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性金融资产

2024-05-16

消费性金融资产(精选九篇)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1

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将资产进行组合,通过发行可交易的有价证券来筹集资金的过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因导致次贷危机发生,我国资产证券化停滞,但其对于发行人改善资产质量、盘活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增强盈利能力等诸多方面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也是我国未来金融机制创新与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

2012年重启以来,资产证券化尤其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迎来常态化的发展阶段。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尚未全面展开,但互联网贷款平台已经开始参与类似产品的发行交易。阿里巴巴、京东这类的大型互联网消费公司,以互联网消费性金融作为基础资产,发行了多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本文主要探讨联网消费性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

二、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机制和主要风险暴露

1.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有赖于三个机制:第一,如何将资产进行组合,使得不同风险收益的资产打包成为风险收益一定的资产,即资产组合的过程。第二,如何将特定的资产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交易,发行证券,特定资产的收益真实的反映了风险溢价。这个过程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风险与发起人自身的风险隔离,如何保证投资者的收益。第三,信用增级机制。通过额外信用的引入,来分散证券化资产的整体风险,继而相应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消费性金融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1)资产质量得到了保证。在消费性金融资产证券化中,标的物主要是小额贷款资产,随贷随还,并非是实体固定资产,其现金流能够得到保证。资产证券化采取了循环购买的方式,其资产池是动态的,偿付投资者的本息能够通过足够的现金流保证。(2)原始所有人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是双向的、结构性的。原始所有人基础资产破产,将会使得投资者收益受损。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给SPV,从而进行破产隔离,将风险带出原企业报表,证券化资产的质量与原始权益人自身的信用水平严格分离,证券化资产权益并不作为清算的财产,即使原始所有人进入破产程序,SPV应该遵守交易契约,支付投资者的正常收益,投资者不受原始权益人的任何信用风险的影响,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通过内部增级模式,一般是通过分层,将产品债券分为优先级与次级,从而提高优先级的信用等级来降低发行成本。

2.资产证券化主要风险

(1)法律风险。资产证券化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更是日益完善的法制条件下体现制度组合优势的金融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便于证券化业务的开展都相应出台了各自的资产证券化法规。资本市场的运作需要我国法律环境的完善做保障,明确的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需要建立。

(2)信用评级风险。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向投资者提供了选择证券的依据。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与一般债券评级相似,但又有自身特点。由证券发行人或者承销人委托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发起人、评级机构和投资者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评级机构应该是独立于发起人和投资人的,这样才能出示较公正的评级报告,但是在实务中,评级机构的费用是由发起人或者承销商来支付,第三方评级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即评级机构为了获取评级利润,会更倾向提供虚高的评级报告,发起人对基础资产的运营情况比较清楚,其尽职履约能力和偿付水平直接影响基础资产的信用质量,所以第三方评级在评级报告与发起人的信用状况有着强的相关性。

投资机构较难获得发起人基础资产的原始资料,其拥有的信息欠缺,为了获取足够信息,可能成本大,产品的定价方式不够精准,因此投资机构倾向于直接参考发行机构的信用评级。信用强相关问题凸显,投资机构进一步将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同于发行人的信用级别。

(3)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原始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款的风险,原始借款人到时候不能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可能引起资产质量降低而导致的相关风险。

三、防范措施

1.加强立法与监管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一部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条例,为今后开展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还应该完善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督,立法与监管的同步完善,有利于解决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普遍存在的现象:投资者在单一、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统一监管,配套制度不完善,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增添活力。

2.加强风险隔离制度

一方面,资产的原始收益人应该将基础资产出售SPV,且这种出售一般不附加追索权,这样才能将风险真正转移出发起人的表外。另一方面,资产的买方(SPV)必须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自行设立会计账簿,独立于发起人和投资人,同时SPV的破产风险应该与发起人和投资人隔离,即基础财产独立,同时SPV能够便捷的发行证券。《公司法》及《证券法》规定了严格的公司发行证券的条件,我国现行公司法的框架下,公司不适合作为SPV,资产证券化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债券,正是由于其灵活在资本市场运作。可采用的其他SPV模式还有信托、有限合伙,这些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起到风险隔离的作用,缺陷是它们各自对投资门槛及投资人数都有严格要求,使证券化产品很难成为大众投资对象。

