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支架模板

2024-05-13

单侧支架模板(精选八篇)

单侧支架模板 篇1

关键词:单侧支架模板,地下室外墙,高效经济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处山东省某市中心城区,距离主要的景点及商业中心很近,交通便利,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该地区又一个新的亮点。该工程用地面积4 258 m2。项目建筑面积46 119.25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 400 m2,地下22 719.25 m2,建筑高度86.0 m。

该工程为大型酒店建筑,建筑物地下共5层,其中地下3层,4层,5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地下1,2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地上部分为双塔连体结构,其中北侧小塔部分地上14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南侧大塔部分地上22层,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连接体部采用长达44 m钢构连接体连接。

2 施工方案的选择

2.1 工程特点

本工程工期较紧,质量要求高,工程处于闹市区,扰民和民扰严重,施工时间受限制。本工程与周边建筑物距离较近,距离最近高层建筑仅为2 m,仅南侧有一狭长场地,最宽处仅有10 m,狭窄的场地给各种材料的堆放及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地上钢构件占用场地面积较大,因此对场地的需求尤为重要。本工程基础埋深较深,槽底标高普遍在-22 m,相邻建筑基础埋深都比本工程浅,因此本工程边坡防护也影响到单侧模板和外防外贴防水的效果。

2.2 外墙支模方案选择

由于本工程特点,东,西,北三面外墙均采用单侧支模,单层最长单侧支模为116 m,计划分为两次进行浇筑。同时本工程的防水施工采用外防内贴的方式。

单侧支模施工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节省工时,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等优点。单侧支架作为外墙受力系统,有效解决了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质量容易控制,无需搭设大量的操作架,节约了空间和时间,防水施工操作面大,提升了整体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外墙无穿墙螺栓,墙体防水大大增强。

3 单侧模板施工工艺

3.1 单侧模板支架的构造

单侧模板支架的构造包括埋件系统和架体系统两部分,具体见图1。

埋件系统由连接螺母、地脚螺栓、外连杆、外螺母及横梁组成。

架体系统为专门定制,按甲方要求本工程选择架体高度有以下规格:H=3 600标准节、H=1 600加高节。图1为单侧支模标准段规格。本工程单侧模板主要应用于地下室外墙,外墙模板面板为18 mm厚胶合板,竖肋为200 mm高的木工字梁,横肋为双[10号槽钢。

模板采用木梁胶合板,该模板结构合理,经济实用,标准化程度高。在单块模板中,采用了自攻螺丝将胶合板与竖肋(木梁)进行连接,用连接爪连接竖肋与横肋(双槽钢),在竖肋上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吊钩。两块模板之间采用芯带连接,用芯带销进行固定,确保两块模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也保证了模板受力的合理、可靠。

3.2 受力原理

混凝土侧压力直接作用在胶合板面板上,通过面板将荷载传至木梁竖肋,木工字梁将荷载传至横向槽钢横肋上,最终由单侧模板支架承受。

3.3 单侧模板拼装流程

单侧模板拼装流程具体见图2。

3.4 施工过程

1)防水施工。由于采用单侧模板施工,防水采用外防内贴,所以控制好外墙离护坡桩的距离很关键,只有300 mm,在贴防水卷材前,先沿护坡桩边砌筑一道防水导墙,贴完防水后再在防水卷材表面点沾JRC片材作为防水保护层,既节约了工期,又清洁无污染。

2)墙模板拼缝节点。如图3所示,直墙木梁模板通过芯带进行连接,相邻模板之间可以直接拼缝时,采用第一种做法(见图3a));相邻模板之间不能直接拼在一起时,采用第二种做法(见图3b)),增加拼缝模板,用芯带压住拼缝模板。

3)连墙柱节点。阳角阴角连接节点:阳角处模板采用45°的斜拉杆连接,角部合成企口形式,因为斜拉杆为45°方向受力,能有效防止阳角部位出现开模和漏浆等现象。阴角处模板采用定型角模进行连接,保证了模板的严密性,角模和直墙模板用直芯带进行连接。

4)连墙柱部位。因墙柱伸出面截面尺寸较小,不能采用45°斜拉,可用螺杆将两端角模通长连接。

5)拼装模板。胶合板上弹线→下料→铺面板→弹线铺木梁竖肋→上槽钢背楞和吊钩→钉端头木方→模板吊升靠在堆放架上。

4 应用效果

采用单侧模板方案应用效果如下:1)减少了土方挖填量4 297.8 m3,节约资金计237 067元,同时为材料堆放和机械设备进出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减少了回填土施工工序,在±0.00完成后,直接进入地上结构,避免了立体交叉作业给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带来的阻碍;3)模板投入量减少50%,节约加工费计50%,节省外墙模板支拆工程量4 100 m2,计213 898.46元,另外减少穿墙螺栓约9 200根,计106 400元。采用单侧模板方案,尽管增加了聚氯乙烯保护层费用(47 214.61元)及模板支撑租赁费用(约60 000元),但节增相抵后,共计节约资金1 061 106.65元。因此该项目采用此施工方案,取得了一定的工程效益。

5 结论与展望

1)本工程通过采用单侧模板方案进行地下室墙体施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得到了甲方和质量监督部门的广泛认可。

2)单侧支模由于施工工序、工程量减少,地下室结构施工缩短工期,节约大量资金。

3)该地下室外墙结构施工实践,为场地空间不足的类似工程地下结构施工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董小龙.单侧墙体支架体系在PBA工法暗挖车站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3):164-165.

