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风险

2024-05-06

护理职业风险(精选十篇)

护理职业风险 篇1

手术室是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 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风险因素的环节很多, 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工作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 我院针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风险

开错刀 (混淆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 、异物遗留在体内、用错药物、输错血、电烧伤或烧伤、坠床、院内感染等。

2 导致发生风险的常见原因

2.1 没有严格按照手术查对制度进行查对。

2.2 纱布、器械、棉垫、缝针等清点不仔细, 四次清点制度不落实。

2.3 不按医嘱用药, 执行口头医嘱时用错药。使用外用药时核对不仔细, 如错把酒精当成0.9%氯化钠溶液等。

2.4 血型搞错, 没有认真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2.5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感染途径控制不严, 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

3 防范措施

3.1 防止混淆患者手术部位

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 做好十二查:即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备皮、所带用药 (病历、X线片等) 。手术前进行三次核查:即接患者时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 麻醉前与麻醉师共同核对, 摆放手术体位前再与手术医生一起确认手术患者和手术部位。

3.2 防止异物遗留体内

(1) 严格执行四清点制度, 即手术过程必须四次清点物品 (打包时, 手术开始前, 关体腔前, 关体腔后) , 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 (2) 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创口敷料和绷带等、消毒手术区用的纱布和纱球等, 在手术开始前全部拿出手术间。 (3) 手术过程中发现使用的物品出现异常时 (如重叠、缺口、少带、少螺丝等) 应立即汇报, 及时处理;向深部填入物品时, 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填写所填入的纱布、引流物种类和数目。手术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3.3 防止用错药物

(1) 外用药与其他药物分开放置, 使用外用药专用的红色标签。使用时仔细看清药品名称、浓度、用法。 (2)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手术室用药均为口头医嘱, 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坚持“三对一重复”-吸药前核对、吸药时核对、吸药后核对, 给药前复诵一遍。台上与器械护士核对, 台下与麻醉医生核对。 (3) 手术未结束或危重患者抢救用药后, 空安瓿要保留, 未经许可不可拿出手术间。

3.4 确保输血安全

(1) 严格执行输血制度, 坚持“三查十一对”-取血时,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采血日期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保质期;输血前与麻醉医生一起核对患者姓名和供血者姓名、住院号、血型、Rh因子、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后再次查对。 (2) 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加压输血时注意及时换液体。

3.5 防止电烧伤、烧伤

(1) 严格把住仪器质量关, 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2) 使用高频电刀时应正确放置电极板, 注意患者体内有无植入物, 做好相应的处理。如颈部手术使用电刀时禁止开放性吸氧, 避免用电刀切开肠腔、胸腔等脏器。 (3) 手术室内禁止使用明火, 如需使用酒精灯时, 需远离氧气、乙醚等, 以防爆炸。 (4) 手术间地面保持干燥, 防止漏电。

3.6 防止患者跌伤

(1) 评估患者跌伤的可能, 患者术前使用某种药物、意识模糊、情绪低落、不熟悉环境、取下眼镜等; (2) 每天检查平车, 如轮子的刹车装置和约束装置是否完好。 (3) 术前检查手术床是否平衡, 术后使手术床各部位处于复位状态, 保持手术床平整平衡, 患者上手术台时要给予协助, 防止患者跌伤。 (4) 对患者进行有关安全教育, 患者入手术间后, 向其说明手术床窄, 不要自行翻身侧卧。 (5) 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 巡回护士要守护在旁, 防止掉床摔伤。

3.7 防止创口感染

(1) 控制切口感染的四条途径:即手术室空气消毒, 应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空气净化;术中用物采用预真空消毒或环氧飞烷消毒;医务人员应遵守洗手操作规程, 确保洗手后达标, 对医生、护士的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患者术前洗澡, 无法入浴者需床上擦浴。 (2) 术中遵守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区分无菌区和有菌区的界限, 手术者穿戴手术衣及手套后的无菌范围仅限于身体前面肩以下、腰以上及袖子, 其他部位均视为有菌区。 (3) 切开皮肤前及缝合皮肤前再消毒, 皮肤切开后应用无菌纱布垫或特殊医用塑料薄膜保护切口;切开胃肠、胆囊等空腔脏器前, 应先用无菌纱布垫遮盖保护周围组织, 避免内容物溢出污染手术野。

3.8对HBsAg阳性和HIV阳性患者的手术处理

(1) 术前手术医生必须与手术室护士长联系或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HB-s Ag和 (或) AIDS阳性。手术间专用, 门口挂红色隔离标记, 并准备好一切手术用品。 (2) 手术间敷料器械被污染后则应重新包好, 待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手术结束后, 工作人员需用高效消毒液浸泡双手。 (3) 术中使用过的器械、布类物品等用高效灭菌剂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再送高压消毒灭菌;盛装废弃物的塑料袋外须贴上标识 (“当心感染”) , 封闭运送, 无害化处理;手术间地面、墙壁、手术床等需用高效消毒液擦拭。

4体会

、职业风险 篇2

职业风险是指职业行为产生差错或不良后果应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风险,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资料收集、会计凭证审核、发票开具、债权债务结算、帐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等会计职务时,因错误或舞弊可能承担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也是会计责任风险或会计行为风险。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产生或导致会计职业风险的直接行为一是错误或过失,二是舞弊。错误是指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无意的错报或漏报,错误行为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技术错误);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判断错误);会计政策的误用。例如,据以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数据收集或处理错误;由于疏忽或误解造成计价不正确,或者在金额、分类、表达、披露方面错用了会计政策等。都是会计职业错误。过失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未能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不能发现错误和舞弊,或被假象所欺骗,给企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会计人员的过失按其过失程度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

舞弊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贪污)企业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错误(过失)舞弊行为的区别在于错误(过失)是无意的,是会计人员的无心之失;舞弊是故意的,是一种欺诈、故意违规违法甚至蓄意犯罪行为。不论是错误、过失或舞弊,只要其给企业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包括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会计人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后果,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过失或舞弊行为付出代价,这就是会计职业风险的特点。

会计职业风险按责任、风险后果来划分包括职业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会计职业行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行为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从而失信于社会,个人的职业信用面临破产的压力,内心经受道德良心的折磨等后果。法律风险是指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及后果违反了相关法规,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可能被判负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风险。

