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体质学生

2024-05-20

弱体质学生(精选三篇)

弱体质学生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协调地发展。 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体育成绩落后的学生,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跑、跳、投能力)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实验对象。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8个班中,跑、跳、投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分成实验班、 对照班。实验时间:2014.6~2015.6。(2)教学实验方法。50m快速跑,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50m快速跑8课次,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8课次,立定跳远7课次, 共计23课次。(3)数理统计方法。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所有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4)教学实验计划。(表1)(5)实验班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意激发弱体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游戏、竞赛等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集体游戏“快种快收”过渡到50m快速跑,从足球比赛中的掷界外球迁移到前抛实心球等,逐步把他们引导到体育锻炼上来。实验班跑、跳、投教学计划。项目1:50m快速跑。总体要求:提高速度耐力和跑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提高兴趣建立信心。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50m~100m各种形式的让距离追逐游戏与比赛;二是增加各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练习;三是不同起跑50m快速跑,让学生体验成功;四是各种跑的游戏。项目2: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总体要求:提高上肢力量,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的素质练习,二是持轻物过各种标志的投掷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投掷游戏与比赛,四是过不同标志线的教学比赛。项目3:立定跳远。总体要求:提高下肢力量发展协调素质,提高跳跃能力。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跳的各种辅助练习,二是越过一定高度的跳跃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四是游戏与教学比赛。2)诱导教学。在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及时地提供学生学习、锻炼的支架,采用降低实心球的重量或运用小排球、小足球来替代实心球等手段,主动与他们一起进行锻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实心球的重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成功感。3)帮助表扬。对弱体质学生充分利用锻炼成绩的反馈作用。例如:在练习时,我们有的时候用“好、很好!”“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语言进行口头赞扬,有时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表示对他们的赞赏。4)平行教育。教师要想教育某个学生,不是直接教育他,而是先建立一个良好集体,由集体的良好氛围、舆论再去影响那个学生。如小组接力跑就是一例。小组同学在“加油”鼓动中都会全力以赴,即使个人再力不从心也会在集体的鼓舞中奋力争先。

三、研究结果

注:*p<0.05, **p<0.01

从表1、表2中不难发现,实验前均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 但实验后两组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快速跑差异最为明显,实心球次之。(P<0.05)

四、分析与讨论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心情舒畅而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只有先帮助学生学好、学得成功,学生才会树立起信心,主动投入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的内部机制。

(3)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面对弱体质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要有积极的期望。充分相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要求,用教育的信念去支持学生的进步,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体验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通过实践,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巧,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来看,实验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验证了转化弱体质学生是贯彻素质教育、关心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耐心地引导每一位弱体质学生,让其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小学弱体质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然后具体阐述了实验的计划、过程,尤其对实验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做了介绍,最后结合实验分析总结出若干条对提高弱体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提高,弱体质学生,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军.小学体育课学生自评和互评[J].中国学校体育,2006(07).

吃出体质弱碱性,防病保健康 篇2

生命与其生活环境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摄取的食物会影响体液环境。食性酸碱是客观存在的,不同酸碱食物对人体液的影响,可通过对蛋白质的改变而影响全身的生理、病理现象。

生命是蛋白质体存在的形式

人体的各种功能,包括身体的组成、基因表达,都需要蛋白质体的参与。DNA与组蛋白(质)结合才能行使基因表达,合成生命需要的各种蛋白质。蛋白质和DNA的本质都是酸碱两性物质,会受酸碱变化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由下图可看出,当蛋白质处于其等电点时,即正负电相等的pH值时,该蛋白质即为中性(不是一般化学概念的中性)。但若处于碱性体液中,蛋白质带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而若处于酸性体液中,蛋白质带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DNA也如是。可见蛋白质和DNA都受酸碱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存在的形式和运动方式。这就进一步关系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体现在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上,进而由人体健康和寿命表现出来。总之,酸碱环境可影响两性物质,而后者则会影响生理、病理变化,因此酸碱平衡是影响人体健康与寿命的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生命规律,是支配人体健康与寿命的密码之一。

各种蛋白质都有其不同的各自等电点,也就是有其不同的酸碱性分界点,表现在pH值的不同。例如,血红蛋白等电点是pH6.7,肌红蛋白等电点是pH7.0。也就是说,当人体偏酸至pH7.0时,肌红蛋白就会出现沉淀;而偏酸至pH6.7时,血红蛋白就会出现沉淀,肌红蛋白负责在肌肉中运输氧和储存氧,血红蛋白则负责在血液中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它们一旦发生沉淀。后果可想而知。另外,在此条件下,基因表达也会出现障碍,由此将引起人体一系列的从生理到病理的转化。

人体正常体质是弱碱性

研究发现,人体正常的酸碱范围为pH7.35-7.45,这是人体活力最佳状态。但因为内外因素,人体必然会出现体质偏酸趋势,本来人体有调节酸碱的三大缓冲体系,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摄食肉类以及加工饮料(尤其碳酸饮料)和各种酒、各种甜食等,这些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物都是酸性的,日积月累致使体质酸化,超出人体对酸碱的调节限制,使人体液偏离了上述正常人体应有的弱碱性范围,导致一系列代谢综合征。

所以,界定人体特殊的酸碱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在不统一的概念中争论不休,毫无意义。笔者认为,“弱碱体质”应在pH7.35-7.45范围内,而所谓“酸性体质”是指由于超出人体调节能力而偏离上述范围,在pH7.35以下,此时会发生病理上的“酸中毒”,并非一般化学概念pH7.0以下的酸性。将这一概念统一下来,当前的酸碱之争论,也就自然冰释了。

