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销售

2024-05-08

生产与销售(精选十篇)

生产与销售 篇1

1 苹果与梨

目前, 鲁南苏北地区苹果和梨的中晚熟品种已近饱和, 批发价为0.90~1.60元/kg (果品质量一般, 下同) , 已接近或跌破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低下, 生产上应该注重提高果品质量或高接换头, 不宜扩大种植面积。苹果和梨的早熟品种 (成熟期6月底至8月上中旬) , 批发价为1.60~2.40元/kg, 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可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适量发展。苹果可栽植萌、林溪A1、美国八号、藤牧一号、皇家嘎拉等, 梨可栽植早生喜水、爱甘水、早红考蜜斯等。

2 桃

目前, 鲁南苏北地区早中熟品种 (6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 的桃已经过盛, 价格低廉, 批发价为0.40~1.00元/kg, 许多果园亏损严重, 特别是6~7月西瓜集中上市期, 受西瓜的冲击和替代, 出现了卖桃难的现象。因此, 早中熟品种不宜发展, 管理水平差的园片或品质不好的桃园要及时伐掉或高接换种。桃树的特早熟品种 (6月5日之前成熟) 和晚熟品种 (8月底至10月初成熟) 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批发价为1.40~2.40元/kg, 可选择优质丰产的品种适量发展, 也可将效益低下的品种高接换头。特早熟桃可选择极早518、金山极早红、美国加州早甜桃等;晚熟桃可栽植莱山蜜、阿部白桃、世纪晚红等, 但中华寿桃后期落果、裂果严重, 不宜发展。加工桃 (黄桃) , 批发价为1.6~2.4元/kg, 有较大发展空间, 但应规模发展, 最好与加工厂签定回收合同。适宜品种有晚黄金、罐5、金童5、金童7等。

3 葡萄

鲁南苏北地区中熟葡萄品种已经饱和 (主要是巨峰) , 加之该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 造成果实病害较重, 批发价在1.2~1.8元/kg, 经济效益不高, 不宜扩大种植面积。早熟 (7月中旬之前成熟) 和晚熟品种 (9~10月成熟)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批发价为1.8~3.0元/kg, 经济效益较高。可选择风味佳、抗病力强的品种, 适量发展, 如矢富罗莎 (兴华一号) 、红乳葡萄、克伦生、金手指葡萄等。但红地球葡萄抗病力差, 霜霉病、黑痘病等病害严重, 不宜发展。

4 杏 (包括杏梅、美国杏李)

近几年来, 鲁南苏北地区杏树面积发展较快, 6月成熟的杏树已近饱和, 批发价为1.20~1.60元/kg, 生产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 如经过严重疏果生产的优质凯特杏, 批发价在2.40元/kg仍供不应求。7~8月成熟的杏梅及美国杏李栽植面积较少,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可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适度发展, 如黄金杏梅、恐龙蛋、味王、味厚、风味皇后等。

5 李子

早中熟李子 (6~7月成熟) 不耐贮藏, 特别是早熟品种如早美丽等, 只能存放2~3d, 且口味欠佳, 不宜大面积发展。晚熟李子品种 (9月成熟) 市场空间较大, 批发价为3.0~5.0元/kg, 目前仅为超市中销售, 价格较贵, 零售价为6~8元/kg。可选择品质优、货架期长的品种适量发展, 如秋姬、安哥诺、黑宝石、仲秋红李等。

6 猕猴桃

鲁南苏北地区种植很少, 市场上猕猴桃多数由陕西等内地运来, 运费较高, 批发价2.4~3.2元/kg。可选择风味好的品种少量发展, 如早鲜、徐香、红阳、新美等。

7 石榴

目前, 鲁南苏北地区市场上销售的石榴外观质量差, 口感欠佳, 但价格仍然较高, 零售价为4~5元/kg, 经济效益可观。可选择个大、色艳、味甜的品种适量发展, 如蒙阳红、泰山红、御石榴、冰糖籽等。

8 大枣

由于鲁南苏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 有的年份秋雨绵绵, 不适宜发展制干品种。鲜枣市场零售价在3.6~5.0元/kg, 产量达到15t/hm2以上, 效益比较高。可选择成熟期早、口感好的品种少量发展, 如伏脆蜜枣、梨枣等。

9 大樱桃

鲁南苏北地区种植很少,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大樱桃结果较晚, 投资收效期长, 鸟害较重, 需设防鸟网或保护地栽培, 资金宽裕的农户可少量发展。可选择红灯、早红宝石、红手球、乌克兰早大果等品种。

1 0 草莓

市场零售价为3~4元/kg, 经济效益较高, 但草莓不耐贮运, 货价期只有1~2d, 只可在城市近郊发展。另外, 秋季是草莓市场的空白, 栽植四季草莓前景广阔, 但需注意闭雨栽培。可选择丰香、鬼怒甘、童子一号、赛娃 (四季草莓) 等品种。

1 1 柿子

鲁南苏北地区普通鲜柿子批发价为0.8~1.0元/kg, 日本甜柿批发价为1.6元/kg左右, 由于普通柿子价格较低, 肥沃地不宜发展, 日本甜柿尚有一定利润空间, 可适量发展。适宜品种有富有、次郎、西村早生等。

1 2 板栗

板栗批发价为4~5元/kg, 但产量不高, 仅3 000~4 500kg/hm2, 经济效益低下, 且近几年价格呈下滑趋势, 当前应注重提高产量与质量。

1 3 核桃

生产与销售如何有效对接? 篇2

但是,很多企业老板们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生产任务和销售任务之间很难协调一致,导致大量的生产材料库存和产品库存,这些材料有的已经损毁,有的已经不能进行产品生产配套,库存产品也大多是淘汰品种或者过期产品,虽然它们仍然放在财务报表的资产栏上,但其实已经是沉淀资本,成为企业亏损隐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Q企业是一家中小型白酒生产企业,企业所在一个50万人口的县级城市,企业成员主要以家族人员、同乡和跟随多年的“老兄弟”为主,年销售额8000万左右,产品主要在本地和周边县城销售。

应该说企业每年的盈利比例都很高,利润绝对值也很不错,但每当财务需要支付大笔费用的时候总是捉襟见肘,现金流和利润指标大不相符。

这位老板希望笔者能够帮助寻找问题根源并给予一些好的建议,笔者在走访了解企业情况时二个部门的反映引起了笔者注意:

1、销售部门说生产部门:流水线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不是缺这个品种就是断那个品种,销售部门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如果象他们这样,那还不天天出问题?销售就是每天和竞争对手真枪实弹的拼杀,拼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效率,他们知道缺货耽误多少销量损失多少市场吗?知道断货会给市场带来多少负面影响?需要多做多少工作去解决吗?

2、生产部门说销售部门:一点计划性都没有,想要什么品种一个电话一个传真就上来了,时间还都比较急,没有哪个月是按月度生产计划来的,都不按计划生产那还做计划干什么?生产部门计划性和费用支出非常高的部门,如果按计划生产就可以优化资源,节约成本,省下来的就是纯利润呀!

