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多层架构

2024-05-01

B/S多层架构(精选十篇)

B/S多层架构 篇1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由人员、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仓储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本系统管理了从客户下订单,到出入库完成确认的全过程,实现了业务的可视化管理,使用方便、灵活。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的仓储管理部门和第三方物流公司。

系统以三层架构为基础设计,具有易实现,安全可靠和分布式操作等一系列优点。将各层功能严格分离开,分别进行设计。如果其中某一层发生变化,只需要在该层修改即可,不影响其他层,设计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确保了数据访问安全[1]。

2 系统结构的选择:两层架构与三层WEB架构的比较

软件系统非常复杂,使得它的体系结构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下面对两种不同的架构进行比较,选出适合的系统架构。

(1)传统的两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特点:传统的两层架构比较适合于小型的软件,用户较少,数据库单一且在局域网之中。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复杂性趋高,有众多用户使用,网络环境非安全时,两层架构的模型将无法适应。

(2)三层web架构的特点:三层架构模式在两层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一层。它将应用功能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表示层是为客户提供交互界面,是最高层;数据访问层是最底层,用于维护和访问数据,满足对数据的访问要求;业务逻辑层位于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把表示和数据访问层分开,封装程序的业务功能并呈现给表示层。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三层模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具备了高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最佳选择[2]。

3 三层架构的仓储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三层架构的仓储管理系统中,客户端负责提供美观的界面,并与用户进行沟通、交互,通过应用服务器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等业务操作。客户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就可以通过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中的内容。

ASP应用程序三层架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左起第一部分是表示层,就是程序的外观,也是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第二层是业务逻辑层,处理仓储管理系统的各项业务操作,如入库、库存查询等。最底层是数据访问层,处理对数据库的有关操作,将这些操作与业务处理分离出来。设计的关键之处是业务逻辑层[3]。

3.1 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负责程序的外观,以及和用户在界面上的交互。当前作为可视化界面开发工具,比较流行的有:Microsoft Visual Basic/C#和Java等。由于Visual C#具有简洁、易用、用户广泛等特点,是软件开发的首选语言,因而选取它作为客户端软件的开发工具。另外采用ASP技术,在FrontPage、Dream Waver和Fireworks等网页界面专业设计器中,设计动态网页控件,如弹出式菜单,折叠式标签等。再将此过程中生成的HTML代码,复制到Visual C#的设计器的相应网格中,即可完成表示层的设计。采用静态HTML页面技术,加上AJAX技术,将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完全分隔。页面的显示效果仅以HTTP的形式一次性传到客户端,而后、续的用户命令产生后,只将与用户业务交互的数据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递,不再传输与界面显示有关的HTTP代码。这样,在编写逻辑层时,就不必再关心页面的显示样式了,也可以减少服务器的负担[4]。

3.2 业务逻辑层

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进行抽象,得出业务逻辑层的类,包括entry storage类、out of storage类、inventory management类以及system management类。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介绍entry storage类及inventory management类。

Entry storage类模拟入库操作,它包含Add和Update等方法。Add方法将入库的货物信息添加至货物信息表和库存记录表,利用数据访问层DataSet类的Insert方法来完成数据的插入;Update法同样调用DataSet类的Update命令,实现货物信息数据的修改。

Inventory management类模拟库存管理操作。它包含的LoadData方法,将系统管理员输入的参数GoodsID(货物编号)作为查询索引,获取货物信息,入库时间和在仓库中的货位编号。LoadData方法同样使用数据访问层的DataSet类中的Select命令和DataRow成员查询所需数据。[5]

3.3 数据库和数据库访问层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量和存储量比较大,要求数据库系统能保证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完整性,并且考虑到今后的业务发展规划和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采用大型的多用户关系型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在整个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是根据系统功能来进行的,下面分别说明各个功能模块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的身份和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在该模块中,设计三个数据库表,分别是用户帐号管理表、用户权限管理表和系统默认权限分配表。库存的基本信息较多,有货品基本信息表、入库登一记单、调拨单据总表、调拨单明细表、盘点单主表、盘点单细表、提货记录表、当前库存表、客户基本信息表、在途库存信息表部门信息表、入库管理数据表等。

数据访问层包括DataSet类、Sqlconnection连接字符串和Sqldataadapter数据适配器,可完成所有的数据操作,如打开和关闭数据库,查询数据等。

4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具体的问题,确定本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要领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说明,奠定开发的基础。

4.1 功能需求

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一般应包含两个层面,一类是经营ERP,管理物流企业总体业务,如定单调度等。另一类是物流作业管理层,包括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系统的任务主要是采用信息化软件,结合行业管理思想和经验,使操作流程可视化,减少操作手续,提高速度和效率。本软件开发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中小物流或制造业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的计算机模型。

此模型必须满足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界面布局简单明了,尽可能减少用户操作步骤。采用标签切换等方式在一个页面内显示内容,少弹出对话框,方便用户操作。

(2)管理日常事务,使仓储管理高效快捷。

(3)检索、保存、打印的方便快捷。

(4)系统安全稳定性好,减少数据破坏。[6]

根据调查的仓库管理业务情况,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确定应该为用户提供和实现以下功能:

(1)入库作业管理。提供入库作业管理,商品在收货后可以上架入库。

(2)库存管理。提供商品在库存中位置的移动、良品与非良品之间的转换、待检作业、检验合格、批号调整、库存调整、盘点、报废、退厂作业的管理。

(3)出库作业管理。出库作业包括以下及个步骤:安排拣货仓储位、打印拣货单、拣货以及出货确认等。

4.2 业务流程图

通过对系统需求的调查分析,细化软件功能,把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入库作业、库存管理和出库作业管理子系统。分析仓储管理事务的业务流程图,得出软件所要完的主要逻辑功能,即以图形的方式描绘业务在系统中处理的处理过程。

(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入库操作业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共分为六个步骤:客户发出入库委托单后,由系统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是否完整有效;客户凭证是否合法;仓储作业资源是否可用等。货到后进行入库验收,分配储位,指定物品在仓库中存放的货位。接下来,更新库存记录和商品信息,并打印入库单,进行入库确认[7]。

(2)出库作业业务操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共分为六个步骤:客户发出出库委托单,要求从仓储部门提货。仓储管理系统在收到委托单后,首先审查本仓库的库存能力,即需要出库的物品是否存在,是否足够。然后检查装卸、运输资源是否可用。审核通过后,生成拣货单,交由库工拣货。最后,将出货信息记入库存记录表,进行出库确认。

4.3 系统详细设计

(1)入库操作:在货物到达仓库后,就进入入库验收环节,如图4所示。首先由系统在“入库验收”页面中显示出这批货物的入库委托单号、客户名称和订单数量,然后由仓管员验收收到的物品。验收完毕后,填写“接收数量”、“破损数量”和“搁置数量”等货物验收信息。提交后打印入库确认单,进入库位分配等环节[8]。

(2)出库操作:“出库单确认”环节的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系统在“出库管理”页面中,显示出出库单编号、客户编号、物品所在仓库、出库数量以及当前库存等信息,由仓管员审核并确认。当点击确认后,即为接受了客户的出库委托单,下一步进入拣货操作环节。

5 结束语

本文概述了一种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实现过程,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设计等内容。该系统以三层架构为基础设计,具有易实现,安全可靠和可分布式操作等一系列优点。

参考文献

[1]刘志海,田凯.三层构架下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2007(3).