企业会计人员高风险职业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未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科目选用不当,核算程序极不规范,甚至很随意地无凭无据地处理会计业务,前后矛盾,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错漏百出,错报风险极大。二是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资产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会计监督岗位和功能缺失,导致“缺位风险”。这类企业经常发生财产缺失、被盗,职务侵占,挪用、贪污、冒领等事故,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也常常出错从而面临经济处罚和税务检查风险。该风险称为会计监控缺位风险。三是会计人员未经授权,或越权处置会计事项,导致“越权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资产报废,存货盘亏、盘盈,帐核销等重大会计事项时,不经董事会批准,或企业主管审批,自作主张地直接销帐;一些会计人员编制的重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未经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审核签名,就对外报送等。超越权限的作为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导致财产损失风险或纳税风险极大,该风险称为会计人员越权风险。四是会计人员越俎代庖,导致“越位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越位处理本应由业务人员、生产人员、仓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处置的事项,将其他岗位其他人的工作责任风险转移到自己的岗位上和自己身上。如

会计人员代生产人员填制领料单,代仓管填制人仓单、出仓单、送货单等,甚至代签名确认,都存在极大的越位风险。五是做两套账,存在“欺诈风险”。有时企业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老板或企业主管的要求,做两套账,甚至三套账。其目的是利用假账瞒报收入、虚列成本,达到偷、漏国家税收的目的;虚计收入、虚增资产和利润达到骗取银行贷款的目的;隐瞒利润、转移资产,达到逃债和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目的。做两套账、做假账,都将面临被指控欺诈或偷税犯罪的风险。六是会计人员参与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从非法渠道取得进货发票或支出凭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被动地参与、有的是盲目地参与、也有的是主动参与,全然不顾法律后果。

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高风险的成因较复杂,既有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信念不强、职业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差,甚至个人私欲膨胀、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主观因素,也有社会诚信缺失,行为不正、法律建设不健全、政府部门管理不力、会计人员就业环境差、压力大等客观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首先,法制观念淡薄,会计责任和风险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对自己职业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昏然不知;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职业风险认识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一部分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风险,但抱侥幸心理,缺乏责任心。其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差,“无知者无畏”。一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的无证上岗者,没有经过会计专业学习和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极差,随意地填编报表,应付税务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缺乏基本的会计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自己的行为也不感到害怕。再次,职业道德素养低,诚信意识差,自律能力弱。一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不能自觉地运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一己之利,被动或主动地参与企业会计造假。最后,“劣币”驱逐“良币”。当前,企业会计人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环境较差,这包括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差表现在:一是整个社会还没有营造一个讲诚信、讲正气的良好氛围,骗子、造假者大行其道,人们习以为常;二是政府对造假者,特别是利益既得者打击力度不大,造假成本低、收益大、风险小,使一些人对造假乐此不疲;三是政府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管理弱化,关心不够;四是会计市场有造假需求,甚至一些不愿做假账的会计人员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且会计队伍中也有不少甘愿冒险造假者,企业很容易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替代品”,“劣币”驱逐“良币”。

二、会计职业风险的防范与建议

第一,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构成风险防线。政府应加强有关维护和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建设,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建和谐会计、诚信会计的法制框架和道德框架。同时由会计行为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配合,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度,促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清楚违法乱纪的法律后果和风险,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会计诚信、会计职业道德观的认知度,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习惯,加强自律。

第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企业会计人员应认真、积极、终身地学习财务、会计、法律及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炼就火眼金睛,能识别真伪,能评估风险,切实提高个人抗风险的能力。

第三,加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

实、完整,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包括:适当授权,正确的信息记录,可靠的资产安全,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性检验等。完善的内控制度并有效地执行,能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会计差错与舞弊,防范和减低会计风险。

第四,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打击力度,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一是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市场欺诈,会计造假,特别是造假受益人的打击力度,增大造假的成本;二是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供用人单位和会计监管机构查询,对会计人员违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在媒体或网络上曝光;三是提高会计从业准入门槛,将道德不良,文化水平低下者拒在会计行业之外,同时严厉打击无证上岗行为,对聘用无证从业人员的单位和无证上岗者个人都要从严处罚,驱逐劣币。

第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和社会地位,保护会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立法和政府管理,要求企业会计工作由企业董事会领导,提高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从而有效地抵制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建立无故辞退会计人员的索赔制度,由政府公布会计岗位人员最低工资指导价,严惩对会计人员的打击报复行为,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护理职业风险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09-01

医院产科的特殊性质和环境,决定了助产护理工作是一项多环节、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节奏快、责任重、压力大的一项工作。它关系着生命个体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及人类生命质量的高低。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面对许多危险因素,经常处于易暴露、易感染的高风险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产房工作的高度职业风险性,采取必要的、周全的风险防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保护产妇及人类新生命的安全。

1 职业风险因素

1.1 角色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侓意识的增强、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对产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助产、护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接产变成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助产及产后护理与指导于一身的多功能职业角色,在工作中,如果不能尽职尽责的扮演好这一角色,就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引发医疗纠纷,给自己的从业带来风险。

1.2 责任风险 由于产房工作多環节、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快节奏、责任重、压力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烦心。在工作中,若稍有差迟或者疏漏,都有可能责任事故或者引发医疗纠纷。

1.3 技术风险 由于助产人力资源短缺,年轻助产士多由护士改行而来,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不丰富、操作能力不强,对高新技术设备的性能未吃透,操作程序不熟悉等,都可能给助产、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1.4 职业暴露风险

1.4.1 锐器损伤 助产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工作,在日常操作或者急救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鋭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鋭器损伤而引起感染。

1.4.2频繁致病因子 由于助产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助产工作人员经常要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羊水、血液和各种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术刀、剪、针等鋭器接触,在工作中,可因疏忽、操作不当、防护不周全,造成意外损伤而引起感染。

1.4.3 环境理化因子 在产科环境中,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用紫外线及其他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而产生的消毒因子、人员的嘈杂声和各种仪器的噪声之中,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这些理化因子中,可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如紫外线可引起眼睛和皮肤的灼伤,其他消毒因子可对皮肤、粘膜、肝、肾器官造成损伤,噪声可导致心情烦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情绪波动,从而引起医护人员与产妇或其家属间的争吵,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1.5 制度的缺失 职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补救制度,是预防职业风险和降低职业安全损失的重要措施,由于制度的缺失或者不健全,将使高危职业人群承担更多的风险,并对被感染者造成严重的、乃至于永久性的身心伤害。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角色功能

2.1.1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应急反应能力,以强健的体格和充沛饱满的精力迎接紧张繁忙的工作。

2.1.2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风医德,保持乐观、淡定、积极、稳健的心理状态,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对待自己在社会中和工作岗位上的作用与地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产房助产与护理工作中去。

2.1.3 有意识的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职业自豪感,善于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主宰自己的情绪,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工作中去,避免因角色功能缺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2 增强法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产房工作人员肩负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与平安的重大责任,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灾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提高法侓意识,熟悉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侓风险问题;必须以饱满的热忱、高度的责任心、极大的耐烦心和仁爱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善始善终地服务于每一位产妇和新生儿,杜绝医疗事故和避免医疗纠纷。

