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综合评价

2024-05-21

效果综合评价(精选十篇)

效果综合评价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2014年间 , 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 随机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纺织大学社区卫生服务站196例>65岁的糖尿病患者, 将196例糖尿病患者, 分为两组 ,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82例, 平均年龄69.75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两组在年龄, 性别和糖尿病程度方面保持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降糖治疗方式 , 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社区多重干预。

1.2 干 预 方法

干预组的干预方法持续12个月, 其中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健康合理的饮食, 控制糖类物质和脂肪类物质的摄入, 在食谱中搭配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粗粮, 果蔬等。2运动指导:鉴于选取的患者年龄偏大, 指导患者根据其兴趣爱好进行适量的运动, 主要包括散步、快走、太极拳, 社区运动器械和广播体操等。每周运动3~5次, 30~60 min/次。

1.3 健康指 导

包括心理干预和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 学历和生活状况分别行心理指导。每月定期开展讲座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首先从心理上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定时检测血糖,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4 定 期检查

每周对患者的血糖含量进行检测, 根据患者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给予鼓励, 对于控制较差的患者要积极找出原因,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

1.5 观察项目

实验数据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指患者对于医生指导的落实状况, 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控制和血糖监测。第二部分是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指标, 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收缩压和舒张压。

2 结果与讨论

经过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多重干预措施后, 对患者的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比较, 其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两组干预前后遵医率的比较, 饮食控制方面, 干预组从干预前的4.5%提升到了91.37%, 相比对照组的4.06%提升到7.61%有了显著变化; 食物疗法方面干预组从干预前的15.22%提升到了81.21%, 相比对照组的16.24%~18.78%有了显著提高;通过运动控制糖尿病的干预组从5.07%提高到91.7%, 而相比的对照组从6.09%提高到了8.12%; 血糖检测预防方面干预组从12.18%提高到了89.94%, 比对照组的12.69%~13.71%也有了显著提高。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患者对于糖尿病的控制知识能力有了较高程度的提高。

通过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 干预组的空腹血糖从 (8.95±2.57) 降低到了 (7.41±2.32) , 而对照组 则从 (8.42±2.23) 提高到了 (9.13±3.01) ; 甘油三酯方面干预组从 (1.96±1.32降低到了 (1.78±1.02) , 而相对应的对照组从 (1.84±1.28) 降低到了 (1.29±1.37) ; 血清总胆 固醇干预 组从 (5.27±1.37) 降低到了 (4.49±0.86) *, 而对照组的则从 (5.31±1.02) 提高到了 (5.56±1.54) 干预组的收 缩压从 (138.12±21.23) 降低到了 (132.41±18.56) ;而干预组的舒张压从 (84.22±10.53) 降低到了 (80.27±8.51) , 而对照组的则从 (83.56±9.36) 提高到了 (84.21±9.07) 。以上检测项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健康状态有了很大改善。

该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 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 同时减少了其血糖血脂的含量以及血压水平, 患者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与目前许多研究报告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杭万双, 潘晓群.江苏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3) :141-143.

效果综合评价 篇2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效果

根据流行病学实践教学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流行病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作 者:贾改珍 相静 韩春蕾 董兆举 王玖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3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0 关键词:流行病学   实践教学   效果   模糊综合评价  

效果综合评价 篇3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老年护理 综合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5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多代谢紊乱疾病集合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中筛选出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并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2010年收治代谢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60~69岁2例,70~79岁14例,80~89岁12例,90~91岁2例。

入选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2004年的建议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诊断为MS:①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BMI)≥25.0(kg/m2),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0.9mmol/L(男)或<1.0mmol/L(女)。

干预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依照其生活方式的缺陷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依照每个病例的不同血糖、血压、血脂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要求入选病例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空腹、餐后、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血脂各项均尽量达到各最新诊疗指南的规定值。入选病例均进行首次量表调查,干预第1、3、6个月均进行医学指标检查。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经综合干预,入选病例在干预后第1、3、6个月末进行的医学指标检查显示腹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每两组(时间上相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组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根据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写的《康健社区2009年社区诊断报告》所列,本社區重点疾病患病率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脂等。现代医学认为这些疾病常可合并出现,并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故临床引入了“代谢综合征”这一概念。

代谢综合征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躯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而且给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代谢综合征患者若及早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并且及早积极综合治疗,则能有效延缓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病程或减轻其症状。

