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黄鹤楼

2024-05-17

名人与黄鹤楼(精选三篇)

名人与黄鹤楼 篇1

6年多来, 从8个版到16个版, 从20万份到80万份, 黄鹤楼周刊伴随中国经济一路成长, 伴随零售终端一起壮大, 基于“服务为王”的办报理念, 初步构建起有效有用的精准发行模式。

一、“服务为王”理念的奠定

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经营为王、技术为王……当前, 在传媒业流传着多种理念, 各执一词, 莫衷一是。遗憾的是, 这些理念都专注于传媒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 而忽视了传媒经营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正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运营部郭全中所指出的:“今天的媒体依靠打单一拳将很难取胜, 而必须建立起系统性的思维模式, 善于打组合拳。即必须要从广告主和读者两方面来思考, 既要到达广告主所感兴趣的受众, 又要满足读者和受众的多层次的需求, 来设计媒体的产品和组织相应的内容。”

在传统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兴媒体发展日益活跃的今天, 必须对采编、经营和管理给予同等重视, 奠定“服务为王”的理念, 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变。我们所提供的内容是不是最好的固然重要, 更关键的是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是不是读者最需要的。

二、精准发行模式的构建

“报纸编辑印刷俱佳, 而不善于分配是永与读者无谋面之机会也。”当前, 传媒业早已进入“买方市场”。发行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媒体的经济利益, 也制约着媒体影响面的扩大、影响力的提升。处于这一生存环境中的媒体组织, 在发行经营中实施营销战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营销学之父科特勒教授提出了“精准营销”的概念。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基于明确的目标对象的营销策略、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简单总结起来就是针对性强、成本低、效果可评估的高性价比营销模式。

将其应用到发行模式的构建上, 需要实现的是三个层面的递进, 即以精准定位为引领, 做好内容服务;以精准策划为抓手, 做好传播服务;以精准投递为基础, 做好增值服务。

三、《黄鹤楼周刊》的探索与实践

(一) 内容服务精准定位

全国500万零售户, 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长期以来, 这个群体缺乏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有鉴于此, 黄鹤楼周刊响亮地提出“办零售业自己的报纸”的口号, 在内容服务上精准定位:零售终端想知道的, 就是黄鹤楼周刊要报道的;零售终端想看到的, 就是黄鹤楼周刊要努力的。

创刊伊始, 黄鹤楼周刊明确了“服务终端, 影响终端”的版面定位, 致力于刊载零售终端喜闻乐见的资讯和报道, 及时反映我国零售业动向和行业发展走势, 满足零售终端求知、求新的需要。报纸在突出资讯和深度的同时, 强调适用性和服务性, 精心设置了特别报道、市场连线、行业论坛、营销理财等一系列板块和栏目, 用鲜活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为广大零售终端读者解读行业政策, 传播致富信息, 总结销售技巧。

报纸面世后, 受到零售终端读者的广泛好评。首期周刊发行量即突破20万份, 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增长到50万份。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达对《黄鹤楼周刊》的深厚感情。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零售终端, 2008年5月, 编辑部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难, 从每期8版扩为16版。1-8版, 周刊与读者一起关注零售、终端的变化, 解读行业趋势, 探索经营之道;9-16版, 周刊与读者一起聆听生活、情感的足音, 品人间百味, 看世间百态。

正如扩版致读者标题《改变是一种力量》所言, 精准定位的内容服务有力助推了黄鹤楼周刊发行工作的提升。2009年9月, 《黄鹤楼周刊》期发行量突破80万份, 社会订阅量超过30万份, 读者覆盖全国300余个地、市、州, 成为期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零售行业大报。

2012年3月23日, 总第287期《黄鹤楼周刊》全新改版。本次改版把原来比较散乱的版面进行了整合, 归并为“经、营、智、慧”四大板块, 即“经济之势”、“营销之道”、“生存之智”、“生活之慧”, 力求做到“专而不繁、庞而不杂”。读周刊、观零售、走市场、谈茶酒、开店铺、做生意、话理财、聊收藏、觅知音、爱生活、侃历史、讲故事、养健康、播星闻、寻开心等16个版面名称, 从“服务终端, 对话读者”出发, 娓娓道来, 在关注生意、生活的同时, 兼顾指导性与可读性。

(二) 公益服务精准策划

为了回报零售终端读者及行业人士的厚爱, 黄鹤楼周刊分别推出年度主题活动和零售高峰论坛两大公益活动, 服务于广大零售户和整个零售业, 搭建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 激发零售终端生意生活激情, 成就零售业做大做强梦想。

