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旅游业

2024-05-03

吉林旅游业(精选十篇)

吉林旅游业 篇1

一、吉林省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吉林省区位条件优越

吉林省旅游有着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铁路四通八达,哈大铁路贯穿中部,沈吉、吉哈铁路北与滨绥线接俄罗斯,南与京沈、沈大、沈丹线接关内和四大港口,连接了国内客源地,方便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重要的国外客源市场;公路星罗棋布,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贯通东西和南北,从省城长春出发,通往大多景点乘车时间不足6小时;经济区位条件也非常好,吉林省位于东北亚的东部,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腹地,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工业发展历史长,正经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

(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省东部是长白山脉,森林茂密,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分布。长白山作为中国八大名山之一闻名遐迩,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特点,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构成了纷繁多样的生物基因库。此外,还有辉南的三角龙湾、长春的净月潭、集安的五女峰、蛟河的拉法山、延吉的帽儿山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都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吉林省现有各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57个,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国家森林公园8个,分别为:净月潭、图们江、寒葱顶、延边仙峰、满天星国家、通化石湖、干饭盆、以及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等;长白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长春净月潭景区、吉林松花湖景区、龙湾群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三)森林生态景观种类多、品位高

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多种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类型。长白林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有:火山口天池、瀑布、温泉、地下森林、高山花园、原始林海、森林垂直带谱、锦江峡谷、“干饭盆”地貌,玛珥湖群;中部低山丘陵区的主要森林景观有:森林湖泊、溶洞、伊通火山群、玄武岩石林、次生林海、森林草原;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沙丘黄榆、蒲草苇荡、沼泽草原。吉林省不仅有如此众多的森林生态景观类型,而且有些景观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品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龙湾火山湖群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玛珥湖群,伊通火山群的典型、独特的“侵出式”火山成因机制属国内唯一,在国际上也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二、吉林省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的形成受到制约

吉林省旅游局精选长春都市风光游“天然氧吧”长春净月潭生态游、长春二道生态观光游、吉林船厂风光游、青山秀水松花湖避暑休闲游等14条省内旅游路线,已经开发和打造了长白山等一批旅游精品,形成了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及精品旅游线路。但是具体到森林公园内部,存在着经营管理者缺乏经验,缺乏规范指导,对森林旅游市场培育、开发、宣传促销的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低下,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都使得吉林省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二)旅游季节性明显,外部成本增加

森林旅游本身是一种时间性、季节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加之吉林省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冬季漫长寒冷。在旅游的旺季尤其是黄金周由于人们森林旅游活动增加所产生的森林环境污染超过了森林资源自身的净化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外部成本造成的福利损失;而在淡季游客减少,使得经营者负担的边际成本超过了边际效益,造成收益减少。

(三)森林公园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吉林省森林旅游发展中比较突出的是多头管理问题。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与开发中,一直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影响了森林旅游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国家投资也造成相当的浪费,造成执法混乱,不利于吉林省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四)资金短缺制约着其森林旅游业发展

吉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具有丰富、优越、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如闻名中外的长白山是吉林省生态资源的龙头。但还有许多森林资源优势没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吉林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没,财政比较困难,加之对旅游业发展重视不够,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拨款较少,通过其他融资手段吸引外资及民间投资力度不够。

三、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吉林省森林旅游业发展尽管有季节性等劣势,但森林旅游的主体是森林公园,森林不仅有自身的风景资源价值,而且林区还拥有丰富的其它自然景观资源,如地质地貌、水体、生物及天象等是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又一特色。这些都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内涵,为吉林省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森林旅游市场多元化

目前吉林省森林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国内旅游者,海外游客不足1%。根据长期预测分析方法观测到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76万人。森林旅游的海外游客也必将大幅度增长,预计会占吉林省全年森林旅游总人数的3%。在国内旅游市场,森林旅游的健身、科普、探险性活动将吸引广大青少年及大中小学生,森林旅游的保健、游憩活动将受到中老年游客的欢迎。学生及中老年游客将成为森林旅游的主要客源。

(二)森林旅游的需求及效益将出现高增长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远离自然,到大森林中观光游憩,“走进自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愿望与需求。据调查,现已有30~40%的游客开始舍弃海滨而转向森林。预测到2010年,吉林省森林旅游人数将达到5000万人次。森林旅游业具有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效益同向发展、良性互动、带动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的独特优势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大

森林旅游的主体是森林公园,森林不仅有自身的风景资源价值,而且林区还拥有丰富的其它自然景观资源,如地质地貌、水体、生物及天象等景观是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又一特色。这些都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内涵,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旅游。如充分利用“干饭盆”、“地下森林”等地质地貌奇观开展科学探险旅游,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长白林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活动场所,留下的大量活动遗迹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好红色旅游等。

摘要:吉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具有丰富、优越、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和景观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潜力巨大。但由于存在季节性的劣势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使许多森林资源优势没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发展吉林森林旅游业,应从吉林省森林旅游业优劣分析入手,强化森林旅游宣传,推进森林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建设,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现存潜力,拓展市场需求,追求效益高速增长。

关键词:森林旅游业,生态旅游,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1]翟英,金红艳.吉林省森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杨义波,王永吉,苏浩.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7.