[2]严丛林.地铁明挖车站单侧高支模体系的设计与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28-30.

[3]吴庆来.中华世纪坛地下室弧形外墙模板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2000(4):50-55.

单侧支架模板 篇2

【关键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45-01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胫腓骨骨折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的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观察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和满意程度。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胫腓骨骨折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人,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80岁之间,平均年龄(25.5±8.5)岁,对照组30人,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15人,年龄在25-85岁之间,平均年龄(20.3±9.1)岁。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观察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效果和满意程度。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临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通过闭合的方法进行骨折处的复位,能够确保患者骨折的地方可以保持良好的对位、对线,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中心,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在骨折处进行钻孔,在骨折线部位置入两个螺纹钉,使骨折的部位能够对位。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来治疗胫腓骨骨折。

1.3 观察指标分析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进行骨折的检查。在进行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骨折处的检查,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进行X线片的检查,主要检查患者骨折处是否出现好转。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的反应[2]。

1.4 疗效的判定

患者无不良反应,且睡眠治疗大幅地改善,没有产生骨折处恶化现象为显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且睡眠治疗仍旧不佳,患者骨折处没有任何好转现象为无效[3]。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具有差异统计(P<0.05)。

2 结果

我院采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可以观察出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后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1.7,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1.7,P<0.01)。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骨折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而且,具有很多固定的治疗方法,运用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进行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尽快好起来,能够在骨折处进行稳定的固定,而且又不会使周围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患者在患有开放性骨折的时候,不会使伤口扩大化,有能够有足够大的强度进行骨折处的固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剑.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王冠. 骨伤复原丸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单侧支架模板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院于共收治8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8~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致伤原因:压砸伤61例,高处坠落伤8例,扭摔伤5例,车祸伤6例。横断型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18例,长斜型骨折10例,螺旋型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5例;骨折同时伴有严重软组织挫伤5例,皮肤缺损2例,患者于伤后2~15 h到该院就诊。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到院后首先进行X线片检查确诊,随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单侧外固定支架术。根据受损部位来选择直形或T形支架。

1.2.1 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是于C形臂电视X光机监测或者切开直视下进行的,对手术位置进行严格消毒。 (1) 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的方法。 (2) 复位:待病人进入麻醉后将其置于牵引复位床上,然后进行手法复位,让骨折基本复位。在骨折段近端4.0~5.0 cm处穿入半螺纹骨圆针2枚,远端同样方法穿入2枚。半螺纹圆针应根据支架调节距离,调整好角度,将方向关节固定加压器加压骨折端后收加压杆固定,固定后检查活动伤肢,确定固定确实,缝合切口,固定针眼用消毒棉片环形包扎,手术完毕,术后针眼处滴乙醇2次/d,若少数需切开复位者,则逐层暴露骨折部位,复位后再按照上述方法上架固定便可。

1.2.2 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4 d开始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稳定性的骨折可以在手术进行后l周下地拄拐杖负轻微的重量行走;粉碎性骨折术后2~4周也可以进行下地行走锻炼。手术后3个月,要把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同定,负重行走法恢复继续,等到骨折愈合后,便可在无麻醉下拆除外固定支架。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四肢骨折临床愈合所需时间在10~20周,平均15周,骨功能恢复平均时间18周,共有针道感染和针孔渗液7例,固定钢针松动5例,关节活动受限2例,总体来看,利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四肢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3 讨论

骨折愈合的方法、时间和质量与骨折后固定方法密切相关。骨折位点的异常机械环境将导致畸形、骨愈合缓慢甚至骨质疏松[1]。固定方法的选择依赖于以下因素:软组织或骨的损伤严重性和复杂性,解剖学上的限制和患者的感觉。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的商业性外科整形支架,它们都各有优缺点。单侧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术,常用于术后或创伤后对骨骼和软组织的固定[2]。其适应症包括:严重开放性骨折的固定、感染性骨折的固定、末端不齐和骨骼长度不一的修正、创伤患者软组织和骨损坏的初始固定、盆骨环损坏、特定儿科骨折等[3]。单侧外固定支架常用于内固定无效时或者作为一种临时的方法,通常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于手术室进行的。去除外固定支架和螺钉需要特殊的固定板,且一般是在患者随访时未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单侧外固定支架术也常用于肢体延长,肢体短欠的患者可以利用此手术进行肢体的延长。一般经过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其骨折能在6~12周内愈合[4]。然而,复杂的骨折或骨折愈合出现问题时,其正常愈合的时间将相应延长。

