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2024-06-10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精选七篇)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1

一、创设情境, 感悟语言, 扎实语言基础

低段语文教学中, 字、词教学是教学的重点, 特别是对词语的理解, 如果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抽象的, 和他们的生活是脱节的, 那么一个个充满生命和活力的词语, 就失去了它的色彩和温度。小学阶段是语文素质的初步形成时期, 低年段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词汇, 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词句的能力。

赏读《四个太阳》时, 在引导学生理解“清凉”“邀请”等重点词语时, 我首先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 让其初步感悟体会。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朗读、说话、表演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帮助他们多角度地理解词语, 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创设情境, 走进生活, 激活生活体验

教育家崔峦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低年级的小朋友, 虽然生活体验相当有限, 但是, 他们的生活却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这种多彩的积累资源, 就要靠老师去慧眼识得。作为教师, 应该想方设法将其各种生活体验调入到他们的脑海中、视线里, 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

在教学《四个太阳》第二自然段时, 我充分挖掘教材, 创设情境, 搭建起生活与课堂的桥梁, 把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一激活, 并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一一呈现。

教学片段:果园里, 果子熟了。

师:果园里, 果子熟了, 到处都弥漫着香甜的气味!那到底有哪些果子熟了呢?你能用“果园里, 果子熟了, 有 () 、 () 、 () ”说一说吗?

生:果园里, 果子熟了, 有苹果、有葡萄、有梨。

师:你能加上水果的颜色说一说吗?

生:果园里, 果子熟了, 有红红的苹果, 有紫色的葡萄, 有金黄的梨子。

师:你能加上味道、口感来说一说吗?

生:又香又甜的苹果。

生:香甜可口的苹果。

生:酸甜可口的葡萄。

生:甜津津的梨。

师:还能从形状或特点上来说一说吗?

生:又红又大的苹果。

生:紫水晶似的葡萄。

生:红玛瑙似的葡萄。

生:金葫芦似的梨。

这样一来, 孩子们通过对秋天常见的几种果子的描绘, 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语言, 以后再谈到水果时, 孩子们妙语连珠, 抑或创生出更鲜活的语言, 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创设情境, 再现生活, 内化生活积累

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运用。对于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到一些零散的词汇、语言, 能够运用展示的机会并不多, 学生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给予学生及时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片段:

师:你能用学过的词来赞美春天吗?

生: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生:草长莺飞。

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以上情境的创设, 唤醒了学生对春天感知的生活积累。春天的美景像电影一样在他们脑海中回放、再现。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赞美春天, 不仅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而且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把所学的赞美春天的优美词汇, 统统收入自己智慧的锦囊。

四、创设情境, 内化语言, 模仿创造积累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好词佳句, 名篇名作。在语文教学中, 要设计运用课文词句, 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的练习,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写, 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写。这样就能通过情境的创设, 把生活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甚至创生出更加鲜活灵动的语言。

1. 熟读成诵, 积累语言

《四个太阳》文质兼美, 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 很适合背诵。于是, 我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熟读成诵, 积累语言。为了减缓坡度, 我先让孩子们填空, 然后成诵。

2. 内化迁移, 模仿创造

语言文字的积累, 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 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机械、生硬的词汇。重视语言的内化迁移, 模仿创造, 鲜活灵动的语言便会如清泉般汩汩奔涌。

总之, 在低学段的语文教学中, 要依托教材, 巧设情境, 让学生在语境中扎实基础, 让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走进生活, 激活生活积累, 进而内化语言积累, 乃至模仿创造。这样, 学生的语言积累便会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义正[M].詹锳义, 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2]刘吉才.在情境中积累词语更有效[M].四川教育报刊社, 2009-12.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2

在课的开始,我出示太阳,让学生说说太阳,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营造环境,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注重的是读。于是,在教学中,我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录音读,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探索,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让部分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再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的景象。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然后指导读全段: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在读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不仅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一边想象一边读,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放飞想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课文中孩子的童心能让同龄的孩子们惊叹不已,他们也会产生我也来画画的想法。这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自己来画画,画出心中最想拥有的一个太阳,把自己美好的心愿画进自己的画里。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并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把美术,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篇3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采用多种手段感受阅读的兴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能主动地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本篇课文有景,有境,有情,语言优美。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运用形象的拟人化的手法,充满几重情趣。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创生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课件播放歌曲《种太阳》)

师: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

师:有个小朋友很喜欢太阳,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鼓励其说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请你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帮忙。(学生自由读文)

