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教育

2024-05-09

展示教育(精选十篇)

展示教育 篇1

关键词:课堂展示,高效教育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教学艺术的本质同样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堂展示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课程资源的挖掘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 如何高效地进行课堂展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所总结的几个方面。

一、和谐的氛围——润物细无声

在传统教学中, 师生之间充当的角色是讲者与听者, 课堂的整个环节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主体作用, 因此课堂气氛显得特别紧张, 给人压抑感, 而学生原有的乐学也变成了机械地接受, 整个课堂暗淡无光。实践证明, 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犹如春雨, 可以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这一氛围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随着情感交流越来越自然, 学生越学越想学, 教师越教越得心应手。

(一) 让友爱心灵相惜

有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能引发人内心的积极情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信赖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 从而使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积极学习。具体而言, 教师要在课堂上用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 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用爱的方式使学生得到爱并学会给人以爱, 从而使学生在友爱、融洽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

(二) 把微笑带进课堂

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 教师的不同情感表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 这是课堂气氛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有高度健康与稳定的情绪, 把微笑带进课堂, 以教师的乐教促学生的乐学。

(三) 融魅力于学生心田

教师只有爱心、热情还不够, 还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赢得学生的佩服和信赖, 更要勇于创新, 因文而异,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尤其是教学中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诙谐的课堂讲解、精巧的板书设计、促人深省的提问, 无不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巧妙的问题——月初惊山鸟

毋庸置疑, 问题设计可以引领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 引领学生高效展示。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点拨、评价, 放手学生、信任学生, 通过相互的解答、质疑完成文本的剖析。例如, 北师大版教材中《献你一束花》一文, 教师只需抓住两个问题即可:“为何机场服务员要向失败者鲜花?””你认为鲜花应该献给哪些人?”问题一经引出, 学生便会兴致盎然, 然后教师再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与交流。有谈到失败者尊严的, 有提到面对失败和胜利时的心态的, 有提到对应的名言警句和俗语的……这就使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解析课文, 而是多角度地剖析文本, 稳扎稳打, 抽丝剥茧。

三、高效的展示——花重锦官城

好学之, 不如乐学之。当课堂卸下学生身上的包袱, 解开思想的枷锁, 把课堂的精髓交还给学生, 学生知识的心扉就会敞开, 这样课堂也就真正变成了知识的交易所、大卖场。

(一) 化静为动、由点到面, 激起展示的欲望

众所周知, 学生对知识的解析往往先从生活开始。以往对文本的解析理解, 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特别是感情交流, 学生的思维近于“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如果将知识的问题点拓展开形成一个知识面, 站在文本之外审视文本知识, 将教师动态地讲变静态地听, 学生静态地听变动态地讲, 课堂就会充满知识与知识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获得到激发、观点得到认同, 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例如,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迟到》一文, 为更好地解读文本, 教师可以将“我该不该挨打和父亲为何送我铜钱”作为突破口, 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交流、展示、质疑、解答, 而自己只需作为倾听者和引导者即可, 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活跃起来, 效果十分理想。

(二) 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留住展示的激情

课堂是知识在线的平台, 如果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呈现不稳定状态, 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面对如此情况,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就要因势利导, 做好调控。

1. 学生层面

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区域相近、相通, 运用学生之间的这一优势, 点亮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的思维, 既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能使每位学生分享各自的方法与思维资源, 增添问题的可信度。

其一, 动手操作充分参与。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调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 形成表象, 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的飞跃, 达到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目的。

其二, 变学为教, 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大胆地将学生从学推到教, 创造机会、提供时间, 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当讲师, 充分展示才华、感受成功。

2. 教师层面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诱导、长于点拨, 像绵绵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引起学生共鸣, 使学生思想得以震撼。此外, 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肯定的颔首、激励的眼神、鼓励的话语, 都可打破凝结在学生心头的坚冰, 寻回失落的自尊, 唤醒尘封的潜能, 激发前进的动力。

自主教育才艺展示活动 篇2

在喜迎新年的日子里,卧龙岗中心小学“自主教育才艺展示”拉开了帷幕。悦耳的歌声,欢快的舞蹈,令人捧腹的相声小品,充分展示了小学生健康向上、活泼自信的精神风貌。

本次活动为推进郧西自主教育,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生活,充分展示师生的艺术魅力,全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一专多能的学生,经校委会研究,决定举行卧龙岗中心小学2013年庆元旦暨“自主教育”才艺展示活动。