单侧外固定支架术的优点如下: (1) 在其他疗法不适合时,该手术法能坚固固定骨骼。例如,对于严重开放性II级和III级骨折,内侧固定术会引起大面积感染[5],可能增加严重感染甚至截肢的风险。 (2) 该疗法能直接监测四肢和伤口状态,包括伤口愈合状态、神经与血管状态、创伤面生活力和肌肉修复状态。 (3) 在不影响骨骼排列和固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治疗,如换药、皮肤移植、骨移植和冲洗。也就是说,外侧固定支架术可以与骨骼或软组织的其他治疗手段同步进行。 (4) 允许近端和远端的关节活动。可以消除关节水肿,减少关节硬化、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5) 允许患者早期移动。四肢外固定术后可以随意移动和放置而不用担心裂缝形成部位。

单侧外固定支架术的缺点如下: (1) 需要更加谨慎的术后感染预防。二.正确的安装对外科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3) 设备昂贵。 (4) 支架较重,患者可能从形象的角度考虑拒绝接受该手术。

无论是何种骨折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后期都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早日恢复功能[6]。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逐渐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

尽管单侧外固定术存在以上优点和相应缺陷,但是通过对8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单侧外固定支架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治疗手段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的。

摘要:目的 初步探究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 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8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71例均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结论 单侧外固定支架术对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行动功能回复时间缩短, 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侧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葛玉堂, 田中青, 吴桂玲, 等.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86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3 (3) :33, 48.

[2]肖敏, 王润柱, 李红泉, 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17) :3171-3172.

[3]向艺.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研究[J].中外医疗, 2010, 29 (32) :190.

[4]郝毅华, 冀敏波, 韩战军, 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32) :1059-1060.

[5]康云秀.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0, 31 (6) :846.

单侧支架模板 篇4

青年大街站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为一号、二号线的十字交叉换乘车站。本工程地处沈阳市中心,沿线高楼林立,地下建(构)筑物、管线众多。车站位于十一纬路与青年大街交叉路口,是沈阳市交通网络中四横三纵的主干道,道路交通非常拥堵。一号线车站沿十一纬路、大西路呈东西向布置(长211 m),二号线车站沿青年大街站南北向布置(长141 m)。一号线在下采用岛式站台,二号线在上采用侧式站台;青年大街站车站主体均为暗挖施工,一号线车站采用PBA(洞桩柱法)和CRD两种工法施工,PBA工法为两层三跨三连拱结构,二号线采用PBA工法为两层两跨两连拱结构。

2 PBA工法总体施工顺序

PBA工法暗挖逆作双层车站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导洞开挖及支护→边桩施工、柱孔开挖地→底梁施工→钢管柱吊装及灌注混凝土→桩、柱顶梁施工→顶拱初支及二衬扣拱施工→站台板及侧墙施作→车站底板及侧墙施工。

3 单侧支架体系

3.1 单侧支架体系概述

该模板体系具有操作简单、受力合理、占地面积小、浇筑效果佳等特点,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浇筑高度可调节,一次最大可浇筑高度7.8 m;部件标准化程度高,可周转使用。

单侧支架的组成:单侧支架由埋件系统和架体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埋件系统包括:地脚螺栓、连接螺母、外连杆、外螺母和压梁等。架体部分按高度分为:H=3 100,H=3 900,H=4 000的标准节;H=2 300,H=1 800,H=1 600的加高节。

工作原理:单侧支架为单面墙体模板的采力支撑系统,当墙体模板采用单侧支架后,模板无需再接拉穿墙螺栓。

3.2 单侧墙体支架的选型及组合

根据本工程侧墙的高度和施工需要,选择了三种高度的架体:H=3 100标准节、H=2 300加高节、H=1 800加高节,具体见图1。

上层站台层侧墙浇筑高度为3.6 m,采用H=3 100标准节+600加高节和H=1 800加高节+2 300加高节两种支架组合施工;下层设备层侧墙浇筑高度为7.2 m,采用H=1 800加高节+2 300加高节+3 100标准节组合成7.2 m高的支架施工。

3.3 单侧支架及埋件验算(以7.2 m墙高为例)

3.3.1 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F=0.22γct0β1β2V1/2;F=γcH

F=50.07 kN/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4 kN/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和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折减系数为0.85):

q=50.07×1.2×0.85+4×1.4=56.67 kN/m2。

单侧支架主要承受混凝土侧压力,取混凝土最大浇筑高度为7.2 m,侧压力F=56.67 kN/m2,有效压头高度h=2 m。

3.3.2 支架受力计算

单侧支架按间距750 mm布置。

1)分析支架受力情况:取O点的力矩为0,则:

3 913×R=F1×5 866.6+F2×2 600。

R=210.57 kN。

其中,F1=42.5 kN;F2=221.01 kN。

2)支架侧面的合力为:F合=F1+F2=263.51 kN。

根据力的矢量图得F合和R的合力为:

F总=359.2 kN。

与地面角度为:α=39°

F总分解成两个互为垂直的力,其中一个与地面成45°角,大小为:T45°=357 kN(cos6°=T/F总)。

T45°共有7.5/3个埋件承担,其中单个埋件最大拉力为:F=T45°/(7.5/3)=142.8 kN。

3.3.3 埋件强度验算

预埋件为Ⅱ级螺纹钢,d=25 mm,埋件最小有效截面积为:

A=3.14×12.52=491 mm2。

轴心受拉应力强度:

σ=F/A=142.8×103/491=290 MPa<f=320 MPa。

符合要求。

4 侧墙施工

4.1 模板及支架安装

4.1.1 埋件部分安装

埋件材料选用螺纹Ⅱ级钢,直径为25 mm,L=700 mm的螺杆。地脚螺栓出地面处与混凝土墙面距离:距混凝土面距离为275 mm;出地面为130 mm;各埋件杆相互之间的距离为300 mm。在靠近一段墙体的起点与终点处宜各布置一个埋件,具体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埋件与地面成45°角,现场埋件预埋时要求拉通线,保证埋件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埋件角度必须按45°预埋。

4.1.2 模板及单侧支架安装

单侧支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750 mm,每组浇筑长度一般段为9 m,特殊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决定。支架后座必须放置在坚实的基础上,必要时可设置一混凝土墩或砖墩,使支架后座坐落在混凝土墩上。模板采用定制的500×1 500×50的钢模,以施工常用的ϕ48钢管为背楞,通过钩头螺栓将模板背楞与支架连接成整体。

合墙体模板时,模板下口与预先弹好的墙边线对齐,然后安装钢管背楞,临时用钢管将墙体模板撑住。吊装单侧支架,将单侧支架由堆放场地吊至现场,单侧支架在吊装时,应轻放轻起,多榀支架堆放在一起时,应在平整场地上相互叠放整齐,以免支架变形。在直面墙体段,每安装5榀~6榀单侧支架后,穿插埋件系统的压梁槽钢。支架安装完后,安装埋件系统。用钩头螺栓将模板背楞与单侧支架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调节单侧支架后支座,直至模板面板上口向墙内倾约5 mm,因为单侧支架受力后,模板将略向后倾。最后再紧固并检查一次埋件受力系统,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下口不会漏浆。

4.2 侧墙混凝土浇筑

1)在模板上设置纵向两组、竖向两排共4个灌注窗口。在墙脚上方1 m处设置附着式平板振动器,数量为4台,适当微振捣,增加该处的混凝土密实度。2)挡头模板应根据施工缝、变形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进行设置,并注意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3)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C30S10商品混凝土,一次浇筑方量约31 m3。4)合理布置浇筑施工管路,试验室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保证和易性、凝结时间。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5)浇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浇筑速度及每层浇筑厚度。每层厚度不大于50 cm,保证模板两端混凝土同步上升。

4.3 模板及支架拆除

1)外墙混凝土浇筑完24 h后,先松动支架后支座,后松动埋件部分。2)彻底拆除埋件部分,并分类码放保存好。3)吊走单侧支架,模板继续贴靠在墙面上,临时用钢管撑上。4)混凝土浇筑完48 h后,拆模板。

4.4 “反缝”处理

对于逆筑法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反缝”,采取在接缝处加塑料注浆管,待混凝土浇筑完成未终凝前注水泥浆填充;另外待二次浇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利用已埋设的注浆管,采用化学浆液进行高压注浆(具体材料由试验决定),使上下混凝土粘结成整体。经高压注浆后,浆液不仅注满水平施工缝隙,而且从上下层混凝土的裂隙毛细孔冒出来,则表明注浆处理成功。

5 经济对比

1)采用台车每台重量约26 t,加工费用约23.4万元,如投入3台费用总计为70.2万元。采用单侧墙体支架本项目仅投入35万元,上层边墙可以组成5组支架体系、下层3组支架体系。节约成本35万元,经济效益明显。2)单侧墙体支架体系通用性较好,明显优于自制台车。3)单侧墙体支架体系标准程度高,通过不同的拼装组合能适应2.6 m~7.6 m的墙体施工,可在不同工地间周转使用,甚至可租赁出去收回部分成本。

6 结语

青年大街站PBA工法双层车站侧墙采用单侧墙体支架体系进行施工,既拓宽了暗挖工法在模板支架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降低了施工成本。每组支架侧墙的施工速度可达90 m/月,施工中未发生跑模、爆模现象,墙体的外观质量较好,因此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施工案例。

