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2022-08-24

第一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农业生物灾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成严峻威胁。单纯依靠灾害发生后的化学防治,一方面会因防治不够及时而发生一些损失,同时也会额外多投入人力和物力。如果能够在灾害发生前实施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则能够获得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达到有效控制灾害发生的目的,这就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原则。

“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实施防治新技术措施。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针对蔬菜生产条件与栽培特点,以保护生态环境,节本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紧紧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主线,以“绿色减灾、和谐植保”为核心,优化集成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新技术,开发安全型防控措施,通过加大应用展示新技术、推进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它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在蔬菜生产中把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和药剂的使用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还能提升蔬菜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正由理论走向实践,逐步推广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绿色防控后,年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3—4次,每亩可以节约成本30元左右。

一、生态防治技术

人们栽培蔬菜就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1)温湿度的调控。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条件下栽培蔬菜,如果室内通风不良,湿度大、棚顶滴水、叶面结露,加上适宜的温度,病害就会发生蔓延。根据不同蔬菜对温湿度的要求及病害发生规律,合理调节温湿度可以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如大棚的变温管理,即在早上出太阳后通风一小时排出湿气,然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高至28℃~32℃,但不超过35℃。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番茄、辣椒、黄瓜等喜温蔬菜的要求,同时增加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抗性,能抑制晚疫病、白粉病等的发生。中午时放风使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到65%~70%,使棚顶无水滴、叶面无露珠,此时温度虽然有利于病害发生,但低湿度又抑制了病菌的孢子萌发。晚上,关闭大棚后湿度上升到80%以上,但夜温降到11℃~12℃,此时湿度虽然有利于病菌生长,但低温又抑制了病菌的萌发。一般植物的生长在变温的条件下比在恒温或高温条件下更健壮,并有利于减少呼吸消耗、积累养分。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供水控制好湿度,如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后密闭棚室,使温度升至35℃时适当闷棚,然后再放风排湿,使叶面无水滴。总之在低温时少灌水,控制湿度不宜过高,反之高温时又不能缺水要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又如番茄晚疫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是温湿度,尤其在秋雨连绵,温度忽高忽低时易发生流行。在栽培上夏秋搭防雨棚作避雨栽培,地面用深沟高畦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小高畦栽培,辅以其他措施即可控制晚疫病的危害发生。(2)茬口布局、播期调整等农技措施控制病虫害。如对食性单一,只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小菜蛾,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不种或少种十字花科的白菜、甘兰、萝卜等蔬菜,以断绝其“口粮”,减少下一代的虫源;或在一定范围内找一小块地只种十字花科蔬菜以诱集更多小菜蛾,然后集中歼灭。以下介绍常见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

(一)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疫病的生态控制

1、温度条件的调控。棚室温度低是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等发生的主要原因。实践中,采用高畦双膜覆盖,棚室每3米留一通风窗,晴天早揭草帘,下午及时盖帘。温度超过30℃及时放风。冬春季平均气温低于15℃时,关闭通风口以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2、光照条件的调控。光照不足温度难以保证,棚膜老化、透光性差、有水滴灰尘都影响光照。试验测定,采用无滴膜可增加光照20%左右。建棚时,要求棚室向西偏10°左右,以提高棚室温度。

3、水分条件的调控。棚内湿度过大也是引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为此,早上棚内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应及时放风20-30分钟。实践证明,采用双膜覆盖、膜下浇水、及时放风的,下午3时棚内相对湿度为62%;双膜覆盖,膜下滴灌的为58%,单膜覆盖的对照棚相对湿度为87%。

4、气体条件的调控。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影响蔬菜光合作用,生长势弱,降低抗病力。对部分管理水平较高的棚室,要求增施有机肥,增加二氧化碳,或在见瓜见果后,从揭草帘到中午12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明显增强瓜果长势,增强抗病性。

(二)西瓜、黄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1、土壤高温消毒。每亩用麦秸500-1000公斤切成4-6厘米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石灰氮100公斤或生石灰500公斤、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棚室15-20天,夏季地表土温可达60℃以上,可有效地 1

