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技巧和成效

2024-05-07

教育的技巧和成效(精选八篇)

教育的技巧和成效 篇1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领导干部在勤政廉政上主动作表率,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书记是关键。白坪煤业公司党委特别注重选拔熟悉基层党建业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党性强,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到基层区队做党支部书记。这些基层区队的党支部书记能够积极配合行政负责人团结党员干群,服务安全生产,完成党委交办各项工作;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能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甘于清贫、遵纪守法,自觉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在党支部书记的带动下,支部班子成员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能够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有缺点当面批评,有意见当面提出,形成相互支持不争权,相互信任不怀疑,相互尊重不攀比,相互配合不推诿,在工作上勇于担责,在生活上不计得失。近几年来,该公司基层党支部的广大党员没有发生违法违纪不良行为和不团结现象。

(二)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丰富教育管理内容

近年来,公司各党支部积极围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煤五精示范矿创建、降成本增效益、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示范岗、党员帮扶、党员献计献策”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通过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公司广大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形成了作风扎实、办事高效的工作作风,涌现出了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干部。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带团、工、妇建”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青年突击队,用党的优良传统引导青年,充分发挥青年榜样的引路作用。促使广大党员干群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了新的空间。

(三)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一是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并落实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分析、党支部书记与党员谈心等制度;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实行了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党员直接联系服务员工的长效机制;坚持换届选举,充分遵循民主投票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组织原则。二是加大党员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渠道从根本上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每周二、五学习制度,在党员中实施了“三屏合一”远教工程,完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支持和服务郑煤集团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党委还为党支部购买了《做最好的党支部》、《做最好的党员》等书籍,确保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落到实处,使党员的教育管理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为公司建设“安康白坪、和谐白坪、廉洁白坪”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各支部党员教育培训从总体上来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党员教育形式呆板,作了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的传话筒,没有进一步结合区队实际情况,针对性不强,导致教育效果差。

(二)部分党员思想上存在不到位现象,认为只要按月交党费就是一名合格党员,对党委精神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没有进一步的挖掘内涵,工作中收不到理想效果。

(三)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顾大局不讲集体,漠视党员无私奉献优良传统。

三、工作思路与对策

针对基层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清教育的紧迫性

要从党的政治高度来提高对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做到越是形势严峻,越是工作任务繁重,越要加强党员教育,真正把党员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党员教育,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积极推进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制度落实

搞好党员教育工作关键是党组织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首先要建立党员教育目标责任制,党支部书记是党员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不定期地分析党员队伍状况和党员教育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修订完善考核措施,把党员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班子工作优劣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全和落实各项制度,既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中心组学习、党员思想汇报、党员谈心等制度;还注重加强和完善定期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和党的组织生活等制度,使党员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党员教育干部队伍建设

要加强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高、熟悉业务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抓好有计划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使他们具有坚强的党性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党员沟通、谈心、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倾向和波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更好地激发起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改进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巴西基础教育政策的成效和特点 篇2

[关键词] 巴西;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 G5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39-04

一、基础教育政策的五个方面

1.学制政策

(1)普及义务教育

早在1934年的第一部宪法里就规定,教育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在学校和家庭中提供教育是国家的责任。① 1946年的宪法明确规定向儿童提供免费的四年初等义务教育。其后,巴西又颁布了三部宪法,每一部宪法都明文规定要向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1996年颁布的《全国教育方针和基础法》更是明确规定:“一、提供强制性的、免费的基础教育,包括对那些在适龄时期未受教育者;二、逐步实现强制性和免费的中等教育……”②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巴西义务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调整学制结构

20世纪70年代,巴西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是学制改革,其主要目标是将基础教育的学制系统重新加以调整,确立由第一级教育和第二级教育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具体来讲,将四年制小学义务教育改变为八年制小学义务教育,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将原来的四年制初中并入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初等教育)作为第一级教育。③ 中等教育则作为第二级教育,开办四年制综合中学,在实施普通教育的同时,兼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第一级教育和第二级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实现自己的理想、取得工作资格,自觉执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潜在的能力。④ 1996年颁布的《全国教育方针和基础法》对巴西的教育层次加以重新规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构成。

2.课程政策

(1)实行课程审批制度

为了规范全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中确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一些全国统一、公共的、必修的核心课程。与此同时,将课程的审批权赋予各级教育管理机构,逐渐形成了由联邦教育委员会、州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三级课程审批制度。为了使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与各地的特殊情况相适应,1996年的《全国教育方针和基础法》更加明确了各级管理机构在基础教育课程上的审批职权。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

在巴西,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成为公民作好准备并获得劳动技能,为了实现这一教育一体化的政策,政府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规定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所有在校生都应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因此,强调基础教育课程的“过渡性”和“终结性”,通过从5年级开始所开设的实践课程——“专门学科”和“专业课程”等来实施劳动和职业教育。

(3)注重环境教育

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巴西注重环境教育。1988年的宪法指出,学校应以跨学科的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引入环境教育。第225条规定,所有的巴西人都有义务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并要求建立一套环境保护教学计划。1989年,巴西颁布了有关亚马逊河生态保护区的法律,要求在保护区中的9个州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并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我们的自然——亚马逊河保护区”,提出了第一级教育的环境教育计划。到1990年,在各州教育系统中,环境教育计划的实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培训;二是编写教学、教材;三是开设课程;四是动员社会。⑤

(4)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巴西政府在教学领域积极进行改革,从1995年开始,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制定课程新标准、提高教科书质量、推动教育应用新技术上。联邦教育部为基础教育各年级制定了统一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旧课程标准则更注重知识获取和记忆能力的培养。⑥