3.提高信用评级能力

证券化下的资产包含着较大的信用和流动风险,债务人违约,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此时,对于投资者而言,信用评级并不足以保护和实现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收益。所有的交易市场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作为在证券市场的买方,通过外部信息来增强自己的选择信心。对于发起人而言,发起人应当尽量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这样才能在证券市场实现理想的价格,其证券发行才能畅通。

提高发起人的信用可以有三个方式:现金流储备、购买或保留从属权利、保险。

(1)现金流储备。由发起人保留证券化资产数额之外的一份足以偿付SPV购买金额的资产储备,在违约应收款限度内,从该储备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量中进行偿付。

(2)购买或保留从属权利。购买从属权利是指发起人买入发起的从属证券,第三方投资者的投资偿付权利优先于从属证券持有人,SPV对从属证券的偿付以证券化资产不违约为前提,因此在购买从属证券方式下,实际上是由发起人向SPV提供了一笔保证金。

(3)保险。基础资产购买信用保险,可以是发起人或者发行人。在某些情况下,债务人违约,承保公司提供赔偿。或者发行人为所发行的证券购买保险,在证券发生违约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赔偿投资人的损失,确保资产证券化能按时支付本息。在国外,一般是由多个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一个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证券存续期间,一家保险公司的信用级别下降,可以由其他保险公司的信用来补上,因此资产证券化更能保持原来的信用级别。

第三方提高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层机构,二是金融保证。

分层结构,按照受偿顺序分成不同档次证券的,提高了证券的信用。在这一分层结构中,较高档次的证券在本息支付中比较低档次的证券优先受偿。资产证券化在发行环节可以分层,优先级、次优先级、次级,甚至更多层级。在优先证券的本息支付完毕后,仅对次级证券付息而不还本,因此具有较高的信用级别。

金融保证。发起人可以寻找一家实力强,声誉好的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一般是金融公司,对资产支持证券的按时偿还做出全额或者部分额度保证,在贷款组合遭受损失时提供担保,因此一般要求提供信用保证的第三方至少拥有与该资产支持证券一样的信用级别。这种增信的优点是手续简便,且将风险隔离,赋予了SPV特别的追偿权利。缺点是,成本很高,而且资产池的信用级别不可能高过金融担保公司的信用级别。

在应用此种方法时,应该谨慎地防范发生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可采用信用级别较高的担保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华山,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2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确认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发行方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尝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3

摘 要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处置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產。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1.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2.持有时——现金股利和利息

(1)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余额(双方向的调整)

(1)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处置时

(1)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例12010年5月,甲公司以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5万元。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1元;2010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1元;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每股市价为12元,2011年1月3日甲公司以1300万元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甲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要求:编制上述经纪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2010年5月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000

投资收益5

贷:银行存款1 005

(2)2010年6 月30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3)2010年8月10日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100

贷:投资收益100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股利 1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5)2011年1月3日

借:银行存款1 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公允价值变动200

投资收益1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投资收益2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1.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2.期末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4.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2仍以例1资料为例,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条件不变,要求:编制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1)2010年5月取得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005

贷:银行存款1 005

(2)2010年6月30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

(3)2010年8月10日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100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应收股利 1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5)2011年1月3日

借:银行存款1 3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 005

——公允价值变动195

投资收益1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95

贷:投资收益195

三、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时的账务处理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为:

1.相同点

(1)取得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2)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3)处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都计入投资收益,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

2.不同点

(1)取得时,对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交易费用计入取得成本。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处置时,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张志凤.会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4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的金额, 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 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 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 不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例1:2009年10月30日, A公司按每股8元的价格购入B公司每股面值为1元的股票80 000股, 支付交易费用3 000元, 股票买价中包含每股0.5元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1.假如企业购入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短期交易, 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理, 初始确认时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600 000

应收股利———B公司 40 000

投资收益 3 000

贷:银行存款 643 000

2.假如企业购入金融资产的目的不是很明确, 应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取得时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确认初始投资价值。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603 000

应收股利———B公司 40 000

贷:银行存款 643 000

二、期末计量时的差异

例2:沿用例1资料, 2009年12月31日, A: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为7.2元。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应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且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直接影响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B公司股票

