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教学计划

2024-05-17

框架教学计划(精选十篇)

框架教学计划 篇1

合理有效的安排患者入院的时间和过程就是要为需要住院的患者制定一个入院计划。患者可以分为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和紧急患者。轻度患者的病不需要立即治疗, 可以放在等候的名单上。在等候名单上的轻度患者可以入院时, 医院会通知患者, 或者这些患者可以跟医院做预约安排入院时间。中度患者则是需要尽快入院, 一旦医院病床有空余, 这类患者就要立刻就诊。紧急患者则是需要立即入院的病人。

在以往的研究当中, 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入院计划的问题。有些研究是针对入院安排的技术问题, 例如如何最优化的分配医院的资源, 包括病床、医护人员、手术室等。有些研究是讨论入院计划涉及到的所有概念, 把这些概念作一个系统的分类可以为以后的研究以及比较各个医院之间的入院计划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本文就是介绍国外研究中提出的入院计划涉及的概念框架。

制定一个入院计划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1) 定义入院计划; (2) 划分入院计划的层次; (3) 识别入院计划细则; (4) 辨明涉及到的资源; (5) 识别入院计划制定的背景; (6) 确定入院计划的制定标准。

1 入院计划的定义

入院计划指的是为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制定的可操作性的计划。清楚的为入院计划做定义, 是研究或制定入院计划的第一步。

2 入院计划的层次

入院计划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制定: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和操作层面。战略层面指的是入院服务概念性或者指导性的东西, 它决定了入院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 有些医院入院管理的目标是“患者零等待时间”。战术层面是指具体的入院政策。这些政策反映了医院的入院管理战略, 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 可以直接反映到操作规则上。最后一步就是操作层面, 也就是入院安排的具体规定。表1列出了入院计划的这几个层次。

3 入院计划细则

每个层次的入院计划都有其具体的细则。根据入院计划层次的不同, 细则也可以分为入院服务概念细则、入院政策细则、以及入院安排规则细则。

4 入院计划中涉及到的资源

入院计划中涉及到的资源包括病床、护理人员、手术室、以及重症监护室。

5 入院计划制定的背景

在以上四步完成以后, 下一步就是要准确识别入院计划制定的背景。这一步主要是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入院计划有哪些特征, 以及在每个层次上哪些机制扮演重要作用。特征主要指的是能够代表这个层次的重要特点, 例如急诊患者在医院里所占的百分比。机制则是在计划过程中与资源或者患者相关的特点, 例如为急诊患者提供的资源的百分比。表2列出了每个层次的特征和机制。

6 入院计划的制定标准

最后一步是确定入院计划细则的制定标准。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是医院绩效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因此, 入院计划的标准也基本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制定的。反过来, 以绩效和资源为标准制定的入院计划也对医院的绩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表3列出了入院计划的制定标准。

摘要:合理有效的安排患者入院的时间和过程就是要为需要住院的患者制定一个入院计划。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研究中提出的入院计划涉及的概念框架, 即制定一个入院计划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1) 定义入院计划; (2) 划分入院计划的层次; (3) 识别入院计划细则; (4) 辨明涉及到的资源; (5) 识别入院计划制定的背景; (6) 确定入院计划的制定标准。

《搭建框架》教学反思 篇2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在学生脑海里,框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框架形象,通过搜寻生活中的物体,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离不开框架。小到我们用竹筐,大到高楼建筑,生活中到处都有框架。

考虑到材料的可操作性,带太空泥和牙签是最方便的。太空泥可塑性强,可以轻松的被捏成各种形状,风干后不会干裂,利于保存。利用太空泥团成球体,牙签做线,点与线结合变成一个个面。这个面有时候是三角形的,有时候是正方形的,也可以发挥想象变化成各种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框架教学,谁与争锋 篇3

关键词: 框架教学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将建构主义的框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不仅满足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更能将框架式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为学生搭建合理有效的框架,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创造契机,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作技能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一、加强师师互动,明确框架理念

