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排舞

2024-05-09

健身排舞(精选六篇)

健身排舞 篇1

健身排舞是一项融合了多种舞蹈为一体的时尚、新型、流行的群众性健身舞蹈, 它将舞蹈、音乐、体育、艺术和民族文化元素很好的融合为一体, 它同时还具备了其他体育项目所没有的特征, 如简单易学、不需要有基础、既可以一个人独自练习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练习, 而且还有丰富的音乐曲目和多种多样的舞步, 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不但可以使人的身心愉悦, 还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因此排舞一被推广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并很快参与到其中, 同时健身排舞的推广还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健身排舞的发展历史

健身排舞是全球化舞蹈类别的一部分, 排舞也叫排成排跳的舞蹈。它起源于70年代美国的西部乡村舞蹈, 在我国健身排舞起步较晚, 2006年才成立了全国健身排舞推广团队将排舞引进中国, 在中国第一次大型的全国健身排舞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会的举行使得健身排舞被人们所关注, 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人们都努力积极得参与到其中, 从此拉开了我国推广全国健身排舞的热潮。

2、健身排舞的多元特征

2.1、流行性

健身排舞虽然在我们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 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被人们了解、认可之后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学习的人员可以一个人学习也可以和舞伴一起学习, 对于自身没有基础的学员, 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学习然后加入排舞队伍中, 由于排舞不限人数也不限基础, 比较简单还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同时排舞这项运动还不限场地、不限专业、不要求教练等, 排舞的众多特点给排舞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也使排舞受到全社会人们的喜爱, 成为世界流行的一项运动。

2.2、娱乐性

排舞项目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 人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活动也可以在特点的时间活动, 人们可以通过排舞活动锻炼身体, 同时也可以缓解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烦恼, 也可以让人们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 通过舞蹈运动可以使人变得神清气爽, 身心愉悦, 可以将生活中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时常保持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 使人的生活充满新的希望, 同时舞蹈还可以让人树立自信, 帮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让人们变的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身体放松, 也为人们追求更高的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休闲性

休闲是一种心灵的体验, 排舞运动的多元化音乐使人们从心灵享受音乐的美妙, 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放松, 也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人达到心理和身体的统一, 排舞是一种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 人们可以在自己的闲暇时间给自己安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帮助人民调整一天中紧张的情绪, 也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 通过锻炼给人以饱满的精神, 有利于人们更好的面对工作和生活。

2.4、集体性

排舞运动虽然个人或者多个人都可以参加,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集体参与的活动较多, 很多大型的排舞活动都是几百人、几千人或者上万人共同组成, 如200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文体协会在全国产业职工中推出了全民健身排舞, 得到了全国各地总工会的大力支持, 全健排舞在职工中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大家都纷纷参与到舞蹈表演中来, 使排舞充满了新的活力, 也为排舞活动增加了年轻的力量。同时大型的健身排舞活动还可以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而对于参与者来说不仅能从活动中得到快乐, 展现自我, 同时还可以结交更多的队友, 队友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让自己变的更加有存在感和集体感。

2.5、多样性

健身排舞是全球化舞蹈的一个分支, 它集拉丁舞、街舞、爵士舞等众多舞蹈为一体, 它可以是其中的一种舞蹈的表达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舞蹈融合或者是不同舞蹈其中的一些动作进行组合来表达。在舞曲方面排舞有3000多种舞曲, 包含了多种舞蹈和多种音乐风格, 可以根据参与者不同的年龄来设计不同的动作,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性别编排不同的舞蹈, 不同的舞蹈可以使用不同的音乐, 如热情奔放的音乐、舒缓的音乐或者节奏明显的音乐等。

3、健身排舞的推广价值

3.1、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

排舞自2008年的奥运开幕式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推广之后, 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参与到其中, 如职工、学生、老师、工作者、群众等。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接受并认可排舞这项活动主要是因为通过排舞练习, 人们的身体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经过长期的排舞锻炼可以改善人的心肺功能, 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延缓人体衰老的过程, 强健人体骨骼, 增强人的体质等作用。排舞对人体有如此多的好处, 所以一被推广就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参与到其中, 从而提高了我国的整体的全民身体素质, 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更多健康有用的人才。

3.2、有利于提高娱乐水平

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人们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后, 对精神生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人们在闲暇时间或者是业余时间都会给自己安排丰富的体育锻炼, 排舞运动的灵活和简单易学的特点很好的替代了其他的体育项目, 如每天中午休息时间或者晚饭后人们都会适当的进行排舞锻炼, 排舞项目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体育活动项目, 而且给人们提供了便捷, 减少了活动的成本, 打破了要锻炼只能去健身馆的传说, 人们不需要花钱去健身馆就可以加入到锻炼当中去, 节约了人的生活成本, 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欢乐, 如最近流行的广场舞, 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娱乐项目, 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

