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进校园

2024-05-19

科技馆进校园(精选十篇)

科技馆进校园 篇1

飞龙镇是我县万亩桑园的核心区, 又是原蚕基地, 蚕农具有颇高的养蚕积极性。但由于近年来受茧丝绸市场不稳定的影响, 外出人员增多, 留守在家的蚕农呈现老龄化, 在掌握养蚕新知识、新技术方面比较缺乏, 导致在养蚕数量、养蚕质量上存在较大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 2012年5月23日, 县蚕桑局来到关爱工作联系的飞龙初中, 将蚕业期刊——《四川蚕业》送进了校园, 送到了家里有养蚕或者亲戚邻居有养蚕的学生手中, 希望通过学生们的学习, 再向家人和邻居传播养蚕的专业知识, 从而达到提高飞龙镇蚕农的养蚕技术和养蚕质量的目的,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科技进校园作文 篇2

我首先玩的是无皮鼓。我用手在无皮鼓上做敲鼓动作,声音就从小音响里冒出来了,还能听见不同的鼓声演奏呢。

我又玩了笼中鸟。我先启动按钮,就会使电机旋转。哎哟,怎么一下这样,一下那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哈哈,这个真好玩,它就是有趣的空气泡。我连续按动气泵,一个个小泡泡冒了出来,老师说,这个是由稠油形成的。一个个小泡泡上面还有“彩虹”哩。

这个名字真奇怪——看得见、摸不着。我按动按钮,一个小娃娃从我的视线里冒出来了。但当我伸手去摸的时候,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这个应该是很受欢迎了吧,就是数字3D卡通影院。它的前面有很多人在排队,还好我早就看过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外星人,它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眼睛黑乎乎的。这个还不错。

我最后玩的是时间反应测试。我测了一下,我一按按钮,等灯一出现,就再按,结果发现我的反应还是蛮快的。

“排队了,排队了。”一阵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原来是要回教室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了。

科技列车进湘西 篇3

5月19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人民广场人声鼎沸,由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民委等11部委和湖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振兴武陵、服务三农、科技列车湘西行”暨2013年湖南科技活动周启动会仪式在此举行。

本次活动以“科技惠农、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科技创新 美好生活”主题,精心组织了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对接、医疗计生服务、科普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网络科技列车7大板块活动。活动将从5月18日持续到5月23日,120余名来自农业、工业、医疗、地质和金融等领域的科技服务队专家,将深入湘西州的8个县市,针对当地需求,进行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对接、医疗计生服务、科普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服务,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送到社区乡村、田间地头和工矿企业。

活动期间,“科技列车湘西行”特邀专家实地考察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科技列车行”作为我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九年,曾先后驶往长白山区、贵州毕节、四川巴中、青藏高原等地,所到之处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帮助农民提高了生产技能,帮助群众改善了健康状况,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刘许生 姚祖星 )

科技馆进校园 篇4

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让国学教育走进课堂, 是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要求教师对学科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 结合学科特点, 把握学科性质, 从教材实际出发, 紧扣教材, 将国学教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之中, 有机渗透国学教育, 努力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学习古诗, 可以与相同题材的诗词进行链接, 与相同意境的诗句链接, 也可以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如学习《瀑布》一文, 就可把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对比进行教学, 让学生了解两者在描写瀑布时的相似之处, 也让学生发现两者描写侧重点的不同。同时, 在比赛的形式上, 让学生交流读过的有关水的诗词歌赋, 在交流的同时, 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诗词, 也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总之, 我们的国学教育不是孤立的, 要以这种不着痕迹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 乐于学习。我国数学源远流长, 自成体系, 有其特色, 具有世界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 以具体事实说明中国历来是数学大国。这样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大有好处。品德与生活 (社会) 学科要结合教材内容, 根据思想品德内容搜集国学中精粹部分和典型案例。励志怡情, 明理启智, 激发民族情感。