迄今为止, 黄鹤楼周刊年度主题活动已举办至第7届;

而自2008年起, 黄鹤楼周刊联合超市周刊、第一商业网发起、创办了中国零售界第一个非官方性质的公益论坛——黄鹤楼·零售高峰论坛。论坛至今也已成功举办三届;

来自全国零售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面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碰撞, 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专家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着眼于中国零售业发展提升, 有从宏观层面透视十二五期间经济形势和零售行业形势, 也有从小处着手解读零售商业奥秘的, 对把脉国内零售行业发展新动向, 推动终端体系建构, 提升终端价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有效服务精准投递

创刊之初, 黄鹤楼周刊采取完全赠阅的发行模式, 直接向零售终端读者赠送报纸,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对目标群体的覆盖, 有效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为采编、广告等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完成初期的“跑马圈地”后, 成本化管理成为最大诉求, 黄鹤楼周刊开始由单纯追求报纸发行量的粗放式经营转变为追求报纸的有效发行、精准投递。周刊发行团队在明确市场定位、读者定位, 对发行情况进行调研后, 全面推进精准投递工作:

一是减少无效发行。对于部分发行量小, 市场覆盖率低的区域市场取消赠阅, 发行量由最高峰的80万份控制到目前的每期70万份左右。

二是开展定向征订。对于全国市场, 尤其是发行量大、市场覆盖率高, 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市场进行征订工作, 目前已实现社会订阅40万份左右。

与黄鹤楼有关古诗 篇2

1.《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菩萨蛮·黄鹤楼》

年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3.《望黄鹤楼》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朮。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4.《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5.《黄鹤楼》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6.《重题黄鹤楼》

年代: 宋 作者: 柴望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

五百年前黄鹤去,閒寻鸥鹭订诗盟。

7.《答致仕吴朝请潜登黄鹤楼见招》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城隅黄鹤莫登临,端使悲翁动楚吟。

日下长安人共远,天围梦泽岁方阴。

北风欲雪雁飞急,南渚始冰鱼伏深。

谁似草堂安隐客,下帷隐几不求心。

8.《雪後同吴达夫慎献玉登黄鹤楼》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岁律峥嵘腊尽头,风吹朔雪到南州。

三湖簸荡鲛鼍恐,七泽迷漫狐兔愁。

狂客定回青雀舫,猎儿初试皂貂裘。

江楼伏槛迎新霁,群玉峰前练带流。

9.《题黄鹤楼》

年代: 宋 作者: 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

云护山光秋驻马,日笼江影书停船。

良工改写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

10.《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名人与黄鹤楼 篇3

关键词:服务礼仪,景区类型,导游

一、旅游服务礼仪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是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具有“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 是立足之本。出于对客人的尊重与友好态度, 各旅游业务从业行业人员在服务中要注意的仪表、仪容、仪态和语言、操作的规范性。毛用春[1]将旅游服务礼仪分成了两个方面, 一是从业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礼仪修养, 即其自身应具备的基本礼仪, 二是从业者在旅游服务的不同部门和岗位的服务礼仪。因此, 在旅游服务礼仪中, 导游服务礼仪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二、个案研究

(一) 研究概述

正是由于礼仪对于导游人员的重要性, 研究者对于旅游服务礼仪及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昕和张秋敏[2]指出, 礼仪具有易懂、易学、难养成的特点。学生在进行了礼仪学习之后, 在景区真正进行导游工作时, 其作为导游的礼仪实践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会出现不知运用何种礼仪技能, 技能运用失误或忘记使用等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也在前期对学生在景区实习时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所学知识的实践情况进行了研究[3], 了解了学生在景区常用的礼仪操作, 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前期的调查是专门针对个别景区的个案研究, 而景区类型多种多样, 对导游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所以研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调查景区为湖北龟峰山风景区及武汉市黄鹤楼风景区, 均是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训基地。湖北龟峰山风景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 已开发的主要景点有三十多处, 以自然景观为主。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 为国家5A级景区, 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 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以其浓郁的人文风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两个景区各有特点, 龟峰山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 黄鹤楼景区以人文景观见长, 对于导游的组织及讲解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导游工作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本研究开展于2015年4月, 为期一个月, 为龟峰山杜鹃花盛开的时期;同时气温回暖, 也正是黄鹤楼景区的旺季。研究对象为在龟峰山及黄鹤楼进行景区导游实习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共30人, 全部为女性。他们是一个自然班的学生, 接受过一个学期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随机分布到两个景区实习, 每个景区15人。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了解景区导游实践中的礼仪运用基本现状, 分析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中导游服务礼仪的差异, 探讨学生在导游服务工作中的不足。

