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业

2024-05-12

橡胶工业(精选十篇)

橡胶工业 篇1

橡胶行业确立了科学发展、品牌战略和循环经济为基本指导方针;自主创新成为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一、自主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橡胶工业健康成长

橡胶全行业“十一五”后期以来, 整体经济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产销两旺, 年年增产增收。

轮胎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条) 21000 25000 28000 33000增长率%27.3 19.0 12.0 17.9其中子午胎 (万条) 10960 14850 17860 23780增长率%40.7 35.5 20.2 28.8子午化率%52.2 59.4 63.8 72.1

子午线轮胎是发展重点, 也是主要增长点。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2007年46家重点轮胎会员企业, 产量同比增长21.6%, 销售收入增长26.1%, 出口量增长28.6%, 子午胎出口占出口总量的83.4%, 出口交货值有较大幅度提高;

其中, 子午胎产量增幅31.1%, 子午化率可达74.5%, 比上年增加将近8个百分点。

测算全行业, 子午化率超过70%, 已实现“十一五”行业预期目标。全钢子午胎内资占75%左右, 其中中国名牌产品占一半以上;半钢子午胎外资在华企业产量占72%的情况下, 华南公司万力牌、三角集团三角牌、杭州中策好友牌、玲珑集团玲珑牌、北京首创BCT牌和海大集团海大牌, 六大品牌异军突起, 占到25%左右的市场份额。

三角集团与赛象公司联合开发的工程子午胎技术和装备,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现了化工行业一等奖零的突破, 有利于这一产业规划市场、科学发展;

继无内胎载重子午胎及60、55、50、45系列高速扁平化乘用子午胎实现工业化、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之后, 宽基载重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及安全、环保和26吋、28吋高等级乘用子午胎等新产品, 自主创新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 工业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摩托车胎和自行车胎

年份20042005 2006 2007摩托车胎 (万条) 7800 8500 10000 12000增长率 (%) 25.89.0 17.6 20.0自行车胎 (万条) 41210 41165 47500 52000增长率 (%) 6.8—15.4 9.5

摩托车胎出口形势看好;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拉动了自行车胎的增长。

输送带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平米) 11349 13702 15357 17000增长率 (%) 27.9 20.7 12.1 10.7其中强力带比例 (%) 75.7 78.2 80.4 81.0

为矿山、港口服务的高强力输送带、管状输送带以及汽车V带等, 成为发展主导产品。

胶鞋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双) 99438 127475 159090 195121增长率 (%) 25.5 28.224.8 22.6

乳胶制品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亿只) 32.2 36.1 42.1 43.6增长率 (%) —4.5 11.9 16.7 5.5

二、原材料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主导产品品牌培育, 为橡胶工业做强做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基本原材料、设备与橡胶工业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助剂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吨) 32 38 45 56增长率 (%) 27.518.8 18.4 24.4

重点是发展绿色产品, 淘汰有毒有害产品, 保护环境。

绿色防老剂、促进剂, 分别占全行业的70%以上。

炭黑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吨) 140 174 185 230增长率 (%) 37.3 24.3 6.3 24.3

重点是节约能源和资源, 保障橡胶产品的需求。

1.5万吨/年及以上大炉型、湿法造粒新工艺炭黑, 油耗由1.8-1.9吨降到1.8吨以下, 平均降耗5%~8%;会员企业湿法造粒炭黑占90%;

行业前十名内资企业, 炭黑产量占全行业的一半。

再生胶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吨) 47.2 167.0 192.0 245.0增长率 (%) --14.9 27.6

全球废旧轮胎年产生量在1亿条以上, 以再生胶为主, 利用率达70%左右;

无味再生胶、合成胶再生胶和专业再生胶成为发展重点, 促进了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再生胶生产的环保技术日趋成熟悉:

2007年再生胶 (占88%) 及胶粉 (占12%) 利用量, 相当于60多万吨新胶。

轮胎翻新在大轮胎公司日益被重视。

钢丝窗线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总产量 (万吨) 30.8 45.9 53.4 68.1增长率 (%) 105.3 49.0 16.3 27.5

其他产品

模具形成精密浇铸、电火花和直接雕刻三大工艺;

橡胶机械以子午胎成型机、硫化机为代表, 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 而且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橡胶消费量增幅平稳, 国产胶发展逐步加速。

表观消费量, 测算每年增长10%左右。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天然胶 (万吨) 160 190 210 235增长率 (%) 11.1 18.8 10.5 11.9合成胶 (万吨) 180 210 240 270增长率 (%) 8.4 16.7 14.3 12.5

注:合成胶中热塑性弹性体并不完全用于橡胶工业。

橡胶进口渠道稳定, 进口量随消费量增长而增加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天然胶 (万吨) 128.3140.7 161.0 175.0合成胶 (万吨) 109.5108.9 130.0 150.0

复合橡胶进口量占天然胶进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又成为主渠道的可能;

合成胶进口, 主要是短缺品种及规格。

天然橡胶种植和加工走出国门, 民营胶方兴未艾。

国产合成胶发展速度加快, 卤化丁基胶、稀土异戊胶也将逐步实现国产化。

—品牌培育、品牌争创活动, 推动了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 并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

2004年, 橡胶行业首次评价出十大全钢子午胎“中国名牌”。自此拉开全行业品牌培育的序幕。

先后有全钢子午胎、高强力输送带、摩托车胎、运动鞋、旅游鞋、安全套、V带等7个主导产品, 评价出31个“中国名牌”。

—扶优扶强, 一批强势企业正在崛起。

差不多每个专业都有10家左右的大公司、大集团快速成长, 而其是以新产品为主, 前10名企业总产量占据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高的达到70%以上。

大公司、大集团成为橡胶工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三、中国橡胶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纵观全局, 举国上下的共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而基本国策则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强可持续发展力。

—国内市场需求平稳增长。

中国汽车生产和社会保有量大幅提升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生产量 (万条) 739 850 1000 1200保有量 (%) 3490 3910 4340 5300