3.教育管理政策

(1)实施联邦、州和市三级教育管理

在20世纪后期,巴西基础教育的管理逐渐形成了由联邦、州和市三级管理的模式。1946年制定的宪法首先赋予了联邦所拥有的教育管理权限“联邦具有制定全国教育方针和基础法的权力”。之后,1988年的新宪法则将第一级教育方面的优先权赋予市级教育体系,由州和市政府负责第二级教育的发展。这一政策使得巴西的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的管理关系。

(2)支持私立学校开办

在办学体制上,巴西采取支持私立学校开办的政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巴西宪法就为私立学校的开办提供了法律保障。1946年的宪法规定:只要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可以是公立的,也可以由私人创办。这一政策在以后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不断地得到加强。1988年的宪法则对私立学校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私人可以办教育,但要具备以下的条件:一、遵循国家教育的基本准则;二、由公共权力机构批准并评估其质量。”⑦

私立学校是巴西教育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巴西政府一方面提出了“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并存”的管理规则,另一方面对私立学校也逐步规范其管理。巴西的私立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营利性的学校,按照公司的经营方式运行,学校要缴纳所得税、职员社会保障税等四十多种税款;另一种是公益性的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不需缴税。巴西的私立学校中,营利性质的私立学校占主体。一般而言,营利性的学校其利润率为10%左右。对于学校运营产生的利润部分,视为投资者个人所得,对于其继续投资的领域和性质,法律不作限制。⑧

4.教师政策

20世纪80年代后,巴西的师资政策主要围绕加强师资培养培训、重建教师专业性等方面来制定。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巴西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相继颁布了《十年计划》和《国家教育基础法》,强调教师的最初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这两个教育模式之间是互补的,并且后者是前者的必要延伸。提出教师必须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通过专业化进程推进教师素养的提升。⑨

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巴西政府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设立了必须取得高等教育学位的最低标准,同时还为教师培训项目制定了标准,规定在基础教育阶段任教的教师必须在高等教育机构完成四年学习计划,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开始推行新的教师评价政策,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准为目的。评估步骤重点放在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上。考试和评价的重点也是针对职前教师是否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实践能力。

5.教育经费政策

巴西的公共教育经费主要通过法律来保证。在1946年、1967年的宪法到1961年、1971年的教育法中,巴西对教育经费的政策都作出了规定,而且教育经费的比例也不断地得到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巴西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逐渐向基础教育倾斜。自1996年起,巴西的基础教育政策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第14号宪法修正案和新的《教育方针与基础法》,巴西政府于1996年12月26日创立了“发展基础教育和提高教师待遇基金”。基金设立专门帐户,按公式自动拨款,平等对待联邦、州、地方政府三套教育体系,使基础教育经费免遭挪用,推动基础教育各投资主体共同参与。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基金的60%必须用来支付在职教师的工资。⑩ 经费来源由法律予以保障,规定联邦政府、州、地方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比例,以确保基础教育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为了在原有改革成果上取得更大成就,2004年,巴西现任政府在基础教育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一个基础教育发展基金,该基金将拨款范围由原1年级到8年级扩展至学前到中学3年级,为原基金中未涵盖的中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经费的增长提供了必要支持。

二、基础教育政策取得的成效

1.普及了义务教育

巴西在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得初等教育的普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实现,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大大提高,普及教育的年限也由四年延长到八年。所实施的众多学生保障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机制。自1995年至2004年巴西政府实施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计划后,今天,巴西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7%。{11}

2.建立了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

巴西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的国家。从1988年,巴西宪法确保州和市的自治,第一阶段教育(1至8年级)和第二阶段教育(也称中等教育,9至11年级)是由州或市的地方政府来管理,联邦的职能则是补充和辅助性的。由此,巴西建立了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制,由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管理教育。

3.改善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巴西有关基础教育的评价结果显示,2001年后,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巴西参与的国际学生比较项目(PISA)也证实了这一点。最近一次的2006年PISA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巴西基础教育仍在国际比较中排名靠后{12},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不能达到本年级要求的能力水平。但也有证据表明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后,低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有所提高,与国际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例如,2006年PISA项目评价结果显示,巴西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数学、科学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为何而学、把握世界本质、理论联系实际及批判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学生在这些项目上的表现都优于2000年。{13}

4.提高了基础教育师资水平

巴西联邦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未获专业资格的教师明显减少,而在师资政策最主要的目标——杜绝不合格教师方面更是取得很大成就,其中基础教育学前和1~4年级阶段不合格教师比例由24%下降到2%,基础教育阶段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教师比例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4} 从1994年到2000年,在基础教育学校任教的教师水平有较大的提高。1994年在基础教育学校任教的教师138万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占41.3%。2000年有教师156.4万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占48.3%。同期,未完成初等教育的教师比重由10.1%下降到4.5%。{15}

三、巴西基础教育政策的特点

1.关注教育平等

巴西的教育发展曾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状况,尤其体现在地区差距和种族差异等方面。从地域方面看,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地区就学率较高,西部地区亚马逊州等地区就学率较低,东北部马尼拉尼昂等州的就学率最低;从种族方面看,未受过教育的白色人种比未受过教育的有色人种人数比例低15%,完成11年教育的白色人种比例比有色人种高5%。{16}为改善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巴西的普及义务教育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教育经费政策经费方面的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巴西的教育机会均等。据统计,儿童入学机会逐年增加,地区发展不均衡显著缩小,贫困和富裕家庭儿童入学率差距逐渐下降。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巴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仅表现在教育立法和教育投资上,而且表现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首先,注重教师地位和待遇。1988年的巴西宪法可以看作是改善教师工资和工作条件的重要界标。它肯定了教师的价值,并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最低工资提供了保障。同时,巴西连年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以保证改革的实施。稳定的工资保障,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教师集中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

其次,注重教师培训。为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巴西政府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增加了实践环节。同时,颁布一系列针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相应计划并借助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培训的经费基本上都由巴西教育部提供。就教师而言,免费培训有利于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鼓励私人办学