[2]张振莲,王月华.基于.NET三层架构的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N].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喻革武,王莉.基于Web方式仓储配送作业系统的软件设计[J].物流科技,2007,(9):93-94.

[4]陈黎夫.ASP.NET AJAX程序设计,第二卷:客户端[TP].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0.

[5]刘乃丽.ASP.NET网络开发详解[TP].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翟红云,曾盛绰,李伟生.面向对象的中小型企业PDM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05(12):26-27.

[7]隋永.基于J2EE的物流软件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7,5-1.

B/S多层架构 篇2

关键词:B/S架构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1 当前行业前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目前,社会物流业迅速发展,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同比增9.5%;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为代表的区域物流发展迅速,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逐步形成企业群体,市场日趋成熟。

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信息管理成本及效率是成本重要因素,信息及时传递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影响因素。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7年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调查报告,我国41%物流企业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有信息系统支持的物流企业中,多数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又据2008管理软件调查显示,高达94.3%的物流企业使用了管理软件,但仅有14.3%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信息系统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兴起,给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机构重组乃至整体发展带来机遇,促使经营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革,对物流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相互结合与推动,成为企业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我国物流企业如果要实现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以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由此可见,物流企业构建管理信息平台已是大势所趋。

2 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设计目标

利用MIS技术、数据库和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信息、公告信息、供货商信息、车辆信息、货物信息、库存信息等多方面的管理和应用,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共享、人员协同、过程优化,从而达到减少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服务周期,降低服务总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的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构想适合公司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和整体运作水平,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信息系统的架构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于微软Windows Sever XP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采用基于B/S模式三层WEB结构,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来辅助系统分析和设计,使用JSP/SERVLET/JAVABEAN技术开发,使用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实现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分离。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

运用信息系统方法论和网络设计理论,结合现代物流基本原理,参考国内外主要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思想,在充分分析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基础上,结合最新信息化技术知识,对业务流程信息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BS/的LMIS信息流程图,对系统的结构、规模、功能和软、硬件配置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开发。系统的开发流程,使用Rational及UML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先根据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分析系统中的各个角色以及用例,画出各个角色的用例图;然后进行系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得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结构图,画出各个模块的类图,设计数据库的数据表;最后用JAVA技术实现J2EE架构(B/S)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3 系统的功能描述

首先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几个小模块,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公告信息管理、车辆信息管理、货物信息管理、库存信息管理、供货商信息管理共6个模块,然后,进一步细分模块,添加细节,功能如下: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部门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部门信息)、职位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职位信息)、用户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用户信息)、权限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用户权限信息)等功能。

公告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公告信息等功能。

供货商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供货商信息等功能。

车辆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车辆信息和车队信息等功能。

货物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商品信息、商品分类信息和商品型号信息等功能。

库存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仓库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等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图

2.4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是基于J2EE体系构架的基础上的,充分利用了J2EE体系架构的优势,简化了多层体系结构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可适应用户系统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J2EE的Session Bean和Entity Bean技术,实现了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的分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中间层的业务层采用的是Tomcat应用服务器。后台数据库采用的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在采用三层结构的B/S模式时,各层采用的技术。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每层实现的技术都很多(如JSP和ASP;Tomcat和Eclipse;MySQL、DB2和SQL Server)。采用自主开发的编辑工具,模块化编辑,提高开发效率。

系统开发中使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如用户授权认证、数据库连接池。B/S下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连接池访问技术,这样不但提高了访问效率,也增强了并发性,而且对后台何种数据库要求不高,更换数据库比较方便。此外系统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UML来优化本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易维护性。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系统的运行测试,对上述方法和技术进行了验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世界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加快,由于其物流地分散等特殊性的限制,使其信息管理的落后,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必将推动物流行业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与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5):44-48.

[2]张锡平,林亨,徐超等.2008中国物流总成本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3]沈昕.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6.

作者简介:

B/S多层架构 篇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 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 基于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教与学”的主要手段, 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 也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材、教学手段、学习方法, 大大提升了“教与学”效果。湖南省是教育大省, 有高职专科院校71所, 其中开设《C#程序设计》课程的有58所学校, 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资源做了调查, 各学院都在组建课程资源, 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且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 资源建设过程缺少企业参与。因此校校、校企协同合作, 集中并优化教学资源, 开发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丰富知识获取渠道, 避免重复建设, 造成课程资源浪费成为必要。

2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建设目标

2.1 实现湖南省优质教学资源集成、共享和教学管理信息化

建立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院校课程组教师、合作企业技术骨干通过该平台管理《C#程序设计》课程资源, 平台对外开放, 为同类院校课程资源建设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2.2 平台扩展性强、灵活性高、可靠性好

首先, 本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使用范围广、数量大、同一时刻网站数据流量大, 需要该平台能立刻提供有效服务、持续稳定运行、保障用户正常使用。因此, 在进行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建设时, 平台必须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升级维护简单、易扩展等特性。其次,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建设时必须满足企业、教师、学生各方面功能要求, 同时做到及时发布信息, 查看浏览信息方便等要求。因此, 又要求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应具有高灵活性。最后,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要采用快速原型开发方法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 快速实现平台原型系统, 缩减开发流程, 采用高效的技术框架减少重复性代码的编写, 以最低代价设计与开发一套性能优良、安全稳定的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

3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架构设计

从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和数据访问的通用性方面考虑, 系统构建采用多层软件体系架构, 架构设计分为用户接口层、web服务层、业务逻辑处理层、数据访问接口层、数据持久层、数据访问实现层共六层。如下图1所示:

多层软件体系架构中各层的职责如下:用户接口层是系统的界面部分, 为用户与系统之间提供交互, 这层当中的逻辑代码, 仅仅和界面元素有关系;web服务层为部署在不同平台 (如Linux平台、Unix平台、Windows平台) 上的Web服务之间、应用程序之间、以及应用程序和web服务之间实现无障碍的通信;业务逻辑层在系统中处于核心作用, 他是对数据业务逻辑进行处理, 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数据访问接口层作为数据持久模块的调用者, 由抽象接口来访问下层模块, 数据持久模块和对象关系映射 (ORM) 组件根据系统需求变化而改变;数据持久层负责向上一层屏蔽异构数据库的不同特性, 向下层调用不同数据访问模块, 实现对数据的持久化操作;数据访问实现层则负责实现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增、删、改、查等操作。