2007年, 煤炭生产增长9.6%, 钢铁增长14%。

—橡胶产品出口持稳定上升趋势。

轮胎出口情况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出口总量 (万条) 6875 9100 12000 15700增长率 (%) 52.8 32.4 31.9 30.8子午胎出口量 (万条) 3168 4436 6292 8745增长率 (%) 77.9 40.5 27.4 42.9

注:子午胎出口为重点会员企业数。

子午胎成长为出口主导产品, 而且以其高性价比获得用户信任;

出口增幅内资企业每年都有比外资企业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内外资企业出口比例大体为53:48;。

胶带出口情况

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输送带 (万平米) 594 856 1199 1369增长率 (%) 59.7 44.1 40.1 14.2V带 (万A米) 12690 9646 11964 15790增长率 (%) 13.0-24.2 24.0 32.0

其他产品, 继自行车胎、摩托车胎、胶鞋之后, 安全套、助剂、橡胶机械等, 已成为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橡胶行业自“七五”时期, 就致力于产业振兴、技术进步, 路子也越来越清晰。

从全套技术、装备引进, 到消化吸收创新, 再到自主创新;

从遍地建厂无序投资, 到扶优扶强;

从吸引外资, 到合理利用外资;

从解决新产品有无, 到优化产品结构, 培育品牌, 争创名牌, 保护环境, 依托国内外两大市场,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重速度, 到又好又快、产业做强;

中国橡胶工业已步入成熟发展期。2008, 是橡胶工业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和实施“十一五”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积极应对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汇率变动、国际市场的变化, 做好统筹安排。橡胶工业增长速度仍将有可能高于全国GDP速度, 其中轮胎增幅会保持在15%左右。

1. 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换代

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 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国际上的经济增长, 已由投资驱动、技术驱动, 转为创新驱动;低端产品出口难以为继;高新技术用市场换不来、也买不来。努力建设以大集团大公司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于市场需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专业科研院所和为行业服务的公众性的科研机构建设;以人为本, 加快职工技术队伍培训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紧跟国际前沿技术, 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以适应用户消费, 化解风险, 提升效益, 扎实发展。

这一工作任重道远。比如轮胎子午化率, 内资企业只有64%左右, 既低于外资企业,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 内资企业仍将全力、全方位地发展高质量子午线轮胎。要努力解决好非轮汽车橡胶配件发展滞后的问题, 以替代进口。

2.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品牌就是信誉, 市场和效益, 既要培育产品品牌, 也要培育经销商品牌。

3. 橡胶工业不应属于“两高一资”产业范畴, 行业内和国家有关部门已有所共识。

但是, 不搞好环保, 行业就没有出路。节约原材料, 节煤、节电、节水及水的循环利用, 治理和减少废气排放量, 是保护环境的重点。

4. 创建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努力维护用户权益, 对国际贸易争端, 一是提倡协商解决, 二是正面应对, 丙旗帜鲜明地反对违法国际贸易规则、WTO规则的贸易歧视和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

5. 稳定橡胶进口渠道

橡胶工业的环保 篇2

——浅论橡胶生产,制品,及涉及领域对环境影响及解决措施

橡胶工业以及橡胶制品的环保和措施

论文关键词: 橡胶 环保 节能

论文摘要: 主要论述现代橡胶工业及涉及领域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处理措施。

引言:

近几年我国橡胶工业的环保和节能问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入世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橡胶环保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对我国的制品形成了“绿色壁垒”,橡胶工业是耗能较大的行业,面临能源日趋短缺,橡胶企业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问题。换一个角度讲为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以及减少橡胶制品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也要加强环保。另外,橡胶制品应用相关领域并对其产生影响,提高橡胶制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也是对环保的贡献.一.橡胶生产环节对环境和人的影响。

(一)采用绿色,无毒,低毒原料。

随着橡胶涉及领域的广泛,消费量巨大,单纯的天然橡胶是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和生活需求的,另外天然橡胶无法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要求,所以现代合成橡胶应运而生,随之出现了很多技术,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现代合成橡胶加工过程中采用的原料进行介绍。

合成橡胶生产原料中的重金属,硫化剂,粘合剂,加工油等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我们在下面橡胶制品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里会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二)净化加工环境。

1. 烟气

橡胶加工过程中,许多工序都产生烟气,尤其是炼胶和硫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是橡胶加工过程中污染环境的主要渠道。排除硫化烟气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硫化岗位上设置通气罩,并使启模后的制品尽快冷却。还可采用橡胶硫化烟气催化焚烧装置,此外,由于胶管包铅硫化工艺会产生含铅烟气,应尽早废除此工艺。密封条的盐浴硫化,可采用新型“绿色”液体硫化介质替代现在的亚硝酸盐硫化介质。

2.粉尘

橡胶配合剂许多是微粉状物质,容易导致“尘肺病”。近年来,橡胶行业在降低粉尘污染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新工艺炭黑生产线的投产以及密炼机/上下辅机/自动配料生线的扩大应用,都对环保作出了很大贡献。

1.炭黑

炭黑的原料油主要有澄清油、乙烯焦油和煤焦油,我国的炭黑原料油主要是煤焦油。煤焦油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组分是芳烃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有几千种之多,从中分离并经鉴定的就有500多种。对炭黑反应炉的各部位原料油反应的中间产物的色谱分析和试验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国产油炉法炭黑,即使在胶料配方中用量不大,也会使污物超标。

目前炭黑厂都没有向橡胶制品厂提供相关含量的检测报告或控制指标,这也是让橡胶制品生产企业十分困惑的问题。

2.加工油

橡胶加工油包括芳烃油、石蜡油和环烷油。芳烃油因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而不能用于有环保要求的橡胶制品,这也限制了充高芳烃油的充油橡胶的应用。虽然我们已开发出较低多环芳烃含量的充油橡胶,但它们所含的多环芳烃的种类和数量均未见报道,能否符合欧盟环保要求尚未可知。石蜡油和环烷油中,因产地和加工工艺不同,其多环芳烃的含量也大有差别。迄今为止,笔者未见国内外生产橡胶加工油的企业出示的多环芳烃数据,难以对各种油品作出环保评价。