控制枯萎病、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对重茬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嫁接换根。可选择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作砧木,对黄瓜苗和西瓜苗进行嫁接换根,可有效控制瓜类枯萎病的发生。

3、丝瓜病毒病的防治。播种前丝瓜种子用0.5%肥皂水或0.1%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4小时,可防止种子带毒传病。也可用草木灰30-40公斤于露水未干前叶面喷施,可使病毒失活。另外不与黄瓜、甜瓜混种或连作,以免互相传毒或由线虫传毒。

(三)温室白粉虱的生态控制

1、培育"无虫苗"。育苗前苗房彻底消毒,用敌敌畏熏杀灭除残余虫口,并控制外来虫源。

2、合理布局。温室大棚内和附近地块避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混种。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秋冬温室第一茬种植芹菜、蒜黄等白粉虱不喜食、较耐低温的蔬菜,再种其他蔬菜,可明显减轻危害。

3、据害虫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控。白粉虱对黄色有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厘米×0.2厘米长条,用油漆涂为橙黄色,再涂一层黏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每亩设15-20块,置于行间,与植株同高。

采用以上生态控制技术,棚室内化学农药用量一般可减少60%-80%,每亩可降低成本300-500元,提高产量20%-30%,有利于温室大棚周围有益生物群体增大,如蚜茧蜂、瓢虫存储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较大田多60%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

二、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 20余种。主要诱杀的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等害虫。每年 4~11 月挂灯,杀虫效果明显。

①杀虫灯应用和开灯时间,丰县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 3~11 月为宜。每天的开灯时间以晚上7:00 到第二天早晨 6:00 为好。5~7 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 月以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棉铃虫等为主。特殊情况下,开灯时间可作适当调整。②不同地区的挂灯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挂灯高度。a.杀虫灯使用应集中连片。 在光源足的地方挂灯密度即单灯控害面积为1 hm2左右,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 2.3~2.7 hm2。b.露地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蔬菜挂灯高度一般在 65~75 cm,不要超过 80 cm。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挂灯高度一般为 100 cm 左右,不宜超过 120 cm。③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每天清刷 1 次,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轻轻刷,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清刷高压触杀网时须切断电源。④杀虫灯接虫袋必须3天清洗1次, 如果在夏季高温季节, 最好是每天清洗1次,以利于诱杀害虫。接虫袋可以为底部开口,有利于每天清除害虫。⑤杀虫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有条件的连栋大棚内,每棚挂1个,杀虫效果更为明显。杀虫灯与性诱剂配合诱虫,效果更好。试验证明,杀虫灯与甜菜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甜菜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诱杀数量增加 8 倍。杀虫灯与斜纹夜蛾性诱剂配合使用,诱杀斜纹夜蛾数量比单用杀虫灯增加8~9倍。⑥在大风来临之际,绑牢杀虫灯,在每年使用结束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三、性诱剂使用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1、选择正确的性诱剂

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3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时期正确选择使用。

2、选好诱芯、及时更换。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必须选择好的诱芯才能使性信息素分布均匀,释放稳定且时间长。使用时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及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天。

3、诱捕器设置高度、位置和密度

诱捕器可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高度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太高、太低都会影响诱杀的效果,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体型较大的害虫专用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露地甘蓝、花

菜等)顶部 20~30 cm,小菜蛾诱捕器底部应距离作物顶部 10 cm 左右。同时,挂置地点以上风口处为宜。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针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每 2—3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针对小菜蛾每1—2亩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1个诱芯。

4、使用管理

管理是性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诱剂防治的效果,管理主要是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适时更换诱芯,既能确保诱杀效果又能保证诱芯发挥最大效能;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使用应集中连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性诱剂的作用。

