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镇静

2024-05-03

清醒镇静(精选六篇)

清醒镇静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科应用咪达唑仑行清醒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380例, 男206例, 女174例, 年龄8~89岁, 平均45.6±10.2岁。对入组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无重要器官严重衰竭, 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病史, 无清醒镇静及胃镜检查的禁忌症, 入组患者均未行内镜下活检或治疗。

1.2 检查方法

常规使用丁卡因胶浆局部麻醉咽喉,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体重、患者体质状况和精神紧张程度选择咪达唑仑, 用量:6~14岁儿童0.05~0.07 mg/kg, 15~60岁给予0.07~0.09mg/kg, 60岁以上给予0.04~0.06 mg/kg。建立静脉通道, 咪达唑仑以1 mg/s的速度缓慢推注。首次剂量一般不超过5mg, 用药后3 min仍未达到理想镇静程度者, 可酌情追加剂量。胃镜检查过程检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情况。

2 结果

本组351例患者在用药2~3 min后出现困倦或入睡, 可安静配合治疗, 入睡者语言能唤醒。20例患者出现精神兴奋、躁动、多语、不自主地抵抗插镜动作, 但经护士稍加约束后可顺利实施胃镜观察, 患者术后无记忆, 对讲话内容记忆不深刻, 不影响无痛效果及对此种胃镜检查的再次接受

蚕豆病危重患儿的临床抢救与护理

沈晓华 (1) , 赵

关键词蚕豆病;危重患儿;G-6-PD缺乏症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

蚕豆病, 又称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 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由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而引起, 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病情危重者如不及时治疗常于发病后1~2 d死亡[1,2]。患

(1) 慈溪市妇幼保健院浙江慈溪315300

度。另有6例患者用药后仍清醒, 药物起效差或未起效, 镇静效果不理想。3例患者镇静过度, 入睡后物理刺激无法唤醒, 在加强观察、给予吸氧等处理后逐渐清醒。病人对检查过程大多满意, 检查完毕后患者清醒时间一般为10 min, 患者完全清醒恢复行走时间一般在术后30 min左右。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且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在检查期间无明显变化。用药后收缩压略低于检查前, 舒张压在患者用药期间均低于检查前, 当患者清醒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3 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因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式操作, 故大多数初次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存有恐惧心理, 同时担心无痛胃镜检查时镇静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因此, 在患者预约检查时, 就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胃镜检查的必要性、过程、方法及安全性, 同时了解患者的胃镜检查史, 以便有针对性地打消患者顾虑, 提高患者依从度, 保证诊疗的顺利进行。

3.2 检查前护理

了解患者有无麻醉或药物禁忌症、胃镜检查史、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有无急性上呼吸道疾病。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如年龄、体重、精神状况、饮酒情况、有无服用安眠药、有无佩戴义齿等, 检查前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 患者和家属签写无痛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嘱患者检查前禁饮食8 h以上。常规用0.9%氯化钠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胃镜检查设备、氧气及负压吸引装置, 同时备齐压舌板、开口器等急救物品及药品[2]。

3.3 检查中护理

患者取侧卧位, 手指夹血氧监测仪, 依据患者体重、年龄等抽吸咪达唑仑, 缓慢注射, 如咪达唑仑总量超过3 mg, 则先静脉推注3 mg, 余量1 min后再推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如患者注意力下降、反应变迟缓、眼睑微合、入睡, 则可进镜。插镜动作宜轻柔, 以避免损伤患者咽喉或消化道表层组织。因大多数患者可用语言、声音或轻微物理刺激唤醒, 故插镜时应言语安慰患者, 避免其紧张。检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等, 如血氧饱和度降低、体弱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均常规吸氧[3]。

3.4 检查后护理

检查后陪同患者进入观察室, 唤醒患者并告知检查已结束。患者30 min左右后一般完全清醒, 可下床正常行走、

[文章编号]1001-568X (2011) 07-0108-02

有G-6-PD缺乏症的儿童, 由于进食蚕豆, 或母亲进食了蚕豆, 乳儿吸吮母乳而发生急性溶血, 部分儿童还发生重症溶血, 严重地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3]。为探讨蚕豆病危重患儿的临床抢救与护理, 笔者以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蚕豆病危重患儿26例为研究对象, 开展回顾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无头晕, 此时可由家人陪同离开检查室。如患者年龄大、体弱或镇静过度, 可延长观察时间。告知患者如咽喉不适、有异物感, 应避免用力咳嗽, 以防损伤黏膜。应嘱患者或家属当天不能开车或高空作业, 术后2 h视病情可进食流质、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4 讨论

近年来, 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广泛应用, 受到患者的欢迎[4]。本研究中, 应用咪达唑仑行镇静无痛胃镜检查, 取得满意效果, 在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的同时, 可顺利完成检查, 本组患者普遍表示可再次接受胃镜检查, 罕见抵触情绪。咪达唑仑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 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5]。有研究表明, 轻微镇静剂量的咪达唑仑, 也有抑制胃排空和胃肠转运的作用[6], 可导致胃的二次排空而引起咪达唑仑的二次吸收[7], 应用时应加以注意。咪达唑仑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镇静过度, 应密切观察, 必要时可用纳络酮催醒, 并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通过对380例清醒镇静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体会到术前认真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准确掌握药量,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等, 术后的细心看护并指导饮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术,清醒镇静,护理

参考文献

[1]侯俊.咪达唑仑清醒镇静无痛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J].胃肠病学, 2009, 14 (2) :92-94.

[2]王孝琼, 李荣香, 候伟, 等.205例静脉麻醉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191-192.

[3]王萌, 郭锐.咪达唑仑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J].海南医学, 20l0, 21 (3) :134-135.

[4]郭小丽, 雷中劲.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5) :3161-3262.

[5]郭涛, 毛桂福, 夏东亚, 等.咪达唑仑片在中国回族和汉族健康人体的药动力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 25 (4) :314-317.

