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

2024-05-15

云计算服务(精选十篇)

云计算服务 篇1

为此, 我们提出了构建校园服务云平台的设想。平台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专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网站, 在该网站上服务的提供者能够及时的将自身可以提供的服务上传到云平台之中, 相关信息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交流。而学生则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获取相应的服务。

这个云平台通过Python或Java搭建的平台, 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将许多PC连接在一起。用户可以将这个平台安装在他们的个人电脑上, 平台就能够使用每台PC中的一小部分资源[1]。构建于平台之上的网站提供了许多相关的服务, 并为每位用户提供一个用于交流信息和享用服务的个人主页。

1 云计算和云服务

1.1 云计算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云的核心是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它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资源 (共享资源池) , 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资源打包成服务向外提供。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为: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 (集群) 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2]。

云服务就是数据存储在云端, 应用和服务存储在云端, 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 实现用户业务系统的自适应性。同时, 用户按照“即用即付费”的协议使用云服务中的资源, 基础架构提供商根据服务级别协议提供服务[3]。

1.2 云存储与数据处理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 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 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 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而要实现我们的云存储, 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宽带网络的发展;

2) Web2.0技术;

3) 应用存储的发展;

4) 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

5) CDN内容分发、数据压缩技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数据加密技术;

6) 存储虚拟化技术、存储网络化管理技术。

2 P2P

2.1 P2P网络模型

P2P即对等网络, 它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 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 都同时兼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P2P网络能够充分挖掘网络边缘节点的能力, 降低对中央服务器的依赖程度。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下, 节点间信息交互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3 基于P2P的云平台

3.1 P2P网络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

云计算通过一个强大的基础架构平台提供云计算服务, 其基本形式包括:

3.1.1 硬件基础层

一方面是相应的固定节点服务器, 包括硬盘陈列及云存储所需的其他硬件资源等, 另一方面也包括各个用户节点的对应部分的资源。

3.1.2 云平台层

我们用Python或者Java作为底层语言构建校园云平台。该平台可以在许多操作系统之上运行, 真正实现了跨平台[1]。

3.1.3 接口层

在这一层上, 我们提供了相关应用的接口以及进行网络结构的相关设计和管理。平台中所有用户可以获得的服务都从该接口层上获取。同时也包括P2P网络模型以及节点的管理。

3.1.4 应用层

以上三个层次都是用户是不透明的, 而这一层次则是用户直接可见的。在这一层上, 构建校园网网站, 并通过web应用的形式, 向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 并允许客户端上传相关资源。也通过包括信息共享平台, 使用户可以及时的获取和上传相关信息。

3.2 基于P2P的云平台设计

3.2.1 平台架构

主体采用的是是混合P2P网络, 不存在服务器和客户机。混合式P2P网络的中央服务器只是索引服务器, 与C/S模式中的服务器不同, P2P网络中的索引服务器只记录内容的索引和节点的必要信息, 辅助节点之间建立连接, 而内容本身存储在节点中, 内容的传送只在节点之间进行, 不通过服务器。利用一个索引服务器负责管理网络, 索引服务器并不参与实际的数据传输, 而是负责客户注册、身份验证等。

我们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C/S模式与P2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该平台。在该平台内部, 教师节点组成初始资源云, 作为资源的提供者, 统一对加入系统的学生节点提供服务。学生节点通过注册登录加入到网络后, 与教师节点共同组成教育云, 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4 S2S服务模式与校园云平台服务

S2S (Service to Student) 模式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S, 第一个指Service, 即服务, 包括可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企业、团体、个人。第二个指Student, 即学生。S2S模式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为学生服务提供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换的平台, 平台根据相应的服务种类为其制定标准将服务提供和使用标准化, 并在交易中收取合理费用。

S2S的优点在于, 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学生的切身需求着想,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实现教育网站商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方案。

4.1 服务提供者和相应服务

4.1.1 考试培训等

针对大学生的外语、考试培训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通过云平台, 服务提供商可以在平台上展示服务并标明价格, 将相关信息和资源直接上传到云端, 供用户使用和下载。

