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平衡设计

2024-05-06

资金平衡设计(精选六篇)

资金平衡设计 篇1

一、JN城市轨道交通资金平衡模式

轨道交通生命期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建设期资金平衡, 主要是政府资本金投入 (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0%至50%) , 其中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投入、周边土地和上盖物业开发形成收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投入;另一部分则通过地铁公司融资 (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0%至70%) , 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运营期资金平衡是建设期形成的资产通过每年的折旧加上日常运营成本、维修成本等, 通过运营票价收入和沿线资源开发收入进行平衡, 按照成本定额测算, 不足部分政府补贴。

在财政直接投入与转移支付的过程中, JN市大致经历了市政府主导的债务融资平衡、市区两级共同出资平衡、负债融资加部分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资金平衡等不同阶段, 三种方式也是JN市城市轨道交通不同时期资金平衡模式的不同选择, 而无论哪一种选择, 最终依靠的是轨道交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资金平衡。

二、JN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资金平衡体制探索

针对JN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现状, 亟需改变目前投资主体单一、过度依赖土地和由市级财政大包大揽的投融资体制, 同时利用财政资金和现有资产的杠杆作用,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具体思路为:本着“谁受益, 谁出资”原则, 由受益区承担相应项目的建设及还本付息资金, 并分享项目运营及综合开发收益或承担亏损, 构建市区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资金平衡管理创新机制。

可由相应区级政府投资主体参与, 由JN地铁公司代持市本级股份, 成立项目公司负责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投融资管理, 明确项目公司投资主体地位, 发挥地铁现有资产的杠杆作用, 通过将相应线路资产注入项目公司, 为项目公司融资创造条件。由市区财政按照线路途经各区轨道交通线路站点比例确定市和沿线各区应承担的出资额, 项目公司资本金由市、区以财政拨款投入, 各区承担的工程征地拆迁费用计入资本金投入。资本金按照建设进度到位, 各区每年承担的还本付息金额根据还款进度确定。项目公司拥有项目资产所有权, 拥有项目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和资产处置权, 享受项目收益或承担亏损。项目公司可以通过市场化选择项目建设单位、运营和资源开发单位, 也可以委托JN地铁公司所属公司分别负责项目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 项目公司与委托公司之间形成契约关系, 让双方责权利关系更明确, 并在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营方面形成适度的竞争机制, 从而有效降低地铁建设和运营成本。

三、JN城市轨道交通S1线资金平衡方案设计

1. 项目概况。

S1线位于JN市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中的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上, 串联JN高铁站、机场等城市主要客运交通枢纽, 并预留对外接口, 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本项目工程线路总长为34.9公里, 总投资为133.34亿元, 单公里造价3.82亿元。S1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来源于资本金和负债。按照发改委工可批复, 其中资本金占30%, 共计40亿元, 其余占70%、共计93.34亿元进行负债融资。项目投资回收期25年 (含建设期) , 财务效益需政府财政补贴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S1线工程建成后, 可通过与已建或在建的一、三号线等城区干线形成换乘, 进一步扩大各线的客流吸引范围, 充分发挥线网的规模效应, 提高线网的整体效益。

2. 经营预测。

城市轨道交通其属社会准公益性项目, 票价水平不能太高, 但票价收入是经营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 它关系到经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票价的制定既要考虑经营成本和企业的利润, 还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S1线平均乘距14.68公里, 按照JN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票制票价, 平均票价约为4元/乘次。客流预测年限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由初、近、远期的定义确定S1线客流预测的初期为2018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40年。项目建成初期 (2018——2024年) , 平均客运量为9.86万人次/日;近期 (2025——2031年) 受整体客运需求、轨道网络进一步完善等影响, 客运量迅速增长至21.61万人次/日, 远期 (2032——2041年) 二期工程开通, 客运量为41.85万人次/日。根据客流预测, 运营首年平均日客流量为4.95万人次, 日均客运收入为19.8万元, 全年运营收入7227万元。按照目前已运营线路客流量年增长15%的速度, 其年运营收入也以15%递增。除票务收入外, 本项目广告等非票务收入, 按票务收入的20%计, 每五年20%递增。上述两项组成S1线的营业收入, 运营首周年营业收入为8672万元。据此测算, 在不考虑政府补贴收入的情况下, 该线路运营期前10年累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15.12亿元, 至运营第13年方能实现经营性现金流正数, 加上债务还本付息资金需求, 项目自身偿债能力较弱。

3. 资金需求。

S1线项目总投资133.34亿元, 按照工程投资进度, S1项目资本金总额为40亿元, 分四年建设期到位, 各建设年度的工程用款强度为4亿元、46亿元、40亿元、43.34亿元。本项目自北向南途经FT区和HY区两个行政区, 途经FT区5个站点 (全部为地下站) , 总长10.3公里, 投资额65.5亿元, 客流强度较大;途经HY区8个站点 (全为高架站) , 总长24.6公里, 投资额67.84亿元。途径两区的站点比例为4:6。本项目除去资本金40亿元外需负债93.34亿元, 根据项目投资回收期情况, 按贷款总期限24年 (含建设期4年) , 其中还款期20年, 平均利率7%, 需支付利息总额79.39亿元, 还本付息总额为172.73亿元。因此, 本项目建设和还本付息资金总需求为212.73亿元。

按照站点比例, FT和HY区应承担资金比例为4:6。为便于项目融资主体运作, S1项目公司由FT区和HY区各自的投融资平台和JN地铁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JN地铁公司代表市级出资并控股, 持股比例为60%。结合市区两级财政状况, 项目资本金由市级财政安排24亿元, 两区承担16亿元, 分四年逐步到位。

负债资金方面, FT区需筹集37.34亿元、HY区56亿元, 两区相应地承担其负债金额的还本付息, 按照24年贷款期限, 从第五年开始还本, 至第24年结束, 还款期20年采取先松后紧的还款方式。经测算, 按照平均年化利率7%, 需支付利息总额79.39亿元, 还本付息总额为172.73亿元, FT、HY两区按4:6比例分担, 需各自承担还本付息额69.1亿元、103.63亿元。

