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信息技术

2024-05-05

教师发展信息技术(精选十篇)

教师发展信息技术 篇1

一、加强培训并确保培训的长期开展

1. 重视职前培训

科学地调整课程结构, 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使未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岗前接受职前培训, 具备就业需求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并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

2. 重视继续教育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 要坚持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并确保培训长期开展下去。培训内容和形式要适应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培训效率。在关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发展的同时, 也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3. 开展校本培训

校本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是利用学校的资源, 以本校为基地开展的培训, 以提高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引导其持续的专业发展的一项宏伟工程。校本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切合学校实际,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解决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校本培训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使培训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具体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二、建立学习共同体,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教师个人的事, 而是有赖于教师群体形成的“教师文化”。教师不应该是孤独的奉献者, 而应是专业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合作, 然而长期以来, 信息技术教师人数较少, 有的学校只有一位信息技术教师, 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难实现, 这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在学校中建立多种学习共同体, 比如, 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之间、同一教研组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 各种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等途径外, 还要开展基于虚拟社区的学习, 如, 利用的网络工具有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 (微博) 、BBS论坛、E-mail、QQ群、微信等。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快捷平台, 学习共同体, 可以帮助教师扩展知识, 交流经验, 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是孤单的个体, 有了团体的支持和帮助, 凝聚集体的力量, 能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开展实践研究, 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是职前教师将所学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也是教师获得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1. 以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竞赛获胜和取得荣誉是人们追求的一种高级需要, 是激励人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它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分宣扬竞赛的社会、政治价值, 还是要以促进教师实践、促进学生发展为第一要义, 重视其专业价值, 以免导致出现功利主义、形式主义。

2. 以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公开课缩短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公开课中的同伴互助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和反思品质, 公开课中的自我反思是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公开课的学术氛围拓展了教师的眼界。执教公开课的教师最大的收获不是最后的获奖结果, 而是其准备过程。执教者在承担公开课任务后, 他们在不辞辛劳地“打磨”公开课的同时, 公开课也在“打磨”自身。执教者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不断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就是一次专业提升的过程。

四、借助行动研究, 强化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反思探究自身教学中各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 设计修正方案, 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 实现教学的优化, 使自己成长为创新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 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进行“审视、慎思、明辨”。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波斯纳就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反思是内省的过程,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名成功的教师, 必定不只是经验丰富, 而且是善于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 进行全面深化、冷静思考和总结, 再反过来促进教学。通过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 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持续的过程, 社会和学校及教师个人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对中小学及各类专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他们加强培训并确保培训的长期开展, 建立学习共同体,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展实践研究, 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借助行动研究, 强化反思意识, 它将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育部印发, 2001.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篇2

河北省张家口市蒙古营小学杨晓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同时也日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传统“教书匠”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早已经无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前行。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教学软件的开发为教师备好、上好每一堂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不外乎是同年级同学科组的教师,参照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的目的、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容。教师集体电子备课,就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解读放在文件夹中,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教学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不仅如此,几年来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备课,每一位教师始终站在前人的高起点上,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学科备课沿着一条螺旋

式上升的发展路线,驶进优质备课的快车道。更重要的是,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众所周知,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规划,那么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在实现自我规划中,教师在把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实现新的自我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真正意义上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不再仅仅是以学校为中心,而是能够使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如今,“教育博客”已经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促使教师的反思,最终导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教育感想,在这种随笔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灵感触。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人文网络环境,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学习共同体”。一线教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将其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和智慧,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师博客群网上开辟“教师资源中心”,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学习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改实验区各学科的典型案例等,把自己好的作品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想、教学案例等上传,以利于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于一线教学。学习、发展共同体最终的目的应是引领广大教师占领课改主阵地,通过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优秀教师的案例、课例、成长历程、专访等都是广大教师的榜样,他们的示范导航将激励着更多教师的成长。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与优秀教师同行”、“优秀教师教学支持行动”、“同上一节课”等来带领更多的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更快地成长,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骨干教师队伍。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积累新知识的最有效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打开新视角

当前,由于教育观念、理念更新的落后,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

式和行为取向。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旧有的心智模式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世界。

1、教育观念的新视角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专业知识的新视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

