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消费者

2024-05-11

80后消费者(精选十篇)

80后消费者 篇1

关键词:“80后”,消费,营销策略

1 个性消费

“80后”从小家庭中缺乏兄弟姐妹, 被大量的商业广告围绕, 被新鲜的网络语言浸泡, 他们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 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注重自我感受, 不在乎别人看法, 他们选择商品的标准不是好或不好, 而是喜欢或不喜欢。他们喜欢追求新潮, 敢于创新, 消费的趋附性强。他们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 喜欢与众不同。他们尤其追求“酷”, 认为“酷”是对自我个性的一种直观、抽象的表达。个性化消费已成为现代“80后”消费的主流。“80后”对于各种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取舍, 有自我化的价值观, 追求个性彰显, 与众不同, “我的个性, 与众不同”, 这些特点都导致了“80后”更加个性、新鲜的消费行为, 于是个性化成为他们消费的必然选择, 成为他们体现自我与他人不同、自身独特的方式。他们喜欢只属于自己的东西, 追求唯一性与独特性。

2 感性消费

“80后”从小处于家庭的核心, 在成长中备受关注, 他们多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并有很强的敏感性。而且, 他们的选择又大都带有强烈的自身情绪因素, 对自己角色定位受影响的弹性很大, 尤其当感官受到广告传媒、促销人员、价格折扣、外部环境、群体消费趋向等各种因素影响时, 其消费行为变得情绪化、感性化、冲动化, 消费的重点有时甚至脱离商品本身, 热衷于其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 如商品的外形、款式、颜色、品牌或商标等。“80后”的消费准则并不一定有明确目的和实用意义, 他们更重视情感的满足, 即消费行为带来的便利、舒适和品牌效应形成的虚荣心理, 更基于主观的喜好。他们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带来的感觉。他们享受的不单纯是结果, 而且是过程中的快感和成就感。

3 超前消费

首先, “80后”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与上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多拥有知识资本, 以脑力劳动为主, 尽管他们受本身现实收入的限制, 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前程充满希望, 并且对未来的收入有良好的预期, 因此他们敢于透支未来。其次, 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核心。“80后”的消费信心来自于家庭的支持, “四加二”的家庭模式使得他们得到了家庭的经济帮助。另外, 比起他们的父辈, 他们的消费观念有所转变。他们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意念。“80后”信贷消费意识崛起, 花钱比较没有节制, 挣多少花多少, 很少为将来而储蓄, 敢于“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这方面的特性使得“80后”被称为“月光族”、“啃老族”, 即收支相抵, 这个月花下个月的钱, 或甚至工作后仍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而且, 他们热衷于使用信用卡消费, 数据显示, 74.26%的被调查对象使用银行信用卡透支过。“80后”的信贷消费比例相当高, 刷卡、透支已经成为很多“80后”的日常消费行为。

4 便捷消费

从以上“80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 可以很明显得看出, 我们企业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80后”来消费, 可以逐步地满足他们在个性消费、感性消费、超强消费、便捷消费上面的需求。通过在以上四点上做足文章, 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 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营销。

4.1 塑造产品的个性化

考虑到“80后”的张扬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特质, 而且他们喜欢多变、刺激、新颖的生活方式。通过大力发掘这一群体的一些流行词汇、行为和心理, 将“80后”生活中的一些个性元素与产品追求结合起来, 融入到产品研发和传播策略中, 把产品与“80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价值观念有效的契合, 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 才能建立他们的认可度和信赖度。同时, 也可以推出专门针对个人的产品, 即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产品, 以此来满足“80后”追求个性化与独特化的心理。同时, “80后”很强调产品外在的感觉, 可以在包装和产品外观设计上下足工夫, 让他们眼前一亮。

4.2 利用明星影响力

“80后”对于消费信息的吸收, 对于产品信任的获取, 与其他年代的消费群有了很大不同。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海量信息扑面而来, “80后”主要依赖新闻传播、技术测评和消费者感言陈述等方式来筛选信息。舆论的评价, 意见领袖的偏好, 对他们的消费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他们对于偶像的痴迷程度, 足以让人吃惊, 偶像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厂商可以通过这些让“80后”疯狂的偶像作为代言人, 带动他们感性地消费行为方式。比如动感地带用周杰伦的“酷”来表现“我的地盘听我的”理念, 百事可乐用F4等明显的“时尚”来演绎“年轻一代的选择”的品牌内涵。

4.3 适当价格策略

对于“80后”来说, 他们刚刚步入职场, 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 对于价格接受度上倾向于中低端化, 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但是他们同时勇于消费, 敢于消费, 具有透支未来的特性。“80后”在消费习惯上, 倾向于高端品牌, 但在价格上则倾向于低端价格, 所以“小价格, 大品牌”成了他们的首选。美宝莲、雅芳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为众多“80后”所青睐, 就是因为它们有亲和力的价格。虽然价格相对低端, 但是其在广告表现上完全没有低价方面的按时, 而是不断强调其时尚和大品牌的形象, 这恰恰符合了年轻人“爱面子, 花钱又不多”的特点。

4.4 采取手机、网络的销售渠道

“80后”对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性很大, 他们钟爱于通过手机和网络来快速便捷地购买产品。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沟通与消费变得四通八达、瞬息可至。“80后”在购买产品的时候, 通常会登陆相关产品的论坛或者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该产品使用者的意见和反馈情况。目前, 网上购物已经得到我国“80后”的普遍认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手机购物也会逐步扩大其影响力。所以, 厂商应该抓住这一新消费渠道, 拓宽产品的消费渠道, 吸引更多“80后”消费者。

80、90后消费心理 篇2

80、90消费者, 15―29岁,学生、白领居多。他们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多变、刺激和新颖的生活方式。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的生活多了一种方式“网络生活”,他们在网络上写日志(博客)、聊天交友、玩游戏、购物……生活中可以做的事情网络上都能做,在他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网络。他们有着同样的标签―个性、叛逆,他们主张打破一切,宣扬自我主义,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表达自己就好,向往动感、娱乐的生活,他们是娱乐至上的一代。

80、90只是从出生年代对两个人群进行了划分,实际上两个人群的爱好、个性有较多的交*与重叠,尤其是90初与80后,他们年龄相仿、生活习惯相似,消费理念上很相近。而目前进入独立消费阶段的90后主要是90初,因此本文偏向于将80、90消费者作为同一个消费群体进行分析。二、80、90购物行为特征

营销大师飞利浦●库特勒对购物过程进行了拆解,其实质包括五个阶段:“认识需求、信息收集、评估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虽然消费者也可能会越过或颠倒其中某些阶段,但这五个步骤是个完整的流程。很多营销专家对60、70年代的购物者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时至今日,80、90购物者表现出了哪些不同于前几代购物者的独特性?我们的营销策略该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本文从购物行为的 5个阶段带您一起透视80、90购物者

1. 认识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对于80、90同样适用,只是他们对于每个需求有了更高的或不一样的要求。比如生理需求,60大学生参加运动会,带的是水壶解渴就行,70带矿泉水追求健康、便利,80、90是可乐追求刺激“爽“的感觉。对于80、90消费群体来说,内在需求除了需要满足基本需求外还要求“酷!爽!动感!个性!娱乐!快乐!”一句话“只要喜欢,我就想买”,买可口可乐,绝不是因为好喝,去麦当劳也绝不是因为汉堡美味,买耐克也绝不是因为它的制造工艺、产品品质能比其他品牌好多少,而是品牌体现的特性符合我的特性,我就喜欢。购物者的内在需求归根结底就是基本需求+特性需求。

大多数80、90消费欲望超过消费实力,没有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他们不是量入为出,而是量出为入,具有高购买冲动。要想在终端让80、90购物者投票,如果能挖掘他们的需求并刺激他们的需求,那么成功就实现了第一步。麦当劳运用外来刺激引起消费者需求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空中播放着“我就喜欢”广告,终端透明的落地窗,从外面看见里面吃东西的美味情景,不禁勾起你的食欲。麦当劳叔叔微笑的招手、欢乐的音乐,让你希望立即步入这快乐的氛围。购物者对你的产品有哪些基本需求与特性需求,列出前5项,如果你能让购物者意识到你的产品能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购物者一定会像驻足在麦当劳门外一样禁不住“诱惑”的。

2. 收集信息

80、90消费者他们经常接触的圈子是同学、同事、网友,他们经常接触的媒体是网络(80%表示经常上网,且每周上网在10小时以上的中度和重度网民远远多于60或70年代群体)、娱乐时尚杂志,他们经常购物的场所是附近的卖场、商场,

