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制度

2024-05-16

部门预算制度(精选十篇)

部门预算制度 篇1

部门预算是指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 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 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收支计划。与传统功能预算相比, 部门预算的优点在于三部分。一是部门预算统一了预算的分配和审批权限, 同时加强了各个部门的预算职责, 促进财政加大宏观调控预算的能力, 也促进了财政监督得到提高和各个部门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加强。二是以各个部门为基础, 部门预算中应该包括该部门所有的收支, 促使预算更加全面、完整、透明、清晰, 便于财政相关部门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三是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编制, 并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进一步将预算细化,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也加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部门预算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模式, 也是我国新一轮财政预算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基础。

二、现行部门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未实行规范的零基预算

许多地方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仍然采用基数法, 即根据基数和一定的增长比例来分配国家财政资金, 导致预算与部门实际的支出不相关, 没有发挥预算的作用。财政相关部门为了控制整体的基数, 没有将部门全部的正常开支列入预算, 但在实际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会追加支出, 使得部门预算不全面、不完整、不透明。

(二) 预算资金分割使用, 预算外资金监督薄弱

由于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 即对预算外的资金和预算内的基金收入、非税收收入等实行专款专用, 导致财政相关部门不能统筹使用, 也难以监督部门预算的执行。部门之间分配不均匀,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的公平、公正和效率效果。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督预算外的资金, 在审计预算外资金部分时, 发现浪费资金、违规使用资金、大量资金沉淀、虚报项目不当获取资金等现象。

(三) 预算编制程序不透明, 缺乏公民参与预算编制的环节

财政资金应该是广泛公民参与的财政资金, 是公开、透明、民主的财政资金。但在我国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只有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参与, 习惯通过闭门会议的方式来决定财政资金的分配政策和预算方案。有关部门没有开通公民广泛参与编制预算的渠道, 也没有就预算编制广泛地征求公民的意见, 公民参与预算编制和讨论的空间非常有限, 无法对预算编制提出意见或参与预算编制。

三、改革完善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议

(一) 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 实行绩效预算、零基预算

绩效预算的核心在于将效益与支出相联系, 坚持按照计划来编制预算, 按照预算来核算成本, 按照成本来计算效益, 按照效益来进行项目考核, 这样可以将目标、预算、效益相联系。将政府整体的目标进行细化, 分为多个计划, 再讲计划分为多个项目。对项目进行分析、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序, 按照排序的顺序列入预算, 并在执行预算后进行考核, 将本年度项目的效益与下年度部门的预算相联系。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实行绩效预算、零基预算需要做大量的辅助性工作, 例如将预算管理细化, 加强对项目分析、评估、储备。建立健全民主的预算决策制度。对于预算的执行, 应该完善科学合理项目绩效评审标准和考核体系, 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

(二) 统筹预算资金管理, 编制完整的部门预算

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应该改变目前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分开管理、预算内基金收入与预算外基金收入分开使用的现状。国家财政应该包括全部政府基金收入、全部政府行政收入、全部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学校收入以及全部事业单位收入。国家财政统筹安排和使用全部资金。根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公用支出和事业发展支出的实际需要, 全额由财政供给, 这既有利于财政资金的优化使用, 又能提高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 科学制定预算标准, 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在制定公共的经费制度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的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特点等因素。将经费相关标准进行细化。尽量不要给部门办公留硬缺口。严格遵守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向。专项资金不能用于一般性支出, 只能用于促进部门发展。在编制项目预算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项目储备, 并将项目储备报财政相关部门备案。列入部门预算的项目只能从项目库中取舍, 建立基本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标准, 规定预算编制标准浮动的上下限, 作为项目预算的参考标准。项目预算应该具有规范性、具体性, 还应有清晰的目标、可行的方案、预算的标准。项目预算中包括预算执行的时间、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的职责, 这样有助于加强对项目的考核和管理。

(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预算审查监督机制

建议修订预算法时, 进一步提升部门预算的法律地位, 强化预算法律责任,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应规范编制并报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审计机关应依法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审计监督。部门预算应包括部门基本情况说明、预算收支情况表、政府采购预算表、预算编制依据及说明、项目绩效目标及实施方案等主要内容。部门预算编制应该遵循绩效预算、零基预算、预算合法、完整、准确等基本原则要求, 部门预算草案应该提请人大审查和票决, 人大有权在预算平衡的前提下提出部门预算修正案, 当部门预算未获人大表决通过时, 人大可以启动问责程序, 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国务院应该先行制定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 对部门预算编制原则、编制方法、执行管理、审核监督、责任追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待条件成熟后再上升为法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首先探讨了目前我国现行的部门预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接着分析现行部门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探讨了改革完善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 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 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改革也会越来越完善。

摘要:如何实改革完善我国部门预算制度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之一。文章对我国现行的部门预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进行探讨, 并分析了部门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完善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部门预算,预算制度,预算编制

参考文献

[1]朱文阁.关于改革部门预算制度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20) .

[2]任辉.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0) .

[3]罗光平.浅谈部门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辽宁经济, 2010, (2) .

