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群文阅读教学

2024-05-11

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精选三篇)

低段群文阅读教学 篇1

群文阅读教学对于师生都是一种挑战。教师要有宽广的阅读视野,较好的阅读素养以及善于调控课堂实施的能力。学生得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以及合作、讨论、倾听、交流的能力。低段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能力较弱,各种学习习惯尚在养成之中,能在一堂课里学好一 篇文章实 属不易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组相关文章并进行议题建构是否可行?低段是否有进行群文阅读的必要?又该如何操作?笔者在践行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几堂低段群文阅读教学课例提出如下看法:

一、主题扣“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读书兴趣一般是6至8岁喜欢读 故事 、寓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以及拟人化的生活事物,尤为感兴趣,这样的故事满足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一个有趣的议题,孩子们自然而然会对其感兴趣,产生想要学的愿望。低段的群文阅读,在确定议题时,一定要围绕着“趣”字做文章,尽量挑选一些有趣 的童话 、 儿童诗 、儿歌、寓言、神话等作为切入点。如议题“童话中的不可思议”,选择《猫小花和鼠小灰》《书本中的蚂蚁》《梨子提琴》《豌豆公主》四篇故事作为一组,感受童话中离奇的想象。在这几篇童话故事里,猫和鼠成了最好的朋友;书里的字会跳舞、串门,还能自己重新编排;梨子可以用来做成提琴,拉奏梨琴会掉下音符还能变成梨子;娇嫩的公主隔着二十 床被子都 能感受到一 颗豌豆的 存在 …… 这些平时生 活中根本 不可能出现的、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使文本产生了一种神奇的魅力。它们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唤起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二、文本力“简”

群文阅读在课堂中要同时推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文本,低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够,阅读能力相对中高段而言较为低下,所以在挑选文本时,文章不能太长,内容不能复杂。翻开我们低段的课文,会发现入选的文章也遵循了这条规则,大多是一些简单易读的“诗歌”“童谣”“故事”等。但是,“简”中还应求“精”。书海浩瀚无边,应为孩子们挑选一些经典的、有文学价值的“美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广泛阅读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方式求“活”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低段学生刚入学,天真烂漫,爱说爱笑,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分散。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对象和活动,却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注意。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学习方式要新颖活泼,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尽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如游戏、竞赛、情境营造、表演、动手操作等为手段,来牢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议题“一圈一圈往下绕”由五个文本组成:《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打瞌睡的房子》,通过阅读这一组文本,让学生感受到环绕诗的好玩有趣、不同的表达形式以及写作手法。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了一个俄罗斯套娃,让学生上台演示套娃的特点,然后出示《沙发》《房子里有箱子》《花一朵》 一组诗歌,让学生从中找出具有俄罗斯套娃特点的文本,并试着将自己的发现画“图”表示出来,再借用手势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来读出 《房子里有箱子》 这一文本的特点与趣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圈一圈往下绕”这一文本 的特点 , 采用了“玩”(玩俄罗斯套娃)、“找”(找环绕诗)、“画”(画环绕诗结构)、“读”(带动作读出环绕诗特点)等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感受到了环绕诗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过程循“序”

群文阅读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进行集体构建。在集体构建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一步一步往前走,让新生的构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福建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黄国才老师曾作过一篇文章《群文阅读带来了改变的机遇》,他在此文中提出了群文阅读 教学的基 本模式 :“呈现学生关于议题的初始认识”,“ 教师指导 学生阅读 群文之一篇,充实初始认知”,“ 师生共同 对阅读此 篇的策略、方法和获得的认识等进行‘知识化’”,“运用于其他篇的阅读,以不断完善初始认知 , 构建关于 议题的新 认知”。这一教学模式充分遵循了建构主义学说,体现了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低段群文阅读教学尤应如此,在教学中注意给孩子搭建脚手架,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思考、发现、得出、应用。如在教学议题“汉字儿歌中的联想”时,围绕“感受汉字儿歌,通过丰富的联想写得有趣生动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流程:

1.儿歌引入,设疑激趣。

2.学习“雪字歌”,感知汉字儿歌特点。

3.群文阅读,探索汉字儿歌中的“联想”。

4.发挥联想,创编“汉字儿歌”。

5.课后延伸,推荐阅读。

教师先由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一组动物儿歌入手,感受一般儿歌的特点,然后引出“汉字儿歌”,让学生猜猜汉字儿歌里会写些什么。在学生充分猜想的基础上,出示第一首“汉字儿歌”———“快来看哪,快来看,这件事儿好稀罕。天上的雨儿下得急,冲倒了地下一座山。是谁撒落洁白的花呀 ? 朵朵儿都 是六个瓣。”把题目《雪字歌》隐去,让学生根据儿歌内容猜想写的是哪一个字,在交流中让孩子初步了解汉字儿歌围绕“字形”“字义”展开丰富的联想的特点。在初步得出对汉字儿歌的认识后,同时推进另外三首汉字儿歌———《岩字歌》《秋字歌》《香字歌》,让学生找有关字形和字义的句子,并画出联想句,交流后回到初始问题“汉字儿歌里会写什么,怎么写”进行集体构建。在此基础上,引导全班对“明”字进行儿歌创编,之后再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汉字儿歌的仿创。最后在课后延伸时,除了推荐阅读相关书目,还鼓励孩子进行汉字儿歌个人创作。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未知猜想”到“初读摸索”,到“群文阅读探究 ”,再到“仿创深入感知”,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学生对于汉字儿歌中的联想的特点一步步形象、丰满,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篇2

一、群文阅读是什么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群文阅读与其他新兴阅读形式的差异

1、群文阅读与“一篇带多篇”

“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这里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并未超出教材的范围,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带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所选的一组文章有着非常自觉地贯穿线索,那就是“议题”,而且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教学含义,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

2、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

单元整组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它的产生是基于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这样一个事实,其目的是为了“用好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看做是“一篇带多篇”的升级版。

群文阅读在某些方面和单元整组是相一致的,也就是它在单元主题形成开放性议题的情况下不会比单元整组的形式,但它又超越了单元整组,更多地才用教材外的语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选文的限制,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如单元整组那样是由教材“给予”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理念。

3、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

刘宪华解释: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进行教学,教学的展开主要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的逻辑。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暨阳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概念和突破在于“主题”,也就是“拥有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成序列”的专题,比如“爱”“爱科学”等。

群文阅读也可以说是有“主题” 的一组选文的阅读,部分群文阅读的“议题”是非主题式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更宽泛,不仅包括人文内涵,也包括语文知识、情感体验、预感体验等,一是群文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其次具有可议论性,他对学生是开放的,是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建构的;主题阅读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的体验和建构,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没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阅读中转换心智模式,获得心灵成长。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一 《读读寓言故事》

执教: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语文教师 陈慕阳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掩耳盗铃》、《陶罐与铁罐》、《大轮船与小礁石》、《不留余地的狼》、《树叶和树根》、《驴子的坏主意》、《狐狸和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学时间:40分钟

二 《创世神话》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天才小学副校长 蒋军晶

学生: 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六年级

群文篇目:

《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时间:40分钟

三 《爱》

执教:儿童阅读推广人、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陈鸿铭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关于爱》、《我爱我的围棋老师》、《背影》

教学时间:40分钟

听后感——原来阅读课可以这样教!

群文阅读,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新生事物。我想:群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好处多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课文都上成群文阅读课,因为那样,不仅低年级的识字写字会成为一句空话,各年级面对考试都有可能束手无策;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显然会增大很多——除了课文,还得阅读大量跟教材相关跟自己所要确立的“议题”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一个不爱阅读、不善思考的老师是不可能游刃自如地驾驭一节群文阅读课的。如果,我们要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搞搞群文阅读教学的话,是否可以先进行一组课文中某一篇的常规教学再将其他文章进行整组教学,或者重点学习精读课文,再以略读课文为线牵出与本文或本组选文相关或主题相似的群文。这样,我们一手应对考试,一手抓阅读教学,两不耽误。不知道自己对群文阅读这点浅见是否妥当,个人觉得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尝试教育改革,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

非常欣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的几句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篇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分析、理解、评价、综合、创造。所谓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超越了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如批判性的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因此,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的管家能力。另外,我们都知道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学习对象时,单纯依靠低层次的记忆、理解能力往往会透支其精力与体力,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能拥有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习负担,游刃有余地应对越发复杂的学习对象。

我们知道群文阅读教学的“群文”不是简单的数量的累加,而是按照议题组合,呈结构化的一组文本。课堂上,学生在交流对话中产生思维碰撞,自己去发现规律、补充甚至纠正阅读认识。群文阅读教学重在教给学生类比、预测、统整等阅读策略,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巧拟“议题”——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立足点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之所在,没有适宜的“议题”就没有高效的“群文阅读”,“议题”的提炼要具有精确性、开放性和可讨论性,能贯穿所有文本,有助于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议题”的确并不追求深度,而是关注其是否能引导学生多元地理解文本,所以“议题”要简明,可操作性强,这样才可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老师们以“议题”为依托,精选阅读材料落实群文教学,围绕议题实施群文教学,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才能做到促思、增智,让学生紧紧围绕“议题”充分与文本对话,去思考,去发现,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说,在德阳的吴秀华老师执教的《笑话里的夸张》一课中拟定的“议题”——如何让人物变得夸张可笑?这个“议题”不仅非常新颖、开放、可议性强,还十分有趣。学生紧紧围绕“议题”自由读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笑从何来。这样的议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分享,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的见解。