3.教研观念的新视角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师发展信息技术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55-04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1]从文献资料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是个多面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所在的区域,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逐步回归单一学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回归学科本源。

一、各时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描述及分析

1.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为关键字段,搜索到28篇文章(2003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指向现状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为关键字段,搜索到55篇(2002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所指向专业发展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74篇(2004年-2012年),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均有。

2.文献摘要

上述文献筛选和整理后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描述类似,选取代表摘要如下:

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对全国教师,通过网络得到有效问卷207份。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杂的工作,包括机房电脑维护、学校电脑维修、网络管理、技术辅导(做课件)、校信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信息学奥赛指导、校园电视台管理、学校闭路电视维护、文印等工作)。[2]

2010年杨煜:(上海浦东新区)自实现“校校通”后,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技教师兼任,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3]

2011年曾兰芳、金冬梅:北京城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管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计算机故障、网络维护、帮助做课件、行政工作。[4]

2012年周喜萍:(吉林省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打字员、课件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甚至还要完成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维护与使用及教师的培训。[5]

3.总结分析

文献普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为:“主角色”,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

(1)“主角色”不被重视。外部原因:政策不支持、学科边缘化,无中考、高考、评价(评奖、评优、职称)不认可,领导、同行关注“副角色”等;内在原因:学科背景复杂、学历低、数量不足、忙于各类工作、培训机会少等。

(2)“副角色”工作繁重。“副角色”好听的称为“信息技术的专家”,普通一点“教务人员”,差一点则为“勤杂工”,无非就是电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制作员……;“副角色”是影响“主角色”的主要因素。

(3)改变角色的做法。一线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做法(图1):通过个人专业发展,改变角色。这样角色的改变主要归于教师个人努力,并不是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同时带来的是将自己的副角色转嫁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

(4)改变角色的策略与重定位。一般策略:期望重视、政策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网络研修、专业培训、教研实践、完善评价等。对应角色的重定位:“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即有学者认为重定位角色是“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定位为教师,需要站好讲台,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定位为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的助推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着教辅人员的角色,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6]

综上所述,凡是描述现实角色时,无一例外“苦大仇深”,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已有10多年,难道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真是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就是“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吗?笔者仅仅认同“主角色”加“副角色”是必须经历的过渡,但“副角色”必将消亡。因为事实反映,笔者所在区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身份正不断强化,“副角色”正弱化,乃至消亡。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为标志的高位发展历史阶段;敬业善教的教师队伍既是支持基础教育高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随着上海基础教育的高位发展,正发生着改变(如图2)。

二、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

1.区级教育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

(1)全员培训、兼顾特色

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来,大规模全员培训和兼顾个性化培训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全区教师基本都能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二是全区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参与课件的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亡。

(2)整体应用、共享资源

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应用,如中小学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有效推进区域各校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自行完成管理调配和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的角色逐步弱化。

(3)统一申报、科学采购

学校每年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申报第二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其统一审核,报财政审批。采购由区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学校不再参与。例如,笔者学校需要采购网上阅卷软硬件,区批复仅允许学校购扫描仪,不必再购服务器和软件,要求使用区统一的阅卷系统,学校安排教务员扫描试卷入网即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无任何参与,而在以往无疑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由此说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谋划的角色逐步弱化。

2.社会力量参与,外包服务到位

学校信息化设备难免需要维护,以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现在,资产管理员联系公司安排维护。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协议到期后,再购买服务,直至报废。这些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比原信息技术教师仅知道坏了再修,做得更专业、更科学,更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3.学校内分工明确,岗位专业化

尽管外在力量已实现区内每所学校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并适度满足个性化发展。但区内有些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聘请了非教师职务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工明确。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原先学校普遍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摄影摄像师,其实从工作质量角度,还不如说美术教师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适合摄影、摄像工作,美术教师拍摄选光、用景、构图更专业。当然随着基本设备的普及,学校下属各部门都有数码相机,需要课堂实录到录播教室完成,无须借助外力。各类大型活动的摄录任务,学校则可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邀请专业人员。一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事,让专业的人或部门来做。

