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图书市场

2024-05-07

华文图书市场(精选四篇)

华文图书市场 篇1

1.1 各类图书发展不平衡

1.1.1 文学类图书在华文图书市场一马当先

近几年来, 由于央视推出了百家讲坛这一节目, 在文学市场上读史文化也逐渐复苏。易中天的《品三国》、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我国的四大名著重新走上历史舞台, 甚至其销售量位居华文图书榜首之列, 深收当代读者的青睐。

随着文化开放的深入, 图书市场也随之与世界接轨, 青春文学主题的图书成为华文图书的一大亮点。这几年间, 郭敬明、韩寒、沧月、明晓溪等新生代青春文学写手更是推动了这一文学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 外国一些上纽约时报的畅销小说也冲击着我国的华文图书市场, 如《达·芬奇密码》、《棚屋》以及《数字城堡等》, 这些均在我国华文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1.1.2 随着经济复苏, 经济类图书逐渐被读者所重视

在经济类图书市场中, 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市场营销类、经管类以及经济类图书。然而, 期货、证券以及经济理论类图书在市场上仍保持空白状态。

然而, 2008年世界上爆发了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此后, 各国人们对于经济的关注开始加强, 中国公民对于一向不重视的理财与投资业开始关注。这些都促进了金融类图书的发展。例如《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货币战争》以及《富爸爸穷爸爸》等图书备受读者追捧。这更加说明了经济类图书受国家经济影响重大, 发展极不稳定。

1.2 华文类图书品质令人堪忧

随着经济更新的加快, 文化产业的产品周期也随之缩短, 由于人们对文化书籍品种更新加快的要求, 其出版周期也就相应缩短。这就不免造成了华文图书品质的下降。

1) 经过认证考证, 反复修改的优秀文学作品逐渐走向灭亡;

2) 对图书的内容重视程度减轻, 忽视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内容肤浅, 错别字增多;

3) 忽视原创, 翻印、盗版书籍增多;

4) 选题轻视, 书籍内容主体不正当;

5) 忽视图书的使用价值, 内容多为经济化;

6) 通过正规渠道出的书籍逐渐减少, 文化市场的劣质书籍反而受到读者喜爱。

2 华文图书市场问题解决

2.1 平衡华文图书市场的图书类别

2.1.1 重视科技类等其他图书的市场占有率

由于人们对不同类别的图书偏好差异甚广, 导致了文学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 而忽视了其他类别图书的存在。因此, 针对此现象, 各类书店应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其他类别书籍的数量, 若是担心销量问题, 则可建议政府对于这些类别的图书进行相关补贴, 或是由政府直接接管, 委托各大书店进行销售。从而平衡华文图书的类别。

2.1.2 加强对儿童类图书市场潜力的挖掘

可以说, 只要世界上还有孩子, 那么儿童类图书永远不会没有市场。儿童是儿童类图书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保障。然而, 调查发现, 儿童类图书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般都是童话故事, 不过, 随着近两年来, 竞争压力的家具以及家长对教育理念的转变, 学前教育类图书业逐渐被家长所关注。

目前, 随着国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 以及家长对其关注度的提高, 像《火星娃学汉字》、《快乐星球》甚至是郑渊明皮皮鲁系列小说深受广大儿童喜爱。