二、巧选组文——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突破点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选文。群文阅读选文要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并最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所以说,群文阅读选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又起着突破性作用。经实践探索,群文阅读组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意图要明确。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并不是随意的组合,一定要有明确的意图。选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选取一定要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有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去比较、发现、思考和探讨,使其对事物的理解多元化;有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同一内容的的不同描述形式。不管我们选择哪些文章,它们之间必须有可比性,具有可讨论性。

2、可读性要强。选择文本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视角,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同时具备“阅读的价值”。如宜宾的赵泓老师所执教的《童谣中的“趣”》一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了四种极富趣味的童谣,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童谣之“趣”。学生们读起来兴味盎然,在读中发展思维。在“填童谣”这一环节中,有学生就通过比对分析发现有一个“牛儿”无处填充,马上大胆提出质疑,文本的“阅读价值”充分体现。

3、预设搭配要多角度:从文章的体裁考虑确定主题;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等。

4、层次要分明。选文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合起来。选择的文本既要为“议题”服务,又要典型,还要兼顾文本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如甘孜州的童晓敏老师所执教的《有趣有用的非连续性文本一课中》老师就由浅入深地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高铁车票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选用《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太空漫步》这几篇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逐渐习得阅读这几种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不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提炼、归纳、整合,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巧设教法——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切入点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阅读的引领者、陪伴者、促进者的角色,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自读、跳读、浏览、思维导图、知识树、阅读体验卡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会从海量信息中获取重要信息,并在自主、互学、共享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掌握阅读的方法,发展思维的能力。那怎样才能达成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发现、交流互动提升、尝试实践迁移的高阶思维能力呢?个人觉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文本整合

整合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因此一组选文中的几篇文章不再单一呈现,而是应当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万不可再对一组选文中的几篇文章花大量时间逐一进行分析,而是应带领学生围绕议题,整合整组选文,筛选出有用信息为接下来的提炼、归纳、整合等提高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2、践行生本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生命教学,只有真正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如生本教育所强调的: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围绕议题自主阅读、深入思考、比较归纳、分析综合、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如眉山的张林老师所执教的《懒惰的哲学》一课中,老师通过《懒人吃饼》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懒惰”的原生态认识,再对比阅读《一星期都是礼拜天》和《偷懒与经典》激发学生对“懒惰”重新认识的探究欲;通过《爱迪生欺骗了世界》中马云的观点与爱迪生的名言的充分思辨,使学生对“懒惰”的认知达成共识,实现集体建构。这堂课上,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3、着力群文读后感

群文阅读教学所用的每一组选文,都是经过任课教师耗费大量时间精心甄选出来的。这么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只让它在一节课四十分钟内发挥作用,着实令人可惜。另外,目前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的课后拓展,一般都是推荐书籍,形式难免有些单一,不太有利于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高效发展。那么,是否能想出一个办法,让一节群文阅读课更富有生命力呢?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尝试了引导学生写群文阅读读后感。

群文阅读读后感是在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后,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继续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抒发个人见解的好机会。另外,写读后感能让学生回顾思考一下学习的内容,并加以综合分析和总结,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记得我们在执教完《再议“善意的谎言”》一课后,学生们在群文阅读读后感中尽情表达个人观点,各抒己见:

“善意的谎言,使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了一位万众瞩目的小提琴手,使一个‘多动症’儿童变成了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风度男儿。善意的谎言,是关心、爱护、鼓励的代名词,也是拥有美好心灵之人的座右铭。”

“善意的谎言就像药品外层的糖衣,吃的时候甘甜味美,待糖衣褪去,药品本身的苦涩就本本分分地显现出来。善意的谎言,只能安慰一时,时间到了,只怕对当事人的伤害更深,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常说,披着羊皮的狼还是狼。那么,有了‘善意’做幌子的谎言,就不是谎言吗?我认为,我们应该诚实,不能撒谎。”(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表现)

“其实不管是什么谎言,都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诚实、直率的语言也有可能会伤透人心。所以,我们要分清人物、事件再去决定说的话。善意的谎言,并不适合所有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你那所谓的‘善意’。”

看了学生的读后感,我们欣喜,甚至骄傲: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认知更加宽泛、深入、灵活,认识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评价的综合性更强了,这就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逐渐形成提高的信号!群文阅读读后感,唤醒了学生认知的潜力,学生主动生成对事物更新的认识,迸发出更绮丽的思维火花!

上一篇:胰高血糖素下一篇:目标成本与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