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喉炎

2024-05-15

慢性喉炎(精选十篇)

慢性喉炎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 年龄18~60岁; (2) 症状为咽喉部不适感、异物感或频频清嗓, 伴或不伴有咳白色粘痰; (3) 电子喉镜检查咽喉部慢性充血或水肿, 伴有或不伴有舌根扁桃体增生、会厌黏膜小囊肿、声带肥厚; (4) 病程大于3月。

1.1.2 排除标准

(1) 急性、慢性鼻窦炎患者; (2) 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等; (3) 呼吸道急性感染期患者。

1.2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性22例, 女性38例, 平均年龄 (32.4±6.8) 岁, 病程3月~17年, 平均病程3.66年。其中咽喉部异物感例, 反复清嗓例, 有日间干咳11例, 夜晚上床后咳嗽者16例, 咳白色粘痰39例, 咽喉痛38例, 咽喉干燥33例, 声嘶16例, 伴有反酸14例, 伴有嗳气10例, 胸骨后疼痛4例。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18例, 胃镜检查异常者 (包括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炎等) 53例。电子喉镜检查环后区黏膜与/或后联合黏膜水肿39例, 红肿肥厚20例;咽后壁黏膜增生伴淋巴滤泡24例, 咽后壁黏膜萎缩11例, 声带慢性充血或增厚14例, 后联合肉芽肿1例, 睡眠打鼾10例, 伴有呼吸暂停者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 (大连美罗大药厂批号20130125) 1次/d, 1粒/次 (40 mg) , 早饭前服用, 连用2周;对照组口服芩连胶囊 (贵州恒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30102) 3次/d, 3粒/次。

1.4 疗效标准

显效:咽喉部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咽喉部症状明显改善, 电子喉镜检查见咽喉部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咽喉部症状及电子喉镜检查病变未改善[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

慢性咽喉炎病因既往多考虑为急性炎症慢性化所致, 包括烟酒刺激, 不良习惯如反复清嗓有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逐步注意到临近器官对咽喉部慢性炎症的影响, 如鼻后滴漏综合症、胃酸返流导致咽喉部慢性炎症迁延不愈, 但是文献报道上述病因占据比例较低, 与笔者临床观察不符。笔者认为, 全身因素在排除贫血、免疫系统疾病, 鼾症、膈疝等原因, 局部因素在排除合并慢性鼻窦炎后, 大部分慢性咽喉炎的发病和胃酸返流相关, 其中部分为间接致病, 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因胃酸返流导致局部炎症迁延。当然关于慢性咽喉炎病因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胃酸返流的假说尚需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实。

注:经χ2检验,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对比, t (χ2) 值6.5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2 发病机制

咽喉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用通道, 有接触酸性物质导致黏膜损失的可能性, 虽然人体有防止酸性物质返流刺激损失咽喉部黏膜的保护机制, 如食管下端括约肌、食管上括约肌生理性保护功能, 食管泵功能、咽喉部黏膜屏障保护功能等可以避免返流性咽喉炎的发生[3], 但在食管括约肌功能下降, 食管收缩强度减低, 可以频繁发生胃酸反流, 或急性炎症破坏黏膜屏障如重碳酸盐-黏膜屏障等情况下, 即使较低频率的反流, 咽喉部的黏膜仍易受损[4]。Gill等[5]对18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与正常人咽喉黏膜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和Western蛋白印记研究, 见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喉黏膜间存在胃蛋白酶, 正常人不存在。反流性的胃酸还可以激活胃蛋白酶, 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故慢性咽喉炎发病机制上应充分考虑胃酸反流导致咽喉部黏膜损失所占的比例。

3.3 诊断标准

慢性咽喉炎以往的诊断标准含糊, 以临床表现与口咽部检查体征为主, 考虑为检查设备的落后和局限性所致。随着电子喉镜检查设备的普及, 人们发现慢性咽喉炎的喉部体征更为明显和突出, 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甚至基本正常 (该次入组者口咽部正常者25例) , 对慢性咽喉炎的诊断提出了挑战, 急需新的诊断标准、分型依据及治疗原则出台。在临床中笔者发现咽后壁黏膜肥厚增生者与萎缩者, 其在环后壁黏膜表现有共同之处, 都表现为红肿或肿胀,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均有效果, 是否粘膜萎缩为长期反流液刺激导致, 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虽然现有的诊断技术很多, 如电子喉镜检查、24 h PH监测、食道压力测定、食管胃镜检查和食管钡餐等, 但反流性咽喉炎临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Koufman等[6]认为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与咽喉部的体征, 但如果对诊断有疑问时, 24 h双探针p H监测就是反流性咽喉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此项检查因其患者的不易耐受性及操作中电极数量、安放位置和干扰因素等未达成共识,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多应用于科研。Kiljender[7]认为, 经验型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刘燕青等也认为重视临床问诊及常规喉部检查非常必要, 尤其对难以治愈的慢性咽喉炎患者, 应考虑是否存在咽喉反流的可能。因为60例患者中环后黏膜及后联合的异常占据比例高达98.33%, 基本为共有特征, 笔者认为临床症状结合电子喉镜下喉部体征特别是环后黏膜及后联合的异常 (水肿或红肿) 为慢性咽喉炎的诊断要点, 希望能简化诊断过程, 方便临床医师服务患者, 减少误诊漏诊, 消除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于慢性咽喉炎的状况, 也盼望通过各方努力尽早出台慢性咽喉炎的临床诊疗指南。