[3]伊力.辽宁省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辽宁林业科技,2001.

[4]陈永富.论森林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林业经济,2003,(3).

[5]余木锋等.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战略及保障体系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

吉林旅游导游词 篇2

长山明珠园是由长山热电厂出资始建于1988年,原名水上公园,为了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势,加快开发旅游业,20xx年长山热电厂出资再次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并更名为明珠园,由长山热电厂明珠实业公司进行管理,现在的明珠园占地面积达2.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4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公园内设置了16个功能区,涵盖了历史教育,野外生存,餐饮服务,园林景观,现代游艺,荷花观赏,植物观赏,游船垂钓,冬季运动等。整个明珠园既富现代文明气息,又具备苏州园林的典雅,突出了休闲、娱乐、教育、健身、实践的宗旨。公园内设置了16个功能区,整个明珠园既富现代文明气息,又具苏州园林的典雅特色。

走进明珠园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黄色大理石上的一幅“塞外平原湖光山色胜江南、辽金故地碧水楼台迎宾客”的对联。

吉林市旅游业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吉林市;旅游业;发展前景

吉林市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文化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张焕秋市长在2016年吉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提升“吉祥天佑、林碧水秀”的城市品质,将我市建成独具魅力的雾凇冰雪旅游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享誉全国的特色文化城市,为我市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事业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加快培育旅游支住性产业,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把吉林市建设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已经成为吉林市未来五年城市发展的现实目标和紧迫课题。拟作关于“吉林市旅游业未来五年发展前景”问题的研究,准确客观的认识到吉林市在旅游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及制定合理科学的措施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现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吉林市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一)资源优势。吉林市四季分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景区(点)分布均匀,可供挖掘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当丰富,这是吉林市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

1.四季分明。吉林市春夏秋冬四季缤纷,春有开江鱼美食节,夏有松花湖休闲度假旅游节、秋有红叶白桦节、冬有雾凇冰雪节,奠定了扎实的旅游基础。

2.历史悠久。吉林市有着久远深厚的人类文化遗存,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都有考古发现。扶余、勿吉、靺鞨、女真、满一脉相承,直至满族统一全国,建立清王朝。

3.民族众多。据统计,有汉、满、朝鲜等35个民族生活在吉林市。特别是以满族、朝鲜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厚传统,特色鲜明,成为吉林市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宝贵财富。

4.吉林雾凇甲天下。作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是上天赐给吉林市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鬼斧神工、贵为天成。

(二)品牌优势。2014年以来,吉林市不断加大旅游推介和营销力度,“吉祥行、四季行、吉林市行”主题宣传形象生动、感染力强。2015年吉林市成功的举办了“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向全国成功的展示了吉林市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2016年,吉林市成功的举办了“2016吉林市国际马拉松赛”,影响巨大,反响热烈,不仅深获吉林市广大市民的喜爱,而且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提升了吉林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认清现有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克服短板

(一)旅游经济意识薄弱,开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基础和条件,对可供发掘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远远不够,会展、场馆条件有待改善,旅游优势资源没有真正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资本。

(二)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如接待能力尚显不足;景区环境秩序整治力度不够;旅游标识及交通指示牌设置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连接景区道路不畅需改善等,都使旅游业发展受

三、吉林市未来五年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和目标

(一)科学制订《吉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旅游业科学发展,规划要先行。科学提出“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明确具体任务与发展重点,保证未来五年旅游业发展科学稳步地驶入快车道。

(二)设立旅游产业发民专项资金。加大投入,用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线路开发、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

(三)围绕“夏季避暑、冬季滑雪、一年四季泡温泉”的旅游特色,全力抓好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星级酒店建设、温泉开发建设、高端体育娱乐项目开发等。

(四)将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相结合,互相促进。吉林市不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但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如果能够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则对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品质和影响力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五)强化旅游营销与市场开发。加快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等旅游服务。积极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市场;使吉林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打造吉林市的城市品牌,将吉林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品牌。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凡是著名的旅游名城,不仅具有极大的知名度,而目将其城市名称打造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吉林市作为“冰雪名城”“陨石之城”“雾凇之城”的知名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距离打造城市的品牌还有相当的距离,在未来五年内,吉林市一方面应该加大城市的宣传力度,将吉林市的风景和特色宣传出去,另一方面还应该举办各种具有极大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大型文体活动,形成新闻效应,并且吸引广大外地群众的关注甚至是积极的参与进来,对打造吉林市的城市品牌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七)对内科学整合资源,对外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融入大文化,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逐渐构建形成以吉林市区为核心,以松花湖风景区为龙头,以“一江秀水、两大奇观、三湖美景、四座神山”为支撑,外通内联、集群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将我市建设成为旅游形象突出、旅游产品丰富、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优质、文化氛围浓郁、具有独特魅力的雾凇冰雪旅游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生态旅游热点城市,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确立吉林市东北亚旅游中心城市地位,直至把吉林市打造成为世界旅游胜地。