现有临床依据可以证明对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开展行为干预研究有显著的效果。Laaksonen等对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进行9周低热卡饮食干预并随访1年,结果发现在低热卡饮食阶段患者的体重下降,并且在随访阶段维持这一体重;在低热卡饮食阶段,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高,并且在随访阶段继续增高[2]。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运动量呈负相关,中等度的运动可以使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性降低40%。Castaneda等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运动干预,结果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并减少了药物的用量。

对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而言,因病程长、生活方式改变不易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不易执行,因此在TLC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手段是必需的,期望通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采取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在内的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整体医疗费用支出。

MS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加强调整饮食、体育锻炼、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紧张及焦虑,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紧张及焦虑易于执行,但由于其年龄及疾病的特点,体育锻炼受到限制,无法按照既定强度执行甚或无法执行,在此尤其强调饮食控制的重要性,由于患者的饮食(包括三餐及另添加的食物)受到患者家属的影响很大,最终仍归结到医护人员对于健康宣教工作的贯彻执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家属对于食物的热卡和生糖指数的概念是极其缺乏的,对于患者应该或避免摄入的食物极其形式的知识亦不足,以上均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所入选的患者由于均存在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子,而且不能全方位执行生活方式干预,需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在老年患者中,应考虑个体化治疗,以上入选的30例患者,在本次研究期间,未出现新发心脑血管意外,未出现低血糖事件,未出现肝功能损害,因此评价,在全面、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下实施的降压、降糖、调脂治疗是安全可行且可以达标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2 Laaksonen DE,Nuutinen J,Lahtinen T,et al.Changes in 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water content with rapid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 weight maintenance in abdominally obese men and wom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03,27(6):677-683.

小学生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4

关键词:肥胖症,综合预防,干预性研究,学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在1995—2010年间,城市男生肥胖患病率由5.1%增长到13.3%[1],发达国家中10%的学龄儿童超重[2],且增长很快,如美国近25 a儿童重度肥胖率增加了2倍[3],日本6~14岁儿童从1974年到1993年肥胖患病率由5%上升到10%[4],欧盟国家超重儿童数量以每年130万的速度递增[5],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不可忽视。有研究指出,61.5%的9~13岁儿童不参加任何有组织的体育运动[6],26%的美国儿童每天看电视至少4 h[7]。肥胖干预是减少儿童肥胖,改善儿童生活习惯切实有效的方法。Caballero等[8]对美国学龄儿童进行的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主要是改善膳食结构、增加运动、开设健康生活相关课程等,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体育活动以及相关知识、态度的改善明显。为进一步探讨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降低体质量指数(BMI)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效果,本研究在全国7个省级示范区选取6~12岁儿童开展肥胖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覆盖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和辽宁省7个省级示范区。每个地区分别整群抽取6~8所小学,小学为一至五年级,男、女生各半,排除患有已知疾病儿童,最终共有52所小学34 399名儿童(男生18 424名,女生15 975名)参与本项目;干预后有效学生33 865名,男生18 127名,女生15 738名。每个地区选取3~4个小学作为干预校,干预校中选取1所小学作为重点干预校实施额外的干预方案,其余3~4所小学作为对照校。其中重点干预组共2 132人,平均年龄(8.4±1.2)岁;普通干预组共15 236人,平均年龄(8.1±1.5)岁;对照组共16 497人,平均年龄(8.2±1.4)岁。3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41,P<0.01)。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身高测量使用身高坐高计,以cm为单位,精确到0.1 cm;体重测量使用杠杆秤,以kg为单位,精确到0.1 kg;BMI=体重(kg)/身高2(m)2。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9]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

1.2.2 综合干预

干预校实施6个月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4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保证体育课每周3次,每次40~45 min,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拔河比赛等。(2)学生与家长健康教育。干预期内对学生开展肥胖健康知识讲座3次,家长健康知识讲座2次,介绍肥胖危害、鼓励学生增强运动、控制饮食。(3)学校提供必要的体育锻炼设施并定期对学校内运动设施维护保养,开展1~2次全校范围运动会,为家长发放“快乐运动,健康饮食”倡议书,建立家庭支持、督促环境。(4)干预校学生不准携带不健康零食/含糖饮料进入教室,学生可以饮用学校提供的白开水,学校内食堂或小卖部不售卖含糖饮料。(5)每天至少吃5份成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肉量不多于一个成人手掌大小。(6)学习日每天保证不少于1 h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1.2.3 重点干预校干预方案

