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教学设计

2024-04-18

做框架教学设计(精选9篇)

篇1: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

湖南省南县南洲实验小学 胡艳霞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2.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熟知了几种常见的形状结构,在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时,只要掌握皮筋的捆绑方法,制作起来是相当简单的。接着,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再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通过自己的认知,设计并测试承重能力。最后能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综合运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四、教学准备: 小组: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两种木棒、同规格的科学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认识框架结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上面的建筑你们认识吗?(埃菲尔铁塔。)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这么著名的一个建筑,造在自己家旁边多好呀!为什么当时有人反对建造埃非尔铁塔呢?你们猜猜。可是,埃非尔铁塔建好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还是屹立不倒。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 让我们通过做框架来研究一下这里边的科学道理吧。(板书课题:做框架)类似这样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出示图片:高压线塔,电视塔、吊车塔等)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在观察的过程中,想想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像埃菲尔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活动】做简单框架

过渡: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结构上采用了哪些形状,最多的是什么形状? 1.过渡: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这其中一定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2.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用小棒与橡皮筋做材料。指导要点: ①看看怎么用橡皮筋来捆扎?(教师演示,再请学生演示)②小组分工合作。

③做完后试试哪个更稳定?(用相同的力从各个方向推拉)3.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4.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5.解释: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框架结实的奥秘在哪儿吗?(当三角架顶端受力作用时,两边斜杆会向两侧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当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压力向内挤,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推力的作用。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固性。)(PPT和演示)【活动】加固四边形框架。

刚才我们通过做,想,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四边形容易变形,那么,你们有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吗?

把你的想法动手做出来,看看是否加固了,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做?(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单一)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加固了没有?(生:讲解制作过程。)

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 2 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随手拿起加入一根斜杆的四边形框架)

老师想请教一下,加上这根斜杆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呢? 课件演示。

看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4、拓展:三角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各种形状中,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强。因此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欣赏图片)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活动】加固正方体框架

1.我们刚才研究的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老师这里有个立体的框架,它是稳固还是容易变形呢?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在框架上放一本书,框架倒塌)

2.如果埃菲尔铁塔也是这样的框架结构,恐怕早就倒啦,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

3.我们来进行一个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比赛。(完成实验报告单二)要求:(1)根据现有的材料,设计如何加固正方体框架。(2)小组合作讨论,在记录纸上画出草图。(3)小组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4)比赛时间6分钟,时间到立刻停止。成果展示:(1)以承重书本的多少定胜负。

(2)如果同样多,以使用材料较少者为胜。4.展示 5.讨论:

①出示几种加固正方体的方法,学生比较其牢固性。②哪些位置可以不加斜杆?

③加固立体型框架,如果给三个词牢固、节省、美观排序,怎么排,请说说理由。

(四)、拓展寻找身边的框架结构。

在我们的周围,你发现在哪些物品、建筑采用了的框架结构? 空调架、高压线塔、鸟巢、……

目前像这种框架结构的建筑被广泛应用。比如鸟巢,尤其是四川地震后,各地新建楼房都采用了这种框架结构。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想说点什么。

(六)、总结。

师:同学们,现在的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了法国人民的骄傲,每年有数百万人到那里观光旅游,它也成了框架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坚固的奥秘了吗?(知道了)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切地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埃菲尔那样的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更好的建筑,为人类做出贡献。(下课)

板书设计:

5.做框架

三角形框架:结实

稳定

四变形框架:易变形

篇2: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结构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发现斜杆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加固一个立体框架。六年级学生经过了三年多的科学学习,已经拥有了一些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但缺乏完整性,在科学探究技能上水平不高,需要教师指导或与同伴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认识它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是吗?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板书〈框架结构〉)

(设计意图: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因此,上课伊始,以美丽的图片切入,领着孩子们走进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这一世界景观的神奇、壮丽,继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教师又重点强调埃菲尔铁塔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高的并且是采用框架结构的建筑,为后继的学习做了铺垫。)

2、认识框架结构

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总结:象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设计意图:将“框架结构”这一抽象的科学概念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各种熟悉的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进行形象直观的认识,再提出:“在你的心目中框架结构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描述,而不是把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较好地理解了“框架结构”这一科学概念。)

