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

2024-05-04

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精选九篇)

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 篇1

一、试验目的

通过油菜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 摸清常规施肥下油菜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

二、供试材料与安排

试验田在排灌方便、向阳、灰鳝泥田壤土, 肥力中等, 在油菜移栽前取0~18厘米混合土样, 同时填写采样标签。土样测试结果为:p H值6.7、有机质22.5克/千克、有效磷17.4毫克/千克、速效钾65毫克/千克、碱解氮104.7毫克/千克。

1. 试验地点与农户。试验设在四股桥乡大洋村舒河水田块。

2. 试验品种。赣杂油2号。

3. 试验田面积。2.8亩。

4. 试验处理。

设8个处理, 包括常规施肥、常规无氮施肥、常规无磷施肥、常规无钾施肥、配方施肥、配方无氮施肥、配方无磷施肥和配方无钾施肥。

小区排列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 具体办法是选择1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 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 (大区面积1.1亩) 。在2个大区中, 除相应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外还划定30平方米小区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 (小区间有明显的边界分隔) , 除施肥外, 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各处理布置如下图 (小区随机排列) :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1. 油菜籽粒与茎叶测试对照

2. 小区施肥对照

3. 小区产量对照

棉花肥料利用率试验 篇2

关键词:棉花;利用率;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40

1 试验目的

通过棉花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2试验品种与地点

棉花品种为新陆中46,试验地设在伽师县英买里乡拉依力克村11组肉孜·艾力棉花地。地理坐标东经76.77289,北纬39.52456,海拔高度为1204米。土壤为灌淤土类,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棉花,三年平均单产320公斤。试验前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为:pH值8.2、有效磷18.4毫克/公斤、速效钾132毫克/公斤、水解氮71毫克/公斤、有机质13.2克/公斤,全氮0.65克/公斤,全磷0.63克/公斤,全钾13.2克/公斤。

3 试验设计

3.1 试验处理

每个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常规施肥方案:N:22.8公斤/亩,P2O5:12公斤/亩, K2O:1.5公斤/亩;配方施肥方案:N:23公斤/亩,P2O5:8.8公斤/亩,K2O:2.8公斤/亩。

3.2试验小区设计及排列

试验小区长7米,宽3.6米,小区面积25.2平方米,每个小区两个膜,株行距配置采用(30+60+30+60)厘米×10厘米,亩理论株数14816株。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小区随机排列。

4 生育期记载

2015年4月1日进行犁地,组织劳力进行打埂,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依据方案施肥, 氮肥30%作基肥,全部磷肥、钾肥作基肥,并且深翻地20厘米以上,达到土壤与肥料均匀。当日下午人工播种。

4月17日为出苗期,5月30日现蕾期,6月28日开花期,8月29日吐絮期。

5田间管理过程

人工除草3次,灌水3次,追肥2次(7月2日,7月16日追施尿素)。7月15日打顶,9月6日拾花。

6 综合植保

化学调控6次(5月20日,6月2日,6月18日,7月10日, 7月20日,8月2日);防治棉铃虫(6月18日用48%毒死蜱30毫升/亩),棉花红蜘蛛2次(7月20日、8月2日用炔螨特20毫升/亩对水30公斤喷雾)。

从表1看株高,配方处理最高74.3厘米,最矮的是常规无氮处理只有56.2厘米。

从亩结铃数看,配方区单株铃数多,达到5.5个,最少的是常规无氮区单株结铃数只有3.7个。

从单铃重方面看,各处理相差不大。

各处理间千粒重相差不大。

从表2可以看出,棉花产量最高的是配方施肥处理平均为345公斤/亩,产量最低的是常规无氮处理平均为220公斤/亩。

7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析

7.1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的计算方法:植株样化验。得出每形成百公斤经济产量常规施肥区:氮4.056公斤,五氧化二磷0.951公斤,氧化钾2.288公斤。

每形成百公斤经济产量常规无氮区:氮4.11公斤。

7.2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公斤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公斤

常规施肥区吸氮总量=336×4.056/100=13.628公斤

常规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220×4.11/100=9.042公斤

常规氮肥的利用率=(13.628-9.042)/22.8×100%=20.12%

7.3 常规施肥磷钾利用率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常规施肥的磷的利用率为5.75%,钾的利用率为49.05%。

7.4配方施肥区的氮磷钾利用率

配方施肥氮利用率=21.937%

配方施肥磷利用率=15.90%

配方施肥钾利用率=52.51%

8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利用效果=21.937%-20.12%=1.82%

测土配方施肥磷肥利用效果=15.9%-5.75%=10.15%

测土配方施肥钾肥利用效果=52.51%-49.05%=3.46%

荣县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 篇3

1 试验时间、地点和材料

1.1 试验时间:

2011年9月26日~2012年5月7日。

1.2 试验地点:

荣县乐德镇山东村9组卢国和承包的碾子干田。

1.3 试验材料

(1) 供试土壤:试验地位于东经104°40'18.9"、北纬29°35'8.9"、海拔332 m, 属亚热带气候区, 地形为丘陵。供试土壤为紫色土土类、红棕紫泥土土种, 土壤质地为粘壤土, 肥力水平上等, 地力优。试验播种施肥前采集耕层土壤进行分析测试, 耕层土壤0~20㎝, 土壤质地粘壤, p H为8.12, 有机质19.64 g/kg, 全氮1.48 g/kg, 碱解氮79 mg/kg, 有效磷15.725 mg/kg, 速效钾174 mg/kg。

(2) 供试品种:油菜品种为德油5号。

(3) 供试肥料:氮肥为井研县三江化肥厂生产的碳铵, 含氮17%;磷肥为四川通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过磷酸钙, 含P2O512%;钾肥为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钾, 含钾60%。

2 试验方案和方法

2.1 试验肥料配比

配方施肥区N∶P∶K=9∶5∶5;常规施肥区N∶P∶K=11∶4.8∶3;氮肥50%作底肥、50%作蕾苔肥;磷肥、钾肥100%作底肥。

2.2 试验设计

将地块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 然后在2个大区中分别划出4个小区, 常规施肥区中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4个小区;配方施肥区中设置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4个小区。大区中的4个小区采用随机排列, 每个小区面积20 m2, 各小区间隔1 m, 小区外设1 m的保护行。

2.3 试验方法

2011年9月26日播种, 2011年10月27日移栽, 移栽行距为0.5 m, 窝距为0.4 m, 小区面积5 m×4 m, 小区8行, 每行12窝, 共计96窝, 每公顷50 025窝。2012年5月7日收获, 生育期222 d。除肥料施用按试验内容处理外, 其他各项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且符合生产要求, 由专人在同一天内完成。并对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试验地基本情况、田间操作、生物学性状等进行记载。收获和脱粒分小区进行, 先收试验地周围的保护行, 再按规定采取室内考种和分析的样本, 然后以小区为单位进行收获。脱粒晒干后称重。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收获时, 每小区采集油菜植株样品进行室内考种, 结果见表1。小区试验生物学性状表现明显, 配方区株高比常规区高1.9~6.2 cm, 单株角果数比常规区多55.8~61.8个, 每果粒数比常规区多1.7~2.7粒, 每公顷茎叶重量增加333~1 417.5 kg、籽粒增加678~823.5 kg。其中常规无氮区单株角果数最低, 比配方施肥区低60.5个;常规无磷区每果粒数、茎叶重量、籽粒最低, 分别比配方施肥区低2.7粒、88.9 kg、52.7 kg;配方无钾区千粒重最低, 比配方施肥区低0.32 g。试验结果表明, 油菜缺氮, 会造成植株生长瘦弱, 叶片少而小, 有效分枝和单株角果数减少, 导致含油量和产量显著下降;油菜对磷肥最为敏感, 缺磷导致油菜出叶迟, 叶面积小, 现蕾开花迟, 籽粒不饱满, 产量下降, 故宜推广氮、磷、钾配合施用。

注:1.茎叶籽粒风干重以3株样品风干重, 计算理论每公顷风干重。计算方法为:配方施肥小区产量比无钾小区产量增产 (%) =[ (4小区产量-1小区产量) ÷1小区产量]×100=[ (3450-3210) ÷3210]×100=7.48%;2.成本计算价格分别为:氯化钾价格4.0元/kg, 氮肥碳铵0.8元/kg, 过磷酸钙0.7元/kg, 油菜粒5.6元/kg。

3.2 效益统计

(1) 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单株角果数以配方无钾区最高694.3个, 每果粒数以配方施肥区最高22.3粒, 千粒重以配方施肥区最高4.42 g, 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为3 450 kg/hm2, 常规无氮区产量最低2 599.5 kg/hm2。从产量表现看, 以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 配方施肥区>配方无钾区>配方无磷区>配方无氮区, 常规施肥区>常规无磷区>常规无钾区>常规无氮区。

从产量上看, 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 配方无钾区>常规无钾区, 配方无磷区>常规无磷区, 配方无氮区>常规无氮区, 配方施肥区明显优于常规施肥区。

