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助学模式

2024-05-05

导学案助学模式(精选十篇)

导学案助学模式 篇1

一、导学案的设计编制, 明确导学目标

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是构建“导学案助学”教学模式的关键。导学案不同于教案, 教案的使用主体是教师, 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教师该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展开何种教学方式, 而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 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学生该如何吸收知识以及该如何展开自主性学习。对于导学案的编制和设计, 教师必须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 需要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在关联, 明确设定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 尽量做到针对每一堂课编制一份导学案;其次,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编制系统性的学习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系统、有目标的进行自主学习;另外, 教师编制的导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 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尽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教师必须设置一定的问题作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目标, 并且需要深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阶段有层次的设置问题难度, 让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一定激励和成果的喜悦,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课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的导学案设计为例,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 整理出第一节课程学生进行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以及明白光合作用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进行分层, 将主要自学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回答问题: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例如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课程《绿色植________的光合作用和呼________吸作用》第一________的导学案设计为例,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 整理出第一节课程学生进行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用的发现过程以及明白光合作用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进行分层, 将主要自学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回答问题:绿色植物通过 , 利用光能, 把和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 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叫做 。 此问题为每个学生通过自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而选择问题:范·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什么?这两个问题作为拔高性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由选择回答。例如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课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的导学案设计为例,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 整理出第一节课程学生进行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以及明白光合作用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进行分层, 将主要自学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回答问题:绿色植物通过_, 利用光能, 把和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 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叫做 。 此问题为每个学生通过自学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而选择问题:范·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什么?这两个问题作为拔高性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自由选择回答。

二、开展课堂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得学生更容易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值得教师注意的是, 在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的时候, 需要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并且合理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时间。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仔细去聆听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 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加强师生交流, 但并不做决断性的点评与总结。

以苏教版初中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过程为例, 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 知识要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 二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三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由于前面一节课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 通过自主学习阶段, 要求学生同时进行对上节课的知识回顾与复习。紧接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自然的过度引出课题并切入主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估计可以答出有机物的用途, 顺着学生的思维, 设置思维的障碍:为什么有机物可用来构建植物体。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交流。

三、当堂反馈, 提升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看来, 反馈和评论教学都必须在课后才能实施,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生物科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导学案助学”则提倡进行当堂的反馈, 通过当堂的测验能够更加及时的纠正学生在理解知识上存在的误区, 反馈出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 能够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同时还能让教师了解到自己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适应性。

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为例, 在经过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后, 学生已经对教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可以进行随堂测验, 一方面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错误理解。可以设置如下简短但是又紧扣教学目的的课内达标测试题:

1.植物叶片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什么?

2.在叶的结构中, 保卫细胞存在于哪里?

3.蒜的叶是绿色的, 而 埋在土 里的 部分 是白色 的, 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4.叶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什么?

通过课堂测验的方法, 既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新学知识, 同时还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 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 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摘要:“导学案助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的提高, 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能够更加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导学案助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晓红“.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7 (07)

[2]李文利“.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 (03)

[3]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 (04)

[4]陈银坚.学案助学法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2

导学案备课模式 篇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四、“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六、导学案编写流程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七、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6、《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导学案备课模式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

(2)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3)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5)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五、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六、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得随意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课堂效率。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④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⑤东平教育背景:学生多,小学教师老化,教学质量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需求,必须高速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特别是师资的不均衡,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的高效优质;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3、学案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2)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学案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3)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习。学案导学,从研制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

(4)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印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5)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了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上。学案导学实施堂堂清,不留课后作业,学生再也不用为课后作业和加班加点犯愁作难。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学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学案导学学生有备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主宰着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案的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传统的简单机械性学习完全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少慢差费自然就成了多快好省。(6)“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7)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 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时吸引着学生,精力自然集中。由于学案中问题是固定呈现的(不像老师口头提问转瞬即逝也不像电教的即时转换),既排除了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又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4、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收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7、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8、学案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知识结构。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4)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学习过程。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9)课堂小结。有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学案编写的原则是什么?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10、学案编写要体现哪些特点?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 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 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 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 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⑤ 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

11、设计学案时应注意什么?(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12、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13、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怎样定位?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14、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15、学案中的预习包括哪些内容?