2.3 提高理论素养和技术能力 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渠道,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与技术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母子平安,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2.4 强化职业暴露风险管理

2.4.1 加强职业暴露防范知识的教育,了解职业暴露与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增强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消除对职业危害的恐惧心理,使之能理智、冷静、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与职业感染。

2.4.2 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

(1)仔细了解每一位产妇的产前病史和相关检测结果,尤其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结果。

(2)在助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刀、剪、针等鋭器时,应特别仔细和小心,避免伤及别人或自己。

(3)对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该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并按隔离规程进行助产和护理,所使用过的物品、产生的医疗垃圾及产房,应该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4)对一般产妇助产时,采用一般性防护,在进行会阴备皮和冲洗时,应戴单层乳胶手套;在进行人工破膜、接产、会阴缝合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在给产妇加垫会阴垫时,应尽量减少血液、羊水的污染面;新生儿复苏时,如需要人工呼吸,应尽量擦干净面部的血液和羊水,并垫上双层纱布,切忌口对口直接人工呼吸。

(5)当发生意外损伤或者紧急情况时,应沉着、冷静、不慌张,以免造成更大和更严重的后果,并及时按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和采取补救措施。

(6)助产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仔细清点使用物品及数量,按规定及时处理医疗垃圾,按洗手消毒规程进行洗手消毒。

2.5 改善工作环境

2.5.1 美化亮化室内场所,给医护人员和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室内环境。使医护人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使产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医疗服务。

2.5.2 科学选择消毒药剂,严格掌控消毒时间和使用浓度,改善室内通风透气设施设备,使室内有害因子尽快下降到正常水平;改善个人防护装备,优化工作流程,尽量减少暴露机会,降低暴露水平。

2.6 完善职业风险防范制度 医院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范制度以及暴露补救制度,切实执行相关规定,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不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职业体检,及时了解职业伤害程度。及时对可疑感染者采取补救措施,如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相关致病因子的疫苗,暂时限制疑似感染者从事高危作业;对已经感染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最大限度地保护可疑感染者免受感染,;对已感染者应最大限度地积极治疗,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职业感染而遭受的其他损失。

3 小结

当前,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式不容乐观,产房工作人员已成为职业危害中最危险的人群之一。无论是医院管理者,还是产妇工作人员,都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产房工作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采用感染的危害性,高度重视职业暴露防范工作,从各个方面做好职业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各项职业 暴露防护措施,切实保护助产工作队伍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她们能安心安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助产工作之中;从另一角度来看,保护了助产工作队伍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就保护了产妇和新生命的健康,保证了人类能够更好地、更健康地延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连芬,潘萍萍,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4.26(4)下旬版:71-72.

[2] 连剑娟,李红,王小芳.我国护理职业防护水平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26(3)中旬版:24-27.

[3] 张绍兰.护士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26(3)下旬版:74-7.

[4] 何利琴.產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26(6)下旬版:55-

[5] 高国贞,刘桂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6.12(18):23-24.

作者简介:

护理职业风险 篇4

1 背景介绍

自2000年以来, 关于护士职业暴露及风险防范的研究越来越多, 这些研究说明广大护理工作者因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感染、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而身心受到损害等潜在危险正日趋增大, 其防护和处理措施已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国家卫生部在2000年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 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标准预防[2], 但由于护理专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开设方面还是一个空白, 使得护生在职业暴露风险防范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传授, 护生不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及其内容, 缺乏对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 对职业暴露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观认识不足, 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为此,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使护生不仅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 而且清楚全面掌握职业暴露防护的手段与技术是何等的重要。我院护理系在基础护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加大了职业暴露风险防护知识的教学力度, 在讲授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问题时, 具体讲授了临床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知识, 补充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内容, 提高了护生职业防护的能力, 对确保护生实习期间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总结几年来我们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并提出在高职护理专业增设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的设想。

2 课程描述及主要内容

护理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职业, 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进行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的常规操作时, 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患者、给患者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部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消毒使用的挥发性化学消毒剂、治疗及检查时使用的紫外线、放射线设备及电器都可以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降低职业危害, 最大限度地保障护士自身健康, 护士非常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相应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详知各种危险因素, 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

通过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的学习, 护生应掌握有关职业暴露的基本概念性知识、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有关职业暴露的基本概念性知识。 (1) 医院职业暴露因素。包括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环境和危险因素环境、毒物代谢动力学、毒物及其对健康的损害、环境毒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2)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包括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一般原则、消毒与隔离、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防护、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及防护。

通过基本概念性知识的阐述使护生明确职业暴露防范的重要性使护生主观上重视理论的学习, 客观上重视在操作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各种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

(1) 院内感染的暴露与防护。包括院内感染暴露的基本概念及病原学、院内感染流行过程及发病机制、院内感染的危害、院内感染的特点与监控管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经皮肤接触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

(2) 物理因素暴露危险与防护。包括噪声、高温、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与工作有关因素的暴露危险与防护。

(3) 临床科室的职业暴露危险及防护。包括外科及手术室职业暴露危险及防护、内科化疗职业暴露危险及防护、妇产科职业暴露危险及防护、口腔科职业暴露危险及防护。

(4) 药物暴露危险与防护。主要是细胞毒性及有害药物的危害及防护。

(5) 临床实验室的职业暴露危险与防护。

(6) 放射性暴露的危害与防护。

(7) 医学暴露中的心理问题和干预。

(8) 精神科暴露危险和防护。

(3)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技术。

(1) 处理针刺伤、玻璃伤的方法。操作者在发生针刺伤后要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并立即用键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 相对降低污染的程度, 再用0.5%碘伏, 2%碘酊, 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发生玻璃伤之后, 医护人员通常是带伤继续工作, 若再与患者的血液、体液、被污染物品等接触, 则存在着暴露的危险, 因此要及时处理伤口, 戴手套保护。

(2) 消毒剂损害的处理。消毒剂如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 应立即用清洁流水反复冲洗。

(3) 化疗药物溢出的紧急处理。

在配制或进行化疗时, 有时药液会意外地溢出 (洒出、泼出) , 如静脉点滴管突然脱落, 溢出的化疗药液可因形成烟雾而弥散, 给护士造成损害。对此的处理方法是在涉及化疗的科室准备化疗防溢箱, 内装口罩1个, 防溅护目镜1副、手套2双、吸水小纱垫2块, 清扫碎片的小扫帚1把。化疗药液大量溢出时可用防溢箱内的物品进行处理。戴手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 其作用是双重的, 既保护了患者, 又保护了医务人员。我国传统的医疗护理教育的观念是为患者服务不能怕脏。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经血液、体液等传播疾病迫使医务人员必须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保护自己, 以便保持久的工作能力。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