他们自我、个性、追求“潮”,但由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这使得他们希望从周围获得更多的消费、购物信息。因此要想把产品列入到他们的购物清单,必须便利地让他们了解产品信息,将产品信息覆盖到他们生活、学习、工作轨迹的每个关键点。动感地带推出以来深受80、90校园一族的亲睐,品牌认知度近80%,除了丰富的品牌内涵、准确的客户定位以外,以目标客户活动轨迹为核心开展各项时尚活动是动感地带掳获校园一族品牌认知的杀手锏。围绕校园群体做什么、喜欢什么,从开学、上课、课外到特别节日,动感地带都精心组织了各种学生们喜欢的生活、学习、娱乐方面的活动与节目,如迎新晚会、演讲比赛、圣诞交友互动、杰伦演唱会、明星校园行、篮球联赛、街舞大赛、定向越野、校园寻宝、攀岩比赛等。

3. 评估方案

每位购物者选购产品时都会带着几个首选指标进行考量,不同的产品具体指标不同,但总体来看,80、90选购产品时,他们偏向于自己喜欢的品牌、对视觉享受(外观、样式、色彩)、听觉享受(别人评价个性、酷)的追求超过上一代购物者,如60、70购物者选购电脑对性能的要求绝对超过外观,而 80、90买电脑确定好品牌和自己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后,首选的指标就是电脑外观。在向消费者推介的时候,只有从他们的首选指标着手才能一矢中的。针对小雨这种消费者,如果服装店老板一味强调质量好、价格便宜自然是不能打动她的芳心。

4. 购买决策

由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80、90在维护自我消费话语权的基础上,往往容易受意见领袖或受舆论环境的影响,同学、同事、网友口碑、博客、MSN、GOOGLE搜索构成的非正式化的信息交流,几乎成为他们之间对某种产品、某种品牌最权威的消费指导。诺基亚2008年10月全球推出首款触控音乐手机5800,2009年2月21 日,中国区首卖会场面狂热,22日上午,全国52家诺基亚专卖店首批产品已全部售罄,其在中国区营销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向新一代的意见领袖进行了精准营销。第一轮推广空降网络直播间,分享产品策略、介绍并演示产品、第一时间接受网友问答;第二轮传播是选择网友免费试用并发表试用感受,各地网站竞相跟贴。前两轮基本“掳获”了网络意见领袖。第三轮传播邀请陶础⒛文蔚、飞儿乐队、超女、快男等众多80、90崇拜的偶像参与诺基亚跨年新品发布会,在湖南卫视、新浪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三大顶级传媒立体式直播集聚了全国亿万观众的眼球,让众多粉丝对诺基亚5800翘首以待。要80、90买单,你的营销手段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因素了吗?

5. 购后行为

80、90购后行为比前几代人更积极更主动,因为一方面他们主张自我且喜欢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主张,我的地盘听我的。另一方面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更开放更便利,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宣泄的空间与平台。购后行为发生在购买之后,但却发生在下一次购买之前,目前大多数营销理论强调购后服务,重视消费者购后的愉悦体验。面对80、90购物者更重要的可能是如何刺激他们将购买、使用体验传播给他人,因为购后体验的素材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购物者购物决策的参考资料。如果说以前需要重视购后行为,那么今天就“更”要重视这个环节。80、90后越年轻的一族越有主见、品牌忠诚度越低,他们喜欢在各种品牌间选择,体验不同的感觉。未来市场提高销量的一个重要策略也许不是提高消费者重复购买次数,而是提高试用消费者数量。

消费者80、90购物者对购物信息的吸收、对于产品信任的获取,对于产品的最终选择与其他年代的购物者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促使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创新品牌―赋予品牌更多的80、90内涵与个性;改善产品的信息传播渠道―覆盖他们的生活轨迹,加强与某些意见领袖的信息沟通;改善终端的店内要素―更动感、时尚、娱乐; 改善购物者体验过程―增加娱乐、便利性。

本文对80、90购物者行为的分析,不是最全面也不是最系统的,旨在通过一些浅显的例子与分析,给战斗在营销一线的同事们一些启发。陷入营销困境时,放慢脚步审视一下我们面对的这个新群体,他们是谁?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轨迹是怎样的?重新思考我们营销策略如何适应他们。

★ 80后90后高二优秀作文

★ 80后与90后非主流经典说说

★ 80后90后高中500字优秀作文

★ 80后,90后高中600字优秀作文

★ 80后90后高中优秀作文800字

★ 80后90后创业的励志名言

★ 初中英语作文80

★ 高中英语作文80

★ 初一英语作文80

解密80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 篇3

一、个性消费

80后的一代生在改革年代,长在小康社会,被大量的商品广告缠绕,被新鲜的网络语言浸泡,他们是家庭的核心,未来社会的主流,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买符合自己个性的东西,注重自我感受,不在乎别人的看法。80后的年轻人选择商品的标准不是“好”或“不好”,而是“喜欢”或“不喜欢”,他们的消费主张是“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他们会成为露脐装、破了洞的牛仔裤的积极追逐者;他们会喜欢周杰伦冷冰冰的面孔和他那让人听不懂的歌;他们会喜欢把自己原本漂亮的头发弄得参差不齐又乱乱糟糟的。他们在不断地创造着流行,誓将个性消费进行到底。

因此,针对80后的营销,企业要强力塑造产品及品牌的个性化特点,同时,深入挖掘80后群体的生活形态,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个性元素与品牌诉求结合起来,融入到产品的研发和传播策略中,才能真正赢得这一消费群体。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由于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特征,成为80后一代的专用产品,它从产品设计上,推出了“超值短信套餐”和其它数据业务,符合了年轻人爱发短信的特点;采用“动感地带”与“M-ZONE”这个英文名作为品牌名称,听起来更具时尚感;选用周杰伦作为形象代言人,使周杰伦的个性和酷同动感地带的品牌表达协调起来;把“我的地盘我作主”作为其广告语,表达了年轻一代向往自由,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这些都非常符合80后一代的心理需求,得到了他们高度的认同和喜爱,从而使“动感地带”成为年轻人的倾向性选择。

二、时尚消费

80后消费者多数人尚没有经济收入,少数人虽已迈入职场但收入较低,然而却不愿意在消费水准上被评定为落后者,他们希望被人看得起,被人重视,喜欢走在消费潮流的前端,对各种时尚商品充满渴求和欲望,“好好时尚,天天向上”是其的生活准则。

要时尚就要讲风格,风格就是一种时尚元素,它能最快地为目标受众识别和接受。台湾左岸咖啡以“享受孤独”为风格,哈根达斯以浪漫亲密为风格,李维斯以叛逆自由为风格……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风格,造就了各种流行时尚。

针对80后消费者的时尚需求,一方面要使产品的款式、功能、外观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塑造出别具特色的产品风格,另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策略向目标消费者传达该时尚风格,比如,年轻人追求“酷”我们就围绕“酷”,来展开企业的营销活动,产品概念要酷,设计要酷,功能要酷,宣传要酷,总之要从内到外一酷到底,使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向消费者传递这种时尚信号。

三、品牌消费

80后消费者有着很强的品牌意识,他们选择品牌的标准不是品牌的历史和价值,而是品牌形象所传达的信息带给自己的感觉。那些为新生代钟爱的品牌为他们提供了新生活形态的指导,通过品牌信息来引领生活目标,品牌本身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与价值理念。阿迪达斯“没有不可能”,锐步“我就是我”,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超级女声“想唱就唱”都让他们体味到了新文化、新价值, 这些品牌已成为一种年轻人提升自己,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因此,只有把品牌形象与80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价值观念有效的契合,才能真正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

我们还应看到,80后的一代在消费习惯上,倾向于高端品牌,但在价格上则倾向于接受低端价格。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条件决定的。一方面对价格很敏感,另一方面又很爱面子,对低价的追求又不愿直接表现出来,所以,“小价格,大品牌”成为他们的消费对象。美宝莲这样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现在已经被众多的80后消费者所接受,原因就在于它非常有亲和力的价格。它的价格虽然低廉,但是在其广告表现上,却丝毫没有低价方面的暗示,而是不断的强调其时尚、性感和大品牌的形象。这恰好符合了年轻人“爱面子,但花钱又不多”的特点。

80后消费者虽然重视品牌,但其品牌忠诚度并不高,他們更喜欢尝试新品牌,习惯将各种品牌换来换去,这一点对企业而言是不利因素,有可能自己花费很大精力建立起来的品牌,却不能形成忠诚的顾客群。另一方面,又是企业的机遇,他们没有固定的品牌选择,企业才可能借机培育自己的品牌忠诚度。

四、体验消费

80后的一代,非常有主见,在消费上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取舍标准,不再有过多的盲目性,视产品的特色、功效、质量为理所当然,他们更重视产品带来的各方面的附加价值,希望产品能够触动自己的人性,带给自己心理上、情感上的某种满足,为了追求这种感觉,他们会去参与、去尝试,这就是体验消费。于是,他们情愿花高价购买一杯星巴克咖啡,坐在咖啡馆里细细地品尝,意在体味那种轻松、温馨的氛围和复古怀旧的情调。

80后一代,重视体验,热衷参与。他们认为体验比认知和关注更重要,品牌的价值也会在参与中而不断上升。“超女”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和体验。20世纪90年代没落的阿迪达斯凭着“街头篮球挑战赛”的活动而广聚人气,咸鱼翻身,成功返回到青少年的心中,靠的是什么?参与!体验!