参考文献

单侧支架模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3月10日~2014年3月1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女21例,男25例,年龄最小24.5岁,最大49.8岁,平均年龄(30.82±6.33)岁;其中车祸伤26例,压砸伤12例,坠落伤8例;单侧骨折42例,双侧骨折4例。观察组女20例,男26例,年龄最小23.9岁,最大49.2岁,平均年龄(30.26±6.84)岁;其中车祸伤24例,压砸伤12例,坠落伤10例;单侧骨折41例,双侧骨折5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骨折原因、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钢板内固定,具体操作:根据胫腓骨骨折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清理创口之后进行复位,然后在胫骨前外侧安装钢板,最后采用螺钉进行固定[2]。

观察组应用于单侧外固定支架,具体操作:医务人员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肢体长度、组织损伤情况、骨折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支架。接着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理,最大程度的修复受损神经和受损血管。接下来复位骨折,如果骨折的形状为螺旋形或者斜形,那么必须使用螺钉进行内固定,成功复位之后,在胫骨前内侧放置外固定支架,接着在骨折的远端及近端4.5 cm的位置穿针。穿针结束后,要检查复位是否准备,然后将外固定支架安装好,结合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患肢实际情况对延长杆和万向关节进行调节。确保复位准备之后,将支架的各个关节紧锁,最后加压进行固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当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踝关节伸曲度之差<10°,膝关节屈曲度之差<20°,则可以判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优。当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踝关节伸曲度之差在10~15°,膝关节屈曲度之差在20~35°,则可以判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为良。当胫腓骨骨折患者不能达到良或者优的标准,则可以判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差[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胫腓骨骨折的康复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差的12例,治疗效果为良的18例,治疗效果为优的16例,优良率达到73.91%。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差的1例,治疗效果为良的6例,治疗效果为优的39例,优良率高达97.83%。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延迟愈合4例,伤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观察组延迟愈合1例,伤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胫腓骨骨折伴随有软组织损伤,并且较为严重,导致骨折处出现血液流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骨折的愈合。单侧外固定支架应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不仅术后并发症(愈合延迟、术后感染)较少,而且愈合速度较快。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以肯定单侧外固定支架的安全性[4]。

另外,外固定支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且外固定支架非常稳定,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骨折的位移情况、骨折的类型适当调整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单侧外固定支架的疗效显著比钢板内固定乐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97.83%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以肯定单侧外固定支架的有效性[5]。

综上所述,单侧外固定支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武永刚,王坤正,陈君长,等.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15):51-52.

[2]杜绍良,张锡光,陆景华,等.跟骨牵引加夹板、外固定架、带锁髓内钉急诊治疗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6(34):2498-2499.

[3]乔巨峰,梁志敏,谢道远,等.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69例.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12(6):64-65.

[4]阿力木江·麦苏木,吾斯曼·阿布都外力,艾尼·库尔班.外固定架、A0加压钢板、交锁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中国医学创新,2009,11(6):67.

单侧支架模板 篇6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伤情复杂治疗方法众多尤其重度创伤患者需多次手术治疗, 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可以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其他脏器损伤、休克等危重患者的首选方法[1]。自2005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21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2例中男125例, 女87例;年龄分布在12~76岁;其中闭合性骨折76例开放性骨折136例, 粉碎性骨折136例。

1.2 治疗方法

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开放性骨折先严格清创小腿前外侧小切口, 显露骨折端在直视下骨折端复位保持骨折端的解剖位置或功能位置 (某些粉碎性骨折在复位过程中骨折块不易固定者可用钢丝、螺丝钉或克氏针固定)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及减少对局部软组织损伤以免影响术后骨折端的血供。然后以骨折端为中心在距离骨折端4~5 cm选择进针点, 在模具的引导下各取两个相距约2 cm的平行钉眼钻孔拧进外固定支架的螺钉以超出对侧骨皮质的2~3个螺纹为准拆除模具, 安装外固定支架并拧紧支架各个关节, 连接加压杆, 断端加压固定。

1.3 术后处理

抬高患肢,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1 d嘱患者进行患肢各个关节功能锻炼, 2周后可下地扶拐行走。定期拍片了解骨愈合情况, 当临床愈合及x线片有连续性骨痂时可拆除支架和固定针。

2结果

本组212例患者均随访8~16个月。6个月后203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优 (无跛行下肢无关节僵硬无疼痛X线检查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 ;9例良 (下肢有轻度跛行稍有疼痛无关节僵硬) 其中2例手术后4个月X线检查骨折端无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明显, 经给予骨折端纵向加压后10个月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消失。6~10个月后该9例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有连续骨痂生长, 骨折线消失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1年后本组患者肢体功能均获得正常。