2.2 加强华文图书市场的监管

出版业既已明确了企业化的改革方向, 最终也必然涉及在产权制度的深层次上进行改革的问题。从企业的实际运作来看, 产权制度明晰化, 是造就一大批出版家的根本条件。目前出版业缺乏出版家的状况比工商企业缺乏企业家的状况更严重。产权明晰以后, 出版家就要对出版社的所有者负责。所有者也必然从财产利益的角度上选择出版家。用人不当, 就应以亏损甚至破产来承担后果。特别是当出版违法书刊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处罚危及所有者财产增值时, 出版社内部就会产生自我约束机制。目前出版社虽然是企业, 但在产权制度上仍笼统归国家所有, 出了非法书刊被查出后, 大多是罚几个钱或换几个人, 不可能从财产增损的深层上危及出版社利益。根据我国工商企业改革经验, 出版社的产权是否也可考虑采取股份制形式, 即实行由国家控股, 吸收社会资金。这样既可保证国家对出版业的控制, 又可解决出版社经营中出现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 股份制还可为出版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制度上铺平道路。当然, 出版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可能比工商企业更为复杂。但只要我们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大胆探索, 我国的出版社一定能够走上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综合所述,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开展, 文化也日趋多元化。随着华文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 各种文学创作潮流的相应用来, 对读者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选择造成了莫大的阻碍。虽然, 从总体上而言, 我国的华文图书市场正新兴向荣, 但各种类型的图书发展不平衡以及图书品质有待加强, 因此, 对于华文图书市场各种问题的整顿是不可忽视的。

摘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图书行业也随之崛起, 一些相当于图书馆规模的新华书店或非新华书店骤然如雨后春笋后般崛起, 并占有一定市场) 图书出版品种和市场规模逐渐产生扩大趋势。近年来, 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开放, 各种新生代小说家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 给华文图书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 正是由于华文图书市场的逐渐丰富化、多元化, 从中隐含的问题也随之而出, 如图书发展不平衡或质量令人堪忧等。据此, 本文简要分析了华文图书的市场现状, 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华文图书市场,现状,分析,发展不平衡

参考文献

[1]林爱平, 林艳旭.图书连锁经营——启动我国农村图书市场的最佳选择[D].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 2003.

[2]莫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型的探讨[D].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篇) , 2004.

香港商务印书馆华文图书市场报告 篇2

重现超级畅销书,带动图书零售市场

过去五年,自《哈利波特》单本及《小团圆》销售逾万册以来,香港市场鲜有超级畅销书。然而,年内数本着作相继狂卖:受电影带动下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及人气专栏作家严浩撰写的《严浩特选秘方集》,两本书销售分别逾两万册。《那些年》作者九把刀其它著作销售亦因此提高。于10月底才出版的《贾伯斯传》中文及英文原著《Steve Jobs: The Biography》,从预购到正式面世,总销售分别也逾一万册,且目前仍在热烈销售中,是近年最畅销、并于短时间内卖出最多的名人传记。

阅读眼界扩宽,关注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

过去数年,股票分析或名人投资指南一直是畅销品种,受全球投资市场大跌影响,读者对股票投资书需求冷却,2011年并无该类书籍打入前二十大。但自金融海啸后,读者逐渐转向关注宏观全球金融市场,年内世界经济类图书销售额增长六成,品种多元化。有关国际经济及货币政策的畅销书籍包括《大债时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债务危机的书》、《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货币战争》系列及《美元是张纸》等;解读国际投资机构运作的《高盛阴谋》及《高盛阴谋II:狙杀中国》亦受欢迎。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重要体系,其经济及政治出版物仍备受重视,畅销品种包括:《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说中国即将面临的14场经济战争》及《解构十二五·看中美争雄——中国崛起第一课》等。中国崛起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深受关注,如《大工地上中国农民工之歌》及《富士康辉煌背后的连环跳》即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值得一提的是,80后日籍作家加藤嘉一旅居大陆多年,以中文写作《中国,我误解了你吗?》、《中国的逻辑》、《爱国贼》提出了对中国问题的探究,是读者喜爱的作者之一。

描述北韩人民真实生活面貌的《我们最幸福》跻身年度非小说类二十大内,成为香港人了解北韩社会的重要参考,另一本《这就是天堂!我的北韩童年》亦获得良好成绩。北韩领袖金正日逝世后,两书更加引起注意。关注日本地震情况的《日本·再出发—— 在日港人311地震后感》也属畅销,反映读者阅读眼界开阔,关怀邻近国家情况。