4.1.2 学生服务团体提供的服务

目前有很多针对学生群体提供的服务, 但是分布分散,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不利于商家利润最大化和形成产业集群。在云平台上, 商家不仅可以展示他们的服务和产品, 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接受学生订单信息, 不仅方便了学生用户的使用, 也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4.1.3 学生付费学习服务

在线答疑:学生能够在平台上找到老师或同学回答。

在线口语练习帮助服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良莠不齐, 为了帮助同学找到愿意帮助他们的同学或老师, 平台将使双方的信息得到交流。

学生组队求队友信息:改变传统的学生之间小范围相关信息交流的模式, 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限, 使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能够更快聚集, 打造优秀的团队。

4.1.4 学校研究与课程

多学校在进行某些学术性的大型计算, 如流体力学的计算, 需要用到大型机才能够支持, 购买大型机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学校的资金和其他教育资源, 且在闲置时强大的CPU和存储资源得不到利用, 形成了巨大的浪费。此时可以通过凌云平台, 将服务器在需要时租用给学校进行相关运算等, 这将大大减少学校的经费开支。

另一方面, 学校教学, 尤其是计算机教学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迅速增加的潮流。云平台上, 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客观真实地记录到系统日志库中, 系统通过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使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实现高校的资源共享和整合, 构建大学“云”环境, 将各高校的各种精品课程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 将繁重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 服务器的配备, 课程资源的存储与管理等工作交给云服务提供商, 大大减少网络课程在软, 硬件资源的重复投入又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通过统一平台、集中建设, 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整合。

这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提供相关条件和服务的一种全新诠释。

5 结论

此文提出了构建基于P2P的云平台, 以及校园云平台的构建的相关技术基础, 主要是P2P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及其结合。分四个层次详细介绍了云平台的构建, 包括硬件基础层、云平台层、应用接口层和web应用层。

提出了S2S的新概念并且详细介绍了平台能够提供的相关服务等。

本文提出的校园云平台, 区别于其他的云平台, 是基于S2S全新模式的面向学生的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构建是对现有相关学生服务信息管理的改革性的构想, 且颠了传统的校园网建设思路, 为真正实现校园网服务商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石。

摘要: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P2P的云平台, 以及校园云平台的构建的相关技术基础。详细阐述了云计算和P2P应用于校园网建设的优势, 以及基于P2P的云平台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分四个层次介绍了云平台的构建, 包括硬件基础层、云平台层、应用接口层和web应用层。提出了S2S的新概念并且详细介绍了平台能够提供的相关服务等。介绍了实现平台所需的第三方支付软件, 并详细介绍了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提供的服务。该平台的构建是对现有相关学生服务信息管理的改革性的构想。

关键词:云计算,校园云平台,服务与学生,P2P

参考文献

[1]Justin Cappos, Ivan Beschastnikh, Arvind Krishnamurthy, Tom Anderson.A platform for educational cloud computing, Seattle, WA98105, U.S.A.

[2]章志成, 敖永红.基于“云+端”模式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研究[J].自然科学学科研究, 2011 (2) :72-74.

云计算主要服务形式是什么 篇2

答:

目前业界公认的第三方的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和解释是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说法,其对于云计算的服务形式的说明如下:

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如浏览器(例如基于Web的邮件)。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独立的应用能力等等,消费者仅仅需要对应用进行有限的,特殊的配置。

PaaS(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把客户使用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Net等)开发的或者购买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等,但客户能够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运行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配置。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 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利用这些计算资源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能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获得有限制的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的控制。

简单来说:

IaaS给你的是远程的登录终端界面(虚拟服务器)或者Web Service接口(云存储)。PaaS给你的是数据库连接串或者中间件部署界面,或者是应用的部署管理界面。SaaS给你的就是访问应用的客户端或者Web界面。

2:云计算定义

Wiki定义:云计算[1]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概念被大量运用到生产环境中,国内的“阿里云”与云谷公司的XenSystem,以及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种“云计算”的应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

3:云计算分类

云计算的分类 发布时间: 2010-06-21 10:05 来源: 赛迪顾问 作者: 计算机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

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在该方式下,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保证所提供资源的安全性和可能性等非功能性需求,而最终用户不关心具体资源由谁提供、如何实现等问题。