展示设计教育与设计能力 篇3

关键词:展示设计 空间能力 情感设计 女性思维

虽然人们进行陈列、装饰等与展示相关的活动历史悠久,但展示设计(Exhibition Design)作为独立专业的时间并不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博物馆、展览会、品牌宣传等活动的日益丰富,展示行业的受关注度越来越大。然而,展示设计专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作为新兴专业,并没有像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那样雄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相关资料的缺乏,成为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研究与设计创作的制约。纵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近些年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达到优秀毕业设计水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屈指可数,甚至很多不及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所作的展示设计。除了专业研究根基不深的客观原因外,主观因素造成的遗憾应该受到重视。

一、空闻能力培养

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而且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因此,空间能力与展示设计创造有着正向关系。空间能力(spatial ability)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主要包括空间观察能力、空间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等因素。Linn和Petersen(1985)将空间能力定义为一种涉及表征(Rep resenting)、转换(MentalRotation)、生成(Generating)和提取(Recalling)符号、非言语信息的技能。基于对以往空间研究的因素分析,他们在1986年提出空间能力包含三个因素:空间知觉(Spatial Perception);心理旋转(MentalRotation);空间想象(SpatialVisualizatio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从专业设置之初便隶属于工业设计系,从属原因各有说辞,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展示设计应该符合大工业生产批量化的特点,以此降低展示行业浪费严重的现象,使展示走向绿色化。然而,从本科课程设置上来说,主修课程并不利于展示设计专业学生空间能力的提高。根据课程统计,大一新生所上课程为基础教研室教授的绘画技艺方面的课程,空间能力较进入大学前几乎无变化。大二为工业设计系统一安排课程,色彩构成、平面构成、手绘训练、模型制作、综合造型、产品设计等课程所进行的是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教育,虽然综合造型课程里有与空间构成相关的内容,但其作业形式不过是从产品视角出发,放在手掌上推敲的纸模型,课时只占两周,学生空间能力依然变化不大。大三上学期的第二个月分专业后,展示设计专业学生才真正开始空间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与空间单元、构成相关,系统阐述空间的课程,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创新设计、制图、展示工程管理、多媒体展示设计等课程中穿插训练空间能力。也就是说,除去半年毕业设计与5个月选修美院其它系专业课程的时间,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本科四年真正集中提高空间能力的时间只有一年,设计水平可想而知。

二、功能主义与情感设计能力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到,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建立在以功能为基础的劳动分工之上。美院工业设计系成长于现代主义运动风靡全球的时期,提倡事理学等以功能为主导的产品设计,老师们大多为功能主义者。学生进行设计创作时,在前期发现问题的调研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明显大于其它专业与学校的学生。这种追究事理的教育能够有效杜绝单纯追求造型改变的设计,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强调设计的逻辑性。因此工业设计系的学生非常善于寻找问题与分析问题,设计出来的产品既实用又美观。

但是,对于与展示设计联系紧密的空间设计来说,并不是单纯功能与美观能够解决的。“现代主义功能城市的原理明晰地表现在功能分区上。这种功能抹杀了整体的存在,个人生活的多样性,功能的互补性和中间领域,功能的净化也使建筑失去了模糊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早在城市规划出现以前,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建造房屋并形成了街道,檐廊、庭院,居民们在这些半封闭半开放的空间里闲歇、交谈,和睦、融洽。但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与流行使得封闭的“水泥盒子”成为世界性建筑,原来建筑周围的那些说不清功能、可有可无的“缘侧”空间被功能主义者排斥。出于健康卫生、便于管理等方面考虑,排放整齐的“小区”出现了。随后人们便发现,生活便捷了’但是邻里关系却疏远了。21世纪是情感设计的时代,是感性与理性的共生时代,“在对立的精神与物质之间,存在着中间领域或边缘性。”黑川纪章所标榜的共生概念,指的就是边缘性、间隙、模糊性、两义性、双重规则等概念,即中间领域的存在。对于一个杯子,功能主义者会从尺寸、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而情感主义者们则会这样描述: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冷酷、理智或者温馨的杯子。二者都很重要。

