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

2024-05-21

配合物(精选十篇)

配合物 篇1

1 希夫碱钴配合物

刘艳[9]将双水杨醛缩二亚丙基三胺合钴 (Ⅱ) (如图1) 。

作为溶剂聚合膜阴离子电极的载体时, 该电极对高氯酸根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 当p H值为5.5时电极电位响应性能最佳, 同时该电极有良好的选择性及稳定性, 将其初步应用于花炮中高氯酸根离子的分析, 检测效果良好。

郝成君[10]用苯丙氨酸希夫碱分别与Co (Ⅱ) 、Mn (Ⅱ) 、Fe (Ⅲ) 、Ni (Ⅱ) 制备了系列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11]。在有氧条件下, 希夫碱钴 (Ⅱ) 配合物对催化氧化环己烯的催化性最高, 该催化剂循环使用性好, 且可作为固载催化剂使用。

段宗范[4]将具有良好高分子通性的酪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 (Ⅱ) 配合物 (图2) 担载于聚苯乙烯树脂上, 实现了小分子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非均相化。该高分子配合物催化剂对环己烯的催化氧化反应条件温和, 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循环使用性能, 是环境友好的催化体系。

玄峰松[12]用交联度为6%和12%的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 合成具有长间隔臂的聚合物负载的希夫碱钴 (Ⅱ) 配合物 (图3) , 应用于巴豆醛、正丁醛催化氧化制备巴豆酸、正丁酸。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巴豆酸的收率达70.7%, 正丁酸的收率达95.8%, 该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也较好。

陈德余[1]用L-丙氨酸邻香草醛与Co (Ⅱ) 、Ni (Ⅱ) 、Cd (Ⅱ) 、Fe (Ⅲ) 、Cu (Ⅱ) 、Zn (Ⅱ) 合成了系列过渡金属希夫碱配合物, 通过检测其对氧自由基负离子的清除效果, 发现希夫碱Cd (Ⅱ) 、Fe (Ⅲ) 配合物对氧自由基负离子无清除作用, 其余金属离子的希夫碱配体对氧自由基负离子均有清除效果, 其中钴 (Ⅱ) 系列希夫碱配合物的清除率最高。

2 希夫碱锰配合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机体有防护功能, 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天然清除剂, 因分子量大, 不易透过细胞膜, 其药用价值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梅光泉[13]研究了三种不同希夫碱锰 (Ⅱ) 配合物 (图4) , 发现其均能降低活性氧导致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值, 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DMPO加合物的ESR波谱信号, 减少·O2-损伤膜提取物产生的脂类过氧化物产量, 且具有不同程度清除·O2-的效能, 图4中的 (c) C15H25N5C12O10Mn有较高清除效能。

石先莹[2]用水杨醛、胺类化合物 (乙二胺, 苯胺) 、L-丙氨酸、邻氨基苯酚及Mn (Ⅱ) , 用分子自组装法合成了系列水溶性希夫碱锰 (Ⅱ) 单核及双核配合物, 其有较强SOD活性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同时更易进入细胞内部, 具有良好的生物应用前景。

韩建萍[14]以丙氨酸、水杨醛、Mn (Ⅲ) 为原料合成了希夫碱锰 (III) 配合物。以氧气为氧源, 异丁醛为共还原剂, 考察了反应的温度、时间、催化剂量、异丁醛量及溶剂量对希夫碱锰 (Ⅲ) 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并找到最佳反映条件, 在此条件下, 环己烯的转化率为98.3%, 环氧环己烷的选择性为70.6%。

彭斌[6]研究了含萘环结构手性桥接基团的希夫碱锰 (Ⅱ) 配合物。运用吸收光谱、粘度法和凝胶电泳实验, 研究与DNA的相互作用, 发现其与DNA以插入模式结合, 并呈现出手性差异。在H2O2存在下, 通过凝胶电泳观察, 配合物能够使p BR322 DNA断裂, 表现出化学核酸酶活性。

赵继全[5]利用丙氨酸、水杨醛、锰 (Ⅱ) 络合为希夫碱锰 (Ⅱ) 配合物 (图5) , 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得多相化催化剂。与相应均相催化剂比较, 该催化剂对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环氧化产物选择性较高, 催化剂流失少, 循环使用性能好。

项萍[15]合成了在5, 5位上分别含羟基叔胺基和酯基叔胺基取代基的手性希夫碱Mn (Ⅲ) 配合物1~4 (图6) , 对其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发现不同的离子液体[BMIM]PF6和[BMIM]BF4的加入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不同, 在CH2Cl2/H2O两相反应体系中, 离子液体[BMIM]PF6可以提供更好的反应环境。其中羟基叔胺取代基的希夫碱锰 (Ⅲ) 配合物和离子液体[BMIM]PF6结合使用效果最佳。该体系既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又使催化剂易于分离和循环使用。

周琳[16]制备了2-乙酰基吡嗪单缩二氨基硫脲、2-乙酰基吡嗪缩二氨基硫脲缩5-氯水杨醛及其锰 (Ⅱ) 配合物。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的抑制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 , 且不对称双希夫碱的抑菌效果要比单缩希夫碱的抑菌效果好, 配合物的抑菌效果高于配体。

李建章[17]研究了三种不同配体 (图7a) 合成的希夫碱锰 (Ⅲ) 配合物Mn L2xCl (图7b) 。遵循金属-氢氧离子机理, 两种聚醚取代的水杨醛亚胺希夫碱锰 (Ⅲ) 配合物Mn L21Cl和Mn L22Cl, 与不含聚醚链的类似物Mn L23Cl比较, 以羟基作为聚醚链端基的Mn L21Cl的催化活性最高, 在相同条件下, 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约为Mn L22Cl的3倍, 为Mn L23Cl的30倍。