为使框架式教学能得到更好的运用,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进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框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内容,并且明确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该如何运用框架教学。开展框架式教学,首选需要学生加以引导,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及构思作为结构。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How to make friends”,写作前应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部分教师认为该以引导学生自主构思文章的方式进行,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构思,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文章框架。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再来便是扩展文章内容,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因资源匮乏而难以独立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框架教学无论是教师引导、同学帮助或互帮互助,都是其教学理论有效的体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保证课堂进度的有序开展。通过框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能更明确自身定位,不仅有利于初中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构建,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互助者。

二、确定最近发展区,合理选择学习任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论中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因自身能力或认知水平有限而难以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成人、同伴乃至社会的帮助。在最近发展区确定之前,教师应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包括学习现状及学生需求。就以初二学生为例,学生此前已有一年的学习经验,并在词汇与语法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但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比较欠缺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其表现为不熟悉单词的使用或表达语法大句型不纯熟,因此,教师应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将之视作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作文的写作策略,进而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手段并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借鉴,还要通过观察与评价,进而使英语的综合应用素质得以提高。

三、准确搭建支架,注重文体框架构建

在构建英语写作教学的框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选择阅读文本方面要符合本文的写作要素,继而保证构建写作的整体性。教师在构建有关词汇句型的框架前,应先明确所提供的语言框架类型及期望实现的目标。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以丰富的词汇表达,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句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训练学生的临机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文体结构框架的构建,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由导入过渡到主体、再由主体到结论的文体结构。

比如Who is Daniel S best friend?Where does she live?What does she look like?What is she like?What would she like to be when she grows up?这一系列问题的导入为:Say who your best friend is.主题:Describe his or her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结论:Describe his or her future plans.这种结构的剖解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写作内容及文章布局。

四、综合评估实施效果,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效果评价需包括几下部分内容:其一,个别辅导,部分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较差,针对此点,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并进行纠正,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采用个别辅导的教学,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征的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其二,找出具有典型性的反面文章,并加以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学生长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指出并加以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对发现错误的敏感程度。学生除了对自身的检查需要加强外,还需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其三,找出优质句型并展示,这与鼓励性教学策略所提出的原则不谋而合,重点在于以鼓励树立学生学习英语作文写作的信心,并在展示过程中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学生对英语写作有了信心,自然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采用框架式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循序渐进,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最终完成减少框架引导,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综上所述,希望通过分析框架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粤娟.探究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2]朱永举.例谈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3,13(6):2-7.

网络教学系统框架设计研究 篇4

关键词:模块化,公共服务,信息中心,公众互动

1 系统框架设计

按照系统的使用角色我们大致将软件分为五部分:面向所有用户公共服务的子系统;管理学生及老师信息的信息中心子系统;学生与教师交互子系统;面向安全管理员的安全中心子系统;面向系统管理员的配置中心子系统。五部分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模块设计

公共服务子系统包括在线留言和最新公告两个功能。前者针对课内一些问题没有及时提出或没有时间作答的问题进行留言, 实现教学的网络互动。后者将最新的一些新闻发布, 供大家了解最新动态。公共服务子系统用例图, 如图2所示。

信息中心子系统包括学生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和分题管理模块等四个模块。其中, 学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记录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 能实现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用户可以查看学生信息, 必要时可通过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学生信息, 若学生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教师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记录教师的一些基本信息, 能实现一些教师信息的修改、删除。用户可以查看教师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教师信息, 若教师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试题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记录试题的一些基本信息, 能实现教师对试题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教师可以查看自己发布的试题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试题名、内容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试题信息, 若试题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分题管理模块主要倾向于让学生不仅课内可以学习, 而且学生在课外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学习。能实现教师对试题信息的分配、删除。教师可以查看自己分配的试题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试题名、学生名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试题信息, 若分题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

公众互动子系统主要用于解答学生课内外问题, 能实现对问题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学生可以查看自己提出的问题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姓名、联系电话、QQ、电子邮箱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咨询信息, 若咨询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 在线咨询问题被教师看到后, 通过教师直接回复即可。

安全中心子系统是同时面向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信息服务系统。内部是局域网的操作, 外部拟采取用户注册 (会员制) 管理方式, 通过对角色授权的方式对不同用户的提供不同的服务, 非授权用户无法进入本系统。