[4]陈燕燕.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探讨[J].财会通讯, 2010, (4) .

[5]李振燕.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 2010, (9) .

部门预算制度 篇2

就现实国情而言,由于我们目前没有做到把政府的全部资源特别是公共资产方面的资源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也缺乏准确地把握完成绩效目标需耗费的成本的完备的预算信息和预算分析能力,财经纪律弱化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并且实行新绩效预算需要一个支持和强调预算的公共责任与追求结果绩效的氛围与机制,需要发展出一套成熟而且运行成本比较低、达成一致的绩效测量体系。因此简单和盲目移植西方国家预算管理经验,难免出现“淮橘成枳”的结果。当前应在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的支出管理改革的基础上,为实施成功的绩效预算积极创造条件

(一)加快构建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中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无疑需要建立在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的基础之上。只有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在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的前提下,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谈得上真正监督政府支出的绩效提升。因此,应当以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议程。以着眼于规范政府运行机制的“费改税”为契机,逐步将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覆盖政府所有收支、不存在任何游离于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项目的公共预算体系。

(二)以法律规范推进绩效管理改革,逐步提升预算管理的透明度。绩效管理涉及职责与权能的重新分配,利益结构也会重新整合,在使一些部门受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另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由于法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为了降低改革的阻力,顺利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借助于立法手段,以法律的形式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固定下来。就公共预算管理的立法修订与完善而言,需要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吸取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公共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财政支出透明度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立法规范。

(三)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政府绩效。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些长期项目和或有债务的信息,有助于增加预算信息的完整性、可信度和透明度,加强预算成本计量与政府业绩考核。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已经在政府预算会计中使用权责发生制,或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成本和绩效,应在政府会计及预算中引进权责发生制,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部门的真实绩效。

(四)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与编制过程,逐步引入绩效评价内容,建立起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的预算约束机制。建立这种新的预算分配和考评机制,首先,要建立起体现部门战略规划的滚动预算制度,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连续性,为编制部门年度预算和实施绩效考评创造条件。其次,建立体现部门年度绩效计划的部门年度预算制度,提出明确的绩效目标,并将年度预算置于滚动预算的约束之下,真正形成滚动预算计划的分年度实施预算。最后,运用绩效指标对年度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安排、调整下一年度预算,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对预算的约束。(姚丽媛)

参考文献:

1 郝玉贵,程广洪,肖扬;政府绩效审计与项目评估:实践特征及融合[J];审计与经济研究;02期

2 魏耀聪;论发展中国家公共支出绩效审计[J];审计月刊;期

3 赵保卿;谭先华;王巧荣;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分析——基于公共产品供需均衡视角[J];审计研究;01期

提速中央部门预算管理 篇3

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向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部门预算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部门预算管理体系,但现行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仍存在着一些不能满足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导致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年初预算到位率低;二是结转结余资金量大。

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调整预算周期,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目前我国预算“二下”批复在每年4月份,各部门第一季度均在无预算的情况下执行,因此,各部门一季度只开支基本支出及少量延续性项目支出,对于新增项目,一般要等到每年4月份预算正式批复后才开展立项、招标等具体工作,在7、8月份才能正式动工,很多项目实际的执行预算时间仅有4个月左右,由此形成结转资金。

笔者认为首先要对预算周期作出调整,将预算年度调整为当年4月1日至下年3月31日,这样预算安排与实际资金使用时间能基本衔接一致。

其次,笔者认为需要尽快完善预算标准体系,以便于预算编制和审核。现有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滞后,预算编制标准不够完善,很多开支标准滞后,一些开支无参考标准,只能通过网络查询或市场询价进行测算,即便是专业机构也难以找到权威依据进行审核,导致预算编制和审核不够严谨,预算往往根据以前年度的预算基数测算。建议尽快完善预算标准体系,真正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和审核的科学性。

第二,进一步加强对结转结余资金的清理,甚至可考虑取消部门预算中的结转结余资金。目前以部门为主体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的方式,不利于盘活存量资金。从主观能动性看,结转结余资金作为部门的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没有部门会主动消化全部的结转结余;从资金效益最大化角度讲,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结转结余苦乐不均的情况,若只在部门内部统筹动用结转结余,则结转结余较多的部门可以在安排重要事项之后保障次要事项,而结转结余较少的部门则可能连重要工作都无法保障,极大降低了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此,笔者建议取消部门预算中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所有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每年底应上缴中央,由中央统筹使用。所有部门的可用财政拨款均为当年财政拨款,使部门预算内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成为历史,有利于中央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

(作者就读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部门预算制度 篇4

一、我国部门预算发展及现状

所谓部门预算就是指以单位预算为基础, 将各部门划分为不同单位, 从而对各部门的财务收支计划进行编制的一种财政制度, 它既可以对各单位的收支进行反映, 也可以将有差异的支出项目进行分解。部门预算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一般预算, 二是基金预算。部门预算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通过部门预算, 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进行目标的确定, 并且在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综合考虑, 提高了管理者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部门预算可以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综合协调, 能够使得管理者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是部门预算有利于部门的业绩评价, 通过部门的预算管理能够使得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能够对目标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从而更好地体现部门的经营业绩;四是通过部门预算能够对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激励, 部门预算有很强的目的性, 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降低盲目性, 从而激励工作人员完成部门的目标。