(2) 试验结果增产分析

小区试验增产明显 (见表1) , 配方施肥区比配方无钾区增产240 kg/hm2, 增产7.48%, 比配方无磷区增产400.5 kg/hm2, 增产13.1%, 比配方无氮区增产649.5 kg/hm2, 增产23.1%;表1常规施肥区比常规无钾区增产450 kg/hm2, 增产16.4%, 比常规无磷区增产300 kg/hm2, 增产10.3%, 比常规无氮区增产600 kg/hm2, 增产23.1%。试验表明, 无论是配方施肥区还是常规施肥区均表现出比缺素区增产效果好, 增产16.0~43.3 kg, 增产率7.48%~23.1%, 增产效果显著。

(3) 试验结果效益分析

表1表明配方施肥区比配方无氮区每公顷增产649.5 kg、增产值3 637.2元、新增纯收入3 001.95元;配方施肥区比配方无磷区每公顷增产400.5 kg、增产值2 242.8元、新增纯收入1 805.25元;配方施肥区比配方无钾区每公顷增产240 kg、增产值1 344元、新增纯收入844.2元。常规施肥区比常规无氮区每公顷增产600.0 kg、增产值3 360元、新增纯收入2 583.45元;常规施肥区比常规无磷区每公顷增产300 kg、增产值1 680元、新增纯收入1 260元;常规施肥区比常规无钾区每公顷增产450 kg、增产值2 520元、新增纯收入2 220元。试验均表现为配方施肥区比常规小区增产效果良好, 新增纯收入较缺素区增加844.2~3 001.95元/hm2, 增产效益良好。

从表2可看出, 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50.5 kg/hm2, 增产7.8%, 增产值1 402.8元/hm2, 新增纯收入1 326.75元/hm2, 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在生产上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4) 试验肥效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 本次试验配方施肥区氮肥利用率27.9%, 磷肥利用率13.35%, 钾肥利用率13.76%;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21.09%, 磷肥利用率10.42%, 钾肥利用率43%。配方施肥区氮的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高6.81个百分点, 配方施肥区磷的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高2.93个百分点, 在常规施肥区由于施钾较少, 土壤本身富含钾, 利用率相对较高。

4 结论

配方施肥区在株高、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茎叶重量、籽粒重量等几项生物学性状均比常规施肥区表现好, 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50.5 kg/hm2, 增产7.83%, 增产值1 402.8元/hm2, 增加纯收入1 326.75元/hm2, 在生产上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无论是配方施肥区还是常规施肥区在生物学特性、增产效益上均优于缺素区, 增产率7.48%~23.1%, 增产效果显著。生产上宜推广氮、磷、钾配合施用。

注:油菜形成100kg经济产量吸收N5.8 kg, P2O52.5 kg, K2O4.3 kg, 摘自《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务全书》, 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氮肥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 /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磷、钾及常规施肥区以此类推。

晚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 篇4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田情况 试验选择在江西省永丰县沿陂镇下袍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试验田排灌方便、田面平整,为潴育灰潮沙泥田,肥力中等,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面积为1.4亩,前茬为早稻。土壤测试结果:有机质2.15%、pH值6.17、碱解氮65.96毫克/千克、速效磷14.9毫克/千克、速效钾49.5毫克/千克。

2. 供试材料 晚稻品种为天优华占,化肥为46%尿素、12%钙镁磷肥、60%氯化钾。

3. 处理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是:①常规施肥区,②常规施肥无氮区,③常规施肥无磷区,④常规施肥无钾区,⑤测土配方施肥区,⑥配方施肥无氮区,⑦配方施肥无磷区,⑧配方施肥无钾区。

4. 小区排列 试验处理不设重复,将试验田一分为二分成常规施肥区和测土配方施肥区2个大区,2个大区面积分别为0.7亩。2个大区中相应设置①~④试验小区和⑤~⑧试验小区,小区面积为30米2(10米×3米),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筑0.3米高的土埂并覆盖薄膜分隔,防止肥水互渗。2个大区内除去试验小区所占面积外,其余保护行面积相应进行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

5. 试验方法

①施肥。配方施肥处理为当地配方施肥推荐使用量,即亩施纯N 10.6千克、P2O5 3.36千克、K2O 8.4千克,N∶P2O5∶K2O=1∶0.32∶0.79。常规施肥处理的施肥量以上年度该地种植该作物品种的农户常规施肥调查数据的平均值确定,经调查为亩施纯N 11.75千克、P2O5 2.8千克、K2O 7.7千克,N∶P2O5∶K2O=