3.3、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给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十二五”时期是我们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 它要求我国体育事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 努力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而全民健身排舞的寓意是全民健康、全民参与、全民舞蹈, 简称“排舞”。我国自2006年以来, 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举办了排舞比赛, 这也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让我国实现了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也缩小了我国体育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体育水平的差距, 更好的弘扬了我国的体育文化精神。

4、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享受已经明显高出了对物质方面的要求, 人们对体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从过去的只追求强身健体, 不断的提高到愉悦心情的精神层面。健身排舞这项运动的出现实现了人们既追求强身健体又可以愉悦心情的目的, 而且排舞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设计模式和不同的舞步结合可以组成一种新的舞蹈, 简单易学, 很快成为了我国很多城市社区群众不可或缺的舞蹈, 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健身排舞的多元性、推广价值的分析与探究, 总结出全民健身排舞具有流行性、娱乐性、休闲性、集体性、多样性等多元化特征, 推广健身排舞具有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娱乐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等价值。

关键词:健身排舞,多元特征,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嘉.健身排舞的多元特征及其推广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37) .

[2]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5 (27) .

健身排舞 篇2

动会排舞比赛的通知

全体工会会员:

桐乡市第三届教职工健身运动会将进行排舞比赛,参加排舞比赛各队为25名(其中不足25人的单位可以参加表演赛)。分二个阶段比赛:第一阶段,由基层教育工会在市教职工健身运动会前召集,组织比赛、评奖;第二阶段,由各基层教育工会单独组一队参加市教职工健身运动会开幕式比赛。要求服装统一。

排舞比赛按竞赛分组进行比赛,具体设奖如下:普职教组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其余为三等奖;初中组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其余为三等奖;小学组特等奖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其余为三等奖;幼儿园组特等奖 1 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其余为三等奖。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被选中的工会会员要克服困难,积极备战,力争战出成绩,战出水平。

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工会

2011-9-23

附1:参加排舞比赛名单

叶庆敏(协调)杜石媛(排练)

朱佳费慧方红平范筱彭春燕朱晔红吴海霞沈月琴

屈晓丽钱娟芬 倪慧华沈晓丽佟斌沈钰许晴周洁沈丽洁葛烨 陈少娟林小珑陈碧莹王瑾沈铖冰朱费洁

附2:排舞排练日程表

排练时间:

1、第五周(周一周二的晚上5点30到7点)

2、第五周(周三、周四的理科整理3点40到5点)

排舞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排舞运动 价值 健身作用

一、排舞运动的作用

(一)健身作用

排舞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国民体质。排舞属于耐力性有氧运动,练习时需要全身的动作配合锻炼部位比较多。参与排舞锻炼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运动,可以改变人体安静状态下的生理状况,促进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使安静时长期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得到激活,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改善机体健康状态。

(二)健心作用

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人们的体质得到增强,情感会得到宣泄,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也能得到愉快的精神体验,排舞和其他体育休闲项目一样,在参与过程中可以使人获得一定的感官满足和精神的放松。排舞丰富的音乐多变的舞步和自由的参与形式使人们在自身的形体中身心得打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内情外化的表达和宣泄中,同时获得精神和肉体的美感和快感。

(三)健脑作用

排舞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个舞曲,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的舞步,在练习过程中,首先要记住每个舞步,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舞步,才能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学员们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复习已掌握的舞曲,加深记忆,还要不断有新的舞曲进行学练,所以每次学习都具有新鲜感和掌握舞曲之后的成就感①。

(四)社会作用

目前,全健排舞已成为全国总工会重点推广的职工大众体育健身项目,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力推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全国职工全健排舞大赛在京揭幕。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和谐建设②。

5月24日至27日,2011全国亿万职工全健排舞大赛在北京举行。在比赛现场,有着和刘玉荣一样感受的参赛者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总工会及各行(产)业职工文体协会的26支职工代表队,通过全健排舞这一形式新颖的健身舞蹈舞动健康,传递快乐。全健排舞,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推动广大职工开展全民健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健排舞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由于全健排舞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简单快乐、互动性强,几乎人人都能参与,因此非常适合当前我国职工体育的特点和要求,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②。”

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排舞这种独特的社交工具让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变换一下轻松愉快的环境。在优美动听的舞曲中进行全身心的放松在欢乐的气氛里更益于进行人际交往,以互相了解互相认识进而发展健康愉快而自然的社会人际关系。通过排舞的媒介作用不断升华认识社会,获得社会信息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与信息的勾通,并在交往中逐步具备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和约束自己及适应社会面對挑战的能力[1]。

二、结论

(一)排舞运动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体闲体育运动,具有健身作用、健心作用及社会作用。

(二)排舞不仅是一种国际流行的健身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它的编排舞种,将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结合到了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化特点。

(三)排舞运动独具的特征和社会价值,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现实需要和娱乐休闲的精神需求,排舞运动的广泛开展必然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广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四)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市级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标志着排舞推广普及工作迈出了全新的一步。排舞集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是一项很适合大众开展的健身、娱乐项目,发展前景宽阔。

三、建议

(一)排舞作为一项全民健身项目,应以公益投资为主进行推广,才能有效地在单位、社区、学校得到普及和开展,还应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评估体系,使排舞运动的推广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和发展。