[6]Inada T, Asai T, Yamada M, et al.Propofol and midazolaminhibit gastric emptying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in mice[J].Anesth Analg, 2004, 99 (4) :1102-1106.

清醒镇静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0例, 美国麻醉学家学会 (ASA) Ⅰ~Ⅱ级, MallamptiⅠ~Ⅱ级, 体重指数18.5~24.9 kg/m2, 年龄18~60岁, 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心肺脑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及气道高反应性患者 (哮喘史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除外,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清醒镇静方案

患者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mg, 阿托品0.5 mg。插管前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3 mg/kg, 同时予丙泊酚2 mg (kg·h) 及瑞芬太尼0.05μg/ (kg·min) 恒速泵注10 min, 将患者OAA/S评分滴定至3~4分后在高氧流量 (10 L/min) 压力下将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进行表面麻醉, 给药10 min后2%利多卡因在高氧流量 (10 L/min) 压力下进行雾化吸入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完成后予以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过程中如患者有呛咳, 体动反应, 则追加适量丙泊酚 (5 mg/次) , 可重复追加, 直至完成气管插管;镇静过程中如出现明显呼吸抑制则给予辅助呼吸, 并完成气管插管。

1.3 利多卡因压力雾化吸入的方法

将普通喷雾器球囊取下, 连上接有氧源的导管, 表面麻醉时将氧流量开至10 L/min, 2%利多卡因即在高氧流量下从喷雾器尖端喷出;首先在舌头、舌根、硬腭、口咽处, 会厌上喷雾行表面麻醉, 以能置入喉镜而患者无不适为最终目标;之后在直视喉镜的帮助下, 将喷雾器头端对准声门或相当于声门的部位 (声门可能无法暴露) 进行3次喷雾并嘱患者深呼吸, 每次20 s, 间隔30 s。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镇静前 (T0) , 3次提会厌时 (T1、T2、T3) , 气管插管前 (T4) , 气管插管完成即刻 (T5) , 气管插管后1 (T6) 、3 (T7) 、5 min (T8) 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心率 (heart rate, HR) 、脉搏氧饱和度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 O2) 。并进行气管插管条件评分, 同时记录气管插管时追加丙泊酚的总量, 记录与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及发生例数, 包括牙齿口腔软组织损伤, 局麻药中毒, 插管失败及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的定义为吸氧>3 L/min, Sp O2<94%) 。术后24 h访视, 询问患者术后有无咽喉疼痛, 声嘶等不适, 是否能够回忆咽喉局部麻醉和气管插管的过程, 以及操作过程中是否伴有不适和疼痛。

1.5 气管插管条件评分标准[2]

评分≤10分为满意。气管插管条件评分标准见表1。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 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连续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患者平均年龄为 (44.70±14.44) 岁, 其中, 男8例, 女12例, BMI指数 (21.80±2.41) kg/m2, 甲颏距为 (5.88±0.87) cm。

2.2 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

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期间患者OAA/S评分均为3~4分。患者插管后即刻MAP, HR较插管前升高 (P<0.05) , 但MAP在插管后1 min, HR在插管后3 min即降低, 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插管后5 min MAP则明显低于插管前 (P<0.05) 。Sp O2在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最低值为94%。见表2。

2.3 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插管并发症

20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 平均插管条件评分为 (7.2±1.2) 分, 最高评分为10分, 最低评分为6分, 具体插管条件的评分见表3。患者均未出现牙齿口腔软组织损伤, 无局麻药中毒及呼吸抑制发生。

2.4 用药量

插管前清醒镇静用药:咪唑安定 (1.69±0.22) mg, 瑞芬太尼 (69.09±20.56) μg;插管时追加丙泊酚的量 (21.75±23.24) mg。

2.5 术后24 h访视

20例患者术后均无咽喉疼痛、声嘶等不适发生, 对压力雾化表面麻醉和气管插管的过程无回忆, 仅能回忆起镇静前的经历。

3 讨论

临床麻醉工作中, 约有0.43%的患者[3], 由于气道病变或不同原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 出现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其死亡例数约占麻醉死亡例数的30%[4]。对于预计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 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气管插管的方法由于患者保留了自主呼吸以及正常气道反射, 是处理困难气道较为安全的临床常用插管方法[1]。由于喉镜窥喉及气管导管插入均是极强的刺激[5,6], 保留自主呼吸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的方法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较高的风险仍然是对麻醉医师的巨大挑战, 插管成败的关键在于充分的表面麻醉及适当的镇静。

本研究采用2%利多卡因压力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表面麻醉, 相较临床常用普通球囊喷雾法, 由于在10 L/min的高氧流量带动下, 利多卡因雾化小分子喷得更远更均匀, 上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更加完善, 同时联合恰当的清醒镇静, 20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 但当气管导管推送较深时 (气管导管插入深度>20 cm) , 有10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呛咳, 1例中度呛咳, 1例患者有轻微体动, 2例患者中度体动, 4例患者套囊充气时出现了轻微呛咳, 插管时追加丙泊酚的量为 (21.75±23.24) mg, 平均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为 (7.2±1.2) 分, 最高评分10分, 最低评分6分, 由此笔者认为, 利多卡因压力雾化吸入表面麻醉相较普通球囊喷雾法及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 避免了有创侵袭性操作, 同时提供了较完善的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及较满意的插管条件, 但对于深部气管黏膜的表麻效果略差。

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期间用药:咪唑安定 (1.69±0.22) mg, 瑞芬太尼 (69.09±20.56) μg, 患者OAA/S评分均为3~4分, 患者可应答配合, 并保留自主呼吸及正常气道反射, 当确认导管进入气管后将套囊充气, 再予充足镇静肌松, 开始控制呼吸。患者插管后即刻的MAP、HR分别为 (94±17) mm Hg, (86±17) 次/min, 较插管前升高 (P<0.05) , 但在插管后1 min MAP, 3 min HR即降低, 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插管后5 min MAP则明显低于插管前 (P<0.05) , 说明气管插管时患者仍有一定应激反应, 但由于完善的表面麻醉及适当镇静方案 (瑞芬太尼能够有效地抑制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反应[7]) , 大部分插管时引起的应激反应被抑制了。