私有云:是由企业自建自用的云计算中心,相对于公共云,私有云可以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降低IT架构的复杂度,使各种IT资源得以整合、标准化,更加容易地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同时私有云用户完全拥有整个云计算中心的设施(如中间件、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设备等)。

混合云:是把“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一种可控的方式部分拥有,部分与他人共享。

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云计算模式。

按服务类型分类,可以将云计算分为架构即服务(IaaS)、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四类。此外,还有日益兴起的“云安全”和基础设施搭建所必须的虚拟化。

架构即服务(IaaS):提供给客户的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客户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比如IBM的无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的CloudEx云主机等。

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是网络上提供虚拟存储的一种服务方式,客户可以根据实际存储容量来支付费用。如亚马逊的EC2、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EMC合作的“e云”等。

平台即服务(PaaS):是将应用程序平台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环境,包括应用编程接口和运行平台等(像数据库、文件系统和应用运行环境等)。比如Google的APP Engine和Saleforce的Force.Com等。

软件即服务(SaaS):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来使用互联网上的软件,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和管理软硬件设施,并根据按需租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像Salesforce的force.com平台、IBM LotusLive和八百客的800APP等都是PaaS的代表产品。师本生本、校本资源、区级资源、市级资源、省级资源、国家资源,各级资源的价值?

5,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的资源建设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上传: 黄永绿

更新时间:2012-5-17 22:53:07 浅谈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中,为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人曾沿用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的方法。结果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显得力不从心;有人曾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大搞物质刺激,滥发奖金,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反而引起了职工之间的攀比心理、人际矛盾。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根本。

什么是积极性呢?心理学把积极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 推动力。那么人的积极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行为有其形成的规律,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由需要—→动机—→ 行为—→目标四个阶段构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同时,目标作为行动结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等作用。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满足教师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去激发他们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启发他们树立成就目标,从而实现“为工作而激励,用工作去激励”的构想。

一、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人在某一个时期往往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余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叫优势需要。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教职工的优势需要,急教职工之所急,想教职工之所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学校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职工其优势需要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一般都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希望有业务进修的机会。另外他们也有诸如婚姻、住房、子女入托等生活中的问题。而中年教 师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他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绩,并得到领导的认可。老年教师大多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并且在学校能得到领导及同事们的尊重等。面对教职工的优势需要,学校领导者应该首先树立服务意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并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年教师创造条件,支持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积极推荐他们的学术论文得到发表。对于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老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照顾。另外要尊重老教师,过年、过节领导亲自到家中去拜访,认真听取老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教师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胜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来激发。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质推动力。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明宜正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了经济工作而谈教育、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要的衣、食、住、行,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对此,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教师的工资、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对建立教师医疗、退休保险等保障,甚至对农村民办教师的待遇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并向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同时,《教师法》也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范。这表明了十四大以来我党“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决心和信心,也证明了振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的道理。

第二、精神推动力。既然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呢?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把诸如评选先进、表彰、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我主张:在褒贬时以褒为主,在奖罚时以奖为主,既要善于培育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又要创建一个谦逊、互尊、坦诚的民主、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其次,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在实施教师聘任时,既要重视学历文凭、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资格证书等硬件,又要注重对教师爱教爱生、乐于奉献精神的考查,逐步形成一个竞争上岗的局面,并使在岗教师乐育乐教、勤奋工作,落聘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提高,不断得到完善。对此,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委以“重”任。教师劳动的个体化决定了教师往往看到自己的多,发现别人的少,很容易出现对自己的知识才能估计偏高,骄傲自大,甚至有清高、固执等现象。对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避虚就实,用人所长,分配给适当的工作,给教师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同时,学校要注意选培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脱颖而出,承担起学科带头人的任务。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自觉性。

第三、信息推动力。在当今社会中,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也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教师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人类文化的一切基本信息进行接收、归纳、整理、过滤、加工、传递、传播和再生产。可以说,教师掌握的信息越多,其工作动力就越大,工作业绩就越显著。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再生产者,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大量地摄取人类所涌现的各种新的信息和知识,那么他们的素质就会逐渐退化,动力就会衰竭,也就丧失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师资格。因此,学校要向教师有计划地提供进修学习、校际交流、考察学习、人际交往、参观旅游等接收信息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要。