(二)在排舞创编上,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的专家应结合我国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群众健身基础。同时借鉴国外著名舞曲的风格,在加入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并结合现代生活中的生活节奏,丰富本国排舞的舞曲和舞蹈素材。

(三)应加大排舞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充分地、全面地调动学校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俱乐部教练、体育院校学生等专业人才的积极参与,通过他们使排舞运动在学校、基层社区和健身俱乐部更好的开展起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从而在社会上全面的推广并很好地发展。

(四)加强对排舞的宣传力度和效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群众广泛传播排舞知识和技能。学校建立排舞社团、社区和健身俱乐部,组织一些竞赛和展演活动等,使排舞运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注释:

①陈燕.排舞的健身价值与学校推广的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2008(4):46-47.

②李元浩.国际体育[N].工人日报.2011.5.28(8).

参考文献:

[1] 黄晓丽,粟芩苓.论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05).

[2] 王慧莉.对排舞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与推广模式的初步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比较与分析 篇4

关键词:排舞,广场健身舞,比较与分析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 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充实自我、增进感情、增强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精神、陶冶情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众多的健身运动项目中, 排舞和广场健身舞以其独特的娱乐性、健身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得到了国内许多大中型城镇社区健身者的喜爱,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笔者通过对排舞与广场舞起源、健身价值、特点等进行比较研究, 试图揭示两者之间在各方面的异同, 使健身者能够对两者有准确定位和清楚的认识, 使其能更好地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定义

(1) 排舞又称排排舞, 其英文全称为“Line-dance”, 顾名思义为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 这种舞蹈简单易学, 风格创新, 既适合个人独自练习, 又适合众人共同参与, 可以说是是高度兼容各种风格的一项全球化的、新型时尚的大众健身运动[1]。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于排舞也有着不同的定义, 现在学术界流行的对于排舞的观点是2013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2013—2016年全国排舞评分规则 (试行) 》中对排舞运动作了全新的定义, 即“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体育、舞蹈、音乐、文化等有机结合, 用以诠释风格各异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 从而娱乐身心的健身运动。排舞非常适合日常健身、工间操、课间操、全民健身展示表演及开展比赛等活动, 在丰富大众文体生活、增强团队精神、促进生产力、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2]。

(2) 广场健身舞, 通常是指在都市、社区、校园、工厂等广场由大众集体表演, 并以强健体质为目的的舞蹈。它既与人们日常表演的集体性民俗民间舞蹈以及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区别, 又与在舞台上表演的群舞也存在差异。可以这样说:所有舞蹈都能够在广场上表演, 但不是所有的舞蹈都能够称作广场健身舞。广场健身舞只是一种表演形式, 它不是一个舞种。广场舞中有大多数都含有民间舞的成分但它又不等同于民族民间舞[3]。

(3)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 排舞和广场健身舞都是舞蹈类的健身运动, 它是将各类舞蹈、体操、武术等与音乐的巧妙结合, 通过集体锻炼的方式达到健身、塑体的健身项目。

2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起源

(1) 排舞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 也叫牛仔舞。起初它仅由吉他伴奏和拍手伴奏起舞, 随着时代的发展, 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舞和拉丁舞步。原有方块舞、链条舞或圆形舞等多种类型, 但这些类型的舞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必须由多人结伴起舞, 一个人无法参与其中。为此, 美国的一些舞蹈社交俱乐部就开始尝试打破这种局限, 逐渐将这种舞蹈过渡到人们排成排可独自跳的舞蹈, 排舞也开始逐渐形成。20世纪80年代, 排舞首先风靡于美国和加拿大, 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遍布欧美, 以致90年代后期传播到世界各国。随着广泛推行和不断地创新, 排舞先后融入了伦巴、恰恰等各种舞蹈流行元素, 逐步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多元, 不断地显现迷人魅力。排舞有多种类型, 按音乐旋律和舞蹈段落划分, 有常规型排舞、分段型排舞、组合型排舞和表演型排舞4类;按舞蹈段落重复时身体方向的变化划分, 则有没有方向变化、2个方向变化和4个方向变化3种类型[3]。

2000年, 排舞被逐渐引入亚洲, 开展排舞运动最好的国家是新加坡, 其次是日本。2007年, 排舞运动作为一项新的健身项目被正式引进中国。目前, 世界各地的排舞相关机构经常组织地区性的排舞培训和比赛。排舞的国际性组织设在新加坡, 全称为国际排舞协会。

(2) 关于广场舞的起源, 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广场舞是古代进行宗教祭祀常用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后来才逐渐发展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祷节庆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广场舞是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 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 最终演变成为今天所说的广场舞。现代广场健身舞主要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广场舞蹈, 用锣鼓、唢呐等伴奏, 21世纪初期迅速风靡于全国各中小城市。

