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2024-04-30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精选八篇)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篇1

1 教学、生产、实习实训基本运行模式分析

本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托,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校企合作为保障的基本原则, 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内容, 模拟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习教学。本实训基地所覆盖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5个专业, 核心教学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变频器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与检修》、《机电设备联调实训》、《机电系统调试与维修》等课程内容。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1) 模拟生产车间, 实训基地就是生产车间, 以“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 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生产车间与实训教室合一, 模拟生产车间就是学生上课的实训教室,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 教师与学生就是师傅与徒弟。在实训基地里, 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 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 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 又是生产的学徒。

(3) 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实训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生产工作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依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 教学产品依据企业的生产标准设计。在实训中, 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生产的一项工作任务, 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 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4) 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 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通过学生的车间生产性实训学习, 让学生体验职场, 同时, 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 基地运行规模、效率、效益、标的目标分析

本实训基地建筑面积400平米, 分为四个工作区, 每个工作区可以同时进行30人的实习实训, 可以完成职业认知实习、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生产型实习、专门化技能训练的实习实训, 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现有班型, 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可达720学时/年。

通过实训基地的运行, 可使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 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每年可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人数200人以上。满足200人/年的企业员工培训, 能够为在职员工提供技术服务,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 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 可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

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企业优先为实训基地教学提供技术、设备、配件等硬件和工艺标准, 建立“专业教师工作站”和“企业专家工作站”, 及时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并优先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 实现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社会服务的“多赢”。

3 生产实习、实训物料消耗分析及解决方法

基地运行物料消耗分四部分:一是实训接线耗材, 如电线、插头、插座等;二是工具、用具的损耗;三是设备折旧与维修, 如备品备件;四是气电消耗, 如气泵、压缩机、设备用电。解决方法:一是可采取学校提供, 来源于学校实习、实训耗材的专项资金, 二是实习学生自备, 三是企业赞助等方式解决。四是员工技能培训创收补充。维持基地正常运行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来源于学校实习、实训耗材的专项资金, 二是来源于创收的补充。

4 实习、实训作业结果评价模式及方法

围绕着“模拟”教学产品的工艺要求或服务规范, 将企业工艺要求与技术服务规范引入实训教学考核标准中, 校企合作建立一种以产品工艺标准或技术服务规范的考核标准, 并以企业质量保障体系为基础, 结合教学特点, 建立“校企共管、共评”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中, 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法考核, 使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既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能力, 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创新意识等职业综合能力, 实现实训评价标准与企业生产对接、产品加工与企业生产质量要求对接。

按照考核标准, 过程考核主要从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习和工作态度、操作能力 (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等方面进行考核;综合考核是按照考核标准, 以项目操作考核方式进行, 重点考核学生安全生产、操作技能、知识掌握及应用,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 模拟仿真教学产品的流动性及可行性

模拟教学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采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控制设备, 对模拟教学产品的生产、控制与实际生产真实产品的生产控制过程是一致的。只是设备的规模和产品的材质不同。通过教学设计、生产教学资源连接, 其成为具有相对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等生产情景。

通过新建生产型实训基地, 将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于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要求, 提高实训设备与企业一致性的比例;推进“实训基地工厂化”进程, 按企业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及技术服务规范进行实训基地设计与布局, 达到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 具有浓厚的职业氛围, 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的高度融合。达到具有电气控制设备加工与维修、小批量电子产品加工装配等产品模拟生产能力。

通过实训基地的运行, 可提高学生在各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熟悉企业的职场氛围, 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6 基地管理机制及师资能力培养机构创新运行模式

基地成立以院长任组长的产教结合领导小组, 负责产教研工作, 实训基地作为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管理, 以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实训教师以及外聘的技师为班底, 模拟设主任1人, 技术员2人、工艺员2人、检测员2人, 由主任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校企合作, 共同培养师资。加强教学师资建设, 保障创新型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通过建立“专业教师工作站”和“企业专家工作站”等组织机构,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改革以往的教师评聘制度, 由新型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学校聘请工作站内的教师担任实训任务, 按照实训教学标准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使专、兼职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跟踪专业技术和企业应用发展前沿, 更新、完善“模拟”教学产品功能, 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转化成实训项目或任务, 保证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艺与技术服务规范的紧密结合, 促进教学团队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 又能有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提高创新型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建立校企联合师资培养机构, 共同规划师资培养任务。

针对现有的校内实训人员对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实训项目在工艺流程、企业运行模式的经验不足, 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 对学校老师进行培训;相关专业老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相关岗位挂职锻炼, 真正熟悉企业运行模式;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教学产品和教学项目, 并通过教学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训基地每年派4名专业教师外出培训, 定期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企业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使教学团队成为专业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通过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 以“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 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同时, 管理模式的新建与运行, 可以实现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 学生与学徒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 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 教学与科研合一, 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摘要:以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现代职教体系下创新型实训基地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形式, 创新型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决定着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效, 好的运行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模拟教学产品,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曾佳, 吴志荣.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

[2]张日恒.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初探.文教资料, 2006年28期.

[3]陈立旦, 陈开考, 骆美富.高职汽车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职教论坛, 2012年06期.