郭航鸣[18]发现了邻香兰素缩对甲苯胺希夫碱HL (C15H15NO2) 与其锰 (Ⅱ) 、锌 (Ⅱ) 的配合物:[Mn (HL) 3 (CH3OH) 〗 (Cl O4) 2与[Zn (HL) 2 (H2O) 2] (Cl O4) 2。研究发现, 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是与希夫碱配体中的酚羟基氧及甲氧基氧结合而发生配位的, 其中锰 (Ⅱ) 的配位数为7, 而锌 (Ⅱ) 的配位数为6;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 对于同种菌, 锌 (Ⅱ) 配合物抗菌活性较高;对于枯草杆菌, 锰配合物活性略高。

3 希夫碱铜配合物

温燕梅[19]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法使壳聚糖与水杨醛反应, 生成壳聚糖希夫碱与其铜 (Ⅱ) 配合物 (图8) , 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对H2O2的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特定条件下, H2O2的分解率达99.8%。

王寿武[20]利用乙二胺和乙酰丙酮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Cu (Ⅱ) 、Ni (Ⅱ) 、Mn (Ⅲ) 的配合物 (图9) , 实验合成方法方便快捷, 且有利于超分子链的形成。

康敬万[8]用L-半胱氨酸、水杨醛和醋酸铜制备希夫碱铜 (Ⅱ) 配合物, 该配合物与单链DNA和双链DNA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质, 利用这种性质, 此配合物可以作为识别单链DNA和双链DNA的探针试剂。

王荣民[21]等人研究的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铜 (Ⅱ) 配合物 (图10) , 在催化氧化环己烯反应中, 对环己烯醇及环己烯酮的共选择性达到73.8%。在分子氧氧化苯乙烯的反应中, 对苯甲醛的选择性高达100%。

鲁传华[22]用水杨醛和1, 3-二氨基硫脲缩合了含硫希夫碱及其铜 (Ⅱ) 配合物, 并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可能的空间构型。

4 其它金属希夫碱配合物

自人们发现2-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 缩氨基硫脲、缩氨基脲等腙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已有诸多报道, 作为主族元素的Sn也有杀伤恶性肿瘤的作用。唐慧安[3]用氨基硫脲、二甲胺基苯甲醛、锡粒等物质合成希夫碱锡 (Ⅱ) 配合物, 一定浓度的该配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瘤株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为79.8%, 抗肿瘤效果较理想。

缩氨基脲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抗麻风病等生物活性[23~25]。李冬青[26]研究了希夫碱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铅 (Ⅱ) 配合物[Pb (PNS) (NO3) Cl]·H2O (图11) 。由吡啶-2-甲醛和盐酸氨基脲、Pb (Ⅱ) 在乙醇和水的溶剂中制得。

李冬青[7]发现了具有较强抗寒及抗病性能的水杨醛4-氨基安替吡啉希夫碱钒 (Ⅳ) 配合物[V (O) L (CH3CH2O) ]2 (图12) , 通过对种子发芽试验的观察表明, 在有一定活性配体的基础上引进一个金属离子之后, 配合物活性增强。

陈琪[27]研究的9种希夫碱银配合物对癌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且配合物中Ag (Ⅰ) 原子的含量多少及其空间位阻对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影响。

于青[28]研究了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酸系列希夫碱及其钼 (Ⅵ) 配合物 (C12H18N4O9Mo) 、 (C18H24N4O12Mo2) 、 (C12H29N5O15Mo2) 。以蒸馏水为对照, 用不同浓度的配体及配合物水溶液为营养液, 观察绿豆发芽试验, 发现希夫碱配体对植物发芽有抑制作用, 配合物则有促进作用。

侯丽新[29]用水杨醛、邻苯二胺、酮溶液、乙酸锌、甲醇合成了希夫碱有机金属配合物 (图13) , 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热稳定性, 玻璃化温度与分解温度较高, 在紫外光的激发下, 其粉体产生强发射的黄绿色荧光, 色纯度高, 满足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指标, 实现了黄光电致发光。

李敬[30]分别以甲 (乙) 酰基二茂铁为原料, 与邻氮基苯甲酸反应, 合成两种含二茂铁基希夫碱, 为今后进一步讨沦α-氨基酸与酰基二茂铁的缩合反应找出了合适的条件。

刘波[31]以2-甲醛吡啶和二甘醇二胺为原料制备了希夫碱 (N, N’-双 (2-亚甲基吡啶) 二甘醇二胺) 及其Eu (Ⅲ) 、Gd (Ⅲ) 、Tb (Ⅲ) 、Dy (Ⅲ) 和Yb (Ⅲ) 的配合物 (图14) 。对所制得的配合物进行荧光光谱分析, 配体的三重态和Tb (Ⅲ) 离子的共振能级匹配较好, 且能量传递比Eu (Ⅲ) 配合物更为有效。在此次合成的系列希夫碱配合物中, Tb (Ⅲ)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在490 nm处的强度较高, Tb (Ⅲ) 配合物呈黄绿色, 可以作为黄绿色的

陈振锋[32]等人用水热 (溶剂热) 法合成了双核钒 (Ⅳ) 配合物[VO (μ2-OCH3) L]2 (配体L为希夫碱水杨醛单缩乙二胺) (图15) , 钒 (IV) 原子采取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钒原子之间通过甲氧基中的氧原子桥联形成二聚体。钒与希夫碱上氨基氮和亚氨氮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环, 同时钒和希夫碱中的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另一稳定的共边六元螯合环。