师:可是采用框架结构的埃菲尔铁塔开始动工时遭到了当地社会名流和居民的强烈反对,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人们觉得这样一个300多米高的建筑,只是用一根根钢铁和螺丝搭建而成,看起来太单薄,非常不结实。可一百多年过去了,埃菲尔铁塔依然屹立如初,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首先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在结构上到底有什么特点。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

(出示埃菲尔铁塔近距离图片)通过进一步观察,你们发现什么啦,请说一说。

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那么是不是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让它变得非常结实呢?我们来试一试。现在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找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

总结(板书)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

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2、动脑思: 三角形框架稳定的奥秘

三角形框架结实的奥秘在哪儿吗?

动画演示(放动画: 边看边解释)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采用了一个阶梯式的学习方式:第一阶梯,让学生动手做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它们的不同。第二阶梯: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框架稳定的奥秘,这是学生容易体会但对其原理从未深入想过的问题。教师采用“你认为三角形稳定性奥秘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第三阶梯,通过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这样,通过动手做、动脑想、留心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辨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的奥秘。)

3、加固四边形框架 刚才我们通过做,想,看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四边形容易变形,那么,你们有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吗?把你的想法动手做出来,看看是否加固了,并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做?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上台交流。

总结: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

问:加上这根斜杆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呢?

产生推力和拉力。

(设计意图: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话很有哲理。当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奥秘后,又通过设计加固四边形框架结构的活动,让学生来利用模拟实验分析加入的斜杆所产生的两种力。以上活动的设计,学生不仅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加固了四边形框架结构,还分析了受力情况,达到了做与思的完美结合。)

三、加固正方体框架

出示正方体框架,它是稳固还是容易变形呢?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在框架上放一本书,框架倒塌)

如果埃菲尔铁塔也是这样的框架结构,恐怕早就倒啦,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

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比赛(幻灯片出示比赛规则)

要求:

1、框架是承受教科书向下的压力,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2、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设计草图。

3、按照设计方案动手加固框架。

4、听到警示音后立刻停止,否则红牌罚下。评比规则:

1、以承重的多少定胜负。

2、如果同样多,以使用材料较少者为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拿着作品到前面来参加比赛。(前面有一排桌子,上面放着十二摞书)

评选出优胜组,师生共同分析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体味成功。本环节在学生完全理解了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明确了斜杆所起的作用后,设计了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比赛,让学生从中体验框架结构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当学生们齐心合力完成这个设计,一边惊呼摞起书之多、一边不断小心翼翼地往框架上放书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对科学世界的向往和继续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寻找身边的框架结构

篇3: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教材《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5课。在区组织的科学课堂教学竞赛中, 我选上了这一课。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编排, 本课的动手制作活动包括两个:一是通过动手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 探究发现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并且找到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二是亲自动手做一个正方体框架, 并对框架进行加固。在两次的试教中, 我的教学课堂都失控了, 孩子们的情绪异常高涨, 特别是他们制作立体框架的热情、测试框架承重能力的兴奋, 只好让这节制作活动课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草草收场。我深深地感到这样的教学没有达到预设中的教学目标。学生制作活动过程中, 应是不断地动脑筋、想问题、查资料、画图样、定方案的过程, 应是反复试验改进及请教他人的过程。只有这样的科学制作活动课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那么, 如何才能在《做框架》一课的教学中实现动手与动脑的平衡, 以真正意义上体现科学制作活动教学以学生科学思维发展为原则呢?

一、精心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制作材料

每一次制作活动的教学都离不开材料的准备。学生制作过程的顺利与否, 关键在于所用的材料。本课的教学材料看似简单:筷子、橡皮圈就可以用来进行制作。经过亲自动手制作, 我发现一般的筷子两端粗细不一样, 即使用圆形短棒状的一次性筷子但其长度有限, 在做正方体框架加固中长度不够。最后我在下河街一带寻到一种又长又坚固的竹签, 然后按照比例锯成三种不同长度。分别用来搭建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六个面的斜杆。另外, 橡皮圈的选择也有讲究。选择皮圈大的橡皮圈, 学生制作时缠绕圈数多, 制作时不但费时, 而且易断, 难得绕紧。但是一般的精品店有一种小橡皮圈, 虽然很薄, 皮圈小, 但是弹力非常好, 只要绕7圈左右。这些看似寻常的材料准备工作其实是开展好本次科学制作活动的关键, 为学生的动手制作活动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

