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师范

2024-05-10

中等师范(精选十篇)

中等师范 篇1

一科学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所以, 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课程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中会涉及NH3和CH4的有关内容, 在进行有关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讨论运用什么手段及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更加合理, 其次要鼓励学生根据现有情况进行猜测。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尽量对学生进行肯定,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鼓励学生的创新。创新思维一般来说都比较独特且富有灵活性、求异性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灵活性。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让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 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思考同一个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氯化铝溶液进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和氢氧化钠溶液进入氯化铝溶液的反应是不是一样的呢?一般来说学生都会觉得是一样的, 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的量是不一样的, 量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二以生活为师, 促进学生发展

生活之中到处都有知识, 所以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化学又是一门精密的学科, 所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同时化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让知识创意实现其本身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的知识和创意实现其自身价值。所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设备的操作演示,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 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体会和理解以增强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创新的另一层意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才能促进灵感不断迸发, 从而促进创新的不断产生。化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尽量做到自然、和谐、轻松。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 这样两者之间才能做到自由交流, 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虽然教师在教学之中占主导地位, 但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学习主人翁的意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应是平等自由的,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让不同的见解相互碰撞和交融最终产生正确的答案。而且, 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会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和前进, 内在动力的驱动会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借用现代科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化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的普及给化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中多媒体的运用拉近了生活和课堂的距离, 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理解生活之中的化学。所以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同时也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加轻松地营造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的学习,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学生的感官有更加强大的刺激作用。如电视录像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见闻,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作用无与伦比, 动漫动画可以让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视频播放可以让生活和课堂无缝衔接起来,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首先, 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观点之后让他们相互交流探讨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法。其次, 要让学生始终抱有疑问, 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始终在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在实践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够更加的深刻。

总之, 中等师范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帮助中等师范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科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化学教育, 1997 (4)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全文」 篇2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三、热爱儿童,努力学习专业,立志为小学教育事业服务。

四、品德高尚,文明礼貌,诚实谦虚,艰苦朴素。

五、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积极参加文娱活动。

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七、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令。

浅析中等师范钢琴教学的改革 篇3

关键词:钢琴教学 中等师范 改革

钢琴课一直是小学甚至初中要教授音乐的主要乐器,基本上小学和初中老师都必须会谈钢琴,即使没有钢琴可以谈也要求教师会谈钢琴,这样可以更好地给学生进行授课,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中等师范必须给学生开立钢琴课,而音乐专业的学生钢琴课是必学的。

一、钢琴教学对中等师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等师范开立的钢琴教学课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要求学生必须学习钢琴课以获得必要的学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毕业。在中等师范开展钢琴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掌握,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而且能够有助于学生音乐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走的更远、发展更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中等师范钢琴教学的开设方法、教授内容以及专业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会对中等师范的音乐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然而,现在中等师范的钢琴教学在教学方法、教授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注重钢琴的弹奏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钢琴的理论教育,导致学生会谈、知道怎么谈但是让他说为什么这样谈、这样谈的原因时,学生却回答不出来,所以对于中等师范的钢琴教学应该进行改革,让学生在掌握钢琴技巧的同时也知道掌握钢琴理论。

二、中等師范钢琴教学现状

中等师范钢琴教学主要针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我国的中等师范钢琴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革,随着国外钢琴教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钢琴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并写出很多关于钢琴教学的文章,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中等师范开设钢琴课的路程,如何设置中等师范钢琴教育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都为大家所关注,但是直到现在我国中等师范钢琴教学的设置还是不是很完善,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如今的中等师范钢琴教学进行改革,让钢琴教学实际适用学生的发展,能够给学生带去音乐快乐的同时,也为学生带去知识,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钢琴技巧的进步与否,还需要增强学生的钢琴理论知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的音乐发展更好,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三、钢琴教学内容

