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管理

2024-05-22

保健管理(精选十篇)

保健管理 篇1

1 背景与意义

余姚市现有常住人口83.41万、流动人口51.5万, 常住和流动育龄妇女人数分别达21.3万、19.3万。全市医疗机构年分娩量达1.27万人次, 年管理常住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数达1.25万余人。在这些孕产妇中, 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占40%多, 其中一些患有妊娠合并症, 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以及孕妇血型为Rh阴性的,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如管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母婴健康甚至威胁到母婴生命安全。随着对胎儿发育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 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孕产妇及其家庭对围产期保健工作越来越重视。不少孕妇被过度保护, 出现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 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断增多, 若不加以规范管理则孕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病率可能上升, 新生儿体重也难控制在正常范围[1]。现有的围产期保健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孕产妇需求, 她们期望得到更全面和更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在围产保健过程中遇到的健康问题, 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保证母婴安全和健康。

围产保健管理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管理效应直接影响到围产保健管理系统目标的实现, 而科学的管理是使整个系统发挥最佳效应的关键[2]。因此, 认真抓好围产保健工作, 坚持在工作中探索规范的围产保健质量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和保健质量是妇幼保健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任务。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产保健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与安全, 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 是实现优生优育、提高民族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3], 是在孕产妇系统保健基础上以母子共为监护对象、扩大保健内容、采用适宜监护技术, 对母子进行统一管理的保健手段。传统的围产保健模式就是指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全程系列保健服务。在管理过程中, 有的地方提出“初诊产妇登记、产前检查、高危处理、孕期健康教育、住院分娩、产育期保健”等六个方面的围产期保健管理体系, 以及“普遍管理、分级管理、持续管理、综合管理”的四大原则[4]。有的结合实际, 出台了《围产保健管理办法》、《孕产期保健管理常规》、《高危妊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而在围产保健中如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措施、更规范的服务标准、更高的服务要求, 寻求一条最佳的保健途径, 以及如何将围产保健管理模式与孕产期疾病临床诊疗相结合, 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病种管理模式, 具有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降低医疗服务费用, 提高患者满意度, 增强医院竞争力的作用[5]。目前, 国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已处于成熟阶段,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 已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病向内科病、从医疗向保健、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6]。目前, 国内各地将推广临床路径作为完善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 推动医疗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但目前, 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范畴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延伸, 在妇幼保健管理工作中进行尝试, 把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在围产保健工作, 并对围产保健路径管理模式、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著述还未查及。

3 主要做法

“三维保健平台”是指整合余姚市属地医疗保健机构、市妇幼保健所和市人民医院三个保健环节, 将市、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管理服务网络与市人民医院的综合诊治力量有机结合, 形成双向转诊、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保健模式, 不断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保健服务质量。“围产保健路径管理”是指对围产保健中发现的一些合并症或并发症, 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实行专案管理, 制定出具有最适当的程序、进度及围产保健特色的保健管理方案加以实施, 促进医疗保健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 合力推动保健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提高保健管理质量和效率, 降低孕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胎儿畸形发生率和剖宫产率, 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

3.1 管理对象

首批进入围产保健路径管理的对象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Rh阴性血型孕妇等四种类型。

3.1.1 妊娠合并心脏病

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围生期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各种心脏病[7]。凡是心血管科医生和/或产科医生确诊或疑似为病理性心脏改变的病例均需纳入管理、上报范围;如心血管医生确认为妊娠生理性改变, 也要加强妊娠期监护。

3.1.2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

筛查项目初步规定为孕妇血清TSH、FT4、TPO-Ab、TgAb四项, 诊断参考标准值TSH参照美国ATA标准即TI期0.1-2.5;T2期0.2-3.0;T3期0.3-3.0;FT4参照试剂盒推荐标准[8]。

3.1.3 妊娠期糖尿病

孕24~28周, 先查FBG, 如FBG≥5.1mmol/L, 复测仍≥5.1mmol/L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如FBG<5.1mmol/L行75gOGTT检查, 空腹血糖、服糖1小时、2小时血糖分别为5.1mmol/L、10.0 mmol/L、8.5mmol/L, 任何一点达到或超过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9]。

3.1.4 Rh阴性血型

血型检查为Rh阴性血型的孕妇。

3.2 具体内容

针对上述四种类型, 余姚市卫生局整合区域卫生资源, 实行围产保健对象三重管理, 形成“市妇保所质控督导+市人民医院临床技术支撑+属地医疗保健机构跟踪管理”的服务模式, 提供更贴近围产保健对象需求的“立体化”服务。

3.2.1 市妇保所质控督导

余姚市妇幼保健所根据要求制定围产保健路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方案, 结合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Rh阴性血型等四种类型的特点, 从保健类型筛查、合理转诊、接诊与会诊、追踪管理、待产及终止妊娠、产后访视、42天检查、信息报告及结案等各个环节, 设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围产保健路径。同时, 指定妇保科及相关人员专门管理, 明确职责, 督促属地医疗保健机构认真收集路径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定期报送实施情况, 并在责任团队下乡时加以指导与督查。

3.2.2 市人民医院临床技术支撑

市人民医院根据实际工作及病种管理要求, 指定接诊科室、接诊医生、追踪随访人员、信息报告人员、病种管理人员, 按照围产保健路径管理要求, 开展高危妊娠的临床诊治和专案管理, 由产科高危门诊与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衔接和追踪工作, 协同做好高危孕妇的医疗保健管理, 防止管理链断裂、脱节。同时, 成立会诊与转诊专家小组, 发挥综合性三乙医院的综合诊治力量, 随时提供医疗保健技术支撑, 确保母婴安全。

3.2.3 属地医疗保健机构跟踪管理

各乡镇 (中心) 卫生院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产前筛查时一旦发现高危因素, 则根据围产保健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将符合条件的相关孕妇纳入路径管理之中, 按要求分步实施, 及时跟踪随访。对列入路径管理的围产保健对象, 主动帮助其与市人民医院或市妇保所联系, 使其便捷、迅速地接受诊断和治疗。按路径管理要求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其孕情、生育、去向等, 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确保跟踪不漏人, 服务不缺项。同时, 根据每个围产保健对象档案情况, 指定专人负责, 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 有针对性地到服务对象家中, 重点给予孕前、孕期和孕后全过程优生服务指导。

3.3 相关培训

对围产保健路径管理实施人员加强医疗业务知识规范培训, 使承担路径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明确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 特别是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 重点是加强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产科、输血科等科室业务骨干与基层妇保医生之间相关病种专业知识上的衔接, 强化基层妇保医生基本诊疗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同时, 对实施保健路径管理的孕妇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疾病风险及转诊、治疗重要性教育与指导, 提高保健管理依从性。

3.4 效果评价

各实施单位在每例保健路径管理案例结束时, 对照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自查, 及时发现不足, 及时整改落实, 不断提高实施质量;市妇幼保健所定期对各单位围产保健路径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抽查, 并对四种实施类型的并发症发生率、Rh阴性血型孕妇自体血备用率、剖宫产发生率、妊娠结局、医务人员和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等给予评估, 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定期对路径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通报。