(3) 分析二者起源同异, 排舞起源于国外, 舞蹈中渗透着西方文化, 属于从外引进的健身项目。它有正式的比赛规则, 属于国际性健身语言。广场舞起源于中国, 渗透着中国元素,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赛制及评分标准, 属于群众性的自创品牌。

3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特点分析

3.1 排舞运动的特点

3.1.1 元素的多样性

由于排舞运动源于其它舞蹈, 融合了多种舞蹈风格, 是爵士舞、街舞、拉丁舞、牛仔舞等各种舞蹈元素的“集合”;尤其随着近几年排舞在亚洲各国的盛行,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印度的印度舞、肚皮舞元素也逐渐加入到排舞这个健身运动的“大集体”中, 体现出排舞整体内容的多样性。

3.1.2 舞步的统一性

舞码即舞步, 是排舞运动中舞步的专业名称。排舞运动的每一支舞曲都有世界统一的舞码, 每支排舞的推广都必须要通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可, 再加以推广, 因此, 排舞是世界同步的舞蹈。也就是说每一支舞曲都有其对应的独特的、完整节奏和风格的舞码, 舞蹈与音乐真正地珠联璧合, 相互映照。在现有舞曲中, 排舞的舞码无一雷同, 随着新的音乐不断出现, 新的舞码也会相应产生, 如今流行的舞曲一般为世界名曲, 编舞者在动作选择设计上会与此舞曲的音乐特点、歌词意境、节奏风格等因素高度匹配。尽管每一支舞曲有唯一的舞码, 但对于上肢动作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与规定, 练习者可以根据舞曲的风格和节奏随意编排上肢动作。

3.1.3 动作的存异性

排舞的每一支舞曲都有自身独具的舞码, 其舞步是全世界统一, 即下肢的动作是固定不变的, 但排舞对舞者的身体及上肢动作并无统一要求, 每个练习者根据自己对舞曲风格的理解或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舞动身体和上肢, 每位舞者对同一支舞曲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 没有规定动作的约束, 动作可随节奏的变化而尽情发挥, 充分展示自己的风格。

3.1.4 组合的循环性

排舞基本是按16拍、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组合的循环编排而成的, 每首舞曲的舞步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组合动作。排舞编排的基本规律是分2个或4个朝向交替旋转。

3.1.5 练习的科学性

根据舞步动作、方向旋转变化等难易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每支排舞都有级别, 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某一级别的排舞进行练习。一般初学者会选择初级的舞曲进行练习, 等到自己身体各方面素质增强后再选择更高级别的舞曲进行练习。

3.2 广场健身舞运动的特点

3.2.1 编排的随意性

广场健身舞没有统一的舞步, 它的编排不需要通过任何组织认可, 编排者可以是任何一位喜爱广场舞的人, 只要练习者能接受, 就可以作为广场健身舞跳起来, 同一舞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舞步和跳法, 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同一首流行舞曲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广场舞版本。

3.2.2 形式的多样性

在音乐的选择上, 广场健身舞以抒情和现代舞曲为主, 但也不排斥其它形式的音乐舞曲。在动作的选编上容入了民族民间舞、形体舞、迪斯科、健美操等多种中国元素, 其中一些广场健身舞蹈还加入了样扇子、手帕、纱巾等轻器械。

3.2.3 内容的简单性

广场健身舞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 它不需要很好的灯光和舞美来体现和衬托, 因而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要避免过于复杂, 不需要像舞台表演那样要以饱满的舞蹈激情和美感的队形变化, 来赢得观众的喜爱。

3.2.4 动作的重复性

目前参与广场健身舞锻炼的主要人群为中老年朋友, 因为身体素质和条件有限, 锻炼目的也较单一, 故广场舞在动作难度设计上普遍偏低, 同时针对中老年朋友的记忆力已普遍下降的情况, 为使他们便于记忆, 尽快接受动作, 重复的动作比较多。因此, 目前编者在其动作编排上设计了很多的重复和循环。

综合分析两者的特征, 也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1) 表演的直接性, 两者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表演。锻炼中, 舞台、演员、观众互为一体、融为一体, 直接互动。 (2) 参与的集体性, 二者都是通过集体形式进行锻炼, 少则十几人, 多则上百人, 场面十分热闹。 (3) 自我娱乐性, 人们参与这二项健身运动的目的就是在健身的同时, 能够有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也是这二项运动能够在众多健身运动中能够得到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4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健身价值分析

排舞与广场健身舞的健身价值总体来讲没有太大差别, 他们都是以健身、健心、美体为核心, 以有氧运动为基础, 以身体练习和多变的步伐为基本手段, 把形态、姿态、动态、造型、精神等“五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练习者达到舒缓压力、调节身心、塑造形体以及增强身体协调性等效果, 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2]。二者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排舞的价值