3.4 易感人群与药物选择

关于咽喉炎的易感人群, 笔者发现有两类人比较突出, 一类是胃病患者, 虽有明确病史者仅18例, 但经胃镜检查有异常占全部入组病例88.33%;另一类是不枕枕头或低枕 (低于10 cm) 的人群, 占56.66%;而这两种情况都可易导致消化液反流。在此次试验中, 未发现吸烟史占据发病优势, 与教科书中记载吸烟史为易感因素不符。这些两类人在参加实验人群中的高占比, 也对反流为慢性咽喉炎主要致病因素起到佐证作用。对返流性咽喉炎的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为治疗的金标准, 试验性治疗时间为两周, 症状明显改善者, 可以明确诊断, 继续用药共8周。此次试验选择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 考虑到其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性质稳定, 肝肾毒性小等因素, 各位临床医师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3.5 治疗体会

该研究者认为慢性咽喉炎中胃酸反流为主要致病因素 (去除全身性病因和鼻部疾病) , 故在临床表现和喉部体征符合诊断后, 推荐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在试验性治疗两周后症状改善者, 可以继续治疗8周, 治疗期间每4周检查肝功1次。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慢性咽喉炎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少食多餐, 每餐进食不要过饱, 以减轻胃部负荷, 对部分胃动力差的患者也起到保护作用; (2) 头肩部高位睡眠, 防止夜间胃酸反流; (3) 保存心情愉快, 防止因心情不畅导致胃蠕动减弱。希望对各位临床医师临床治疗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Vaezimf, Hicks DM, Abelson TI, et al.Laryngeal signs and symptom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cause and effectassociation[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3, 1 (5) :333-344.

[2]张艳红, 杜友红, 陈鲜芳, 等.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返流性咽喉炎76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0 (4) :285-286.

[3]Lipan MJ, Reidenberg JS, Laitman JT.Anatomy of Reflux:A Growing Health Problem Affecting Structures of the Head and Neck[J].The anatomical record, 2006, 289 (6) :261-270.

[4]折管伸彦, 刘汝美.喉咽反流病:GERD的耳鼻喉表现[J].日本医学介绍, 2002, 23 (2) :51-52.

[5]Gill GA, Johnston N, Buda A, et al.Laryngeal epithelial defenses against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investigations of E-cadherin, carbonic anhydrase isoenzymeⅢand pepsin[J].Annotol Rhinol Laryngeal, 2006, 114 (12) :913-921.

[6]Koufman JA, Aviv JE, Casiano RR, et al.Laryngopharyngeal reflux: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committee on speech, voice, and swallowing disorder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2, 127 (1) :32-35.

慢性咽喉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篇2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应注意天气的冷暖变化,在流感易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相互传染。

3.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咽位于口、鼻后下方,与口、鼻直接相连,口腔、鼻腔、鼻窦的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细菌、脓液等波及咽部黏膜而导致咽炎,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

慢性咽喉炎会癌变吗 篇3

经过我们长期临床观察,慢性咽喉炎一般不会转变为癌症。但是如果出现了下列情况还需引起高度警觉:

1.治疗不力或继续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的患者,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有可能因喉粘膜上皮增生、白斑形成等癌前病变而导致喉癌。因此,长期吸烟者若持续声音嘶哑一个月以上,应及时去耳鼻喉专科检查。如果病理诊断有喉粘膜中度或重度不典型上皮增生、白斑等癌前病变,要及时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并立即去除刺激性因素(如戒烟),或禁声一段时间,让喉部得到充分休息,使炎症逐渐减轻或消失,否则就很可能会发展为喉癌。

2.清晨从鼻后部回吸出血性鼻涕,这常常是鼻咽癌的早期信号,需及时去医院检查。但有时重度鼻咽部炎症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因此需要多次随访和病理检查才能加以鉴别。