除执行上述综合干预方案外,重点干预校还需每周记录行为日记,内容包括运动时间和强度、静坐行为、每天吃蔬菜水果情况与摄入含糖饮料情况等。由校医收集行为日记并反馈给家长和教师,监督并指导儿童行为。

1.3 质量控制

测试前对仪器进行校正和检修,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信;体格检查按照统一标准,各指标测量2次,若误差超过要求则需要测第3次。对问卷调查员、体检人员、相关教师、校医统一逐级培训,确保调查员明确调查目的、意义和方法,明确调查工作的进程。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描述干预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BMI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基线与终期干预组、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利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将基线测量值、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计算干预组、对照组调整均数差值及95%CI。计算干预组、对照组基线与终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广义估计方程对干预组、对照组超重肥胖率改变差异做统计学评价。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描述

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对照组男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1.5%,54.0%,53.4%;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4%,13.0%,12.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72,4.366,P值均>0.05)。身高、体重、BMI均为重点干预组略高、普通干预组略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重点干预组14.7%,普通干预组12.1%,对照组1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4,P<0.01)。见表1。

2.2 干预前后身体测量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后,重点干预组BMI下降了0.11 kg/m2(P<0.05);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BMI分别升高了0.02,0.04 kg/m2(P值均<0.05)。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基线测量值后,重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BMI变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为-0.16 kg/m2,95%CI=-0.20~-0.12,P<0.01);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BM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为-0.02kg/m2,95%CI=-0.04~-0.002,P=0.034)。

2.3 干预前后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

干预后,3组肥胖检出率下降了2.3,1.4,1.8百分点。重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肥胖检出率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肥胖检出率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3组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均下降,下降值分别为4.6,3.0,2.6百分点,重点干预组肥胖检出率下降值比对照组高(调整OR=0.905,95%CI=0.848~0.965,P=0.035),普通干预组肥胖检出率下降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经成为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10],在儿童期肥胖也会损伤儿童的心肺功能,并可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压力和行为异常[11]。儿童期开展肥胖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胖患病率,从而降低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病风险[12]。本次研究对象覆盖全国7个地区,样本量庞大,相关指标干预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控制基线,得到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儿童肥胖综合干预对降低BMI、改善超重肥胖患病率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干预后重点干预组BMI降低了0.11 kg/m2,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BMI升高。一项Meta分析显示,许多肥胖干预研究中干预组BMI均有所降低[13],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干预持续时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不同,干预对肥胖患病率改善情况效果不一[14]。本次研究发现,虽然3组肥胖检出率均有所降低,但没有观察到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别,而超重肥胖总检出率重点干预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1)干预期比较短,而肥胖改善需要较长时间;(2)重点干预组相对于普通干预组与对照组而言人数较少,干预前后肥胖检出率仅改变2.3%,检验效能不足,肥胖检出率与超重检出率合并样本量扩大,有利于出现统计学结果;(3)在全国儿童肥胖检出率逐年升高的背景下,3组肥胖率均降低,说明此次干预对肥胖检出率有改善作用,而对照组由于霍桑效应或原本该学校一直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故而也显现出肥胖检出率降低的结果[15]。

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 篇5

在实践过程中我和组员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开始两个星期都没有按计划做事,当我看到其他组已经有了不少成果资料,作为组长感到很失望,在这样下去将一无所获,我和组员商量了几次按计划实践,可是最终大家都没做,于是我决定撤销我们组。

做完课间操,我去找 吕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问我:“虽然解散小组是一个办法,但这是一种逃避,害怕困难。可是你作为组长想没想过,你们为什么都不去做事?只有找到了问题出在哪儿才能找办法去解决。”老师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是呀,我们为什么都不做?后来我按老师的建议在组内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就是懒,想玩!我想:我作为组长一定要改变,于是对大家说:“为什么都想玩呢?这个主题可是我们自愿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到现在怎么又不想做了呢?这样下去别人会很瞧不起我们的,到时成果展示也会很丢人,你们想在台上别人笑话吗?”说的大家都低下了头,这时组员龙天娇说:“对!我们不能丢这个脸!我们又不是做不好,我们一定要打赢挑战我们的7号组。”经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抬起了头,很认真的说:“对!我们不能再懒了,赶快行动!我们一定要超过他们,一定要赢!”