二、让学生明确理解制作活动的要求

科学制作活动的教学, 要防止学生盲目的制作活动。在这课中, 学生的制作时间有十五分钟左右。如果老师控制不好, 就会出现我试教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停下来。学生仅仅动手, 不去深入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动手与动脑的平衡发展, 我将教学设计做了如下调整:将原定制作活动一通过动手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 探究发现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改为一生上台演示后指导捆扎技巧。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由教师课前让学生准备好, 因为学生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特性。在探究并且找到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时先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 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一根斜杆它就稳固了, 难道它是魔棒, 我们来研究一下它到底有什么作用?然后我将本课的制作活动时间集中在活动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其实这个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动手前学生是否真正动脑。否则就会出现试教中所见:接到任务后急于动手;小组成员无头绪、无配合的盲目动手制作, 导致同伴之间互相指责;加固时以为斜地加得越多越好, 导致学生作品豆腐渣工程多, 浪费现象严重。如何在这个环节中实现动手与动脑的平衡呢?我向学生提出了“正方体框架加固比赛”的任务。先充分调动学生制作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中阅读比赛要求, 即让学生明确理解制作活动的要求: (1) 动手前先动脑。请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奉行既牢固又节约的原则。先画草图, 计算好材料后, 由材料员上台选材。 (2) 小组分工合作, 齐心协力, 制作一个要承受向下的力的立体框架。同等条件下, 以材料节约的制作取胜。 (3) 本次比赛设计和制作时间共12分钟, 超时则黄牌罚下, 取消比赛成绩。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小组充分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包括材料的预算, 我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组与全班交流, 指导他们改进设计方案。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前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把制作的作品完成得更加成功。

三、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师应关注学生完成作品制作的过程, 要重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需求等, 方能使学生对制作活动保持满腔热情并持之以恒。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制作活动给予适当而及时的指导。如有的小组将任务分解, 每人负责捆扎正方体的一个面, 我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图形拼装后是否会出现重复。有的组提前完成了作品, 我和他们一起参与测试, 激励他们抓紧时间改进作品, 再创佳绩。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不断完善, 一次次收获成功的喜悦, 我体会到及时的指导非常有意义。

四、组织好作品展示, 让学生在交流中反思

制作活动结束了, 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展示其作品, 这既能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 也能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情景之中, 让我们的小制作家静心欣赏, 静心交流, 静心反思。当全班九个小组的代表拿着作品并排站在讲台前时, 我先请本次的获胜小组介绍, 再留出时间给其他学生点评, 或向获胜小组提问。最后, 我请失败的小组谈谈自己失败的原因, 看看能从本次活动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就这样, 在展示、评价中交流, 制作过程中不同的制作者贡献出各自的成功做法, 在交流碰撞中学会涉取、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成果,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作品。

篇4:科学课的《做框架》引出的思考

关键词:科学本质;科学猜测;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29-0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科学本质反映在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第二个是学生的思考要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下面我就以六年级科学中的《做框架》一课,略作介绍。

《做框架》一课,有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理解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了解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3、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一、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几个目标,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1、导入:学习科学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大量的资料中提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今天老师就想了解大家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在观看以后说说你的收获。

2、出示图片,学生观看有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

3、学生谈收获感受。

二、科学猜测。本课教学中,猜测紧随前面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由发挥

在学生猜得差不多的时候,出示:

1、什么叫框架结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框架结构吗?

(可用“骨架式”来帮助理解)

2、框架式结构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

(可以通过比较框架式与实体建筑的区别,知道框架式结构不仅节省材料,在很高的建筑物中还可减少风对它的影响。)

3、框架结构为什么能有这样神奇的能力呢?

讲到这,自然而然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了。

三、制定研究计划

1、框架式结构牢固吗?怎么向世人解释框架式结构的牢固性?

