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4-05-10

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精选十篇)

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1

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涵盖的范围

我们认为, 是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生是否学到了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身体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教师是否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学生所掌握的一些基本技术能否为学生的体育学习与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所有这些, 事实上都关联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

二、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体育教师的素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自身的教学艺术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仰慕程度, 最终也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程度。

2.学生主体。小学生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 实践证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而是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所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 体育技能、体育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体育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 从而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才能称之为真正有效。

3.课程关联。课程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 其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教材运用是否符合或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并能为这个目标服务, 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我们学校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还加入了吴地民间传统游戏等体育项目, 以丰富体育课程,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共识并共同采用的一种中介途径。科学有效、现代化程度高的教学手段具有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活动方式、拓展教学时空维度等功能, 因而它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浅析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优化课堂结构策略。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 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 合理地安排, 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 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笔者认为, 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 总要考虑三个要素: (1) 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 掌握体育技能; (2) 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 (3) 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2.注重换位思考策略。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体育课教学安排要想学生所想, 让学生很快地理解学习内容。商家的口号我们都很熟悉:顾客是上帝, 想顾客之所想。教师也应想学生之所想———在安排教学时兼顾学生的爱好、兴趣,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进入学生的角色, 体察他们的困难, 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3.有效练习反馈策略。有效地练习,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 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 当今的课堂练习却陷入严重的缺失状态,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 完全取决于能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 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练习应穿插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 同时, 练习要富有方法性, 学生能根据收到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

4.互动教学过程策略。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与交流就是师生互动的典范。对话教学是对传统家长式教学的超越。

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2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Effective Class)

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有效课堂的达成与一定的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英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策略有其独特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采取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的课前准备: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期望。充分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教者在对这些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后,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目标的设定与认识与课堂所取得的效果成正比。在教学Flow Chart这样一个主题时,一位教师定位理解为对制定规则的理解与认识,在课堂上她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来讲解与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则,到了让学生来制作一个flow chart的时候,学生都一片茫然;另一位老师将目标定位为如何制作flow chart,便利用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第一步作什么,接下来是什么,然后又是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下来一个完整的flow chart出来了。

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教材的“整合与开发”,其实质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再次开发”能力,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重新组织与整合。因此,在实际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教师无限制的扩展教学的内容,不断增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在学习festival的时候,一位老师课堂上讲完Chinese New Year, Christmas, Mid-Autumn Day后,给学生呈现了很多很多中外的Festivals,如:美国的独立纪念日、林肯纪念日、退伍军人节等等一大堆英美的节日。一节课下来,看似课堂容量很大,但学生真正掌握的内容却没有什么,而且对于那些节日更没有什么印象。我们不如在扩充一两个重要的节日的基础上,其他的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课外兴趣去了解。

有关教学辅助的准备。教学辅助包括多媒体课件,电教器材,flashcards,学生课堂所需要物品等等。这些辅助手段的利用是语言教学中有效的辅助与补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也可以给所有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I can „时,有位老师让学生准备小提琴、画笔、跳绳等等。

对学生学习程度与状况的了解。对学生学习进度、前一阶段学习内容及其对相关背景知识的预测与了解,是决定授课内容与授课深度的重要指标。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中的策略

语言的有效输入与输出。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L.G.Alexander说过:‘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 依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规律,语言首先是通过听觉来接受与解码,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编码。通过听、说、读、写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语言的掌握也由低级到高级、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语法的学习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有位老师用口语课来学语法时这样上: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再从故事中提出what was happening when he entered home?,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大量练习说这个句型,接下来,就让学生回忆和谈论what was your father/mother doing when you got home yesterday evening?学生经过大量的交流与谈论,能够非常流利的使用并掌握这个项目,最后让各组写出一些相似的句子。说与写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以听和读为基础。因此,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时,教师一定要清晰、明确地表达,一定要让学生听清楚,才可能有它们的有效输出。

生动有趣的课堂与语言的规范化。生动有趣是要求课堂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高度注意与投入到课堂中来;语言本身是有趣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有许多有趣的事。在学习activities时,我们可以利用Nike的一句广告语:Just do it!语言的规范化,既强调语言结构、语法的规范与恰当,更要强调语言的得体(Appropriative)与适用。有位老师上课提出这个问题:How heavy are you? 从语言结构、语法上都没有问题,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却完全违背了得体的原则。