巴西政府为私立学校的开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私人办学在巴西得到鼓励和支持。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有学校18.3万所,在校生 3605.97万人。其中私立学校1.8万所,占9.78%;在校生327.73万人,占9.08%。{17}私立学校以其师资雄厚、教育质量高而引人注目。尽管公立学校差不多不收费,但是仍然有许多家长对私立学校情有独钟,送子女到这类学费昂贵的学校就读。私立学校的开办成为巴西普及教育的形式之一。

4.强调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重视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是巴西基础教育政策的一大特点。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通过所开设的实践课程——“专门学科”和“专业课程”等来接受劳动和职业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已获得了基本的劳动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技巧,有的还有了一技之长。这对其将来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就业都大有裨益。正是由于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使得巴西教育不仅在挖掘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质量、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动力。

注释

①②⑦黄志诚主编:《世界教育大系:巴西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6,409,381页

③邓习君:《“足球王国”的基础教育》,《上海教育》,2002年第17期,第43-45页

④瞿保奎:《教育学文集.印度、埃及、巴西的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⑤国家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译:《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1988-199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

⑥{11}陈亚伟:《巴西基础教育十年进展述评及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5期

⑧{17}孙霄兵,周为,胡文斌:《巴西的私立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第58-91页

⑨Ludke,M.&Moreira,A.F.B..Recent proposals toreform teacher education in Brazil[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9,(15):169-178

{10}姜勇,梁莹:《质量关注:巴西教师教育改革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第59-62页

{12}http://www.jsuma.com.tw

{13}http://www.examda.com/xyz/German/zonghe/20060923/093628432.html

{14} JBIC. Sector Study for Education in Brazil [R].JBIC Sector Study Series 2004-No2,2005.18.

{15}王敏:《巴西20世纪中叶以后的义务教育普及与保障情况》,《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46期,第54-64页

{16}LamD..Generating Extreme Inequality:Schooling,Earnings,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Capital In Brazil[EB/OL].http://www.eric.ed.gov/sitemap/html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的技巧和成效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实施情况,教育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 抓课题研究

2015 年4 月, 我校申报了“增城市中小学德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该课题从申报到立项, 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邀请了增城市德育理事会副会长李翠琼副校长、理事吴锦焕主任、刘伯娣老师到校进行指导工作。在专家的指导下, 课题研究工作在顺利开展。

(二) 加强督促与引导

1.在学生中加强引导。利用广播、宣传栏、墙报、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让“讲文明礼仪”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我校编印了《文明礼仪手册》包括形像礼仪、课室礼仪、活动礼仪、集合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行走礼仪、升旗礼仪等……让每个学生能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2.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 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园氛围。为了给学生一种浓郁的文明礼仪熏陶, 我校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贴上了很多文明礼仪的提示语和宣传牌, 如在花坛中树“请使用礼貌用语”, 在走廊上张贴“上下楼梯, 多礼让”;在教室张贴“轻拿轻放, 认真听课”“和谐共处, 关心你我”等。这样, 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 还能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提醒, 逐步净化学生的心灵, 让讲文明礼仪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

3.为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加强班级管理, 我校在每班设立“文明监督员”, 制定了文明监督员职责, 使班上的同学自我完善;每级设立“文明督察队”, 加强检查指导;学校每天进行“文明礼仪量化评分”, 每月考核, 优秀的班级被评选为“文明班”, 获“文明流动红旗”……通过层层教育, 把讲文明礼仪推向更深层次, 使全校上下形成班班争先, 比学赶超的良好的风气。

(三) 学科融洽, 渗透教育

课堂教学贯彻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开学初, 校领导对教师每门课程怎样渗透礼仪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使教师们明确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上体育课, 让学生自觉排队, 主动收拾体育用品;语文课上, 让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 要学会倾听, 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品德课上, 根据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班会课上, 定期开展文明礼仪的主题班会, 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礼节……与此同时, 教师们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 老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如:见到地面上有垃圾, 老师要主动捡起;做错了事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见到学生, 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实践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养成了良好的礼仪规范。

(四) 以活动为载体, 寓教育于活动中

为了推进学校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教育工作, 全面提升师生素质, 学校大队部在全校各中队开展“寻找身边最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活动, 了解队员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不满意程度和最迫切希望整改的不文明行为, 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迅速加以整改, 从而形成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良好氛围, 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

(五) 家校互动, 构建文明礼仪纽带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故此, 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 家庭与学校应携手合作, 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现今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娇生惯养, 万千宠爱集一身;他们事事以己为先, 不懂谦让, 不懂合作, 更不懂去关心别人, 体谅别人。为此, 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召开座谈会, 请有关专家给家长辅导礼仪知识, 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印发教育倡议书, 派发到家长手中, 让家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建立“家校文明礼仪联系卡”, 让家长每周如实填写学生在家庭中的文明礼貌表现, 反过来也让学生每周向老师反馈家长们的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表现, 从而达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三赢局面;评选“文明家庭”。每学期我校评选十个“文明家庭”, 让文明家庭的家长在家长会向其他家长介绍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经验, 使家校合作成为一条艳丽的纽带。

二、主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施, 现在的中心小学已焕然一新。每天早上, 一进校园“老师您早!”“、××同学好!”的问好声不绝于耳;以往学生乱扔垃圾, 乱涂乱画的坏习惯已完全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整洁, 优雅, 书声朗朗, 赏心悦目的校园。我校的放学归程队秩序井然, 深受周边群众的赞赏;同学间屡屡展示了一人有困难, 你我共同帮的喜人局面。四 (4) 班的彭洁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 下楼梯上厕所很不方便, 见此情景, 班上的几个男同学自发地每天轮流背彭洁上厕所, 坚持了半个多月。这一举动, 让彭洁的家长大为感动, 连连称赞学校的思德教育让学生们变得更团结、更乐于助人了。现在中心小学的学生都变成了“小绅士”、“小淑女”, 个个彬彬有礼, 懂得谦让, 懂得友好互助。