2、先明确任务:用最少的筷子搭一个牢固的正方体框架,比一比哪组的作品承重能力最强。再请学生分小组画设计图,要考虑既节省材料又使它稳固。(怎样简单的记录在此要重点说明。)

四、交流修改研究计划

对于低年级来说,这个环节没什么必要,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的理解,能初步使用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安排这个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碰撞,展开真正的“科学辩论”,并为后续研究活动扫清障碍,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经过在组内一番“辩论”,确定最终的方案。

五、实验,做好记录

六、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研究的成果,我们应把学生得到的数据作为基础,然后让学生再来进行分析。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实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互相质疑、评价,在质疑过程中把研究推动向前发展。

请获胜的小组上来讲解他们的设计,讲出某根筷子为什么放在那个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加固?

在这个环节中,须注意目的不仅仅是让获胜的人说,也应让其余的学生一起参与进来,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相机引导到“三角形稳定性”上来。接着按照上述步骤在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做一次研究。

七、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各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2、思考:那么四边形框架有什么作用呢?

3、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框架结构。

科学课要让学生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那么,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从本质上说,科学和民主是同一档次的东西。它们都是以多数人的意见代替对真理的判断。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但是认同科学真理,却是多数人的事,我们教学生,教得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加斜杆加固框架的时候,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是效果却没书本上介绍的好。对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全盘否定学生的意见,要给予肯定,但是通过实验,用真相告诉他们其实他们错了,这样的效果不是更好么。

生活中也不是如此么,对于那些未知的,有异议的东西我们就应该用自己动手去验证,而不是跟风听雨,人云亦云。在细细品味,科学未尝不是生活,而生活亦是科学,我们苦苦追寻的科学本质亦在生活点滴之中。我们的科学课要做的,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第二个是学生的思考要符合逻辑;第三个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仅此而已。

篇5:做框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做框架》是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本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

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

二、制作研究简单框架;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埃菲尔铁塔吗?那你们了解它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埃菲尔铁塔。(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它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埃菲尔主持建造的,所以被命名为埃菲尔铁塔。巴黎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建筑,建于1887年,有三百多米高,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并且保持了世界记录40多年。那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你们想不想当第二个埃菲尔,想的话就从这节课最简单的做框架开始。(板书〈做框架〉)(设计意图:欣赏的同时了解埃菲尔铁塔,想不想当第二个埃菲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认识框架结构

师: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框架式结构一般中间是空心的,旁边都是钢铁铸成的。框架式结构不像其他建筑物是实心的,它是用一根一根棍子或铁棍之类的把它组成的,好象一个骨架一样。)师:同学们形容得非常好,象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师:可是呢我听说采用框架结构的埃菲尔铁塔开始动工时遭到了当地社会名流和居民的强烈反对,知道为什么吗?(怕它不结实。怕它倒下去。)(设计意图:这个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么美丽的埃菲尔铁塔怎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反对呢?)

师:对,就是因为人们觉得这样一个300多米高的建筑,只是用一根根钢铁和螺丝搭建而成,看起来太单薄,非常不结实。可一百多年过去了,埃菲尔铁塔依然屹立如初,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首先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在结构上到底有什么特点。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出示埃菲尔铁塔近距离图片)

师:通过进一步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说一说。

(有许多的三角形。铁塔上小下大。里面也有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师:刚才我们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那么是不是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让它变得非常结实呢?我们来试一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你们可以用各种办法,比如说,拉一拉,按一按,推一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框架比较结实,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板书 :三角形框架:结实,稳定

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框架结实的奥秘在哪儿吗?(当三角架顶端受力作用时,两边斜杆受力向两侧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当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压力向内挤,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推力的作用。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固性。)(边演示边解释)(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主要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同时了解三角形稳定的奥秘)

2、加固四边形框架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想,看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四边形容易变形,那么,你们有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吗?好,把你的想法动手做出来,看看是否加固了,并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做? 师: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随手拿起加入一根斜杆的四边形框架)看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设计意图:这个设计主要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容易变形,同时了解三角形稳定的奥秘和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老师

这里有个立体的框架,它是稳固还是容易变形呢?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在框架上放一本书,框架倒塌)

师:如果埃菲尔铁塔也是这样的框架结构,恐怕早就倒啦,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进行一个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比赛,怎么样?这里有比赛的要求和规则,咱们来一起看看。(出示幻灯片)