通过各种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学习, 让护生清楚职业暴露可能伤害护理人员、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口腔科医生、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尸检人员和血液透析人员等。通过临床医护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案例, 分析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其特定的情境因素, 增强护生掌握防护技术的迫切性。使其学会在护理工作中保护自己。如果护生掌握了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就会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第一时间用最有效的方法处理受伤害的局部, 根据医院规章和程序及时进行意外损伤报告和登记备案, 进行相应的化验、检查, 必要时接受免疫治疗, 并接受随访。

3 职业实施与教学方法

职业暴露风险防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护理专业一门基础的工具课, 是要教给护生如何规避风险的方法并使其能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加以应用。因此, 必须结合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制订具有特色的教育目标, 注重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护生喜爱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对临床发生的真实案例兴趣浓厚的特点, 以大班课堂教学为主, 注重案例分析教学多媒体形象教学, 辅以讨论发言, 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增强护生的防护意识。做到案例分析教学法贯穿教学全程, 通过典型案例帮助护生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 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加强课堂上的互动, 通过观看多媒体形象案例, 讨论其危害和对策, 引导护生主动参与。精讲基础内容, 介绍国内外关于护理职业暴露风险防范的进展, 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和要求, 以案例评析、临床情境预案设计、防护用具发明创造等形式进行考核, 从而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创新能力, 以树立其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 采用形象教学法进行职业暴露环境和危险因素环境教学, 具体为观看环境录像, 教师参照录像进行形象讲解, 学生给予讲评。

(2) 采用学长助教教学模式进行各种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知识教学, 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分组由高年级正在实习的学长进行各种职业暴露危害防护技术指导, 使教学相得益彰。

(3) 采用竞赛教学法分别进行各临床科室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技术表演。护生以4人为一组, 从准备护理用具到各小组长成员协调分工, 全部由护生自己完成, 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每名护生充分发挥特长, 积极地动脑、动眼、动手、用心, 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然后让其他组的护生进行评定, 评选优胜小组, 再请优胜小组的组员交流经验。护生在竞赛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个人的职业暴露防护能力, 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4) 采用“学演点练”教学法进行护生规范操作过程的教学和展示。按照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亲自动手、组织讨论原则组织规范操作过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使他们能够应用职业防护的一般原则发现问题, 从而完善和改正护生的操作技术, 达到理论学而不死, 应用活而不乱的目标。这种教学法锻炼了护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了护生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5)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职业暴露危害的讲授。通过典型案例帮助护生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 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

(6) 运用临床情境预案设计、防护用具设计教学法进行职业暴露危害预防的教学, 从而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创新的能力, 对树立其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教师根据职业暴露防护的内容, 给予具体的分析、讲解和评价。护生再根据教师的指导重新设计, 从而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职业暴露知识和技术的融会贯通, 综合运用。

经过以上教学方法教学, 护生的能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 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 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了充分的发挥, 职业暴露的防护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总之, 在高职护生培养过程中, 开设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 系统化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教育, 对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同时, 对在高职医学院校系统地开展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进程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职业病法律风险总结 篇5

一、定义:

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的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申报义务。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二)告知义务。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

(三)配备防护设施提供防护用品义务。配备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四)日常监测与防治义务。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正常运转;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保证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对危害因素定期监测与评估义务。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六)制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公告的义务。制定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七)设置警示标志义务。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八)职业健康检查义务。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提供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九)培训教育义务。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十)建档义务。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十一)应劳动者要求提供材料义务。在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应劳动者的要求向其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违反以上义务的相应法律风险。

行政处罚风险: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力度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限期治理+罚款;

第二等级: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等级: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1.符合第一等级处罚情形的,处罚力度最重,用人单位除了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外,还将被直接处以罚款。目前用人单位最易触犯第一等级规定情形的行为: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

2.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的,可能被处以第二等级的处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被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未履行申报义务)

(二)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未履行日常监测义务)

(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未履行告知义务)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未履行职业健康检查及建档义务)

(五)未依照本法规定在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的。(未履行向劳动者提供材料义务)

3.用人单位违反其他法定义务的,将可能被处以第三等级的处罚。即先会被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不会直接罚款。

民事法律风险:

未参加工伤保险风险。

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病的,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风险。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四、相关案例:

行政处罚案例:

案例简介:A员工在一制鞋厂工作期间患病,后辞去工作,经诊断患慢性苯中毒(白血病)。因主张权益被拒绝,员工A向行政部门举报。行政部门调查后,以用人单位未组织工人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由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制鞋厂不服提起诉讼。制鞋厂认为A员工工作岗位不是直接接触危害因素的岗位,因此未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建立健康档案。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系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其成型车间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胶水及处理剂散发的苯、甲苯、二甲苯,该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以气体形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于该车间未执行有毒有害作业与无毒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劳动者郑某某在该车间作业,同样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原告未组织其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目前,关于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遭受行政处罚案例较少,主要还是出现问题,行政部门被动发现后作出相关处罚。在搜索的200多个案例中,仅有一个是用人单位不服行政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其他类型案例情况:

目前,职业病纠纷高发的行业为矿产开采等行业,根据搜索的案例,职业病类型多为因接触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等职业病。也有制鞋等行业使用苯、甲苯等有毒化学品引起的苯类物质中毒的职业病。吴江地区职业病多发的行业为家具制造业,电子行业。政府部门对这两个行业的职业病防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较为重视。

五、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岗位:喷漆工序、打磨工序。职业病危害因素:

喷漆工序:该工序使用的原料含苯类有机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易挥发,长期高浓度接触情形下可能会产生慢性苯中毒等职业病危害。

打磨工序:该工序会产生大量粉尘,在长期无保护作业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尘肺类职业病。

法律法规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单位:全国人大,时间:2011年修正;

2.《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颁布单位:江苏人大,时间:2002年修正; 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颁布单位:卫生部,时间:2013年 4.《江苏省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颁布单位:江苏省卫生厅,时间:2013年;

5.《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颁布单位:卫计委、人社部、安监局等联合发布,时间:2013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颁布单位:卫生部,时间:2007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颁布单位:苏州人社局,时间:2009年。

外国政要的另类“职业风险” 篇6

除了扔鞋以外,鸡蛋、西红柿、面粉、塑料瓶等也常常成为抗议民众手中的“武器”。面对这种突入而来的“武器”,政要们除了要具备一个敏捷的身手和机敏的保镖以外,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良策。