学校管理有其特殊性。如果管理学校仅仅用严格的制度或者规范的行政手段,往往很难奏效。有人说得好,学校管理不仅要管住,而且要暖住。所谓暖住就是要善于进行感情投资,善于抓住并满足教职工的优势需要,从而激发其产生持久的工作积极性。

二、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列宁说:“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曾在苏联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深有感触地指出:“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可见,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才能做到依靠教师办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同时,管理者还要善于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在参与听课、教研教改和兼课等工作中,切忌以领导者或检查者自居,指导工作尽可能采取平等交流、互相磋商、循循善诱的方式、方法。另外,由于教师在其工作和学习中受多种文化现象的影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思想敏感而灵活多样,有时提出的问题会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过分的,对此,作为管理者要能够理解,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能采纳的意见一定要予以采纳,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教师。

其次,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如果我们把学校整体界定为一个系统,那么管理者和教师便够成了这一系统中的两大基本要素,他们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工作目标则是一致的。就教师工作特点而言,他们所从事的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既有一定的学科分工又负有更广泛地教育任务,所以,对教师的有效管理,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启发他们的工作自觉性、创造性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积极性的调动,要通过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依靠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来完成。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体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如年级之间的衔接、学科间的配合、后勤的保证等;就必须发挥好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倡群策群力,鼓励教师献计献策,譬如,在“校务委员会”中吸收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领导还要经常性地“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对来自“民间”的声音,管理者不要只让教师雾里看花,一定要有下文,如何解决,是否采纳,要掷地有声,模棱两可的敷衍,教师们会伤心失望。为了有利于保护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对暂不能答复的要经过研究后予以答复,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有时,领导者还应该有一点“向我开炮”的精神,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第三,要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我党在干群关系上的基本准则是,人民群众是主人,党员干部是公仆。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实际困难。

《三国志》云:“能用众力者,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者,则无畏于圣人矣”。只要我们对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理解、信赖、关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我们的学校也就一定能够办好。

三、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是人的需要转化为行动动机的重要条件。一个正确而合理的目标会对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实践表明,人在活动中目标越明确,积极性越高,工作效果就越显著。所以在学校管理中,通过设置目标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设置一个有吸引力、号召力对大家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的目标呢?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60年代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目标的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目标的期望值和效价。用公式表示m=v ×(em代表激发力量,e代表期望值即被激励者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价,v代表效价即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目标的效价越高,那么该目标会产生较大的激发力量,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学校领导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正确、合理、恰当,才能产生较大的期望值。目标的设置必须联系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办学实际,目标不能过高否则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和希望,使目标丧失动力作用。比如每个学校、每个学期优秀率、升学率、转学率等这些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当然也不能过低,如果目标实施,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目标往往是没有激励意义的,所以,恰当的目标,必然是通过教师“跳起来摘果子”,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2.组织目标、个人目标要协调一致,设法增大目标效价。要使被激励者对目标产生兴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充分阐述目标的意义,讲清目标实现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把学校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联系起来,使教职工能从学校所设立的目标中看到他的利益,把个人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中,个人目标能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样才能增大目标的效价。

3.考虑教职工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在确保学校目标能够达到统一性的前提下,又要考虑到师生个人目标的差异性。因为教职工个人目标既受学校集体成员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人的思想观点、成熟度、需要、人生观、价值观、能力、性格等的影响,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摸清教职工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愿、抱负和能力,做到个人目标因人而异,确保组织目标的统一。

4.必须让师生参与目标的制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目标更加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容易被广大教师接受,产生“认同感”。而且能使全体教职工把学校目标的实施与自己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有效地激发积极性,逐步由低水平的期望,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疏导发展到高级的有社会意义的期望。

云计算背景下的云存储服务研究 篇3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据计算已经从传统计算模式逐渐向云计算过渡,云计算的发展产生了云存储技术,它向用户提供如同云状的广域网和互联网服务。本文从云计算入手,针对云存储技术,以基本概念、系统架构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便于读者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云计算;云存储;华为云存储服务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14-2