范玉华[33]用氢氧化钾、L-酪氨酸、水杨醛的无水乙醇溶液及硝酸铒的无水乙醇溶液制得了希夫碱配合物, 其组成为[Er L (H2O) 2]NO3·C2H5OH, 此类配合物在生命科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为寻找新的稀土萃取剂, 王秋芬[34]等人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吡啉希夫碱与镧、钐、铕的配合物Ln L (NO3) 3 (L为5-溴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吡啉) 。王秋芬[35]还用二溴水杨醛缩二胺与硝酸钍合成了两种固体配合物,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毕思玮[36]合成丙氨酸、亮氨酸水杨醛希夫碱及其与Mn (Ⅱ) 、Co (Ⅱ) 、Ni (Ⅱ) 、Zn (Ⅱ) 、Cu (Ⅱ) 的配合物, 选用有代表性的菌株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进行抗菌实验, 用80%DMSO将配体或配合物配成1%~2%的试液, 灭菌后备用。用牛肉膏培养基将试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并加入细菌悬液, 放在37℃培养箱中培养, 结果表明, 配体与金属配位后其抑菌活性呈增大趋势。

5 结语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表现出优越的应用性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在研发上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各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随着实验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对其研究也逐步深入。今后的研究中, 继续加深对其应用的开发, 以拓展希夫碱金属配合物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希夫碱基团通过碳-氮双键上的氮原子和相邻的具有孤对电子的氧、硫、磷原子与金属原子配对可形成希夫碱配合物。对钴 (Ⅱ) 、锰{ (Ⅱ) (、Ⅲ) }、铜 (Ⅱ) 三类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式、合成方法及在医药、酶、催化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锡 (Ⅱ) 、铅 (Ⅱ) 、钒 (Ⅳ) 、钼 (Ⅵ) 、银 (Ⅰ) 等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应用也做了简要概述。

氮杂环卡宾铁配合物的研究 篇2

氮杂环卡宾铁配合物的研究

氮杂环卡宾因其易合成、毒性小、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易调控、与中心金属的配位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构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一个重要配体.通常含氮杂环卡宾的金属配合物不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被用做催化剂用于各类反应.本文就氮杂环卡宾化合物的性质特征以及合成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金属作用的.原理.研究了以主要金属铁为例的氮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性质.

作 者:张冲 仲崇民 ZHANG Chong ZHONG Chong-min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刊 名:化学工程师  ISTIC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 年,卷(期): 22(12) 分类号:O626 关键词:卡宾   杂环   金属   铁  

配合物 篇3

关键词:配合物,金属-末端元素,多重键

中图分类号:N04;O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33-02

Chinese Nomenclature for Complexes withTerminal Metal Element with Multiple Bonds

WU Xian

Abstract:Complexes containing terminal metal element with multiple bonds 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modern chemistry. However, there is no general accep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or these compound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reate appropriate Chinese nomenclature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describing these molecules in Chinese.

Keywords: complex, terminal metal element, multiple bonds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一类极其普遍而又重要的化合物。一般来说,在配合物中,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与一个或多个配体成键,形成完整的配合物分子[1]。配位化合物因其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和成键特征,成为化学家们十分钟爱的研究对象。很多配合物展现出有趣的物理功能(如作为单分子磁体)和化学功能(如作为均相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纷繁的配合物之中,有一类分子,其中心金属以多重键形式与第14族至第16族的p区元素之单个原子相连,亦即金属-末端元素多重键配合物(见图1)。目前见诸报道的在实验上成功制备出的这类化合物包括金属-末端碳(第14族)配合物,金属-末端氮、磷、砷、锑(第15族)配合物,以及金属-末端氧、硫、硒、碲(第16族)配合物。在当今的化学研究中,这些化合物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金属-末端碳配合物被认为是继金属卡宾和金属卡拜配合物之后的又一类新型金属-碳多重键化合物[2];金属-末端氧配合物可用于活化惰性化学键[3]。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无机化学命名规则,这些配合物的英文名分别为metal carbido,nitrido,phosphido,arsenido,antimonido,oxido(常称为oxo),sulfido,selenido 及tellurido complex[4],但至今尚无简洁统一的中文译名。笔者建议将其统一译为金属X独配合物(X为配位元素名)。按此译法,上述各化合物分别称为金属碳独、氮独、磷独、砷独、锑独、氧独、硫独、硒独和碲独配合物。“独”字体现出该元素单独与中心金属产生配位,与相应英文名中的结尾“do”相对应,且读音恰好相似(即“独”与“do”的读音相似),因此达到了意译和音译的双重效果。更进一步,可将该类型的配合物统一简称为独合物,易于记忆和表达。

综上所述,将金属-末端元素多重键配合物统称为金属X独配合物在音和意上均与英文名相匹配,推荐在中文化学术语界使用。

参 考 文 献

[1]Gispert J R. Coordination Chemistry [M].Weinheim: WileyVCH, 2008: XXIX.

[2]Peters J C, Odom A L, Cummins C C. A Terminal Molybdenum Carbide Prepared by Methylidyne Deprotonation [J]. Chem. Commun., 1997: 1995-1996.

[3]Gunay A G, Theopold K, H. CH Bond Activations by Metal Oxo Compounds [J]. Chem. Rev., 2010 (110): 1060-1081.

[4]Connelly N G, Damhus T, Hartshorn R M, et al.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nmmendations 2005 [M]. Cambridg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5:281-335.

