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2024-05-12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精选十篇)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篇1

1、燃料燃烧

燃烧不充分, 产生大量的黑烟, 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 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环境。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使用, 能源资源越来越少,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导致温室效应, 植树面积减少, 空气污染指数上升。

2、交通运输尾气排放

从目前来看主要为汽车尾气排放, 而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 尤其是含铅汽油, 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 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

二、全球大气污染的现状问题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水蒸气等, 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 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 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问题, 即“温室效应”。那些微量气体则称为“温室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2、臭氧层破坏

大气中臭氧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 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约20至25千米的平流层中, 并称为臭氧层。臭氧层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 从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存在、繁衍和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逐渐增多, 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的破坏将导致皮肤癌和角膜炎患者增加, 破坏地球上生态系统等严重问题。

3、酸雨

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和汽车尾气排放所引起。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 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 腐蚀建筑物, 顺还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等。其中, 我国的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的酸雨危害也相当严重。

三、大气污染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韩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其中以第三条途径最为重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在突然的高浓度污染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 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污染物, 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癌等病症。

2、对植物的伤害

大气污染物, 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 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 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 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 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 使植物叶片褪绿, 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 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 造成植物产量下降, 品质变坏。

3、对器官和材料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金属制品、油漆涂料、皮革制品、纸制品、纺织品橡胶制品和建筑物等的危害也是严重的。这种损害包括玷污性危害和化学性危害两个方面。玷污性危害主要是粉尘、烟等颗粒物落在器物上造成的。化学性危害是由于污染物的化学作用, 是器物的材料腐蚀或损害。

4、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大气污染最常见的后果之一是大气能见度降低。一般来说, 对大气能见度或清晰度有影响的污染物, 应是气溶胶粒子、能通过大气反应生成气溶胶粒子的气体或者有色气体。

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将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 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不断得以改善的最佳规划方案;对工作失误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 提出对改善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指令性的最佳实施方案。

2、严格环境管理

从狭义的角度看, 即对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管理, 通过对污染物的排放、传输、承受三个环节的调控达到改善环境目的;而从广义的角度看, 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 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3、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

4.3.1实施清洁生产

对生产工艺而言, 节约资源与能源、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和降低排放物的数量和毒性, 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对产品而言, 使用过程中不危害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安全, 使用寿命长, 易于回收利用。

4.3.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 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和布局, 提高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比例, 加强农村能源和电气化建设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如:水电、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4.3.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开展综合利用, 使各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原材料和废弃物,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

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实行“污染则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主要包括:建立市场、税收手段、收费制度、财政手段、责任制度等。

五、绿化造林

绿色植物是区域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造林不仅美化环境, 调节气温湿度或城市小气候, 保持水土, 防止风沙, 而且在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方面皆会起到显著作用。

六、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篇2

韩立钊1 王同林2 姚 燕3

(1.济南市槐荫区环境保护局,山东济南250117;2.济南市环境保护局,山东济南250014;

3.济南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17)摘要 论述“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的原因,我国塑料废弃物管理现状,提出了解决我国“白色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 塑料废物;白色污染;污染治理;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 X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3专-0402-03“白色污染”的危害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废弃塑料所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公害。尤由于废塑制品大多呈白色,对环境的污染通常被称之为“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物对市容和景观的破坏。其主要表现在:

(1)铁路沿线一度形成白色长廊,由于铁路餐饮服务业的特点,铁路行业已成为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的主要用户。由于管理不善,旅客随手扔垃圾甚至列车员沿线随手倒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主要铁路干线沿线形成白色长廊。

(2)江河湖泊岸边成为天然垃圾场,由于垃圾收集系统的缺乏,江河、湖泊沿岸的居民长期把天然河流作为垃圾消纳场,随意倾倒垃圾,致使水面上形成百花花的一片顺流而下,在河流、湖泊、水坝的岸边形成“白色半岛”。(3)旅游景区、城郊结合部白色垃圾成片,在旅游景区,由于游客随手丢弃废物者较多,景区垃圾收集容器少,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不严等原因,使得废塑料袋和快餐盒到处可见,严重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景观。由于传统的垃圾管理模式,只是简单地将城内的垃圾运往城外,因此,城郊结合便成了垃圾的天然堆放场,由于没有任何防污措施措施,故在垃圾场周围垃圾到处飞扬,其中塑料废物由于质轻,很容易挂在树枝上、电绕上形成“万国旗”,令人触目惊心。塑料包装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不仅产生视觉方面的污染,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更大的潜在危害。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物

进入自然环境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在环境问题,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01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组曾经暗访了塑料袋的生产厂,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记者问老板,这种塑料袋用来装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该老板毫不遮掩地承认这类薄膜未经消毒,肯定有害于身体,他本人从不用这种塑料袋装食物。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

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基础设施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未形成一整套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封闭系统,现有的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造成垃圾管理上漏洞、死角很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

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消耗量大幅度提高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廉价、生产技术成熟等优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到非常广泛的使用。据国际塑料团体理事者协会(CIPAD)的报告,2001年世界塑料产量为1.81亿万,t日本东京大学国际产学研究中心主任山本良一专题报告“从每一秒看世界变化”,披露了塑料与其他统计数据的比较, 2001年世界每秒生产塑料8.2,t每秒消费4.9,t 2008年世界塑料年产量已逾1.9亿万kt。据统计,只有约195万t(不包括民间收集量)的塑料包装废物被回收利用,绝大部分进入生活垃圾。由于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大,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亦大幅增加,至2000年全国年垃圾清运总量已超过1.4亿t并按8%的幅度增长。历年全国无序堆放的垃圾总量多达60亿,t占用土地5亿km2,严重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资源,更有引发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垃圾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我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多。现存多数垃圾场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行极为不科学,有的城市随意在郊区的地或在江、河、湖岸露天堆放垃圾,底部无防渗及渗滤液收集措施,顶部没有导气及防止扬散措施,垃圾场周围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垃圾飞扬,成为较严重的污染源。