有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新课程中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Learning from doing),从任务出发,来完成一定的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内容多变。如:指令、指示、介绍说明、陈述事实、列举、寻求帮助、辩论等等。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是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活动?二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其理论基础与合理性。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往往为开展一个活动而更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学习Clothes时,有一堂课让学生就不同情境下进行适当的服饰搭配。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服饰的搭配,设计服装时,学生非常兴奋与活跃,但其中真正参与到用所学语言或者用英语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却不多,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使用英语交流!所以有的专家提出我们到底是在上语言课还是手工课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为某人为参加某项活动,希望别人提出一些服饰搭配的建议,这样既可以让各小组参加,也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与交流,有效使用语言完成了任务与交际。

巩固复习。巩固复习的策略有很多,有的教师提出在每堂课的开始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在每节课都留有一定时间对当堂所学知识回忆与巩固。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一堂课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大,而有时候用PPT呈现的时候,很多知识会马上闪过,利用传统的黑板作为辅助记下这些要点与知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问题提出的技巧。一些好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往往是激发学习者思维、点燃学习者思路的火花。提出问题涉及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程度、学习进度有关,问题提出还要考虑到涉及的面和切合实际。在实际中,经常有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有使用一些不需经过多少思考的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课堂尽量避免提出一些简单的‘yes or no’

问题。问题的提出应关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否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有个老师在学生学完关于 ‘I can’t wait for spring to come’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When you think of spring, what comes into your mind?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可以有不同的扩展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表达,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更多的阐述,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说明与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先让学生来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时,老师再做出一定的帮助或引导,这样做的效果也很不错。

对学习者的关注。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活动范围应是整个教室,这样可以感受到每个学习者的变化;对学习者注意使用更多的Eye contact;使用学习者的名字来称呼而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称呼。同时在课堂教师对学习者积极的鼓励与激励,正如一位英国教师所说:Good teachers always help and instruct the learners.Great Teachers always encourage and inspire the learners.四、有效课堂课后的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并不仅仅只在课前的准备与课堂的实施,还包括课后的反馈与反思。从学习者的交流、作业和反映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课堂的效率与预定目标的达成与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程度薄弱学习者的辅导与帮助,为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建议与扩展;作为教师个人的反思,可以更好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下一次的教学。

五、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

对于课堂所采取的一些教学策略,根本的评价要看其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的作用,这些策略的使用是否与语言习得的规律与发展规律相一致。能有效激励学习者参与语言的学习,激发他们使用语言的信心与动力,使语言的学习高效化、快乐化、趣味化,这些才是有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六、结语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情境;教学行为

一、心理策略:创设条件,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

1.以赛激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适时开展课堂绘画竞赛,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绘画比赛,这样学生在比赛中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相互借鉴,团结合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及绘画水平,及时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探索实践中无形地提高了其创新能力。

2.以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少儿的认知需要在游戏中进行,高中学生同样需要生动形象的认知环境。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能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平时要注意收集他人优秀的作品及相关录像,制作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件来授课。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以教师的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同学、老师、班集体所接纳,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关注自己,使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事实上,当学生被教师赏识之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之时,学生会随时向教师道出真心话,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引导、点拨,往往教学效果更佳。

二、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参与能力

1.教学方式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密切联系各学科,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

2.学习方式

记得赫钦斯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光是教师作出正确的评价,更要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美,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自己的缺点也要正确对待,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美术涵养得到不断的发展。多鼓励,少指责;多赞扬,少批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想象创造的成果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创新心理品质。

三、情境策略: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1.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分,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

2.创设有效的音乐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陶冶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

参考文献:

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4

地理教材内容的精彩点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中立足于学生所用课本, 学好学透, 适当让教材生活化, 乡土化, 有利于学生预习、理解和复习, 教材内容的精彩之处, 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例如: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南极洲大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南、冰、宝”这三个精彩点为中心主题, 同时充分运用地球仪、地图、彩色图片, 文中插图和有关数据等为辅助,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扩展知识、并使学生学得活、兴趣高、印象深、记得牢。

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点

学生的地理认知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按地理活动的内容分为: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地理创新能力;按能力构成的要素分为:地理观察力、地理记忆力、地理想象力、地理思维能力。这些差异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进度。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 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要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针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实际情况, 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 这样就使成绩落后的学生建立起信心, 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