3.食道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也可表现为咽喉部不适或胸口烧灼感,常常容易与慢性咽喉炎混淆。但这些患者一般还伴有吞咽不适感或吞咽梗阻感,如能及时作食道吞钡透视或胃镜检查即可早期诊断。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研究 篇4

关键词:慢性喉炎,金嗓开音方,超声雾化,音频疗法

慢性喉炎是临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是指喉部黏膜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患者常表现为喉部分泌物增多、声嘶、喉部烧灼或刺痛感等,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临床上往往难以治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 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有超声雾化吸入、音频疗法、微波理疗以及喉腔滴药等。我院对慢性喉炎患者应用中药超声雾化吸入联合音频疗法治疗, 获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喉炎患者124例, 西医诊断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中关于慢性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 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3]。患者均具有声嘶、干咳或咳黏痰、喉部干燥、不适、疼痛等典型症状;排除合并肺部感染、喉部肿瘤及糖尿病等患者, 排除过敏性体质者, 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 排除不能配合治疗与疗效评价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2例, 观察组中男39例, 女23例, 年龄18岁~65岁, 平均年龄 (50.97±3.35) 岁;病程0.5年~13年, 平均 (6.71±2.65) 年。对照组中男36例, 女26例, 年龄20岁~65岁, 平均年龄 (51.19±3.42) 岁;病程1年~12年, 平均 (6.85±2.74) 年。2组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2组患者忌辛辣刺激食物, 予以戒烟戒酒, 嘱患者保持声带充分休息。对照组予以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30 m L生理盐水稀释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1次/d, 7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嗓开音方治疗, 基础方:熟地黄10 g、山茱萸10 g、石斛10 g、金银花20 g、蝉衣9 g、加翘9 g、木蝴蝶15 g、前胡9 g、藏青果9 g、苦杏仁 (去皮) 7 g、胖大海9 g、桔梗12 g、山慈菇9 g, 每日1剂, 由我院中药房自动煎药机煎取药液300 m L, 分装成2袋, 分早晚2次服用。应用音频电疗仪进行电疗, 频率为2 000 Hz, 电极为4 cm、4 cm以及10 cm。采用双层无菌绒布将电疗仪包好后, 置于患者的颈部, 设置电流为30~35 m A进行电疗, 20 min/次, 1次/d, 7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声带肿胀、声带充血以及声音嘶哑的改善情况, 并采用量化评分进行评价, 按照无、轻、中、重度以0、1、2、3分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同时观察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的声嘶、干咳、喉部不适及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发音恢复正常, 经喉镜检查显示声门闭合良好, 且声带色泽恢复正常;显效:干咳、喉部不适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发音基本恢复正常, 存在轻度声嘶, 喉镜检查显示声门基本闭合, 声带略微发红;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存在声嘶及发音不正常现象, 喉镜检查显示声门闭合较差, 声带仍存在轻度充血、肿胀症状;无效:临床症状以及喉镜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声带肿胀、声带充血及声音嘶哑评分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治疗期间1例 (1.61%) 轻度耳鸣, 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未影响临床治疗。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χ2=0.233, P=0.629) 。

3 讨论

慢性喉炎属于咽喉黏膜以及声带炎性病变, 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吸烟、饮酒以及长时间用嗓等引起, 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 多采用消除疾病诱因、饮食控制、戒烟忌酒、声带休息配合药物治疗等[4]。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或者抗生素类药物局部或全身应用, 短期疗效显著, 但往往难以彻底控制病情, 停药后容易复发。

祖国医学认为, 慢性咽炎属于“喉痹”、“喉喑”等范畴, 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 导致肺气失宣、肺热内蕴以及气血不调, 而热灼津液可致痰液蕴积, 从而导致声门受阻, 继而出现声嘶、声门水肿充血之证[5]。故当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及散结开音之法。本研究金嗓开音方中熟地黄、山茱萸、石斛可滋补肺肾, 濡润声门;金银花善清热解毒, 配以蝉衣、连翘等可疏风除热、利咽消肿止痛;山慈姑可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木蝴蝶、前胡及杏仁等配伍可清热解毒及祛痰平喘, 辅以胖大海、桔梗利咽开音。上述诸药配伍共奏滋肾阴补肺、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利咽开音之功效。音频疗法是一种新型物理疗法, 能够通过音频刺激咽喉部肌肉与黏膜, 从而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症状, 有效提高声带的张力, 促进声带功能的康复。同时, 音频疗法还具有有效改善局部淋巴回流以及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兴奋等作用, 用以治疗慢性喉炎可起到镇痛、消炎等效果, 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4]。本文观察组在常规雾化吸入抗生素类药物的基础上, 予以音频疗法及金嗓开音方综合治疗, 总有效率达95.16%, 相比于对照组的82.26%显著提高;且治疗后声带肿胀、声带充血及声音嘶哑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证实了该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治疗后除1例发生轻度耳鸣外,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 金嗓开音方、超声雾化联合音频疗法综合治疗慢性喉炎, 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和消退, 可提高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非云, 朱凤霞, 李志辉, 等.超声雾化加音频联合喉腔滴药治疗慢性喉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1) :65-66.