系统配置中心子系统包括上传文件配置和数据库配置等两个模块, 前者主要对上传的文件进行管理, 后者对数据定期进行备份, 以防出现不可预测的故障时, 数据丢失。

3 系统优势总结

(1) 性能高。采用纯B/S架构, 客户端无须安装任何插件, 直接基于浏览器即可使用, 安装部署、升级、维护只需要对服务器系统进行维护即可。全国各地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接入, 通过浏览器访问使用系统。

(2) 工作智能提醒。系统支持接收工作的自动提醒, 提醒方式可以在软件中以醒目窗体提示, 也可以也手机短信方式、电子邮件方式通知责任人, 用户在不登录系统的情况下也可得到提醒信息。

(3) 灵活的统计查询平台。支持根据业务的各项指标进行组合式查询。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文本框、下拉框、时间框等三种方式输入, 能够以“并且”、“或者”等形式任意组合, 最终以“精确”或“模糊”的方式实现检索。这样系统可以帮助客户把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合, 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 将信息进行展示, 灵活快速地响应客户管理变化, 为客户搭建一套完善的辅助决策分析体系。

(4) 扩展性强。系统的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功能表示 (应用) 层相互分离, 业务功能数据通过统一的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进行交互。各个业务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构架, 功能模块构架要采用统一标准的接口规范, 实现功能的扩展和定制。模块划分采用高内聚、低耦合原则进行。当应用系统的业务或功能要求发生变化时, 可以通过简单地对相应模块的修改来实现功能扩展。当需要与外界系统做接口时, 通过统一的标准即可完成服务的提供与接收。

参考文献

[1]温昱.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温昱.软件架构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篇5

《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牙签、橡皮泥(彩泥)之类的材料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对空间概念学习的兴趣。

3、通过分组学习、共享材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用牙签、彩泥(橡皮泥)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

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彩泥(橡皮泥)、牙签。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搓泥球。

1、宣布比赛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彩泥(橡皮泥)搓成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圆球。

(2)数量多的组别为优胜组并介绍经验。(3)时间为一分钟。

2、请每个组派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组搓了多少个泥球?”。

3、评出优胜组,奖励红旗。

师:短短的一分钟搓了这么多,老师很惊讶,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来介绍一下经验好吗?

对,这就是合作的力量。人常说,团结起来力量大,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合作的更好。

一、欣赏激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框架?对,框架就是由若干梁和柱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在上节课我们还利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管等线材自己设计并动手搭建了漂亮的果篮,其实呀,可以用来搭建框架的材料有好多,比如硬纸条、废笔芯、竹签等等,还有更奇特的呢!

去过比利时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比利时,去看看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的作品——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数数看,上面有几个球?(9个)这是个由大小相等9个直径18米的银色金属球构成的建筑物,整个原子球球重量达2200吨,原子球图像是铁元素分子结晶图放大2000亿倍所得,每个球体分两层,平面面积240平方米。各球之间由长26米、直径3米的空心骨架 相连,乘快速电梯只需20秒,即可从底部球体伸到离地102米的最高球体,可鸟瞰布鲁塞尔全景。球内均为展览厅,主要介绍太阳能、和平利用原子能,宇宙航行和比利时气象发展史。夜间球内昏黄的灯光犹如闪烁的群星。这座奇特的博物馆是比利时的重要标志。

这座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典型的利用点、线连接搭建而成的框架建筑物。这9个金属球就是框架的固定点,26根空心骨架就是框架的支架线。(板书:点、线、固定点、支架线)

这节课我们就用刚才比赛所搓的泥球做固定点,用牙签做支架线来搭建属于你自己的框架作品。有信心挑战自己吗?有信心挑战比利时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吗?

二、自主尝试

1、小组合作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泥球(固定点)和牙签(支架线)来尝试在硬纸板或垫板上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注意:第一,只能搭建一个三角锥体或立方体;第二,时间上有要求哦,还是一分钟。)

2、完成的小组展示作品。

3、没有完成的小组,遇到了什么困难?谁能帮帮他们? 师:泥球的大小一定要合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牙签插入泥球的长度要适中,不要出头,然后用手指将泥球压紧,这样你的作品不容易散架。

三、示范点拨

1、视频示范。

师:是啊,要想让自己的作品更牢固,更美观,更有创意,首先要有正确的方法,看看老师是怎样搭建的?

