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

2024-05-08

企业人力资源管(精选九篇)

企业人力资源管 篇1

关键词:物管企业,人力资源,思路

物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物业管理企业对员工的招聘、使用、培训、晋升、调动、辞退, 直到员工退休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

问题一:企业缺乏人员规划, 需要招聘时往往提不出明确的人员需求

所谓人员规划, 就是要对本企业面临的人员需求和供给情况加以估计, 并考虑如果出现岗位空缺, 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来填补的过程。在这方面, 有所考虑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多。当人员发生流动, 特别是骨干人员流失时, 企业往往相当被动。也正因为平时缺少对人员规划的思考, 在企业的招聘申请表里, 很难了解到企业对于招聘人员的具体要求。

问题二:企业人员招聘管理系统过于简单, 招聘质量难以保证

前几年, 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 很多物业管理企业走进了“工作难找, 人员易招”的误区, 对招聘工作不重视。有些企业虽然重视招聘工作, 但大多数也只停留在口头上。企业没有科学的工作分析, 招聘条件不清晰, 招聘渠道定位失误, 招聘方法不科学, 重要岗位的招聘没有科学的人事测量工具, 录用随意性大, 很少对招聘工作进行跟踪、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招聘管理系统很难保证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问题三:缺少一套公正的绩效考核系统, 员工的考核、晋升缺乏制度支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必然涉及到员工的绩效考核。在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 还没有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系统的、公正的绩效考核系统, 并形成制度。很多企业是沿用其他企业的, 甚至是其他行业的绩效考核制度, 并没有根据本企业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了某些主管的一些主观看法。甚至在一些企业里根本就没有绩效考核这么一回事。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缺位, 使企业的员工考核、晋升缺乏制度的支持。

问题四:直线经理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缺位或参与不足, 是制约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

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但是在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当中, 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估、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选任、人员使用、人员培训、绩效考核、人员激励、人员薪酬、人员保护与福利、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好像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只是人事经理的主要职责, 根本没有直线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在一些企业的管理处人员招聘面试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管理处经理缺位的现象。直线经理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缺位或参与不足, 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能维持在传统人事管理的状态。

问题五:“招工难”, 使企业降低了对员工的工作要求

目前,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从业人员招聘难, 尤其是保安人员的招聘。几年间, “招保安难”一时成为行业谈论最多的话题。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 也使得部分企业产生了“管得严, 人会走”的顾虑, 对人员的管理畏首畏脚, 顾虑重重, 走向另一个极端。

问题六:没有人才梯队建设的明确规划和制度, 企业普遍出现人才断层

要构建企业的人才梯队, 首先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有充分的了解。这种了解, 不是简单的、主观的了解, 应该有相关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作支持。目前, 物业管理企业有开展人力资源统计工作的还是不多。人才梯队的建设, 还涉及到企业及员工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这方面的工作, 很多物业管理企业还是很薄弱的, 由于没有人才梯队建设的明确规划和制度, 人才断层问题在物业管理企业里是相当普遍的。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所思, 简要地谈一些个人的解决思路, 以供讨论。

要想使物业管理企业真正按市场化运作,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 关键是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a.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不是简单的维修配套设施、打扫环境卫生、搞好院内绿化等工作, 而是一门涉及管理学、信息学、营销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因此,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 必须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不仅注重现实需要, 还要预测未来需要。既要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 又要结合考虑本区域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要建立以求才、选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人才的招聘、培训、岗位设置到使用开发等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通过晋升、提薪、培训、约束、引导、激励等行为, 引导职工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使绩效评估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沟通交流机制。使员工的想法得到及时反馈, 实现将人力资源管理同业务管理的有效整合。避免人力资源政策流于形式,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b.认真作好学习、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要做到科学有效, 采取内培和外送学习相结合方法。内培时要注重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把培养掌握一门专业技术, 又善管理懂经营,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当务之急, 加速培养。同时注意把那些具有散发性思维和开拓精神又热爱本行业的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c.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对一些关键岗位要实行公开招聘, 开价招聘, 真正做到一岗一薪。对引进的人才应大胆放手使用,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用人为贤, 尽量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d.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激发人才最大潜能。激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行为结果给予积极肯定的一种行为, 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内在的创造力, 提高生产效率。激励因素可分功利性激励和象征性激励。采取功利性激励应包括设计岗位等级, 提供职位晋升, 增加培训以及选择工作的机会。推行参与式管理, 使职工感觉自己的自身价值, 并激发其集体荣誉感, 重视奖励技巧, 同时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 保持人力成本的经济性, 在分配制度上引入激励机制, 建立内部的工资激励制度, 使绩效考核同分配密切挂钩, 对一部分有较强专业技能、在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和对提高整个企业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起到重要作用的个人给予重奖。

e.开展测评考核, 奖惩和晋升工作, 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是科学的测评, 测评的依据是科学的绩效考核, 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多种测试方法以合理地配置起所适合的岗位, 通过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认真、严格、客观、全面的考察、评价和记载, 全面反映员工的综合素质, 通过严格实施奖惩制度, 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水平, 使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 篇2

2010-10-28 中宏数据库

摘 要: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优势,同时存在问题。民营企业对人员的管理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管理观念还仍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对正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乏认识和理解。如何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使之能够发挥优势,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

1.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不用担心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进行“内部人控制”而有损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不用对企业经营者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机制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激励和约束,因而可以节省委托代理成本而保持企业的高效和竞争力。

2.组织层次少,对市场反应灵敏。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规模较小,其组织中的结构层次简单,决策权往往在企业主手中。决策与执行环节少,使得决策集中高效,执行快速有力。这样,对于市场变化,民营企业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3.机制灵活,能够吸引大批人才。民营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机构设置、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利益分配、规章制度以及人员使用都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受传统政企关系的束缚。企业有了这种充分的自主权,机制也就有了高度的灵活性。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多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按“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并没有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工作。

2.缺乏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许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

3.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不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员素质的挑战是严峻的。当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足。主要表现为: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人才素质较高之外,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中高层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不太懂得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少。其二,技术人员队伍知识老化。民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大多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从国有企业中流动到社会上的技术人才,这些人离开国有企业后大都活跃在民营企业,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他们无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停留在“只出不进”的状况。

4.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机制缺乏。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的先天条件不足,既不像国有企业,能享受国家的政策保护,也不如外企的制度完善,所以在激励人的手段上比较单一。也许在开始时民营企业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到一批高素质人才,但是在满足员工经济上的需要后就再不能留住人才了,这也和企业文化有关。

5.人员流失快,人才队伍稳定性问题突出。由于民营企业主喜欢独断专行,集权过多,分权过少;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管理过于严格、环境紧张;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员工的精神文化需要;大部分民营企业主素质较低,缺乏人格魅力,使民营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人才跳槽现象频繁。