3讨论

3.1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的特点

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目标是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肢的功能。术后保证骨折端的血供争取早日下地活动及功能锻炼对患肢的预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胫骨血供的特殊性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时术中必将剥离骨折端, 大量骨膜方可安置内固定钢板手术切口大局部软组织及骨膜损伤严重术后均会影响骨折端的血供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2]。尤其对一些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其治疗更是困难重重, 术后常常并发伤口感染、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如果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松紧度不易掌握过紧时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过松时骨折端不稳定导致骨不连或骨折畸形愈合且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非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3]。另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肢得到功能锻炼的时机较晚从而并发患肢关节僵硬骨质疏松, 这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锻炼后才能得到恢复或恢复不良。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克服了以上治疗的缺点。

3.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优点

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减少伤口感染率;②术中不需要广泛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小创口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小, 确保了骨折端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4];③在治疗过程中术中、术后均可调节骨折端的纵向压力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进一步有利于骨折愈合;④骨折坚强的固定后使患者得到较早的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地行走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⑤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的操作简单可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3.3 主要并发症

①术后及时更换敷料及钉孔滴注酒精以防钉孔感染;②固定螺钉松动针道应经骨干最大直径, 不应偏心或斜行插入, 在手术中反复穿插会在针骨之间产生间隙而引起固定针松动;③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术后嘱患者定期复查, 检查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情况尤为重要, 术中对骨折端加压时应留有余地, 以遍调节[5]。因此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适用于各级医院但使用时应注意:①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以免发生术中意外损伤、术后针眼感染等并发症;②术后必须常检查外固定支架的各个关节以防止松动导致骨折端不稳定骨折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影响患肢功能;③跨关节固定者骨折愈合后应尽早拆除外固定支架以防止预后关节僵硬影响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杨吉恒, 姚武, 王志回.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中国骨伤, 1997, 11 (6) :41.

[2]陆维举, 李怀先.不同范围骨膜剥离对兔股骨血供影响.骨与关节损伤志, 1998, 13:1.

[3]唐瑛.骨外固定器在骨和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中国骨伤, 1996, 9 (5) :32-33.

[4]徐来元.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干复杂骨折.中国骨伤, 1997, 10 (6) :34.

单侧支架模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 女3例, 年龄17~50岁, 闭合性骨折6例, 开放性骨折13例, 股骨干骨折5例, 胫骨干骨折11例。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上海于仲嘉教授设计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闭合性骨折或电视透视下手法复位或采取有限切开复位, 开放性骨折先清创, 直接开放复位, 复位满意后, 利用外固定模具, 在远近骨折端共打入4枚固定针, 去除模具, 安装外固定支架, 利用加压器适当加压, 但对粉碎性、长斜行骨折不加压, 可配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丝钉等内固定。术后第2天可在床上活动, 2周后依病情部份负重行走, 每4~6周复查X片, 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时可松开加压固定螺栓。

2 结果

357病例均获随访, 大部份病例取得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 在4~10个月取得骨折愈合。仅有19例出现了固定失效, 骨折再移位, 包括外固定支架、固定针的松动、折弯4例, 占本组21.1%;骨折固定的适应症选择不当5例, 占本组26.3%;粉碎性骨折未配合内固定7例, 占本组36.8%;不稳定性骨折术后过早活动过度2例, 占本组10.5%;术后遭受暴力1例, 占本组5.2%。

3 讨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再创伤小、安全, 不需特殊器械, 具有多功能, 既能牵引延长, 又能对骨折端纵向加压, 消除了应力遮挡效应, 增加了生物应力刺激, 促进骨折愈合, 也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减少“骨与关节固定综合征”的发生。采用该术式不会加重局部损伤, 对骨折端血供破坏小, 甚少造成异物反应和占据软组织空间, 有利于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固定装置拆除简单, 患者在门诊就能进行, 所以外固定支架手术在骨折应用有其优越性。每一种固定材料与方法均有它的局限性一面, 在治疗中同样可出现固定失稳, 骨折移位的病例, 在我们观察到的19例中体会到其原因主要包括: (1) 手术操作不当, 穿针位置不当, 使外固定支架力线不与肢体纵轴平行, 从而产生剪力;术中固定针反复扭入扭出, 松质骨钻孔过大等使固定针把持力不足, 固定支架在前期固定不良时, 出现异常活动受力集中在外固定支架及固定针上, 致外固定支架、固定针的松动、折弯, 骨折端也随之移位。故手术操作中应达到:外固定针与骨干垂直;外固定架的安放要符合张力带原则, 4枚骨针、外固定架和骨干轴线在同平面时形成一平面矩形, 承载时产生的剪力和旋转力最小, 不易造成外固定架松动、骨折移位[1]。 (2) 骨折适应症选择不当, 单独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单平面固定, 所能承担的剪切应力有一定的限度, 在成人股骨干骨折, 由于肌肉丰富, 肌力强大, 并且当骨折后肌力失衡, 活动时产生的剪力较大而发生移位[2]。提示成人股骨骨折不适宜选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儿童肌肉欠发达, 有文献报告儿童股骨干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之一。 (3) 粉碎性骨折未配合内固定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属于弹性固定类型[3], 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的力学性能不稳定, 骨骼起不到“保护”外固定作用, 活动时轴向压应力由外支架承担而发生固定失效, 骨折再移位。采用有限的手术切开复位, 配合克氏针、螺丝钉等内固定, 提高整个骨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保障固定效能, 防止骨折再移位。 (4) 术后过早负重活动过度或遭受暴力, 术后在骨折部未建立连续性板状骨痂, 骨折线清晰可见的情况下, 过早负重活动过度, 同样可在骨折端产生有害的剪力, 外固定支架固定系统不再能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而失效。

