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黄鹤楼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赏析黄鹤楼范文

崔灏《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黃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其

一、二两句第

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

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顺势直下,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

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清人方东树评语,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由于全诗一气转折,所以读来自然流转。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第二篇:崔颢《登黄鹤楼》赏析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登黄鹤楼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第三篇: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

《黄鹤楼》

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久远的意思。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文章崔颢《黄鹤楼》唐诗配图片赏析出自http:///article/1429166587103.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最近更新: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古诗配图赏析“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刘皂《旅次朔方》全诗翻译赏析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品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及配图鉴赏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张孜《雪诗》“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全诗赏析陈亮《好事近·咏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郑域《昭君怨·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全诗及配图鉴赏《截竿入城》原文意思及道理分析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月夜》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温庭筠《苏武庙》全诗及配图鉴赏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刘禹锡《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 化为孤石苦相思。”全诗赏析王之涣《宴词》“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全诗赏析李白《古风(其四十六)赏析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古诗配图赏析张旭《桃花溪》全诗及配图鉴赏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赏张俞《蚕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品读【唐】王维《早春行》祖咏《终南望馀雪》配图赏析李白《客中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孟郊《秋怀(其二)》“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全诗翻译赏析“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全诗赏析“凭船闲弄水,中有相思意。”赵令畤《菩萨蛮》全词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http:///article/gushicijiansan.htm。”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李白《夜下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王昌龄《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翻译赏析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全诗赏析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宋词鉴赏温庭筠《送人东游》全诗及配图鉴赏杜荀鹤《自叙》“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全诗赏析及翻译北宋 寇准《书河上亭壁》“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翻译赏析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全诗赏析杜甫《房兵曹胡马》“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全诗翻译赏析卢仝《人日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全诗赏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全诗及配图鉴赏杜荀鹤《溪兴》“醉来睡着无人唤 流到前溪也不知”全诗赏析及翻译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全诗及配图鉴赏秦观《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鉴赏谢逸《千秋岁·夏景》“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赏析王昌龄《塞上曲》古诗配图赏析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鉴赏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配图赏析品读北宋.苏轼《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陆游《东湖新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四篇:崔颢《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与赏析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2]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

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词赏析教学参考书原文 黄鹤楼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书下简评】

此诗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又由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慕怀归之情。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 【教学用书赏析】

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上。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达经此山,又说费祎登仙乘黄鹤在此山休息,因此蛇山又称为黄鹄山、黄鹤山,楼因山而得名。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近年新建的黄鹤楼壮丽雄伟,下临长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唐代诗人崔颢、李白,以及宋代陆游等均有题诗,使黄鹤楼声名鹊起。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崔颢此诗极负盛名。宋代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 诗评》中说:“唐人七律中,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究竟好在何处?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开端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仙人已去,此地惟余空楼一座;千年以来空中徒有白云飘荡,黄鹤却不再返回。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四句诗中,“黄鹤”三见,“空”字重出,但由于上下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第三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转徙登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淹没。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黄射举杯,请祢衡作赋记兴。于是祢衡揽笔而作《鹦鹉赋》。其地因而得名。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紧承三联而来。作者的家乡汴州在武昌东北,从黄鹤楼上隔江可见汉阳树、鹦鹉洲,却不可能望见故乡。日近黄昏自然会勾起相思。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作者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天宝中官司勋员外郎,诗名颇大。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载: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此说虽不可尽信,然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确有模仿《黄鹤楼》诗处。李诗韵:“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与崔诗功力悉敌,正如清人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作者】

崔颢(约704-754),汴州人,唐代诗人。作品有《崔颢集》。

上一篇:散文的结尾范文下一篇:跳槽违约金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