4. 市区共建运作模式。

S1项目可由JN地铁公司牵头, 相应区级政府投资主体参与, 成立S1项目公司负责本项目投融资管理。S1项目公司可以委托JN地铁公司所属公司分别负责项目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 也可以通过市场化选择项目建设单位、运营和资源开发单位。在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基础上, 构建合理的财政补贴等补偿机制, 并运用多种融资工具实现资金平衡。

项目公司负责所属线路的投融资工作, 负责相关线路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 拥有项目资产的所有权, 可以通过市场化进行融资, 并负责项目资产经营管理。项目公司由JN地铁公司控股, 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方面, 既要考虑轨道交通特点, 与全市轨道交通统筹协调, 同时也要在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体制。S1项目公司作为项目业主, 可以委托JN地铁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管理, 也可以在全市地铁建设规划的统筹安排下, 通过市场化选择项目建设单位, 加强项目管理, 进一步控制建设成本的投资支出。S1项目公司可以委托JN地铁公司进行运营管理, 或者市场化选择地铁运营管理单位。项目公司与运营单位之间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从网络化运营管理角度对全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输计划进行协调。JN项目公司拥有资产所有权, 资源开发则通过公开招租等市场化方式选择具体经营单位, 交由社会化经营。

5. 资金平衡方案。

JN地铁2013-2016年同时建设6条线路, 建设资金需求为835.75亿元, 其中2013年284.78亿元, 2014年281.31亿元, 2015年220.9亿元, 2016年48.76亿元, 近期投融资压力巨大。

S1项目总投资133.34亿元, 根据工可批复, 项目资本金总额40亿元, 其他资金93.34亿元负债筹集。本方案中, 需充分发挥考虑实现资金近期、中期和远期平衡的要素, 让资金从时间上、空间上实现平衡。因本线路与其他主城区运营线路不同, 通勤客流量较少, 需在运营第13年方可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正数。资本金40亿元按照工程投资进度, 由市区两级纳入年度预算, 分次拨付到位。资本金中, JN地铁公司代持市级股份, 股权比例60%。S1项目公司作为主体, 发挥资本金杠杆作用撬动93.34亿元负债, 负债的还本付息则按照线路站点比例, 完全由两个区承担。

(1) 资本金来源。资本金总需求40亿元, 按照工程进度, 分年度拨付到位。其中市级、FT区、HY区各自承担24亿元、6.4亿元、9.6亿元, 于建设期内全部到位, 其中第一年资本金总额1.2亿元, 市级0.72亿元、FT区0.19亿元、HY区0.29亿元;第二年资本金总额13.8亿元, 其中市级8.28亿元、FT区2.21亿元、HY区3.31亿元;第三年资本金12亿元, 其中市级7.2亿元、FT区1.92亿元、HY区2.88亿元;第四年资本金13亿元, 其中市级7.8亿元、FT区2.08亿元、HY区3.12亿元。

(2) 负债资金的筹措。考虑到偿债压力, 93.34亿元债务总期限设定为24年, 建设期4年为宽限期, 只提款、不还本, 试运营第一年开始至第20年为还款期, 且还款采取前松后紧形式, 拉平资金峰谷, 有效应对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时期的巨大建设投资和还本付息压力。S1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可采取以下方式筹集建设资金:60.34亿元银团+30亿元PPP。

组建银团贷款仍为本项目主要融资渠道, 银团贷款最长期限可达30年, 有还款宽限期, 在项目建设期只提款, 不还本, 在还款方式上也可以采取较为灵活、有利的方式来平衡项目资金, 但也因其受银根、政策影响较大, 在提款期也存在一定波动。将设备投资30亿元的部分以PPP方式融资, 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社会资本, 有效缓解了建设期政府投资的压力, 同时该社会资本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有利有工程式的顺利实施。

PPP方由公开招标来确定, PPP成立的项目公司负责该设备投资的资金筹集, 建设期结束后S1项目公司分年对其进行股权回购, 股权回购资金来源为补贴收入。由于社会资本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因此股权回购期通常与建设期持平, 为缓解短期内回购资金压力, PPP项目公司亦可采取“30%资本金+70%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S1项目公司在回购期内只需对PPP项目公司资本金的部分进行回购, 其负债在股权回购完成后进行债权变更, 由股东S1项目公司承接。如PPP项目公司在建设期可举借21亿元长期债务, 期限20年 (含宽限期4年) , 则还款期为16年, 平均每年还款仅约1.3亿元。

利用上述PPP融资方式,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资本与公益性项目之间找准了切入点, 分担了政府近期资金压力;二是将30亿元负债转移至表外, 有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三是股权回购期只对其9亿元资本金的部分进行回购, 剩余21亿元债务还款年限分摊至16年进行归还, 将原本于3年内回购30亿元、平均每年10亿元的资金需求压缩到平均每年仅需3亿元。

(3) 运营及偿债资金来源。为满足还本付息要求, 项目从运营首年至第20年需补贴总额166.06亿元, 平均每年8亿元。两个区分别以财政拨款、土地运作收益等作为偿债资金来源, 通过全市轨道专项基金运作, 由市财政开立资金专户扎口管理, S1项目公司每年向债务主管部门报送偿债资金需求, 债务主管部门向市财政局递交用款审批意见, 由区财政将预算资金划至专户补贴到位。据测算, 项目从运营期第1年至第20年累计需政府补贴166.06亿元, 其中第1-10年为高峰, 年均补贴约10亿元, 平均两区分别为4、6亿元。

