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设备信息系统

2024-05-17

透析设备信息系统(精选十篇)

透析设备信息系统 篇1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用户的信息处理需求

用户的信息处理需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系统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易行,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的操作。②实现多点操作的信息共享,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准确、快捷和顺畅。③系统维护方便可靠,满足实用性、先进性的要求。④系统可以将每位透析患者的信息存入数据库,其中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信息;历次透析记录、化验检查;常规用药;特殊处理等。⑤在录入某患者透析登记信息、化验检查信息、透析记录信息时,可以同时浏览该患者既往的相关诊疗信息,方便医务人员了解病情。⑥满足医疗查询、统计的需要。用户可以方便地根据不同条件来查询、统计透析患者的诊疗信息,并实现信息的输出和打印。要求即可以单项查询,比如查询某个患者的诊疗信息等;也可以多项查询,比如查询某段时间、某一范围的患者的诊疗信息等。

1.2 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系统要有安全保密、上下级数据一致的功能,要采用严格的用户及权限管理。本系统分别采用管理员、医生和护士三个身份进行登陆,各岗位人员只能拥有自己相应的操作权限,不可越权操作。在本系统中着重强调以下几点:①管理员具有最高的权限,可以完成医务人员信息维护、权限设置、密码管理等工作;②医生可以对患者透析登记信息、化验检查信息、透析记录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来查询、统计透析患者的诊疗信息,并实现信息的输出和打印;③护士可以对患者透析登记信息、化验检查信息进行添加,但不能删除,而对透析记录只有查询权限,护士同样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来查询、统计透析患者的诊疗信息,并实现信息的输出和打印。④用户的登陆身份均是固定的,可以在进入系统后进行密码修改。

1.3 数据流图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进行系统描述,本系统简单的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1.4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它提供了对数据库数据描述的集中管理手段,是“数据库设计者的数据库”。

本系统的数据字典主要由6个数据库表构成,包括:用户管理表、透析登记表、常规检查表、透析检查表、影像学检查表、透析记录表。其中的“透析记录表”主要包括:患者病历号、透析时间、血压、心率、透析液离子浓度、透析器型号等字段。它以患者病历号、透析时间作为联合主键;以患者病历号作为外键与“透析登记表”建立联系。

2 数据库设计及实施

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模型来进行设计。它的基本结构是表,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公共属性实现。它容许用户和设计人员在逻辑环境下操纵数据库,而不必涉及复杂的物理细节,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是当前较为流行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2.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在本设计中规划出的实体有:用户信息实体(医务人员信息)、患者登记信息实体、常规检查信息实体、透析检查信息实体、影像学检查信息实体、透析记录信息实体。采用了E-R图对各个实体进行描述。其中“透析记录信息实体”如图2所示。

系统的整体E-R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省略了各实体的属性)。

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及数据库的建立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系统E-R模型转换为与所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就本设计而言,需要将数据库概念结构转化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得到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SQL Server 2000中建立数据库了,具体过程不再赘述。

3 客户端程序设计与实施

3.1 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软件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在设计过程中,要从用户的应用需求出发,本着操作界面友好、清晰、易学易用、易于维护的原则来进行设计。

本系统客户端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是通过微软的ADO(Active X Data Objects)对象进行访问,所有访问操作均利用ADO对象编程来访问数据库,而非通过ADO Data控件。主要是因为虽然ADO控件几乎不需要任何代码,仅靠属性的设置即可使工程具有基本的数据访问能力,但是其功能比较单一,属性简单,使用起来不是很灵活。所以,将其全部改为通过ADO对象来进行数据库访问操作,完全在程序运行代码中进行,这样可以摆脱数据控件的束缚,直接编写程序访问数据库数据,从而能够开发出更具弹性且高效率的代码。在下文中我将着重介绍公共模块和查询界面的设计过程。

3.2 公共模块设计

上文已经提到,系统与数据库的连接是通过ADO对象来实现的。在通用模块中定义了全局ADO连接对象Conn,系统中的所有与数据库的连接均使用Conn对象。

程序运行时首先运行启动过程Sub Main(),在Sub Main()过程中需要打开ini配置文件,取得相应数据库连接参数的值,然后打开Conn连接对象,启动登录页面。

主要代码设计如下:

3.3 查询界面设计

此窗体界面主要实现比较复杂的查询功能,如查询某一时间段内,某位病人的诊疗信息;根据某项化验检查的不同取值范围,分组查询病人信息,如分别查询血红蛋白小于6g/L、(6~9)g/L之间、(9~11)g/L之间的病人信息等等。

设计步骤如下:

(1) 在“透析中心管理系统”的工程中新建一个窗体,将窗体名称保存为“frm_chaxun”。

(2) 在“frm_chaxun”窗体中添加2个Frame控件,4个Label控件,2个Text Box控件,3个Command Button控件,4个Combobox控件,2个DTPicker控件,1个Date Grid控件。

(3) 在VB6.0的属性窗口中设置窗体及其控件的相关属性。

(4) 主要程序代码设计如下:

4 系统运行与维护

本系统的设计开发是建立在现有的医院网络基础之上,系统后台数据库运行在我院信息中心的OA服务器上,其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中文版,数据库软件为SQL Server 2000企业版。血液透析中心的计算机可以直接和服务器正常连接,安装本系统客户端软件之后即可工作。

本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主要是对数据库服务器的维护,不必聘请专门的维护人员,只需指派现有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就可胜任这项工作。在双机上,一旦系统失效,可以马上启用备用系统,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不间断地系统替换。

目前,该系统的用户群主要是面对临床医务人员,运行环境是医院内部网,其功能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完成透析患者诊疗信息的录入、存储、查询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Ryan K.Stephens,Ronald R.Plew.数据库设计[M].何玉洁,武欣,邓一凡.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汝涌.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3]张国鸣.网络管理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Microsoft Corporation.Visual Bisic 6.0中文版程序员指南[M].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译.北京:北京希望电脑公司出品,1998.

[5]Michael Halvorson.Microsoft Visual Bisic 6.0专业版循序渐进教程[M].希望图书创作室.译.北京:北京希望电脑公司出品,1999.