播放微视频:

A、准备统一的“固定点”和充足的“支架线”。B、在垫板上组合自己喜欢的平面形。

C、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进行添加发展,使其变成简单的立体形,然后继续添加,就会成为复杂的立体形。

(板书: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2、欣赏分析。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难吗?除了老师刚才给大家搭建的这些以外,复杂的立体形还有好多好多,可以是这样的……(课件)

A、橡皮泥团沿着一定方向按层次有序的排列而成的。

B、牙签从橡皮泥团呈发射状排列,按一定的规律有序排列。C、利用泥团的大小和牙签的长短可以搭建富有变化的框架。

师:总之,所有的框架,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不同的几何体外形搭建而成的,其中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定的。

四、合作体验 小组合作搭建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师:想动手试一试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橡皮泥与牙签之类的材料,搭建一件框架结构的作品,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搭建的最成功、最富有创造性。

五、评价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自评。

师:看到大家兴致这么高,老师打心眼里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合作成果展示给大家?能给大家讲讲你们的合作过程吗?

2、教师总评。

六、拓展升华

师: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是自叹弗如,小小年纪奇思妙想,创意无限,也许将来的你就是中国“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就是阳泉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老师相信只要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勤于动手动脑,更为优秀的框架作品、框架建筑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

板书设计:

第4课 搭建框架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篇6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框架;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记忆了很多单词,却并不能对其灵活的运用。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讲解二语单词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一语译词。两国语言不论在文化还是地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单词是无法做到完全对应的,甚至没有真正适合的词语能够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做到通过二语词汇的形式来理解记忆新的二语单词,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本文通过运用框架语义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2.框架语义学的相关概念

框架语义学是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继格语法之后所提出的又一理论成果。Petruck认为,框架是许多相关概念集结的系统,要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必要理解整个系统,介绍其中某个概念其他相关概念也会随之而出。[1]

2.1 框架与词汇意义

框架语义学是描述和解释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的重要手段。语义框架提供词语的意义在语言中存在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2]因此,想要理解一个未知含义的词汇,必须先了解这个词汇所在的整个框架的概念结构。词或词义并非逐个直接关联, 而是通过词或词义跟共有的背景框架和方式标示相关联, 词义在这种关联中彰显框架的特定元素。[3]正如“leaf”这个单词,在英语中的定义是绿色瘦扁的物体,但它只有在树或是植物中才有意义。

2.2 框架的组成元素

框架有两大元素组成,分别是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概念元素是显性的,元素本身可以用语言文字所展现。在一个框架中,一般由多个概念元素组成。例如,在电脑这个框架中,主机、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屏都是电脑的概念元素。在性别这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元素,男和女。当一个框架中只存在两个概念元素时,一般两个元素的意义是相对立的。意象元素是隐性的,不同于概念元素,并不是所有的框架中都存在有意象元素。它一般存在于日常用语或文学著作当中,而在科技方面的词汇上,意象元素是不存在的。例如,提到节日这个框架,不仅仅有春节、国庆节、清明节这些概念元素,也存在喜悦以及难过这两种意象元素,春节是合家欢乐的节日,所以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饺子,春晚,年夜饭以及红包等愉快的意象元素,清明节则是祭奠亲人的节日,浮现出的则是小雨、鲜花、墓碑以及眼泪等难过的意象元素。

3.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是一个较理想的词汇教学方法,二语框架的构建是一个区分、重构和新建的过程。

3.1 二语框架的区分

如果二语词汇恰好与一语译词在框架上能够互相对应,这时只需要对二语框架进行区分。而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二语词汇中的同义词来进行。框架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重要发现之一是, 同义词并不在于它们究竟能够用来识别什么事物, 而在于它们怎样把该事物置于更大的框架之中。[4]例如,“absurd”和“ridiculous”这两个形容词均含有“荒谬的”之意,但引导的框架却截然不同。“absurd” 强调指违背常理的荒谬;“ridiculous” 强调荒谬到令人发笑的地步。根据事情的荒谬程度,选择适合的词语,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学习者在学习二语词汇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同义词分别所属的不同框架,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注意与之相关的同义词的区分,在教授新词的同时,让学习者学会区分新词与已知同义词之间的区别。