艺术学科主要着眼于通过演奏、绘画、欣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歌 (乐) 曲和国画等教育手段来进行。美术课, 教师让学生欣赏古代名画;在音乐课, 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 体育课上则让学生领悟中国功夫的神奇。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以诗词设立情景导入, 诗词中的科学等。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一) 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道德、情操、气质等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靠陶冶、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来的。因此, 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文化内涵,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让其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墙壁、甬路、走廊等, 让传统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无处不在。拓宽书香园地。教学楼中庭, 建有阅读角, 方便学生课余阅读, 校园四周, 国学诗文宣传, 开启学生心智;象棋角落, 陶冶师生情操;宣传橱窗, 国学语句振奋人心, 画面开阔师生想象空间;在课间休息时, 能听到配有国学的音乐诗朗诵……校园里处处洋溢的和谐的书香氛围, 使得国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在树荫下, 小草丛中, 漫步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 围坐在石桌旁边的石凳上, 四周的墙壁上绘有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种植园有各中队的劳动成果, 豆角、茄子、韭菜……墙壁上画了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的古诗文, 享受劳动成果喜悦的同时, 又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二)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要从增强和培养爱国情感做起, 并着重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从我做起,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 如:讲故事比赛、征文和格言创作比赛、“颂美德、明荣辱”主题班会、编写校内拍手歌, 为特困生、残疾儿童献爱心等。

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心灵

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 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 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

(一) 将国学教育日常化, 将国学教育行动化, 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时尚

让学生诵读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 使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 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诵读吟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播种国学文化的种子, 培养健全人格, 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为学生的人格发育奠基。

(二) 国学伴我成长手抄报活动

学生手抄报作品内容丰富, 雅俗共赏, 形式新颖, 每份手抄报均由学生自编自绘。这些作品, 虽笔墨稚嫩, 但构思精巧, 色彩鲜艳, 充分地展现学生在国学教育活动中的泪水和收获。

科技模型进校园结题报告 篇5

黎郡小学 李群

一、课题背景

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科技教育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的小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后备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而在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没有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

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科技知识基础、科学技能、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等是决定科技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教师的科技教育素质不容乐观。

六是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科技教育设施和条件不能满足科技教育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加强科技教育,让学生从小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科技教育也应当和语、数、英等学科一样,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二、现状分析

1、日本以“科技立国”著称于世,为了不在国际竞争中掉队,日本十分重视科技的普及,提高国民科技素质,特别重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提出“劳动和科技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的观点,要求国人用“头脑资源”来弥补“自然资源”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足,去创造奇迹,充分发挥这个“秘密武器”的特殊功效。

2、美国从1985年提出的“2061计划: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该项计划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

3、在英国1988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中,技术课成为英国5~16岁儿童必修的基本课程之一。在中、小学开设技术必修课,是英国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

4、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沿海城市为50%—65%,内地城市为30%—45%,西部边远城市为5%—25%。而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恐怕连5%都达不到。科技知识普及率则更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约达到15%,中小城市和内地城市约5—8%,广大农村和西部城镇0—3%。这种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且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基本上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的,缺乏专业引领,后劲不足。各校自成一体,缺乏交流。

综上所述,我校决心抓住“雨花区软科学研究计划“这个契机,努力推进科技模型进校园活动,通过科普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参与率达100%、知晓率达100%,同时加大学校宣传科学知识的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支持学校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争取社区资源,与社区企业形成联动,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科技创新的网络。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层次。

三、理论依据

1、“自主建构”理论。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自主建构”理论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在科技课程的学习中,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意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同时,使科技教学、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科技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的规律。

2、素质教育关于实践的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由于自身具有的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等独特性,因此科技教育更应强调学生的实践。

四、研究内容

1、制定具体可行的两年以上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

2、设立课题《农村娃的科学梦》、制定方案、组建课题小组、实施课题方案。

3、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参加各级比赛,有训练有活动,赛后有总结。

4、收集活动成果。

五、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能力以及科技模型进校园的重要性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成为具有鲜明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学校。

具体目标:

1、开展科技普及活动,以农村娃的科学梦为主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达到人人参与,科技活动参与率达到100%,科技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2、积极组织开展奇思妙想活动,学生参与率高,取得成绩显著。

3、积极推动学生模型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参与率高,开展校级比赛,区市级比赛获奖率高。同时积极调动家长的支持率,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支持学校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并争取社区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科技创新的网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即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为预研究阶段(2013、9——2014、2)本阶段主要是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明确研究思路,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开展本课题启动前的培训工作及调查工作,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确定课题组人员,并安排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谢旭民 课题主持人:王霞 课题参与人员:李群

2、分工安排:

(1)、科技模型推广,在组长谢旭民的带领下,李群老师完成科技模型在校内的推广活动。

(2)、王霞老师制定具体可行的两年以上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完善课题《农村娃的科学梦》、制定方案、组建课题小组、实施课题,并且收集课题材料。

各位老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有相互独立的任务,又有相互合作的内容,从半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完成了各自的任务,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二)、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2014、2——2015、3)