要求:

1、框架是承受书向下的压力,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2、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设计草图。

3、按照设计方案动手加固框架。

4、听到警示音后立刻停止,否则红牌罚下。评比规则:

1、以承重的多少定胜负。

2、如果同样多,以使用材料较少者为胜。

师:我们的比赛是这样的。每组参赛队员的前面都有一摞科学书,我们一会就要用这些书来检验你们加固的这个框架的稳固程度。比赛的时间是10分钟,比赛开始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各组的比赛结果。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拿着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师:看来,我们在动手做时不仅要利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更要兼顾到实际的操作,用料的节省,否则都成浪费大王了。你们说对吗?

师: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想说点什么都行。(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立体框架动手做的时候要注意手工的精细度。)(设计意图:学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正方体框架,动手实际操作,并发体会在实际动手时的要注意用料节省和手工的精细度)

四、小结

篇6:《做框架》的教学设计

2.学习者分析

本节授课的对象为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学生课外知识丰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框架结构的特点,但知识是零散、表面的。他们有把知识通汇贯通并接受必要新知的需求。本班学生爱动手、探索,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还是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引起本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理解并会运用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 1.会合理运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支撑能力强的立方体框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以及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乐趣 2.STSE3.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体会到科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及制作支撑能力强的立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制作支撑能力强的立方体框架

四、教学准备每一小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和橡皮筋;教学课件;立方体框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各种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让学生寻找这些建筑物的共同特点,并进而引出框架结构和特点,并引出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做框架。

(二)探索新知,新课教学

(1)简单三角形、正方形框架的制作

首先让学生小组制作简单的三角形、正方形框架。待学生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分别对三角形、正方形的各个方向施加力,他们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容易变形还是正方形容易变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加固正方形框架呢?你们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想方案,并进行实施。完成后小组分享方案展示成果并解释理由,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2)立方体框架的制作

过渡:制作完简单的框架后,下面我们来一起尝试制作比较复杂的立方体框架。在学生开始制作立方体框架时提出以下要求:

①合理选择小棒的长度 ②合理利用材料,即利用最少的棒制作支撑能力强的立方体框架 ③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提完要求后,并指出如果小组完成后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讲台特定编号的后面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立方体框架的制作,教师寻访不同小组给一定的指导。待各小组都把作品展示在讲台桌上时,过渡: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框架支撑能力强。然后教师拿出自己提前制作的立方体框架,让学生比一比老师制作的框架与他们制作的框架有什么不同,并进而分析得出不是支撑面加不加斜杆影响不大,从而得出运用最少小棒制作支撑能力强的立方体框架的方案。

(三)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根据板书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检验教学,课堂巩固

课内:PPT展示一些梯度性的习题,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篇7:做框架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可以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我决定以三角形框架稳定性的奥秘为教学重点,以如何制作坚固的正方体框架为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体的框架等。学生:橡皮筋、筷子、剪子每组若干。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机会。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认识框架结构。

向学生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埃菲尔铁塔的故事和它屹立不倒的秘密。(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框架建筑物和讨论框架建筑物的坚固是否与框架的形状有关。

课题:做框架)

<我这一设计是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领着孩子们走进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师: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请学生从袋里找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用各种办法进行探究,比如说,拉一拉,按一按,推一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四边形的不稳定。

2、加固四边形框架。

师:通过做,想,进一步运用三角形稳定来设计实验加固四边形框架,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增加三角形的个数来加固四边形框架结构的活动,并且想出用手压或拉比较框架的牢固性。〉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在加固四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如何加固正方体框架,设计三组方案分别进行实验。(学生假设—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一组,用斜杆加固正方体的一个面

二组,用斜杆加固正方体的四个面

三组,用斜杆加固正方体的六个面

各组记录实验结果、统计正方体中的三角形个数并总结出三角形越多的正方体框架越稳定的规律。

2、动脑思: 三角形框架稳定的奥秘。

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三角形为什么稳定,在进一步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说明三角形顶端受力和两斜边受力的受力情况并用PPT展示受力图解。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三角形稳定的奥秘。

〈这一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受力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四)拓展小知识