6.人才培训方面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理想。一些企业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投入了一定数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培训。负责培训的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因而培训计划不合理,对师资缺乏了解,培训经费不足,过分节约费用而降低档次和要求,培训质量和效果不到位。

三、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当前许多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大多数管理者并未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工作方法陈旧、工作地位未受到重视,在现阶段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迫在眉睫。民营企业要从强调重视对物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转变,企业的决策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把人的管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上升到现代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完善机构设置,加快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缺乏真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组织结构。要设立专

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从目前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可以从外部吸引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加盟,要在企业经营者中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培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使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

3.增加企业各层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分层次确定员工培训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对新员工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的介绍,企业行为规范的教育,企业理念教育,业务培训。对生产工人的培训,应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为主,同时,还要辅以相应的文化知识教育。对生产工人的培训,一般包括:学徒训练,短期培训,离职培训。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属于继续教育性质。一般包括:业务自学,到大学进修,学术交流,出国进修或考察,建立生产科研联合体。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除了要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外,还要系统掌握本职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生产技术知识,同时要培养沟通能力、计划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一般包括: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助手制度、案例法、野外训练等。

4.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第一,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形成责、权、利相一致的组织体系。第二,对管理流程、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特别是部门间、岗位间的过渡环节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写出岗位说明书,明确各岗位职责,再根据岗位来设计薪酬。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做到人事相宜。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与此相关的员工个人生涯规划、人才培养计划、招聘计划。第四,要建立规范化、制度

化的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第五,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在选拔中引入公平竞争。在流动中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第六,实施公平、合理和多种价值的分配奖励体系。

5.提高民营企业主的自身素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也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40 %的民营企业主看不懂财务报表。在管理学中有一条“总裁定理”,意思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如果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不高,将会制约企业的成长。通过学习和培训,民营企业主会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使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

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篇3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南与浙江省接壤,西南与江西毗连,东北和西北分别与本省的宣州市和池州市相连,介于29°24′—30°31′N、117°12′—18°53′E,面积9807km2,占安徽省土地总面积的7.54%,包括3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4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及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最高为黄山的莲花峰1873m,最低为歙县街口90m,相对高度达1783m,群峰耸立,丘谷错列,河溪洄环。由多条溪流汇集成的新安江自东向西经休宁、屯溪、歙县至千岛湖入钱塘江,流域面积5000km2,西北部和北部的溪水则流入长江。

黄山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16.8℃,年日照时数1731—1922h,无霜期230d,年降水量1295—1702mm,年蒸发量1400mm,相对湿度为78%。水域或湿地土壤以水稻土为主,由于长期耕作过程中受季节性淹水以及长期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作用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耕作层、犁底层、淀积层、还原淀积层、潜育层的剖面结构,其质地和酸碱度因自然条件不同和耕作时间长短及耕作措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地理环境与水热条件的多变,为黄山市水生植物多样性资源奠定了基础[1]。黄山市水生植物以水田、池塘、水沟、湿地、河流为主要生境,其中河流以新安江为主。

2 种类组成及其特点

由于黄山市境内水域及湿地面积、类型均较少,故文中所指的水生维管植物包括湿生植物。经实地调查、采集、标本鉴定会和查阅文献资料[2,3,4,5,6,7]的结果表明,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包括湿生植物)约有32科57属112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

我们对属、种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按多少依次为莎草科(10属/33种,以下相同)、禾本科(3/3)、浮萍科(3/4)、玄参科(3/4)、水鳖科(3/3),2属的有8个科,单属有19科,说明科内属数分散,富有多样性。其中种数量最多的属为蓼属(Ploygonum)8种、莎草属(Cyprus)7种、苔草属(Carex)6种、灯心草属(Juncus)6种、水葱属(Schonoplectus)5种,狸藻属(Utricularia)、飘拂草属(Fimbristylis)、荸荠属(Eleocharis)4种;毛茛属(Ranunculus)、菖蒲属(Acorus)、水苋菜属(Ammannia)、节节菜属(Rotala)、浮萍属(Lemna)3种;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丁香蓼属(Ludwigia)、慈菇属(Sagittaia )、眼子菜属(Polamogeton)、婆婆纳属(Veronica)、谷精草属(Eriocaalon)、荆三棱属(Boboschoenus)、草属(Soirpus)、水芹属(Oenanthe)2种;单种属有35个,说明属内种数分散,富有多样性,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5属5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15.6%、8.8%、4.5%,都为单种属科。以苹(Marsilea quadrifolia)、槐叶苹(Salvinia natans)、满江红(Azolla imbnicata)为主,这些都是世界广布种。而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目前只在休宁县境内发现,数量很少。被子植物有27科52属107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84.4%、91.2%、95.5%,说明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以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16科23属43种,而单子叶植物则有11科29属64种,以单子叶植物种类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7.1%,常见的有浮叶眼子菜(P.natans)、苦草(Vallisinera spiralis)、水鳖(Hydrochuris dubia)、浮萍(S.minor)等。双子叶植物相对较少,主要有莲(Nelumbo nucifera)、芡实(Euryale feox)、菱(Trapa japoniea)等,在种类组成中仅有一属为水生的科较多,如金鱼藻科、水马齿科、香蒲科等,还有一些科仅有少数种为水生,如胡麻科、毛茛科等,因此组成水生植物的种类很简单,彼此亲缘关系又较远。

3 地理成分分析

按吴征镒教授的方法[8,9],可将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划分为10个地理分布区和3个变型(表1),表明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地理成分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并以世界分布属为主,有30属,如蓼属、眼子菜属、芦苇属(Phragmites)、浮萍属等。

世界分布种如芦苇(P.australis)是世界分布最广的被子植物,除南美洲亚马逊地区外,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菹草广泛分布到旧大陆热带至温带,唯美洲不产。水烛(Typha angnstifolia)分布到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及亚洲北部。其它世界分布的植物有金鱼藻(Ceratophallum demersum)、莎草属等[1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有9属占33.3%,如谷精草属、莲子草属、苦草属等,其余各地理成分所占比例都不大,其中热带成分15属,占55.5%,温带成分12属,占44.5%,初步反映出黄山市具热带和温带的性质,这与该地的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相似。

4 植被概况

本地区的湿生群落以苔草属为主,包括有6个种,其它水生植物按其生态和形态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3个类型。一些植物同时具有挺水叶、浮水叶和沉水叶,如慈菇(S.trifolia)、石龙尾(Limnophila sesiliflora)、品萍(L.trisulca)、水葫芦(Eichhornia trassipes)、茶菱(Trapella sineasis)和菱等具浮水叶和挺水叶,它们在大、中型湖泊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由湖岸至湖心分布[11],但在较小的水域、流动性不大的如池塘,其生境变化不大,则常由金鱼藻群落组成;而流动性较大的如小河,常见的水生植物群落有苦草群。紫萍、浮萍群落和苹群落分布在水域面积较小的池塘、沟渠、稻田等处,它们在温暖的春夏季繁殖极速,常覆盖整个水面,满江红、槐叶苹,以及广泛栽培的莲群落、菰群落和荸荠群落的情况也是如此。