深入学习张焕秋市长关于“提升‘吉祥天佑、林碧水秀’的城市品质,将我市建成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旅游城市”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市丰富的历史渊源、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等,规划我市的旅游文化发展方向。通过全方位的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从而达到换发城市魅力,促进经济、环境、文化繁荣发展的格局,争取在未来五年内把吉林市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现代化的旅游文化名城。

吉林旅游业 篇4

一、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旅游市场接待境外游客数量变化情况

近年来, 吉林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 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 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十一五”以来,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明显加速,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2006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3238万人次, 同比增长12.1%;其中, 接待境外游客45万人次, 同比增长12%。根据吉林省旅游局2010年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数据显示, “十一五”末期, 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725.93亿元,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05.13亿元, 是“十五”末期的3.22倍;旅游外汇收入2.94亿元, 是“十五”末期的2.57倍。

可见, 吉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旅游者, 入境游客数量呈持续攀升之势。这对于宣传吉林省的旅游文化、提升吉林省的国际形象意义重大。

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 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化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地理、区位、生态优势, 再加上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以及《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等, 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

“十一五”以来, 吉林省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旅游产业体系逐渐完善, 产业规模日趋扩大。截至2011年底, 全省共有2个世界级品牌, 213个国家级品牌, 其中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 国家A级旅游景区125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 国家森林公园25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个,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 国家地质公园2个,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建成以山水生态、冰雪世界、朝满风情、边境风光、殖民遗迹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点) 数百处, 建成星级饭店208家、旅行社583家、旅游车船公司70多家。依据“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 产业主体进一步壮大, 全省将拥有10大旅游集团、10家全国“百强”旅行社、8家5A级景区、20家五星级饭店;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次以上, 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 (新增直接就业10万人, 新增间接就业30万人) 。随着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吉林省将成为东北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二) 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是提升吉林省旅游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这不仅是旅游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也是产业扩张和规模经济跨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吉林省旅游局旅游业发展采访提纲, “十二五”期间, 全省旅游将构建“一核三带五圈”基本空间格局:突出长白山作为世界级旅游产品和吉林省旅游业龙头地位, 重点建设长白山旅游一个核心地;依托长吉图陆上交通线以及松花江—嫩江、鸭绿江—图们江水系, 整合沿线旅游资源, 积极发展长吉图东北亚风情旅游带, 长白山—松花江—嫩江“龙形”水域风情旅游带和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边境风情旅游带三大特色旅游带;依据资源地域分布特点及区域旅游热点线路, 构建西部湿地生态与草原风光旅游圈 (白城—松原旅游圈) , 中部都市旅游圈 (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旅游圈) , 通白集 (通化—白山—集安) 旅游圈, 延吉—珲春旅游圈和长白山五大旅游圈。

旅游开发的重点已逐渐从孤立的景区建设推进到区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来, 这有利于区域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整体优势的发挥, 形成区域特色上互补、经济上互惠、经营上互助的旅游产品群。

(三) 旅游品牌特色化与国际化

在着力推进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整合优化旅游资源的进程中, 各旅游区形成本区特色旅游产品、构建吉林省特色旅游产品体系至关重要, 对吉林省旅游品牌走向国际意义重大。

在旅游景区 (点) 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上, 吉林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以长白山自然观光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打品牌, 以冰雪娱乐旅游、温泉度假旅游、边境风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电影文化旅游、历史遗迹旅游、节庆会展旅游、红色旅游等为特色品牌, 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高品质的旅游品牌产品。同时, 精心策划具有国际化水准、国家级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进一步扩大了吉林省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 吉林省主要客源市场已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

三、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专业外语人才需求分析

现今, 旅游市场竞争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的竞争。如何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利用。伴随着吉林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出入境旅游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 对旅游专业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据调查, 目前旅游业亟需三类外语人才:一是能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管理人才;从事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的计调人才及擅长涉外沟通, 并具有在境外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领队人才和涉外导游。二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涉外旅游文化底蕴, 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 如:酒店、宾馆、旅行社职业经理人, 以及旅游企业销售、公关销售、客户服务等部门经理人才。三是中西餐厨师、日韩料理厨师、餐饮、客房服务和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此外, 会展业经营管理人才、旅游景观开发设计人才、电子商务和旅游保险人才也供不应求。

吉林省旅游业正蓬勃发展, 旅游专业外语人才需求目前存在很大的缺口。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 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既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 又具有较强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才较少, 同声传译、小语种等高层次的外语人才更是稀缺。因此, 今后我省旅游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将是既懂外语、又具备扎实的旅游业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更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旅游专业外语人才而言, 首先, 要掌握充分的旅游知识, 了解旅游经济规律、市场营销策略及旅游法规, 熟悉导游业务;其次, 要拥有扎实的外语基础, 具备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 能灵活地运用外语来处理涉外旅游业务;再次, 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这是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所看重的, 也是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总之, 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 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满足吉林省旅游市场需求, 并服务于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结合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旅游专业外语人才需求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并进一步促进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旅游局.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0) [EB/OL].http://www.jl.gov.cn/xxg-kml2011/zfgkml/auto363/auto372/201103/t20110331_69745.html.

