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与服务系统

2024-05-25

保存与服务系统(精选十篇)

保存与服务系统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硬件组成

监控系统由冰箱温度探头、信号线、温度记录仪、计算机、报警器、直拨电话和管理员手机组成。

1.2 软件设计

在计算机上安装Digi Sense12信道温度记录仪配套的AutoLink温度记录软件。在软件中,根据样本保存的最高要求和系统运行情况设定超低温冰箱报警限为-65℃,低温冰箱分别设定为-25℃和-15℃。屏幕截图上传软件编写数据,按照每5分钟一张截图的速率上传至因特网特定地址。

1.3 工作程序

冰箱温度探头所产生的电阻变化经温度记录仪传输到计算机,由Auto Link软件自动与报警温度进行比较,当高于报警限时,则计算机自动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声光报警信号。报警器在接到计算机信号后,自动拨打设定的手机并重复播放录制的警告语句。管理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通过因特网查询报警原因并根据经验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到现场处理,从而实现无人值守功能。(图1)

1.4 评估指标

1.4.1 监控系统功能评估

人为将冰箱温度报警限调整至冰箱正常温度以下,造成报警状态,观察是否实现出现声光报警、电话报警和网络传输功能。

1.4.2 监控系统报警实时性评估

将温度探头取出冰箱后开始手工记录各功能实现的时间,计算实现温度读数产生变化、软件发出声光报警、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和电话拨号等功能的时间间隔。

1.4.3 监控系统温度稳定性评估

在保证冰箱正常运行和没有存取样本的情况下,选用超低温冰箱(-80℃)、低温冰箱(-40℃和-20℃)各一台,记录一日内温度数据,计算温度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4.4 成本效益评估

比较一年内人工监测温度与温度远程监控系统监测所耗经费成本比较。

⑴人工监测:2名管理人员每日巡视记录温度两次,每次30分钟共计2人次时。按实际管理人员月收入的平均时收入计,值班人员每晚和周末全日值班,按每人日500元计;业务培训每年16人次时,每时以100元计。

⑵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折旧费、实耗电费等计算。

2 结果

2.1 报警功能

AutoLink软件能够实时观察和记录冰箱温度情况。为测试系统功能,人为将冰箱温度报警限调整至冰箱正常温度以下,造成报警状态。记录仪发出报警声,系统显示冰箱温度过高,该信道读数为红色,同时以红色表示设备1为处于报警状态(图2 A)。报警器在软件报警后,转入报警状态,拨打指定手机并立即接通。三分钟后从网页上也可看到上传的截图,与现场计算机反映出的一致(图2 B)。统计2005年至2009年的25次反映在管理人员手机上的温度报警,正确报警率100.0%,误报率为0.0%。

2.2 运行效能

自2004年3月1日正式运行至2006年6月31日,观察监控系统共运行851天,20424小时,其中20363小时为正常运行,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率为99.71%,而因各种原因系统暂停止运行多次累计时间为61小时,非正常运行率为0.003%,忽略不计。调整运行时段约0.29%,监测系统运行正常。用同品牌的三个温度档别的超低温冰箱(-80℃)、低温冰箱(-40℃和-20℃)日内记录的温度数据变化情况观察,在日内温度记录值中取50分钟内,等距的12个数据计算其均值并统计变异系数,结果显示:随着冰箱温度的升高,CV逐渐变大。其中低温冰箱(-20℃)日内温度记录值的CV为9%,而其他冰箱的温度比较稳定。(表1)

3 成本效益

采用人工监测以专业技术人员2名计,每年监测工作、培训等费用为19660.0元,监控系统设备每年的费用为10252.0元,不考虑因减少接触样本几率而降低防护器具消耗等其他经济因素情况下,可见建立监控系统能够节约费用。(表2)

4 结论

4.1 冰箱温度监控系统作为重要的血液制品质量保障措施在血站应用较多[2,3,4,5,6]。

与以往的监控系统相比,本监控系统不仅是保障生物样本的质量主要的目的是在没有人为干预情况下,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和初步诊断冰箱温度故障,自动拨打管理人员手机进行报警,要求管理人员立即到岗处理意外情况,这是与以往温度监控系统相比有的重大突破。

4.2

本监控系统不仅是一套完全自动化的监控系统,而且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更加人性化设计的系统,首次实现了冰箱温度数据截图上传的功能,这一功能为管理人员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够通过因特网直接看到几分钟前监控系统软件的界面,具有识别判断功能,从而避免了因误报警造成管理人员无谓的加班,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监控系统的效益更多地体现在提高操作的安全性以及简化管理上的作用。

监控系统的稳定和准确使得样本保存过程中几乎不再需要开冰箱检查温度,有效降低了样本管理人员因误操作发生样本泄漏的可能。连续监控大大缩短了样本冰箱温度异常发现的时间间隔,防止了因处理不及时造成的样本损失和生物安全问题。

4.4-40℃低温冰箱和-80℃超低温冰箱,温度变异系数低,P>0.05差异无显著性。

故适用于长期保存生物样本而保证其质量及生物安全。-20℃低温冰箱温度变异系数大不适宜长期存放重要生物样本。

4.5 监控系统不仅报警功能良好运行稳定,实现了低温保存温度远程监控的科学化管理。

而且与人工监测操作相比,年节省经费约48%,收获成本效益。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不断完善传染病样本管理的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创造性地设计、建立了一套比较先进的样本冰箱温度远程监控系统。不仅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而且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有明显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建立低温和超低温冰箱温度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传染病样本的实时监控和安全保藏。方法 冰箱温度数据经处理后,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记录和实时监测,超过温度报警值时监控系统自动拨打指定的手机号码,实现无人值守。结果 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完成冰箱温度实时监测、数据上传、报警和记录等功能,系统运行稳定,温度数据准确可靠。结论 冰箱温度远程监控系统对冰箱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控,生物安全和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温度远程监控系统,低温保存,传染病样本

参考文献

[1]徐建国,冯丽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6(1):65-67.

[2]耿俊佑.多个冰箱温度检测及报警系统的研制[J].医疗装备,2002,15(9):18.

[3]刘淑芳,刘丽静.中心血站做好多种冰箱温度监测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50.

[4]张瑶婵.血站冰箱温度自动巡检控制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1):34-35.

[5]刘正敏,高新增.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

系统时间不能保存怎么办 篇2

大概出现这类问题后,一般都会怀疑是主板电池没电了,可我们换上电脑没有几天或个把星期,就又出现上面的问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出现这种问题,一般是主板的时钟电路出现漏电出现,故障的原因多是电池和时钟晶振周围的贴片电容漏电引起的,只有极个别主板是南桥芯片内的时钟电路出现漏电故障,造成CMOS设置不能保存。

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因为我们每次要调时间,如果不调就会造成一些杀毒软件或注册与时间有关的应用软件无法使用,甚至注册失效。那是不是主板一定要维修或者更换呢?