[6]杨继平,吴华.SQL Server 2000自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动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篇2

(2)设备档案管理包括设备卡片、设备台账、设备变动及设备资料档案。一次性完成设备卡片的制作,并可生成包括总台账、分台账、主要设备台账等在内的20多种台账,随时统计分析全处或部门设备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价值,实现设备报废、移装、调拨、封存、闲置、租借与评估形成动态管理,并及时建立包括设备变动与运行、保养、事故、故障、维修、润滑、评估在内的设备技术档案。

(3)设备的状态管理是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各种手段监视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努力使之保持最佳状态是建立这一模块的目的。目前企业一般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分级管理,根据设备精度检测指标计算设备精度指数如下式:

其中,T为机床精度指数;Ts为某项精度实测值;TN为某项精度容许值;N为精度检查测定项目数,根据计算得出的精度指数作为设备使用保养的依据。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检测数据以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依据采集的设备精度参数、

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数据及设备运行时间参数,建立设备状态动态模型库,形成一套新的、动态的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模式非常必要。

(4)设备维修管理。采用科学分析手段合理安排设备的维修,由过去的计划维修及事后维修,逐步过渡到设备状态维修及预防性维修,这样可以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润滑管理。根据设备润滑五定编制润滑周期计划,实施油质分析动态管理,自动进行润滑材料消耗的统计和分析。

(6)设备备件管理。备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建立备件库和备件储备计划管理两项内容。现场维修工作中,经常发生由于备件储备不足或备件型号不清,只能在设备解体后测绘或查找型号才能获得相应的信息进行备料,而造成工期的延误,所以,建立与每台设备相对应的备件库,及时测绘、收集备件资料,不断的补充备件库信息,逐步建立完备的备件信息库是备件管理的重要工作。备件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收集的备件消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合理的备件库存条件,随时掌握备件库存情况,设置重要或常用备件最低储备量警示功能,适时生成备件储备计划,既保证维修工作的需要,又尽可能降低占用的资金。

(7)系统管理。可实现档案数据备份,为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并可以把数据以Word、Excel等形式输出,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8)设备投资决策。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可靠性逐年降低,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逐年攀升,适时更新设备,以最经济的手段保持和提高设备的加工能力是设备投资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投资决策系统的另一项功能是为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设备周期寿命费用达到最大的寿命周期收入,对于新项目的投资,单纯估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来计算和评价设备投资是不够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要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 浅析5S管理方法

★ 班级管理方法

★ 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和措施

★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

★ 仓库管理方法和流程

★ 苹果树400字作文

★ 苹果树生病作文

★ 库存管理方法与流程

★ 初中生高效时间管理方法

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篇3

【关键词】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

特种设备之所以被称为特种设备,主要是因为其与普遍的设备相比,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更大,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所以无论是国家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特种设备的生产与应用,从设计到维修国家都出现了相应的规定,甚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此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1.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

特种设备管理与普通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鉴于特种设备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危险较大,与企业安全生产紧密相关,引起国家各级领导和广大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受国家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等管理部门的重点监察。

公司在用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场内机动车辆等六大类特种设备约2,600台(辆),压力管道260KM,鉴于公司地处沿海地区的实际,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均缩短了1/3至1/2,无形中给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并加大了工作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准确地掌握特种设备的档案资料、使用情况及检验信息,对提高特种设备工作效率尤为必要。

2.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要求

特种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常见的特种设备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监控其运行状态,以便出现异常情况时,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满足的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效率,更主要的是提高管理质量,为了使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安全性的要求,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做到明显权限,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特种设备管理,这样既不会发生冲突,也容易找到相关责任人。特种设备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比较多的专业性的问题,比如检验、审核等,这些环节都应该由专业的人员负责,以此保证特种设备的使用性能;其次,相关单位或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与此同时还应该明确管理范围,单位或者企业可以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将各种有关信息存入其中,为日常特种设备的管理做参考;最后,达到无纸化办公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针对特种设备的各项管理内容,都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文件的下发、接收以及其他环节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还节约了相关的经费,其实际效益非常大。

3.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传统的特种设备管理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要求,因为需要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尽快将应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特种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表现如下:

3.1静态数据管理模型

这是信息化管理系统开放的主要是目的,所以静态数据管理,就是对特种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无法改变的属性等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管理等,这是信息化系统得以顺利开发的前提。静态数据是建立相关数据库的基础,特种设备种类不一,每一种特种设备都存在着固定的信息组合,因为用户可以根据相关的检索信息进行查询,从而检索到相应的设备,进而进行系统管理。静态信息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编号、型号、生产厂家等,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收集特种设备的静态信息,还能够自行下载。但是在使用该模型之前,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相关人员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允许上岗操作。

3.2动态过程管理

特种设备的动态过程管理是指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的安装告知、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安全附件校验、设备启用、设备移装、设备改造、设备过户、设备停用和设备报废等模块,使用单位在相应的功能模块中填写申请,交由专业管理部门确认、审核,批准后,持设备相关资料到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办理相应手续。确认审核模块由相应职能部门审核用户申请,并可追踪查询审核报告的申请人及流转信息。特种设备的安装告知、注册登记、设备的启/停用与设备报废等功能一般由作业部线上提出申请,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后实行在线批复,最后返回申请部门,按照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完成闭环管理。

3.3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及维护保养管理

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及改造等业务由具有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相应资质单位实行,施工单位在安装及改造前需到质量监督部门办理施工告知后方可施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在用特种设备严格执行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做好特种设备及其附件装置、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记录,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检查记录应详细,包括时间、检测部位、发现的问题、修理情况等,录入特种设备信息系统,为今后的故障维修提供历史依据。

3.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因其特殊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需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完备的设备安全技术管理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必须保证其完整、准确。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5定期统计与汇报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使用管理、检验等情况,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交相关的统计报告及资料,汇报公司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尤其是75T以上冶金起重机、电站锅炉、三类压力容器以及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定期统计汇报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前,使用单位将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备案,办理告知手续情况。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情况。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结果需向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汇报。特种设备启用、改造、移装、停用、报废等,作业部向设备部提出申请,设备部批准后向特种设备原始注册登记机构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介绍非常关键,因为通过笔者的介绍,能够加深相关人士对特种设备的了解,并且提高相关企业开发信息化系统的重视程度。因其特种设备管理本身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在特种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作人员难以承受其工作量,辦事效率与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如果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系统则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梁翠.基于UML的特种设备检验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06(35).