(一)钢琴理论知识教育

钢琴的理论知识是钢琴必备的知识,包括弹奏的理论、钢琴相关的文献和历史、五线谱以及如何编写钢琴曲等等方面,在中等师范的开始阶段应着重教育学生这些知识,并且不时地要求学生提交关于钢琴理论的研究论文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方式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死背概念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对钢琴理论知识的反感。

(二)钢琴技术知识指导

钢琴的技术知识主要就是指弹奏钢琴,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毕竟钢琴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展示在技术上面,这也就是很多教师忽视钢琴理论知识的原因。在教师教完基本的钢琴弹奏技术时让学生自我练习、自主发挥,教师根据学生在弹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弹奏的不正确的手势或者音符时再予以适时的指引,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音乐世界。

(三)钢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当根据大纲要求以及下发的钢琴教学教科书内的理论知识点和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设置好教学课程,在分别开展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课和技术知识指导的同时,也要注意将钢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研究透彻书本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把技术知识的每一节课与理论知识的每一节课对应起来,这样可以一节理论知识课,一节技术知识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掌握技术知识的技巧,在练习技术知识的时候不忘理论知识的内容,这样更好地进行了钢琴的全方面学习,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钢琴课的考核

中等师范的钢琴教学既然开设了就肯定有针对学生想获取这门课程的合格的通道,现在一般中等师范都采用现场表演的方式查看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学生弹奏一首曲目然后让老师根据学生弹奏的情况是否完整、是否能够反映曲子实际情况、是否有课堂教导的钢琴弹奏技巧等等内容来评判学生这一学期的钢琴课程是否达到考核要求。这种考核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承受压力能力,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但是有一点不足,有些学生恐惧舞台,让学生在班级同学及教师的面前弹奏曲目有可能会导致原本掌握很好的学生可能发挥失常或者弹奏不出想要的结果,一旦教师的评判分比较低,那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会很失望,而且会增加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这种方法不能体现学生对钢琴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建议在中等师范钢琴教学的改革中采取结课论文和现场表演双重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在结课论文中写出自己对某一首曲子的分析和评价或者自己创设了某一个作品及其中的故事,也可以研究钢琴理论中的相关知识获得的感悟,这样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发展。

五、结语

钢琴教育在现今的中等师范钢琴教学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改善现有的钢琴教学体制来适应新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音乐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教学系统。我们应该学习国外中等师范钢琴教学的先进经验,以更好地为国内的中等师范钢琴教学服务,争取让我国的钢琴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赛倩萍.浅谈幼师钢琴教学的基础训练与教材选用[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0,(04).

中等师范 篇4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 个别学生不自信。

近几年来,中等师范学校的生源素质已不像以前,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就是由这种生源素质差带来的不自信引起的。这些不自信的学生基本上是英语基础较弱、不善于与人沟通、有事闷在心里的学生。他们总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如别人,课堂上总表现得缺乏自信,回答问题时怕出错而不敢开口。教师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又觉得老师不关注他们。甚至对那些能比其他同学完成得更好的任务,他们也因不自信而轻易放弃了。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有个学生在上学期结束时的调查问卷上写道:“老师,您为什么总是找那些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呢?我不举手不是不想回答问题,而是怕举手回答错了,同学会嘲笑我。”

2.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

极个别厌学的学生认为来学校就是“混”个毕业证,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其中,英语专业班的学生没有明确学习英语是为了干什么,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混一天算一天。有时候课前闲聊问问他们,有的说:“老师,英语阅读既不是具体地学习一个单词或词组的用法,也不是为了详细地学习一种语法。这门课不就是锻炼阅读理解水平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吗?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也不出原题,基本全靠临时发挥。我以后不会出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什么用呢?凑合学点就行了。”还有的甚至说:“我家里都给我安排好工作了,上学不就是为了找个工作吗?本来英语就不懂,来混个英语专业毕业就ok了,上课我也不给你添乱,老师你也别再管了,我上所有的课都这样。”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1. 教材内容与学生水平结合不对称。