以问题为纽带的语文板块式教学初探 篇2

问题为纽带板块式教学自然性探究性挑战性“问题”是引擎学生走进文本、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原动力,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如何以问题为纽带,构建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获得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双丰收?笔者就问题式教学的自然性、探究性、挑战性三个方面,谈点教学体会。

第一板块:创设“三境”,让学生自然“相遇”教材。自然性是问题教学活动的首要特征,它要求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不是教者给学生强喂一套潜规则,而是让学生与教学内容自然“相遇”。自然相遇需要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情境、交融的心境。因此,创设“三境”就是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前奏曲。

例如,教学《小小的船》,教者通过播放学生猜谜语活动录像:谜面是“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学生略加思考就能答出谜底(月亮)。其实猜谜就是问题的潜在引领,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进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接着创设情境,教者让学生根据谜面动手画月亮,再对照书上插图欣赏月亮,然后跟着DVT音乐教唱《小小的船》,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平时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并动手画一画,与月亮比一比谁美?接下来通过反复朗读“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在读中比较、感悟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最后播放曲子,教师描叙,让学生闭眼想象,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看图想象,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閃闪的星星又像什么?指导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把想到的美景读出来。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心境带到文本中,实现了情感共鸣,达到了“四心”想通的目的,即学生的心通过教者的心,勾通了作者的心和编者的心。

这节课上,教师以一颗童心把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结合,营造出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歌唱、画画、诵读、理解、体验、感悟。学生处在情与境的交融中,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趣高涨,几乎没有觉察到在上语文课,没有觉察到老师要求他们热爱大自然。但通过创设“三境”,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融为一体,不是把知识和精神的“食粮”强行“喂食”,而是让学生在画一画、唱一唱、读一读、想一想,在流畅的教学进程中与教学内容自然相遇,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板块:激活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究性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特征。当学生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学生选择什么、学习什么、探究什么,完全出自一种情趣、某种需要。但师生的双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否则会游离教学目标。因此,只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才能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被动的知识灌输变为能力的培养。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得到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求知的探索者。

在教学《雨铃铛》儿歌中,教者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实际、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读了这首儿歌,你想了解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那些朴素迷离的答案。然后分组设计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接着请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解答。通过“引、扶、放”教学法,启发思考、引发探究,必将燃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定充满生机和活力。

提问应具有哪些条件?第一,问题本身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二,要具有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能从各个思维的角度和方向寻找答案;第三,问题能引起求知的兴趣,有引起对话的魅力,就是孩子和问题的对话,同时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引起对话。

第三板块:设疑解难,让学生自我挑战新知。挑战性是问题式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特征。挑战,无处不在。人生因挑战而精彩,课堂也因挑战而充满魅力。因为问题最能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得在教学《朝发白帝城》时,教者提出如下问题:为何取名为白帝城?诗人为何要从白帝城出发,他要去哪里?千里江陵怎么一日就能“还”?“轻舟”到底是什么“舟”?既然那么快,怎么还能数山有几重呢?这些问题也许是“节外生枝”,但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就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不断求知、彰显个性的良好习惯。这个习惯就是“自我挑战”。同时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遨游学海,体验自我挑战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以问题为纽带,从自然性、探究性、挑战性三要素入手,充分释放学生自由、自主、自探的能量,那么,这样的课堂必定充满活力、彰显魅力。

(上接第123页)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字书写得好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对获得进步奖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

总之,在小学阶段,通过培养学生写字兴趣,逐步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下,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使他们在各种书法竞赛活动中,逐步提高书法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新修版).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篇3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读到这儿, 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 而应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当今社会, 创造、创新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 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 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 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 也就是说, 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 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这就告诉我们, 创造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天然禀赋,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 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言简意赅地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问题意识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当小孩会说话后, 说得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为什么?那时为什么?”可是回头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 家长们面对孩子的这么多问题, 会显得不耐烦, 常常一句话“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敷衍而过。老师呢, 当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时, 就会施以肯定和表扬, 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 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可是孩子是因为无知而上学, 他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问题浅薄荒谬, 这是正常现象啊!所以面对不断地批评和嘲笑, 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久而久之, 还谈什么创新?还如何去振兴民族?

所以, 我们要明确, 到底该如何实现培养创新能力、意识和问题能力、意识的教育教学呢?

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清晰, 教学方法灵活, 有理论, 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 教师问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 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 教学时间安排精当, 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让人叹为观止。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 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 这堂课可谓是天衣无缝。因为, 我们认为, 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 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 没有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 老师就放心了。有的老师不仅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 要抽问学生, 当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也就是都符合标准答案时, 老师才会感到学生确实是没有问题了, 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正是因为我们多抱着这样的观点, 所以我们这样的教育被称为是“去问题教育”, 就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 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样理解教育的, 美国的家长最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提了几个有质量的问题, 美国的教师认为:应该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方式。因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 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 带着满脑子的问题。那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 就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 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 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 我回去再学习, 再准备, 下次在来回答你们, 你们回去也去思考, 去寻找答案。”

把这两种形式的课堂进行一个比较, 可以发现:一堂课提问众多的问题, 学生们对答如流, 看似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气氛很活跃。其实这些算不上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会诱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 难以生成课堂上“真正的问题”。没有“真正的问题”、没有悬念, 有的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问答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只是被动回答问题, 缺乏主动, 不利于思维发展。而美国人的课堂告诉我们:“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有问题, 才会让学生产生好奇, 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从而使学生有思考和探索。可以想象, 没有“问题”的课堂会是一堂怎么样的课。问题课堂才是生命课堂啊!课堂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如此下来,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 不正是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吗?那还用担心我们民族的竞争能力吗?还用担心我们能否里于不败之地吗?