4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系统设计

4.1 系统框架

系统分为网站后台管理和网站前台展示两个部分, 共21个子模块, 如图2所示。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通过分析与设计, 利用Power Designer数据库建模工具, 形成了系统数据库的物理模型, 如图3、4、5所示。

5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系统实现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系统采用长沙高新区思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ESF解决方案进行开发。ESF是一套成熟、完整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 主要由NHibernate持久层组件、Monorail MVC框架组件、Spring.net面向方面框架组件、Code Smith模版组件、XML⁃Web服务工具包组件、Web界面组件、通用工具包组件构成, 使用他可以快速开发和部署多层架构的应用系统, 使团队开发分工更加明确, 各团队成员的优势更充分的得到体现, 开发人员可以更专注于逻辑处理问题, 节省开发时间, 提高开发效率。ESF解决方案框架如图6所示, 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技术和工具如下表1所示。

6总结

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开发过程按照软件工程原理各阶段进行设计开发, 系统架构采用多层架构, 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灵活性以及数据访问的通用性, 采用企业成熟的ESF解决方案, 快速开发系统原型, 节省开发成本, 提高开发效率。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的建成丰富了课程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使得教学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使互联网技术得以成分发挥, 真正做到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共享, 一次建设, 多方受益。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建设意义, 结合现阶段《C#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的现状, 提出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目标, 该平台采用B/S模式多层软件体系架构来构建系统, 采用ESF解决方案框架和工具包进行开发, 课程资源平台能全面支持教学的各环节, 实现教学资源集成、共享和教学管理信息化, 提升教师工作效率, 提高学习效果,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B/S模式,多层架构,网络化平台,ESF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吕冠艳, 李奋华.基于B/S的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 (12) :115-118.

[2]李福兴, 王建, 经贵宝, 等.省级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7) :57-61.

[3]彭馨仪, 王璐, 王国春, 等.Java程序设计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2 (7) .

B/S多层架构 篇4

关键词 在线考试系统 B/S结构 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也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作为教育评价和衡量学生能力的考试也正经历着无纸化和网络化的飞跃。网络的开放性和分布性的特点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巨大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网络技术的考试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基于WEB技术的考试系统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意义

网络考试系统具有降低考试成本,解决繁重的考务工作的优点。它可以免去教师大量的临考工作,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教师也无须去做考后的阅卷、统计、分析工作,计算机可以自动判卷,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汇总。实现无纸化考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试卷是随机组成的,不存在试卷的泄密和考试作弊问题,使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目前,基于网络考试面向的主要是社会上的培训认证考试(如微软的各种认证考试)和远程教育的考试。一个成功的基于WEB的考试,需要一个好的网络环境,一个好的考试平台和一个好的题库。但一个真正的智能化的基于WEB的考试系统的实现是—个复杂的过程,考试平台和题库的研究要依靠软件开发专家、被测学科专家和精通考试理论和命题的专家三者的合作。因而对于有极大市场的社会认证考试,必然会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3 研究过程与实施方案

该论文将根据笔者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而编写,同系统以局域网(校园网)为平台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使在校学生仅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课程的考试,教师则可以进行试题库的编辑、信息维护工作和组卷工作。该系统主要用于半开放型和组织型,组织型是以班级方式申请,在教师指定的机房定时定点进行考试。半开放型是指学生也可以在学校机房之外的其他机上远程登录,不择地点进入本考试系统。

在实施方案中主要介绍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所选用的服务器平台、数据库开发工具及每部分所采用的处理技术。最后介绍了本考试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3.1 采用B/S体系结构

整个系统采用Browser/Web/Database的3层体系结构。B/S的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配置WEB浏览器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浏览器发出请求,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等工作全部由WEB服务器完成。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它扩展了SQL Server7的功能、可靠性和易用性,增加了许多功能。

3.2 应用开发工具

基于WEB的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得到的信息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以HTML文档的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是内容相对稳定的一些文档、资料。动态信息是指创建含有数据库信息的动态页面,也就是将WEB与数据库系统相结合,提供对动态文档的访问和显示。在网上考试系统中,许多内容都是以动态信息的访问为主,例如:学生的注册、考试;教师对题库中试题的增、删、改;管理员组建试题以及信息修改等工作都与后台数据库密切相关。因此要求WEB服务器的HTML文档页面必须是动态的,能够反映最新的数据库信息。

对于静态信息,该系统主要是用HTML和页面制作工具FrontPage2000实现的;动态信息是通过使用脚本语言编写ASP程序实现的。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用户注册:用户可以进行注册,然后登录。实现用户远程注册,用户输入想要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提交之后由系统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就给出相应信息,如果不存在,就把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写到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用户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增删用户,以便维护考生的信息。防止非授权用户登录,同时也可以通过考生填写报名表的方式,统一输入用户信息。

试题模型设置:设置各科目试题的每种题型的数量和分值,为以后的多样化组卷提供了基础和灵活性。

试题库管理:分科目,对客观(单选和多选)和主观两种题型试题库的管理,使试题的增删、编辑更为简便。管理员可以向题库中添加各种类型且符合要求的试题,为做成一个适合各个科目的通用考试系统奠定了基础。

试卷生成:可以指定试卷的各题型的数量,从试题库里随机抽取试题生成一份原始试卷。极大地提高了出卷效率,为一些面向社会开放的常年考场,提供了海量试卷资源的有力支持,也可以被广大教师用来辅助教学和测验。

计算机自动阅卷:该系统不仅考虑客观题的阅卷,同时应用语义分析法,初步实现主观题的自动阅卷,然后马上显示出考生分数。具有更好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试题的呈现和阅卷的标准都是严格统一的,使考试更加公正合理,具有权威性。

成绩查阅:考生考完以后,管理员应该能对所有纪录进行查询,并应该可以删除指定纪录。可以进行成绩归档,也可以为以后的考试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4 结束语

该论文依托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平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学院在线考试系统。对教师组卷和学生答卷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为改进教学指明方向,同时通过不断调整试题库,最终系统将能够生成一套更合理的试卷。并通过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客观题和主管题的自动组卷和自动评卷。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该考试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守华.基于Web的课程网络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应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2(01).

[2] 洪增斌,周剑敏.基于WebOffice控件的网络考试系统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07).