80后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特征、消费意识正在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只有正确解读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才能预测未来市场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从而为企业制定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肖明超:《80后营销的八大模式》

[2]康俊:《心理学视角: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营销学苑》,2006年4月

80后消费者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营销

一、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理论极其研究意义

消费者行为定义及相关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是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 以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出现以来, 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已经历了半个世纪。西方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期, 研究内容主要有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强调了科学的客观性, 并视消费者为理性决策者、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构成营销决策的基础, 它与企业市场的营销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主权的确立, 一些学者开始注重选择、尤其是人的本性与消费者选择的关系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出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黎明”;消费者行为研究借鉴了实证主义方法、自然科学、经济学、观察法、个性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同时, 辅以消费者的需要、购买动机、文化诉求、产品定位、消费方式等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消费行为体系。由此可见, 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基础也逐步走向成熟。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1、8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1) 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消费主力军。“80后”, 也就是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代年轻人, 在很多商家眼中他们已经俨然成了一座巨大的商业金矿。从营销角度来看, “80后”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人的庞大消费群体, 面对如何庞大的消费市场, 没有那个企业不为之动心。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想没有那个企业家不动心的吧。同样, 80后也是这个年代较为辛苦的一代, 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活压力压迫他们的生活和呼吸, 有关“房奴”、“蚁族”的热议已经便成为80后的代名词, 但毕竟, “月光族”总体来看是少数。庆幸的是80后有着一股敢闯敢干的坚毅品质。而如今, 80后已经逐渐在各个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主流力量, 他们所面对的永远是应接不暇的新事物和新思想, 他们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的消费主力军。同时, 80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张扬个性、突出自我为主, 追求生活品质。他们不会像上一代人那样, 忙忙碌碌, 勤苦做事, 他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 他们更有自身的个性与思想, 都有着自己生活独特的品味。他们愿意为自己心爱的一个数码产品或是化妆品一掷千金的一代人, 他们的新的消费理念已悄然崛起, 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兴消费力量。

(2) “80后”是未来的市场中坚力量。如今, 80后的消费权力、消费意识、消费理念和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现在的80后是一群知识丰富、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的青年人, 他们能够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 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 他们注重个性的释放, 他们自主性非常强。在他们当中, 大部分人都要承担各种的经济压力, 每月支出较大。但压力的释放非常必要, 他们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调剂生活和释放压力, 在经济可承受的基础上, 主动消费的意识比较强。80后崇尚“钱不是省出来的, 而是赚出来的”的理念, 希望尽可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服务, “个性”突出。

(3) 既追求个性时尚, 又讲究实用性。80后在特殊的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 他们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他们具有年轻消费群提供精神性的先验的感受, 他们能紧紧抓住潮流发展的脉搏, 他执着自我又听随指引, 能够把握前沿理念、个性和时尚。因此,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 商家们纷纷改变营销策略, 开发新产品, 推出新广告语, 以迎合80后的消费市场。

2、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

(1) 消费观念很大胆。他们生于20世纪90年代,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早熟、个性张扬、独立并且不羁。他们是最具争议的一代, 正因为背负了“90后”这个标签。“90后”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和消费特点。他们出手阔绰, 喜欢尝试新事物, 崇尚新奇消费, 个性明显, 具有超前消费的意识, 在消费观念上更加大胆, 各路商家自然不肯错过这个好时机。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很普及, “90后”新生中, 95%的学生配有手机, 近六成学生拥有电脑, 甚至有5%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因此, 90后的消费观念很大胆。

(2) 感性冲动, 超前消费。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 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 新时期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消费素养等已经与国际接轨, 在创新与探索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90后由于从小处于家庭娇生惯养的核心, 有钱就花, 花完再要, 花得心安理得, 有时还没来得及要就已经负债累累了。不但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而且还扭曲了校园的人际关系。因此, 他们在消费中往往容易崇尚属于自我的消费选择。他们大都没有理财经验, 消费毫无计划性, 不断出现“财政赤字”。因此, 他们的消费意识、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方面与上一代相比, 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都有鲜明的自我意识。他们坚持自我, 在认定的事情上不会轻易妥协。他们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他们在消费上强调自我的重要性, 他们突破了传统奉行的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 他们作为一批“新鲜的血液”不断涌现出来。但是, 这种消费行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更是一种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3) 经济独立意识差, 对家庭依赖大。“90后”大学生,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他们大部分都处在即叛逆又彷徨的年龄段, 在消费的时候, 约89%的90后都把“个人喜好”放在考虑是否购买的首要位置, 他们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不可理喻、自私自利、骄横跋扈, 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接触、难以融合、他们也渐渐有了各式各样的消费方式。他们愿意为时尚买单, 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他们的责任观念比较明确, 他们经济上富裕。但是, 他们的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对家庭依赖仍然较大。

三、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营销策略

1、要突显出个性和时尚

由于80后、90后群体比较感性, 极易受他人影响、80后群体比较强调个性、80后、90后群体对新事物愿意去尝试。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 要赢得这部分群体的青睐, 就需要突显出个性和时尚, 不论在款式、色彩、还是包装。同时, 针对80后、90后的营销, 企业要强力的塑造品牌的个性化特点, 同时要深入的挖掘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 并将80后、90后生活中的元素和品牌的诉求结合起来, 准确把握他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心理特征, 这对于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的竞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要开展个性化营销

个性化的营销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量体裁衣。由于80后、90后的学生特点非常注重自己的个性张扬, 比如他们喜欢上微博, 喜欢把自己的视频放到微博上进行宣传。因此, 企业资源的整合经营效率, 是能够实现市场的快速形成和裂变发展, 是企业制胜的有力武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个性化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大学校园来看, 学生很看中这种个性化的方式, 对于他们很亲切, 很有吸引力, 这就针对80后、90后的一些学生所采取的大学营销, 很注重个性的东西, 张扬和显现, 个性化服务是不断满足个人需求而提升的服务的重要途径。

>> (上接第166页)

参考文献

[1]何勤勇.思想教育应注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3) :46-47.

[2]张旭亮.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11) .

80后消费者 篇5

时间:2011年08月26日 作者:

研究80后、90后消费心理与特点做营销

【议园网】内容提要:从根本上讲,消费者是由一个希望满足他们需求的欲望而驱动的潜在群体构成。市场之所以启动是因为产品或服务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企业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虚拟出所谓的消费者,而不是依据对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后做出。

近十年来市场中不少企业或商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事例说明:市场营销的战略思想就是:研究消费者心理特点与变化趋势,并依据其特点制定营销策略,才能在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相比之下,仍许多企业和商家虽口头上也说“以消费者为中心”,但长期的“思维定势”在头脑中形成的还是以我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市场越做越小,生意越来越难做。怎样做才能把握住当代消费者心理脉搏,赢得未来市场,取得更大的业绩,也许学习本文之后会给经营者们带来一些启示。(本文系作者在北京大学给中国高级经理人培训讲稿部分内容,部分内容已在《销售与市场》、《品牌》等杂志发表)课题1:消费者心理特点由哪些内容构成

市场营销的成功简言之就是:如何确保企业或商家所做的要与消费者所想的是一致的。

消费者心理特点是指:了解消费者所想的东西(认知),他们所感受的东西(情感),他们所做的事情(行为)以及被这些所影响的事情和地方(环境)。

由于每一位消费者在上述各个方面的差异性,才使得其消费行为以及相应的营销策略显示出多样性,也使得市场变得多姿多彩。正像营销大师科特勒所说:“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利润,他们需要去预期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不少商家的营销思想还是“以产品为中心”和“以我要的消费者”为经营理念,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只是在上述观点下,将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简称4P)加以组合应用于市场中。如今的市场营销要求经营者从消费者角度观察每一件事情,并且围绕着消费者需求与期望去制定营销计划并实施计划。只有这样消费者在市场上才能找到他们要买的东西并且乐于去买这些东西。

从根本上讲,消费者是由一个希望满足他们需求的欲望而驱动的潜在群体构成。市场之所以启动是因为产品或服务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企业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虚拟出所谓的消费者,而不是依据对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后做出。

案例1: 几年前我在给一家美容化妆品做咨询时就发现各类女士美容化妆品广告几乎千篇一律地塑造理想的目标消费者是:收入丰厚、时间充裕、知识丰富、头脑聪明的职业女性或家境丰裕、天真可爱、无忧无虑、追求完美的青春女孩等等,显然不可能形成市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误,原因就是营销策划人员从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对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后来做了改变思路,做了较为完整的市场调查后情况有了变化。记住:化妆品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与职业的女性诉求点是不一样的。

分析消费者心理的现状、特点、与变化趋势,就要树立从动态角度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这种动态的研究消费者行为主要有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买什么,二是为什么买,三是向谁买,四是什么时候买,五是什么地方买,六是用什么方式买。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受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等个人因素以及动机、感知觉、经验、信念、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也还受到社会阶层、相关群体、家庭、媒体以及外来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千变万化的,或者说消费者的多样性行为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课题2:80后、85后消费者心理特点分析