4.1.1 健身、健心价值

排舞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休闲体育项目, 参与者跟随音乐的节奏而锻炼身体的方式, 每首曲目的一般为2~5 min, 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心率保持在120~150次/min的范围内, 在锻炼后期能够有效的消耗脂肪供能, 对于女性塑造形体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 由于排舞具有类型繁多, 风格多样的特性, 能够使参与者身体的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 有利于提高参与者身体的灵活性以及柔韧性, 提高机体的有氧供应能力, 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在排舞锻炼过程中, 需要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和动作舞步当中, 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作到音乐与动作舞步的协调配合, 通过不断地刺激大脑神经, 使得大脑记忆得到了再次运用, 起到了良好的健脑效果, 它还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参与者缓解疲劳, 使参与者身心得到放松。

4.1.2 美学、终身锻炼价值

排舞以优美的姿态、动听的音乐和多彩的风格吸引人们的参与, 排舞融入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多种音乐元素, 风格各异, 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民族风, 通过与舞蹈节奏的完美融合, 在人们身上体现出舞蹈的美感。排舞中有一些腰部、胯部的动作, 有利于形体塑造, 同时在锻炼中四肢得到了充分活动, 能够有效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应该说, 排舞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内与外、形与体的完美结合, 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 是一种音乐的渲染、美感的升华。

近年来, 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为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 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 而排舞以其当作简单、密切联系生活、适合各年龄段参加等优势, 符合了纲要的要求, 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接纳, 人们参加排舞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气质, 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4.1.3 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排舞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排成一排排, 合着相同的音乐、跳着相同的舞步, 在一起共同舞蹈。参与者在练习过程中组成了一个个健身的群体。从大的范围来说, 它加强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凝聚力, 有助于世界和平相处;从小的范围来说, 它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身份人们的团结, 有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4.2 广场舞的价值

4.2.1 健身价值

广场健身舞是标准的有氧运动, 其锻炼时间一般持续60~120min, 锻炼的心率保持在110~140次/ min, 锻炼者多为中老年人, 由于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 所以能坚持进行这项有氧运动。研究表明,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 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 抗衰老, 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 增加脂肪消耗, 防止动脉硬化,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4]。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 广场健身舞是一项十分适合的健身项目。

4.2.2 健心价值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 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心理状态, 它包括5个维度, 即认知功能正常、情绪积极稳定、自我评价恰当、人际交往和谐、环境适应良好, 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5]。近年来,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 人们心理压力增加, 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广场健身舞能通过锻炼吸入大量的氧气, 帮助人们缓解疲劳, 减轻压力, 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 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的运动能有效地宣泄释放压力, 化解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使舞者充满自信, 精神愉悦。

4.2.3 健脑价值

广场舞对人体大脑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它通过运动刺激人体神经, 使人处于“兴奋”状态, 再由这种“兴奋”情绪反应作用于肢体, 这样使舞者多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从而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表明, 通常做一些有规律的、适量的有氧运动结合一定技巧性的复杂运动, 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长出更多的细胞, 让人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更灵敏。而广场健身舞就是一项有规律的、运动量适中的运动, 且具有一定难度和技巧性的健身运动项目。

4.2.4 审美价值

广场舞既能强健身心, 又有其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 在运动中给参与者和观赏者以美的享受, 令人身心愉悦。同时, 广场舞运动需要锻炼者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对运动节奏的把握, 经常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 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舒展, 外形更加匀称, 体态更加健美。同时, 在广场舞的优美旋律和舞姿的感染下, 持续进行感知、情感、想象等审美活动, 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4.2.5 社会价值

广场舞的参与者一般是同一个社区或临近社区服务的群众, 广场舞让大家在一个融洽、和谐、轻松的气氛中翩翩起舞, 能够消除自我封闭意识, 强化沟通交流意识。据研究表明, 经常参与集体活动与锻炼, 对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交际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广场健身舞在各个社区不断地推广与普及, 使得社区群众在各具特色的广场健身舞海洋中相互欣赏、彼此团结, 从某种意义上增强了社区群众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增强了各社区群众的友谊, 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团结。

5 推广成效

5.1 排舞运动的推广

排舞是在2008年作为健身项目正式传入中国, 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 所以排舞在我国又称为全民健身排舞, 简称全健排舞。有关部门为了将其以全民健身项目全面推广到基层群众中, 采取多种途径普及此项运动, 如, 建立较为完善的排舞人才资格等级培训体系, 组织排舞赛事, 各类排舞交流展示活动等。2009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出版了全国排舞比赛评分规则, 并于2010年7月补充与修订。排舞在赛事参与人数、参赛城市、参赛合作单位上不断地增加, 参与排舞锻炼的人群也越来越广。虽然推广排舞运动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成效, 但由于排舞是在全世界推广, 需要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基层骨干进行教授, 所以排舞的推广难度相对较大, 速度也较为缓慢。

5.2 广场健身舞的推广

广场健身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参与人群以中老年朋友为主, 且女性居多,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结交朋友, 她们对舞蹈编排的要求不高, 只要有一定舞蹈基础的老师就可以现编现教。尤其互联网的广泛普及, 大家可以将自己创编的广场舞第一时间上传在网上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使得广场舞的推广越来越方便快捷。虽然广场健身舞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 但由于缺乏相对规范的管理与推广, 其锻炼者的范围、锻炼的部位, 锻炼的科学性都受到的一定的限制和影响。所以, 广场舞推广者站在更高的角度, 创编出具有群众性、科学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广场健身舞是广场舞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6 结语