[2]张永林,叶建平,肖原,胡志刚.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系统建模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05).

[3]潘英帅,杨春节,李平.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10).

透析设备信息系统 篇4

1 应用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按人口比例发病的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救治这种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是肾脏替代,血液透析疗法是肾脏替代的基础。我院的血液透析医疗技术和设备近年来也得到高速提升和更新。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不同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的“短期治疗”,而是“长期的维持性治疗”,且治疗间隔较短(2~3 d),而周期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对患者长期治疗信息的跟踪记录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每次透析中的医疗数据、血透机治疗参数,透析前后生命体征,以及日常化验检查、服药等。传统的纸质病历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患者的医疗过程采用“门诊患者住院化信息化管理”[1]。“规范”中对血透室管理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系统对这些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统一规划,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 系统特点

对血液透析工作流程全面支持。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与科学信息管理模式,对原有透析业务工作、管理模式实行优化。长期、完整的患者数据保存能力,丰富的数据分析、检索功能,为医生诊断病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根据。把握全面的工作流程、管理数据,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管理[2]。系统数据库安全保护,对不同医护人员设定操作权限,确保系统数据库安全有效地运行。面向具体应用、针对每项工作的特点精心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使操作简便、易学、响应快。

3 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该模式是在网络基础上,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援,以计算机为客户机的一种系统结构。其关键点在于把数据存取与应用程序分离开,应用程序负责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关系的处理,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的管理,为前端提供数据访问和处理服务。充分利用了用户端微机的处理能力,使服务器的资源压力大大减轻,从而达到系统中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系统的整体性能较高,成本较低。

Visual Studio 2008.net Framework技术,是一个多语言组件开发和执行环境,提供了一个跨语言的统一编程环境。能同时进行Windows应用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以及组件和服务的开发,是微软公司新一代的软件开发平台。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快捷实用的编程方式[3]。

本系统采用微软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2005作为全面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数据库的连接代码表达如下:

根据血液透析的医疗工作和信息化管理流程设计了数据库表单,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表、病程记录表、透析记录表、护理观察表[4]、护理操作表、医嘱记录表、检查化验表、患者透析安排表、费用明细表、耗材管理表、设备运行记录表、消毒隔离记录表、用户表等。各表单之间主要关系如图1所示。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组成

如图2所示,系统主要分诊疗模块和管理模块,其中诊疗模块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程记录、透析治疗护理记录、患者医嘱、化验检查等子模块。管理模块包括患者透析安排、费用明细、耗材管理、设备运行记录、消毒隔离感染控制、用户登录、系统设置等子模块。

4.2 系统主要模块的流程设计

日常透析简单流程如图3所示。在系统设计时对流程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合理制定模块。具体使用情况:医师按照患者病情需要在“透析安排模块”中制定所有患者的透析日期,老患者按日期到达血透室时,根据病情在“透析记录模块”中输入透析医嘱,护士根据医嘱完成操作,并在透析过程中时刻观察病情,将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透析机参数以及相应护理操作项目一起在“透析记录模块”输入。透析结束后,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做出透析效果评估,并在“透析记录模块”中记录,为下次透析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新患者到达血透室时,医师还需在“患者基本信息模块”中输入相关信息,在“病程记录模块”中完成病例首页,根据病情使用“药物模块”“化验检查模块”,然后开出血透医嘱进行血透。另外,医师通过“病程记录模块”定期书写每个患者病程录及阶段治疗小结。

4.3 操作界面设计

针对每项工作的特点精心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方便操作,精确直观显示所需数据。如图4所示,在界面左侧为折叠式功能菜单,方便切换各项功能。中间为患者名单和治疗日期清单,直接选取患者自动加载该患者治疗日期,选取日期即可读取患者治疗数据,方便直观进行数据存储、修改、删除等操作。

4.4 其他主要模块的功能设计

4.4.1 患者基本信息模块

用以存储患者的各种基本信息。

4.4.2 透析治疗记录单模块

用以存储患者的每次透析的详细医疗数据,是本系统中最重要、数据量最大的组成模块。为方便护士定时输入观察数据,利用SQL语句将数据库治疗记录表连接合并护理观察表,并通过DataGrid View控件显示,方便护士输入。关键SQL代码:sqlstr="select血透记录.姓名,血透记录.透析号,护理观察记录.*from血透记录left join护理观察记录on血透记录.透析号=护理观察记录.透析号and血透记录.日期=护理观察记录.日期and护理观察记录.时间='"+time.Text+"'where血透记录.日期='"+Date.Text+"'"。

4.4.3 患者病程记录模块

为医生书写病程录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根据病情制定模板,提高医生的录入效率,使之从繁重的文案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去接触了解患者病情,开展诊疗工作。

4.4.4 化验检查、药物模块

本系统保存患者整个治疗期间的化验检查报告用药情况,方便医生随时调用,避免报告单遗失、用药不明等现象。

4.4.5 治疗费用管理模块

患者费用统一管理,系统根据治疗单自动计费,避免出现漏费、重复收费,生成详细收费清单,按要求日期汇总费用,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关键SQL代码:sqlstr="select收费项目,sum(数量)as总数量,sum(金额)as总金额from患者费用清单where日期>='"+date1.Text+"'and日期<='"+date2.Text+"'group by收费项目order by sum(金额)";汇总结果通过Data Grid View控件以表格方式显示。

4.4.6 患者透析安排管理模块

科学合理安排每位患者透析时间,保证患者疗效也能提高透析机的利用率。系统能够每日在透析前按照患者透析安排表自动生成治疗单,方便医生调阅并制定当日治疗方案。

4.4.7 系统设置模块

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保证系统适用性、延续性。对医护人员设置不同权限,保证系统安全。

5 小结

血液透析信息管理系统(HDIMS)基于最新的.net技术,利用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部分信息资源,结合血液透析实际业务流程,为血液透析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辅助管理,使透析治疗系统化、自动化,资料管理信息化,提高科室的工作质量、诊疗水平、学术水平、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率,从而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红君,夏慧,徐友平,等.血液透析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4):538-540.