通过家校合作, 让人最可喜的是以往上学、放学大塞车的校门前一条街已没有堵塞现像, 家长们都自觉把车停放在50米外的大路两旁;赤着胳膊到学校接孩子的家长没有了;家长们见到老师都能亲切地打招呼了……而孩子们呢, 通过“家校文明礼仪联系卡”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家里能尊重长辈了, 不再与父母顶嘴;与别人交往都用上了“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学会了关心父母、问候长辈……在我们的校门口, 每天的进校礼仪和离校礼仪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的学生在每一次进校之前都会向送自己上学的家长真诚道谢, 再向家长道别;放学见到来接的家长, 也会向家长表示感谢之情, 并主动与同学的家长打招呼道别。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改变, 使家长们喜上眉梢, 可见家校合作, 使学生们的文明礼仪得到很大的改善, 从而获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同。

我校学生外出参加活动, 例如元旦长跑、扫墓、秋游等都能遵守公共秩序, 整齐的队伍, 整洁的着装, 文明的言行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为我校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得到了社会的赞誉。

三、反思

教育的技巧和成效 篇4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健全机构,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五年来,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普法工作, 把普法宣传工作列入全局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常抓不懈。

(1) 加强领导, 完善措施, 扎实推进依法治理教育工作。一是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 副局长为副组长, 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昌江县教育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督导室主任兼任, 负责日常事务。同时, 各学校也相应成立“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 做到由一把手负总责, 其他领导成员明确分工, 落实具体责任, 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管理制度, 形成了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下发了《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六五普法实施方案》。同时, 我们还制定了教育系统“六五”普法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

(2) 加强监督, 狠抓落实, 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实行股室包片制度, 明确了责任人, 落实了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 把普法宣传工作同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 并纳入对中小学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中, 有力地保证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有序地开展。

2.广泛宣传, 不断增强机关干部和师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在于教育, 抓好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法制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五年来, 每年各校都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会、班会等开展不少于4 次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出板报不少于4 期, 每年全县学校张贴宣传标语2000 多张, 悬挂横幅300 多条, 营造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 认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五年来, 我们每年都组织机关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在学习中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 认真记好笔记, 积极参加讨论, 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时, 我局为机关干部和教职工统一订购了《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法律知识导读》、《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读本, 做到全县机关干部和教职工人手一册, 五年共发放1.3 万多本普法读本。

(3) 建立法制报告会制度。每年学校法制副校长都给学校师生做两次以上法制报告, 报告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 用身边的典型案例, 以案说法,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入手, 以德育人, 使学生的学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五年来, 我县各校共举办法制报告会达580 多场次, 受教育青少年学生达15 万人次。

(4) 组织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几年来, 每年都组织局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普法考试, 通过以考促学的形式, 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学法积极性, 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法制素养。

(5) 积极参加警示教育活动。我局组织局机关副股以上干部、学校校长和中层领导参加省县检察院等有关单位举办的反腐警示教育。五年来, 参加反腐警示教育600 多人次。参加人员纷纷表示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个人法律素养和知法守法、廉洁自律的意识, 增强抵制腐败的能力。

3.开展活动, 营造普法教育的良好氛围。

(1)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开展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是将法制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 做到“四落实”, 即:“教学有大纲, 学习有教材, 任课有教师, 课时有保证”, 使学生的法制教育规范化、经常化, 实现了法制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在法制教学中, 各校注重“四个结合”, 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课堂法制教育与课外法制教育相结合, 典型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 任课教师既讲清法制课中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知识, 又结合学生思想行为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以案说法, 以例释法, 以法育人,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三是做到“三个确保”, 即:确保有一套实用性强的好教材;确保法制教育走进课堂, 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用于法律教学;确保师资的质量, 全县各中小学校均配备法制课教师, 法制课教师主要由政治教师或法制副校长担任, 使法制课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2) 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活动。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我局联合县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 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检查治理, 保证学生上学、放学行路安全。各派出所及交通协警每天坚持在路口和交通要道巡查, 各学校也组织巡逻队、护校队, 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反馈校园周边治安情况, 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 派出所和交警大队干警定期深入学校, 为师生做专题法制讲座, 使师生受到生动的、面对面的法制教育, 收到良好的效果。

(3) 高度重视禁毒教育工作。中小学生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 也是开展禁毒教育的关键环节。我局坚持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常抓不懈,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中小学管理的目标考核之中。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禁毒意识, 在“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中, 各中小学校采用校内广播、黑板报、张贴禁毒标语、开展“上好毒品知识一堂课”活动等, 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在“6.26”国际禁毒日由局领导带队, 在县城街道设立宣传点、悬挂毒品知识危害挂图、散发宣传资料, 向过往群众做宣传教育工作。

(4)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五年来, 我局始终做好《法制宣传教育第一课》工作, 在每个学期开学工作会上, 局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各学校在抓常规教学的同时, 利用校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图片等形式进行宣传, 大力宣传普法知识和意义, 使广大师生树立和提高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县各校办法制宣传栏480 期, 办校报600 期, 法制教育图片展180 场, 收到法律知识征文960 多份、组织演讲赛30 多场次。

(5) 开展法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县教育局确定每年12 月份为全县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月。在宣传月里, 我们请县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同志巡回在全县中小学做法律知识报告。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 用活生生的事例向师生们讲法。今年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 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宪法宣誓活动。

(6) 举办法制教育图片展。县教育局在县司法局、交警大队、县禁毒委等单位的配合下, 坚持每年在全县中小学巡回开展禁毒图片、交通安全图片展, 举办《法制在我身边》、《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图片展, 有力地促进了“无毒学校、无毒县”、“警校共建”的创建, 提高了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五年来, 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达13 万人次。