1认生字。

师:课文里的生字新词你们都会了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请小朋友们先四人小组练习一下。待会儿,请小老师来教大家读难读的字词。

(学生练习读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自主地学习了生字之后,教师通过“小老师”、“开火车”、“摘水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写生字。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新词,现在来写几个好吗?(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园”、“因”)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举起小手跟着我书空这两个字。f教师在黑板上范写)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描一个字,写一个字。

师生共评学生写的字

3整体感知课文。

师:课文讲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是哪四个呀?(一个红红的、一个绿绿的、一个金黄的、一个彩色的)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给这里的四个太阳找找各自的家。(请学生贴画)

三、读中感悟,放飞心灵

师:这四个太阳,藏着作者的四个不同心愿。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太阳,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找。反馈交流:我喜欢的太阳,因为它__________ 。(根据课文找出)

(一)红红的太阳。

师:请喜欢红红的太阳的小朋友都站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冬天雪景,北风呼啸的声音)

解说:寒冷的冬天到了,到处一片雪白。小朋友穿着厚厚的衣服,围着围巾,站在操场上做操。这时,淘气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个劲儿地往你的脖子里、袖口里钻。

(1)你感觉怎样?(在交流中引出“冻僵”,并做动作)

(2)你的这种感觉叫“冻僵”。(课件点击“冻僵”)

2别急,别急,天空中出现了一个(课件出示红红的太阳)冻僵了的你又有什么感觉?

(1)指名说。(感觉暖和多了)(点击“温暖”贴卡片“温暖”)

3朗读指导。

(1)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到温暖?(“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2)评读。(哦!有点温暖。温暖多了)

(3)你们愿意把温暖送给大家吗?齐读整段。

(二)绿绿的太阳。

师:原来,课文中的“我”画红红的太阳是为了给大家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贴:温暖)多么美好的心愿呀!那么,在炎热的夏天,你还会喜欢红红的太阳吗?为什么?

1说说在炎热的夏天。不喜欢红红的太阳的理由。(看图说)

2那你最想要什么?

3课文中的小朋友最想要一个绿绿的太阳。于是,他画了一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课件出示:绿绿的太阳和课文整段话1想让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都是一片清凉。(贴“清凉”卡片)

4在炎热的夏天,有了这个绿绿的太阳,人们会说些什么呢?有哪些地方也很清凉?(点击“到处”)

5朗读。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中表现出“清凉”吗?

(1)指名读。

(2)评读。

(3)男女生分读。

(三)金黄的太阳。

师:金黄的太阳可再也沉不住气了,直嚷嚷:“秋天到。落叶飘,果子熟,水果甜,小伙伴,快来尝。”齐读。瞧!金黄的小落叶飘来了,它正忙着邀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尝尝水果的香甜呢!(课件出示:秋景图)

1师生对演。

情境:老师带上小落叶的头饰,飘呀飘f边念儿歌边飘)它飘到了一(3)班的小朋友面前,说:“××,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可香啦,可甜啦!我邀请你来尝一尝,好吗?”(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颗葡萄,放到一个学生面前)“你闻闻这果子,觉得怎样?”(“好香啊!”)“你再来尝一尝,觉得怎样?”(“好甜啊!”)

2你们喜欢小落叶吗?

(1)你愿意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和开心吗?(喜欢小落叶的学生请起立)

(2)请你们想象着金黄的落叶、香甜的水果,开心地、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次吧!让水果的香甜飘满整个教室吧!佰己乐朗读!

(四)彩色的太阳。

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

1自由大声读。

2你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出示课件春景图)用上“因为……所以……”(贴“多彩”卡片)

3是啊,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把春天缤纷的色彩读出来。(四人小组读,齐读)

四、小结

师:四个不同色彩的太阳,表达了小作者的四个美好心愿,他愿红红的太阳给冬天的人们带来_______ :他愿绿绿的太阳给夏天的人们带来_______;他愿金黄的太阳给人们带来______;他愿彩色的太阳给人们带来______。他所有的愿望,是那么真诚、那么美好。

五、拓展思维

1那你心中的太阳又是怎样的呢?想送给谁?表达你的什么心愿?请你画一画,说一说。看看谁的想法与众不同。

2反馈。(说一说)

展示作业:“我画了一个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让_________。”(除了送给身边的人。还可以送给小河、小乌、学校、祖国、地球……)