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的英语还处于初高中水平。因此,综合英语课所使用的教材必然是高中水平的教材。然而,目前我国的英语阅读和泛读课程并没有专门适合高中水平的教材,只能使用大学一二年级的泛读教材。因此,教材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没有掌握阅读技巧的学生认为生词太多,产生了畏难心理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总是希望老师用汉语讲解一下课文大意就行了。

2. 教师因素。

英语阅读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方法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一节课再充实再精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任何的起伏,这节课也会变得平淡无奇。教师一些比较随意的教学习惯、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时一闪而过的职业倦怠,也会使学生感到某节课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的乐趣,甚至会厌其师而倦其道。

三、对策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厌学,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法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二十一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教师在“闭上嘴”的同时,还应伸出耳朵倾听学生的心声。华东师大的胡东芳教授认为:“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讲授《大学英语泛读》第一册“The Missing Five-Pound Note”(《丢失的五英镑》)这一剧本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这一部分也是学生最积极主动地听讲和参与的部分)时,说了一句:“A printed play is not a play at all until it’s acted.(上演了的戏剧才算是真正的戏剧。)”有学生小声嘀咕了一句:“老师,那能让我们表演这个剧本不?”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心想:“这可以练习练习学生的口语,也不失为提高学生兴趣的好办法,何乐而不为呢?”随即答应了学生的要求,每节课拿出一段时间让1—2组学生表演课文的剧本,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其中。许多学生为了表演得更好,主动查找了课文里的疑难杂句甚至每一个单词的具体含义,讲解课文时学生也比以往积极认真了很多。

适当更改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更关注的是教材的难度对学生造成的学习困难,并据此删减了教材内容,添加了阅读练习。我却始终无法解决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直到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虽然作业是我讲解过的内容,但学生的作业仍然有很多错误。“怎么讲解了还错这么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可在思索之余又想:“既然讲解了学生还是做错,为什么不让他们把这些练习先写成作业呢?等批改完了我再讲解,这样做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就逐步地按照这一想法来进行尝试。虽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批改作业变得复杂了,可是学生都能够想办法解决那些对他们来说有点困难的练习。这样,教学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翻译练习的部分,虽然每次都有个别学生抱怨翻译太难做了,可在抱怨的同时他们有的伸手去翻字典,有的跟同桌讨论句子的结构。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虽然厌学不再只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个例,但是,只要教师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尽可能地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厌学的学生就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东芳.学会倾听:当代教师新素质[J].成才导报, 2003, (1) .

[2]陶月英.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阅读[J].太仓教育, 2006, (4) .

中等师范 篇5

一、多元切入教学法应用于中等师范舞蹈教学的意义

将多远切入教学法应用于中等师范舞蹈教学对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舞蹈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事求是的讲,中等师范的学生的综合素养良莠不齐。不少学生以前接触过舞蹈,因此他们有一定的舞蹈学习的基础,在学习和掌握方面效率会更高。但是有一些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舞蹈,他们对舞蹈并没有科学和正确的认知。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其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多元切入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过程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核心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将学生当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这对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多元切入教学法在中等师范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之中不会出现基础不扎实限制学生长远发展的问题。因此中等师范舞蹈教学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有意识的重视基础训练,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教学新动作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师范。新动作的教学其实尤其重要,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动作,其以后就很难出现问题。相反,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对动作的掌握就不扎实,那么一旦成为习惯,改正起来就会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正确示范之外,教师还要对动作进行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动作。在讲解的时候教师要言简意赅,这样能够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训练对学生的舞蹈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规定学生的动作幅度还有训练步骤,这会对学生的训练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教师应该先从简单的内容进行教学慢慢的过渡到比较难的内容,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训练效率。一步步的增强难度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二)帮助学生改掉错误的动作习惯

错误的动作习惯会对学生的舞蹈能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注意学生动作的正确与否并及时采取方法帮助学生改掉错误的动作习惯。有时候学生的错误隐藏的比较深,因此教师要有耐心。此外有些错误的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改正的时候要帮助学生一起改正这些错误,事实证明整体改正比单个改正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三)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比较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舞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一个完整的舞蹈需要各个部分相互配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按照难度对相关内容进行划分,然后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小组训练难度不同的部分。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单纯的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训练有时候不仅不会起到训练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沮丧,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又会因为任务没有挑战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和舞蹈整体进行小组划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通过表演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中等师范英语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6