4 结论

4.1 创新了围产保健管理理念

在三维保健平台下实施围产保健路径管理, 能充分发挥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所的组织管理职能以及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在三级妇幼保健管理服务网络中的枢纽作用, 借助市内三级综合医院的诊疗与救治力量, 使医疗保健资源共享, 体现出全局性和整体性的优化管理理念。同时, 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围产保健管理路径, 并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切实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和效率。

4.2 围产保健行为进一步规范

随着围产保健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 使属地医疗保健机构、市妇幼保健所、市人民医院对同一类型的围产保健对象采取统一标准下的规范化保健措施, 消除以往不同妇幼保健人员处理同一类型保健对象在保健方法与手段上的差异。围产保健各个环节均责任到人、职责明确、环环相扣, 避免失访、漏诊, 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4.3 保健与临床结合更加紧密

以加强基层围产保健服务能力为基础, 对路径管理对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及时实施救治, 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临床科室的基本功能, 对路径管理对象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预防严重的产科并发症, 提高诊疗质量和诊疗水平。通过开展针对性的高危管理, 规范保健服务标准, 优化保健服务流程, 使保健服务得到更精、更深的发展, 形成新的特色优势。

4.4 围产保健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通过实施围产保健路径管理, 达到规范接诊、规范会诊、规范转诊、规范诊断、规范治疗与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围产保健管理水平, 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而且, 通过制定路径管理评估标准等考核评价手段, 以此作为评价医疗保健机构保健服务质量的基本依据, 稳步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

4.5 保健依从性进一步提高

在三维保健平台下, 实施路径管理的围产保健对象由专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和指导, 经过宣教和围产期知识的普及, 以及个性化宣教、电话预约、孕情跟踪等一系列人文关怀式措施, 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得到公众普遍认可[10], 使广大孕妇及家庭自觉自愿地接受围产期保健服务, 可大大提高孕妇定期保健检查的依从性, 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4.6 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实施围产保健路径管理, 使参与路径管理的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过程中, 能按规范要求向保健对象或家属介绍疾病诊断、治疗方法、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疾病预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等, 引导保健对象及其家属参与整个保健服务过程, 使她们对医疗保健的顺应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使医患之间的隔阂、分歧得到消除和化解, 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贾波.经新标准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新生儿围生期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 21 (3) :36-37.

[2]郑小琳, 曹丽娟, 卢树华, 等.围产保健中质量管理的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3) :1557-1559.

[3]汤雪娟, 陈华.围产保健居住地管理探讨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7) :798-799.

[4]王素萍.论如何重视基层医院围产期保健管理[J].健康之路, 2013, 12 (4) :329-330.

[5]孙川, 石志成, 王立, 等.临床路径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 2009, 15 (1) :1-3.

[6]赵亮, 张颖, 胡牧, 等.临床路径实施与应用效果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26 (7) :497-500.

[7]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8]刘爱胜, 陈荣贵, 文艳, 等.初孕孕妇甲状腺功能状况临床研究及诱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4) :1778-1779.

[9]华克勤, 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0.

保健费、保健食品发放管理制度 篇2

为了解决公司从事有毒、有害等有损身体健康员工的特殊营养需要,增加员工抵抗职业性毒害的能力,确保员工身体健康,根据股份公司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发放范围

(一)营养保健是一项保护性辅助措施,它不是一种福利待遇,不能任意提高标准或扩大范围。营养保健费应发给有显著职业毒害,可能引起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并对营养有特殊需要的工作人员,凡符合享受营养保健的工作,应视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毒性大小、接触时间长短和损害健康的程度等,严格划分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营养保健。

(二)公司范围内凡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员工,均享受保健费、保健食品待遇。

(三)实行对岗发放,对岗不对人,按照不同岗位的危害程度,作业时间长短发给不同等级的保健费。

二、发放等级

保健费发放的等级,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程度与大小分为一、二、三级标准。

一级标准:3元/每天 二级标准:2元/每天

三、发放办法及标准

(一)凡享受保健费的职工,按照所从事工种发放标准×实际出勤日,计算发放保健费。

(二)保健费工种发放标准依据(盐湖集团字[2008]88号)文件执行。

(三)同时从事两种以上可享受营养保健的工作时,只享受一种标准,就高不就低。

(四)保健费的发放由安全环保生产技术部负责,于每季度季末发放。

四、保健食品的发放

保健时蔬:彩叶生菜栽培管理措施 篇3

一、田间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播种可用干籽,也可浸种催芽。用干籽播种时,可以用种子重量0.3%的75%百菌清粉剂拌种,拌后立即播种。用浸种催芽时,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然后捞出洗净沥干后放入纱布或盆中,置于20℃条件下催芽,每天清洗1次,2~3天出芽。

2.播种育苗

每10平方米苗床施过筛粪肥1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氯化钾0.2公斤、硫酸铵0.3公斤。整平做畦,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覆盖一层0.5~0.8厘米厚的细土。播后温度保持在20~25℃,3~5天可齐苗。出苗后保持昼温18~20℃、夜温8~10℃。在2片真叶时间苗和分苗,然后可用磷酸二氢钾喷施或随水冲浇。

3.定植

定植前两周翻耕土壤,并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1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厩肥3000公斤。整平做畦,畦宽1.4米(连沟)。定植前一天将秧苗浇透水,以便取苗时不伤根。定植密度根据种类及品种特性确定。一般散叶品种行株距20厘米×25厘米,结球品种行株距30厘米×40厘米。如果秋冬季低温定植,应在定植前覆盖大棚薄膜;如果5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定植后应覆盖遮阳网遮阳。

4.定植后管理

生菜需水量多,但怕涝渍,因此浇水时应注意增加浇水次数,减少每次浇水量,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夏季栽培气温高,浇水宜在早晚进行,切忌中午浇水。冬春栽培气温低,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浇水宜在中午前后进行。生菜采收前5天左右要控水,以免发生软腐病。追肥以氮肥为主,定植后一般追肥2~3次:定植后7~10天追1次肥;早熟品种在定植后15天左右,中晚熟品种在定植后20~30天再各进行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10~15公斤尿素和5公斤氯化钾;以后视情况可再追施1次速效氮肥。一般夏秋栽培应进行遮阳降温,尤其是定植后到缓苗期间应特别注意遮阳。缓苗后,如果白天最高温度在30℃以上,也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并做到早盖夜揭。11月上旬到第二年4月上旬,应扣膜栽培。如果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还要采用多层覆盖。当白天温度超过2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通风时应逐渐放大通风口,忌猛然将整个棚膜揭开,以免“闪苗”。

5.采收

如以观赏为目的,则根据观赏需要确定其生长季节。但彩叶生菜都具有可食用性,一般散叶生菜定植后35~40天采收;结球生菜在定植后60~80天采收。采收过早,生长量不足,会降低产量;采收稍迟,则短缩茎伸长,叶球变松,品质变劣。收获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挤压和揉伤叶片。