目前,我们对原材料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尚很不明了,除炭黑和加工油外,可能还有其他许多使多环芳烃超标的原材料,需要加紧进行筛选、确定。否则,一旦欧盟对多环芳烃正式立法,我们将处于一个十分难堪的局面。

(三)特定胺

欧盟指令和法规限制了危险物质偶氮染料的销售和使用。所谓“特定胺”是指在特定(即还原)条件下从偶氮染料中分解产生的可致癌的芳胺。

偶氮染料主要涉及纺织品和皮革用的染料,但是现在采购方也要求检测橡胶制品中的特定胺。分析认为,胶料中的某些有机颜科(着色剂),特别是偶氮类着色剂,可能含有这些特定胺.鞋类产品要特别注意使用的布料和革料是否有禁用染料,现在已有300多种环保型染料可供选择。

(四)N-亚硝胺

某些具有仲胺结构的橡胶助剂与亚硝化剂反应会生成具有致癌性的N-亚硝胺。德国法规规定了禁用12种致癌的N-亚硝胺,涉及多种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橡胶助剂。特别是欧盟发表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将硫化剂和某些秋兰姆类促进剂列入限期淘汰的化学品,不仅对橡胶制品生产企业,而且对轮胎行业都有威胁。因此,我们应采用安全的环保助剂。

(五)溴类阻燃剂

作为目前世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有机阻燃剂,溴系阻燃剂被广泛添加到塑料,树脂以及橡胶助剂等领域。

可预见的未来,轮胎滚动阻力还可以再降低10%。我们已经研发出一些产品供大量客户试用。初步试验表明,新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和二氧化硅之间的黏结性得到提高。这将大幅度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同时改善轮胎其他重要性能,例如湿地抓地力。”这样以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大大的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不仅对气候变暖,酸性气体的污染有一定的减缓作用还能还能节约能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橡胶新材料,废旧材料,制品回收利用。

橡胶制品应用可循环的材料例如再生橡胶将会大大减少橡胶制品材料消耗以及废旧橡胶制品对环境的危害。

笔者查阅资料,目前,在我国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的各种形式中,再生胶占71.3%,胶粉占7.5%,轮胎翻新占11.8%,其他形式占9.38%。而在今年开始实行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仅包括胶粉和翻胎,而且该目录还把占废旧橡胶资源45%的废旧非机动车内外胎、输送带、胶鞋鞋底等废旧非轮胎橡胶制品排除在外。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不完善的,应将再生胶纳入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范畴,并扩大废旧橡胶的范围。

我国废旧橡胶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再生胶、胶粉和轮胎翻新三种。

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以再生胶为主,适度生产胶粉,加快以轮胎大企业为主力发展翻新旧轮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格局。目前我国废橡胶综合利用率已达70%以上,不仅实现了天然胶的再生,还突破了合成胶再生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废橡胶资源循环利用的典范。

目前,再生胶已在胶板、垫带、内胎等制品中获得大量应用,在农用胎等低速轮胎中再生胶也可以与天然胶或合成胶按一定比例掺用。而胶粉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热裂解技术在我国尚未成熟,翻新后的轮胎最终也要报废。

因此,在再生胶企业的赋税水平明显高于工业企业平均税率的情况下,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政策若能将再生胶企业及废旧非轮胎橡胶制品利用纳入其中,无疑将助推橡胶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避免再生胶企业因受不断深化的金融危机影响而大规模亏损、倒闭,废旧橡胶产品堆积如山的局面出现。

结语 :

橡胶工业 篇3

【关键词】橡胶加工业;天然橡胶资源;加工技术

一、我国天然橡胶资源现状

天然橡胶是一种含91%~94%聚异戊二烯(橡胶烃)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除含有聚异戊二烯之外,还含有蛋白质、灰分、脂肪酸、糖类等非橡胶物质。天然橡胶与石油、煤炭、钢铁共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国防和经济建设重要的战略物资资源。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量却没有重大突破,使得我国天然橡胶消耗主要依赖于进口,严重影响到我国天然橡胶供应安全。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并形成了以海胶集团、广垦集团、云南农垦三大国有企业为主体,以云南、海南、廣东等地发展大量小型私人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企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天然橡胶资源消耗量的需求迅猛增长,虽然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但是消耗量却占世界总消耗量的20%。2011年,我国拥有100多万h㎡的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年生产量可达70万吨,仍然无法改善自给率不足的现状。在自给率逐年下降的形势下,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量随之增长,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天然橡胶主产国。轮胎行业是我国天然橡胶最大消费行业,自2010年以来,由于进口国的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致使轮胎产业面临着成本大幅提升,利润显著下降的发展困境。此外,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仍以初级加工为主,使得橡胶制品的附加价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结构亟须优化升级。

二、橡胶加工业与天然橡胶资源战略

1.实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这三个国家控制着全球70%左右的天然橡胶产量,由于我国近年来天然橡胶的进口量持续增长,若是这三个国家联手降低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出口量或是提高价格,势必会给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影响。虽然我国的土地面积较广,但是因为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仅有很少的土地适宜种植橡胶,这使得我国天然橡胶的产量在短时间内很难大幅度增长。基于这一前提,除了应当不断扩大国内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之外,建议政府应积极引导并支持相关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参与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当中,将我国农垦橡胶产业的各方面优势与境外土地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到一起,并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对境外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建立起境外天然橡胶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结构,力争在未来5~10年里,开辟境外天然橡胶园10万h㎡~15万h㎡,并使境外天然橡胶的加工能力达到40~60万吨以上,同时确保可控资源量不低于50万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天然橡胶上的控制权,从而降低进口量,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天然橡胶的需求。

