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荆棘鸟》

2024-05-03

小说《荆棘鸟》(精选七篇)

小说《荆棘鸟》 篇1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作者简介: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1937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12岁移居悉尼。长大后的她从事医学行业,业余写作,《荆棘鸟》的问世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从那以后,她成为了职业作家。1980年,她定居在南太平洋的诺福克岛,这是一个长5英里、宽3英里的小岛,距离澳大利亚大陆1000英里,就是在这座岛上,她长期从事着创作。

荐语: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荆棘鸟小说读后感 篇2

荆棘鸟却不属此类,执拗的它一生只歌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展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越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后,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看看同是鸟儿,一是幸福的象征,一是执拗的声音;一是通过努力得到幸福;一是得到幸福的同时会失去很多;一是童话里的故事,一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鸟儿有什么错,完全是因为人为因素吧。人为给鸟儿赋予了很多人类的感情和期望。”荆棘鸟“此书大学我看过一遍,这次又拿出读一遍。对于本书主要故事已经烂于心中,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老一辈菲的爱情;中间辈的梅吉,佛兰克等的生活与爱情;下一代朱丝婷和戴恩爱恨情仇。每一代人都有不满,都有缺失。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菲----官宦之家之女,因未婚先育,在天主教家族不被容忍,下嫁给丈夫帕迪。佛兰克即是菲与那个未名男子的孩子,所以菲对佛兰克就有一股特殊的感情。即是下嫁,菲倒也从此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沉默寡言,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计。丈夫帕迪是老实巴交,靠双手吃饭的农民。

忙忙碌碌的日子虽清贫却也温馨,可谁知某天帕迪失业没有收入来源,一大家子都等着帕迪的生活费糊口。天无绝人之路吧。帕迪的亲姐姐在德罗海达有自己的产业,自己的牛羊,自己的草原,某天邀请帕迪一家子去谋生活。举家搬迁前往德罗海达,就是在德罗海达梅吉认识了拉尔夫,开始了俩人一生的纠缠。全家就开始在德罗海达落脚,放羊、剪羊毛、放牧、与干旱天气斗争。帕迪的姐姐是一位寡妇,与教父拉尔夫关系不明不白,不过明眼人都知道俩人各取所需:她为所谓爱情,他为遗产上位。

因为德罗海达草原大火导致帕迪遇难被火烧死,他们其中一个儿子也为了救他,被野猪攻击而殒命。菲,大受打击。她也是在帕迪死后才知道她这一生也随着帕迪的死而结束,人死由灯灭。也许这么多年丈夫与自己的陪伴,因为太过寻常而没在意,其实她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他,可他们却没有对双方表达过这种感情。拉尔夫与梅吉注定不是一路人,虽然俩人相爱,但拉尔夫衷心于自己的主,自己的上帝。俩人分道扬镳,压抑着双方的感情,为以后所有事情的发生埋下伏笔,悲剧自此而来。

拉尔夫一生处于矛盾自责当中,他爱主爱上帝唯上帝是瞻,虽然他是教父,后来也升职为红衣主教,集盛名、威望于一身,因教规所限,一生未娶。但他对梅吉的心意昭然若揭,无论是梅吉后来嫁人生子他去探望,还是梅吉婚后不幸福出外散心,他跑去安慰,并踏破了最后一道防线----梅吉怀孕了,孩子是他的。这件事梅吉知道,菲知道;他却直到儿子戴恩逝世后才明白,进而郁闷难堪气衰而亡。菲对梅吉的种种遭遇,就会想到自己一辈子的苦难,但事已至此唯有默默承受。梅吉一心想着戴恩不能离开德罗海达,不能离开自己的身边,以防有什么不测,可人算不如天算,戴恩的脾气和秉性和拉尔夫如出一辙,竟也在成人后说要去做教父,于是追随拉尔夫而去,悲剧由此埋下伏笔。

年轻一辈的戴恩和朱丝婷一心要离开佛罗海达,去外面世界闯荡,虽然梅吉和菲想着说让他们知道佛罗海达永远是他们的家,想让他们回去但失败了,至此他俩也算是知道了佛罗海达的一代算是彻底结束了。他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追逐各自的幸福生活,虽然过程中有苦有泪,刚开始为生计奔波,后来为外界战争而忙活,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无论何时人都会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大主教,或者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逐自己的幸福生活,那么加油。