二、盆栽技术

1.播种育苗

春季盆栽播种期是从12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春播的主要问题是地温较低。先用25~30℃的温水浸种7小时,而后放在20~25℃环境下催芽,待80%以上的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如果播种期温度低,播后要用薄膜封土,提高温度,促进种子出苗。当30%以上种子出苗后,应适当通风降温,使温度不超过25℃。出苗后要适当控水控温,白天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2℃,以利培育壮苗。

2.定植

盆栽时,基质可采用菜园土或稻田土。若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时,先混合基质,基质厚度为20~25米。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腐熟鸡粪3公斤、菇渣5~10公斤、麸皮2~4公斤。定植前1~2天在苗床浇水,以便起苗。选择叶片肥厚、平展的壮苗定植。

3.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浇1~2次水,并结合灌水追施少量氮肥,以利缓苗。以后则加强中耕,控制湿度,提高土壤温度和改善通气条件,适当蹲苗。若土壤干旱,则可适量浇施肥水,然后继续中耕蹲苗。当植株外部叶片充分展开,心叶与外叶平头时,应结束蹲苗,供给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叶片生长旺盛期前期施薄肥,每7~10天施用氮肥1次;叶片生长旺盛期后期,应少淋水,以防腐烂。施追肥时,一般采用勤施薄施,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彩图参见81页图6)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农业站 王金艳 邮编:136506)

夏季猪场管理及保健 篇4

1 调整饲喂方法, 提高饲料能量, 补充猪体所需营养

夏季猪群整体采食量容易受到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所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猪群采食量, 尤其是母猪的采食量是猪场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对于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方法, 可以选择在清晨和傍晚加大饲料供给量, 而在上午或下午的饲喂中, 可适当减少给料量, 同时适当提高饲料能量, 在饲料内加入脂肪, 如豆油等, 可以保证猪群在采食量适当下降的情况下营养水平得到有效保障。也可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以保证猪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避免因为高热造成猪体电解质代谢紊乱, 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商品猪群的生长速度。

2 加强饲料品质监控, 谨防霉菌毒素危害

夏季高温高湿, 很容易造成霉菌的滋生和繁殖。尤其是在液体自动上料系统和自由采食的料槽内, 当空气湿度变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 霉菌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 毒素的产生随之增多, 对猪群的危害进一步加大, 尤其潜在的免疫抑制, 其严重性不可小觑。因此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吸附转化制剂, 在夏季的猪场保健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3 做好青绿饲料的补充工作, 调整猪群的饲料来源途径,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加入传统元素

夏季青绿饲料来源广泛, 且成本低廉, 可作为猪群营养的有益补充。同时青绿饲料内的粗纤维可以有效提升猪群肠道健康水平, 改善提高猪群消化功能, 有效缓解母猪群的便秘问题, 并提高母猪乳汁质量。对于产后不食或有内热的母猪, 通过补充青绿饲料可以显著降低临床症状, 并且通过改善乳汁来减少对仔猪的影响。对于商品猪群来讲, 通过青绿饲料的补充, 可以起到良好的诱食效果, 同时粗纤维还可提高猪群的采食量, 提高饲料转化率。我们传统养猪方法中青绿饲料的补充是很多见的, 自工厂化养猪以来, 尤其是全价配合饲料在猪场的使用, 很多的养猪企业忽视了猪群的补青工作, 实践证明, 即使在工厂化的今天, 通过对猪群补充青绿饲料, 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4 做好疫苗免疫的基本保温工作, 缩短免疫时间

夏季的免疫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常见的疫苗均在冷冻和冷藏情况下储存, 尤其是猪瘟等主要疫苗, 在免疫时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 一般配制好的猪瘟疫苗液在外界存放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在夏季高温和日光强度较大的情况下, 最好在一个小时内将所配疫苗液使用完毕, 最长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 同时要避免阳光的照射。这就要求在免疫疫苗时需有专业人员指导, 并且增强人员的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缩短免疫时间, 同时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免疫, 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猪群的免疫应激。

5 依据不同时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提高消毒效果

在夏季进行消毒工作时, 要充分考虑季节特点。夏季的消毒工作相对简单, 因为夏季猪舍通风良好, 不存在带猪熏蒸消毒的必要, 应该做好带猪喷雾消毒, 以便在降温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同时在饮水管道内适当加入消毒剂可以杀灭管道内滋生的细菌和病毒, 也可以改善水质, 但要求消毒剂必须是安全无刺激的, 不能对猪群的消化道菌群和黏膜产生副作用, 避免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选择有机酸类的消毒剂, 既安全无刺激, 又可促进猪群的消化吸收功能, 调节猪群的肠道菌群。

6 强化日常保健, 注重补铁效果

夏季因为高热等诱因增多, 猪群对外界各种应激较为敏感, 所以保健措施要进一步强化, 不能有所放松。尤其夏季蚊蝇增多, 附红细胞体等血液原虫病较为多见, 容易引发贫血等血液代谢性疾病, 因此夏季猪群的补铁工作尤为重要, 除了选择质量良好的铁制剂外, 还应在三天补铁的基础上, 制定个别猪只补铁方案和发病期补铁方案, 通过多次补铁, 可以降低单纯一次补铁造成的个别猪只缺铁性贫血或者因病贫血, 增强猪体的造血功能, 强健体质, 抵抗各类应激及疾病。

小结

集体儿童保健管理 篇5

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体格和神经心理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适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

•集居条件下生活,彼此接触机会增多.政策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

•食品卫生法(1995.10.30)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9.12.17)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5.1.1)

•广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指引(穗教体卫艺[2006]36号)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2010.1.1

托幼园所管理办法(2010.11.1)

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 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9.3)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1.6.20)

母婴保健法(1995.6.1)

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6.1)

转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的通知穗教转〔2005〕10号

托幼机构安全管理工作指引

幼儿园管理条例(1990.2.1)

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6.1)

托幼机构管理

托幼机构评价

•招生前卫生评价----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日常工作评价

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定食谱,定期进行营养评估,保证膳食平衡;

(三)制定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及抗病能力;

(四)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开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托时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并指导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八)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

(九)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十)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卫生保健工作要求

•托幼机构应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制定合理生活制度

•卫生保健人员应参与儿童作息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组织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交替进行

•每日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正常情况下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3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进餐时间20~30分钟

•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巡查时,应观察生活作息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托幼机构内生活规律性和稳定性

一日生活时间安排

•儿童膳食应专人负责,建立有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民主管理。工作人员和儿童膳食严格分开,儿童膳食费专款专用,帐目每月公布,每学期膳食收支盈亏不超过2%

•儿童食堂和食品库房应定期清扫,保持卫生,采取措施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

•所有用具及食物必须生熟分开放置。餐具、熟食盛器等按要求统一在食堂消毒,消毒后的食具应保结存放,符合卫生标准

•食品进货必须索证验收(三证:卫生、检疫、发票)齐,食物保证新鲜,禁止加工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物,禁止提供隔夜剩饭剩菜及生冷伴菜

•进餐环境应卫生整洁、舒适,餐前做好充分准备,按时进餐。保证儿童情绪愉快,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卫生习惯