咪唑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 篇4

1 配体的特点

咪唑羧酸类配体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或四个) , 能与大多数的金属发生配位反应, 氧原子与稀土的配位能力较强, 而氮原子则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较强;在与金属发生配位反应时, 配位点可以是氮原子, 也可以是氧原子, 咪唑杂环具有芳香性, 既显弱碱性又显弱酸性, 且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羧基可以采取不同的去质子形式, 因此可以和众多的金属以不同模式、不同角度发生配位反应, 并能够形成强氧键, 形成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配合物。在配位时的拓扑结构多样, 可以形成单齿桥联, 双齿桥联, 多齿桥联配合物。

2 研究进展

咪唑羧酸类配体兼具咪唑和羧酸类配体的优点, 具有多个配位点、多种配位模式和较强的配位能力, 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常见的咪唑羧酸类配体主要有一元咪唑羧酸和二元咪唑羧酸。其中4-咪唑乙酸是研究较多的一元咪唑羧酸, 如M.Kondo等人制备的[Ni (ima) 2 (Me OH) 2]配合物[1], 是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并且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二元配体中研究最多的是4, 5-咪唑二甲酸配体。它不仅具有N、O两种配位原子和多个配位点, 不同酸性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阴离子, 是建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较佳桥配体。W G Lu等[2]用咪唑-4, 5-二羧酸通过控制温度合成了三组超分子异构体, 并对部分配合物做了热重和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Z G Gu等[3]通过改变咪唑羧酸二号位的R基合成了两组金属配合物, 由于咪唑羧酸类配体具有丰富的配位模式, 在此实验中合成的六个配合物中共出现了10种配位模式。芳香基取代的4, 5-咪唑二羧酸的衍生物种类繁多, 主要包括含配位点的取代基和不含有配位点的取代基。

3 应用

采用咪唑羧酸类配体作为有机配体合成的配合物的研究非常广泛, 已经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并且在性能上表现出优异的功能特性。Sushrutha等[4]合成了配合物Bi (H2IDC) (HIDC) , 并测试了该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发现在丙酮与乙二醇的缩酮反应中使用该催化剂可以使产率达到67%, 说明该配合物具有催化性能。此外在吸附性、磁性等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设计合成新型配合物已经成为当今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咪唑羧酸类配体具有多个氮原子和氧原子, 可以和大多数的金属发生配位反应, 而且可以对配体本身进行修饰, 从而生成性能优异, 结构新颖, 功能特殊的配合物。

参考文献

[1]M Kondo, T Iwase, Y Fuwa, T Horiba et al.Flexible Hexagonal Tube Framework of a New Nickel Complex Assembled from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J].Chemistry Letters.2005, (34) :410-411.

[2]W G.Lu, L Jiang, and T B.Lu, Lanthanide Contraction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Structures of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Imidazole-4, 5-Dicarboxylate and Oxalate[J].Crystal Growth&Design, 2010, (10) :4310-4318.

[3]Z G.Gu, Y T.Liu, X J.Ho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Metal-ImidazoleBased Dicarboxylate Networks with Topological Diversity:Thermal Stability, Gas Adsorption and Fluorescent Emission Properties[J].Crystal Growth&Design, 2012, (5) :2178-2186.

配合物 篇5

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合成了四个新型的手性双核(R,R)Salen配合物[(Cu)2L@H2O(2),(Ni)2L(3),(Zn)2L@H2O(4),(MnCl)2L@2H2O(5)],(其中L是由(R,R)环己二胺、3,5叔丁基水杨醛、5,5′亚甲基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的手性二聚Salen配体(1)).用元素分析、NMR、FT-IR、UV-Vis、CD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与单核的Salen配体和配合物比较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性质.发现双核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与单核的`配体和配合物基本一致,而吸收峰的强度有近似两倍的关系.另外,用激子偶合理论解释了此类手性化合物圆二色谱的Cotton效应和Cotton分裂.Cotton分裂的方向依赖于环己二胺的构象.(R,R)环己二胺决定了Salen化合物的手征性为负,Cotton分裂的正负两部分分别处于高能区和低能区.

作 者:胡国航 阮文娟 张玉玲 韩华 朱志昂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 刊 名:物理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年,卷(期):2003 19(4) 分类号:O614.33 关键词:手性 Salen(N,N′-bis-(salicylaldehyde)ethylenediimine的缩写 )配体   双核 Salen配合物   谱学性质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篇6

过渡金属容易同时与多个相同的或不同的配体配位, 并且其配位数也复杂多变, 自组装所得到的配位聚合物又常常具有奇特的结构与不同寻常的性质, 故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卓著的研究成果。人们研究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钴配合物的合成

2009年, 李薇等[1]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Co (4, 4′-bipy) (C 9H 8 O 3 N) 2] (H 2 O) 4}n, 每个Co离子与2个4, 4′-联吡啶分子中的2个N原子, 2个邻乙酰氨基苯甲酸根的4个氧原子配位, 形成了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B.L.Li课题组利用柔性双咪唑桥联配体1, 4-二 (2-甲基咪唑) 丁烷和多种双羧基作为混合配体和二价过渡金属盐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了四中钴的配合物:{[Co (bib) (ndc) ]·0.5H2O}n (1) , {[Co (bib) ·0.5 (aip) ]H2O}n (2) , [Co (bib) (adc) ]n (3) , {[Co2 (bib) (adc) 2]·0.5H2O}n (4) , 并对这几种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L.Schlechte课题组[32]以刚性桥联咪唑配体1, 3-二咪唑苯和二价钴盐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了五个不同结构的新颖的配合物。其中, 具有三维结构的配合物 (DUT-58) 存在自穿插现象而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不同条件下对氢气和甲烷气体都有很好的吸附性。

2锌配合物的合成

1999年, O.M.Yaghi课题组以对苯二甲酸和锌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MOF-5。MOF-5的结构中存在二价锌与羧基氧构筑的四核锌簇。