[2]黄选兆, 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1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7.

[4]徐晖, 祝威.喉腔滴药、超声雾化联合音频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3) :739-740.

慢性咽喉炎不能随意使用消炎药 篇5

我经常感觉喉咙干痒,咽喉部有异物,早晨起床有时还会有恶心,自我感觉是慢性咽喉炎,可是服用消炎药没有效果。请问该怎么办?

浙江省中医院 李潮 副主任医师

慢性咽喉炎临床症状多样,可有咽喉部不适,有异物感、梗阻感,总觉得喉咙内有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的“东西”存在,也可以出现刺激性咳嗽、干燥、发胀、瘙痒等,但很少有咽喉痛。早上,在尝试吐出黏稠痰块时容易引起恶心、欲呕的感觉。

慢性咽喉炎的病因较多,如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口、鼻、气管、支气管等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蔓延、侵袭;用嗓过多、喜食辛辣、烫热饮食、烟酒过度、寒冷空气、化学性气体、粉尘等空气污染等因素损伤咽喉部组织;此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其他全身性疾病影响等因素都可能是慢性咽喉炎的发病因素。

是否慢性咽喉炎还须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治疗上首先需去除病因。有吸烟、饮酒的要戒除。粉尘、有害气体等环境中患者,需改善工作或生活环境。对于邻近器官或全身性有关疾病要积极治疗。此外,还需注意均衡营养,增强体质锻练。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要过度使用嗓子发声等。

慢性咽喉炎的治疗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常有慢性咽喉炎者认为是炎症就到药店买点消炎药吃,甚至长期用药,结果大多疗效不明显或根本无效。盲目服用抗生素还会因药物副作用而引起身体伤害,也会引起人体对抗生素耐药。建议选择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进行口服治疗,如一清胶囊、慢咽舒宁、喉疾灵等。局部疗法常用的有洁口液、复方硼砂溶液、口泰等漱口水;或者含化银黄片、溶菌酶片、西瓜霜片等。

慢性喉炎 篇6

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 男48例, 女64例, 慢性喉炎伴声带小结58例, 单纯声带慢性充血31例, 单纯声带小结23例, 年龄16~62岁, 平均36岁, 其中教师57例, 个体商贩38例, 机关干部8例, 工人及其他职业9例, 1 1 2例病员术前症状均表现持续声嘶、经口服泼尼松、黄芪响声丸、金嗓散结丸嗓散结丸雾化等保守治疗, 症状无明显持续改善。

1.2 治疗方法

电离子绝缘针头的制做:用硬膜外麻醉硅胶导管连同其管芯钢丝, 钢丝一端插入电离子发射孔, 拧紧旋钮, 另一端伸露于硅胶导管外2 m m, 用间接喉钳钳嘴固定硅胶导管前端, 但不能接触管芯钢丝。

1.3 手术方法

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 阿托品0.5mg, 2%丁卡因咽部喷洒至少3次, 再在间接喉镜下用5 m L注射器抽取2%丁卡因0.5~1.0m L, 嘱病员发“衣”声, 将麻药滴在声带上并让其咳嗽以使丁卡因在会咽喉面达到麻醉效果, 间隔5min重复上述操作2~3次, 咽反射消逝, 喉部已达手术麻醉效果, 采用GX-III多功能电离子机工作电压调在7~8 V, 在间接喉镜下用间接喉钳将改制的电离绝缘针缓慢接触声带小结, 踩脚踏开关点灼, 声带慢性充血或广泛增生者则均匀点灼声带粘膜4~6个点, 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泼尼松1周, 金嗓散结丸口服2周并禁声2周以上, 随访3~6个月。

疗效评定:治愈:发声完全正常;显效:平时发声正常, 无声嘶, 仅于受凉感冒后轻微声音嘶哑;有效:仍有声嘶, 但声音嘶哑明显改善;无效:声嘶与治疗前相同。

2 结果

愈治23例20%, 显效31例29%, 有效65例58%, 无效3例3%, 总有效率97%。

3 讨论

慢性喉炎声带小结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主要与用声过度。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声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好。