[2]吉林省旅游局.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采访提纲[EB/OL].http://www.jl.gov.cn/xxgkml20-11/zfgkml/auto363/auto372/201103/t20110331_70244.html.

[3]李燕军, 唐亮.吉林省旅游经济一体化探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 (3) .

吉林旅游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朋友,查干湖的旅游开发始于20_年,那一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先后建设了妙因寺、成吉思汗召、王爷府商业区等一系列景观景点,修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开发了竹后游湖、水上娱乐、冬网捕鱼等游乐项目,完成了游客服务、商贸服务、邮电通信等服务设施,把原来的小渔村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查干湖冬捕被评为中华百大美景奇观,被誉为“冰湖腾鱼”,单网捕鱼最高产量16.8万公斤被列人世界吉尼斯纪录。曾举办十届“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包括韩日、港澳台等国内外重要新闻媒体纷纷来查干湖采访报道。旅游节期间,举办了摄影、书画、诗歌、楹联和垂钓等大赛。20_年“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自然生态类节庆”。开发区还通过参与、协助拍摄影视剧等进行宣传促销,先后有《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天道无欺》《成长》和《关东渔王》等影视剧在查干湖拍摄,其中《圣水湖畔》在中央一套及地方电视台热播后,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极大地推动了查干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冬季以冬网捕鱼、展现查干湖悠久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各位游客朋友,到查干湖旅游不得不看的就是冰雪捕鱼(冬捕)的过程。冬捕的第一道程序就是“祭湖醒网”。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祭祀仪式,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为渔工们献上奶干,喇嘛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渔把头,渔把头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之后率众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转三圈并诵经。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

吉林旅游业 篇6

一、吉林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3年长春市成功引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这一国际知名滑雪品牌后,就确立了长春冰雪旅游“冰雪结合、以雪为主、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准确定位。“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也由创办之初的单一15公里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发展到今天的集VOLVO短距离精英赛、FIS洲际杯资格赛、“亚太马拉松杯”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和“儿童瓦萨”、“残疾人瓦萨”、“女子瓦萨”、“大学生瓦萨”等综合性赛事。体育冰雪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吉林省冬季旅游增长,2006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长春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4.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和27%,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借助国际赛事提升知名度外,长春冰雪节还积极营造优良环境吸引八方游客。2004年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给体育冰雪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填补了长春市无竞技滑雪场的空白,其建成后举办了多项国际、国内滑雪赛事,为中、高级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滑雪场地,特别是新增加了滑雪+温泉项目,吸引了大批滑雪爱好者。此外,净月潭冰雪运动乐园及长春市周边一些小型滑雪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既为长春冰雪节增加了招揽游客的“砝码”,同时也避开了与哈尔滨、沈阳在发展冰雪旅游上的竞争,实现了东北冰雪旅游的优势互补。

吉林省体育冰雪旅游也凭借其资源优势、规模经营、政府主导等而受到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喜爱。目前,长春正在全力以赴筹办亚洲冬季运动会,相信亚冬会必将为吉林省体育冰雪旅游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1.市场开拓不够。吉林省冰雪旅游活动时间短,多集中在1、2月份。游人的人均停留时间短,平均消费水平不高;市场发育程度低。可冰雪旅游,尤其滑雪旅游在国外有很大的市场;已成为世界旅游产业群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据统计,2000年长春净月潭冰雪旅游节期间,共接待国内游人136万人次,海外游人7300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6亿元。2001年吉林·长春冰雪旅游节规模比上届上,举办区包括长春净月潭、吉林北大湖与北山公园、延边长白山等冰雪旅游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28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2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不超过500元。2006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长春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4.5亿元。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滑雪旅游市场开发无序。随着近几年冰雪热的兴起,各地也纷纷采取措施,兴建各种冰雪娱乐设施,但往往缺乏统一和长期规划、一哄而上,低水平、低标准的重复建设,几乎是有山必有滑雪场。虽然近几年滑雪旅游发展很快,但是,目前我国滑雪旅游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主要制约因素是居民整体收人水平偏低,所以我国体育冰雪旅游的发展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3.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纪念品。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规模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收入节节攀升,但是,冰雪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成为冰雪旅游的软肋。特色是旅游商品的生命,特色的内涵则在于旅游商品所体现的地域特征。许多来长春的游客,都想在长春买一些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而我省以冰雪为模型制造的旅游纪念品还是个空白,少有的本地产品看上去也是比较粗糙,缺少美感。

三、吉林省体育冰雪旅游的发展对策

1.树立品牌,扩大知名度。长春要主打“特色”牌,在主要竞争对手不断强大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长春市的比较优势。首先是在气候上的“适度”优势,长春市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9.7摄氏度,雪期约为101天,相比之下,哈尔滨冬季过冷,沈阳则过暖。此外,长春市在地理上有“居中”的优势,在300公里半径内,有20多个冰雪旅游景点,从整合东北四城市联合体冰雪旅游资源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上看,长春市具有最佳旅游集散地的区位优势。