5、性诱剂防治的应用时间

根据诱杀害虫在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6、性诱剂的使用效果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3种性诱剂,防治效果都比较好。小菜蛾防效38.5%~59.5%,斜纹夜蛾防效56.5%~81.5%,甜菜夜蛾防效 55.6%~71.5%,采用性诱剂防治一般可减少使用农药 1~3 次。将性诱剂和病毒制剂相互结合,将夜蛾成虫诱集到高浓度的病毒制剂盘内,粘染病毒;利用补充营养习性,诱其吸食含病毒糖液,使其体内、体外均污染有高浓度病毒,与雌蛾交配,产下的卵,卵壳及卵块绒毛都带有高浓度的病毒,初孵幼虫咬食受到病毒污染的卵壳而死亡,这种方法杀虫效果更好,有试验表明在甘蓝田中使用性诱剂复合病毒制剂 1个月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9.1%和 61.3%,对卵块防治效果达到55%和45%。

四、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设施内小型昆虫如蚜虫、烟粉虱等为害日益严重,利用这些小型昆虫对一些色谱的趋性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为害。黄色粘板主要诱杀有翅蚜、烟粉虱等害虫,蓝色粘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在设施中与防虫网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每亩平均放置 20~30 片(每片面积 25 cm×40 cm)。因此,黄板和蓝板防治小型昆虫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五、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例如防治烟粉虱应选择60目的防虫网。夏秋季节覆盖防虫网栽培蔬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防虫网覆盖可防止烟粉虱、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为害。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清除田间杂草等。 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 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或被风吹开或刮掉。

六、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可以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生物防治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以虫治虫

(1)利用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每667m 每次放蜂1万头,每隔5-7天放一次,连续放蜂3-4次。寄生率80%左右。

(2)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此虫寄生在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寄生后,害虫体发黑、死亡。当番茄每株有白粉虱0.5-l头时释放丽蚜小蜂"黑蛹"5头/株,每隔10天放1次,连续放蜂3次,若虫寄生率达75%以上。

(3)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每平方米棚室甜椒或黄瓜,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初见蚜虫时开始放僵蚜,每4天一次,共放7次,放蜂一个半月内甜椒有蚜率控制在3-15%之间,有效控制期52天,黄瓜有蚜率在0-4%之间,有效控制期42天。

2.以菌治虫

(1)用细菌农药BT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菜青虫可在卵孵盛期开始喷药,每667m 用BT可湿性粉剂25-30g或RT乳剂100-150ml;7天后再喷一次,防治效果95%以上;防治棉

铃虫可在

2、3代卵孵盛期开始喷药,隔3-4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每次每667m 用BT可湿性粉剂50g或BT乳剂200-250ml,防效80%以上;防治小菜蛾可在幼虫3龄前,每667m 用可湿性粉剂40-50g,或乳剂200-250ml;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90%以上;防治甜菜夜蛾可在卵期及低龄幼虫期,早晚喷药防治,每667m 用可湿性粉剂50-60g,或乳剂250-300ml,防治效果80%以上。

(2)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威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量每50g667权m ,防治效果80%以上。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防治一次,定植后每隔3-4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次。以后每隔7天喷一次,蔬菜全生长期需防治8次。

(3)用座壳孢菌剂防治温室白粉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的用玉米粉为主要培养基培养繁殖座壳孢菌的菌剂,对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可达80%以上。

3.以抗生素治虫

(1)10%浏阳霉素乳油对螨触杀作用较强,残效期7天,对天敌安全。用1OO0倍液在叶螨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咬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效可达85-90%。

(2)8%虫螨克乳油对叶螨类、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1.8%虫螨克乳油,每667m 5-10ml稀释6OO0倍。每15-2O天喷一次,防治茄果类叶螨效果在95%以上;每667m 用15-20ml,防治美洲斑蝇初孵幼虫,防治效果 90%以上,持效期10天以上。同样用量稀释3000-4000倍,防治一二龄小菜蛾及二龄菜青虫幼虫,防治在90%以上。

4.以抗生素治病

(1)武夷菌素。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病害初发时喷药,间隔5-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农抗120。2%农抗120的150倍液灌根防治黄瓜、西瓜枯萎病,每株灌药250ml,初发病期开始灌药,间隔7天,连灌二次,防治效果70%以上;150倍液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菜类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用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甜椒、辣椒、番茄、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效果很好。