而企业老板对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很难有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评定,只好各打五十大板,

于是笔者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

1、生产部门生产材料的采购数量标准是:以实际采购计划增加预估值采购,因为按实际计划采购容易造成致生产量不足或不及时从而导致市场断货,生产部门难以承担销售部门的压力,增加预估值采购方式可以“以策万全”。

2、销售部门就索性多报生产计划,原本客户订单是1000件报件,先生产出来再说,生产出来客户提不走的货物就留在仓库慢慢卖,万一出现市场断货又要费心费力,费尽周折的去处理,仓库摧提货就找些借口搪塞拖延。

到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仔细盘点,真相全都浮出水面:

1、在册但已损坏的生产材料价值30余万;

2、在册但不足配套生产的材料价值90余万;

3、在册但很多年没有销售的产品多达42个品种(有些甚至是以上的产品,还有些就连仓库保管员都没见过的产品),价值近200万元;

4、在册但已经淘汰的产品11个品种(有些是其他产品升级替换下的老产品,有些是阶段战术性产品剩余的,有些是经销商自主开发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提完的),价值130万左右;

生产与销售 篇3

关键词:非法占有 非法获利 伪劣产品 真实交易

[基本案情]张某冒用他人身份证,设立了一家化工公司。并在网上与罗马尼亚一家公司达成协议,罗马尼亚公司以26万多美元价格从张某公司购买EVA-NT18%(乙烯乙酸乙烯脂共聚物)128吨。双方还约定:合同成立先支付30%定金,张某将提单、发票、SGS报告(主要是阐述产品质量的检验报告)传真给罗马尼亚公司后,对方支付余款。合同成立后罗马尼亚公司支付30%定金,张某以5万多人民币元购买了2.5吨EVA-NT18%(白色透明),以23万多人民币购买了125.48吨PE填充母料(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黄色不透明),将二者均匀混合后,装船发货。并制作假的SGS报告及提单等传真给罗马尼亚公司后,对方交付余款。张某获全款后,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与被害单位又订立多起合同。3个月后,罗马尼亚公司收货后发现货物不符,经法国BV公司检测碳酸钙含量为87.9%,立刻联系张某的公司。随后张某的公司停止经营,另设公司。

一、司法实务分歧

该案在审查中引起了分歧,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理由是:行为人符合本罪的主体条件,主观上具有故意,有真实的交易意图,交易标的物虽然是伪劣商品,但也具有一定的成本,这表明行为人的非法所得属于一种有偿的暴利。另外,张某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掺杂掺假,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产品质量与样品不相符,且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因此应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张某通过非法手段成立假公司,并且利用受害人的信任订立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制造假象,将掺假EVA-NT18%冒充纯的EVA-NT18%销售,被害人误以为是纯的EVA-NT18%交付相应价款。张某的一系列行为的基本特征是骗,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主要在于利用了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是特殊罪名与一般罪名的关系,根据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应定合同诈骗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本案张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合同诈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因为两罪都为故意犯罪,主观上均有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以假充真的行为,该行为从性质上看也属于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在一个犯意支配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定合同诈骗罪。

二、两罪名容易被混淆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诈骗手段的花样翻新等原因,使得原本界限较为明显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合同诈骗罪,在行为性质的认定上出现模糊。原因主要有:

首先,合同诈骗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都属于欺诈性犯罪。欺诈性犯罪是诈骗犯罪以及与诈骗有关的其他犯罪的总称,也即是以欺诈为手段构成的一切犯罪的总和。在实践中,行为人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时也有欺诈的成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从性质上来看也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由此可见,合同诈骗行为与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具有相似的外观,不易准确定性。

在国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也会被评价为犯罪,但很少有国家将其在《刑法》中明文规定,大多数国家将其视为诈欺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日本《刑法》上的诈欺取财罪、诈欺得利罪,英美法系上的欺骗罪包含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1]但是,在我国情况有所不同。我国《刑法》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作了明文规定,因此有必要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合同诈骗罪做比较严格的区分。

其次,主观上有无真实交易的意图难以判断。合同诈骗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意图,有无真实交易的意图只能通过客观行为体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层出不穷,很难判断行为人有无真实交易的意图。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为了骗取被害人信任,经常通过订立合同以销售为幌子制造骗局和陷阱,销售物或交易物也会成为诈骗工具,销售或交易活动也会成为诈骗犯罪的伪装,空手套白狼的传统诈骗手法已越来越少。[2]这也使得难以区分行为人主观上是非法占有目的还是非法获利目的。

最后,合同诈骗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都在《刑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都发生在经济领域,都存在销售行为,都属于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的开放性经济活动,结果都有可能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在经济活动中二者都不排除通过订立经济合同的方式实施犯罪。合同诈骗罪自然也必须要有经济合同的存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生产者、消费者往往也通过签订销售合同进行犯罪,所以是否存在经济合同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三、本案的法理分析

本文认为,张某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理由如下:

(一)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本案的行为人主观目的是为了骗取他人财物而非追求非法利润,行为人从始至终根本不想履行合同义务。

第一,订立合同时行为人根本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从公司的资质来看,行为人使用虚假的身份通过非法手段成立公司,公司在没有注册资本,没有货源、货款,只是临时租了一单元房作为办公场所的状况下便在互联网上发产品的交易信息,可见张某是以签订的合同为幌子,本身根本不具有经营的能力,从开始就体现出“空手套白狼”的特性。另外,从张某发布产品消息的定价上看,张某等人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正常成年人,作为在化工行业场上的生意人,应当明知EVA-NT18%的单价是多少。案例中张某的报价与EVA-NT18%在国内市场的单价二者相差悬殊,也就是说以如此低的价格在国内不可能买到纯EVA-NT18%。在这种认识下,张某还是与对方订立合同,这说明张某对其行为的欺骗性质是有认识的,即对行为具有主观故意。

第二,在对方公司履行完全部义务后,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逃匿行为。案发后被害公司要求被告人退还已付货款时,行为人故意躲避,在有一定还款能力的情况下,据不还款,先后冒用别人身份证另外成立公司。可见张某具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故意,并且对受害人因他的行为而受到侵害具有直接故意。

(二)客观上具有实施诈骗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过程发生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是按照“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对方陷入或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财产受到侵占”的逻辑关系进行的。

本案中,张某在犯罪过程中也是采取逐步引诱的办法骗取对方公司财物的。首先,张某成立公司后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低价出售EVA18%的消息吸引被害公司注意,经过洽谈与被害公司订立合同,收取30%的定金,这只是完成诈骗行为的第一步。接下来,张某决定利用制作假的SGS检测报告,来骗取70%的余款。张某利用定金购买了2.5吨EVA-NT18%,购买了125.48吨PE填充母料,将二者均匀混合后,装船发货,并将SGS检测报告提单、发票等传真发给被害公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继续履行合同支付余款。最后,张某获全款后,通过同样的方式与被害单位又订立多起合同,直到3个月后,被害公司收货后发现货物不符,要求解决该问题,张某便不再顾及所谓的商业交易,停止经营,又通过同样方式设立了其它公司,准备继续实施同类行为。从张某的整个犯罪行为过程来看,其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逻辑要求。在以上行为链条中,制作假的SGS检测报告是张某犯罪得逞的关键,即通过虚构事实和掩盖真相的办法,博取受害人的信任并使其产生错误认识交付财物,“掺杂掺假”的存在只是为诈骗提供一定的条件,为制作假的SGS检测报告服务,不具有独立决定犯罪性质的作用。

(三)交付的货物是施诈的工具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关键是对犯罪中使用的物进行界定,到底是伪劣产品还是诈骗的工具?相比较而言,伪劣产品应该比较靠近合格产品,在产品的主要组成、性能、外观上与合格产品相似。因为如果某一物品与合格产品相去甚远,那么经过转手以后,就不能再转手,就不能流通进入市场,既然不能流通进入市场,就不会侵犯市场管理制度和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会侵犯到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只可能构成诈骗型犯罪,该物品就不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而是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工具。相反,如果某一物品与合格产品比较靠近,那么经过转手以后,就能再转手,就能流通进入市场,从而侵犯市场管理制度,其行为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本案EVA-18%为白色透明体、PE填充母料为黄色不透明体,二者在外形、颜色、使用功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综上,本案中的物属于诈骗工具,不在伪劣产品的范围之内,行为人交付这样的货物,不能认为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暴利给付质量不合格的伪劣产品,而是骗取财物的工具。

(四)符合合同诈骗罪兜底条款的规定

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是《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法定情形之一。但合同诈骗中的冒用他人名义应是指诱使对方签订合同所必需假冒的身份,实践中常见的情形有:利用盗窃、伪造或者骗取的空白合同、介绍信与他人签订合同;或者利用失效、作废的合同、介绍信冒用其他单位或个人与他人签订合同等。但如果冒用他人名义并不是骗取对方信任所必需,犯罪手段不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而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欺诈,虽有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这种行为表现不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3]本案中,张某虽然使用假的身份证违法法定程序注册了进出口公司,但虚假的企业注册,对被害公司与其公司订立合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也就是说张某通过合法程序成立公司进行经营,被害公司也同样会与之进行交易。我国《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特征中,还有“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兜底条款,行为人具有“利用履行合同之机,篡改检验报告”的欺骗行为,比较符合“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基本特征,可以以此兜底条款来认定。