参考文献

[1]李铭雄, 孟和.穿针外固定疗法的并发症与对策[J].中医正骨, 2006, 818 (1) :61.

[2]盛华成, 戴根元.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 1999, 12 (1) :48.

单侧支架模板 篇8

无锡地铁一号线市民广场站换乘节点工程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逆作段混凝土侧墙高4 650 mm, 厚700 mm,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模板支撑采用施工快速的单侧模板支架。侧墙下部模板采用3 900 mm×1 200 mm×5 mm组合钢模板, 混凝土浇捣仓口按照1 800 mm×1 800 mm设置, 钢模板背楞采用双拼ϕ48×3.5 mm@600 mm钢管。为便于逆作侧墙顶部混凝土浇捣口的设置, 并确保逆作侧墙顶部的浇筑密实性, 上部配800 mm高15 mm厚竹胶板。竹胶板次楞采用65 mm×65 mm@300 mm方木, 主楞采用双拼ϕ48×3.5 mm@600 mm钢管。模板支撑采用三角形支架体系, 在各榀三角形之间设计连系杆保证结构的稳定, 三角形支架的平面布置形式见图1。

单面侧模支撑体系在地下结构工程 (地下室、地铁结构等) 中已有较多的应用。陈立锦[1], 黄新兵[2]等在进行地铁站侧墙混凝土施工时, 均采用了三角形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上述文献中均采用槽钢作为形成整体三角形支架的主要材料, 而本工程中则采用脚手架钢管散件拼装代替槽钢材料的整体式三角支架作为支撑。本工程在盖挖段竖向支撑柱网密集 (本工程盖挖立柱距侧墙间距4 m~6 m) , 施工场地狭窄, 不便于起重设备吊装的情况下, 单侧模板支架安装简易方便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下文将对这种支撑的布置形式, 预变形尺寸及其快速安装等进行探讨。

2支架体系传力路径分析

三角形支架体系中竖杆和地梁均采用背对背双槽钢, 斜杆和支撑均采用钢圆管。地梁和竖杆之间采用螺栓拼接, 斜杆和槽钢之间采用螺栓销接, 斜杆和支撑之间采用扣件相连。

支架体系受到的外荷载主要为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以及混凝土振捣产生的侧向力P。侧向力通过模板及模板后的背楞传递至三角形支架, 形成集中力F。在图1中的结构体系中, 斜杆对竖杆具有弹性支撑作用, 竖杆为拉弯构件, 斜杆为受压构件。竖杆内力 (拉力) 逐渐向下传递最终传递至地梁。斜杆的压力最终也传递至地梁, 并在与地梁的拉接点处分解为竖向力和水平向力, 其中竖向力引起地梁的弯矩, 最终由底托传递至底板, 形成对底板的压力, 水平力引起地梁的拉力, 最终由位于地梁与竖杆交点处的预埋螺栓承受。布置于三角支撑平面内以及平面外的支撑构件, 主要作用是保证斜杆以及三角支架的稳定, 正常情况下受力较小。

3斜杆布置的计算分析

3.1 荷载计算

三角形支架受到的主要荷载除自重外, 主要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计算中保守取侧压力值相等且等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中的最大值, 侧压力最大值的计算公式见式 (1) :

Ρ=0.22γct0β1β2υ (1)

其中, γc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取24 kN/m3;t0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此处取7 h;υ为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该工程中约为1.5 m/h;β1为外加剂影响系数, 此处取1.2;β2为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系数, 此处取为1.0。按式 (1) 计算得P=54 kN/m2。

混凝土的振捣力取4.0 kN/m2, 保守取其作用范围为整个模板区域。

总侧压力设计值为:P=1.2×54+1.4×4=70.4 kN/m2。本工程中支架间距为600 mm, 背楞的间距为600 mm, 故每点的作用力约为:F=25 kN