经过这次组内讨论,我们组真的行动起来了,而且还重新商量了一个奖励办法,谁表现得好每人给他奖一个小礼物。后来我们做得很好,成果展示时我们终于大获全胜,我们太高兴了!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及效果评价 篇6

关键词 社区管理 高血压 效果评价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高血压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都是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的疾病,并且是首位致死因素。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提高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十分必要。我国80%的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基层(社区/乡镇),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1]。在本社区中,高血压也是主要的健康问题,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不同进行综合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收治高血压患者204例,其中男104例,女100例,年龄38~72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长期外出以及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配合者。入选的204例高血压患者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身高、体质量指数、心率、血压、腰围、血糖、血脂、肾功能、尿酸等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检查,记录相关疾病史、家族史、饮食生活行为、目前治疗情况等。参照2005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纳入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根据以上调查的基线资料,将患者配对,然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高血压管理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102例。

血压测量:应用水银血压计按标准方法选择右上肢肱动脉处测量血压,记录安静状态下不同日的3次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取其平均值。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发表的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不同日的3次测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有高血压史,2周内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

管理方法:①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从2009年12月开始,每月至少1次,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认识误区,高血压的心理调适等。形式上采取集体授课,发宣传册等。清淡饮食,特别是食盐的摄入量比较高的患者,严格限制食盐量,每人每天盐摄入量<6g,约一啤酒瓶盖,每人每天素油半两;饮酒者限酒,吸烟患者戒烟;易情绪激动的,避免看刺激性的电影电视,不打牌,有意识控制情绪;加强运动,每周至少慢走6次,每次1小时。监测血压,1~2天测1次血壓。②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对其个体化治疗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单一或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产生。规律服药,按医嘱正规服药,偶有漏服但每周漏服<1天。由于个体差异,维持量需根据各自的血压值进行调整。对照组自行就医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两组用药情况无明显差别。

统计学处理:各项参数均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管理组收缩压下降值及舒张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讨论

由于心脑血管危险性和血压之间的有正相关性,因此控制血压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我国多项临床综合分析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舒张压每降低4mmHg,脑卒中的发生减少36%,冠心病的发生减少3%,人群总心血管事件减少34%[2]。约1%的高血压患者出现高血压急症[3]。

虽然高血压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且不断更新换代,但高血压控制效果仍难令人满意,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6.1%[5]。原因是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仅依赖药物治疗,对非药物治疗重视不够,忽视无临床症状的高血压,血压降下来后

就停药等[5]。高血压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且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6]。

现通过了解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惯,发现引起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督促服药(服药剂量必须遵照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结果表明综合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均下降明显。因此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应当注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变治疗上单纯依靠药物的观念,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针对具体患者采用不同管理措施,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的社会实践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9-10.

2 刘永华.社区高血压440例观察和防治及经济学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2(1):15-17.

3 李俊山,周荣.实用急救抢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1-384.

4 王熙福,王坚平,欧阳荣超.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与控制率的因素和干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7):753-756.

5 雷燕鸣.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171-172.

6 翁淑兰,刘林英,宋岩.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6):427-428.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 篇7

1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概述

1.1 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实现建筑行业顺利发展目标, 我国在21世纪初颁布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这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关注, 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奠定了制度保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要求从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建造成本、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五个方面, 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促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工。

1.2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相关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是基于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内容的管理程度而言, 通过对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建造成本、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评定, 从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好坏。一般来说,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好坏, 主要从经济性和质量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经济性理解, 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在投产后, 是否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这是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主要目标。工程项目投入资金巨大, 如何发挥这些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确保资金能够发挥有效配置, 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这是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 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对工期、成本进行科学有效控制, 避免资源浪费, 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 则是针对这一内容而言, 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最终产出效益, 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找出没有实现预期效果的原因, 以此对施工手段以及相关管理手段进行制度优化, 总结经验, 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进步和发展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质量性理解, 则是针对于项目安全角度, 通过分析最终建成工程在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效果, 综合评价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效果。工程项目管理在进行质量性效果分析时, 会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论证和调查,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确保工程项目高质高效完工[1]。

2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的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针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从整体着眼, 考虑到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各方面的要素。全面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立足整体, 考虑主要矛盾的同时, 兼顾次要矛盾; (2) 考虑到工程项目管理经济性效果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质量性效果, 兼顾效益和质量。