课前预习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6、学案中的“预习”设计有什么价值?

学案中的“预习”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17、学案知识问题化设计有什么意义?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中有以下意义:

(1)使学生学习的方向、目的明确。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盲目,而是成了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活动。(2)使自主探究学习得以落实。学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必然要想办法去解决,或看书、或实验、或调查等,学生在想办法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经历了自主探究活动。不仅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并能够及时排除其他干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不再是被动的去执行任务,而是要去主动的思考、认真的思考、细致的思考、努力的思考,在学生主动思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考的积极性会逐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也会相对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小组合作交流成为需要。学生在自学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必然想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索与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6)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学案中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本上的新知识设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首先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这样,就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看书后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

18、编制学案学法指导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指 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学案中,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 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 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

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学案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

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 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指导要充分结合学习目标,要举出一定的学习题例,通 过题例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注意的 问题。

19、学案中的练习应怎样设计?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20、如何设计学案?

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1、学案编写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吧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个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

22、学案是怎样通过问题导学落实三维目标的?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23、学案在教材的开发方面有哪些价值? 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不仅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了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24、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①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种合力。②“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③“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的成长。

25、一节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①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②紧扣课标,开阔眼界;③重视学法,培养能力;④面向全体,层次多样;⑤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26、有了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

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必须对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应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所以,教师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并制定出本班使用该学案的具体措施,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27、怎样结合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

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28、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29、实施学案导学有什么意义?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①“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0、实施学案导学的 目的是什么?

(1)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知道下的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互相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2)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实力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4)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才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5)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具备教育教研能力的新型教师,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会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

31、开展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业,学生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的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来一套学生租住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2)著名教育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事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里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地探究者,教师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志气谁用。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以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现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悉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通话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自主探究并不是盲目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义、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现行教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的,学生在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具有自主探究尝试成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是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得以改造或重组。

4)心理学表明,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知道。一般年级越低,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年级越高,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这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学案导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过程设计,针对性的开展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及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当堂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学案导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和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知识网络的处理等有益部分。

3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知道,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3、学案导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如何安排?

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要应在教师指示方法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4、学案导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那些? 实践中大致采用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诱导模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诱导模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作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啊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性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试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模式:技能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师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从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从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5、学案导学是怎样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 首先,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了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教材,突出了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

其次,学案把教学重心前移,课前充分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对一些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案导学,使学生又准备的面对开创昂,而且使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把教师领着学生学变成了学生盼着学,突出了学生是自我的发展的主体。

第三,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活动和充分的思考。课堂上,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从自己已经思考的角度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看法和收获,解决学生自学和预习中的问题成为学案导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学案导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36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应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将学案一体化? 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这事因为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同学段班级设计和编制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在备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次备课的一般步骤是: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个人在学案上备课。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等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

37、使用学案导学应注意把握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学生使用学案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预习

-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巩固训练——拓展迁移。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跟上指导和服务,特别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和服务。为了提高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指示方法——学生学习——反馈展示——启发点拨——作业训练——反馈展示——在点拨——在训练,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必须重点把握:意识提出问题,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二是启发与点拨,这是教师主导的关键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保障、三维目标的达成都依靠它来实现,所以说点拨启发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点拨、巧点拨,点拨到位。

38、在实施学案导学的不同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学案导学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区分。就整个实施过程来讲,一般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钻研教研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39、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作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40、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有那些?

1)教师应认真知道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在布置课外作业。

2)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41、学案导学中教师如何做到精讲解释疑问?