1、开展科技普及活动,以农村娃的科学梦为主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达到人人参与,科技活动参与率达到100%,科技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2、积极组织开展奇思妙想活动,学生参与率高,取得成绩显著。

3、结合全国科技日活动,积极推动学生模型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参与率高,开展校级比赛,区市级比赛获奖率高。同时积极调动家长的支持率,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支持学校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并争取了社区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科技创新的网络。由于侯照小学于2015年7月份与东山、黎托、边山四校合并为黎郡小学,故2015年的下半年的课题研究在黎郡小学开展。由于合校的原因,课题组的研究老师也进行了调整。

课题总负责人:谢旭民 课题主持人:李群 课题参与人:杨艳、贺希琴、王曙光

(三)、第三阶段为总结研究阶段(2015、3——2015、4)

整理实验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实验结果。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并请区教育局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组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研究。

课题组建立了学习制度,课题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各级培训,并定期进行学习研讨活动。每年进行科技活动课的交流汇报教学研讨活动。

(二)课题组分组开展各种科技模型推广活动。

我们根据课题组每位教师的特长,坚持自主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各年级活动。如:

三、四年级开展科幻画、建设模型活动。

五、开展建模、车模活动、航天航空模型推广活动,六年级开展创意小发明,奇思妙想、科学小论文、各种模型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对每位课题组教师逐一指导,要求实验教师宏观认识上要立意高远,着眼点落在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及科技创新能力上。

(三)开展模型社团活动

成立模型社团,制定社团活动方案,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模型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让这些孩子带动其他孩子,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课题专用经费,保证课题组教师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购买学习资料、研究奖励等等,学校光纤入网,保证每个办公室有一台电脑。加强校园科技环境建设,竭尽全力建好了校园“班班通”,开辟了科技长廊、科技活动室,每年的校园科技节学校也要拿出数量可观的经费来用于学生综合性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如,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创新实验、模型制作比赛、科技运动会等),这些为科技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月,普及学生的科技认识。

2014年5月,侯照小学开展了校园科技活动月活动,科技活动月活动,首先由科技辅导员李群老师进行了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并宣传了科技发展观,鼓励学生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创新。接下来,在为期一月的时间内,组织开展校园科普展评竞赛,组织学生开展了“六个一”科技活动。即做一件科技发明、创意作品;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画一幅科幻画;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选;观看一部科普电影写一篇观后感;读一本科普书,写一篇读后感。此次活动共收到科幻画153份;小发明、小制作136件,小论文157份,观后感和读后感144份。全校呈现出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在活动月的最后一天,科技领导小组对学生的科技小报、幻想绘画、小发明、小制作进行了评选表彰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本次活动月的成功举行,给学校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进一步加强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质。

2、科技模型比赛成绩显著,模型社团活动开展经常。我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模型比赛,并从学生中选出优秀的孩子参与区级市级的比赛。比赛分为“航空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三大类各个年级有近两百名学生参加。车模场上,学生们自己动手组装、调试车模,场上赛车你追我赶,超车、撞车、意外翻车、冲出跑道等情况时有发生,但丝毫不减选手们的参赛热情。航模场上,选手们更是热情高涨,一辆辆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飞上天空,选手们如同放飞自己的梦想。建筑模型场上,选手们团结合作,精心制作自己的建筑设计,科技模型活动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热爱科技,善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体现了同学们较强的动手能力,科技模型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学校的老师们更加充满信心,并将不断开拓新的活动项目,为我校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把科技活动普及到每一个学生。

3、奇思妙想活动结硕果。

在2014年9月12日至2014年11月16日期间,我校开展了奇思妙想活动,学校就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大力动员,精心布置,宣传科普知识,各位班主任老师也利用班队课、校本课,组织学生学习科普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奇思妙想活动有科幻画比赛、小制作比赛、长沙市模型比赛、全国“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举行了“环保”纸模型制作比赛。同时各年级科技辅导老师对全体学生做了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并播放了科教片,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里吸取科学知识,培植科学精神,激发创造欲望,将全体学生带入了无边无际的科学海洋。此次活动。共收到3—6年级学生作品共计400多件,每一件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奇特的思维和想象,通过层层选拔,我们共选出116件作品进行展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本届“奇思妙想”活动历时1个多月,虽然已经结束,但科技创新、科技活动的开展却永无止境。希望广大师生以“奇思妙想”活动为契机,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科技节活动的质量,为创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科技特色学校而作更大的贡献。