2.加快橡胶加工技术创新。橡胶加工技术是影响橡胶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橡胶加工企业应当加快技术创新,以降低橡胶加工成本、提升橡胶产品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烘干技术创新。烘干是橡胶加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该技术进行创新不但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能加快生产效率,可将微波技术应用到橡胶加工当中。微波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高效节能、对环境无任何污染等。经过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微波技术与传统的热风干技术相比,能显著缩短干燥时间,橡胶烘干由原本的3h~4h缩短至15min~25min,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全胶凝技术。该技术可用于生产球形橡胶,它的工艺特点是先成滴后凝固,传统生产工艺则是先凝固后粉碎,与之相比,全凝胶技术具有节省设备和动力、生产流程短、成本低、操作方便、工业废水产出量少、产品配合性好等优点。该技术无论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在环境保护效益上都具有着非常大的潜力。(3)废水处理技术创新。橡胶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出大量的工业废水,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存在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为此,对制胶污水的处理可采取两级厌氧、氧化沟曝气、沼气回收再利用的处理工艺,这有助于实现零排放。

3.优化天然橡胶加工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天然橡胶加工产业的格局为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国内很大一部分橡胶加工企业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他们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经济也不够规模。而由于农垦系统天然橡胶加工业的集中度较高,使得民营比较分散。同时,各大天然橡胶主产区的初产品结构差异较大。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天然橡胶加工业市场结构合理化,以此来提高市场绩效。其一,应对加工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可对民营系统内的天然橡胶加工厂进行整合,并通过许可证制度,淘汰一部分污染重、能耗高、规模小、产值低的加工厂,这不仅有利于推进橡胶加工布局调整,而且还能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其二,应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各加工企业应当对现有的生产格局进行转变,从原本的以5号橡胶为主打产品向乳胶、标胶、子午线轮胎胶并存的格局转变,并由初加工向深加工逐步过渡,加大专用胶的产品比重,同时开发一些新品种,扩大产业链,借此来提升橡胶产业的工业化水平。

4.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目前,由于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量越来越大,从而给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首先,可以从天然橡胶进口税与国内天然橡胶销售增值税当中抽调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天然橡胶产业风险基金,该基金可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是橡胶价格剧烈波动时,用于扶持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其次,应制定并实施天然橡胶保护收购制度,可在天然橡胶的价格低于一定程度时,由政府进行保护性收购,以此来确保产业能够持续发展;再次,应取消对天然橡胶产品的农林特产税和相关管理费用的征收,并适当加大对天然橡胶的科研经费投入,尤其是要加强对国内民营天然橡胶产业科技工作的管理;最后,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垦系统与民营天然橡胶产业实行优势互补,借此来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这有利于提升我国天然橡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积极制定和落实橡胶加工业与天然橡胶资源战略,对于缓解我国天然橡胶资源紧张,促进橡胶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橡胶加工企业不仅要重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橡胶加工技术的创新,还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提升我国橡胶产业工业化水平。此外,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产业政策支持,为我国橡胶加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吴第祥.技术创新对海南天然橡胶加工业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0(8)

[2]李翔.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3]胡家萍.曾太平.对云南农垦橡胶产业现状的思考[J].热带农业科技.2011(12)

[4]傅国华.张晖.张德生.我国天然橡胶“走出去”战略与空间产业链模式的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1)

中国橡胶产业亮相泰国橡胶节 篇4

在橡胶节品牌展区, 中国馆成为最具人气的亮点展位, 参观者川流不息。据了解, 中国馆是通过橡胶谷平台的聚合力量, 吸引了包括中国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软控股份、赛轮股份、万方循环、昌盛日电、菲尔斯特物流和上海逸凡物流等品牌参展, 以橡胶产业链各个环节, 从科研、原材料、生产装备、制成品到循环利用、新能源和仓储物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展示。

据橡胶谷国际会展总经理马唯灵介绍, 橡胶谷协调国内外各方资源,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努力为中外企业间经贸合作搭建交流平台。由橡胶谷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起的中国 (青岛) 橡胶工业博览会 (橡博会) 将于2014年10月在青岛举行, 将着力打造全球化工橡胶业 “达沃斯”。在奔甘橡胶节期间, 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已与橡胶谷签署合作协议, 确定组织泰国馆参展明年中国橡博会, 成为橡博会目前签约的最大国家展团, 这也是泰国首次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参加行业展会。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也在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的协调下, 确定以国家馆形式参展橡博会。

橡胶工业化学品安全防护 篇5

橡胶工业化学品安全防护

随着对环境、安全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问题已引起极大的关注.众所周知,橡胶工业对工人的健康存在较大的危害,这主要是在橡胶工业中所采用的大量化学品导致的`.本文将就橡胶工业化学品的危害和安全防护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探讨.

作 者:李明 Li Ming  作者单位:青岛赛飞特安全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刊 名:安全、健康和环境 英文刊名: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 年,卷(期): 7(9) 分类号:X9 关键词:橡胶工业   化学品   安全防护  

橡胶工业 篇6

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分析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五大形势,具体来说,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大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第四,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第五,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制约制造业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向依靠科技进步、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形态发展。结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嵌入式,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使得产品、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汽车电子:围绕嵌入式的改造是未来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占整车价值的30-40%;高端汽车中,汽车电子的收益率可达70%。

绿色制造世界各国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研发绿色产品,加强能源调度和控制,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例如,三菱电机整合了三菱“可视化”技术,从掌握能耗的现状入手,结合设备改善和管理改善,不断的核查节能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的节能。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例如,通用电气传统制造仅占其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陕鼓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转型。2007年,陕鼓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占32%,其余68%来自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例如,徐工集团利用嵌入式系统、RFTD、移动互联网、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等M2M技术,实现工程机械群自动组网、信息采集、协同作业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

途径2:知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从跟踪仿制向正向创新设计转变

在CAD、CAE、PDM等工业软件基础上,融合产品专业知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专业软构件,建立产品正向创新设计的集成平台,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多学科仿真优化、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CZ-5,通过建立集成化研发平台:完成了全箭各系统模装协调、确定了总体布局方案;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干涉检查、动静态间距检查、维修性检查和人机工程检查,提前暴露并消除了十多处总体布局不协调问题;基本替代了实物模装,使模装周期由2年缩短到2个月,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途径3: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例如,丰田汽车实现基于RFID的供应链上汽车零部件的跟踪,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零部件的详细信息。