情感——人与产品沟通的纽带 篇4

人与技术的关系向来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过去, 人们往往站在技术的立场去看待和处理这种关系, 见物不见人。当设计人员设计一件产品时, 他首先想到的是产品的功能, 而不是用户的感受。换句话说, 在人与技术之间, 人们往往注重技术、而忽视人的心理与情感, 以及他们所起的作用。而事实上, 人是产品的设计者与创造者, 同时又是最终的使用者和评价者, “人”本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的地位不断的显现出来, 人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类自身, 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等人性化设计的口号。而情感设计正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

二、产品设计的情感因素

过去几十年,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消费市场步入了一个同质化时代。生产技术高度发达, 信息传播迅捷, 物质异常丰富。同类商品间的技术、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小, 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时代, 消费者的感性色彩日渐浓厚, 需求层次和需求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 更重视产品的艺术性、文化性、象征性及个性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对于产品设计而言, 其重点也由功能设计转向非物质设计, 在产品与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联系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为此, 设计师必须努力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来诠释现代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1. 情感的内涵

所谓情感, 是指人对周围事物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或体验。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人与产品之间也是可以产生感情的。一方面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 另一方面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 那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 产品的亲和力就会增强, 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它就具有了人的情感。

2. 情感驱动设计

情感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影响着人的感知, 行为和思维。美国设计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提出, 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之相对应, 对产品的设计也有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外形, 行为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操作, 反思水平的设计关注的形象和印象。本能和行为水平在全世界基本都是相同的, 只有反思水平在迥异的文化间有很大差异。简而言之, 本能层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感受;行为层是人要学习掌握技能, 并在技能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反思层实际上是指在前两个层次的共同作用下, 在人性中产生的更深刻的审美和情感。

当代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种反思的感性和情感化的趋向。例如, 德国青蛙设计公司 (Frog Design) 提出“形式追随情感”, 并成功的诠释了这一情感化设计的理念。他们设计的苹果i Mac电脑, 将“形式追随情感”发挥到极致。i Mac电脑拥有半透明的塑料机壳、亲和的机身造型、果冻般艳丽的色彩。设计风格充满情趣, 创造了当代设计的时尚, 达到了高技术、高情趣的完美结合。再如, 意大利阿莱西公司 (Alessi) 设计和生产的如“外星人榨汁机” (Juicy Salif) 等日用品, 以夸张、生动、拟人化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 传达了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深受人们的青睐。

三、情感是“设计师——产品——消费者”沟通的纽带

在产品设计中, 情感设计是“设计师——产品——消费者”式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产品扮演了信息媒介的角色, 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 设计师把自己的情感进行编码, 表现在产品中;大众在面对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 这是一种情感解码的过程。另一方面, 设计师又从大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 并在下一次的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这一个过程是循环的、没有终点的。

1. 产品是设计师情感表达的载体

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 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发泄自身的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 产品设计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艺术表现的过程。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 于是通过画布、色彩、形态等创造出一件艺术品, 以便把它们释放或宣泄出来。与这相类似的是, 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语意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上。结果, 产品就被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当然, 产品设计毕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不能完全是设计师自身情绪的宣泄。设计师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 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在此前提之下, 设计师才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进去, 毕竟, 设计师还担当着引导时尚潮流的角色。

2. 大众消费产品时的情绪和感受

产品具有情感, 并不是说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 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观表现在产品中;另一方面, 大众在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会产生美丑反应与偏好感受。当产品赋予了情感化的元素, 与用户的亲和感就更大, 它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要, 还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要。情感化的东西更容易引发思维的联想, 情感上的认同让用户找到归属感。这种情感上的认同往往是持久而忠诚的。产品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基本任务的需求, 这个是最基础、最根本的, 但是如果我们将产品情感化, 让我们设计的产品成为用户的工作伙伴或者朋友, 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产品不再冷漠, 让产品认识用户, 让产品去主动了解用户, 相处一段时间后, 他们可以像两个相识已久的老朋友那样彼此熟悉对方。试想, 这样的产品对用户而言, 将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3. 产品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当今社会, 人们所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更多的是能满足不同程度的情感愉悦和精神享受, 即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以排解在充满了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 人们因无休止的各类活动与纷争而感到的精神恐慌。

目前, “情感设计”便迎合了这种流行需求, 他们通过一种特殊设计的表达, 影响大众的情感, 让大众的情绪快乐起来, 进而提高大众对产品的情感忠诚度, 最后达到大众与产品之间的良好交流。

四、如何为产品注入情感

1.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设计师开始进行创意设计前应该充分了解用户, 包括用户的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时代观念、心理需求等。采用易用的操作过程构成人机界面的结构, 使用户能够进一步了解产品内部的运行行为, 使产品行为变得透明。

2. 选择合适的元素引起情感共鸣

在对情感化产品的设计实践中应总结和归纳产品设计元素 (造型、色彩、材质等) 对用户心理影响的基本规律, 设计时注意选用适宜的产品设计元素, 使产品能够引起与用户情感上的共鸣。

3. 用户的参与性设计

现在流行的“DIY设计”有利于用户的参与感, 是一种互动性设计手法。“DIY”意即自己动手做, 它是部分消费群体对于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感到不满而进行的产品再加工。现代产品虽然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审美情趣上却缺乏个性, “DIY”正迎合了消费者自我审美的个性需求。于是产品被消费者进行了个性化的“二次设计”。作为产品设计师在进行产品情感化设计时也可以为消费者留下“DIY”的空间。

五、结语

情感是“设计师——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设计师通过各种形状、色彩、机理等造型要素, 将个人情感融入设计作品中, 消费者在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联想, 产生共鸣,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而后, 设计师又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中反馈信息并用来再次启发设计思维, 设计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产品担当的角色超出了所具有的物质功能, 成为人们情感多元化交流的载体。对于工业设计师而言, 必须把重点由功能设计转向非物质设计, 在产品与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联系。为此, 设计师必须努力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来诠释现代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摘要:本文对人的情感与产品设计的一些微妙的关系做了一定的分析, 并探究如何把情感因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通过这种融入, 达到消费者物质功能的满足与精神愉悦感的高度统一, 使得“好用的产品更有魅力”。