4、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题开发、实施中得到提高。一是教师的科技意识得到提升。随着课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可以说,科技课题开展,激发了科学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科技模型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是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

九、研究的思考与困惑

1、由于时间、研究水平的限制,我们的模型进校园活动选择的项目都是倾向于经济型、简单型,如何解决模型项目的多样性,趣味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2、在今后的科技模型中可以考虑引进机器人项目。

3、我们的研究中比较困惑的问题是教师仍然缺乏研究的经验和必要的知识。因此使有些研究意图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加强教师培训是搞好教育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条件,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在教改实验中使研究者和实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使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

廉洁文化进校园 篇6

廉洁是指做人要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我们从课内外阅读中了解到: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两袖清风、为民办事的清官和好人,如海瑞、焦裕禄等,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那么,我们校园里的廉洁文化又是什么呢?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风气,与我们小学生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校园的廉洁文化也包括奉公守法、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自省善改,正直知耻、自律自强。简而言之:我们应营造廉洁、诚信、节俭的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份结实的基石。

我们曾学过廉洁故事“公仪休拒收礼物”,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校园是一方静土,但偶尔也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出一些违背校规的事情,如;考试抄袭、群打群闹、弄虚作假……

我们曾唱过一首歌颂老师的歌:“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匆匆……”这的确是我们老师的真实写照。你看,从校长到班主任及各科任课老师,他们无不是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乐于奉献。我们的老师总是那样的默默无闻,是我们每位学生做人的榜样。

记得我曾读过“毛主席守信还书”的故事,做为一个国家主席仍守时还书,我们更要遵守社会公德,诚信做人。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辛勤的耕耘。

作为一名小学生究竟该如何节俭呢?我倡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乱花父母给我们的零花钱,不要攀比,不要追求所谓的名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艰苦朴素、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要充实自我,努力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廉洁、诚信、节俭的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廉洁文化才会在我们的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红星小学五(2)班

太极拳进校园 篇7

为弘扬推广太极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体育生活, 2014年5月6日上午, 宁波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全体师生在优雅的伴奏声中缓缓练起杨氏六式太极拳。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 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学习太极拳的行列中。在练习过程中, 大家享受到了抛开烦恼、融入集体、融入自然的乐趣。不少老师、学生纷纷表示太极拳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学校通过太极拳进校园活动, 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使每一个参加太极拳练习的老师和同学, 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万辆校车进校园 篇8

近几年来, 校车安全事故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校车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关系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宁, 更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这一背景下, 中通客车启动“万辆校车进校园”活动, 加大校车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 切实为学童的安全提供保障。

中通客车深知, 学童是家庭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 学童安全、健康的成长关乎中国亿万家庭的幸福;为学童营造安全、舒适的上学环境、让父母安心工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凭借四十年专业研发和生产客车的深厚积淀, 借鉴美国校车设计思想, 中通倾注巨资和心血, 围绕学童安全需求, 潜心研发出中通专用校车, 其各项性能完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聊城市市长林峰海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涛一起为“万辆校车进校园”活动揭幕。在活动现场, 中通客车总经理孙庆民为聊城东关小学捐赠一辆专用校车。据悉, 公司在了解到该小学存在学生上下学困难后, 当即决定向该小学捐赠一辆专用校车, 用以解决学生上学问题。

公司副总经理宓保伦在介绍“万辆校车进校园”活动规划时指出:截止目前, 中通客车已拥有共14款符合国家专用校车标准的产品, 涵盖了6-10米各个长度系列, 在行业内率先形成了全系列校车产品型谱, 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校车需求。11月18日, 公司在行业首家发布“安全校车”倡议书, 掀起了客车行业的校车热潮。完善的产品系列和成功的市场推广已使中通客车成为中国安全校车首选品牌。

公司计划在三年内,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万辆专用校车, 用最严格的标准、最安全的设计, 为祖国的花朵撑起一片晴空。以中通客车的雄厚研发实力和制造技术保障, 让每个孩子都能坐上安全放心的校车, 为千千万万祖国的花朵保驾护航。同时, 中通客车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国的校车事业, 真正保障校车运行安全, 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中通客车在校车领域的研发实力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校车运营单位的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 中通校车已陆续在山东、江苏、广东、东北等地实现销售超600台, 在启动仪式现场, 中通客车副总经理贾开潜和部分校车用户签订了校车采购协议。