途径4: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例如,日立公司利用GuideforAssessingDesignforEnvironment软件,分析电视机制造、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材料使用等数据,改进W42系列等离子电视机型,提高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环保特性。

途径5: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nlc202309022206

例如,罗一罗公司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和诊断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拓展了新业务,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途径6: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例如,波音公司利用集成与协同技术。构建了支持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协同研制、供应和服务的集成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协同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软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我国工业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温家宝总理说过,软件“在制造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业软件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技术的研究,构建新型工业装备,打造新型工业产品,从而形成工业软能力。

第二,工业软件是提升工业能力的“倍增器”

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使产品设计呈现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制造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使管理业务的精细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工业软件是打造新型工业装备的助推器

工业软件嵌入到传统意义的工业装备中,使得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形成了新型工业硬装备。工业软件通过与业务流程、知识、经验、标准以及规范的集成,形成了工业软装备。

第四,嵌入式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

研发基于底层嵌入式架构的高可靠实时控制、远程监测、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开展面向产品创新的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制造业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融合,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装备运行指标,促进节能减排。嵌入式技术与工业产品技术相融合,促进产品、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构件支撑产品研发知识化

将知识与软件工具集成形成专业化构件,如将设计知识(经验)与仿真软件集成形成专业化仿真构件。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集成构件的开发是深度集成和智能协同的基础,专业化构件将提高分布式自主、智能协同能力。

第六,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企业综合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产品协同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产品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制以及资源共享。

企业综合管控支撑过程综合集成:企业综合管控软件(ERP、PM、BI)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过程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面向产业链,实现多企业协同供应链综合集成。

数字化能力平台支撑全球业务协作面向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协作需求,以企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与资源配置集成服务平台,开展集团企业协同研制、协同供应和协同服务的应用示范。

第七,业务服务平台支撑新产业形态

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趋势,研发工程整体方案快速设计、快速报价,分包商协同等服务业务支持平台,开展示范应用,提高企业工程总包服务能力。

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围绕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产业链协作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研发支持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和物流链等产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的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研究支持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面向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服务、专业化产品研发服务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平台,服务制造企业,推动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制造资源云服务平台:面向服装、机械、模具、电子等企业区域聚集且制造资源共性特征明显的产业或区域,开发构建整合制造企业所需的各种软硬件制造资源并提供4A服务的云制造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标准、知识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促进制造企业资源共享。

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研究 篇7

关键词: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融合

一、时代背景

1. 我国“军民融合”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国防工业“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两弹一星”工程, 就是军民大协作的壮举, 带动了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 使我国在部分尖端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 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此后, 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 为国防工业民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着眼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思想。这个阶段, 国防工业领域朝着“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的方向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继承几十年探索的实践经验和宝贵成果, 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 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提出, 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西方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的发展情况

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寓军于民的体制建设, 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推动。冷战结束后, 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 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出台了《国防授权法 (1993) 》和《联邦采办精简法案 (1994) 》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军民一体化的原则。美国先后颁布了《国防转轨战略》、《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战略 (1995) 》和《国防科学技术战略 (2000) 》, 其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先进的国家技术和工业基础”。美国防部于2 0 0 3年发布了新版的DOD5000.1, 强调“优先采用民用产品、技术和劳务”, 规定“在可行的情况下, 可修改任务要求, 以促成民用产品、技术和劳务”的采购。英国国防部于2001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国防科技和创新战略, 明确提出从国防科技的长远发展来看, 国防部必须吸引世界范围内技术先进的民用部门参与国防科研开发, 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步伐。法国1994年公布国防白皮书也明确提出“国防工业要考虑向军民两用方向发展, 军用研究和民用研究要尽可能结合”。

世界主要国家启动和加速推进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 这是推行民技军用战略的重要背景。美国国防部于1995年发表《两用技术, 旨在获取经济可承受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 提出了对有重要军事需求同时又具有转移潜力的两用技术, 确实需要政府介入的, 明确由政府进行投资开发。1998年美国国防部颁布的《国防授权法》, 要求军方必须加大对两用技术开发的投资, 并规定了两用技术项目经费的分摊原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美国还实施了多种专项计划, 支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美国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 2007财年达到5064亿美元, 比2003年增加了1/3, 国防预算中30%~40%投资到国防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国防部20世纪90年代末每年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总额约为500亿美元, 2006年增至742亿美元, 重点支持军民两用信息技术的开发。美国国防部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计划局 (DARPA) 十分重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其半数办公室负责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高技术的军民共用以及军用和民用工业融合的趋势, 是比军转民模式更具有发展优势的新趋势, 它必将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国防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俄罗斯以及西欧诸发达国家已纷纷对此做出反应, 在各自的国防科技工业调整中, 都一致突出军民融合共用的思想, 对军民两用技术及相关产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认清形势后, 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或采取应对措施。总之, 高技术的军民共用趋势, 已成为西方各国增强国防实力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一种重要举措, 也是各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趋势。

二、我国国防工业在“军民融合”中存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 军用与民用自成体系, 相互分离。就军工企业来讲, 实行的往往是中央直属部委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归口管理的条块分割体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军民融合的深入,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民融合”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的国防科研与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计划经济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 封闭管理和自成体系妨碍了市场化理念的建立, 也不利于合作创新文化的形成, 军工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中缺乏依靠和带动民用产业发展的要求或使命, 在科研计划和装备采购中军品和民品脱节。改革开放以来, 国防工业开始由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结合型结构的转变, 核工业、船舶工业、信息产业等的发展, 受益于军事技术向民品的转移, 国防工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但是这些转移还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另一方面, 我国国内已经成长了一批具有创新和产业能力的民用高新技术企业, 能够胜任军品任务, 但因缺乏规范的军品需求信息沟通渠道、有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原因, 基本上很少介入国防任务。民用科技部门如果没有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 也不可能在国防安全领域方面得到国家层次的有力支持, 难以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民用产业部门得不到承担国防任务的扶持和锻炼, 也不利于其发展壮大。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离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目标尚有不少差距, 更为突出的是相应的法规和制度的滞后。军民结合是国家行为和国家意志的反映, 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 而且要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来实现。