2.2 公民环境意识较差,随手乱扔废弃的行为很普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环境意识淡薄以及良好卫生习惯尚未形成,随手乱扔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比比皆是。因此,在人们经过的地方如铁路沿线的路上坡上、城郊公路两侧、商业街、车站、农贸市场周围,各种废弃的塑料袋、快餐盒、饮料瓶随处可见,在旅游胜地、河湖水面也可以看到塑料垃圾漂浮物而大煞风景,消费后的塑料制品随意报抛弃,在感官上使人不快,造成“白色污染”。3 我国塑料废弃物管理现状

我国人均塑料制品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统计显示,目前,亚洲人均塑料消费量为17kg。其中日本预计10年内以41%的速率增长, 2010年将达到121kg。北美人均塑料消费量由1980年的45kg增长到1999年的 88kg,到2010年将达到145kg。西欧人均塑料消费量的增长率与北美相当,到2010年将达到132kg。我国目前人均塑料消费量约12kg, 2010年将增加到22.8kg,相当于目前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用于包装方面的则更低。但由于塑料包装废物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却较这些国家严重。目前国家还没有颁布防止“白色污染”的专门法规,仅在一些法规中涉及到一些相关的规定。如1996年4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在食品工农业产品包装中采取易回收、易处置、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材料,鼓励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和纸制品等替代产品。为防止“白色污染”的加剧,许多地区制定了防治白色污染的地方法规。如杭州市于1995年9月由市环卫

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制快餐盒的通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了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1997年6月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气的一 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难

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减少和控制使用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严格地进行适度包装。

4.4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次性塑料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自行回收利用废弃餐具,或者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以下简称“限塑令”)。“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颁布的主要原因在于塑料袋的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但“限 ·403·塑”并非“禁塑”,尤其当缺乏真正相对环保的替代品时,塑料袋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否认。我国“白色污染”防治对策

4.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企业领导、广大消费者进行深入的环保宣传教育,认清“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高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 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装产品。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反对随手丢弃垃圾、减少垃圾产生量。4.2 完善立法、加强执法

(1)制定国家层次的有关塑料包装废物的专门法规;

(2)制定地方层次的有关塑料包装废物的法规;

(3)制定有关塑料包装废物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技术标准;

(4)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4.3 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 在形成“白色污染”的废塑料中,几乎全部为塑料包装物,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上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在我国的年生产能力达到90亿只,由于重量轻、体积庞大、难以清洗干净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

污染的根本途径

限塑令”所针对的塑料袋主要指的是PE塑料袋,回收后绝大部分被加工成再生塑料粒子和再生塑料制品。但由于目前国内的生产消费仍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使得包括塑料袋在内的大量可再利用的资源被直接当作垃圾扔弃。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塑料袋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其中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目前,仅北京每年废弃的塑料袋就达23亿个,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t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t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因此,我国废弃塑料袋的回收具有强劲的资源优势,在正规操作下,可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而且有利于遏制垃圾泛滥、减少“白色”污染。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 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4.5 加强防治“白色污染”高新技术的开发 加快符合国情的防治“白色污染”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对已取得的污染防治科研成果,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推广应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同时加大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尽快拿出能够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产品,以丰富和完善绿色包装产品市场。

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完善 篇3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完善

一、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完善

水,是生物圈的基本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资基础之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全球水资源日趋缺乏的今天,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二、各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概况

水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各国为了防治水污染,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概括起来,各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制度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直接控制型和间接控制型。

直接控制型,即指具有强制性、技术性、严格性特征的预防性、管制性和救济性法律制度。它包括预防性法律制度、管制性法律制度、救济性法律制度。而间接控制手段,即采用经济手段,其实质在于按照“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从而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级分析和决策过程。间接调控手段主要有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财政刺激制度等。

三、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概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资源的1/4,另外,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众多城市结构性缺水。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各国纷纷立法进行水资源保护的今天,我国也积极做了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等,就此形成了我国现阶段水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情况。

在我国,从50年代起就由卫生部门负责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其工作重点只是在于饮用水卫生管理方面。1984年5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1995年,针对我国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状况,国务院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5月15日,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2条,各章内容依次为:总则,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止地表水污染,防止地下水污染,法律责任和附则。

四、我国水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

从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防治工作虽有一定进展,但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治污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所以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五大严峻问题:

1.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8.6%,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保局统计,2004年七大水系,一半以上达不到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属于五类、劣五类水,已不能直接使用。另外,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经济损失较大。

2.工业污染仍然十分突出

不少老企业污染严重,无力治理,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大量存在;不少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现象普遍。

3.城镇污水未有效处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目前能正常运行的有1/3,低负荷运行的有1/3,还有1/3开开停停。另外,我国仍有一大批城市没有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或收费偏低,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要求。

4.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一些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差,不合格率占25%,全国农村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

5.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22吨,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2%,发达国家均为75%~8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5,而很多国家为0.7~0.8;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全国管网漏损率为20%,每年浪费水达100亿吨以上。

以上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状况,说明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方面,立法尚需完善,执法、司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而立法乃执法、司法之源,所以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完善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思考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