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M.R.所罗门认为(2009):“改变消费者行为的许多生活方式都是由年轻消费者所推动的,他们不断地重新定义什么是最热门的而什么又不是。”今天的营销界普遍认为:要想超越下一次浪潮,必须比竞争对手先想到消费者心里去。

如今中国的80后一代有9000万之多。从人口世代划分理论来说,这个群体常被称为新新人类或N一代(Neo-Generation),他们多为独生子女,成长于4-2-1的家庭。他们可能也是“幸运”的一代,特别是生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一族,处于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于商品文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之机,对现代高科技化的生活适应性强。80后一代从小就习惯于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时尚广告反应迅速。他们不像上一辈人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历史负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这一代人受到了其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优越,社会与文化的开放。

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上讲,过多的呵护反倒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想要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需要其他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立的。可见在这一代人身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他们并不拥有财富,不过是纯消费者,出手之间吸引着数以万计厂商的注意力。

今天的80后多数都是喜欢有个性的、有独特风格的产品,最好还不贵,要是有优惠活动,就再好不过了。如喜欢更换自己的手机,要是没有钱买新的,就更换手机的外壳和颜色,总之新鲜就好。最新的研究表明(2006)80后一代他们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多变、刺激和新颖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新产品,但忠诚度一般不高,习惯将各种品牌换来换去,因为他们是在海量广告的浸泡中长大,遭受产品和各式信息的缠绕,但是,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同时,也擅用搜索工具寻找答案。作为不少消费领域的消费先锋,80后一代更注重品质,他们追求时尚,倡导个性,价格不是80后一代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有很强烈的消费冲动。

80后这种独特的消费心理对厂家和商家们也许有所启示。如我觉得今天我买了某个东西让我感觉很高兴,那我就觉得该东西买得值,哪怕它其实用处不大。80后们有时对产品质量上乘并非有所心动,只有在合适的机会抓住他们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我感动了,喜欢了,紧接着也就掏钱了。这也许就是体验式营销产生的原因吧。要与80后沟通便要够“酷”,够“爽”,够“潮”,广告题目亦因应变得中西合璧,好玩一点。

80后在媒体接触上有一些新的特点,广告与营销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用电视接触80后目标群,他们的收视成本往往比其他任何收视人群都昂贵。而且他们看电视的时间远少于一般收视群,覆盖亦不高。但在线机会几乎是27~36岁黄金消费群的两倍。电影院也较27~36岁多出一倍,80后看杂志的几率较高,特别是自己喜好的题材,但覆盖率不高,整体来说,80后看报纸时间较少(这亦是全球这个年纪的一个现象)。

80后们喜欢尝试新的品牌,意味着宣传品牌过去的历史未必帮助提高忠诚度。80后更重视自己的工作前途而相对会花少些时间与家人一起。即代表他们以“个人”为重。因此80后亦重视对于外表的吸引力的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很留意潮流趋向,而且会为遇上新颖及奇特的东西而兴奋。

案例2:

2006年奥美广告公司对中国沿海部分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的调查表明: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就证明了这一点。如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难怪你们可以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还是中国的上海,看到几乎同样装束的年轻的女孩子:她们的头发漂过几绺,上衣一定是露肚脐装或几乎裸露的吊带装,牛仔裤上面总有几个破洞,当然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饰物。她们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

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告与营销人本身就是80后,他们更容易与80后们拉近距离。要学会找到80后的特征元素,让你的品牌与他们产生概念对接,这正是当代广告与营销人共同的观点。80后是非理性、非秩序的感性群体。

针对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特点,经营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80后极易受他人(特别是偶像或意见领袖)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同类社群,大家有共同兴趣及目的,通过口碑传播,最为有效。如能用上姚明,专门设计推出电脑及在线游戏,把品牌及产品巧妙混入其中,让参与者可与偶像一起跨越障碍或打篮球,最为有效。

第二,80后对高科技产品及新事物的兴趣及接受度都异常高,在广告传播方面,可多用通讯(手机)或影音技术的载体把流行文化传送给他们,因此Podcast,动感地带等正中了下怀。第三,对于各种新媒体,网络对80后最有杀伤力。最新CNNIC报告(2008),18岁以下用户占14.9%,18~24岁用户为38.9%,加在一起已是53.8%。而且他们都每天在各种地方上网,在外能用WiFi便用无线,或者在网吧社群,用网络已炉火纯青。他们会支持在网上的活动,包括80后作家,歌手,偶像。重点是他们参与选出来的。用网络并不局限于“影像”,整个“感官体验”。

第四,要打造80后娱乐新时代。既然知道他们喜欢用什么媒体,知道他们喜欢哪个偶像,又知道他们爱参与,爱体验,爱口口相传。而“玩”是80后生活的主体,其中一个调研指出,“玩”的花费可达他们日常消费的1/3。那娱乐内容怎样教会他们“怎样玩”以及通过何种载体让他们觉得“好玩”便是关键。

如可口可乐在美国设立了一个职位,类似“80后生活总监”,这位朋友整天与80后青年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文化,喜好,各种媒体运用,然后把可乐要配合、带领的都做好,有些卧底营销的味道,但肯定比闭门造车好得多。

记住:只有了解80后消费心理特点,才能赢得明天的营销。

目前在营销实践中有人认为简单地划分与分析80后特点有点过于笼统,由于社会与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85后这一概念正在兴起(2001)并越来越引起营销界的关注。这一群体在独立性、自主性、自我张扬表现方面比80后前期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在经济上比起90后有了较为充实的基础。他们中一批人正在进入各行业的中层管理或开始显现出一定的成就倾向,成为时代的领跑者之一。

从营销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85后最受广泛认同的描述是“流行与时尚的领跑者,自主与创造的拥护者,娱乐与表现自我的狂热者”。但最广泛认同不等于最精确描述。

自85后的概念提出后,经过近10年变迁,目前正引起人们的重视,造成85后消费观念变化的最根本因素是他们成长环境迅速变化。作为最初始的触发点——成长环境的变化是85后“新”的根本因素,而近5年则个性化、自我意识形成、生活方式变化成了与85后沟通的根本与源头。这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85后的成长与观念。

85后自我以及个性化促成对品牌个性的认同。如同几年前提出85后概念可能并不会引起营销界的重视一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85后消费正逐步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85后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也就据此引发消费观念的变化,如果说个性化中的80后显得是被动的接受规范,那么85后对自己看法的改变而产生的效果更主动、更深远。社会角色、经济能力的剧变让85后对自己重新定位,此时他们对品牌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于没有明显个性品牌反应的钝化,不因时而变的炫酷的品牌很可能成为85后嘲弄的对象,过去一系列的市场调查表明80后对品牌迁移极快,品牌忠诚无从谈起。但今天越来越多的85后正在发生变化,对品牌忠诚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对国产品牌开始产生好感,从近三年的体育用品营销业绩就可以看出。李宁、联想、爱国者等一批国产品牌正在成为85后的首选。85后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于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互联网的运用,已进入虚拟社区阶段的互联网给85后以更多的自由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通过播客、博客等对产品、品牌表达自己的看法。

85后一代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自我化或个性化的价值观念,他们崇尚个性彰显,特别是敢于标榜自我,他们渴望成名,尽早出名。这是上一代人(70后和80后)不敢想象的。

记住:作为商家或营销人就要深入研究商品在85后的消费心智中代表什么,能满足他们什么需要和利益。特别是品牌形象要不断出新,他们父辈喜欢的儿子不一定喜欢,现在不少企业维持品牌理念的做法只能是一厢情愿。85后喜欢跟风走,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大于广告。85后一代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喜欢在网上购物与团购。这可能是85后区别于70后、80后消费者的一个明显特征。

你看精明的85后会在实体店里看好衣服,记下价格,然后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服装、家电、化妆品、家居用品。面对网络的冲击他们一致认为商场提供的是生活方式样本和实际购物体验,这些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有人研究认为85后一代更喜欢网络与娱乐结合的营销模式,他们对广告有天生的“免疫力”。要通过传统的广告形式打动85后现在看来是不容易的。他们对传统媒体并不感兴趣,有的已基本不看电视,而相反,趣味性的、体验式的、互动性的网络营销活动更能打他们,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针对85后一代营销方式一定要应消费者而变,网络营销也许就是最适合85后一代的。因为今天的85后若没有网络、手机是无法想象的。他们获取商品信息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传统的广告可能已打不中他们。因此商家要学会借助各种网络工具、游戏等加强与85后消费者的沟通或热点话题的营造。难怪微软最新的办公软件中一定有游戏,因为用户绝大多数是85后一代,对此我们的经营者又能了解多少呢。课题3:90后一代消费者心理特点分析

在分析了80后、85后的特点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90后一代的特点。相比于逐渐成熟,甚至“奔三”的80后,90后的价值观、审美观、消费观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特点使得诸多商家摸不到头脑。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规则,在洞察90后的整体特点后,商家们会为之兴奋的,因为这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利润处女地。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8岁到16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都有上网经历。现在,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这种生活特征,致使新E时代(主要是90后一代)出现了“宅女”、“宅男”这类特殊的群体。这可能是90后最大特点之一。