《荆棘鸟》 篇3

美丽的梅吉的到来引起了德罗海达神父拉尔夫的注意。他对这个女孩十分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既是朋友,又是师生,更是如恋人般亲昵。

梅吉的姑母看出了拉尔夫对梅吉感情的不一般,这位富有而乖戾的女人嫉恨这样的爱情,她想尽办法来报复拉尔夫。

她在临死前交给他一封信。信中她告诉他。她本来立有遗嘱,准备将财产留给梅吉一家。但她现在要将他们献给天主教会。并声称这是由于拉尔夫神父出色工作的缘故,这笔财产将永远由拉尔夫管理支配,梅吉一家可以住在德罗海达,但工资由拉尔夫决定给予,这使得拉尔夫处于欲望和爱情之同难以抉择的现状。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向自己的欲望投降了,他公布了遗嘱,离开了德罗海达。离开了梅吉。

拉尔夫离开后。梅吉一家搬进了姑母原来居住的宅子里,拉尔夫给他们寄来足够多的钱以使他们能够维持不错的生活。但是没多久,梅吉的哥哥、父亲都分别在意外中身亡,另一个哥哥被判终身监禁,正在全家哀痛欲绝时,拉尔夫神父赶回来,埋藏了死者之后又匆匆离去。他告诉梅吉虽然自己非常爱她,但他永远也不可能和她结为夫妻。

梅吉最终嫁给了相貌酷似拉尔夫的卢克。离开了德罗海达。卢克并不爱梅吉,他为了挣钱,不与梅吉见面,甚至在她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也拒绝回来看她。而此时拉尔夫却来到梅吉身边,他对梅吉的感情始终不渝,而与梅吉前后去到麦特劳克岛,一起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拉尔夫离开后,梅吉怀上了他的孩子,也因此离开卢克,重新回到德罗海达,她生下拉尔夫的孩子,取名戴恩。

戴恩想当教士,梅吉思虑再三,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让拉尔夫照顾他。但是在一次游泳中,戴恩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溺死在海里。

这一切使梅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

名句: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点评:

爱的荆棘鸟 篇4

1 凌驾于爱情的权力热衷

在作品中, 拉尔夫神父是爱尔兰人, 优雅、亲切, 是个俊美的男子:高大的体魄, 英俊、富于贵族气派的容貌, 身体的各个部分配搭得极其和谐。从他头上那蓬松乌黑的鬈发和那令人惊讶的湛蓝眼睛, 到他那纤细、匀称的手足, 都是完美无缺的。他是上帝的得意之作, 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 如此慷慨的赐予是寥若晨星的1。拉尔夫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教士。在某种程度上, 拉尔夫外表和能力的魅力决定他不能很容易地摆脱爱情。他很聪明地运用他的外表达到他个人的目的, 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第一次相见后, 尽管梅吉与拉尔夫相差足有十九岁, 但美好的情感在他们之间已经悄然产生。随着时间的流逝, 梅吉一天一天地长大成人, 美丽与日俱增, 拉尔夫无法抵挡梅吉的魅力, 不由自主地陷入到爱恋之中。此时, 他开始变得“理智”起来, 不愿将自己的感情迸发, 而是想把它装进“套子”里, 处处隐藏自己对梅吉的好感与爱意。所以, 当卡森夫人揶揄地说他喜欢上梅吉时, 他说“I am not a man, ”he said.“I am a priest….It’s the heat, maybe, the dust and the flies….But I am not a man, Mary.I’m a priest.”尽管卡森夫人至死也未能得到拉尔夫的爱, 但她还是在遗嘱中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了教会, 条件是教会必须赏识拉尔夫的价值和能力。她相信渴望权力的拉尔夫会因此离开梅吉。拉尔夫知道, 贵妇人的遗嘱剥夺了她的亲弟弟帕迪一家的继承权, 也是玛丽·卡森因得不到自己而对他的一种捉弄和对梅吉一家的报复。究竟是留在梅吉身边, 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出人头地, 这两难的选择起初使拉尔夫痛苦万分。尽管教会十分富有, 但毕竟是一千三百万英镑啊, 即使是罗马教廷, 也不能对它等闲视之。这是他从基兰博脱身和脱离终生湮没无闻的机会, 是博取教会行政统治集团中的一席之地、保证他得酬壮志、恭列上层的机会。一千三百万英镑的强大诱惑力让他看到了成为红衣主教的希望, 但这意味着他将抛弃心爱的姑娘梅吉——玛丽·卡森的侄女。最终, 拉尔夫还是选择了接受遗产, 并且远离了德罗海达牧场。