5 外来入侵种概况

本地区主要的外来入侵种以莲子草属2种和水葫芦为主,莲子草属原产巴西,由于它生长时营养繁殖速度快,难以清除而成为一种恶性杂害。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原来作为饲料和花卉植物引进,它营养繁殖迅速,产量高,常会充斥整个池塘而形成一个水葫芦单一群落,导致水中其它浮游生物数量下降,进而使水中动物数量减少,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别是一些水产品养殖户在引进水葫芦时不注意,而使之进入其它的水域泛滥,在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的新安江翻板坝蓄水中已大量出现,并在歙县段的水域中也出现不少,对当地的水上运输和养殖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6 资源价值及评价

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资源有着广泛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112种水生维管植物中,有近50%的种类具有药用价值,如水蕨(全草入药,可治毒疮)、满江红(全草入药,能发汗、利尿,祛风湿、治顽癣)、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芡实、浮叶眼子菜、菰(Zizania latifolia)、水芹 (Oenanthe javanica )和中华水芹 (O.sinensis)等,其中水蕨、三白草、菰、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水芹、中华水芹和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莲、荸荠(Eleocharis dulcis)等又可作为蔬菜食用;豆瓣菜也是油料植物,其种子含油量达24%,种子油供工业用,另一种油料植物为苹,其孢子含有油;其它用途主要有作饲料,如苹、水葫芦、苦草等;作绿肥,如满江红;提取鞣料,如芡实。黄永杰[12]等人的研究表明:水鳖、空心莲子草、中华慈菇、芦苇、茭白、香蒲、浮萍、莲等8种水生植物的不同器官对Cu、Pb、Zn的富集系数均>1,富集能力较强。在治理金属复合污染水域中,植物中的浮萍、香蒲、水鳖、中华慈菇、芦苇、空心莲子草等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7 对水生植物资源永续利用的建议

水生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生理机制和生境要求,为保证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7.1 组织多学科力量,进一步摸清资源

黄山市境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前人对这些区域的陆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资源都进行过调查,但水生维管植物的资源状况调查记录很少,故应加大境内水生维管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对其种类、分布、数量、生态习性、储藏量和作用进行一次全面的家底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这有赖于政府的资金投入,组织相关部门、科学研究机构和当地高校共同参与,特别是对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应加强其分布的生境、数量、生态习性的调查,并建立相应的保护区界。

7.2 立足生态,保护资源

水生维管植物是一类宝贵的植物资源,水生植物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在保护的同时,对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水生植物应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并进行评价,确保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但应避免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植物资源造成破坏。如境内分布的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目前国内只有几个省份有分布,且面积都很小,因此应采用就地和迁地保护并重的措施加以重点保护。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境内也只在个别水域发现,建议加以重点保护。莲(Nelumbo nucifera)属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11],也要加强保护。

7.3 加大开发力度,强调合理开发

在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的同时,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一些利用价值较高、蕴藏量较大的植物种类,可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进行综合开发和专项开发,使之成为特色农业,造就特色产品,带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如利用苦草养蟹、养泥鳅,蕺菜可开发为具有药食同源功能作用的食品,水芹可开发成特色蔬菜,石菖蒲为重要中药材。在进行合理开发的同时,可与当地的退耕还林结合在一起,如山区的冷水田可栽种茭白,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7.4 增强保护意识,抵抗外来物种

水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水生生物的保护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水产品的安全性、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等。黄山市水资源欠丰富,水资源的保护更应予以重视,而水生维管植物对水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同时在避免二次污染上也十分重要。而外来物种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旦入侵就会给土著物种带来威胁,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和景观,因此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自觉自然地放弃和抵抗外来物种的传播,保护水环境。

7.5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生态家园

随着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入,人才是根本。科学规划的制定实施、新产品的开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都需要人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的建设有一定的局限性,照抄照搬很多情况都是行不通的。而目前黄山市境内的水域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应重视和加快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并能很好地发挥人才优势,以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资源,建设生态家园,发展特色旅游,振兴地方经济,造福山区百姓。

摘要:研究了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种类、生境、组成特点、经济价值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况。结果表明,黄山地区水生维管植物约有32科57属112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各科亲缘关系较远,许多科仅有1属的少数种为水生的。就其永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生维管植物资源,多样性,永续利用,黄山市

参考文献

[1]安徽植被协作组.安徽植被[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一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4,82,212-214.

[3]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147-456.

[4]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536-625.

[5]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四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1-416.

[6]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五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513.

[7]颜素珠.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8]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与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

[9]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与类型的增订和勘误[J].云南植物研究,1993,(增刊IV)∶141-178.

[10]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1]陈明林,刘玲玲,张小平.安徽省水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10(2)∶99-101.

北京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平时作业 篇4

1、讨论题目: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你理解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考评、薪酬管理、员工保障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各职能之间的关系。要求:

1.在课程论坛-主题讨论区发表个人观点并参加讨论;

2.完善个人观点并以word附件形式提交到本形考测评系统。(要求不少于800字)。人力资源作业2 工作分歧小组讨论。(共1道试题,每题50分)

1、一个机床操作工把大量的机油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面上。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掉的机油清扫干净,操作工拒绝执行,理由是工作说明书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工作说明书里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因为这种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之后立即向公司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拆后,审阅了三类人员的工作说明书: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面。服务工的工作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材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明确写明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工作说明书中确实包含了各种形式的清扫,但是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人下班后开始。

问题:(1)对于服务工的投诉,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有何建议?

(2)如何防止类似意见分歧的重复发生?