关键词:产品,情感设计,以人为本,沟通

参考文献

[1]Donald A Norman (美) .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篇5

在教学《历史与社会》 (7年级下册) 的《不同历史资料的利用》时, 笔者发现学生学得很无味。参考了他人的教学设计之后, 笔者决定用故事、核心问题和文献资料为纽带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第一, 通过一个故事性、探索性较强的案例来体现新课程理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第二, 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论从史出”, 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用史料来证明观点的正确;第三,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这样的设计意图与选题思路, 笔者决定通过《解读阿房宫之谜》这一故事来进行教学。阿房宫、秦始皇、项羽, 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熟悉, 但受影视和文艺作品的影响, 他们的认识不完全正确。《阿房宫之谜》在央视教育频道播放过, 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依据课标, 笔者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到学习历史要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 认识到不同历史资料的不同作用与价值; (2) 学会合作探究, 能认识到合作是现在社会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学会质疑, 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初步养成不唯书、不唯上, 实事求是, 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师关注社会, 探索历史。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如图1, 编者注, 下同) , 猜一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讲阿房宫要从学生熟悉的秦始皇入手。但仅仅出示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去猜, 并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 添加杜牧《阿房宫赋》的文字资料:“六王毕, 四海一。”让学生依据此文字资料来推测。

生1他是秦始皇。

师 (微笑) 这位同学知识面较广, 反应快, 回答正确。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知道他是秦始皇的?

生2看上面的文字, “六王毕”就是诸侯六国完了, “四海一”就是全国都统一了, 我想这就是秦始皇。

(教师解释“六王毕, 四海一”的含义)

【课后反思】上课前曾担心学生对杜牧的古文不是很清楚, 但试教几次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由此可知, 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潜能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激活。

师秦王嬴政成为皇帝之后, 史称秦始皇, 做了许多事, 其中一件事就是修建了阿房宫。请看大屏幕 (如图2) , 两千多年过去, 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仅剩下这方圆数千米的大土堆。这就是阿房宫遗址, 这里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学生看大屏幕, 发出一片惊叹声)

师各位同学, 面对这方圆数千米的大土堆, 你们有何想法?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举手, 纷纷发表看法)

生3老师, 这是就阿房宫遗址。我有点不相信, 宫殿呢?

生4我看这就是阿房宫遗址, 经过2000多年的沧桑, 宫殿早就沉在地下了。

生5我也认为这是阿房宫遗址, 像秦始皇陵一样, 也是一个大土堆。

生6我无法判断这个大土堆是否是阿房宫遗址, 因为判断需要证据, 我们手中无证据。

(该生的回答, 得到许多同学的赞同)

生7我到西安旅游过, 看过那里有个村子叫阿房村, 还有一个现代仿造的阿房宫, 据说是根据古书——好像是《史记》重建的。

生8我也去过西安, 听说过阿房宫是被大火烧掉的。

【设计意图】面对阿房宫遗址, 你们有何感想?是一个发散性问题, 旨在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 为此后探寻阿房宫之谜设下伏笔。

师好, 看来大家对阿房宫很感兴趣, 刚才有位同学说我们需要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证据, 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解读阿房宫之谜》来学习不同历史资料的作用。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第110~112页进行自主学习, 3分钟后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交流成果略)

【课后反思】在这里, 笔者利用生成的资源导入主题:不同历史资料的作用;观点需要史料来佐证。此处如果没有生成性资源, 那么教师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但是观点需要证据来证明……

(二) 重温历史, 展开想象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阅读教材, 我们知道历史资料可以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刚才我们看到这大土堆经过科学考证就是实物资料, 而同学说的有关阿房宫的传说就是口述资料, 而有关阿房宫历史记载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文献资料。

师现在我们看到这大土堆就是阿房宫遗址。那么, 同学们猜测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阿房宫?

生9为了贪图享乐, 存放金银珠宝。

生10为了显示秦朝的强大和秦始皇的威严。

生11秦始皇是为了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高贵地位。

师同学们富有推测能力, 我们一起来考证一下文献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经》是如何说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原因的 (出示课件, 如图3) 。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猜测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阿房宫”为开放性问题, 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但是学生回答的面并不广。所以又回归到史料,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与《史记》的描述相比较, 看看自己的推测是否准确。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生12《史记》中说秦始皇是因为咸阳城中先王宫殿小, 而咸阳城中人太多了, 才修建的。

生13我认为秦始皇很迷信, 他想在风镐建宫殿, 以取得风水宝地、帝王之都的好兆头。

师同学们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 很快就从中提取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那么, 大家依据这则文献资料, 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同桌合作的形式, 想象一下阿房宫的宏伟景象。

(学生思考, 讨论, 展开想象并描述。有的说秦阿房宫可能有一所中学那么大;有的说应该有半个县城那么大, 里面有亭台楼阁, 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的说阿房宫中有许多太监和宫女, 有许多守卫的亲兵卫队;有的说阿房宫摆放着许多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等等)

【课后反思】学生思维活跃, 达到了最初设计的目的。同时也为下文设下伏笔, 制造悬念。

师老师赞叹大家的想象力。刚才我们这一群21世纪的少年是这样描述阿房宫的, 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文学家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怎样的呢?请看杜牧《阿房宫赋》片段 (如图4) 。

(学生齐读《阿房宫赋》片段)

师读了杜牧的《阿房宫赋》, 各位同学有何感受?

生14不愧是文学家, 想象丰富, 特别是“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让人无法想象。

生15我真不敢想象, 阿房宫竟然有这么大, 两条河流竟然流入宫中。

生16不会吧, 这是阿房宫?