3.2 二语框架的重构

不同于二语框架的区分,虽然二语词汇与一语译词的框架能够互相对应,但框架中的某个或某些元素却无法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比分析框架中各个元素,特别注意一些隐含含义的区别,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可能是概念元素也可能是意象元素。例如二语的“wedding”和一语中的“婚礼”虽然所属框架相同,但无论在形式、着装、举行的时间、地点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概念元素的不同,学习者必须了解西方的婚礼文化,并对二语框架进行重构。意象元素这种隐含意义上的差异也应该得到学习者的重视,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分析并重构二语框架。英语教师应当在教授二语词汇的同时,将一语译词与二语词汇的隐含意义进行对比,不仅让学习者了解词义,还要让学习者能够用英语的思维去重新理解词汇,重视与本国传统理解之间的差异性。

3.3 二语框架的新建

当二语词汇无法与一语译词相互对应,或是在一语译词中无法找到与二语词汇相对应的框架时,就需要新建一个二语框架。学习者把一语译词的意义完全等同于二语词义, 而一语译词是翻译, 并非定义。5有些是二语框架对应一语多个框架或是二语的大框架对应一语的小框架,反之亦然。还有些则是二语框架元素承载了本国文化所独有的特色,别国的学习者无法通过一语译词来理解。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者只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二语词汇的含义。例如,英语中的“lover”,既可以表达“爱人,恋人”,也可以表达“情人”。在汉语中,“爱人,恋人”属于[婚姻]的框架,而“情人”属于[非婚]的框架。英语中的“lover”表达了汉语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框架,学习者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一般会根深蒂固的认为“lover”只有“情人”的意思,所以在表达“爱人,恋人”的时候,并不会选择使用“lover”这个词语。这是二语框架对应了多个一语框架,还有的情况是一语框架对应多个二语框架。例如,汉语中的“肉”既可以指代“人的肉体”,也可以指代“人类所食用的肉食”,而在英语中,这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框架。“人的肉体”用“flesh”;“人类所食用的肉食”用“meat”。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二语中所特有的框架,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结论

本文用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成果来进行二语词汇的习得。二语框架的区分主要是针对于二语与一语框架相对应的同义词来进行。教学中应帮助学习者正确区分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二语框架的重构强调的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框架中某些无法对应的框架元素。应比对两国之间文化的特点和差别来进行教学,让学习者能够重新构建二语框架。二语框架的新建则是针对那些一语框架无法相对应的二语特有框架来进行分析。此时,英语老师就需要向学习者灌输相关的知识概念,建立二语框架,从而理解二语词汇。通过对框架语义学分析,学习者能够改善自身的学习问题,正视两国之间文化以及地域的差异性,掌握良好的方法,深入提高二语词汇的学习能力。(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Wilkins. D. A.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2] 王爽. 基于框架语义学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 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 2014

[3] 汪立荣.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研究. 2011

小学音乐“双课堂”教学框架研究 篇7

一、“双课堂”教学的要求及框架

“双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 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形成一个既具有知识技能有充满娱乐美感的教学框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音乐的滋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双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 真正实现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双课堂”教学体系的框架进行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课时的合理安排

在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的分配上,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等, 灵活调控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群体性的活动, 五六年级的学生逐渐开始学会独立性思考等, 都是一些需要注意、参考的问题。

2. 教学课堂与活动课堂的相互渗透

合理的课时安排是对“双课堂”教学理念和形式的把握, 但要真正的做到做好“双课堂”, 绝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并把这种优势相互融合, 做到课堂教学中充满娱乐, 活动课堂中巩固基础知识。

3. 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称中的变化和进步。如对音乐的爱好, 对实践活动的参与, 在体验中的表现能力、模仿能力等, 从各个方面全面的考核, 使学生可以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双课堂”教学的作用