注:与插管前比较, a P<0.05;1 mm Hg=0.133 k Pa

[% (n1/n2) ]

本研究中患者的Sp O2在清醒镇静气管插管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最低值为94%, 未出现呼吸抑制, 说明患者处于适当的镇静状态, 保留了有效的自主呼吸。20例患者均未出现牙齿口腔软组织损伤及局麻药中毒, 术后无咽喉疼痛、声嘶等不适发生, 对压力雾化表面麻醉和气管插管的过程无记忆, 明确了该方法的安全性。

困难气道的处理是临床麻醉的难点和研究热点[8,9], 本文是2%利多卡因压力雾化吸入表面麻醉方法的初步探讨, 拟在进一步研究中检测应激相关激素的水平及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以更好明确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同时由于设备要求低,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于困难气道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高氧流量压力雾化吸入对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0例, 插管前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3 mg/kg, 同时予丙泊酚2 mg/ (kg.h) 及瑞芬太尼0.05μg/ (kg.min) 恒速泵注10 min, 将患者OAA/S评分滴定至3~4分后在高氧流量 (10 L/min) 压力下将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进行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完成后予以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气管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及脉搏氧饱和度 (SpO2) , 同时进行插管条件评分, 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及术后24 h访视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 平均插管条件评分为 (7.2±1.2) 分。患者MAP、HR在插管后即刻较插管前升高 (P<0.05) , 但MAP在插管后1 min, HR在插管后3 min即降低, 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出现牙齿口腔软组织损伤、局麻药中毒及呼吸抑制, 术后访视未诉咽喉疼痛、声嘶, 对压力雾化表面麻醉和气管插管的过程均无记忆。结论 2%利多卡因高氧流量压力雾化吸入的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满意。

关键词:表面麻醉,雾化吸入,气管插管,利多卡因

参考文献

[1]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Difficult Airway.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J].Anesthesiology, 2003, 98 (5) :1269-1277.

[2]Erhan E, Ugur G, Gunusen I, et al.Propofol-not thiopental or etomi-date-with remifentanil provides adequate intubating conditions in theabsence of neuromuscular blockade[J].Can J Anaesth, 2003, 50 (1) :108-115.

[3]Burkle CM, Walsh MT, Harrison BA, et al.Airway management afterfailure to intubate by direct laryngoscopy:outcomes in a large teachinghospital[J].Can J Anaesth, 2005, 52 (5) :634-640.

[4]Sigurdsson GH, Mc Ateer E.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anaesthes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6, 40 (3) :1057-1063.

[5]Derbyshire DR, Smith G, Achola KJ.Effect of topical lignocaine on thesympathoadrenal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J].Br J Anaesth, 1987, 59 (2) :300-304.

[6]Xue FS, Zhang GH, Sun HY, et al.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changes during intubation:a comparison of direct laryngoscopy and afibreoptic method[J].Anaesthesia, 2006, 61 (6) :444-448.

[7]Durmus M, Ender G, Kadir BA, et al.Remifentanil with thiopental fortracheal intubation without muscle relaxants[J].Anesth Analg, 2003, 96 (5) :1336-1339

[8]Liu L, Tanigawa K, Kusunoki S, et al.Tracheal intubation of a difficultairway using airway scope, airtraq, and macintosh laryngoscope:a com-parative manikin study of inexperienced personnel[J].Anesth Analg, 2010, 110 (4) :1049-1055.

清醒镇静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19例, 女16例;年龄为18~77 (55.7±4.3) 岁, 其中21例行气管插管, 病因为急性心衰、慢阻肺、急性中毒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等;14例患者为急诊行置管洗胃患者, 病因为急性有机磷、心痛定毒、解热镇痛药、消炎药混合中毒等。

1.2 诊断标准

根据Ramsay镇静分级法。Ⅰ级:患者焦虑、躁动不安;Ⅱ级:可清醒配合, 有定向力、安静。Ⅲ级:对指令有反应;Ⅳ级:嗜睡, 表现为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有反应, 且敏捷, Ⅴ级:嗜睡, 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Ⅵ级:对刺激无反应。

1.3 排除标准

排除患者呈昏迷状态。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测、血压检查等急求措施,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 初时剂量为0.5mg, 随后以0.5mg的剂量给予递增, 注射速度为1mg/30s, 直到达到理想镇静效果。患者达到Ⅲ~Ⅳ级时, 最大剂量为10mg。当患者达到最佳镇静效果时, 给予行气管插管或采用洗胃管洗胃。如患者血压下降过低, 给予应用多巴胺。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观察, 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及镇静过度现象。分别于治疗15min、30min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咪达唑仑在临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经急救治疗, 气管插管及急诊置管洗胃, 均为成功, 成功率为100%;患者急救后, 31例患者表示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 其余患者表示大部分或部分遗忘, 所有患者均表示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感觉;在对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发现, 患者以上两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本组无并发症发生, 无镇静过度表现。

在对患者血压监测发现, 患者治疗过程中, 血压均有所下降, 收缩压 (SBP) 较舒张压 (DBP) 下降明显, 以15min时下降最为明显, 与用药前血压值相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附表。

与用药前相比, *:P<0.05

3 讨论

清醒镇静是目前急诊抢救过程中, 重要的治疗方法, 旨在保持患者言语交流与合作能力, 保持保护性反射, 维护呼吸通畅, 对医师治疗指令作为正确的反应, 以配合治疗, 达到有效抢救的作用。