1 云计算与云存储的概念

1.1 “云”的概念

“云”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依据互联网对“云”的解释,“云”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云”在过去的描述中通常用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概念。这种抽象的技术可以使云计算的运算能力高达每秒10万亿次,其规模足以模拟核爆炸、预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当前国际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

1.2 云计算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它的特点是其计算能力可以通过商品的形式在企业或个人间进行流通,而且它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究其根本,云计算的计算模式就是将用户所有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利用云端数据中心对数据的存储计算能力,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用户的存储需求。

1.3 云存储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进行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云存储概念,它是基于云计算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存储概念,在互联网存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云存储采用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它充分利用网络中现存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用户终端所使用的应用软件将它们集结起来,共同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及业务访问能力。

2 网络硬盘与云盘

2.1 网络硬盘

U盘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存储问题,但此类固态存储介质终究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存储需求,网络硬盘的产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一种由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的针对企业或个人的在线存储服务。网络硬盘可以向用户提供文件存储、访问、备份、共享等功能,用户可以合理管理文件,甚至可以将网络硬盘视为一个放在网络上的移动硬盘或U盘,在可以连接互联网的地方,用户就可以对网络硬盘里的文件进行管理和编辑,允许用户实时查看,无需随身携带,避免了丢失带来的问题。

2.2 云盘

云盘是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产物,云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信息储存、读取和下载等服务,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稳定,并支持对数据的海量存储。用户无需将资料存储在实体磁盘并随身携带,只需接入互联网,便可将自己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读取出来。云盘是新一代按需付费的存储服务,它支持用户对数据文件灵活处理,从而防止成本失控,并能满足用户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重心所形成的多样化需求。

3 云计算与云存储的架构

3.1 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搭建的架构大致分成三个阶层:应用程序、平台与基础设施,并由此分别提供三种型态服务:

①软件即服务(SaaS)

该阶层由处于云端的应用程序提供各种SaaS,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浏览器的云端应用程序,在不需要下载或安装任何程序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功能与服务。

②平台即服务(PaaS)

PaaS用于向用户提供运算平台或解决方案的服务,它以云端基础硬件设施资源为基础,支持云端应用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功能,以此向用户提供整合的API。

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IaaS是将运算、存储及网络等资源转化为标准化服务,这种云端基础架构向内外部使用者提供数据存取服务,并借助虚拟化技术来完成服务器整合所需的基本工作。

3.2 云存储架构

云存储处于云计算架构的存储部分,在底层IaaS、中层PaaS直至顶层SaaS都有所体现,它将底层IaaS存储资源网络化,从而搭建出一个网络存储系统,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简而言之,云存储可以理解为存储即服务(Storage as a Service)。

云存储的核心是存储层,它由分布在不同存储介质的各类型存储设备组成,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集中化管理。在管理系统的协作下,管理者可以进行所有存储设备的远程监控、排座等日常作业;而其中最为困难的部分是应用中介层,它与云计算的PaaS层相近,且必须实现不同存储设备间的协同运作才能向用户提供单一的整合服务。

下图是一个简易的云存储架构图,图中存储节点存放用户的数据文件,控制节点用作数据文件的索引,同时控制存储节点间容量大小及负载的均衡,云存储的架构便由这两部分组成。具备各种协议的客户端服务于相应的网络,并有控制端PC管理存储节点。

3.3 云存储改进方向

纵观当下数据文件的指数级形式增长现状,云存储必当成为数据存储发展的主要趋势,要将各种搜索、应用技术和云存储紧密相结合起来,就需要云存储技术从安全性、便携性以及对数据访问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①安全性。安全性是阻碍企业云存储全面发展的问题之一,针对云存储用户而言,云存储的安全性通常需要从商业元素和技术方面来考虑。但依据现今的用户需求来看,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安全水平,有些用户对云存储技术的安全需求甚至高于他们自身架构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即便如此,国内云存储软硬件厂商也尽其所能来满足如此高且不现实的安全要求,构建出的数据中心在安全性上高于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

②便携性。多数用户在存储数据时会考虑其便携性,一般状况下,大型云存储服务供应商可以向用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它的存储效果与本地最好的传统存储模式相同,甚至有些云存储服务供应商可以将用户所需的数据集传送到用户所选择的任何实体媒介或是专门的存储设备。