采用差异性作业的设计方法:给出三四个难度递减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 分层递进练习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A级基本题, 模仿性练习, 要求全班学生都必须掌握;B级提高题, 发展性练习, 为地理中等和中等以上水平学生设计的练习题;C级深化题, 创造性练习, 为地理学习能力较高学生设计的练习题。这类题目不要求人人会做, 但鼓励人人思考、探索。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选择练习后, 可以尝试做高一层次的练习。在学生练习中, 教师要注意用较多的时间关注地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他们进行帮助、指导, 促其获得成功。

学生能力发展的增长点

能力增长点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临界点。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找准学生能力的增长点,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运用图文转换,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 可适时设计图文信息互换, 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学到某地气候特征或两地以上气候特征差异时, 可根据气温、降水数据让学生绘制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绘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了解知识点和培养绘图技能的过程。然后再根据所绘图示总结气候的具体特征及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运用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案例分析, 特别是相关地理时事分析, 是全面有效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 以“5·12汶川地震”为案例, 要求学生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收集灾害统计数据等, 然后再逐一加以评价。这样, 学生不但对地震的要素、地震的破坏性, 地震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如何防灾救灾等有了深刻认识, 还鼓舞了学生“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等民族情节和爱国热情。

运用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育是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培养社会生产者。创设情景, 把课堂社会化、生活化,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例如学习“方向”时, 可带学生到室外利用日光、树轮等为参照, 让学生学会野外辨别方向的技能。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5

摘要: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更应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本文以现代教学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支撑,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为依据,论述了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初中英语

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书中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个理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可谓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为我们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况,显然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观瞻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不容乐观。

在教方面:

1、“穿旧鞋,走新路”,传统、陈旧的知识本位与英语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

2、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当或不精;

3、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且停滞或游离于预成的层面上;

4、淡化或忽视学情分析,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或分离;

5、缺乏或弱化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有效研究。

在学的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或被人为“湮灭”;

2、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被教师的主导特征的过度呈现而取代;

3、“抄、背、默”几乎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清规戒律”和制胜法宝,学不得法;

4、学生的思维、想象时空被人为扭曲或窄化;

5、课堂上毫无激情地、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机械地重复着昨天的“昨天的故事”。

究其原因:

1、新课程理念不实。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比较陈旧,还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围城”。

2、教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的内容陈旧、范围窄小、方法老套,缺乏研究的深度、效度和活力。

3、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要点和抓手不清。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 1 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主体与主导关系不明。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只管自己的教,很少或几乎没有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或发展。

二、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英语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根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有以下特征:

1、课堂——观照学生的生活世界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指的是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给予学生的文化浸染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收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培养学生的智慧灵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4、课堂——追求教与学的“谐振”

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多元化协作的结果。使“这一个”教师与“这一个”学生找到真正的“诗意地栖居”地,更好地协调、互补、匹配和共享,催化“学习共同发展体”的有效生成,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乐园”。

三、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设计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进步或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 2 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1、教学期望——适当

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期望都是不符学情的,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所以,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2、教学内容——适宜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英语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善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作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3、教学结构——适恰

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因此,保证教学结构的适恰,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

4、预设与生成——适切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5、教学行为——适度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

(三)有效调控

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1、有效自控。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⑤还有比我做得更好的吗?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第五问是对自我的超越。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2、有效微控。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有效互动。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有效教学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令人意的地方: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等。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需要注意:(1)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主体的意识。(2)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3)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4、有效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2)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按照递进嵌套的层级关系把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不同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因而,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定教,以教导学”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

5、有效反思

“反思”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所有教学行为的一种回顾。在回顾中形成某种“自我意识”并由此逐渐“认识自己”。康德在其《使用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说道:“人能够具有‘自我’观念,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但这不是说教师必须长期地过一种“反思教学”的生活。只有当教师的教学中发生了某种教学事件,只有当教师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这些教学事件时,教师的教学才需要由“日常教学”转向“反思教学”。

倡导“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将“有效教师”的基本使命定位在“为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课程物质资源自然重要,课程人力资源(或课程精神资源)亦不可低估。教师能否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由“经验教学”向“反思教学”的转变。

6、有效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若要按整齐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这正是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把备课的重点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研究各层次学生的特点、适用的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深度、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其次,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确定,应遵循“同组异质”原则,学生的性别、学习基础、能力、爱好、性格以及情趣等应合理搭配。一段学习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重组。

由于课堂教学的分层,必然带给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分层。比如:分层布置作业。A、B学生的弹性要有所区别。学生A以培养自主学习为主;学生B以检查落实为主。

7、有效评价:

科学地利用教学评价也非常重要。对于B班学生,信心的建立、自我肯定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进入学习之后,我设计了三次课堂小测验,测验的题目是精雕细刻,最有价值的是我设计的第一次测验,不是单纯地检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是利用第一次测验让B班的学生树立起“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因为“我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结果证明,分层之后的教学效果的确比没有分层时的教学效果要好,当然,除了原有的知识基础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自信和成功的信念。

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摈弃教法上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追求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模式化和科学化。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更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做到:有“对象”意识——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所以,教师必须固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积极、主动地进行检查、评价、反馈和调控;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 6 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点上的发展。课堂教学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价值”观念——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分强调认知目标、知识技能为中心的错误倾向,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力求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英语教师要具备热情、期望、好学和可信任等品质,做一个有效教师,这样,英语课堂才能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乐园,课堂有效教学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操作论;郭志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有效教学;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有效教学 聚焦课堂;张仁贤;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4、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陈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宋秋前;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有效教学论;刘良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18-01

1 前言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日益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步转变为有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拓学生思维,能够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2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正在逐步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再是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应该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师生互动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目前还是认为自己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上课只需要听讲记笔记即可,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

要想突破这个教学瓶颈,教师就应该将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切实转移到学生身上,将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力争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再是课堂的主题,而应该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结果的检验者、教学过程的监控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3 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有选择地补充、取舍,要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好文章,而将那些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文章删掉,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提炼、整理、储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知识,构建自己的写作教学系列和阅读教学序列。笔者在讲授古典诗词时,就对课本中的诗词进行了重组和集中,如《一剪梅》、《鹊桥仙》、《雨霖铃》、《锦瑟》等都是写相思爱情,《桂枝香o金陵怀古》、《过华清宫》、《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o赤壁怀古》、《石头城》、《蜀相》等都是写咏史怀古。通过并联组合这些诗歌,能够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系统的知识。

4 大力开展语文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语文活动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给师生更多自主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从而全面推进情感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例如某中学近日开展语文手抄报评比展示活动。在评比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推荐二份参加复赛,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表彰。并将所有获奖作品展出。一幅幅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文质兼美的作品展现在师生们面前,令人惊叹不已。有的作品还别出心裁地增添了剪、贴、编等手工制作,将内容和形式统一,文学与艺术融合,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手抄报中的一朵朵奇葩。手抄报评展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汇编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和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语文活动氛围,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5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爱学习的老师。有些学生之所以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望而却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觉得高中语文课程枯燥乏味,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应该在高中语文课程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对于高中语文教材的实质内容要善于挖掘,为了有效地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应该让抽象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相互联系起来,使高中语文课程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2)对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导言课教学设计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高度重视,将导言课备好、讲好,为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6 注意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个体差异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智力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组成,是一种较为综合型的认识能力,其中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智力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感二者相互协调的产物。Gardner教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校中是没有"差生"这个概念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智力。将情感因素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地消除。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以批评为辅"和"以赞扬为主"的办法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高中语文学习中找到荣誉感和自豪感,切勿让学生自暴自弃,或者产生自卑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适当照顾地理位置偏僻的中学,部分学校因环境条件和教学时间所限,可适时、适当地增加部分更切合高中生实际的、可操作性更强的替代方案及实施建议。

7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动性和激情,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负担。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 乔莉芳.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 神州. 2013(05):120-124.

[2] 沈忠海.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探索[J]. 考试周刊. 2012(87):130-133.

[3] 沈忠海. 淺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中学时代. 2012(20):143-147.

[4] 范晓华.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0):156-160.

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7

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物教学

生物学知识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物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现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生物学有关, 生物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物教学, 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为有效教学提供前提。鉴于此,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物教学, 让课堂不仅成为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还能够成为让学生打开心扉、张扬个性、愉快受教、轻松学习的“知识殿堂”。比如,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当今的粮食问题, 阐述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结合当今的锻炼健身需求, 阐述清晨不宜在树林中进行晨练;结合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阐述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等。让同学们明确地感受到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生物学科的学习, 从而提升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从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及自然现象的密切联系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生物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还提高了同学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从而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之所以成为教育界的“至理名言”, 就是因为此言不虚, 当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时, 那么, 学生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愉快而有效的学习过程, 无疑是有效教学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有许多种,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酸雨的危害”时, 可以先抛开书本理论不谈, 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你的自行车哪个部位生锈了?自行车的钢圈是因为什么原因生锈的呢?既然自行车的钢圈是在被雨淋后生锈的, 那么, 是不是说明雨水中有腐蚀钢圈的物质呢?……大家再想一想, 什么样的雨是酸雨呢?既然酸雨能导致自行车的钢圈生锈, 那么, 酸雨对生物有没有影响呢?为了让同学们拓宽思维,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有关酸雨的危害的视频, 使同学们了解到更多酸雨的危害, 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又比如, 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脍炙人口的诗词或者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等丰富教学内容, 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例如, 教师在讲述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以及植物的根的作用时, 可以引用“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进行形象地描述;教师在讲述“食物链”中的“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物质能量传递过程时, 可以引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进行生动地诠释。实践证明,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巧设问题情境, 巧用诗词谚语,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还可以使生物知识充满情趣而简明易懂, 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