武术进校园问题探讨 篇9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建设体育强国、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阶段。在过去的一年中,武术段位制推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国已设有857个段位考试点,新增段位人口14万,使得全国获得段位的总人数达到76.65万人。2015年,总局武管中心加大青少年习武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长拳》《剑术》《短棍》等四个拳械项目被教育部和总局确定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项目,并在全国133个学校开展了试点推广工作,武术习练人口稳步增长。其中,河南、湖南、吉林等省所举办中小学试点培训班成绩突出,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2年试点,5年普及,看似简单的目标,实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据《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普查结果来看,全国77.6%中小学对武术课教学不够重视,武术进校园推广情况并不理想。然而从《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来看,2014-2015两年试点完成后,武术段位制将前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可以说,不单是任重而道远的责任问题,还客观的表现为道阻且长的任务压力。推广目标已然制定,因而探讨武术进校园存在的问题、思辨未来的发展策略,对段位制的普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术进校园的开展现状不尽人意,喜忧参半。自2014年开始,全国范围内133所试点学校遍地开花,武术进校园活动推进工作表现得如火如荼。自此,武术习练人数稳步上升,获得段前级、低段位的人数逾20万之多。然而,试点学校表现的仅仅是具体的参数,具体不同于整体,也说明不了共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超过七成的中小学校尚未开设武术课,这距离全面推广武术段位制的距离甚为遥远。从教师层面来说,武术专业教师匮乏,且缺乏专门培训机会。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没能让学生们产生兴趣和吸引力。以上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其实已经完全说明了武术进校园的开展现状,个中问题显而易见。具体表现为:学校重视不足,武术课开设形同虚设;教学上拘泥于形式,不谙内涵文化渗透;配套教材、器材、场地等建设不完备;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缺乏创新,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型人才紧缺。

2 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

存在问题不能说明事物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任何一件事物的推进都有思辨的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事物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武术段位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有如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蔓延,导致中国固有的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武术在这种冲击中表现最为明显,论健身性,瑜伽、跆拳道、空手道均可与其争锋;论竞技性,竞技武术执意追求高难新美,其体操化、造型化日趋严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塑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才忽然意识到那些固有的、民族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民族文化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因此,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关乎民族发展的大事。随着民族精神的觉醒,民族意识的提升,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武术文化迎来了复苏的春天。所以,把握好时机,在这一时代,我们要重新起航,重塑她本来的辉煌。

2.2 可行性

论及武术进校园的可行性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国家的政策扶持;第二,武术进校园是否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三,学校与家庭是否具有一致的认同感。

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多次指示国家体育总局要重视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工作,推动武术段位制走进全国中小学校,提出普及推广是武术发展的主要任务。2013国家体育总局以改革措施积极促进武术推广工作,加大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使得4套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的普遍开展起来。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继续推动武术段位制“六进”,稳步推广段位制试点工作。2015年,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协贯彻落实《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各部门协同推进段位制试点工作。中国武协在段位制普及推广经费的支持下,继续加强武术段位制教材基本建设,印制《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免费发放给经过年检的段位制考试点,使它们成为段位制考试点基本建设书籍。同时,不断加大学校段位制师资培养。中国武协在徐州、哈尔滨等地共举办6次全国性和区域性培训班,总共培训700余人次;指导各地省级武术协会举办本辖区范围内的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总共培训指导员3627人次、考评员3655人次。

武术进校园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首先,青少年健康成长意味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综合发展。武术的价值功能在学校中主要体现为育体、育德、育智、育美等。武术作为民族优秀体育项目,历经千年的淬炼和传承,是集医学、哲学、养生于一体的运动形式,因而习练武术能够育体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武术重乎于内而非外,正所谓习武先习德,武术注重武德的培养。德,仁义礼智信之德也。武术的习练过程不是一个使人骄傲自大,欺凌弱小的过程,而应是锻炼品质,提高个人境界的过程。因而青少年在习武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熏陶,这对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育智,武术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调节,适宜的运动量可促进学生的大脑皮血液循环,给思维的大脑以充足的血氧供给量,从而大脑得以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达到育智的功效。育美,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武术运动动静之间展现的是一种意境之美,比如描述太极拳之意境“拳如流星,眼似电,身似蛇形,步赛粘”,此番比喻虽不能尽述武术之美感,但也带着浓浓的层次之美。其次,中小学的武术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习武兴趣,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武术进小学的4个项目包罗拳术、器械和武术操等各种运动形式,从基本到组合,形式多颖,能够调动青少年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武术达到强身健体,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目的。最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使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进校园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因此,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坚定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主义意识,是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发展的大事。