拉尔夫意识到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传播上帝的福音。为了保持自己灵魂的纯洁, 他不得不拒绝梅吉的爱。然而他毕竟是一个男人, 摆脱不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命运。在他去梵蒂冈任职之前, 他去安妮的家看望梅吉, 并最终从身体上和精神上得到了梅吉。他对梅吉说:“I’ve sold you, my Meggie, sold you for thirteen million pieces of silver.”神性与人性、权力与爱情在拉尔夫身上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是对忠诚上帝还是对坚守爱情, 成为他身心矛盾的主线。拉尔夫的内心一直处于矛盾当中——内心渴望属于自己的爱情, 然而理智又告诉他要做一个完美的教士。拉尔夫试图放弃两者当中的一个, 但是任何一方在他心目中都难以割舍。最终, 为了教会, 他摒弃了情人, 而且将永远摒弃她。他说:“Meggie, I love you, I always will.But I’m a priest, I can’t……I just can’t!”这种难以割舍的尘世之爱, 却不得不臣服于拉尔夫对上帝的天堂之爱。人性在与神性的斗争之中败下阵来。

2 臣服于权力的爱情追求

梅吉是拉尔夫心中永远的玫瑰。拉尔夫对梅吉一见钟情, 但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梦想, 他放弃了他的尘世之爱, 拉尔夫选择了离开梅吉。但他们的分离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拉尔夫最终明白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 他们只属于彼此;同时拉尔夫也是梅吉爱恨交加的男人。梅吉爱拉尔夫, 因为他的才干和能力;梅吉恨拉尔夫, 因为他的逃避和虚伪。当拉尔夫第一次见到梅吉时, 梅吉刚从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 他就陷入了对于这个头发的颜色难以描绘的小姑娘的爱情漩涡, 而随着梅吉的长大, 这种情愫逐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梅吉送给拉尔夫一朵玫瑰花, 拉尔夫如视珍宝, 把它珍藏在最珍贵的弥撒书里, 即使后来他离开了梅吉, 也一直保存着它。“There was the color of her hair, which pleased him;the color and form of her eyes, like her mother’s and therefore beautiful, but so much sweeter, more expressive;and her character, which he saw as the perfect female character, passive yet enormously strong.”后来由于神圣的工作原因, 拉尔夫调离了基兰博。但每到休假时, 为了心爱的梅吉, 他都不远千里回到德罗海达牧场。他曾对自己说过:他完全是个孤独的受害者, 他怀念在德罗海达体会到的人类之爱。在拉尔夫高升为主教的私人秘书之后, 为了热衷的权力, 他不愿意离开教会, 他认为自己对梅吉的爱远非“丈夫之爱”, 只是一种内心萌发的爱意, 远没有上升到建立家庭的层次与追求。在这种情况下, 梅吉结婚了, 嫁给了牧工卢克, 一个粗鲁又不懂感情的男人。她与卢克的结和并非出于对卢克的爱, 只是卢克的外貌十分象拉尔夫, 在她内心深处是把卢克当作拉尔夫的替身。尽管拉尔夫感到了痛苦, 但他正在飞黄腾达之时, 成为大主教、罗马教皇驻澳大利亚的特使, 权力的欲念完全压倒了爱情。但是, 当他的权力追求取得辉煌成就、一步步迈向权力和荣誉的顶峰时, 对梅吉的无比思念又占据了拉尔夫的内心世界。经过无数的心灵煎熬和挣扎, 终于有一次, 拉尔夫在肉体上得到了梅吉, 真实的人类之爱战胜了上帝。拉尔夫认识到:“I am a man, I can never be God;it was a delusion, that life in search of godhead.”他叹息:“Dear Lord, if she meant nothing to me it would be easier to bear, but sometimes I think I love her far more than I do Thee, and that, too, is a part of Thy punishment.Her I do not doubt;Thou?A trick, a phantom, a jest.How can I love a jest?And yet, I do.”尽管如此, 拉尔夫还是再次离开了梅吉, 这一切的原因在于成为红衣主教的诱惑。拉尔夫的梦想终于实现, 但繁华背后却是令人唏嘘的悲凉。在得知儿子丹尼的死讯后, 他的心灵承受力终于突破了底线, 走完了自己光辉却又凄凉的一生。他最终投入了梅吉的怀抱, 与丁梅斯代尔一样, 在忏悔和解脱中死去。