三、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 也是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因此,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 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的反应速度”这一内容时, 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抛接物品 (如硬币) 的小游戏, 在这“抛”与“接”的游戏过程中, 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反应速度”,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然后, 教师再因势利导, 提出问题:“同学们说一说, 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在游戏之后, 兴致盎然, 所以, 回答问题也会非常踊跃, 有的会说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 有的会说与个子高矮有关, 有的会说与心理素质有关, 有的会说与注意力有关。教师对于同学们的答案先不置可否, 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游戏不是目的, 放飞学生心灵、活跃学生思维才是真正的目的。实践证明, 当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候,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构建有效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8

对于学校来说, 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来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就是说, 构建体育良好课堂的主体是面对学生的, 教师所做的每一项体育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 保证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

一、提高教师备课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备课, 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教师的体育备课有直接关系, 也可以说教师的备课水平直接关系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提高备课水平呢?首先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所有的备课内容都必须围绕学生进行, 特别是在设计集体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动员全体学生,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与体质进行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另外教师在备课之前要进行具体的实践, 特别是对于一些机械类的体育器材, 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充分了解这些活动的操作难度以及它的可操作性。最后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掌握课堂节奏, 在课堂设计的时候不能超负荷, 更不能不满负荷, 应该根据整节课堂的每一个项目合理地安排时间节奏, 既能保证学生很好地锻炼身体, 还应该保证课堂的高效利用。

作为学校来说, 重要的一点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应该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议学校应该针对体育教学由校领导牵头建立体育教学课题研究小组, 对构建体育良好课堂、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秩序

体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 体育教学更多的是实践性课程, 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来说都有高度的热情, 因此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小学生来说, 针对他们的模仿性较强, 课堂比较活跃, 但是更多的是缺乏耐力, 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 应该结合这一类学生的特点,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 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活动量, 同时在锻炼项目上增加一定的难度, 但是对于一些高难度动作, 还是要量力而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急功近利, 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后再进行项目训练;对于大学生来说, 体育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进行方法的传授, 应把更多的实践时间留给学生。另外在设计课程的时候, 要增加适量的趣味性活动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 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老鹰捉小鸡、趣味拔河比赛等, 这既能锻炼身体又富有趣味性。

三、建立激励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很多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一直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 对于集体生活来说根本没有概念,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更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 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占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肯定有不同的表现, 这时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项目:小学5年级蹲踞式跳远。达标要求:男生:2.8M;女生:2M。项目要求:每名学生有一次试跳机会, 试跳不计入分数统计, 每人有三次跳远机会, 通过计算三次跳的平均值得出最后的分数。起跳不能踏线, 以最近落地点为标准测量距离。比赛结果如下。