5.以病毒制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可以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同时有刺激生长、促进果实早熟增产作用。具体方法是在番茄、甜椒l-2片真叶分苗时洗去幼苗根部的土,浸在弱毒疫苗100倍液中,30分钟后分苗移植;也可在每100ml稀释好的弱毒疫苗N14液中,加入0.5g400-600筛目的金钢砂,用手指蘸取加了金钢砂的稀释液,二指和大拇指夹住叶片轻抹一遍,金钢砂可使幼苗叶表面造成细微的伤口,利于接种疫苗。还可用9根9号缝衣针绑在竹筷头上,蘸稀释液后轻刺叶面接种。

6.其它生物制剂防治病毒病

(1)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83增抗剂)是由菜籽油中提炼出的制剂,用100倍液,在番茄、甜(辣)椒定植前、缓苗后喷雾,可防治病毒病。

(2)抗毒剂1号是由菇类下脚料中提炼制出的,用150倍液可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施药时间同83增抗剂。

七、化学农药使用技术

在积极应用各种农业、物理、生态技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科学应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时根据病虫预报,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其次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浓度和方法;第三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第四要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了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第二篇: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淄博市蔬菜办公室

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施蔬菜由于常年连作,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蔬菜的卫生、营养、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优质安全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已成为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根本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种植的蔬菜种类和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减轻病虫为害。

2、种子消毒。无公害蔬菜生产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如黄瓜,其种子可用55℃温水浸15分或50℃温水浸20~30分钟),或采用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包衣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3、培育无病壮苗。育苗场地应与生产地隔离,防止生产地病虫传入。育苗前苗床要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可采用营养土营养钵、压缩型基质营养钵、穴盘基质育苗。加强育苗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最后汰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有条件的最好多工厂化育苗基地购买。

4、清洁田园。病虫多数在田园的残株、落叶、杂草或土壤中越冬、越夏或栖息。定植前,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拆除病虫中间寄主。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或全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5、合理轮作、间作套种。蔬菜连作是引发和加重病虫为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产中按不同的蔬菜种类实行有计划的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

1 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减轻危害。夏季休闲期间种植一茬大葱,能够减轻果菜类蔬菜的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

6、深耕晒垡。栽培设施休闲期间进行深耕,可将土表的蔬菜病残体、落叶埋至土壤深层腐烂,并将地下的害虫、病原菌翻到地表,受到天敌啄食或盖地膜高温杀灭,从而降低病虫基数。而且使土壤疏松,有利于蔬菜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7、科学施肥。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施肥不当将导致营养失调,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氮肥过多会加重病虫的发生,如茄果类蔬菜绵疫病、烟青虫等为害加重。土壤中磷元素过多,将阻碍钾、铁、锌、铜、钙等元素的吸收和移动,易发生病毒病;缺少了微量元素容易引起某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土壤中缺少硼,蔬菜就容易发生根腐和芹菜茎裂等病害。施肥应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合理配施化学肥料;化肥施用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各种微肥。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杜绝使用未腐熟的肥料。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可招致蛴螬、种蝇等地下害虫为害加重,并引发根、茎基部病害发生。

8、嫁接防病。嫁接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减轻了许多蔬菜病虫害的为害。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可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番茄青枯病、番茄根结线虫等多种病害。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且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它包括利用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及代谢物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

1、利用天敌。即利用菜田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控制蔬菜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应用于蔬菜害虫防治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

2、利用微生物活体及其分泌物(抗生素等)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多功能菌剂防治土传病害,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蔬菜害虫,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多种蔬菜的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3、植物源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巴豆、苦参、苦楝、川楝、烟碱等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植物性农药制剂,如2.5%鱼藤酮乳油、0.2%苦参碱水剂、27%油酸烟碱乳油等。

4、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这一类农药并非直接“杀伤”害虫,而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而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这类农药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小,环境相容性好,如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