1∶0.24∶0.66(具体见表1)。

说明:a.配方施肥:N2水平即按亩用尿素23千克,折合纯N 10.6千克,各处理的尿素按4∶3∶3分配比例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次施用;P2水平即按亩用钙镁磷肥28千克,折合P2O5纯含量3.36千克全作基肥施用;K2水平即按亩用氯化钾14千克,折合K2O含量8.4千克,按3∶4∶3分配比例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次施用。b.常规施肥:N按亩用尿素25千克,折合纯N 11.75千克,各处理的尿素按4∶3∶3分配比例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次施用;P按亩用钙镁磷肥23.3千克,折合P2O5纯含量2.8千克全作基肥施用;K按亩用氯化钾12.8千克,折合K2O含量7.7千克,按3∶4∶3分配比例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次施用。c.3次施肥时间:基肥在移栽前一天或当天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5~7天施用;穗肥在移栽后20天左右施用。

②田间管理。在移栽前结合施基肥,再把各小区耥糊耥平待插。栽插规格为15.0厘米×23.8厘米,即每小区实插横行20蔸,直行42蔸,每蔸插2粒谷苗。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6. 样品采集及检测

①土壤样品。犁地前取0~20厘米混合土样,晾干、研制后进行五项常规检测。

②植株样品。于收获前1~2天,每小区采集1个籽粒和植株样品,分别在样品袋内标签上标明小区号、处理名称、样品号、试验地点、采样人、采样时间。风干后,称量并记录茎叶、穗风干重,然后脱粒。脱粒后,记录籽粒风干重量。接着各取茎叶、颖壳100个,籽粒1000粒左右的样品,测定全氮、磷、钾养分含量。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处理生育期变化

2. 不同处理经济性状、产量表现

从表3可看出,无论是配方施肥还是常规施肥,无氮区的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籽粒和茎叶产量均低于其他处理区;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的无磷区主要性状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无明显差异,只是籽粒和茎叶产量低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的无钾区则主要表现为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籽粒和茎叶产量仅高于无氮区,低于无磷区、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区亩产量为597.80千克,比常规施肥区亩产量555.60千克,亩增产42.2千克,增幅为7.6%;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籽粒和茎叶产量显示,无磷区>无钾区>无氮区。其中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的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45.8千克、22.2千克、22.3千克。

3.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区亩纯收益为1370.07元,比常规施肥区亩纯收益1264.48元,亩增加纯收益105.59元;其中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的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区亩纯收益分别增107.9元、58.42元、59.61元。

4. 不同处理籽粒、茎叶养分含量差异

从表5得知,无论是配方施肥还是常规施肥,各处理间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籽粒、茎叶的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全N、全P含量籽粒高于茎叶,全K含量则茎叶大于籽粒。其中全N、全P含量籽粒较茎叶分别高出0.2%~0.3%、0.4%~0.5%,全K含量茎叶高于籽粒1.5%~2.0%。茎叶中无钾区全K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区0.35%~0.5%。

5.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①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根据表3、5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有氮养分吸收量=(555.60×1.42%+

426.3×1.10%)÷

555.60×100=2.26 (千克)

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无氮养分吸收量=(360.10×1.41%+

270.40×1.11%)÷

360.10×100=2.24(千克)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量=555.60×2.26÷100=12.56(千克)

无氮区作物吸氮量=360.10×2.24÷100=8.07(千克)

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12.56-8.07)÷

11.75×100%=38.21%。

②常规施肥区磷肥利用率。

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有磷养分吸收量=(555.60×0.65%+362.20×0.13%)÷555.60×100=0.73 (千克)

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无磷养分吸收量=(480.00×0.63%+384.50×0.11%)÷480.00×100=0.72 (千克)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磷量=555.60×0.73÷100=4.06(千克)

无磷区作物吸磷量=480.00×0.72÷100=3.46(千克)

常规施肥区磷肥利用率=(4.06-3.46)÷2.8×

100%=21.43%

③常规施肥区钾肥利用率。

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有钾养分吸收量=(555.60×0.41%+362.20×2.33%)÷555.60×100=1.93 (千克)

形成100千克经济产量无钾养分吸收量=(422.20×0.36%+302.20×1.95%)÷422.20×100=1.76(千克)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钾量=555.60×1.93÷100=10.72(千克)

无钾区作物吸钾量=422.20×1.76÷100=7.43(千克)