问卷将旅游服务礼仪中导游个人仪态礼仪的基本操作分为11类, 分别是妆面礼仪, 站姿, 走姿, 坐姿, 蹲姿, 鞠躬礼, 物品接递, 景物指示, 微笑, 目光对视, 和游客引导。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本次问卷中删除了“握手”这一项目。调查这些操作在景区导游实践中的运用频率, 从“非常常用”, “经常使用”, “不好说”, “较少使用”, 到“基本不使用”, 并请研究对象对自己认为在景区导游工作中最重要的礼仪操作运用和自身不足进行描述。

(二)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问卷在学生实习即将结束时分发给学生, 当场回收。在收集问卷后, 把11个操作的5个选项转换为数字。按照统计学的规定, 把平均值大于3的项目视为有效常用选项。计算平均值后得到结果:

为了解两组学生在礼仪操作上的差异, 本研究对结果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学生在使用礼仪上整体无显著性差异 (P=0.7679) , 在各个礼仪操作项目上, 除了妆面礼仪之外 (P=0.0001) , 其他各项操作也均无显著性差异。

由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知, 在本个案研究中,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在景区导游服务中, 对服务礼仪普遍重视, 其中, 常用操作为游客引导, 微笑, 景物指示, 目光对视, 走姿, 站姿, 物品接递及妆面礼仪。不常用的包括坐姿, 蹲姿和鞠躬礼等。具体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景区差异上, 在人文景区实习的学生更重视妆面礼仪, 并视其为景区礼仪操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mean=4.5) , 而在自然景区实习的学生则不太重视化妆 (mean=2.9) ,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也是由不同类型景区导游工作环境及景区要求的差异导致的。

以上差异在问卷中的问答部分也有所体现。龟峰山自然景区的被试者最常提到的操作是:“目光对视, 微笑, 引导, 指示。”主要用于与游客交谈、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微笑很重要, 要耐心解答游客的问题, 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是微笑, 目光对视, 要关心游客。”另一方面, 黄鹤楼自然景区被试者除了提到微笑, 引导礼仪之外, 她们也尤其重视妆面礼仪。也有被试者专门指出:“我认为景区也分人文景区和自然景区, 在人文景区这些 (问卷里提到的) 礼仪全都是要使用的。”

在自身的不足上, 两个景区都提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场景运用中的困难。“在与游客的沟通时不够从容”“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不够全面冷静”“虽然知道 (讲解时) 应该看着游客, 有时也还是会因为不好意思而不知道看哪里好”。甚至在“长时间带团或游客‘无理取闹’时会耐心不够”“游客问奇怪的问题时, 自己说话的语气会不够好”等。

三、教学启示

本研究虽然是个案研究, 但是选取的景区及被试者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本研究数据分析可知, 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个人仪态礼仪环节教学中, 应该针对学生的工作特点, 更进一步加强景区导游服务中常用的操作项目, 尤其是游客引导, 微笑, 目光对视, 及景物指示等项目。同时, 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 在学生实习或工作前,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练习, 尤其应注重人文景区工作学生的妆面礼仪训练。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在龟峰山自然景区的15个被试者中, 有4名被试者专门提到了在导游服务工作中, “餐桌礼仪也很重要”。“在与游客就餐时, 感觉自身的行为举止还有不足, 需要提高。”“餐桌礼仪上的敬酒礼仪 (比较薄弱) 。”虽然在定量分析中并没有直接体现, 但这一问题也对礼仪教学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对自然景区工作的学生进行训练时, 应增加餐桌礼仪的练习环节。

同时, 研究发现, 虽然被试者也认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所学的礼仪在具体的景区导游服务运用中十分重要, 有时却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良好运用。针对这一现象, 本研究建议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保证学生的礼仪学习与实训的情境与实际导游工作的运用情境高度相似, 模拟真实情境。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工作情境中自然而良好地运用所学到的服务礼仪知识。

参考文献

[1]毛用春.旅游接待礼仪[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1.

[2]于昕, 张秋敏.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礼节在旅游服务接待中的重要性[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 (03) :118-119.

上一篇:艺术加工下一篇:国际旅游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