本组研究选择急诊需行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 回顾并分析其抢救过程中应用咪达唑仑后, 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分析其在临床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应用。行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续反应, 极易引起患者剧烈的生理反应, 导致其呼吸、心率加快等, 加重缺氧症状, 尤其危重症患者。笔者临床曾采用1%左右地卡因喷雾进行咽喉表面麻醉, 但患者依从性差, 临床效果不佳。

咪达唑仑是苯二氮类镇静剂, 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消除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目前被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中[3]。这是由于危重症病人因病情常处于应激状态, 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低, 一般采用小剂量的方式, 本组研究中, 采用初时剂量0.5mg, 并逐步增加剂量, 直到达到理想状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镇静, 顺利实施气管插管。一般用药15min左右, 镇静作用开始减弱, 患者开始出现躁动等情况, 因此采用静脉注射可使患者保持持续安静状态。患者在用药后, 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变化, 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组研究中发现, 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后, 血压有下降的表现, 尤其是用药15min后血压至最低点, 与用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后, 可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急诊患者由于处于应激状态, 内源性儿茶酚胺水平较正常状态下要高, 外周血管呈收缩状态, 应用咪达唑仑后产生镇静作用, 使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水平下降, 引起血压下降。另外, 患者如因组织缺氧、酸中毒等因素造成容量血管再分布, 或有感染、创伤、脱水、休克等因素导致血容量不足时, 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均有可能造成患者低血压, 此时应注意扩容, 防止血压过低[2]。研究发现, 老年人血压下降较为明显, 因此采用小剂量给予咪达唑仑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大多数患者无需采用特殊方法处理, 快速给予补液后血压可保持稳定, 少数患者需给予应用多巴胺。本研究中, 所有患者均未进行特殊处理, 临床治疗情况较为良好。

咪达唑仑在应用于急诊抢救过程中, 具有起效快、消除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是目前急诊抢救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之一。但在应用过程中,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测、血压检查等急救措施,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全部患者气管插管及急诊置管洗胃成功率为100%;患者急救后, 31例患者表示对操作过程完全遗忘, 其余患者表示大部分或部分遗忘, 所有患者均表示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感觉;在对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发现, 患者以上两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本组无并发症发生, 无镇静过度表现。在对患者血压监测发现, 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均有所下降, 收缩压 (SBP) 较舒张压 (DBP) 下降明显, 以15min时下降最为明显, 与用药前血压值相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咪达唑仑在应用于急诊抢救过程中, 具有起效快、消除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是目前急诊抢救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之一。但在应用过程中,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咪达唑仑,急诊抢救,清醒镇静

参考文献

[1]卢迎芬, 李伟, 卢开林, 等.咪达唑仑清醒镇静治疗在急诊气管插管及洗胃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0, 50 (47) :99-101.

[2]杨明全, 徐俊, 廖常菊, 等.咪达唑仑对急诊危重病人血压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 2008, 393-397.

清醒镇静 篇4

关键词:静脉清醒镇静技术,妇科手术,硬-腰联合阻滞麻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手术已成为现代医学界人士的一种新的追求。众所周知, 单纯的椎管内麻醉属于不完全麻醉, 即使镇痛完善, 患者往往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 这不仅会引起不良的应激反应, 而且会对患者造成心灵上的创伤。通过术中应用清醒镇静技术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 或使其在睡眠中安度手术, 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 I~ II 级择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100例, 年龄18~56 岁, 体质量45~66 kg, 所有患者均无智力、听力和视力异常。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50 例, Ⅰ组不用静脉清醒镇静, Ⅱ组应用静脉清醒镇静。

1.2 麻醉方法

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用BD 联合阻滞包, 经L2~3间隙穿刺, 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2 mg, 40 min 后硬膜外注入1.6%利多卡因6 ml, 每超过40 min 重复注射1.6%利多卡因6 ml, 阻滞平面维持在T6~S5之间, 术中常规吸氧。

静脉清醒镇静技术实施方法: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实施静脉清醒镇静。Ⅱ组麻醉前2 min 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成功后, 随即静脉泵注丙泊酚0.03 mg/ (kg·min) 。Ⅰ组静脉注射及静脉泵注0.9%生理盐水。

1.3 监测标准

术中镇静评分:应用的是OAA/S (Observer’s Assessment Alert/Sedation Scale) 法, (表1) 。

术后顺行性遗忘:应用卡片记忆法。遗忘标准:向患者出示不同颜色、图形、数字的卡片, 以患者完全清醒后不能追忆起卡片的颜色、图形、数字为完全遗忘, 凡追忆起任何一项为有记忆。

术后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较满意、满意、十分满意。

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监测入室、切皮及术毕时的MAP、HR、R、 SpO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2结果

术中镇静评分 (OAA/S法) :Ⅰ组中5分者有42人 (84%) , 4分8人 (16%) 。Ⅱ组4分6人 (12%) , 3分40人 (80%) , 2分4人 (8%) , 见 (表2) 。

注:P<0.05术后顺行性遗忘:Ⅰ组术后顺行性遗忘仅1例 (2%) , Ⅱ组术后顺行性遗忘48例 (96%) ;术后满意度:Ⅰ组术后不满意1例 (2%) , 较满意46例 (92%) , 满意2例 (4%) , 十分满意1例 (2%) 。Ⅱ组术后较满意2例 (4%) , 满意2例 (4%) 十分满意46例 (92%) , 见 (表3) 。

P<0.05

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两组组内对比, 入室与切皮及术毕时的MAP、HR、R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两组组间对比, 入室时MAP、HR、R、 SpO2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切皮时MAP、HR、R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两组MAP、HR、R、 SpO2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术毕时MAP、HR、R、 SpO2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 (表4) 。

3讨论

清醒镇静是指用药理和非药理的方法最小抑制意识的一种状态, 患者可独立保持连续的呼吸道通畅, 对语言命令和生理刺激有正常的反应。在国外的牙科、眼科、以及椎管内麻醉下使用辅助清醒镇静已非常普遍[1,2,3]。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麻醉处理也显得更加人性化。