答案是可以不必换主板!

因为现在主板对IDE和SATA硬盘的检测都默认设置为AUTO模式,只要IDE接口上接有相关设置,系统在启动过程中就会发现,已经不会出现CMOS设置值丢失后,硬盘无法使用的情况了,

只要电脑能够正常启动,以后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第一步:安装自动拔号软件

因为现在电脑基本上都连接有网络,所以我们只要安装一个自动拔号软件,并把宽带账号加上去,设置为开机启动本软件,并使用默认帐号拔号上网。那以后只要电脑开机启动,一进桌面就会自动拔号上网,再也不用每次点击“宽带连接”了。自动拔号软件我们可以选择中国电信的“星空极速”,无论是联通,网通,铁通,只要是使用虚拟拔号联接宽带的,都可以使用此软件,安装和设置都是中文界面,使用非常方便,并且可以定时拔号上网。

第二步安装网络时间同步软件

现在网上有很多INTERNET网络时间同步软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下载一下,然后安装到电脑里,并把软件设置为自动启动,同时同步周期也要设置。

更改系统更新文件的保存路径 篇3

第一步:停止更新服务

按下“Win+R”组合键,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services.msc”,进入服务窗口,找到“Windows Update”,双击打开属性窗口,手工停止该服务,或者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下运行“net stop wuauserv”。

第二步:重命名更新文件夹

在运行框输入“%windir%SoftwareDistribution”,找到“download”文件夹,对这个文件夹进行重命名操作,或者也可以直接删除。在可用空间较大的非系统磁盘创建一个名为“download”的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可以自由命名,例如“f:tempdownload”。

第三步:更改链接

从开始菜单依次选择“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右击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手工输入下列命令并运行(如图1):

mklink /j d: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 f:tempdownload

保存与服务系统 篇4

关键词:全自动血型鉴定仪,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图像识别

0 前言

血型鉴定在急诊抢救、手术室治疗、贫血治疗、刑事鉴定等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检验项目,结果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目前,国内各级医院血型鉴定采用较多的是玻片法和试管法,都是手工操作,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只做正定型,由于手工操作不易于标准化且影响因素较多,目测比较困难,特别是遇到弱凝集和O型血,更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导致血型错检时有发生。因此,为了保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我科血库开始采用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进行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方法是法国Dr.Yves Lapierre在1986年首先发明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新技术,是微柱凝胶技术与血型鉴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994年此项技术获得了美国FDA的认可。经过不断改进和临床大量应用,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此项技术已作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利用凝胶的空间位阻,经低速离心,凝集的红细胞悬浮在凝胶上层,而未和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则沉于凝胶底部(管底尖部)[1]。微柱凝胶血型卡法比传统的玻片和试管液体介质中凝集试验结果更易于判读,更准确、更敏感、更简单。凝胶血型鉴定卡具有6个孔,能同时做正、反定型,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本研究旨在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把目前微柱凝胶血型鉴定的结果保存起来,以实现更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实现以下两个功能:一是利用摄像头把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的原始结果转化为电子资料,实现更长时间的保存;二是在拍照后实现血型鉴定结果的自动判读,对操作者起到提醒和核对的作用。该功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很有益处的,初学者对正反定型理解不够彻底,容易造成判读的混乱。该自动判读保存系统还能扩展运用到微柱凝胶法交叉配合、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及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临床意义。现把相关研究和系统的实现报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检测方法和阳性判读标准

1.1 检测方法

微柱凝胶检测方法,按长春博讯微柱凝胶血型鉴定说明书进行。

1.2 阳性判读标准

红细胞完全或部分被阻挡在凝胶上者为阳性,红细胞完全降至柱底为阴性,见图1。

注:“4+~1+”均判为阳性。

1.3 相关术语的规定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把血型鉴定卡的6孔,从左到右依次命名为抗A、抗B、Rh(D)、CTRL、A1、B。

2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技术的涵义很广,主要指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技术方法,对一个系统前端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如条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智能交通中的动态对象识别、手写识别等。可以说,图像识别技术是人类视觉认知的延伸,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编制模拟人类图像识别活动的计算机程序,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图像识别模型,如模板匹配模型[2]、原型匹配模型[3]、特征匹配模型[4]等。

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目标是根据观测到的图像,对其中的物体分辨其类别,做出有意义的判断。一般而言,图像识别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及分类器的识别分类[5],见图2。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多个有意义的区域,然后将每个区域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分类器根据提取的图像特征对图像进行相应的分类。实际上,图像识别和图像分割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图像分割的过程就是图像识别的过程。图像分割着重于对象和背景的关系,研究的是对象在特定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属性,而图像识别则着重于对象本身的属性。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组成

系统由摄像头、固定卡槽组成。固定卡槽的作用是使凝胶血型鉴定卡和摄像头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

3.2 图像采集

图像采集过程:(1)启动采集程序;(2)按照长春博讯公司凝胶血型鉴定卡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3)在鉴定卡的空白处写上患者的名字;(4)把写有标记的卡面朝上,插入卡槽;(5)点击程序界面上的“拍照”按钮,图像采集完成。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卡写有标记的一面必须朝上。

3.3 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是本系统的关键所在,图像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判断匹配4个步骤[6],下面就从这4个方面对系统算法进行描述。

3.3.1 图像预处理

本系统涉及的图像预处理就是将采集的图像进行缩放、旋转、剪切等空间几何变换[7]。由于从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为特定的800像素×600像素的图像,而我们系统需要的图像为320像素×240像素的图像,而且要去除检测卡周围的无用背景,因此,我们对图像进行缩放变换,方法如下[7]:

其中,f(x,y)为原函数,g(x,y)为目标函数,a(x,y)、b(x,y)分别为x、y的变换函数,以实现对原图像的剪切放大功能。图像进行预处理前后的效果对比,见图3。

图像分割是将预处理后的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8]。本系统采用灰度阈值分割法,方法如下[9]:

式中的a、b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血液颜色的上下阈值[10]。

3.3.2 特征提取

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此系统而言,特征提取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判读的结果[11]。本系统主要关注检测卡上6个空对应的颜色值,因此,我们将图像的[a,b](a∈[0,320],b∈[60,110])区域分割成2×6的二维空间Yij,方法如下:

式中,x值是根据图像分割中得出的g(x,y)值而来,如果对应的空间中g(x,y)等于1的值相对较多,则对应的x值为1,反之为0。

3.3.3 判断匹配

判断匹配就是根据Yij值,对应长春博讯微柱凝胶血型鉴定说明书进行血型判别,最终在系统界面上显示出患者的血型,并保持采集的图像照片作为影像资料。

3.4 系统流程

系统程序设置按照长春博讯凝胶血型鉴定卡说明书进行,结果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判读。程序流程,见图4。

4 图像识别的临床应用

两种不同血型鉴定方法比较和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肉眼判读与软件判读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凝集强度为4+的例数,微柱凝胶血型卡为146例,而玻片法为101例,微柱凝胶血型卡法比传统的玻片法高37.4%;凝集强度为2+~1+,微柱凝胶卡法为0例,而传统的玻片法为20例,说明微柱凝胶血型卡法比传统的玻片法更为灵敏。软件判读和肉眼判读的一致性为100%(160/160),说明该软件在设计上是合理的。但其相对于目前采用肉眼判断的操作模式而言,在原始结果保存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实现对现有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该自动判读保存系统运行结果,见图5。图中(a)显示的是A型Rh阳性的结果;(b)显示的是CTRL孔失效的结果,弹出对话框“该实验失效,请查找原因”并同时保存该图片;(c)显示的是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结果,弹出对话框“正反定型不一致,请查找原因”并同时保存该图片;(d)显示的是照片保存目录,当点击系统界面上的“保存”键时,图片自动保存到相应文件夹,并以“检测日期+患者姓名”作为图片的文件名。

5 结束语

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能记录患者姓名、保存时间较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凝胶血型鉴定自动判读保存系统能实现凝胶血型鉴定卡在现有操作模式上的进一步优化,能实现血型原始结果更长时间的保存,特别是在没有采用自动血型鉴定仪的中小医院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但是,由于亚型抗体、温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冷凝激素、缗钱状凝集、器官骨髓移植等因素的影响,疑难血型在微柱凝胶血型卡上的表现型也相对多样[12],该系统的判读条件并不能把所有的血型表现型都包括在内,碰到疑难血型时,只是把相对应的原始图片保存下来并提示工作员采用别的方法进行最终的血型确认。如何加强其对疑难血型的判读是该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64-265.

[2]章毓晋.图像工程(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3]Robert L Solso.Cognitive psychology[M].7th ed.Boston:Allynand Bacon,1998.

[4]Moravee H P.Towards automatic visual obstacle avoidance[A].Proc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Intelligence[C].Berlin:Springer-Velag,1977.

[5]张家怡.图像识别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6):6045-6046.

[6]Milan Sonka,Vadav Hhvac,Roger Boyle&pound.Imageprocessing,amdy-sis,and machine visio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98-199.

[7]常明.计算机图形学[M].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35-236.

[8]Donald Hearn,M Pauline Baker.Computer graphics withopenGL[M].Third Edition.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55-256.

[9]陈强.图像分割若干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53-56.

[10]韩思奇,王蕾.图像分割的阀值法综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24(6):91-94.

[11]郑宇杰.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89-91.

保存与服务系统 篇5

操 作 使 用 说 明 书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目 录

==================================== 一.控制原则....................................................................................................................................2 二.控制方式...................................................................................................................................2

1.程控自动................................................................................................................................3 2.联锁手动................................................................................................................................3 3.解锁手动................................................................................................................................3 4.就地控制................................................................................................................................3 5.其它控制功能........................................................................................................................3 6.设备故障的检测与保护........................................................................................................4 三.显示与控制...............................................................................................................................4

1.设备显示功能........................................................................................................................4 2.实时监视和控制....................................................................................................................5

2.1流程选择启动.............................................................................................................5 2.2流程停止.....................................................................................................................6 2.3设备工作状态的选择.................................................................................................6 2.4设备保护的投入和切除.............................................................................................6 2.5故障报警.....................................................................................................................6 2.6紧急停机.....................................................................................................................6 2.7运行设备模拟图显示.................................................................................................7 3.程控系统的其它功能............................................................................................................7 五.画面操作说明:..........................................................................................................................7 六.其它:.....................................................................................................................................19 1.程序处理:..........................................................................................................................19 5.网络功能..............................................................................................................................19 6.快捷健功能..........................................................................................................................19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一.控制原则

1)、正常运行时,输煤设备应按逆煤流方向顺序启动。2)、正常停止时,输煤设备应按顺煤流方向顺序延时停机。

3)、皮带事故连锁停机时,从事故皮带开始逆煤流顺序停机,碎煤机、除铁器、除尘器事故时,只自跳不影响系统运行,向运行值班人员报警。

4)、由于紧急情况需立即停所有设备时,上位机(画面)有急停按钮,此按钮一旦动作,PLC能立即接到命令,使所有设备立即停下来。

5)、单停某一设备,当运行人员认为运行中的某一设备异常时可单独停这一设备。并从该设备到煤源逆停相关设备。

设备启停条件:

1.设备检修或就地方式

 所有对应设备不能启停。

2.程控自动方式

 皮带,犁水器,叶轮给煤机,碎煤机部分:启停由PLC控制。

 盘式除铁器,带式除铁器,喷淋,除尘器,刮雨器:启停可以由运行人员操作控制。

3.联锁手动或解锁手动方式

 皮带,粗碎机机,细碎机,除尘器,叶轮给煤机,盘式除铁器,带式除铁器,刮雨器,采样装置,启停由运行人员操作控制。

二.控制方式

运行方式切换:

    [自动程控]←→[手动联锁]←→ 设备[手动解锁]方式 [自动程控]所选设备不能在[解锁]方式下运行 [手动联锁] 设备在联锁状态下单机调试或运行 [手动解锁] 设备在解锁状态下单机调试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1.自动程控

自动程控是在控制室上位机工作站上,根据运行需要点击标题栏里的流程选择按钮来选择(叶轮机上煤)、(斗轮机上煤)、(叶轮机堆煤)里的一条完整的流程。然后进行启动前的操作,将所选流程里的三通、二位伸缩装置、三位伸缩装置、梳式筛煤机装置打到相应的位置,当上位机画面出现所选流程颜色变成绿色时,点击[程启]按钮,沿线所选设备自动按逆煤流方向依次启动,此过程逐级检测本级电流和速度正常后才能启动下级设备。在运行中当设备发生可检测到的故障时,立即自动停止故障设备,同时沿逆煤流方向停止设备运行,当配煤、卸煤煤结束,程序停机时从煤源设备开始按顺煤流方向自动延时停机。