2012年, 卜显赫课题组[2]用溶剂热法以5, 6-二甲基-1H-苯并三唑水合物和3, 5-双 (羧苯基) -1, 2, 4-三唑为配体与Zn (Ⅱ) 盐合成出了配合物{[Zn9Cl2 (bcpt) 2 (Me2bta) 12]·0.5DMF}n, 并对此配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2015年, Sanjit Konar等人以四种不同的二羧酸和N, N-双-吡啶-4-甲基-肼为混合配体合成出了四个不同的锌的配合物[Zn (tdc) (4-bpmh) ]n·n (H2O) (1) , [Zn (2-NH2BDC) (4-bpmh) ]n·n (Et OH) (2) , [Zn (NDC) (4-bpmh) ]n (3) 和{[Zn (ADPA) (4-bpmh) (H2O) ] (Cl O4) }n·n (Me OH) , 并对这些配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3镍配合物的合成

郑吉民课题组[3]以刚性1, 4-双咪唑苯分别与均苯三酸、对苯二甲酸作为原料与Ni (Ⅱ) 盐经过水热反应得到了两个结构新颖的三维的配合物。[Ni3 (L) 3 (BTC) 2·2H2O]·6H2O和[Ni2 (L) 2 (BDC) 2·2H2O]·H2O。Tian-Yong Song等人采用Ni Cl26H2O和N, P配体H4PMIDA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了两种镍的配合物 (NH4) 2[Ni (PMIDA) (H2O) ]和 (H3O) 8[Ni4O2 (HPMIDA) 4 (H2O) 2], 并对配合物的磁性进行了研究。

4镉配合物的合成

Shyam Biswas课题组采用溶剂热法以Cd Cl2·H2O和4- (1H-四唑-5-基-N-苯甲酰胺为原料合成出了具有三维结构的配合物[Cd5Cl6 (L) (HL) 2]·7H2O, 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2013年, Fu Feng等人以Cd (CH 3 COO) 2·2H 2 O和3, 5-双 (羧苯基) -1, 2, 4-三唑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了[Cd (bct) (H2O) ]· (H2O) 配合物, 在此配合物中, 存在双链结构, 双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则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并对此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Eringathodi Suresh等人以Cd (NO3) 2·4H2O, 1, 3, 5-三 (咪唑-1-基甲基) 苯和5-溴间苯二甲酸为原料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得到了镉的配合物[Cd (5-Br IP) (TIB) ]n, 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5铜配合物的合成

1999年, I.D.Williams课题组[4]采用溶剂热法以1, 3, 5-均苯三甲酸和氯化铜为原料得到了由1, 3, 5-均苯三甲酸连接形成三维多孔框架结构的新型孔材料HKUST-1。2003年, Pei Hongxia等人用氮磷配体合成出了铜的配合[Cu (H2PMIDA) (phen) ]·3H2O, 开辟了氮磷配体配合物的新篇章。2015年, Mohamed Eddaoudi等人采用溶剂热法, 以4- (嘧啶-5-基) 苯甲酸、硝酸铜、乙腈、DMF为原料分别合成出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u2 (C11H7N2O2) 4]· (CH3CN) 2和[ (Cu2I2) Cu2 (C11H7N2O2) 4]· (DMF) 7.4 (H2O) 4.6。

结束语

本文对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研究现状与性能研究进行了总结, 对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MOFs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与性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薇, 李昶红, 杨颖群.无机化学学报, 2010, 26, 1117-1120.

[2]Yun Wu Li, Xian He Bu.J.Mater.Chem.A, 2013, 1:4186-4189.

[3]Y.Qi, X.Y.Che, J.M.Zheng.Cryst Growth Des., 2008, 8:3602-3608.

金属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篇7

1.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水杨醛, 2-氨基吡啶, 无水甲醇, Eu ( NO3) ·3H2O, 均为分析纯试剂。

Bruker SMART APEX II X-射线单晶衍射仪, Cary Eclipse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1.2合成路线

1. 3 操作步骤

取水杨醛 ( 0. 1 mmol, 12. 2 mg) 溶解于5 mL的无水甲醇中, 再取2-氨基吡啶 ( 0. 1 mmol, 9. 4 mg) 溶于其中, 在搅拌下将两溶液缓慢混合, 反应混合物即变为黄色, 常温下充分反应后, 将其逐滴地加入到5 mL含Eu ( NO3) 3·3H2O ( 0 . 1 mmol, 37 . 4mg) 的金属盐甲醇溶液中, 继续搅拌反应10 min后, 过滤, 滤液在常温下静置数天后, 即培养得到适宜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的深蓝色晶体[1,2]。

2 晶体结构

2. 1 晶体结构测定

选择尺寸为0.2 mm×0.2 mm×0.2 mm的单晶用Bruker SMART APEX II单晶衍射仪进行实验, 在298K的温度下, 用MoKa (λ=7.1073nm) 射线, 在1.82°≤θ≤28.42°范围内以ω/2θ扫描方式共收集到10540个衍射点, 其中独立衍射点2599个, 可观察衍射点1711个[I>2σ (I) ]。应用SHELXTL-97解析和精修后, 最终偏离因子R1=0.0545, wR2=0.1092 (I>2σ (I) ) ;R1=0.1024, wR2=0.1275 (所有数据) , w=1/[s2 (Fo2) + (0.0580P) 2+0.0000P], P= (Fo2+2Fc2) /3, S=1.009, 差值Fourier合成的残余峰: (Δρ) max=0.134e·-3, (Δρ) min=-901-3。