3 爱情与权力——神性与人性对立而产生的内心冲突

尽管拉尔夫承认在他的心目中他很爱梅吉, 但他还是不能做梅吉的丈夫, 因为他很清楚社会谴责这种行为。所以对于梅吉来说, 她不能从拉尔夫那里得到她真正想要的东西。拉尔夫把他自己奉献给了教会, 他必须对教会始终如一, 并且做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服从上帝的旨意。因为服务于上帝, 拉尔夫必须掩藏他的个性, 以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重要性, 他不能做可能减损他对上帝的爱的任何事情, 所以拉尔夫的个性已经被扭曲了。拉尔夫神父去接帕迪一家人, 遇见了梅吉, 揭开了他人生爱情的序幕:“Without seeming to notice how his fine serge robe wallowed in the dust, he stepped past the boys and squatted down to hold Meggie between his hands……My favorite name, Meghann.”就是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赞美之词已经显露了拉尔夫神父的内心——美丽、温柔、天真的小女孩梅吉一下子刻在了拉尔夫的脑海之中, 就像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箭一样, 让他对梅吉一见钟情。

生活于辽阔的澳洲自然风光之中, 置身于天然和睦的牧民生活, 拉尔夫比他的前辈神父们身心更为健康。但神性与人性、欲望与本能的冲突依然存在, 而且, 他又是一个无比热衷于权力的人。

但是, 拉尔夫献身于上帝的职业要求他必须割舍爱情、远离情爱。天职与现实、神性与人性、灵与肉间的巨大反差, 使爱情这种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带给神职人员的是灵魂深处的痛苦。同时, 拉尔夫自己对权力的热衷, 也促使他必须牺牲爱情,

以保证自己飞黄腾达、跻身上层。拉尔夫拥有很大的野心, 很想在教会中大展身手, 但出身低微, 三十多岁仍是个普通的教士。而梅吉的姑母是德罗海达牧场最富有的女人, 尽管拉尔夫对其很是讨厌, 却仍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男性魅力和神父身份经常与之周旋, 使之成为自己平步青云的砝码。

同时, 拉尔夫与梅吉之间的感情并不是一种正常的情爱体现, 而是带有极端倾向, 越是受到压抑, 情感越是强烈, 超出了一般的“度”的范畴, 变得不为世俗社会所接受, 而只有适当的情感才会得到社会的接受。尼采曾很有见地地指出, 道德就是源自对极端情感的畏惧心理:“畏惧是道德之母。在最高的和最强的欲望那里……团体感就毁灭了, 团体对个体的约束……仿佛就破碎了。因此, 人们就会竭力谴责和诽谤这些欲望。”2所以, 低调的、谦逊的、适度的情爱才会得到道德的尊敬和许可, 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与接纳。拉尔夫喜欢梅吉穿玫瑰色的衣服。即使在两人分开后的很多年里, 每当拉尔夫看到珍藏在弥撒书里梅吉送给他的那“棕色的薄如罗纱的玫瑰花时”, 他就想到梅吉, 他心目中的玫瑰。他知道, 梅吉是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形象和最美好的怀念”。他对梅吉的爱已经超越所有, 即使是他信仰和侍奉的上帝, 也无法与之匹敌。梅吉是拉尔夫心中的圣物, 他说梅吉“是我的一种神圣的东西, 一种特别的圣物”。随着两人感情的进展, 他甚至可以为了梅吉而怀疑他尊崇的上帝。可是, 这种情感对于热衷于权力、热衷于改变自身现状的神父拉尔夫来说, 实在是太脆弱了, 他无法抗拒 (金钱与) 权欲, 面对卡森夫人的一千三百万英镑, 他不惜违背自己一生为之坚守和颂扬的教义, 披着神父的外衣、堂而皇之地以教会的名义掳走了爱人梅吉一家本应继承的巨额遗产。他“sell himself like any painted whore”, 出卖了自己对梅吉的爱情, 失去了亲生儿子丹尼, 在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权力巅峰之后葬送了自己宝贵的人生幸福。在德罗海达弥留之际, 他幡然悔悟, 但是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容许他重新来过。

4 结束语

《荆棘鸟》为我们展示了拉尔夫神父这样一个内心冲突非常剧烈的人物形象。他热衷于宗教权力, 但是宗教立场又不够坚定, 轻易地向社会诱惑低头, 甚至为获取世俗利益而出卖自己的良知。拉尔夫经常被置于矛盾的纠葛之间, 一生都徘徊、踌躇、游走在神性和人性之间。他的一生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痛苦的一生。

1.高原.探析《荆棘鸟》中象征手法[J].作家, 2009 (12) .松炎爱、荆棘与生命——析《荆棘鸟》河南农业

参考文献

[1]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8.