水环境保护是大规模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在公益性事业中政府的作用极为突出、重要、有效。理论和实践证实,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坚持并强化政府的职责。完善水环境保护必须加强政府在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水环境质量、污染总体控制、清洁生产、饮用水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权力规范,并细化法律责任条款。

所以建议立法应增添“水污染防治政府有责”的规定,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跨界水质段面水质年度考核结果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及政府工作主要负责人征集考核体系,并作为任免、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曾强调,对领导干部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将来在修改有关法律时,应明确规定,对未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或履行不力的行政领导,应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辞职或撤职,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nlc202309032353

2.鼓励公众参与

而今,公民的环境权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应加强对公众参与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保证、鼓励、保护公众更多地参与环境管理,促进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同时应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为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发展提供持续的社会根本动力。

3.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执法瓶颈

1996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等新的法律概念的发展、实施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污染防治立法从末端控制战略下的预防为主,发展为源头控制战略下的预防为主,使环境管理从废物、末端管理扩大到产品、源头管理。依据立法,政府对造成水污染的企業进行了整顿,禁止新建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规定企业应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我认为应使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在立法上应明确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司法追究、排污收费、民事赔偿等措施,使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得不偿失,从而使违法的管理失职者不仅承受良心谴责,还要依法受到惩处。

4.改进经济刺激措施,健全价值补偿机制

如前所述,环境经济刺激措施是水污染防治法制的间接调控主要措施,它可改变无偿或低价使用水资源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他人及后代的传统作法,从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也因此规定了相应的制度。

另外,我认为应该同时健全价值补偿机制,征收排污费只是考虑了水资源利用行为对水质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水资源利用对水资源量及地下水方面的影响,是不全面的补偿。应增加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征收对象为既不构成刑事违法又不构成行政违法,但其行为可能对水资源的使用和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单位和居民。

5.继续坚持以流域管理为核心,从整体上来防治水污染

我国以前是单一的区域控制,后来由于跨区域污染问题及纠纷层出不穷,久拖不决,而且随大城市用水量的增长,长距离引水成为许多城市的供水主要来源,跨区域污染已成为这些城市的安全隐患。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确立了将流域管理作为基础和核心,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了加强流域的污染防治,国家和地方还颁布了专门的法规和规章,如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9年湖北人大通过了《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跨区域污染纠纷的法律制度,以协调好江河湖泊跨行政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来防治水污染。

6.强化法律责任

扩充法律责任条款,增加应受处罚的情节种类,细化应受处罚的情节,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应规定违规之后的补救性措施,如限期改善、申报、补正及复工的规定。因为对排污者,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规范其行为,从而促使其达标,所以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治水污染。

五、结语

总之,防治水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水环境保护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对它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新观念、“入世”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蔡守秋.国外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2

作者简介:

宋莉(1990.4—),女,山东青岛人,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学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篇4

1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1.1 煤烟型污染占重要地位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燃煤废气的排放。燃煤热能是我国工业行业和城市供电、以及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主要资源。在我国工业产业中, 需要利用燃煤热能的行业在总行业比重中大致可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而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等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诱因。

1.2 新兴城市和小城市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为了发展小城市建设和新兴城市的经济和基础建设, 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和工作目标放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上, 忽略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因此导致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中, 忽略了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从而导致, 部分新兴城市和小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日益严峻。

1.3 部分城市污染转型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车族占人口比重的比率在不断攀升。因此导致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随之攀升,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化物和硫化物的含量虽然低于工业废气, 但是仍然是致使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地域性明显, 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 对于机动车的需求和使用量也就越大, 反之亦然。因此, 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发生了转型。由工业废气为主要污染源转变成为汽车尾气排放为主要污染源。

2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现在, 在我国也已经出现了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现象。而且在国际范围上, 也频频出现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气候变化等情况。因此, 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目前, 我国已经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全面提速。已经由环保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提出了管理细则和防治措施。

2.1 控制污染源

2.1.1 关于大气污染程度的参数和指标一直是环保部门和气候监测部门才掌握了解的专业数据。随着人民和社会对大气污染和空气质量关注度的提高, 现在已经将PM2.5等反应空气质量的指标加入天气预报的内容。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群众和社会以及媒体对于空气质量的监督, 更加有助于提高全面环保的意识。

2.1.2 目前我国政府及经济发展和管理部门, 加强了对高科技及环保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管理力度, 严格要求这类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措施。对个别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关停的措施, 对于能够转型的给予扶持, 帮助其顺利转型。通过政府管理和政策扶持或打击, 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业废气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2.1.3 目前在我国由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 对于环境和大气造成的污染程度也出现日益加重的情况。当前, 我国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了车牌号单双号按日期限号出行的措施, 以达到降低机动车出行率的目的。另外, 还通过了各种措施鼓励和促进机动车消费人群选择小排量等环境保护型机动车的消费, 从消费源头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和大气造成的影响。

2.2 合理布局城市工业

随着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几乎所有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 如何保障工业企业的生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成为各地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工业企业选址必须考虑与城市主要居民区保持科学合理的距离。避免由于距离过短, 导致工业废气排放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其次, 要将生产企业生产区规划在空气流通性好的地方, 以便于产生的工业废气的扩散和稀释。再有就是有效利用绿化带, 隔离工业废气进入居民区。