常规施肥区钾肥利用率=(10.72-7.43)÷

7.7× 100%=42.73%

④测土配方施肥区氮肥利用率。根据上述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求得:测土配方施肥区氮肥利用率为42.17%,磷肥利用率为25.3%,钾肥利用率为46.79%。

6. 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效果

提高氮肥利用率=42.17%-38.21%=3.96%

提高磷肥利用率=

25.3%-21.43%=3.87%

提高钾肥利用率=

46.79%-42.73%=4.06%

三、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42.2千克,增幅为7.6%;其中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的配方施肥也比常规施肥亩分别增产45.8千克、22.2千克、22.3千克;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的肥料成本相近,但前者亩增加效益105.59元。

试验结果还表明,晚稻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其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3.96%,磷肥利用率提高3.87%,钾肥利用率提高4.06%,钾>氮>磷。

试验过程中,当地9月中旬末的寒露风对晚稻的抽穗、灌浆、结实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其结实率、千粒重相应下降,势必使试验产量出现一定的偏差。

水稻肥料利用率验证试验 篇5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于2013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科技园区、第三管理区和第七管理区, 科技园区种植垦稻12号, 第三管理区种植垦鉴稻6号, 第七管理区种植空育131。科技园区肥力概况为:pH值5.5, 有机质含量29.6g/kg、碱解氮131.6mg/kg、有效磷15.2mg/kg、速效钾156mg/kg;第三管理区肥力概况为:pH值5.8, 有机质含量32.9g/kg、碱解氮140mg/kg、有效磷13.1mg/kg、速效钾112mg/kg;第七管理区肥力概况为:pH值5.8, 有机质含量69.9g/kg、碱解氮123.9mg/kg、有效磷28mg/kg、速效钾196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垦稻12号、垦鉴稻6号、空育131。供试肥料:氮肥为46%尿素, 磷肥为43%三料, 钾肥为60%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无重复设计。设A、B两个大区即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区, 每个大区4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30m2。A区4个处理为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无氮处理、常规施肥无磷处理、常规施肥无钾处理、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处理、配方施肥无磷处理、配方施肥无钾处理。

1.4 主要技术措施

栽培方式为人工插秧, 栽培密度为行距30cm, 穴距13cm (即9×4型) , 每穴4~5株。秧苗要用同一棚内的秧苗, 大小、素质要均匀一致, 插秧要直。施肥时期与方法:基肥在水整地结束后立即施入, 也就是插秧前5~7d, 蘖肥在返青时 (一般在插秧5~7d后) 施入, 穗肥在10.1~10.5叶期施入, 各时期施入前用粗天平称好各小区的穗肥用量, 分别装入纸袋, 人工撒施。各处理各时期施肥量, 基肥尿素占40%、磷肥100%、钾肥60%;分蘖肥尿素40%;穗肥尿素20%、钾肥40%。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肥料利用率计算结果: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子粒产量×子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 /子粒产量×100。施肥区作物吸收养分总量=施肥区产量×施肥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肥区作物吸收养分总量=无肥区产量×无肥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吸收养分总量无肥区作物吸收养分总量]/所施肥料中养分的总纯量

根据肥料利用率计算公式得出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如下, 常规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科技园区氮肥利用率24.5%、磷肥利用率28.8%、钾肥利用率29.8%;配方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科技园区氮肥利用率37.7%、磷肥利用率34.8%、钾肥利用率37.4%。常规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第三管理区氮肥利用率27.7%、磷肥利用率22.6%、钾肥利用率29.1%;配方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第三管理区氮肥利用率30.5%、磷肥利用率23.1%、钾肥利用率33.3%。常规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第七管理区氮肥利用率25.4%、磷肥利用率23.6%、钾肥利用率30.7%;配方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第七管理区氮肥利用率26.9%、磷肥利用率26.4%、钾肥利用率36.9%。

由以上结果可得, 科技园区试验点品种为垦稻12号,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下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2、6.0、7.6个百分点。第三管理区试验点品种为垦鉴稻6号,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下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8、0.5、4.2个百分点。第七管理区试验点品种为空育131,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下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2.8、6.2个百分点。

摘要:通过对科技园区、第三管理区、第七管理区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对比试验, 摸清八五八农场水稻氮、磷、钾肥的利用率现状, 并对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做了对比, 结果显示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氮、磷、钾利用率有提高, 科技园区试验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2、6.0、7.6个百分点;第三管理区试验点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8、0.5、4.2个百分点;第七管理区试验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2.8、6.2个百分点。