•接触食品的炊事人员和保育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接触食品前应用流动水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戴戒指。炊事人员操作时需带口罩、帽子,禁止穿工作衣入厕,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根据儿童生理需求,参考RNI制定膳食计划

•根据膳食计划制定带量食谱,1~2周更换一次.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4~6岁儿童每餐鱼肉蛋类50~60克,蔬菜80~120克,谷类60~70克,2~3岁儿童在以上各类食物量上减少10克

•在主副食的选料、洗涤、切配、烹调的过程中方法应科学合理,减少营养素损失,符合营养膳食的要求。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形,符合儿童口味

•托幼机构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儿童热量和蛋白质平均摄入量全日制托幼机构应达到RNI的80~85%,寄宿制托幼机构应达到RNI 的90~95%。维生素A、B1、B2、C及矿物质钙、铁、锌等应达到RNI的80%以上,三大营养素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是蛋白质11~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全日热量分配:早餐20~25%、午餐35~40%、点心5~10%、晚餐25~30%

•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为贫血、营养不良、食物过敏等儿童提供特殊膳食。不提供正餐的托幼机构,应每天至少一次的点心

•卫生保健人员应参与体格锻炼计划,指导保健人员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格锻炼

•托幼机构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每日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保证儿童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

•注意观察儿童在运动中的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出汗量等,以及运动后的食欲、睡眠状态,进行体格锻炼效果评估,根据个体差异,对特殊儿童给予重点照顾。

•进行3~6岁儿童体质测试,了解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以指导儿童体格锻炼。

•儿童健康检查

1、入园(所)健康检查

(1)儿童入园(所)前应进行健康检查,项目按体检表

(2)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需要告之其监护人并指导补种

2、定期健康检查

(1)项目:身高、体重、一般体格检查、血红蛋白、视力、听力

(2)次数:4:2:1,3岁以上身高体重视力每半年1次。血红蛋白每(半)年一次,听力每(半)年一次。

(3)体检后应及时向家长反馈,督促其治疗

(4)儿童离园(所)3个月医生需重新按照入园体检项目进行健康检查

(5)转园儿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儿童保健手册转园。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3个月

3、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

(1)托幼机构应做好每日晨检,晨检内容了解儿童在家情况,观察精神状态,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保教人员应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做好观察及处理记录

(3)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到班级巡查2次,发现患儿应尽快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

(4)患病儿童应离园休息治疗。如果接受家长委托需要喂药时,卫生保健人员或班级老师应与家长做好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确认登记

•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1、上岗前健康检查

(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精神病患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2、定期健康检查

(1)工作人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项目同上

(2)在岗人员患精神病者,应立即调离托幼机构

(3)患以下疾病须离岗治疗,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回园

----淋病、梅毒、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白色念珠菌、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

----流感、活动性肺结核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

•环境物品卫生

1、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一次并记录

2、室内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防寒设备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采取湿性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一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4、抹布等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凉晒或拎干后存放。

5、被褥、床垫每月暴晒1-2次,床上用品至少每月清洗1次。

6、保持玩具、图书表面清洁卫生,每两周进行1次玩具清洗和图书翻晒。

•个人卫生

1、儿童日常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每人一

(二)巾一杯一餐具及每人一床一被。

2、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边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甲,保持服装整洁。

3、工作人员应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带戒指,不在园内吸烟。

•预防性消毒

1、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有关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负责对托幼机构内消毒隔离工作检查指导。

2、活动室、卧室应保持持续通风。在寒冷、炎热季节应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天应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

3、儿童餐具每餐使用后应在食堂集中清洗消毒。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天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

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天消毒1次。

4、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每天消毒1次。抹布、拖布等卫生洁具每次使用后消毒。洗手池、厕所地面每天消毒1次,大小便器(槽)用后及时冲洗,每天至少消毒1次。

5、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符合要求。传染病管理

1、督促家长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工作。

2、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病例后,按照规定程序上报。

3、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应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爆发和续发。

4、配合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事实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5、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要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内该班不能有任何人员流动,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手续。

6、发生传染病期间要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同时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告戒家长在传染病期间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7、患传染病的儿童或工作人员痊愈后凭医疗卫生机构证明方可返回托幼机构。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才能入园(所)。

常见病管理

1、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反复呼吸道、哮喘、癫痫等特殊儿童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诊治。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护性护理工作。

3、定期开展眼、耳、口腔保健,发现屈光不正、听力障碍、龋齿等问题进行登记管理和矫治指导。

4、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可辅助专业人员矫治。

儿童意外伤害

1、托幼机构各项活动应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建立安全及检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伤害的各项措施。

2、托幼机构的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3、托幼机构应加强对保教人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教育和急救训练,普及安全知识。

4、保教人员应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儿童安全工作,消除伤害隐患,预防软组织损伤、骨折、烧(烫)伤、异物、中毒等伤害的发生。

5、托幼机构应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健康教育

1、卫生保健人员根据不同季节、疾病流行等情况负责制定全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形式包括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传专栏、咨询指导、家长开放日。

3、园内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1-2个月更换一次,每季度对保教人员开展一次健康讲座,每半年组织一次家长讲座。每班应有健康教育图书,并组织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健康教育记录,定期评估相关知识知晓率、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儿童健康状况等健康教育效果。资料管理

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常规记录和建立健康档案。

2、卫生保健记录应包括:儿童出勤、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儿童膳食管理、儿童常见病与矫治、儿童传染病、儿童伤害和健康教育等记录。

3、健康档案应包括: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合格蒸、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儿童保健手册、儿童转园健康证明、疾病登记管理记录等。

4、工作记录应真实、完整、字迹清晰,根据情况随时记录,资料至少保存3年。

5、每年读儿童体格发育、膳食营养、常见病、传染病、伤害等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儿童健康状况。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应用卫生保健管理软件进行体格发育评价及营养评估。

场地要求

室外环境

•托幼机构周围环境安全、远离污染源(垃圾站、变电站、菜市场、Ok厅等),静园情况下噪音不超过50dB,禁止吸烟。

•4个班以上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3个班以下时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不应设在4及以上;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设在3层及3层以上;4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超过一层。平屋顶可作为安全避难和室外游戏场地,但应有防护设施。•户外生均面积4㎡,无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地面平整、防滑、排水通畅无积水

•活动器材安全性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活动设施与儿童接触的部位无锐角,•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m的戏水池等。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距离地面垂直高度高于1.2米,栏杆间距应小于11cm(2分),平开窗距地面垂直高度1.3米以上

•设立门卫室,儿童活动区域必 须在老师事业范围内。

•楼梯宽度不少于1.2米,台阶高度12-14厘米,深度26-30厘米,设儿童扶手。

活动室

•活动室使用面积(与寝室合用)每班100(90㎡)以上(与寝室分设的每间54㎡以上)。•室内安全:

----甲醛、苯及苯系物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要求;电源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6米;

----墙角、窗台、门角均无棱角;

----室内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小于1.20m;不设置门坎、弹簧门、推拉门。

•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流通欠佳的应设紫外线灯或循环空气消毒机)

----光线明亮所有活动室日照时间不少于3小时;充分照明(照度值15040瓦/10M2));

----有温控设施,并采取相应防护;