2.3 搞好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对于防治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必要, 而且有效的。首先, 绿色植物具有吸收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 同时对于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也是非常有效的, 不仅有利于防治大气污染而且对于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也大有裨益。有效的城市绿化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恰当的地域设置城市绿地和绿化带, 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另外, 要严格保障城市绿化率, 严禁杜绝为了达到经济目的侵占城市绿地。

3 结语

随着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变化和恶劣天气的出现, 社会和群众对大气污染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 大气污染不仅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存在不良影响, 对于未来的环境也将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燕湖.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 2012 (3) .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篇5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但面对当前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得到完善和解决。文中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原因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并提出了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畜禽养殖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法律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发黑发臭,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将很难治理和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 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况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扩张趋势,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 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

2.3 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 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 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 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两部专门法律法规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这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执法监管的最主要的依据。虽然新《环保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却无专门的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导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发生时,执法人员准备执法处罚时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3.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 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该条款规定,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从事畜禽养殖就应当承担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责任。目前,我国已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有了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但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还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将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但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也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使得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很多省份至今还未明确具体规模标准,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就规模划定标准意见还没能达成一致,政府应做好协调牵头工作,在结合本地养殖规模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标准并颁布实施。

4.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可在乡镇一级设置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的环保执法机构,配备环境监管设备和专门执法人员,在村一级设置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察员,并保障他们执法经费,安排他们定期对镇村的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时,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及时处理。另外,还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联合执法机制,由农委牵头环保、国土、畜牧兽医站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执法检查。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机制,除加大对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达到监督农村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与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在未查明责任之前,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 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篇6

关键词: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生活污水;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3-0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的平衡发展问题,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人类的破坏,使得城市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去年初开始监测的PM2.5指数引发全社会的重视。此外,新闻还爆出了许多企业偷偷将污水、废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资源污染的事例,让人感到愤慨。业内学者表示,城市生态建设滞后和粗放式管理手段以及国际污染不断向中国转移等诸多因素使我国环境持续恶化,污染程度逐渐超过环境耐受上限,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如北京、太原、西安等城市已列入世界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之列。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对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短缺和环境管理不善,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第一,城市管理水平低下或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城市没有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使城市的各种功能不健全、不配套,布局规划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导致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二,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由于建筑物的增多,使得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材料需求加快,而生产化工材料的企业是产生工业废气严重的企业。加之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把重污染企业建在城市等。

第三,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城市污水处理、供热、垃圾处理、休闲场所和公共绿地等,如不加以扩大,就会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如垃圾、污水、烟尘等影响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四,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下,垃圾泛滥成灾,无害化处理水平低下,一方面造成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

城市是人们生产、娱乐、生活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大量的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其中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影响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对人们的危害不断加大,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表现

突出:

2.1 城市空气污染

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燃煤等能源工业排放的废气,使城市天空变得日益污浊。另外,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其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芳烃、有机酸和苯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患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煤气燃烧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2.2 城市水资源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较低,工业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仍有一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水的化学成分越来越复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有限,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使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污水灌溉农田可使粮食营养成分下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正侵蚀着每个人的健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3 城市垃圾污染

目前,城市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通过地表和雨水的冲刷、渗透,向四周土壤空隙和水源地扩散,对土壤、大气、水体产生污染。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摄入人体使人致病。由于我国目前垃圾废物的处理和利用能力低下或随意堆放,致使许多城市都处在垃圾的包围中。垃圾中的有害物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对城市环境、地下水、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3 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树立环保理念,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察的功能作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发展。

3.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按照城市建设与环境评价体系同步进行的原则,通过环境评价分析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利用垃圾,减少有害物的排放,提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配套服务。同时要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环境自然净化能力。

3.2 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建立建全各项环保体系,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不断对各个标准进行补充,完善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执法

力度。

3.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环保局与科协联手制作可读性强的环境保护读物,作为公民和团体环保意识教育的读本,使公民养成环保生活行为。政府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向市民提倡乘尽量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取代私家车。企业禁止生产制造尾气排放量不达标的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排放。

3.4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整改或坚决取缔,发展清洁生产。在开发新技术、生产高新设备的同时,提高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正确摆正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经济本身去解决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结语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纳入我国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环境整治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用先进的方法加以解决。当今,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水资源的短缺、臭氧层的扩大,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最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建设中,要从生态学角度去规划城市,使城市各系统相互协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文忠.我国当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改进策略[J].民营科技,2010,(5).

[2] 马志军,孙瑞玲.浅谈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3] 李西建.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4,(3).

[4] 韩洋.对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7

1 我国水体污染概况

2005年国家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江河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见表1所示,除部分内陆河流及大型水库外,污染呈加重趋势,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质尚属良好,但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严重,尤其是大中城市下游河段。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从南北方对比来看,北方城市河段污染大多重于南方。我国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有机污染,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根据国家环保局2005年的统计,国家环境监测网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

我国湖泊普遍受到N、P等营养物的污染,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库),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Ⅳ水质的湖(库)3个,占11%;Ⅴ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Ⅴ类水质湖(库)12个,占43%。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巢湖、滇池和太湖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调查的139座主要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质水库有8座。对93座水库评价,结果处于富营养的有14座水库。

我国四大海区沿岸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其中渤海、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重点河口、海湾、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有20多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形成了区域性漏斗,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源有面临枯竭的危险。

1.1 水系污染

1.1.1 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江水量大,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较强,因此总体水质良好,上中下游大部分河段水质均能满足一般工业用水的需求,70%的断面水质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要求。10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3%和11%。长江的污染性质多属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虽然目前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还好,但干支流主要城市近岸水域污染严重,干流约有600公里岸边污染带,多分布于沿江重要城市;饮用水源地部分受到有毒有机物的影响,部分地区有超标现象;沿江城市的多处主要取水口难以保证稳定达到水质标准。