24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24 000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应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且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不影响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B公司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24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24 000

三、处置时的差异

例3:沿用例1资料, 2010年6月31日, A: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股8.2元的价格全部卖出。

1.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将取得的处置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投资收益, 该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656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24 000

贷:投资收益 8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

———成本 600 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B公司股票 24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B公司股票

24 000

2.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应将取得的处置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投资收益, 同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转出, 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656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

———公允价值变动

24 000

贷:投资收益 77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

———成本 603 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B公司股票 24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变动

———B公司股票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5

伴随着中国电财、英大财险、英大人寿、英大信托、英大证券、长安保险经纪、金穗期货的股权划转和重组,国网公司统一金融平台构建基本完成。国网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股权管理、风险控制”的原则,按照“控股、经营、受托”等方式,对公司系统金融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和运作。

国网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作为金融管理的重要工具——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金融单位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相关业务报表和数据的传递,参股金融股权的信息则没有集中管理,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效率低、速度慢、可靠性差,应尽快建立信息系统,实现金融业务的在线监控和股权信息的集中管理。

在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统一部署下,国网资产管理公司建设金融资产管控系统,总体目标是建设统一的金融信息业务应用,实现对控股金融机构业务的在线监控,防范、控制金融风险,促进公司金融业务健康、和谐发展。具体实现目标包括:建立国家电网公司金融主题数据库,实现金融数据的集中;建立管控应用,实现对各控股金融单位的在线监控和风险管理;建立股权管理应用,实现参控股金融股权业务的管理;建立决策支持应用,对内外部金融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 系统应用情况

金融资产管控的建设为金融资产管理工作实现电子化、金融信息走向集中化、管理决策迈向科学化,提升金融资产管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建立统一金融主题数据库

建立统一的金融主题数据库,是实施金融资产管控系统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金融主题数据库是一个跨部门、跨业务、跨行业和跨系统的信息整合平台,该平台以规范的形式集中各控股金融单位财务、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以及参股单位的基本信息,实现金融管控数据的一致有效和充分共享,全面反映控股金融单位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反映参股金融单位贡献的利润价值,为管理决策定量化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1.2 建设四大核心功能模块

在金融主题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决策支持、在线监控、股权管理和风险管理四大核心功能模块,全面支撑公司金融资产在线监控、在线管理的需要。

为综合展现四大功能模块信息,系统设置了首页,直观展示重点信息,包括金融平台整体利润和资产总额情况,参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控股金融单位的风险状况,宏观经济信息和金融平台大事记,方便了解金融平台的整体业务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决策支持模块包括综合计划、业绩考核、同业对标、宏观经济信息、和金融平台大事记等,实时监控各金融单位计划完成情况,并建立了多个业务领域的分析主题应用,辅助管理者决策。

在线监控模块结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公司的业务管理要求,建立了统一金融管控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查询和分机构查询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控各金融单位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满足各业务管理需要。

股权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参控股金融单位的基本信息、董监事会人员和议案情况,参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情况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估值分析,并记载了对参控股股权的买卖操作,基本实现了对参控股金融股权信息的集中管理。

风险管理模块建立了统一的金融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对各控股金融单位的风险实现实时监控,并集中管理各种风险合规报告等。

1.3 综合措施保障系统的建设

金融管控系统是一个集在线监控、风险管理、股权投资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是统一的业务处理与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既包括操作型的应用,也包括分析型应用,实施难度较大。系统建设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金融管控数据标准、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体系,四大业务应用,逐步提升整体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能力。

在计划安排方面,首先进行系统总体规划,以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并首先实施一个业务模块,即可验证所采用的技术架构的可行性,可靠性,又可以保证系统建设的进程,取得阶段成果。

在信息技术方面,根据SG186工程总体技术路线,采用成熟的J2EE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具有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总体系统架构,为系统研发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数据来源方面,通过数据接口,抽取各金融单位财务系统的数据,并通过接口采集各金融单位的业务报表、财务报告、风险合规报告等,形成稳定、准确、及时的数据来源,使构建统一的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平台成为可能。