人体体液酸碱两性分界点应是pH7.35

小于pH7.35对人体来说就已经偏酸,如果真的到了化学概念中的pH7.0以下才算酸性,那基因表达已成障碍,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发生沉淀,生命也就不能正常存在了。虽然有些正常细胞能适应酸性环境而生存下来,也大多会变异为癌细胞,所以,酸性体质是癌症的温床。不难想象,当人体液纠正偏酸情况又回到弱碱性状态下时,癌细胞则产能生存。现已证明,SA只S病毒不能生存在pH7-2以上的弱碱性条件下。

所以,保持人体质弱碱性,是防癌和预防病毒最基础的保证,很应该提倡。饭桌上丰富的酸性食品、大气变化、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方式,都是对弱碱性体质的极大威胁由下面的对比表中,可以看出酸性体质的危害。

饮食搭配酸碱性,防病保长命

因为酸性体质对人体的危害甚大,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方法维持弱碱性体液,以维护健康,其中,饮食搭配是有效手段之一。美国疾病预防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日本以及国内的大量科学研究资料都确切证实,食物分酸碱性并可相应地影响人体体液。

生理碱性食物: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茄果、瓜类。鲜果及苇果、菌藻、乳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饮食中应占四分之三。

弱体质学生 篇3

通过和任课老师的交谈我们会发现,体质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心不在焉或心里想学却力不从心的现象比体质好的学生高很多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教学质量。所以,想办法增强学生的体质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有创新的思路, 多变的方法,体育教师形式多变的体育教学法来提高体质较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2“带动式”教学法来提升弱体质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对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等主要因素的健康体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掌握,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对体质弱的特殊群体进行特殊对待,从而更好的组织这个小团体,也利于体质弱者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体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于当前的形势对教育的要求。

每年10月我们对各年级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通过对这些数据样本分析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进行分类, 其中优秀多少人,良好多少人,合格多少人,不及格多少人,输入学生体质健康网,当然作为新宁路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从数据上来看,体重偏胖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一般徘徊在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他们有不爱活动、比较懒惰。而另一方面体格偏瘦的学生,活动量比较大,他们的成绩优秀者较多,正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优秀生”带动“差生”的方式,最终的目的使不合格者合格化,合格的学生优秀化。

3因地制宜,特殊学生,特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1挖掘体质较弱学生的潜能

体育活动是一个集体活动,针对体质弱小学生自卑、怕讥笑、 怕批评、不积极等心理因素,体育教师应该以任务的形式提出“一对一”的强带弱带教法或者“强强、弱弱”帮帮团的带教方案,给体质好成绩好的学生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带动身边成绩差查体质弱学生,从而以带动的形式提高弱体质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拉近强弱之间的差距,从而强者更强,弱者更有自信心去面对后面的体育运动,因为“信心是进步的基础”[1]。教师可以从实践过程发现弱体质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体质好的学生不应该歧视体质较弱学生,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好的身体素质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前提。

3.2增强弱体质学生对体育的信心

提倡体育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很有效的“活化剂”。体育教师在拓宽成绩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出特殊的启发式的活动,对体质好的学生要求达到更高标准,以激发他们的的冲劲,在一次一次的比赛中把他们成绩提高到极致点,使得他们有更好的体质更好的成绩,对体质比较弱的学生适当降低评定最低标准,让他们也感受渴望、等待已久的胜利,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活动中充满自信,从而不断的突破自我。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3.3提高弱体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动性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小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抓住一切可行的机会去辅导和鼓励学生,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后学生才会聚精会神,才能专注于某些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我们时刻提醒学生,主动永远比被动更接近成功,此时体育教育者要及时关注体质弱的学生,及时给学生的成绩给予标明等级的评价,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增加学生自信心的特殊评语,这种评价效果比较好,它使得学生从中看到了自己再体育活动中得到的成绩,自己的优点,还能发现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4为弱体质学生建立灵活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尤其对体质比较弱的学生,改变以往“看高忽低”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特殊群体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全体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王素云这样写到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应增强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 开放性、特色性及实用性着手[2]。

5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弱体质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学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课外体育活动,而活动应该是参与范围广,有一定针对性,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形式。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取消了达标运动会,事实上,它对提高弱体质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很有效的。另外比如我校每年的校运动会上除了部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外,还组织其他非运动员参加趣味的体育比赛,如: “亲子趣味比赛”使得运动会能让每个能帮助到弱体质学生的人都参与进来。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针对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动课堂气氛。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意自己教授,而忽视学生接受,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教法更新颖多变。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弥补自己的缺陷。尤其在弱体质学生体育教育上我们需要自己摸索。王霞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现状研究中这样写道: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发展还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供我们借鉴,只能在摸索中取得进步[3]。

6学校与家庭结合的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1从现在的家庭模式来看

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变成“4-2-1或者2-1”的家庭模式, 在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如果过份的溺爱,其实是伤害。特别是对孩子的品质、毅力、恒心、思想脆弱、怕苦怕累影响较大。作为家长应当要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充分配合体育教师的工作,不要特别溺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不但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也需要我们体育老师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上好体育课。

6.2从学生的生活习惯来看

家长应注意“三高饮食”,注重科学的饮食习惯和方法。避免出现“南瓜型”“豆芽型”的学生体型,鼓励和督促学生平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平时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重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

上一篇:内部控制资金管理下一篇:生态式种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