慢性喉炎病理改变主要为喉粘膜毛细血管扩张, 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和粘膜腺分泌增加甚至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致声带肥厚。声带小结病理改变为声带Reinke间隙局限水肿血管扩张, 基质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性, 至局部声带表面上皮增厚和角化[1], 粘膜下层小圆细胞浸润, 久之形成声带边缘上的小突起而成小结[2]。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其发射的高频电离子所震荡产生的高温使局部组织瞬间发生气化或凝固变性, 点灼声带小结的同时破坏了小结增生处的病理性扩张的微血管床, 克服了声带小结病变小, 摘除困难, 术后局部有小毛刺易复发的缺陷。而电离子治疗肥厚声带, 可能是破坏了病理扩张的毛细血管及部分粘液腺, 改善声带水肿增厚和腺体分泌, 愈治的23例病员都是单纯声带小结。31例显效病员有25例慢性喉炎伴声带小结, 65例有效病员其中仅3例伴声带小结,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高频电离子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疗效好, 而治疗声带小结更优于慢性喉炎, 该手术简便无需全麻, 病员费用少, 安全, 可在门诊治疗, 术后疗效好, 复发率低, 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临床前景好。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离子在声带微创技术中的应用。方法用改制电烁绝缘针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112例。结果112例声带病变随访3~6个月仅3例无效。结论高频电离子治疗慢性喉炎, 声带小结方便、有效、安全。

关键词:高频电离子,慢性喉炎,声带小结

参考文献

[1]田勇泉, 孙爱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7~209.

金嗓开音方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成人慢性喉炎患者11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9例。观察组男30例, 女29例, 年龄19~68岁, 平均 (42.11±3.06) 岁;病程3个月~4年, 平均 (1.36±0.56) 年。对照组男35例, 女24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42.68±3.17) 岁;病程3个月~3.5年, 平均 (1.12±0.45)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与《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3]。拟定临床症状有声音嘶哑、喉部不适感 (如刺痛感、烧灼感、异物感、干燥感等) 、干咳等。喉镜检查:声带呈粉红色或深红色, 边缘增厚变钝, 表面粗糙不平, 或前中三分之一处有小结或息肉形成, 声带向中线靠拢时有缝隙, 呈闭合不良状, 黏膜表面或可见黏液附着。

1.3 排除标准

排除白血病、流感、麻疹等其他原因所致声音嘶哑或咽炎者, 排除合并支气管炎以及肺炎患者, 排除具有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排除合并艾滋病及肿瘤患者, 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怀疑或明确有酒精及药物滥用史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庆大霉素注射液80 000 U, 加入生理盐水20 ml充分混匀后超声雾化吸入, 2次/d, 7 d为一疗程, 连续用药3个疗程, 疗程之间间隔5 d。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金嗓开音方治疗, 基础方:熟地黄10 g、山茱萸10 g、石斛10 g、金银花20 g、蝉衣9 g、加翘9 g、木蝴蝶15 g、前胡9 g、藏青果9 g、苦杏仁 (去皮) 7 g、胖大海9 g、桔梗12 g、山慈菇9 g。咽干甚者, 加用茅根及天花粉各10 g;胃部嘈杂及便溏者, 加用山药15 g、白术10 g。上述方剂每日1剂, 水煎至300 ml左右, 分为早晚2次, 温服, 均于饭后服用, 连续用药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戒烟戒酒、严禁辛辣刺激食物, 并注意声带休息等。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主症包括声带水肿、声带充血以及声音嘶哑, 次证包括咽喉干燥、声门闭合差、咳痰及喉痛, 采用半定量法进行症状评分, 按照无、轻、中、重度分级, 主症以0、2、4、6分评价, 次证以0、1、2、3分评价, 各项总分即为中医证候总评分。常规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与三大常规指标, 评价用药安全性。

1.6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 喉部检查恢复正常, 发音正常,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咽喉部不适感及检查均显著改善,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6%~89%;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咽部不适有所减轻,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26%~6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咽喉部检查无明显变化,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26%。愈显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7.63% (34/59) 、94.92% (56/59)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12% (16/59) 、81.36% (48/59)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

3 讨论

慢性喉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与多发病, 西医治疗本病多强调局部治疗, 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病因、糖皮质固醇类药物超声雾化吸入、局部应用抗炎药物等[4]。但由于本病的致病原因复杂, 单纯西药治疗并不能获得根治效果, 停药后容易复发。