六、总结全文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4

本课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运用优美的语言, “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 绿绿的太阳还给大地一片清凉;金秋, 金色的太阳给大地献上丰收的季节;寒冬, 红红的太阳带给万物温暖和希望;彩色的太阳给人惊喜, 催人奋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被如此美妙的想法深深吸引, 一定会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惬意, 也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萌发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的意念。为此, 要求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以读促思, 以读生情。”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多, “街、熟、甜”等字笔画数较多, 这将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另外, 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把自己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融入其中, 一年级的孩子要领悟这样的人文情怀将会是一个难点, 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将其巧妙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 会写“阳”字。2.初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作者所画的四个太阳的形态, 分别是送给哪个季节的。3.在尽情朗读中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4.激发起绘制奇思妙想的太阳欲望, 大胆地入笔, 融进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谜语:

画时圆, 写时方, 有它暖, 没它凉。———日!日就是———太阳。板画太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导题, 板画太阳, 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在太阳中间写上生字———阳。

给阳找个伙伴儿!师相继板书。把学生给“阳”找的伙伴———阳台、阳光等都板书在太阳的光芒里, 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急于动脑, 急于表述, 参与的热情很高。这个太阳有了小伙伴儿, 笑了, 还放射出万丈光芒呢!板画。给太阳画上笑脸和光芒, 体现了丰富的童趣, 太阳离孩子越发近了。

3.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太阳有关的课文———出示。

有了上面的铺垫, 这里的导入就水到渠成, 非常自然。板书:四个太———“阳”字, 我们不仅要会认, 还要把它写得漂亮呢! (出示“阳”) 仔细看, 写好“阳”字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学会观察, 自己找到写字的方法和诀窍, 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其自主探究的意识, 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师范写;生描写;投影出示, 评价 (画个小太阳) 评价的形式也可以从文本中来。“画个小太阳”, 与文本紧密相连, 课堂始终被一条主线牵引贯穿着。

4. 把这个字再放回题目, 仔细看看, 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一个课题也可以读出个性化来。这里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好听地读一读”的一刀切的要求, 而把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创意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教师的评价很重要, “我从你的表情中看出了疑问!”“我听出来了, 四个太阳让你感觉很热!”……这些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不同体验。

5. 读着读着, 你有什么问题?

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那还等什么, 咱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

碰到不会的生字怎么办呢?那就照你们的方法去读,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自己讲识字方法。读书思考与识字联系起来, 这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识字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教师不可让学生忽视。

三、研读

1. 小作者画了哪四个太阳?生说师贴太阳图。引导学生理顺文本的脉络, 板贴太阳图, 学生很喜欢。

2. 这四个太阳都表达了小作者美好的心愿。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到你喜欢的那一段多读几次。

新课程倡导“自主, 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为者。教师则“顺乎其天性”, 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教学。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诵、手写、脑想“全频道”地参与, “主体式”地感悟, 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3. 指名说、读、正音: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5

《四个太阳》富有想象力,充满了儿童情趣,可以借来让学生感悟想象的美好。本节课没有把“感悟到画画小朋友的心愿”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去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由体会画画小朋友的心愿,到体会想象的美好,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想象的美好,初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 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放飞想象。

在读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当学生读得特别有感情的时候,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感情啊?当学生把自己读文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时,不仅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更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引路的作用。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一边想象一边读,带来美的享受。

2. 画一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学生画的过程,无论孩子怎样去想象,都给予鼓励。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如果你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什么启发,可以给自己的作品做做修改。这样做,是充分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保护孩子们想象创作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用自己的眼发现周围的美。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1. 把学生游戏时的愉悦迁移到课堂中来。

做游戏的时候巧妙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压力,奠定了整节课轻松的基调。

2. 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画心中的太阳,唱《种太阳》的歌曲,因为“画”和“唱”都是小学生乐于为之的,所以学生特别投入。读文、画画、唱歌有机结合,使语文的天空在孩子的眼里更广阔,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3. 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因素。

教学反思与提高的四个步骤 篇6

教育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教育的主体目标是育人, 而人作为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 也会导致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教学反思更加重要。教学反思体现为“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地重新概括—积极地验证”四个过程。

一、海纳百川, 积少成多 (经验的累积)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作为非常复杂的个体, 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产生很多不确定的意外。一次, 笔者和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聊天 (那时我正好接了一个不是很好带的班) , 他对我带这样的班遇到困难深表同情, 我当时说:“这个班如果带好了是一份经验, 以后碰见好带的班会轻松。如果带不好也是一份经验, 下次就知道如何调节了。”虽然在管理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随着不断总结, 最后成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所以, 如果想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具有反思能力, 更具体一点说就是反思失败原因的能力。不断地接受新的任务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怕失败,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终有一天会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观察是最好的老师 (观察分析)