四、结论与建议

近期,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系列文件, 并就引入社会资本 (PPP) 如何参与公益性、准经营性项目出台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和细则。笔者认为, 政府推动PPP模式有三大动机, 一是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以弥补财政资金之不足;二是提高效率, 更有效地利用、配置现有资源;三是通过职能、激励和责任的再分配推动相关领域改革。但PPP应根据具体的情况, 考虑不同行业、地域、城市发展水平等选择适合的模式。就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本身属性而言, 其建设施工难度高, 运营专业性强、统筹性高、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社会资本往往逐利性强, 且很难具备特许经营的条件。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仍应以政府为主导, 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而非“一刀切”,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 最适合的融资手段仍然是大体量、长期限、低成本的直接或间接融资, 以时间换空间, 维持资金的动态平衡, 而“权益共享, 风险共担”才是增强轨道交通资金动员机制、外部效益内部化的重要前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准公益性项目其资金动员机制已日趋多元, 但因其准公益性的特征, 存在着运营收入公益化和运营成本市场化的矛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量大、运营成本及偿债资金支出大、投资回收期长, 当规模经济效益未显现时, 项目自身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平衡。本文将通过当前JN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发展现状, 对投资主体、融资主体和实际偿债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分, 实现从管理体制到融资模式的有机契合, 建立强有力的资金动员机制, 并以S1线为例, 创建“权益共享, 责任共担”的市区共建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资金平衡模式, 最大程度将外部效益内部化, 实现项目建设运营资金动态平衡。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资金平衡模式,市区共建,JN市,S1线

参考文献

[1]张晓莉,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年;

[2]王灏,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

资金冻结与现代支付的摩擦与平衡 篇2

根据福州新闻网2010年6月8日报道[1], 因同事QQ被盗用, 王小姐被骗汇款6000元, 发现被骗且经查钱款仍存在对方账户里时, 王小姐马上电话报警并要求冻结对方账户, 遗憾的是尽管公安机关迅速采取了行动, 但还没来得及执行冻结, 钱已被犯罪分子取走。在近两年频繁发生的诈骗案件中, 类似上述情况已出现多次。受害人在短时间内已发现受骗, 却往往因涉案账户未能得到及时冻结而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中的钱款被取走, 错过追回钱款的最佳时间。

针对上述情况, 公安机关表示, 在当前如此迅速的资金汇划交易条件下, 要想在一、两个小时的短时间内冻结银行账户, 实际操作难度相当大, 往往是冻结手续还未履行完毕, 涉案账户中的钱款已被转走, 致使赃款无法及时堵截, 影响了案件查处。

上述案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开发建设而成的快速、高效的支付体系, 在为国民提供快捷便利的结算服务的同时, 似乎与谨慎、抑制的“冻结”制度产生了矛盾。

二、快捷的资金流转与抑制的冻结制度

(一) 快捷的资金流转速度

现代支付系统的建设, 最直接的体现是资金汇划快捷。目前, 对于商业银行系统内的交易, 各行行内业务处理系统基本上都实现了实时到账。对于跨行交易, 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提供实时清算, 跨行资金清算零在途, 在60秒钟内可跨行将款项汇到对方收款人开户银行;小额支付系统支撑各种支付工具的使用, 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 一日3次批量处理, 最迟在半天内可跨行将款项汇到对方收款人开户银行。2010年8月30日, 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正式上线, 实现了小额网银跨行转账实时到账, 进一步简化了跨行转账中复杂的路径过程, 再一次提速网银交易的到账时间。

上述资金结算多种快捷方式, 无疑适应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和要求, 有效促进社会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转, 减少在途资金的占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是整个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 抑制性的资金冻结制度

在司法诉讼、行政执法活动中, “冻结”作为一种相当严厉的强制措施, 对防止资金转移, 收集和保全证据, 打击犯罪以及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 由于冻结权本身具有的“侵益性”风险, 为防止权力被滥用以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权, 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 在设计冻结制度时均采取了“抑制”方式, 对冻结的执法机构、原则、条件、范围、程序、时限等都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定。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 对于个人、单位的存款, 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冻结,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而“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指的就司法等极少数有权机关行使的冻结权。据此, 商业银行无权自行冻结客户的账户;并且, 在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冻结时, 也应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进行,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银行有权予以拒绝, 以维护客户及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

就冻结主体而言, 除了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 我国现行立法将冻结权也赋予了海关、税务等极少数的行政执法机关,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 人民银行在反洗钱行政调查过程中享有一项临时冻结的权力。就程序而言,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协助冻结时, 首先要对相关的冻结文书进行严格审查。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人民法院《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办理协助冻结业务时, 金融机构经办人员应当核实以下证件和法律文书: (一) 有权机关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 (二) 有权机关县团级以上机构签发的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有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的, 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 (三) 人民法院出具的冻结存款裁定书、其他有权机关出具的冻结存款决定书。”而对执法机关而言, 以侦查活动为例,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 只有在侦查机关立案后, 才能对涉案资金和账户采取冻结措施, 而立案本身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证据要求。实施冻结措施对行政机关的程序要求也不简单, 比如, 中国人民银行要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只能在反洗钱行政调查活动中, 且必须报总行负责人批准, 冻结权仅赋予总行而不包括各分支机构, 如果案子发生在地方, 应由分支机构逐级上报至总行, 此间的内部流程和时间可想而知。

以上述王小姐被骗的案子为例, 按照法定程序, 公安机关必须在做完笔录、经调查判断立案后, 才可开具冻结账户的相关文书, 继而才能联系账户的开户银行执行冻结手续。如果涉案账户的开户行在外地, 还必须同该外地开户行的总行联系才能顺利执行相关程序, 冻结速度要远比本地开户的情况慢。而实际情况往往是, 为逃避侦查, 犯罪分子大多采用外地账户作案, 且使用假身份证或陌生人身份证件开户, 从而使得账户查询、冻结手续更加繁琐和困难。同时, 各家银行为切实保护客户和自身权益, 对协助有关机关查询、冻结、扣划账户等都设置了相对严格的内部审批、控制流程, 这无疑也影响了冻结实施的速度。