建筑工地广泛利用的原因(三角形框架透风、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五)课堂总结。我采用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老师补充的方式。本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加固框架结构,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本节课在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习目标。

七、板书设计

做框架

框架建筑物的共同点: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的,骨架一样。

框架形状 稳定性 变形程度

三角形 稳定 不易变形

篇8:网络教学系统框架设计研究

关键词:模块化,公共服务,信息中心,公众互动

1 系统框架设计

按照系统的使用角色我们大致将软件分为五部分:面向所有用户公共服务的子系统;管理学生及老师信息的信息中心子系统;学生与教师交互子系统;面向安全管理员的安全中心子系统;面向系统管理员的配置中心子系统。五部分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模块设计

公共服务子系统包括在线留言和最新公告两个功能。前者针对课内一些问题没有及时提出或没有时间作答的问题进行留言, 实现教学的网络互动。后者将最新的一些新闻发布, 供大家了解最新动态。公共服务子系统用例图, 如图2所示。

信息中心子系统包括学生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和分题管理模块等四个模块。其中, 学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记录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 能实现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用户可以查看学生信息, 必要时可通过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学生信息, 若学生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教师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记录教师的一些基本信息, 能实现一些教师信息的修改、删除。用户可以查看教师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教师信息, 若教师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试题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记录试题的一些基本信息, 能实现教师对试题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教师可以查看自己发布的试题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试题名、内容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试题信息, 若试题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分题管理模块主要倾向于让学生不仅课内可以学习, 而且学生在课外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学习。能实现教师对试题信息的分配、删除。教师可以查看自己分配的试题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试题名、学生名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试题信息, 若分题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

公众互动子系统主要用于解答学生课内外问题, 能实现对问题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学生可以查看自己提出的问题信息, 必要时同通过姓名、联系电话、QQ、电子邮箱等信息来搜索特定的咨询信息, 若咨询信息超过一页所能显示的最大量时, 则会自动翻页, 在线咨询问题被教师看到后, 通过教师直接回复即可。

安全中心子系统是同时面向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信息服务系统。内部是局域网的操作, 外部拟采取用户注册 (会员制) 管理方式, 通过对角色授权的方式对不同用户的提供不同的服务, 非授权用户无法进入本系统。

系统配置中心子系统包括上传文件配置和数据库配置等两个模块, 前者主要对上传的文件进行管理, 后者对数据定期进行备份, 以防出现不可预测的故障时, 数据丢失。

3 系统优势总结

(1) 性能高。采用纯B/S架构, 客户端无须安装任何插件, 直接基于浏览器即可使用, 安装部署、升级、维护只需要对服务器系统进行维护即可。全国各地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接入, 通过浏览器访问使用系统。

(2) 工作智能提醒。系统支持接收工作的自动提醒, 提醒方式可以在软件中以醒目窗体提示, 也可以也手机短信方式、电子邮件方式通知责任人, 用户在不登录系统的情况下也可得到提醒信息。

(3) 灵活的统计查询平台。支持根据业务的各项指标进行组合式查询。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文本框、下拉框、时间框等三种方式输入, 能够以“并且”、“或者”等形式任意组合, 最终以“精确”或“模糊”的方式实现检索。这样系统可以帮助客户把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合, 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 将信息进行展示, 灵活快速地响应客户管理变化, 为客户搭建一套完善的辅助决策分析体系。

(4) 扩展性强。系统的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功能表示 (应用) 层相互分离, 业务功能数据通过统一的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进行交互。各个业务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构架, 功能模块构架要采用统一标准的接口规范, 实现功能的扩展和定制。模块划分采用高内聚、低耦合原则进行。当应用系统的业务或功能要求发生变化时, 可以通过简单地对相应模块的修改来实现功能扩展。当需要与外界系统做接口时, 通过统一的标准即可完成服务的提供与接收。

参考文献

[1]温昱.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温昱.软件架构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篇9:框架教学之方法

关键词:框架;教学;方法

笔者在技校从事教学工作,发现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这种方法,笔者称之为框架教学。在以后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论在技校教初中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还是在职业培训机构教社会化专业培训课程,都大量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和学员快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