2.打造长春冰雪经济“产业链”。长春冰雪旅游必须在“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这一品牌上下功夫。长春市应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壮大冰雪旅游的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净月潭、莲花山的配套服务设施,集中力量建设长春市几个重点的冰雪旅游项目,形成以净月潭、莲花山、胜利公园、劳动公园等场所为主的冰雪旅游项目集群。

3.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注意生态保护。由于资金问题和客源市场的发展问题,“遍地开花”是不可取的。应该实施多层次开发:第一层次为以政府为主导的重点开发区;第二层次开发区,由政府扶植,地方自行筹资金的地方开发区。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各自的资源特征,形成本区特色。

4.扶持冰雪产业的发展,走产业化道路。目前,我国滑雪产业处于培养市场发育的初级阶段,雪场设备老化、配套程度低、规划单一、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冰雪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走体育产业发展之路。

5.建设培训体系及完善急救系统。要充分利用省内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优势,在高等体育院校适时设置体育冰雪旅游专业方向或相关课程,为体育冰雪旅游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已确保对体育冰雪旅游市场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每个滑雪场均要设立滑雪培训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滑雪教练,向初学者提供教练指导和服务。在滑雪场建立急救中心,配备专业救护人员,处理滑雪旅游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滑雪场安全系数,保证滑雪爱好者的人身安全。

吉林省森林旅游发展的探讨 篇7

吉林省是森林和湿地资源大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省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5个。吉林省自然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发展森林旅游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森林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新时尚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发展是我们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目标。作为国际旅游的一种新兴产业,森林旅游在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相关概念

(一)自然保护区的涵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定义的“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森林生态旅游的涵义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和湿地等风景资源为主体,是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一种非消耗性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式。是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载体高品位的游览形式,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二、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资源现状

吉林省拥有森林、湿地、草原、火山、河湖水系等众多景观类型,景观四季变化明显。在众多森林旅游资源中,大多数旅游资源都保持原生态,没有被随意的开发和破坏,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保留了大量的古老濒危和特有的野生动物类群。因此发展森林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生命力长、回报率高的特点。吉林省森林旅游资源有着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东部森林资源丰富,原始状态保持良好,对于生物的保护交流与隔离并存。西部则资源相对稀少,以湿地,草原和珍稀水禽为主。

(二)森林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吉林省森林旅游发展迅速,平均每年超过7.5亿元资金投入到森林和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中。每年产值达53.5亿,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机会达4.8万个。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吉林省森林旅游收入为92.11亿元,旅游接待人数1328万人次。但吉林省的生态旅游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结构单一,仍然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缺少有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项目。

三、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我国传统经济的逐步放缓,新型的第三产业将发展壮大,而旅游业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变得越来越热门。同时在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以后,林业部门也在大力推广森林旅游项目的开发。城市中的人们需要更多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一)森林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林业系统转型

森林旅游的发展可以缓解由于天然林停止砍伐而造成的诸多弊端,解决了国家、企业、职工三大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使企业职工投入到转型发展、转岗创业中。

(二)森林旅游促进经济增长

森林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得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资金链条不止局限于政府的拨款,而可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筹集大量资金,从而维护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居民在生活中对于保护区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索取。

四、发展森林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破坏

旅游的过度开发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环境遭到更多的破坏。自然保护区是我们在环境保护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城市发展逐步扩大,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的今天,未曾遭到人类破坏的自然保护区显得尤为珍贵,而自然保护区如今的环境状况也显得脆弱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旅游必须保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

(二)缺乏专业的规划设计

我国森林旅游的建设还缺少系统专业的人才,在初期探索的过程中要综合多领域的人才进行研究探讨。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进行规划指导,不能盲目开发。任何开发都要服从于保护,以合理的开发促进有效的保护。

(三)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这一项目当中,但是了解生态旅游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对于生态旅游的意义及价值也知之甚少。因此想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旅游的价值,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展。

五、如何发展森林旅游

刍议吉林特色旅游工艺品研发 篇8

一、开发吉林特色旅游工艺品的现实意义

(一) 旅游工艺品属于可持续开发的再生资源, 可以大规模量化生产, 只要有良好的设计研发, 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发展。所以说,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资源的外延与延伸, 是促进旅游资源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 旅游工艺品可以使旅游活动得到时间上的延伸。其是旅游活动的例证和浓缩, 是重温经历的载体和媒介。

(三) 旅游工艺品是特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承载着大量的风土人情等地域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其实很多旅游工艺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件, 而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所以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广告宣传作用。

(四) 旅游工艺品的发展可以有力的促进景区的经济发展乃至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 国内外旅游者对旅游工艺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增加。

二、吉林旅游工艺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 绝大多数旅游区旅游工艺品缺乏地方特色, 同质化情况严重, 和国内其他省的旅游区出售的工艺品雷同, 缺少能够代表吉林特色的工艺品, 非本地的旅游工艺品大量充斥旅游市场, 大部分工艺品都是大同小异、毫无地方特色。