(三) 消长的矛盾

无可否认, 对于“冻结”这类具有“侵益性”风险的强制措施, 国家通过高层次的立法和谨慎的程序设置来规制其适用, 以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不受侵犯,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在司法现代化中被视为枢纽[2], 程序正义对于保护当事人平等权、裁判的可预测性、减少专断具有作用巨大。而在公正与效率之间, 却也天生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长的矛盾, 为了实现程序的公正往往需要牺牲一定的效率。由此也导致了“冻结”与“实时到账”的矛盾, 必须履行法定程序以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冻结措施”, 在速度上似乎无论如何都难及“实时到账”的资金汇划, 而狡黠的犯罪分子往往能够利用这一时间差, 通过快捷的支付体系从容地转移、转换、隐匿、处置非法资金。

三、实现制度平衡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在现代化如此快捷的支付体系中, 如何保证冻结措施的迅速、有效实施, 尤其在类似上述案件的紧急情况下, 如何能够迅速通过冻结将公民的财产损失减到最低?实际上就是要减少冻结制度与支付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摩擦, 是在追求程序正义中如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问题。要实现程序正义, 应在充分保障程序基本层面的公正要求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效率在程序制度中的位次, 在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中, 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一) 简化冻结的执法程序

针对上述案件中犯罪分子要通过银行账户转账将赃款分散提取的特点, 为保证冻结措施的迅速执行, 公安机关可以与商业银行建立办案的联动、配合机制, 减少中间环节, 简化执法程序, 提高冻结涉案银行账户的工作成效, 赢得追回钱款的宝贵时间。在这方面近期国内已有成功经验。

2010年3月, 为打击电信、电话诈骗犯罪, 广州市公安局与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等充分协商合作, 建立了公安机关快速查询、冻结涉案账户资金的应急处置机制。警银双方互设专门联络员, 当公安机关确认受害人上当受骗后, 联络专员会第一时间联系银行, 银行以最快速度冻结嫌疑账户。据了解, 该制度试行以来, 已经通过这种快速冻结资金的方式为受害人成功挽回损失2000多万元, 其中最快的一次是在短短10分钟内冻结了473万元资金。在这个过程中, 公安机关还有效利用了信用联动系统, 一旦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就将犯罪分子个人的全部银行账户、通讯工具等一并予以冻结、停止使用, 从而提高了犯罪成本, 有效打击、遏制犯罪[3]。

(二) 明确金融机构的中止权

在现行法律规定中, 商业银行没有自行冻结客户账户、资金的权利, 但是有权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主要是为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需要。《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 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 而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 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对于上述客户不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形, 按照该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金融机构应将其认定为可疑交易并上报给监管机关。由此看来, 法律规定了金融机构中止为特定类型的可疑客户办理业务的义务, 另一角度看也是对金融机构履行该项权利的肯定和保障。笔者认为, 应当考虑适度扩大金融机构中止办理业务的“可疑交易”范围, 至少应将涉及洗钱、恐怖融资或者其他违法犯罪案件的可疑账户纳入其中, 就上文所讨论的案例而言, 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先行临时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就可能为后续的司法冻结以及追回钱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对“冻结不及”具有缓冲作用。

1. 通过服务协议约定“中止条款”。

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虽然存在着储蓄存款、消费信贷、代理结算等多重性质的关系, 但归根结底都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以双方意思自治条件下的合同条款为基础, 以此来安排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合同条款来约定取得“中止权”, 即在服务协议中可以明确:经对客户的身份或者行为进行分析、识别, 有合理理由认为符合某些法定的可疑交易类型 (例如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 涉案账户等等) , 金融机构在向监管机关上报可疑交易的同时, 有权临时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对于中止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可进一步约定为全部中止或部分中止, 后者可以表现为对转账次数的限制、对交易金额的封顶等等。

2.严格限定中止的条件、时间。

为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对于金融机构在该类情况下的临时中止权, 监管机构应当通过监管规则, 对中止的条件和时间进行严格、科学的限定, 将对客户的合法资金、交易的可能性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例如, 针对本文讨论的诈骗案例, 金融机构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条件可以设定为:接到受害人的举报, 核实钱款确实是从受害人的账户转出, 核实受害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等等。同时, 中止的时间应当合理且明确, 既要应对情况紧急, 弥补公安机关受理、决定、实施冻结的时间空挡, 又不宜过长而对客户的资金、交易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目前支付清算的速度, 笔者认为, 按小额支付系统的清算速度来相应设置中止权的持续时间较为合理, 即金融机构有权中止为嫌疑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为半天, 时间一到自行解除, 除非有权机关在这个时间段内冻结了有关账户。另外, 如果金融机构违反规定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造成客户损失的, 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违法责任。

3. 提高立法层次。

当前有关金融机构有权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法律规定, 主要见诸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4], 但是该办法属于部委规章, 法律层级不高, 实践性不强, 执行力不够。现实中金融机构往往基于开展业务、争揽客户的需要, 同时出于“中止业务恐遭客户投诉和索赔”的担心, 基本上不按监管要求采取“中止”措施。鉴于此, 有必要提高相应的立法层次, 协调统一相关制度, 合理规制和保障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中止”义务和权利。

参考文献

[1]《报案时钱被骗子取走警方:立刻冻结账户有点难》, http://news.fznews.com.cn, 2010-6-822:24:44

[2]对于程序在司法现代化中的枢纽地位, 美国学者M·格兰特指出, 现代司法程序应当严格地适用于每个案件, 这些程序制度必须是合理的, 并且必须表现为成文规则。掌握它尽管无需不合理的特殊能力, 如巫术、宗教仪式等, 但必须由掌握法律技术、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操作。M·格兰特从现代法律的特征这一角度说明了上个世纪工业社会司法程序某些方面的规定性, 其基本精神在20世纪的司法发展进程中仍然延续下来, 从而构成了现代司法程序特性的一部分。转引自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9页。

[3]《警银联动冻结账户被骗异地跨行存款报警可及时拦截》, 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2010-05-1508:35, 来源:广州日报。