排舞和广场健身舞都是具健身、艺术、娱乐性于一体的有氧健身项目, 其舞蹈风格和音乐都丰富多彩, 两者都有不断推陈出新的特征。但由于二者在推广的人群、范围、时间的不同, 其产生的健身效果也不一样, 但两者可以相互借鉴, 排舞可以借鉴广场舞的互联网推广模式, 使其传播速度加快;广场舞可以通过赛事规范广场舞的动作创编;使其更加全面科学地服务于大众。排舞可以加入到广场舞的行列中进行推广, 广场舞可以在创编上变换角度。二者的高度融合可使其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进《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的实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燕.排舞的健身价值与学校推广的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8 (4) :46-47.

[2]《2011-2012年全国排舞评分规则 (试行) 》,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体操字{2011}100号文件[Z].

[3]李杜娟.排舞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风格的初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 2012.

[3]江滔, 陈玉萍, 李协吉.湘潭市社区中老年妇女广场集体健身舞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 (12) :136-138.

[4]郭志强.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理学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107-109.

健身排舞 篇5

排舞是从英文linedance中翻译过来的,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融合了西部牛仔舞、拉丁舞、国际舞、恰恰、爵士等舞步,当然也具备了这些舞步的风格,热情奔放、舞姿优雅。“它把体育、舞蹈和艺术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大众性、时尚性和国际通融性。

一种运动的比赛无不依赖与它的规则,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排舞协会;没有一部能够保证比赛公平竞争,评判技术高低的具有指导性的规则,使排舞在我国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的偏离和牵制。因此本文从社会的需求和人的需求的角度对排舞的开发进行了探究为排舞的推广提高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 排舞推广的时代背景

2.1 人类的需求

通过排舞对个人和社会的需求研究排舞的推广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物质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需要从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已达到能使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使身心得到娱乐。从排舞的特点来讲,排舞是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确定和认证每支舞曲拥有独自的舞步和方向——“同一曲,统一舞”,也就是说全世界的舞步是统一的。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好的同全世界不同的友人相互交流和沟通。从排舞的形式上看,排舞的组织形式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人们可以自己跳,也可以组织更多的人跳,给了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从舞姿来讲,排舞虽有相同的舞步,但是并不能没有要求上身的动作的相同,所以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跳出自己的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爱美的一面。从难易程度来讲,排舞分为常规掌握、中度掌握、比赛难度,这样的划分可以适合不同年龄的人根据自己的协调性调整舞曲和舞步的选择。

社会中的每个细胞——人都需要体育,但不同的人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不同,参加体育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人以锻炼身体、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有的人以扩大交往、增进友谊为主要目的;还有些人主要则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排舞的娱乐身心价值、人际交往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2.1.1 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排舞的健身和健心价值符合全民健身要求。在李芬兰的《排舞进行青海高校可行性分析中》提到排舞的一般平均心率在149次每分钟,在其表中显示出篮球快步舞属于大强度的运动,适合年轻人的运动项目。曲棍球、羽毛球、华尔舞姿、探戈运动、网球运动强度属中等强度的运动,理论上适合人群较为广发,但曲棍球和网球运动损伤交多,羽毛球、华尔舞姿、探戈运动组织形式较为苛刻,同时受场地的影响,人们并不能随时随地的自主的进行运动。高尔夫球、伦巴、地滚球、秧歌同样如此,健身效果不明显。排舞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而排舞每首歌曲都在2分中以上,可以重复的跳的。通过常年重复的排舞锻炼,可以改机体的心肺功能、保持新陈代谢旺盛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变化的能力和减缓衰老 ;同时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心里品质的磨炼。使人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动作灵活,以及意志的增强、心胸开阔。这样有利于增强人们学习的积极性,缓解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2.1.2 丰富个人文化生活,扩大社会人际交流

排舞的不同组织形式、独特的健身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给不同人群提供了交流平台。排舞的健身方式不受场地和人数的影响,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出工作时间的任何余下时间进行排舞健身,在满足自己空间里进行排舞练习,也可以在人的组织下,集体进行排舞交流,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的相处和沟通。现在排舞已拥有3000多歌曲和与之相搭配的舞蹈动作,在人们通过排舞练习的同时,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听觉上的享受,舞步带来的健身效果,从而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使人们更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排舞除了在听觉和自我感觉上,在视觉上也能得到人们的认可,2010年11月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职工部全健排舞比赛中来自常州、南京、苏州、无锡等20支团队300多人参加了比赛,他们通过自主的选择套路、服装服饰妆容、舞曲和舞姿表现排舞的美感和艺术性,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2.2 社会需求

