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自我识别

2024-05-14

计算机自我识别(精选四篇)

计算机自我识别 篇1

一、私售银行理财产品的“飞单案”

近年很多银行员工违背职业道德私自出售一些理财产品,导致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让银监会为之震怒,让人们看到了冰山一角一个个浮出水面。

2011年起,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支行前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中信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发放高利贷”牟利,最终资金链断裂,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可能无法追回。因为该产品也并非中信银行正规发售的理财产品,客户是与借款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中信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然而这位副行长从始至终都是在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营业大厅和办公室里完成这些购买合同,并且一直公开称该“理财产品”是中信银行的“联合理财项目”,多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员工参与项目。

2013年,在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坑梓支行时任副行长杨巧斌的推荐下,投资者邓先生鼓足勇气买下了一款超高收益“理财产品”。该产品是投资500万元,期限1年,年收益13%,保本保收益!合同约定于今年1月18日到期向投资者支付全部本息。

金额巨大的此类案件当属“华夏银行理财事件”,2012年,投资人在华夏银行上海某支行购买的收益率高达11%的投资产品在到期后,不但一分钱没赚到,涉案的本金金额高达上亿。银行方面随即发表声明称,事件属于该行员工的个人行为,相关的产品并非华夏银行的理财产品,该行也从未代销过该款产品。银监会为之震怒,公安机关对该事件立案侦查,涉案的通商国银基金公司相关人员已经被拘留,投资者为了索回自己的投资本金走上了漫长的司法程序,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二、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风险管理

投资始终与风险并存,客户首先是承担风险,并通过管理风险以获得收益为最终目的。投资活动必须在确定的风险偏好指导下进行,这个过程既是风险管理过程,也是风险收益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下一些风险。

1.市场风险:这种风险是投资者首先考虑的风险,不要因为是理财产品就忽略了市场风险的特性,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大。

2.信用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如果与某个企业或机构的信用相关,也和他们所涉及的项目信用有关,如果这个企业发生违约、破产等情况,理财产品投资会蒙受损失。

3.政策风险:受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理财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影响,理财产品的投资、偿还等可能不能正常进行,这将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我们也看到现在诸多“宝宝产品”的收益率已经和最风光的时候无法相提并论,这就是政策的影响所在。

4.操作管理风险:银行是理财产品的受托人,其管理、处分理财产品资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尽职,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投资的理财收益的实现,很多员工由于职业操守不同,也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是投资者需要面对和审视的问题。

5.信息传递风险:商业银行将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约定,向投资者发布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产品到期收益率等,但是很多客户经理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甚至一些操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私下进行“飞单”业务,这种风险虽然是最不可能发生的风险,但是却最需要值得警示的风险。

三、理财产品的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要确保理财产品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要查看银行官网上有无这款产品,如果是在营业网点购买,也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展示,是从该行官网购买的理财产品。银行自营销售的理财产品是最稳的投资,近年来银行员工私自勾结外部人员售卖非银行自营产品,这种“飞单”案例不断发生结果导致不法分子卷款而逃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在协议中一定看清楚,同时还要检验公章是否是银行的公章。

其次,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银行代销的基金不要去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客服人员表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要求风险评级等级达标,但是申购银行代销的基金则不受限制,超出评级也不需要重新申请,只要勾选同意有关的风险提示就可以,这样则视为您愿意承担该产品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在购买前需要认真阅读“服务协议和风险提示”。

第三,风险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最为稳妥。理财产品分为五个风险等级,R1级风险很低,通常可以保证收益,R2级风险较低,一般是比较安全的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R3级以上就不能确保本金及收益了,购买此类产品就需要个人风险偏好。

总体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在购买之前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各种风险,力求达到我们的投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磊.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会计师,2008.(05).

使求职信易被计算机识别 篇2

一、勿使用下划线

下划线与字迹相连容易造成误会。如,Franklin 被看作Eranklin。所以,使用横线时,注意与邻近行的字拉开距离。所以我们要仔细分析写求职信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会引起很大的问题。

二、使用白纸

彩色纸张降低电脑对字迹的分辨率,所以最好用白纸。

三、免手写体和斜体

多数电脑对手写体和斜体的分辨率很低。如果雇方用电脑处理求职材料,手写体和斜体会带来不利影响。

四、圆括号括起电话号码的区号

用圆括号括起区号,使之便于区分于电话号码。

五、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址单独排列

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址分行排列便于识别;两者并列应该间隔多个空格。

六、引用关键词

引用应聘职业所需的主要技能和经验使盖信专业性强、重点突出。切勿折叠,折叠的痕迹在扫描时容易产生模糊,所以用大信封邮寄你的材料比较好。

七、勿用订书器

扫描时,用订书器装订的材料不易拆开,故少用为好。

八、避免使用图表

有些计算机对图表不予识别,所以盖信中避免使用图表以免信息丢失。

九、慎用竖线

多余的竖线往往被计算机识别为字母‘l’,所以要慎用。

自我识别强迫症 篇3

强迫症患者有时还会有一种想做危险事情的冲动:如果有小婴儿在身边就会有把他踩死或丢掷的冲动,但并不会真的实行。这是一种“并不真心想做,想想而已”的行动恐惧。对着对面的人(特别是男性碰到女性时),想说出猥亵的话;话剧看到一半,突然想奔上舞台;在严肃的仪式进行中突然想大吼大叫等,都属于强迫行为。

如何自我识别强迫症呢?不妨根据下面的提示来观察:

1反复思考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的耳朵为什么生长在头颅两侧?