理想的静脉清醒镇静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起效快;②剂量-效应可用其镇静催眠作用预测;③呼吸和心血管抑制轻;④半衰期短, 停药后恢复迅速;⑤无活性代谢产物, 其排泄不依赖正常肝肾功能;⑥与其他药物不发生相互作用, 对其他器官无毒性作用。

实施静脉清醒镇静技术有多种方案, 此次选择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实施静脉清醒镇静技术是因为此两药复合应用是较理想的方案。咪达唑仑是一种具有镇静抗焦虑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的短效镇静药, 它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 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其辅助椎管内麻醉, 不仅可消除患者术中的紧张和恐惧, 还可缓解手术应激所致的皮质醇增高[4], 但排泄较慢, 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速效静脉镇静药物, 具有起效和苏醒迅速, 可控性强、无蓄积等优点, 但清醒遗忘作用弱, 并且有一定的与剂量相关的呼吸及循环抑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 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可减少单药的剂量, 同时减少了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

综上所述, 静脉清醒镇静技术非常适合在镇痛基本完善的妇科手术硬-腰联合阻滞麻醉患者中的应用, 这正弥补了椎管内麻醉的缺陷, 使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手术, 完全符合现代麻醉的要求,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Irwin M G, Thompson N, Kenny G N.Patient maintained propofol sedation.Assessment of a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systerm.Anaes-thesia, 1997, 52:525-530.

[2]Smith I, Monk TG, White P F, et al.Propofol infusion during re-gional anesthesia;sedative, amnestic, and anxiolytic properties.Anesth Analg, 1994, 79:313-319.

[3]Park WY, Watkins PA.Patient-controlled sedation duringepidural anaesthesia.Anesth Analg, 1991, 72:304-307.

清醒镇静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8~50岁, ASA分级Ⅰ~Ⅱ的欲接受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130例。患者术前按编号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 各组间年龄 (F=1.458, P=0.208) 、体重 (F=0.479, P=0.792) 、手术时间 (F=0.832, P=0.528) 和手术类型 (χ2=0.303, P=0.99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试验方法

将密封好的分组信息交予麻醉医师, 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采用盲法, 由麻醉医师负责按计划给药。L组 (对照组, 15例) :局部麻醉, 开放静脉通道并予0.9%氯化钠液, 无任何镇静药物。P组 (17例) :予丙泊酚0.6 mg/kg负荷量, 术中视情况追加, 每次追加0.6 mg/kg。PR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注射, 术中视情况追加, 每次追加剂量同负荷量, 分为PR1组 (23例) , 丙泊酚0.3 mg/kg加瑞芬太尼0.3 μg/kg;PR2组 (25例) , 丙泊酚0.6 mg/kg加瑞芬太尼0.6 μg/kg;PR3组 (32例) , 丙泊酚0.3 mg/kg加瑞芬太尼0.6 μg/kg;PRPCS组 (自控镇静组, 18例) , 负荷量同PR3组, 自控泵给药间隔不低于3.5分钟, 每次操作追加给药丙泊酚0.4 mg/kg加瑞芬太尼0.8 μg/kg, 患者自己按需控制给药泵。麻醉满意后由手术医师实施宫腔镜检查术。术中由麻醉医师面罩给氧, 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血氧饱和度0.95, 必要时可插管抢救。术后由妇产科医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 (PADSS) 评分, 当达10分时判定其可以离院[7]。

1.3 观察指标

麻醉医师术前记录患者的基础心率, 并在麻醉实施2分钟后, 且尚未膨胀宫腔时再次记录患者心率;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和警觉/反应评分 (OAA/S镇静评分) , 并观察患者有无体动。妇产科医师负责收集术中、术后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及其相应镇静 (或) 麻醉满意度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 , 询问患者是否能够回忆起手术过程, 统计患者对各类方法的推荐率, 计算药物的实际使用量并记录留院观察时间。

1.4 统计方法

检验水平设为0.05 (α=0.05) , 统计软件以SPSS for windows 15.0.1为主。镇静 (或) 麻醉前后心率的变化值、术中OAA/S评分、镇静药用量、术后滞留时间、手术不适和镇静 (或) 麻醉满意度VAS评分按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处理, 并使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各组镇静 (或) 麻醉后心率降至60/min以下的发生率, 术中体动的发生率, 术后对手术过程的回忆率以及患者对各类方法的推荐率适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血氧饱和度及心率

面罩给氧下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低氧血症 (0.95>SpO2>0.90) , 未行气管插管, 持续20秒后自行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 (下降1.67/min) , 各镇静组镇静 (或) 麻醉后心率下降更多 (P<0.05) , 但镇静组间心率下降 (P组心率下降9.12/min, PR1组7.00/min, PR2组8.64/min, PR3组7.72/min, PRPCS组8.33/min)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 (或) 麻醉后19例 (14.62%) 患者心率曾降至60/min以下, 各组间心率低于60/min的例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06, P=0.977) 。

2.2 OAA/S和体动

各试验组术中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503, P=0.000) , 由高到低的顺序为:L组 (5.00分) 最高, 其次为PR各组 (PR1组4.309分, PR2组4.387分, PR3组4.334分, PRPCS组4.393分) , P组 (3.149分) 最低。各复合药物组 (PR1、PR2、PR3、PRPCS) 术中均无体动发生, 镇静效果相当理想。L组发生体动12例 (80%) , 高于P组7例 (41.18%)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00, P=0.028) 。

2.3 不适度和手术回忆

患者在宫腔镜检查术中发生的不适主要包括术中腹胀、疼痛, 以及术后肩痛、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各组总体不适度VAS评分, L组 (20.43分) 最高, P组 (11.74分) 其次, PR1组 (7.13分) 再次, PR2 (3.46分) 、PR3 (3.44分) 和PRPCS (2.50分) 组最低。最高组、其次组、再次组和最低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9.629, P=0.000) 。各试验组患者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76, P=0.003) :L组 (6.67%) 最低, PR1 (43.48%) 、PR2 (48.00%) 和PR3 (40.63%) 组其次, P组 (76.47%) 和PRPCS组 (61.11%) 最高。