需要补充的是,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的“副角色”是“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做助推器”。[6]笔者不能认同,这种“副角色”的定位,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谈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并不等同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所有学科教师对此领域有着共同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基于在此领域多年参与积累而成。对于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是少数。目前松江区学校信息化项目申报后,评审邀请的是专业人士、项目专家,很少再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属于“主角色”的职责范畴。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版中就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对每位中学教师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兼职工作正逐步弱化。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若干年后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也将会如此,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强化敬业善教的“主角色”。

三、回归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角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即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概括为《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六十多点。其已成为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善教: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重中之重

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式、策略、模式等研究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高。有学者论述,“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成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地位自我确立的前提,而能力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外界认同和支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条件”。[6]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极至。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在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岗位不再是转岗教师的“收容所”,而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松江区某初中招聘1名信息技术教师,收到应聘简历118份,其中大多还是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松江区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见习教师浸润至优质学校、优秀团队跟岗学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10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已成为主力军,组成10多个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成为教学骨干,逐步实现“善教”。

外在的需求,促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同高考9门学科一起,纳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其重要性在上海逐年提升。但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这种功利化的外需“逼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始终要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将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外在需求。满足外需的同时教学相长,逐步实现“善教”。

2.敬业:专业理念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有着要求的具体表述。查阅资料,众多文献将专业理念与师德直接归纳为专业理念或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则是无源之水。有学者也发现“现实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更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情意问题,而情意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认同。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7]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的关键词:认同

在2013年3月、8月,笔者访谈松江区2所高中(1所示范性、1所非示范性)、3所初中(1所民办、2所公办)、3所小学(1所农村、2所城镇)17名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可以用“认同”来表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状态。

①身份认同:我是一名学科教师。

在松江区,“副角色”的弱化、“主角色”学科教师身份的强化,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明确,“我是一名学科教师”。身份的认同,让每一位受访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②文化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学科教师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谈到了个人与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教师个体价值取向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趋向一致,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导师的指导以及学校的帮助;学校评价机制已能做到合理、科学;绩效改革已能做到公平、公正。言谈中,充满着我是学校主人翁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学科价值被承认的满足感。

③发展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

松江区教育局组织教师发展阶梯工程,发展分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名师比例逐年提升。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自培工程,例如,受访的区某高中校组织青年教师“合格”、“升格”、“风格”自我成才“三六十”的达标活动,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学习名师、争当名师”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组成为上海市文明班组、松江区优秀教研组,1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松江区每一位敬业善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目标。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但从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校长,2007(9):23-24.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5-7.

[3]杨煜.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102-103.

[4]曾兰芳,金冬梅.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6):73-75.

[5]周喜萍.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下),2012(2):76.

[6]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09-115.

[7]张文兰,刘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3-49.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多维发展 篇4

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 融合其实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发展与信息社会同步跟进, 多维发展, 自我成长的整合。因此, 注重自身内涵的发展, 适应未来需要的多维整合发展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实施者, 信息技术教师承载着信息技术教育和普及的重任, 虽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但肩负特定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要最大化地彰显信息技术教师特有的精神风貌——不断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正视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地位低, 待遇差。马鞍山市50名信息技术教师问卷调查显示:专职教师占31.2%, 兼职教师占68.8%;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待遇相比, 认为薪酬很高的仅占2%, 认为较高的占4%, 认为一般的占42%, 认为差的占49.6%, 70%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课时费与主科差异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县级优秀评比名额仅占2 %。

其次, 配套设施跟不上, 杂务多, 交流不畅是信息技术教师内涵发展的瓶颈。通过问卷调查和县第一中学500名学生, 其中400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没上过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 也是维修员、网管, 还客串教辅人员, 甚至兼管水电等杂活, 而且一般学校因信息技术教师少无法形成独立科组, 导致科研氛围缺失严重。

二、多维发展, 努力彰显本位职责, 练就过硬 技术

面对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满希望, 坚定信念, 坚守岗位, 以生为本, 通过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国家信息课程、校本课程的融合。

1.要在心中放飞希望

尽管待遇等不尽如人意, 我们还是应该不断学习国家政策, 从中看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希望, 以此为动力, 坚定信念, 提高职业水平, 正确看待得失关系, 保持良好的心态, 坚守岗位, 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使命。