2.手动联锁

程控[手动联锁]是通过各设备操作端选择的,[手动联锁]要求设备按逆煤流方向手动启动,顺煤流方向逐一手动停机。对于不满足联锁关系的启、停信号,系统主机不予启、停。对于运行中的流程,若某一台设备出现故障,处理方式同程控。

在[手动联锁]方式下,可以在流程相互不矛盾时方便地实现多路运行。

3.手动解锁

当设备设为[手动解锁]时,该设备将解除联锁关系,设备在[手动解锁]状态下可以任意启、停,是一种非正常的运行状态,不允许带载运行,只适用于单台设备的调试、校正、试验,正常情况不提供运行人员使用。

4.就地控制

系统中的各设备均可通过现场就地的转换开关切换到就地方式此时脱离程控,控制室运行人员在上位机上也需把对应设备设定为“就地或检修方式”。

若现场设备切换为程控方式时,必须通知控制室运行人员在上位机上解除对应设备的“就地或检修方式”。

它适用于单台设备的调试、校正、试验。

5.其它控制功能

1)当设备发生故障

设备发生故障的同时可以在模拟图上显示出设备的故障状态,运行人员要予以确认,同时伴有文字报警。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2)除铁器控制

输煤系统在[自动程控]及[手动联锁]方式下,当除铁器对应的皮带启动后,盘式除铁器自动到位并励磁,工作中定时卸铁,当相应的皮带停止之后,盘式除铁器自动延时离开工作位回到卸铁位卸铁;带式除铁器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来投入和停止。在[手动解锁]、“就地”方式下,可以一对一操作除铁器工作。

3)信号状态显示/切除/投入

设备的所有报警信息都能在实时报警中显示出来,通过此画面还可以对设备的“联锁、检修”状态及停机故障(如:皮带重(二级)跑偏、皮带拉线、皮带撕裂、皮带打滑等)进行了解。

4)程控系统能够自动对信号状态方式显示,及对操作进行记录。对方式操作设定使用权限。

5)实时曲线连续变化量

如:电机电流等实时曲线显示。6)防止误操作功能

监控系统设有严格的密码口令和级别保护,不同级别的人员只能操作和自己身份相关项目菜单,未得到授权的无关人员无法操作程控系统。

6.设备故障的检测与保护

PLC监控系统能检测下列设备故障,并作出相应处理:

(1)、皮带跑偏: 轻偏报警、重跑偏若选中联锁则停皮带

(2)、皮带打滑: 轻打滑报警、重打滑若选中联锁则停皮带(3)、皮带撕裂: 报警、若选中联锁则停皮带

(4)、有料流: 报警、若选中联锁则停皮带

(5)、皮带拉绳开关动作:报警、停皮带(6)、设备电流越限(PLC检测超过其额定值):报警(7)、三通挡板、二位伸缩装置、三位伸缩装置如不在相应的位置时、系统无法自动启动相应的流程(8)、碎煤机电机温度:一级报警、二级报警停机

三.显示与控制

1.设备显示功能

监控画面信息显示:

程控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提示功能,监控画面通过文字、数字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程选设备;启动设备;故障设备;联跳设备;检修设备等设备状态信息。

运行设备电流显示,当信号出现时画面上才有显示。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除铁器运行状态及盘式除铁器位置自动显示。实时报警窗口:

在监控画面中,具有设备实时报警提示,实时报警为汉字显示。值班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了解设备的报警情况:

一是通过系统工艺模拟图上设备的显示状态; 二是通过“实时报警”窗口。

2.实时监视和控制

在主控上位机上通过监视器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主控上位机实时地从PLC主机得到运行数据,刷新系统实时数据库,动态地监测开关状态变化,模拟量参数的变化;并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当发现故障时,产生报警信息。运行人员通过上位机监控软件向PLC主机发送有关的控制指令。

2.1流程选择启动

用鼠标器或功能键在监视器上选择启动某一个预定义流程,现定为2个上煤流程和一个堆煤流程,具体如下:

1叶轮机上煤

叶轮上煤1: 1A-2A-3A-梳式筛分机A-碎煤机A-4A-5A 叶轮上煤2: 1A-2A-3A-梳式筛分机A-碎煤机A-4A-5B 叶轮上煤3: 1A-2B-3B-梳式筛分机B-碎煤机B-4B-5A 叶轮上煤4: 1A-2B-3B-梳式筛分机B-碎煤机B-4B-5B 叶轮上煤5: 1B-2A-3A-梳式筛分机A-碎煤机A-4A-5A 叶轮上煤6: 1B-2A-3A-梳式筛分机A-碎煤机A-4A-5B 叶轮上煤7: 1B-2B-3B-梳式筛分机B-碎煤机B-4B-5A 叶轮上煤8: 1B-2B-3B-梳式筛分机B-碎煤机B-4B-5A

斗轮机上煤

斗轮上煤1: 斗轮机-C6-3A-梳式筛分机A-碎煤机A-4A-5A 斗轮上煤2: 斗轮机-C6-3A-梳式筛分机A-碎煤机A-4A-5B 斗轮上煤3: 斗轮机-C6-3B-梳式筛分机B-碎煤机B-4B-5A 斗轮上煤4: 斗轮机-C6-3B-梳式筛分机B-碎煤机B-4B-5B

叶轮机堆煤

叶轮堆煤1: 1A-2A-C6 叶轮堆煤2: 1A-2B-C6 叶轮堆煤3: 1B-2A-C6 叶轮堆煤4: 1B-2B-C6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一但流程选中,即确定了流程的选择,至于是采用筛煤还是旁路,操作员只需在上煤流程画面中做选择即可。选择了上煤还是堆煤即选中了双向皮带的正反转方式。

当选择某个流程后,系统先进入工艺流程,手动调整相应的三通挡板,二位伸缩装置、三位伸缩装置的位置,检查涉及设备的启动条件,各项条件符合要求,三通、二位伸缩装置、三位伸缩装置的位置调整到位,系统给出允许该流程启动的信息。用鼠标或键盘点击[程启]按钮,所选工艺流程按逆煤流启动原则及相应时序关系逐台启动设备。

2.2流程停止

某一个工艺流程运行中,可通过鼠标点击[A路停止]、[B路停止]、[斗轮上煤停止]停止所选择的流程。

2.3设备工作状态的选择

在监示器上可动态显示上煤、堆煤过程的工矿,包括实时显示电流、设备保护开关的状态、设备联锁的投入状态、设备的检查状态等。用鼠标点击控制设备的启停、设备联锁的投入或切除、设备检修状态的设置和切除等。设备联锁、检修状态的投、切、切除设操作权限,并自动记录。