(3)你认为该公司在管理上有何需改进之处? 要求:以学习小组形式(每组5-6人)现场讨论或在课程论坛-小组活动区开展讨论,分别记录发言内容,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发言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并由小组成员分别提交word附件形式到本形考测评系统。报告形式如下:

1.组长本人观点: 2.小组成员发言:

____同学发言(记录主要观点)

____同学发言(记录主要观点)

____同学发言(记录主要观点)

____ 同学发言(记录主要观点)

____同学发言(记录主要观点)

3.组长归纳总结: 小组长签字: 人力资源-作业3 案例分析题。(共2道试题,每题50分)

1、提谁当副院长更合适

作者单位:李来喜,宁夏贺兰县立岗卫生院,院长 指导教师:高世民,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李院长是宁夏贺兰县立岗地区卫生院院长,毕业于宁夏医学院,曾留校任教多年,后辞去公职自己开办诊所。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他的诊所开办得非常成功。2002年贺兰县卫生系统在全区公开招聘医院院长,李来喜经过公开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被聘为立岗中心卫生院院长。李院长上任后对卫生院的管理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思考。该卫生院就医环境差,职工队伍不稳,缺乏业务骨干。如何搞好医院的管理,改善就医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培养业务骨干,是当前工作的重点。经过几番思考,他决定要提拔一位得力的副院长作为自己的助手,以便有力地开展工作。当时医院有甲、乙两名职工可作为副院长的人选。职工甲,男,1974年出生,医学大专毕业,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性格内向。职工乙,男,1978年出生,医学中专毕业,业务上不如甲,但性格较外向,擅长与人交际。李院长认为医院是业务单位,自己也是专业出身,就提拔甲做了他的副手。甲被提拔为副院长后与职工之间沟通较少,产生了不少的矛盾,也不主动找李院长汇报工作,还经常与李院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隔阂,他自己干得很累,职工对他也很有意见。李院长的工作也很吃力。2005年秋李院长进入宁夏电大学习,在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后,受到了启发,经过做工作,甲辞去了副院长的职务。经过公开答辩、民主测评,理论考试等,聘任乙做了副院长,经过几个月的实践,甲的业务比以前好了,乙和李院长在工作上配合得也比较好,李院长感觉工作比原来轻松多了。问题:

1.李院长提拔副院长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 2.职工甲为什么不能胜任副院长职务?职工乙为什么能与院长配合得较好? 3.这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你从中获得哪些心得?(从人才选拔和使用的角度回答)请将答案以word附件形式提交到本形考测评系统 人力资源--作业-4 案例分析题。(共2道试题,每题50分)

1、保险公司高经理的烦心事

作者单位:胡 鑫,安徽省电视台,广告中心,营销经理 陈肖静,安徽省合肥市英之辅语言培训学校,校长 高 翔,银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市场部业务经理 指导教师:王 俊,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年终,某保险公司合肥分公司行政部经理高原忙得焦头烂额,刚刚结束的大大小小的年终总结、答谢会已经把他折腾得筋疲力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上头又布置下了任务,各部门要对员工进行年终考核和年终奖规划,这可是件比策划、组织会议更让人头疼的事。一年前,高经理还是合肥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销售骨干,虽说业绩做得不错,但常年的奔波辛劳让他感觉到有些疲惫。2004年初,某保险公司在合肥开设了安徽第一家地区分支机构,在公司刚进入合肥市场时,高原便通过各种公关手段,签下了该公司在合肥地区初期市场推广的整个策划项目,并顺利地得到了实施。高原的能力和敬业精神给保险公司老总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底,高原顺利地“跳槽”到了这家公司,担任行政部高管职务,主要负责公司后勤、文秘、接待、会议等工作的协调管理。通过这几年的经营,公司的保险额迅速增长到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业务范围也由原先的人身保险、车险、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及信用与保证保险等法定产险业务,扩展到住房按揭房屋保险、分期付款购车保险、律师责任保险、会计师责任保险、医师责任保险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险种。员工人数增加到56人,其中行政部6人。

少了销售任务的压力,“退居二线”的高经理并没有感到轻松,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给行政部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琐碎的事情让高经理有些应接不暇。最难熬的就是这年终的考核评估,人缘一向超好的高经理这下可犯了难,眼看到了考核名单上报日期,高经理的心里还是没个主意。

公司采用的是末位淘汰制,根据员工全年的表现,将每个部门的员工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占员工总数的10%、20%、40%、20%和10%,如果员工有一年被排在最后一级,年终奖发放60%,如果连续两年排在最后一级,年终奖发放30%,如果连续三年排在最后一级,则被淘汰。本部门的员工对这种绩效考核方法都很有意见,高经理为此也煞费苦心,行政部是职能部门,大家工作都完成得都不错,也没有犯过原则性的错误,把谁评为E级都不合适,毕竟自己刚来头一年,该把谁报上去呢? 高经理想起了以前在广告公司作销售的时候,采取的也是分级末位淘汰制,将员工销售业绩定量考核与年终奖挂钩,效果非常好,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想到这里,高经理搬出了公司非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将“劳动纪律”、“工作差错”、“言谈举止”、“团队精神”、“尊重同事”等指标一一统计,结果发现老张迟到1次早退1次、小韩办公室抽烟2次、小马迟到3次。统计完这些数据,高经理心里犯起了嘀咕:最后一级难道给小马不成?

为了慎重起见,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最终确定之前,他想开个部门会议,听听部门员工的想法。

“高经理,其实说句心里话,这样的考核方法对我们不公平啊!”老张首先发言:“公司上下应酬、协调关系、会议,哪个不是我们行政部在做啊,大小事那么多,我们部门的员工迟到几次早退几次,那还不是因为应酬多啊。”

“要说贡献,我们部门不比任何部门小,可看看我们拿的工资,才只有业务部一半,我们也没计较过,但业务部门用这样考核,对我们也‘照葫芦画瓢’,我不接受。”迟到最多的小马接过话茬激动地说。

“我在办公室抽烟,那能怨我吗?业务单位来了,人家给你烟,难道你让我告诉别人,‘咱们去抽烟室抽吧?’!那人家还好意思抽吗?如果连烟都不许抽,这关系还怎么开展啊。再说了,‘烟酒不离手,工作才顺手’!”因抽烟违反纪律的小韩也埋怨起来。„„

高经理安抚了一下大家的情绪,会议散了,高经理又没了主意。他点起了已经戒了半个月的香烟,猛吸了一口,呛得直流眼泪,看来部门经理不好当啊,到底该评谁为E级呢?难道要评自己不成?高经理陷入了沉思„„

附件:某保险公司合肥分公司考核项目和评分办法 考核采用100分制。

1、业务部门:

1)业务交易指标:包括全年实际交易额、平均月/季销售额、利润额、超额完成任务;70分。

2)市场拓展指标:包括发展客户数字、新老客户比重、核心客户开发;20分。3)服务、管理指标:包括客户投诉、客户管理、客户流失率;10分。

2、非业务部门:

1)劳动纪律:具体包括出勤、遵守公司纪律;30分。2)工作差错:工作效率、工作中是否出现差错;20分。3)言谈举止:礼仪、服饰、行为;20分。4)团队精神:能否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15分。5)尊重同事:是否礼貌待人、尊重同事;15分。

3、年终奖发放标准:

1)考核级别在A级:年终奖按公司平均奖100%足额核发。2)考核级别在A级(不含)以下的,年终奖发放标准: 考核级别在B级(不含)的,年终奖按公司平均奖90%核发; 考核级别在C级(不含)的,年终奖按公司平均奖80%核发; 考核级别在D级(不含)的,年终奖按公司平均奖70%核发; 考核级别在E级(不含)以下的,年终奖按公司平均奖60%核发。

问题:

(1)请问该公司采用的是哪种考核方法?行政部是否适用这种方法?为什么?(2)如果重新设计该公司行政部的绩效考评方案,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方法比较妥当?