师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就是这么气势宏伟, 规模宏大 (出示后人根据杜牧《阿房宫赋》绘制的阿房宫图) 。

(学生欣赏阿房宫想象图, 不由地发出一片惊叹声)

【课后反思】课件出示了杜牧的《阿房宫赋》, 但学生对其中的文字还是一知半解。一字一句地解释不是本课的目的。因此, 最好在此处添加一张幻灯片来标明骊山、阿房宫、咸阳城的位置, 使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师可是这宏伟阿房宫在杜牧《阿房宫赋》中却是这样消失的 (出示课件:“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

师请问各位同学, 在杜牧笔下, 阿房宫是如何消失的?

生17被楚人, 就是项羽烧掉的。

师多少年来, 在陕西西安也流传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这一观点也渐渐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

(三) 呈现矛盾, 展示谜团

师2002年秋,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来到了阿房宫遗址进行了为期2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十分细致缜密的考古, 希望能出现一个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世界奇迹。但2年过去了, 人们只能看到了这些情景, 请看大屏幕 (如图5) 。

(学生屏息仔细阅读文字, 发生一片震惊声:奇怪, 太不可思议了?!)

师太让人费解了,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阿房宫到哪去了, 大火焚烧的迹象到哪去了?下面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推测, 猜想为什么会这样?

【课后反思】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对“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深信不疑。但是, 考古却没有发现火烧阿房宫的迹象。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 学生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 提出许多推测, 其中不乏奇思妙想, 又不时有人反驳。

(四) 考证资料, 解开谜团

师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但是我们知道猜测要以事实为依据的, 可是阿房宫是2000多年前的事, 哪有事实呢?怎么办?

生18可以查文献资料, 如《史记》等, 还可以从民间传说、文物中寻找答案。

师对。我们研究历史要利用好不同的历史资料, 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寻找证据。刚才我们了解到三种不同的历史资料:实物资料阿房宫遗址;文献资料, 如《史记》《阿房宫斌》等;口述资料, 有关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大屏幕的材料 (《史记》和《阿房宫斌》中的相关语句) , 认真思考, 并以4人小组为单位, 一起来破解阿房宫之谜。

【课后反思】给学生历史资料, 引导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验证自己的观点。然而提供的文献资料仅为《史记》和《阿房宫赋》, 明显单薄, 应添加《汉书》《水经注》中有关阿房宫的内容。但是, 这又给7年级学生增加了探究的难度。同时, 《水经注》中的文字又过于艰涩难懂。这真是两难的选择。另外, 阿房宫遗址虽仅剩夯土堆和少量秦瓦, 但是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 对此应点明。

(学生阅读、思考, 并结合资料发表看法)

生19我们认为阿房宫并未建成。既然未建成, 项羽就不可能跑到咸阳城外去烧那些夯土堆和屋瓦。

生20我们认为项羽火烧秦宫是咸阳城内的秦王宫。如果真是火烧阿房宫, 司马迁《史记》中肯定会记载的。

生21民间传说和杜牧《阿房宫赋》都认为项羽火烧阿房宫, 这些总不是空穴来风, 总有原因吧。

生22民间传说不可全信, 如孟姜女哭倒了长城, 只是侧面反映了秦朝的残暴和秦朝时修建长城。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学作品, 可以虚构。他这样写, 可能有他的目的。

师同学们很富有探索精神, 不断地从不同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 进行分析甄别。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基本上明确了阿房宫并未建成, 项羽火烧秦宫而非阿房宫。老师十分欣赏同学不断探索求真的精神, 大家讨论的结论与中国社科院考古学家的推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

(五) 小结课堂, 升华主题

师通过刚才我们对阿房宫之谜的解读, 知道了不同历史资料的分类与作用 (出示课件:阿房宫遗址和发掘的秦旧宫砖瓦;《史记》与《阿房宫赋》;有关阿房宫的传说) 。

(学生回答三种不同历史资料及作用)

师通过本课学习, 我们有何收获, 把握哪些方法?

生23知道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的分类和作用。知道文献资料中史学资料与文学资料的不同。

生24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奥秘要注意利用历史资料作为依据进行考证, 观点要以证据为基础, 不能妄下结论。

生25学习历史要有质疑的思想, 不能人云亦云, 凡事要多问为什么。

生26今天我们小组作出了正确判断, 我们学会了从历史资料特别是《史记》中发现奥秘, 从中我们体验到了探索历史的乐趣。

生27今天我发现学习《历史与社会》也可以使人明智, 使人聪明。今天我们就好像福尔摩斯进行侦探, 太有趣了。

生28我发现研究一个问题、破解一个谜团, 要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历史资料来进行考证。

【课后反思】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根据以上学生的回答, 可以看出本课确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篇6

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养殖业污染及燃料短缺是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1]。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农户提供燃料,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研究以牛家峪村为对象。牛家峪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处在狮脑山半山坡。该村村民常年用煤炭作燃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使得村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村里有一个年出栏3 000头的子岗养猪场,总占地面积3 333.35m2,猪的品种为长白、大白和杜洛克,180d左右出栏。

为解决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组在该村创建了一处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自2006年12月31日工程启动以来,运行良好,社会效益突出,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调研与报道。

该工程利用现有的子岗养猪场与农田果园配套,以养猪场粪污资源为原料,以农户沼气做饭、农田配套消化沼肥为目的,采用发酵温度为22~30℃的中温发酵,进料浓度为8%~10%,夏季池容产气率为0.5m3/m3·d,冬季池容产气率为0.4m3/m3·d,年平均产气率为0.45m3 /m3·d。主体设施有猪舍群、太阳能暖圈、地下塞流式沼气池和气柜房等;附属设施有预处理池(原料回流接种池)、太阳能水解池、太阳能酸化池和蒸汽加热池(冬季用)。工程产生的沼气为村民集中供气,沼液沼渣用作果园有机底肥。工程启动5年以来,在科学管理下,运行安全稳定,日产沼气约160~200m3,满足全村150户居民使用。该工程工艺路线见图1所示。