普及哲学书畅销,整体增长逾三成

年内哲学类图书销售额整体增长逾三成,尤以普及的西方哲学读物为主,成功吸纳各阶层的读者群,打破了只有流行小说或是投资理财书才能跻身畅销书榜的现象。《正义—— 一场思辨之旅》及原著《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除了作者本身学养及名气,其课堂片段在网上热传,吸引年轻人及学生。中文非小说类第二十位的《哲学的教室: 改变人生的14堂课》以简明手法解读经典哲学概念,亦受一般读者欢迎。此类作品的畅销,反映读者阅读口味的扩阔,在阅读中探求严肃的人生哲理。

流行读物固然能满足普遍读者,人文类别的销售形态,亦反映香港市民对社会的关怀,及对其历史哲学的求知欲望。观察中文书榜非小说类二十大,人文类别(包括宗教哲学、传记、社会科学、政治)的销售,占了九个席位;其余不在榜上的,也是有特色的品种:《香港三合会》、《香港警察——历史见证与执法生涯》和《香港走过的道路》等反映香港人对城市不同切面的兴趣,李敖的《大江大海骗了你》挟着龙应台的畅销书而来,加上作者本人于香港书展期间访港,引起不少读者对其作品的兴趣。

辛亥革命主题图书叫好叫座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年内涌现了大批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出版。当中最畅销的是由1992年美国普立兹新闻摄影奖得奖人刘香成编著的《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其它畅销品种包括:《辛亥:摇晃的中国》、《孙中山与香港》、《清日战争》、《辛亥人物群像》、《没有皇帝的中国—— 辛亥百年访谈录》、《辛亥首义图志》等等,配合一系列座谈宣传,辛亥革命题材相关的出版,带动了年内历史类图书销售额增长逾两成。

儿童教养问题讨论仍然热烈

承接去年大众对“港孩”问题的关注,2011出版了更多有关家长管教题材的图书,整体销售增长逾150%。除了登上非文学类畅销书二十大的《怪兽家长》及《男孩危机?!》以外,美籍华裔妈妈蔡美儿的《虎妈的战歌》及原著《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其极具争议的教养方法,引发家长及教育界对教养下一代的反思。其它畅销品种《港爸港妈》、《管教啊,管教》及《再富,也不可富孩子》等,不论是本地作品、还是从台湾引进,皆大受欢迎。

保健养生题材持续高增长

香港人口步入老龄化,市民对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医药卫生类持续四年的高增长,2011年增长逾两成。以往畅销品种多为台湾出版,本年雄据非文学榜首的《严浩特选秘方集》则是香港出版,销量是历年同类出版之冠。

本版流行小说作品销售减弱,两岸流行读物备受港人喜爱

2011年在九把刀畅销作品的支撑下,流行文学类销售额上升逾8%。近年,较多台湾原创或翻译的流行作品在香港畅销,除了九把刀的急速冒起,还有日本的高木直子《一个人住》系列、东野圭吾作品及凑佳苗作品等。欧美翻译小说如《暮光之城》系列、《夜之屋》系列及《波西杰克森》系列亦相当受欢迎。大陆流行作品或因电影带动,或受惠于电视剧,也逐渐见销售增长,当中包括《步步惊心》、《蜗居》、《山楂树之恋》、《杜拉拉》系列及近期的《金陆十三钗》等等,反映在流行文化上,阅读跟音乐和电影相似,港人与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度提高。