----幼儿教玩具、桌椅、符合幼儿卫生与安全要求

身高100以下:椅高24桌椅高差20.5桌高44.5

100~2721.648.5

110~120302353

寝室

•面积:

----与寝室分设的每间54㎡以上

----活动室使用面积(与寝室合用)每班100㎡以上,睡床

•室内环境:甲醛、苯及苯系物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要求;室内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小于1.20m;不设置门坎、弹簧门、推拉门;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流通欠佳的应设紫外线灯或循环空气消毒机),有纱门纱窗或防蚊设施;有温控设施,并采取相应防护。

•睡床和被褥:

----有儿童有独自使用的符合安全卫生的睡床,单独使用的被褥

----宜用木床和铁床,不适用软床,2岁以下用高栏床

----床:2-4岁高30宽60-65cm; 4-6岁高35宽67-100cm

----床头距50 cm 床间距80cm

卫生间、盥洗室

•卫生间、盥洗室设置:

----班级独立的卫生间、盥洗室,分间或分隔;

----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

----自然通风,地面选择防滑、易清洁的材料。

•卫生间设施:

----每班卫生间内至少有污水池1个,卫生间男女分隔,每班有蹲式便器或沟槽4个(或位),小便槽4位

(每个蹲位的平面尺寸为0.80×0.70米,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米)

----沟槽式或蹲式便器应有扶手

----单独设置保教人员卫生间

•盥洗室设施:

----有流动水洗手装置,每班盥洗室内水龙头不少于5个。(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0米);

----盥洗室高度、宽度符合要求(上沿离地面的高度为0.50~0.55米,宽度为0.40~0.45米);盥洗室内设有保教人员清洗物品的水池。

•水杯与毛巾:

----每班一个茶缸,全天供应饮水;

----保证儿童每人一巾一杯(寄宿园一人一杯二巾一牙刷一牙膏,每3个月更换牙刷);

----每班有专用的儿童水杯架、饮水设施及毛巾架;

----毛巾、水杯有相应的消毒设施

食堂

•食堂获得有效行政许可,目前在园幼儿园儿童数小于或等于厨房核定配餐人数。

•房屋与设施:食堂面积每100人设置30㎡用房,应有独立的食品库房和食品洗切、烹制、存放、洗消等加工操作场所(包括洗菜洗碗间、主副食加工间、预进间、配餐间、点心房、消毒间、仓库、更衣室)•厨房设备齐全(包括操作台、生熟案板、生熟菜刀、笼屉、熟食柜、工作台、洗肉类水产蔬菜池各

3、洗碗池、洗工具池、洗水果池(盆)、消毒碗柜、冰箱(冰柜)、绞肉机、烘箱、开水器、送餐车或加盖送餐桶、加盖污水桶、工作服、口罩、紫外线灯),有防蝇防鼠设施,容器不锈钢化。

•病媒生物的控制:有消除苍蝇的设施和措施;有防鼠、灭鼠和消灭蟑螂的设施和措施。

•生熟分开要求:工作流程(生进熟出)合理;用具生熟分开;食品放置生熟分开.•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规定。定点采购,食品三证齐全(卫生、检疫、发票)、生食水果使用含氯量100ppm以上的消毒液浸泡5分钟

•餐具消毒餐具有2~3个专用的洗刷池清洗,餐具采用热力方法统一消毒。

保健室

•保健室面积:设立医疗或保健室,保健室面积不少于12㎡以上

•地点方便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和符合消毒隔离要求。保健室和隔离室宜相邻设置,与幼儿生活用房应有适当距离。如为楼房应设在底层。

•设施设备:桌椅、资料柜、流动水设施、观察床、体重称、身(长)高计、灯光视力箱、紫外线灯、常用消毒液、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敷料、软皮尺、外用药、防治常见病的非处方药物、工作服)。卫生消毒保健用品均为卫生合格的产品,且未超过使用有效期。

人员

•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一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寄宿制托幼机构必须配备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浅谈妇幼保健机构档案工作管理 篇6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3-01

档案管理是对本单位相关资料妥善保管的一项工作,求真务实的抓好档案管理有利于单位的长足发展,也是保护本单位的重要法律依据[1]。妇幼保健机构是医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单位,近年来,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对妇幼保健机构档案工作管理进行阐述。

1新时期妇幼保健机构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

1.1人才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多数妇幼保健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偏低,多年来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培训,也没有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2],这些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本职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档案管理工作。

1.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妇女儿童,对这类人员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救治经验和相关发病情况,治疗经验等,这些档案没有形成一种资源,达不到资源共享[3],没能推妇幼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2做好新时期的妇幼保健档案工作的措施

2.1坚持正确的政治理论和方向是搞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障档案管理人员要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贯彻落实档案管理法,加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4],始终保持档案工作的政治方向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妇幼保健档案工作的真实性。

2.2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发领导层,向领导介绍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等,让领导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2.3要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新进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妇幼保健机构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参加讲座等。要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作要有满腔的热情,一丝不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要忠于职守,尊重历史[5],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做好各个环节,才能确保档案管理的真实性、有效性。

2.4加大资金投入,配置必要的设施,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现代化的信息功能,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从而推动妇幼保健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

2.5开发利用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可以编制各种检索工具,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建立了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的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科技档案总目录、科技档案分类目录和立卷说明。此外,还编制了多种通用性编研成果、开发档案信息,如《院史》、《大事记汇编》、《医院人员变动情况汇编》、《医学论文汇编》等。为了主动提供利用服务,我们还建立了《借阅档案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等。医疗设备档案的利用,有力地保证了设备的及时维修,确保了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院领导、医护人员和后勤维修人员的好评。档案在院领导科学决策以及其它工作中起到了依据作用和参考作用,医院各级人员充分认识了档案在医院管理及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其他文献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ing K,Fong YF,Prased RN,et al.Vaginal misoprostol for preabortion cervical priming:is there an optional evacuation time internal[J].Br J Obstet Gynecol,2009,106(3):266-269.

[2]羅颖,曾金浪.福建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25.

[3]SHAFER MA,Pession E,Scieux C,et al.Chlamydia trachomatis risk factors in women in the Parisian region Importance of smoking and cervical ectropion[J].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11,22(2):163-168.