2经常强迫自己计算毫无意义的数字,如一边走路一边数多少步。

3老是强迫自己回忆某些往事。

4总担心自己在某一场合失控而做出违法的事。

5自己不明白也无法控制地反复洗手或换衣服。

6总怀疑门或抽屉没锁好而反复检查。

7信寄出后常怀疑地址写错,后悔当初没有反复检查。

8在某些场合所想的和所做的总有矛盾,如站在桥边就几乎忍不住要跳河。

9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现象,追根寻源总想弄明白,结果越弄越“糊涂”。

10见到或听到某件事总会联想到别的事。如见到车祸即联想自己的亲人出现意外。

11为摆脱强迫症状而刻板、重复地做一些仪式性动作。如为了摆脱反复洗衣服而不停地搓手。

12上床后浮想联翩,难以入睡。

13害怕会演变成精神病,怕无法医治而悲观。

14明知自己所想的或所做的事是不合理的而又无法摆脱,因而深感痛苦,焦虑不安。

如果你符合上述提示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的话,就可能患有强迫症,必须到专科医院诊断治疗。强迫症只要及时诊断,进行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计算机自我识别 篇4

日常生活中, 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会交换大量的信息, 其中包括我们当前的情绪状态, 情绪最重要的表达途径是通过面部表情。因此, 识别和理解面部表情是对与他人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自闭症儿童在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或者社会交流时, 其时间过短, 缺乏与情境相应的情绪表达;他们既不会自发和外界交流、和别人建立关系, 也不会主动寻找或留意其他人的情感线索, 识别环境和他人的情绪行为 (如别人是否高兴、伤心、感兴趣或者生气) , 更无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自闭症儿童在处理情感信息以及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方面的障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 从而恶化病情。因此, 对于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改善研究对其康复十分重要。这些研究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手段。因此, 对自闭症儿童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研究重要意义。

1 情绪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外在表现。传递着丰富的关于人们内心状态的信息。持基本情绪类别观点的研究者认为 (Ekman和Friesen, 1971) , 人们具有至少六种基本情绪, 即喜、怒、哀、惧、悲、惊。这些基本的情绪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相应的, 这些基本情绪有对应的面部表情, 即基本表情。

面部表情产生于面部肌肉的收缩, 这导致了暂时的面部特征的变形, 例如眼睑、眉毛、鼻子或是嘴唇, 通常表现为褶皱或是凸起。这些将个体的情绪状态传达给观察者的面部运动包括三个主要的内容:强度、长度以及效价。

2 自闭症的背景

自闭症是一类广泛性发育障碍, 也称之为孤独症, 通常在三岁之前发病, 主要表现之一为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 缺乏社会交往应有点认知和行为能力。自闭症是一系列障碍包括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其它的综合性精神发育障碍中的一部分。这些综合症共同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些障碍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不能在适当的时机识别出情绪。自闭症儿童倾向于避免看人脸, 很难理解为什么面部特征是按照它们变化的方式而变动的, 并且他们自身的面部表情很单一。对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不足损害了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且自闭症儿童生活中最大的障碍也就是难与人正常相处。

虽然针对自闭症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众多理论, 如行为主义理论、感觉统合理论、教育发展理论以及心理理论等, 并指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结构化教育以及心理理论训练等。除此之外, 研究者开发了众多的其他治疗方法, 如游戏疗法、音乐疗法和针灸治疗等 (徐大真、侯佳、孔存慧, 2009) 。这些方法据报导均有一定效果, 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 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他们如何正常地与他人 (尤其是看护人) 交往的问题。因此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面部表情识别能力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训练上。

一些研究 (严淑琼, 2008) 发现自闭症儿童从面部表情、语音表情及在两种形式的配对刺激中识别基本情绪存在困难。但同时一些研究者发现自闭症儿童识别基本情绪没有太大的障碍, 可是在识别复杂情绪 (比如嫉妒、尴尬还有骄傲) 时的表现出识别有问题, 自闭症儿童无法从情绪刺激材料如, 情绪面孔, 声音等线索中识别复杂情绪 (兰岚、兰继军、李越, 2008) 。

与情绪识别困难相比, 自闭症个体表现出很好的“系统化”能力。即可以根据基本规则和规律来了解和预测行为、事件。自闭症儿童对于细节有很强的兴趣, 喜欢具有可预测性的有规律的环境和具有内在分类的特征事物, 擅长对照各种各样的任务, 包括寻找细节, 分析和操纵系统。自闭症儿童的这一系统化技能可以用能来以补偿他们在情绪识别上的一些困难, 增进其共情能力, 从而改善其社会功能。如分析比较不同情绪的特点 (细节区分) , 寻找表情表达的规律、分类基本情绪等。