2. 资金短缺、军工科研、人才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

军用、国防技术要创新,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 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高科技成果要为经济服务, 开发高科技产品以充分占领市场, 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且同样具有高风险性。但问题在于, 国家财政一时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这种需求。长期以来, 由于军工企业讲求的是“社会效益贡献为主、经济效益贡献为辅”, 军品计划的定价极低, 给企业造成政策性亏损;加之军企本身效益低下, 社会负担沉重, 也拿不出资金, 科研、生产及生活条件极不理想, 因而无法实现以民养军的目标。由此, 又导致了职工队伍不稳定, 人才“东南飞”的现象。虽然国家已经放宽政策, 允许多种形式地引进资金, 有些军工企业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筹措资金的途径, 但尚未形成合理的投资融资机制。

在实现军用技术力量 (包括人和物) 向民用领域转移的过程中, 多数军工企业在由单一的军品转向民品生产时, 没能充分注重发挥自身的科研、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 以形成自身稳定的先进民品研发与生产格局。有些企业则把民品开发定位在少数热销产品上, 造成与民品的趋同, 即使少数优势民品也未能形成规模经济, 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无疑制约了大量本来具有民用发展前景的军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 更谈不上引进先进的民用技术于军事国防领域了。

三、构建“军民融合”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 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 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 坚持勤俭建军,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2. 目标

近期目标是:建设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格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工业基础, 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打造军民共用的科技资源基础。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 发挥国防科技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防科研机构与国家其他科研机构的开放与合作。

中期目标是:完善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技术转移服务, 开展重大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拓宽军民信息交流渠道, 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平台。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 鼓励、引导军民优势资源向军民融合产业领域聚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 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牵引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战略目标是: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地区, 培育和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和区域经济资源优势, 促进军民互动, 实现有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健全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宏观筹划和顶层设计, 强化对军民结合发展的指导;调整完善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 营造有利于军民结合发展的制度环境。

四、实现“军民融合”的主要方法

如何实现更深层次的军民融合, 在拥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以后,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1. 大学和科研机构要成为军民融合体系的基本力量

大学和科研体系在军民融合体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作为教育机构, 它们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教育方法, 培养明天进入产业界的人才;另一方面, 体现在一部分技术创新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诞生的, 特别是大部分的理论创新、知识提炼和积累都是通过大学和科研机构来完成的。而这些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基础性研究是引发技术飞跃和技术变革的源泉。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通用性, 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品领域都可以应用。另一方面, 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基础性研究中, 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因为基础研究没有功利性目的, 其成果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对以赢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来说, 是不适应的, 而且大学等机构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充裕的时间, 为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场所和环境。二是因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众多的实验室和先进设备, 汇集了大量的专家人才, 这都是基础性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 中介咨询和服务机构应当成为军民融合的纽带

现代企业在应用科学技术时往往面临着技术选择的问题, 特别是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移过程中, 单靠企业间点对点的交流合作很难满足需求, 通过专业的技术中介机构, 对各类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技术优势、市场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使投资方清楚成果的市场前景, 研发人员熟悉市场服务对象, 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 这样不仅在信息覆盖领域、信号刺激强度等方面有突出优点, 而且在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促进成果的持续开发和提升技术成熟度, 以及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 均有巨大的优越性。比如, 在美国, 为国防咨询服务的机构有很多, 主要有:国防长远规划研究机构、国防合同申批管理机构、国防财务会计服务机构、国防信息系统和情报机构、国防工业协会、美国防御预备协会等。正是这一大批中介服务组织, 解决了政府和国防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问题, 推动了美国国防工业的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 可以先通过商会的形式来实现军民两方的沟通与合作。商会的作用在于, 一是沟通信息。对军民两方的技术优势和需求及时通报, 使需求方熟悉对方的能力, 供给方了解对方领域的需求, 熟悉该行业情况, 从而促进交流。二是对企业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提炼和重组, 从而更好地投入需求领域。三是管理培训。由于军民合作中有国家安全、保密、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可以由中介组织来进行引导、培训、教育和资质认证。

参考文献

[1]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第一财经日报, 2009~9~29

[2]邬贺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军民结合.中国信息年鉴-2008

[3]文光曹伟:尖端技术的军民共用趋势及其应对思路.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第11期

橡胶工业 篇8

医用塑料领域极具发展潜力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料将增长40%

塑料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 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预测今后10年医用塑料领域将是塑料工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塑料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较适合在医疗领域使用。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适合制作一次性医疗用品。免除了传统材料的多次消毒成本和杜绝交叉感染问题。

塑料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包括:

·循环系统 (人工心脏、人工心脏瓣膜、心脏补片、人工血管、心导管等)

·呼吸系统 (面罩、鼻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支气管导管、呼吸机连接管、各种套管等)

·消化系统 (义齿、牙托粉、全口托牙、托牙组织衬垫、补牙树脂、人工喉、人工食道、胆管、鼻饲管、胃导管、肠导管等)

·运动系统 (人工关节、人工骨钉、骨水泥等)

·泌尿系统 (人工透析器、人工膀胱、导尿管、输尿管等)

·神经系统 (人工颅骨、人工神经导管、脑外科用的导管、引流管、脑动脉造影导管等)

·视觉系统 (人工角膜、隐性眼镜、人工耳、人工皮肤等)

·护理科中塑料制品 (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容器:包括输液瓶、输液袋、输血袋、储血袋等)