小学教学课堂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 训练音乐的听唱技能和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 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来说, 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 调起他们的兴趣, 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活动课堂, 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各种游戏有都乐于参加并表现出很好的合作能力, 但经常出现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的局面, 一节课下来, 突然发现学生仅仅是玩了一节课。

“双课堂”教学模式恰恰可以解决这种局面, 通过上面对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的优缺点的分析, 我们发现:

1. 活动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

教学课堂中的活动是指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采取的各种教学手段, 如小组的分组讨论、教学情境的预设、个人才艺表演等。首先, 这些活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像在个人表演时, 选择的对象是随机的, 每一个学生都会随时准备着自我表现的机会来临;其次, 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下, 而游戏活动正好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最后,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环境, 音乐的表现是再创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所以教学中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是至关重要的。

2. 教学在活动课堂中的作用

活动课堂的目的是对音乐知识的实践练习和巩固, 为了避免活动课堂的盲目性,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老师要合理的选择活动素材, 把重要的知识点寓于其中, 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其次, 所选素材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只有有了趣味性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有可以实现活动课堂教学的目的;最后, 素材也要应有内在价值, 这里的价值特指情感教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爱国情操和审美情趣。

3.“双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关系

“双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 教寓于乐。“双课堂”的相互渗透, 就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 使学生在娱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如合作工作的意识, 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健康的人生太多等。

三、“双课堂”教学的实施

“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以游戏活动为手段, 以传授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感知能力为目标, 因此“双课堂”的实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学生的主体

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平时的喜好和感兴趣的话题等, 选择小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 活动的形式应多样性、新颖性

小学生对什么都有新奇感, 因此, 应该尽可能的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当然, 每天一个也不是太现实。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成绩分工发、游戏竞赛法等, 可以多多借鉴。

3. 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评价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如建立档案袋法、课堂表现评价法, 以及专项技能评价法。

通过对“双课堂”教学框架的研究分析, “双课堂”教学是利用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优势的互补,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因此, “双课堂”教学符合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是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中, “双课堂”教学模式脱颖而出, 受到了大家高度的关注。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背景, 对“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音乐,“双课堂”,教学框架

参考文献

[1]朱则平, 廖应文.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黄娜.论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M].山东师范大学, 2007.

[3]杨春萍.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3 (3) .

[4]周英.实行愉快教学, 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质量.

框架教学计划 篇8

一、借助多媒体优势, 帮助学生认知问题, 增进概念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概念, 提高学习的时效性。但是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教学、挂图教学等不仅形式单一,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不能自由发挥。多媒体的出现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现有情况, 利用多媒体的技术,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可以把比较乏味无趣的活动趣味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加他们知识面的广度,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展现出寓教于乐的教学优势。

良好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收到不错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光影优势以及生动性, 不仅学生学起来轻松, 教师教起来也会感觉容易,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我们在学习太阳系模式图的时候, 其中有根据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所提出的问题: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行星公转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等等。这样的提问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 如果学生仅仅凭借插图进行回答的话, 一来比较抽象, 不能充分展开直观想象;二来形式呆板, 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基于这种现象,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 播放太阳系行星运动的科普录像, 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用方向和轨道。在视频中教师可以放慢播放速度, 让学生看得清晰明了, 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和点拨, 学生们就会一下子了解了这一概念, 不仅看得兴趣盎然, 也会对平时不了解的东西产生好奇心, 不仅能集中注意力, 还可以在观看的同时加深印象, 更好地理解题意。因此我们在遇到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不防借助多媒体来帮帮忙,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构建基础复习模式

传统的高中地理复习中, 往往会以题海战术为主, 加深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尽管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几轮的测验下来, 学生往往会疲于应战, 加上复习的内容繁多, 时间又很紧迫, 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 要想在短时间提高成绩是不太容易的。这样一来, 形式枯燥的复习会使学生对过于繁重的学习发生抵触情绪, 产生厌学心理。基于这种现象, 我觉得对中等生和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尝试着用一些比较适合他们复习的模式。我们可以精选习题, 精练试卷, 注重难点重点的分析和拓展, 以经典题型扩展延伸, 让学生举一反三, 既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