3 几种计算机表情识别训练简介

传统训练自闭症儿童进行情绪识别的尝试, 不是专注于基本情绪识别就是变为了社会技能训练课程的一部分, 或者兼而有之。这些培训计划并没有系统地训练情绪识别。相反, 更多的是关注其他问题, 例如口语表达、减少与社会不融洽的行为等。

当前, 计算机普及率十分高, 以计算机为基础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具有简单、易操作, 便于家庭护理等优点。首先, 自闭症儿童通常喜欢计算机化的环境, 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是可预测的, 可以让他们从本身就令他们紧张的社会交往中暂时脱离出来, 符合其需要。其次, 自闭症儿童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进度和理解水平来进行训练。再次, 课程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直到其达到掌握程度为止。最后, 通过卡通化的奖励能够维持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些研究已经发现了使用计算机能够帮助自闭症患者从卡通和静止的图片当中识别基本情绪, 也能够解决有插图的社会情境当中的问题 (Cockburn等, 2008;Tanaka等, 2010) 。

前述的基于计算机的表情识别训练方法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在训练时用的刺激材料是静态的图片或是照片。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开始采用更生动的交互式游戏来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表情识别能力 (Golan等, 2007;José等, 2011) 。

Mind Reading (Baron-Cohen等, 2004) 帮助大人和小孩学习情绪以及它们的表情, 特别是在人们面部的。它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引导和一个真人表达情绪的视屏库, 也有小测验和游戏来检测个体的进步。

Transporters (Baron-Cohen等, 2007) 是一个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发现情绪世界而设计的动画系列。这一系列包括了一个有着人脸的机器人, 能够展示在社会环境中的情绪表情, 用机械运动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 鼓励社会学习和增强对面部表情的注意力。这一设计可以极大的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技能。

Face Say (Hopkins等, 2011) 是一个交互式计算机软件程序, 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让自闭症儿童患者识别头像或是软件“人”的面部表情的交互式的游戏, 特别是这一电脑游戏还向自闭症儿童展示了确定面部表情的线索, 比如眼睛的注视或者嘴部动作。这一计算机软件的表情识别训练对自闭症儿童阅读面部表情和识别情绪的能力有显著的改善。

Let’s Face It (Wolf等, 2008) 是一系列交互式计算机游戏, 为了提高对面部的识别能力而设计。这组游戏旨在增强自闭症儿童对面部表情的注意力、识别面部情绪的能力和社交技能。这一计算机程序可以很好的增强自闭症儿童的面部识别技巧。

Smile Maze (Cockburn, 2008) 是一个专门的面部训练模式, 它整合了一个网络摄像机来训练自闭症儿童如何识别和表达面部表情。这一计算机表情识别训练采用了十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并将成为Let’s Face It当中的一部分。Smile Maze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从自己的面部表情中学习识别情绪表情。通过采用更加生动、立体的刺激材料, 自闭症儿童对情绪表情的识别能力在短期的训练后就可以取得到很好的成绩。

LIFE is GAME (Fernandes等, 2011;Queirós等, 2012) 是一个面部情绪识别学习系统。该系统的游戏场景就像一个建筑物, 有一系列活动内容旨在加强对情绪表情的理解, 比如情绪表情产生的原因及表情在面部表现的结果, 即对应的面部表情。

本面部情绪识别学习系统整合了动作捕捉,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 可在移动终端, 电脑重点使用。另一方面是有完整的游戏训练表情识别能力的理念、思路和相应的任务。游戏训练可以很好地适应治疗师, 家长和自闭症儿童的需求。

4 讨论

本文对情绪表情已经自闭症的情绪表情识别障碍进行了简单回顾, 综合比较了几个以计算机为基础并已被用于训练自闭症儿童识别面部表情的程序与方案。计算机表情识别训练的发展趋势是用新颖刺激材料, 交互的训练方式来替换以前使用静止图片材料和知识传授的训练模式。

采用互动式的训练, 新颖的刺激材料在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训练效果上更好, 可以在短期的训练后, 极大的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 增强其移情能力, 改善其社会功能。然而, 计算机产生的再逼真的面部运动也带有人为性, 和真实的面部表情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未来, 一方面需要对表情表达的内在机制以及表情表达的外部表现即肌肉运动要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需要改善计算机程序对表情的模拟。未来, 让计算机识别自闭症儿童的面部表情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及时的反馈训练效果。通过计算机面部表情识别训练来改善自闭症儿童表情识别能力的理论基础与程序实现在未来还需要做更多探索。

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类综合性精神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最主要的表现包括缺乏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紊乱。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倾向于避免看其他人的脸, 并且对于他们来说很难识别出自己的或者是其他人的面部表情以及情绪。这种识别他人情绪表情能力的缺乏影响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从而恶化病情。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表情识别能力训练来提高他们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 改善其社会功能, 促进其康复。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表情识别能力训练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改善的相关程序方案。

上一篇:网络娱乐节目下一篇:洋务运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