[4]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哺乳仔猪保健饲养管理 篇7

1 新生仔猪的处理

由于初生仔猪必须通过吃初乳才能获得免疫力, 因而要确保仔猪出生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吃到足够的初乳。研究表明, 初生仔猪哺乳前的血液抗体浓度很低, 没有抵抗力, 而采食足够初乳后血清平均抗体浓度可上升1000倍以上, 采食能力越强, 母源抗体水平越高。

由于仔猪的温度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 所以对温度尤其是低温非常敏感。仔猪出生时的温度要求为34℃, 如果环境温度适合, 仔猪向两个方向躺卧。但如果仔猪挤在一起, 说明环境温度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大型集约化猪场主要采用保温箱, 用红外线灯或者电热板加热。在小型猪场或散养户, 建议使用稻草、木屑等垫料, 在有垫料情况下仔猪可耐受比最适温度低8℃的气温。气流可降低猪的体表温度, 使仔猪感到寒冷。潮湿地面也可使仔猪感到寒冷 (感觉比实际温度低5~10℃) 。因此, 产房内应避免贼风和潮湿。

仔猪产出后体表有很多液体, 如果自然干燥可能需要45分钟, 会带走仔猪的大量体热。所以仔猪出生后用干净的毛巾或柔软的垫草擦干, 可减少体热的散发。

2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2.1 环境温度

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初生后6小时内为35℃。1~2日龄为32℃。1周为30℃、2周为28℃、3周为27℃、4周为26℃、5周为25℃。冬天猪舍要堵塞风洞, 辅垫厚草, 保持干燥。有条件时, 最好修建保温室, 保温室一侧下端开门让仔猪自由出入 (需引导1~2次) , 保温室顶端吊150~250瓦红外线灯泡, 灯泡距床面40~50cm, 随着仔猪长大, 加大灯泡距床面的距离, 温度也随着降低。

2.2 人工固定乳头

全窝仔猪降生后, 即可训练固定乳头, 保证及时吃到母乳。固定乳头的方法是:可先让仔猪自行选择, 再按体重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使弱小仔猪吃中、前部乳头, 强壮仔猪吃后部乳头。人工辅助两三天, 便可固定仔猪吃乳位置。

2.3 高床培育哺乳仔猪

地面上母猪和仔猪粪尿的污染, 母猪乳头肮脏, 圈舍潮湿寒冷是发生仔猪下痢的原因之一。最近北京部分规模猪场采用高床培育, 改善仔猪的卫生条件, 下痢病可基本解决, 仔猪健壮, 生长发育整齐。

2.4 早期补料

为保证仔猪正常生长, 必须及时补充饲料。可于5~7日龄对仔猪开始诱食, 方法是:用北京美好公司生产的851或01#乳猪配合饲料, 任其自由采食, 每天将仔猪赶到补料间几次, 同时也可强制性每天给猪喂几粒, 便可使其吃料, 另要供给清洁饮水, 冬季最好让仔猪饮温开水。

2.5 补铁

对新生仔猪补铁, 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铁是造血的原料。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毫克铁, 初生仔猪出生时体内铁的贮备量只有30~50毫克, 而母猪奶中含铁量很低, 每头仔猪每天从母乳中得到的铁不足1毫克, 仔猪体内的铁将在一周内耗完, 缺铁仔猪表现为贫血和腹泻。因此, 必须给哺乳仔猪补铁, 仔猪最适宜的补铁时间, 一般在仔猪出生后2~4天为宜。

3 母猪饲养管理

很多情况下, 疾病发生于仔猪, 但根源却在母猪, 所以要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 首先要保证母猪的健康。因为母猪不仅为仔猪提供营养和母源抗体, 还可将疾病传播给仔猪。母猪的饲养管理涉及到妊娠期的饲喂, 此时一定要保证母猪的体况, 使其达到标准体况, 否则产程可能延长, 分娩后子宫炎、乳房炎等的发病率可能升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不仅影响母猪的体况和断奶后的发情, 而且能影响其泌乳性能, 影响哺乳仔猪对母乳的采食, 进而影响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产后7天应使母猪达到最高采食量6.5~7千克/天, 可通过湿拌料、多次饲喂、调整饲喂时间、及时清理料槽、更重要的是避免产房的温度过高等。

4 仔猪断乳

断奶是仔猪一生中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转变, 由依靠母乳生活过渡到独立生活, 仔猪处于生长迅速阶段, 骨骼和肌肉快速生长, 消化机能和抵抗力还不完善,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 将造成生长停滞、僵猪甚至死亡。断奶一般在28~35日龄, 根据不同的饲养条件和体况选择不同的断奶日龄和断奶方式。

4.1 离乳过渡

断乳第一天至第三天, 每天哺乳次数分别是5次、4次、3次, 晚上母仔同居;断乳第4天哺乳2次, 晚上母仔分开, 断乳第5天, 哺乳一次, 晚上母仔分开。断乳就此结束 (在5天断乳期间, 母猪要减料, 应经常检查母猪的乳房, 挤出残存的乳汁, 以防发生乳房炎) 。

4.2 猪圈过渡

方法是“赶母留仔”。把母猪赶到离仔猪较远的猪舍, 而仔猪留在原圈饲养。

4.3 饲料过渡

仔猪断乳后的最初20天, 饲料的种类、比例和饲料量不改变, 跟断乳前相同。20天以后, 可逐渐改为断乳仔猪日粮, 逐渐增加饲料量。随着日龄的增加, 饲喂次数逐渐过渡到3~4次。严防暴饮暴食和断乳后腹泻。

5 搞好免疫注射

一般在仔猪出生20日龄和55日龄各注射一头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三联苗;在35日龄左右口服或注射一头份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在仔猪达到15千克时注射一头份的口蹄疫疫苗。

6 仔猪的调教

仔猪生后一周就开始训练它定时、定点进行排粪尿。每次给仔猪补料前, 先把所有的仔猪都赶到指定场所 (运动场较好) 排粪尿, 每次排粪尿2~3分钟。排完便立即赶到仔猪补料间补料。补料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因为补料时间一长, 仔猪就要在补料间排便。每次给仔猪补料以让仔猪吃8分饱为宜, 这样下次补料时仔猪会有旺盛的食欲。仔猪补完料后马上赶到指定场所排便。每天补料5~7次, 另加夜间两次排便。

7 仔猪疾病的防治

哺乳仔猪发生腹泻后, 如果只治疗发病的仔猪, 则可能事倍功半, 效果不好。因为此时仔猪的腹泻可能与母猪有关, 特别是整窝发生腹泻时。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 主要是控制仔猪的脱水, 可使用口服补液盐, 也可口服、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商品补液药品。注意在腹腔注射时应将液体加热到仔猪体温, 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哺乳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伪狂犬病和蓝耳病引起, 其它细菌性病原很少在此阶段引起咳嗽或呼吸困难。解决方案是做好母猪免疫, 如伪狂犬病的免疫建议种猪最好使用进口疫苗, 可一胎一次, 在产前60~30天接种, 也可每年3~4次。蓝耳病的免疫可使用灭活苗, 在配种前6天, 配种后60~70天接种, 在感染严重的猪场也可考虑使用活苗。

8 哺乳仔猪的保健

规模猪场母猪的管理及保健 篇8

1.1 加强防暑降温。

保持良好的通风, 采用电扇、风机等, 加强舍内空气流动;喷雾、淋浴、滴水等措施必须要有通风加以配合, 不至于温度过大反而过于闷热;公猪舍采用空调降温。

1.2 降低猪群饲养密度, 母猪最好单栏饲养。

1.3 保证充足的饮水。

增加饮水和排尿是夏季降低体温的重要机制, 要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量 (流速1.5~2升/分钟)