教育是复杂的, 并非单纯地重复。教育是随机的, 一成不变的方法只会让自己陷入逐渐失去自我的漩涡。作为教师, 要善于观察生活, 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后隐藏的内容。通过观察学生的小举动可以及时发现很多问题。如一个女孩突然注意起了穿衣打扮, 那么她很有可能出现了早恋问题。一个平时上课听讲效率很高的学生频繁出现走神儿情况, 那么他的生活或家庭可能遇到了困难牵扯了精力, 等等。如果教师能提前发现这些现象, 也许能尽早地帮学生走出困境。而要做出足够提前预判是和经验的积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情发生后, 随着事情发展, 教师可以分析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所包含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 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 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 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 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 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 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三、胜利的果实 (抽象地重新概括)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世界公认的教育大家, 都要每天三次反思自己, 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其实每位教师几乎都能做到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也能经常听到、看到教师在日常相互交流心得。当教师把各种信息汇总到一起的时候, 如果能将各种信息的共性、特性提炼出来, 构建一个案例的具体模型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案, 这就是将经验转化为成果的过程, 也是由主观的经验层面上升到理念的精神层面了。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讲课还是可以的, 后来翻看自己的笔记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知识讲得都不到位。于是慢慢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 基本上做到了知识点覆盖到位、层次清晰, 后来又接手了一个“学困班”, 发现以前总结的经验又不能达到要求了, 学生们可以听得懂但是掌握和落实还是存在困难。于是经过提炼, 将自己的一些思路总结成了口诀式的记忆方式, 这样我发现学生掌握起来方便多了。我又将其他阶段的知识也编成口诀, 这样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经过实践证明这套教学模式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习惯, 朗朗上口好记好用。可见, 及时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将分析的结论转化为成果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产生质的提升。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积极地验证)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篇7

一、反思现状

(一) 应付检查

部分教师对反思的定位有误, 将各项教学常规都定位于应付上级、学校检查。这样的应付心态, 使得他们网上摘抄, 凑字数现象普遍。

(二) 言之无物

教师自己本身缺少教学理论支撑, 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行为无分析能力。在硬性要求下写下的反思放之四海而皆准, 没有针对性。

二、在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

不是所有的反思行为都能让教师成为名师, 只有有意、有效的反思才是成为名师的捷径。什么样的反思是有效的?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细细梳理之下, 提炼出四个方面。

(一) 反思课堂生成

在课堂中, 学生的表现既有教师预设之内, 又有课堂生成的。教师的预设充分, 功力在对教材到位的解读把握和对学生学情、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课堂中的生成在意料之外, 这些意外可以反映出教师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反思意外, 也在反思备课时的不足。

1. 从生成中, 反思对教材理解的不到位。

备课首要备的是教材,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个概念。如果备课过程中, 对教材依葫芦画瓢, 完全按照教材设计的思路走, 会缺少对教材的深层思考。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材安排如下:

从例题设计上看, 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图1算式, 再用发现的规律填写图2。表面上看很简单的一节课, 笔者认为实际操作是没问题的。但恰恰认为的没问题, 在第一次计算时就出现了问题。教材中1÷11=0.090909……直接呈现, 个别急于操作的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计算器”也按下了“1÷11”, 但是计算器屏幕上显示的得数是“0.090909091”, 而不是教材呈现的“0.0909……”这不在笔者的预设之内, 愣了几秒明白过来, “学生计算器”只能显示十位数字, 所以小数的最后一位已经经过四舍五入的处理。灵机一动, 将问题抛给学生:“这道题的得数是0.090909091, 还是0.0909……是书上错了, 还是计算器错了?”经过学生的讨论, 发现教材和计算器都没错。并且引发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去“读”计算器上的得数:当除法计算得数是无限小数时, 计算器显示的得数是保留几位小数之后的近似数, 还原之前可能是无限循环, 要根据小数部分是否重复出现的特征来判断。例题之后的练习中有一题“0.12345679×9=?”计算器显示为“1.11111111”, 个别学生理解成“1.11……”分析讨论之后, 得出结果是有限的八位小数, 不是循环小数。因数共有八位小数, 所以积也是八位小数。乘除法对比之后, 学生再次深刻体会, 我们要正确地“读”计算器。