所谓的框架教学,就是一种讲授者将要讲的课程有机地串在一起,寻找出课程的主线,形成课程的整体框架,然后再分析每个步骤,讲解具体内容的教学。

在开始学习一门技术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授这门专业技术的整体结构,在学生的意识里烙下总体的印象,然后再分类学习这门技术的各个细节,最终完成这门专业技术的学习。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明白学习的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在后来学习各个细节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效果更好。

一、通读全书,理清脉络,建立架构

框架教学的关键在于,教授一门课程时要建立架构。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读全书,最好能在具体实践中应用这门专业技术,熟悉这门课程,理清脉络,总结出这门课程的主线,建立和这门课程有关的完整的总体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人体的骨骼,也和建造房子的大框架一样。比如,在教“电梯技术”时,笔者先总结出了一张电梯结构简图。依据这张电梯结构简图,讲清楚电梯整体结构,然后再细述各个组成部分。再如,在教“PLC控制电梯电气控制原理”时,笔者先总结出电梯工作的脉络:关门→按按钮→电梯运行→停止→电梯开门→到达楼层。具体到电梯工作的控制过程就是:安全继电器SFJ→安全检查输入X6和X7→关门输出Y11→关门延时继电器GYS→门锁继电器MSJ→门锁监察输入X9和X10→按钮(内选X30-X33,外呼上召唤X35-X37,外呼下召唤按钮X41-X43)→超载输入X24→满载输入X25→上限位开关X15→下限位开关X16→上强迫减速开关X13→下强迫减速开关X14→变频器运行X44→备妥X45→故障X46→上方向输出Y0→下方向输出Y1→使能输出→PLC运行Y12→抱闸Y13→电梯开始启动,运行,换速,停止→PLC开门输出→开门继电器KMJ→开门延时继电器KYS→电梯开门。有了这条脉络后,再具体讲授各个相关的电路。

二、反复讲授,构建框架

以教学目的为索引,讲解内容。比如,讲授“电梯结构”时,笔者画出了一张电梯结构简图。依据这张图,先教授学生电梯机房需要什么东西,安装什么零部件;电梯门系统又需要什么零部件。再讲授在电梯井道里要安装什么零部件;底坑需要什么东西,安装什么零部件。而在教“继电器电梯维修”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继电器电梯电气控制原理,笔者理出了一条电气控制主线,然后沿着这条主线讲解电气控制的各个部分。

三、加入章节内容,完善课程

在完整的结构形成以后,再介绍各个细节的具体内容。比如,在讲授“继电器电梯维修”时,先总结出电梯的工作过程:关门→按按钮→电梯运行→停止→电梯开门→到达楼层。然后讲解具体的电气控制电路:安全回路→关门回路→门机回路关门→门连锁回路→内选按钮回路→定向回路→启动回路→开门回路→门机回路开门。相应地,要检查的继电器或者接触器如下:安全继电器YJ→关门继电器GMJ→门机回路→门连锁继电器MSJ→按钮NA→内选继电器NJ→上方向继电器SFJ或者下方向继电器XFJ→启动继电器QJ→快车继电器KJ;主控回路→上方向接触器SC或者下方向接触器→快车接触器KC→电梯运行;电梯停止后→开门继电器KMJ→门机回路开门。然后,我们在电梯的继电器控制回路里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查找,排除故障,加强学习继电器电梯控制回路的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模拟电梯。所谓模拟电梯,就是继电器电梯的控制柜保持不变,电气控制也采用原图,电梯的机械部分缩小。比如,可以把一个三层的电梯缩小放在教室里,方便学生观察电梯的即时状态。

四、教学过程演绎

框架教学的教学过程是:通过一张结构简图,或者一个主要的过程,先讲清楚整体结构,然后在形成了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分门别类地讲述各个组成部分。

框架教学的优点在于:先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一种总体结构,以及这个总体结构中各个细节之间的联系和它们彼此之间的作用。然后,再去熟悉各个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更有目的性,避免了在学习中学会了各个部分,却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

总之,框架教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到实践,并在实践中应用,最后达到让学生掌握一门课程或者技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昌智,潘琼,李欢.高职高专安全工程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0(6):33-34.

上一篇: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实施方案下一篇:快乐的六一五年级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