希拉里演讲时遭扔鞋

4月10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发表演说时,突然向下蹲伏、躲过了一个物体。据拉斯维加斯媒体报道,成功躲避扔鞋袭击后,希拉里开起了玩笑:“是有人朝我扔东西了吗?难道这是太阳马戏团的表演节目?天呐,我真不知道对于固体废弃物回收问题竟然存在这么大的争议。”

希拉里在演讲时遭扔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在希拉里的政治生涯中,“撞鞋”已经不是头一回了。2012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访问埃及时,她的车队也曾遭当地民众投掷鞋子和西红柿。

据国外媒体当时报道,希拉里此行并没有受到埃及人民的欢迎。她于2012年7月15日访问埃及港口城市亚历山大时遭示威者围堵,有人向她的车队投掷番茄和鞋子,并且高喊讥讽的口号。在现场防暴警察的保护下,希拉里的座驾并未被击中,但一名埃及官员被番茄击中了脸部。

布什访伊拉克遭“鞋弹”

2008年12月14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突访伊拉克。布什在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就在布什讲完话时,参与新闻发布会的当地记者蒙塔兹·扎伊迪向他连扔两只鞋,布什两次躲闪没被砸中。

事件发生后,该场景被当地各电视台不断播放。巴格达大学教授易卜拉欣·阿米里说,虽然皮鞋没有砸到布什,但该事件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一方面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苦难;另一方面伊拉克存在强烈的反对美国占领的情绪。

内贾德演讲时遭扔鞋

2011年12月12日,伊朗时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北部发表演讲时,遭到当地一名失业者“扔鞋”,但未击中。据悉,扔鞋者原在一家纺织厂工作,后被工厂解雇。

当时,伊朗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受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的影响,伊朗一些工业区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且缺少必要维护。不少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的一些经济项目进展缓慢。

自伊朗正式启动经济改革计划以后,政府逐步削减了对能源和食品等重要消费品的补贴,大幅提高了汽油、天然气、电力和食品的价格,导致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

不同国家“扔鞋”含义

美国前总统布什卸任前突访伊拉克的告别之旅被两只飞来的皮鞋抢了风头。在中东国家,向一个人投鞋子“是最极端的侮辱方式”,多家媒体认为这表明了伊拉克人对美国入侵积聚的不满,扔鞋的伊拉克记者扎伊迪也因为“做了许多阿拉伯领导人没有做的”而成了一些阿拉伯人心目中的“英雄”。

但有美国媒体则不满地说,“对布什总统的攻击就是对我们的攻击”,还有舆论对政客接二连三遭受“暴力袭击”的现象表示担忧。

德国《明镜》周刊曝出了多数美国媒体不愿报道的更多细节:希拉里在受到“鞋袭”时曾惊慌地喊了声“那是一只蝙蝠吗”。该报道称,向政治人物扔鞋不仅成为电脑游戏,还有专门纪念碑。

因此,遭遇“鞋袭”是美国政客的“一种待遇”,顶级政治家才会享有这种资格。希拉里是一名具有野心的政治家,她离“美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距离很近。

民众偏爱的其它“武器”

2012年2月1日,法国巴黎,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在一个合约签署现场遭到一名妇女的面粉“袭击”。

2011年4月14日,51岁的德国总统武尔夫访问该国西部城市威斯巴登时遭居民扔鸡蛋袭击。事后,武尔夫坦然表示:“我想与民众进行接触,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随时会被扔鸡蛋。”

2001年1月,托尼·布莱尔被来自布里斯托尔一所学校的学生扔了一个番茄在背上,该学生反对英国政府对伊拉克进行制裁。

201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费城参加集会时,差点被一本朝其扔来的书本砸中脑袋。

护理职业风险 篇7

关键词:核医学,医护人员,职业风险,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和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同时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 对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渐上升。护理人员承担着较以往更多的工作压力, 而作为核医学科的护士, 则还面临着开放性放射线危害的工作压力。放射线危害不仅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行为产生影响, 甚至会对护理人员的出勤率、人员流动、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降低核医学护理中的职业风险尤为重要。

1 放射性来源及特点

核医学科门诊是开放型放射性的特殊环境, 其主要的放射线来源于131碘、89Sr、90Sr、153EDTMP以及32P等。这些放射性核素的核射线可以用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但在日常工作中, 核射线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危害。核医学的放射源主要是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药物及少量封闭型放射源, 放射线有无形和无处不在的特点[1]。

由于在核医学诊断、治疗中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用后废弃的医疗材料及病人的排泄物等均是非密封源, 易于扩散, 可以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危害或污染环境[2]。正是由于核医学科具有开放型放射性的特点, 护理人员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 随时承受着可能受到放射性辐射的心理压力, 面对各种高危因素, 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之中。对此, 应对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正确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 否则将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个人防护, 将放射性辐射损害降至最低, 才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才能保证放射性核素的治疗的顺利进行。

2 应对措施

2.1 制定防护管理制度

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制定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及配套制度, 对于紧急处理事件 (如不良反应和放射性污染) 制定相应规定, 复杂、突发性事件由相关科室协同处理, 及时上报重大事故并做出妥善处理。定期、定人考察制度实施情况, 在医院中形成良好的防护管理氛围, 以确保核医学门诊部医护人员的安全。

2.2 科学合理布局

为减少核医学门诊部的环境污染, 应将放射性活性区与非活性区分开, 按照三区制原则 (清洁区、高度活性区和低度活性区) 科学合理布局, 并根据放射性水平的高低依次序进行排列。核医学门诊部可以依据条件配备可视对讲机,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对讲机与病人及时沟通, 这样护理人员既能不直接与病人接触, 又不影响正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而且可以随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

2.3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国家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放射防护知识, 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放射相关的行为规范, 对防护知识与技术做到熟悉并掌握,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和社会公众防护意识, 培养对环境防护的责任感, 保证放射工作的安全实施。每位核医学医务人员在正式工作前接受职业风险防护培训, 在熟悉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持证上岗, 而且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辐射安全规程操作[3]。

2.4 做好患者的防护宣传工作

病人当注射使用放射性药物后, 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可移动的核素放射源, 必然对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造成一定影响[4]。因此, 必须做好病人的防护宣传工作。在病人服药前, 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使用体温表, 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传呼对讲器和其他一些必备的医疗用品, 包括医院为病人提供的娱乐的工具和措施, 让病人在隔离期不会感受到无聊和烦闷;在病人口服或注射放射性药物之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 每日通过传呼对讲器指导和叮嘱病人在病房休息, 不能随意离开隔离区, 并积极争取得到病人的理解与配合。要注意尽量避免病人之间以及病人与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相互接触而出现照射。病人在住院期间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及卫生器具要彻底冲洗和无菌消毒并单独存放。