请将答案以word附件形式提交到本形考测评系统。人力资源---作业—5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

1、要求按照附件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以附件形式提交到本形考测评系统。

企业人力资源管 篇5

关键词:军民频管资源,应急通信,保障

频管资源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 实行军民频管资源融合, 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 又是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现实需要。如近年来国家和军队在举办阅兵、大型赛事、抗震救灾、应急处突和联合军演等活动中, 军地非常注重密切配合, 统一加强对电磁频谱资源的管控, 很好地保证了任务完成。但从近年来军地频管资源整合融合形势来看,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笔者查了相关军地频管资源整合融合资料, 一些省市地区己开展了一些活动, 但多数只是依据具体任务来组织开展的, 多是临时性质的, 缺少长期的、有效的融合合作, 还存在频管资源融合组织机构不健全、融合内容不具体、融合机制不完善、频管技术和标准不对接、融合队伍缺人才等诸多问题。新形势下, 加强军民频管资源的整合融合是实现军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我们感到, 当前加快军民频管资源融合,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努力。

1 建立健全军民频管领导机构和机制

军地共同做好电磁频谱资源管理工作, 首先是建立军民频管领导机构。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使民用电磁频谱资源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很好服务军事行动, 国家、地方政府与军队应建立频管资源领导管理机构, 领导管理机构的职能是依据军地频管需求, 统一频管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 制订发展规划和合作机制, 以及在应急情况下实现联合保障。第二是建立应急调度频管机制。特别是要建立起民用频管资源军事应用的联合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并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应由各军区信息化部主管频管的业务部门来牵头, 协调军地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重大问题商谈制度。军地要共同协商制订区域性频管资源应急调度方案, 方案要明确战时、处突维稳、联合军演、抢险救灾、国家举办大型活动等应急情况下, 如何实现民用频管资源无偿调度和有偿使用等问题, 要明确资源种类数量、使用方式、响应方法。第三是建立快速响应频管分队。部队和地方相关业务部门, 要根据区域性频管资源应急调度预案, 建立军地共同参加的频管资源调度执行机构和应急分队, 执行机构和应急分队的任务就是全面负责电磁频管资源调度的组织实施。要制定军民频管应急响应具体实施措施, 措施要明确响应时间、响应方式、装备器材、技术力量, 切实保证快速响应有可操作性。我们还要组织军地应急分队依据方案对预案进行演练, 确保演练内容、演练方式都符合实际需要。

2 完善适合任务要求的频管保障体系

军地频谱资源种类多、技术复杂, 要使频管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效能, 还应急建立与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军地频管保障体系。首先是要加快军地频管网系建设。现在民用频管网系建立完备, 直接通过整合服务于军用既简单快捷、成本又低。在没有民用频管资源可利用的特殊军事要地、未来可能要变更民用的地域, 部队在自建监测系统时, 要考虑和兼顾到民用需求。通过民建军用、军建民用和军民合建合用等方式, 使短波、超短波、卫星监测网实现全覆盖, 固定监测台站和机动监测台站互补,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频管保障。第二是要搞好军地系统兼容互通。客观地讲, 现阶段军地频管装备生产厂商不同、设备型号各异、软件版本不同, 很多监测系统互连互通性差, 造成军地监测网系构建差异性大, 因此, 解决好军地频管装备系统兼容问题是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解决好频管网系兼容问题, 重要的是统一标准和技术体制, 加速系统集成与融合, 对现有装备系统的技术改造或升级, 开发数据库转换软件。这里要指出的是民用资源服务军用, 还要在地方监测设施上加装保密模块或终端, 规范数据管理权限, 切实解决好安全保密问题。第三是完善军地应急频管预案。凡事预则立,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任务、不同的环境背景和社会因素, 我们在制订预案时, 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 来分类别、分阶段、分步骤地制订频管应急预案。要组织应急分队进行实地演练和对照分析, 以验证预案的可操作性。这里要指出的是, 我们还要分平时、战时规模等级, 来科学合理统筹频管资源, 要严格区分作战用频和训练用频, 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战时频率, 在用频装备部署和使用时应尽量避开易暴露频谱参数的地域, 切实提高用频安全性, 这也要求我们要做到平时有一套、战时有一套、应急之时可以随机调整有多套。只有多手准备, 才能适应任务要求, 才能实现保障任务完成。

3 培养一批精通频管业务的人才队伍

企业商标管理论要 篇6

关键词:企业,商标管理,要点分析

1 企业商标管理的重要意义

商标作为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 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商标品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品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商标管理是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重要内容, 企业通过对商标进行及时注册、规范使用、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 能够不断丰富商标内涵, 保证商品质量, 创建知名品牌, 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些企业商标注册率、注册商标使用率和自主商标品牌出口率等指标均偏低, 中小品牌多而知名品牌少。有些企业长期贴牌生产, 缺乏自主商标品牌。企业要充分认识商标品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把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 进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 企业商标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企业加强商标管理工作, 首先要明确商标管理部门, 建立完善商标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负责人牵头、商标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的商标管理机制。其次要将商标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和发展规划, 注重商标的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等关键环节。

企业商标管理的职责是,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 制订并落实企业商标战略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企业商标管理制度, 对商标管理人员依据其岗位职责进行部门考核;负责企业国内外商标的注册申请、续展、变更、异议、争议、注销等工作;负责企业商标的宣传、印制、许可、转让、受让、评估等工作;负责企业商标维权及其他商标纠纷的协调处理;负责企业商标档案和信息管理;负责与政府商标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以及行业协会的联络, 积极参加有关商标法律法规培训;负责企业内部有关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负责有关商标其他具体工作。企业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按照职责分工, 做好相关环节的商标管理工作。

3 企业商标的注册

企业在筹建或新项目开发时, 应考虑企业或项目使用的商标, 对拟使用的商标应及时向工商总局商标局 (以下简称商标局) 申请注册, 通过注册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 依法获得保护。

企业可通过注册联合商标或防御商标, 提高抵御他人抢注或侵权的能力。企业可以根据需要, 申请立体商标注册, 强化保护力度。

商标国内申请注册程序。直接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进行商标可注册性查询。提交注册申请后, 及时关注商标申请的受理、初审公告、注册公告等环节, 直至领取商标注册证。

企业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中, 应根据国际市场战略布局制定商标战略, 并注意研究输出国或地区的商标法律法规, 及时进行国外商标注册, 有效保护商标境外权益。一般来说, 国外商标注册途径主要包括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逐一国家注册两种, 企业应综合考虑注册国家的要求、国内商标注册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注册途径。