为便于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这些应用,

本刊特推出“CHINAPLAS 2010国际橡塑展”专题报道, 介绍部分参展产品, 以飨读者

资料链接

CHINAPLAS 2010国际橡塑展

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塑料橡胶展为医疗器械工业提供更多技术新方案

·展场面积达150, 000平方米, 展商逾1, 900家

·10个展团, 来自奥地利、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

日本、中国及中国台湾省、英国及美国

官方网站:参观/组团查询:

www.chinaplasonline.com电话: (86) 755-8232 6251/8826 1934戴榕

电邮:vispro4@sz.adsale.com.hk同场展出1, 900多台先进机械及最新原材料, 9个主题专区

·辅助设备及测试仪器专区

·化工及原材料专区

·模具及加工设备专区

·挤出机械专区

·注塑机械专区

·塑料包装及吹塑机械专区

·其它加工机械专区

·半制成品专区

·中国出口机械及原料馆

同期活动

“绿色制造·共塑未来”论坛

网上预先登记可享下列优惠

·免费入场 (可豁免入场费人民币20元) ·优先参加现场专题研讨会

·免费专享展会的网上商贸配对服务

普立万公司系列热塑性弹性体、工程塑料、颜色和功能母料和聚氯乙烯产品

普立万对医疗保健市场有着特殊的战略关注, 我们对亚洲医疗保健市场提供的产品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工程塑料、颜色和功能母料和聚氯乙烯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GLS Versaflex™HC新材料:专为医疗管件、垫圈、塞子、片材挤压和瓶子而开发的材料, 已经过测试, 符合美国USP Class VI标准、ISO 10993-4和ISO 10993-5标准。这些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的产品不含邻苯二甲酸盐基和卤素。

GLS医疗保健产品也包括Versaflex™HC 2100系列和CL E系列。HC 2100系列为模具商提供了制造医用塞子和垫圈的最新热塑性弹性体技术。CL E系列为片材挤压和吹塑商提供了高清晰度、具有热封性能且适用于高压灭菌的热塑性弹性体, 可用于流体输送应用, 如IV类瓶子和袋子。除此之外, Versaflex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满足对手感、模数、硬度和触觉属性的具体要求。

Trilliant™HC:是一种最近才投放市场的专业产品, 包括以具体医疗保健应用为目标而设计的聚合物。该材料基于美国USP Class VI标准、ISO 10993标准和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要求的医用级原材料;配方无可替代;使用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的颜料, 小批量, 预着色;有环保意识的成分达到了全球严格的指令比如《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Ro HS) 和《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 (REACH) ;特别定制, 具有抗菌、抗静电、导电且具有内部润滑作用、阻燃性和结构级等特点

On Color™HC和On Cap™HC:浓缩着色剂和添加剂, 应用于医疗保健。也是普立万公司针对医疗行业应用的特色产品。这些解决方案包括符合法规的原料聚合物和添加剂。

Geon™HC聚氯乙烯产品:可提供广泛的医疗应用, 其中硬质聚合物为阻燃产品。

(展品来自普立万聚合体 (上海) 有限公司)

LIHS立式液态硅胶射出成型机

香港丰益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有实力的橡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之一, 其生产的LIHS立式液态硅胶射出成型机广泛应用于:

医疗器械领域:人工导管、呼吸器等。

生活用品领域:奶嘴、蛙镜皮鞋、食品容器等。

工业领域:油封、电器绝缘材料、汽车零件等。

该产品的特点是:

(1) 采用高级 (F.C.D) 材料铸造, 强度高, 加工精细, 永保机台精度稳定, 寿命长, 能长时间使用不变形。

(2) 双滑模 (1块上模2块下模) , 取/放件更方便, 大大增加生产效率。包含断热水板+隔热玻璃板, 解决了因模具热转移而影响机台稳定性。

(3) 下固定模板无上下移动, 确保机器和模具精度的耐久性。

(4) 专业料管设计及LSR专用供料系统, 确保A、B胶料按1:1精准计量并充分混合, 达至最佳效果。

(5) 采用高精密度德制电子尺设计, 能准确的控制与计算射出量之大小。

备有日制高科技红外线安全电眼, 并具有全自动警告系统及多重安全防护装置, 可清楚掌握机台状况, 确保安全。

(展品来自佳鑫电子设备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

节能型MSZ30型全自动塑料注吹中空成型机高效节能悄然引导高品质包装市场新变革

随着包装市场对小塑料瓶的需求量的增大, 买家对制品的质量和对设备的性价比要求也逐步提高。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节能型MSZ30型全自动塑料注吹中空成型机, 主要应用于医药产品的瓶类包装领域, 制品口部尺寸精确, 无废料产生。该机采用独特的单横梁结构框架与三油缸的开合模系统, 模具安装尺寸大, 锁模力均匀分布, 液压系统采用双比例变量柱塞泵供油、蓄能器保压, 用电量比传统机型减少了15%;同时维达机械专用的注吹模具采用了双吹气口方式和活动瓶底模的设计, 缩短了模塑周期, 也提高了产品质量。MSZ30机与国内同类设备相比速度快, 模具空间大, 能耗低, 产量高。特别适合2-500ml的中小塑料瓶的生产, 在该设备上生产的10ml眼药水瓶可以一次成型9穴, 每小时产量可以达到2900只/小时。

另外, 公司最新推出的高效高速单螺杆VHJ系列PET挤出机, 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结合屏障式螺杆技术与低剪切计量段设计, 达到细致、混沌的混合效果, 降低物料在机筒内的停留时间, 减少物料降解。设备比功率低, 挤出机量比传统机型高出20-28%, 提节能高产, 特别适合做高产量要求的PET片材的生产。

(展品来自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应用于生产医疗器件的热流道解决方案

热流道系统的专业设计, 帮助生产商生产品质卓越的医疗器件, 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无论是何种形状和大小的医疗器件, 我们都有能力提供一流的热流道解决方案——一流的工艺流程监控系统、选择多样的阀针式浇口解决方案以及可满足医疗注塑特殊需求的喷嘴。

2009年推出的Ultra Sync技术通过精确的阀针闭合来实现高度的注射一致性和产品一致性。当与伺服马达结合使用时, 该技术是无尘室应用的理想选择。电动和液压选