[2]丽华.“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J].理论学刊, 2009 (4) .

[3]高原.探析《荆棘鸟》中象征手法[J].作家, 2009 (12) .

[4]孙进.《巴黎圣母院》与《荆棘鸟》中两位神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4) .

[5]张燕.《荆棘鸟》中拉尔夫的审美形象与悲剧命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

荆棘鸟小说读后感作文 篇5

一个是毕生追求的权利和荣誉,一个是爱入骨髓的爱人,内心不停的挣扎,斗争,拉尔夫还是选择了前者,这使得他的一生尽管有权有名,但是内心还是极度的痛苦,惋惜,愧疚,但不得不说和梅吉间的爱情还是深刻的,令人感动的,自始至终,他们的心中都是对方,只不过一直压抑着,可以说他们是有幸的,毕竟遇见了彼此,遇见了爱情,遇见了值得牵挂一生的人;可他们也是不幸的,明明很爱,可是内心不断的压制自己的情感,相互折磨,以至于后来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因为拉尔夫的仕途而隐瞒,以至于最终加速了拉尔夫的死亡。整本书里梅吉和拉尔夫的间深刻的爱情是令人惋惜,感动的,即使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不可实现,即使知道这段路有多么痛苦,可是他们依然毫不犹豫的追求,用尽全身心的力气去追寻那段明知道要经历那种痛彻心扉也要那一霎那间的灿烂。

而对于他们的家庭环境来说,梅吉和弗兰克是不幸,因为弗兰克是菲最爱的孩子,所以在这个家里,他是帕蒂和其余所有孩子所讨厌与排斥的对象,因为他独占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爱,以至于这种环境加速了他逃离这个家的心,虽然他是真的很爱他的母亲,但是他的内心已经不健康了,他讨厌这个家,喜欢用拳头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起码不像在家里那样一直被压榨,这无疑更加速了他的悲剧人生,在监狱度过大半生。而因为失去弗兰克,菲的人生没有活力,他的生活也没有了中心,她看不见别的孩子,使正在青春期的梅吉对生活充满了恐惧,和对生理知识的匮乏,使他的青春期充满了忧虑与不知,幸而有拉尔夫帮她,所以慢慢的在他情窦初开的时候,有拉尔夫陪伴,所以她才会爱的刻骨铭心吧。在有了蒙恩后,他把那份对拉尔夫的爱全给了他,无疑蒙恩是个幸运的,他一出生,就得到了所有人的爱,可是即使这样,也无法改变他的结局,成为一名像拉尔夫一样的教士,结果在度假时因救人溺水而亡。相对于梅吉和菲,朱丽婷和梅吉,朱丽婷是幸运的,虽然梅吉钟爱蒙恩,可是也爱朱丽婷,他没有缺少很多,当他一直想走出去,去实现理想时,梅吉知道,这个时代讲要结束了……

非洲蜂与荆棘鸟 篇6

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粗而短。但是这种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够连续飞行250公里,飞行高度也是一般的蜂所不能及的。它们非常聪明,平时藏在岩石缝隙或者草丛里,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飞起。尤其是当它们发现这一地区气候开始恶劣,将要面临极度干旱的时候,它们会成群结队地迅速逃离,向着水草丰美的地方飞行。

科学家们对于这种蜂充满了疑惑。因为根据生物学的理论,这种蜂体形肥胖臃肿而翅膀却非常短小,在能够飞行的物种当中,它是飞行条件最差的。如果按照飞行条件,它还不如鸡和鸭鹅优越。尤其在蜂的大家族里,它更是身体条件最差的。根据物理学的理论,它的飞行就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因为根据流体力学,它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是根本不能够起飞的!