1.1.2 珠江

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33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6%、18%和6%,无Ⅴ类水质断面,大多数河段均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5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1.1.3 松花江

松花江水系属轻度污染,4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57%和19%。由于经济开发和生产布局的不合理,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污染严重,大多河段水质仅能满足一般工业或农业用水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1.1.4 辽河

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37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0%、30%和4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

1.1.5 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河长居全国第二位,水量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居第5位,径流较贫乏。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4%、41%和2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5日生化需氧量。

黄河干流属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全年满足Ⅲ类水河长占45.8%,Ⅳ、Ⅴ类水河长分别占48.3%、2.8%,劣Ⅴ类水河长占3.1%。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全年满足Ⅲ类水河长占37.9%,Ⅳ类水河长占14.8%,Ⅴ类水河长占5.7%,劣Ⅴ类水占41.7%。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1.1.6 淮河

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8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7%、51%和3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

1.1.7 海河

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中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5日生化需氧量,污染性质属有机污染。

1.2 湖泊污染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目前我国许多大型湖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湖泊污染物主要是总氮、总磷、BOD5、COD和重金属。根据对我国130多个湖泊近期调查资料结果分析表明,我国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在几大湖泊中,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简称“三湖”)污染最为严重。

1.2.1 太湖

太湖是太湖流域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水域面积2 338千米。太湖的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5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

2005年,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年均值分别达到Ⅲ类、Ⅳ类水质标准,但由于总氮污染严重,湖体水质仍为劣Ⅴ类。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湖体水质无明显变化。在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无Ⅰ~Ⅳ类水质,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分别占33%和67%。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环湖河流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好转,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5日生化需氧量。8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占1%,Ⅲ类占16%,Ⅳ类占28%,Ⅴ类占17%,劣Ⅴ类占38%。

1.2.2 巢湖

巢湖水质目前主要受到N、P营养元素和有机物的污染。湖水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湖区100多种水藻大量繁殖,严重败坏水质,大大影响湖区的经济发展。

2005年巢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湖体12个国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湖体水质总体为劣Ⅴ类,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环湖河流12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占8%、Ⅲ类水质占8%、Ⅳ类水质占33%、Ⅴ类水质占8%、劣Ⅴ类水质占4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5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

1.2.3 滇池

滇池由于营养物质如TN、TP、磷酸盐、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如汞、砷、6价铬的增加,外海水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湖区平均水质不到Ⅴ类标准。

2005年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湖体10个国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表明,草海水质为劣Ⅴ类,外海水质为Ⅴ类,草海污染程度明显重于外海。与上年相比,湖体水质无明显变化。环湖河流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下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5日生化需氧量。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占12%、Ⅳ类水质占25%、劣Ⅴ类水质占63%。

1.3 大型水库污染

2005年,监测统计的10座大型水库中,石门水库(陕西)为Ⅱ类水质;千岛湖(浙江)、丹江口水库(湖北)、密云水库(北京)和董铺水库(安徽)为Ⅲ类水质;于桥水库(天津)为Ⅳ类水质,松花湖(吉林)为Ⅴ类水质;门楼水库(山东)、大伙房水库(辽宁)和崂山水库(山东)为劣Ⅴ类水质。其中,千岛湖为贫营养状态,于桥水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其它7座大型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石门水库因数据不全未做富营养状态评价)。与上年相比,丹江口水库水质由Ⅳ类变为Ⅲ类,水质好转;松花湖水质由Ⅳ类变为Ⅴ类,大伙房水库和崂山水库水质由Ⅴ类变为劣Ⅴ类,水质下降;其它大型水库无明显变化。

1.4 海域污染

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与上年相比,四大海域近海水质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黄海和南海水质总体上较好,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较差。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况。

1.5 地下水污染状况

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全国主要城市和平原区的地下水水质状况相对稳定,局部地区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监测表明,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污染趋势减轻的城市14个(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23个。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65个、漏斗面积缩小的57个、漏斗面积保持稳定的49个。如北京原是“千泉之地”,由于超采地下水,每年地下水下降2米多,现在地下水位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超过了50米,形成降水漏斗区1 000千米。

2 水体污染防治原则及对策

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原则就是“减少污染负荷,增加环境自净能力”,污染处理和增加水环境自身稀释能力相结合。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2.1 减少耗水量,开发新水源

企业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方法。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同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2 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状况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匹配。我国的主要农业灌溉区和需水工业大多集中于北方,而水资源分布却是南多北少,导致北方水环境严重恶化。因此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布局势在必行。具体来说,一是在北方地区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尽量少建或不建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二是加强对老企业的改造和管理,降低其能耗和污染,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三是采取″分散集团式″的产业布局原则;四是对耗水量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2.3 加强科研

加强监测、评价、技术、设备等的科研开发,开展国内外交流。结合国情,引进国外先进的水环境恢复技术,通过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结合,充分利用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加速水环境恢复的进程。

2.4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为从整体上解决我国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水资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A流域水资源保护区;B山区和平原水资源保护区;C大型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区;D重点城市水资源保护区。

2.5 改变原有的水资源管理状态,建立统一的管理、价格体系

原有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条块分割,水资源的使用和治理分家,利益与义务背离,使我国水环境恶化到今天的地步。应当及时改变原有的管理办法,从部门内调整优化到跨部门的整体管理,逐步形成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于一体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另外,还要改变原有的水资源无偿使用的局面和观念,明确水资源的产权,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逐步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应用市场机制,有偿使用环境容量。

2.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碧水蓝天再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农、林、交通、市政、环保等各行业,需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各阶层人士热爱并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

水污染防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管理技术、市场调节、全民配合等各方面,必须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治理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摘要:对我国的水体污染现状作了具体的阐述,根据水体污染防治原则,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体污染,水体防治原则,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06(6):6-27.