(二) 工艺品制作水平低劣, 很多旅游工艺品粗制滥造, 缺乏精细度, 所以也及其廉价。当代旅游工艺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要与科技相结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吉林旅游工艺品的发展并没有能够体现时代的需求与现实发展的需要。

(三) 旅游工艺品的设计艺术性不强, 品种单调, 质量不高, 科技含量低, 我们应该尽快提高旅游工艺品的设计能力, 增强其综合品质, 提高文化附加值。

(四) 吉林的旅游工艺品缺乏知名品牌。尽管拥有丰富的旅游工艺品资源, 但却没有国内外市场上知名的旅游工艺品品牌。

三、对加快吉林省旅游工艺品发展的建议。

我们应该加大提高设计品味和市场开发的力度。为了旅游业市场需求, 我们要加快提高设计能力, 深入挖掘, 工艺品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地区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核心要素。

(一)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应发挥其职能, 提高从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从政府层面制定旅游工艺品研发项目, 制定省内旅游工艺品发展规划。调动研发部门和企业积极性, 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于优惠。

(二) 尽快研发具有吉林吉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乌拉满族文化旅游工艺品”, 由于各种因素, 在国内具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的遗存量正在逐渐减少, 有些特色工艺目前正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我们建议, 一是要开发和挖掘具有原汁原味的满族特色民间工艺品, 加大宣传力度, 使之成为吉林旅游业的主打品牌商品。二是要建立整合一所全国独一无二的满族民间工艺馆, 以此来打造吉林特色旅游商品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的作用。三是对满族民间工艺品种类上进行多种开发。四是通过招商引资, 把满族民间工艺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三) 打造吉林旅游工艺品品牌。

旅游工艺品只有靠品牌的建立才能更好的传播开来, 品牌的作用一是可以帮助旅游区做宣传, 使品牌和旅游地点紧密结合, 二是品牌可以带来文化附加值, 可以促进经济收入。我们要注重营销策略,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以其权威性为平台, 将文化品位高、具有特色性、工艺精良的旅游工艺品作为公务礼品, 这样可以很好的扩大市场的影响力。要利用各种博览会、文化活动等向外界推荐吉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扩大其知名度。举办各类旅游工艺品设计等赛事活动, 不断提高特色旅游工艺品的质量与品质, 不断融入新鲜血液, 保持不断改良与更新, 使其与时俱进。更要利用政府的各种媒体和大众媒体来扩大宣传, 使旅游工艺品的品牌得到弘扬。

总之, 我们要挖掘吉林特色文化, 特色民俗风情, 特色自然物象, 研发集纪念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收藏价值的特色鲜明, 极具创意的旅游工艺品。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 在不久以后, 具有吉林特色文化特征、时代特征、艺术特征的旅游工艺品将不断的得以完美的展现。

参考文献

[1]黄振伟.旅游工艺品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开发策略[J].商业现代化, 2005.

[2]张敏, 方百寿.旅游工艺品商品化与真实性探讨[J].民俗研究, 2006, (2) .

吉林省乡村旅游现状与社区参与 篇9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现状

1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1.1 城市依托型

城市依托型主要是以吉林省各大城市的居民为主, 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和淳朴的乡村文化特点, 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需要放松, 但又不想走出去太远的愿望。

1.2 景区带动型

景区带动型主要发挥吉林省著名旅游景区的作用, 利用景区的发展推动附近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加大了人们对乡村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民宿、乡村特色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利用旅游景区衍生出来部种行业, 为乡村中待岗的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 使其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接待和服务中去。

1.3 农业观光型

农业观光型主要是以吉林省的农业特色为主, 利用特色的高科技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乡土乡情等来满足游客对吉林省农业方面的观光学习及体验。

1.4 民俗特色型

民俗特色型主要是以吉林省村镇的乡村生活、风土人情、农俗节庆等旅游吸引物, 吸引城市周边观光游客来游览、休闲、学习、体验等。

2 吉林省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参与的程度比较低

由于吉林省乡村社区的居民没有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利益, 所以参与的热情和程度都较低, 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初级层次的项目开发。例如, 在乡村旅游景区内摆设一些比较零散的摊位, 销售一些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纪念品, 通过贡献劳动力为吉林省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打工等。

2.2 乡村旅游品牌定位比较模糊

吉林省乡村旅游品牌定位模糊, 开发模式主要是农家乐餐饮、民宿等小规模开发, 缺乏树立品牌形象的意识, 而且并没有合理定位社区参与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点向旅游景区发展的形象意识不强。许多乡村旅游地项目单一, 以农业观光为主, 而且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2.3 社区居民的保护资源的意识欠缺

吉林省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往往忽视了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效应,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不注重乡村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 不利于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发展。

2.4 激励机制不完善

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的奖励机制不完善, 没有认识到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受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社区居民没有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项目计划活动中来的。