3.2 结构分析

采用SAP2000对三角形平面支架进行了分析, 以确定合理的斜杆布置形式。由于支撑主要起保持结构体系稳定的作用, 因此确定斜杆布置形式时, 不考虑支撑的作用。分析中立杆、地梁及斜杆均采用Frame单元模拟, 斜杆两端释放转动自由度, 形成二力杆。初步方案确定的计算见图2。

结构的变形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 地梁和立杆均有较大的变形, 其中立杆的最大变形值为13.6 mm, 约为混凝土板跨的1/341, 超出规范对模板支架的变形要求 (H/400) , 将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立杆的这种变形呈现S形, 通过简单的预偏斜较难抵消。另外各撑杆的力分布很不均匀, 设置底托位置斜杆的压力最大, 向两侧逐渐减小。

上述情况,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 加大立杆及地梁的截面;2) 调整立杆的分布;3) 增加底托的数量。考虑到地梁及立杆的构件尺寸更换需要大量的资金, 决定放弃第1种方法。第2种加固方法将斜杆由近似平行状态调整到集中于底托处, 每个底托支撑3根斜杆。第3种加固方法将原来的两个底托增加为3个。分析表明, 这两种办法均显著的增加了三角形支架的抗侧刚度 (减小了结构的变形) , 并使变形呈现出近似直线的状态, 易于通过预变形使得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平整。考虑到方法2) 中杆件过度集中会给支撑构件的安装带来诸多不便, 最终本工程中采用了第3种方法, 其最大变形为8.5 mm, 三角形支架的变形图见图4。

采用调整后的模型计算出混凝土浇筑时的变形, 并考虑各种缝隙影响进行适当的放大, 并根据混凝土模板施工验收要求, 模板安装时将模板预拱10 mm。混凝土拆模后, 表面质量良好, 墙体最大垂直偏差不大于3 mm

3.3 构件的设计

三角形支架中有4类主要构件:立杆、地梁、斜杆和支撑。立杆和地梁在此结构体系中属于拉弯构件, 可以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4]中拉弯构件进行强度校核。斜杆属于轴心受压构件, 除进行强度校核外, 还需对其稳定性能进行校核。 在计算受压稳定系数时, 计算长度可以保守的取支撑间距。支撑在此体系中起保证结构体系稳定的作用, 其内力很小, 可按照长细比与连接方便要求进行配置。

3.4 结构的薄弱环节

单面模板支撑体系中, 预埋的螺栓将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水平拉力 (地梁拉力) 作用, 并且承受来自立杆的拉力作用, 其承受的拉力可以近似地按照式 (2) 计算:

Fb=FΗ2+B2B (2)

其中, F为单片三角支架承受的所有侧向压力;H为支架的高度;B为支架的宽度。

预埋螺栓对整个支架系统的成败起关键性作用, 且一旦出现问题, 补救较为困难, 设计过程中应保证预埋螺栓具有足够的余量。

4快速安装

本工程采用的散件拼装式单侧模板三角支架。长度约25 m的侧墙, 人工配合手动葫芦, 8个工时可完成支架的安装或拆除。具体安装施工工艺流程为:模板安装→地梁安装→立杆安装→斜杆安装→支撑杆安装→锁脚梁安装→榀间连系杆安装。

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前测量复核与上、下板同时施工的侧墙接槎段轴线偏差, 如超过规划要求, 需进行修正, 确保侧墙的整体垂直度。

2) 钢模板下口设置间距1.2 m地锚及斜撑支顶, 确保模板下口密贴矮侧墙, 防止混凝土漏浆。

3) 立杆通过挂在钢筋骨架上的定滑轮, 采用人工牵引就位。

4) 模板10 mm预拱度, 通过调节斜杆长度控制。

5)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大于1.5 m/h。

6) 支架拆除施工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

5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采用圆钢管作为斜杆的三角形支架可以作为地铁侧墙的模板支架。

2) 地梁支座的数量对三角形模板支架的抗侧刚度有较大的影响。

3) 设计三角形支架, 预埋螺栓需留出较大的富余量。

4) 受施工场地狭窄限制, 不能采用大型吊装设备的情况下, 散件拼装式单侧模板三角支撑, 有利于人工操作、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工程质量;同时, 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材料周转率, 节约施工成本。

摘要:介绍了快速单侧模板体系在盖挖逆作法地铁工程中施工侧墙时的应用, 阐述了三角形单侧模板支架体系的传力机制, 采用SAP2000对支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实际工程中支座设置提出了优化方案, 并指出了这种模板体系的优越性。

关键词:单侧模板,盖挖逆作法,支座,支架

参考文献

[1]陈立锦, 李志勇, 丛欣江.单侧模板支撑体系在地铁明挖车站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 2009, 40 (11) :1004-1006.

[2]黄新兵, 牛跃林.地铁站墙体单侧模板支架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 2011, 37 (1) :141-143.

[3]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上一篇:小区健康教育下一篇:地方台真人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