武术进校园获得家长和学校一致的认同感。段位制的推广已有10年之久,总局武管中心及中国武协多年来举办的大小赛事和培训班数不胜数,不能说深入人心,但所引起的社会反映效果还是不错的。随着近年来,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国人燃起了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武术进校园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科学运动形式,因而能够得到学校和家长的一致支持。学校、家庭,课内、课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习武空间和时间,让青少年学生从内心喜欢武术和坚持习练。

3 武术进校园全面推广策略

3.1 根植于文化土壤,注重武术文化渗透

武术进校园首要的任务是文化的渗透,传统武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保护和发展传统武术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体现,而武德是武术文化的集中体现。武术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不但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培养青少年仁义礼信勇等良好的道德情操,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宽以待人,严以修身的人格品质。在中小学进行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列举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或是武术先辈和为人处世的仁义品质,也可以在习练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引导他们构建核心主义价值观。因而,武术进校园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意志品质、文化素养的培养上。

3.2 以地域性为主导,打破范式,弘扬中国武术

依据武术进校园工作指示,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长拳》《剑术》《短棍》等4各项目,教材配套,考评标准统一。然规定的范式并不代表一成不变,即便是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还要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同理,适应特殊性和差异性而做出的调整会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我们推崇武术进校园的初衷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意识,锻炼他们的体魄。基于这条主线,笔者认为,各区域中小学在开展武术课的时候,就教学内容来说,可以参考标准,但不能意味按照标准墨守成规。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各异,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武术文化与技击特点。武术本身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依托于一方水土的滋养,具有很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地域文化所孕育的武术文化与技法特点对于本土人群来说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因而,把区域的武术特点和文化揉杂在标准化的范式里,会被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师生更容易认可和接受,从而使得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和传承更具生命力。

3.3 教学相长,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武术的教学包括学生学和教师教两部分,教师通过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特点、组织学生练习、纠正和再次示范这么一些列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被动,被动的模仿被动的练习、考核。这样的教学模式足以解释为何“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了”。新课标一直在呼吁课程改革,改革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内容,然多年来收效甚微。依据武术课程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武术课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和活力完胜其他课程,而上好武术课,让学生喜爱、积极参与,最为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武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情景教学、主题模式教学,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一味的模仿只会让学生疲惫,而创造性地模仿和编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也会让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3.4 注重师资投入,创建全面开展平台

武术教师是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重要组成,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师严重不足,这势必会影响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全面推广工作。解决好中小学武术教师匮乏的问题是当前武术进校园的工作的首要任务。师资的投入可从专业人才的引进、现有体育教师专项技术培训、聘用民间武术专家、同当地武术协会练手执教等方向考虑。

首先,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基地,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引进应从培养这些高校学生开始准备。高校应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大武术课在高校体育专业课中的比重,切实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武术技能和武术教学水平。其次,在职体育教师是武术进校园直接的执行者,加强在职教师的武术培训,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素养是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措施。最后,同当地武术协会合作,聘请武术段位制专家深入各个学校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切实全面的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教育能力。亦或是,学校聘请武管中心优秀的武术家或是民间武馆的优秀武师为客座教师,构建全面开展平台,专门教授武术课。此外,民间武术力量的引入应依据严格的筛选标准,包括教学安全常识、教法内容培训、良好的品德素养、优秀的武技武艺等,必须经过以上种种考核方可聘请。

参考文献

[1]罗时铭.寻觅武术产生的历史足迹——兼谈中国武术的概念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38-41.

[2]孙法磊.武术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时机即将来临——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J].科技信息,2014(4):183-183.

档案展览进课堂 科技图书送下乡 篇10

局 (馆) 机关党委、青工委结合档案馆新馆开办的《清代皇室档案展》《辽宁记忆展》, 组织局 (馆) 青年同志精心制作课件, 把珍贵的档案展览浓缩到课件中, 带着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把两大展览内容送到乡镇、送到学校的课堂上。局 (馆) 专业讲解员为双庙子镇中心学校小学及初中部4个班级百余名师生进行了解说。活动受到了双庙镇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老师都说档案局 (馆) 的这两个展览既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 也是对学生们课外知识的有益补充,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直观了解历史的机会, 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辽宁、爱家乡的热情, 更是对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好启迪。

为丰富双庙镇村民的文化生活,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机关党委精心选购了200余册农业发展、果蔬种植、家畜繁育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 送给双庙镇图书室, 以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服务。

上一篇:立体化仓储下一篇:肉牛健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