2.通过课堂教学发展, 获得职业多向发展

要练就过硬的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受应试教育影响的情况下,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合, 寻求教与学的共鸣点。比如, 笔者经常观察学生, 发现他们特别喜欢照大头贴, 于是就以此为兴趣点, 将摄像头搬进课堂引导学生拍照、制作, 然后发送至指定的电子邮箱。根据平时观察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通过回复课堂邮件, 对照片和学生给予善意的评价, 结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学会了熟练地发送邮件, 也获得了对自我的认识。

(2) 努力整合其他课程。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指向的同时, 促进多学科发展。笔者常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合作, 探讨信息技术课程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比如, 有许多学生总是记不牢英语单词或记不准物理公式, 为此笔者就把这些学生难以记住的知识点当做信息技术课的素材呈现出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顺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心理, 多互动、多点拨、多启发, 尝试愉快教学、植入游戏等方法, 玩与学互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 提高教学有效性。许多学生爱玩游戏, 可是却不思考游戏中的科学。为此, 笔者在信息技术课中植入游戏, 并开展游戏教育, 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游戏的娱乐性, 也让学生发现了游戏中的许多知识和科学, 端正了游戏观和行为。

(4) 拓展活动领域, 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电脑制作等比赛。笔者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 并多次在电脑制作比赛中获奖。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3.在学习和反思中发展, 为成就未来奠基

应该从教学型、技术型向理论型转变。首先, 应该多看信息技术理论和动态文章吸取营养, 寻找教学的理论支撑;其次, 不断结合理论自我反思;再次是勤于总结和记录, 在总结-实践-再总结中日积月累;尝试写小论文投稿或参与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评选活动, 检验成果得失, 从中获益。

4.坚持在科研中发展, 构建成熟而美好的境界

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 总会获得对信息技术教育理性的升华。因此, 可以针对校内信息技术环境开展小课题活动, 锻炼科研实践能力, 促进科研水平提高。在小课题基础上尝试升级, 参与或主持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不要怕难, 只要有坚定信念, 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5.努力通过社会途径练就过硬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信息发展的脉搏。教师应该辩证处理好杂务与教学, 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与时代并进, 与技术为友, 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对学校的机房进行维护, 需要过硬的计算机组装和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应该不断向专业人士学习。笔者经常利用假期去计算机公司兼职, 在那里学到了维护、组装新技术。不仅充实了自我, 而且为学校计算机维护提供了方便, 节省了不少开支。在此基础上, 不断寻求向高层次发展, 可以通过国家考试成为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 成为开发型和研究型教学人才。

在练就技术方面,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值得重视的技术能力, 这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努力方向。我们不但可以通过编程教学传播技术, 而且可以通过自学开发教育教学软件。由于IT行业人士不了解教育基本规律, 软件设计脱离教学实际, 针对性和有效性显得不足。信息技术教师与各学科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 量身设计适宜的软件资源, 必然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而信息技术教师这一社会化角色的转变,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是一场革命。

三、在多维发展中实现理想之梦

多维发展必然丰富信息技术教师的内涵, 而许多个体内涵构建了信息技术群体内涵。这一内涵归根结底是当一名爱岗敬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以师德为内驱力, 将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充分融合在教育教学中, 促进课程实施;以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克服现实困难;在多维并进中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紧扣时代脉搏, 勇当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弄潮儿。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多维发展的时代风貌, 这些时代特征还将更加丰富和不断更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教师坚持多维内涵发展, 必然成就职业和专业发展的理想之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http://www.moe.gov.cn/.

[2]百度.融合[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89164.htm.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5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和挑战。进入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因附有信息化特色,对很多教师来说不知所措。本文针对信息时代教师展业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及专业发展的给予定位;对信息技术的导向作用及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和总结,进一步教师明确信息时代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信息技术对自身专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和完善自身专业发展,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

研究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领域里,知识传播已不在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从声音到耳朵的单一形式的传递,而是图、文、像并茂复合传递形式。如果我们依然守着旧的教育方法不改,将会落后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必然要进入教学领域并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提高教学效率、水平,就一定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反之,我们任用老办法,“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头来还是落后。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主体化、多元化、社会化,这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各类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要求我们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步骤相适应,吸取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知识,从教育自身特点和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使之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转变,明确教育自身发展与教育适应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只有教学实践的应用,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重要性,从具体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认识,在