[3] 郭宝红,孙静,张颖.基于ASP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4] 徐东升,徐媛,袁飞云.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

基于B/S架构的区域旅游网站 篇5

1 襄樊旅游网站建设现状

襄樊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该地区旅游网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初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襄樊市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各方面技术等原因,襄樊市旅游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该城市的定位以及实际地位还很不匹配,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襄樊旅游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网站页面设计没有突出“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主题,特色不鲜明,可视性较差;

景点介绍不全面,相关景点资料不够详实,缺少亮点;

网站内容过于单一,唯介绍而介绍,缺少人文关怀和亲合力;

网站功能不够健全,部分内容不能实时更新,缺少旅游相关行业支撑;

网站缺少访客互动功能。

总之,襄樊旅游网站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技术比较落后,其运营模式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开发,能够为襄樊旅游业的发展加上腾飞的翅膀。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构建网站开发环境

网站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

网站开发语言:ASP.NET+C#;

网站后台数据库:Sqlserver2008。

2.2 数据库系统设计

课题的重点主要是网站素材的选择与框架的搭建,一个好的网站要有许多的主页相互之间链接起来,以及其中添加一些动态、图片、声效等链接。综合地完成网站的建设才能体现主题,才能把浏览者的目光吸引到每一个主页上,内容的及时更新也是网站建设的一个主要实际问题,只有不断得到更新的主页内容才能使浏览者再次访问该网站,没有新鲜的内容素材,如果要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必须采用数据库来达到动态效果。同时还要考虑网站的吞吐量和性能,因此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2.3 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解决问题

ASP.NET中树形图的实现;

在ASP.NET 2.0中使用样式、主题和皮肤;

数据库连接以及数据库安全、稳定性问题;

网站设计过程中针对容易变形的框架固定问题;

如何利用动态脚本技术实现一些特殊效果。

我们已经提到,用户个性化页面是在用户登陆后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由服务器即时生成再返回给用户浏览器的,它事先并不存在于服务器。显然单纯的HTML无法提供这种页面,必须使用具有运算功能的Web技术来实现。在比较了现今几种动态页面开发技术后,我们选择了比较成熟和先进的ASP.NET+SQL技术。它提供了强大的Web Computing功能和数据库操作功能

3 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地方旅游门户网站,应该包含以下几项内容:旅游线路、旅游景点、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自助服务、旅行指南、交通、周边信息和旅游资讯等栏目。应该对以上栏目进行详细的介绍。

同时作为一个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旅游门户网站应该着重实现其商务功能,比如酒店预订、旅行社预订和其无所不在的广告功能,应该在各个栏目预留大量的广告位,以实现网站的商务功能。

3.1 网站整体定位

3.1.1 网站性质

网站主要定位为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地方旅游门户网站,因此除了要具有一般旅游网站所具有的线路选择,核心景点介绍外,还要突出其电子商务功能。如突出其旅游景区的食、住、购、娱等。同时还要在网站的各个板块都提供大量的广告位,以体现网站的电子商务气息。

3.1.2 目标群体

本网站的目标群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外地入境旅游的客人、途径本地到周边地区旅游的客人、本地人、国内旅行社同行。应针对不同的客人群体具备不完全相同的功能。

3.1.3 建设目标

本网站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深入介绍地方旅游特色,带动地方旅游行业发展的具有浓烈电子商务气息的地方旅游门户网站。

3.2 网站风格设定

网站的风格是企业对外形象的一种展示,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同时,网站风格也是用户对企业形象最直观的感知,对企业网络品牌影响甚大。因此,地方旅游网站风格的设定必须慎重,要富有特色和创意。

颜色风格:颜色是冲击人的视觉第一要素,是影响一个网站给人风格感受的重要因素。考虑到本网站主要的主要功能和目标群体,采用柔和、洁净和爽朗性风格。

内容结构风格:网站内容以展示旅游项目和实现电子商务功能为主,在对旅游项目进行展示时要体现图片的美观,导航直观等要求,而在展现电子商务功能时要体现简约,互动重点为电子功能的实现。

4 网站总体结构设计

网站总体包括首页、景点导航、旅游饮食、旅游娱乐、旅游购物、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线路、旅游社区等栏目,整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通过进行旅游网站系统的开发,进一步明确了研制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思路,将系统开发的各阶段的基本活动贯穿起来,使我更加形象、具体的了解了网站信息系统。系统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巩固以前所学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

总之,开发区域旅游网站是发展旅游项目的必然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其中。通过这个项目的实践证明,开发旅游网站是完全可行且有效的,它能够大大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调研时间短,编写时间紧,整个网站系统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仍有许多方面考虑不够全面,旅游网站新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也不够,比如,GIS还没有在本系统中应用等。

摘要:ASP.NET是基于.NET框架体系结构的一部分,它为网站建设与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网站建设是现代商业的必由之路,任何商业都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该文正是从这种需求出发,摒弃以往开发网站所使用的传统技术,采用ASP.NET、ADO.NET、连接池、RUP(Rational Unified-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等新技术和思想,详细阐述了构建襄樊旅游网站的全步骤,以及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旅游网站,ASP.NET,ADO.NET,连接池

参考文献

[1]路紫,白翠玲.旅游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J].地球信息科学,2001(1).

[2]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练红宇.中国旅游网站构建要素的测定分析和未来设想[C].2005.

基于B/S架构的国际保修处理系统 篇6

关键词:.net,国际保修单据,处理系统,基础数据

目前中国的汽车厂商已经走出国门, 将国产车销售到世界各地, 汽车厂商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保修系统来处理索赔业务。目前国内保修管理系统只针对中国市场的保修和三包政策进行定制化开发, 无法满足国际各国不同保修条款和多语言的要求。国际化软件公司如SAP、PTC等保修业务系统的实施方案投资大, 需要国内和国际业务整体规划,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支持多语言、多币种、资金投入小的国际保修处理系统成为每个汽车厂家迫在眉睫的需求, 我们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国际保修处理系统。

1 需求分析

1.1 总部需求

总部人员具有基础数据管理、保修单据审核、结算等权限,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维护;总部人员具有物料、工时、工艺路线等基础数据管理, 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标准的功能, 同时实现基本数据的批量删除、增加等功能。

总部人员具有对保修单据审核审批的权限, 总部实现设置保修期限、修理时间与里程、保修类型校验、有限保修等项目自动检查项, 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错误率, 同时根据保修单据的审核状态不同显示不同的颜色, 有效提醒分销商及时处理相关单据, 实现保修单据的查询与统计等功能。

1.2 分销商需求

分销商人员具有保修单据录入、PWA单据信息录入,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维护。分销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录入保修单据信息, 设置必填项目, 也可支持保修单据导入/导出标准模板, 与分销商DMS系统进行对接。支持TXT和EXCEL格式, 同时单据上传时校验车辆信息是否与车辆信息库中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则保修单据不能上传。分销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PWA报告, 基本功能与保修单据相同。