部门预算最早产生于英国, 它是商品经济和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可以有效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 是政府进行财政规划的有效手段。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起源于清朝末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国的预算制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由于预算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长期以来都很不成熟,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预算制度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现行的预算制度与传统相比, 已经完成了从功能预算到支出预算的改变。现在的预算制度规则是由国家财政部统一进行领导, 下面的各级政府对所属区域进行自行管理, 这种预算制度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的关系

一是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单位必须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财政支出预算, 并且根据资金的特点区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 同时根据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资金的应用计划。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工作都是建立在详细的部门预算的基础之上的;二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得预算管理中资金的使用更加严格和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使得各预算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有效遏制了胡乱使用资金的现象。此外, 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也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加;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得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得到很大提高。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 财政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部门的预算信息, 这些都能够对部门的预算工作进行有效检验,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四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通过预算管理间接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 各预算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了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力度, 为了满足制度的要求, 各部门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会计监督核算体系,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水平得到综合性的提高。

三、国库集中支付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库集中支付使得部门预算中的资金的运营难度大大增加。在预算管理中, 资金的获得和使用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这会使得资金的调度难度大大增加, 严重阻碍了各部门有效使用资金的灵活性。国库集中制度产生以后, 国家财政部门将各项资金都集中存放于在指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中, 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使得各部门的存款严重减少, 最终会使得各部门的资产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对各部门的财务信息评级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国库集中支付与各部门的财务管理产生矛盾, 从而使得部门预算中的会计核算难度加大。我国的财政部门对国库集中支付有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 这种系统与目前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同时存在, 部门的各项收支业务必须由两套系统共同结算。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系统要求各项财政支出必须按照部门预算的安排进行一一对应, 内容必须要明确, 并且应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支付。而各部门的会计核算系统则对收支分开管理, 二者不存在相匹配的关系。此外, 对于各部门会计科目的设立以及进行核算的口径都与国库集中支付会计系统上的经济科目不相对应, 各部门的财会人员在进行实际会计操作中必须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要求, 从而使得部门预算中的会计核算难度大大加大。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得部门预算的编制难度加大。部门预算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行中具有起点的作用, 各部门必须提前一个月对下个月的资金需求情况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向财政部门进行审报,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本身的特点使得在申报过程中的程序审批变得异常复杂,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部门预算的效率, 使得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四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使得预算效率大大降低。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的发展相当迅猛, 从而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系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完善, 各种信息的传递出现很多问题。各部门不能及时获得最新信息, 从而不利于部门预算的有效制定。此外, 各部门不能通过互联网与国家财政部门进行有关财政收支的信息核对, 使得各项数据不能得到有效分析, 也会严重影响部门预算的有效性。

四、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之间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完善的法律政策能够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必须加强政策改革, 具体做法是应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 完善各部门的预算制度, 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的审批程序, 从整体上达到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效结合, 从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健全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面对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着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功能达到适度的扩大, 并且注重系统安全性的建设。要建立广阔的网络系统平台, 使得系统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采集和更新, 从而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三是综合提高预算部门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得预算部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面临新的挑战, 所以, 各部门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熟悉各项法律政策, 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进行综合全面的理解。此外, 还要在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上更上一层楼, 规范部门的资金管理, 对部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将监督、执行和预算制度进行分离, 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在我国现行制度中, 国库的监督体系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它们分别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监督和财政监督。这种现行制度使得各主体责任过于模糊, 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权力混乱的现象, 使得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难以顺利执行。因此, 我们应该对相关责任机制进行完善, 加强部门的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 从而保障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的有效进行。

澄迈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 篇5

2018

目录

第一部分

水务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三、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四、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六、部门收支总表

七、部门收入总表

八、部门支出总表

九、项目支出绩效信息表

第三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水务部门(部门)概况

澄迈县水务部门是承担着全县水利基本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其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

一、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水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水务工作的发展规划、计划。

2、统一管理全县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按规定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等规费征收制度;管理全县节约用水工作。

3、指导水政监察和水政执法工作,协调处理水事纠纷。

4、指导、监督、管理全县水务工程设施、水域、渠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以及江河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协同有关部门检查、监督全县水务资金的使用。

5、指导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监督全县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工程和农村小水电的管理与运行。

6、负责全县城市供水、农村饮水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全县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7、负责组织管理全县重点水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水务行业管理,负责实施水利技术质量标准检查工作。

8、承担县防风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管理全县防洪工作,对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务工程实施防汛防旱统一调度。

9、组织、指导全县水利和农村小水电队伍建设及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10、负责对所属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进行监督,协调有关部门监管其经营性国有资产。

11、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纳入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预算单位为水务部门(本级),三防办(二级),水政监察大队(二级)。