2 晶体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配合物分子结构图和晶胞图分别见图1 和2。

该晶体属于六方晶系, 空间群为R-3。在配合物的基团中, 每个Eu3 +同时与3 个配体的吡啶基上的氮[N ( 1) , N ( 1) #1, N ( 1) #2]原子、亚氨基氮[N ( 2) , N ( 2) #1, N ( 2) #2]原子、羟基氧[O ( 1) , O ( 1) #1, O ( 1) #2) ]原子形成九配位的配位环境, 且还有个游离的NO3-离子, 共同构成了扭曲的三角棱柱体配位构型。每一个配体的氧发生了1 /3 的质子化, 该氢质子无序结构。相邻的分子的苯环和吡啶环之间存在很强的 π-π 堆积作用。Eu ( 1) -N ( 1) 键长为26 . 81 ( 5 ) nm, Eu ( 1 ) -N ( 2 ) 的键长为25 . 4 ( 5 ) nm, 长于Eu ( 1 ) -O ( 1 ) 的键长23 . 32 ( 4 ) nm。O ( 1) #1-Eu ( 1) -N ( 2) 的键角为153. 24 ( 16) °, 长于N ( 2) #2-Eu ( 1) -N ( 1) 的键角120. 67 ( 15) 。除了C12原子 ( 2. 017nm) , 席夫碱配体环上的所有原子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同一个席夫碱配体的两个芳香环的二面角为14. 072°。和Eu配位的每两个相邻配体之间的键角分别为80.768 ° 、80 . 292 ° 、80 . 933 ° 。

3 荧光性质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在无水甲醇溶液中测定, 其荧光发射光谱如图3 所示, 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的发射波长为374nm处, 荧光性较强。

4 小结

稀土铕配合物具有荧光强度高, 单色性好, 耐候性强和不易被氧化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本文合成的金属铕配合物有望成为较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

参考文献

[1]尹业高, 张恭启, 黄永德.具有不同类型桥基的双核Cu (II) -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 19:1546-1550.

[2]张金花.2-氨甲基吡啶类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 2005.

二元锰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篇8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锰二元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1 实验

1.1 实验仪器

BRUKER EQUINOX-5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博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Vario EL III元素分析仪,艾力蒙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Bruker SMART APEX II CCD型X-射线单晶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公司;水热反应釜,济南恒化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试剂

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MnCl2·4H2O;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2,2'-联吡啶;甲醇;Na OH;盐酸,以上固体试剂均为分析纯,液体试剂未经过处理,实验中直接使用。

1.3 配合物的制备

将0.0213 g(0.10 mmol)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和溶于2 m L无水乙醇中的2,2'-联吡啶,加入2滴N,N-二甲基甲酰胺,搅拌溶解。再称取Mn Cl2·4H2O 0.0201 g(0.10mmol)溶于2 m L去离子水中,将其滴加到配体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滴加完毕后,在混合溶液中继续加入6 m L无水乙醇,搅拌5 min,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20℃恒温72 h,降温,得到棕色配合物晶体。元素分析理论值,%:C,56.18;H,3.87;N,14.25.实验值,%:C,56.33;H,3.72;N,14.46。红外光谱数据:3389,3170,1650,1415,1376,998,815,630.

1.4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选择0.12×0.10×0.10 mm的单晶置于Bruker SMART APEX II CCD单晶衍射仪上,使用经过石墨单色器单色化的MoΚα射线(λ=0.071073 nm),于298(2)K温度下收集衍射数据。晶体结构由SHELXL-97[7]程序计算解出,并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对全部氢原子的各向异性温度因子进行了修正,除水分子的氢原子由差值Fourier合成法给出之外,其余氢原子则通过理论计算加入。配合物的简要晶体数据列于表1(CCDC:no.897544)deposit@ccdc.cam.ac.uk)。

2 结果与讨论

配合物的结构如图2所示,目标产物为二元金属配合物,主辅配体分别为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和2,2'-联吡啶,中心离子为金属Mn(II)。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配合物的结构基元由Mn(II)、一分子主配体、一分子2,2-联吡啶以及一个氯离子构成,晶体主要结构参数列于表1。

如图2所示,来自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氯离子分别和金属离子配位,支撑起一个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在三角双锥结构中,中心金属Mn(II)离子,一个氯离子和两个氮原子(N2和N4)几乎位于同一平面内,金属离子与配位原子形成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0712。由于三角双锥顶端延伸,使Mn1-N2(2.1244(53))键的键长较Mn1-N4(2.0463(69))的长,赤道角度变化范围为113.828(186)°-124.922(206)°,轴向Mn-N键的键角为177.117(248)°。另外,在配合物中,游离的的氯离子分别和主配体中的氨基氮原子的氢和咪唑氮原子上的氢分别形成氢键。最终,两分子的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为二聚体结构(如图3所示)。部分键长和键角列于表2,二聚体的氢键键长数据列于表3。

Symmetry code:#1:-x,-y,1-z;#2:1-x,-y,1-z;#3:1-x,1/2+y,3/2-z;#4:-1+x,1/2-y,-1/2+z.

3 结论

本文以金属锰盐和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2,2'-联吡啶为原料,合成了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锰二元配合物MnL(bipy)Cl。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通过分子间氢键可以链接为二聚体结构。

摘要: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2-氨基苯)-1氢-苯并咪唑二元配合物Mn L(bipy)Cl。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2.874(3),b()=16.615(3),c()=11.765(2),!(°)=90.00,"(°)=116.124(4),#(°)=90.00,V(3)=2259.5(8),Z=4。中心原子锰位于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氯原子形成的三角双锥中心,分子间通过O-H…Cl氢键形成二聚体结构。

关键词:配合物,溶剂热,晶体结构

参考文献

[1]Saluja P,Kaur N,Singh N,et al.A benzimidazole-based fluorescent sensor for Cu2+and its complex with a phosphate anion formed through a Cu2+displacement approach[J].Tetrahedron Lett,2012,53:3292-3295.