1.3 系统设计

功能设计, 系统具有后台管理、主数据管理、保修单管理、PWA管理四个功能。第一, 后台管理包括功能管理、组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语言版本管理、数据字段管理、语言标签管理、功能Demo;第二, 主数据管理主要是对分销商基本信息、车辆信息等信息的管理, 包括物料管理、物料价格管理、工时管理、车辆信息管理、分销商管理、工艺路线等功能;第三, 保修单管理包括保修单的录入、上传、批量导入、删除及保修单据审核流程, 例如系统审核、技术审核、保修审核及保修单结算付款;第四, PWA管理包括PWA报告的添加、导入、批量删除、查询及统计功能。

1.3.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 (Database Design) 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 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 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 本系统的数据库名为GWCMS。根据E-R图 (实体-联系图) 的分析和范式审核, 系统一共设计45张数据表, 主要涉及内容见表1。

1.3.2 界面设计

该系统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 因此设计力争做到界面简洁、大方, 易于学习和操作, 系统操作与业务流程匹配, 系统要求每个岗位的人员需要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对系统中的添加、删除、导入权限可分开控制, 保证单据审核结果正确, 在单据出现故障时可进行有效追溯, 代表性界面是保修单界面。

2 系统实现

2.1 保修单据添加的实现

保修单据添加是由分销商填写保修单基本信息, 例如:底盘号、索赔类别等信息后提报给总部, 然后由总部对相关单据进行审核。在相关信息录入后为确保底盘号信息与总部车辆信息库中的信息保持一致, 系统自动进行校验, 如总部没有该底盘号的车辆信息, 则保修单据不能上传。

2.2 保修单据审核

保修单据审核分为系统审核、技术审核、保修审核及保修单结算付款;系统审核主要校验整车保修期、维修里程、配件保修期、索赔类别等10项自动校验, 有效提升单据审核的规范性;技术审核主要审核车辆故障原因及故障描述等项目;保修审核主要审核工位、材料、车辆的基本信息等内容;保修单结算付款主要针对已审核完毕的一批单据进行结算, 同时自动结算相关费用, 形成结算金额, 统一给外商进行结算。

3 系统测试

3.1 测试环境

服务器端:Windows server 2008、oracle数据库。客户端:Windows7、360安全浏览器5.0正式版、IE8.0。

3.2 软件测试

在软件正式投入运行前, 对软件需求分析、开发说明书和代码进行最终复审, 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确切的说,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 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整, 保证系统上线运行正常。一般测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单元测试:在开发人员开发完成一个模块后, 测试人员单独对该模块进行测试, 同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问题点, 及时与开发人员沟通。二是集成测试:在软件开发完成后进行集成测试。测试任何软件都有两种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法。通过测试并不能证明程序就是完全正确的, 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测试保证软件的可靠性, 因此, 必须仔细设计测试方案和制定合理的软件测试计划, 力争用最少的测试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以保证后期系统上线后系统正常运行。

4 结语

本设计是使用Visual Studio.NET开发工具、C#语言和ORACLE数据库所开发而成。此系统实现了对物料、物料价格等基础数据的管理和保修单据添加、提报、审核、结算等整体流程的管控, 为国际保修业务发展提供系统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开英.数据库系统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7.

[2]Chris Knowle.ASP.NET XML高级编程-C#编程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2.

B/S多层架构 篇7

关键词:B/S架构,泵站,设备编码,巡检

1 引言

近年来, 天津市的部分泵站实现了水泵机组远程启、停操作的功能建设, 但是在设施在线监测方面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 运行管理一直停留在由人工进行统计并制定周期性维护计划阶段, 这样做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汛期的抢险工作需要能够及时反馈每座泵站内的配电开关柜、变压器和水泵机组的运行状态。由于天津市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新接收的泵站数量不断上升, 迫切需要研发一套能够及时、准确、专业的在线监控市区泵站设施运行状态的巡检系统。

2 系统设计

本系统基于.NET Framework4.0;信息服务器使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5.1;使用Visual Studio.NET 2010平台, 开发语言采用C#。本文以市区泵站设施巡检作为研究方向, 主要完成了以下模块的研究:

2.1 泵站设施编码管理模块

天津市排水管理处的泵站设施编码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 设定了4位的编码, 定义了泵站所属所部、工段、序号。第二阶段:设定了8位编码, 去掉了1位泵站所属工段的定义;增加了电压等级的概念, 实现了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对机电设施进行统计管理。第三阶段是在研究了传统的编码规则基础上, 结合汛期抢修工作的实际情况, 依据2012年天津市水务局开展的设施普查的统计规则, 对我处机电设施重新设定了一组16位的编码。这次编码细化了对10k V及以下的双电源双设备供电类型的新建泵站的说明, 增加了1位段侧的定义。同时完成对35k V及以下配电设备的主要元件的编码工作, 为实现对泵站内重要设施的改造、试验、巡检等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泵站设施基础信息查询模块

该模块可以查询市区泵站内的配电开关柜、变压器和水泵机组的异常、缺陷、故障状态, 泵站的地理位置信息, 机电设施明细和设备统计情况, 其中包含:设备容量、电机功率、排水流量等参数。

2.3 泵站设施评级管理模块

该模块对市区泵站设施的安装时间, 大修技改时间进行记录统计, 将已投入运行时间超过15年的设备和大修次数大于等于1次的设备分别列入汛期在线监控范围, 作为汛前重点的维护对象。针对重点地区的已列入监控范围中的泵站制定出防汛专项预案,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 确保汛期泵站安全运行。

2.4 泵站设施巡检报送模块

巡检工作是为了维持各行各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而行业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 如在通信行业中系统大面积中断数分钟就算是一次重大事故。[1]电力行业中若因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 将可能致使人员伤亡、电子设备损毁。[2]巡检报送模块使用红外扫码手持端, 对已列入监控范围中的泵站设施开展巡视, 将运出现异常的设施进行填报并上传至后方的服务器端, 保持前方抢险人员和后方决策人员可以同时在线查询泵站设施的运行情况。

3 系统测试

传统的巡检方式主要以人工巡检为主, 其他方法为辅, 故障、隐患上报一般通过电话方式上报, 巡检记录也主要通过手工方式来管理。因而传统的巡检方式缺乏对巡检的实时跟踪监控, 缺乏对巡检维护质量的定量考核, 也不能够实现巡检结果和故障隐患的自动上报和处理, 巡检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的巡检方式也随之发展起来, 本系统结合天津市2013年度汛期重点地区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进行了测试,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每年七月和八月的市区雨量大、气温高、湿度高, 安装在泵站地下范围的机电设施运行环境非常潮湿;同时, 汛期抢险时工作人员经常冒雨完成故障设施的抢修作业, 这种苛刻的室外使用环境要求系统的硬件部分必须采用工业级设计, 防护等级达到IP64及以上, 才能满足了设施巡检的工作要求。