精讲解释疑问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就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作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是可以说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解释疑问的心里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2、学案导学中如何做好反馈展示活动?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展示,是学案教学实施的核心。

展示目标: 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其他学生的听讲、更正、补充、拓展,实现对知识的再一次认知。2)通过展示,尽可能的将学生在预习、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暴力出来,以待修缮。3)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个性化的展示,使劲可能多的学生从中提样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生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要求:

1)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展示的全过程。

2)展示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认真听讲、更正、补充、拓展。

3)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及时点拨、总结、拓展、调控和激励作用。4)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相互鼓励,积极创造团结和谐的展示氛围。

43、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将学习目标变成自我学习计划,督促学生以学习目标作为导向,调节、监视、控制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结合评价反思和当堂检测题,引导学生总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44、如何让课堂练习起到好的效果?

课堂练习能否起到好的效果主要抓好两方面的落实: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

45、学案导学中完不成任务的原因有那些?

学案导学中完不成任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预习作业检查力度不够,在课前不能明确知道多数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预习检查环节超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2)备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备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的针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

3)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量偏大,个别题型书写量大,耽误了一些时间。4)不能完全放手,过于依赖到学案,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羁绊和束缚。5)学生进行互助小组讨论、质疑等所用时间超出预想。

解决的办法: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根据具体的学生理解及预习效果,设计合理的题型,精选练习题,控制练习量,加强限时训练。

3)上课少讲的同时,学生的自学、小组互动时间也要控制时间。

4)在学案使用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

46、教师如何结合学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开展学案导学,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学得更轻松,进展更大。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如不加个别辅导将会是一场灾难。因此,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1)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注意进行学习内容的辅导,力争日日清,2)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注意进行方法知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3)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学生端正自学态度,增强毅力,增强信心。辅导主要有两个途径:1)教师辅导。要善于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跟得上;2)同伴辅导。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倡合作化学习,学习小组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采用学长制度,兵教兵的战略,更大范围更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7、学案导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素质要求?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我要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48、一堂优秀的学案导学课的标准是什么? 用liu 看标准评价学案课堂: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标。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调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的是否轻松是评价三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这进行,是否根据学生情况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敬、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事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学案只是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学案而不是教学案。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是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练习生活实际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49、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1)知道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诱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诱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50、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师生互动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对于重点问题应重点提问,重复提问,反复感知,加深理解,当堂掌握。对于难点问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思维方向,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出确的答案。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入。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51、开展学案导学如何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以学定教。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②以教促学。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检验,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其次,课堂的教是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③改变教学方式。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52、学案导学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通过设制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探索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2)让“学案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问题解决与成功展示的课堂,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做出基本内容课堂讨论时的发言,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不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逐步增强。

53、学案导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敢于自学的习惯。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案预习的任务,对预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善于按照学案预习课本,学习有关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并在自学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案导学中,要善于利用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积极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组织,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感到有自己的位置,让每位学生都有话语权。积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乐于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导学案助学模式 篇3

一、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目标数量不能太多,以1课时可以完成的量来衡量,力求做到每节课一个导学案,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完成当节课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就感。其次,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在学习目标用语上避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的语言。借鉴了一些前辈的好经验,我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简单明确的用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目标。

二、知识准备

在这部分导学案中,要围绕本节课所需知识基础,针对前一课时或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先去复习相应知识,建立学习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这样就避免了过去课堂中遇到需要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理解的内容,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复习旧知识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案的设置重点在一个“导”字,因此在知识点的呈现形式上,不能简单的大量使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这样的导学案会抑制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没做到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的指导;也不能过多使用提问的形式来呈现知识点,提问过多,会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疲劳厌倦,丧失学习信心,这就偏离了我们使用导学案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的初衷。我们可以针对《标准》对各个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在呈现知识点时分别使用填空、简答、表格、概念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在内容设置上,导学案应注意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学习。“导学-自学”部分要把握基础,问题的设置要用激励性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如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跑”的更快些吗等等;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提问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做到导思激趣。此外,在导学案中可以明确具体告诉学生看哪一页教材,看几分钟,达到什么要求,并将通过什么形式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对那些惰性较强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互学部分要把握要点,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质疑和反思,进行深入探究,把握事物的本质,突破重点难点。这一环节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适当设置小组讨论题,并在学案相应位置给出鼓励性的语言,如“大家说得很好,我也准备了,让我试一试!”“今天我当班,要点我来记”等等。调动小组全体成员参与讨论,轮流做好书记员。