按照科学家的理论,这种蜂不要说自己起飞,就是我们用力把它扔到天空去,它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载肥胖身体的重力,它会立刻掉下来摔死。可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的,它不仅不用借助我们的力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飞行,而且是飞行队伍里最为强健、最有耐力、飞行距离最长的物种之一。

科学家们从来也没有遇到过对科学这样残酷的挑战。因为在这个小小的物种面前,所有关于科学的经典理论都不成立。哲学家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之后,告诉严谨的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说,没有什么奇异的秘密,它们天资低劣,但是它们必须生存,只有学会长途飞行的本领,才能够在气候恶劣的非洲大草原生存。

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奄奄一息,它才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面对这个故事,我一直都在沉思:荆棘鸟是知道的,它寻找荆棘树,就意味着寻找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承受连生命都承受不了的痛苦。但是,它还知道,只有承受经历这个无比巨大的痛苦,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声。

我在想,我愿意做那个荆棘鸟吗?我如果是那个荆棘鸟,我肯去寻找荆棘树吗?找到了荆棘树,我肯落在最尖最长的荆棘树上吗?我不敢说,但是,我知道有人愿意做荆棘鸟,而且像荆棘鸟一样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歌声。

小说《荆棘鸟》 篇7

关键词:《荆棘鸟》  生命哲学  得与失

引言

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于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誉为澳洲的《飘》。考琳·麦卡洛的这部家族小说时间跨度从1915年到1969年,写出了三代人的爱情传奇。三代人的命运从开篇的传说开始就已注定:“传说中有一种鸟儿,一生只歌唱一次,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找到才停歇下来,然后把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开始歌唱。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荆棘鸟得到了最长最尖的棘刺,唱完了它最动听的歌,失去的是它的生命。小说中的每个主人公都是一只荆棘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对荆棘树的追逐,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

一  帕迪的得与失

就人物塑造而言,帕迪算是作品中最平淡无奇、最勾不起读者情感的人,似乎在他活着的时候从未追寻过什么不可得的爱情或权利。他有美丽、优雅的妻子菲奥娜,然而在有生之年却从未没得到她的心。但这对他也没什么,因为他本是一个实在、本分的粗人,对于细腻的情感是不在意的。他也未给梅吉太多的关爱,在他與弗兰克的吵架中,梅吉涕泪交流地尖叫着“别吵啦,爸,别吵了!噢,弗兰克,请别吵啦!请别吵,别吵呀!”梅吉在喊哥哥的时候用了“请”这个更应该用在爸爸身上而不是哥哥身上的字眼,可以看出,在梅吉心中,弗兰克远比爸爸亲,而且地位超越了爸爸。当帕迪不小心说出了弗兰克身世的秘密时,他是如此懊恼,用手拼命抠自己的嘴,说了三遍自己不是这个意思,还喃喃说道,“你一定得回来,我怎么对你妈说呢?对她来说,你比我们所有人加起来还重要,她绝不会宽恕我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帕迪一直以来对弗兰克的保护与容忍其实是出于对妻子菲奥娜深沉的爱。幸运的是,他成了德罗海达牧场的管理人,不用再担心没活干,挣不到钱;不幸的是,他为了牧场失去了生命。当他最终失去一切时,却得到了妻子真诚的爱。人生总是这样戏剧化,得到与失去达到了某种平衡。

二  菲奥娜的得与失

菲奥娜是个可悲又幸运的女人,可悲的是不能与自己所爱成婚,幸运的是娶她的男人愿意替她掩盖曾经那段不光彩的爱及结晶,并且一辈子都带着敬仰的心去爱她、保护她,给她一个安心的家。

帕迪在世的时候,菲奥娜一直拿帕迪与她曾经爱到疯狂的那个人进行对比,她在家里表现出对帕迪所有孩子的淡漠与超然,对弗兰克异于别人的爱。她一心扑在弗兰克身上,忽视了所有人。在丈夫帕迪死后,她身体颤栗着告诉了拉尔夫,“两天以前,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爱帕迪,就好像我终生都在爱着他似的,太晚了。要是你能明白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机会,把他楼在我的双臂之中,对他说我爱他,该有多好啊!”当菲奥娜失去最亲最爱的人之后,她才看清了生命与爱情的要义,她才看到梅吉在重蹈她的覆辙,也对梅吉提出了忠告。当然,梅吉不会就这样接受母亲的忠告,她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完她的路。对于菲奥娜和梅吉而言,纵使她们的爱万劫不复,她们也一定要跳进去,因为这是她们对生命的追求。