实践中钻研与贯彻,其前提是熟悉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中青年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因为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信息的包容量、增强教学的逻辑思维性、评价教育学的效果,能充分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科学的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们进一步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展示他的独特魅力

二、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转变

首先,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利于教师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在过去,一个学生十多年中学到的知识几乎可以终身受用,然而如今学生有着丰富的获得信息的渠道,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选择。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教师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惑”是教师的职能,但以往的“解惑”更多是越俎代疱,使得问题止于教师。但“解惑”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激疑善问,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平台,它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索精神,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再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同时有助利于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利用适宜和学习策略,深入到生活中间,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探索,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成为解 2

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越来越从台上走向台下;越来越从知识教学走向能力教学,越来越从教学内容的讲授者、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转向知识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学资源的优化者,成为学生与信息世界的中间人。

(一)教师要成为指导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指导者,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适宜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更要重在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

其次,要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主动建构意义而获得。因此教师要在整合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思想意识上必须强化一种认识:我们要选择、创造的手段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应用而应用,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只有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教师要成为促进者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使用,促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

识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成为促进者还有一个层面,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在复杂的网络生活中,要帮助学生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促使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三)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形成了“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有的程序和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具备研究者的角色。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师自己可以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并且不断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检验、实现与发展,这样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四)教师要成为管理者

尽管任何先进技术的使用不能完全取代教师,但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确实对于教师成为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传统的管理并非毫无价值,而是要注入新的内涵。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成为新时代的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

(一)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师个人素质(语言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学习,并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专业成长。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具有紧随社会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学科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 4 的业务水平,内强素质,紧跟科技发展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信息技术教师地位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积极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实践=专业成长是现代教师自身发展的之由路。

反思是经验总结的重要基础。反思与经验总结都是一种指向过去经验的追索性认识活动,是对于既有经验性的在认识,经验的总结者与研究者互相合作进行总结。实践反思很重要,如果只知道做,而那些做的对,那些做的不对,不反思符合不符合先进的教学思想。通过反思,找差距,再实践,才能真正找到感觉,应该怎样做,目标就明确了,若集体反思,则可开拓教育视野。提高认识。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为以及相关的观念、认识、体验,自觉地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名成功的教师,必定不只是经验丰富,而且是善于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教师通过反思把握情景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育的感知与顿悟,不断生成实践创意,提高实践智能、,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改进教育实践。这个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又推动了教师专业认知和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促使自己自觉地把先进教育理念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逐步调整日常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了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积累丰富了自身的默会知识,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反思,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凭借反思实现实践创新,并进一步走向理论创新。

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从自己的实践中去发掘,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加以提炼和总结,既要从操作层面上来反映你的经验,又要从理论层面来解说你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技和相应的文化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即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在新的世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改革成了一个国家是否得以持续进步的关键。而各国在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就很难有高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发展历史悠久,但教师教育的产生比西方的历史要晚约200年。近20多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如《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而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根据我国对职业的分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总的来说形势是很好的,但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部分教师专业化还存在着问题:

(一)教师学历明显偏低

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因此,教师就要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我国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滞后,尤其是贫困、边远的山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专业化水平极差。虽然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但效果甚微,知识水平没有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未能提高,怀揣初中、高中文凭的老师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可望而不可即也。

(二)专业道德潜伏着危机,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对教师专业道德而言,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是越来越高,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据我了解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还存在一些问题:

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有的教师事业心不足,甚至根本没有事业心,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知识贫乏,教学质量低劣,无进取意识,更不用谈敬业奉献了。

2.有的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较差,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仍然比较常见,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部分教师嫌弃差生,在他们心目中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是包袱、累赘,对这些学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4.极少数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注意自身形象,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5.少数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流于形式,有的还与领导的要求背道而驰,走马观花,不做扎实工作,明哲保身。

6.教师专业自主受到限制,大多数教师专业自主受到限制,没有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多数教师还是老把式教学方法—注入式、硬灌、打题海战术,完完全全的应试教育,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把素质教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三、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自从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后,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的前提下,一堂课的效果与以前陈旧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教师角色彻底转变了,教学观念也转变了,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活动容易受兴趣支配,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地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我通过学习远程教育那些特级教师的讲课,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分数的基本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猴王分饼”的动画故事。一天“猴王做了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块,分给猴子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猴丙啊开心得拿了3块。老师问:猴王这样分公平吗?这时,学生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兴趣盎然,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抢着回答,学生以极浓的兴趣投入了探索之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画面与抽象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7