四、学习小结

这一环节可以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学习方法归纳两个方面。知识结构归纳部分,在使用导学案之初,可以由教师在导学案中给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由学生填写;随着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提高,导学案中预先给出的部分逐渐减少,留给学生自主归纳的部分逐渐增加,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归纳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归纳部分不要求学生每节课都做,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做阶段性的总结;当找到好的解题方法时,也可以随时记录。

五、达标检测

在突破重点难点之后,学生往往跃跃欲试想要验证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导学案中要设置达标檢测题,习题设置要有梯度,可以穿插或集中展示过去几年相关的高考题。所选习题要有代表性,题量要适中。导学案中可以规定检测题完成时间,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把握时间分配。

导学案助学模式 篇4

新课标颁布以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却步履维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体参与不够、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厌学气氛严重等等. 为了彻底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本人在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高中数学中推出了“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

二、模式简介

“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精髓是教师愿教、乐教、会教

教会,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这种教学法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了最大效益.简单说来,这种模式主要分为三环节: 一是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二是合作探究: 学生课堂展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师生、生生交流; 三是反馈训练: 反馈、练习、拓展、提高. 当然,其中的模式及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三、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要获得教师利用媒体或信号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则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这种理解与消化主要指的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界提供的新知识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新的知识在头脑中获得特定的意义.

四、模式应用

以“概率的意义”一节为例,来说明“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1. 自主学习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先讲几个有关概率的日常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发“三段式导学案”,布置课余自主学习内容,展示此节的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 1) 实例引入: 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吗?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 1000,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 2)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2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理解概率统计中随机性和规律性的关系.

( 3) 思考题:

1彩票的中奖率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计算? 3对实际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4若经过检验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 ,问: “从该厂产品中任意地抽取10件,其中一定有9件合格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 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进行精讲释疑.

( 1) 课前检测

教师对留下的问题找学生进行回答,据此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确定需要精讲释疑的内容.

( 2) 课堂探究

让各个小组的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学心得,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学生能够解决的,由学生解释,不能够完成的老师重点点拨.

3. 反馈训练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层次性和启发性,要使优秀生从练习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五、几点思考

1. 编写导学案时,最好是集体研究,因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 另外,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如在各栏目上,添加人性化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就更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落后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功.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运用“三段式导学案”教学,学生的负担轻了,课堂实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极少,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学案导学模式探讨 篇5

物理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物理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存在的问题是:

1.教与学相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写学生要练的,上课抄题或投影,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思独立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4.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二、物理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的划分

物理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我们集体备课组的老师们根据二纲要求和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作了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物理知识分为力、热、电、光、原五大专题,在这五大专题中又分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物理实验三个模块,同时每个模块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物理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约25个,其中不少于13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于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知识要点;(4)典题精选;(5)知识能力训练;(6)跟踪训练。

学案中六点要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一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3)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典题精选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其设置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异化)。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习题包括6道客观题和2-3道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4.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要复习什么,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堂学习

①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加以解决。

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习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然后教师利用投影仪将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展示。让学生明确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促进师生共鸣。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甚至到后来学生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甚至还能自编出口诀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②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做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③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地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教学感悟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

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板书上花时间,这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减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小议 篇6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 英语

多年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高中英语教学一直以教师用大部分课堂时间点点滴滴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形式,即接受式教育,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仅将其作为知识灌输对象,被动地执行听、记、背、练等任务。这种语言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地位,没有机会甚至于不懂怎样自主参与学习,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各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参与、体验、合作及交流的新学习方式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的要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