[2]蒋耀新.水环境现状及水污染防治[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4):454-456,460.

[3]王建华,江东,陈传友,等.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分析与保护[J].水资源保护,1999(3):25-27,41.

[4]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R].2006.

[5]张文和.论重庆水资源保护、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4-18.

[6]方子云.保护水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J].人民长江,1998,29(1):38-40.

[7]蒋平.三峡工程对长江重庆段水环境影响及对策[J].人民长江,1997,28(5):7-10.

[8]郑怀礼,袁宗宣,郑泽根,等.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和水环境保护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4):91-95.

[9]蒋昭侠.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战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2):41-42.

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8

据统计世界上相当一部分失聪者是由噪音造成的。经研究证明, 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国多数城市中每年与噪音有关的投诉事件占环境总投诉事件的一半以上。

1 城市噪声来源

1.1 社会生活噪音

社会生活噪音主要来自于娱乐场所的嘈杂声、商家叫卖和促销、集会高音喇叭、家庭音响、房屋装修等。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些噪音的影响, 但无法摆脱它们的影响。

1.2 交通噪音

交通噪音主要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所产生的噪音, 交通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机动车辆的数量急剧增加, 机动车辆发动机、喇叭以及轮胎摩擦路面所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此外, 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音污染也会随着城市道路的延伸而不断扩散。

1.3 建筑施工噪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高潮, 持续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 美化了城市环境, 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例如搅拌机、凿岩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运转时发出的声音, 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夜间施工时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

1.4 工业生产噪音

工业生产噪音主要来自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噪音, 如柴油机、机床、冲床、打磨机、切割机等设备在运转时发出的声音往往波动幅度较大或者频率较高。治理好工业生产噪音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 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 城市噪音的危害

2.1 影响睡眠

睡眠是人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和维持健康的重要方式。而噪声会导致大脑兴奋, 使人难以入睡, 体力得不到恢复, 从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长期如此便会使人产生耳鸣、神经衰弱症、心率不齐等症状。

2.2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若现场环境背景声音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 无法专心工作,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3 损伤听力系统

人若长时间处在强噪音环境当中, 会导致听力系统损伤, 造成听力逐步丧失。强烈的噪音会使人产生如耳痛、耳鸣等症状。医学研究证明噪音对儿童尤其婴幼儿的危害更大。儿童及婴幼儿的听力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听力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 无法承受强烈的噪音的猛烈刺激。

2.4 损害心血管

噪音会增加高血压、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处在噪音环境中会使心跳加速, 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 造成血压升高, 容易引发心肌梗塞。据统计生活在公路旁的居民患心肌梗塞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百分之三十, 纺织工人患高血压概率比其他人高出15个百分点。

2.5 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噪音对女性的危害要远高于对男性的危害。噪音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加等。据长期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噪声不仅会使女工听力系统受损, 并且会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早产、流产甚至胎儿畸胎等事件的发生。

2.6 引起精神系统功能紊乱, 造成内分失调

噪音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人出现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国外曾有人因无法承受火车噪音的刺激而精神错乱以致最后自杀的案例。由噪音引起的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性情和行为, 使人变得易怒和烦躁。

3 城市噪音的防治对策

3.1 社会生活噪音的治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强, 社交、庆祝、娱乐活动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 社会生活噪音是客观存在并且无法消除的, 对社会生活噪音的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影响他人的家庭娱乐活动邻居以及物管部门都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友善提醒;房屋装修应当尽量避免在节假日或者夜间等他人休息的时间进行;对商业促销和集会现场的高音喇叭发出的噪音, 由公安和城管等执法部门进行教育或处罚。

3.2 交通噪音的治理

政府出资对穿越居民区的道路设置隔音屏障, 为临近道路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窗, 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加强执法力度, 切实落实市区内机动车禁鸣制度, 制定车辆消声检测标准, 并对过往车辆进行抽检;机动车的数量和流量是产生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 所以合理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和流量并且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是降低城市交通噪声的重要途径;车辆在多空隙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要比在普通路面上行驶时的噪音小很多, 因此修建多孔隙沥青路面也是降低交通噪音的方法之一;地铁等地下交通方便、快捷而且噪音、废气污染都较小。因此应当加快地下交通的建设, 加强宣传, 鼓励民众尽可能乘坐地铁出行。

3.3 建筑施工噪音的治理

建筑噪音主要来自于建筑工地上打桩机、切割机等施工机械所发出的声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如在市区内施工应该尽可能选用钻孔桩和静压预制桩等噪音较小的施工方法和机械;正常情况下夜间10点以后应该禁施工, 特殊情况应该首先报城管部门批准备案、张贴明显的安民告示后方可施工。执法部门设置24小时投诉电话, 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情况。

3.4 工业生产噪音的治理

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将居民生活区与商业区或工业生产区分隔开来。将居民区内的小作坊迁移出去;对老旧、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和升级, 完善消音、隔音设备, 降低噪音, 使其符合标准。对噪音排放超标准而又屡禁不止的企业采取关闭、勒令停产等强制措施。