3 吉林省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有效机制

3.1 引导机制———激励引导乡村农民积极参与

引导机制构建目的在于提高吉林省乡村社区对当地特色乡村旅游开发前景的认识, 消除他们对当地乡村旅游开发所存在的一些疑虑。如分享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的典型案例;通过会议的形式, 使吉林省乡村社区居民充分的了解到一些实质性的信息, 增强其自身的民主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

3.2 决策机制———乡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制定乡村旅游决策时委任政府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参与, 并定期召开协商会, 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中提出发展建议, 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乡村社区居民要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方案。

3.3 利益分配机制———乡村居民利益共享

吉林省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方式是以乡村居民为主要承担者, 依托当地特色乡村农家文化, 开发出符合乡村特色的产品或游憩项目获得旅游收益, 主要表现形式为农俗表演, 展示乡间手工技艺, 出售特色乡村纪念品等。如社区居民完全可以通过开饭店和宾馆来经营游客食宿的接待, 种植农作物大棚让游客前来观赏或者采摘, 从中直接获取经济收入。

3.4 培训机制———乡村居民知识体系的更新

吉林省政府部门应该定期对社区参与下的乡村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 以便提高乡村居民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的社区参与能力和对客服务能力。

3.5 保障机制———社区居民是乡村资源的维护者

保障机制研究的目的是使社区参与下的乡村居民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对吉林省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中去。使乡村居民真正明白,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真正所要的是一个优越的自然环境, 保护环境的同时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明菊, 李金荣, 张君雪.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竞争优势研究[J].农业经济, 2014, (5) .

吉林旅游业 篇10

一、时尚赛事

(一)时尚赛事的特点

时尚赛事作为时尚产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时尚产业为中心。这其中包括服装模特大赛、汽车模特大赛、选美赛事以及服装设计大赛等等。在这些比赛中,所突出的两个字既是“时尚”。时尚不仅符合了社会潮流趋势,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轻松、愉悦的体验。人们通过参与时尚活动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尚讯息与生活方式,为单调的城市生活注入了一丝活力与新意。时尚赛事之所以会对社会生活带来此般效应,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1. 时尚赛事的时尚特性

时尚赛事不仅突显出时尚氛围,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时尚精神”,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并且引导着人们朝着积极、乐观、阳光的生活方式迈进。无论是服装模特大赛、车模大赛还是选美大赛,它们的主旨都是积极向上的。通过比赛所选拔出的优秀专业人才,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及穿着打扮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效仿,从而起到引导潮流趋势的作用。同时时尚赛事也达到了推动时尚产业发展的目的。这种形式的出现迎合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与想法,使得时尚赛事在主流社会群体中受到了关注与喜爱。

2. 时尚赛事的专业特性

时尚赛事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极大的关注也源于它在举办过程中的专业特性。近年来,时尚赛事无论是策划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在策划阶段,主办地的选择、评委的选定、比赛的赛制等方面都会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操作。而在实施阶段,主办方都会根据比赛的预期方案将比赛合理的制作完成。因此,比赛的专业性,决定着时尚赛事能够得到专业人士以及大众的认可,在宣传比赛阶段会具备一定的说服力。

3. 时尚赛事的娱乐特性

2012年火热一时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将娱乐性质的选秀比赛推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电视台纷纷推出了与选秀相关的娱乐节目,并且收视率节节攀升。从中可以看出,娱乐性质的比赛将会是现在以及未来几年受到人们追捧的娱乐节目。轻松且精彩的选秀节目,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鲜感,也会成为社会一段时间内的谈论焦点。

对于时尚赛事来说,娱乐性也是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参赛选手与比赛评委所制造出来的舆论,还是比赛环节中结合了娱乐成分的才艺表演,都让时尚赛事充满了娱乐的影子。90年代红极一时的“香港小姐选拔”大赛是时尚性与娱乐性融合最为成功的案例。

(二)时尚赛事的经济优势

时尚赛事除了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鲜感与休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体验之外,它自身具有的经济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举办时尚赛事不仅可以提升赞助商的知名度,同时也为赛事的举办地增加关注度,让更多的人到这里进行旅游与消费,以此带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1. 提升赞助商品牌经济价值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赛事都有一个或是多个品牌赞助商为比赛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承办时尚赛事,品牌商可以将品牌文化与品牌形象更好地传递给大众,并将品牌的产品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宣传,最终让消费者在观赏精彩赛事的同时,不生硬的将品牌文化传递给观众,让观众熟知。

例如,在“cctv模特电视大赛”前几届中,“黄金搭档”这个品牌一直是这个比赛的冠名承办商。正是由于比赛节目的火热播出,让观众熟知了“黄金搭档”,使其销售业绩频频攀升。

2. 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及周边产业发展

时尚赛事的成功举办,除了有一定的资金注入以及专业的创作团队以外,举办地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合适的举办地,不仅会为比赛提供一个良好的比赛环境,同时也为城市自身的旅游产业以及周边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从2004年到2012年,广西南宁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举办“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使人们更加关注的旅游胜地。南宁的一些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也成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