从巡检的安全性方面考虑, 巡视10k V及以下的设备时, 工作人员应穿绝缘靴, 若有必要移开遮栏时, 应有监护人在场, 并且满足大于设备在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700mm。该安全距离规定值是指在移开设备遮栏的情况下, 并考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正常活动范围内。[4]例如, 巡检人员对带电部分的距离只要能够保持大于700mm时, 则允许在该带电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该安全距离700mm是当配电设备出现意外情况, 考虑了安全裕度以后所确定的数值。经现场实测, 手持端的红外扫码识别距离大于750mm, 满足工作人员在汛期对泵站开展设施巡检管理。

汛期测试中, 当泵站设备发生故障, 现场出现停电的情况下, 由于红外扫码工作时不依赖外界光源, 所以现场无灯光照明时, 系统可以继续正确识别条码信息, 完成扫码、数据填报并传回服务器端的操作。同时, 手持端使用了双电池设计, 电池支持热插拔, 因此在泵站设施的抢修现场, 手持端不需要关机就可以进行更换备用电池的操作, 可以对监控的泵站设施进行连续采集、传输数据的现场作业。

4 结束语

本系统经历了2013年汛期的测试, 可以准确、及时的监控泵站设施的运行状态, 优化了对重点地区的缺陷设备的监控范围, 从而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巡检强度, 提高了泵站设施运行的可靠性。本系统的应用将对天津市防汛抢险工作发挥坚实的支撑、保障作用。同时, 本系统还可以推广到电力、市政、燃气等行业的设施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邓立.阐述WebGIS的通信线路及维护系统[J].广东科技, 2009 (05) .

[2]徐镇方, 梅鲁海.电力线路自动巡检管理系统[J].电气时代, 2004 (02) .

[3]李俊宏.B/S架构智能巡检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分析 篇8

1 B/S架构软件安全性的种类

一般情况下, 软件的安全性以以下两个方面为侧重点:这两个方面包括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 另一个就是系统级别的安全性。系统级别的安全性情况比较复杂, 在登录系统时, 用户只有被赋予相应的访问权限才能对应用程序进行访问。

在B/S架构下, Web页面通常是客户端的软件最为主要的页面。此时, 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将会被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数据或功能访问控制安全, 另一部分就是页面访问控制安全[1]。

所谓的数据或功能访问控制安全就是指, 在预期安全性情况下, 数据或功能访问安全性可以对不同授权的用户进行相应的保障, 确保用户只能够访问特定的功能, 或者是只能够对有限的数据进行访问。页面访问控制安全有:页面登录、超时限制、日志文件、SSL、脚本安全性[2]。

2 B/S架构软件安全性测试技术

为了确保数据访问安全, 一定要测试应用软件的安全功能, 同时, 为了使页面的访问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要对软件的安全漏洞进行测试。在进行安全功能的测试时, 要以软件的安全需求为出发点, 看软件的安全功能是否与之是一致的。在进行安全漏洞测试时, 要注意从攻击者的角度出发, 此时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软件的安全漏洞[3]。

2.1 安全功能测试

Web服务主要的安全功能需求既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隐私保护、安全管理等, 又包括审计跟踪、不可否认性、消息机密性等。安全功能测试就是针对这些安全功能需求的具体实现进行的功能性测试验证。

对软件需求中确定的有关安全模块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是功能验证最主要的工作。在进行软件开发时, 开发者为了保证软件的安全, 通常都会在软件中设置一些安全防护措施, 比如将数据加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等添加到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安全功能验证是B/S架构软件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测试环节, 在测试时, 可以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方法, 这与一般软件的功能测试是相同的。

2.2 安全漏洞测试

安全漏洞测试就从攻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 找出软件中的不足, 发现软件中的漏洞。所谓的安全漏洞就是指系统内部存在的缺点和缺陷。漏洞的存在会给软件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旦漏洞被攻击者利用, 攻击者就会对软件进行攻击, 那么软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B/S应用程序攻击包括的内容很广, 对程序本身的拒绝服务攻击是应用程序攻击的范畴, 改变窃取用户信息、网页内容等也属于应用程序攻击。隐藏字段、跨站点脚本编写、已知弱点和错误配置等是B/S架构软件常见的几个安全漏洞。一般情况下, 参数篡改、缓冲区溢出、直接访问浏览、更改Cookies等也是常见的B/S应用安全漏洞。

(1) 参数篡改。WSDL文件也被成为Web服务描述文件, 通常许多重要的信息都保存在Web服务描述文件中, 这些重要的信息包括Web服务提供的方法、调用这些方法所用的参数、参数的类型等。参数篡改就是更改数据类型, 具体的实现方法就是首先要对WSDL文件进行扫描, 在扫描的同时将Web服务调用可接受的参数类型寻找出来, 然后对这些参数进行篡改, 使之成为Web不期望的数据类型, 这样就可以对Web服务器进行攻击。

(2) 跨站脚本攻击。跨站脚本攻击又被称为XSS, 就是指利用网站漏洞从用户那里盗取信息。攻击者通常会在网站的链接中插入恶意代码, 用户在浏览网站时, 一旦点击其中的链接, 用户的信息就被盗取。防范跨站脚本攻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所有的输入数据进行验证, 二是对所有的输出数据进行编码, 通过这种方式, 已成功注入的脚本就很难在浏览器端运行。

(3) Cookies测试。为了辨别用户的身份, 会有大量的数据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 这些数据就是Cookies, 判断注册用户是否已经登录网站是Cookies最典型的应用。对Cookies进行测试时, 一般Cookies Manager或者是IE Cookies View等经常被应用到测试中。

3 B/S架构软件安全性测试工具

安全性测试工具以自动化半或者是自动化的方式, Web安全测试工具通常可以作为客户端使用, 这时Web安全测试工具可以向目标服务器发出请求;同时安全测试工具也能够作为代理服务器使用, 此时其最主要的功能就变成接收目标客户端的请求。这里主要介绍两类安全测试工具:一类是以Web的功能安全为关注点, 测试Web服务的安全功能。另一类就是注重于Web应用漏洞的检测, 可以扫描常见的Web服务安全漏洞。

Web服务扫描器具有强大的功能, 一方面, Web服务扫描器可以对Web服务的安全功能进行测试, 另一方面, 还对Web服务的安全漏洞可以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扫描。Web应用漏洞扫描器可以对Web客户端进行模拟, 在执行CGI扫描的同时, 还可以完成URL扫描等。

4 结语

保证软件安全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 对于信息安全体系来说, 软件安全已经成为其组成的一部分。软件安全性测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Web服务应用日益广泛, 其安全性问题的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eb应用服务的漏洞不断被人们发现, 为了有效的保障软件的安全性, 安全性测试的方法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雷雷, 宋丽华, 郭锐, 张建成.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 01:221-224.