牛家峪村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的效益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个方面。本文着重分析猪场与沼气池配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1 经济效益

1.1 经济评价方法

在分析沼气工程效益时,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1,2] ,也是比较科学和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

undefined (1)

式中 NPV—净现值;

C0—投资总成本;

Ct—t年的净现金流量;

r—折现率;

n—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

1.2 养猪亚系统

1.2.1 资金投入

养猪亚系统的资金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饲料投入、用电及人工等。

1)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为50万元(猪舍改造)+5万元(粪污处理)+10万元(场区建设)=65万元。按10a的折旧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为6.5万元/a。

2)饲料投入为16万元[3,4]。

3)60日龄前:2元/kg ×0.4 kg/(d/头) ×60d×3 000头=1.44 万元。

4)60日龄~180日龄(出栏):1.3元/kg ×2.3kg/( d·头) ×120 d×3 000头=10.76 万元。

5)待配母猪:2 100kg/a×2元/kg=0.42万元。

6)妊娠母猪:65 550kg/a×2元/kg=1.31万元。

7)哺乳母猪:11 025kg/a×2.6元/kg=2.87万元。

8)种公猪:5 500kg/a×2元/kg=1.1万元。

9)用电费为0.45元/kW·h×100kW·h/d×365d=1.642 5万元≈1.64万元。

10)人工费用为1 000元/(人·月)×6个人×12月=7.2万元。

11)其他费用为防疫、药械和工人伙食费等共计2万元。

猪场自配水井,按饮水不收费计。

1.2.2 资金产出

养猪亚系统的资金产出包括生猪和猪粪尿。按出栏生猪3 000头/a计算,出栏生猪质量平均为100㎏,每㎏平均15元,则生猪收益=1 500元/头×3 000头=45万元,猪粪=10.95万元。

1.3 沼气亚系统

1.3.1 资金投入

沼气站亚系统的资金投入包括猪粪尿投入、设备及日常维护费用等。养猪场粪尿无偿提供给沼气站,费用为0;设备投资=60万元/15a折旧=4万/a;用电=0.45元/kW·h×40kW·h/d×150d=2 700元=0.27万元(夏季沼气用电几乎为0);人工=2个人×1 000元/(人·月)×12月=2.4万元;冬季取暖(煤) =1.4万元,年总投入资金量为8.07万元。沼气系统每运行5年需要彻底检修发酵池及贮气柜,检修约需要1万元。

1.3.2 资金产出

沼气站亚系统的资金产出为沼气、沼渣和沼液。

沼气年收益=0.5元/m3×180m3/d×365d=3.94万元;

沼液和沼渣供村民用作为农田和果园肥料,按15元/m3计,年收益约3万元。

沼气、沼渣和沼液的实际利用率为100%,年总收益为6.94万元。

1.4 循环系统投资估算

1.4.1 现金流量表

根据总投资及运营期总产出,列出现金流量表[5,6],详见表1所示。

所得税税率按20%计算[7]。

1.4.2 指标分析

根据猪场-沼气站现金流量表,从猪场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8,9],折现率按照10%计算[10],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净现值(NPV)为14.21万元>0,内部收益率为0.2>折现率0.1,益本比(总收益/总成本)1.62>1,投资回收期为7a,即7年后可收回投资。这表明,该模式在处理粪污和集中供气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投资可接受并具有可持续性[11]。

2 社会效益

1)根据实际调查,在集中供气之前,一户4口之家做饭平均需要1.5h。沼气集中供气之后,平均0.5h就可以将饭菜做熟,每顿饭可节省1h左右。这样给农民增加了休息与工作的时间。

2)使用集中供气,妇女做饭不再需要挑煤打炭,而是轻轻拧动开关,告别烟熏火燎的厨房环境。把妇女力量转变为绿色力量,彻底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

3)粪便厌氧发酵后,80%以上寄生虫卵及致病菌被沉降杀死,不仅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及传染病的发生,还得到了优质的能源和肥料。沼肥服务于果园,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以沼气为纽带,向农村传播了一种综合高效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传播一种清洁、文明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民实现富裕,亲近文明,建设生态家园。

3 生态效益

3.1 节能减排,变废为宝

CO2和CH4是两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者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可达75%以上[12],此外还有SO2,N,P等。

牛家峪村以前是煤矿出产地,村民常年用煤炭作燃料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生活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采用沼气集中供气,每户可节约煤炭847kg,折合605kg标煤;按每千克标煤减排CO2 2.664kg计算,则每年可减排CO2 1 612kg;按每千克标煤减排SO2 0.022 4kg计算,则每年可减排SO2 13.6kg[13]。同时,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得煤炭生命周期的能耗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

按每头猪每年排放CH4 4.18kg[14],该猪场1 000头猪每年可减排CH4 4 180kg。同时,猪粪的发酵利用实现了对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的减排,达到养殖场粪污“零排放”。

3.2 改良土壤,增加农田肥力,减少农药污染

沼肥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施用沼肥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保护和改善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及农作物尿素超标[15]。沼液、沼渣对农作物23种病害和24种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与许多目前使用的农药相当。