2.4 满意度和推荐率

各试验组满意度VAS评分, PRPCS组 (28.89分) 最高, PR各组 (PR1 25.74分、PR2 27.00分、PR3 26.66分) 其次, P组 (21.18分) 再次, L组 (16.93分) 最低。最高组、其次组、再次组和最低组相比,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F=55.756, P=0.000) 。患者对各类方法的推荐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49.983, P=0.000) :L组 (13.33%) 最低, P组 (47.06%) 居中, PR各组 (PR1组82.61%, PR2组92.00%, PR3组90.63%, PRPCS组94.44%) 都很高。

2.5 用药量和滞留时间

各试验组镇静药总用量, P组 (116.18 mg) 最高, PR2组 (72.60 mg) 其次, PR1 (58.04 mg) 和PRPCS (51.25 mg) 组再次, PR3组 (36.88 mg) 用量最少。最高组、其次组、再次组和最低组相比,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F=104.594, P=0.000) 。L组 (41.87分钟) 和P组 (41.65分钟) 术后滞留时间大于PR联合各组 (PR1组29.78分钟, PR2组25.96分钟, PR3组24.88分钟, PRPCS组22.44分钟) , 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F=13.028, P=0.000) 。回归分析还表明镇静药物使用量与手术后滞留时间正相关 (r=0.433, t=3.848, P=0.00) , 回归方程为undefined。

3 讨 论

3.1 清醒镇静用于宫腔镜检查的安全性

3.1.1 麻醉安全

本试验使用面罩给氧, 仅1例出现轻度低氧血症, 但持续20秒后自行恢复正常。这说明在面罩给氧条件下清醒镇静用于宫腔镜检查是可行的、安全的。Lee等[8]在考察结肠镜清醒镇静的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其对血氧饱和度有一定影响, 但15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各镇静药物组给药后心率均低于局部麻醉对照组, 但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 都能维持在60/min以上, 且19例 (14.62%) 心率曾低于60/min的患者在各镇静组间分布均匀。可见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清醒镇静以及采用患者自控镇静技术并不增加麻醉风险, 这与Thorpe等[9]对其的安全评价也是一致的。

3.1.2 手术安全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各组的OAA/S评分均高于单用丙泊酚组, 各联合用药组间评分无差异, 且均高于4分。可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 医师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能够随时与患者交流, 患者能配合医嘱更安全地完成整个内镜操作。另外, 各复合镇静组术中均无体动发生, 手术操作安全, 即便是单独使用丙泊酚, 术中体动也低于局部麻醉组。由此可见, 联合用药清醒镇静技术可以提高宫腔镜检查的手术安全性。

3.2 清醒镇静用于宫腔镜检查的有效性

3.2.1 痛苦更少

所有使用了镇静药物的试验组都较对照组有更少的不适和更高的手术遗忘率。从对不适度VAS评分的分析来看, PR联合能够取得优于单用丙泊酚的效果。各种不同比例的PR联合中, PR2和PR3, 特别是PR3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各项不适感。在PR3药物配置比例的基础上加用PCS技术, 可进一步的减少患者的不适。就手术的遗忘率来看, PCS技术的使用, 可以将遗忘率从40.63% (PR3) 提高到61.11% (PRPCS) 。这些分析表明, 比例合适的 (PR3组) 混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以及患者自控镇静技术的使用, 都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痛苦。

3.2.2 患者满意情况

所有使用了镇静药物的试验组满意度和推荐率都高于对照组, 且PR联合组更优。在对满意度的分析中, 能够发现使用了PCS技术后, 患者满意度优于各靶控镇静组。这些均进一步证实:宫腔镜检查术中镇静药物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减轻甚至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及不适。

3.3 临床应用

3.3.1 药物配给

丙泊酚作为新一代的短效麻醉剂, 较传统的苯二氮卓类有更好的效果, 是清醒镇静的最佳选择[10]。瑞芬太尼是最新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药效强, 起效迅速, 剂量容易控制, 安全可靠, 可弥补丙泊酚在镇痛方面的不足。前述分析也显示宫腔镜检查术中复合药物清醒镇静更优, 且PR3组的药物混合比例最令人满意。在对药物实际使用量的分析中, 仍然可以看到PR3组的用量最低, 而单用丙泊酚组最高。由于术后滞留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药量 (r=0.433) , 各PR联合组留院观察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和单用丙泊酚组。可见合理的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不仅可以降低药物用量, 还可以减少术后滞留时间。