企业至少应拥有1件自主商标, 出口型生产企业在主要出口国至少应拥有1件境外注册商标。大型企业拥有成百上千个商标也很正常。成功申请到注册商标, 才能进一步培育地市级和省级著名商标, 乃至中国驰名商标。一些省市出台了激励政策, 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金额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对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金额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也有的地方政策, 对获得驰、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 这可谓企业进行商标管理带来的附加值。

总体来说, 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针对的对象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对已经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对此类商标侵权案件, 人民法院可就原告的主张直接依据法律法规判断被告是否构成侵权以及该承担何种责任即可;二是对尚未经驰名认定的商标的司法保护。此类案件涉及的商标若要获得跨类保护, 应当首先对驰名商标进行认定, 该类对象是司法保护的难点和重点。

另外, 商标注册需要注意强制注册问题。商标注册以自愿注册为原则, 对于特定商品, 则需要强制注册。商标强制注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商品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目前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范围有限, 只有烟草制品一类。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必须申请商标注册, 未经核准注册的, 不但不能销售, 也不能生产。烟草专卖法的规定严于商标法。药品管理法曾经规定, 药品除中药材、中药饮片外必须使用注册商标, 现已取消该限制。从而表明, 商标强制注册不具有普遍意义, 只是基本原则的一种例外情况。

4 企业商标的使用

企业在商品、商品包装、说明书或者其他附着物上使用注册商标时, 应将商标放在明显位置, 可以标明“注册商标”或“注册标记”。注册标记包括○注和○R。

企业不再享有商标专用权, 也不得再标注“注册商标”或注册标记。若该商标被注销后, 被他人注册, 企业将不得继续使用, 否则构成侵权。每次商标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 可无限次续展。

企业商标与企业字号应尽可能一致。将商标与商号一体化发展, 把商号注册成商标, 乃至把商标和商号注册成网络域名, 把对企业商标的保护延伸到商号和网络域名之中。企业应严防其他同行业的企业字号侵犯本企业的商标专用权。

企业应实施商标与广告一体化战略, 在广告中突出对商标的宣传。企业暂未在商品上使用的注册商标可以通过商标许可、生产小包装产品等形式予以使用。

5 企业商标的管理

企业应防止因商标注册到期未续展、连续三年未使用而丧失商标专用权, 以及因超出许可期限而导致商标侵权使用。

加强商标资产管理。探索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 对企业商标价值进行真实反映, 提高商标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益。定期委托权威机构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 及时准确确认与计量商标资产, 为企业改组改制、对外合资合作等提供依据, 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企业应加强商标标识管理, 建立商标标识登记领用制度, 明确两名以上的商标标识保管人员, 负责清点商标标识数量, 记录标识出入库日期, 建立完整的商标标识出入库登记台账。

企业应建立健全商标档案, 并长期保存。商标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及时交接商标档案, 加强商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商标档案是企业在商标注册、使用、维权等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相关文件材料, 一旦发生商标权争议时, 保存完整的档案资料就成为企业主张自身权利的有力证据[1]。

6 企业商标的保护

企业加强商标宣传推广力度, 提高商标意识。企业要以世界知识产权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 积极开展商标宣传月活动, 大力宣传商标法律知识。企业应大力宣传和普及商标法律法规, 增强企业员工商标意识, 形成“关注商标、爱护商标、发展商标”的良好氛围。建立多元、长效、立体的商标宣传体系。企业根据营销策略和自我定位, 建设各具特色的商标品牌文化。企业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国内外展销会、洽谈会、商标品牌节等活动, 开展商标品牌形象广告传播。

企业应规范使用自主商标品牌, 着力改变“重注册、轻应用”现象。企业应走科技创新、商标运用与品牌提升的融合发展之路。企业应实施以商标品牌为核心的市场经营策略, 加强商标品牌的层级化、差异化管理。知名企业应以商标品牌为纽带, 构建统一的生产和销售体系, 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大商标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注意对自身商标的保护, 坚决打击他人抄袭摹仿商标、不正当竞争等有损品牌形象的违法行为。外向型企业要开展商标海外维权, 探索建立商标海外维权救济渠道, 为企业提供维权服务。

实施“商标强企”、“商标兴企”工程。企业应注册、使用自有商标, 向自主品牌经营转变, 走自主创牌之路。

企业应从“无品牌”向“有品牌”, “知名品牌”向“优势品牌”的转型升级。有条件的企业应将商标品牌建设融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形成企业商标文化, 切实提高企业商标品牌影响力。

企业应实施风险控制, 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商标专用权预警机制, 制定应对商标专用权纠纷方案。企业可依托律师事务所、商标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或相关行业协会的法律优势, 整合资源, 增强保护实效[2]。

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 其纠纷的司法解决方面, 具有较高的管辖。一般由中级人民法院或经过授权的个别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参考文献

[1]夏强.企业商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防, 2013 (Z1) .

企业金融资产管理论略 篇7

关键词:企业,金融资产,金融风险,金融资产管理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的规定,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近期内出售或回购的金融资产,比如,为赚取差价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等。

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债权性投资,比如,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金融债券等。

3.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一般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都可以划为此类。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应分为哪一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金融资产的分类如实表达了管理层的意图。

二、金融资产的风险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总是存在着,比如,政治事件、自然灾害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使企业的金融资产价值发生变化,造成实际收益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企业的风险。因此,企业金融资产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对手违约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违约、回收和市场方面。当企业投资于证券市场时,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和债券,构成自己总资产的一部分。企业通过这部分资产,获取一定的收益,同时,也要面临着股票和债券发行者到期无法兑现事先承诺支付的股息、分红、利息以及到期返还本金的可能性,若是违约将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美国贷款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为了追求资本回报率而冒险地开拓了600多万原本不合格的次级贷款者的新市场,将其风险置之脑后,大量推出了各种新奇的房贷产品来降低次级贷款者申请贷款的门槛。原因在于很多贷款机构认定房价短期内只会上升,完全来得及出手套现,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这些贷款就可能变成高危品种,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埋下了本次危机的种子。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而引起损失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包括利率、汇率、证券、商品等方面。金融资产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进行, 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变化要立即确认, 直接计入损益或权益。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价值受金融市场影响巨大,出售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所获得收益多少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从而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比如,企业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会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动荡发生变化。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而使收益或资本造成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对于任何机构都是必须关注的风险,因为它是机构维持运营的根本。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自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为挽救美国经济,将利率一下子降到1%。然而,从2006年6月起, 美联储17次调高利率水平,从1%调高到5.25%,借款人还款压力迅速加大,导致流动性风险迅速的膨胀。最终导致欠贷大规模发生,部分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倒闭。