一、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定位中走出来, 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 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 共同完成任务, 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 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信息化环境中,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 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 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二、搭建网络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 加大硬件投入, 保证网络环境的畅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 硬件是基础, 为使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 必须改善网络教研环境的投入力度, 完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充实并更新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 配置电子白板, 安装基本的办公软件, 达到校园电脑台台能上宽带网的要求, 并且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维护, 保证网络的畅通。

2. 建立校园网站, 实现资源共享。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学校要投入资金, 建立校园网站。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 根据授课内容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可按不同学科存放到指定的学科文件夹, 建立教学资源库, 把积累的所有资源架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使用。校园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让教师获取信息简单而便捷, 让本来就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更加生机盎然。

3. 搭建互动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QQ教研群和BBS论坛,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QQ教研群和BBS论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浏览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 欣赏名师名家的教案、课后反思;把关注的热点或遇到的教育难题发贴到论坛, 在论坛的自由交流中各抒己见, 最后形成比较客观的共识;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博客, 撰写教育日志。通过教学博客, 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够实现同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近距离接触, 零距离交流, 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三、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 并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要在全体教师中间进行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在计算机基本技能过关以后, 再进行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培训, 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注重课堂教学的应用;其次, 还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型队伍”, 进行电脑维护、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等方面的培训, 先让这部分教师走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前列, 带动其余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 组织这些“提高型队伍”和其他教师结对子, 进行个别辅导, 帮助他们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网站, 开通博客等。通过先进带动后进, 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四、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以赛促教,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把运用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 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 而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整合应用的过程, 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 学校要开展多种评比活动, 以赛促教,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可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评比, 进行多媒体教学优质课和课件评选活动等。

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一个需要做出艰苦努力, 并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 转变教师观念, 搭建网络平台, 加强师资培训。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建立更开放的网络校本研修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交流与共享,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引领教研走向深入, 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发展信息技术 篇8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队伍构成复杂,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比例不高。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一支专业性很强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专任教师的构成相当复杂。真正系统接受过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科班出身的教师比例并不高,不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都由物理、数学物理、数学、地理或生物教师兼职或代授。这种复杂的专业背景必然会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2. 部分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构成不均衡,有一定欠缺。

为了既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接受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新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与选修模块。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具备相当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随时跟踪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但中学在岗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相对复杂。一方面,兼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不很扎实,更谈不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了。另一方面,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任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包括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也跟踪和更新不够。

3. 部分教师教育学相关知识有所欠缺,导致教学能力不强。

除了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但目前,一些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没有师范类教育经历,而一些本来具有师范类教育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又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这就导致许多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关教育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对于现代教育的理念掌握相对不足。正是因为其教育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及现代教育理论的缺失,导致一些老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所欠缺。一些老师对信息技术教材处理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导自己一步步实现。教师的职称评定,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是影响教师教学动机的一个关键诱因。要抱着“积跬步,行千里”的思想,不断自我充电和自我完善,静下心来搞科研。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起主导作用的情绪和情感与人的最基本需要相联系,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张磊)。了解自身价值、信仰及态度,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动机,从职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不断地自我激励,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进步。对公共英语课教师来说,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为自己安排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解除职业的困惑,早日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应呼吁并督促高等学校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改变。针对公共英语课的特点,对教师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

4. 结语

在现今高等教育发展中,公共英语课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教育工作,但同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由此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人非圣贤,教师同样会受外界事物影响产生各种情绪。然而,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能使公共英语课教师更合理地应对各种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保持头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些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一些老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还有一些老师不能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的管理。

二、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的现状是外在环境和教师个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最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长期以来,在中学教育中盛行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和环境。正是这种教育环境造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中学生及家长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误区,才造成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人才配置的不均衡发展,包括教师专业素质的非均衡发展。