设置为检修状态的设备,禁止对该设备操作,监示器显示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2.4设备保护的投入和切除

设备的保护,如:皮带打滑、跑偏、、撕裂、拉绳动作动作保护停机等,可由运行操作人员设置投入或解除。正常工作时设备保护应投入,在设备调试或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可取消相应保护。

2.5故障报警

系统产生故障源时,立即把故障设备名称、时间等信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6紧急停机

在上位监控机画面上,能用定义好[下发系统急停]实现急停。当系统遇有紧急情况需紧急停机时,如:各设备的电流等,以便区分是否是重载起停。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2.7运行设备模拟图显示

上位监控机对在线运行设备以动态模拟图方式全部显示。

3.程控系统的其它功能

两台上位监控机互为热备用,正常运行时一台用于监控、另一台用于监视,请不要两台同时用于监控、以免互相干扰。3.1 显示和报警功能:

报警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报警”监控,也可以进行“历史报警”查询;还能够实现设备“报警统计”。帮助运行及检修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3.2 显示现场实际运行情况:

(1)模拟图显示:显示整个系统和部分系统的运行情况。(2)曲线显示:显示电流、温度等的变化情况。3.3 实时报警功能:

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记录,超过规定记录报警最大信息量的“报警信息”自动清除。实时显示出报警信息,“设备的启停情况”,“设备故障及恢复情况”。

3.4 查询:

(1)历史报警(事件)查询功能

可以查阅设备过去一段时间故障报警信息及事件信息、运行值班人员操作信息等。

(2)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

上位监控机、自动记录输煤系统的故障信息、电机电流值、原煤仓煤位,对每台设备的运行时间、故障时间进行记录。相关人员可通过鼠标和键盘查看上述原始数据并分析。

五.画面操作说明:

系统启动后,进入系统封面,点击“转入程控”即默认进入输煤控制流程。以下说明各画面的切换及操作:

 系统主页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 上煤主画面

具有操作权限的用户,可以点击图中设备,弹出操作画面来对各个设备进行操作,现对各设备的操作进行简单介绍:

⑴ 普通皮带:点击皮带名称,即可调出操作端画面,如1A皮带,点击图中C1A 弹出画面,此时可对设备进行操作。

包括:五中保护是否有效,如选择有效,一但发生报警则发出急停该皮带命令

在解除连锁/投入连锁方式下的手动启动/停止操作

报警确认

检修设定,在检修状态,检修指示灯会变成红色

显示各种DI信号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⑵ 双向皮带:点击皮带名称,即可调出操作端画面,如C6皮带,点击图中C6 弹出画面,此时可对设备进行操作。⑶

包括:五中保护是否有效,如选择有效,一但发生报警则发出急停该皮带命令

在解除连锁/投入连锁方式下的手动启动/停止操作

报警确认

检修设定,在检修状态,检修指示灯会变成红色

显示各种DI信号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⑷ 叶轮给煤机

点击画面,即可弹出操作画面

此操作窗口可以对叶轮给煤机的设备参数进行设定,包括设备起停、检修、解锁、设备转速以及叶轮给煤机的行走方向的设置,点击确定按钮,发出命令从而实现对叶轮给煤机的操作。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说明:

当设置设备在检修方式时,设备处于禁止操作状态,不允许启停;

当设置设备在解锁方式时,即使设备可以单独起停而不具备任何联锁关系; 当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不允许进行解锁操作;

当设置设备急停时,设备会立即停止运行,而处于急停状态,需要复归才能进行起停等操作。

包括设备起停、检修、联动参数设置。

以上已说明检修等按钮设置参数含义,当设备设置为联动方式时,则可以与相关设备进行联锁操作。

以下设备操作端画面类似,故不再重复,仅将图例进行说明。⑸ 斗轮机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⑹ 除铁器

⑺ 悬式除铁器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⑻ 电动三通

⑼ 振打器

⑽ 碎煤机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梳式筛分机

⑿ 机械采煤装置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⒀ 犁式给料器

此装置在煤仓上方,点击

文字即可弹出操作画面

 叶轮给煤机上煤流程设定:

 斗轮机上煤流程设定: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 叶轮给煤机堆煤流程设定

(此按钮弹出设置程控/联锁方式画面,当最顶端矩形框显示程控自动时,可以点击流程选择,出现程控流程的选择画面,当选择流程后,选定流程显示绿色,当满足启动条件时,流程启动按钮才可以程启;而流程停止按钮可以在启动流程以后进行操作;当取消选择流程,流程控制画面被清除。

 报警显示。

 实时/历史曲线:显示不同时段的电流等参数的曲线显示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在此画面中点击趋势图,可以出现上面操作参数设置,即可查询历史曲线参数,从而显示出历史趋势图)

 实时报警:实时显示系统报警,自动滚动到新的报警,使用户方便的查看当前设备故障报警情况。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 温度显示:由于碎煤机振动值较多,因此单独有画面来显示碎煤机的振动参数,通过振动颜色来显示碎煤机振动频率情况。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 系统登录/注销操作等设定及画面操作按钮说明:

系统定义三个登录级别,赋予不同的功能,其中

Admin:具有最高级别,具备程序开发所有工程师权利

Oper:

具备输煤操作功能,不具备程序开发权利 None:

最低级别,只能画面浏览,不具备操作功能

六.其它:

1.程序处理:

 挡板动作,犁煤器升降,犁水器升降,碎煤机启停: 发1秒脉冲信号。 启动预警(卸上)(卸堆)(取上),流程预启动,流程启动,流程停止:

发1秒脉冲信号。

 对应皮带停止,流程选中:黑色/绿色。 #4皮带软启动,10秒后启动。

2.网络功能

 程控系统与上位机采用工业级的以太网通讯。

1.右侧操作面板表示上位机与PLC通讯正常,如无表示上位机与PLC通讯异常

 以上集散型的PLC网络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性高,运行可靠,结构层次清晰的优点,便于生产管理,便于与生产厂家联系,以便提供及时准确的售后技术服务。