资金平衡设计 篇3

现在再进一步用实例来说明它的不够科学。例如同为会计主体的甲、乙两个企业, 它们在经济往来中, 甲企业为乙企业注入资本金100万元, 由银行存款帐户中拨付。这笔经济交易在双方复式记帐的记载中, 当然不会相同。按会计制度规定, 甲企业要帐记一种经济权益 (银行存款) 减少100万元, 另一种经济权益 (资本性债权) 增加100万元;而乙企业要帐记一种经济权益 (银行存款) 增加100万元, 另一种经济负债 (资本性债务) 增加100万元;这时如果将乙企业增加的资本性债务100万元, 不直接称为乙企业的资本性债务, 而是间接地称其为甲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这样确定是有缺点的, 既有乙企业不以本身为主体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歧异, 又有将甲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资本性债权) 等同于乙企业的“资本性债务”的误会。更可虑的是:唯恐人们利用“权益”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与非实体性, 设法进行贪腐与隐匿泡沫经济, 甚而给企业酿出金融经济风险或危机。例如美国当前发生的社会金融经济危机, 就与所执行的会计准则不完善有关。

何况, 一般资产负债表中所编报的总括经济内容, 就是资产类 (债权类) 货币价值量与负债类 (债务类) 货币价值量的平衡。这种债权类与债务类的平衡, 也可以简称为“权、债平衡”, 据此, 就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 列入平衡式负债类中的“权益”概念所内涵的“权”就与资产类中“债权”属性的“权”, 出现了重合与混淆。所以, 在己构成“权、债平衡”的复式记帐平衡式中, 再在负债类内列入涵“权”的概念“权益”, 是很不相宜的。

“权益”概念由于它是不属于内涵货币价值资财的经济性质概念, 而是属于内涵法定权利的政法性质概念, 所以它就不具有“负债、资本、利润”等经济性质概念的以上优l氛。但是“权益”的包括范围却很广阔, 除有政法胜的、经济性的以外, 还有其他许多社会性的, 如劳动保障性的、文化教育性的、人身自由性的, ··…等等, 究竟是哪一种“权益”, 如不详加解释, 是让人无法确定的。更何况遇有企业会计主体破产, 债权人、投资人、获利人等方面的“不容侵犯”的权益, 是难以完全得到保证和实现的。所以说, 强用政法性概念取代经济性概念, 是不符合客观社会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实际的。

另外, 从汉语修辞上讲, 资产、负债、资本、利润、权益等, 虽然都属于名词, 但是其中独有“权益”名词不能与数量词相组合, 若是硬要组合, 例如组合为“100万权益”, 那就让人有一种“100万什么权益”的虚幻不实感觉, 于是这就证明“权益”名词难以作为货币价值数量的载体;而“资产、负债、资本、利润”等名词与数量词相组合, 却是顺理成章的。对于“权益”的虚幻不实感觉, 尚有一例, 足以证明:2002年12期《财会通讯》上曾有人提出以不能成立的“资产+权益=O”, 取代“资产=权益”平衡式, 他误认为“权益”为负值, 去抵消“资产”的正值, 登不知“权益”所包含的“负债、资本、利润”等, 也都是正值的。

实际上“资产=权益”平衡式中的“权益”, 它所代表的是资产价值二重性中的社会性筹集的负债类货币价值, 它与自主性经营的资产类货币价值是同一与共居的, 因此这两层货币价值的等量平衡, 就可以作为会计复式记帐的理论基础。因为在资产价值二重性中, 具有自主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 所以它就能够联系到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学说中的商品生产劳动具有的私人劳动 (具体劳动) 和社会劳动 (抽象劳动) 二重性、商品生产价值具有的个人使用价值与社会交换价值二重性, 它们的二重性是一脉相承与相互沟通的, 都是突出地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商品生产劳动、商品价值、以及自主经营的资产价值, 都具有社会性。朴是, 我们可以综合以上证明, 非货币价值数量载体的“权益”概念, 不宜列入会计复式记帐的资金平衡式。就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时, 也不应当只注重借鉴其表面形式, 而不注重结合国情研究其实质内容, 否则, 将会影响到我国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倒退。

另外, “资产=负债十资本+利润”平衡式, 通过变项和移项, 还会联系到我国17世纪初复式记帐法“龙门帐”的合龙门双轨计算盈亏的“进一缴=存一该”平衡式, 即:“资产二负债+资本十利润”平衡式可变项为:“资产= (负债十资本) 任损益性收入 (收入) 一损益性支出 (费用) 口”平衡式。 (因利润是损益性收入与损益性支出的差额) ;1式移项为:“资产一 (负债十资本) =损益性收入一损益性支出”平衡式2;2式等号左右可移为:“损益性收入一损益性支出=资产一厂负债书资本) ”平衡式3;3式即与双轨计算盈亏的“进一缴一存一该”平衡式相一致。因为我国传统会计复式记帐法龙门帐的“进”项相当于现代复式记帐法中的“损益性收入 (收入) ”;“缴”项相当于“损益性支出 (费用) ”;“存”项相当于“资产‘, ;”该“项相当于”负债+资本“。由此可见, 不列入”权益“的”资产=负债+资本十利润“平衡式, 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传统会计复式记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而且还充实完善了现行复式记帐中的六大会计要素, 从而能够定期综合列出六大会计要素的财务报告平衡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十期末资本+期末利润+ (本期损益性收入一本期损益性支出) “。如再将该平衡式等号左右项目换位, 并可与我国传统的四柱计算法 (四柱结算法) ”旧管+新收一开除=实在“ (即”期初结存十本期收人, 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平衡式相联系, 即:”期初结存 (负债十资本十利润) 十本期收入一本期支出=期末结存资产“。