[2]姚庆芬.基于BS架构软件的自动化测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6.

B/S多层架构 篇9

关键词:MVC;SQL Server;学生成绩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政策的大幅转变,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也提出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毕业生能否寻得好的工作,能否顺利与企业需求接轨,将成为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价时越来越重要的评价标准。

软件专业毕业生最终的评价标准,就是能不能做项目。一个真实完整独立的项目,综合了整个专业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够在毕业之前安排这样的课程来锻炼学生的综合项目能力,对于就业将是一次重要的提升准备。

本系统就是基于这个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模拟一个真实完整的项目,能够在网上完成学生基本信息管理、课程基本信息管理、学生成绩信息管理、学生查询成绩等功能。

1 需求分析

系统管理员:管理所有用户的用户等级、用户权限。

教务管理员:能够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能够对课程基本信息进行增删改查、能够对学生成绩信息进行增删改查。

普通学生用户:能够对自己的基本进行查询和部分修改、能够对自己的成绩信息进行查询。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采用B/S架构

C/S架构和B/S架构是现在软件领域主流的两种体系结构。C/S就是Client(客户端)/Server(服务器端),用户需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客户端才能够使用软件,例如QQ、大型3D网络游戏。B/S是Browser(浏览器端)/Server(服务器端),用户只需要浏览器即可使用软件,通过网络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

现在80%以上的软件项目是采用B/S架构,用户只要在浏览器上打开网页即可进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不需要维护客户端,灵活性高,开发维护成本低。

B/S架构和C/S架构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用户的使用简单。软件的使用者绝大多数都不是软件专业人员,所以在使用时不能太复杂,网页的使用模式已经被现代社会所广泛接受,所以通过浏览器就可以使用的软件完全可以满足这个要求。而且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进入软件系统,而不需要考虑客户端的硬件软件环境,绝大部分功能以请求/响应的模式交给服务器端来处理。

②灵活性高。如果是C/S架构,要使用软件就必须先安装客户端,如果换一台终端、或者出差去外地,安装客户端就显得很不方便。如果是B/S架构,随便一台电脑甚至是手机,只要打开浏览器即可进入软件系统。

2.2 采用MVC三层架构

采用B/S架构,如果不分层次,将业务逻辑、数据模型、页面显示混合在一起,那么在后期进行测试调试时,程序员将面对一个一团乱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并且大多项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投入使用后没过多久就会需要扩展升级、二次开发,如果不分层次,在这样一个项目基础上进行扩展修改,很多时候还不如完全推翻之后重新开发一个,大大浪费了时间,降低效率。

MVC模式的优点是耦合性低、重用性高、分工明确。

耦合性,是指软件项目各模块代码之间的互相依赖性,改变一处代码,需要连带一起改变其它几个地方的代码。MVC将业务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显示完全分开,层与层之间只存在数据传递和方法调用,而不存在依赖性,在进行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时,只需要根据需求对对应的层进行修改(例如如果需要改动数据库,则只需改变数据模型层的代码),而不会影响到别的层。

重用性,简单来说,是指同一段代码可以被不同的功能需求所调用。例如一个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View视图(Web浏览器、无线Wap浏览器、手机APP等),但是这些视图的功能需求基本是一致的,对数据库的访问更新操作也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毫无障碍和差异地调用共同的Model模型。这种可以最大化地重用代码。

分工明确,在MVC模式下,程序员(Java开发)可以集中精力于Controller业务逻辑,View视图可以交给界面设计师,Model数据模型可以直接从已经设计好的数据库延续过来。分工明确之后的软件开发时间得到大幅缩减。

现在J2EE领域最流行的MVC框架是SSH(Struts/Spring/Hibernate),但在这里不使用框架,仅采用最基本的JSP/Servlet/JavaBean来实现MVC模式。

本系统使用开发工具MyEclipse 8.5、Tomcat服务器、sqljdbc4、SQL Server,前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网页布局显示,后台采用以jsp/Servlet/JavaBean为三层架构的MVC技术来完成。(图2)

3 系统详细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

根据功能需求分析,学生与课程之间存在多對多关系,可以绘制出主要的关系E-R图如图3,再加上用户表,即可得到主要的4个数据库表:学生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考试成绩表、用户表。其中学生表和课程表都与考试成绩表存在约束关系。

3.2 视图层实现

根据功能需求分析,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大模块。

首先需要共同的主页、登录页面。

学生查询模块:学生登录成功后,可以浏览自己的个人信息页面、考试成绩信息页面。

教务管理模块:教务管理员登录成功后,需要学生信息列表页面、学生详细信息页面、课程信息列表页面、课程详细信息页面、考试成绩列表页面、考试成绩详细信息页面。

3.3 数据模型层实现

数据模型层与数据库一一对应,模型层中的JavaBean实体类与数据库中的表一致,类的属性对应于表中的字段。再由DAO类使用JDBC技术提供数据库访问的增删改查操作。

数据库连接单独创建一个专门的连接类来提供静态的连接方法:

/*提供用于驱动加载和创建连接、关闭连接的静态方法*/

/*四个静态常量,用于存储驱动类、连接地址、用户名、用户密码*/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LASS_DRIVER="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RL="jdbc:odbc:stuen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sa";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ASSWORD="sa";

/*用于加载驱动并创建连接的方法,返回值为创建的连接*、

public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

Connection conn=null;

try{

Class.forName(CLASS_DRIVER); //1、加载驱动

con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 //2、创建连接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return conn;

}

3.4 业务逻辑层实现

Servlet是用于接收客户请求,并作出响应的Java程序,是中间件技术的重要部分,它控制着其他的组件,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public class Login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String user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String userPass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Pass");

/*接收用戶在表单中输入的信息,调用用户DAO类中的登录验证方法,根据返回的结果,如果登录成功则根据用户类型跳转到不同的页面,如果登录失败则给出提示信息并返回登录页面。*/

}

}

4 结语

将MVC三层架构设计模式应用于基于B/S的软件系统中,这是现在软件行业的主流项目架构模式,降低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复用性、项目的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可行性,实现软件开发的分工,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在软件专业学生毕业之前,能够独立完成这样一个真实完整的项目,那么对于他们所学的所有专业课程是一次综合和提升,对于应聘于软件企业也是大有帮助。