6.快捷健功能

● Esc键 :打开用户登录窗口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输煤系统使用说明书

鲜花干制与保存技术 篇6

将挑选好的鲜花用清水冲洗,晾干后上笼蒸制。每层摆放7厘米厚的鲜花,不得超过7.5厘米。

二、熏制。

蒸过的鲜花放入熏制锅中,以蒸汽熏制5~6分钟。熏制时要注意水不能太少,否则易造成生花。蒸1次换1次水,保持水质清洁。

三、干制。

蒸过的花,形状像块扁圆形的花饼。为了保持良好形状,在干燥前手工恢复其基本形状后,用抽真空法,倒立干燥1~2天,即可成型。也可以晒4~5天,但易变形失味。

花农干制花的方法多用塑料棚抽真空法。即用鼓风机或真空泵抽空干燥。

四、贮存。

贮存液配方:乙酸铜的冰醋酸饱和溶液100毫升加蒸馏水400毫升,或硫酸铜饱和溶液75毫升加甲醛150毫升及蒸馏水150毫升。防腐液配方:亚硫酸90毫升加甲醛10毫升或亚硫酸90毫升加硼酸少许及蒸馏水120毫升(也可用氯化镁代替硼酸)。

具体做法:将干制好的花品用贮存液冷浸10~20小时,或将花品放在贮存液中煮2~3分钟,温度为70~80℃。花品多采用冷浸法,而树叶、根、茎采用热浸法。最后将花品放入防腐液中,可长期保鲜;在空气中的贮存期也比鲜花延长2~4个月。现多采用将干制品放入防腐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吊挂在有一定真空度的塑料棚中贮存,每10天用喷雾器喷1次3%~5%甲醛水溶液。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篇7

关键词:植物标本,采集与保存

植物标本是指全株植物体或其中一部分,经过采集和适当的处理后能长期保存其形态的植物体。根据处理和保存方法的不同,可将标本分为干制标本和浸制标本。干制标本又可分为风干标本、砂干标本和压制标本。

压制标本是最常用的一种也就是(腊叶标本),即将新鲜植物体的全株或其一部分用标本夹和吸水纸压制而成的标本。通常把压制标本称为蜡叶标本。浸制标本是指用化学药剂制成的保存液将植物体浸泡而制成的标本。

1 菌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1 采集方法

采集常见的真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其子实体的完整。地生种类应用掘根器仔细挖掘,树生种类应连同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基部(树皮、树枝)取下来,长在木桩上的可用刀剔取或用锯连同木材一同锯下来。对柔软易碎的标本,可把纸卷成漏斗形,将标本放入后,把漏斗的两端拧起来,这样的包法可以使菌盖和菌柄上的某些特征不被破坏。要表达标本的生长和生态分布时,可用照相机连同它们的周围环境一同拍摄下来,并作描述。

1.2 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干制标本:木质、木栓质、半肉质及其它含水较少,不易腐烂的菌类,均可制成干制标本。即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或日光下晒干,后放入纸盒内,贴上标签。盒内放上樟脑可长期保存。

浸制标本:将标本放入5%甲醛或FAA固定液内浸制,密封后可长期保存。

2 地衣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2.1 标本采集

地衣植物标本的采集不受季节的限制。枝状地衣和叶状地衣以假根或脐固着于基质上,采集时要用手抓住,用刀轻轻从基质上剥离下来。壳状地衣则牢固而紧密地贴在基质上难以剥离,因此采集时应连同基质一起采集。土生地衣可用刀挖取。树生地衣可连同树枝一同剪下或同树皮一起剥下。石生地衣须用锤敲打下其着生的一片石块。采集的标本可直接放入用牛皮纸制成的纸袋中。按记录册的要求随采随记录地衣的颜色、生态环境、基质、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标本号等内容。

2.2 标本制作与保存

干制标本:地衣标本容易干燥,风干后直接装入袋内。大型标本也可压制成蜡叶标本长期保存。

浸制标本:将标本放入5%甲醛或FAA固定液内,密封后可长期保存。

3 苔藓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3.1 采集方法

苔藓植物的采集比较简单。在采集时要选择有苞蒴的植株,并将其生长的基物一起采回。采集的标本放入纸袋包装,编号记录。

3.2 标本制作与保存

苔藓植物个体小、不腐烂、不生虫,干后浸水能恢复原状,因此标本可任其自然干燥后,放入纸袋,填好标签,即可放入标本柜内长期保存。

4 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蕨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与种子植物的基本相同,但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尽可能采集有孢子囊的标本;②标本一定要掘出土壤里的根状茎;③有些蕨类植物应将孢子叶和营养叶采全;④要特别注意采集阴湿环境中的原叶体,并单独保存。

5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5.1 采集方法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所采集标本的完整性和典型性,切勿采集发育不正常、虫咬、疾病或机械损伤的植物为标本。单子叶植物应具有茎、叶、花(或果)和地下器官。木本植物应采集具有叶、花(或果)的枝条。采集的标本大小,长应不超过35cm,宽不超过25cm。每种植物在同一地点要采集3~5份。对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下寄主名称。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编号、挂标签、填写采集记录(用铅笔)。记录册的各项都应填写,尤其是容易变化的性状,如颜色、气味、乳汁等。有具花和具果的要用纸包起来,回来压制。以上介绍了几种植物标本各种类型的采集记录方法,当然,有些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还要看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张金环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陕西农业科学,2008(1)

[2]闫海忠,王璟,李冬冬,缪漪,苏丹.现代植物标本采集技术[J].科技资讯, 2010(9)

杜郎口模式的新建与保存 篇8

杜郎口中学何以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 把自己解放出来取得不菲的成绩, 这里肯定有值得我们珍藏的东西与学习的经典。

1.“10+35”的时间分配, 科学合理。

从表面上看, “10+35”只是数字概念, 但从深处研究, 他的践行无一不体现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西方建构主义原则。

2. 分组与合作, 可有效解决大班额上课难以顾及个体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困惑。杜郎口的分组合作具有不可复制性, 想快速见效很难, 这需要对学生长期培训才能形成快捷机制。从表层来看, 分组合作似乎很简单, 其实不然, 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才能构建开放有序的合作系统。要注重发挥组员在知识储备、能力层级、情感方式的互补性, 注意合作的实用性、审美性、探究性, 有效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好的高效的分组合作, 为学生自学和展示搭建广阔的平台, 也为互动学习方式提供了现实生存空间。

3. 提优与补差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口号, 能实施的不多。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篇9

1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

在北方由于季节分明, 作物品种丰富, 植物病害发生频繁, 大部分的植物病害标本都能从田间采集到。但是, 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 要充分掌握病害发生的季节规律及寄主的生长规律才能收获症状特征比较典型的标本。由于本科教学所用的标本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实习, 因此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大田采集。

1.1 病害标本采集的工具

植物病害大多发生在根、茎、叶和果实上, 因此所用工具要针对不同的部位, 常用的工具有刀、剪、锄、锯等, 还有标本夹、标本箱、标本纸、小玻瓶、纸袋、标签和记录本等[1]。