在目前福建省的中学教育体系中,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信息技术科目。因而,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驱使下,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本身,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意义都存在认识误区:各地中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都是内紧外松。升学率仍然是他们主要甚至唯一考虑的东西,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他们而言,基本上是应付教学大纲的要求,无论是在师资配置,还是在软件、硬件配备等方面是能省则省;信息技术教师本人对所任教课程存在非常严重的职业倦怠,对所任教的学科缺乏成就感和压力。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对于应付学业水平测试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已经绰绰有余。所以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方面,基本抱着够用就可的想法;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固然重要,但都是以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学好考试科目,争取考上一个好高中或好大学,因此,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应付了事。

三、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路径分析

1. 各方要转变观念,克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真正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推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必须先从观念入手,走出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上的误区,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大环境。从客观脑清醒、目标明确,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将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2]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3]李曙光.情绪管理:幸福科大建设的一个维度———在2012年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山东科技大

学.http://sdkdb.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

[4]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张磊.青年教师工作中的困惑的调查与思考.[DB/OL]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7]教育部.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Z].

分析我国中学作文评价的效度

———基于中美高中作文文体教学与评价比较

吴春华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福州

摘要:本文在比较中美高中作文文体教学及其相应评价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在作文评价中的运用,从淡化文体教学和淡化对驾驭文体能力的评价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学作文评价的效度。

关键词:中学作文评价作文文体教学驾驭文体能力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表达与交流”模块对高中写作教学无疑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由五本课本中“表达与交流”内容编排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注重什么淡化什么。具体为必修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必修二: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理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必修四: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必修五: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不管从标题上,还是从篇目内容及课后练习上,认真分析比较,我们都可以归纳出“表达与交流”的三大内容:一谈如何写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二谈“虚构”与真实,侧重虚构,三谈好文章的四项指标———深刻、充实、文采、新颖。没有涉及它们与文体的相关,更没有涉及文体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指导。必修教材的“表达与交流”忠实地执行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并不特别强调文体,小学以叙述文为主;初中有明确的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普通高中只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并没有明确的文体规定。这反映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文体意识的价值取向。

上说,应试教育的大氛围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彻底得到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学生及家长都要尽可能地克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尽可能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将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中学管理者、学生和学生家长、信息技术教师本人才会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必要性,才会从理念转变、制度设计、体制优化等方面推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学校要在具体规章制度方面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教师而言,其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所在学校的管理是直接相关的。所以,一方面,学校要本着为学生负责、为教师负责的态度,在各方面包括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供合适的环境:如学校要一视同仁,与对待其他“主科”老师一

美国高中作文教学却与我们不同,文体教学在美国高中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作文教学的几大模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在作文教学纲要和指导观念里,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和写作基本能力训练与表达方式的训练共同组成美国的写作教学的三大内容。这三大训练有多种训练体系,有单向的也有综合的。“文体”意识和实际指导在这些体系中随处可见,如“思维—表达训练体系”主要进行思维和文体写作的训练,其他还有一般文体写作训练体系、实用文体写作训练体系。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写叙述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劝说文、技术性文章及常用应用文,对每一文体都有明确规定。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文体教学得到了同样的重视。

如三册《美国语文》(2004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著名中学语文教材。文体类型(除编译时由于篇幅关系删去的戏剧、诗歌外)统计如下:

文体类型具体类型举例:

(1)小说:短篇小说、科幻小说、长篇小说;

(2)散文:分析散文、讽刺散文、说明散文、思考性散文;

(3)其他类:日志、神话、传说、故事、叙述文、布道、自传、劝说文、演讲、格言、书信、通告、游记、回忆录等。

课后写作练习文体训练类型举例:

(1)想象、娱乐、感受类:神话、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电影情景、人物传记、日记、续写、改写、广告、网页制作、格言等;

(2)通告、阐释、描述类:通信、通告、新闻报道、报告、描述性信件、摘要、讣告、课程描述、竞赛公告等;

(3)劝说、建议、说明类:说服性的短文、给校长的建议、建议专栏、收藏者指南、提议、有说服力的信条等;

(4)分析、评论类:文学分析、社论、批判性回应、说服力评价、比较研究等。

与淡化文体教学对应的是中国作文评价标准是面向文学性、诗意和哲理性很强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通用标准;与注重文体训练对应的是美国评价标准鲜明地体现为分文体样,从资金、工作量计算、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给信息技术教师接受岗前、岗中培训创造机会;学校可以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帮助教师个人成长。