2.5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按照规定佩带个人剂量仪和口罩、手套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具;在核医学控制区, 应穿铅衣, 戴铅眼镜, 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做好身体检查, 有效降低外照射造成的风险。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护理人员与放射源之间加上能起到一定防放射作用的屏蔽物。在保质保量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 为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应缩短受照时间和在控制区的停留, 减少操作或接触放射源的时间, 不折不扣地执行外照射三防护, 即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及屏蔽防护。因此,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岗前和岗位职责的培训与学习, 还要加大专业基础训练, 对相关操作技术和规程做到烂熟于心, 做到沉着冷静, 动作迅速, 尽量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

2.6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由于面对的工作环境具有放射性辐射, 与普通人相比, 核医学科的护士有更高的紧张体验, 担心辐射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患病。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实际操作的质量。因此, 应指导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不同放射性核显像剂的相关知识, 做好护理人员的科学宣教, 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核医学科的操作护理人员应采取多人定期轮换制, 不仅可以使护士的单人受辐射剂量得以降低, 还能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时定期轮换制可以让护理人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去看待问题、发现问题, 护理人员之间还能互相交流和总结经验, 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十分有益。

综上所述, 由于核医学科具有职业的特殊性, 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树立防护理念, 规范操作规程, 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5]。而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在思想上和实践中予以高度的重视, 科学地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根据医院的条件尽可能增添检测系统和防护措施, 增加必要的防护用品, 完善核医学科的设备和布局, 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 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确保核医学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廖一红.核医学科护士的特殊心理压力源与应对措施[J].医学信息, 2011, 24 (6) :424-426.

[2]王雷, 关立军.核医学科综合防护措施的调查与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8, 23 (5) :397-398.

[3]聂秋容, 王淑侠, 孙涛涛.核医学科医护人员职业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11, 32 (9) :1692-1693.

[4]李芳, 王丽娟, 张福芝.核医学科注射护士的自身防护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 :127-128.

护理职业风险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职业暴露,口腔科

口腔科与其他科室的差异主要在于其患者人数多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治疗期间医患必须近距离接, 血液和唾液由于相关操作而导致飞溅, 会与医护人员接触概率较大, 使口腔科医护人员受感染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本次研究对口腔科护理工作人员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口腔科医疗和护理人员6名, 其中护士1名, 医师5名;男性4名, 女性2名;研究对象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 (34.7±1.2) 岁;口腔科工作时间1~18年, 平均工作时间 (4.4±0.9) 年;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管理;采用针对性风险管理模式对研究组实施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 (1) 隔离防护:口腔治疗操作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戴护目镜, 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戴帽子, 避免污染衣服和头发。且上述物品可以作为物理屏障, 使术者不会直接接触到汞, 减少危害。 (2) 避免手部损伤:锐器意外刺伤后立即挤出血液, 用流水冲洗, 再用浓度为2.5%的碘酊进行消毒, 进行医学评估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 (3) 消毒管理:在无菌操作前后、与患者接触之后应用肥皂水彻底洗手, 保证用流动清水冲洗, 正确使用毛巾。耐高温器械应该首选高压蒸气方式灭菌, 其他物品可以选择高效灭菌剂交替灭菌, 所有器械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 (4) 清洁:提倡患者在治疗前刷牙并彻底清洁口腔, 提倡使用含漱口液进行口腔清洁。诊疗室应多开门窗通风并定期采用紫外线消毒, 对地面进行湿式打扫, 喷洒消毒液。 (5) 充填材料银汞合金的管理: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汞等金属, 从口腔内取出的废弃充填材料应该进行回收处理, 定期进行体内汞蓄积量测定[1]。

1.3观察指标:选择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对口腔科护理工作期间风险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满意度评价方法:在风险管理实施2个月后, 通过不记名打分形式对口腔科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100分为满意, 60分以下为不满意, 80分以上为满意, 其余为基本满意[2]。

1.5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 当P<0.05, 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对象在接受本次风险管理过程中, 相关护理工作没有出现任何风险事件。

2.2对口腔科护理工作期间风险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研究对象中有5例对口腔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模式满意, 1例基本满意, 0例不满意, 满意度为100%。

3讨论

口腔科与临床上设置的其他科室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主要具有患者人数多、流动性大、治疗时医护患之间要近距离接触等几大特点, 在进行相关治疗操作的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和唾液飞溅时会与广大医护人员直接接触, 进而导致口腔科医护人员受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加大。相关临床研究显示, 导致口腔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生物因素: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与口腔职业感染疾病出现有关的, 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HIV、HBV、HCV等几种可以经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病毒。在我国目前HIV等病毒的携带者和发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00万人, 且这一数字仍然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发展, 该类病毒传播的控制形势可以说非常严峻。在口腔可治疗的相关操作过程中, 如果广大患者同时合并患有上述一些可以经血液进行传染的疾病, 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下的牙科治疗器械, 很有可能使患者血液、唾液四处飞溅, 并以雾化形式存在, 使临床相关医护人员, 在实际工作不可避免的与其发生接触;在口腔疾病治疗操作时, 操作者被锐器扎伤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此口腔科的相关医护人员, 是目前公认的职业感染HIV、HBV、HCV等病毒的高危人群。 (2) 化学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在调制和充填等操作过程中, 如果将汞或银汞金属不慎撒落在地面上, 后者和可能会通过人体的呼吸道和皮肤迅速的进入到护理人员的以内, 在机体的各脏器之间分布, 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性损伤, 长期与其进行接触之后, 护理人员的体内就会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口腔科护理人员,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会不可避免的各种消毒剂进行接触, 主要包括过氧乙酸、乙二醛和有效氯等, 会对人体皮肤和黏膜造成损害。口腔修复科常用的单体及修复过程中的喷洒产生的粉尘, 如果被护理人员吸入到体内, 就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产生, 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眼结膜炎、中耳炎等几种。 (3) 物理因素:口腔治疗在整个操作过程, 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口腔设备和器械, 超声洁牙机、高速涡轮手机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两种, 在工作中会产生较强的噪声, 进而对护理人员产生刺激, 长期在这一状态下进行工作, 会使交感神经处于持续性亢进状态, 听觉感受器发生进行性病理学改变, 随即导致焦躁、耳鸣、血压增高、失眠等多种不良症状的出现。口腔科在治疗过程中, 使用的锐器数量和种类较多, 锐器伤发生率大, 伤害概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探针、医用针头、扩大针。 (4) 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个人因素和和护理人员本人因素两部分。在口腔科护理服务工作中, 应该充分根据上述的风险因素,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更加积极主动的避免职业暴露风险事件的发生, 只有充分认识到职业风险的相关危害, 才能够从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 并通过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在顺利实施治疗方案的同时, 更好的保证广大口腔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3,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口腔科职业暴露风险针对性管理的相关医护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100%, 明显高于以往临床研究结果, 且结果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0.05) 。通过这一结果不难看出, 职业暴露风险针对性管理模式在口腔科护理工作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减少和避免口腔科护理职业风险事件的出现,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本次研究过程中, 医护人员在接受该项管理后, 在口腔科工作期间没有职业风险不良事件发生, 进一步的证明了在口腔科实施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吴安华, 任南, 吕一欣, 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2 (17) :525-526.