1.2 标本的采集

大田采集主要分为按季节采集和按寄主采集。按季节采集主要是针对每年只在特定时期发生的病害。如白粉病具有性阶段, 小麦白粉病多在每年5—6月能够采集到;植物的灰霉病则在低温阴雨的条件下容易发病, 每年3—5月最容易采到。按寄主采集主要针对寄主范围广泛的病害, 如霜霉病, 可以在很多植物病害的叶片上发现, 常见的有莴苣、葡萄、白菜等;疫病如番茄、马铃薯、辣椒疫病等[2]。

1.3 采集标本的记录

为了区分采集的不同的标本, 采集时要进行记载。主要包括寄主名称、时间和地点、采集人姓名、主要发生情况和必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2 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

采集的标本通过鉴定以后, 除去作为分离用的标本外, 一般都用干燥法或浸渍法进行保存, 要求能够尽量保存标本的本来性状。一些微小的可以做成玻片标本, 比较难以保存的和特殊的标本可通过多媒体扫描系统或显微系统存入计算机中, 制成相应的文体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3]。

2.1 标本干燥制作法

2.1.1 压制法。

采到的植物病害标本, 若干燥后容易卷缩的 (如稻叶) , 最好随采随压。其他的可以放到采集箱内带回去后压在吸水纸中, 用标本夹夹紧, 日晒任其干燥。在此期间, 要经常更换标本纸。夏季温度和湿度较高, 容易使标本发霉变色, 标本纸要勤更换。通常前3~4 d换1~2次/d, 以后2~3d换1次, 至标本完全干燥。

2.1.2 烫干法或硅胶烘干法。

不准备作为分离用的标本可以采用此2种方法。为了加快标本的干燥速度, 更好地保持标本原有的色泽, 可以将刚采集的标本放在吸水纸或布中用电熨斗来回迅速烫干或将其加载草纸和干燥过的硅胶粉的标本夹中捆紧, 放入50℃烘箱中2~3 d, 使其很快干燥[4]。

2.1.3 微波炉干燥保色法。

为了弥补烫干法的不足之处, 刘春元等 (2003) 报道了根据植物病害标本的质地, 摸索了一套微波干燥保色法。此法干燥迅速, 保色效果较佳, 可长期保存而不褪色。如豆科植物病叶处理1 min, 效果最佳, 症状保存完好[5]。

2.1.4 冷冻干燥法。

是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标本在冷冻的情况下干燥, 几乎能完全保持原有的色泽和形状。

2.1.5 自然干燥法。

水分很少的标本如枝干病害的枝条等, 不需要采取任何干燥的手段, 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即可。

2.2 浸渍标本制作法

对于果实病害和汁液较多的病害以及肉质的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子实体, 均可以采用浸渍法保存。但此方法占的面积大, 保存时间有限, 只能用于保存少量的标本, 这些标本大多用于教学和示范。浸渍标本的制作, 需要配备各种类型的浸渍液, 主要包括各种保持原本颜色的保存液和防腐的保存液。

2.2.1 保色浸渍液的配制。

根据植物果实病害的寄主植物的颜色, 可将保色的浸渍液分为保存绿色浸渍液、保存黄色和桔色的浸渍液、保存红色的浸渍液等。 (1) 保存绿色的浸渍液。保存绿色的浸渍液很多, 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病害标本选择适当的方法, 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如醋酸铜浸渍液:将醋酸铜结晶逐渐加在50%的醋酸溶液中, 到不再溶解为止, 原液要根据标本颜色的不同将其用水稀释3~4倍, 然后使用。将标本加入到煮沸的稀释液中, 继续加热, 标本的绿色开始褪去, 经3~4 min, 使绿色恢复后, 将其取出, 用清水冲净, 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 或压制成干燥的标本。这种方法保色效果良好, 但与原色稍有出入。不能煮的如淡绿色苹果、梨、绿色葡萄等的病害标本可直接浸泡在1%亚硫酸100m L、95%酒精100 m L、水800 m L配成的溶液中浸泡10~20d, 然后取出, 冲洗干净, 再保存在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6]。另外, 还有硫酸铜亚硫酸浸渍液、瓦查 (Vacha) 浸渍液等, 也是保存绿色标本常用的方法。 (2) 保存红色的浸渍液。对于红色的果实病害标本如草莓、辣椒、马铃薯以及其他的植物红色组织, 选择病害症状典型的标本, 可以将标本浸入瓦查的红色浸渍液 (硝酸亚钴15 g, 福尔马林25 m L, 氯化锡10 g, 水1 000 m L) 内, 2周后取出冲洗干净, 浸泡在亚硫酸30~50m L, 福尔马林10 m L, 酒精 (95%) 10 m L, 水1 000 m L配成的溶液中加以保存。 (3) 保存黄色和桔红色标本的浸渍液。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果实如杏、梨、柿子、柑橘等, 用亚硫酸溶液保存比较适宜。方法是将亚硫酸 (含SO25%~6%) 配成4%~10%的水溶液 (含SO20.2%~0.5%) 中[1]。总之, 各种保色的浸渍液, 除有些保存绿色的浸渍液外, 保存其他颜色的浸渍液, 效果都不理想。为了更好的显示植物病害的危害状, 最好采用多媒体系统将其扫描或摄影, 制作成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进行保存[1]。

2.2.2 防腐浸渍液。

对于浸渍标本的保存来说, 防腐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 需要防腐浸渍液对其进行保存。主要成分如下:福尔马林50 m L, 酒精 (95%) 300 m L, 水2 000m L, 也可单用福尔马林和酒精。

3 植物病害标本的保存

3.1 蜡叶标本的保存

3.1.1 散装标本。

将干燥好的蜡叶标本放进消毒室或消毒箱内, 传统的方法是用酒精、升汞液消毒, 或将敌敌畏或四氯化碳与二硫化碳混合液置于玻皿内, 利用毒气熏杀标本上的虫或虫卵, 约3 d后即可取出。有条件也在-40℃低温处理消毒。将消毒好的蜡叶标本鉴定、整理, 然后装进标本袋中, 贴好标签, 以备实验课用作实物标本, 供学生上课使用。3.1.2制作盒装标本。将植物病害症状典型的蜡叶标本和干燥的果实标本, 可利用玻面纸盒的方法进行保藏。按照标本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纸盒 (一般为长28 cm、宽20 cm、高1.5~3.0 cm) , 在纸盒中铺1层棉花, 棉花上放标本和标签, 注明寄主植物、寄生菌的名称、采集时间等, 然后加上玻盖。棉花中可加入少量的樟脑粉或驱虫的药剂。这种方法制作的标本可长期保存, 循环使用。