2.2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切以规律为出发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 存在着客观性规律, 在进行实际评估过程中, 坚持客观性原则,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对评估因素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评估要素的根本出发, 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2.3 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对投产后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的项目管理评估, 是从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现实性原则要求工程项目评估过程中, 评估数据是现实发生的真实情况,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级方法通过对质量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进度控制指标、安全管理指标、现场管理指标进行分析,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效果评价目标集, 通过层次分析法原理, 进行层次分析, 并根据搜集的相关数据, 计算出权重向量, 通过数据对比, 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定量性的优点, 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2]。其具体方法如下: (1) 选择相应指标, 将质量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进度控制指标、安全管理指标、现场管理指标依次设置为目标集向量A、B、C、D、E; (2) 确立目标集内各个指标计算数据, A=总监理工程师分值的70%, B=项目目标成本与实际发生成本的比值, C=合同工期与实际工期的比值, D=安全管理部门分值的70%, E=管理部门评价标准的80%; (3) 建立目标集U={A, B, C, D, E}, 进行层次分析, 求出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指标的权重向量。

3.2 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综合评价时, 注重多目标决策中各个指标权重数值, 这种评价方法取决于对象专家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 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由对象专家做出的主观评断。相比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而言, 专家评价法更加简易, 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 (1) 设置对象评价指标, 建立目标集U={u1, u2, …, un}, 其中u1, u2代表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2) 对U中的元素进行相关评价分析, 选取m个专家, 并将专家意见进行汇总; (3) 对各个元素分析数值进行评价, 并根据相关经验选取u因素作为评价结果。

3.3 动态评价方法

动态评价方法是一个信息动态提取和反馈的过程, 在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中, 应用较为广泛。在利用动态评价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时,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系统评价, 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动态评价方法的步骤如下: (1)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置n个系统sj (i=1, 2, 3, …, n) , 其中i=1, 2, 3, …n为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2) 根据sj进行对应时刻设置, sj中的i与某时刻tk (k=1, 2, 3, …, n) 中的k相对应, 其中k为i发展的对应时刻, i作为k的特定时段的运行情况; (3) 对比i和k的整体发展和运行状态, 构建动态平衡的评价方程, 以此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动态评价。

4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它对于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效益, 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可以更好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并就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更好促进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和发展。同时, 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评价方法的完善, 对于加强我国工程项目决策, 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锐.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03) .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社区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140∶160;年龄最小为39岁, 最大为83岁, 平均年龄为 (50.5±9.6) 岁;病程最短为1年, 最长为25年, 平均病程为 (10.5±3.2) 年;以不同的职业对患者进行分组, 其中干部、工人、离退休、无业人员分别有75、80、77、68例;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 比较管理初期和近期的相关指标。

1.2 方法

为管理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将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社区医师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病管理。

1.2.1 分类随访管理

按照《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2012年版) 开展分类随访管理。建立随访登记表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 监测血压变化。如病情有变化, 根据情况酌情增加随访次数。主要做法如下: (1) 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 如出现收缩压≥18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和 (或) 舒张压≥110 mm 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 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 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 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紧急转诊, 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2) 测量体质量、心率, 计算体质指数 (BMI) 。 (3) 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同时详细告知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4) 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 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 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 即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 结合其服药依从性, 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 2周时随访;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 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 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2.2 患者自我管理

(1) 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组:按片区将3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15个自我管理组, 每组15~20个人, 设组长;以自愿和推荐相结合, 在组内挑选责任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骨干3~4人, 优先考虑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由骨干任小组长, 带领4~5人成立自我管理小组, 互通联系电话便于活动开展与交流。 (2) 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培训:先以组长、小组长、骨干为重点, 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培训, 共进行12次课程, 每周1次, 然后由小组长带领, 骨干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的形式组织4~5例高血压患者学习交流如何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什么是高血压, 二是什么是高血压自我管理, 三是如何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 四是与高血压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 包括如何管理情绪, 处理生气、紧张和担心, 增强自信, 与人交流的技巧, 疲劳的管理, 放松的技巧, 解决问题的技巧, 合理膳食, 戒烟, 锻炼, 体质量控制, 血压的自我监测, 药物的合理使用, 与医师配合等。 (3) 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由小组长牵头, 骨干配合组织4~5名组员开展活动, 时间灵活, 形式自由, 主要是针对日常个人高血压管理情况进行交流, 增进信心与管理能力。中心给每位组员提供健康大礼包 (由区卫生局统一制作提供) 作为自我管理工具, 包括油壶、盐勺、BMI尺、计步器等, 解释并指导患者如何使用;二是以各管理组为单位的活动。15~20人, 由组长牵头, 每月1次, 在中心健康小屋 (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 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自助式体检:血压、体质量、人体脂肪含量、简易心电图 (必要时) 等。检测结果患者个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各存一份。分为纸条式打印结果与电子信息结果, 电子信息结果可以短信形式即时传输到患者的手机, 同时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管理系统, 便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跟踪管理。高血压患者以个人账号, 可登录管理网站, 查阅个人检测历史记录, 加强自我管理;三是以全体组员为单位的体检活动。300例高血压患者, 每年一次, 在中心接受免费体检, 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包括内、外科, 血、尿常规, 生化, 心电图等, 检测结果进入健康档案管理。 (4) 对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支持:一是为每个高血压自我管理组配备1名社区全科医师, 支持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提供联系电话, 接受咨询;二是提供自我管理活动场地:根据人员多少选择在中心健康教育室或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三是提供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四是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小屋的自助式体检与每年一次的全面免费体检。