[2]管艳,张敬丽,王晶.计算机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5.

[3]Grant Palmer.C#程序员参考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透析设备信息系统 篇5

关键词:MVC模式;Struts框架;Hibernate技术;B/S架构;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36-02

The 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 System of Research Instrument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Web

HE Yi

(Ning Xia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Yinchuan,750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Based on Web, to develop a well-functioned 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researching instrument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egulation in each unit, improve their efficiency and achieve efficient, well-ordered and network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struments in the whole campus, but also could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whole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It c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s 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ization.

Key words:MVC mode;Struts framework;Hibernate technique;B/S frame;the administration-information system of research instruments in colleges

1 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大,设备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加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管理,建立共享机制,提高使用效率,已成为目前高校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现有条件,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现了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满足了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快速性;实现了大型精密仪器的共享、共用管理;实现了教育部、财政部要求数据的上报工作;给全校师生及校外科研人员提供了查询信息的接口。

2 系统的主要角色

用例图1标记了所有的用例,从中可以得知,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系统的角色可以划分为五类。

图1 系统用例图

(1)学校财务管理人员

主要工作为:统计资产财务状况;查询、打印相关财务报表。

(2)学校资产管理人员

主要工作为:完成固定资产的登记;完成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查询、打印各类相关报表;向上级部门上报要求的各种数据;完成设备的调拨、报废等工作;为仪器设备的配置预算及配置方案提供依据。

(3)各教学部门资产管理员

主要工作为:完成本部门新购仪器设备的资产登记工作;提供本部门所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收益情况;上报仪器设备的报失、报损、维修等情况;完成本部门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清查工作。

(4)一般用户及各级领导

主要工作为:查询现有设备的数量、型号、配置、购置日期、存放地点、可否共享、租用等,下载使用说明书及驱动程序等相关技术资料。查询各类统计报表,为决策提供依据。

(5)系统管理员

主要工作为: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

数据库角色是被命名的一组与数据库操作相关的权限,角色是权限的集合。因此,可以为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创建一个角色,使用角色来管理数据库权限可以简化授权的过程。

3 系统工作流程

图2为系统工作流程图。从系统工作流程图中可以看到,首先,由系统管理员定义部门信息,包括部门名称、编码等,然后为每个部门定义资产管理员信息,包括其用户名、初始口令等(当然口令可由用户自己修改),分配角色,有了这些信息,资产管理员就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工作了。

图2 系统工作流程图

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后,输入新购置仪器设备的资产信息及仪器设备的资料内容,或者对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还未进行审核的数据进行修改(这部分数据在经过学校资产管理人员审核后,才能在网络上浏览),或者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要输入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并登记本部门所管理的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情况,以备学校资产管理人员检查或统计时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及共享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批复用户对共享仪器设备的使用申请,答复是否同意使用和可使用的时间段,并提交学校资产管理人员审批;对本部门丢失的仪器设备和老化、损坏无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以及损坏待维修的仪器设备,只有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登录后,才能填写报失情况说明、报废申请或维修申请,这些数据同样要学校资产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后,进行审核批复;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在清查工作中上报本部门仪器设备清查结果,供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清查统计;每年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申报本部门下一年度仪器设备配置方案,这些数据由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统计汇总;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根据本部门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向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对本部门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调出,也可对其他部门闲置而本部门急需的仪器设备进行调入申请,这些数据由学校资产管理人员根据全校资产状况进行批复。

学校资产管理人员登录系统,主要完成对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输入的仪器设备资产信息和资料信息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后,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就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改动。学校资产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完成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填写的报失单、报废申请或维修申请的批复工作;完成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审批通过的共享设备使用申请的批复工作;完成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提交的仪器设备调拨申请的批复工作;完成使用记录、清查结果、配置方案的统计工作。在每年的年终,学校资产管理人员还应完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据上报工作。

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学校资产管理人员完成基本数据的准备工作后,一般用户就可以在登录系统后,对学校仪器设备的信息进行查询、资料下载,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可共享的仪器设备提交使用申请。

由系统工作数据流程图可看出,系统的中心控制角色是学校资产管理人员,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是整个系统基础数据的提供者,而系统管理员则负责用户信息的管理及权限的分配。

本系统的特色就在于资源的共享管理,既要保证本部门、本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又要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提高其使用效益。

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利用Struts框架作为系统的基础架构,分离MVC的M、V、C层,利用Hibernate技术对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提供持久化支持,将这两个框架整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低耦合且易于维护的系统架构。其框架结构如下图3所示。

图3 基于Struts与Hibernate框架的体系结构图

视图层是采用JSP技术结合Struts强大的TagLib来实现,业务层的核心部件是控制器,它是由控制组件ActionServlet、Action-Mapping及Action来实现,业务层还包含逻辑类,该业务逻辑类由封装了与Hibernate交互关系的JavaBean来实现,业务层通过模型层来实现与数据库的通讯,模型层的功能由Hibernate来完成。Hibernate将在JAVA类里使用的HQL语句转换为SQL语句,利用JDBC等驱动操作数据库,完成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工作。关系数据库位于最低层。

5 系统实现

限于篇幅,接下来仅以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来说明Struts框架与Hibernater技术整合后系统体系结构的实现。

用户进入登录页面后系统工作时序图如图4所示。

图4 用户管理模块时序图

用户提交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向控制器发送HTTP请求,控制器根据请求的URL,依据在struts-config.xml中的配置,将HTTP中提交的参数填充到ActionForm中,并选择相应的Action类处理请求,Action会调用ActionForm中的数据及持久层中的类,处理数据,判断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的用户及用户在系统中应具有的角色,根据用户的角色决定应该给用户指向的页面。然后将这个信息封装在一个Actionforward对象中返回给ActionServlet。ActionServlet接收到这个Actionforward对象,在struts-config.xml中进行查找,得到和此指向对应的JSP页面地址,将已处理过的HTTP请求发往此页面,并将此页面发送给用户。

用户登录控制处理涉及到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采用DAO模式,同时以面向接口的设计实现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其中User、 Dept和 Role类是Hibernate对应表的持久化类;HisessionFactroy是Hibernate持久数据库操作sessionFactroy的类,UserDAO一个业务接口,UsersqlDAO继承UserDAO,LazyValidatorForm和DispatchAction类由Struts框架提供,Session和Transaction类由Hibernate框架提供。LoginAction是登录功能的控制类,它继承了DispatchAction类,在管理员登录中需要填写登录信息,这些数据都存储在LoginAction中,LoginAction继承了LazyValidatorForm。

图5 用户登录控制类

6 结束语

通过研究分析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规划设计了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功能模块和运行

流程,设计了教学仪器设备的账目管理、使用管理、共享管理、处置管理、评估与清查、调拨管理等模块,实现了教学仪器设备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尚森,高春玲.校园网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39-42.