排舞的独特的健身方式极大的满足了社会需求。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价值取向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寻找一种不仅可以健康身的运动项目,还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的娱乐方式。自1995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以来,在随着社会发展,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为群众提供了人们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权利,也使人们应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义务。排舞是种能健身的同时也是种能够娱乐身心的健身项目,可以满足现代人枯燥乏味的单向运动同时给予人们不同的精神享受、体验健身的快感和追求不同的视觉冲击。满足不同人的价值取向。

2.2.1 经济建设的需求

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者,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除了需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通过体育运动锻炼的强健体魄,为社会建设创造更多的财富。排舞作为一种新新运动项目,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外,还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

2.2.2 社会发展需求

排舞的所具有的基本健身功能,可以维护锻炼人群健康,减少疾病,延长人口的预期寿命;排舞所具有的文化娱乐功能,可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建设企业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排舞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起到稳定社会的政治作用。

3 排舞在时代召唤下的开发

3.1 家庭式排舞

家庭式体育传承是社会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砌基。排舞的自娱自乐性、场地无限制性、老少皆宜的特点在家庭由很高的推广价值。为了使排舞在家庭能够推广开来,从排舞的舞步特性和上身动作不受限制性给家庭式体育的开发提供了可能。家庭的组成有不同年代和性别的人组成,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舞蹈形式,如在人们在家中休息和忙碌时,都可以进行排舞锻炼。女士可以做饭的同时舞动脚步,老年人在看电视没激情是可以随着音乐在家里原地踏步并进行上身挥动等,只要音乐响起无论人们做什么都可以随着音乐舞出自己的所想。

3.2 工间操式排舞

随着社会追求人性化的大趋势下,很多的企业除了关心职工在工作中带来的利润,同时也真正的开始关心职工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如在早上做早操,各个企业联合组织不同表演项目和比赛。但由于早操大都前篇一律,长时间的从事一种运动,不仅不会带动职工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职工产生厌恶的心理。排舞据有资料记载已有3000多首舞曲和舞步,可以在人的有生之年感受不同舞步和音乐带来的不同快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排舞出现新的歌曲和舞步,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同的新鲜感。

3.3 农村自发式排舞

农村人口依然是我国的绝大部分,发展我国体育人口占有最大的人口基础和战略地位。将排舞独特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传入农村,在健身和娱乐农村群众生活的同时,指导群众的健身理念,改变人们对体育的一些偏见,如参加体育锻炼就需要消费和场地,现在如今农村排舞有所发展,在晴天人们在街道或者戏台前的空地等地方进行排舞练习,在雨天人们在家或在戏台进行排舞练习。可以说排舞在农村练习中风雨无阻。这样极大的增加了农村文化生活,增加了只能在节庆时节才能参加的体育活动,减少了人们在闲暇时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文阐述了排舞在我国发展的现状,通过研究排舞对人类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表明排舞在我国的能够更广泛的推广。并通过研究排舞的健身形式:家庭式排舞、农村式排舞、职工式排舞使排舞更具有实践性。

4.2 建议

1.培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人才。

排舞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年轻一代的开发与拓展,培养教师和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可以使排舞更有效的传播和创新。

2.组织多样化不同组别的赛事。

组织不同年龄段的比赛可以使不同年龄的群体参与在比赛当中,让参赛者充分享受比赛的乐趣。

3.呼吁媒体关注,加强引导宣传力度。

积极的利用媒体的引导和传播力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和认知排舞,使排舞在健身领域有更好的推广与创新。使人们更真实的了解和参与中排舞健身比赛中来。还有报纸和杂志周刊用文字的形式,渲染排舞的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这样可以增强人们对排舞的选择性。

4.开发方式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与我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排舞才是我国排舞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我国的名族舞蹈受到地界和领域的影响,在各个领域还是独自成“家”,为了使我的民族舞蹈不仅仅在本国国土上传行,也应该向世界展现自己的美。所以排舞和我国的民族舞蹈相结合,可以促进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也可以使排舞出现我国民族舞蹈的特色,使排舞更具有新颖性。

参考文献

[1]陈需兰.促进排舞深入传播的途径分析[J].广角视野,2009:158-159.

[2]李芬兰.排舞进入青海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89-91.

健身排舞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山西省吕梁市参加全民排舞练习人们的性别差异为研究对象, 以参加全民健身排舞练习的人民大众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该文在研究过程中, 充分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的有关我国全民排舞发展现况以及社会学等资料, 并同时收集与该文有关的文章和材料, 参考与该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式方法, 为该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对山西省吕梁市进行了实地考核, 向在离石区、临县、柳林、方山四个地方的五个人群较集中的广场上休闲娱乐健身的人们发放调查问卷, 对其进行采访调查。为保证问卷回收的有效性, 问卷都是采用专人发放专人回收, 现填现收的方式, 以确保发放的问卷都能高质量的收回。共向人们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95份, 回收率是99%, 有效问卷为490份, 有效率是98%。

(3) 数据统计法, 充分利用Excel办公软件将问卷所得数据归纳整理并分析, 为该文的撰写提供数据理论上的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吕梁市参加全民排舞的人数及性别现况