中医药在治疗喉炎方面具有悠久历史, 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理论及诊疗体系, 且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了中药治疗慢性喉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但由于中医诊断、治疗标准不统一, 加之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多推荐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以实现局部治疗与全身协调的效果, 提高临床疗效, 预防复发, 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也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之所在。中医根据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等将其归为“喉痹”、“喉喑”等范畴, 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虚脱、久病不愈及劳倦过度, 加之外邪入侵, 导致肺肾两亏, 肺气不宣、肺热内蕴, 继而虚火上炎, 扰乱喉咙, 日久可伤及喉咙脉络, 导致喉咙气滞血瘀、脉络闭阻、声户开合不利, 继而发病[5]。本病病位在肺, 病机为肺气失宣、窍闭失音及咽喉不利等, 故当治以滋肾阴补肺、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利咽开音之法[6]。金嗓开音方中熟地黄、山茱萸、石斛滋补肺肾, 濡润声门;金银花善清热解毒, 配以蝉衣、连翘等可疏风除热、利咽消肿止痛;山慈姑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木蝴蝶、前胡及杏仁等配伍可清热解毒及祛痰平喘, 辅以胖大海、桔梗利咽开音。上述诸药配伍可共奏滋肾阴补肺、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利咽开音之功效。配合西药超声雾化吸入, 可实现标本兼治, 整体调护及局部治疗, 故疗效显著。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加用金嗓开音方治疗后, 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7.63%、94.9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12%、81.36%, 且中医证候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 证实了金嗓开音方辅助治疗慢性喉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可靠。

总之, 金嗓开音方辅助治疗慢性喉炎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提高临床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金嗓开音方用于治疗慢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9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超声雾化吸入,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嗓开音方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7.63%、94.9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12%、81.36%,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未见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金嗓开音方用于治疗慢性喉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喉炎,金嗓开音方,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晓峰.金嗓散结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7) :94-9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14-115.

[3]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07-210.

[4]吴秦川.活血益气化痰法治疗慢性喉炎78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3) :313-314.

[5]倪平敏, 陈小宁.中医药治疗慢性喉炎近况[J].河北中医, 2012, 34 (1) :145-148.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慢性咽喉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26例, 女20例;年龄22~58岁, 平均41.2岁,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嗽及发热等, 而病情较为严重者则表现为呼吸困难或者喉喘鸣等, 患者在确诊后均给予雾化吸入疗法。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雾化吸入疗法了解甚少, 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讲解雾化吸入疗法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 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体位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时患者应呈坐位, 并现将呼吸道内痰液有效吸出, 以使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以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将雾气吸入体内, 并在吸入雾气时屏气, 在呼出雾气时合口, 以防止雾气外漏。若体质较弱、年老或者年幼患者, 应呈侧卧体位或者半卧体位, 以确保患者体位舒适度。

1.2.3 病情观察

在雾化吸入治疗前必须对患者体温进行有效控制, 并对患者咽喉疼痛状况进行全面掌握, 观察患者咽部肿胀症状是否消退, 同时给予有效的排痰方法, 并对痰液性质、颜色及量进行密切观察。通过对患者雾化吸入反应进行观察, 并依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对雾化吸入量进行有效调整和控制[1]。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及胸闷等症状, 需及时停止吸入, 告知主治医生, 并配合处理。

1.2.4 控制吸入频率

依据患者咽部肿胀、体温及痰液等情况, 对雾化吸入次数及时间进行控制。通畅情况下, 每日需雾化吸入两次, 时间在20 min以下, 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需给予增加雾化吸入次数, 首次吸入完成后15 min后, 需给予第2次吸入, 30 min后减少麻黄碱吸入量, 给予第3次3次吸入, 10 min后将麻黄碱去除后, 给予第4次吸入, 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2.5 口腔护理

在雾化吸入结束后, 护理人员必须叮嘱患者要漱口, 特别是雾化吸入激素性药物的患者, 应及时清洁口腔, 以避免激素沉积在咽喉部位, 防止患者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同时能够使局部病变组织药物浓度有所降低, 缩短药物药效时间,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2.6 用药护理

雾化吸入抗生素药物时, 容易引发霉菌感染、菌株耐药性增强及菌群严重失调等现象;雾化吸入皮质激素时, 容易引发肌肉震颤、恶心呕吐及头痛等症状。因此, 在雾化吸入治疗前, 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性过敏症状, 或者进行过敏性检测试验, 以避免患者出现过敏性症状, 同时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若出现异常, 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1.2.7 感染预防

若未能对湿化瓶、含嘴、面罩、雾化器等装置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 将导致致病菌进入肺部, 从而引发肺部感染症状。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在雾化吸入前, 必须对所有吸入装置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以起到良好的感染预防作用。同时所有的雾化吸入装置必须专人专用, 以避免交叉感染症状的产生[2]。

2 结果

50例急慢性咽喉炎患者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及临床护理干预后, 治愈33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7%。所有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临床用药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3 讨论