(五)本案不属于单位犯罪

199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本案中行为人利用他人身份证明,通过中介机构采用不实际出资等非法手段注册公司。严格地讲,公司在成立之初就不具有合法性,可以说其并不属于依法成立的公司,不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对公司设立的规定,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理。

注释:

[1]李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初探》,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9页。

[2]黄福涛:《销售伪劣产品罪与诈骗罪的区分—祝传耀销售伪劣产品案》,载《判例与研究》2009年第4期。

生产与销售 篇4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惠州梅菜,SWOT,品牌发展

一.梅菜的生产销售现状

上世纪90年代, 惠州经济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惠州梅菜的崛起带来了契机, 使惠州梅菜的市场日益扩大, 营销方式也与时俱进。据统计, 2003年, 全市共销售梅菜25764吨, 销售收入达11507万元, 创汇590万美元。而到了“十一五”期间, 惠州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农村经济由单一传统农业经济逐步朝多元化综合发展的现代农村经济转变, 其中表现为特色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 梅菜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达到33.8%, 年均增约6.0% (详见下表) 。

尽管惠州梅菜产量逐年提升, 但销售情况却堪忧, 存在着滞销现象, 且发展前景暗淡。农户与加工企业的矛盾也由于梅菜滞销而不断扩大, 生产和收购问题引发了农户的不满。而且, 种植梅菜是没有政府补贴的, 再加上企业销售不出去 (于是其压低收购梅菜价格) , 产量过剩, 政府又没有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 本地有些年轻的农户已经不愿意种植没有利润的梅菜, 只有老一辈的农户在坚持这一传统。当作为梅菜种植主体的农户都已经没有动力种植梅菜时, 惠州梅菜这一特色农产品似乎也走入了困境。且惠州梅菜加工企业过多 (至2003年为止, 全惠州市的梅菜加工企业达35家) , 品牌多, 但知名大品牌少, 产品同质化严重, 品牌间相互竞争, 无法有效地整合当地基础设施、原产地效应、知名品牌资源。所以在中国整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宏观背景下, 梅菜企业普遍受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SWOT方法厘清惠州梅菜发展的优势, 劣势, 机会和风险, 以提供发展建议。

二.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 优势Strengths

(1) 梅菜为惠州市的的知名特产与文化名片之一。提起梅菜, 喜爱梅菜的人士大多首先想到的是惠州横沥镇出产的梅菜。在当地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底蕴中, 梅菜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出产的梅菜能远销海内外, 海外顾客主要为东南亚华侨, 年消费量巨大, 经常被作为礼物赠与亲朋好友。梅菜并非一种稀缺资源, 但打着横沥镇标签的梅菜则是一种稀缺资源, 这是源于中华文化中对于正宗这一特性的独特追求。惠州梅菜企业的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2) 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含量不高, 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惠州当地的梅菜加工业技术相对成熟, 从业人员规模较大, 发展该行业为惠州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

(3) 惠州市政府为了做强做大梅菜产业, 建设梅菜生产加工基地,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推进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对梅菜的生产的也进行了的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指导, 促进了梅菜的销售。实施标准化种植使得惠州市梅菜种植迅速扩展, 单产生产成本降低至少50%。同时通过对惠州旅游业的扶持, 带动惠州梅菜的销售。

(二) 劣势Weaknesses

(1) 近年来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形势均不乐观, 打击了中国的出口与消费, 农产品特产行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梅菜的销售量逐年下降, 农民和加工厂的生产意愿降低。农民反映种植梅菜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不让地荒着, 还能有一点经济收益以增加经济收入。可见, 梅菜的价值地位大不如前。据受访问的企业梅菜加工厂反应, 他们这两年来的梅菜收购量减少了三成, 利润减少了近两成。需求影响供给, 因为市场对梅菜需求少了。

另外, 现市场销售的梅菜口味单一, 若不发展新口味的梅菜吸引顾客的话, 梅菜的销售也会受到限制。包装粗略简陋, 难以吸引人眼球。梅菜主要销往珠三角和东南亚地方, 较少销往中国北方地区, 有固定的客源, 企业基本不发展新客源, 也不拓展新市场, 导致了梅菜的销量未能得到提高

(2) 政府没有对梅菜种植户实行相应的扶持政策。稻谷的产量高了, 政府会以市场价对多余的稻谷予以收购;但梅菜不同, 政府不会进行收购, 滞销的梅菜就要靠农民自身解决。此外, 由于缺乏技术支持, 农民种植梅菜大多靠经验积累, 梅菜的品种、种植方法、加工工艺、销售方式等没有创新就难以适应新发展。

(3) 梅菜的加工主要靠人工, 机械化程度低, 导致加工效率低下, 梅菜也难以达到大批次生产。同时梅菜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梅菜的种植规模不大, 很难适应产业化经营。梅菜的腌制仍以家庭为主, 比较零散、规模小、效率不高, 加工粗放、规模小, 精加工少, 标准化生产力度不够, 质量得不到保证。

(4) 与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品牌化榨菜相比, 惠州梅菜与其还有一大段差距。梅菜的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品牌意识不强, 产业链间链接不够紧密, 梅菜文化建设滞后, 影响了梅菜市场的占有率。“惠州梅菜”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产地的特色产品梅菜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合作, 在一定程度也阻碍了成为国际品牌的进程。且梅菜的销售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并没有有效的借助互联网。

(三) 机会Opportunities

(1) 电商的发展为惠州梅菜产业的复兴带来了机会, 部分加工厂主开始借助移动互联网销售惠州梅菜。但由于没有系统性借力互联网, 大多数生产商仅仅处于低程度的使用这种新的销售手段,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形式向惠州梅菜生产商传授网络销售的科学方法。

(2) 政府将以组织梅菜协会的形式解决梅菜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 共同打造“惠州梅菜”这一品牌。同时借助多种方式打响惠州梅菜的名声, 譬如通过互联网推广;建立梅菜度假村, 在梅菜种植的月份开放给旅客进行梅菜种植观看、采摘、食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 将梅菜产业做活;为梅菜“正名”, 可以申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等, 彻底将“惠州梅菜”打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3) 可以对梅菜进行精加工, 如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将梅菜制作成可快捷食用的即食菜芯、酱菜、罐头等。“橄榄油梅菜鲮鱼罐头”、“惠州梅菜肉饼”等特制梅菜食品, 开盖即食或作为配菜, 不需要再进行蒸煮, 打破了以往食用梅菜要花大工夫的概念。在销售渠道上, 市区特产店, 大超市都有销售。这为横沥镇的企业做好了榜样, 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即食即用梅菜配套产品, 或者开发更多口味、更多食用方式的产品, 可以帮助惠州梅菜打开销量, 打响名声。

(四) 风险Threats

(1) 经济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放缓, 出口与消费形势均不乐观。未来市场的潜力与风险难以预测, 若投资不当, 经营亏损, 对本来以及不乐观的梅菜产业将又是一个大打击。

(2) 自然与环境的风险。主要有自然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前者主要包括火灾, 干旱, 洪水, 台风等。后者为害虫与其他生物入侵。这均会对梅菜种植造成打击。

(3) 行业竞争。中国各个地区均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 如涪陵榨菜, 天津冬菜等。如何在数量众多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中打出一片天地, 是惠州梅菜生产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同时也应该参考借鉴成功者的经验。

三、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前文所述的惠州横沥镇梅菜的农户和加工企业的生产销售现状以及问题, 惠州梅菜亟需从政府、加工企业、农户三方面进行改变, 推动梅菜产业的发展。

(一) 政府:

(1) 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批发销售市场和市场准入制度, 惠州梅菜目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而“惠州梅菜”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产地的特色产品。因此, 在加快惠州梅菜产业发展时, 打造大一统的名牌产品能夺得更大市场份额。目前横沥镇政府正在组织的梅菜协会对于解决梅菜企业各自为政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有利于梅菜的整体发展。

(2) 政府应建立一个较为规范的梅菜加工销售起源点, 建立关于梅菜加工销售的各项行业基本标准。同时对于种植梅菜的农户应该有一定的扶持, 以专门建立一个梅菜种植基地中心, 聘请专家对梅菜种植进行指导, 发放优良种子;鼓励梅菜种植的标准化、集约化, 即鼓励乡镇企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制作, 扩大生产, 形成了一个将农、工、商、产、供销融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生产系统。