在数据集成方面,概要数据与细节数据分层管理。利用成熟的数据仓库技术,将数据平台建成即包括反映金融平台总体经营状况的高度综合数据层、也包括体现各金融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中度综合数据层,以及实时展现各金融单位财务和业务状态的细节数据层。一般数据与特殊数据有机结合。结合金融行业普适性分析应用和专业领域的分析应用的特点,金融管控系统将数据划分为经营数据、关键数据等一般企业数据,绩效数据、风险数据、合规数据等专题应用类特殊数据,为系统建立分类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

在应用方面,建立了灵活可配置的指标体系,包括行业监管指标、绩效考核指标、风险度量指标等,全面适应对各金融单位日常经营情况的评估,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和风险控制,并可伴随监管要求变化、统计口径变更等进行灵活配置,减少二次程序的开发。

2 系统应用效果

金融资产管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金融业务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对业务管理形成有效支撑。

决策支持模块是以宏观经济信息、各控股金融单位的财务、业务数据为基础,针对不同层面管理者的需要,形成经营指标分析、同业对标分析、经营预测分析和人员构成分析等应用分析主题,为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在线监控模块的实现增加了金融业务日常监控手段,在数据获取速度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原来每月的业务报表迅速提高到隔日的业务指标,业务管理人员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了各金融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

股权管理模块实现了公司参控股金融股权的集中管理。可按照上市非上市、参控股、参股比例等分类灵活查询相关股权信息,自动生成参控股上市公司市值报表,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过建立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分析模型,为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风险管理模块实现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指标实施监控各金融单位的风险状况,改变了只通过各单位提交的风险报告和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方式,成为风险评估的有益补充。并通过风险指标的预警,及时发现风险点,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风险监控的水平。

3 结语

金融资产管控系统基本实现了金融业务管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当然作为创新性的金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可供借鉴的案例寥寥无几,系统的实用性仍需进一步深化,并逐步由日常的业务处理和分析应用向数据预测、数据挖掘等高阶段应用发展,为提升公司金融资产的管控水平做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支持。

摘要:介绍了国网资产管理公司建设的金融资产管控系统, 说明了它的功能模块和系统应用效果, 证明了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后, 金融信息达到了集中化, 管理决策实现了科学化, 提升了金融资产管控水平。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6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以下简称CAS22) 第七条规定,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CAS22第九条、第十八条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且持有期限较短。通常情况下, 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应当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 可以归为此类。《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 (以下简称《专家工作组意见》) 中指出: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具体划分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虽然CAS22第十九条明确规定,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然而, 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在利益驱动下,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分类的操纵。对此, 《专家工作组意见》指出:“企业管理层在取得金融资产时, 应当正确地进行分类, 不得随意变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情况, 应当以正式书面文件记录, 并在附注中加以说明。”《专家工作组意见》虽对企业管理层利用金融资产分类差异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进行了限制, 但无法做到完美无缺。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最短财务报告披露期为季报, 即第一季财务报告披露时间在4月30日前, 第三季财务报告披露时间在10月30日前。如果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达成了某种默契, 企业管理层仍可利用季报定期披露的真空, 根据需要补充金融资产分类的正式书面文件记录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受到政治、经济乃至投资者的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有时还会非理性的、非暂时性的偏离价值的中枢。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赚取短期交易差价为目的, 已不再受到“短期投资主要是利用正常经营中暂时性闲置的资金”的限制。实务中,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 与企业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时的初衷不相符时, 即使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际持有时间将超过一年, 企业也可能会做出不按原计划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强行平仓的决策;相对而言, 在“持有意图不明确”的前提下, 市场情况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企业将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短期内出售。据此,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将流于理论层面而无实质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 为减少企业管理层利用金融资产分类差异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应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进行合并。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大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 这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对外开放。历史成本只是代表资产取得时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并不表明其现行价值, 当然更不能体现其未来的获利能力;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完全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现行价值的评估, 突破了传统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只提供过去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在资本市场中,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格经常性波动下,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要优于历史成本, 更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动态地了解企业当前所持有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 有效评价企业把握资本市场投资机会、风险控制和变现能力, 进而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旧准则下企业在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 仅确认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跌价损失, 不反映未实现收益, 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却有悖于国际会计准则提倡的资产负债表观 (即全面收益观) 。新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期末计价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但在初始成本的计量、持有期间未实现损益的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一) 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CAS22第三十条规定,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也即是说, 在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收益”, 实行费用化原则;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成本, 实行资本化原则, 与旧准则下短期投资相关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相同。