3.3.2 自控镇静

本试验发现PRPCS组实际用药量大于其对应PR3组, 这与国外报道的PCS技术能够降低药物的实际使用量有所差别[3,4]。但考虑到PRPCS组的手术遗忘率和满意度均优于PR3组, 药物使用量的增加可以理解成是为了提高镇静效果, 而非两种技术本身带来的差别。换言之, 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 比较两组的用药量才有意义。当然也应考虑到, 患者会由于惧怕可能产生的痛苦而倾向于过量的使用药物。虽然PRPCS组用药量高于PR3组, 且分析显示用药量和术后滞留时间正相关, 但PRPCS组术后滞留时间并不大于PR3组 (P>0.05)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不能排除统计学误差, 但这也可能正是自控镇静技术个体化给药、按需给药的结果。不同的个体对于镇静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自控镇静增加了用药量, 但并没有增加术后滞留时间, 这说明它所增加的药量可能主要集中于低药物敏感性的个体, 只有增加这些个体的用药量, 才能达到平均镇静效果, 这并不会额外增加术后滞留时间。综上所述, 患者自控镇静技术对比传统靶控镇静技术, 并不增加术后滞留时间, 而其在总用药量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清醒镇静技术用于宫腔镜检查术是安全的, 且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效果更好, 患者更满意。镇静药物以丙泊酚0.3 mg/kg加瑞芬太尼0.6 μg/kg为宜。在此基础上, 使用患者自控镇静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且术后滞留时间无延长。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及剂量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清醒镇静及患者自控镇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L组, 单纯局部麻醉) 、丙泊酚组 (0.6mg/kg, P组) 、PR联合组1 (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3μg/kg, PR1组) 、PR联合组2 (丙泊酚0.6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 PR2组) 、PR联合组3 (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 PR3组) 及PRPCS自控组 (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 6组。监测术中生命体征和警觉/反应评分 (OAA/S镇静评分) , 记录术中、术后不适及镇静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 , 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和药物实际使用量等指标。结果:各镇静组 (P、PR1、PR2、PR3、PRPCS) 在面罩吸氧下仅1例发生轻度低氧血症;与对照组比较, 各镇静组术中心率下降更明显 (P<0.05) ;在各镇静组中, P组的OAA/S评分低于PR1、PR2、PR3和PRPCS组 (P<0.05) 。比较术中不适的VAS评分, L组最高, P组其次, PR1组居第3, 其余3组 (PR2、PR3、PRPCS) 最低 (P<0.05) ;而在满意度的比较中, PRPCS组评分最高, PR联合组 (PR1、PR2、PR3) 其次, P组居第3, 且均高于L对照组 (P<0.05) 。镇静药物用量以P组最高, PR3组最低;而PR联合或自控组 (PR1、PR2、PR3、PRPCS) 术后滞留时间更少 (P<0.05) 。结论: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清醒镇静的临床应用中,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安全有效, 且以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的比例给药为宜。在此基础上, 自控镇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清醒镇静,患者自控镇静,丙泊酚,瑞芬太尼,宫腔镜检查

参考文献

[1]Gunning JE.The history of laparoscope[J].J Reprod MED, 1974, 12 (4) :222-226.

[2]Freeman MI.Sedation and monitoring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In:Yamada T, Alpers D, Laine L, editors.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M].3r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1999:2655-2667.

[3]Coimbra C, Choiniere M, Hemmerling TM.Patient-controlledsedation us-ing propofol for dressing changes in burn patient:a dose-finding study.[J].Anesth Analg, 2003, 97 (3) :839-842.

[4]Joo HS, Perks WJ, Kataoka MT.Acomparison of patient-controlled seda-tion using either remifentanil or remifentanil-propofol for shock wave lithotripsy[J].Anesth Analg, 2001, 93 (5) :1227-1232.

[5]李华凤, 杨沛, 林远贵, 等.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6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9) :567.

[6]刘建华, 沈金美, 李李, 等.瑞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 2006, 3 (4) :222-224.

[7]Chung.Discharge criteria:a newtrend[J].Can J Anaesth, 1995, 42 (11) :1056.

[8]Lee, Chan.The safety,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of patient-controlledse-dationfor colonscopy:prospective study[J].Hong Kong Med J, 2004, 10 (2) :84-88.

[9]Thorpe, Balakrishnan.The safety of patient-controlled sedation[J].Anaes-thesia, 1996, 52 (12) :1144-1150.

清醒镇静 篇6

咪达唑仑是清醒镇静疗法的首选药物, 但回顾既往文献, 实施清醒镇静时咪达唑仑具体给药剂量变化对于该疗法具体效果的影响则不得而知, 本研究前瞻性、连续性纳入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行根管治疗的DP患者为研究对象展, 开相关研究并探讨其中关联性, 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符合《口腔行为学》中对牙科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曾有因畏惧不能配合常规口腔科治疗史;改良版牙科焦虑量表 (MDAS) ≥11分;牙科畏惧量表 (DFS) ≥50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Ⅱ级;初次行根管治疗;能向医生表达自身情感。本次观察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咪达唑仑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过敏、严重呼吸系统疾患、严重心功能不全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无严重精神病病史、长期镇静药物服用史等影响本次观察的疾病。

1.2 对象与分组

收治的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4 9例, 其中男27例, 女22例;平均年龄38岁;平均MDAS (15.1±3.7) 分, DFS评分 (69.6±14.2) 分。以编号序列法随机分为A、B、C、D、E组, A组9例, B、C、D、E组各1 0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前充分与患者沟通以取得其信任, 询问其产生牙科恐惧症的原因, 阐述根管治疗的大体流程, 初次治疗的具体步骤, 疗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并逐一解释各项量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目的, 以减少治疗中的评分耗时。患者行根管治疗前均常规禁食禁水4小时。

建立静脉通道, 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缓速滴注 (20滴/min) 。连接心电监护仪, 监测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呼吸频率 (RR) 、血氧饱和度 (Sa O2) 。其中A、B、C、D四组经微量注射泵以0.3mg/ (kg·h) 速率泵入咪达唑仑, 达到Ramsay镇静Ⅲ级后根据组别分别调整泵速[A组0.04mg/ (kg·h) 、B组0.08mg/ (kg·h) 、C组0.12mg/ (kg·h) 、D组0.16mg/ (kg·h) ]。E组为对照组, 予生理盐水50ml, 10ml/h静脉泵入。使用Wand无痛局麻注射泵, 以慢速档注射已配置好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表面阻滞麻醉, 观察5~10分钟后启动后续的开髓失活操作。操作期间每隔10分钟进行1次Ramsay镇静评分, 酌情调整泵速以确保镇静深度不低于Ⅱ级。全部操作结束后, 由两位高年资口腔科医师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共同协商以评定患者的Houpt评分。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期间, 记载患者于此特定环境中心电监护仪所显示的各项生命体征, 并迅速完成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成人牙科治疗恐惧认知量表 (AFDTCI)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I-Y) 等评分。记录根管治疗时间、接受治疗的成功率, 如患者始终无法接受静脉穿刺, 或泵入总量达15mg仍不能耐受操作则视为治疗失败, 排除出本次观察。