4.建章立制, 夯实依法治校工作基础。

(1) 要求明确, 重在落实和督查。我们在下发的《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中, 向各校明确提出了抓好依法治校工作的具体要求,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把加强依法治校工作作为中心任务之一, 确保教师、教材、课程的落实。各校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依法治校的实施意见。为了使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 教育局结合年度综治工作检查, 加强督查工作, 确保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 建章立制, 常抓不懈。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制定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章程是学校一切规章制度的核心, 它是明确各校办学宗旨、计划、方法、目标设置的总纲, 对于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近年来, 我局提出文化引领, 精细化管理, 要求各校对照教育局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本校有关制度和章程。在建章立制中始终贯彻三个原则:一是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二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三是具备可操作性, 便于落实。

(3) 建立和完善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我县中小学全部从当地派出所、司法单位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 他们很好地履行了职责。一是作为学校法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 自觉参与学校法制教育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三是重点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四是配合学校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这些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为我县整个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

五年来, 我局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机关干部和教职工的法律素质与依法治教的要求相比, 还有差距。

二是部分机关干部和师生对普法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高, 法治观念淡薄、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对机关干部和教职工法制学习培训还有待加强。

四是普法工作经费不能满足普法工作的实际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要通过法律进校园、印发宣传资料、图片宣传展等活动载体, 广泛开展法律宣传, 不断提高师生法制意识。

2. 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要把普法由过去单向灌输变为与法治实践的双向互动, 针对法治实践中师生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 使他们在法治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法律的意义、理解法治活动、理解法律与自身及与未来的关系, 培养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3.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按照机关干部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目标要求, 抓好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和教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及依法治教能力。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篇5

他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 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 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因此, 一个真正的巧匠好像是把这个纸样放在心里。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一旦有这种必要, 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而事实上改变课时计划的事是常有的。”

“一个好的教师, 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 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 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更确切地说, 他得到的是学生的无知。”

“教师要善于偏离计划以至完全改变计划, 这并不是不尊重计划, 而恰恰是对计划的尊重。”

我们不是经常强调和提倡教师的劳动应该具有创造性吗?“所谓创造性, 绝不意味着教育过程是一种不可捉摸的、服从于灵感的、不可预见的东西。恰恰相反, 只有精细地预见到并研究过教育过程的许多事实和规律性的相互依存性, 才能使真正的教学能手当机立断地改变计划。譬如说, 头脑迟钝的柯里亚今天没有来上学, 那么课的上法就跟教师把对他的工作计划考虑在内时的情况不一样。”

然而, 这种当机立断地改变计划的举措并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它要求教师必须“深刻而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 他“知道的东西, 要比他教给学生的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 只不过是他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这样的教师, 就不会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对于教材的思考上, 即是说“占据他注意中心的不是自己的思想, 而是学生”。他能在讲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观察, 看出每一个学生的听讲情况, 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并据此确定自己讲什么, 怎么讲。与此相反, 如果教师知识面狭窄, 甚至连自己所讲的教材的内容都不甚了了, 他在“叙述 (或讲解时所说的话, 好像是非常痛苦地挤出来的。”在这样的课上, “学生并不是在追随教师的思路, 而是看着他在多么紧张地挣扎着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多么艰难地寻找着要用的词。这种课的效果是很差的, 通过这样的讲课, 在学生的记忆里只能留下很少的东西。当然, 在这种情况下, 就谈不上教师在顾及学生的脑力劳动了。”

因此,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泛而渊博的知识。“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 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所以, 他强调教师“读书, 读书, 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做一种精神需要, 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

试论体育教师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篇6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特点、困难和基本认识方法。因此, 体育学科应有其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教学法知识能使教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自然现象和周围生活之间的联系, 能把获得的知识熟练地动用于实践, 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发展和形成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训练的有效性, 首先依赖于知识的内部一致性和动作技术的规律性, 依赖于有明确目的智力行动和正确地形成学生对学科作为活动主体的自己的态度。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就不能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职能, 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的智力活动、调整和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注意培养练习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应变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个性特点和特殊专长。

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学生智力活动的有效性, 不仅取决于调整信息的来源 (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和训练方法) , 而且取决于调整学生的智力活动系统。这个系统应能保证学生得到解决具体动作的途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每个学生才能作为自觉的、独立思考的主体而积极实践。

体育教师不仅应掌握有关的知识, 而且还应掌握传授这些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使其形成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定向。

体育教师掌握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使教学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参加积极的学习实践活动, 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个性对学生个性教育的影响是通过教师的这种职能得到表现和实现的。体育教师还应在所学专业的训练过程中掌握教育活动的技能技巧。

体育教师究竟应掌握普遍教育的那些技能和技巧呢? 其重要内容阐述如下:

1. 信息传递的技能技巧。

2. 教学时把科学材料改编为学科的教材。

3. 分解出基本的教学单元 ( 概念, 技能, 确正) 拟定出这些单元编制的方法及其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并把它们整理成为学生知识和具体实践的一定体系。

4. 应用且发展体育学科所特有的一系列的方法。

5. 运用教学的现代化技术设备, 利用直观教具和各种器械。

6. 运用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 确立动作技术的规律性。

7. 同学生谈话和示范时要通俗易懂, 简洁, 合乎逻辑, 富于表情。

8. 尽可能用简单的图表来生动地表达思想和动用技术过程。

9. 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动作技术的技能技巧要加以检验, 评定, 校正, 巩固, 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动力定型:

10. 结合学科内容, 让学生参加具体实践活动。

11. 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技巧。

12.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他们形成对学习和训练的稳定的兴趣; 教他们准备训练场所, 利用书本资料, 使用器械等:

13. 教给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践任务的技能。

14. 领导集体成长, 善于在学生集体中正确地配置力量, 善于组织他们完成各种竞赛等, 善于精确地计划训练, 监督和客观地评定练习情况。

15. 促进发展的技能和技巧。

16. 在教学中运用观察和各种实验。

17. 根据年龄、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卫生学的材料, 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中。