第二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表

此部分内容即为部门预算公开表,详见《2018年海南省澄迈县水务局部门预算表》。

第三部分 水务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3323.28万元。其中,收入总计3323.28万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本年收入3323.28千元;支出总计3323.28千元,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51.79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支出60.02万元、行政单位医疗支出15.08万元、离退休支出21.46万元、其他优抚人员支出7.26万元、退伍人员安置支出37.8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28.27万元、水体支出1733.7万元、行政运行支出280.9万元、水利执法监督支出45万元、防汛支出12万元、其他水利支出1030万元。

二、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规模情况

水务局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当年安排3323.28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结构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支出118.31万元,占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支出75.1万元,占2.2%;住房保障支出28.27万元,占0.8%;节能环保支出1733.7万元,占53.5%;农林水支出1367.9元,占40%。

(三)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具体使用情况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2018年预算数为73.25万元。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退役安置2018年预算数为45.06万元。

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2018年预算数为150.2万元。

4.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2018年预算数为28.27千元。5.农林水支出(类)水利(项)行政运行(项)3101.6万元。

三、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为401.07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368.97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绩效工资、退休费、住房公积金等;公用经费32.1万元,主要包括: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

四、水务部门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1.82万元,其中:

因公出国(境)经费,2018年本部门(单位)年初无此项经费预算。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32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7.32千元),与去年减少了45.2%;公务接待费4.5万元,与去年持平。主要原因包括:继续严格贯彻厉行节约的规定,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规模和标准。公务接待费计划主要用于:外市县业务对口部门、市内相关部门项目调研、考察、交流等接待任务。

五、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我部门2018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支出。

六、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收支预算情况的总体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原则,水务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经费拨款收入;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农林水支出。水务部门2018年收支总预算 3323.28万元。

七、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收入预算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收入预算3323.28万元,其中:经费拨款收入3323.28万元,占100%。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666.99万元,主要是经费拨款收入增加了1666.96万元(老城西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增加了预算1737.7万元)。

八、关于水务部门2018年支出预算情况说明 水务部门2018年支出预算3323.2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02.58万元,占15.12%;项目支出2820.7万元,占84.88%。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

2018年水务部门本级的机关运行经费预算502.58万元。

(二)政府采购情况 2018年水务部门本级及下属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总额0万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水务部门本级共有车辆1辆(三防办用于防风防汛防旱)。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18年水务部门 2 个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预算金额

859.08万元。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经费拨款收入:指财政部门当年安排给单位,且不与单位征收任务挂钩的资金。

二、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人民政府、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利用政府信誉、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

三、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参照政府性基金管理或纳入基金预算、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

四、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项用途的收入。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章或者规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者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定所收取的各项收费收入。

六、国库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按规定纳入国库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七、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指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八、罚没收入:指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没收款、赃物的变价款收入。

九、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即一级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

十、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指有偿转让国有资源(资产)使用费而取得的收入。

十一、单位自有资金:除财政部门安排和单位征收、收取的资金外,单位自身获得的资金。

十二、收回存量资金:指财政部门从按规定收回的存量资金中安排给单位使用的财政性资金。

十三、基本支出: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四、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五、“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六、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十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反映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支出。

十九、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反映按规定用于烈士和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及丧葬补助费。

二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反映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行政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行政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按国家规定享受离退休人员、红军老战士待遇人员的医疗经费。

二十一、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公务员医疗补助(项):反映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

二十二、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部门预算;编制;问题建议

1.部门预算的定义、原则和目的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单位。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因此部门预算,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预算内收支计划,又包括部门其他收支计划。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部门预算应该是反映一个部门全部收支状况的预算: 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部分,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部门经费的安排,一定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以及“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的原则。预算应该是部门各方面的人员根据深入细致的调研得到的可行的方案。财务预算可以使一个部门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全面考虑,捋顺思路,确定工作内容和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为控制部门的费用支出和评价部门绩效提供依据。

2.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和整理,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

有些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有些领导则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集业务、资金、费用等预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尽管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部门预算的基础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应该集全单位之力做好预算。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发放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向其讲解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要科学地编制预算,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情况清,心里明,编制的预算有根有据,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财务部门应根据核实无误的基础数据,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单位建立了规范的预算制度,结合现有的情况和规定的程序编制,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搜集,基础资料薄弱,这就造成了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不高。

2.2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因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收入是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再考虑下年的市场经济等各种不可测因素的影响来测算下年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基层单位预算支出是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如人员支出是按上年 8月末单位在册在编人数来核定并编制下年度的部门预算,而从上年 9 月到预算年度的 12 月单位职工增减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影响了人员支出的准确性。

2.3有些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既得利益,不能适应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事业单位不是想着本单位下个年度要干什么事,也不是想如何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社会效应,而是只停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财政拨款的基数上有所增长,单纯的认为财政资金不多拿是吃亏了。而零基预算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测算需求,并根据财力情况寻找最佳的需要与可能结合点。目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单位为了考虑既得利益都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2.4执行、监督力度不足

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执行实际上是会计代办制,使日常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脱节。基层事业单位认为财务收支的正确与否有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把关, 与本单位关系不大,因而搞好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主观能动性有所下降;同时,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业务量大,工作任务重,而且业务科室的经办人员对被集中核算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的用途了解不详细,造成客观上不能正确反映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结余等实际状况。