[2]Saluja P,Sharma H,Kaur N,et al.Benzimidazole-based iminelinked chemosensor:chromogenic sensor for Mg2+and fluorescent sensor for Cr3+[J].Tetrahedron,2012,68:2289-2293.

[3]范艳,瞿志荣.两个含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的钴、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6,15(1):1-6.

[4]Taj S,Sankarapapavinasam S,Ahmed M F.Poly(benzimidazole)and substituted poly(benzimidazoles):Novel,electroactive,and conducting polymers possessing high catalytic and coordination properties[J].J.Appl.Polym.Sci.,2000,77:112-115.

[5]Lee D Y,Singh N,Jang D O.Fine tuning of a solvatochromic fluorophore for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Fe3+:a new type of benzimidazole-based anthracene-coupled receptor[J].Tetrahedron Lett,2011,52:1368-1371.

[6]Adriana E R,Adrián P H,Edgar M,et al.Cobalt(II),nickel(II)and zinc(II)coordination compounds derived from aromatic amines[J].Polyhedron.2011,30:2090-2098.

配合物 篇9

1 基本原理

1.1 文献方法的理论证明

根据文献[4], 配离子的吸收曲线可表达为:

undefined

式 (1) 中, Aij为第i级配离子在波长λi的吸收值;ai、λi和Δλi分别为第i级配离子的最大值 (配离子最大吸光系数与浓度的乘积) 、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则配合物溶液在波长λj处的吸收值可表示为:

undefined

设被研究的为第b级配离子, 则式 (2) 可转化为:

undefined

式 (3) 中, ϕjb为在波长λi处的第b级配离子吸收值在配合物溶液总吸收值中的百分比。将式 (3) 两边取自然对数, 有:

undefined

若某波长段内ϕjb足够大, 则lnϕjb接近于零。式 (4) 可简化为:

undefined

将式 (5) 两边对λj求一阶微分有:

undefined

由式 (6) 可以看出, 此时该波长段内可近似得到一条直线, 如图1所示, 其斜率为- (8ln2) /Δλundefined, 截距为 (8ln2) λb/Δλundefined。由斜率和截距可求得λb和Δλb, 再代入式 (5) 可得到ab。这就是文献[1]介绍方法的理论基础。

1.2 迭代法的基本原理

1.2.1 各级配离子的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的确定

由于实际工作中, 式 (4) 中lnϕjb不完全等于零且在不同波长处不相等, 故该法仅能得到配离子吸收曲线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近似值, 某些配合物体系由不同溶液吸收曲线得到的结果可能重现性较差。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 提出了基于1.1方法的迭代求解法。

迭代法求解时可首先用lnAj对λj作一阶微分图, 然后分两种情形求取各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初值: (1) 对于仅含有两种配离子的配合物体系, 可直接按1.1的方法在图上直线部分得到两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初值, 如图1所示; (2) 对于存在三种配离子的配合物体系, 第一级和第三级的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初值也可按上述方法得到, 如图2所示。不过由于许多配合物体系中第二级配离子与相邻配离子吸收曲线重叠程度较大, 有时不能从图上直接获取其较好的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 (ϕj2不能足够大) 。将式 (2) 改写为:

undefined

将得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初值代入式 (7) 。将式 (7) 两边取自然对数并对λj求一阶微分, 在其直线部分按1.1类似方法可得到第二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初值。

1.2.2 迭代法求取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准确值

将1.2.1得到的各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的初值代入式 (4) 中lnϕjb项, 再将式 (4) 改写为:

undefined

将式 (8) 两边对λj求一阶微分有:

undefined

在由前面确定的lnAj对λj一阶微分图中直线部分, 由式 (9) 可得到新的各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数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两次迭代得到结果相等即为最后结果。

2 公式的使用

使用两种模拟配合物体系为例说明公式的使用方法。

例1. 某配合物溶液吸收曲线中两级配离子的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分别为0.25、550nm和115nm以及0.4、500nm和100nm。试用方法解析配合物吸收曲线。

解:首先用lnAj对λj作一阶微分图, 可以看出曲线两端确为直线, 如图1所示。

分别选用652~684nm 和380~408nm两个波长段。按1.2.1的方法可分别得到两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分别为0.33、540.49nm和118.95nm以及0.49、503.39nm和101.14nm。将各初值代入式 (9) , 再按1.2.2的方法迭代8次可得到两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分别为0.25、550nm和115nm以及0.4、500nm和100nm., 与真值一致。

例2. 另一个配合物溶液吸收曲线中三级配离子的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分别为0.3、580、120nm和0.4、500、110nm以及0.5、420、100nm。试用方法解析配合物吸收曲线。

解:同样用lnAj对λj作一阶微分图, 如图2所示。

由图2曲线两端直线部分分别选取670~702nm以及300~332nm两个波长段, 按1.2.1的方法可得到第一级和第三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分别为0.3329、577.13、121.31nm和0.530、421.43、100.52nm;将两配离子各初值代入式 (7) , 在式 (7) 对一阶微分图上选取其中500~536nm直线段, 按1.1类似方法可得到第二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为0.370、500.41、103.68nm。

在上述选取的各直线段, 将各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初值分别代入式 (9) , 迭代约17次可得到第一级至第三级配离子最大吸收值、最大吸收波长和半峰宽分别为0.3、580、120nm和0.4、510、110nm以及0.5、420、100nm, 与真值一致。

两种配合物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方法直接解析配合物吸收曲线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天泽, 慈云祥.试剂和络合物吸收光谱的解析[J].化学试剂, 1984, 6 (6) :321-326.