导学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即学案,是全组英语教师根据每单元不同课型、教学目的等,集体备课、研究、讨论、统一体例后,编写出的一个较高水准的导学方案。所谓的“学案导学”,即一种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传统模式,通过教师“导”的形式,将学生的“学”置于首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知识,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主体和主导作用和谐统一。

二、“学案导学”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准确性原则

编制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且具体、明确,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并将其作为导向,激发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积极、有效、主动的自我控制、监视及调节,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和知识构建。

(二)“学法化”原则

“学案导学”过程本身便是学法的指导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将学案设计的内容、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结论的一些重要导出过程,或将教材隐含的科学方法、思维、策略等加以总结,丰富学生的学法体验,以提高其学法效能感,充实相关条件性知识,使学法更易被学生接受、认同、领悟、内化、牵移并运用。

(三)构建性学习原则

学习本身便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含义的过程,应内在需求,自我构建、调控、发展是构建性学习的特征。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自我需求,以其已有知识经验、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促使其认知结构同化及顺应的统一。另外还要注重问题情景创设,在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水平的同时,还能提升其内在学习品质。

(四)问题驱动原则

问题驱动原则,编制学案时应在学生的表现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发展区设计问题,不仅要源于教材、学生生活及社会经验等,还要适当深化、拓展,体现适合其认知能力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还应具有较强“磁性”,促使学生自主产生认知冲突和悬念,通过诱发其强烈解疑动机,激发其自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五)合作学习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合作学习活动及任务与学生实际的结合,既要有开放性、探究性及合作价值,又要能引发兴趣,以调动学生自主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增加探究研讨、争论辨析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及从不同角度思考的习惯。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

(一)学生备课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人,必须进行自主备课,而备课质量决定上课质量,因此在上课前学生应认真阅读课本、学案,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内容并探究学习方法。教师可通过检查、课堂提问、学生互查等方式抽查并评价学生备课情况,以促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及课前备课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导入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同时也是“演员”,需根据角色需要灵活转换角色,但前提是要有示范活动,因其示范效应是其他工具不可比拟和替代的,尤其在课程导入的环节,教师应进行精彩示范,以尽可能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轻松进入“情境”,很快投入自己的“角色”。

(三)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学习指导,单独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

(四)合作探讨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2或4人一组,组内各成员相互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教师此时可作为“演员”融入群体。

(五)展示交流

各组自行选出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最佳方案,鼓励多形式呈现;在展示中,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应用及总结等,同时注意其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等,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待每组讲解完成后,教师针对展示情况及时作点评,鼓励学生采用追问、质疑、反问等形式,深入探究问题。

(六)巩固练习

此项旨在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针对其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补偿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巩固练习需限时限量,单独完成;教师巡视时,需重点检查学困生,收集学生解题信息;每个知识点对应的练习题需紧扣本节课重点、难点及易漏、易混、易错的高考焦点,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及技能。

四、小结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案的内容既不是纯粹由学生完成,又不能纯粹让教师利用,应该师生通力合作、合理利用才可发挥最大功效。学案设计应避免以下问题:过分重视师生互动,忽视学生之间或其与教材间的交流;任务设置不当,难度过高或模糊不清等,导致课堂冷场,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小组活动仅为形式化,大多成为优生的表现舞台,其他学生仅为观众,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其中。总之,作为此教学模式主体的学案,在设计上需下足工夫,同时兼顾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实施时也需合理,既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需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飞.学案的问题与应对[J].基础教育课程,2012(4).

[3]王忠慧.让学案成为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J].赤峰学院学报,2012(7).

