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集中程度分析

2024-05-12

注意力集中程度分析(精选四篇)

注意力集中程度分析 篇1

关键词:羽毛球,注意力,集中程度,比赛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运动员之间的水平也越来越接近,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比赛中, 运动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技战术之外, 对比赛的投入程度将成为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赛场上适时的运用各种技战术, 及时察觉对手技战术的变化和赛场内其他因素的变化, 从而采用相对应的对策, 都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国际羽联近期推行的21分直接得分赛制下, 比赛结果的悬念增加, 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性相对减低, 及时的战术变化及应变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成为了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世界杯赛男女子单打、男女子双打和混双前8名的比赛录像;2006年汤姆斯杯决赛阶段、尤伯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录像;2006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男女团体决赛录像;广东羽毛球队队内比赛, 男女子单打、男女子双打、混双共30场比赛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心理学中有关注意力方面的资料。 (2) 走访调查法:走访广东羽毛球队教练员、运动员, 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并对此进行观察分析;走访广州体育学院心理学专家曾芊老师、潘汉中老师, 了解注意力的一些主要特征及作用。 (3) 问卷调查法:给广东羽毛球队、广州市羽毛球队的运动员发放70份问卷, 回收66份, 回收率为94.3%;问卷内容包括运动员认为在比赛中注意力作用是否重要等内容;其中认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赛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占70.2%;认为在比赛中, 注意力集中的高低对羽毛球比赛有直接影响的占68.8%。

2 结果与分析

2.1 注意力集中程度在比赛中的作用

从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专项运动的主客观条件上来看, 在双方竞技运动水平实力相当的比赛中, 能否取得胜利,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比赛中, 运动员对比赛的投入程度与对比赛的专注程度。特别是在21分直接得分的赛制下, 比赛的结果存在很大的悬念。在比赛过程中若稍微分散了注意力, 将会贻误战机, 错失良机, 甚至会输掉整个比赛。

(1) 比赛中, 当运动员的注意中心高度指向和集中于技术的动作和战术的配合上 (包括双打中的配合) , 能使运动员在任何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及时的抉择, 并表现出最为合理的高质量的动作。如运动员在发球时, 他所注意的对象是自己还是对手。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那么运动员所想的是如何把发球的动作做好;若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时, 运动员想的是发球的落点以及如何利用发球取得先进攻的机会。

(2) 注意的强度大而且注意的稳定性高在比赛中起重要作用。在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紧张的比赛中, 运动员注意强度降低, 稳定性下降或产生注意的分散现象的话, 哪怕是短短的一个瞬间, 也会导致动作反应迟缓, 动作质量下降及造成运用失误。在比赛中, 你的注意力是否分散到场外观众、对手、裁判, 还有隔壁场地的选手、父母、朋友、教练等;你的思绪是否跑到了别处:隔壁场地、你的家、学校、俱乐部等;是否你的思绪回到了过去 (刚才你才丢的那一分) , 或者你在想将来的事 (下一个你想要参加的比赛, 如果你输了, 你就失去机会了) 。过多的想这些事情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

(3) 由于羽毛球运动的形式是短时间的一次高强度运动与短时间的一次间歇相交替, 因此,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比赛中, 运动员要有意识的将注意随着比赛情况的转移而转移, 有意识的随着运动—间歇的交替节奏来实现注意的转移, 以便能迅速正确地掌握与估计比赛进程。当处于比赛状态时, 应表现出上佳状态——头脑极度清晰、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分与分、局与局之间又可做短暂的喘息和调整。

(4) 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 正确判断场上的变化情况与动向, 揭露与预见对手的战术意图, 精确的把握时机, 适时的采取对策, 迅速而又准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战术行动。在比赛中, 运动员还应有意识地把注意分配到与比赛活动有关的客体上, 如赛场上风向的变化、对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脸部表情等。

(5) 在比赛中, 运动员的注意状态是存在起伏现象的。在比赛中, 双方战术并未有变化, 而只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同, 就直接影响到了比分的起伏。如:头脑稍一不清醒, 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几分;猛然间醒悟后, 小声自勉几句:“抓紧, 咬住”, 顿时精神振奋, 注意力高度集中, 一口气就追回几分。