一般情况下, 试题的选择要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 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辅助性。一道试题能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 而解决这些问题正好能充分利用上所学到的知识, 这样就要求我们在知识点上加强培养。还有一些试题看似杂乱无章, 毫无联系, 其实要求我们能对一个知识点或者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教师在复习时应该通过分析、归纳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让学生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同时, 我们还要学会迁移运用知识, 因为平时的考试是对一段时间内学习的总结, 而高考则是对所有学过知识的总结, 会覆盖全部知识点, 因此在平时就应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图形信息, 学生在平时就要学会读图, 学会利用经纬度、河流等进行定位, 这些都是地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值得注意的是,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出现试题老化、难度太大或太容易等现象,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复习, 也会让他们减少思维的欲望, 对试题出现厌倦或者轻视的心理。

三、加强类比运用, 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改进教学思路, 采用多种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技巧, 真正做到“会学”, 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学会”的教学思路。类比法是通过对比, 将同类的概念知识进行比对, 坚持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 并且能够论证、运用这些概念, 在经过训练后, 能巩固知识, 加深理解, 长期应用, 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在进行类比的时候, 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归纳到这种教学手段中。例如, 近似概念的类比, 相反概念的类比, 都会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受益匪浅。又如, 我们在学习国土和国土资源, 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 天气和气候等近似范围的概念时, 难以分清, 容易混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才能确定适用范围。而对于寒流和暖流, 重工业和轻工业等概念, 从字面理解比较好分辨, 掌握其中的一种再向反方向延伸, 就能够正确区分。类比法还包括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 很多大的概念会包含小概念, 小概念又蕴含更加精细的概念, 只要我们能正确区分, 确定关系, 仔细辩证, 就会认清其中的奥妙。

四、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 适应新课改教学模式

要让学生能够拓展视野, 开阔思路, 就应该让学生在思维上活跃起来, 让他们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及课下的交流中, 多向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 让他们将视线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之内、课堂之中, 更应该瞭望更远、更广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 应该处处留心, 去发现、感受、观察、探究身边的地理知识, 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做到“活学活用”。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使用知识的乐趣, 也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打开地理教学的新局面。

我在课堂中不再只注重成绩, 而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 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细微的进步, 呈现出崭新的课堂局面。为了创设出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情境, 我经常用一些趣味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 用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小讨论、小争辩、大家议等活动,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 并在辩论和讨论中, 交流心得, 健康成长。同时还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让他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常识, 开展重新设计布局城市、建设家乡、为工厂选址等讨论活动, 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关于模式与框架式教学的反思 篇9

以诗词鉴赏课为例。由于诗词往往含义隽永, 语词深味, 很多学生在理解上确实存在困难。而面对试题时, 要求在固定时间内完成答案, 一些学生更是一头雾水。教师们在多年的试题摸索中总结了命题的一般规律和答题模式, 于是学生不再无从下手、语无伦次了, 取而代之的是角度明确、有话可说。于是, 很多教师开始关注解题方法上的训练了, 甚至在备课时, 连设问方式都仿照考试提问的形式, 把学生放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让其思考。然而, 时间一久, 题型一多, 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方面, 由于在讲授时, 教师们轻鉴赏, 重答题, 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鉴赏能力;解题时思想保守, 缺乏创新思维, 使用术语单一而僵硬;诗歌一旦深刻隽永、含意内持, 学生便没了方向。另一方面, 由于教学内容是围绕答题模式的强化训练, 考试时一旦出现新颖的题型, 学生依然使用熟悉的答题模式生搬硬套, 啼笑皆非的答案比比皆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越缺乏鉴赏能力就越依赖于答题模式, 越依赖于答题模式就越缺乏鉴赏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 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有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是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都是轻记叙文、重议论文, 甚至从高一开始就只集中训练议论文, 其它文体便搁置一边。原因也很简单:议论文不易跑题, 在考试中更容易抓住阅卷老师的心。议论文是否有应试优势尚不可论, 但语文教学终不是只为考试而存在, 学生书写自己的人生也不能只靠议论文。放眼文坛, 多少文豪巨匠在各种文体上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而这样的框架作文教学又埋没了多少未来的巨匠?再从作文的训练指导上看, 更是“八股”到了极致——怎样引论、怎样论证、怎样结论, 每一个环节都设置的清清楚楚。各种市面常见的作文教辅书籍和报刊高举“高分作文”的招牌, 更是推波助澜。学生们一交作文千篇一律, 内容几乎是由华丽的排比和素材支撑起来的, 虚无而空洞。这样的写作训练, 教师与学生都在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读与写都在框范中进行, 学生的个性审美完全被扼杀, 语文———课将不课。王旭明先生指出:“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里品质以及独立创造的人格品质。”我们的语文教学呼唤“求真务实”, 我们需要一个变革的方向。