至于非企业会计主体应用的资金平衡式, 就可以将”资本“改为”基金“;将”利润“改为”盈余“;将”损益性“改为”盈亏性“;放是六项要素的综合平衡式, 就可以供给中外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普遍应用。而以”权益“笼统地取代”负债、资本、利润“三项, 或者”资本、利润“两项, 都不能完善地列出以上反映六大会计要素的综合平衡式, 所以”权益“概念需要从会计复式记帐的资金平衡式中剔除。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权益”概念的政法性, 以及它与经济性概念“债权”的相容性, 说明在复式记帐的“资产类 (债权) 货币价值额二负债类 (债务) 货币价值额”平衡式中, 不宜再在负债类方列入“权益”概念, 以避免二概念内涵“权”的重合和混淆。并相应地提出具有六大经济要素的“权债平衡式”, 以供中外各行各业会计核算应用。否则, 既不利于今后会计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发展, 又不利于控制人们利用“权益”概念的不确定比与 (卜实体性进行贪) 离与隐匿泡沫经济, 从而酿出社会金融风险或危机。

资金平衡设计 篇4

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时间较短, 20世纪90年代后才逐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引入我国。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单一以营运资金项目要素为基础的营运资金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者的需求, 以供应链、价值链为基础的营运资金管理将企业的业务流程、顾客和供应商相互联系, 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 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在逐渐的发展、完善。

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发展

毛付根 (1995) 认为营运资本是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 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营运资金的管理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调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 并实现盈利和风险的平衡。绩效评价指标也局限在表现流动性的财务指标上面。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 (2007) 将营运资金按照渠道进行了重新分类, 将营运资金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管理相结合, 并在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上提出将渠道、供应链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体现出来。

王竹泉、张先敏 (2012) 在重分类的基础上, 添加了可以表现企业营运资金盈利性的财务指标。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 新加入了不同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率、增值额和营运资金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可以看出, 相关的研究重点由以要素为基础的营运资金管理向以渠道为基础的营运资金管理转移。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多集中于体现盈利性、流动性的财务指标, 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渠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非财务方面的影响。因此, 用平衡计分卡的非财务指标来评价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营运资金管理是有意义的。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营运资金绩效评价

(一) 营运资金管理活动的目标分解

首先, 参照王竹泉 (2007) 对营运资金进行的重新分类, 通过不同渠道来分类, 营运资金可以做如下分解, 在不同的分类下, 关注的绩效评价的重点和目标也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

根据新的分类, 营运资金分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主要评价重点在财务目标的盈利性上, 用较低的成本换取更高的投资效益。而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按照渠道划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和销售活动营运资金。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涉及到顾客、供应商的信用水平和可赊销赊购的幅度, 供应链的整个流程的再造、创新, 以及员工工作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更新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单纯的财务指标所无法完整评价的。

(二)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 仅仅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是不完整的, 而平衡计分卡通过增加非财务指标, 能够完整地对财务、流程、顾客和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1. 财务维度。

财务方面的评价分为流动性评价指标和盈利性评价指标。营运资金的流动性主要通过周转率、周转期来评价, 盈利性指标主要通过利润率指标来体现。周转率按照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分类具体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和销售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同理盈利率也可以具体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利润率、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利润率和销售活动营运资金利润率。具体计算周转率指标=相应渠道的营运资金总额÷对应项目全年收入/成本。具体计算利润率指标=相应渠道活动增值额÷对应渠道营运资金总额。

2. 顾客维度。

在顾客维度的评价上, 平衡计分卡重点评价顾客和供应商的价值。首先考虑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的信用, 即能否快速的回收资金, 进而保证营运资金的正常流动。其次, 营运资金管理的要求是减少对顾客的应收账款的数量, 增加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来增加流动负债。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避免顾客的流失。要保证这两方面的平衡和稳定, 可以通过供应商配货的总周期、顾客的保有率以及顾客/供应商价值率来进行评价。 (1) 供应商的配货周期是指从供应商接受订单到发货到收货的时间, 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增加应付账款对供货效率的影响, 使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恰当地多使用应付账款。 (2) 顾客的保有率主要通过主要客户的流失率来判断, 通过这一指标来衡量提高了应收账款对顾客的影响, 通过调整反馈达到平衡。这一指标也是衡量顾客忠诚度的指标。 (3) 顾客/供应商价值率是顾客、供应商对整个管理流程的贡献与相应成本的比较。通过调查评分来对顾客、供应商时间、质量等方面的贡献进行评分, 再用该评分与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价值率=调查评分÷对应成本

3. 内部流程维度。

营运资金管理的流程的创新能更好地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例如海尔集团通过流程再造, 通过“人单合一”, 达到零负营运资金的目标。该维度的评价重点关注流程创新的效率和存货管理。流程创新的效率主要通过流程价值率来评价。该比率是将流程创新后带来的效益的提高值与成本的降低值相比, 这一比率可以衡量改进流程是否能够使整个管理的价值提高, 能够很好地评价该流程的创新是否合理。存货是营运资金占用量最大的一部分, 因此好的存货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营运资金占用量。具体可以用存货维持率和存货资金占用比率来衡量。

4. 学习与创新维度。

员工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维护对平衡计分卡的其他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它对完善流程、满足顾客期望值以及达到最终的财务目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来说, 学习和创新维度的重点应该在于衡量新信息系统和流程创新的效率。相关的指标可以通过流程再造的周期和信息系统的利用效率来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 企业可以测算为了达到目标流程所进行的信息系统成本是否能达到预期的价值。

(三) 基于营运资金活动目标的平衡计分卡因果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都能产生影响, 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战略分解, 并设定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每一个维度关注的重点不同, 相互影响。财务维度的目标主要关注营运资金的盈利性和流动性;顾客维度的目标主要是关注顾客和供应商的忠诚性和信用水平;内部流程维度的目标主要是关注流程再造, 通过改善流程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员工学习与创新能力则是对每个维度的实施和创新都有很大的影响。四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不是相互独立的, 各个维度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形成一个“反馈”的循环, 即“员工的能力和创新影响内部流程的优化, 进一步影响顾客的反应, 并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业绩, 更高的业绩水平又推动了企业员工的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的创新”, 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反馈过程。具体来讲, 员工的能力和技术创新的整合是内部流程的直接驱动因素, 企业能够很好地整合技术和员工, 对企业内部流程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技术娴熟的工人和成熟快捷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影响订单的完成效率, 缩短生产周期, 从而使营运资金得以快速周转。内部流程的创新也直接影响顾客的需求。流程的创新有助于协调关键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高效率的订货、生产流程, 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生产计划, 有利于减少应付款, 降低库存量。

创新、流程和顾客对营运资金的影响最终体现在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方面, 这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来体现, 并且最终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对其他的维度进行改进, 形成一个反馈的循环。

四、总结

营运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本文运用了平衡计分卡这个工具, 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绩效评价, 重点补充了非财务指标对营运资金的影响, 使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 .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 1995, (01) .