1.5 评定标准

1.5.1 Frankl量表

通过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反映其畏惧心理, 评估范围为1~4分。分数越低则治疗依从性越差。

1.5.2 Hou pt量表

用于评判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 依照进展顺利程度分为6级, 级别越高表示患者配合程度越高。

1.5.3 AFDT CI量表

用于评估成人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观念, 涵盖害怕疼痛、对医生的负面认识、畏惧就医环境等方面, 共设23项条目, 采用1~5级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接受牙科治疗时的恐惧程度越高。

1.5.4 STAI-Y量表

问卷中第1~20项为状态焦虑问卷 (S-AI) , 用于评估患者处于特定时段 (如根管治疗时) 的焦虑情绪;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问卷 (T-AI) , 用于评价患者平时一般状况下的人格特点。各项均为1~4级评分, 总分越高则焦虑程度越重。

1.5.5 R a m sa y镇静量表

用于评价患者的镇静程度, 量表共分6个级别, Ⅱ~Ⅲ级为镇静满意, Ⅴ~Ⅵ级为镇静过度, 级别越高则镇静程度越深。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不同咪达唑仑的泵速对各项参数的影响,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完成观察情况

接受治疗时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生命体征异常, 但清醒治疗阶段中有因极度恐惧退出本次观察者。其中A组1例、E组4例;最终A组8例, B、C、D组各10例, E组有6例完成本次观察。

2.2 不同咪达唑仑剂量组术中各指标比较 (表1)

A、B、C、D、E组各指标方差齐性检验均接近。HR、S-AI评分对照E组高于其他4组, 耗时长于其他4组, Houpt评分与Frankl评分低于其他4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MAP、RR、Sa O2、AFDTCI评分、T-AI评分, 五组间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咪达唑仑不同剂量组泵速时各项指标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2)

对表1中5组间存在差异的5项指标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可见HR、S-AI、Houpt三项指标是咪达唑仑泵入剂量的显著预测变量, 而Frankl、耗时与咪达唑仑泵速呈非线性相关。

3 讨论

牙科恐惧症在口腔科就诊患者中广泛存在。在国内关于牙科恐惧症的报道亦屡见不鲜, 其中女性、高学历、低龄、低文化程度患者的发生率较高, 这与国外的调查结果相吻合[3]。牙科恐惧症患者常无法完成牙科治疗, 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镇静措施。而根管治疗则因其操作步骤烦琐、疗程漫长、有创操作、需要使用局麻药等因素, 历来是牙科恐惧症高发区[4]。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作用, 起效快、半衰期短、作用确切。Averley等[5]使用咪达唑仑静脉滴注镇静复合束缚技术治疗儿童牙科恐惧症, 成功率为50%。

本研究选取初次根管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患者为受试对象, 结果表明44例患者能接受镇静、局麻和后续的一系列牙科诊疗, 成功率达89.8%。本研究根据咪达唑仑泵速的不同将清醒镇静的患者分为4组, 并设定了对照组以进一步凸显疗效, 发现HR、Frankl、S-AI、Houpt、耗时这五项指标随着泵入剂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证明, H R、S-A I与咪达唑仑泵入剂量呈显著负相关。

综上所述, 随着咪达唑仑维持量泵速的增加, 对于降低DP患者畏惧心理、提升依从性、缩短治疗耗时具有显著意义, 尤其能够显著缓解DP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时的焦虑情绪, 从而为后续根管治疗的流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随着泵速的加大, 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搏骤停的严重并发症。虽然本研究同时发现随着泵速的增加, 会对DP患者产生心率抑制, 但本次研究仅测试了0.04~0.16mg/ (kg·h) 之间咪达唑仑的泵速, 在此泵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显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观察全程均未使用氟马西尼行拮抗苯二氮艹卓治疗。因此对于行清醒镇静的DP患者而言, 咪达唑仑的维持期泵速安全窗有赖于下阶段行进一步研究予以探明。

摘要:目的 观察牙科恐惧症患者初次根管治疗时使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行清醒镇静的疗效。方法 行根管治疗的牙科恐惧症患者49例, 以编号序列法随机分为A、B、C、D、E组, A组9例, B、C、D、E组各10例。其中A、B、C、D组经微量注射泵以0.3 mg/ (kg·h) 速率泵入咪达唑仑, 达到Ramsay镇静分级Ⅲ级后根据组别不同分别调整泵速:A组0.04mg/ (kg·h) 、B组0.08mg/ (kg·h) 、C组0.12mg (kg·h) 、D组0.16mg/ (kg·h) 。E组作为对照组, 予以生理盐水50ml, 10ml/h泵速静脉泵入。观察510分钟后启动后续的开髓失活操作, 观察期间患者心电监护仪所显示的各项生命体征, 并迅速完成Frankl评分、AFDTCI评分、S-AI评分、T-AI评分的记录, 并于操作结束后评定Houpt评分。结果 HR、S-AI、Houpt是咪达唑仑泵入剂量的显著预测变量。结论 随着咪达唑仑维持量泵速的增加, 对于降低DP患者畏惧心理、提升依从性、缩短治疗耗时具有显著意义, 尤其能够显著缓解DP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时的焦虑情绪, 从而为后续根管治疗的流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牙科恐惧症,咪达唑仑,剂量,根管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艳军, 卜涛, 燕清娟.七氟烷吸入麻醉在牙科恐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8 (z1) :107.

[2]Gerry Humphris, Margaret S, Ling.口腔行为学.宋光保.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7.

[3]刘国惠, 蒋云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 1998, 7 (2) :148.

[4]张芳, 王非, 王彦铃.根管治疗患者牙科恐惧症的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5 (4) :375.

上一篇:飞灰吸附汞研究下一篇:高效办公的软件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