[2]高昂,卫文学.基于Hibernate与Struts框架的数据持久化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12):2817-2819.

[3]穆福森,吴观茂.基于Struts +Spring +Hibernate Web应用开发框架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81-82.

[4]黄烟波,张红宇等,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J2EE架构[J].计算机时代,2004,10:29-30.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篇6

一、设备管理系统的现状和目标

1. 设备管理系统的现状

(1) 管理模式效率不佳。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仍处在手工状态或半自动化状态。导致了工作效率不佳。

(2) 信息共享程度有限。企业内设备管理的数据以传统的方式保存或者以离散的表格保存到计算机上, 其他部门无法浏览和共享, 设备管理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

(3) 信息滞后、失真。设备信息由人工统计, 无法将原始数据及时、准确传至有关人员, 使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2. 建设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1) 规范业务流程, 强化制度管理。实现管理由手工向自动化模式转换, 提高管理数据的准确实时性。

(2) 实现设备管理数据的高度集成, 使投资利润率最大化, 改善产品质量,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 降低管理成本。

(4) 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为资产管理和设备投资提供决策支持。

(5)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浪费, 杜绝各种管理漏洞, 提高竞争力。

3. 设备管理系统建立的目标及前景

(1) 解决问题。

(1) 建立设备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 形成规范、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 解决设备管理数据共享程度低、信息滞后、信息失真、资源利用率低、历史数据无法得到充分应用等问题, 提高设备管理工作质量。

(2)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 采集、处理、存储和使用各类设备基础数据和监控动态信息并进行分析, 辅助各级管理部门进行计划与决策。

(3) 将设备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有效对接, 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2) 实现目标。

(1) 数据一次采集, 全局共享使用。不同科室部门的基础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人工输入将现场数据一次采集到系统数据库, 供各层次控制系统共享使用, 在确保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 实现管理数据的分类汇总、加工、分析。

(2) 数据分析加工, 支持企业决策。系统的实施和运行, 使得管理层从宏观上了解设备情况, 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3)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 保证基础数据的及时采集和送达, 根据系统预设的条件自动给出提示, 降低等待和停工的资源浪费。同时系统实时记载各班组、各车间以及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从而促进了职工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1. 系统功能

(1) 平台设置。包括系统基础编码初始化、组织机构设置、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组装、系统安全管理等功能模块。

(2) 设备管理。包括各种设备档案的建立、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点检、设备润滑、设备检修、特种设备管理功能模块。

2. 系统特点

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灵活、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树型结构管理, 各项目一目了然;管理数据的高度集成, 为决策提供依据;统计数据, 图形显示分析, 直观生动;报表精确打印;系统操作日志记录, 保留操作痕迹;方便灵活的系统设置;零客户端安装;保留多个系统接口, 可扩展性强;重要的文件、数据可直接生成Word、excel、文本等格式文档文件, 便于存档和再处理。

三、设计方案及系统环境

1. 设计依据 (见表1)

2. 设计原则

(1) 规范性。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相关部委制订的有关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方针政策, 遵照国家自动化集成控制相关标准, 达到自动化建设标准化、实用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2)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设计本着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同时, 注重系统的实用化, 使先进的技术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就是通过建立系统与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项工作需求, 特别针对客户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与建造, 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建成速度。

(3) 可扩充性。采用成熟的、可靠的开发技术, 使系统既能满足现行业务的集成控制, 又能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4) 易用性。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方便用户使用, 要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准确简明的操作提示、简单方便的操作过程。

(5) 开放性与标准性。系统设计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和支持多种协议的开放式的系统。系统符合有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使系统达到统一。本系统既可独立运行, 又提供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实现将来ERP中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运行。

(6) 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设计注重可靠性, 不仅考虑硬件的可靠性, 还考虑应用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安全性体现在网络系统的安全设计、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应用系统的安全保密方面。

3. 软件运行环境需求

网络结构设计应用基于Internet。

Web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客户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98/XP/NT/2000。

数据库系统和环境:Oracle 9i for Win等。

4.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

Web服务器:CPU PIV 1GHz, 512M内存, 硬盘SCSI硬盘阵列, 网卡100M以太网卡, 显卡32bit32M显存1024×768。

工作站:CPU P41.4GMHz, 内存512M, 硬盘40G, 网卡10M/100M以太网卡, 显卡32bit 32M显存1 280×1 024, 显示器17"纯平。

数据库服务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小型机或高档PC机。

外设配置:系统配备下列外围设备以便系统正常、稳定、安全的运行。

打印机、防火墙、三层交换机、磁带备份设备、不间断电源 (8h以上) 、温度控制与湿度控制系统。

四、结语

企业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篇7

目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日趋完善, 并朝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如办公自动化 (OA) 、电子商务 (EC) 、专家系统 (E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本文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通过对设备管理情况的实践和探索, 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 将企业中重要的设备管理进行信息化, 开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能促进和改进管理流程以及规范化。一方面, 随着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需要用户定义业务流程, 迫使用户进行流程的规范化建设。另外一方面, 可以将国家规范和本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的管理流程和规则引进, 从而促进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规则规范化。系统将会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将企业中重要的设备管理进行信息化, 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并促进企业流程和规则的规范化建设, 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及关系设计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计划管理、备件管理、维修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内容;涉及设备管理中的计划、维修、归档等设备全部生命周期;规范了人 (使用者、管理者) 、物 (设备、备件) 的关系和管理流程。