3.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3.1预算编制与部门发展规划相结合

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没有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预算的短期行为。为此,一方面要把预算的编制和单位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在预算编制前,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建立项目库,确保预算项目编制有的放矢。

3.2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严格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

预算作为一种科学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一定要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产地等详细列报,并编制政府采购目录表。建设性项目和专项支出要递交支出项目申请,并同时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准确地确定预算项目所需资金。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支出申请科室及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地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对政府安排的刚性支出项目必须保证,不留硬缺口。只有这样项目支出预算才不背离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单位的事业发展才有资金支持。

3.3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基层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预算项目的变更、取消、追加和调整审批制度,加大对预算执行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实现对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用机制和制度保证预算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4加强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

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各基层事业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科]

【参考文献】

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探析 篇7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单位部门编制, 反映其收入和支出情况的预算。部门预算以定额为标准编制, 但现行的部门预算编制通常以往年的部门决算数据为基数, 考虑当年的项目变动等情况编制出来。对以往的部门决算并没有进行仔细分析, 对部门间的平衡公平也置之不顾。有些单位虽然考虑了单位的实际情况, 使定额标准与单位部门的职能相挂钩, 但是又存在分档过细, 使定额涵盖范围过窄。种种其他因素都导致了目前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存在一些差异, 阻碍了预算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必须找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的原因, 增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对比性。

二、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原因分析

(一) 部门预算与决算的编制依据和体系存在差异

部门预算编制时与部门决算的编制在经济科目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致使预算与决算的对比性和衔接性不强, 失去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编制的意义, 影响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部门预算在编制中安排了较多的专项经费, 专项经费主要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专项经费数额通常较大, 主要用于单位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在实际部门预算编制中, 有的单位追加的项目经费没有纳入项目预算管理, 在决算中又有所反映, 还往往把一些经常性的经费如办公费、印刷费、业务费补助、交通费等也列示在专项经费项目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有些单位也经常混淆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 甚至用专项支出来弥补经常性支出经费的不足。这严重违反了专款专用的规定, 挤占了专项资金, 造成国家预算资金的管理混乱。由于没有统一的部门支出标准, 财政部门对单位资金的收支情况和编制记录情况缺乏约束和监督力度, 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由于缺乏严密的监督, 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决算时也具有极强的随意性, 模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 随意填制, 使预算和决算的对比性降低, 缺乏衔接性, 不利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和高效使用。

(二) 预算编制不严谨, 决算审批不严密

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各级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了解, 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规定程序, 没有做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馈和更改, 致使部门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脱离单位实际, 缺少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 很多主管部门对部门决算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 没有结合各单位的性质和实际来进行考察。只是审批部门预算决算表中的数据, 对于各个项目如何支出及运营结果如何都没有详尽考察, 对于部门预算更好的编制和执行没有起到相应的约束力量。

(三) 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部门决算和部门预算的审核监督部门财政部和审计署并没有对两者的可比性提出具体的要求, 这也是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由于编制基础不一导致没有可比性, 在进行部门决算分析时不能很好的衔接, 致使单位实际支出与预算往往相差较大, 监督部门也不可能做到详尽全面严格的调查。在部门预算的执行期间由于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草案要经过大概三个月以后才能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批复, 所以实际上单位在前一个季度的支出是不受预算的约束的, 这也使得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也在资金的前期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另外, 目前也没有相应的预算编制质量以及预算执行效果的考核机制, 虽然部门预算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单位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但是由于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编制要求, 所以对于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和科学性还难以考察。

(四) 预算编制单位重视不够,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没有具体的预算编制要求, 很多会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 没有与各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 而草草拼凑数据就找领导签字。很多单位领导对预算的重视也不够, 为了得到更多的财政资金往往虚列支出, 或者随意调整项目资金, 缺乏对部门预算的严肃性认识。

三、加强部门预算与决算可比性对策

(一) 使部门预算和决算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

应该统一规范制定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编制要求, 对于预算和决算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进行统一, 避免在编制的方法上造成两者的差异。要进一步完善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一些部门预算的编制单位支出管理费用如水电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都按照定额标准包含在基本公务费中。而在部门决算中, 这些支出的科目设置按照经济分类包含了多项明细科目, 不能与部门预算相对应, 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降低了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可比性。因此, 在确定定额标准时划分清楚资金的使用明细, 在确定定额标准时还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如:市场价格水平, 单位财务状况以及各部门的职能等。同时, 还应细化专项经费, 增设专项经费明细科目, 使部门预算与决算的使用情况能够一一对应, 便于进行分析考核。专项经费应该专款专用, 不应把单位的经常性支出列入专项经费使用科目中。对于单位的年末结余, 应该找出具体原因。如果是非正常原因则应该调整当年预算、核减下年预算、收回部分结合资金等措施, 以逐步消化结余资金。在编制预算时, 要加强对部门决算数据的利用, 对上年度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预算在执行和核算方面的问题, 从而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