洪河农场水稻肥料利用率验证试验 篇6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4年设在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第一管理区科技园区。供试肥料:肥料统一使用单质化学肥料, 氮肥为尿素 (含纯N46%) , 生产厂家为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磷肥为富过磷酸钙 (含P2O530%) 施穗丰牌, 生产厂家为云南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钾肥为硫酸钾 (含K2O50%) , 生产厂家为哈尔滨飞天农资有限公司。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

试验采用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两个大区无重复设计, 每个大区分裂为5个处理。常规施肥大区编号为A, 配方施肥编号为B。每个大区中的5个处理为不施肥处理 (0) 、不施氮处理 (PK) 、不施磷处理 (NK) 、不施钾处理 (NP) 、完全肥处理 (NPK) 。常规施肥5 个处理的标记为, 不施肥处理 (AN0P0K0) 、不施氮处理 (AN0P2K2) 、不施磷处理 (AN2P0K2) 、不施钾处理 (AN2P2K0) 、完全肥处理 (AN2P2K2) 。配方施肥5个处理的标记为不施肥处理 (BN0P0K0) 、不施氮处理 (BN0P2K2) 、不施磷处理 (BN2P0K2) 、不施钾处理 (BN2P2K0) 、完全肥处理 (BN2P2K2) 。常规施肥处理的施肥量选上年度种植该作物品种的农户常规施肥的施肥调查数据的平均值;配方施肥处理的施肥量为建议卡上的施肥量。

选择有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 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两个大区。在两个大区中分别设置5个处理, 随机排列, 每小区面积50m2。除施肥外, 各小区与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相同。每小区间筑泥埂隔开, 覆上黑色塑料布防止串水、串肥及杂草生长, 要单排单灌, 不能串灌。小区常规施肥其中46% 尿素225kg/hm2、30%富过磷酸钙184.5kg/hm2、50%硫酸钾150kg/hm2。根据4月25日化验数据所得配方施肥 (施肥由大庆黑农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46%尿素186kg/hm2、30%富过磷酸钙169.5kg/hm2、50%硫酸钾94.5kg/hm2。尿素40%作基肥, 糵肥、穗肥各30%, 基∶蘖∶穗=4∶3∶3;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作基肥, 40%作穗肥, 基∶穗=3∶2。

播种时间4月8日, 插秧时间5月14日, 插秧规格30cm×10cm, 保苗株数130株/m2。基肥在水整地结束后立即施入, 即插秧前5~7d, 蘖肥在返青时 (一般在插秧后5~7d) 施入, 穗肥在10.1~10.5叶期施入, 各时期施入前用粗天平称好各小区的穗肥用量, 分别装入袋中, 人工撒施。2014年4月25日测试试验地土壤养分情况:有机质含量46g/kg, 碱解氮186mg/kg、有效磷39.5mg/kg、速效钾235mg/kg。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该试验条件下, 各个处理对水稻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 直接表现在产量上, 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缺素区子粒产量均为无磷区高、无钾区低, 说明控施磷肥和增施钾肥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配方施肥区的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区的产量, 说明配方施肥是节本增效的主要手段。肥料利用率调查结果:其中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是氮22.6%、磷19.5%、钾33.2%;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是氮28.3%、磷30.5%、钾38.5%。

3 小结

潜山县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时间2012年5月15日至10月4日, 安排在痘姆乡仙驾村马坦组某农户责任田, 为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 土壤为水稻土土类麻砂田土种, 熟制为一年一熟制, 典型种植制度为单季稻, 耕层厚20 cm, 通常地下水位50 cm。土壤养分状况为p H值4.6, 有机质33.47 g/kg, 全氮1.67 g/kg, 碱解氮155 mg/kg, 有效磷12.0 mg/kg, 速效钾38 mg/kg。面积1 000 m2, 位于小山冲中部, 前茬作物为单季稻, 施48%复合肥 (16-16-16) 375 kg/hm2、46.4%尿素187.5 kg/hm2、60%氯化钾60 kg/hm2, 产量7.5 t/hm2。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氮肥为安庆石化尿素 (含纯N 46.4%) , 磷肥为铜官山过磷酸钙 (含P2O512%) , 钾肥为俄罗斯氯化钾 (含K2O 60%) 。供试作物为水稻, 品种为两优602, 常年产量9 t/hm2左右。

1.3 试验设计

采用对比试验, 先将试验田分为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 之间设置1 m的间隔带, 然后将各大区设置全肥、无氮、无磷、无钾4个小区, 无重复, 面积均为20 m2 (4 m×5 m) , 小区之间筑埂隔离, 薄膜包埂, 单排单灌, 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相同[1,2]。