[2]李莉莉, 卢爱工, 柳淑杰.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及控制感染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 13 (15) :499-500.

[3]卢爱工, 李莉莉, 柳淑杰.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4 (19) :1078-1079.

[4]李映兰.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J].护理研究, 2013, 17 (2) :193.

护理职业风险 篇9

我们都知道监狱工作是艰巨的、复杂的、危险的,所以总结起来,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也是高危型工作[1]。通过研究近几年发生的相关案例,总结出了监狱人民警察需要面临如下几种职业风险类型:

(一)体制带来的风险

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监狱系统正处于转型期,正走在由传统监狱向新时期现代监狱过渡的阶段[2]。所以这种特殊情况所带来的相关体制建设是不健全也是不尽科学合理的。这种体制上的变化和发展,使得很多的监狱人民警察不能很好地去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狱现行体制,在相关制度的执行上和要求标准上存在差距,特别是一些老民警不能够很好地从思想上、观念上、执行能力上去跟上体制变化的节奏,以至出现了很多惨痛的教训,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二)因法律法规体系不尽完善而面临的风险

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部门所进行的一切执法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法律授权性是监狱机关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但是我们都知道,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自1994年12月29日通过实施、2012年10月26日修改公布以来,很多条款没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监狱执法环境的新变化,不但不利于促进监狱执法工作的积极开展,甚至于有的时候它的不完善性给监狱人民警察的监管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性[3]。

(三)执法环境带来的执法风险

由于我国监狱大部分都是老监狱,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很多监狱存在着监管场所不安全、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也是必然的,突出表现为:场所安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医疗卫生风险。

1. 场所安全风险。

这可以说是监狱中的首要风险之一。我们都能够想到,监管设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场所安全的风险系数。在理论层面上来说,执法环境越好,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越少,执法场所的风险系数也就越低,反之就高[4]。所以当前很多监狱存在的监管设施标准与监管工作要求不配套、与严峻的监狱执法形势不相适应的情况必须要抓紧解决,以免酿成大祸。

2. 安全生产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由于监狱服刑人员所进行的生产劳动带来的。出于对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现实需要,监狱企业在监狱人民警察的监督管理之下组织服刑人员进行劳动生产,这样一来,就必然和外界的普通企业一样,面临着因生产所带来的多种多样的风险类型[5]。

3. 医疗卫生风险。

当前我国监狱的服刑人员关押处于高密度集中型,这种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危害包括发病率高、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等,作为和服刑人员朝夕面对面接触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也就必然面临着受传染的高染病几率问题。

(四)监狱人民警察执法不规范造成的执法风险

监狱人民警察由于人数多,每个人的素质能力存在差异,所以也就造成每个人在执法中的法制观念大不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有一部分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打骂体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文明、不作为和执法的随意性,产生了不必要的执法风险。

(五)因监狱押犯结构发生变化而面临的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恶性案件逐渐增多,犯罪手段和犯罪类型也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很多高科技手段的犯罪行为,出乎我们的认识范畴[6]。加上我国有些地区的普法教育情况不好,使得有的服刑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想要逃避法律的惩处,甚至走上恶性暴力越狱的道路。通过研究近几年的狱内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狱内再犯罪的新特点暴露出了服刑人员更加强烈的预谋、凶残和团伙性。

二、招改试点班学生构成特点

我国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主要对象是部队退役士兵和高校毕业生,其手段是委托全国各级各类政法类院校进行教育培养,最后定向分配到中西部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目的是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与改进,使党的基层政权更加巩固和稳定,真正将我国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推向新的高度,达到充实我国各个基层地方政法机关工作队伍的目的[7]。改革自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这一整体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于政法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真正推动着我国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和民警队伍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作为招录对象来说,由于年龄差异、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经历也不一样,所以招录对象存在着能力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但是在之前的学校教育和部队培养的大背景下,这些招录人员普遍是思想积极向上健康的,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竞争意识强烈,自我保护意识明显,但是对于监狱系统缺乏相关行业知识和职业认知,使得他们与岗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出于政策、个人能力等原因,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存在以下特点:身份特殊、工作岗位确定,学习目的明确、党员比例较高、来自高校和部队学生存在群体差异性等。

三、在监狱系统招改试点班学生中开展职业风险教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8]。要想让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树立职业风险的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要在学习培训中、入职前进行必要的职业风险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他们未来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性大大减低。

1.强化法治理念教育。要在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中进行充足的法制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把握好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内涵所在,真正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在自己的内心之中,懂得遵法守法,同时作为未来的执法者,会用法护法,维护好法律的权威,做到执法为民、公正执法,把自己的执法行为全程置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监督与指导之下[9]。

2.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在进行职业风险教育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诸如形势讲解、警示报告、案例分析等,都是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让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知道自己未来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时刻提高警惕,规避职业风险,把自己的业务指导思想带上正确的道路,特别是要摒弃那些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真正把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的水平提高上来。

3.强化能力素质教育。要在教育培训中,加大频次和重点力度,把提高能力素质放在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教育培训的首要位置,这样做,才能符合新时期我国监狱事业实现发展跨越式的要求。监狱人民警察的能力素质教育,必须做到前瞻性、现实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把时代特征充分展现出来,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的心目之中,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不断把学习途径多元化,要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把良好的学风坚持下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己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善于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4.强化职业情感教育。针对当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低的情况,开展职业情感教育很有必要。通过学习监狱人民警察的优良传统、学习系统内出现的先进典型事迹等活动,把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的职业情感充分激发出来,做好谋业向敬业、爱岗、干事的升华,增强自我职业的荣誉感,把使命感和归属感结合认同感一并提高上来。

作为国家后备力量的监狱系统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风险,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负党和国家赋予的时代重任。

摘要:我国的监狱机关担负的使命是行使国家的刑罚执行权,所以监狱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的风险系数之高是众所周知的,所面临的职业挑战和工作考验也是极为特殊的。近年来发生的以呼和浩特市第二监狱恶性暴力越狱案件为典型代表的各种威胁到监狱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事件,更是让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安全形势雪上加霜。在这种大形势下,怎样保障监狱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防范于未然,要想做好监狱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保障工作,对监狱人民警察进行职业风险意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自2008年开始招收的监狱系统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关行业知识和职业认知,所面临的职业风险形势更为严峻。如何开展监狱系统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职业风险教育,将是监狱系统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进入岗位后工作顺利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职业风险,职业担当,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戴静,马渝根,刘协和,杨智勇,卢江,何洪高.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

[2]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泰.现代监狱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王明迪.罪犯教育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5]辛国恩.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李清伟,练振民.浅论监狱机关的人本管理[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7]金万贵.论影响和制约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及防治对策[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2).