对比实验表明,给果树施用沼肥后,其新梢发得早、壮、齐,叶色深,叶片厚实,结果率高,落花落果少,果实大而均匀,味道甘甜,外观漂亮,色泽新鲜,耐贮运。施用沼肥的果园,可节省投资4 500元/hm2左右,增产12%~28%。有研究表明,施用沼肥达到5a以上的果园,盛果期可延长1a[16]。因此,如果在果园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施用沼肥(配合少量化肥),与以施用化肥为主(配合部分农家肥)的果园相比,其寿命至少可延长3a以上[16](不计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减产)。

在牛家峪村,由于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化肥用量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氮、磷、钾含量丰富,农田肥力得到明显改良。保水抗旱性能显著提高,微生物十分活跃,土壤已不再是依赖化肥为代换物的简单介质。

3.3 保护水源

猪场沼气站未结合之前,污水直接进行露天排放,未进行任何达标处理,污水渗到地下,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危害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与沼气系统结合之后,饮用水源细菌总数比结合之前减少41.2%,大肠菌群减少50.0%,氮氨含量减少50.02%,氯化物含量减少44.71%,村民肠道传染病发生率减少90%,寄生虫病感染率减少70%,有效地解决了猪场排泄物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同其他改水节水措施相配合,提高淡水的利用率。

4 结论

1)从经济评价来看,该模式投资成本低,运行收益好,具有很高的投资可行性。税后净现值NPV=14.21万元,投资回收期(7a)等指标大于设定的基准指标,在财务上可接受并且具有可持续性。

2)从生态社会效益来看,沼气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促进一体化高效生态种养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养殖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既可以遏制水土流失,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3)牛家峪村猪场—沼气循环型农业模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以养猪场为载体,以集中供气为目的,不仅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和燃煤污染等问题,而且科学合理地利用了粪污资源,解决了养猪场粪污污染问题,实现了数量、质量和效益“三丰收”,经济、社会和生态共赢,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是农村养殖及沼气生产与集中供气的一个成功模式,对以沼气为纽带的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农村养殖业与集中供气相配套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是发展循环农业的一条理想途径。

5 讨论

1)客观评价猪场与沼气集中供气的综合效益,对中小型畜禽场达标排放和集中供气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我国集中供气发展现状,提出运用养殖场与沼气池及后期集中供气相配套的模式进行设计,避免了养殖场畜禽排泄物不能达标排放及周围农户燃料缺乏两大问题。使用一种关联,达到双方满足,既满足养殖场的排污,又为村民供气,同时可以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模式适合解决全国不同地区的养殖场粪污排放及集中供气建设。

2)沼气站的长效运行与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有些沼气站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状况,“ 1年建,3年用, 5年停”,没有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包括设备技术服务、运行状态监测、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农户安全用气教育等方面。

3)目前,基建投资较高是限制畜禽场沼气工程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个万头规模的猪场1次性基建投资在100万元左右 ,除去运行成本 ,再考虑贷款利息 ,靠沼气回收投资是多数养殖场承受不了的。提高沼气价格与沼肥效益,在经济上只是杯水车薪,今后还需要政府投资政策的支持。

4)对于配套果园及种植的农村或畜禽养殖场,可以考虑自我经济供给。一是运用生态养殖模式,全程质量监控,生产绿色产品;二是贯彻新型绿色营销理念,让广大消费者认识绿色产品,购买绿色产品,实现产销对接;三是综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综合效益。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效益,而且还可以通过节省成本带来更多的生态环境效益。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篇7

当今中国家庭已形成4—2—1的结构,即:四位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形成的必然结果是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绝对中心,某些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中国人固有的“望子成龙”思想,使这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无人能及的。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人才观、教育观、家教合作观等方面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存在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处理不好,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就难于建立教育孩子的和谐合作关系。因此,以家长素质为突破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阳光”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那丰沃的“土壤”。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又是家庭的责任。而家长学校则是整合家园教育合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一、从细微处转变家长看法,为家长学校工作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 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 共同教育好幼儿。通过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增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

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园没有考试,也就不学什么知识,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吃饱穿暖,不被别人欺负就行了。为了转变这些家长的看法,让他们重新认识幼儿园,在开学初我们发放了“致家长一封信”。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老师的情况、班级设施配备、孩子入园需要准备的物品,等等,让家长对孩子班级有初步的了解。

我们还结合家长学校工作召开了小班组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作为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我们向家长们介绍了本学期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切实参与到家长学校活动中,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保证幼儿园的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最佳效果。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集体生活,家长对自己的娇宝宝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极为关注。我也是母亲,我能读懂平时家长们的千叮咛万嘱咐; 我可以品味出母亲看孩子时那种眼神、那种心态;我会诠释“牵肠挂肚”四个字的真正内涵。在工作中,当孩子生活上有困难、当有孩子呕吐或大便拉在身上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洗换干净。每当我做这些时,这些娇小、柔弱的孩子依偎在我身旁是那么胆怯与无助,我对孩子的母爱之情总是在那时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并不想以此在家长那里换取感激与赞誉, 我做这些只是想让每位家长都放心。我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老师心里一样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家长真正体会到幼儿园的“家长至上,小朋友第一”这一服务口号。

这样的点滴工作中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使家长对老师更加信任、尊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家长学校活动中。

二、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沟通,达成家园合作的教育共识

沟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教师只有学会与家长沟通,开展家长工作时才能如鱼得水。《幼儿教育》上有一句话:“忽略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只有敞开心扉,将家长们请进家长学校,通过脚踏实的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够和家长真正成为事业中的朋友、合作中的伙伴。

在与家长交流时,我还十分注意自己的态度,家长十分在意老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我多从家长的角度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对“多事儿”的家长,我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对待家长的挑剔, 以宽厚的胸怀接受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心态和方法改变家长的埋怨。