(3) 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打响惠州梅菜的名声, 譬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推广推销;建立梅菜度假村, 在梅菜种植的月份开放给旅客进行梅菜种植观看、采摘、食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 将梅菜产业做活;为梅菜“正名”, 可以申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等, 彻底将“惠州梅菜”打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二) 梅菜加工企业:

(1) 在加工销售方面, 企业应做到:研究改进梅菜产品腌制加工技术;增加梅菜产品附加值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保证产品高质量加速推进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方式, 与阿里巴巴、大买家、中国供应商等网上贸易市场平台建立联系, 销售自己的产品;

(2) 对于收购农户的梅菜, 企业应该制定准确的标准进行收购工作, 在支持了农户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收益, 不宜过度压低或抬高价格, 形成良好的收购市场。

(三) 农户:

(1) 积极种植梅菜, 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 按照科学标准的方法种植, 保证梅菜的质量与产量;

(2) 农户应与政府、企业积极沟通, 做好彼此间的协调工作, 同时积极向政府反映梅菜种植过程中的问题, 寻求帮助和解决;在企业与农户的交易中充当公证的责任, 维护好梅菜收购市场的稳定;鼓励农户互相帮助, 学习新知识, 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种植梅菜。

四、结束语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越来越多的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开始意识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的重要性, 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营销策略, 打响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事实上, 农产品营销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 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 最终使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梅菜, 作为惠州一大土特产, 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应齐心一致, 做好做大品牌, 既有千年种植历史, 便应将此发扬光大。做好梅菜营销, 有利于加快当地梅菜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有利于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 也有利于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

生产与销售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相关违法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 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条件和服务。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监督检查部门)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职权范围,负责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的,依照其规定执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支持和督促监督检查部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监督和举报。对举报有功者,由监督检查部门予以奖励。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支持、包庇、纵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第二章 查处范围

第八条 本条例的查处范围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条件和服务的违法行为。

第九条 本条例所称假冒伪劣商品是指:

(一)冒用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伪造注册商标的;

(二)伪造或者冒用商品名优标志、认证标志、商品产地、他人名称字号、地址的;

(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四)伪造或者冒用生产许可证号、批准文号的;

(五)不符合有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

(六)过期、失效或者变质的;

(七)国家明令淘汰的;

(八)标明的技术指标、用途与实际不符的;

(九)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无中文标明的厂名、厂址,按规定应有中文说明而无中文说明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假冒伪劣商品。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条件和服务的违法行为:

(一)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场地、设备、仓储保管和运输服务的;

(二)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代出发票、代签合同、提供帐号或者提供其他证明材料的;

(三)印制和销售假冒的注册商标标识、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以及含有假冒注册商标标识、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的铭牌和包装物的;

(四)传授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方法的;

(五)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未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查验有关证明和审查广告内容,以制作、刊播、张贴或者其他方式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广告服务的。第十一条 商品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或者等级,但仍有一定使用价值,不存在对人体健康、人身或者财产安全不合理危险的,在该商品或者其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处理品”、“等外品”或者“次品”字样后销售的,不属于假冒伪劣商品。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部门在发现或者接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举报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除依照《行政处罚法》以当场处罚外,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部门在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被检查的生产者、销售者、相关者和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其提供与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关的证明材料;

(二)检查涉嫌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关的财物、帐簿、场所;

(三)查封、扣押涉嫌假冒伪劣商品及与其直接有关的设备、工具;

(四)查询、复制与生产、销售涉嫌假冒伪劣商品有关的协议、帐簿、凭证和其他资料。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公务时,至少应当有两人参加,并向当事人出示国家或者省颁发的执法证件。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开展检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干扰。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资料。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合法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六条 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时,必须经县级以上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开具查封、扣押清单,查封、扣押清单应当由当事人签名,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名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邀请见证人在查封、扣押清单上签名。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特殊情况经上一级监督检查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对查封、扣押的涉嫌假冒伪劣商品,应当在查封、扣押期限内做出鉴定。经鉴定不属假冒伪劣商品的,或者逾期未做出鉴定,应当立即解除查封、扣押。第十七条 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禁止动用、调换或者损毁。容易腐烂、变质等难以保存的商品,可在采取其他证据保全措施后,先行处理。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者建立档案,并定期公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者的名称(姓名)、地址、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假冒伪劣商品名称。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部门在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应当追查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供货者、销售者及相关者。

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部门在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时,发现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在本辖区内以外的,应当向上一级部门报告,同时向违法行为人所在地的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并协助其查处。

对外地举报或通报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监督检查部门应当积极依法查处。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九条第一至八项规定的,假冒伪劣商品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假冒伪劣商品及违法所得,可处以违法所得三至五倍或者假冒伪劣商品总值一至二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九条第九项规定的假冒伪劣商品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监督检查部门处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总值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对无营业执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除按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处罚外,没收其用于生产的设备、工具和原材料,并予以取缔。第二十五条 生产、销售下列假冒伪劣商品的,由监督检查部门和有关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假冒伪劣商品及用于生产的工具、设备和原材料,没收违法所得,处以假冒伪劣商品总值三至五倍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假冒伪劣的食品、饮料、酒、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危害人体健康的;

(二)假冒伪劣的化肥、种子、种苗、农药、农膜的;

(三)假冒伪劣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第二十六条 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条件和服务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由监督检查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受前款处罚的,三年内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七条 有第十条第一、二项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有第十条第三项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印制、销售,没收非法印制、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标识、认证标志、名优标志、铭牌和包装物及印制工具、设备和原材料,没收违法所得,处以所印制或者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标识、认证标志、名优标志、铭牌和包装物总值三至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传授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方法的,由监督检查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有第十条第五项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公开更正,没收广告费,可处以广告费三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违法行为人转移、出售、隐匿、销毁被查封的涉嫌假冒伪劣商品的,处以转移、出售、隐匿、销毁商品总值的一至二倍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法行为不如实提供有关材料,致使不能认定假冒伪劣商品总量的,按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数量的十倍认定假冒伪劣商品总量。

第三十三条 妨碍监督检查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监督检查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出示执法证件强行检查的;

(二)负有追查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履行职责,或者为违法行为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三)滥用职权、索贿受贿、敲诈勒索经营者的;

(四)挪用、私分罚没款物的。

第三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包庇、支持、纵容有本条例所列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二)利用职权、职务干扰和妨碍行政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的;

(三)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第三十六条 没收的物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违法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的,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假冒伪劣商品总值,是指按同一类的非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中的一般零售价格计算。

揭秘冒牌奶粉生产销售链条 篇6

案件进展:一人在逃 6900罐奶粉待追查

上海食品药品安全办主任阎祖强介绍,经公安机关查明,假冒奶粉案的犯罪嫌疑人陈明江等人均有多年从事婴幼儿配方乳粉代理销售的从业经历,曾贴牌生产、代理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熟知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销售,从2014年8月至案发,共计制售2.26万罐冒牌“雅培”、“贝因美”婴幼儿配方乳粉。

截至目前已抓获陈明江、潘兴兵为首的犯罪团伙共9人,仍有1人在逃。缴获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奶粉5000余罐,罐体2万余个,冒牌“雅培”商标6.5万余件及有关制假工具。涉案冒牌乳粉的包装生产企业、标签印刷作坊、制假窝点及出租制假场所均已被依法查封。下一步对冒牌奶粉的非法经销商也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是用购买的国产和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冒牌婴幼儿配方乳粉。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公安机关委托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对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检验,共检测微生物、营养素等14项关键项目,所检项目均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钙含量略低于“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明示值。

从整个链条来看,犯罪嫌疑人从2007年以来就从事奶粉的代理销售,十分熟悉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销售,目前查明假冒奶粉只涉及“雅培”和“贝因美”两个品牌。制售链条包括“购买廉价乳粉”,“仿制品牌罐体”,“印制品牌标签”,“罐装加工”、“委托批发商秘密销售”五步,其加工制作窝点分别位于山东兖州、广东东莞、浙江台州和湖南长沙。从整体上来看,作案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主要仿制“贝因美”;2015年4月至9月期间,主要仿制“雅培”。

核心:冒牌奶粉去了哪儿?