三、金融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金融资本市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 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透过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产品尤其是其中的金融衍生产品虽然能够带来很大的杠杆效益,但确实隐含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金融创新, 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加强金融机构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以此来提高整个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2. 加强金融风险监控, 充分披露金融创新信息

近年来,我国企业持有的金融产品数量迅速增加,企业与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产品数量增多,各种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会计核算技术和风险监控技术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监控。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会计准则。通过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体系, 可以在会计视角下对企业金融产品业务进行标准格式化的风险信息披露和汇总。在金融产品会计监控技术体系方面实现金融产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化, 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实时监控模型, 使风险管理体系的“质”与“量”得到整合, 达到对金融产品风险管理实时化、风险分析数量化、会计信息揭露透明化, 以使我国企业提升自身的避险、竞争能力, 从一个高的起点参与到国际经济循环中, 成功迈向国际市场。

(二)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应对金融资产风险的能力

1. 构建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构建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至少包含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其他支持部门(信息、法律、稽核、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等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信贷、计划、财会等部门)等层次,各层次部门在风险管理系统中,不但有着明确的分工,而且又密切协作,共同组成一个高效、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 构建风险管理功能系统

风险管理功能系统,是一个包含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战略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价等重要环节在内的动态系统,它与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相结合,并通过各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部门的分工合作来完成风险管理任务。可分为:风险管理战略制定、风险管理技术(风险测量、控制和报告)、风险控制(保证按照既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实施)。

3. 建立全面、合理、有效的风险内控制度

风险内控制度是针对投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以保证赢利目标的实现而在内部管理制度上的一种设计和安排,完善而有效的风险内控制度不仅能为各种投资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可靠的保证,也有助于投资机构的各项投资活动与外部的各种法律和监管规定以及内部的各项政策、制度和计划相符合,进而减少可能承受的经济或声誉上的损失。

4. 建立合理明确的授权制及责任划分

对风险的控制活动应该成为企业整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立起适当的控制结构以保证各个层次的风险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例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管理的及时检查和监控,投资业务部门对资产的实际盘点、交易授权与批准、交易确认和核对等。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要求各项责任的分工要明确,防止部门间或者部门内部出现相互冲突的责任安排,并能及时地发现和调整这种潜在的责任冲突情况。

5. 完善的反馈控制制度

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某些内部控制环节的失效。因此,必须不断评估和检查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加以解决。这种措施和程序称为反馈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这种反馈控制的一种安排。这种安排有时形象地称为“即时控制”(on-going monitoring)。它能随时随地保持连续不断地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将改进建议反馈到高层管理部门。另一种反馈控制安排称为“不连续控制”(separate monitoring)。它指定期对全部或部分内部控制进评估。这种职能通常交由外部审计师或内部审计部门执行。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林后春, 蒋三庚, 成小洲.金融风险及其防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41-45.

企业如何管好用好资金 篇8

关键词:流动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强势地位, 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管好、用好资金,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如何才能够有效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合理运用资金, 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现阶段企业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加强现金、流动资金管理

随着“十二五”时期的到来, 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就迫使我国企业逐步重视“科学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以现金流为纽带, 全面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1、加强筹资管理。

现金和流动资金的取得是加强现金和流动资金管理的先决条件, 因此, 资金的如何取得是每一个企业所不得不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营业收入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也是企业实现目的的主要通道, 但是, 企业还需要通过经营收入以外的渠道筹集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在筹集资金时,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承受风险能力的大小, 合理安排、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 使筹资工作在一个企业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 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强化流动资金预算管理。

对包括现金在内的流动资金的管理, 没有预算的约束是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的。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流动资金有关的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流动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这一特殊的预算管理体系中, 预算的主体要包括企业内部各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和部门, 预算要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 预算一经确定, 就应作为具有法定效力的依据, 不得随意更改。

3、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盈利能力和质量。

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 没有一个企业是喜欢将资金拿在手里的, 他们都希望将自己手中的资金投出去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又常常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往往需要将一部分资金留在手中, 以备不时之需。这就需要企业对流动资金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既要获得最大的利润, 又要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合理选择投资项目, 这些项目既需要安全, 又需要能够及时变现, 因此, 资本市场将是企业“存放”流动资金的最好场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将流动资金分为不同的批次, 依此投放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当然, 企业进入金融市场需要有专业的金融人才来进行操作。

4、提高企业现金的使用效率。

对于生产所需的现金和其他流动资金, 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保证资金的安全。现在企业对现金管理主要采用统收统支的集中管理的方式, 并建立多元财务信息反馈系统, 对现金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盘活企业整体资金, 提高现金流的周转效率, 另一方面有助于纠正单位违纪违规行为。但是统收统支的集中管理方法, 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 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还需要通过自身的财务系统进行管理。

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由单纯的财务管理向企业全面管理转化的需要。企业只有对预算管理有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 才能有效实施预算管理, 才能够实现对企业资金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1、整合财务信息, 科学编制预算。要对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能够采取的措施之中最不可缺少的措施。编制好的预算, 就需要有科学的依据, 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 必须将整个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以及各种凭证单据汇集在一起进行核算, 然后再对未来的市场前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最后综合这些信息做出完整的预算。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做出的预算不但对未来进行了总结, 还对未来的企业状况进行了评估, 有助于企业按照预定的路线发展, 增强了可控性, 也为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奠定了基础。

2、切实保障预算的执行效力。在预算编制完成以后,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充分发挥预算执行效力。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 在企业内部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进行专门的预算管理, 明确预算管理应做的主要工作, 做好人员分工;二是, 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确保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的各阶段都有专人负责, 并做好人员的沟通, 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有岗位和人员负责。

3、完善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评监督体系。预算执行的效果是检查企业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而预算执行效果的判断需要通过合理的监督考评体系才能够准确的得出。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实力等建立比较准确的量化指标, 通过对预算实际执行状况与预算目标的比较, 找出其中隐藏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各单位、部门、人员的工作业绩, 并与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相挂钩, 以充分调动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资金的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益。

三、加强企业采购资金管理

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 都需要向外采购生产、办公用的用品, 并且采购资金在企业的资金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企业资金管理中, 对采购资金的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

1、回收权利, 强化集中管理。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 很多企业的采购权并不是由企业集中掌握的, 而是很多部门和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和车间都有独立的采购权和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同时, 由于这些掌握独立采购权和财务管理权的部门主要是业务部门, 对于采购和财务上的管理缺乏专业性, 从而导致个别单位资金使用不当, 财务核算不严密、不规范, 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缓解这种局面, 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 收回相关权利, 从体制上杜绝违纪事项的发生。