(6) 运动员参加竞赛的任务是要战胜对手, 比赛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变化大、节奏快, 运动甚为激烈, 机体要忍受极度的紧张。比赛时, 战局常常起伏不定, 顺利与困难常常并存且迅速转换;场外观众又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度与评价, 所有这一切都会使运动员产生不同的注意力。

2.2 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

(1) 年龄。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 他们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 能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集中注意力, 但对于年老的运动员来说, 比赛开始初段的注意力还能相对集中, 到了比赛后半段在精力上的消耗会很大, 导致注意力分散。

(2) 身体状况。在机体处于疲劳过度的状态下, 运动员很难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如运动员在参赛过于频繁, 得不到充分休息的时候, 容易产生疲劳, 那么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3) 刺激强度。在比赛中, 若一方运动员的水平相对而言是较高的话, 由于双方实力的差距, 低水平选手的竞技状态不能对高水平选手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 刺激强度过小而不能引起他的兴趣, 那么, 高水平的运动员并不一定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就能获得胜利的话, 将会使其注意程度降低, 注意力容易分散或转移到其他客体上。

(4) 在双方竞技运动水平相当的比赛中, 意志薄弱、不够坚定也会影响注意力集中的指向, 造成注意的分散。

(5) 紧张和焦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 多是由于失败的预感或怕失败的一种表现。若在竞赛时紧张、焦虑程度很高, 又力图夺取好成绩时, 在应激条件下失调的可能性较大, 不会取得好成绩。适度的焦虑并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反而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注意力集中, 头脑兴奋性高, 反应敏捷, 潜能发挥充分, 能取得好成绩, 但过度的焦虑则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急躁不安, 心慌意乱, 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 导致比赛的失败。

(6) 心理能量。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 运动员要使自己的运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就要有充足的心理能量 (即是精神力量) 。运动员心理能量充足, 处于促进状态 (高能量积极状态) , 在竞赛中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身体灵活有力、肌肉放松、反应及时、注意力集中。

(7) 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在, 也就是集中在比赛中的能力, 就是“不去想过去和将来”的能力。从根本上来说, 注意力集中就是保持三个统一: (1) 个体的统一, 我只想自己; (2) 地点的统一, 我在这里; (3) 时间的统一, 我在现在。常常听到选手这样的抱怨是很平常的:“我总是注意周围的人”或者说“今天我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又或者是“在整个第二局, 我完全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因为我总是想着在第一局的局点时, 我在领先那么多的情况还是输掉了。”很明显个体的统一 (自己) 、地点的统一 (这里) 、时间的统一 (现在) , 没有被遵守, 这就是选手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能集中注意力。

3 结论与建议

(1) 在训练中, 可模拟比赛情况, 让部分运动员进行单打或双打的练习赛, 其余的运动员则在场边充当观众, 在一方输球的时候就鼓掌, 对运动员形成一种干扰, 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的集中。

(2) 注意力的训练与形象控制法相配合。也就是说, 当心境处于轻松和积极状态时, 注意的转移、分配和稳定性也能发挥得更好。

(3) 把注意力集中在飞行中的球上。让你的脑子里充满这个运动的球, 不要让别的东西进入, 保持注意力并全部集中在球上。

(4) 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和你的对手的击球声上, 并跟上这个节奏。

(5) 当你对手击球的时候吸气, 当你击球的时候呼气。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并让呼吸使你平静。

(6) 选一句话或一个字, 最好是比较积极的, 然后重复对自己说。在你的脑子里象是放录音一样一遍遍地反复。试着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如在击球前, 在心里对自己说“进攻”、“迎上去”或者类似的话, 让这句话充满你的脑子。

(7) 在分与分之间, 让一个不动的或动的想象的形象出现在你的脑子里, 比如一个特别的战术安排, 或你自己充满斗志的形象。你还可以想象在你的脑子里出现“镇静”、“Come on”等等字句, 这些字句必须比较简短, 才能更容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它上面。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3]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羽毛球)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分析 篇2

江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无法安心学习,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总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掉。有时候,脑子里又一片空白,上课老走神,不知道教师都讲了些什么,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分析]

对于江良来说,可能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诊断寻找具体原因。

[方法]

当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因学习负担重,有的学生一到晚上便熬夜,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要早睡早起,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教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学生心理加上一道砝码,如果学生再对自己的考试成绩看得很重,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焦虑,心理上难得片刻安宁。因此,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

3.做些放松训练。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腿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然后,再从右脚到躯干,从左右手到躯干,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较好掌握。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小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4.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注意力集中程度分析 篇3

例1 (2016·江苏盐城)甲、乙两位同学参加数学综合素质测试,各项成绩如下(单位:分):

如果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成绩按3:3:2:2计算,那么甲、乙的数学综合素质成绩分别为多少分?