地理导学案模式探讨 篇7

(一) 预习学案的设计

有针对性地在课前做好预习, 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自探究能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前设计了导学案, 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前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指导。将探究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贯穿于课前预习阶段, 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具体的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如下:1.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一般以“了解”“知道”为主, 围绕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在内容设计上和知识点的结合上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具体要求。2.预习的内容要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预习学案的内容, 可以是填空形式, 可以是列表或提纲的形式, 也可以是问题的形式, 也可以是让学生尝试进行知识梳理的形式。总之, 既要让学生动脑, 又要动手, 并且在难度上要突出体现梯度设计, 做到因人而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照顾到。3.学案中要有专门的栏目, 要求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 以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针对性。4.预习计划内容安排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一般以30分钟完成为宜。

(二) 预习学案的实施

首先阅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 勾画出知识点, 完成自学练习, 自己找出认知上的重点、难点、尝试构建知识结构, 初步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自学时要把不懂的知识记下来, 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出。这样学生才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次, 在课堂教学前,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案进行检查, 尽量做到全批全改, 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二、课堂探究案

(一) 学案主要体现在课堂导学案上

课堂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中也要设计相应的情境, 通过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前预习学案中遇到疑难问题或提出的质疑, 以及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 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后, 将探究的成果在班上展示交流, 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对学生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合作中遇到的难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汇总, 为课上讲授做好针对性的提示。一般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有“课堂目标”“合作探究”“知识应用”“我的收获”“课堂检测”等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设计课堂合作探究问题。那么该怎样设计探究问题呢?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的呈现要有新意, 在课本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积极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

课堂导学案的实施, 要求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 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 教师起牵引鼓励作用。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 通过新颖的情境, 导入新课, 在导语的设计上要注意衔接的连贯性, 情境的创设要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要能够为教学服务, 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来。

2. 小组合作探究, 疑难问题自主解决。

根据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学案,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 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 要让学生在小组的活动中, 都有参与的情趣, 都能有事可做, 都能有话可说, 都能在学案中找到自己进步的地方, 都能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 使每个小组成员的意见都能得到反馈, 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 为集体探究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精讲点拨, 归纳升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或调控。比如:教师对各合作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要给予适时和适当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注意改进, 不能再延续传统的对与错的评价, 做出的评价要对学生有激励和鼓励的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知识掌握的技术和技巧上多给学生点拨、提示。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和点拨的标准。

4. 反馈达成, 巩固训练。

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 把知识的迁移转换成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一是控制好训练题的数量、难度, 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惑点编制训练题, 增强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尽量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适合自己的训练题目。三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训练, 训练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检查和点评,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 课堂总结与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情感价值。

这一环节最好让学生去完成, 在总结的过程中, 发现新的问题, 然后回归教材再次感知, 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再巩固。学案的设计, 也要讲究留白艺术, 在课堂上留出3-5分钟的时间, 完全留给学自己支配, 但是不能放任不管, 而是让学生在这一段时间中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三、课后拓展案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上, 要对学生提出有可行性的具体要求。教师将课本上的习题做会后, 可以根据情况设计一些创新的练习, 把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课后拓展内容的设计, 与课后作业练习并不冲突, 拓展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点。通过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或者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消化、理解和运用。

让我们认真尝试、实施、探索和创新“三案”教学, 切实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 努力实现课内、课外两个高效率,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张扬, 在保证地理课顺利完成的基础上, 促进课堂质量的高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篇8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回归于学生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要能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运用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进行目标定向。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目标出示的方式要灵活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认定学习目标。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一定要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1)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2)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3)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教师在备课设计学案时,一定要下大力气研究学法指导。自学指导一定要到位,能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学。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7.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等.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难度较大的难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二是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学生能解决,其他同学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尖子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这一环节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相机点拨,讲当讲处。

五、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训练拓展应用,巩固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如下:(1)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要“精练”,就是练思维、练方法、练基本功、练能力,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2)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进行系列训练。可设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必做题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是全班同学必须当堂完成的;选做题有的是为了增加训练的量,有的是为了增加训练的难度,这样可以避免一般学生“吃不了”,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3)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般较简单的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的题目,多数学生不会的或出错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4)当堂达标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明确正确答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矫正。(5)在课堂上一定要留足当堂训练的时间,完成当堂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6)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当堂系列

[3]何国莉.历史教育的突破口:关注人本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7.