[2]Schwartz L M.Digital method of spectral peak analysis[J].Anal Chem, 1971, 43 (10) :1336-1338.

[3]杨小震.用计算机自动光谱重叠谱带[J].化学学报[J].1981, 39 (3) :276-279.

配合物 篇10

苯偶酰通过氧化反应制备, 由于传统的氧化合成方法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和氧化过程对环境有危害, 人们尝试采用各类无害的氧化剂比如氧气、臭氧等替代传统的氧化剂。但氧化性不强的缺点制约着这些无害氧化剂的应用。所以, 选择一种廉价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已迫在眉睫。

1 苯偶酰的合成

苯偶酰常用安息香氧化合成。铬酸盐氧化法是以苯偶姻和环己烷为原材料, 搅拌下加入氯铬酸甲铵/ 硅胶氧化剂制备出苯偶酰。但此方法存在反应时间长, 铬污染等不足; 硝酸法是以苯甲醛为原料, 经过自身缩合、氧化、硝化得到苯偶酰。此方法得到产物纯度较高, 但该反应较为剧烈, 会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污染环境, 并且有大量废酸产生, 容易腐蚀设备, 且不易回收; 高锰酸盐氧化法是利用高锰酸盐的氧化性制备出苯偶酰。此方法反应相对剧烈, 难以控制, 得到的副产物较多; 硫酸铜氧化法是用Cu SO4·5H2O作催化剂, 进行氧化制备苯偶酰, 减少了污染, 且产率略有提高。但该反应操作复杂, 后期提纯相对困难, 对环境影响较大, 增加了生产成本; 硫酸铁铵氧化法利用铁铵矾 ( 即十二水合硫酸铁铵) 作氧化剂氧化安息香也能得到苯偶酰。

2 苯偶酰新型的催化氧化方法

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新型的催化氧化方法的研究。安息香缩合反应机理由Lapworth提出, 人们认为该反应合成α- 羟基酮非常有效, 但其使用剧毒的氰化钾或氰化钠为催化剂, 污染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这给它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制约, 所以, 我们必须寻找高效的安息香缩合反应催化剂。

在近20 年内, 由于室温离子液体有着蒸气压较低、绿色环保、对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催化效率高以及容易分离等优点在有机合成领域中获得密切的关注。赵三虎等[1]利用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的安息香缩合反应, 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 探索发现合成苯偶酰的新路径。近10 年来人们对salen配合物的关注日益密切, 在催化醇和烯烃的绿色催化氧化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此外, salen配合物以氧、氮原子进行配位, 与广泛生物的配位特点相似, 且具有制备方法相对简单、结构易修饰、选择性好等优点, 引起了广大化学工作者的兴趣。

3 Salen配合物对安息香氧化催化反应的研究

安息香氧化而得的苯偶酰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及有机合成试剂, salen金属配体能有效的催化该反应。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用于安息香的氧化尚鲜见报道。袁淑军[2]等人通过将Cu (salen) 配合物以共价键固载于D301 树脂上的过程分步形成季胺盐, 用正交设计的方法探讨配合物对催化安息香与空气氧化反应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并检验了催化剂的回收和使用性能, 该合成工艺简单明了, 易于掌握, 并且可以高效地催化该氧化反应, 反应产物易于清理、催化剂可重复利用;丁成[3]等人通过采用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金属配合物[M (Salen) ] (M=Co, Cu, Zn) 作为催化剂, 以空气为氧化剂合成苯偶酰的办法, 研究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Salen催化剂催化安息香有着良好的作用, 氧化剂为空气, 降低了原料的采购成本, 简化反应装置, 方便操作, 催化剂经处理后, 可循环使用, 水为最终的排放物, 该反应实现了废物零排放, 可以达到环境友好型的生产。袁淑军, 方海林[4]等人用正交测试法研究了安息香的氧化反应中Cu (Salen) 配合物产生的催化作用。结果证明该配合物有着较易获得、高效催化、高选择性、产物分离便利等优点。总而言之, Salen配合物广泛应用催化领域将会节省更多的资源, 能更好地促进化学工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苯偶酰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生产制备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Salen金属配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 对安息香氧化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利用空气作为氧化剂, 反应装置简单, 反应后处理方便, 催化效率高,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所以, 研究salen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摘要:苯偶酰是人们在生活中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和有机试剂, 通过氧化安息香进行合成, 传统的氧化合成方法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于是寻找一种高效、高选择性且绿色环保的催化剂呼之欲出。Salen金属配合物在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配合物对安息香氧化的催化效果很好, 氧化剂为空气, 简化反应装置, 方便操作, 而且减少了投入成本, 达到洁净生产,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Salen金属配合物在近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苯偶酰是人们在生活中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和有机试剂, 通过氧化安息香进行合成, 传统的氧化合成方法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于是寻找一种高效、高选择性且绿色环保的催化剂呼之欲出。Salen金属配合物在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配合物对安息香氧化的催化效果很好, 氧化剂为空气, 简化反应装置, 方便操作, 而且减少了投入成本, 达到洁净生产,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Salen金属配合物在近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苯偶酰,Salen配合物,催化氧化

参考文献

[1]赵三虎, 常慧芬, 李艳霞, 等.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的安息香缩合反应[J].有机化学, 2010, 30 (6) :912-917.

[2]袁淑军, 蔡春, 吕春绪.树脂固载Cu (salen) 催化氧化安息香[J].精细化工, 2003, 03:163-165.

[3]丁成, 倪金平, 唐荣, 马狄, 强根荣.安息香的绿色催化氧化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 05:542-544.

上一篇:企业细节管理劳动关系下一篇:广东陶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