另据陈明江等人交代,以及公安机关查明的情况,假冒奶粉只售往了上述4个省市,并非之前所通报的“涉案的冒牌乳粉流向7个省”。从2014年8月至案发的2015年9月期间,该犯罪团伙共制售假冒奶粉2.26万罐。马纯良公布了目前已查明的部分奶粉的去向:

2015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经销商冯某发现外包装与正品有明显差异,怀疑为假货,自行销毁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1500罐。

2015年7月,江苏省宿迁市乳粉经销商王某也怀疑乳粉为假货,自行销毁冒牌的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600罐。

安徽省合肥市婴幼儿配方乳粉经销商孙某发现乳粉外包装存在问题,恰逢案发,自行销毁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1200罐。

安徽省合肥市婴幼儿配方乳粉经销商张某供认于2015年8月之前,已销售冒牌贝因美婴幼儿配方乳粉3600罐。

目前尚未查明下落的还有3300罐冒牌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河南、安徽食品安全办正在协调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全力追查冒牌雅培和贝因美婴幼儿配方乳粉。

官方回应:奶粉实行配方注册加强监管月月抽检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滕佳材在发布会上表示,对全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逐一进行食品安全审计,实行月月抽检,从抽检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接下来,进一步完善监管的方式方法,加强全过程的监管。

此外,马纯良介绍,在生产环节,将开展对国产和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注册,实施严格的配方注册制度。在配方注册的同时,对企业的原辅料、研发、工艺、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市场抽检方面,对市场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月月抽检,月月公布抽检结果。在销售环节,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要全链条地负责。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

企业回应:已彻查销售网络

雅培于2015年9月发现假冒“雅培”奶粉后,向公安部门举报并协助调查。雅培发表声明称,假冒产品只涉及“嘉兴产亲体”婴幼儿产品,不涉及其他产品,并对销售网络进行了彻底排查,没有相关假冒产品。贝因美表示,非法行为发生在2015年4月之前,标注生产工厂为“杭州贝因美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近日得知消息后,已对公司所有渠道及销售终端进行排查,没有发现相关疑似产品。

冒牌奶粉生产销售链条

1.购买廉价乳粉

2015年4月至9月,上述案犯以每罐70~80元的价格在市场上购买新西兰产“Vitacare”、“美仑加”、“可尼克”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国产“奥佳”“和氏”“摇篮”等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用于仿制“雅培”金装喜康力婴幼儿配方乳粉(900克)。

2.仿制品牌罐体

犯罪嫌疑人联系了位于山东和广东的两家包装企业仿制罐体,这两家企业均不是食品包装的生产企业。其中,山东金谷制罐有限公司是一个制罐企业,而位于广东东莞的兰奇塑胶公司是一家塑料制品公司,主要做一些塑料工具、玩具等塑料制品。陈明江等人要求该公司做塑料包装盒,没有任何的标签和名字。

3.印制品牌标签

主要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一印刷作坊印制“雅培”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

4.罐装加工共计2.26万罐

陈明江等人将从市面上30元左右购买的乳粉,放入山东金谷制罐有限公司仿制的“贝因美”铁罐中,仿制成罐装“贝因美”金装爱+婴幼儿配方乳粉(1000克),共计1.1万余罐。

此外,分别在山东兖州、湖南长沙的窝点罐装生产冒牌“雅培”金装喜康力婴幼儿配方乳粉(900克)1.16万罐。

5.委托批发商秘密销售

所有冒牌奶粉均是通过奶粉批发商杜某秘密出售给郑州、合肥、宿迁及武汉的奶粉经销商。其中,冒牌“贝因美”金装爱+婴幼儿配方乳粉(1000克),以每罐140元左右的价格销往河南郑州以及安徽合肥,每罐利润达110元,销售总额160余万元。

nlc202309091010

冒牌“雅培”金装喜康力婴幼儿配方乳粉(900克),以每罐160元左右的价格销往安徽合肥,还有河南郑州、江苏宿迁、湖北武汉,每罐利润同样为110元左右,销售总额190余万元。

观察:雅培贝因美对假冒产品为何不愿“实话实说”

国务院食安办在通报冒牌婴儿奶粉案件时透露,目前还有3300罐假冒雅培奶粉未查明下落。而就在几天前此案刚被媒体披露后,雅培公司就高调对外宣布“假冒雅培产品已经全部被收缴”。

既然仍有假冒产品还不知去向,奶粉厂家为何自己却说没有假货了?北青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担心因为假货消息使消费者产生顾虑,转而在一段时期内不敢购买这个品牌的奶粉而影响销售业绩,是很多生产厂家存在的问题,此次雅培急于发表“假货全部收缴”的声明无疑也是出于这种考量。如果不是政府及时澄清了事实,可能绝大多数消费者就会信以为真。

事实上,据北青报记者了解,不仅仅是本就敏感的婴儿奶粉行业,这种对于假货“又恨又怕”的心理在很多行业的企业中都有存在。有工商部门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也发现很多厂家对于在市场上发现假冒自家产品后往往并不及时报案,而是会先权衡一番,只有造假严重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选择报案。

“他们担心动静闹得太大,消费者因为顾虑买到假货反而连真货也不买了!”这位人士甚至表示,有时在破获假货案件后,厂家还要求不要对媒体披露案件,不愿让消费者知道市场上存在假货。

因此打假对于很多企业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净化市场,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阶段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进而影响产品销售。

其实,此次假冒奶粉案涉及的另一品牌贝因美也存在这种心理,在政府部门没有披露此案涉及贝因美品牌时,贝因美公司并没有主动发声。但当该品牌也被披露后,贝因美公司立即发表了声明,称“经过公司核查,所有渠道及终端都未发现相关假冒的贝因美产品”。显然,贝因美公司早就知道自己的品牌在此案中也被假冒,但只要没有在媒体上被披露,厂家就宁愿选择“捂着不说”。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遭遇假货侵扰的厂家二次遭受自身正品产品销量受影响的情况,其实也算是一种次生损失。厂家对此的担忧恐惧固然可以理解,但其实这里也包含企业诚信的问题。在消费者权益甚至健康、安全面前,企业不应该过度强调自己的经济利益,应该把实际情况真实、主动地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加强防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生产与销售 篇7

关键词:流程再造,作业成本,社会综合总成本,外包组织,职能配置

现行以烟农为主、烟农合作社为辅的烟叶生产和销售流程,在烟农、烟农合作社、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烟叶物流企业与烟草工业企业之间,造成许多重复作业、不增值作业、不经济作业,导致整个烟草产业链中烟叶社会综合总成本偏高,严重侵蚀了行业利润与行业税基。烟叶在生产各环节的烘烤及专业服务队提供的服务等是增值作业,而运输、仓储等则是不增值作业;烟叶在销售各环节的分级、打包等是增值作业,而运输、仓储等则是不增值作业;烟叶从烟农到烟站、烟站到中转库、中转库到中心库的多级运输与多级仓储等不增值作业是增加烟叶生产和销售的社会综合总成本、削弱烟草商业企业价值增值、影响国有资产投资效率的主要原因。改变这种格局需要先进行烟叶生产与销售的流程诊断、流程再造,重新配置烟农、烟农合作社、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烟叶物流企业的职能。这对降低烟叶社会综合总成本、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利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以烟农为依托的现行烟叶生产和销售流程及组织职能

(一)现行烟叶生产、销售流程与各组织职能。

1. 烟叶生产环节流程与各组织职能。

烟叶生产属于按国家计划种植,在现行的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模式下,烟草商业企业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年度烟叶收购计划制定具体的收购计划,与符合条件的种烟农户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该合同的签订由烟农提出申请,烟草商业企业负责审核。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明确了烟叶的收购数量、收购价格、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与烟叶收购的烟叶工作站(点)及收购时段,此外,烟草商业企业将烟农烟叶生产补助项目、补助标准也列入了合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后,烟农应严格按照烟草商业企业指定品种要求种植,并认真做好烟区的布局,建立规划区和轮作区,确保烟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烟叶的种植需要经历育苗、整地、起垄、移栽、植保等多个生产环节,待烟叶成熟后,烟农采收成熟的烟叶,编烟、装坑,烟叶烘烤完成后,便可以向烟草商业企业出售。