这些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却以孤独的姿态无病呻吟,对于他们而言,网络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重要!这种赖在电脑前的“宅”一族,正是让传统商家最为头疼的一伙人,人家不来你的商店,你能怎么办?话又说回来,“宅”一族则给了网络商家与网络媒体发挥的巨大空间。遍寻90后的网络足迹,网媒是90后关注度最高的平台。具体地说: 1网络游戏:“不会玩网游,必须是落伍”是90后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论是劲舞团、卡丁车或魔兽世界,都是90后挥霍时间的舞台。

2视频网站:90后是真正的“声色一族”,土豆网、优酷网、新浪播客给了太多非主流参与的机会。

3非主流论坛:受“哈韩”、“哈日”风潮影响,90后中出现了大量“大眼睛、长睫毛、穿着个性”的非主流一族。他们聚集在非主流论坛,张扬个性,互较长短。

4网上商城:“宅男”也好,“宅女”也罢,总还是要购物的。既然传统商店逛起来麻烦,就不如坐在电脑面前“淘宝”或者“易趣”了。和80后、70后不同,90后在购物网站上消费大胆并且前卫,不仅购物数量惊人,而且很多高价品也被其收入囊中。

5手机网络:现在还有只靠电脑挂QQ的吗?照相还用随身携带DC吗?就现在的手机功能来看,完全具有上网、听歌、看电影、看视频、拍照、玩游戏、翻译等功能。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只要拿着手机,他这一天就不会寂寞。

商家若能够注意到90后的特点,也就不难找出相应对策进行销售推广。

记住:所有策略都是互动营销方式共同指向极度想表现自己的90后一代。不是好的产品就能征服90后,不是父母的想法就能左右90后,不是自吹自擂的品牌就能搞定90后。9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90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90后心中的“好”与“不好”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对商品的感性认识要远远超过理性认识。认为好就“赞”,认为孬就“喷”,是90后感性思维的直接表现。要想获得90后的好感,不用让他们“感动”,而要给他们“激动”。90后更注重消费时能够体验到“非常”“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他们参与,让他们“爽”,他们高兴就买单。

互动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用于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为企业的市场运作服务。在互动营销中。互动的双方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企业。只有抓住共同利益点,找到巧妙的沟通时机和方法才能将双方紧密的结合起来。互动营销尤其强调,双方都采取一种共同的行为。

互动营销的表现方式:目前的主要有付费搜索广告、手机短信营销、广告网络营销、博客广告和电子邮件市场营销等,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营销人员和目标客户之间的互动。

针对90后一代实施以下营销方法

方法1:娱乐体验

在过去,舞台是明星的舞台,专栏是专家的专利。而今天,这些出身草根又身怀绝艺的孩子可以通过播客播放自己的电影,通过专栏书写自己的文字。同样,前些年的《超级女声》同样利用了这个原理,通过这些栏目与网络新工具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一夜成名。试想,既然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可以一夜成名,那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是否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一夜成名呢?

方法2:心情体验

90后是感性的一代,也是“看心情”行事的一代。同样,今天的心情适合喝葡萄味道汽水,明天也许就是橘子味道。既然你心情多样,我就给你多种选择!打开可口可乐的官网,你就会发现这里纯粹是一个年轻人的社区。可口可乐的“创意永恒之塔”、美之源的“玩趣搭机拉大奖”、芬达的“芬达酷玩瓶”、雀巢冰爽茶的“冷言冷语”、雪碧的“雪碧HIGH一下”,所有这些都能够让参与者在游戏与展示创意中感受各产品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让参与者的每种心情都获得一种不同的体验。

方法3:功能体验

90后是声色一族,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综合感受,才能让他们感到新、奇、怪,才能让他们产生兴趣。拿冰纯嘉士伯来说,其官网就特别为“不准不开心”一族准备了丰富的手机铃声、手机墙纸、屏幕保护、手机版广告、电视广告、电脑墙纸、电脑屏保等声色大宴;而“测测你的开心指数”户外广告牌,更是将触觉体验植根于消费者心中。企业如果能够提供“五感俱全”的“感受”,那么搞定90后将更具实效。

课题4:8090后女性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在过去20年里,获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的中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家庭财务支配中的发言权,大概是上下5000年来最高的。调查表明(2008),在购买大额商品时,如房子、汽车或多种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表示她们能做出独立购买决定,其余的女性会与配偶商量后作出决定,但她们的个人偏好仍然会对最终决定或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在中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加之年轻人经济收入的迅速增长,第三次单身浪潮正在袭来,这也使得单身女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如今,在中国一线市场,中国女性的消费“决策权”早已经从传统的食品杂货、化妆品、服装,发展壮大到旅游健身、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数码产品、奢侈品(中国女性的奢侈品消费占市场的55%)、房产、汽车等新的精神高端消费领域,而中国二三线女性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市场消费已经进入“她世纪”。

案例3:

最新一次调查(2010)显示,在北京的450万驾车者里,女性占到1/3,达150万人,这一趋势在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有强劲表现;从几家汽车经销公司的销售状况来看,目前女性购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平均已经占到总销售量的30%左右,而且根据业内人士预测,这个数目还将有大幅度增长。2009年有关机构的市场调研中有意识地分析了女性轿车的消费情况。调查发现,度身定做女性车在中国还真是有市场的。但女性汽车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她们的特点,如在汽车前座底下设有一个黑色的帆布箱,可以放高跟鞋;遮阳板上有可以拉开的化妆镜;副驾驶前面的储物箱里,设计了纸巾盒和放饰品的地方;后座有可以伸缩的衣架,其中间座位的靠背上设计了收放式小桌板,上面可以放两个杯子和零食等等。

调查表明(2005),年龄在20~30岁(80、90后)之间的知识女性是未来营销中最有价值顾客群体之一。她们是户外运动、自我形象与自我发展等营销项目的主要消费者。而且学历越高,收入越多,花钱越冲,追求时尚没商量。调查还表明,年轻知识女性在选择商品时,一般来说影响她们消费的因素依次是品牌、自我形象(体验)、质量、价格,而其它阶层的消费者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未来女性市场关键是深入了解她们的内心欲望,开发满足她们需求的项目,才能财源滚滚。

更有意思的是今天的“女人要有自己的房子。”这一观念正在深入人心,现在也成了许多职业女性的座右铭。分析其内在动机,对于女性而言,一间房子在心理层面等同于独立、自主和安全感,在现实层面则等同于长线投资和经济收益。有调查表明,在2009年,以个人名义购房的女性比2008年增加了60%,女性由此开始成为购房主力,并且单身女性的买房意识明显强过单身男士。据统计,每10个女性购房者中,就有3个是未婚。面对女性购房者数量增加的现象,社会学的解释是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社会独立性和自主性正在增强,特别是年轻一辈。在面对房屋这种大宗购买对象时,男性往往首先考虑是否继承父母的房产或者购买的房屋是否适合未来家庭的居住等等,而女性对购房的看法则大多出于是否满足自己当下居住需要。这种社会观念的不同,是造成女性首次置业的年龄小于男性的重要因素。这些对房地产经营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记住:“荷包掌握在她手中”在本世纪它不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甚至还演变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模式,成了影响产品销售观念与策略的根本点。经营者今天如何适应当代女性消费心理特点,设计营销策略正在成为经营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最后谈谈2000年后新生一代消费者。这一代人最大特点是由他们的父母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一切都顺利,没有受到钱的困扰,加上商品的极大丰富,正因为如此,2000年后的孩子消费上更加追求品牌、奢华,他们的家长们也不惜代价,从奶粉、尿布、童车到学习用品、服装,还是各种电子产品那一样不是名牌,尽力去满足他们。他们可能是我们国家最早具有品牌消费理念的一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的投入真是不惜血本。如今大城市里的几周的早教培训费就达万元,甚至更多,但有的还是报不上名。各种择校费高的惊人、离谱更不在话下。至于小学生就出国留学,中学、大学组团留学一浪高过一浪,相应的商机一眼看出。

80后消费者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具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基于“80、90后”的消费群体,他们越来越强调自我,追求个性,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希望能更好地美化空间,使之更加灵活多变,充满情趣。因此,集多功能家具设计为一体、造型新颖,使用方便的家具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家具的设计研究就更为重要。