三  梅吉的得与失

梅吉从小在家庭中没得到应有的幸福,父母都没给她应有的关怀,母亲也没教给她很多东西,但她得到了哥哥弗兰克的疼爱,在弗兰克离开家以后,她开始迷恋拉尔夫——一个像弗兰克一样关心她、陪伴她的人。因此拉尔夫是在她年幼的心灵里占据非常重要位置的人,是在哥哥弗兰克离开家以后给她安慰给她关爱的人。可以说,她在家庭缺失的爱从拉尔夫那得到了满足。

长大后,梅吉爱上了这个照顾着她却选择侍奉上帝的人,她一度得到了拉尔夫的人和心,也与拉尔夫有了一个儿子,她像她妈妈把大部分的爱都给了曾深爱男人的孩子——她与拉尔夫的儿子戴恩。在戴恩吃土的时候,她警告过戴恩有些味道最好的东西是毒性最大的东西,比如吃多了让戴恩呕吐的蜜糖。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她自己何尝不是偷吃了味道最好且毒性最大的东西呢?菲奥娜与梅吉的经历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她们各自不可言明的儿子弗兰克和戴恩的命运也有几分相似。

梅吉的一生都在跟上帝争夺爱,当她以为自己从拉尔夫身上得到了最美好的东西,拥有与拉尔夫的孩子戴恩的时候,她沉浸其中,心满意足,而当戴恩长大成人,最后选择了当牧师时,她才意识到,她最终还是无法从上帝手中抢到拉尔夫,甚至保住自己的儿子也不行,于是发出“这是难以置信的嘲弄!上帝是无情草木!女人最大的仇恨,就是上帝!我们追求的一切,他都千方百计地加以破坏!”最终,她失去了爱她和她爱的人。

四  卢克的得与失

卢克与梅吉的结合是各怀目的的。梅吉嫁给卢克,是因为卢克的长相与举止都很像拉尔夫,同时也因为拉尔夫对她的坦白,“我希望你把我忘掉,希望你找一个好男人,嫁给他,得到你如饥似渴地想得到的孩子。你千万不要迷恋我,这是不对的。我永远不会离开教会。忘掉我,梅吉!”,当然也由于拉尔夫的决然离开,就像当年弗兰克离开她时的情景一样。作为菲奥娜养大的女儿,即便她再勇敢,也不能再前进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这个长得酷似拉尔夫的男人。

卢克唯一爱的女人是梅吉,只是这种爱不能超越他对拥有自己农场的渴望。他把自己和梅吉都变成了挣钱的机器,总想攒更多的钱。女人和孩子对于他都是牵绊,都是无太大意义的。所以当梅吉离开他时,并与他断绝关系后,他也没有一点挽留,仅仅是呆呆地盯了半天关上的门,耸了耸肩,然后便穿上衣服跟其他的伙计们一起回到工棚去了。

五  拉尔夫的得与失

拉尔夫爱梅吉,只是比不上他对拥有自己教会至高无上权力的爱。他知道爱梅吉是一种理想,作为有追求的教士他必须离开。在一瞬间他也得到了梅吉,得到了自己无比向往的权力与爱情。曾经他认为拥有上帝便是最大的满足,但当拥有了上帝,得到了教会的最高职位,成了人们心目中了不起的、完美的教士,却失去梅吉、失去自己儿子的时候,他才看淡了自己一直所追逐的东西,然而一切都晚了。当他得到这一切时,也到了他失去的时候,他失去一切的时候也是他永远得到的时候。临死时他几乎没有意识到痛苦,没有预兆,他为自己的头能倒在梅吉的怀中离开感到心满意足。他就这样走了,没有告别,没有对梅吉爱与歉意的表达,不需要了,一切都不需要了。最后在他合上眼睛的一刻,他忘掉了梅吉。

六  朱丝婷的得与失

朱丝婷比梅吉的大胆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是真正独立的女性。如果说菲奥娜是一直围绕丈夫和孩子转的“规矩”的妻子的话,梅吉是比母亲勇敢的女性,敢于去爱,敢于离开自己不爱的男人。而朱丝婷则是完全不依附男人的女人,是认为自己不需要男人的女人,是一种巨大力量的化身,梅吉认为自己的女儿朱丝婷是摧毁一切力量中的佼佼者。相比戴恩,梅吉没有给朱丝婷太多的爱,正如当年她母亲菲奥娜没给她足够的爱一样,从小在家庭中缺失的爱,影响着朱丝婷的性格。