在烟叶生产过程中,生产用的育苗设备、化肥、农药、地膜等与销售用的麻片、麻绳、麻线等烟用物资由烟草商业企业统一采购并无偿或低价通过烟叶工作站(点)供应给烟农使用。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为稳定烟叶生产、提高烟叶质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烟草商业企业通过烟叶工作站(点)承担了对烟农进行烟叶种植技术辅导培训的工作。

2. 烟叶销售环节流程与各组织职能。

烟草商业企业将采购来的烟叶集中或分散地出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由烟草工业企业按计划进行生产。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其烟叶销售流程表现出两个构成环节:一是烟农将烟叶销售给烟草商业企业;二是烟草商业企业将烟叶销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在前一环节中,烟农将烘烤完成待售烟叶运输至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中指定的烟叶工作站(点),由烟草商业企业依据合同,核对烟农身份证与售烟通知书,检查烟叶预检质量,对符合交售的烟叶进行编码。编码后的烟叶经评级、过磅、打包后暂时储存在烟叶工作站(点),待调运至烟草商业企业的仓库后,烟农烟叶销售环节结束。烟叶工作站(点)储存的烟叶由烟草商业企业统一调运至烟草商业企业的中心仓库和周转仓库。调运入库的烟叶将再次验级过磅,同时,为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叶销售收入,烟草商业企业对调运入库的烟叶进行挑选整理。挑选整理后的烟叶将存储在仓库并最终由烟草商业企业出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的复烤公司。至此,烟草商业企业烟叶销售环节结束。

(二)现行烟叶生产和销售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 烟叶生产过程中各种专业服务作业成本偏高。

(1)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作业量大且成本高。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流程中,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合同时,烟草商业企业审核烟农提交的种烟申请后,与烟农面对面签订合同并建立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档案。在此过程中,作业量大且成本也比较高。

(2)烟叶工作站(点)烟农辅导员对烟农培训作业服务的成本居高不下。烟草商业企业的烟叶工作站(点)现行对烟农的辅导培训主要是通过烟农辅导员走村串户的形式,上门讲授技术课程、普及技术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烟叶种植技术辅导专业而具体,在烟叶种植的各个阶段都十分必要,这使得工作量加大,而当前一对一的辅导方式极大地限制了烟农辅导员辅导烟农的范围和数量,一个种烟县烟草商业企业往往需要设置数百名烟农辅导员下乡入户,赶上农忙时节,仍然会面临人手紧张的局面。因而对烟农培训作业服务的成本居高不下。

(3)烟叶工作站(点)对烟农烟叶种植物资供应成本高。烟草商业企业对烟农烟叶种植的物资供应同样面临着烟农分散的问题。烟草商业企业依据各烟叶工作站(点)生产任务合理上报烟用物资需求数,组织烟用物资的调运、就位,各烟叶工作站(点)制作详细的发放时间计划表,组织烟农用拖拉机等运输工具统一到烟站领取由保管员按计划发放的物资,工作量大而繁琐,使得物资供应作业成本高。

2. 未考虑烟叶销售过程中的运输作业总成本。

烟农与烟叶工作站(点)间烟叶运输作业成本由烟农承担,烟叶工作站(点)与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的运输作业成本则由烟草商业企业承担。现行烟草商业企业的烟叶收购模式以烟农入站送烟的散烟收购模式为主,烟农单独将烘烤完成的烟叶运输至烟叶工作站(点),经过过磅评级编码后完成收购,再由烟叶工作站(点)将烟叶运输至中心仓库或周转仓库。烟草商业企业收购的烟叶暂时储存在各烟叶工作站(点),待烟草商业企业统一调配运输至县中心仓库或者周转仓库,再由仓库重新过磅验级,挑选整理储存,并最终出售给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现行的烟叶销售环节中,烟草商业企业在烟叶工作站(点)收购各烟农的烟叶,烟农承担运输成本将烟叶运输至烟叶工作站(点)。为方便烟农运输,在交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烟草商业企业往往把烟叶工作站(点)建设在离烟农较近的地方。

总的来看,从烟农到烟叶工作站(点),从烟叶工作站(点)到中心仓库或周转仓库,从中心仓库或周转仓库到烟草工业企业的烟叶复烤公司,都需要运输成本来归集待生产加工的烟叶,这些运输成本总和构成了烟叶运输社会总成本。在现行整个烟叶的销售流程中,并未全盘考虑烟叶运输作业的社会总成本。

3. 未进行烟叶销售过程中烟站科学规模决策导致仓储作业成本高。

烟叶工作站(点)投资建设规模的确定缺乏科学、系统、明确、客观的依据是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以烟叶工作站(点)的投资综合效率数据为基础,只能依据公司会计盈余进行经验决策。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会计盈余、资金存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再生产固定投资与发展需要等投资,能否取得投资许可更多取决于管理层的主观判断,管理层的控制权欲望可能会致使各公司做出的投资决策与预算需求、实际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表现在,做出的烟叶工作站(点)投资决策通常会超出实际需求,造成烟叶工作站(点)投资建设完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情况。烟叶工作站(点)的超规模投资建设使得投资初始金额增大,增加了烟叶工作站(点)运营期间的管护费用,同时影响了烟叶工作站(点)在使用期内的折旧费用,再加上烟叶运输作业流程层次较多,最终导致烟叶的仓储作业成本较高。

二、以烟农合作社为依托的烟叶生产与销售的流程再造

(一)烟叶生产环节的流程再造。

1. 改变签订合同及作业主体:从烟农到烟农合作社。

在现行的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流程下,烟叶生产是以合同为导向的。烟农烟叶种植的品种、数量、面积以及烟叶收购的价格等均以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之间签订合同的类型主要是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而签订形式则主要是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双方面对面签订。

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烟叶生产提供了新的组织模式,烟叶种植由原来的以种烟农户为单位转变为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因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签订主体也应随之改变,不再由烟农与烟草商业企业单独签订,而由合作社代表入社所有烟农统一与烟草商业企业签订。

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专业合作社之间合同的签订不仅局限在烟叶种植合同一方面,还包括一些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合同的签订。新的烟叶生产流程下,烟草商业企业的一部分组织职能将交由烟农专业合作社完成,如烟叶的育种、烟叶生产物资的供应和烟叶种植技术的培训服务。而这些原本属于烟草商业企业服务,交由烟农专业合作社来完成并不是免费的,需要烟草商业企业向烟农专业合作社购买。因此,这部分服务的购买也将由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明确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的作业标准、考核办法和服务费用等。

2. 改变物资与各技术供应作业对象:从烟农到烟农合作社。

在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叶生产流程中,烟草商业企业的物资供应和培训辅导服务均是面向单个烟农的。而在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新流程设计中,改变了现行烟叶生产流程中物资供应作业的主体。烟草商业企业主要依据与烟农专业合作社签订的烟叶种植合同和专业化服务作业合同,向烟农专业合作社供应烟叶生产物资,由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烟叶生产物资的管理与使用,并由烟草商业企业负责监督实施。

烟叶种植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作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作业,依赖于先进的烟叶种植技术。在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新流程中,烟草商业企业负责组织烟叶种植专家、烟叶种植经验丰富的烟农,对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烟农辅导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技术指导,使其胜任本职工作。在烟农专业合作社内,则由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烟农辅导员向入社的烟农进行系统培训辅导,推广先进的烟叶种植经验,同时,烟农专业合作社也为烟农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一方面烟农可以获取他人经验,另一方面,烟农也能向他人传授自身经验。

3. 改变的成本优势分析:从变动成本到固定成本性态。

在现行以烟农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烟叶生产流程中,烟叶种植的物资由烟草商业企业统一采购直接向烟农供应。由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组成的物资供应作业成本以烟农户数计量,表现为变动成本的成本习性。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烟草商业企业生产流程再造中,烟草商业企业烟用物资供应对象由原来的单个烟农变为烟农专业合作社,再由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烟叶生产物资集中管理和发放。因而烟草商业企业物资供应作业的成本习性由原来的变动成本变为固定成本。