【解析】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甲的数学综合素质成绩为[90×3+93×3+89×2+90×23+3+2+2]=90.7(分),乙的数学综合素质成绩为[94×3+92×3+94×2+86×23+3+2+2]=91.8(分).

【点评】在实际生活中,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他数据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一般地,对于n个数x1, x2,…, xn,它们的权依次为w1 , w2 ,…,wn,则称 [x1w1+x2w2 +…+xnwnw1+w2 +…+wn]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二、求中位数和众数

例2 (2016·江苏苏州)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阶梯水价”的有关文件要求,某市结合地方实际,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对居民生活用水按照新的“阶梯水价”标准收费,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30户家庭某月的用水量,如下表所示:

则这30户家庭该月用水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5 ,27.5 B.25,25

C.30 ,27.5 D.30,25

【解析】由统计表可知,这组数据一共有30个数据,分别是3个15,6个20,7个25,9个30和5个35,其中30出现的次数最多,达9次,因此所求众数为30; 同时可以将这30个数据理解成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中位数是第15、16个数据的平均数,由于第15、16个数据都是25,因此所求中位数为25.故选D.

【点评】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者是处于最中间位置上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说:如果一组数据共有n个,那么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当n为奇数时,中位数就是第[n+12]个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就是第[n2]、 ( [n2][+1])个数的平均数.

例3 (2016·山东威海)某电脑公司销售部为了定制下个月的销售计划,对20位销售员本月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20位销售人员本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

A. 19,20,14 B. 19,20,20

C. 18.4,20,20 D. 18.4,25,20

【解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销售12台的人数是20×20%=4(人),销售14台的人数是20×25%=5(人),销售20台的人数是20×40%=8(人),销售30台的人数是20×15%=3(人),所以这20位销售人员本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为[12×4+14×5+20×8+30×320]=18.4(台);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第10、11个数均为20,所以中位数为20;销售20台的人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0.故答案选C.

【点评】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还可以直接理解成“12台”的权为“20%”,“14台”的权为“25%”,“20台”的权为“40%”,“30台”的权为“15%”,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20%+14×25%+20×40%+30×15%=18.4(台);扇形统计图中,从“12台”起顺时针方向排列可以看成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累计第50%、51%的位置都对应“20台”,所以中位数为20;“20台”的权重最大,达“40%”,所以众数为20.这样一种理解,既简单,也更趋于本质.

三、求方差

例4 (2016·四川达州)已知一组数据0,1,2,2,x,3的平均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解析】由“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易求得x=4,然后运用方差公式求出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6][(0-2)2+(1-2)2+(2-2)2+(2-2)2+(4-2)2+(3-2)2]=[53].故答案为[53].

【点评】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方差是指这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如果一组数据x1、 x2、…、xn 的平均数为[x],那么它的方差可表示为s2=[1n][(x1-[x])2+(x2-[x])2+…+(xn -[x])2].

四、数据集中趋势的灵活应用

例5 (2016·湖南怀化)某校进行书法比赛,有39名同学参加预赛,只能有19名同学参加决赛,他们预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同学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预赛成绩,还要了解这39名同学预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方差 D. 众数

【解析】39个不同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中位数之前的共有19个数,所以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故答案选B.

【点评】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大小差异很大时,通常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程度.中位数从“中等水平”的角度(位置处于“最中间”)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克服了极端值对“平均水平”的影响.

例6 (2015·浙江宁波)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学校食堂推荐了A,B,C三家粽子专卖店,对全校师生爱吃哪家店的粽子作调查,以决定最终向哪家店采购.下面的统计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方差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众数

【解析】学校食堂最应该关注的是哪家粽子专卖店爱吃的人数最多,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所以学校食堂最应该关注的是统计调查数据的众数.故答案选D.

【点评】众数从“多数水平”的角度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重复数据时,通常选择用众数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数据离散程度的灵活应用

例7 (2016·河南)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

根据表中数据 ,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平均数的角度看,甲、丙的平均水平相等,高于乙、丁,可以排除乙、丁两人.从方差的角度看,甲的方差小于丙的方差,甲的发挥比丙稳定.故答案选A.