有些家长不太爱与人交流,这是性格所致。家长不主动找老师,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 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针对这样的家长,我采取你不主动我主动的方法,即利用接送环节主动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说完后,我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还有一些家长特别关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从不感到厌烦, 而是及时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吃饭、午睡、如厕等问题,我更是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细心指导,并耐心细致地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样会使家长更加放心。

为了对每个孩子入园成长有全面的了解, 我们坚持每月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与家长交流一次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我们还不定期地对幼儿进行家访,利用家访活动,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育儿知识,并耐心解答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困惑, 指导家长针对孩子的现状进行正确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家长教育好孩子。

三、让家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推动家长学校的工作进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因此家长学校中的一些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对于这样一部分家长,我觉得首先要从教育观念上加以转变,要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更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孩子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为了让家长了解和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有机会观察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们能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 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通过亲身尝试与讨论,逐步调整教育行为。

如每学期的教研组巡回课, 我们都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一同活动, 让家长用科学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有意识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有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便于家长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进一步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使家长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从而使家长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使家园取得同步教育,为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丰富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我们将家长学校的一些教育内容融入到亲子活动中, 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孩子, 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通过活动,家长们体验了亲子互动的乐趣,增强了家园合作的信心,对家长学校工作更关心更主动。

结合幼儿园工作安排,我们定期开展“家园亲子活动”,如“新年”、“六一儿童节”班里举办亲子活动 ,邀请家长来园与孩子一起参加联欢活动、游园会、游戏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通过亲子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机会,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我们每年都分年级组开展“亲子运动会”这一活动,所设项目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每一项目的设立都有其教育意义。如:“全家搬搬乐”这一项目能够反映一家三口的合作能力,而“抬小猪”则体现了家庭面对突发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办法,“铺路过河”项目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等等。老师准备的运动项目多,使得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上场一搏,温馨、激烈的亲子项目让家长的童心有了再现的机会。有了家长参加的运动会,场面更加精彩,不仅让家长重温了童年时光,还使他们感受到了幼儿园工作的复杂、辛苦及教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为今后家长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争取了资源,创造了条件。

“家园合力 ,共育人才”是世界幼教改革的趋势 ,我们要通过家长学校搭建一座家园互通的桥梁,让家长、老师、孩子彼此相互信赖,这样幼儿才能充分、和谐、全面发展,进步更快。人才就在你我的身边,相信家园合作,必将英才辈出,群星灿烂。

摘要:作者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采用转变看法、有效沟通、参与活动、丰富内容等多种方法,搭建了一座家园互通的桥梁,让家长、老师、孩子彼此相互信赖。

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篇8

一、精心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的情感

每个人对于情感的感受能力不同, 小学生本身对于情感的感受能力还比较薄弱, 有利的外界环境可以启动学生的情感按钮。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阅读的情境, 借助外界的刺激去感染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情感的湖面上泛起波纹, 为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进行良好的铺垫, 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心理状态, 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阅读学习。例如, 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 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便借助多媒体设备, 播放了一组西方列强侵略中华、欺凌中国人的图片, 有洋人横行霸道、烧杀掳掠的情景, 也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图片, 并且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对这些图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们在图片与讲解的双重刺激下, 有的表情严肃, 像在思考, 有的冒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反抗”等问题。教师这时直接打出了“振兴中华”四个大字, 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 这些内容已经触动到了学生的心灵, 他们的情感已经被感染了, 思维也活跃了起来, 为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由此看来,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不能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生动直观的音像资料等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 感染学生, 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荡起一层层的情感涟漪。

二、认真引导感受, 牵动学生的情感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相互感染、传递的,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也必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了, 而是扮演着多种角色。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 首先自身要能够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 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之后, 还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感受, 进而在学生的情感上激起更多更大的浪花。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卡罗纳》一课时, 课文中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 只是卡罗纳周围的人都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孩子的关爱。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情感方向。教师问:“在卡罗纳还没来学校前, 老师做了什么?在卡罗纳到了学校后, 老师和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在课后同学及其妈妈又是怎样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心的?”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 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了示范, 让学生一边模仿朗读, 一边模拟动作和语言, 体会其中的情感。最后, 教师请学生表演了下课后同学们和妈妈的动作, 他们通过反复的朗读、模仿以及参与表演, 已经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强烈的体验。由此发现, 教师不但要自己感知文本的思想情感, 还要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体态、动作等, 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调动学生在阅读中感受, 把握学生情感的脉搏,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 认真感悟。

三、积极创造机会, 抒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 随着教师一步步的引导, 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受不断深入加强, 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 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想要表达自己情感的想法。这时, 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 最终达到强化学生情感领悟能力,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之后, 教师发现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而且对少年周恩来产生了敬佩之情, 认为应该向他学习, 胸怀祖国。也有学生对于“振兴中华”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结合学生的这些表现, 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 把自己内心在学习这篇课文中受到的触动、学习的心得体会、引发的思考、获得的独特感受, 尽情地表达出来。这种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方式, 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 也为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由此说明, 教师不仅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引导者, 还是学生抒发情感的帮助者, 能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彼此促进,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心理情感教育的双重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 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学生既是情感丰富的个体, 也是感悟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主体, 教师需要通过文本的解读, 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桥梁, 感染学生的情感, 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 让语文阅读更加高效和精彩, 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从以情感为纽带, 精心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的情感;认真引导感受, 牵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创造机会, 抒发学生的情感三方面对高效语文阅读课堂进行研究, 进而架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感悟作者的情感, 理解作者的思想, 让阅读更加高效。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情感纽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艳春.用情激发人, 用情教育人---语文教学时要注重情感因素[J].甘肃教育, 2010 (06) .

上一篇:第三人利益合同下一篇:建筑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