[8]关一航.监狱应重视民警的健康教育[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

[9]段如刚.转型时期维护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的思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护理职业风险 篇10

财会职业风险亦称财会职业人员风险, 是指财会职业行为产生差错或不良后果应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 即单位财会人员在履行财会职务时, 因错误或舞弊导致财会信息失实或误导而可能承担的有关责任。作为一种财会行为风险, 财会职业风险的构成须同时具备以下要件:一是主体要件, 该差错或不良后果必须是财会人员行为所致, 或与财会人员行为直接相关, 否则, 不属于财会职业风险范畴;二是履职或功能要件, 该财会行为必须是该财会人员在履行财会职务过程中所发生的, 否则, 不属于财会职业风险范畴;三是逻辑要件, 该财会行为必须与差错或财会信息失实或误导的不良后果有必然联系, 否则, 不属于财会职业风险范畴。凡是不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件的财会职业风险, 均不属于笔者所界定的财会职业风险的范畴。按导致风险的经济业务事项类型, 常见的财会人员风险表现主要有:一是未按规定组织会计核算, 以致出现财会报表及纳税申报等差错不断的“财会错报漏报风险”;二是未按规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以致财会监督岗位和功能缺失, 经常出现发生财产缺失等事件的“财会监控缺位风险”;三是未经授权或越权处置会计事项, 以致出现不经批准而处理重大财会事项或对外报送重要报表等现象的“财会人员越权风险”;四是不熟悉岗位职责而越位处理本应由其他人员处置的事项的“财会岗位越位风险”;五是违反规定设置账外账, 以达到偷漏税收、骗取贷款、逃债和侵害小股东利益等目的的“财会欺诈风险”。以上风险表现按财会人员最终承担的责任类型来划分, 又可以分为政治方面的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法律方面的风险和人身方面的风险。

财会职业风险实质上就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因主、客观原因产生差错或不良后果而承担法律及社会责任的可能性;财会职业担当实质上就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承担或主动承担自己应担的财会责任。从财会基本职能来看:坚持依法核算和监督, 坚持寓财会监督于日常财会核算之中是财会人员的基本责任。《会计法》对审核原始凭证有明确规定, 一是财会人员必须审核原始凭证, 这是法定职责;二是财会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有权不予受理,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请求查明原因, 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并要求经办人员按照统一规定进行更正、补充。从财会延伸职能来看:财会参与预测、决策的管理职能, 不仅加大了财会人员责任的范围, 也加重了财会人员风险系数。尤其是投资、兼并、重组等财会新业务的不断拓展, 都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银行供应商、客户、职工、竞争对手以及社会公众等财会信息使用者范围也较以前不断增加, 加上不同使用者对财会信息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 对财会信息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诸多个性化要求。从财会职能行为的主体来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财会人员的责任所在。有着正确价值观的财会人员, 在工作中面对不合规、不合理的财务事项, 依据法规做出判断, 将其指出更正。财会人员不只是对日常会计核算行为负责, 不能认为只要保证自己在核算业务范围的行为不出问题, 就是尽职尽责了, 更不能为了和领导搞好关系,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惜放弃其法定职责。再者, 责任心强是财会人员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

目前, 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环境转型期, 实行的是基于准则和制度的会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 财会人员尤其是财务高管, 很多决策不是他来做, 但他又是各方利益的争夺者, 各种利益相关方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都必须来“影响”财会工作, 通过财会工作来实现。面对财会人员尤其是财会高管人员职业风险加大的严峻现实, 应该着力提高对财会工作风险和责任后果的认识, 把职业自我保护意识纳入基本的财会职业意识范畴, 从国家、单位及财会人员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财会职业保护体系, 以促进财会事业健康发展。

首先, 从国家及社会层面应加强法治建设, 构建诚信财会, 营造财会职业良好环境。政府应加强维护和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建设, 构建诚信财会的法制框架和道德框架。从完善财会法规和健全监督机制等两个方面, 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作为财会工作主体责任的落实力度, 把单位负责人对财会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以及单位遵守财会法规情况纳入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中, 同时, 把单位负责人的财经法规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内容, 提高其对财会责任、财会诚信的认知度, 养成自觉守法诚信的习惯。通过完善法规, 建议财会工作由董事会等类似机构领导, 以提高财会工作的独立性, 从而有效地抵制管理层的干预, 从实施机制上确保财会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严惩对财会人员的打击报复行为, 保护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财会造假的打击力度, 增大财会造假的成本, 强化对财会人员的监督, 提高财会准入门槛。重视财会文化建设, 注重多管其下, 从理论入手, 加强对财会文化的理论宣传, 树立良好的财会价值观。然后以严格的制度来形成约束机制, 把培养财会人员诚实守信的品质作为财会文化制度建设的重点。

其次, 从单位层面应加强财会法规宣传, 完善内部控制, 减少财会人员职业风险。单位要通过建立财会法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从多种渠道和途径宣传财经法规, 营造单位人人理解、事事支持的财会工作环境。财政法规宣传教育对象包括财务审计人员、中层以上干部及全体员工, 重点是单位领导及中层以上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会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意财会法规教育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把握不同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领导干部法规宣传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财会审计人员法规宣传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对单位员工法规宣传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增加对其会计基本法及支出报账办法的法制意识。完善单位内部控制, 构建单位多层次、全覆盖的财会风险责任安全防范系统。认真执行《会计法》有关适当授权、正确的信息记录、可靠的资产安全、适当的职责分离和正确性检验等的规定。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等。要明确财会负责人、总会计师 (分管财会领导) 和单位负责人的职权, 加强财会内部管理, 建立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 并在落实上下功夫, 做到对每个财会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 防止因财会行为的权限过于集中而导致违反《会计法》的规定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加大财会机构的监督权力, 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 才能减少财会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完善内控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才能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财会差错与舞弊, 防范和减低财会职业风险。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纲下一篇: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