笔者认为,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交易费用仍宜实行资本化原则, 理由有四:第一, 交易费用实行资本化处理, 使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符合实际成本原则, 更体现资产的定义;第二, 交易费用实行费用化处理, 直接作为投资费用以“投资收益”反映, 在金融资产实际处置时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投资损益, 混淆已实现损益与未实现损益的涵义;第三, 实务中, 交易费用相对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而言数额较小, 对损益及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不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第四, 既然实务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难于明确分类, 交易费用的处理方法则应保持一致, 既可简化核算, 又不会形成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二) 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是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 (IAS32) 的要求, 对金融工具的范围和性质的披露应包括可能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确定性的重要条款和条件。IAS遵循资产负债表观确认收益, 即全面收益概念。从会计确认角度比较, 收入费用观依据收入实现原则,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并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来决定收益, 不确认未实现损益, 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增减须到实现时再予以报告。因此收益确认的及时性差, 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资产负债表观下, 收益的确认是基于对期初、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价, 净资产的增减部分就是会计损益, 收益报告包括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 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相关性高。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由过去的损益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 是我国财务会计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CAS22第三十八条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按公允价值大于 (或小于) 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 (或贷) 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同时贷 (借) 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处置时, 将原计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借 (或贷) 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贷 (或借) 记“投资收益”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借 (或贷) 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 (或借) 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借 (或贷) 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贷 (或借) 记“投资收益”科目。换言之, 利润表中既列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的已实现损益, 也包括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而资产负债表只列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

根据资产负债表观, 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 所有资产价值增减的结果都属于企业的业绩, 无论是否实现, 其性质都是一样的。新会计准则下,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未实现损益绕过利润表, 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 使得利润表反映的信息内容不完整, 决策有用性降低。笔者认为, 应消除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的区别, 使之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

(三)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CAS22第四十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7

中国拥有一个巨大且潜力无限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 如何把握本国消费者的需求特征, 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与投资的行为特点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纽带, 联系起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的研究, 把握居民消费与投资行为的特征关系并通过实证检验研究其变化, 找寻其原因, 以期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扩大内需提供一个新的讨论条件和视角。

二、国内学者研究回顾

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CAPM) 由Rubinstein (1976) , Lucas (1978) 和Breeden (1979) 推导出。国内关于CCAPM的实证研究的文献主要也是集中于对“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的检验和解释。肖俊喜、王庆石 (2004) 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 资产期望收益不仅决定于风险还与换手率和交易成本有关, 中国股市经验上支持理性预期假说, 并存在习惯性消费刚性和局部持久性。王立平 (2007) 将收入约束纳入到CCAPM的研究中仍未能解开股票溢价之谜。国内学者对于CCAPM的研究, 以理论居少, 实证居多, 都属于资本定价研究的范畴, 很少有人是从研究消费和投资的行为特征着手。

三、CCAPM模型及推演

CCAPM模型的基本思想逻辑是:一个代表性的理性居民对其一生中各期的消费与证券投资比例进行规划以实现终生效用的最大化。如果采用某种状态变量 (如真实消费水平) 进行理论分析, 个人的最优消费应该是他的财富、状态变量和时间的函数, 通过把个人最优消费与资产收益联系在一起, 最终推导出任意两种资产 (或资产组合) 的超额收益与其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的协方差呈线性相关关系, 该协方差称为消费beta。用公式表示为:

对于CCAPM本身的推导本文就不再赘述, 本文想从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再往下继续讨论消费、风险收益率以及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 根据 (1) 式求出固定风险规避系数

其次, 从CCAPM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对数无风险收益率、对数风险收益率以及对数消费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在下文的实证检验中, 我们就采用中国的数据对由CCAPM推导出来的消费增长、风险收益率以及无风险收益率变量之间的特征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