二、近年来吉林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吉林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纵观吉林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可谓是可圈可点。在总的发展势头下仍然有着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从发展模式上看,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相对于同等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距离。

面对吉林旅游经济的现状,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其一是,传统旅游资源缺乏创新设计。对于城市的旅游资源来说,它自身的吸引度是具有一定周期的,在较长时间里游客会对一些旅游资源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加以创新方式改革的话,旅游资源会逐渐失去“旅游热度”。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缺乏新的开拓。对于整个吉林来说,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还是很多的,例如一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都是可以很好利用起来的旅游资源。利用符合潮流趋势的策划方式并结合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可以为地区打造一个“本土式”的旅游品牌。

(二)吉林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

吉林发展自身的旅游品牌,其自身具有诸多的发展优势。在旅游资源方面,无论是自然风景资源还是历史文化遗迹都有着良好的基础。例如吉林市的松花湖、雾凇美景、辉南的三角龙湾以及抚松的长白山西坡等这些自然风景资源。还是像通化的靖宇陵园、长春的伪满皇宫这样的历史文化遗迹,都可以成为吉林发展旅游产业的主打项目与代名词。

在营造旅游氛围方面,吉林也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除了每年一度的“长春电影节”之外,吉林市的“乌拉满族风情节”、长白山“冰雪文化节”等都为营造旅游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时尚赛事下吉林旅游经济的重构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吉林旅游经济需要重构。所谓“重构”并不是指将原有的发展方式的推翻、发展成果的否定,而是将过去发展的优点保留,弊端剔除,并结合时代潮流,利用符合大众心态以及市场需求的发展手段,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富有创新性的旅游品牌。

(一)吉林旅游经济的内部重构

吉林旅游经济进行重构,首先要在内部进行。旅游经济内部指的是旅游资源、旅游氛围以及旅游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使旅游经济能够走上一条创新、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吉林旅游经济的内部重构,举办时尚赛事将会是一条可行、有效的方法。从时尚赛事的特点来看,它具有较强的时尚性与娱乐性,其受众群体较为宽泛且易于接受。因此,通过在传统旅游景点或是区域举行时尚赛事,不仅可以为景区提升客源,同时也为景区的未来发展重新定义。另外,在传统旅游景点举办时尚赛事,也可以为景点的旅游氛围增添时尚感。

举办时尚赛事,也可以为吉林地区开辟新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经济添加新的发展途径。在吉林省内的许多地区风景秀丽,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但是由于欠缺媒体宣传,使得这些地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旅游资源。

通过在省内的景点区域举办时尚赛事,不仅可以通过媒体进行间接的宣传,同时也可以为这些景点日后的发展定下了自然体验与时尚体验的主题,以此为创新点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这里旅游、消费。

(二)吉林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构

旅游经济除了在内部进行重构之外,发展模式的重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旅游经济并没有找到它发展的核心要点,只是将它单纯的看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并照搬其它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自身的旅游经济发展缺乏独立性,发展步伐停滞不前。

举办时尚赛事不只是为改变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以及开辟新的旅游资源为目的,它更加着重于突显本地旅游产业的特色,形成本土旅游产业品牌与旅游品牌文化,以此区别于其它城市并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现如今,无论是长春市的“电影旅游文化”、“汽车旅游文化”还是吉林市“满族旅游文化”以及“雾凇旅游文化”等,都为吉林旅游经济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将时尚赛事与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吉林的旅游经济会在未来的时间中,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核心。

(三)其它城市的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丽经济”崛起下的海南三亚

从2000年开始举办时尚赛事开始,到如今三亚成为全球大型时尚赛事必选地之一,三亚的“美丽经济”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中,无论是举办“新丝路”模特大赛,还是在2007年之后“Elite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世界选美小姐锦标赛”的决赛,还是到最近几年所举办的“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等,都为如今的“时尚圣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三亚知名度的提升不单单是依靠它优美的海岛风光,而更多地是依靠于通过举办各种国际、国内的时尚赛事,使得三亚在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时尚的城市气息,最终成为了一座“时尚城市”。同时,通过媒体对比赛过程中的宣传,将三亚形容成一座时尚与休闲度假完美合一的胜地,让许多未到过那里的游客心形向往,激起了趋之若鹜的浪潮,为三亚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效益与无形资产。

案例二:“798”艺术区,从废弃工厂到“时尚基地”

现在当人们提到北京的“798”,人们定会想到“时尚基地”、“中国时尚中心”这样的词汇。而当说到“798”电子元件联合厂,人们可能知道的寥寥无几,其实这就是“798艺术区”的前身。

在“798艺术区”建成之后,人们慢慢的发现了废弃区域变成“可用之材”的无限潜能。通过改造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不仅吸引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前来开设工作室,同时也吸引了中国时装周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时装周的时尚发布会或是时尚赛事在“798艺术区”的举行,让其成为了中国时尚讯息发布的重要场地,并且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推动下,“798艺术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旅游胜地,每年前往这里的游客不计其数,甚至许多外地游客将这里当作来北京旅游的必经之地。

四、结束语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与环境保护下一篇:典型化工污染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