1.4 提高日粮浓度。

高温可引起采食量下降, 因而可提高日粮能量和维生素水平, 防止因采食量低而导致的营养失衡, 造成夏季母猪繁殖障碍, 肉猪增重减慢, 抵抗力下降等。

1.5 改变饲喂方式。

采用湿拌料, 水料比1∶1, 要求现拌现用;饲喂次数从2次增加到3次;调整饲喂时间, 早上5~6点饲喂。

1.6 适当控制配种时间, 尽量避开最热的7~8月份大量配种, 采精和配种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1.7 控制分娩时间, 缩短产程。

可在预产期前2天清晨注射氯前列烯醇0.2毫升/头, 产下仔猪3~5头后注射缩宫素。

2 保健

2.1 加强免疫接种。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等。

2.2 做好猪群药物投放工作。

产前产后母猪料添加支原净100PPM+强力霉毒150PPM+克拉膜500 PPM, 连用14天。

2.3 水里添加VC 0.01%~0.02%或多维。

2.4 母猪料和保育料里添加油脂或小苏打。

2.5 转群猪料里添加绿宝康和VC粉等降低应激添加剂。

2.6 育肥猪做好呼吸道预防药物的投放工作, 如林可霉素、氟甲砜霉素。

2.7 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定期消毒, 驱蚊

蝇 (添加虫蝇灭50 PPM) , 清理沟渠积水, 处理好粪便和病死猪只工作。

2.8 确保饲料新鲜, 防止饲料发霉。

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如毒可净、霉可脱等, 同时要经常清理料槽, 禁止饲喂发霉饲料。

社区孕期保健管理与指导 篇9

1 社区孕期保健工作的特点

(1) 社区孕期服务的对象是某一个孕期妇女及家庭成员。 (2) 每个孕期妇女及家庭成员由于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不同, 应根据他们的孕期、生活习惯, 文化水平来分别指导。 (3) 除对孕产妇进行各种护理工作外, 还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 帮助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生理环境。 (4) 随访工作应按区域、分地段进行管理[1]。 (5) 做好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协调好街道、居委会、妇联、医院等部门的关系。 (6) 孕期保健的目的, 一是预防孕期并发症, 减少难产率, 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保护孕妇安全;二是保护胎儿健康发育, 避免发生畸形, 防止早产、死产和死胎的发生。

2 社区孕期保健工作要求

从事社区孕产期保健的护理人员应具备临床和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 同时具有生态学、伦理学、遗传优生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社区保健中心只有简单的医疗器械, 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对孕产妇的各种症状做出准确的判断,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并给予及时处理。社区保健护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对怀孕妇女要从心理、生活上护理, 还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指导, 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孕期保健知识, 对孕产妇进行关心关怀。

3 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孕妇

社区护士可通过医院诊所、家庭访视等发现孕妇, 发现后在各孕期 (早、中、晚期) 至少进行1次家庭访视。为提高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卡率、定时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 社区护士应主动上门为孕妇建卡立档, 定时进行产前检查并做好高危孕妇的筛变、管理和转院工作。同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 进行健康宣教, 对怀孕的妇女要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并建立孕期定期检查制度, 认真记录孕产妇保健手册, 普及围生期知识, 使孕妇掌握围生期监护的要点, 达到孕妇自我监护的目的[2]。

4 孕期保健指导

根据孕妇各期的身体变化、生理变化进行保健指导。

4.1 孕早期, 此的妇女主要的生理表现主要为嗜睡、恶心、呕吐、尿频、尿急、乳房增大、阴道内分泌物增多等。

心理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高兴、焦虑并存, 非常需要关心。此期应指导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时间和项目;进行健康宣传, 避免抽烟、喝酒, 避免接触风疹、流感、肝炎患者, 避免接触x线及滥用药物等, 了解葡萄胎、宫外孕、梅毒、糖尿病等知识, 并注意确定其高危程度, 以决定是否需要终止妊娠预防流产;加强营养, 避免感染, 注意限制性生活;限制下腹用力的动作及剧烈运动, 有流产症状应立即就医;要教会孕妇了解有关妊娠的危险信号并及时就诊的常识:如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 面部或四肢水肿, 体重突然剧增, 头晕眼花、视力模糊, 腹部持续剧痛, 胎动突然增加或减弱以至停止, 各种情况的出血等均应迅速就诊, 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而出现危险。

4.2 孕中期的孕妇早孕反应减轻或消失, 胎儿生长迅速, 子宫明显增大。

孕妇开始有自觉胎动, 血容量不断增加。此期孕妇对妊娠适应能力增加, 孕早期的矛盾心理消失, 情绪相对稳定。此期, 应指导孕妇保持身心健康, 重视生活调理, 为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合理营养;注意饮食, 摄取多种营养成分, 保证母体内足够的营养素;避免劳累, 适当休息, 睡眠要充足, 心情要愉快;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以免引起感染;每天用清洁毛内和温水洗乳房;坚持体检制度, 进入中期每隔2周检查1次, 如胎位异常需增加检查次数, 发现高危妊娠者追踪治疗坚持胎动记数, 以早期发现胎儿是否宫内慢性缺氧。

4.3 孕晚期的胎儿逐渐长大, 发育成熟, 孕妇的生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行动不便。

分娩前出现不规律宫缩、见红等临产先兆征象。心理上, 此期孕妇开始对分娩恐惧, 对能否顺利分娩、胎儿的健康产生焦虑和不安。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压抑。每周产前检查1次, 进行内科检查, 持别要注意肝、肾功能及心脏情况检查, 决定生产地点。注意营养, 控制节制性生活, 妊娠晚期必须禁止性生活, 以防早产、感染、出血。认识分娩的先兆, 宫缩的特征, 解除孕妇恐惧心理, 进行提倡母乳喂养的宣传。指导作分娩的准备包括住院时的所需物品, 婴儿出生后的必备品。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部分流动人口中孕妇忽视常规产前检查, 对孕期出现的非正常症状重视不足, 拖延病情, 导致死胎等严重后果[3]时有发生, 应对加强这部分人群的管理。围绕孕期妇女对保健的需求, 开展深人浅出、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可使孕期保健工作更加深人广泛地得到发展[4]。

参考文献

[1]黄鲲, 南淑敏.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4, 6 (16) :76-77.

[2]于红梅.社区孕期妇女的保健与护理[J].临床与医疗, 2010 (13) :409-410.

[3]葛艳蓉.浅谈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 :292-293.