四、中国居民消费与投资行为实证

1. 样本及数据说明

肖俊喜、王庆石 (2004、2005) 对于1991年至2003年的数据做了详实的实证分析, 并支持2001.6为转折点的论断, 本文不再多做重复的工作。因此选择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作为检验的样本区间。由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经过除权的收盘指数数据计算出上证综指月收益率Rss, t+1和深圳成指月收益率Rsz, t+1。将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按照几何平均数方法折算月复利利率作为实际相对无风险利率Rf, t+1。因中国股市主要的投资者集中在城镇, 故选取城镇月零售总额作为总消费水平的描述而得到居民消费增长率。以上数据系列均经过以2001年6月为基月的标准化的CPI数据的调整。

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研究的三个资产或组合分别是: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和相对无风险收益率。ADF检验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各时间序列数据都是平稳的。

(1) 居民风险回避系数

根据 (2) 式我们计算出各年的居民风险规避系数, Rd C为股市收益率和消费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如下表:

数据显示股市收益率和消费增长率负相关的年份, 居民的风险规避系数也为负。游家兴 (2005) 认为由于中国股市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率的负相关, 所以风险规避系数为负没有实际意义。但笔者认为, 股市收益率上升人们会转而投资而减少消费增长, 从而表现出二者负相关。在2002年到2005年我国处于熊市阶段, 理性的投资者应该采取规避风险的态度, 然而数据恰恰显示这几年投资者整体偏向风险, 热情在2004年达到最高。而2006年之后投资者逐步回归理性。其实该种现象也不难理解, 在熊市中大部分散户投资者都被深深地套牢同时又抱有厌恶损失实现的心理, 固执地持仓, 表现为对风险的无奈追逐。2006年迎来的牛市行情让大多数人能够获利出场, 同时大家对于后市行情持观望态度, 表现出对风险的谨慎处理。

(2) 风险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率

根据由CCAPM推导出来的结果显示, 消费增长与风险收益率存在 (3) 式的线性关系, 我们得到:

模型1:

为了避免随机解释变量问题而出现虚假回归, 我们将采用工具变量法 (IV) 进行检验。本文所选取的工具变量分别为滞后一期的无风险收益率和消费增长率。下表是采用OLS法和工具变量 (IV) 法对模型1的检验结果。

总体来说, 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的结果并不好于直接用OLS回归的结果。从回归结果看, 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并不显著异于零, 也就是说在本文的样本空间和检验条件下并不支持CCAPM关于消费增长率与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我国投资者在进行跨期消费和投资的行动时是非理性的。在采用滞后一期的消费增长率作为工具变量时对于跨期消费替代弹性的估计值是值得关注的。为-0.2492, 也就是说居民风险规避系数为-4.013, 投资者表现为一个合理范围的风险偏好, 但这种风险偏好可能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的。

(3) 无风险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率

根据 (4) 式的结果, 建立模型2:

模型2:

下表是采用OLS法和工具变量 (IV) 法对模型2的检验结果。

这里跨期消费替代弹性明显地不异于零, 但其经济意义不明显。以无风险收益率作为工具变量时方程显著性最好。此时跨期消费替代弹性的估计值为-15.95, 也就是说在该模型的检验条件下, 居民风险规避系数为0.063, 居民对于风险的偏好是中性的。这个结果跟上文模型1采用滞后一期的消费增长率作为工具变量所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

笔者认为在承认我国居民投资行为非理性的前提下, 寻找模型1和模型2不一致的原因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当考察风险收益率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的时候,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跨期消费替代率为-0.2492, 即居民风险规避系数为-4.013, 表现为对风险的偏好性, 这也是非理性中的合理性。由于“被动风险偏好”, 熊市中投资者厌恶损失实现而不能及时止损, 就变成了表面对风险的追逐。当考察无风险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率的关系的时候, 居民风险规避系数为0.063, 表现为风险偏好中性,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就我国目前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 利率基本长期保持不变, 而且在样本考察期间内我国一直处于加息通道, 因此该数据中包含的居民投资行为的风险信息是偏中性的。

五、结语

总体来说, 我国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的数据不能支持CCAPM。我国不成熟的股票市场和尚未市场化的利率是主要的客观原因。我国居民投资者具有典型的“厌恶损失实现”和“落袋为安”的心理。在熊市行情下, 虽然已经亏损却不愿意及时止损, 导致深深套牢, 属于“被动风险偏好”。在牛市行情下却显得比较保守, 盈利“落袋为安”。居民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应该理性思考, 制定投资原则并严格执行, 尤其要能够及时止损。规范市场秩序, 引导股市健康发展则是监管者不变的目标。