③数据访问。当用户执行大规模数据请求或者数据恢复操作时,云存储是否可以向用户提供足够的数据访问性成了众多用户的疑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云存储服务供应商能将大量数据传送到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媒介上,其传输速度之快堪比文件复制、粘贴等操作。

4 华为云存储

4.1 华为云存储概况

华为云存储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中国云存储发展的自研之路、国产之路、民族之路三大过程,它为用户提供容易获取、使用的云存储服务。华为云存储服务致力于向用户提供简单、经济、高效、安全的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优化企业的IT应用,降低企业的存储成本。

纵观华为公司近几年在云存储服务上所获得的成就,造就了华为公司成为国产存储品牌第一、全国最大、研发创新能力最强的存储厂商。这些成就的获得取决于华为公司做到了在存储研发方面的投入全国第一,华为公司拥有全套存储核心技术,在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方面均能满足用户对存储产品的刚性需求。

4.2 华为云存储服务

华为公司提供的云存储服务是一个基于对象的存储服务,用户能海量、安全、高可靠、低成本的存储数据文件,只需接入互联网,进入浏览器便可通过REST接口或Web管理界面对用户自身存储的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和高效使用。

5 结束语

云计算服务 篇4

当前在Web2.0环境下, 互联网所需要处理的业务量快速增长。传统的门户网站、社会媒体网站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 如视频在线、图像共享、社交网站等, 这些服务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估计2009年一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新信息量大约有40X1018 Bytes, 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移动宽带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接入, 给互联网系统带来了更多的负载。同时, 数据中心硬件建设和管理维护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如何处理海量的数据与服务, 如何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 成为互联网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009年, “云计算”改变了全球IT领域发展的格局, 也影响着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 是下一代网络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 它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服务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改变了传统以PC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 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1]。

2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21世纪初兴起的新概念。对它的定义和内涵网上众说纷纭, 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之所以称为“云”, 是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Amazon公司将曾经大家称作为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 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 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应用。2007年Google、IBM和一些大学已开始大规模的云计算研究项目。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

2.1“云计算”定义和内涵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 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而维基百科中将“云计算”定义是一种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机能力, 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管理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因特网获取需要的服务[2]。

这里, “云”是一种隐喻, 指代基于Internet的系统平台。在云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计算资源, 包括软件和硬件。例如, 分布式计算软件、计算机集群、存储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等。借助互联网技术, 计算资源好像用电一样取用方便,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适当改变企业的IT成本控制, 如图1所示。

2.2“云计算”技术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的规模, 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如: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也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

(2)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 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

(3)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 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安全可靠。

(4)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 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比传统系统大幅提升。

(5) 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 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 可按需购买, 可以像水, 电, 煤气那样按量计费。

(7) 极其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 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 “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

3“云计算”的技术背景

“云”的思想核心, 就是资源的集中共享, 即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先进的平台上, 使资源在统一的平台统一管理调配下, 具备最大和灵活性和利用效率, 最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是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和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的发展, 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Iaa 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 S (平台即服务) 、Saa S (软件即服务) 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3]。

云计算的核心支撑技术是“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近年来, 随着多核系统、集群、网格甚至云计算的广泛部署, 虚拟化技术在商业应用上的优势日益体现, 它不仅降低了IT成本, 而且还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桌面虚拟化” (Desktop Virtualization) 是用户使用云资源的重要方式。

4“云计算”服务及服务类型

云计算有时也可称作“云计算服务”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 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 保证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可供用户使用。事实上, Google提供的网络搜索功能本身, 就是一种典型的云计算, 其他Google服务, 诸如Gmail、Google Docs、Google Picasa Web等都充分体现了云计算服务的强大作用。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包括以下三类, 如图2所示。

(1) SaaS (软件即服务)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针对的是终端用户, 厂商提供的是各种互联网软件的服务。这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对用户来说, 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的角度, 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 能够大幅度减少成本。典型代表是Google Apps或微软提供的在线办公软件。

(2) PaaS (平台即服务)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针对的是开发者, 厂商提供用户、订阅、计费、部署、监控等服务, 典型代表是Salesforce提供的force.com平台。