朱丝婷也想追逐名气,希望自己在活着的时候就名满天下。朱丝婷不能放弃演戏,正如拉尔夫和戴恩不能背棄上帝,梅吉不能不爱拉尔夫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这是动摇不了的。朱丝婷找到了一个肯爱她全部的人,雷恩给与朱丝婷的不是简单的情爱,更是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他爱朱丝婷的一切,他说,“朱丝婷,我不会让你改变现在的样子,变成另外一个样。就连你脸上的一个雀斑或大脑里的一个细胞都不会变的。”他给朱丝婷的,正是朱丝婷最想要的。

虽然容貌与亲情都不眷顾她,但事业与爱情都倾向她。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了解自己、认识真正的自己。朱丝婷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弄不来厨房里女人干的事,或者说是不屑于去做。她不可能像外祖母和母亲那样整天呆在家里,没有朋友,而她拥有很多朋友,而且都是好朋友。她的朋友们对她的自制力着迷,然而唯有与戴恩在一起时,她才会坦露心扉。她告诉戴恩自己永远、永远、永远也不会爱任何人,因为偏爱人们就会使自己痛苦,如果需要人们,就会使自己痛苦之极,可以说,朱丝婷懂得爱与失去。

七  戴恩的得与失

戴恩从小是没有父爱的,但他得到的更多,他认为除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外,自己没得到的东西是很少的,他以别人从未得到的方式得到了朱丝婷的信任和友谊,更不用说妈妈梅吉的宠爱,以及拉尔夫神父转移到其身上亏欠梅吉的爱。除此,他的俊美、温顺的禀性以及他那种与所有人都可以进行沟通的能力也使他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爱。活着的时候,他自认已经得到了一切,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偿还;他自知亏欠姐姐很多,但他认为自己亏欠上帝的更多。他全身心地热爱着上帝,“无论你需要我做什么,哦,上帝,我都将俯首听命”,而他唯一想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仅仅是使自己在上帝的身上永远将其他的一切忘却。他是属于上帝的,这是与生俱来的,是他第一眼见到作为红衣主教的拉尔夫神父时恭而敬之地吻着主教的红宝石戒指时就注定了的,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改变不了的。

结语

每个人在追逐着最想得到的东西时就变成了荆棘鸟,被驱赶着,而当小说中的他们真正寻得“荆棘树”时也便是他们最后失去的时刻,唯一能给我们慰藉的是朱丝婷的美好结局。荆棘鸟将棘刺刺进身体的一瞬,它意识不到自己死亡降临,而人类是明明白白知道的,却仍然要将棘刺扎进胸膛,世世代代这样循环着。死亡是一个个生命的终结,却是生命哲学的升华,使生者更深刻地去感悟人生。有人说人生最难得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人世间似乎唯有这两样才能永恒,得到的总有厌倦的时候,拥有的总觉得还有时间。虽然《荆棘鸟》中的三代女主人公都曾经失去至爱的人,但在失去的同时也使她们明白了爱,尤其是朱丝婷,看似偏离了小说中人物的主题命运,实际上她是一只经历失去后成长了的、蜕变了的荆棘鸟,一个体现了生命哲学、带给人们希望、使人们可以在爱情与生命的绝望中走下去的人物。小说开头的传说预示了凄美的结局,将这部小说带入了一个生与死、爱与痛的永恒中。

参考文献:

[1] [澳]考琳·麦卡洛,曾胡译:《荆棘鸟》,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2] 马伟莲、张莉:《爱情是只荆棘鸟——〈荆棘鸟〉中祖孙三代三个女性形象的爱情自主意识试析》,《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第6期。

[3] 马小兰:《关于文学人物个性特征的思考》,《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4] 黄晓丽:《〈荆棘鸟〉女性意识解读》,《语文建设》,2014年第21期。

[5] 邵子华:《生命哲学阐释与文学文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5期。

[6] 邵子华:《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文学阐释与生命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7] 孙明丽:《在荆棘中歌唱——〈荆棘鸟〉与〈红字〉女主人公形象比较》,《外语学刊》, 2010年第6期。

[8] 张璟慧:《情爱与禁锢——以〈荆棘鸟〉为例》,《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

上一篇:教学改革下初中物理下一篇:图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