大陆版图书定价接近港版图书

大陆版图书销售额增长接近3%,主要因素是由于国版书价普遍上升,加上人民币升值,调高了销售国版书兑换价所致,使书价整体上调。过去,大陆版图书多以销售字典工具书、语言及文史哲的学术类书籍为主,近年由于大陆原创了较多港人感兴趣的出版物,以及港人对大陆流行文化的逐渐接受,扩阔了港人阅读国版书的品种,亦增加了国版畅销书的数量。2011年畅销大陆版品种包括:《朱镕基讲话实录(全四卷)》(售出过千册,是最畅销的内地版综杂书)、及《货币战争(3)》。同时,由于这些畅销品种的定价较一般的大陆版文史哲图书为高(《朱镕基讲话实录》定价314港币, 《货币战争(3) 》定价港币),贴近港版书水平,所以,现时大陆版图书的每册平均销售价格较港版书低不超过一成。这反映香港读者对阅读大陆版图书更为开放,选书以考虑书的题材为主,不太计较是简体还是繁体版本,亦愿意付贴近港版书的价钱购买。

普遍教育水平及阅读能力提高,英文书及优质书需求日渐增加

即使互联网普及,信息流通几乎全无隔阂,但观察所得,不少香港市民仍以阅读响应及满足他们对社会议题的兴趣,并且渴望尽快获得书籍。一些话题书如《贾伯斯传》及《大江大海骗了你》等,书店争取以最快速度抵港甚至全球同步上市,结果能在短时间录得极佳的销售成绩,是本地读者在网购以外的另一个选择。

其它国际文化话题如诺贝尔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 ”或 “Man Booker Prize”等,书店特别引进原著作重点陈列。而其它专题如音乐、艺术及欧美作家作品介绍等,同样深受读者及本地中学欢迎,令年内英文书销售有所增长。此反映香港人并非一面倒只读流行作品;相反,港人阅读口味及其品种份额,由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及语言能力,分散复杂及多元。

语言学习

由于互联网的通行,实体字典已不如往昔一样成为学习必需品,读者可以在各种方便的通讯工具如互联网、手机及平板计算机,均轻易查阅字词解释甚至直接翻译。取而代之,轻巧易读的英语学习读物,如《吵架英语》、《轻松学惯用语》及《轻松学短语动词》均在二十大之内,杨铁梁的《品味英语》系列,综观一年,皆有不俗的成绩。

华文图书市场 篇3

世界图书馆馆长会议由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发起,以着力打造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整合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200年的4000多种华文报刊文献,建立已有4000亿汉字和4亿篇文章的海量历史报纸文献数据库。这不只是历史文献的系统化的复制,更是200年来华人梦想的数字化再造。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主持。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周祥辉宣布开幕。来自长沙市人民政府的副秘书长余冬阳、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北美)会长李国庆、欧洲汉学图书馆协会代表考恩、中国史量才研究会副会长庞荣棣和青苹果数据中心董事长兼总裁唐五一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余冬阳表示,近年来,长沙大力推进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的鼓励并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互利双赢的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今天,全体长沙人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关注着此次盛会,近200名全球知名图书馆馆长和专家齐聚长沙,思想的交汇、文化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必将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企业与全球图书馆和学术界的互动,进一步巩固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有力推动长沙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长沙市开福区区委书记张迎春也到会祝贺,她指出世界图书馆馆长会议的召开必将有利于增强政府与企业以及国际学术界的互动,为彼此搭建起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动文化关联产业的发展。

作为会议的发起方和承办方,青苹果数据中心董事长唐五一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这次会议是一次针对东亚文献合作和华文历史报纸数字化的专题学术活动,希望通过图书馆界、IT界和报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馆藏历史报纸的保护和利用,推动馆藏资源尤其是华文报纸资源的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促进互联网内容资源的建设。唐五一慷慨激扬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代表雷鸣般的掌声,并引起代表们对构建“华文报刊数据库”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世界图书馆馆长会议为期三天,围绕“华文报刊,数字中国”主题展开研讨,主要包括主题报告、专题讨论交流和技术专题讲座三大板块的学术活动。主题报告主要围绕“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多文种报刊期刊数字化技术、《申报》学术论文研究展开讨论。其中,“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为此次会议讨论的核心。开幕式当天,中外专家还分别就中、日、韩多文种华文数据平台,中国民族语言数字化规划,语言识别技术与规模化数字化生产,中国新闻分类标引及推广情况,青苹果与图书馆合作方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北美)欧洲汉学图书馆协会主办,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政府、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韩国NHN公司承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参会代表,先生们、女士们: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经过六个月的筹备,我们终于迎来了从世界各地来参加本次大会的朋友们。在此我们感谢各级领导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和关注,感谢国内外图书馆界和其它各界朋友们的到来。