对于展示空间,入口、过道、隔断、展场衔接等过渡性模糊空间大量存在,而空间的流动性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空间。其次,观者在观看展览时,会经历吸引、靠近、驻足、细看、思考、选择与移动、离开、回味等过程,对观者情绪的有效把握与控制能够影响展示信息的有效传达,是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不可缺少的条件。另外,展示空间虽然是一个公共空间,但仍然要照顾到观者的领域感与私密性,尤其在休息空间的处理上更是如此。对于携带儿童与陪同老人、残障人士的人来说,空间过于封闭会影响到安全性。因此,一个优秀的展示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好的情感设计师,情感设计教育对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很重要。

三、女性思维与情感设计能力

大学专业课程老师以男性居多,这与大学以前中小学教育的情况相反。在工业设计系,除了一位研究与教授色彩设计的教授与一位教授多媒体展示设计的讲师是女性外,其余23名均为男性。与女老师相比,男老师更加注重手绘技能的熟练与“帅气”、造型的饱满及设计的现代感、未来感。对于女学生来说,适应与达到这些要求要比男生困难,这也许是更多的女生在分专业时选择了展示设计的原因。

当今的工业设计教育仍是刚强、理性与冷酷的男性化教育模式。至于那些温柔、浪漫、感性的女性思维,会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不够大气的、不够结实的。这种男性化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女性思维的发挥(这里所说的女性思维并没有框在女性范围内,它并不是性别的分界点,只是女性发挥这种思维更加游刃有余)。女性的思维比较偏重于感性和直觉,“从理论上讲,女性思维是集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复杂性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即允许人们介入,并能够留给人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拓展,进而深入理解的思维;动态性是指女性思维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跟着情感的指引而产生感性变化的倾向;创造性是指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能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思维过程;而复杂性则体现出女性思维的综合特性,即一种不确定的、相互关联的思维模式。”成功的女性设计师如日本建筑设计师妹岛和世,其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融入了城市公园的贯通性特点,建筑四周均设有出口,这样无疑增加了美术馆的亲和力,更有利于增进观众与艺术之间的交流。上过女老师的课程便能发现,女老师授课的阶段性比男老师更加明确,作业内容更加重视情感的传达,对学生设计的指导更加细腻,这样更有利于展示设计专业甚至整个工业设计系学生情感设计能力的提高。女老师的增加无疑更有利于脱离固有模式的思想束缚,刚柔并济。

推动职工教育,展示教学风采 篇4

有的人会认为对职工进行教育是浪费教育资金以及教育时间的一种表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育对学校有着很大的益处,我们可以做一下探讨。

(一)对职工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校教学的创新力

教育教学的创新力是来源于教师本身的,并不是课本上的每一条理论知识都能构成一个创新建议的,创新的能力是需要教师在一点一滴中去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培养的,然后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一点点去践行去实践的,因此,这就需要对我们的教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这样,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在他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容易去发现现在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这样教学才能进步,学员的创新力才能有所提高。举例而言:在对职工进行教育之前,职工们都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重复单调如同机器,但是如果对职工进行创新教育培训,让他们在平常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去向学生渗透创新的理念,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去审视知识,教育才能不断进步。举例而言:我们主要是教授农业机械的一些方面的内容,在这个每天都有着新变化的领域,如果教师还是用死板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教授学生创新的思维,那么学生一走上社会就要被淘汰,怎能与社会接轨。

(二)职工教育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工作过程中,教职工都是按照规定的教学方式和流程进行教学,时代一直在进步,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兴趣也在一点点发生改变,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可能更愿意去让教师拿着一本书去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生们早已对枯燥的教育模式失去了兴趣,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吸收,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我们的教职工进行培训,让他们跟随时代的发展去改进教学的模式,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举例而言:以前的时候教师都是拿出课本来让学生看着课本进行理论的学习,实际操作的时间很有限,而现阶段,就可以对教职工进行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一些培训,让他们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多媒体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教职工所要教授的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职工教育可以提高教职工素质,推动学校发展

经常对职工进行企业的价值观和学校文化培训也可以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使他们在教育岗位上继续努力,为自身岗位的改善而进行不懈额努力。举例而言:在传统的工作中,职工大多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进行教学,自身并没有教育的荣誉感和价值观,因此学习就需要拿出一些教育名师的文化观、价值观来对职工进行重点培训,增强职工的教育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教育的岗位上刻苦钻研,追求进步,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使得学校能够稳步发展。