(二) 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和决算审批程序

部门预算在编制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本年度单位实际, 各级各部门间做到充分沟通, 遵循有关规定和程序, 严密谨慎的制定。有些单位在编制采购目录时, 不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或者安排较多巨额工程项目, 而这些项目多投资效益低, 执行难度大。有些单位因预算编制不合理, 年终追加资金也较多, 使预算编制的目的形同虚设, 严重危害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在制定下年度部门预算时, 应该严格遵守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 对部门决算数据充分利用并加以分析, 查找出差异原因, 及时调整不足, 做到规范、科学和严谨。我国应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决算制度, 规范年终决算, 开发完善决算软件, 使决算的编制能够客观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 完善监督和绩效考察制度, 增强预算公开透明性

虽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部门预算有审议过程, 但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详尽细致的审议, 只能是做符合常规性的, 对部门预算进行总体的、一般性的审核。部门决算是根据会计核算将单位部门的日常收支进行核算, 按总账和明细账填列。所以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在核算差异上有差距, 这也给财政部和审计署在对部门决算进行审核是否违背预算时造成一定的难度中, 也就导致了监督力度不够。因此在统一规范部门预算与决算编制基础之上, 还要完善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 增加预算执行的约束, 推动预算执行的高效性。应该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查委员会, 并分派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士入职。对单位整个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要进行全程跟踪和考察, 特别是在重大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要重点考察。对于不合理的收支和偏离预算太大的项目要及时追究责任查找原因。要结合阶段性考察和最终考察, 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察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各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都要有相应明确的记录, 在奖励和惩处相关人员和单位时要有依据。

(四) 提高单位领导重视力度和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部门预算与决算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部门预算和决算的科学编制是缩小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差异的基本前提。要积极推动部门预算和决算的发展, 需要提高单位领导对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视, 使部门预算与决算在单位的工作开展中得到认可。另外, 还应该提升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组织培训会计人员的基础规范, 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 使编制部门预算与决算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政策、规则的出台而不断得到提升。对于决算与预算差异过大的情况, 要实施责任倒查制度, 真正提升相关人员业务技能与工作责任心。

四、结语

随着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化, 缩小部门预算与决算差异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各单位领导应该重视部门预算与决算的编制工作, 严格遵循规范统一的编制原则, 体现部门预算对年度内资金收支的约束能力, 使部门决算能够反映年度内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加强监督和考核工作, 推进预算体制改革工作的进程。

摘要:在各单位的实际执行中, 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部门预算的编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文章主要探究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之间的差异, 分析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以加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衔接。

关键词: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差异

参考文献

我国部门预算现状分析 篇8

一、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 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2000年以前我国没有编制部门预算, 各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 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支, 既要反映一般预算收支, 又要反映基金预算收支和预算外收支。目前部门预算包括收支预算总表、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人员支出预算表、日常公用支出预算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表、部门人员基本数字表、专项收入预算表、专项支出预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政府采购预算表等。

二、我国部门预算编审现状

目前, 我国部门预算编审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我国预算编制已采用零基预算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体制惯性, “基数法”仍在很大程度上被沿用, 这使得各部门间经费保障水平不一, 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难以提高。同时, 预算编制也不够细致严谨, 往往存在较多人为因素, 难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编制。

2、预算编制时间与相关制度不衔接。我国预算制度采用公历年制, 时间跨度为1月1日到12月31日, 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批是在3月份以后。每年部门及单位预算批复通常在4月后, 则1~4月各部门及单位预算是按照拨款控制数执行, 而不按照部门预算数执行, 这样使得每年前四月的预算形同虚设。

3、定额标准体系不够科学, 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在实施过程中, 支出定额标准偏低, 人员经费核定不准, 由于体制惯性的作用, 其仍受“基数法”的影响。如何调整定额和调整定额的频率仍是部门预算的一大问题。并且, 对于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 目前无相应的考核机制。

4、预算编制不完整。目前我国的公共收支分为预算内、预算外及制度外收支, 然而, 政府预算只有预算内收支在内, 大量的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范围之外, 这样的预算编制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管理的混乱, 而且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5、预算收支科目相对简单。许多地区编制的预算草案只列到类级科目, 没有具体的款、项、目。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一些项目, 比如“三公消费”, 在部门预算中未得到充分反映, 这不利于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从而软化了预算约束。

6、预算编制缺乏部门的监督。部门预算的批复在4月后, 每年前四月处于无预算控制状态,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法律漏洞, 不利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同时, 部门预算编制时, 公众的参与性偏低, 人大的监督过于形式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门预算的监督力度。

三、国际经验

目前, 在国际中, 部门预算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有:英国、德国、美国、法国等。这些国家比较成功的部门预算制度经验已得到许多国家的效仿和借鉴。下表是上述各国部门预算的编制特点:

国家特点

1、预算编制和监督程序严格

英国2、部门支出预算的控制程序科学

3、部门支出预算的编制时间较长1、注重绩效管理

德国

2、高度公开与透明

1、部门预算管理职责明确

美国

2、相关法律体系完备

1、预算编制相对独立, 有利于公平和效率原则

2、支出预算按部门编制, 有利于绩效考核和监督

法国

3、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分离, 有利于提高预算的透明度

4、预算监督体系健全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 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部门预算编审制度与我国现阶段的部门预算编审制度相比, 其在内容上和程序上做得更加完备。在内容上, 其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以保障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在程序上, 其部门预算编制更具程序化, 参与编制的部门、人数比较多, 具有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 并且其部门预算监督体系也相当完整, 有助于部门预算编制的透明化。

四、改进建议

本文分析了我国部门预算编审现状以及部门预算编审的国际经验, 结合这两方面内容, 今后我国部门预算编审改革应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部门预算编审制度, 并解决目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政府可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第一, 逐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第二, 加强预算编制的监督, 公开预算编制, 提高透明度;第三, 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注重绩效考核;第五,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编制, 完善预算编制;第五, 改公历制为跨年制, 衔接预算编制时间与相关制度;第六,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填补预算编制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漏洞。

参考文献

[1]李红凤.浅析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叶修廷, 冯磊.部门预算改革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3]沈建生, 肖超.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J].财会月刊.2009年02期.

[4]章君.法国经验对我国部门预算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0期.

部门预算制度 篇9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与决算衔接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 预算编制过于随意, 缺少严谨度

财务预算是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需求, 预算当年、当季或某一项目所需的资金支持, 这是对单位综合运用收入与支出的预算估计工作。国家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秩序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单位财务支出动辄上百万、千万, 一些大的建设工程优势甚至需要过亿的资金支持, 财务预算的作用就在于为项目财务投入限定一个范围, 避免出现财务的过量支出和流失。但就目前事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现状来看, 很多单位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够严谨、过于随意等问题, 由于与基层部门缺少沟通和交流, 导致财务部门对基层财务的收支利用情况不了解, 因此, 财务预算工作与实际的资金需求和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财务预算准确定过低。

(二) 缺少预算执行能力

财务预算工作是财务决算工作的重要参考, 并且规范了实际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行为。而事实上, 很多事业的财务预算决策执行程度并不高, 很多部门并没有按照财务预算流程和内容进行收支管理, 随意的支取资金, 财务部门对单位人员的财务收支和账目报销管理过于随意, 全然没有约束力, 次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也在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存在严重的贪污和腐败现象。另一方面, 财务部门缺少对其它各部门进行财务考核, 任由其它部门随意支出资金、报销账目, 没有监督执行预算决策, 从根本上来讲,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难以实现有效的财务预算执行与监督能力是因为其在单位当中确实影响力, 亦没有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指出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和管理范围, 财务部门地位过低、监督管理权力较小, 就无法对其它部门实现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工作。

(三) 决算编制批复工作存在漏洞

财务决算主要是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其关键点就在于对实际部门收支情况与财务预算内容进行有效的对比评价。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决算工作却往往依靠一张张数据、表格对实际财务收支和预算决策执行状况进行分析, 而并为对各部门所提交的财务收支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严谨性和来源进行深究考核, 导致财务决算工作失真, 大量的资金流失和不合理运用问题并没有被发现;其次,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还未有一套统一的财务预算与决算运行系统, 各单位所执行的财务预算与决算制度差异显著, 很多财务数据、财务报表和工作流程都欠缺规范性和严谨性。总的来讲, 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与决算工作存在“重数据、轻实际, 重预算、轻执行, 重报表、轻分析”这几个问题。

(四) 会计核算制度问题

会计核算制度是财务部门开展财务预算与决算工作的制度标准和行为参考, 即使当前我国已经在事业单位推行了新会计制度改革, 但是对改革条例条令的执行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还是还沿用传统的会计审核制度, 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与当下各部门的实际财务运作需求出现脱节;还有一些部门则仅仅是在表面上对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 做尽了门面工作, 内里完全没有按照会计制度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制度出现问题, 就无法对会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 财务预算和决算工作也就随之出现了漏洞。

二、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与决算工作的有效衔接

(一) 严格财政拨款的支出预算工作

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的数量则由会计预算决定。因此, 财务管理部门在执行预算的时候, 必须明确提出各个部门或者某一项目所需的财务支出细节, 预算报表需体现出预算与决算间的可比性, 提出决算内容和决算办法, 首先提升财政拨款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以免过多的财政拨款造成资金消耗和浪费、资金不足等问题。严格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工作, 提出明确的部门工作收支决定, 从源头上杜绝了财务浪费和过量拨款, 实现了良好的收支管理与监督。

(二) 监督和控制预算决策的执行

部门预算执行是保证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衔接的中间环节, 控制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建议对财政资金分配运行全过程进行优化整合, 建立以支出周期为核心的预算执行控制程序。即从资金分配——用款申请——资金审核——资金拨付的全过程, 建立跨部门、跨岗位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风险控制制度, 以此达到以预算控制执行、以决算反映执行的日标。在可能的条件下, 应将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和国库集中支付软件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的集中利用和资源共享, 发挥协同效应。