[2] .王竹泉, 逄咏梅, 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 2007, (02) .

[3] .雷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J].会计师, 2008, (04) .

资金平衡设计 篇5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平衡计分卡是由卡普兰和诺顿共同提出的一种评估企业管理绩效的工具。它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出发,将企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然后再把目标分解成由财务状况、客户服务、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在内的多元绩效评估指标逻辑框架。

二、平衡计分卡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中的修正

财政支农资金是由政府进行管理使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衡计分卡是由政府进行组织应用。政府属于公共部门,在设计平衡计分卡时必须充分考虑与企业的差异,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根据政府组织的特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以及战略。这些因素是组织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为平衡计分卡的目标设计明确了方向,仍然处于平衡计分卡的顶端。与企业不同的是,政府组织的战略选择在平衡计分卡中是以战略主题的形式体现的,它代表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或亟需解决的关键工作。

(二)客户层面。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式中,企业的营利性特征决定了财务层面处于四个层面的最上方。而政府组织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客户的诉求才是其最应关注的内容。就财政支农项目而言,它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才是其最大的客户。

(三)财务层面。由于政府的职责是为公众提供服务,所以政府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增加收益,而是控制运行成本、提高投入效率、减少浪费的问题。由于支农项目的公益性质以及农业项目的特殊性,支农项目的财务绩效测评指标应该以是否有助于费用的节约、从项目的整体绩效和各代理方的行政绩效等方面综合进行测评。

(四)内部运营。在这个方面,企业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完成自身财务目标,各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政府主要关注各部门办事和服务的效率、部门间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基础建设的效率、公共设施利用率等。具体到财政支农项目而言,则表现在在项目质量、成本和工程进度等方面。项目的规划者应该具体规定测评指标,明确项目实施各方的主体责任。

(五)学习与成长。企业往往关注于如何做大做强企业,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更好地实现其财务目标。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注意人员的培训和技术的创新。而政府更关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及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财政支农项目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各参与方不断地开发新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并提高运作效率。这可以降低成本,实现更大的效益,从而增强各方的满意度,实现多方的共赢。

三、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设计

(一)绘制战略地图

1、明确政府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使命是指组织的总目标,价值观是指组织中所有相关成员都接受的观念,而愿景则是指组织未来的理想状态。政府组织在确定使命、价值和愿景时,需要兼顾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需求。在“三农”问题中,我们可以假定,政府的使命是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价值观是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确定战略主题。在确定战略主题时应该尽量涵盖组织的主要战略重点,同时要体现出组织在特定时期内最为关注的重要工作内容。战略主题通常来源于组织的内部流程或是客户的价值主张,但也可能来自关键的财务层面。在财政支农项目中则是来源于客户的价值主张。

3、分层制定目标。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逻辑性,每个层面的目标应该根据层面间的因果关系分层分别制定。财政支农项目工作人员和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动内部的管理进程,管理进程的提高又会为政府增加收入,减少项目的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程度。这三个层面都会推动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农民对项目的满意程度。

(二)制定平衡计分卡

1、设置指标。主要是从四个层面进行指标设置:

(1)客户层面。客户层面是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中的第一层面,是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农民对支农资金使用满意度的衡量指标。应重点考察法规的完善程度、执法状况、农民满意度、机关工作作风、农民廉洁评价、信息公开程度等指标。

(2)财务层面。随着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公众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监督,要求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很广,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项目设计不同的指标。一般来说,通用的指标有资金使用率、资金到位率、资本金收益率、工程质量优良率等。

(3)内部运营层面。在财政支农项目中,内部运营层面主要考核项目实施机构的行政效率和效能。其中,行政效率主要体现在项目质量、成本和工程进度等方面,而效能方面主要是指内部运行机制的制度完善度、合规性、公开程度等方面。根据这些特点应考察项目完工进度、行政管理费用率、行政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信息管理水平等指标。

(4)学习与成长层面。在这个层面,主要是体现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政府的成长和发展潜力。我们可以设定项目实施人员的培训学习支出、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效率、服务机构健全度、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等主要考核指标。

2.设定目标值。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值是指为绩效指标设定的数量化衡量标度,代表了组织所期望的绩效结果。政府组织管理层应该为财政支农资金平衡计分卡指标设定挑战性目标值,这些目标值必须是所有项目参与人员都能接受和信服的。

3、确定行动方案。在制定目标值后,需要制定行动方案来实现或者超越目标值。这些行动必须与战略目标联系起来,经过相关负责人的综合考虑后制定。

(三)分层设计平衡计分卡

完成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后,为了使战略目标得以落实,还需要依次设计各部门以及个人层次的平衡计分卡。这就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了个人行动,如此一来,个人才能对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目标确定之后,再重复前面的步骤,依次导入指标、目标值及行动方案等,也就相应地形成了各个层次的平衡计分卡。

(四)设置绩效评价量表

设置绩效评价表有两个目的。一是处理指标,运用平衡计分卡设计出来的指标一般比较多,如果全部进行考核,在降低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所以在考核时应该有所侧重,部分指标用于绩效评价,部分用于绩效监控。二是确定各个绩效指标的权重、评价主体、评价周期和评价方法等。

经过以上的设计流程,财政支农资金审计的平衡计分卡就建立起来了。为了将绩效审计落到实处,政府组织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对绩效评价的流程、结果与反馈等方面加以详细规定,使得绩效评价真正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曾莲.论平衡记分卡在政府会计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