二、如何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一)定时进行技术培训,全体职工参与

要想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就要教师懂得实到发展的一些成果,让教师去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现状,从而成功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在传统的教职工培训中,学校为了节省成本都是直接派出几个代表教师进行学习,然后往下传达新的技术,但是执行的人员很少,因此在实施这一方面教育培训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让所有的教职工去参加其中,在其中进行提问反思,从而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所进步。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条件。

(二)张贴校园文化和价值观标语

对于教育职工的培训不仅仅局限在开展讲座上,可以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去进行渗透和培养,如学校的宣传栏是很多人经常看的地方,可以往这个地方张贴教育文化的标语,让职工时时刻刻去践行去遵守,往餐厅张贴教育的价值观,让教职工在吃饭的过程中也不忘记教育的价值观,这样的教育形式不需要拿出集中的时间来进行培训,而是在一点一滴中感染了职工。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界也更应该越来越注重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让他们在自身的岗位上能够有所改进,每一点一滴的智慧集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进步一定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因此希望我们的教育领导者们能够更加重视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切实地让教育得到发展,让技术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席艳,冯明.浅谈如何对员工教育培训效果进行有效评价[J].卷宗,2015(11).

展示过程与素质教育 篇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人的素质的形成过程,是人将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蓄为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对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智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学生将数学的内容、学习数学的方法等进行消化、吸收、积蓄的过程,因此,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认知结构”是什么?奥苏伯尔把它定义为一个人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慧的发展是认知结构的发展。皮亚杰将儿童智慧、能力的发展,看成是立体在环境作用下,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功能,改变认知结构,从而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所谓“同化”,指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谓“顺应”,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便须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调整,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功能,只有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发挥作用时才能起作用。如在教学求多位数43865与5427的和时,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先让学生回答:43865=43800+( )与5427=( )+27,然后让学生顺次做 43800+5400、65+27、43865+5427。这一过程,展示了知识的顺序性,使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而且使认知结构得以发展。

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看,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法指导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小学生掌握任何学习方法,往往是从教师的示范开始的,因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遵照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领悟。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五年制)第五册应用题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①由条件“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作顺向联想→每个书架用25元

②由问题“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作逆向联想→每个书架用多少元?

这样展示分析过程,不仅使学生找到“先求每个书架用多少元,再求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的解题思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围绕题意正确思维。

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看,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数学思维)的教学,而不只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学

展示教育 篇6

开幕式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夏国明主持。

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展示、交流、合作、发展”为宗旨,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68届。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集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专业性最强的品牌展会。同时,又由于其在展会行业取得的突出业绩,且带动效应好、行业影响大、专业特色鲜明,已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行业品牌展会金手指奖,列入商务部国家重点引导支持展会。

展示教育 篇7

在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中, 体验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已经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活动中, 但面对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类的脆弱性, 我们又要不断反思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 因为稍有不慎, 教育的正面或负面作用会同时出现。

在一次交通主题教育活动中, 面对一幅幅惨烈的事故图片, 高年级学生不断发出“嘘嘘”声, 而低年级的学生, 尤其是一些女生, 则把头扭过去, 看也不敢看。通过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依据课题研究的方式, 在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积累出一大批效果明显的教育模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和德育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把生命教育从实践到理论, 再把理念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在选材、组织等方面, 由专家把关, 杜绝一切可能的负面影响, 让教育活动既丰富多彩, 又松驰有度, 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生命教育有别于知识教育, 它是对人们心灵的净化与启迪, 必须让学生用心感受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以学校为单位,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主题活动, 对于青少年来说, 易于接受, 作用明显。我区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 通过“读书活动”、“在感恩中成长”、“走访社区”、“爱心接力长跑”、“爱心捐助”、“图片展览”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 理解生命的价值。如在“爱护生命, 从身边做起”的活动中, 学生把燃气使用、小心电源、阳光下不要看书、擦黑板小心磕到黑板槽等生活中的细节整理出来, 与同伴分享,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也体现出学生们对拥有一个健全生命的渴望。