3.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要增强专业认同感,调动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是处于“副科”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师相对而言更缺乏成就感,但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因此而有“自卑”情绪,更不能因此产生工作上的懈怠,而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做好本职工作,明确自身的定位,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

教师发展信息技术 篇9

一重视三个积累, 提高教学水平

1. 重视课堂语言的积累

我一直注重积累精彩的课堂语言, 并灵活运用, 效果很好。好的语言应具备: (1) 富有感染力。在讲授“网页制作”时, 我这样引入:“通过网络, 我们只需点击鼠标, 便可坐看世间变幻, 你是否也想在网络上一展自己的风采?从现在开始, 我们将学习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 (2) 生动幽默。在讲授“硬盘与内存的区别”时, 我将内存比作剧院前台, 硬盘比作剧院后台, 前台 (内存) 演出时有内容, 演出结束则会清空将内容转到后台 (硬盘) , 前台一般硬件比较好 (内存速度快) , 后台用来放杂物空间大 (硬盘容量大) 。这些比喻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在讲存储单位B、KB、MB、GB、TB时, 学生总是记不住单位的大小顺序, 我这样讲:“我一抬腿, 把 (B) 看 (K) 门 (M) 狗 (G) 踢 (T) 了!”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单位的大小顺序, 短短一句话解决了让人头疼的难题。好的语言越丰富, 教学水平越会不断提高。

2. 重视教学素材的积累

学生进入机房就想玩, 教师要多展示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突出学科特色, 学生才会喜欢这门课。在讲“网络与社会”时, 为导入新课我播放了电影《虎胆龙威4》中的战争片段, 快速切换的镜头、富有煽动性的配音, 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情绪, 为讲解后面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讲授“图片处理”时, 我用网络上最新出现的“合影哥”系列图片来结尾, 学生看到一个普通人和一百多位明星逼真的“合影”时, 无不目瞪口呆。当学生知道这是图片合成的效果时, 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学习热情高涨。好的教学素材越多, 上课的底气就越足。

3. 重视教学案例的积累

一些教师习惯在讲到某一课时, 才到网上四处搜索, 这样浪费时间, 最后效果也不理想。我的做法是不管用上用不上, 平时只要见到精彩的案例, 就保存起来。可以搜集教育专家推荐的案例, 也可搜集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案例。

二不断学习研究,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信息技术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想脱颖而出, 除了教学之外,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我认为快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做法有三点: (1) 利用网络资源。“e Net网络学院”网站, 有大量的视频教程, 不用花钱就可学习很多软件的使用方法。“PPT达人堂”网站, 高手云集, 精品荟萃, 喜欢PPT制作的朋友可以常去看看。 (2) 订阅专业杂志。 (3) 要有作品意识。一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很高, 但就是不注意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不管什么技能最终都要想办法形成作品。操作技巧可以写成文章发表, 擅长编程可做成程序产生效益 (如成绩统计系统) , 课件制作水平高可参加竞赛。通过作品展示水平, 比较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三要有亮剑精神, 积极参加竞赛

面临困境, 信息技术教师同样要有亮剑精神, 要勇于参与竞争。什么是剑?剑就是强项。平时潜心打造强项, 关键时刻要亮出强项, 积极参加各种竞赛, 不断磨炼自己, 每次竞赛, 都会有收获, 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或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竞赛与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形成良性循环时, 你就走上了快速进步的坦途。信息技术教师只要有过硬的素质, 定会改变现状, 走出困境,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艺总主编.书写智慧共同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胡秀琴.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教师发展信息技术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利用,教师专业,促进发展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

1 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2 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3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以致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通过教师个人对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认识、反思,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等,使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有一个深入地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教学计划的预期安排,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将内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成功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促进个体专业成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件情境教学,音、色、形、空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努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中体验、感知、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还有模拟试验,使学生印象加深。还比如讲解艾滋病细胞等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用信息技术就比较方便,使学生兴趣大增。

4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4.1 加强进修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

加强投入,加强各地区电教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实践。重点建设成当地先进的电教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电教、信息科研、资源配置等工作。

4.2 优化农村信息技术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合学校实际的应用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之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使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升到一个高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

上一篇:发展战略研究下一篇:WTO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