产生雷击的主要原因,使雷击几率增加。

通过研究,古建建筑主要产生的问题是失火隐患;古建建筑虽以木结构居多,但一般没有灭火管理经验;对用火用电的管理不严,电源线老化和私拉乱接现象严重;既没有消防给水设备,又缺乏消防专用的供水管网;还有消防车道路不通,消防车几乎根本无法开进历史建筑区内等等原因,可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平面布局的先天不足,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建筑多是一个建筑群,基本上毗连建造,建筑密度较大,因此很少考虑消防问题和建筑物的垂直与水平防火分隔问题。这样,当塔、楼群等建筑物失火后,就构成了使大火向垂直和水平方向同时传播的必要条件。不过因为传统庭院式的建筑格局一般都较为封闭,墙高院面较深,且台阶交错或重叠,也就很少顾及现代消防通道的消防通道问题,而且现代消防也无法靠近。因此,一旦在古建筑群失火,如果无法实施合理的消防措施,将极易发生火灾连营的局面[3]。

3.2建筑本身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且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

中国古建大多使用松杉、柏、香樟等高油脂含量质树木作为主体建筑材料,用木构架作为主体建筑结构,其屋顶也是以柱、枋、檩、椽、望板等大木结构架在大木梁的中上部,随着木料的长时间自然风干,就相当于架空的干柴,木质的燃点也逐渐减少,极易点燃,因此部分古建筑及主体建筑结构表面有大量的涂料和彩画,此外还有幔帐、飘带、织毯等可燃物进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的着火荷载。

3.3易倒塌并造成伤亡

许多建筑承重结构采用易燃的木质建筑材料,这样,如果出现火灾承重结构极易燃受损、破坏,没有承载功能,导致建筑坍塌。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很易发生伤亡事故。

4.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防护能力的措施

现在的防火手段琳琅满目,多种多样,如何选取符合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的方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方向。现在的防灭火方法应该在不损害古建筑的前提下,降低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几率,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因此,应该从火灾防治的各个关键环节入手,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防火对策和措施,从管理和技术上找到根本的方法,切实消除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

4.1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和消防培训,建立健全防火管理措施

古建筑单位须设有自行消防工作领导小组,以强化对消防的统一领导,并认真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同时还设置了部门一把手的领导负责制,确定了各部门各职责的具体工作负责人,并设定了灭火管理制度、电子消防检测管理制度等,包括了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与检测管理制度和日常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值班和消防巡逻制度等多种自动灭火管理制度,并设置了消防工作档案。针对中国古建施工消防灭火系统的特点,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消防、灭火等基础技术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消防应急预案体系,并协调公安消防机关进行灭火与紧急避难的演练,或者成立义务灭火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演练,以提高人员对火灾事故的自防自救能力。同时消防监理部门也要主动地给政府当好技术参谋,为古建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出谋划策[4]。

4.2完善技防措施,做好灭火作战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消防水源和灭火救援准备。位于市內的古建筑群,应当充分运用市政供水管线,在厅堂外、院落里建设户外消防栓,以保证每栋古建筑都在户外消火栓的防护半径之内。而地处边远山区的古建筑群,在市政管线施工中无法进行消防用水时,也应当建设消防水池,储水量应当达到扑救一次大火最大持续时间的设计用水量。应按照标准组建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及微型消防站,根据文物古建筑特点配齐灭火药剂。辖区消防救援站要做好跟进指导、完善对文物古建筑的“六熟悉”工作,形成联勤、联动、联训体系,确保火灾“打早”“灭小”。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用现代化的消防科学技术。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和建筑的实际状况,在建筑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合理选用探测器的类型和设置方法。消防救援站在到场后,应第一时间占据消防控制室,面对木质、壁画类古建筑,应尽可能避免用水枪直接冲击。重要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当设置自动喷水消防系统,在古建筑保存和展示忌水文物的区域应当设置超临界二氧化碳等气体消防控制系统。

4.3古建筑要有设计合理和施工正确的防雷设施,并有必要的维护检查和保养制度

对安装防雷设备的古建筑物,须于每年地雷雨季来临以前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测,检验各个明装导体之间有没有因腐蚀或损坏、断裂的情形,如出现了腐蚀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要进行置换;检查接闪器有没有因雷电而引起熔断或损坏;并全面检测接地设备有无变形,当电阻和电阻值均大于十欧时,在对接地线路进行全面检测。

4.4加强消防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消防宣传体制

立专门的消防宣传报道组,充实宣传力量,确定人员,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专门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4.5运用新型阻燃材料,从源头上遏制火灾的发生

由于古建筑的结构材质都是非常特殊的,一遇明火特别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可以采用清洁高效的新型阻燃材料,从源头上遏制火灾的发生,提升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这项新型技术主要是古建筑的木质构件进行阻燃处理,从而提高耐火等级。对于古建筑中的樑、枋、檩、椽等木质构件,在其表面涂刷一层耐火阻燃剂(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报批),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耐火保护膜。当木材着火时,这层保护膜能够有效地抑制火势的继续燃烧,阻滞火势蔓延。例如,新型的有机磷阻燃剂。由于其自身无卤,清洁高效,且对木质材料无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之中。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古建区域消防安全方面还必须大量的积极的工作,同时作为消防工作者,也需要对古建区域的环境特征和历史的火灾特点等问题进行更广泛的调查研究,以便于准确了解古建区域消防的基本状况,从而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古建区域的基本消防经验,从而建立和完善预防措施体系,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古建的灭火问题进行一次总体的规范,有效防止古建筑火灾的发生,为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建宜.文物古建筑主要消防安全风险及管理对策探讨[J].今日消防,2020,5(7):2.

[2]马文丽.谈古建筑消防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20,46(22):2.

[3]陈娟娟.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5):2.

[4]王德民.浅谈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措施[J].2021(2013-20):245-245.

作者:杨文佳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研究论文下一篇:互联网营销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