1.2.3 患者家庭管理

培训高血压患者家属学会血压测量、体质量测量、BMI尺测量、药物的合理使用、盐壶、油勺、计步器等。由患者家属叮嘱患者坚持服药, 帮助患者测量血压, 督促患者就医, 协助或督促患者戒烟限酒、坚持锻炼、合理膳食等。

1.2.4 健康宣教

加强高血压综合干预相关知识培训, 提升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水平, 支持医务人员利用随访或接诊机会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 制作宣传展板、制作墙体宣传栏、在社区发放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

1.2.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配对设计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对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 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10.20%, 高血压治疗率提高14.22%, 高血压控制标提高1 6.7 6%。

遵医嘱行为较管理初期明显改变, 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控制率提升14.64% (P<0.05) , 进行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体质量控制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明显增加, 见表1。

2.2 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管理初期降低 (P<0.001) ;

高密度脂蛋白较管理初期升高 (P<0.001) ;体质量、腰围和体质指数降低 (P<0.001) , 见表2。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 提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开展慢病的监测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直接服务于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 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能在慢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对30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医师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及健康宣教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 结果显示, 慢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管理初期明显提高, 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 血压方面也明显改善, 患者服药依从性较管理前明显改善, 证明初步管理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 BMI增高、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能够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3], 本研究对30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1年以上综合干预, 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比管理初期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比管理初期升高, BMI值、腰围、体质量均较管理初期有明显下降, 进一步证明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有研究显示, 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随访管理模式在控制血压及促进医师随访支持方面效果更好[4]。传统的服务模式, 患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影响了患者治疗积极性的发挥。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 由个人承担一些血压控制所必需的预防性和治疗性活动, 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和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 特别适合于高血压这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疾病[5], 本研究显示, 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形式, 通过在社区医师指导下, 患者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 掌握了疾病自我治疗的技能, 从而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志, 吴升平, 杨期东, 等.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病死率的变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 (2) :49-51.

[2]覃玉, 胡晓抒, 顾华, 等.2003年江苏省部分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访谈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5) :413.

[3]杨柯君, 王敬丽, 孙玮, 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7 (8) :368-370.

[4]杨柯君, 王敬丽, 孙玮, 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7 (8) :368-370.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9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干预,评价

高血压是由多因素参与的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 是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无锡市一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 现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 纳入条件:原发性高血压, 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收缩压 (SBP) ≥140 mm Hg和/或舒张压 (DBP) ≥90 mm 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排除高血压需住院治疗患者, 患有心、脑、肝、肾、肺等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及继发性高血压。82例高血压患者中, 男53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 (58.12±9.27) 岁。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 比较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干预时间为2012年8月-2014年3月。

1.2.1 干预措施

采用社区医生分级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和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血压综合干预。分级随访管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高血压及其危害, 制订管理目标与实施步骤, 健康膳食, 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 坚持体育锻炼, 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 血压及生化指标监测等。

1.2.2 评价指标

(1) 高血压知晓率:指高血压患者知晓正常血压值, 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 相关危险因素, 容易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比例。 (2) 高血压治疗率:指高血压患者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人数的比例。 (3) 高血压控制率:指血压控制达标人数的比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比较

通过综合干预, 高血压患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例 (%)

2.2 干预前后血压、血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干预后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干预前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干预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化进程加速, 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调查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 但是社区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1,2]。