18. 在具体教学训练过程中, 控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19.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 确定现实的对象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关系。

20. 向学生提出问题, 以便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 进行比较, 独立推理和积极思考。

21. 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2. 引导性的技能和技巧。

教师应依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及可能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稳定兴趣, 并在教学过程中, 发展崇高的道德思想, 因为这种思想决定学生的正确的社会定向和职业定向。

教师应掌握策划活动、组织活动和研究活动的技能技巧, 以便创造性地解决有关学生的教学训练发展教养的任务。

项目经理科学化高成效管理技巧研究 篇7

项目经理是对项目负责,管理、协调项目全过程,对项目的参与人员、可用资金、工作内容、工程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调度、合理计划,督查项目实施过程,处理项目进行中各类矛盾、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角色。笔者试图从五个方面就项目经理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人员的管理

建设施工企业项目部是代表企业的基本单元,如同足球场上的运动员,非常需要团结和团队精神;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名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必须给项目经理应有的权利,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各尽其能。科学化高成效的管理可以使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树立为项目着想、为企业着想等于为每个人命运和前途着想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把全员管理和经济管理渗透到每一个成员的思想中。

1.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人员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正规化、制度化。

制订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部分。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可以明确职责与范围,可以避免出现管理混乱,如多人管或无人管现象。责任落实到人,权利下放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责权范围,且成文张贴于工地办公室,以便对照执行。在工地建立简报制度,将工程情况及时通报各方,并建立总结制度,从而大大加强了现场施工管理。聘用员工最好是合同制,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双方就都有义务而且应该完全按合同办事。因此,应制定解聘制度。为激励员工还应制订奖惩制度。该奖励的应该奖励,该处罚的也不能手软。

2. 加强项目内部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项目内部人员的教育培训,能够使项目部成员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新规范的出台,老的施工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要求,培训和教育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这是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在熟悉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使项目成员在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施工预算、成本核算上都有所提高,这样利于本项目和后续项目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要走形式,要避免形式主义,要使项目成员从教育培训中得到益处。教育培训工作可聘请外部人员和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来进行。在项目部成员知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强项目与外部的关系。

3. 善于用人。

用人是一个宏观的管理概念,用人当与不当直接影响了管理绩效。企业选用项目经理是用人,项目经理选定各部门经理及员工的工作分配均是用人。项目经理应对自己的员工有全面了解,谁适合做什么,谁能做什么,有什么不足,都应很清楚,再根据经理部实际情况分配各员工具体工作和适当权限。实行“优胜劣汰”的弹性用工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4. 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经常与员工进行交流。

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尽量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尊重员工劳动,精神上、人格上平等对待,为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采取各种相应措施。项目经理要做到“轻许诺、重承诺”,言出必行,这样才能使内部成员信服。项目经理对项目部人员的选用有绝对的选择权,这样有利于项目部的团结和管理工作的展开。项目经理部领导层的意图应时刻为员工所了解,应经常提出一个可行的积极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作为经理部的宗旨,项目经理应更多地利用个人威望而不是职位权利把全体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资金的管理

在项目施工中,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效益负责。项目经理抓好财务管理,抓好资金管理,及时拿回工程款、管好工程款、用好工程款,保证和促进项目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项目盈利的关键。为此,项目经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财务管理。

1. 项目经理要加强财务制度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应亲自抓好根据上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结合项目部具体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规定要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涵盖项目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只要有财务收支、现金收付的地方都要加以制度规定,不留漏洞和死角。靠制度来规范开支,靠监督来约束开支。项目资金使用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增强计划性,减少资金的浪费和损失,在保障项目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追求闲置资金的增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要加强对保证金、垫付款的回收与管理。对垫资方式的使用办法、归还方式、归还期限、违约责任等作出细致、明确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垫资风险。在合约垫资履行时,要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关注并研究业主综合实力的变化、了解资金运作的情况,按时催付工程款。对不能正常还款而且信誉有下降趋势的业主,应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停工、并敦促业主履约,以减少损失。对付出的保证金应及时催还,最大限度地减少垫资风险。尤其要重点加强备用金制度、财务分析报告、财务报表、台账等制度的制定。

2. 项目经理应重点抓好材料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管理。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好与坏,影响到项目的经营状况,影响着项目能否盈利,项目经理应抓好成本管理,重点抓好材料费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管理,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一般占施工总成本的40%~60%,抓好材料成本的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是增加效益的要害。非生产性费用项目较多,涉及面广,管控难度较大,很容易失控,易突破预算、超支而导致成本增加。故应重点抓好这两方面费用的管理。

3. 项目经理应加强财务信息的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要熟悉和掌握各种财务信息,要求财务人员每月及时提供项目经济指标表,盈亏分析表,资金情况表,预付款和拨付款统计表,固定资产变动表,经费开支等基础财务信息报表,便于财务状况分析,便于决策,让专业财务人员给自己当好参谋助手,协助管理。根据财务信息定期亲自组织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研究和分析项目经营状况,采取措施,积极改进,从而达到项目盈利目标。