1.4 试验方法

配方施肥区肥料配方纯N、P2O5、K2O分别为187.5、57.0、112.5 kg/hm2, 其中氮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5∶3∶2, 磷肥全部作基肥, 钾肥基肥∶拔节肥为6∶4;常规施肥区肥料配方纯N、P2O5、K2O分别为143.25、56.25、56.25 kg/hm2, 其中氮肥分基肥与分蘖肥施用, 比例为64∶36, 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各小区株行数为21×18, 栽插密度为18.9万株/hm[3,4]。

2012年5月15日试验播种, 5月20日试验田取样, 5月22日翻耕试验田, 6月13日试验田做埂, 6月14日移栽, 同时分小区撒施基肥, 6月20日撒施分蘖肥, 8月6日撒施拔节肥。10月4日田间收获[5,6]。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9月20日进行野外测产, 并采集了植株样, 10月4日水稻收获, 分小区得出实产。室内对水稻进行了考种, 得到了株高、穗长、结实率以及理论产量, 对秸秆与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了化验。

2结果与分析

秸秆与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见表1。由表1的数据和稻谷产量× (稻谷养分含量+谷草比×秸秆养分含量) /100, 计算出各小区的养分吸收量, 然后比较各大区里全肥区与缺素区的养分含量差, 得出各养分利用率 (表2) 。由表2可知, 配方施肥区较常规施肥区提高氮肥利用率2.24个百分点, 提高磷肥利用率5.47个百分点, 提高钾肥利用率1.74个百分点。

注:谷草比为1 kg稻谷产生草的量。全磷、全钾为P、K的含量, 计算肥料利用率时应转化为P2O5、K2O计算。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全肥区产量高于缺素区产量, 配方施肥区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区氮肥、磷肥、钾肥肥料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区, 其中氮肥利用率效果提高2.24个百分点, 磷肥利用率效果提高5.47个百分点, 钾肥利用率效果提高1.74个百分点。说明合理的肥料配方, 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提升肥料利用率, 有效地减轻肥料的污染, 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7]。

参考文献

[1]刘克芝, 吴家琼, 黄维华, 等.潜江市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 :224-226.应[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3) :32-33.

[2]刘庆淮, 包立英, 李晓华, 等.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

[5]冯占和, 王利民.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率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6) :231-232.技, 2005 (S2) :388.

[3]张翠翠, 张传伟, 王羽.5种新型肥料对无公害水稻生长发育和品质

[6]张清华, 徐建华.2013年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总结[J].农民致富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8) :99-100.之友, 2013 (24) :118-119.

[4]刘正伟, 陆翠芳, 王志文.水稻施用新型配方掺混肥料 (BB肥) 试验效

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分析 篇8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该试验设在栗木乡下冲村界牌组农户姜永碧责任田, 位于罗甸县北部, 该地处E106.72304°, N25.60914°, 海拔931m, 土种为砾大泥土, 肥力中等, 土壤测试值为有机质20.519g/kg, 碱解氮109mg/kg, 全氮1.26g/kg, 有效磷3mg/kg, 缓效钾17g/kg, 速效钾37g/kg, pH值4.89。

1.2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黔单16 号;供试肥料为尿素 (N46%) 、生物酶磷肥 (P2O516%) 、氯化钾 (K2O60%) 。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5 个处理。处理1:施肥区 (即优化施肥和栽培管理区) ;处理2:优化栽培管理下无氮区;处理3:优化栽培管理下无磷区;处理4:优化栽培管理下无钾区;处理5, 优化栽培管理下无肥区。每小区面积20m2 (长5m, 宽4m) , 小区四周设置保护行, 小区之间用50cm宽空带隔离。为保证试验精度, 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设3 次重复, 随机排列。种植规格为 (80+50) /2×30 (cm) 、植3418 穴/667m2, 每小区处理栽102 株。

1.4施肥方案

备注:尿素30%作基肥, 15%作苗肥, 15%作小喇叭口期肥, 40%作大喇叭口期肥, 过磷酸钙一次性作基肥, 氯化钾60%作基肥, 40%作大喇叭口期肥。

1.5试验经过

2014 年4 月24 日播种, 5 月1 日出苗, 5 月18 日喷施5% 氰戊·辛硫磷防治地老虎, 5 月26 间苗, 施苗肥并中耕除草, 6 月13 追施小喇叭口肥并中耕除草, 7 月1追施大喇叭口肥并中耕除草, 9 月8 日成熟, 9 月12 日采收, 全生育期141d。