急慢性咽喉炎病灶主要位于咽喉处载膜组织, 且局部病灶容易出现发热或者感染等症状, 若给予口服用药或者静脉用药, 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雾化吸入主要通过气体射流效应, 将药物溶液转变成为雾化气体进入到呼吸道内, 不仅能够起到湿化呼吸道的作用, 同时能够提高药物吸入效果[2]。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 其优点主要有:药物能够通过微粒形式进入呼吸道, 同时能够与病灶直接接触, 起效较快, 药效好;雾化吸入药剂量相对较小, 同时能够局部给药, 防止全身性用药对肾脏器官造成危害,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药物通过雾化气体进行喷送, 对患者咽喉产生的刺激反应较小, 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病灶上。

临床研究表明, 在雾化吸入治疗同时,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本文就我院收治的46例急慢性咽喉炎患者, 在雾化吸入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内心顾虑, 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通过体位护理能够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增强患者体位舒适度;病情观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吸入频率能够避免雾化吸入频率过高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口腔护理能够避免药物沉积在咽喉部, 减少不良反应;用药护理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过敏性反应,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感染预防, 能够起到良好的感染预防作用。

总之, 在急慢性咽喉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慢性咽喉炎患者, 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并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及临床护理干预后, 治愈33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在急慢性咽喉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雾化吸入,急慢性咽喉炎,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梅娟.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9 (1) :87-88.

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咽喉炎探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2月~2014年收治的70例以慢性咽喉炎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喉镜检查,发现上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咽喉部粘膜充血、水肿,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组织增生、声带充血肥厚等症状。7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2±10.2)岁,病史2.5~5年,平均7.8个月。患者经多处、多次治疗后,效果不理想。

1.2 临床表现

7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咽部不适、咽痛、异物感以及声音嘶哑等症状,其中咽部异物感31例,咽痛25例,异物感9例,声音嘶哑5例。并存典型烧心、反酸等症状者13例。

1.3 方法

上述所有患者在本院确诊之前,曾在不同医院接受过抗感染、利喉、清咽以及止咳等措施的治疗,但是症状反复发作,临床效果不理想。本院对于上述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式,采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口服2次;莫沙必利5mg,每日口服3次,每次需要在饭前半小时进行;枸橼酸铋钾240mg,每日口服2次。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患病时间长短,适当延长疗程,并在疗程结束后,采用喉镜以及胃镜进行检查。同时,采用便携式p H记录仪对食管进行24h监测[1]。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镜下病变消失或者是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镜下病变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以及镜下未出现改善状况。监测指标:(1)酸性反流指数:24h食管p 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2)酸暴露持续时间:反流时间≧5min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持续时间;(3)酸暴露的频率:食管p H值<4次数。

1.5 与胃食管相关的慢性咽喉炎诊断标准

咽喉部烧灼感、异物感以及不适,夜间采取平卧位时,症状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加重,并伴有较为严重的烧心、反酸等。咽部粘膜出现慢性充血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咽后壁以及舌根淋巴滤泡出现轻度增生。间接喉镜以及纤维喉镜下仅有杓间区以及杓会厌皱襞后部1/3处出现红肿或者是糜烂或者是红斑。患者病程超过2月常规治疗方式无效,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与上消化道病变[2]。

2 结果

本组病例在确诊之前,反复就诊但效果较差。在我院确诊之后,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剂以及胃粘膜保护剂对其进行治疗,经过有效治疗之后,咽喉炎症状明显缓解并消失。同时,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咽喉炎症状的发生率依次为:咽喉部烧灼感61.3%,异物感31.6%,咽痛23.1%,咽部不适17.3%。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之一,通常是有胃以及时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造成食管粘膜损伤,出现非糜烂性反流病以及糜烂性食管炎,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反流等食管反流症状,也会出现咽喉部烧灼感、异物感以及咳嗽等症状[3]。目前,将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咽喉部症状称之为食管咽喉部反流,将其定义为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上呼吸道而引起的慢性症状以及粘膜损伤。针对食管咽喉部反流的发病机理还在探索中,主要认为有两种因素造成:(1)患者的上气道直接损伤。经过胃食管反流上的酸性内容物以及蛋白酶对后部的粘膜造成损伤;(2)远端食管酸化诱发迷走神经反射而引发的咽喉部痉挛。远端食管对酸性物质的接触会使得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复咳嗽以及清喉等机体动作增加咽喉部的慢性机械损伤。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过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剂以及胃粘膜保护剂联合治疗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奥美拉唑通过对胃粘膜壁细胞产生作用,进而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进而对基础胃酸以及因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使胃p H值升高。莫沙必利作为强效选择性5-羟色胺4(5-HT4)的受体激动剂,能够促进乙醇胆碱的释放,进而增强上消化道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部的排空作用,并增强胃窦收缩次数以及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导致尖端扭转性实性心动过速。采用胃粘膜保护剂能够在损伤的食管以及胃粘膜上形成坚固的氧化铋胶体沉淀,使之成为保护性薄膜,进而隔绝胃酸、蛋白酶以及食物对受损粘膜的侵蚀作用,并有效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对胃粘膜的血流起到改善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病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尤其是对于反酸以及烧心症状患者。因此,针对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咽喉炎之间的关系继续深入分析与研究十分重要[4]。