与传统家具相比,现代多功能家具可以一物多用,自由的组合、拆分、折叠,不仅解决了传统家具体量大、功能单一、价格昂贵等问题,而且还满足“80、90后”的追求流行,喜欢时尚,表现个性的多变心理需求,同时也更好地整合了空间,带来一种全新的家具文化。本文从功能、色彩、造型三方面对现代家具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功能是现代家具设计的首要因素,多功能家具设计是一种新的组合方式。“80、90后”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单身白领或是青年夫妻,刚步入工作岗位,经济能力有限,但是他们追求时尚,讲究个性,希望回到家里能够得到更好地娱乐的放松,因此对空间的要求也要多元化。传统的家具已不能满足“80、90后”的需求,多功能家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家具的单一性功能,赋予了家具更多的功能。同样是一个小桌子,打开后成为一个靠背椅,再抬起座位还有一个暗藏的储物空间,这样一个桌子可以一物三用,既节省了空间又满足了当今年轻人多变的心理需求。再有在简单的空间中安置一些多功能家具,可以让白天娱乐休闲的客厅变成晚上舒适、安逸的卧房,塑造多变的空间。集沙发、床、桌子、工作台于一身的沙发,当沙发使用时已经具备了储物的功能,可以放置一些闲杂的书籍等;将沙发的椅背部分往后放倒,就变成了一张双人床,并将原本的沙发扶手部分移到床头,因此床头就有可以搁放物品的地方;最后一个功能就是背后的木板可以当做桌子使用,可以在上面工作、读书等,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吧台来使用,让居室的格局进行轻松的变换,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多功能家具还可以通过一些零件,如:弹簧、轮子、合叶等等,增加家具的灵活性。为了节省空间,可以把桌子做成折叠或者抽拉式的。让桌面像扇子那样折叠,桌子的桌面由若干木条拼成,通过合叶的链接,可以根据就餐人数的多少进行自由调节。当你拉动桌面时,木条会旋转,逐渐躺下,木条完全躺下之后长度可变为原来的两倍,厚度减半。这种多功能家具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消费者根据不同的需求移动一些家具的方位或者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改变一些家具的使用状态,就有了新的使用功能,室内的空间形态就会发生变化,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

色彩在多功能家具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巧妙变化,增强多功能家具的识别性,暗示家具的功能与结构,使消费者充分了解产品的使用功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意识和心理效应。例如,刚毅、冷静、硬朗代表男性的特征,色调比较稳重,明度较低;柔和、温顺、雅致代表女性的特征,色彩比较明亮,纯度也偏高。针对“80、90后”的年龄阶段、性格特征、工作性质等方面,他们极度张扬个性,在家具色彩的选择上通过明度、纯度、色相等关系来实现家具的美感,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疲劳。 “80、90后”的家具设计色彩运用更加大胆,要求色彩丰富和谐,不再局限于黑白灰,色彩赋予家具情感,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当今的年轻人,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对新鲜事物、流行文化异常敏感,讲究品位和情调,希望通过色彩的搭配制造美感,带给消费者赏心悦目的享受。因此,他们对于家具色彩的选择希望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也是崇尚自我,追求精致生活的表现。

随着家具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在不断改良,现代家具设计早已超越纯实价值,造型独特、趣味性、人性化的家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在现代家具产品造型设计中,通过点、线、面、体四要素和谐搭配,重视质感、肌理的心理要求,满足年轻人的视觉审美享受。“80、90后”对于不同造型的吸引力是不同的,根据不同使用者的生活习性、文化特性和工作方式等,满足年轻人追求自然、多元的特点,达到功能与造型的统一。比如一位喜欢音乐的年轻人,在居住空间中摆放一架仿钢琴设计的餐桌,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呢?本来就是一个餐桌,适合人们吃饭,休闲时使用。但是在造型设计上,把这架仿钢琴设计的餐桌分成3部分,既可以收纳碗筷,又起到了一定的装饰性,达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在充满情调的居室中,人们选择一些具有独特造型的家具来装扮空间体现自己的品位。例如,贝壳形的小餐桌,没有桌腿,只有可以移动的轮子。贝壳的下部能拉出5把椅子,顶部还装有蓝色的吸顶灯,用餐完畢后,还能缩回贝壳的形状。这样巧妙的设计既可以当成一件装饰品又满足人们对于桌椅的使用要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80、90后”年轻人追求个性,希望与众不同,现代家具造型在满足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又充分考虑人性化的需求,使现代家具设计更加舒适方便,吸引目光。

针对“80、90后”消费群体,现代家具的设计要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一体,灵活多变,充满情趣和个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对功能、颜色、造型等方面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实现多种功能的融合与交织。这样才能设计出风格迥异,造型独特,满足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的现代化家具。

80后消费者 篇7

一、旅游消费水平的概念

何为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在旅游的过程中,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消耗以及对于对于旅游需要的满足和水平。依照旅游消费水平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旅游消费水平。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旅游人员在旅游产品上的人均支出金额;从广义的角度看,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人均旅游消费的支出数量,以及旅游产品消费的质量和层次,也就是旅游人员对于旅游的满足程度和水平。

目前,我国的CPI已经很好,但是80后群体无论是生活还是旅游的消费水平依然处于很低的状态。所以很多房地产商抓住80后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了部分房产。

从旅游看80后的消费水平:作为基本生活之外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不会拒绝旅游,但是要么是缺少足够的资金,要么是缺少足够的时间,总之80后存在着喝多的缺憾。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是奋斗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矛盾。在上学阶段,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是因为没有组足够的资金,所以想出去旅游较为困难。

目前80后早已到了适婚年龄,但是80后的消费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例如,房地产商对于80后群体开卖的房子依然以小户型为主,这无疑也证明了80后的消费水平过低的问题,有可靠数据表明,80后在旅游发那个面的消费远远落后于70后和90后。

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80后的旅游消费水平不高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80后群体因为很少有“富二代”的存在,所以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父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不足的原因所致。所以80后只能依靠自己拼命打拼,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80后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了。

第二,80后旅游消费水平之所以较低,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力不高。那些很小年龄就功成名就的人毕竟不多,绝大部分的人都很普通。论工作经验,80后比不过70后,论创新能力,80后比不过90后,所以他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是非常的困难。当前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升职涨工资都是难上加难。此外,在目前这个阶段,80后还需要面临着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多个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着80后对旅游消费所做出的贡献。

第三,80后旅游消费水平过低是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空间。古语云三十而立。当前的80后正在奋斗的过程中,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空余时间自然不多。当前社会到处都是竞争,在外面不时的看到有些公司的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也体现了目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由于经济原因导致80后劳动力低廉或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80后消费水平。

第四,80后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是因为他们对于旅游不是很期待。目前社会竞争的太过激烈,80后群体都还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尚不稳定,所以很少会将精力和金钱放在享乐方面。因为目前阶段,80后更关注自己的职业是否已经稳定,以及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此外还需要受到家庭的羁绊。

第五,旅游宣传程度较低也是影响80后旅游消费水平的一大因素。当前尽管旅游业已经快速发展,但是因为旅游文化宣传做得较差,所以无法很好的引导80后群体进行旅游,而且目前所推行的旅游消费政策以及旅游景点都无法很好的满足80后的旅游观念。

第六,80后群体中总归还是存在部分喜欢旅游的人的,但是这些人旅游一般都是就近原则,或者单纯的去观光,而不是进行消费,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80后的旅游消费水平。

三、由此看来,由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80后的旅游消费不高,那么我们怎么来提高80后的旅游消费水平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一,提高80后经济实力。公司应当主动为80后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帮助80后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从而保证80后的升迁机会更多,来证实他们的实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第二,让80后不再如此匆忙。适当提高80后的工作条件,减少每天的工作时间,避免加班的情况频繁出现,让80后对工作更加有激情,办事更加高效,进而让80后拥有更多的假期。

第三,引导他们向往旅游。欲望可以很好的引发旅游行为,所以需要加强对于80后的旅游消费的认知宣传,让他们对旅游越来越期待。

第四,针对80后群体设计旅游产品,侧重于该群体的旅游产品的开发。用心去吸引顾客,让顾客通过旅游拥有好心情,进而产生进行旅游相关消费的想法。

第五,除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我们还要注意提高我们的旅游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80后消费者 篇8

所谓“80后”是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90年代之前出生的一代人, 他们多为独生子女,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转变而成长起来。他们的物质生活极为优越, 受到父母长辈的关怀与呵护, 具有一定的消费至上主义特点。但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我国因为要进行经济发展而曾经进行过很多次的变革, 也引进了很多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80后”在经历这一改制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多政策变化的影响, 他们虽然感受了大学的扩招但是却要自费上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不能依靠国家安排工作而是要自己找工作, 而且工作竞争日益激烈;他们买房子时房子分配政策已经取消而且房价在不断上升;他们成长的时代, 知识更新加速,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这一切变化都会对“80后”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80后”也成长起来, 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对企业也会产生极大影响。

2 “80后”的消费心理特征

“80后”生活的物质环境比较优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文化也快速发展。“80后”与社会接触日益频繁, 其视野也较为宽阔, 心理更加丰富。所以“80后”有着自身的消费心理特征。笔者进行概括, 发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个性。

“80后”都有着自身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 他们性格上的独特性常常会在无意中显露出来。比如, 总喜欢购买一些与众不同的能够标榜自身个性的商品;在购买商品时总是有意无意与自身的兴趣、个性以及个人理想等联系到一起, 从而能够形成一种与自身相符合的消费需求。