走访山西省吕梁市开展排舞的各地, 发现自排舞推广以来, 吸引了许多健身舞蹈爱好者前来积极参与, 其中男性、女性均有参加, 但不管是参加人数的比例还是男女性别的比例都十分失衡。

2.2 山西省吕梁地区的社会环境对不同性别选择排舞的影响

通过走访调查山西省吕梁市的各个地方, 发现吕梁市的各地基本上都位于山区, 信息比较闭塞, 思想观念也相对较落后, 因此, 对于排舞这个新鲜时尚的东西好多人从思想上还不是特别能接受, 尤其是男性跳排舞, 因此, 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选择参与它的趋向。该研究将从参加排舞的人们年龄特征、文化程度、职业、对男性参加排舞的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对选择参加排舞的人们的基本情况的研究来反映大的社会环境对人们选择排舞的影响。

山西省吕梁市全民排舞参与者的年龄及性别结构统计情况, 在山西省吕梁市中的全民排舞练习者中不仅有年龄较小的年轻人, 也有年龄稍大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通过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中男女性别的差异做了调查, 一探不同年龄层次参加排舞练习者的性别特征的究竟。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 在所调查的参加全民排舞的全部人员中, 25岁以下的只有6.3%, 说明排舞在年轻人中还不是很受欢迎;26~35岁的人有19.7%, 参加人数较多的是36~49岁的人, 有25.6%;参加人数最多的是50岁以上的人, 占到48.4%。这说明吕梁市各地区排舞参加者的主流是36~49岁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这是由于中老年人一般生活都比较稳定, 生活上会更多地区关注身体健康方面的东西, 因此, 在空闲的时间里更多地想去参加排舞这种集体活动, 以放松心情, 通过运动愉悦身心。

同时不难看出, 在上述各年龄层次中排舞参与者的男女比例是严重失衡的。25岁以下的男性参加者没有人, 26~35岁的排舞参加者中有0.5%的人是男性, 就在参加人数较多的36~49岁年龄层次的人中男性排舞参加者也只占到2.1%, 男性排舞参加者人数最多的是在50岁以上的这个年龄层次中, 但也只有9.7%比例。由此得出, 女性排舞参加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甚至高达十几倍。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吕梁各地区的人们大多认为排舞是老年人的广场舞性质的活动, 年纪轻的人们认为去参加排舞会将自己划入老年人的横列, 所以拒绝参加。而年轻的男性更是无人问津于排舞, 广场上也只有少数的大爷跟着一起活动。这说明吕梁地区的这个人们思想落后的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对男性选择排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 全民排舞对山西省吕梁市不同性别排舞参与者的不同影响

在所调查的参加全民排舞的人群中, 排舞对不同性别参与者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在男性群体中, 有37%的人认为参加全民排舞后增进了身体健康;有22%的人感觉排舞减轻了他的压力, 使其心情放松了不少;有16%人认为参加排舞增进了他们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另有10%的人感觉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有8%的男性认为参加排舞练习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消除了生活上的孤独感;也有4%的人觉得提高了个人幸福感。在女性群体中, 有31%的人认为全民排舞使她们的形体变得优美了许多, 气质也有明显提高;有26%的女性觉得压力减轻、心情放松;另也有15%的人觉得身体健康增进了不少;还有10%的女性认为排舞可以增进她们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也有8%的人认为自从参加排舞后个人幸福感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 全民排舞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各有不同侧重, 对男性的主要影响是增进身体健康、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增进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 而对女性的主要影响是塑造形体提高气质、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增进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但也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他们都认为全民排舞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也增进了他们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 这不仅是排舞对参加者的影响, 也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压力大, 人们渴望放松、渴望与外界不同人士交流的趋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群众业余休闲时间参加全民排舞的人数不多, 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2) 山西省吕梁市各地区排舞参加者的主要人群是36~49岁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这是由于中老年人一般生活都比较稳定, 生活上会更多地区关注身体健康方面的东西, 因此, 在空闲的时间里更多地想去参加排舞这种集体活动, 以放松心情, 通过运动愉悦身心。

(3) 在山西省吕梁地区, 全民排舞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各有不同侧重, 对男性的主要影响是增进身体健康、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增进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 而对女性的主要影响是塑造形体提高气质、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增进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

3.2 建议

(1) 充分利用大众媒体, 加大对排舞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排舞表演、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 扩大全民排舞运动的影响范围, 吸引更多的学员尤其是男学员来练习排舞。

(2) 加强排舞的师资力量, 培训全民排舞运动专业的教练, 可以培训一部分男教练, 来带动男性来参与排舞。

(3) 针对不同群体选取不同的风格, 要注意多吸引和鼓励男性以及青少年来参与其中, 真正促进全民健身排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敬伟, 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7-10.

[2]邓嘉.健身排舞的多元特征及其推广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32-34.

[3]李晓静.现代生活方式与健身项目推广[J].体育与科学, 2009 (1) :54-56.

[4]陈爱霞.排舞的文化品性及其推广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1 (1) :36-38.

上一篇:森林植物与大气下一篇:TT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