系统总体需求用例如图1所示:

计划管理如图2所示:

备件管理如图3所示:

维修管理分为维修计划、润滑管理以及维修记录三部分。计划管理包括设备保养、报修以及改造设备计划管理, 设备润滑计划通过润滑计划来进行管理, 维修计划则通过维修计划进行管理。维修管理如图4所示:

维修计划包括:

保养计划:主要包括: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记录、本月保养计划、未完成保养清单五项内容, 明细列表均可打印输出。

设备报修:主要是指设备信息, 报修原因, 现象描述。

设备改造:设备改造和更新, 更新改造录入。

维修计划如图5所示:

维修记录是系统的关键, 信息包括维修内容、维修人、维修发生的费用、维修时间等, 如果固定资产原值发生变化, 还需要改变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值。这部分内容参照固定资产国家相关法规。维修记录包括:

故障基本信息表:故障研究, 故障的统计分类及设备在整个使用期内的故障特征。

故障记录:本应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设备的维修记录进行登记和管理, 包括记录移动/查找、打印、添加、编辑、删除等操作。

维修费用分析:对设备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设备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定方法, 确定各故障的预防性维修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的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 在保障设备完好的前提下, 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对设备的维修策略进行优化。

故障统计表:主要记录了设备故障发生的日期、故障维修方式、故障类型, 并掌握设备运转状态磨损情况。

维修记录如图6所示。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

人员管理:包括部门和人员的管理。

权限管理:权限设置、登陆权限校验、用户密码管理。

密码修改:个人登陆后修改个人密码。

系统管理如图7所示:

档案管理主要包括:

设备编码:根据管理内容确定设备编码范围。最好能对所有的设备一次性进行编码, 便于保证编码的统一性。过多的编码会影响系统性能。

借用管理:主要分为“借用申请”“借用审批”“借用一览”“归还登记”。借用申请在资产类别表中选择借用的资产所属的类别, 然后填写专用设备借用申请表。必须录入完整的信息才能成功提交系统。

图纸管理:图纸管能够管理图纸的基本信息和为了更好的保障图纸管理的安全性理, 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图纸管理的正常流程。

技术资料:本应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本系统的所有数据表进行打印工作, 从而完成了本系统的数据资料的硬备份。

档案管理如图8所示:

3 结语

运用该系统后, 通过加强计划管理、定额管理, 充分利用库存, 统一调配, 合理储备。

企业备品配件管理, 高度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集中化, 能全面完整地收集、积累、分析数据, 及时传递多项信息, 增加管理透明度。采购人员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比三家, 研究谈判策略, 使在采购时间缩短的同时节省了采购费用。

保证了生产设备正常运行。设备故障率降低, 生产运行良好, 由于库存费用下降, 采购费用节省,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数据的权威性、合理性、准确性、及时性, 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秀芳.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新技术新工艺, 2002, (11) :6-7.

[2]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Robert C.Marti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9) .

我院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的应用 篇8

针对上述问题,为实现对医疗设备维修的科学化管理,我院从2010 年下半年起,由科主任带领全科人员和一家软件公司合作,针对中医院设备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不断修改完善,逐渐建成了我院独特的设备维修信息系统[2]。

1 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及功能

1.1 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设置

我院的设备维修信息系统属于医院内部网络的一个子系统[3]。登陆医院内网,点击设备管理即可进入设备维修信息系统,该系统设置:1 故障报告;2 短信通知;3 维修人员登录;4 设备详情;5 使用状态;6 故障统计;7 维修费用统计;8 工作量统计;9 受理时间查询; 10 返回院内主页等10 个模块,涵盖了我科室工作的全部内容,实现了设备信息管理快捷,资产管理明确;同时也保障了临床科室实时了解设备使用和维修状态、维修进度以及维修具体费用;利用工作量统计模块又实现了对我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1.2 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1)故障报告和短信通知模块。故障报告模块中涵盖了医院的所有科室,选择本科室出现故障的设备后,设备报修界面会出现历次本台设备发生故障解决的办法,如果参考以前的故障处理办法,科室自己仍然不能够解决故障,便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表格填写,然后进行提交[4]。故障报修表格提交后,除了内网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网页出现该故障的报修情况外,设备科所有人员实时可以接到一条手机报修信息,告知某科室某台设备出现什么故障、故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完整的故障报告信息,设备科的工程师第一时间了解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从而做出快速解决设备故障的方案,并去实施执行。

(2)维修人员登录模块。工程师进入该界面,对故障处理分为2 种情况:1 故障比较严重或需要更换配件时,在维修过程一栏中填写具体的维修过程,是需要等配件还是需要厂家工程师前来处理等详细信息,方便设备使用科室了解工程师处理故障的进展以及设备科内部考核时进行数据查询;2 故障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维修工程师需要填写整个维修步骤,方便以后该设备发生相似的故障时,设备科其他工程师进行查询、学习,也完善了该设备在整个运行中记录跟踪。同时,根据需要又增加了另外一个协助维修功能,此功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设备科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督促大家及时完成接收的工作。

(3)设备详情和使用状态模块。通过设备详情模块,可以了解医院各科室目前在用设备的所有信息,包括设备购进日期、档案编号、产品规格型号、数量、生厂产家、厂家电话、价格、设备管理人以及是否需要计量等。并且可以按照这些关键项查询全院设备,进行类别汇总。打开设备使用状态模块可显示出目前各科室设备所处状态,包括故障、在用或报废。该功能的设立便于设备使用科室主任了解本科设备状态,也方便医院院领导对我院所有设备状态的掌握,为医院今后设备购进提供决策依据[5]。

(4)维修费统计模块。通过统计维修费用,医院既可了解某科室某台和该科全部设备的年维修费用,也可掌握全院全部设备的年维修费用,以便对于下一年的设备更新或保修做出正确选择。另外,医院管理部门也可据此进行科室的绩效核算[6]。此模块主要用于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管理。