[4]徐敏.历史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1.9.

[5]叶小兵.论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历史教学,2001.2.

[6]朱可.高中历史理性思维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中学历史教学,2000.7.

[7]沈素英.创建历史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历史教学,2001.6.

[8]殷俊.试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1.6.

优化实验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张乐盈

(嵊州市城关中学,浙江嵊州

摘要:实验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科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指出,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按课本的演示实验演示,学生观看和识记,或机械的模仿,这样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优化实验教学,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实现新课程所推出的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实验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教学有效性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所以,在新课程“科学”中更适合开展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智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我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实验实施策略,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优化实验的内容与形式

有些课本实验的形式和仪器结构复杂,学生不是很熟悉,教师需要花较长时间去介绍,费时费力。其实,教师只须把握实验目标,对实验形式、内容、器材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复杂的实验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便可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1. 引入“生活实验”,化解教学难点。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应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如书、纸、牙刷、橡皮筋、饮料瓶、吸管、乒乓球等)进行实验,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一直觉得较难理解,我在教学时补充了一个生活实验来突破难点:取一个去盖的小可乐瓶,去底,将瓶口倒置,放入一只乒乓球,然后向瓶内注水,发现少量水从乒乓球和瓶壁缝隙处流下,而乒乓球不上浮;然后用手掌堵住瓶口,当瓶口与乒乓球间充满了水时,乒乓球立刻上浮。学生看到乒乓球的前后变化,茅塞顿开,兴趣盎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恰到好处的生活小实验,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可以合并。(7)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六、吃回头草,总结反思

该环节是对全班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也可以师生一齐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并反思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哪些长进。通过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把所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回顾自己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纳入已有的能力体系。对自己的自学过程进行反思,体会自学成功的愉悦,增强自学的信心和能力。

当然,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新课程标准理念。

2. 改进已有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对教材中有些成功率不高或装置不合理的演示实验,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替换实验用品,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使实验效果更好。例如:在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时,由于玻璃钟罩气密性不好、抽气不成功等原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取大号注射器,拔出活塞,从针头插孔穿入一根细线并栓住正在闹铃的小电子表,然后拉至针筒底部,再插入活塞并推至底部,赶出里面的空气。然后将橡皮帽堵住钟头插孔,竖放注射器,把活塞往下拉,此时小电子表悬挂筒中,学生听到铃声越来越轻直到消失;取下橡皮帽,铃声又重新出现,继续向下拉活塞,铃声不变。前后对比,实验结论不言自明。

二、优化实验的方法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并提出相关问题,可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若能改进一些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和研究手段,就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要我实验”为“我要学,我要实验”,最后达到“会学”的目的,极大地提高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1.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所谓验证性实验,是指通过实验的手段来验证某一科学概念和定律是否成立,这种传统的实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不利的。而探索性实验,是指利用已知的外加因素去干预研究对象,观察产生的结果,从中总结出规律的实验活动。所以探索性实验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此可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适当改造,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如“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使用”,我先通过对“调光灯、音量开关”的工作特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探索接线柱连接方式不同、滑片P点向左或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阻值如何变化?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并提问这里的P点移动为什么会引起电流变化?怎样连接能变阻?怎样连接电阻最小?怎样连接电阻最大并可当定值电阻使用?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体验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不仅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而且形成了科学概念,获得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枚.历史课“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尝试.历史教学问题,2001,(4).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探索,2002,(2).

[3]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教育探索,2005,(08).

[4]王荣生.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6,(6).