【关键词】中等师范 英语教学 趣味教学

一、中等师范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许多选择进入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都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在学习上也会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怠慢学习的现象,认为自己不需要再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英语也就更加的不重视。也有一些学生还是和中学时一样的学习,学习只停留在书本中,没有实践意识,不能够学以致用。

2.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知识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老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缺乏职业意识和应有的责任心,甚至还有不少老师以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并没有和学生走进,这样的观念亟待改变。

(2)教学模式不切实际,把英语的教学完完全全的丑化成纯粹的语言训练,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填鸭式的教学还是普遍存在的,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懒惰,没有自主性。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点创新的意识。

(3)英语口语教学的不重视,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进行了简单的口语训练,学生参与度不高,老师不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的口语也没有显著提高。

二、中等师范英语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趣味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因此也被称为兴趣教学。将趣味教学融入到中等师范教学中,借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学从事者都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中等师范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而趣味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英语的定力,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学习英语,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趣味教学为基础的中等师范英语教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自己主动的沉浸在英语学习中,这样无论的学习效率,还是学习效果都有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调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上好每一节课。

3.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老师根据英语教学的进度结合趣味教学来安排教学的内容,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增强师生互动,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所学去解决问题,借此开发学生潜能来学习英语,当学生解决问题后,看到自己的成果,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中等师范英语趣味教学的路径

1.老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进行教学活动。由于中等师范的许多学生基础稍微有点差,也就对英语产生了恐惧心理,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所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中等师范学生学习英语还是很有必的。除此以外,老师应该去关心学生,不仅仅在学习方面,还有学生的生活。

2.改善教学,创新方式。在课堂上,许多老师太过于死板,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再将主谓宾的句子成分时,老师通常会说“he buys a book”,通过这种无聊的句子来介绍主谓宾句子结构,倘若换一些有幽默感的句子效果会更好。

3.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英语活动。仅仅是课堂教育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延长的,所以,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的课外英语活动,老师可通过多种方式组织。

例如,在学校的一处开辟“校园英语角”,给学生提供一个英语交流的空间;组织建立“英语兴趣社团”,将英语的爱好者吸引到社团中,积极开展一些比赛,晚会,利用英语表演小品,演唱歌曲等等;开办“英语辩论协会”,组织英语为主的辩论赛,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举办“英语学习交流会”,让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谈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體会,以及学习英语的方法,可以博取众长,共同学习和进步。

结语:充分将趣味教学融入英语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中等师范英语教学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此,中等师范学校应结合趣味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英语趣味活动。总之,中学师范英语教学能否取得巨大成效,关键还在于能否通过趣味教学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还需要广大中等师范学校的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石国锋.中等师范学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时代教师,2010.8.

中等师范 篇7

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明显地逊色于其他一些国家,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尽管现在国内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 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我国中等师范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 学生学的越来越专、越来越窄, 缺乏个性,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很不利的影响。为此,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教育教学全面深入的改革, 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让老师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主动去学习。美术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 手工课又是美术教育课专业的内容之一, 他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在手工课教学中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从根本上存在着创新能力的不足。这种现象显然不符合时代要求, 迫切需要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研究内容

(一) 研究内容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施过程中, 应该打破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 实行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教学方针。

1. 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 这些观念阻碍了学生创新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点拨作用, 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 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多层面、多视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因此建立一个新型的、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是实施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创新评价体系

依据一定的价值准则, 建立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创新教育, 是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教育的评价, 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面向学生主动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各别差异。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区别对待学生, 充分相信他们的潜能, 鼓励学生学好手工知识,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二) 研究目标