瓦克化学集团新产品系列

——SILPURAN®的有机硅

与其它材料相比, 有机硅不需要添加助剂就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热稳定性。它的耐高温稳定性高, 让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消毒特性, 从而满足了医疗领域的高卫生要求。除了优异的卫生性能, 有机硅在生理学上也证明没有副作用。最近几年里, 保健领域对纯度的要求剧烈增加, 因为所用材料中的任何杂质在保健领域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所以使用的原料也必须满足最严格的纯度标准。

基于这一原因, 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市的瓦克化学集团开发出了一个新产品系列——SILPURAN®的有机硅, 它们具有纯净、安全、可靠的特性。它们满足在很多场合都要求的生物兼容性, 特别适合用于医药和医疗技术。

SILPURAN®牌有机硅有三种类型, 即高温交联固体有机项均可提供较高的阀针闭合力, 确保获得完美的浇口质量。Ultra Sync-E是在无尘室环境中注塑医疗产品的理想解决方案。电动伺服系统经过专业设计, 允许伺服控制模块直接集成到Altanium温控器中。

(展品来自赫斯基)

硅 (HTV) 、液体硅橡胶 (LSR) 和室温交联有机硅 (RTV) 。全部SILPURAN®有机硅固体橡胶都在净室中进行了光学检查, 并采用抗静电包装。对使用人员和最终用户来说, 类似的措施也保证了SILPURAN®系列液体硅橡胶以及室温交联硅橡胶具有高度安全性。这一方式保证了产品在干净的状态下进入客户的净室区域。

如同大多数橡胶一样, SILPURAN®固体有机硅既可以用于挤压生产工艺, 也可以用于半自动或全自动压铸工艺以及所谓的“模压和传递模塑”工艺。而液体有机硅 (LSR) 则是两组分材料, 它们在全自动压铸工艺中, 即液体注射成型 (LIM) 工艺中硬化。室温交联有机硅 (RTV) 类不仅可以手工浇铸、涂抹和刮刷, 而且也可以用于全自动工艺。

(展品来自瓦克化学)

小型医疗塑料件理想的热流道解决方案

Mold-Masters创新研发的Melt-Disk®技术可以实现各型腔之间的精确平衡及出色的浇口痕控制。方便启动, 注塑压力低, 符合各种结晶和非结晶材料的侧进胶应用需求。Melt Disk®非常适合用来成型只有侧浇口可以生产的深腔部件, 如吸液管, 注塑针筒, 针套, 以及更小的部件。根据需求每次注射可生产出2, 4, 6, 8个部件。有4种尺寸可供选择, 浇口有与水平线成15˚, 30˚, 45˚, 60˚角的选择。Melt-Disk®可以省去冷流道并可明显降低模仁不稳定的风险。Melt-Disk®的主要性能:

(1) Melt-Disk®均匀的结构确保流变学平衡。

(2) 浇口固定盘内的加热系统在浇口区域提供理想的温度控制。

(3) 具有专利技术的在喷嘴和Melt-Disk之间的滑动膨胀联接, 称为Melt-Link™技术, 可以防止喷嘴的热膨胀影响浇口处热尖的固定或其定位的准确性。

(4) 可选择的每个型腔的单独闭合。

(5) Melt-Start™温度控制器的软件可以自动使系统每个加热部件正确启动和关闭。

(展品来自马斯特模具 (昆山) 有限公司)

TPE在医疗用品方面的应用

南通普力马弹性体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地将TPE应用于如下产品

(1) 非PVC共挤膜:一般由三层组成。其内层要求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耐穿刺落屑、与药液兼容、惰性和弹性, 主要采用PP、SEBS等材料;中层要求有良好的柔耐性、阻隔性、透明性、机械强度, 主要采用SEBS-PE和PP等材料;外层要求具有良好的印刷性、阻隔性、透明性、耐高温蒸煮, 主要采用PP、PET、PA、PS、PC等材料。由于它将输液过程从半封闭转变为全封闭, 成为静脉输液包装的一次革命, 已被原国家经贸委列为国家导向性高科技重点鼓励发展项目。

(2) 注射器胶塞:具有较低的压缩永久变形, 易加工, 符

(3) 输液瓶塞:与目前市场上用的天然胶塞和丁基胶塞相比, 普力马研发的TPE不会有药物兼容性问题。

橡胶工业 篇9

《合成橡胶工业》充分发挥与各合成橡胶生产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始终坚持“工业与学科相结合、合成与加工应用相结合”的办刊思想, 坚持“为国内读者服务、为工业技术进步服务”的宗旨, 在合成橡胶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自1978年创刊以来, 已连续21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的奖励, 曾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

主要报道: 合成橡胶或弹性体及其单体, 经改性制得的高聚物共混材料, 合成胶乳及乳液, 合成橡胶、弹性体、高聚物共混材料、胶乳及乳液的加工应用技术及产品, 合成和加工所需的专用助剂、溶剂和催化剂, 与各种生产及加工应用有关的工业装备 ( 聚合、加工、机械设备、自控、计算机应用、维护检修等) 。欢迎订阅、投稿、刊登广告。

编辑部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北路1号《合成橡胶工业》编辑部;

邮编: 730060; 电话 ( 传真) : 0931 - 7983185, 7983734;E - mail: rubbercenter@ 126. com

投稿邮箱: hcxf @ chinajournal. net. cn网址: http: / /www. shyxj. net /

户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账号: 270 300 132 92 000 35547

橡胶工业 篇10

《合成橡胶工业》自1978年创刊以来,已连续21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的奖励,曾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

主要报道: 合成橡胶或弹性体及其单体,经改性制得的高聚物共混材料,合成胶乳及乳液,合成橡胶、 弹性体、高聚物共混材料、胶乳及乳液的加工应用技术及产品,合成和加工所需的专用助剂、溶剂和催化剂,与各种生产及加工应用有关的工业装备( 聚合、加工、机械设备、自控、计算机应用、维护检修等) 。欢迎订阅、投稿、刊登广告。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北路1号《合成橡胶工业》编辑部邮编: 730060;

电话(传真):0931-7983185,7983734 Email:hcxf@chinajournal.net.cn

上一篇:环境保护问题分析下一篇:三氧化二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