(5)工作量统计和受理时间模块。通过每月月底工作量统计,掌握设备科每位工程师的实际工作量。结合科室设定的月完成维修工作时间和数量,算出个人是否达标或者超额完成工作量,以此进行加减分;受理时间的设定,是为了保证临床科室报修后,在线的所有工程师都能及时受理报修工作,快速解决故障,保障一线正常工作,不推诿和延误设备维修。如果出现长时间不受理的,结合医院的绩效考核标准会做出相应的处罚[7]。此模块主要用于设备科内部考核的管理。

2 结语

我院是濮阳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于2013年启用新的16 层病房大楼,医院正以三级甲等中医院为起点,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医院服务水平,为促进濮阳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8]。医院设备正处于更新换代和快速增长的时期,通过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的建立,依托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大容量数据存储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医院设备的申请、购置、维护、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快速反应,为设备管理工作构建协同管理的业务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化的绩效考核,提高医院设备管理工作效率和保障水平。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院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的构建及主要模块的功能。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设备管理工作效率和保障水平。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绩效考核,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文山.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0,5(3):57-58.

[2]丁效军,郑理华,陈宇珂,医学工程科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2012,(2):132-133.

[3]陈薇,欧阳昭连,周平,等.在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2):212-215.

[4]李彤,陈伟豪,谢伟柯,等.浅谈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12,(10):39-41.

[5]李贤威,曹阳,赵惠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学装备,2011,(7):44-46.

[6]张超群,钱志凤,王红宇,等.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3):236-237.

[7]廖廓,潘敢.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87-89.

体检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设备维护 篇9

关键词:软CIS,Eis Worklist Dicom 存储,Pacs lis 接口,服务

1 概述

随着人民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健康体检管理方式诸多不足逐渐显现, 以体检信息为主线, 客户服务为中心, 健康指导为纽带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开始提供快捷、高效、优质、准确、规范的体检服务。

2 体检信息系统的功能介绍

(1) 登记预约模块包括:预约;根据体检单位或个人确定体检项目完成个人登记、单位登记;根据预约的体检项目打印体检指引单、检查申请, 根据条码服务打印体检条码, 完成体检信息的管理。

(2) 费用管理模块包括:个人、单位收费、退费、费用审核、财务核算、统计、VIP管理等功能。对于单位体检, 一般情况不用先交费, 由体检中心人员与体检单位协商付款金额、手续等。

(3) 分科检查模块。使用科室为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放射、彩超等各个功能检查科室, 通过调用Worklist提供的体检人员信息, 完成体检人员在本科室的检查项目和科室小结及图文报告, 提供丰富且可自定义的模板, 并完成图像调阅、查询统计。

(4) 体检lis模块。检验科根据体检者的体检条码采集检验标本, 经过检验设备分析并生成检验结果, 且提供各种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5) 终检审核模块。各科室的检查结果自动汇总到终检处, 终检者根据体检者的历次体检结果及各科室小结, 利用系统提供的专家数据库生成终检结论和健康指导建议。打印内容包括:封面、主检报告及健康指导建议、分科小结, 检验分项结果、检查图文报告。

(6) 统计查询模块。主要完成体检档案查询、科室医生工作量、体检汇总统计、体检收费统计、综合结论诊断统计、病种分类等综合卫生经济统计分析。

(7) 系统设置模块。包括体检项目、设备设置、人员权限等配置和管理。

3 体检信息系统的架构及组成

服务器用双网卡, 硬盘做raid5, 操作系统采用win2003 server, 数据库为sq server2005。体检信息系统的5个服务分别为:Cis后台服务器管理程序、Lis interfac server、Eis interface server、Pacs数据管理服务、Worklist Scp服务。提供Dicom图像传输接口的医疗检查设备 (比如CT、DR、彩超等) 配置体检信息系统提供的Dicom存储服务、Worklist Scp服务的参数:AT Title、Ip Address、Port, 向服务器端发送体检人员的检查图像。其余检查设备 (比如心电、动脉硬化等非Dicom连接设备) 通过体检系统专用接口程序接收检查图像, 并传送到服务器端。各个检验设备通过设备自带的工作程序及检验接口数据传输程序, 向服务器端发送检验结果。

4 体检系统的维护与设备的软硬件故障处理

4.1 西门子ACUSON S2000彩超系统软件升级后不能上传图像

西门子彩超主机系统软件升级前使用正常, 升级后配置体检信息系统提供的Dicom参数, 网络测试与服务器端连接正常, 在彩超主机存储图像正常, 服务器端就是接收不到彩超主机上传的Dicom图像。

初步判断原因应在彩超主机的参数设置方面有差错, 最终在升级后的彩超主机的存储配置页发现transfer syntax下的Implicit Littl Endian、Explicit Little Endian、Explicit Bi Endian这3个选项的前两个选项均被勾选, 去掉Explicit Little Endian选项后上传图像正常。

4.2 心电图机不能传送图像, 提示接收端未准备好

心电图机检查的图像通过本机程序上传至工作站主机, 工作站的体检接口程序上传检查图像至服务器。心电图机提示提示接收端未准备好, 应该是检查图像未能存储在工作站主机。检查网络, 发现心电图机与工作站主机网络连接正常, 进入心电图配置程序, 发现心电图机的存储选项有存储卡和网络, 默认选项被修改为存储卡, 而心电图未配置存储卡。修改心电图机的存储选项为网络后检查图像传输正常。

4.3 动脉硬化机心音探头杂波干扰

在给体检人员检查动脉硬化时发现, 心音图形杂波干扰严重, 图形无临床意义。检查设备, 确认线路连接正常, 其余探头工作正常。更换此心音探头后干扰消失, 图形正常。

4.4 数据库的死锁

某日, 检查科室报告不能上传图像, 检查服务器发现, 系统提示“事物与另一进程被死锁在锁资源上, 并且已被选作死锁牺牲品, 请重新运行该事物”。将服务器重新启动后, 各部门运行工作正常。

5 应用效果

体检中心采用体检信息一站式的采集和处理, 方便了体检人员, 保证了体检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为体检人员提供了优质、规范的体检服务;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强化了服务质量, 为管理层提供了诸多综合卫生经济统计分析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刚荣, 汪鹏.数字化体系-医院科学发展的推进器[J].中国数字医学, 2007 (02) .