此外, 植物可以吸收一部分声波还可以反射很大一部分声波, 因此绿化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采用绿化进行降噪的时候可以采用低矮的常绿灌木和高大的常绿乔本相互搭配以实现立体式绿化降噪。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城市噪音的防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城市噪音污染的日益关注、政府对城市噪音污染防治的重视, 城市噪音的治理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城市生活将更加安静、幽雅、舒适与和谐。

摘要: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 交通运输和工业的发展, 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 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家庭设施的日益丰富, 城市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阐述了城市噪音的概念, 对城市噪音污染的来源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讲述了噪音对人类的危害, 并且对城市噪音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见解。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9

水污染问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可近几十年来, 我国水质日益恶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质变坏, 七十年代鱼虾绝代, 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随着经济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 对水污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与城市水污染相比较, 农村水污染更加复杂, 有点多、面广、分散、量小等特点, 且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 技术水平低, 环保意识薄弱, 因此治理上难度很大。2014年, 国务院要求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核心就是要切实采取行动治理水污染问题, 改善水环境质量。分析农村水污染现状, 研究防治对策, 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农村水污染现状

从环境保护部的2012年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到, 在2012年,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亿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7.6%;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53.8万t, 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6%;农业源氨氮排放量80.6万t, 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7.0%。农业源基本上占到全国污染的30%以上, 特别是生活以及农业的污水对水体污染严重。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任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2.2 农村水污染成因

2.2.1 农业生产方式改变, 化肥农药大量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不断改变。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化肥农药在种植业中被广泛使用。据权威统计, 我国近20年农业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t, 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 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t以上, 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 其余都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这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 使土地板结、酸化, 而且化肥农药中所富含的氮磷等物质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等方式进入水体, 严重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 危害饮用水安全[1,2]。同时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以太湖举例, 因生活污水与农田氮磷流失而造成的总氮贡献率为59%, 总磷贡献率为30%。

由于养殖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近年来农村畜禽业发展迅速, 养殖由各家各户分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但由于多数规模化养殖场缺乏污染防治措施, 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土壤, 更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2.2.2 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水污染处理设施

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由于农民依旧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 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生活垃圾随意露天丢弃堆放, 导致农村环境日益恶化, 农民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

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重心一直在城市污水的处理上, 对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不适合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适用于农村的小型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在国内外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广大农村地区缺乏水处理设施, 加上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导致大量的病毒、细菌进入水体, 严重危害饮用水安全[3,6]。

2.2.3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低, 布局缺乏合理规划

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多数乡镇企业追求效益优先, 以及乡镇企业本身条件的限制, 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以及粗放的生产模式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且由于多数乡镇企业布局为紧靠河流或者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 因此对农田以及农村水体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小型纸厂以及化工企业对广大农村水域的污染十分突出[4]。以常州金坛市朱林镇朱林村为例, 2012年该村由于稀土厂随意排放废水导致300多亩农田的污染以及农作物的死亡, 给农民身心均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对农业的危害十分严重。

2.2.4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农民的总体受教育水平及素质普遍偏低, 多数农民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 比较看重有形的经济利益, 而对潜在的环境危害不够重视, 因此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且农民往往居住分散, 这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3,6]。

3 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目前关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的水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应与农村的具体环境相适应, 做到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同步进行。针对不同因素做出详细规定, 明确各阶层环境保护的职责权限, 形成专业的环境监测体系。同时设立严格的奖惩措施, 增强政府及企业人员水污染防治的责任感。

政府在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应该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管理水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从源头控制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对水和化肥的利用率。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乡镇企业方面, 政府应做好两手工作:对注意保护环境的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 鼓励其引进先进技术;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要求, 限期整改, 并给予相应严厉的处罚。

3.2 加快生活污水管道的铺设及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由于农村缺乏生活污水的排水管道, 大多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经常随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或渗透入地下水体, 影响农村水体水质, 因此加快生活污水管道的铺设, 完成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并集中处理意义重大。同时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垃圾露天乱堆乱放问题严重, 且多数时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建议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 在村中设立垃圾堆放点, 并按距离或人群密集程度摆放垃圾桶, 建立垃圾集中站, 统一集中村中垃圾送至处理厂集中处理, 并逐步实现村民家中垃圾袋装化、分类化、集中化。

3.3 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推广有机肥

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以及管理的不规范, 多数养殖场设施简陋, 仅仅简单设置围栏圈地了事, 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排泄物污染农村水体, 其中大量的氮磷等化学物严重加剧了农村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此需采取措施, 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可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干粪及沼渣生产有机肥、污水和尿液生产沼气、沼液农田综合利用等全过程治理方式治理养殖污染。要做到养殖场不设污水排放口, 所生产的所有废弃物 (粪便、沼渣、沼液及经处理后的污水等) 完全农田综合利用, 并确保有相应的消纳土地。

由于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大量使用, 且因方式方法问题, 利用率极低。政府应大力发展有机肥厂, 推广使用有机肥。可通过建立示范点的方式来推广有机肥, 例如常州在2012年建成礼嘉片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示范点, 初步形成养殖废弃物收集体系, 对有机肥的推广使用设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3.4 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及加强企业监管

目前多数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盲目引进企业, 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以及缺乏规划, 多数乡镇企业与居民居住点、污染点等交织在一起, 为方便排污, 紧靠河流, 导致污染严重。在今后农村建设中, 应落实《城乡规划法》, 将乡镇企业布局纳入地区整体规划中, 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 实行污染问责制度。政府出台相关规定设定排污标准, 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严格要求, 对排放超标企业可予以停业整顿处理, 违法严重者可予以关停甚至取缔, 杜绝“执法不严”现象[5,6]。