高血压是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循证医学证实动脉粥样硬化 (AS) 是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基础, 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4]。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血流动力学异常, 还常伴有代谢紊乱,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氧化LDL-C, 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积, 启动局部炎症反应, 加速AS的发生发展[5,6,7]。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低度全身炎症反应状态, 证据包括炎性细胞因子异常和炎性信号通路的激活, 炎症反应在粥样斑块的形成、增长、破裂和磨损及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8,9,10]。粥样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产生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通过激活补体、诱导细胞黏附分子和组织因子表达, 介导巨噬细胞吞噬LDL-C, 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1产生, 诱导单核细胞募集, 参与血管炎症过程, 促使血栓形成[11];同时还可诱导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凋亡, 参与AS的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是观察动脉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 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良好方法[12]。葛迎辉等[13]通过对136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 结果为IMT增厚39例 (28.7%) , 颈动脉斑块70例 (51.5%) , 冠脉造影符合冠心病诊断标的72例, 符合率达66.1%。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早发现早治疗以及规范化管理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环节。有相关研究表明, 患者血压的水平和脑卒中的发生呈对数线性关系,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危险[14]。

高血压常累及肾血管, 使肾小球滤过膜损害, 造成尿微量白蛋白 (m Alb) 排出量增加。何彪等[15]检测103例高血压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 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和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 (2013) 调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价, 重视中间指标-重要临床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强调血管功能与损伤指标, 更加强调生活方式改善, 尤其是低盐、减重、戒烟、限酒、运动与精神心理平衡, 将高血压的防治纳入卫生服务政策与运作中, 强化社区卫生机构作用, 明确人群与社区防治的规范化管理[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社区综合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进行低脂、低盐饮食、坚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 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率达81.15%, 说明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三率”, 控制血压水平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效果综合评价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8级口腔医学专业8个班370名参加口腔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103名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男生40名、女生63名, 年龄19~23岁。

1.2 方法

1.2.1 综合训练

采用自编教材: (1) 口腔基本操作训练:任务一, 离体牙复面洞制备术;任务二, 离体牙开髓术;任务三, 龈上洁治术;任务四, 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任务五, 口腔颌面部局麻、拔牙;任务六, 制取印模与灌制模型;任务七, 前牙桩核的牙体预备与桩核蜡型的制作;任务八, 磨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与临时冠的制作;任务九, 可摘局部义齿的牙体预备与制作;任务十, 龋病的预防措施;任务十一, 牙周病预防措施。 (2) 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一, 口腔内科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二, 口腔颌面外科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三, 口腔修复科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任务四, 口腔临床常用药物。 (3) 口腔检查: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检查。

1.2.2 评价

对103名学生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口腔基本操作训练、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和口腔检查操作考核, 均为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合格, <60分为不合格。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数据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注:训练前后成绩比较, P<0.01

3 讨论

3.1 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中指出:强化高职生职业能力, 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为贯彻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指导思想, 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本课程教学中。

综合训练前, 学生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是单一的, 综合训练将这些分散的、单一的知识与技能,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形式, 通过由实际工作转化的学习性任务连贯起来, 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所进行训练, 让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 增强了临床实习的信心, 促使学生临床实习时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适应实习环境。

3.2 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每个人的社会活动都不是孤立的, 需要他人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帮助他人,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在口腔检查任务中通过采取角色扮演方式, 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任务中通过采取小组讨论、组建比赛等方式,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锻炼其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3 唤起了学生的爱伤意识

在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中, 采取角色扮演方式, 进行口腔检查, 学生扮演病人、医生角色, 学生通过扮演病人角色, 能从病人角度出发体验病人感受, 体会病人心态及医生所肩负的责任。美国情感心理学家斯托兰德认为, 移情就是由于知觉到另一个人正在体验或去体验一种情绪而使观察者产生的情绪反应[1]。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就是移情作用的一种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关心、爱护和尊重病人。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既对学生口腔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锻炼、多种能力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又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 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充分挖掘师生潜能, 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目的 培养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 以适应实习与就业需要。方法 随机抽取我校2008级口腔医学专业8个班103名参加口腔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基本操作合格率培训前为69.9%, 培训后为91.3%;病历书写与病例分析合格率培训前为67.0%, 培训后为89.3%;口腔检查操作合格率培训前为65.0%, 培训后为94.2%。培训前后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1) 。结论 口腔医学专业开展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兵团田间学校下一篇:PID自校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