保育猪的管理与保健策略 篇10

1 做好母猪分娩的接产工作

母猪分娩前, 用新洁尔灭或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外阴部和乳头, 以防病菌感染;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身上和口鼻的污物擦拭干净, 并将仔猪放进保温箱内保温;发现假死仔猪应做到:A、清理呼吸道:迅速抓住仔猪后脚将猪倒提, 用消毒的纱布或毛巾裹在食指上伸入仔猪口腔, 揩净口、鼻、喉内的黏液, 并适当用力上下轻轻抖动仔猪, 使进入气管的黏液随重力流出;B、人工呼吸:接产人员继续抖动仔猪, 并从两侧捏住季肋部, 交替压迫和扩张胸壁, 助手见仔猪口鼻有黏液流出时再用纱布或毛巾揩净, 直至仔猪发出宏亮叫声并出现正常呼吸为止。

2 帮助仔猪吃足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 出生仔猪只有通过吃初乳才能获得免疫力, 因而必须尽力帮助仔猪吃到初乳并让仔猪固定奶头, 一般出生早且壮的仔猪安排吸吮后面的奶头, 弱仔猪吸吮前面的奶头。

3 适宜的温度及环境

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 出生后6小时内为35℃, 2~4日龄为34℃, 7日龄后为25℃~30℃。因此在严寒季节产仔时, 要迅速擦干被毛, 或使用干燥粉涂抹仔猪全身, 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增加灯泡, 也可用炉子加温烘烤2~3小时。

4 哺乳和人工固定乳头

仔猪生下擦干被毛, 剪断脐带后应立即哺乳, 生一个哺乳一个, 待母猪分娩结束时, 保证全窝仔猪都能吃到初乳, 这对维持正常体温及增强抵抗力大有好处。固定乳头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全窝仔猪出生后, 即可训练固定乳头, 使仔猪在母猪放乳时能全部及时的吃到初乳。吃足初乳是仔猪健康的重要保证, 吃不到初乳便会全身衰弱甚至饿死。

5 配制补料和代乳料

根据仔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 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面的仔猪补料或代乳料, 可大大提高仔猪生长速度。仔猪诱食补饲很重要, 要保持仔猪有较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必须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以保证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仔猪开口料宜选用优质脱脂奶粉、鱼粉、膨化大豆、熟玉米等高能量、高蛋白和低纤维的原料配制仔猪饲料,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0%~22%, 而早期断奶仔猪的粗蛋白质含量需不低18%, 在仔猪饲料中尤其注意赖氨酸含量并以氨基酸1.5%~1.25%为宜, 常用元素重点考虑的Ca、P含量及其比例, 微量元素重点是Se、Zn, 除使用常规饲料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外, 还应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合理使用一些添加剂:A、饲料中要含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以补充仔猪消化道内消化酶不足;B、饲料中要添加柠檬酸、延胡素酸等有机酸进行酸化以弥补消化道内胃酸不足, 增强消化酶的活性, 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C、添加维生素等微生态调节剂以帮助仔猪健全消化功能, 促进胃内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维护仔猪健康;D、添加调味剂, 以增强仔猪的食欲, 促进采食;E、添加碳酸氢纳、氯化钾、维生素C等抗应激缓解物以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在饲喂次数上要实行少餐多喂, 每日不少于5~6次, 并在夜间增喂一次, 同时要给予充足清洁的饮水。

6 预防仔猪贫血和硒、铁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症所致的仔猪腹泻

以仔猪营养性贫血和仔猪缺铁、硒最常见, 仔猪出生后3天应肌注铁制剂, 可有效预防仔猪贫血, 而在妊娠、哺乳母猪日粮和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1500~2000克/吨, 对于提高仔猪窝产数、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增重速度, 均具有较好作用。

给初生仔猪补铁, 是一项容易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有40毫克左右, 仔猪从母乳中可得到铁约为1毫克, 而正常生长每天需铁7~8毫克, 这样仔猪一般出生一周后即出现缺铁现象。缺铁的仔猪常表现出贫血症状, 生长缓慢, 饮食困难, 易发白痢、肺炎等疾病。防止仔猪缺铁, 一般在猪2日龄和10日龄注射“铁钴针”或“牲血素”。

7 改善母猪泌乳状况

有些母猪产后无乳或泌乳不足, 常常会饿死仔猪。无乳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疾病 (产后热、子宫炎、乳房炎、产后瘫痪等) 引起, 该病常于母猪产后1~3天内发生。由于母乳是初生仔猪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和生长发育的唯一营养来源, 也是仔猪获得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预防母猪无乳症是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是:A每头母猪日喂量, 妊娠前期2~2.2千克;妊娠后期2.5~3千克, 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12.97MJ、粗蛋白质14%、、钙0.9%磷0.7%、赖氨酸0.6%。B怀孕母猪应保持适量运动, 产前一周应转入分娩圈舍适应环境, 以减少分娩应激, 产后应肌注抗菌剂预防疾病, 然后服一些催乳的中草药;另一种是生理性无乳, 可服如下中药:王不留行40克, 山甲、白术各15克, 白芍、黄芪、党参各20克, 水煎服, 也可注射催产素5~10毫升, 以促进泌乳, 饲料中可增加青饲料和多汁饲料, 给予鱼虾类蛋白质饲料, 以增加母猪泌乳量。

8 做好仔猪断奶工作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生产率和饲料报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仔猪一般可在21~35日龄断奶, 断奶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 每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 将仔猪留在原圈饲养2~4天, 待断奶应激减轻后, 在转入其他栏舍, 转栏后一周保持饲料不变, 因仔猪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 断奶几天内常发生腹泻影响仔猪生长, 所以应在饮水中加入一些抗菌性药物和复合维生素B以减少断奶刺激和预防仔猪断奶后腹泻。

9 防治仔猪黄、白痢

为了预防黄、白痢, 仔猪出生后可灌服庆大霉素2万单位, 每天1次, 连用3天, 治疗可用痢菌净片 (针) , 有效率达90%以上。哺乳全期母猪可饲喂金霉素粉或土霉素钙粉, 仔猪补料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酵母片。对已发生腹泻的仔猪应采取下列方法治疗:A、注射疫苗和高免血清;B、口服补液盐 (ORS) 进行补液;C、根据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1 0 做好猪瘟、副伤寒防疫

猪瘟、副伤寒仍是当前养猪生产中的毁灭性疾病, 为了不使仔猪感染猪瘟, 母猪产后注射猪瘟疫苗细胞苗4头份, 或脾淋苗2头份;仔猪在20~30日龄进行猪瘟首次免疫, 猪瘟疫苗细胞苗4头份, 或脾淋苗1头份;如30~35日龄注射副伤寒菌苗1头份, 60~70日龄再进行猪瘟第2次免疫, 用法同上, 确保仔猪健康成活。

防止免疫失败, 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有:A、免疫给药期间使用抗菌药或饲喂含抗菌药的饲料, 杀伤了部分抗原;B、免疫剂量不够, 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C、部分畜主为节省开支, 找游医骟匠, 骟割仔猪, 未注射疫苗或不按防疫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造成免疫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在为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防疫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抗菌药物和含药物的饲料, 搞好预防性消毒, 坚持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是免疫预防措施的补充, 养猪 (场) 户应坚持每月用三种以上的消毒剂轮换进行喷雾消毒栏舍和用具场地;只有消毒和免疫结合, 仔猪免疫才能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1 1 防治仔猪水肿、链球菌病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 运动共济失调, 惊厥, 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病理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系膜水肿, 治疗可用0.1%亚硒酸钠, 每头5~10毫升和卡那霉素5~10毫升分别注射。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其与水肿病的区别是, 链球菌病猪体温升高, 而水肿病体温不升高, 链球菌病的特征是眼结膜充血, 潮红凸出, 似“金鱼眼”, 治疗可用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加倍量注射, 连续用药3~5天。

1 2 驱虫、健胃

上一篇:管道改造下一篇:翻转教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