2、完善采购资金的预算管理。采购资金预算应该说是一个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采购资金的预算管理不仅仅需要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准确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通常来说, 在每年年末开始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时, 由财务部门会同销售、生产、技术、采购等部门依据本年度的生产、销售状况, 来对下一年的生产经营进行计划和预测, 财务部门依据预测的经营目标对下一年的生产经营进行预算。采购部门则根据预测的生产量以及库存规模、成本, 确定合理的采购量, 并编制采购资金预算。

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计划是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 因此, 需要企业实时关注市场的动向, 合理的调整采购的数量。控制采购资金, 适当增加外欠资金, 统筹一部分资金用于还贷, 可以减少银行流动资金贷款, 节约财务费用, 降低资金成本。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 应收账款是难免会存在的, 并且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 应收账款的规模也是不同的。应收账款不仅会占用资金, 还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成本, 或者增加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1、设立专业机构收集信息。在应收账款产生之前, 企业须对对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准确地了解, 这就要求企业在信息收集这一方面有所投入。企业在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处理机构, 专门用来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信息。在企业清楚地了解的对手企业的大致情况以后, 再做出是否赊购给对方企业产品, 以及赊购的数量等。

2、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企业在应收账款的后期回收工作中, 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 保证应收账款回收工作规范性。企业要根据对方企业的实际情况、应收账款的实际年限等情况对应收账款分开对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ABC分类法, 就是把对方企业根据标准分成三类, 然后根据这三类企业的情况分别制定催收方案。同时, 作为应收账款的直接责任人销售人员, 要参与到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中来, 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程度与销售人员的考核联系在一起。

3、引入金融市场, 转嫁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对应收账款要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及时需要, 并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一是, 企业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 来获取生产资金, 当应收账款收回时再向银行偿还款项;二是, 企业可以将自己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整合, 并建立相应的资金池, 然后将这些资产证券化, 并通过证券市场销售, 从而将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散到投资者身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化, 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利用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 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方法, 做到切实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 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升级。

参考文献

[1]、朱少东.关于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集体经济, 2 0 1 1, (02) 下:177-178

[2]、卢玉萍.加强企业采购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海峡科学, 2 0 0 9, (11) :53-54

[3]、姜亮.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经界, 2009, (01) :86-87

石化企业安管模式有待创新 篇9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机构健全, 事故频发

鉴于行业的特殊性, 出于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我国石化企业无论大小, 配置最全机构的一定是安全部门。各石化企业从总部到分厂、从车间到班组, 层层设有专门负责安全的领导和专职人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 安全机构如此完备的行业, 却为何事故频发、隐患不断?

“我们中石油专门负责安全的管理人员大约在万人, 安全管理机构层层都有, 每个企业都很健全, 制度也十分完善。”中石油系统一家企业的安全处长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安全管理机构最健全的央企石油巨无霸, 近年来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仅中石油大连分公司从2010年以来就已经发生了8起安全事故。

中石化作为另一家石油巨无霸, 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自然不逊中石油, 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同样模式, 但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之多触目惊心。2013年发生的青岛黄岛管道爆燃事故造成62死136伤, 更是损失巨大, 震惊全国。笔者曾看到一份中石化内部整理的《中石化七十七件事故汇总》材料, 其中详细记录和分析了中石化系统近年来发生的77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 而这77件均为发生死伤的较大及重、特大安全事故, 如果算上一般的安全生产事故, 这个数字就要再大许多。

笔者了解到, 2013年,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共计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十数万起, 其中恶性事故758起、死亡629人、受伤1887人、失踪140人。

这样的事实不由让人反思:我国石化行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否遇到了挑战?是不是该进行创新了?

现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和生产“两张皮”

笔者曾经和一家化工企业分管设备的负责人聊起安全问题, 他说这事他不管, 公司有专门分管安全的领导和人员。话语间显得十分轻松自在, 令人惊讶。

“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在过去劳动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现在化工企业安全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协调五个方面, 但包括企业的一些主要负责人在内,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 所有安全上的事都是安全部门的事, 这就大错特错了。”大唐能源化工公司安全环总监郝军接受笔者采访时认为, 有的企业管设备的不管安全、管生产的不管安全、管技术的不管安全, 这种安全和生产“两张皮”的现象在行业是客观存在的。

“我国化工安全客观上存在‘两张皮’现象, 安全责任只落实在少数人身上, 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一位行业安全专家这样对笔者表示, 我国安全管理之所以存在“机构最全、事故最多”的怪现象, 就是因为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得不到解决。比如企业一方面强调“安全是天”, 另一方面又是效益至上;一方面制度完备, 另一方面不少制度又形同废纸;一方面机构健全, 另一方面又形同虚设。

“我感觉虽然有组织机构、有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形式上都是健全的, 但安全责任真正落实起来比较难。”湖北一家化工企业的安全处长张小洪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企业把安全管理的责任都寄托在我们安全处头上, 可我们就这么几个人, 责任无限大, 但权力有限, 根本管不过来。企业一旦出了安全事故, 第一个追究责任的, 肯定是我这个处长。我如果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 不是受不受处分的问题, 而是什么时候受处分、受多大处分的问题。”

山东东营一家石化企业的安全部长告诉笔者, 他们企业总厂有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有安全部, 各分厂也设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 但这些都是花架子。老总平时根本不管安全的事, 顶多一年组织开几个会, 真正抓安全的, 最终落在他们这些安全专职人员身上, 但他们管理权力有限、专业知识有限、个人精力有限, 天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郝军告诉笔者, 一般而言, 化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生产工艺本身具有危险性;二是行业发展过快, 未按要求进行设计建设;三是企业管理不善, 安全生产无保障;四是设备状况差, 失修严重;五是员工素质差, 违章违纪现象严重;六是组织制度不落实。但这六种危及安全的因素, 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管起来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面对十分复杂的安全事故原因, 单凭安全管理人员来管理, 是远远不够的, 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人人有责, 个个负责

“企业虽然天天强调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但在现实中, 除了那些分管安全的, 似乎人人都没有责任”。张小洪这样认为。

行业专家告诉笔者, 正是由于我国对安全生产设置了专门机构, 看似好事, 也是坏事, 给了一些人推卸安全生产责任提供了理由;而一旦发生事故, 安全部门和分管人员也成了一些人的“替罪羊”。其实, 发达国家化工企业没有专门的安全机构, 但是安全事故却很少发生。原因是大家都负责。而我们只是极少数人在负责。如此看来, 对安全生产形式上的重视没用, 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张小洪认为, 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车间之间、岗位之间, 必须有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化工企业的这一特点, 决定了专设安全部门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会增大事故概率。原因很简单, 管安全的无指挥生产的权力, 指挥生产的又不一定管安全, 使安全生产流于形式, 疏于管理, 责任难以真正落实。这种管理体制本身, 就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

笔者通过采访一些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发现, 他们中不少人认为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需要改变, 比如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上一篇: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下一篇:西溪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