3.5 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农村人口环境保护意识

人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关键因素, 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和关键。由于当下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素质整体偏低, 环境保护意识极其低下, 甚至没有。政府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多管齐下,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首先, 可以从村干部着手, 对其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在思想上让其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 让村干部以身作则, 在村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其次可以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 针对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 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环保行为, 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有益于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奖励, 屡教不改的行为可予以相应的惩罚;最后, 可以在学生教育中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让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并相应去影响大人的行为[3,6]。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农村水污染形式严峻,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针对农村水污染的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不成熟, 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等是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7]由于农村地区是我国管理的基石, 农村问题更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止农村不利局面的恶化, 充分吸取教训, 重视农村水污染问题,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探索出平衡的基点, 建设真正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指出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乡镇企业的崛起, 农民生活方式以及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 使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农村水环境立法有待完善。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结合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及政策经验, 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以期规范和提高农村水污染治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现状,问题分析,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宋宁慧, 卜元卿, 单正军.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S1) :49~57.

[2]王金龙.浅谈农村水污染问题[J].地下水, 2010, 32 (5) :48~61.

[3]白洋, 刘变叶.简析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1) :2496~2497.

[4]吴德勇.农村水污染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11) :6738~6739.

[5]朱保健, 许迎春, 田义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污染防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6) :4090~4091.332

[6]周正, 周颖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方法[J].北方环境, 2011, 23 (6) :97~99.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 篇10

1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染现状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正阳县生猪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 由传统的农户散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截止2012年12月底, 县畜牧部门统计全县生猪总存栏量达231万头, 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共1160家。正阳县农村畜禽养殖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由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起点低, 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 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全县目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县生猪总存栏达231万头, 按照排污系数折算 (5千克/天·头) , 畜禽废弃物产生量达422万吨, 畜禽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排放系数折算 (COD17.9克/天·头) , 仅COD一项就达15092吨, 是2012年我县COD环境总量统计中工业排放量271.4吨的56倍。畜禽粪便尿的产生量较大, 污染治理设施较少, 处理能力与产生量相差较大。现有的沼气池、沉淀池远不能处理掉产生的猪粪尿, 现有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正常, 处理效果差, 未经处理的猪粪尿均直接排放。猪粪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施入农田或经雨水淋溶污染了地下水及附近地表水体。养殖场周围臭气熏天, 蚊蝇滋生到处乱飞, 养殖废物贮存之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部分群众的饮用水已受到威胁, 压水井已不能饮用, 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2 防治污染的对策

2.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农村落后的畜禽养殖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导致农村脏、乱、差现象。相当一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 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 不注重生态环境, 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 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 干湿分离不彻底等, 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 再加上管理措施相对滞后,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期被忽视, 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重视, 畜禽养殖废弃物很难做到达标排放, 导致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我县部分农村居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养殖场附近池塘因富营养化失去了使用价值, 农民居住环境遭受污染, 严重威胁着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 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保护水资源、保障村民饮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 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畜禽养殖污染已到了非治理不行的地步。因此, 为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2010年出台了《正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 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2013年3月召开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会, 下发了《正阳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落实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 对不同养殖规模的养殖场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慎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下发后, 联合县畜牧局编制了《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与实用技术手册》, 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重点流域河流河长责任制的通知》, 对主要河流流域内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通过几年的努力, 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为促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度, 县政府又印发《正阳县2014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要求对全县规模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 全部工作于11月底前完成。

2.2 部门协作, 齐抓共管

养殖污染关系到全县人民的共同福祉, 仅依靠环保部门的力量有些单薄, 县政府应组织畜牧、发改委、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召开养殖污染防治联席会议, 共同协商养殖污染治理事宜, 同时邀请县人大、政协委员参加, 监督指导污染防治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业源减排项目资金支持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有关畜禽养殖沼气工程项目的指导和推进工作;畜牧部门负责畜禽养殖业各畜种统计工作、协助做好半年和全年畜禽养殖减排核查核算工作, 加强畜禽养殖治污技术指导, 引导和推进畜禽养殖治污工程建设, 利用各类扶持资金重点向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倾斜;环保部门负责做好畜禽养殖减排工程建设有关环保服务、加大环保专项资金对畜禽养殖减排项目的支持、畜禽养殖场 (小区) 环保日常监管及畜禽养殖减排监督考核工作。

2.3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养殖污染, 根据土地拥有量、区位优势和区域环境承载量, 按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统一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畜牧业, 将畜牧业养殖用地纳入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 2010年印发了《正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及防治工作方案》。坚持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原则,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积极引导养殖业主合理选址。在禁养区内禁止建设养殖场, 发展养殖业。对已建成的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停措施。

2.4 加强管理, 严格执法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 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营的同时予以落实。按照《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 对现有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 (常年存栏量5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场) 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水污染物的, 责令限期治理并处罚款。对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 根据规模大小, 处5-10万元罚款;污染严重的, 由政府实施关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妥善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 对造成环境污染的, 责令限期改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的,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改正。

2.5 严格标准, 统一实施

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 由畜牧、环保等部门联合制订建场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必须按照全县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统一建场, 统一施工, 使每个养殖场从建场到运营都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鼓励养殖场改变养殖模式, 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养殖模式。同时, 按照农牧结合的原则, 要求新改扩建养殖场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 利用周围农田消纳养殖废弃物。

2.6 强化宣传, 发展生态养殖

上一篇:Story Time下一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