烟草商业企业现行对烟农的辅导培训,以烟农辅导员走家串户进行烟叶种植技术辅导培训的形式为主,单个烟农辅导员的工作覆盖面十分有限,往往一个烟叶基地单元需要设置多位全职的烟农辅导员才能满足工作需求。烟草商业企业技术供应对象改变后,烟草商业企业直接对烟农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支持,组织对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烟农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对烟草商业企业而言,这部分作业成本就转变为固定成本。

(二)烟叶销售环节的流程再造。

1. 增加双方人员在烟农合作社中的烟叶预检作业。

烟叶工作站(点)在烟叶收购过程中存在检验判定等级速度较慢且定级不准、收购等级不稳、不纯等现象。为加快烟站检验定级收购进度,减少烟农进站卖烟等待时间,提高烟叶分级质量,提升烟站工作效率,保障国家、烟农、企业三方面利益,烟草商业企业和烟农专业合作社可以增加烟叶预检作业。入户预检作业是将烟叶收购工作量分量前移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提高烟叶的等级纯度和规格质量,而且能够有效地加快烟叶收购进度,保证烟叶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加烟农收入和企业效益。烟叶入户预检就是在收购开磅前,烟叶预检人员指导帮助烟农进行初步分级,并和烟农明确约定售烟时间、地点、数量及等级范围。通过对待收购的烟叶进行预检,能有效减少烟草商业企业在烟叶收购过程中混部位、混组别、混等级造成的经济损失,使烟农的烟叶等级纯度达到烟叶收购要求,在提高烟农分级水平的同时,大大节省了烟叶交售的时间。

烟农专业合作社可以组建烟叶收购预检专业化服务队,接受烟叶工作站(点)及合作社的分级培训,职责是集中分级、管理指导、监督互助组队员做好烟叶收购分级工作。最终可以尝试由烟草商业企业购买烟农专业合作社预检作业服务。

2. 改烟农入站送烟为企业入社购烟或流程外包以降低运输作业成本。

现行的烟农入站送烟的散烟收购模式下烟农以户为单位将其种植的烟叶烘烤完成后送交至烟站完成收购。烟农在烟叶工作站(点)等待烟叶的收购常需花费大量时间。这种专业化分级的散烟收购模式不仅给烟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运输社会总成本。为解决烟叶运输社会总成本高、烟农交烟等待时间长、烟叶等级质量不均衡等问题,烟草商业企业可以改变现行的烟农入站送烟的散烟收购模式,选择烟草商业企业进入烟农专业合作社进行烟叶收购的批量收购模式。在烟叶收购工作中导入精益管理理念,积极推进烟叶精准预约收购。按照精准预约时间、数量进行按部位收购。在入社购烟中围绕烟叶等级质量这条主线,强化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主体的职能,探索并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烟叶专业化分级预检、烟草商业企业入社收购的模式。通过约时,烟农可在烟农专业合作社预检专业化服务队的帮助下提前将待出售的烟叶分类,在交售时大大缩短等待时间,提高烟叶收购质量。

因此,烟草商业企业积极推行入社购烟的烟叶收购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烟农入站送烟的运输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烟叶收购效率,减少烟农交烟的等待时间,提高烟叶收购品质。最终,在农村物流网络发达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烟叶物流外包给农村物流公司。

三、建立以烟农合作社为主体的烟叶全流程信息共享系统

(一)烟草商业企业帮助烟农专业合作社实现烟叶生产环节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为提高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搭建了重要的平台,适应了烟农专业合作社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为烟农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实时信息和分析判断功能,帮助烟农进行科学决策,减少生产中的盲目性,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合作社较大程度地延长带动半径、增强带动能力和提高带动效益,加快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协同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第一,溯源管理系统。烟农专业合作社覆盖烟农范围广、涉及种植的烟叶质量参差不齐,解决烟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性和责任追究等问题需要烟农专业合作社构建烟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第二,仓储管理系统。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商业企业及烟叶工作站(点)的仓储成本构成了烟叶仓储社会总成本,将烟叶仓储量与成本信息化是仓储社会总成本管理的前提。

但是仅凭烟农专业合作社一己之力难以实现烟叶生产环节信息化,需要烟草商业企业通力帮助以实现烟农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

(二)烟草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共享烟叶流转信息。

自烟草行业工商分家以来,烟草商业企业和烟草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备,但烟草工、商信息系统之间却一直相互独立、互不共享。烟农专业合作社作为新流程下的烟叶生产主体尚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较低。烟草商业企业与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草工业企业之间数据不能互联互通,信息缺乏有效交互,导致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出现许多重复作业、不增值作业,造成整个烟草产业链中烟叶社会综合总成本偏高,严重侵蚀了行业利润,给社会总效益带来了损失。新的烟叶产销流程下,不仅要求烟草商业企业通力协助烟农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化建设,还要与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协同,以实现烟草产业链全流程的高度信息化。进而实现烟草商业企业、烟草工业企业、烟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的烟叶流转信息共享,为烟叶物流外包提供信息化基础,为降低储存成本等社会综合成本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生产与销售 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作业,企业效率,安全事故,高危企业

1 工人从事安全生产作业, 是“主观要求”还是“被动接受”

安全生产事故会经常出现在石油、采矿等高危行业的范围内。为了应对和消除安全隐患, 国家政府部门不得不细化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 保障安全生产的配套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如果高危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日渐完善的安全设施和技术, 并严格遵守国家的安全法规, 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当笔者走进东北地区某个中石油销售一线的现场时, 发现工人违章作业的现象时常出现, 如直接给未熄火的机动车加油、或者直接在油罐区周围使用移动电话等。他们将这种违章的作业方式看成是“方便、快捷、高效、省力”的工作手段。为此笔者不得不做出再思考:工人们对充满着高度安全隐患的违章作业没有任何恐惧感吗;他们不希望拥有安全保障吗?

工人在生产作业时, 针对“安全生产”已经赋予了主观上的意愿, 他们在工作前就默认了“我要安全”。因此, 工人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形成主要源于对人身的自我保护, 即任何人都不希望在劳动的过程中, 承担工伤等重大事故的风险。此外, 工人对“安全生产”的主观要求往往附带着对“方便、快捷、高效、省力”的工作愿望, 这种愿望对一线工人的工作心态及个性特点做出了定位和解释:一方面, 工人们的这种愿望反映了他们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的特点, 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少的劳动成本获取最多的收益。另一方面, 所有的一线工人都具备各自特点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背景。正如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所提出的“生平情景”的理论, 每个人在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 都会受到家庭、朋友、老师以及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从身边人那里学习到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石油一线的工人们会不断的利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来定位属于自己的工作空间。

从现实层面上看, 工人所谓的“方便、快捷、高效、省力”的工作愿望与安全生产制度的刚性要求产生了偏离。当工人发现自己不能完全遵守或已厌倦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时候, 他们的工作模式已经被一种未经整合而由劳动者自行摸索并达成的不安全的“默契”所渗透, 即他们共同发现:偶尔的违章既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不会出现重大事故, 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久而久之, 一种自发的、内在的、隐性的、不成文而又违反制度标准的行为机制在劳动作业中形成了, 这种机制正是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发生的祸根, 这种机制同时也改变了工人对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管理的内在看法, 他们认为安全管理和安全制度仅仅是被动意义上的束缚或是牢笼, 要么无奈的接受, 要么设法逃避。

另外笔者认为工人在劳作的过程中, 彼此之间会不断的产生互动, 从而形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业缘群体”。业缘群体是由于职业和劳动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社会群体。一线工人们在自己的群体中不得不遵守其内部的“潜规则”, 就安全生产作业而言, 当自己发现其他工友的劳动作业全部违反或大部分违反安全制度标准时, 自己因受其影响也不得不遵循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 也就是说, “时常性的违反安全制度根本不会引起重大事故”的观点已经成为了整个群体的主流思想, 如果个别工人坚持“按照制度标准办事”, 并极力推行自己的想法时, 那么这些极少数的个别人将会被大多数人看成是“另类”而遭到排斥, 最终, 这些个别人逐渐被他们所属的群体所“边缘化”。所以, 在像石油、采矿等高危行业中, 很多工人的积极的安全生产意识经常被群体内的“潜规则”所扭曲化, 他们宁愿冒着安全隐患的风险, 选择简单、快捷、省力而不惜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工作方式, 相反抛弃甚至拒绝按照安全生产制度的标准从事劳动作业。