我们这次会议是一次针对东亚文献合作和华文历史报纸

数字化的专题学术活动,会议希望通过图书馆界、IT界和报业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对馆藏历史报纸的保护和利用,推动馆藏资源尤其是华文报纸资源的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促进互联网内容资源的建设。

从1815年中国第一份中文报纸创刊以来,报纸这一传媒形式在中国本土以及沿着华侨迁徙的道路在东南亚、在北美、在欧洲迅速发展,200年来,中国和海外创建的华文报纸超过6000种。两个世纪华文报业的发展史,是血泪史、屈辱史、奋斗史,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社会变迁、文化兴衰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华人世界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民族精神。报纸以新闻、记实、图片、照片、广告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反映了中国社会和华人世界的社会现实、思想动态、精神走向。报纸深深地植根于华人世界,与人民大众生活密不可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历史报纸文献留存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是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青苹果数据中心(简称“青苹果”)二十年来在中国专业经营电子出版物,在电子报纸和图书数字化领域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遵循中国国务院加速振兴文化产业的精神,依据充分的市场研究和执业经验,2009年,青苹果提出“抢救、发掘、整合全球华文报纸历史文献,创建‘华文报纸文献数据库’发展规划”。该规划构想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两百年的4000种保存完整的报纸中精选十分之一实施数字化,建立拥有4000亿汉字和4亿篇文章的海量历史报纸文献数据库。

“抢救”是因为霉变,虫害、破损即将毁灭尚存的历史报纸,“抢救”是一种行为和责任;“发掘”是对新发现的期待;“整合”是通过数字技术使历史报纸规范管理。青苹果提出的“华文库”发展规划,体现了社会责任和文化创新精神,保护与开发并存,让收藏百年的历史报纸重新面对公众,为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泉。“华文库”是一个宏伟的数据工程,它将彰显中国新文化的创新能力,表现蓄势待发的强盛国力以及中国新生代的勤劳和智慧,它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标志,是一条虚拟的,但永恒的沟通华人世界的桥梁。

“华文历史报纸文献数据库”规划提出后,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青苹果对规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湖南省政府支持规划作为“十二五”重点项目申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规划列为重大出版项目。

400种报纸、4000亿汉字和4亿篇文章的海量数据库,这个宏伟构想的实现必须具备多种条件,包括赢利模式、融资能力、自有资金;跨越地区、国家和行业的复杂多样的社会交际和商业活动能力;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支持背景等等。与这个宏伟构想的目标相比,青苹果的力量还十分单薄和弱小,我们的规模、我们的财力还不足以让我们任性驰骋,我们的困难很多很多,道路很长很长,那我们依靠什么来维持我们的信念,组织我们的同路人呢?我们有一个法宝,这个法宝就是“湖南人底精神”,九十年前,陈独秀先生首先发现了“湖南人底精神”,他感叹“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把“湖南人底精神”推到不可战胜的精神意境。就是这个法宝,一种拼死而不改悔的精神、一种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种前仆后继的精神。是黄克强的精神,蔡松坡的精神。你怀疑这种精神的力量啵?!不!你不能否认这种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创造了奇迹,创造了辉煌。我们是“湖南人底精神”的传人,坚信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呵护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守护我们的传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传诵我们的文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这种血脉中蕴藏的豪气,先天获得的偏执与自信,将维系我们持久的恒心。

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无不感受处在一个伟大时代的自豪,我们为此而深深感恩,是它使我们有了构想和实现追求目标的机会,创建“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据库”,虽然只是千千万万个机会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但我们珍惜这个机会。朋友们,我们的这个机会,同发展图书馆的事业息息相关,我们的事业也是你们的事业,我们在迅跑,我们在努力,但我们需要你们的理解、需要你们的支持,需要你们的喝彩,请关注我们,关注中国的数字化产业,为我们呐喊,谢谢大家!