(1) 培养热爱民族教育事业, 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学教师。

(2) 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动手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确立都必须依据正确的理论做先导, “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1)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展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认知需要, 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激发探究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情景,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知其谁用”。 (2) 心理学研究表明, 师范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物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同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尽管师范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 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 不能放任自流, 因此, 还需要老师的有力指导, 这为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研究思路、原则、方法

(一) 研究思路

当代教学模式的倡导者主张发展学生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智力、能力为结构。因此, 教学模式从目标到方法、从内容到形式, 积极探索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通过以下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来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课堂教学创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手工教学总是教师先出示范例, 示范做法, 再要求学生临摹, 最后讲评。这种重视技能、忽视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极易扼杀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因此,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手工半成品, 通过激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的教学模式, 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凡是需要学生进行创作的手工课, 刚开始,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语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其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 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丰富的表象, 活跃情绪, 并引导学生将创作构思变成画面, 从而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然后, 教师的带动越来越少, 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经过学生的独立制作, 基本掌握了本节课内容, 但他们掌握的只是概念性的知识, 很难找到各种要素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教师有必要对本节课进行归纳,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 富有变化性的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手工课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富有变化的材料, 活动材料要能吸引学生, 才能激活创造力。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注重以下几面: (1) 在大自然中寻找手工创造的素材; (2) 利用当地资源; (3) 提供充分的选材机会; (4) 多利用半成品材料,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收集和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干预,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材料难操作时, 为了保证学生获得创造需要的满足, 教师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指导是必要的, 但不能剥夺学生进行创造性抉择的权利。

(二) 原则

(1) 激励性原则; (2) 创造性原则; (3) 民主性原则; (4) 探索性原则。

(三) 方法

(1) 观察法; (2) 呈示法; (3) 行动研究法; (4) 提示法; (5) 讨论法。

五、结论与思考

手工创新教育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工程, 涉及的领域很多, 我仅是从学生手工教学活动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上进行了初步探究。

参考文献

中等师范 篇8

关键词:中等师范,幼儿教育,发展,必要性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幼儿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从小就把他们送进好的幼儿园。好的幼儿园的衡量标准除了学校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 大家对幼儿教师的职能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 以为幼儿教师只要指导好幼儿唱歌、跳舞、数数、识字, 并保证他们不哭不闹就行, 殊不知, 幼儿教师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健康的性格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幼师教育和培训, 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 所以各种教育模式的幼师专业应运而生, 幼师专业也逐渐由以前的中专向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发展。

二、中等师范学生的特点与幼师需要相符合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中等师范学校根据幼师专业的特点, 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中等师范学生的特点与幼师需要相符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为一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无论在教育的哪个阶段, 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 时刻更新教学理念。中等师范学生的加入, 可以为幼儿教育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首先, 他们都是年轻的一代, 能歌善舞,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快, 也能很快地融入到幼儿群体中;再加上学校对他们进行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他们能准确把握幼儿的行为特征以及通过行为所体现出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言行举止, 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每个幼儿建立档案, 认真记录幼儿身心发展、学习状况等, 掌握幼儿成长的详细资料。

2. 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职业的归属感

由于中等师范学生多数是在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 他们在自我职业规划的时候往往能摆正心态, 根据自身价值综合考虑, 找到对幼师这一职业的归属感, 从而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在进入职业岗位后, 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 而不只是为了一张证书或一纸文凭。相反, 高学历的幼师专业学生, 他们往往“眼高手低”, 喜欢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 但是不喜欢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相较而言, 中等师范学生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 工作态度更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 所以发展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学校积极为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以培育更多优秀幼师人才

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 学校根据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积极增设相关课程,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整合课程内容, 力求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等的协调统一, 以期培养出厚基础、宽领域、精专业、强实践的幼儿教师。其次, 加强中等师范学生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所谓的职前培训是严格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职后培训是为了弥补幼师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比如多参观和访问其他幼儿园或幼教机构, 吸取他们的教学优点, 积极改善自己。最后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中等师范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幼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它要求幼师除具备细心、耐心和爱心外, 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敬业精神。