2 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与企业效率之间的潜在矛盾

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刚性的, 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企业家往往将生产效率与安全制度联系在一起, 他们通常简单的认为企业效率之所以提高与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运行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二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做深入的探究。而在研究工人违章作业时, 笔者认为在安全管理的层面上, 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与企业效率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该矛盾被解读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需要完成的任务量会不断的增大, 在工人数量相对不变或变动很小的情况下, 每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也会不断的增大, 劳动量大成为了企业效率要求的直接反映。当企业下达的任务量超出工人的生产能力或工人在安全生产的模式下不能完成任务时, 工人只能选择违反安全制度标准的快捷方式完成生产作业。因此, 劳动量的不断增大会使工人迫于工作任务繁重而忘记或疏忽安全生产的本质要求, 造成安全生产制度的效力在苛刻的企业效率面前打折扣。笔者在中石油销售一线做调查时得知, 工人们所承担的油品销量非常大, 并直接和绩效考核挂钩, 他们每天需要给近700台机动车加油。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节省体力, 他们只能选择不安全的快捷方式去加油 (如直接给未熄火的机动车加油) , 这样既保证劳动效率, 又能避免与顾客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久而久之, 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在繁重的任务下逐渐的淡化了, 以至于更多的安全隐患留在了工作现场。

如果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只被看成是一些固定的条文或是制度工具, 那么安全生产制度对于高危企业的工人们来说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束缚。在相对束缚的制度空间里, 工人们的工作行为和对安全的理解难免会出现“畸形”, 即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如前所述, 每个工人由于知识结构和受教育背景不同, 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趋于共性的, 那就是工人们希望在既定的工资待遇下, 在自身的心理层面、企业制度空间、和工作环境空间中寻找到“公共的、舒适的、平衡的”作业领域, 使得该作业领域能够确保任务的完成、安全的保障和对安全制度的遵守。然而笔者在中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工人的违章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很难找到适合标准的、自身认可的工作方式, 他们绝大多数是因为工作量大、身体条件欠佳和安全意识不强的缘由导致他们不得不在刚性制度中寻找“管理的死角”, 导致某些硬性制度出现了盲点。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

1) 在现代的高危企业的中, 工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个别人的、一般的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 而是受着自身文化背景、社会群体以及企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消极的“社会行动”。该“社会行动”的背后必然渗透着工人对安全生产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自身在企业和社会群体中的定位。工人对不安全行为的改观除了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之外还要通过群体的共同进步和相互影响来实现, 否则, 工人会经常陷入对安全行为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的困境;

2) 企业效率固然重要, 但如果高危企业盲目的追求效率的提升, 工人势必会冲破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红线, 造成安全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的发生。高危企业的安全机制不仅仅依靠安全制度的约束力和工人自身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和态度, 更得益于企业效率和企业安全制度之间的协调关系。

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笔者认为, 高危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工作定额制度, 该工作定额特指满足安全生产条件下的, 单位时间内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企业效率的因素很多, 包括工人的素质、完善的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但如果企业提高效率是以牺牲安全生产为代价, 那么, 工人自身的发展、国家和企业的进步都将面临威胁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谢立中,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颜烨.安全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

[3]栗继祖.安全心理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2008.

[5]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李猛.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

生产与销售 篇9

学界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取得了一致意见, 但对于故意的内容, 则存在不同声音。有学者认为,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是“行为人故意违反国家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明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会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损害用户、消费者的结果, 为了牟利而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只能由间接故意构成, 不包括直接故意。还有观点认为, 既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也能由间接故意构成:行为人明知自己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笔者认为,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 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危害后果是侵犯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及侵害消费者权益, 而非如“直接故意说”的“构成本罪客观要件的危害结果, 应当是伪劣产品被生产出来、被销售出去”。若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 放任侵犯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危害后果的发生, 则应认定为间接故意;若行为人以侵犯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为目的, 希望该危害后果的发生, 则应认定为直接故意;若行为人以侵害消费者权益为目的, 为此行为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 则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权利罪定罪。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形态

(一) 数额犯的犯罪形态

刑法分则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别规定了该罪的既、未遂形态, 但是否存在犯罪中止和可罚的犯罪预备?笔者认为, “数额犯”属于情节犯的一种, 所谓情节犯是指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以“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形态。学界通说认为, 情节犯不存在未遂形态, 法定的情节要件是构成该类犯罪的必备要件, 也是构成其要件齐备的标志。因此, 刑法第140条的罪名除了上述解释中规定的未遂形态, 没有其他未遂形态, 当然也不存在犯罪中止。而可罚的犯罪预备, 则完全可以适用97年刑法第13条中关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的”的规定。

(二) 结果犯的犯罪形态

结果犯是以法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要条件的犯罪。结果犯“应当以法定危害结果实际上是否发生来区别犯罪的既遂及未遂”。因此, 结果犯存在既、未遂形态。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结果犯中,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一定后果 (如第142条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才可认定为既遂, 若行为人已着手实施, 由于其意志外的原因未得逞, 应认定为未遂;若行为人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有效地防止了结果的发生或者主动在过程中停止犯罪, 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三) 行为犯的犯罪形态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典型的行为犯类型的犯罪。有学者认为“行为犯是以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还有意见认为:“行为犯应以是否发生了行为人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结果为标准, 而不能以是否实施了行为作为标准”。还有理论认为, 对于行为犯而言, 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危害行为, 就构成既遂”。以上几种意见均肯定了行为犯也存在犯罪的既遂、未遂、中止和预备状态。就刑法分则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来说, 笔者认为, 其既遂状态应以实行行为达到一定标准后认定为宜, 即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或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 才认定为既遂, 其他情况根据是否是因行为人意志的原因造成危害后果的为实现认定为既遂或者中止。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的认定

对于销售金额, 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 (1) 认为销售金额是指实际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金额, 包括生产者、销售者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作的投资及其增值; (2) 认为销售金额既指实际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金额, 又指尚未销售而可能销售出去的产品金额。

如何认定具体的销售金额?笔者认为, 一般而言, 若生产者生产的伪劣产品, 或者销售者购进的伪劣产品尚未进行销售, 则货值金额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价确定;若生产者生产的伪劣产品或者销售者购进的伪劣产品, 一部分已进行销售, 一部分尚未销售, 则未销售部分的货值金额按照已销售部分伪劣产品的单价乘以未销售部分伪劣产品的总数进行计算;若生产者生产的伪劣产品或者销售者购进的伪劣产品尚未进行销售, 而只是订立了购销合同, 则其货值金额按照相应合同标的进行计算。

参考文献

[1]、高西江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与适用》,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7年版, 第399页

[2]、于改之、包雯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载.《河北法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 第:27-32页。.

[3]、姜维著:《犯罪形态论》, 法律出版社, 1994年版, 第.122页。

生产与销售 篇10

法院审理认为, 被告人张连泉、沈金元、张林坤、邓春娇生产、销售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法院判处被告人张连泉有期徒刑6年, 并处罚金72万元;其余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0个月至2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出玉米预期较强, 9月华北地区新季玉米上市以及10月后进口玉米集中到港均给市场带来压力。而需求上, 下游养殖行情虽稍有回暖, 但养禽场普遍存在对H7N9可能秋天卷土重来的担心, 饲料玉米采购需求尚未见大的起色;深加工方面, 淀粉、酒精稳中趋弱, 企业开工率下行。预计8—9月, 市场观察

少, 初步预计8月国内大豆到港量在630万吨左右, 而有个别油厂大豆进口较少, 将以消化存货为主。另外, 在美国新豆到来前, 华东、华南部分企业有长期检修计划。因此, 预计8月大豆压榨量将低于7月, 这将降低未来豆粕供应压力。8月下旬—10月, 豆粕市场或出现振荡格局。

牛肉价格半年涨三成不断刷新历史高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今年前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上涨2.4%,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 牛肉价格涨幅则高达30.9%。商务部数据显示, 7月5日全国鲜牛肉批发均价为51元/kg, 而在去年初为36元/kg, 一年半时间里上涨超过40%。

上一篇:管线设备下一篇:SG186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