创建主题资源库, 将生命教育引向深入

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压缩、多媒体的集成和综合呈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以及灵活的查询方式等都有助于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师能够较轻松地制作出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软件并重复利用。对于学生, 信息技术除了能为其提供更多的生命教育信息外, 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现和虚拟现实的情境或网络体验还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质量。

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满足生命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等方面的要求。生命教育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 对教育过程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了高速度、良好交互、便利检索等特性, 能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我校借助灵泰克网络平台, 以学区课题研究为指南, 完成了学校生命教育主题资源库建设, 建立了关爱视听、远离犯罪、远离毒品、成长足迹、健康成长、自我保护等2 0多个音视频专题栏目。

学校生命教育资源库系统建立完成后, 学校立即组织师生丰富其内容, 并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 开展经常性的生命教育活动, 把生命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 培养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珍爱生命、顽强拼搏的励志活动, 如与抗癌老人座谈健康锻炼的人生, 与残障儿童共同学习、游戏, 观看无臂修表工王建海的人生经历等。这些活动让广大师生深受震撼。尹月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王建海叔叔虽然失去了双臂, 但是他自己却能做很多事情, 甚至有些是我们不能做的事。有句话说得好:‘有志者, 事竟成’。只要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 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白雨涵同学也写道:“我很敬佩王建海叔叔, 他在失去双臂时没有伤心, 只是坚毅地选择了向生命挑战, 最终收获了成功。我们的身体很健全, 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我们要用健全的身体创造更多的奇迹, 去帮助更多人。让我们珍惜生命, 珍惜今天的生活, 爱惜自己的身体吧!”观看了7 0多岁的抗癌老人范爷爷的表演后, 萌萌在观后感中写道:“我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钦佩。虽然老人已经六七十岁了, 但是他们虎虎生威的表演决不亚于年轻小伙子……”

浅析世博会对博物馆展示教育的启示 篇8

21世纪的今天, 展示和教育已经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形式也更多元化, 尤其是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体验, 从而达到信息的双向传递。这点在本届世博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展品本身已不完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展示、传递和交流各自的文化与理念成为了世博会的核心。

当整个世界携手来到上海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 当“信息化”、“物联网”、“低碳”、“新能源”等概念向我们扑面而来, 当世博园区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技术成为最大的看点之时, 极具教育意义的各类展示活动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震撼人心才能感染观众

日本馆的主题音乐剧《拯救朱鹮》, 由中国昆剧和日本能剧同台演绎, 围绕中日合作保护朱鹮的故事展开, 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关注濒危鸟类。这种将两国的地方传统优秀戏曲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本届世博会中大放异彩。日本馆在世博会半年会期里的观众参观总量达550万人次左右, 主题音乐剧演出了约6400多场。它在展示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的同时, 成为人类文明传承与传播的见证。

中国民企联合馆的镇馆之宝是8分钟的活力矩阵“高潮秀”表演, 它是由“太极”与舞台秀相结合的现代高科技艺术。1008个浮球组成的矩阵随着音乐不断变化造型, 与真人太极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 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 更是心灵的震撼。固然展示内容被“关注到”很重要, 但被“记住”则更重要, 能够打动人心才是真正成功的展示。

对一个展示主题来说, 展示空间是有限的, 而具有几百甚至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的深厚积淀却是无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 将原本有一定距离感的展示内容最大限度地拉近观众、感染观众, 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对于博物馆临展以及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开展, 拓展常规展示的内涵和形式, 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世博园区几乎所有的场馆都采用了大量的互动展项、展品, 力求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使观众能够亲身体验科技的奥妙, 引发对展示内涵的思考。

中国船舶馆的“创意走廊”是一个互动展项。观众可站在指定区域内, 隔空点选太阳能发电站、住宅区、机场等自己感兴趣的各类设施, 在一艘未来船上进行“建设”。船上设有住宅、体育场、商业楼宇、机场, 依靠船用太阳能发电站满足城市电力需求, 同时还设有卫星监控中心和海洋科考中心, 探测未来海上城市的周边海区情况。当5名观众共同完成建设工作, 未来船便起航了。这个展项激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很多观众在这里流连忘返, 赞叹连连。