3.1.3 塑封标本。

适合保存叶片标本和较小的茎秆 (如小麦、水稻) 标本。做法是:根据植物病害标本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护卡膜, 将1张比护卡膜稍小的白纸放入护卡膜中, 在白纸右下角写上该标本的标签, 然后把标本放在白纸上摆好, 再把膜放平, 放入预热到160℃的过塑机封塑即可。如果标本较小、较窄, 1张纸上可放几个标本, 可根据需要分类装订成册[7]。这种方法做出的标本弥补了以上盒装方法存在许多缺点, 如标本盒体积大, 携带不便, 造价较高, 只能用肉眼和手持放大镜观察标本的局部, 对细小组织和结构观察困难, 标本易变色、发霉、受虫蛀、不耐贮存等。

3.2 浸渍标本的保存

将已鉴别的标本适当处理后放在盛有保存液的标本瓶中, 用蜡或火棉胶封口后, 将标签贴在标本瓶上进行保存。由于浸渍液所使用的药品大都为挥发性的, 或容易氧化, 因此浸渍标本最好放在暗处, 以减少药液的氧化, 或瓶口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破裂。

4 注意事项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受植物生长季节、气候条件、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及作物品种布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要把握时机才能采到需要的症状典型的标本。另外, 对于病害标本的制作, 不同部位制作和保存的方法不同。蜡叶标本在保存过程中, 要保持标本室的干燥才能防止发霉, 但干燥标本易遭虫蛀, 因此最好每年用甲基溴等药剂熏蒸, 以保证标本的完好。浸渍标本保存液也要经常更换, 以保证标本不腐烂。这样, 逐渐积累和补充各种病害标本, 才能使实验课程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黄艳花, 覃连红, 梁萍, 等.植病制片材料的准备与简易保存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1) :4577-4578.

[3]刘春元, 刘建华, 邢小萍.谈植病实验教学标本的建设和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06, 4 (2) :121-122.

[4]陈尚义.植物标本保色新方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0, 12 (1) :16.

[5]刘春元, 刘建华.蜡叶病害标本微波炉干燥保色法[J].植物保护, 2003, 29 (5) :14.

[6]陈雷, 卢家玖.果实标本的制作与保存[J].安徽林业科技, 2006 (3) :49-50.

《图片的采集与保存》教学设计 篇10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利用扫描仪扫描”、“用数码相机拍摄”和“从屏幕上抓图”这三种图片获取的技巧。

(2) 了解图形、图像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3) 理解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特点及其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掌握“利用扫描仪扫描”、“用数码相机拍摄”和“从屏幕上抓图”这三种图片获取的方法。

(2) 学会根据主题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工具采集图形、图像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图形、图像在表现主题、表达思想、呈现信息方面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体会需求分析和素材分类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素材, 合理存储素材的好习惯。

(二) 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第2章第一节《图片的采集与保存》, 本章《计算机中图的世界》就是围绕制作“我爱我班”这个多媒体作品展开的。《图片的采集与保存》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需求出发,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工具获取图片, 为下一节课《图片的加工与处理》积累素材, 因此, 本节内容在本章的地位尤为重要。

2.主要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学习和掌握利用网上资源采集图像的方法基础上, 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其他的途径来采集与保存图像,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教学重点

“利用扫描仪扫描”、“用数码相机拍摄”和“从屏幕上抓图”这三种图片获取的方法。

4.教学难点

图形、图像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网上图片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多途径采集与保存图片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探索性操作, 充分发挥即时反馈和评价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 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四)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引入→任务探究→了解原理→拓展应用”的线索来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在指导巡视过程中, 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 要发掘典型便于评价;一些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死记硬背效果不佳, 而通过分析对比, 便可能加深学生认识, 加强记忆, 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由此来解决本课的难点。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1) 情境引入

打开学校网站, 浏览校健身运动会上的精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获得图片的途径。

(2) 任务探究

任务一: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

任务二: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任务三:抓取屏幕画面。

(3) 了解原理

通过阅读教材关于图形、图像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 理解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特点及其区别, 掌握图形和图像常见的文件格式。

(4) 拓展应用

上网搜索、下载并使用专门的抓图工具软件。

3.教学资源

(1)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扫描仪 (2台) ;数码相机 (2台) 。

(2)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IE浏览器、画图程序、Photoshop7.0、自制多媒体课件、扫描仪驱动程序、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活动:打开学校网站, 给学生浏览有关校运会上的精彩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高中生活中还有哪些精彩瞬间?我们要如何记录下这些精彩呢?如果要完成主题为“我爱我班”的多媒体作品, 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网站上的图片,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作品内容出发获得所需的图片。)

(二) 任务探究

任务一: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

任务要求:将以前的老照片输入计算机, 小组成员分别操作扫描仪采集并保存图片, 然后交流各自操作的方法, 得出扫描仪使用的最佳过程与方法。

学生活动:探索使用扫描仪的方法, 思考“图像类型”和“分辨率”的不同设置与扫描得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保存图片时采取的不同存储格式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任务二: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任务要求:了解手中的数码相机并学会使用;围绕选定的主题, 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并传输到计算机中。

思考:

(1) 所使用的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为多少?

(2) 该存储卡的容量是多少?可存储多少张默认格式大小的照片?

任务三:抓取屏幕画面。

任务要求:利用键盘上的快捷键抓取屏幕上的画面, 并利用画图程序或其他图像处理软件保存, 交流各自采用的方法。

学生活动:列出操作时运用到的两种方法, 并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为自己所设计的多媒体作品收集图片。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强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 阅读探究

阅读教材P23-27, 思考下列问题。

(1) 图形和图像有什么区别?

(2) 图形和图像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3) 图形和图像有哪些常见的文件格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体验过后, 阅读能力提升, 了解图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合理运用图形、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课堂小结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与操作, 汇报或演示各自的参与情况, 陈述学习过程。并根据操作结果, 交流各自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实践与体验, 真正做到深刻理解, 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体会和巩固。)

(五) 拓展应用

任务要求:下载并进行安装抓图工具软件, 尝试使用专业抓图工具软件, 并体验其功能。

学生活动:上网搜索抓图工具软件并下载, 探索在使用时具体有哪些强大的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使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得到应用。)

三、教学反思

(一) 特色及优点

(1) 本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分析、探究,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协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 不足之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内容较多及学生基础差异很大, 课堂时间略显紧张, 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任务, 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第2章第一节《图片的采集与保存》, 采用了“情境引入→任务探究→了解原理→拓展应用”的线索来组织教学。

上一篇:磁饱和分析下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