透析设备信息系统 篇10

系统设计分析

在设计和应用系统时,我们首先根据当前的设备报修现状,分析了基于网络的设备报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针对报社印刷厂的日常报修流程,分析了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流程,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了合适的设备报修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的设计实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设备报修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加强了对维修工作的统一管理、安排以及对维修过程的全程监控,节省了维修工程师的时间成本和办公耗材成本。

1.系统的主要模块

基于web的设备报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用户信息管理,可以对用户进行登记、查询与删除操作,用户主要包括管理员、报修人员、维修工程师等;公告信息管理,主要实现对报社印刷厂内部公告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报修信息管理,主要实现故障报修,报修单的查看、修改、删除及对维修工程师满意度的评价;维修信息管理,主要对报修单进行管理,实现对报修单的查看、接受、修改及转单等功能;系统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登录系统的用户做合法性检查,如果连续三次登录出现错误,直接退出登录,防止非合法人员进入系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帮助信息管理,实现后台增加其他帮助信息功能。

2.系统流程图

开发者通过深入了解开发项目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流程图表达系统的流程,是开发者对了解开发项目的业务总结。通常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是一个循环。基于web的设备报修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系统流程图解释了整个工作流程:报修人员登录设备报修信息管理系统,此账户可以添加报修类别、报修(机电)部门名称以及故障描述等报修信息;系统管理员登入系统后可以看到报修人员报修的信息,根据报修情况将报修故障分配给相应的维修工程师,并且实时查询维修状况;维修工程师通过查看报修单中的设备类型、设备故障履历表以及故障描述来维修设备,如果能解决该故障,就直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系统,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就需要寻求其他帮助或请求印刷机供应商派工程师进行修理;管理员从系统得到维修工程师的反馈信息后,把处理结果反馈给报修人员和车间主管。维护入库管理是用来记录维修工程师维修的记录或者外送维修的记录,用户、管理员以及维修工程师可以随时查询维修记录以及处理方法。

3.系统关联图

系统关联图确定了从外部项到系统的数据流以及从系统向外部项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在其他层次的数据流中不允许减少,也不允许增加。各层次内部的数据流不受关联图的限制。图2为系统关联图。

图2中F1至F8数据流的意义如下:F1为填写报修单,报修人员申报报修的过程;F2为处理回复单,系统反馈报修人员的报修信息的过程;F3为提交报修单,系统提供给管理员报修信息的过程;F4为处理完成单,管理员接到维修处理完信息后,将结果反馈给系统的过程;F5为维修通知,系统通知维修工程师维修的过程;F6为维修情况反馈,维修工程师反馈报修情况的过程;F7为外送维修通知,系统通知外送维修厂商的过程;F8为维修情况反馈,外送维修厂商反馈报修情况的过程。图3为系统的逻辑模型。

4.系统E-R图

图4为系统E-R图:①报修,实体集[用户]与[报修产品]之间的M∶N联系,即一个用户可以报修多个产品,而一个产品可以被多个用户报修;②维修,实体集[报修产品]与[维修工程师]之间的M∶N联系,即一个报修产品可由多个维修工程师进行维修,而一个维修工程师也可以维修多个报修产品;③查询:实体集[维修库存]与[用户]、[管理员]、[维修工程师]之间的1∶N联系,即一条维修库存记录可以被多个用户、管理员、维修工程师查询,但是一个用户、管理员以及维修工程师只能同时查询一条记录;④入库:实体集[报修产品]与[维修库存]之间的1∶1联系,即一个报修产品会有一条维修库存记录,一条维修库存记录只能代表一个报修产品。

5.系统的目标设计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该系统要实现以下目标:①模块要全部采用B/S系统开发,用户无需在本地计算机安装软件就可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操作。②模块采用ASP开发,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可以在任何支持ASP标准的服务器上运行,非常方便以后的维护和系统升级。③只要系统允许,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该系统。④维护费用低,所有的维护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员只需把服务器连接上网即可进行维护和升级,这对人力、时间、费用的节省相当可观。⑤模块采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离的方式,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得到很大提高。⑥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易操作。

系统的实现

1.登录界面

通过Visual Studio设计如图5所示的用户登录界面,并将其保存为M a c h i n e . a s p x中的一个Panel面板,通过地址栏中的参数Machine.aspx?action=Login访问。用户登录成功后,会连接数据库的SB_admin表,根据管理员分类(Admin_cat_id)数据的不同判断具体进入系统后的权限。

2.系统首页

进入系统首页(如图6所示)后,用户可以看到维修信息,点击报修单列表中的“维修记录”按钮可以查看报修单的详细情况。由于是后台管理,考虑到每一条报修单即每条记录要能够给用户回复相应维修信息,同时如果出现误报现象能够将记录删除, 所以在“操作”中可以通过“删除”按钮直接删除,点击“维修记录”按钮进入维修管理界面(图7),修改故障描述或添加维修记录。

3.报修界面

同样创建Panel面板PanWorkReport,通过Machine. aspx?action=WorkReport访问,设计如图8所示的故障报修界面,报修人员根据故障的情况填写各项内容,最后将数据提交到SB_WorkReport数据库中,然后由报修部门主管审核,通过图6的系统首页界面显示。

4.维修管理界面

当维修工程师处理故障后,在系统首页界面点击“机电”按钮,系统根据登录用户信息显示“机修”或“电工”,再点击“维修记录”按钮进入维修管理界面,填写维修记录。

5. 机台人员对维修结果确认

报修人员成功登录后可以在维修管理界面查看自己的报修单信息及维修工程师的维修记录,并对维修结果点击“机台确认”按钮进行确认。

对于报社印刷厂来说,报纸的印刷发行是实现采、编和广告信息最终产品,体现信息时效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报业竞争对出版时效的要求很高,决定了报社印刷厂必须以时效为重点的行业性,而报纸是通过印刷设备印刷出来的,印刷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是实现出版时效的基础。一旦印刷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维修力量跟不上,使出报时间晚点或者设备不能运转,无法出报,其社会影响非常大。而基于web的设备报修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有效保证设备利用率,保障印刷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地避免印刷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

上一篇:随笔评语写作艺术下一篇:网上开店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