三、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

2、糖醋液诱杀。糖醋液的配制:白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9份,90%敌百虫原粉1份调匀,放在盆内。每亩放2盆,盆底距地面0.6米,每天要补充适量的醋。试验结果表明,糖醋液对小地老虎成虫的防效略低于黑光灯,平均防效为68.42%。

3、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即利用害虫特殊的光谱反应原理和光色生态规律,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在棚内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利用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对黄色的趋性,在棚内悬挂黄色捕虫板以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4、防虫网隔离技术。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的特点。设施通风带用防虫网覆盖,将害虫拒之于网外,基本上能免除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

5、太阳能土壤消毒。在夏季高温休闲季节,通过较长时间覆盖塑膜来提高土壤温度,籍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与其它措施结合,形成了各种形式的适合防治不同土传病害的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如石灰氮-太阳能消毒技术。

在夏季日光温室休闲期间,每666.7m2日光温室均匀撒施石灰氮80kg,麦秸、稻草(铡成小段)、麦壳等未腐熟的有机物1-2吨,深耕两遍使石灰氮、有机物与土壤混均,起垄做畦,垄高约30cm,畦宽约60-70cm,用透明薄膜(无破损旧膜也可)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从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但不能一直积水。修理温室破损处,将温室完全封闭,持续15天左右。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凉晒5-7天后方可定植作物。

6、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防治病害。棚室内的温湿度是蔬菜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使其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从而达 3 到防病高产的目的。如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等。同时还可采用无滴膜、铺地膜、铺稻草、膜下灌水,降低棚室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四、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无公害、绿色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严格控制禁用、限用农药的使用和严格控制蔬菜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是保证化学农药不超标的重要措施。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有“三致”作用的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适时对症用药,讲究施药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结合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积极推广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推广烟雾剂及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粉尘剂喷药不用水,相对降低了棚室的湿度,还解决了阴雨天棚室不能喷雾防治的难题。喷粉时间,晴天要在早上或傍晚,不可中午喷粉,阴天雨天可全天喷施。

利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瓜菜病虫害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室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是棚室瓜菜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若使用不当易出现防效降低或引起瓜菜药害等问题,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保持棚室密闭,防止烟雾从破缝中漏散,降低药效。二是注意在后走道多点分布。棚室内使用烟雾剂应在棚室内靠北墙的后走道上,烟雾剂的放置位置不要紧靠瓜菜,更不要放在前沿及行间,以免引起药害。面积为1亩的日光温室,烟雾剂在后走道至少均匀分布4-5个点。三是注意使用时间。由于烟雾剂在沉积过程中具有拒避热体的特点,使用烟雾剂最好在傍晚日落之后到早晨日出之前进行。四是注意重复使用。利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瓜菜病虫害,一般隔5-7天熏1次,连熏2-3次,尤其在防治虫害上。例如,用蚜虱螨烟雾剂防治棚室白粉虱,因其对白粉虱成虫防治效果好,而对若虫效果差,所以熏完1次后,隔5-7天,待若虫孵化变成成虫后再熏1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3、科学合理复配混用,轮换交替用药。对同一种类的病或虫,用对症的几种或几类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可避免或延缓病虫抗药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合理复配混用,可起到扩大防治范围,兼治不同病虫害,降低毒性,增加药效,延缓抗药性产生等效果。如Bt与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混用,既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又扩大杀虫谱,既能提高Bt前期防效,又延长持效期。

4、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做到科学安全合理用药。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人畜安全。

第三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一、病虫害发生情况

松江区常年种植蔬菜面积约2万多亩,其中“三农”综合试点区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发生的病虫害约180多种,主要病虫害有烟粉虱、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黄条跳甲、十字花科根肿病、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2008年使用农药(商品量)6324.5公斤。其中,杀虫剂4825.5公斤,占76.3%左右;杀菌剂790.4公斤,占12.5%;除草剂585.9公斤,9.3%,其它农药1.9%。农药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

二、实施区域及面积:在浦南“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蔬菜园艺场,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面积5000亩。

三、实施内容

在规模园艺场内将各项防控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具体为:

1、害虫性诱剂防治技术示范。利用性外激素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种抗药性强的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捕虫板诱杀技术示范。利用特殊光谱及特殊胶质制成的黄色、蓝色胶粘害虫诱捕器(卡)诱杀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3、杀虫灯诱杀技术应用。在项目区域内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及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诱杀夜蛾、小菜蛾、地老虎等害虫。

4、推广防虫网覆盖技术。在绿叶菜、茄果类蔬菜栽培中积极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切断害虫的入侵途径,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5、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微生物源新农药(多角体病毒、BT等)、仿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拒食剂、烟碱类等)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

6、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示范。在栽培过程中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加强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利用高温换茬季节,对设施内灌水闷棚,既可淹死害虫,又可洗盐;推广合理密植措施,辅以优良叶面肥使用,增加植株抗病性。

7、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编印资料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项目实施区生产技术人员和广大菜农进行病虫害识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

四、时间节点

1、2009年4月-2009年5月:开展基期数据采集、调查和实施方案制定。

2、2009年6月-2011年4月:项目实施。

3、2011年6月:资料汇总、总结和验收。

第四篇:绿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绿色无公害蔬菜主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产地的生态环境良

好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的,并且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总称。“安全”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了严密的监测和控制,做到防止有毒有害体在各个环节的污染,确保蔬菜内含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安全标准以下,不构成对人体营养健康的危害[1] 。“优质”指的是蔬菜的商品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营养”指的是蔬菜的内在品质,即品质优良和营养价值及卫生安全指标高。能够被称为“绿色产品”还要取决于其它一些指标:例如“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对环境、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能源的节能;并且“绿色产品”在其使用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对人体是安全健康的,此外对环境也应是无损害的,“绿色产品”的消亡过程中也是对环境没有污染且能迅速降解的。

1 无公害蔬菜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

(1)能够选用抗病品种,抗逆性较强及产品性能好,且品质优良种在今天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蔬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病虫害发生, 降低了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

(2)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作为综合防治的前提, 在有条件情况下应实行不同科的作物2~3 年以上的轮作。其目的有两种:其一是可以减少菌源,然后利用作物的选择吸收性;其二是可以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能够适时的进行合理轮作,选用科学间作及套种是科学且有效的防止病害传播和蔓延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有计划地进行轮作、间作套种、积极采用立体种植,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2]。

2 做好物理、化学农药、生物等综合防治管理技术

(1)定时定量做好物理防治管理

1、防虫网:可以在保护地的通风口安装大量防虫网,可有效防止害虫进入。

2、太阳能高温消毒可以杀死病虫菌卵。夏季采用地表覆膜、加高温闷棚,能够使温度提高到60 ℃以上,一般来说处理10~15 天便能够有效直接地杀死地表病菌和虫卵。

3、食饵诱杀:制作毒饵来诱杀害虫。

4、臭氧可使害虫窒息死亡,另外对真菌、细菌也存在一定的防治作用。并且臭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转化为氧气,有利于蔬菜生长。

5、色板诱杀:通过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及时杀死成虫,减少虫源。例如在保护地内悬挂黄板能够有效杀死斑潜蝇、白粉虱等害虫[3]。

灯光诱杀:如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等。数据显示频振杀虫灯能够杀死1000 多种害虫,并且一盏灯控制面积可达4hm2。

(2)化学农药仍是当今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的最直接的手段

它们包括: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硫环磷、呋喃丹、甲基异柳磷、久效磷、胺磷、地虫磷、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速扑杀等。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必须选择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同时可选择特异性昆虫的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农梦特等,来确保蔬菜安全。

(3)加强采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要实时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科学技术。比如对于甘蓝、花椰菜和低矮

型菜田可以引进并且释放青蛙类益虫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另外棚室内可以释放大量的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同时释放丽些许蚜小蜂来防治温室白粉虱。