(三) 制定预算决策执行考核标准

财务预算始终无法代替实际的部门财务收支情况, 事业单位在发展和运作期间, 有很多突发事件和财务收支情况时无法估计和预料的, 因此, 财务预算并不能决定最终的部门财务收支管理工作。这就需要财务部门执行一个预算决策执行考核标准, 对预算中的内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 设定一个预算执行的差异范围, 对差异范围内的财务波动详情进行分析, 对差异敢为之外的查问波动情况进行深究, 根据没有年度的预算执行考核结果, 综合单位的财务使用规律, 并以此作为下次财务预算的参考, 进一步提升财务预算的准确度。其次, 还应当指定财务预算超支的惩罚制度, 要求出现不合理、不明确财务超支问题的部门拿出整改方案和财务补救办法, 对于个人出现的财务超支或财务去向不明问题, 要求深究, 并将对超支部分进行偿还。

(四) 实现年终决算与来年预算编制的有效结合

年终决算与来年的财务收支预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年终决算的内容包括:计算当年的财务结余或超支数目、评价当年的预算执行标准、提出财务结余的使用方案等等, 实现年终结算与来年财务预算编制的有效结合, 可以进一步提升来年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降低前年财务收支对后年财务预算与决算的影响, 避免财务问题的日积月累和“滚雪球”现象, 以免给未来的财务追究与审计工作带来障碍。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与决策的有效结合是提高财务预算执行度的重要方法, 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 就必须尽快整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和决算工作制度, 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会计核算制度, 规范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 使用先进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

摘要:事业单位部门的财务管理关系到单位的运作效率, 作为社会管理与生产的重要部门, 财务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预算是对部门资金流动的一个提前计算, 决算则是最终审核部门运作的财务投入数量和使用情况, 实现部门预算与决算接轨, 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实现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决算的衔接, 文章首先提出了部门预算与决算的衔接问题, 而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可以对实际的部门预算和决算工作衔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工作衔接

参考文献

[1]盖志杰, 聂勇.水利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决算结合的实务探索[J].中国水利, 2013 (12) :634-635.

[2]徐文贞.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全过程探析——以山东省地震局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 2015 (07) :266-267.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考 篇10

1. 有利于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实行部门预算可以使预算单位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大大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规范性和约束力, 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公共财政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有效减少了腐败的发生。

2. 有利于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省级财政部门直接将经费划拨到一级预算部门。各级预算部门直接将支出数申请给省级部门审核, 使得省级部门在项目支出时使用同一口径, 避免了原先内部的层层审核、口径不一, 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双方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实行部门预算是我国继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新的税收制度后, 在财政支出管理上推出的一项重大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方法的实施, 有助于优化支出结构, 有利于部门规范、合理、高效地利用财政资金,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有利于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新的预算管理模式, 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 强化了预算部门的编制职责, 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明确了各个机构的职责分工, 初步建立起权责分明的预算体制, 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的相对分离, 既强化了预算管理, 也增强了预算的刚性, 从而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的管财行为、财政的理财行为和部门的用财行为。

二、当前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执行不够严格

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起点, 部门预算一经批复, 国库集中支付就必须顺着预算的方向走下去, 这就要求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要格外的严谨、细致、科学。部门预算资金在国库网下达时一般都要下到明细, 如单位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培训费等, 而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总会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国库支付有关规定, 预算项目间经费如需调剂需上报上级审批, 审批的手续又比较繁琐, 因此有的单位会按照原预算的明细科目申请, 但实际使用却又是另一种用途, 从而减弱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使预算与实际不符。

2. 预算编制不透明

公共财政应该是公民广泛参与的财政。目前, 政府基本上没有提供公众参与预算编制讨论以及咨询民众意见的制度通道, 民众对预算编制过程的参与空间极其有限, 无法就预算编制提出意见或施加影响, 致使社会监督缺失。

三、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的建议

1. 完善预算编制管理, 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力

部门预算改革是一项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紧密联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 这就要求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前瞻性。预算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中的项目, 细化单位的资金需求与项目支出安排, 科学反映各类财政支出活动, 保证支付内容和金额符合批准的用款计划, 努力做到支出进度与用款计划进度相吻合。

2.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编制部门预算不仅仅是财会人员的工作, 它更需要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各单位领导要根据往年的实际支出情况和当年的工作任务, 协调其他相关的部门, 合理安排支出数, 以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编制好的预算还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才能报出。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

编制部门预算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仅仅依靠财务一个部门是不能办好的, 它需要整个单位从上至下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要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 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体系。

4. 推进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

随着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扩大和深入, 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当前, 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开展, 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特别是效益审计评价体系还没建立。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是建立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的。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理财水平, 促进单位成员更加重视工作结果, 提高工作效率。

5.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预算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

要把预算执行情况和整改情况, 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考核内容, 并作为相关责任人职务升迁的重要依据。通过有力的考核奖惩措施, 确保预算管理和审计整改的实效。

6. 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围绕建立公共财政实行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这就要求单位财会人员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知识的学习, 以部门预算的编制为平台, 加大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培训,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各单位会计负责人要带头学习会计制度、法律法规, 增强依法理财, 积极理财的意识, 以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下一篇:DEA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