[5]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9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具体采用以下模式:依案预习 (依案复习) →收集问题→学案导学→依案考学→拓展创新。

一、依案预习

提前两三天将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 学生依照学案中介绍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来预习相关课题, 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熟悉上课内容、思路, 并且将“课堂探究”栏中空白部分填写完整。不会做的问题学生上课时自然会集中精力去理解分析, 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状况。学生提前明确了老师上课要讲的问题, 抓住了自己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就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 学生还需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我的疑惑”栏上, 便于教师明确教学时的资源分配优化, 也便于学生自己的后续复习。

二、收集问题

提前一天将发放的学案收集好, 教师认真阅读回收的学案, 了解学生的预习或复习情况, 明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备好学生的基础上备好课。教学时, 何时松、何时驰要有度, 何时组织小组讨论、何时个别提问、何时精讲精练要有序。

三、学案导学

上课前几分钟将学案发给学生, 便于他们记录, 依案思考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灵活调整、准确把握课堂的学习节奏。教学时, 学生预习得比较好的地方快速带过, 普遍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如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教师需有效地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灵活解决问题。例如, 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很少去思考, 但是经过交流, 三个简单方程式是可以推出来的, 这种问题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对于“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用一盆水来防止CO中毒”这个话题可以采用全班辩论的方式来解决。另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可以直观地解释许多问题, 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整个科学探究过程。

最后, 教师要选准时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将知识梳理成串, 形成网络, 加深记忆, 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个人情感, 将成功情感历程铭记于心, 形成自身独特的学习心理。这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长期坚持能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依案考学

学案中设计的“当堂检测”习题, 难易适当, 比较典型, 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和巩固, 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比较难的题, 可以小组讨论、教师讲评, 展示解题思路, 拓展学生思维。

五、拓展创新

学习完一课题的内容后, 要求学生将仍存在的疑惑和想了解的相关知识记录在“我的疑惑”栏。教师收集问题后, 可选择性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小组交流、教师解答等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自学水平的目的。

另外, 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学案的编制工作。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学案是教与学的裁体, 学案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学案的编写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清楚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前题下进行。个体所设计的学案必定有其局限性。在编制之前, 多参照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思路, 编写好后, 请学校资深老师多给意见、评价及修改建议。多开公开课, 将整个教学过程展示出来, 通过其他教师的听课、评课来发现不足, 集思广益, 进行修改。这样做出的学案才能高效, 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另外,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还发现, 有时内容的容量和难度很难把握, 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多求反馈意见, 多思考, 多修改。

2. 教师的引导工作。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己任, 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应以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低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而不仅仅是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 多鼓励学生,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及时发现问题, 尽快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提高教学效率。

3. 学生的主体工作。

浅谈导学案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产生

随着进一步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取得一些成果。 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成功慢慢地影响和改变着仍在使用传统教学的一线教师们。全国的各所学校纷纷组织去学习去效仿去研究。现如今有大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导学案了。

2.导学案教学模式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策划并组织学生完程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交流讨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先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提升学生智能,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

(1)教师设计学案学案的设计,先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综合的分析,设计能够激法学生兴趣及求知欲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例题和练习。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能在导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自学。

(3)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应合理的分配课堂中每一环节的时间,设置讨论的问题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最终形成共识。

(4)精讲课程。针对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中反应的问题, 教师对照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5)练习巩固。练习的设计以学生本节课教学内容再体验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能力提升题。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让学生转变为学习中的主人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的编写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好的关键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画好一张路线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会学生如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要预习了,什么时候要做练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导学案中设置的引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等环节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经过长期教学,当学生遇到了新问题时,就知道好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从有形“导学案” 到无形“导学案”。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成果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问题,当然导学案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1.导学案替代课本。学生只在使用导学案就可以完成学习,课本可有可无。

2.导学案的设计变成贯穿课堂始终的课堂例题和层层深入的当堂练习。失去了导学的功能,成为了导练。

3.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知识的自学后,新授课成为了复习巩固课。

4.探究问题、合作交流等课堂活动形式化,最终回到教师独占课堂。

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的思考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符合了现代教学理念“以学为本,以人为本”,必会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也是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好开端。要坚持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勿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放羊式”的教学。教师应大胆的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探索更加合理有效完善的新型教学模式。

上一篇:人民币对外升值下一篇:曲霉菌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