“育乐湾”是专为世博会打造的儿童未来城市职业体验乐园, 应用全球领先的“多元智能—视情教育理论”, 精选25种具有未来代表性的职业, 让7至15岁的少年儿童在娱乐和体验中获得启迪。通过职业意识培养, 加强少年儿童的主体求知与参与性, 体会成长乐趣, 形成对学校正规教育的有力补充。

世博会的独特之处在于汇集了别处无法体验到或经历到的最新科技理念与经验, 能够极大地激发观众的求知欲。我们在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也应重视营造启发观众思考的参观环境, 使观众在亲自参与操作的同时动脑思考, 从而真正地理解展示内容。

博物馆教育有别于学校的正规教育, 是一种寓教于乐的非正规教育, 其目的并不在于灌输式地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原理, 而是要通过展示与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创新,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促使观众在休闲娱乐中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使博物馆成为社会终身教育的基地。

三、讲解, 由“说教”转向“对话”

博物馆作为普及知识的“第二课堂”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要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 就应将传统的“说教”形式转变为与公众“对话”的形式。做到以人为本, 以观众为中心。

讲解作为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 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 与社会沟通的有效渠道。深入浅出, 贴近观众的讲解, 能更好地为公众传递博物馆展示所要表达和呈现的关键信息。

上海世博会累计接待观众7308万人次, 由于观众层次非常多元化, 地域、年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世博场馆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讲解或是在其他参观活动中都必须尊重和接纳每一位观众, 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中国船舶馆要求讲解员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基础上, 做好全程及区域讲解工作。由于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 展区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确保观众安全上。为吸引观众, 保证讲解质量, 船舶馆请来了一位特殊的讲解员——“新亚洲”号船长胡月祥。“新亚洲”号船模是船舶馆的展品之一, 观众自然更愿意聆听真正的船长进行讲解。他穿着船长制服, 向游客传播船舶知识, 并与游客分享自己航海的轶闻趣事, 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倾听并争相与船长合影留念。

石油馆邀请了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担当“专家讲解员”, 为观众进行现场讲解咨询。讲解内容涵盖石油的形成、石油石化工艺技术等专业知识, 讲解方式则深入浅出、生动易懂, 让参观者对石油石化工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海企业联合馆邀请著名魔术大师刘谦担任首位志愿讲解员, 引领参观者体验“魔方”之旅, 并在现场表演即兴魔术与观众互动。

博物馆要善于“请进来”, 可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到展区进行现场讲解, 讲解的内容不仅面向业内人士, 更要面向公众,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普及”, 使科普效应最大化。结合上海科技馆的科普讲座活动, 我们可以尝试邀请参加科普大讲坛、学术沙龙的专家走进相关展区, 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 让普通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观众 (尤其是青少年观众) 带着对专家的崇敬心理接受科普知识的熏陶, 比正襟危坐地在严肃的报告厅听讲座产生的印象深刻得多, 这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促进作用。同时, 对上海科技馆社会教育影响力的提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国际展览公约http://baike.baidu.com/view/453340.htm。

[2].吴国欣、欧操, 2010.上海世博会与展示创新.中国艺术报:http://www.c?ac.org.cn/zt/2010-04/30/content_19669791.htm。

展示教育 篇9

经过激烈的角逐, 由武汉市教育工会推送的台北路学校和崇仁路小学囊括了两个一等奖, 中冶南方、武汉供电公司、人福医药获二等奖, 武汉石化、武钢集团、市城建档案馆、中技桩业、南车长江车辆获三等奖。

近年来, 武汉市总工会以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职工书屋”建设为抓手, 广泛开展了“百万职工读书成才”活动, 得到了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

展示教育 篇10

由海南省教育厅主办、陵水县政府协办的海南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展演活动, 今天在海口开幕。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等50多所中职学校, 以教育教学成果展、现场技能展演和文艺晚会形式, 集中向社会展示近5年该省中职教育办学特色和成果。

5年来, 海南省多措并举推动中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介绍, 海南省中职在校生数从2007年初的7.8万增加到2012年的17万人, 增长了118%;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07年的54%增长为2012年的83%, 增加29个百分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高达95%以上。

近5年, 海南省中职学校投入项目资金33亿多元, 重点支持16个骨干龙头职校和16个市县职教中心的建设, 其中12所中职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计划”。建成了38个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创新了海南特色的“三段式”、“村官班”、“扶贫巾帼励志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一篇:草原特色旅游下一篇:引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