三、结论

在中等师范学校中发展幼儿教育专业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师范学校在传授幼师学生专业知识、教学技巧、个人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正规的教育途径, 也为幼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秀珍.中等师范学校幼师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中等师范 篇9

一、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师资力量的专业学校, 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 更要增强体育意识, 以身作则, 为将来的小学教育作出表率和贡献。调查发现, 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大多沿袭传统模式, 一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迫切要求创新教学内容, 激发教学活力。定向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富有创造性的运动形式, 为中等师范体育教学注入了活力,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体育学习氛围。

二、定向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造就强健的体魄, 还能锻炼人的心理素质, 提升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定向运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 需要体力和智力协调配合的高强度运动, 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上寻找目标, 需要克服多重障碍, 并且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对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定向运动同时具备挑战难度和趣味性, 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各项任务, 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质。和其他体育运动相比, 定向运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现了极强的智慧属性。由定向运动的内容可知, 学生通常需要在野外等空旷的环境中完成定向任务, 并且依据地图依次确定各个任务点。在此过程中, 学生需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全程的奔跑也让学生的身体负荷很大, 学生需要学会自我放松和积极的心理暗示, 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 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意识。

三、中等师范体育教学中定向运动的内涵

第一, 定向运动仍属于体育竞技的范畴, 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具体来看, 定向运动对学生的素质具有多方面的要求, 既要比拼身体素质, 也要比拼智力, 以及比赛技巧的选择, 还需要学生进行速度的比拼。另外, 定向运动的开展也需要学生灵活使用各种辅助工具, 对工具的熟悉程度也成为彼此竞争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二, 定向运动具有很强的普及性, 适合各类人群参与。中等师范开展定向运动既要体现体育教学的特征, 又要培养学生的大众视野, 使学校成为定向运动走进大众生活的跳板, 培养正确的全民体育行为。

第三, 定向运动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同时应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不能随意破坏花草树木等。

四、开展定向运动促使大众体育氛围的形成

学校开展定向运动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诉求, 也是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 既能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又能提升人们的精神水平。中等师范是培养小学师资的专业学校, 对未来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对其开展定向运动, 也有利于通过他们将先进的体育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大众文化氛围正在悄悄形成, 人们需要更高层次、更加多样的业余生活, 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学校积极开展定向运动能够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 并通过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 提升体育锻炼水平。

五、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措施

第一, 增进学生对定向运动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定向运动是一种全新的体育形式, 很多学生对它并不了解, 在选择体育科目时通常会直接忽略。因此, 中等师范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和了解, 全面解析定向运动的基本内容、参与方法、主要过程、注意事项等。学校可通过举办针对定向运动的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定向运动的乐趣, 激发主动性。

第二, 加强场地建设, 保证定向运动顺利进行。定向运动对场地的要求很高, 需要选择宽阔的场地, 还要对场地中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准确的测量, 确保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有效运动客观条件提升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另外, 教师还应在场地中合理设置障碍物, 调节学习难度。

综上所述, 中等师范体育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定向运动教学, 挖掘定向运动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作为培养小学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 体育教学中加强定向运动教学有利于传承体育锻炼的优良传统, 并通过中师学生传递给小学生, 奠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中等师范体育定向运动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实践技巧, 还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 将其培养成优秀的运动者和施教者。

参考文献

[1]彭秀.论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现实意义.群文天地, 2011.06.

中等师范 篇10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传输和存储技术日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成为人们工作的必须应用工具。因此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应用和管理模式向现代的数字化图书馆转型也就势在必行了。数字化时代, 如何帮助全校师生加快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提高便利性, 对现代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转型也在摸索中前进。

1 中等师范学校图书馆管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发展阶段, 他与传统图书馆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而传统图书馆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原有的模式, 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夯实了基础, 传统的图书馆为现在的数字图书馆铺平了道路。因此, 为搞好数字图书馆, 要理清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逻辑关系:传统图书馆为数字图书馆夯实了基础, 数字图书馆还是需要传统图书馆的基本纸质图书;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未来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 它融合了传统图书馆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能力。为此, 未来的图书馆是传统服务和数字化服务的和谐统一。