(2) 追求时尚。

“80后”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较开放, 社会风气也较为开通, 所以他们思想比较解放, 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更加愿意接触新鲜奇怪的事物, 富于幻想。这种特点表现在消费心理上, 就是喜欢新产品, 喜欢名牌产品, 喜欢不断更换自己的商品品牌, 注重对进行不同的体验。在购买商品时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 追随潮流的发展。

(3) 关注直觉和感觉。

“80后”具有比较强的决策能力与思维能力, 但是有时比较冲动, 不进行理性思考而仅仅依赖于感觉和直觉。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更加关注商品的款识、牌子、颜色以及包装, 这些都是受到直觉和感觉的驱动, 他们感觉比较好。所以“80后”面对很多外表好看的产品都会产生购买冲动, 有时候的实际消费会远远超出计划消费, 这就是受直觉和感觉的驱动。

3 “80后”的消费行为特征

据调查, “80后”的消费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物质享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广告业也越来越繁荣, 很多商品借助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路等呈现在人们面前。“80后”极易受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 非常注重物质的享受。他们极容易受到奢侈品广告的影响, 一些高科技产品和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他们的必需消费品, 而且其日常的娱乐活动与旅游活动也具有这种享受倾向。而且很多“80后”都比较喜欢攀比, 衣服要穿名牌, 食物要吃得美味, 玩得要讲究高档。“80后”重视物质享受的消费行为特点值得企业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毫无疑问, 其中也存在很多弊端, 需要“80后”群体进行自我反省与思考。

(2) 喜欢超前消费。

“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是对超前消费的一种形象的叙述。计划经济时期, 这种消费观念在国人中间并不普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80后”却普遍具有超前消费的观念, 他们的消费行为中也极能体现出这一观念。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 有的“80后”的超前消费过于严重, 花钱无节制, 信用卡透支等现象较突出。也有专家分析, “80后”的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主要源于其父母的默默奉献。这种消费习惯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有的“80后”甚至在走向了工作岗位之后, 仍然延续之前的消费习惯, 以至于其工资远远不能支撑其消费水平, 只能依赖于父母的补贴。这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3) 喜欢网上购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也是“80后”快速成长的时期。所以“80后”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所以他们对于网络的接触比较频繁, 对网络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他们现在开始依赖于网络, 喜欢在网络上聊天、看电影或者购物。所以网络购物是“80后”的一大消费特征。“80后”对于网络的依赖有时是超乎想象的, 有的人甚至表示, 如果一天不上网就会疯掉。

如今, 网络消费已经不是“80后”的专利, 很多中年人或者青少年也习惯于网络购物。因为这种购物方式便捷、快速, 不需花费大量时间去逛街。当然对于“80后”而言, 网络购物不一定都是买实际的事物, 还有人喜欢在网上购买虚拟的东西。比如, 花钱买QQ币来装饰自己的QQ空间等等。总之, 网上购物是很多“80后”的消费习惯之一, 已经成为已经流行趋势。

(4) 购买时尚的东西。

前面已经提到, 追求时尚是“80后”的消费心理特点之一, 所以购买时尚物品就成为其一大消费行为特征。实用主义已经被大部分“80后”所摒弃, 取而代之的是时尚主义。“80后”成长的过程之中,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各种时尚元素借助于各种媒体手段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 “80后”接触到的时尚服饰、时尚产品比较多。加之他们在消费时比较注重直觉和感觉, 所以在购买物品时就会倾向选择那些新鲜、时尚、前卫的物品。比如, 在手机使用方面, 很多“80后”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一台能够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他们更加关注手机的功能和品牌, 既希望有一台功能全面, 能上网、能照相、能摄像的手机, 又希望手机的品牌较好, 能够满足其攀比之心。有人甚至希望自己能同时拥有好几台手机。这都是注重时尚的一种反映。

(5) 重视心理满足。

很多“80后”消费者并不满足于所购买产品的实用功能, 对于很多“80后”而言, 购买产品不仅仅是为了使用, 更重要的实在追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消费行为可表现为成就消费与体验消费。“80后”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的自我期望值都非常高, 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憧憬和幻想, 更加注重消费过程而不仅仅满足于消费结果。有的“80后”沉迷于网络, 在虚拟化的环境之中失去自我。丝毫感受不到现实社会的压力, 常常通过消费产生一种成就感。

还有的“80后”进行消费时为了体验产品的多元化, 通过自身参与到消费之中而感受其所产生的效果。这也是重视心理满足的一种消费行为反映。

4 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上面对“80后”的消费心理特征以及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特点会对营销策略产生什么影响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分析。

(1) 实现产品的过多样化。

“80后”过于追求个性化, 注重直觉和体验, 所以为了迎合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 企业应该在产品多样化上下功夫, 无论是产品形式还是产品外观都应该实现多样化。“80后”较为关注产品的外观, 所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应该在工业设计上下功夫, 不断开发出具有不同形状和不同色彩的产品, 而且在产品风格方面要力争追求时代流行的风格。色彩的“80后”产生的冲击最大, 因为他们是注重感觉和直觉的一代人。产品在选择色彩方面要注重颜色的多姿多彩, 应该能够体现出青年人的阳光、活力和青春的特征, 并且应该设置地更加引人注目, 从而与“80后”的心理特征相适应。

当然, 产品的多样化并不仅仅意味着产品外观的多样化, 企业应该注重开发出功能不同、结构迥异的产品, 从而能够与“80后”追求体验消费的消费行为特征相吻合。各色各样、风格迥异、功能齐全的产品往往容易吸引“80后”的目光, 所以企业在生产商品时既要在外表上下功夫, 还应该注重商品的多样化, 让消费者在本企业的产品中有更加新鲜、全面的体验。

(2) 树立品牌战略。

品牌容易在“80后”中间产生强烈的影响和反应, “80后”在购买商品时对品牌比较看重, 所以企业的产品要吸引更多“80后”的关注, 就应该树立起品牌战略。一个优秀的品牌不仅表现在标志、色彩、名字或者标记上, 它应该是营销者向客户许诺的一种稳定的利益、服务或者文化, 从而能够让顾客在看到品牌之后就能对它进行合理的定位。“80后”对品牌的定义非常严谨, 他们认为好的品牌除了质量高之外还应该有自身的个性;不仅要有时尚元素还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所以, 企业在宣传自身的品牌时应该注意宣传自身的社会形象和自身的个性。当然树立优秀的品牌不能只依靠宣传, 最重要的是质量要过关, 质量提上去了, 有自身的风格特点, 能体现出一定的时尚元素, 才有可能得到“80后”的青睐。

(3) 采用网络营销。

因为“80后”更喜欢通过网络购物, 因为网络购物更能够满足他们追求个性和时尚的消费特点。所以企业应该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 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来发布信息, 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总之, 企业应该重视网络营销, 并且在网络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企业在建设网站方面应该注意发挥自身的个性, 照顾到顾客的需求和心理特征, 让顾客在进入网站之后就能有一种亲切之感, 并且愿意经常光顾网站。企业应该把企业的一些重要的信息都挂到网站上, 然后借助于谷歌百度等进行发布, 把企业网站与这些网站实现互联。

(4) 注重广告宣传。

“80后”对于广告更加关注, 尤其是对于那些新颖的有创意的广告都非常关注, 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广告宣传, 力求通过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企业在制作广告时, 可以和影视明星以及流行音乐等联系到一起, 从而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从而能够掀起一种商品的购买热潮。

企业在广告投放方面不应该仅仅把目光专注于传统媒体, 因为现在的“80后”基本没有读报的习惯, 很多习惯于上网和看电视, 所以企业在投放广告时要在网络和电视上下功夫。如果能与大型网络公司合作, 那就会加强宣传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 “80后”因为其出生环境和成长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 表现在消费领域就是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 具体表现为追求个性、追求时尚、惯于网上购物以及惯于超前消费等等。企业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就应该针对“80后”的消费特点制定自己产品的营销策略, 主要包括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树立品牌战略、进行网络营销、关注广告宣传等等。

摘要:如今“8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 “80后”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背景, 这就决定了他们有着与前人不同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特征。对于企业而言, 分析其消费特征并制定与之对应的营销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80后”每天都进行消费, 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消费知识, 能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有明确的认知, 但是有时也会陷入消费陷阱之中。所以研究其消费特点,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帮助他们免受企业操纵。主要对“80后”消费行为进行研究, 分析其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80后,消费行为特征,营销策略,影响

参考文献

[1]韩虎山.80后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广告策略研究[J].中国广告, 2009, (8) .

[2]聂川.80后的消费特征及其营销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09, (12) .