在临床诊断中,应该对慢性咽喉炎格外注意:首先,意识要尤其注重对患者的问诊,患者在就医中,往往无法充分认识胃部疾病与咽喉疾病之间的关系,忽略反酸以及烧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医师应及时问诊到位。针对于临床上反复发作的慢性咽喉炎患者,应着重考虑到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性。其次,医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取24h食道p H监测,配合以胃镜检查与实验性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采取全方位诊断。

针对胃食管与慢性咽喉炎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推进研究之中,加强对慢性咽喉炎的诊断,尤其注重问诊工作与辅助检查,根据患者本身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效提升慢性咽喉炎的诊治效果[5]。如何评价治疗的有效性与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慢性咽喉炎的诊断思路不再仅限于耳鼻喉科的原发疾病,针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也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加强临床实践的同时,注重与理论之间的结合,加快胃食管与慢性咽喉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李荣萍,肖社平.铝碳酸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2013,18(2):91-94.

[2]陆盛伟.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咽喉炎临床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467.

[3]姚东英,刘菲.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咳嗽的关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201-203.

[4]汪忠镐,吴继敏,谭松涛等.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及其综合征[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z1):1-5.

慢性喉炎 篇10

【关键词】 奥美拉唑;慢性顽固性咽喉炎;诊断性治疗;胃食管反流

【中图分类号】R76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69-02

慢性顽固性咽喉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弥漫性咽喉部慢性感染。相关研究显示,慢性顽固性咽喉炎与患者长期处于粉尘环境、有害气体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急性咽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也会导致慢性顽固性咽喉炎。近几年研究发现,导致慢性顽固性咽喉炎的重要原因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导致患者胃内消化液反流到口咽部,酸性胃内消化液对口咽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能造成口咽部化学性损伤,从而导致慢性顽固性咽喉炎。为探讨奥美拉唑诊断性治疗慢性顽固性咽喉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共选取73例慢性顽固性咽喉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慢性顽固性咽喉炎患者,将其分为无反流组(n=33)和反流组(n=40)。无反流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5 -70)岁之间,平均年龄(46.8±2.4)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4±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的目的,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慢性咽喉炎的诊断标准①咽部不适、干咳、有粘稠物附着、声音嘶哑等。②淋巴滤泡增生,咽部充血,黏膜萎缩等。

1.2.2 排除标准排除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等具有明显器质性疾病者。

1.2.3 慢性顽固性咽喉炎的临床表现 有咽部疼痛、干痒、有异物感,分泌物多,呼吸、吞咽不畅,夜间咳嗽以及反酸等,当疲劳或者进食刺激性食物后,临床症状加重,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干痒症状。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戒烟戒酒、雾化吸入以及保持口腔清洁等,奥美拉唑治疗期间停止其他药物治疗,两组均口服奥美拉唑(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295,规格20mg)20mg/次,2次/d,饭前30min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0d。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1.5 评价标准 采用评分制对两组临床症状改变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咽喉(是否疼痛,有无异物感等)、分泌物(是否增加,是否黏稠等)以及吞咽(是否通畅,是否疼痛等)进行评分,每项症状评分均为50分,痊愈:50分,好转:30~49分,有效:10~29分。无效:<10分,分数越高,表示改善效果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O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反流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组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3 讨论

慢性顽固性咽喉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咽部黏膜慢性炎症为主,病因复杂。相关研究认为,过度饮酒,抵抗力低以及分泌物刺激等均可导致该病。一般情况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分泌物多,吞咽困难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大量临床实践发现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抗反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咽喉炎症状。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一类具有抗反流、抑酸作用的药物。除此之外,奥美拉唑在酸环境下可以转化为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通过二硫键与分泌膜中的氢离子和质子泵(K+-ATP酶)的巯基不可逆性结合,生成一种复合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刺激,保护黏膜,对治疗咽喉炎有积极的作用。有文献报道慢性顽固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关系密切,约10%慢性顽固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相关报道显示,应用奥美拉唑诊断性治疗慢性顽固性咽喉炎,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本次实验结果与该报道结果相近。

上一篇:快乐的奔跑游戏下一篇:班集体管理与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