2 培养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能够自如地处理各种信息。但目前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单一、年龄老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人才的作用不可低估。培养一支适应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科技队伍, 引进和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培养适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收集人才、信息整理人才和信息分析人才, 是等师范学校图书馆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人力资源, 即数字图书馆的从业管理人员, 这是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要以“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设数字图书馆, 人与书的结合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而数字图书馆工作的方式是人依靠计算机网络的工作, 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 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发布图书馆的信息、记录师生的借阅情况、还会提供其他服务。因此, 数字图书馆要有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 并要有充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的人才。因此, 要实施数字化建设, 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要加强对全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培训, 使其能够熟练地驾驭全馆配备的电子设备和电子资源;同时, 要配备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信息网络技术团队, 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管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 重视相关硬件基础的假设

现在, 每个大学的图书馆都有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转变的趋势, 虽然硬件基础不尽相同, 但大都还处于转型发展期。而硬件作为数字化的基础条件必须被足够重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工程量十分巨大, 需要建设庞大的硬件基础, 如电子计算机、电子出版物、阅读器械等。总之, 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体现出先进性,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 图书馆内部网络系统和公共网络的结合。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办公方式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建立统一的图书馆内部网络系统, 即能保证全馆各部门的信息共享, 也能保证全馆资源的统一使用。而图书馆网络和学校网络、或是公共外网相结合, 能够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等开放资源被全校师生和其他图书馆用户更有效的利用。

其次, 多媒体资源的建设。由于可以进行网络的检索和查询, 因此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检索机器和工具是必要的。同时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能够满足师生对于多种形式的信息的需求, 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

还有, 书 (刊) 和光盘的电子化建设。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 传统的书籍和光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师生的使用和借阅方式。若采用书籍和光盘上网, 就可以使全校师生随时随地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利用, 加大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4 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拓宽图书馆服务的范围

经过长期的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已具有了丰富馆藏资源, 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图书馆应结合用户的需求, 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馆藏数据库的开发及馆藏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工作。既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 突出本馆特色, 提高本地区的文献保障率, 又要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加强与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其他图书馆、出版社, 以及各种商业性电子文献传递中心、联机检索中心、电子杂志中心、大型网络公司的联系, 建设“虚拟馆藏”。

4.1 数字化集成服务

集成, 又称整合、融合, 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 指使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把原来在不同地方存放的资源集中起来, 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找和利用。数字化集成服务又包括集成信息检索服务、联合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和学科信息门户集成服务等。

4.2 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

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是指由用户主动向数字图书馆提供个人的信息需求, 数字图书馆据此建立用户兴趣模型, 并向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信息资源的一种服务方式。信息服务定制建立在用户细分和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内容分类及定制的基础上。网络信息用户在递交了自己的个性需求信息之后, 就被加入用户数据库中。用户每次登录网站, 即可获得服务器的查询结果, 服务器会将查询结果生成用户定制的动态页面。这样, 用户就能够进入一个完全个性化的信息空间, 享受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

4.3 信息可视化服务

信息可视化是指针对非空间数据实现的可视化, 即利用图表、图像或直观的视图来显示多维的非空间数据, 帮助人们了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加深人们对数据的理解。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信息可视化为提高信息的可理解性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能够帮助用户更加容易地理解信息资源的内容及关联信息, 有利于用户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显示更多的数字信息, 使用户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翻页”的次数。信息可视化不仅能使用户更容易地使用信息资源, 而且还可以增加信息的可理解性, 有助于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时代的新生事物, 也是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实现高校图书资源共享的手段, 虽然在目前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但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变革大趋势是不可否认的。因而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进一步丰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提高学校对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使图书馆能为全校老师完成教学工作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晋图学刊, 2002 (4) :32-34.

[2]蒋海连.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界, 2009 (2) .

[3]张会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 2004 (5) .

上一篇:变压器改造下一篇:科学饲养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