说道“求真务实”, 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是真实的语文”。思想没统一, 方向没确定, 再艰苦的“求”与“务”都是白费功夫。考试的指挥棒已经冲昏了很多教师同仁的头脑, 大家苦苦求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科分数, 提高升学率, 而忘了最真实的语文是什么。语文, 就是读别人的文章, 感受他的心情, 与之产生共鸣;或是写一篇文章, 去抒发自己的心情, 寻求别人的共鸣。如果你想读得明白, 写得清楚, 就积累一些词句, 学习一些修辞, 掌握一些章法。语文其实就这么简单, 它应该是自然的、自由的。

如此, 语文教师的“求”与“务”应该立足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和精神的发掘, 而不是流于形式, 将语文归结成条条款款的“框架与模式”。而作为教师, 我们有义务将“自然”与“自由”还给语文课堂, 还给学生一节节真实的语文课。

摘要: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蔓延, 对考试成绩的恶性追逐, 很多教师同仁已然将“模式与框架”的训练放在了教学的主体位置上。什么样的问题, 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应对;什么样的作文, 去套用什么样的框架。长此以往, 导致学生对阅读、写作毫无兴趣。本文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 篇10

要想提高课堂高效,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现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总结如下:

一、两原则

这是主体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型原则。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情绪。我们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参与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为“主动”。

2. 语言实践活动原则。外语是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个工具,就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就是组织、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如:在讲述fruit /food单词时,我有意用“chant”来Ask and answer:What’s yourfavorite food? Rice is my favoritefood;What’syourfavoritefruit?Apples are my favorite fruit;What’syour favorite sport? Football is myfavorite sport……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联想到更多的单词,tea,color,film……而且能更好地练习favorite这个词以及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四优化

1.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在情趣教育探索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和气氛,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活动化。为了引导学生会学活用,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思维,以情激思,从机械教学向思维型、创造运用型转变,引导学生由“死学”为“活学”,进行听、说、读、写、唱等课堂教学,开展操练活动,学生以极大的兴趣,饱满的热情,以不同的角色投入到活动之中,使得课堂英语活动化。

3.课堂教学情境化。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满足初中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手段等声像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情境或模拟情景中学英语,展开性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4.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这样英语教学更能体现其学科的特点,更能加大课堂容量,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认真设计,自己动手画简笔画、图片,或者做幻灯片,充分利用小黑板、实物及录音机等教学手段,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新颖、直观。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轻松、自在,乐于其中,醉于其中!

三、五型式

1.演讲会话型。课前几分钟,由学生轮流进行演讲,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把准备的话题以激动的心情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每节课鼓励组织形式进行对话、表演,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使学生在会话中尝到乐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示范型。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变“学会”为“会学”。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指导学生相互探讨:讨论什么?怎么练?有何目标责任,可能会出什么困难等?这样学生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还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由学会到会学。

3. 情景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创设一定情景或根据生活的真实情景,带领学生共同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当我们遇到教材里的问题、生日晚会、去商店买东西、看医生、去农场劳动等课型,就抓住机会,精心策划,认真安排组织,同学生一起担当不同角色进行操练,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4.层次型。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层次,而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能力强的和弱的各得其所,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按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和实施课堂训练活动,如编制练习、完成对话,活动有浅入深,由易到难,因人而异,层层递进,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大胆地进行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合作竞争型。创造轻松愉快的合作竞争性氛围,满足初中生获取成功的需要,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英语游戏中,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搭档;在对话、猜谜表演等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安排各种比赛性活动,表扬先进、鼓励进步,这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充分表现。

上一篇:审美趣味下一篇: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