[2]、方振邦,鲍春雷.政府组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资金平衡设计 篇6

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014年11月财政部下达了严格国库资金管理要求,两年内清理未经报批和审核的资金账户。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室下达《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财政存量资金的关心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决心。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一方面政府举债增加,并且由于偿债能力不足不得不举新债偿旧债,甚至发生地方政府债务逾期的现象(莫兰琼,2012)。另一方面,政府存量资金逐年上升,大量的财政存量资金滞留在账上,没有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关于财政存量资金居高不下的原因学者们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作为财政存量资金,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何来控制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需要各级政府建立严格的财政存量资金内控制度,文章试图运用平衡计分卡衡量财政存量资金的绩效间接评价其内部控制效果。

2我国财政存量资金的现状

要了解财政存量资金的现状,首先要知道财政存量资金的概念。财政存量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政存量资金指某一时点上停留在政府账户上的资金。广义的财政存量资金还包括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预付账、暂存款、出借资金款等没有发挥效应的资金。

从规模来看,我国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庞大。2013年年底,审计署对32个中央部门的资金审计发现,其结存资金达到974.20亿元。2014年3月底审计署对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资金审计,其存量资金高达7673亿元。同年,审计署对22个中央部门和18个省本级财政资金进行抽查,其财政存量资金分别为1595.08亿元和1.19万亿元。2015年审计署对22个省33个涉及民生领域项目的476.78亿元资金跟踪审计,显示约占抽查总数的30%合计141.76亿元财政资金未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大,这些存量资金在账户上不仅是资金的浪费,也容易滋生腐败。

从分布来看,我国财政存量资金主要集中在各级财政专户和部分较大的预算部门。从审计署目前公布的审计结果可以看出,财政存量资金的62.58%是专项资金,而其中的26.74%已无法按原用途使用。2012年仅被审计的18个省本级开立的财政专户就有478个,存款余额相当于其国库存款的44%,预算单位账户资金量同样可观。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具有专项用途的收入有3002.73亿元,其中实行专款专用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至年底结存907.13亿元。2014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存款便高达3.33万亿元,而专项存款账户数量相当庞大。

从资金管理上看,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首先,预算不严谨,一些部门预算很随意,而上级部门审批又不严格,预算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其次,在我国现阶段财政一般性补助占比较小,专项补助占比较大,一些部门为了取得专项补助而巧设项目,获得资金后又怕上级检查不敢乱用资金。另外,由于财政专项资金性质的限制,在使用上缺乏灵活性也造成资金的浪费。最后,在资金的拨付上,很多财政指标的下达是最后一个季度,这些都是造成财政存量资金居高不下的原因。

3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的意义

3.1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需要

建立严格的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其内在动力,加快公共建设,提高经济效应的客观需要。一方面,部分政府项目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向金融机构借款,偿付高额的利息费用,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计30.28万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政府承担担保责任和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负债。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项目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究其原因有由于申请时是专款专用的财政资金而不能随意改变用途,也有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仍存在滥开账户造成的。这种现象不符合资金流动性原则,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因此,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边际效应,提升财政存量资金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3.2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是财政体制与制度完善的需要

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对财政存量资金在使用、管理上不足和漏洞的完善也是对财政体制和制度的完善。通过对财政存量资金内控的完善可以引起地方各部门加强自律,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使中央部门对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控制更为严格。完善财政资金制度建设,规范对其资金申请的审核,建立适合我国现代化国情的财政资金内控制度,是完善财政体制与制度的组成部分。

4平衡计分卡下的绩效衡量与内部控制评价

4.1平衡计分卡与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衡量的结合

衡量资金的绩效是对其存在效率、效果和社会效应的评价。不能只顾堆数据,也要选择定性的指标衡量其绩效。平衡计分卡对其适用性体现在几个方面:①平衡计分卡强调业绩的高低和优劣是由内部一系列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可以提高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因素所决定。与政府绩效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理念相符合。②平衡计分卡把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对于政府而言平衡计分卡既是绩效评价的工具,又是战略管理的工具,对于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③平衡计分卡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衡量财政存量资金绩效的关键和重点是建立标准、全面、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4.2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下的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衡量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要对其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效果、效率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基于平衡计分卡下的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衡量,正是从财政存量资金的经济性、社会效应、管理和生态效益等多个层次来对其评价并加以改善。文章构建的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分类: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组织管理绩效和生态绩效。四个类别是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经营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指标的拓展。

在对绩效评价区分哪些是由财政存量资金引起的是难点,但可以通过由财政资金带来的经济的增长减去上级本年度的拨款间接判断出财政存量资金对各个指标的贡献。另外针对有些指标缺乏可比性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纵向和横向对比。比如经济性效果可以和当地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产生的效益进行比对,对于很多项目如公路建设、学校建设、公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具有搭便车行为,私企不愿意投入的项目,可以和以往的数据和其他省份的数据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算出合理的指标进行比对。

4.3财政存量资金绩效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融入到资金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才有价值,使内部控制被严格执行才能实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目标。建立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评价奖惩制度,可以将内部控制由外部需要转化为内在需要,进而提高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的效率。通过对财政存量基金的绩效衡量,找出与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相适应的存量资金,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既保证项目的顺利又可避免资金浪费,杜绝对同一项目重复预算,重复拨款。把财政资金用到真正需要资金的地方,通过对财政存量资金绩效衡量找出内部控制的缺陷,倒逼我国财政存量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高财政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参考文献

[1]莫兰琼,陶凌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8):100-116.

[2]舒畅.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的对策与建议[J].审计月刊,2014(10):46-47.

[3]吴明生.政府部门财政存量资金结转结余的会计处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5(11):134-135.

[4]刘玉洁.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初探[J].审计月刊,2015(2):14-16.

[5]申国伟,张文萍.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一点认识[J].山西财税,2015(6):49-50.

上一篇:商务交易下一篇:小微企业的转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