在这节课之前, 笔者没有考虑过计算器显示的得数会有“问题”, 跟学生的认知是一样的, 计算器按出来的得数肯定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在这课时的备课过程中, 计算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计算的工具出现的。但是在学生的操作生成中, 让笔者发现这节课隐藏的一个教学重点:如何去读计算器。反思这样的生成, 提醒自己需要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更加到位。

2. 从生成中, 反思对学生了解的不到位。

有了教案, 希望学生能按照我们的“剧本”走, 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 就认为这课顺了。顺的背后可能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有很好的掌控能力, 也可能是教师扶得过紧。但不随人愿的事在课堂中也时有发生, 教师的“一厢情愿”常在课堂中被打破。五年级活动课“掷一掷”, 教材安排如下:

(二) 反思学生错题

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看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 教学常规中需要进行学生作业典型性问题分析。在分析过程中, 逐渐发现它跟课堂反思其实是一体的。学生的错题除了典型的易错题之外, 还有一类是上课忽视之后, 学生模糊不清的题。分析这些错题的来源, 可以反思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小数除法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0.385÷0.07, 商5余 () 。学生填写的答案有35、3.5或0.035。根据计算0.385-0.07×5, 得出正确的结果是0.035, 但是前两个答案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分析原因, 他们是根据除法竖式判断而来的, 如右图。

竖式中的余数表面上是35, 其实已经经历了两次的转化:第一次转化将3.5个一转化成35个十分之一;第二次转化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 商不变, 余数跟着乘100。所以要将35个十分之一转化回3.5个一, 再将3.5除以100等于0.035。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都没有涉及余数的处理, 例题的呈现基本是除尽、循环小数、近似数三种情况。那什么时候教学余数问题呢?时机应该在“用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课中。例题如下:

按教材的要求, 计算2.5÷0.4=6.25 (个) , 6+1=7 (个) 。实际教学中可以讨论, 需要计算出所有的小数部分吗?总结只要计算出整数部分就可以判断了, 计算出6, 还有多余, 所以瓶子需要增加一个。这时可以追问, 商是6那余数是多少?是1吗?为什么1÷10=0.1?在讨论中理解余数的含义。

通过错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反思新课教学中的不足。一节课上“完”了, 不代表上“好”了, 有时新课教学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上得不到位就会“留下后患”, 余数教学的不足就是后患。所以错题的收集和分析是反思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三) 反思设计意图

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有领悟专家的想法, 有参考名师的设计, 当然也有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当感觉自己能读懂教材的含义, 与教材无障碍通话时, 你的点滴感悟都是提升的表现。把解读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可以当作对教材的反思。“可能性”是新旧教材内容改编较多的一节课, 从扔硬币的随机体验到抽游戏节目。改编的意图是什么?三个同学三次抽节目, 各有不同意图。第一个同学抽, 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朗诵, 为什么用“可能”描述?为什么有三种可能?使学生体验到“可能”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不确定事件, 三种选择就有三种可能。当第一个同学抽走唱歌后, 第二个同学抽, 可能是跳舞、可能是朗诵, 不可能是唱歌。为什么只有两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是唱歌?使学生体验到两种选择就只有两种可能;不可能描述确定性的、不发生的事件。第二个同学抽走跳舞后, 第三个同学抽, 不可能是唱歌、不可能是跳舞, 一定是朗诵。为什么一定是朗诵?怎么从可能变成一定?使学生体验到只有一种选择时, 就变成一定。三个人经历三次语言的描述, 使学生体验到描述用语的变化是源于选择事件的个数的变化。当选择事件唯一时, 事情一定;选择事件不唯一, 二项或二项以上时, 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

这节课, 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事情的发生状况, 怎么体现数学味是笔者在设计这节课问题时一直思考的内容。想清楚之后的反思记录, 可以看出对教材的理解。

(四) 反思学生闪光点

问题需要记录, 以问思教, 课堂中学生不时冒出的闪光点也可以记录。记录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质疑、追问, 对题目的独到理解、个人想法。反思这些记录, 可以让我们对学情的把握更加到位, 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

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之后, 你会有更到位的解读教材的能力, 更敏锐的抓课堂行为的能力, 更好的操控课堂的能力。

摘要:教后反思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被很多教师敷衍化。这既有现实应付的原因, 也有教师本身教学功底的因素。教师撰写反思可以从四个角度着手, 从细处抓几个关键点来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正确的评判, 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上一篇:房屋贷款下一篇: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