摘要: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与投资行为的特征和关系, 采用固定风险厌恶效用函数推导出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以及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的求解公式。对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CCAPM在我国不成立, 这与我国不稳定的股票市场本身和未市场化的利率有着重要关系。相对于稳定增长的消费, 在投资方面我国居民具有典型的“厌恶损失实现”和“落袋为安”的心理, 投资者在熊市表现为风险偏好, 在牛市表现为风险规避。

关键词:消费,投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规避系数

参考文献

[1]肖俊喜王庆石:交易成本、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与股权溢价之谜: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 2004 (12)

[2]王庆石肖俊喜:习惯形成、局部持久性和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 2005 (5)

[3]王立平:消费、收人约束与股票溢价[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5)

[4]鲁昌:消费、利率与证券市场波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1 (4)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8

一、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例:2008年1月1日, 丙公司支付价款110万元 (含交易费用1万元和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9万元) 购入甲公司发行的股票 (简称甲股票) 10万股, 占甲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 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2008年3月1日, 丙公司收到甲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9万元。2008年6月30日, 甲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为11元, 宣告20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元, 并于2008年7月1日发放。2008年12月31日, 由于甲公司投资决策失误, 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甲股票每股市价为7元。丙公司预计如果甲公司不采取措施, 该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2009年6月30日, 由于甲公司采取措施致使上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大为好转, 每股市价上涨为8元。2009年9月1日, 丙公司将持有的甲股票售出, 实际收到价款95万元。假定丙公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要求:编制丙公司分别将甲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假设每步都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除所得税之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所得税率为25%, 单位为万元。

丙公司将甲股票分别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如表1所示。 (表1)

二、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相同点

(一) 初始入账金额中均不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企业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性质上属于暂付应收款, 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 记入应收股利科目的借方, 不计入两类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二) 后续计量属性相同。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 两类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反映其账面价值, 企业应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两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 当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 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调增两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反之, 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调减两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三) 持有收益的处理相同。

企业在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期间, 对于获得的现金股利, 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计入当期损益, 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

(四) 处置时都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同时将持有期间形成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处置两类金融资产时, 应将取得的处置价款与两类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同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 计入投资收益。

三、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不同点

(一) 初始确认时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

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相关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借方。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二) 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

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三) 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不同。

初始确认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由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所得税费用科目。而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四) 发生减值的处理不同。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已经计入了当期损益, 所以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不需要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 就可认定该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 应当确认为减值损失并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应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时计入所有者权益,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四、股票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如果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持有期间不跨年度, 则初始确认时无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企业当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但如果进行股票投资的持有期间跨年度, 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 对企业的最终影响是一样的, 都使企业投资损失了4万元, 但从不同的会计期间来看, 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 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的影响。

在资产负债表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列示在流动资产中,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列示在非流动资产中。一项金融资产如果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的增加, 会提高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从而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 会降低流动资产周转率, 降低企业的运营能力。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企业的流动资产没有影响, 所以对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没有影响, 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也没有影响。

(二) 相关交易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和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都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影响当期损益。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对当期损益都没有影响。只有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 才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入投资收益, 从而影响处置当期利润。

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 丙公司将取得的甲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 由于对相关交易费用的不同处理使2008年度的营业利润减少了1万元;由于对公允价值变动的不同处理, 使2008年的营业利润增加了1万元。需要说明的是, 2008年12月31日, 甲股票的公允价值如果不是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暂时性的, 则丙公司将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 会使2008年度的营业利润减少30万元。

(三) 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按税法规定, 记入投资收益科目借方的相关交易费用, 虽然当期减少了会计利润, 但当期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只有待股票转让时,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一并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即投资收益不得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因此,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加上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 而会计上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相同, 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 使丙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减少了0.25万元。

税法规定,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 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或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的处置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 在持有期间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造成金融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会产生递延所得税,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同时要确认所得税费用,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所有者权益, 不会对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 使2008年度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减少了5.25万元。

摘要: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持有期间如果没有跨年度, 则无论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但如果持有期间跨年度, 虽然从投资的最终结果来看对企业的影响是一样的, 但对每个会计期间的影响却是不相同的。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艳芳.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析[J].财会通讯 (综合) , 2010.9.11.