B/S多层架构 篇10

关键词:B/S架构,C/S架构,混合架构,文件管理,系统设计

0引言

文件管理是目前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涉及到的常规性信息内容管理。文件管理具有管理任务量大、管理手续繁杂、文件信息收发责任对象明确等特点。因此, 文件管理不仅要有明确的收发对象, 还应当具有实时性和高效性, 这对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文件管理系统大多是一种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的文件收发系统, 其功能仅仅是满足文件的收发, 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文件传输管理系统, 而且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 其文件内的数据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此, 目前的文件管理系统在信息的管理、挖掘和再应用方面尚存在着较多不足,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文件管理系统架构模式分析与选择

鉴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处理多任务信息开发和管理中所表露出来的优越性, 本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也借鉴和应用了分布式管理系统的开发模式。目前, 分布式管理系统的主流开发应用模式主要有两种:B/S模式和C/S模式。

1.1 B/S模式

B/S模式, 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其主要应用模式是将多任务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 统一交由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管理和发布, 而用户只需借助浏览器就能实现对多任务信息的统一访问及数据信息管理。如果文件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 则无需开发专门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 就能够轻松实现对文件信息的管理, 而且只要有能够联网的电脑终端, 且电脑终端配备了浏览器, 就能够实现对文件信息的访问和管理。这种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设计工作量, 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容易导致整个信息管理系统宕机, 一旦数据库服务器宕机, 则有可能导致整个文件管理系统失效。

1.2 C/S模式

C/S模式也称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这种应用模式需要为用户配置专门开发的客户端, 只有电脑终端安装了这种专门开发的客户端, 才能够实现对系统内数据信息的访问、配置和管理。因此, 该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开发设计的工作量大, 需要专门技术人员才能够实现对系统内文件信息的有效管理。同时, 这种C/S模式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压力平均分摊到了每一个客户终端, 因此服务器的压力较小, 提高了整个文件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分析发现, B/S模式和C/S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 考虑将B/S模式和C/S模式这两种分布式系统模式的优势相结合, 设计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文件管理系统。这种基于混合架构的文件管理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文件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采用B/S模式, 这样每一个客户端只需要借助于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对文件管理信息的访问和统一管理, 而无需为每一个客户端配置专用的客户端程序, 降低了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②文件管理系统的分布式结构采用C/S模式, 将数据库服务器统一管理模式交由若干个应用终端分担, 能够极大地减轻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荷压力, 有利于提高整个文件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③应用C/S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在局域网内的联网通信管理能力, 同时C/S模式所采用的异步确认机制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文件收发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有助于提高文件管理办公效率。

2基于B/S和C/S混合架构的文件管理系统设计

2.1文件管理系统功能

基于B/S模式和C/S模式混合架构的文件管理系统, 其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管理主要是对文件收发进行相关信息记录, 包括收发责任人、文件大小、传输信道、文件格式、时间戳等, 所有数据信息统一在数据库服务器备份, 以实现统一管理。

(2) 文件收发功能。利用局域网通信组件能够实现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文件收发、转发管理。同时, 对文件信息内容进行按需过滤, 建立文件检索关键词, 以提高文件管理效率, 并实现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目的。

(3) 用户管理功能。对使用该文件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注册管理, 分配统一的登陆账号和密码, 确保文件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 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 分别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 以实现对文件信息的分类管理和权限制访问管理, 提高文件管理效率。

(4) 联网安全管理功能。由于文件管理系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网络文件的收发, 因此需要加强对系统的联网安全管理能力。可以通过采用用户账号登录、数据库矩阵机制、文件信息内容加密等措施, 提高文件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硬件架构上, 可采取物理隔离、硬件防火墙等措施为文件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2系统架构与实现

基于B/S和C/S混合架构的文件管理系统, 从硬件架构上来说, 既要凸显C/S模式的优势, 同时也要在数据库访问机制上保留B/S模式的优点, 图1为基于B/S和C/S混合架构的文件管理系统架构原理图。整个文件管理系统, 其硬件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

(1) 文件服务器采用磁盘阵列。主要存放tiff格式的遥感影像文件及其影像产品的描述文件等, 数据库服务器存放遥感印象产品的编目信息, FTP服务和IIS服务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并且, 采取通关防火墙等安全隔离措施, 以方便外网多用户通信。

(2) Web程序采用VS2010C#语言, 基于ASP.NET开发。主要实现遥感影像产品编目信息查询、遥感印象产品管理、用户管理、文件分发计划制定、公告发布等功能。

(3) FTP服务提供文件下载服务。采用Windows自带的FTP服务, 采用虚拟目录的形式将FTP的文件目录指向文件服务器。

(4) 文件分发管理服务软件安装在中心的FTP和IIS服务器上, 与IIS服务和FTP服务共用一台服务器。主要定时查询数据库中管理员制定的文件分发计划, 解析文件分发计划内容, 根据分发计划中的用户名将分发计划中的文件名和编目信息, 以及访问FTP的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指定用户的文件下载客户端, 文件下载客户端收到文件推送信息后根据信息的文件名和路径, 以及访问FTP的用户名和密码自动下载文件。

(5) 文件下载客户端软件, 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用以实时接收文件分发管理服务软件推送的文件下载信息, 并根据下载信息自动下载文件。

2.3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B/S和C/S混合架构的文件管理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文件的收发传输, 因此在软件设计上, 需主要完成文件收发传输的工作流程设计。

(1) 文件传输管理。由文件发送方选择文件类型、文件数量及文件内容, 经过系统内部封装, 打包发往指定的部门或者客户群, 同时出于对文件安全性的考虑, 支持增添密码访问功能。当指定用户打开由上游转发而来的文件时, 在验证了用户身份和文件访问密码后, 可进行文件打包下载, 将相关下载信息反馈给文件发送方, 并对整个文件传输信息进行记录备案。

(2) 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必须完成注册, 获取系统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 才能够登陆系统进行使用;并且, 针对用户注册时所选择用户类型的不同, 分别赋予不同等级的权限, 对文件管理系统内的所有文件信息标记不同权限等级访问标签, 从而实现对用户和文件的双重分类管理,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结语

文件管理系统能够大大降低文件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 在实现无纸化文件传输流转的同时, 也提高了办公效率。本文对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应用, 提出了基于B/S模式和C/S模式相混合的应用架构, 这对于分布式文件管理设计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同时对其它分布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也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异构环境下汽车销售系统数据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 2006, 34 (63) :145-146.

[2]谢川.基于B/S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 2007, 27 (2) :436-437.

[3]陈宏, 曹健, 粱曼.分布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方法及应用[J].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2005, 16 (2) :232-237.

[4]郝明明, 吕宏伟.异构环境下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0, 56 (8) :476-479.

上一篇:品牌力量下一篇:改性沥青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