4. 项目经理要重点抓好周转资金的保障工作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转。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财务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抓好周转资金的保障工作,尤其是几个特殊时段,工程关键时期、春节、农忙、小孩开学及工程所在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等时段的资金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应根据财务每月提供的资金需用计划筹措资金,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资金的筹措工作:(1)抓好工程进度款的及时回笼。项目周转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工程款,尤其是进度款。项目经理应重点抓好工程计量工作,确保投入资金及时回笼。计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项目各科室、各协作队、班组积极参与配合的工作,应在项目经理的亲自协调下进行,项目经理应采取各种管理手段和措施保证计量工作的及时、顺利进行,保证中间多计量,避免漏计量。还应及时加强与业主、监理的沟通,缩短进度款审核支付时间,确保款项及时到账。(2)及时做好变更索赔工作。如果变更签证不及时,因各种原因造成施工计划未完成,索赔未达成一致意见、造成投入资金未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出现紧张时,项目经理应积极想办法,对外应加强与监理、业主的及时沟通,请求业主暂缓扣回预付款、暂结部分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变更索赔费用,或向业主借款等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周转资金。对内应向上级申请借款或及时与项目各协作队伍和材料供应商沟通延缓支付款项,共同渡过难关,确保不因资金周转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就是采用进场时收取协作队履约保证金或暂扣协作队部分进度款的措施来保障工地的周转资金也是可行的。

5. 项目经理应重点抓好资金的使用管理。

资金回笼后,项目经理管理好资金、使用好资金也极为重要。资金用好了,对项目施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相反,资金使用不好会给工程施工产生副作用,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浪费、流失资金。因此,项目经理应科学、全面、仔细地研究安排好周转资金的使用。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资金的使用:(1)应抓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对于每一笔资金都应作一份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资金计划,确保资金使用按计划进行。资金使用计划应由项目经理亲自组织项目科室以上负责人开会研究制订,在开会研究之前,物资部门应提供详细、准确的本月外欠材料设备款金额,并初步提出每个供应商的计划付款额,工程部门应在每个协作队每月中间结算的基础上提供详细、准确的外欠工程款额,初步提出每个协作队的计划付款额,办公室应初步提出需付的、详细的外欠办公费等款额,财务部门亦应提出项目部所需日常开支总额。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全面考虑制订资金计划。资金计划一旦制订,就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要在资金拨付上心肠软。要树立项目经理说一不二的形象,否则会造成资金拨付失控,影响整个资金计划的改变,对财务管理造成不利影响。(2)要把好资金拨付关。每笔款支付时都要联签,以体现科室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互相监督,避免资金超付,不能项目经理一个人签字就付。每笔款都要尽量小心支付,尤其是给协作队付款时,应根据资金计划,结合不同协作队的履约能力、信誉度、表现按不同比例分批次支付,有的协作队信誉差,拿到资金后,立马转移挪用、挥霍,而不将资金用在本工程上,不及时支付民工工资,待资金用完后利用适当时机,利用民工工资敏感话题逼迫项目部再支付其款项因此,对付这样的协作队,付款要像挤牙膏一样,才能保证资金不超付,避免资金损失。(3)应保证每月项目部人员工资和各种福利的发放,应保证每月报销的各种费用,及时兑现各种奖励费用,在每月项目经营分析的基础上有盈利时,根据有关规定应及时发放奖金,从而提高项目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工程质量的管理

质量问题是一个工程项目的重点,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一个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项目经理作为施工项目的第一管理者,应把工程质量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项目经理的基本条件做起,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从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从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着手、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抓好施工过称的作业质量控制、做好施工质量事故预防的具体措施。

1. 认真做好工程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核验。

材料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对进场的每种材料,严格检查其规格、型号,核对进货单及质保书中该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成品管等关键材料,要到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制作考察。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设备进场前应检查其是否经过维修保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对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机、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2. 制定标准。

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略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3. 落实操作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

严格执行逐级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内容须包括图纸要求、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进度要求等方面。在向作业班组交底时,必要时应辅以样板或示范;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中的各项具体技术和管理措施,针对质量策划中确定的关键过程,设立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实行重点控制和特殊管理,确保关键工序施工的规范运行;对于各项需要技术复核的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工序施工过程中的“三检制”,即:施工人员自检、班组互检和工序交接检制度,在工序交接管理中必须严肃工序交接纪律,要求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参与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技监人员要加强现场指导和检查。各专业施工单位、各工种间对相关技术数据、控制点线、作业技术程度及有关关键的作业时间安排,应进行经常性的相互通报,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由于特殊过程的施工质量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所以必须预先鉴定工序能力,并派遣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和连续监控。

4. 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

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

四、工程进程的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控制的有效实施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涵盖外因与内因等,例如施工方因素、环境天气因素、监理方、业主方与设计方因素等。为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合理按照施工进度开展,项目经理应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

首先应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其切实可行,包含一定的前瞻性与预见性,并能够充分考虑人为因素与天气因素,令计划施工进度有效符合实施条件的变化。同时、应在熟悉与了解工程施工图纸基础上,展开编制工作,为促进安装与土建工程的有效配合,可聘请安装人员参与编制进度计划,依据相应计划具体进行人数配置、合理选择设备机械与周转材料,进而令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得到良好的保障。为令建筑工程规范有序,建设方对每一项合同要求应严格执行,按照其规定进行工程进度款的及时支付进而确保良好的建筑工程建设进度,同时施工方也应由合同规范要求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建设进度。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其完成工程的实际时间通常与计划安排包含一定出入,遇到该类情况我们应依据具体差异变化,在保持不对工程总体计划进度影响的前提下及时、合理的调整与修正建筑工程进度计划,进而通过动态控制优化施工建设效果。