“80后”与“90后” 篇9

关键词:班主任,个性特征,以身作则,网络,早恋

能够与当代中学生的想法零距离接触的人, 应当是老师, 而且应当是一名顺应时代潮流的班主任。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班主任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可见, 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不完整的。然而,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 无论是多么标新立异的老师, 都必须要从根本出发!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多方面工作的教师。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在这种背景下, 高中班主任如何发挥其引导和管理的作用, 建设特色班级,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这名80后的教师有以下几点心得:

1 关爱学生, 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 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 信其道”, 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 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我认为尊重一个人最先体现在将他的名字与他的人对号入座。现在的“95后”高中生们内心比较孤独, 尤其是在刚进入高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时, 非常期望有人给予他们指引和帮助, 而班主任就是他们心目中最可靠的引导者, 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班主任越早叫得出学生的名字, 学生越觉得自己被重视, 自然越信任班主任。

在学生第一天到教室集中的时候, 我点了几名学生的名字并叫他们帮忙。解散后, 很多学生跑上讲台, 惊讶又惊喜地问到:“老师, 您怎么那么快就记住了我们的名字呀?”我笑答:“用心就能记住呀!”在我们教师眼中的一件小事, 在学生眼里却是一件特别的事。因为如此, 学生们在打扫教室时格外卖力, 格外开心!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们也似乎很愿意跟我分享他们的秘密。或许在他们眼中, 我不仅仅是他们的班主任, 也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

此外, 我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 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 找他们谈心, 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 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作为教师,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经常听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尊重学生, 别奢求学生尊师重道;教师不爱岗敬业, 别奢求学生热爱班级;教师不严于律己, 别奢求学生行为规范……面对成长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 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 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 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教学中的引领者。

同时,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 既做组织者, 又做普通一员, 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 我和学生一起顶着烈日, 一起淋着雨, 共同进退。短短五天的军训生活, 虽然我和学生都黑了一大圈, 但师生间的距离又更进了一步。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篮球赛、第一次运动会, 我和学生们一场不落地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助威团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寥寥几人, 增加到后来的全体总动员。虽然嗓子哑了, 但师生情感加深了, 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 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的源头就是班主任, 因此, 班主任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3 充分利用每一次德育课

“95后”们一般自视甚高, 也很聪明, 学习能力较强, 自我的评价普遍较高。他们的内心世界从童年就开始变“老”了, 他们似乎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正因为如此, 现在的很多教师逐渐感觉到现在的高中生都很会“听课”, 甚至有的学生能听得出老师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学生如此“厉害”, 老师上课不容马虎。而德育课又是班主任渗透自己教育教学理念的最佳时机。所以, 德育课比平时上课的课堂要求更高, 千万不可蒙混过关。班主任想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每一次的德育课只能更认真的应对, 更用心的去准备。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是在用心教育, 才能体会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当然, 每次的德育课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制定不同的主题。例如, 高中生活伊始, 让学生们树立目标;学期进行时, 给学生们介绍高中学习方法;教师节到来时, 让学生学会感恩师长;期中考试临近时, 让学生们学会调整心态, 沉着应战;学生情绪低落时, 组织户外活动……德育课的内容来源于学生, 丰富多样, 资源取之不尽。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对待, 每一次的德育课都会非常精彩, 学生们也一定会受益匪浅。因此, 每位班主任都应该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的德育课。

4 面对网络,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1990后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 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这也造就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中充斥着的暴力、凶杀、色情游戏在腐蚀青少年的心灵。在它的诱惑下, 部分高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最终导致行为偏差。

曾经的班级中有一位男生, 人很聪明, 成绩一直非常不错。但是, 从某天开始, 我发现他上课经常打瞌睡, 成绩每况愈下。不久, 我从他同寝室的同学口中得知, 这个男生经常凌晨2、3点钟从寝室偷偷溜出来, 跑到教室里上网玩游戏。可见, 网络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出了一道难题, 有时甚至会使我们的努力功亏一篑。

然而, 网络是把“双刃剑”, 使用不当会给我们带来祸害, 运用得好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我们不可能禁止学生上网,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净化网络环境, 提倡上健康文明网站, 玩积极向上游戏;这样既可舒缓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 又可让学生得到教育。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 和学生交朋友, 解答学生的心理疑惑。因为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沉默寡言, 在网上却能侃侃而谈;也有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与老师有太多的交流。因此, 作为现代化的教师, 应当敢于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使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多样化。

5 直言“早恋”

现在的高中生们都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进入青春期后, 出现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 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 双方交往频繁, 相互倾心, 就可能导致恋爱的发生。“早恋”并不是一个正式和专业的词语, 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实际上也并没有正式的标准来界定是否早恋。将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异性的爱慕归为“早恋”, 显然不科学。作为现代的教师, 不仅要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 也应当大方地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我通常会专门安排一节德育课来跟学生讨论“早恋”的问题。这个话题的提出, 总会引起学生的一阵骚动。然而, 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很乐意跟老师讨论这个问题。首先, 我会告诉学生, 在这个时期有倾慕的对象是很正常的现象, 不能因为如此而觉得自己心理不健康。其次, 我会告诉学生如果有了倾慕的对象, 最好放在心里, 因为“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 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聪明的人, 不要做这种劳心、劳力、费时又没有好结果的事情。”再者, 我会提醒学生们, 学习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虽然学习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但是学习一定人生最简单的出路!”

班级里曾经就有学生出现了“早恋”现象, 我选择了和男生单独谈话, 因为通常男生会比较理性。我并没有严厉制止他们, 因为现在的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敢于反抗, 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越是强硬, 效果越适得其反。我跟这个男生谈好了条件, 如果他们两个人的学业停滞不前, 我会第一时间告知家长。随着高考的临近, 学业压力的增大, 两个学生自然而然就“分手”了。

因此, 我认为在面对“早恋”的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泰然处之, 跟学生一起面对, 和学生一起分担, 一起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没有经历, 就没有成长。

此外, 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 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能使班主任工作轻松不少;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 能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加强与家长沟通, 能使班主任了解到学生的另一面, 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给“80前”和“80后”提点建议 篇10

对管理好“80后”,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者不能倚老卖老,不要过多地谈经验摆姿态。在讲明道理的前提下,给“80后”更多的尝试机会和突破的空间,不要有太多的条条框框。“80后”不喜欢被束缚。如果你用固有的经验去框住他们,就像“60前”的领导天天跟你讲思想一样,会引发叛逆心理,适得其反。另外,要更好驱使他们,“平等”(不是指职务,而是姿态)对“80后”一代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让他们觉得你居高临下,且处事不公。

“80后”不需要掩饰,这不是浅薄,要尊重他们这个特点。以离职为例,70年代的人离职的时候,可能会跟你说“家里出了点事情(且不方便说),爸妈要我回去”、“我要去进修”,后来证明他是怕你为难,也怕自己为难,不得不编了一个借口,是不想你难过。而“80后”则完全不需要“骗人”,且理由非常“不靠谱”。我就碰到两个员工,一个说“以前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和宿舍的死党都是坐同一趟公交车,现在我来了这个公司,坐车不同了,感觉孤单,还是要找个和我哥们同一路线的(公司)”,另外一个说,“距离有些远,每天早起很困难……”——并且被证实这些理由都是真的。这些对“70后”一代人来说都是匪夷所思、连想象都不可能出现的“理由”!因此,“80前”的管理者,和“80后”的员工接触的时候,需要“真实”,否则他们心里会“鄙夷”你。并且觉得永远不可能向你敞开心扉。这样距离感就会更强了。

不要和他们谈“长期目标”。有一次,我和一群经理人做《目标管理》培训,他们最困惑的是他们的下属——“80后”的一代没有目标。其实,我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也曾经为“80后”的员工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他们也告诉我,“我们不需要目标”。我问员工若干引导性的问题,例如,你为何来这里工作?回答五花八门,包括“没事干找事干”,“想学点本事”等等——其实这就是目标。只不过不像前几代人提的那样宏伟,但优点是这种提法没有口号式、蓝图式的虚缈。从此,我和他们聊天不用“目标”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口里的“学点本事”等,一步步深入了解他们心中认为的本事,交流如何学到本事,将工作目标融于他们说的学本事的谈话中。学本事的过程(他的目标)也就是完成业绩目标的过程(公司目标)。你也不要和他们谈长远计划,别说他们看不到的事情,你可以化整为零,分成一个月一个月,慢慢来。

“80后”的一代随着成长周期的推移和社会空间的扩大,逐渐站上历史舞台,甚至开始成为主角。对于主角们,我给你们建议之前,首先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你们进行恭喜和承认:世界始终是属于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但是,请“太阳”们也要注意几点:

不受束缚,并不表示可以没有规矩。你可以展现个性,但不要触犯公司的高压线。就如马路上,大家都会认可你们的车技,但是你不要闯红灯。

犯错不一定可以重来。上司不是家长,闹一闹就过去,第二天还来讨你开心,嘘寒问暖;工作不是考试,可以期末考前两周开通宵完成它,两个月干不好你就再也没有机会。

要适当照顾老一辈们的心理感受,你可以认为他们思想老旧,认为他们不够变通,但是要长辈尊重和认可你,首先你要尊重人家。从更加现实的角度说(你们是讲现实的一代),你所在组织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你可以鄙夷权威,但是你也不得不尊重权力,不是吗?

上一篇:E31油藏下一篇:游泳馆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