分论坛精彩纷呈

世界图书馆馆长会议采用主会场与分会场、主题报告与分会场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大会第二天,进入分会场讨论阶段,分会场分为华文组、东亚组、英文组、申报组同时进行举行讨论会,分别就中文报刊数字化、东亚文献资源、中文报刊馆藏、《申报》研究展开主题演讲以及讨论。

有关分会场的讨论总结在闭幕式上进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图书馆中文部主任李国庆,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原,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会长沈志佳先后对分会场的讨论作总结发言。

学者们认为,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华文报纸是历史文献的一个宝库,而现在只有一些学者零零散散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青苹果数据中心有意愿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数字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在全国来说还是第一个。它将利于每一位研究者和阅读者,利于文化传承。但这个项目工程量巨大,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能承担得了的,需要政府、其他企业的支持和赞助。

在英文组会场,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馆藏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系列有趣的结论:目前在美国对纸质书的使用人数比例依然高于对电子书的使用人数,而对电子期刊的使用人数比例却远远超过了对纸质书的使用;由于学科研究性质和读者习惯,以及对纸质书资源的需求各有不同,直接导致了不同学科文献的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工程、科学、法学、商学的数字化程度高达95%;以免费方式,开放获取数字化资源在国际上较为普遍,对于需要付费使用的数据库资源,通常采取联合购买的方式,即同样需求方集体购买。

在华文组分会场和东亚组,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图书馆馆长围绕如何构建历史报刊电子文库进行了交流,讨论发现:全国各大学针对历史报刊的数字化已较为普遍,故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性劳动。未来的图书馆应该也是讲究个性化,各馆需要有各馆的特色产品,应着力对自身的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开发,应将单纯的数字化上升为一种知识服务,提供精细化的知识附加值,同时要采用统一的新闻信息分类标准。

在《申报》研讨分会场,与会专家认为在本届世界图书馆馆长大会上特别开设《申报》研讨会分会场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申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11年3月23日)创刊于上海,1949年5月27日终刊,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是人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窗口,研究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最后,青苹果数据中心董事长唐五一致告别辞。和前面四位专家学者登台发言不同,唐五一绕道讲台下,向台下200余位专家学者深深鞠躬,“因为我是做企业的,和各位专家学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今天要站在台下发言,向你们学习”。在坐的专家学者立刻致以热烈掌声。

华文出版走出去,别忘了东南亚市场 篇4

回台湾之后,笔者发现原来大陆所说的东盟,就是台湾所说的东协,也就是以前俗称的南洋,现在人常称为东南亚的地方。笔者查了一些经济数据,发现东盟是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不少台商在东盟也有投资,台湾的外籍移工和外籍配偶,不少人都来自东盟。

东盟与台湾或大陆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但笔者比较好奇,双方的出版贸易又如何?特别是像台湾这样一个靠着引进外文翻译书作为主要畅销书的出版市场,关于东盟的作品多吗?这几年,笔者特别留意了台湾新书出版的情况,赫然发现,台湾出版业几乎与东南亚没有什么往来,偶有介绍东南亚的书籍,也是以旅游书为主,对于介绍东南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作品,少得可怜。

至于大陆,笔者能取得的图书信息并不全面,但从台湾的简体书店与两岸网络书店上的数据来看,大陆对于东盟的出版品,照样不是很关心,出版介绍东盟的书籍虽然有,但也不多,至少和欧美日等比起来,少得可怜。

笔者为此特感疑惑,东盟明明同两岸有着非常紧密的经贸往来,为什么华文出版界却普遍忽略了东盟?