3 积极推广作物嫁接技术且适当地调整种植地及田间去杂等措施

(1)例如选用黄瓜嫁接,选用黑籽南瓜作砧木,不仅仅可以有效防治作物的枯萎病,,也还能够减轻疫病带来的危害。在茄子杂交制种过程中,造成产量低的原因有落花、落果及授粉技术应用不当等。其中落花、落果主要是因为田间管理不当而引起,生产上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溉和排水,避免过湿或过干从而使植株生长不良。

(2)种植期间应当时刻保持田间里的清洁和卫生。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清除病虫危害过的叶片和瓜果植株,并且应该带出田外进行深埋或者是烧毁。在整个生育期间要对父、母本的纯度进行认真检查,需拔掉不符合亲本特性杂株及变异株。等到授粉结束后,插支架防倒。

4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农药使用等方面的安全间隔期

通常情况下,根据间隔期的长短,当气温高时则7~10 天,当气温低时则10~15 天为宜。这样便能够减少蔬菜上农药残留,同时也有效地去除了残毒,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

但无论以哪种综合防治为前提,无论是采用物理或者是化学及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都应当把握作物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从而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如加强预测和预报,及时掌握田间病虫害之所以发生的发展规律及它们危害症状的特点,以找到最佳防治时期。同时可以通过对作物病虫害的天敌出现及其发展规律和它们存在的作用效果的学习,进而对天敌的保护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4] 。

5 总结:

中国在加入WTO 以后,?无公害的蔬菜如果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够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其中抓质量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种植期间要密切关注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了解关于绿色蔬菜的定义。学习、掌握切实可效的科学方法,使绿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

第五篇:2010年新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示范实施方案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示范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各示范点要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按照安全、有效、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优化集成以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技术为核心的防控体系,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我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二、目标与任务

2010年在博乐市、伊宁市、阿克苏市、新和县、温泉县、伽师县等28个县(市)建立棉花害虫、小麦病害、农田蝗虫、设施农业病虫、统一灭鼠和高毒农药替代等3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针对重点作物,对主要防治对象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单项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使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防治成本减少,经济效益增加。

三、主推技术

(一)农业防治技术

秋翻冬灌、铲埂除蛹;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轮作。

(二)生态防治技术

种植诱集带、生态带、隔离带,运用TBS等。

(三)物理防治技术

杀虫灯、色板、性激素等诱杀技术,应用红砖压鼠。

(四)生物防治技术

绿僵菌灭蝗,白僵菌封垛,浏阳霉素防治棉叶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除虫菊防治小菜蛾、潜叶蝇,释放赤小蜂防治粉虱,筑巢引鸟等。

(五)科学用药技术

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熏蒸,毒饵站灭鼠,化学除草等。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落实示范任务

各地要根据示范任务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优化技术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推技术、工作措施,落实防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二)设立示范展示牌

在示范区内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要求注明示范项目名称、示范地点、种植作物、示范面积、主推技术、土肥情况、示范任务、示范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

(三)开展调查研究

示范区要设置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和农民自防区,针对防治效果、农药使用量减少情况、农产品质量提升情况、农户经济变化情况、农田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等内容开展系统调查,综合分析防治效果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四)加大示范宣传力度

各地要对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进行图像采集,制作成单项防治技术示范宣传片,并与当地媒体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治技术的认知度。

(五)做好示范资料收集工作

各示范点要收集药剂拌种、播种、测产期间的所有视频、图片材料及示范区管理记录资料,并制作主要防治对象的标本,建立标本库。

(六)及时汇报,做好示范总结

示范工作时间为2010年3月-12月,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与防治药械科进行沟通,汇报实施内容、进度,上报阶段性总结;在示范结束后及时提交相关试验报告和示范工作总结,考核指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纳入2010年植保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将示范区成为领导的指挥田、技术人员的展示田、农民的样板田。

(二)强化技术支撑

首先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下发的《2010年自治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其次要加强技术协作,注重技术创新,筛选、优化集成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三)及时监督指导

我站将根据各地上报情况及时开展检查和督导工作,各示范区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指导示范区各项技术落实,保证示范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

联系方式:0991-5856474,传真:0991-5856274

附件2:2010年新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计划表

上一篇:生产调度工作流程图下一篇: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