[2]赵海鹰.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税务处理分析[J].财会月刊, 2011.11.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 2010.

消费性金融资产 篇9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并且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是取得的目的是近期出售; 二是基于管理当局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从事短期获利; 三是对期货和远期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进行确认。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范围是初始确认时就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包括除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第三,两个科目都可以核算对于在活跃市场有报价的股票和债券,但是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一方面,企业管理当局在准备持有该资产时能够做出判断应该以什么方式让这部分资产为企业产生利益,即是否要近期出售或者从事短期获利这个意图; 另一方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将衍生金融资产纳入核算范围。

2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区别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本身的固有属性,要求与金融市场紧密结合,在短期内反映持有该项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所以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增加的交易费用确认为投资收益。若在取得该资产时,购买价款中包含已经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但未领取的利息,此部分应收项目增加当期的投资收益。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将因持有该部分资产而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取得该项资产时,购买价款中包括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未领取的利息,此部分应收项目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第三,二者在核算初始取得成本时,相同点是都将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作为投资收益,不同点交易费用的确认。

3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记录的区别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因为其自身属性以及管理层持有的意图,需要在中期或年报时的资产负债表日以其公允价值进行反映,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调整,并且将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在报表中列式为期末公允价值,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境外资本项目因汇率产生的汇兑差额、债券用实际利率确认的利息都计入当期的损益。第三,二者在资产负债表日列示的都是静态公允价值,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对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发生减值迹象,就应当像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其他资产一样计提减值准备。

例如: 2005 年1 月1 日,ABC公司按面值从债券二级市场购入MNO公司发行的债券1000 张,每张面值100 元,票面利率3%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5 年12 月31日,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每张100 元,2006 年,MNO公司因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但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2006 年12 月31 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80 元,ABC公司预计,如果MNO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2007 年MNO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并整合其他资源,致使2006 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大为好转,2007 年12 月31 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已上升至每张95 元。假定ABC公司初始确认该债券时计算确定的债券实际利率为3% ,且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BC公司的账务处理。

其一,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0。其二,2005 年12 月31 日确认利息和公允价值变动。借: 应收利息30000,贷: 投资收益30000。借: 银行存款30000,贷: 应收利息30000,因为2005 年12月31 日债券市场价格为100 元与购入时确认的成本一致,公允价值未发生变动所以不用处理,如果在2005 年12 月31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01 元,则企业需做如下处理: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贷: 其他综合收益1000。其三,2006 年12 月31 日,确认利息及减值损失。借: 应收利息30000,贷: 投资收益30000。借: 银行存款30000 贷: 应收利息30000。借: 资产减值损失200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000,由于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会持续下跌,公司确认减值损失。其四,2007 年12 月31 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转回。应确认的利息收入= ( 期初摊余成本1000000 - 发生的减值损失200000)×3% = 24000,借: 应收利息30000,贷: 投资收益24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6000,借: 银行存款30000,贷: 应收利息30000,减值损失转回前,该债券的摊余成本= 1000000 - 200000 - 6000 =794000,2007 年12 月31 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950000元,应转回的金额= 950000 - 794000 = 156000,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6000,贷: 资产减值损失156000。

4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的区别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公允价值与初始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并且要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进行结转,最后计算投资收益来判断持有该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状况的影响。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出售时,将资产处置时取得的价款和该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然后将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投资收益。第三,二者都是将取得的价款和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将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投资收益,但因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会计科目不同产生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5 交易性金通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列报的区别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因为是短期的为赚取差价而持有,企业为此而取得的收益最终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中。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收益的一部分在未分配利润,指报表期内处置的部分; 另一部分的利得反映在其他综合收益。第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其存续期间的不同时点上,因为持有目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分步确认和计量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最后出售环节确认和计量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务工作中,根据管理当局对企业自身业务内容的考虑、专门决策预算中投资策略的把握和对风险的管理来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分为哪一类,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因为分类的不同,初始计量、后续记录采用的基础都将不同,管理层将真实的投资决策精确反应,既是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表达,也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吴永丽.浅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J].中国市场,2014(6).

上一篇: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下一篇: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