要说市场规模,东盟十国人口加起来有6亿,其中新、马、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更有不少华人,且掌握经贸枢纽的也大多是华人,市场并不算小。要说经济情况,东盟十国的年所得也都陆续跨过3000美元的门坎(除了缅甸等少数国家外),已经逐步发展成中产阶级社会,人民投资于文化消费上的费用并不少,特别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使用的还是简体中文。但现实情况却是,两岸的华文出版界不约而同地忽略了其实潜力非常雄厚的东盟市场。

传统大汉中心+近代后殖民心态的双重影响

对于此种系统性的忽略,笔者认为不能归咎于东盟国家不久前还普遍贫穷,这或许是华人以前的大汉天下,以及近百年来的后殖民心态的双重影响所致。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也无论是以前的贫穷还是今天的富裕,藏在两岸华人意识深处的,总有一种大汉天下的中心感。笔者认为正是这种自居中原的意识,让两岸出版人不自觉地忽略了周围的亚洲国家文化产品,特别是经济上落后于我们的东盟,大概内心深处有一种这些国家的文化商品无甚可观,不需要在意的微妙心态吧?

另外,近30年来两岸华人的社会文化精英,大多从欧美日等地留学归来,习惯奉其为文化宗主地区,把自己当成文化后进地区,认为要富强就是要超英赶美追日,因此,大家的目光总是放在欧美日等身上,总想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东亚大市场,出版潜力无限

然而,换个角度想,大汉中心其实可以是认识东盟的盲点,也可以是切入东盟的优点,将华文出版推向国际舞台,其实别光想着把自己摆在欧美日等地区中去比,不如把自己当成东亚社会的一分子。这时你会发现,两岸其实是东南亚社会的模范生,是东南亚国家渴望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典范。对东南亚来说,两岸不再是文化后进地区,无论是经济成就,还是文化,都是东盟十国渴望了解、接触的。

笔者认为,两岸的华文出版若要走进国际市场,东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有计划地将本土创作向东盟市场外销。然而,两岸华文出版对于版权外销东盟,做的却远远不够,至少远不如前往法兰克福、东京等地参加国际书展,购买欧美日图书版权做得积极。

将出版推向国际舞台,不能没有东南亚

想外销华文作品的版权,难以攻克的欧美日绝对不是现阶段的主要目标,版权不是只有卖出去,书不是只有在当地出版就好,而是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就,取得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就如同欧美日等地的翻译书在两岸市场畅销后,会对我们的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一样。出版要走向国际舞台,最终的目的也是要通过图书产生文化影响力。

因此,我们应该转换心态,利用自己在东南亚的经贸和文化优势,好好经营文化上相对落后却与我们比较亲和的东南亚图书市场。

例如,由相关主管部门带领出版界定期参与东盟十国的书展或商展,甚至主动组织出版团队,有系统地向东盟出版人推荐本土自制图书的版权。或以补贴、奖励的方式,帮助本土作品发行到东南亚。

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动两岸出版业者和东南亚地区建立稳健的版权贸易管道,让好作品都能通过版权代理卖给上述地区。假以时日,两岸出版业若能建立起一套类似同欧美日等先进地区间的版权合作关系,让华文出版品能够进入拥有6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让东盟市场成为进行出版国际化的练兵场,等到在这一地区都能够取得商业与文化上的成功,才可能真正让华文出版走进欧美日等文化市场,甚至取得成功。

东盟文化市场,两岸出版人都需要多花点心力研究并发展才对。毕竟,如果连文化后进地区的市场都打不下来,怎么前进文化先进地区市场?笔者认为,多关注并积极介入东盟出版市场的发展,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进军欧美日等发达地区。

上一篇:黑名单制度下一篇:政府网站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