【点评】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越不稳定.题目中“成绩好且发挥稳定”,也就是要平均成绩高且方差小,由此可以作出选择.

由上述题型可以看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在中考中的考查题型不多,难度不大,只要你能熟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你就一定能在这部分的考查中稳操胜券.

注意力集中程度分析 篇4

一、 “算”错平均数,错把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

例1 以下是某校九年级10名同学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成绩统计表: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A. 90B. 89C. 88D. 87.5

【错误解答】==87.5,故选D.

【错因诊断】平均数作为“一般水平”的代表,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一般地,若n个不同的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叫作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本题并不是只有80,85,90,95这四个数据,而是由1个80、2个85、5个90和2个95组成的10个数据,将1、2、5、2分别作为80、85、90、95的权,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正确解答】==89,所以选B.

二、 “排”错中位数,错把无序当有序

例2 一组数据如下:3,6,7,2,3,4,3,

6,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5B. 3.5C. 2或3 D. 3或4

【错误解答】因为共有8个数据,最中间两个2和3的平均数为2.5,故选A.

【错因诊断】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后“排”出来的.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间是空的,所以要将“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所以无论一组数据有多少个数,它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正确解答】将原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3,3,3,4,6,6,7,共8个数据,所以中位数是=3.5,故选择B.

三、 “数”错众数

(一) 错把某数出现的次数当作众数

例3 (2014·湖北武汉)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那么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众数是( ).

A. 4 B. 1.75C. 1.70 D. 1.65

【错误解答】1.65一共出现了4次,所以众数为4,故选A.

【错因诊断】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对于众数来说,在理解上要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而不是出现的次数,也不是这组数据中最大的那个数据.本题研究对象是运动员的成绩,所以众数应围绕运动员的成绩.

【正确解答】这15个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1.65,一共出现了4次,所以众数是1.65,故选择答案D .

(二) 错以为众数是唯一的

例4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10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如下:75,80,70,80,85,70,

95,60,70,80,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

【错误解答】80.

【错因诊断】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众数是“数”出来的,所以有时候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可能不止一个.

【正确解答】本题数据中的80和70都出现3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80和70.

四、 求极差时漏解

例5 (2014·江苏扬州)若一组数据-1,

0,2,4,x的极差为7,则x的值是( ).

A. -3B. 6 C. 7 D. 6或-3

【错误解答】A.

【错因诊断】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之差.在这组数据中,x可能是最大数,也可能是最小数,因此x的值就有两种可能,需要分类讨论.

【正确解答】分两种情况讨论:(1) 若x是最大数,最小数为-1,则x=-1+7=6;(2) 若x是最小数,最大数为4,则x=4-7=-3.因此x的值为6或-3,故选择D.

五、 忘了方差定义

例6 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2,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除以4,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

【错误解答】s2.

【错因诊断】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统计数据,其大小与数据本身的大小无关,可能一组数据比较小,但方差比较大,也有可能一组数据比较大,但方差较小.本题原有每个数据都除以4,忽视方差公式的构成,直接就错认为方差也除以4.

【正确解答】设原有一组数据为x1,x2,…,xn,平均数是,方差是s2,那么一组新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x1+

x2+…+xn=(x1+x2+…+xn)=,方差是x1- 2+x2- 2+ …

+xn-2=2[(x1-)2+(x2-)2+…+(xn-)2]=s2.

相信通过以上错误解答、错因诊断,同学们会汲取教训,构建好防护墙,增强解题的“免疫力”,从而巩固“三数两差”这一章的相关知识点,确保不失分!

小试身手

1. 一组数据-2,0,-3,-2,-3,1,x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3B. -2C. 1 D. 0

2. 一组数据:1,2,1,0,2,a,若它们的众数为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

3. 某中学随机调查了15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列表如下:

则这15名同学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A. 6,7 B. 7,7

C. 7,6 D. 6,6

4. 已知A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

76,77,78,78,78,B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则A、B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5. 某人在5次打靶测试中命中的环数如下:

5,9,7,10,9.

(1) 计算此人打靶成绩的方差_______.

(2) 如果他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他射击成绩的方差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B 2. 3. D 4. B 5. 3.2 变小

上一篇: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下一篇:小学老师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