通过结果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一组里面成绩最好的是王凯, 成绩最差的是刘伟, 李小明和张小帅刚刚达标, 水平不相上下。那么此时教师应该怎么处理这种状况呢?首先要分析一下刘伟为什么成绩这么差, 是不是在跳的时候有什么测量失误, 或者是在起跳的时候过度紧张没有发挥好, 或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等, 通过分析得知, 刘伟之所以没有完全发挥是由于他的脚带伤, 这时教师就应该在公布成绩的时候告诉班级的学生刘伟的特殊情况, 并在上下一节课的时候对刘伟进行补考, 对李小明和张小帅来说应该多多鼓励, 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再创佳绩, 对王凯来说首先就是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他有更高的目标。通过这样处理, 成功的人既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失败的学生也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体育课堂、完成各项体育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 可以帮助教师更容易推动各个体育项目的进行, 从而有效构建良好的体育课堂,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在课堂上, 在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 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 安全第一”的标准, 所有的体育锻炼必须是基于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进行的。学校应该组织全体体育教师组建体育教学领导小组, 他们的主要职责如下: (1) 定期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 研究学习一些新的课堂游戏; (2) 成为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帮助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 (3) 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 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利用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差, 形象具体的思维占优势等特点, 课堂上利用故事导入,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 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利用“孙悟空分饼”的故事导入:一天, 孙悟空把大小相同的三块饼分给师傅和师弟们吃。他先拿一块饼给师傅。师傅却说:“悟空, 先给我半块吧, 那半块留下来, 免得路上挨饿。”悟空就把饼平均分成2份, 给了师傅1份。猪八戒看见了, 嚷着说:“1份太少了, 我要2份。”于是, 孙悟空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4份, 给了猪八戒2份。沙僧一看, 急着说:“师兄, 每天都是我挑行李, 我出力多, 我要3份。”孙悟空听了, 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6份, 给了沙僧3份。猪八戒看见了, 气得大叫:“师兄偏心!我要4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 教师设问:“小朋友, 你知道谁分得最多吗?孙悟空这样分公平吗?猪八戒要4份, 孙悟空该怎样分呢?”由于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口味, 学生积极发言, 品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将授课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 接触数学, 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 我为学生展示了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成绩, 出示了1号选手的比赛成绩。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1号选手的比赛结果, 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 我提出根据比赛规定的评分要求, 选手的比赛成绩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 很容易判断出比赛结果。这时,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 继续提问:“同学们, 你们根据什么判断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呢?”顿时, 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 课堂充满了生气和欢乐。因此, 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体验, 拉进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新鲜有趣,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利用数学知识去探究问题,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促进教学多元化

实践出真知,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去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便会产生更深的理解, 情感的体验也更加深刻。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能发展学习兴趣,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 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我指导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表示的分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保持着极高的学习热情, 不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而且通过举一反三, 对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又如:教学米的认识的时候, 先准备好1米长的绳子, 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动手从课堂中找到长1米的物品, 感知一下1米的长度, 结果学生都能找到课桌长1米、门宽1米等。这样通过学生亲身去感受1米的长度比起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解释更有效果, 既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兴趣盎然, 效果自然就好。

四引入课堂游戏,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特别是小学生,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置一些游戏,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有机结合, 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课堂知识, 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熏陶了数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授“乘法口诀”时, 我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4组, 由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抢答记分数, 以积分多为胜。教学中还可结合教学内容, 开展“传口令”、“找朋友”、“小猫钓鱼”、“邮递员送信”、“小医生给果树看病”、“摘苹果”、“小动物找家”等游戏活动。

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篇10

一、抓教学结构

合理安排顺序,科学分配时间,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要有顺序。一般来说,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统一性原则,每节课都应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或核心任务来统率,确保在教学过程中不走板,不跑调;完整性原则,整个课堂结构的基本成分要完整,起始步骤、展开步骤和结束步骤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系统性原则,各个教学步骤之间要有明确的联系,不得隔离或中断,起始步骤提出几个问题,展开步骤就展开几个问题,结束步骤就总结几个问题;详略性原则,在起始步骤和结束步骤中,点题的话语应详,铺垫的话语应略,在展开步骤中,重点难点应详,一般知识应略。在施教时,必须对那些重点难点加以分解、补充或拓展,否则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巩固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较大的教学步骤结束以后,都需要及时巩固。

二、抓教学方法

依内容定方法,以学定教。《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对人施教,主要是启发诱导。要引导学生主动学,而不是强迫其学习;要发现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学生;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注重引导而不强制,师生关系就会和谐;注重强化而不是责备,学生就会觉得容易学; 注重启发而不直接给答案, 学生就会勤于思考。教无定法,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万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见仁见智;法有道循,只要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要围绕新课标的规定来进行。

“知识与技能”层面,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在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要突出个性。同时,教学目标中知识点的组织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有重点和难点,切忌不可无重难点、无中心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盲目而不知所措。

“过程与方法”层面,着重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在制定这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习惯问题, 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学生课堂能否“活”的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要着力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信息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难以抉择,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心灵的工程师,应当肩负起为学生引路的职责,根据教材的内容, 有意无意地去引导学生在社会中趋利避害,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

总而言之,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四有”: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

四、抓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性,但我们应当恰当运用,讲究实效不搞表演式。教师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特别是多媒体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但是要始终坚持一条原则:教学手段是为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教师机械性的省力或是教师表演个人技能提供便利的。

上一篇:管理体系建立下一篇:弹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