2 结果与分析

注:玉米2 元/kg, N 5.37 元/kg , P2O55.25 元/kg, K2O 6.83 元/kg

2.1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2 可看出, 果穗部分施肥区平均穗长20.26cm, 分别比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无肥区增长2.32cm、0.59cm、2.17cm、2.18cm, 穗粗分别比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无肥区增粗0.06cm、0.07cm、0.19cm、0.57cm, 施肥区平均穗行料数达39.2 粒, 施肥区百粒重为32.8g, 分别比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无肥区多2.8g、2.7g、3.6g、6.8g。玉米产量是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 果穗的行粒数及粒重构成, 经济性状好是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2.2产量分析

从表3 可看出, 玉米产量排序是1 > 3 > 2 > 4 > 5, 以处理1 施肥区为最高, 平均产量534.12kg/667m2, 对玉米产量构成影响最大的是处理4 无钾区, 玉米平均产量423.39 kg/667m2, 减产110.73 kg/667m2, 处理2 无氮区451.57 kg/667m2, 减产82.55 kg/667m2, 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小的是处理3 无磷区, 480.59 kg/667m2, 减产53.53kg/667m2。

2.3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4 可看出, 新增产值最高的处理1 施肥区达658.46 元, 分别比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多165.1 元、88.16 元、160.06 元, 纯产值最高为处理1 施肥区516.36 元, 比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多103.4 元、88.16 元、160.06 元, 在试验中处理1 的经济效益最好。

2.4肥料利用率分析

从表5 可看出, 肥料利用率最高为钾肥, 肥料利用率达27.39%, 其次是氮肥, 肥料利用率达21.59%, 最低为磷肥, 肥料利用率为9.27%。在栗木乡下冲村决定玉米产量高低肥料是钾肥和氮肥。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肥搭配使用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经济效益也最好, 三者之间同等重要不可代替。

参考文献

[1]高雪, 刘文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识读本[M].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 2008.

[2]田运良.罗甸县综合农业区划[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19-36.

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1年在丹徒区宝堰镇鲁溪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方式:机插秧;土种:黄泥土。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处理⑴常规施肥;处理⑵常规施肥无氮;处理⑶常规施肥无磷;处理⑷常规施肥无钾;处理⑸配方施肥;处理⑹配方施肥无氮;处理⑺配方施肥无磷;处理⑻配方施肥无钾。小区试验排列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 具体方法是选择1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 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 (每个大区不少于667 m2) 。在2个大区中, 除相应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外还要划定30 m2小区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 (小区间有明显的边界分隔) , 除施肥外, 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试验图例如图1所示:

1.3 测定指标

1.3.1 土壤样品的测定

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

1.3.2 植株样品

籽粒、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及时分析测试植株和籽粒, 以免因霉变影响测试结果。

1.4 肥料运筹及施用量

氮肥:基肥30%, 分蘖肥30%, 分蘖肥分2次, 第一次在机插后一周施用, 施用量为分蘖肥总量的40%;第二次在机插后两周左右施用, 占分蘖肥总量的60%。穗肥40%, 促花肥∶保花肥=7∶3。促花肥在倒二叶期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50%为基蘖肥, 50%为穗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根据表3分析, 处理⑸产量最高为672.6kg/667m2, 处理⑹产量为456.3 kg/667m2, 占配方施肥区的67.8%, 处理⑺、⑻产量分别占配方区产量的93.5%、89.4%;处理⑴产量为644 kg/667 m2, 无氮区产量为437.3 kg/667 m2, 占常规施肥区的67.8%, 处理⑶、⑷产量分别占常规施肥区产量的94.8%、90.7%。从产量上看配方区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8.6 kg/667 m2, 增产率为4.25%。按照2011年水稻收购价2.9元/kg, N 4.9元/kg, P2O55.6元/kg, K2O5.8元/kg计算, 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加经济效益81.1元/667 m2。

kg/667 m2

综上所述, 配方施肥大区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大区, 可以表明配方施肥效果优于常规施肥;从无氮、无磷、无钾区的产量看, 施氮的效果大于施钾和施磷。

2.2 水稻养分含量及吸收量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秆和果实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计算不同试验处理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详见表4、表5。

2.3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 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1.65%、14.71%和18.8%, 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区3.85%、7.03%和3.47%。从表6中还可以看出我市水稻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均不太高, 由此可见磷、钾、肥的用量和施用方法还有待提高。

3 结语

上一篇:行政伦理冲突下一篇:线性判别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