五、工程文件的管理

针对于项目来讲,文件控制是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之一,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贯穿项目始终。一个项目如果没有严格的文件控制程序,文件编号混乱,往来文件无法有效识别并及时接收、发送,设计内容随意变更……这个项目将丧失执行能力、控制能力。因此,项目经理必须重视文件控制工作,树立“文件是金”的理念,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经理负责对本规定的具体实施进行落实及监督;(2)项目控制的来往文件主要有设计图纸、来往信函、电子邮件、传真、技术资料、会议记录、施工简报、变更文件、工程计划、工作日志、调试记录;(3)总工程师指派综合办公室向施工单位移交设计图纸,并填写图纸移交记录;(4)总工程师指派各专业施工工程师将工程变更的内容在设计图纸上作标记,并及时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在工程末期进行统计和检查;(5)项目经理指定专人负责所有来往信函、传真、收发的电子邮件的管理;总工程师应安排有关人员定期刻录电子邮件;所有来往电子邮件、传真、信函必须编号、登记、定期归档;(6)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前应打印为书面文字材料,且须经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人确认并签发留档后,方可发出;(7)发送电子邮件时应加注“返回标识”,以便确认收件方已收到邮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8)专业施工工程师负责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的整理;(9)总工程师负责对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施工方案等涉及专业交叉的技术资料的整理;(10)总工程师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来往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进行检查或抽查;(11)项目上任何会议都必须有会议记录,项目经理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的整理;(12)会议记录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在项目结束时统一进行刻录做成电子文档以便查阅;(13)会议记录需向合作单位提供时,必须经过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人的确认、签发;(14)施工月报每月发布一次,由总工程师负责撰稿;(15)施工月报的发放对象为业主、公司副总、公司总工、项目经理部、公司企管部、施工单位、工程部;(16)施工月报的内容为:工程进度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工地安全情况、设备材料到货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未来可能发生问题的预判、其他有关事件。

结论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人员、资金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名成功的项目经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项目经理应不断的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詹炳根,殷为民.工程建设监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JTG G10.2006.

[3]梅苇.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工程与项目管理,2010,(10):15-16.

[4]黄勇.论信息化建设在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1,(12):45-46.

[5]宋岩丽,范红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马旭晨.项目管理工具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教育的技巧和成效 篇8

一、中职学校教授英语课程的实际状况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普及面越来越大,各大中学都会对学生进行扩招。这就导致了中职类的院校招生数目变少。不仅如此,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也不如中学学校的学生优秀。这就说明了,中职类学校的学生,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差。这也是中职学生对待英语较为排斥的原因。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显得较为吃力,不仅如此,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总是一种逃避的状态,这也体现出了中职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知识的厌恶情绪。这种情况,只能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加懈怠,更加没有信心,中职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是无法提高自身学习英语的能力的。

针对中职学生对待英语学习态度的这一现状,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也是中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步入到繁盛时期,各类学校也应该迎合新教育改革的发展,将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学生当下的心理,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中职类学校的学生,与中学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在个人素质方面有明显差异,就连学校培养学生们的目标也不大相同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对待中职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对待中学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中职学校教育学生的方式,成了独有的特点。

中学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成绩达到学校的标准,而被准许入学。因此,在个人素质上要比中职学生更加优秀。除此之外,中学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专心度、投入力度、对待学习的热情等等,都要比中职学生更加优秀。通过中考考试来讲,中职学生算是这场考试的失败者,不得以才进入了中职类院校。因此,与中学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心理肯定会有很大的落差,会有深深的自卑感以及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度。由此可以得知,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是必须掌握的。

二、运用正确的教学摸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中职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具有排斥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语学习的难度,以及中职学生的心理落差及英语基础较差,从而觉得英语难学,产生学不好英语的自卑心理。中职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从学生的心理上,要让学生对自己有肯定的态度,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就要从教学摸式及心理辅导两个方面下手。

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英语口语及英语知识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解释,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打开心扉,是建立快乐、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也是打开学生对待英语放松学习的心门。因此,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有效的进行心理沟通,是教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热情的重要途径。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十六岁到十八、十九岁之间,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学习上的差生. 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作为教师,想要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的辅导,必须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观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情绪波动、情感变化、学习态度,特别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毅力。对症下药,对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法。从心教起,引导学生有积极的人生观,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由于每个学生所对待学习英语的态度都是有所差别的,想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及在上英语课时,每个人的不同表现,以此来判断学生对待学习英语的不同的心理,这样也方便教师对学生心理进行不同的辅导。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观察以及积极的引导,是每一个教师的义务。学生只有从心理上接受了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这才能对于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增加互动。例如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待学习英语的看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胆量,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也敢于发问。只有让学生自己开口主动提问,教师才能逐步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辅导。使学生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地学会英语,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勇气及积极性,从而提高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运用正确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到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今教育界,也一直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管是什么学科,都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因此,我们应该紧跟教育界的发展提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和学生多多沟通、成为朋友,使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更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开始时,由于环境的改变、课程设置的不同,学生难免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这时候,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逐步地把心思投入到学习当中。尤其是对于英语这种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更加将学生快速带入良好学习的状态,以打下夯实的英语基础,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有难度的英语知识,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健康的辅导,减轻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惧怕心理压力,使学生克服心理因素,提高对于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度,这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1.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层面的沟通,对于学生消除对学习英语的排斥感,是十分有必要的。想要学生毫无戒备的打开心扉,对老师畅谈心里的想法,需要教师用爱心来关爱学生,我们都说“以心换心、以情动人。”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老师的真心所在,才会收起对老师倾诉的胆怯,勇敢地向老师诉说, 自己对于学习英语知识点看法、观点。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困难进行解决及帮助。由易到难,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及自学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只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对于难点知识的学习能够学的透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和老师有很大的距离感,这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因此,除了课下老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例如全班40个人,那就每4个人一组,一共分成10组,进行课下的英语口语练习、讨论交流,学生还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交换学习意见,这样也有促于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教师也应该进行实时的引导,除了上课教学、进行提问,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英语知识的小组比赛,英文歌曲ok赛,在学校设英语角等等。这样学生会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通过一些动画短片,英语教学片或推荐优秀的英语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给学生,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境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英语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及自主能力。

3.教师与家长相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 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当教师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下降时, 应及时的与家长沟通。查找原因,因地制宜地给学生以心理疏导。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与老师进行定期的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时的上课状态,针对学生的状态及知识技能,为学生量身订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家长要努力配合,监督学生按照设定好的学习计划去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会使中职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知识来说,不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上一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下一篇:城乡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