(3)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针对的也是开发者, 厂商提供的是计算、存储和带宽资源。典型代表是亚马逊的EC2/S3/SQS服务和IBM的蓝云服务。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 用户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目前网络上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厂商有许多, 比如Amazon、Google、Salesforce、微软等, 各家所提供的云模式也不相同, 比如Amazon.com、Sun、IBM是通过将服务器, 存储等硬件虚拟化成一个数据中心来为整个网络的用户提供服务;Salesforce是通过浏览器将程序共享给用户等等。因此也产生了云计算定义的复杂性。覆盖当今流行的典型云计算解决方案有包括:Google云计算、Amazon EC2/S3云计算、Salesforce云计算、Facebook等, 都提供了免费的大容量存储空间, 以及廉价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从2006年开始, Google已与IBM合作, 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在Google中国的“云计算”计划中, Google将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 协助学校在现有的运算资源上构建“云计算”实验环境, 未来Google将把课程向其他学校推广应用[4]。

2008年初, 无锡市政府与IBM共同建成全球第一个商用“云计算中心”, 无锡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把自己的硬件需求外包给云计算中心解决, 中心欲借助云计算之力, 实现跨越式、捆绑式发展。该中心将自己重新定位在更加宽广的“数字化学习”领域中, 围绕数字化学习, 技术、资源、服务、商务、产业大集成, 打造一条新型的产业链[4]。

4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 随着3G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 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接入互联网。虽然“云计算”带来的历史巨变还处于早期, 但世界上的IT巨头Google、Amazon、IBM、微软、雅虎等已展开激烈竞争。Google推出了“Google Apps”网络办公套件, 包括Gmail、IM软件、日历、文字处理、PPT演示、电子表格等一系列工具, 相当于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网络版, 免费供用户使用。Amazon的“弹性计算机云”服务, 新兴的Facebook社区, IBM在上海的“Blue Cloud”计划等等, 如今“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发展进程与社会化服务比人们预想的要快, 这些都为“云计算”环境下的世界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变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开复.云中漫步--迎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OL].http://www.chinacloud.cn/.

[2]http://www.chinacloud.cn/.

[3]刘鹏.3G时代的云计算[R].2009年中国云计算大会, 2009, 5.

美信云计算网管方案服务金宏工程 篇5

的春天,美信科技推出了“云计算”IT业务管理解决方案,该技术把云计算技术与IT管理成功结合起来,目前至少有几十家的国家部委和大企业都在和美信进行接触,而金宏工程则成为美信“云计算”IT业务管理解决方案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项目背景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即金宏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重点工程中的十二大业务系统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承担。上述部门领导组成项目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由于金宏工程涉及的部门众多,业务复杂,需要整合的数据量大,所以金宏工程的整个IT系统架构非常的庞大,上千台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数据库等应用系统,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状IT系统。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按照传统的单套软件部署或者早期的分布式部署都无法满足需求,金宏工程需要一套与众不同的、支持“云计算”的管理方案,能够实现过去的所有管理方案中所无法企及的目标。

方案特色

美信“云计算”方案帮助金宏工程实现海量监控、多机互备、备份容灾、网管服务器热插拔等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其特点如下,

1.支持大片的网管服务器构成“监测云”,“监测云”下的网管服务器可高达100台;

2.支持大片的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存储云”,“存储云”下的数据库服务器高达100台;

3.“监测云”中的网管服务器支持热插拔,即当“监测云”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可以随时加入新的网管服务器而不用重启整个系统;同时当移除“监测云”中的某台服务器时,只要卸下该服务器即可,不需重启整个系统,移除过程不会影响整个“监测云”系统的正常运转。当1台或者多台服务器被移除时,“监测云”下的其它网管服务器会自动接管被移除的网管服务器承担的监控任务;

4.当“监测云”中发生多台服务器宕机事件时,“监测云”仍可按照原定总体网管任务正常运作,保证管理对象和监测数据不出问题。

5.多台数据库形成的“存储云”同时工作,互相备份,可以大大减轻传统部署方案下对主数据库的存储压力;

美信的“云计算”IT业务管理解决方案带给金宏工程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服务器处理能力的要求降低,按照过去的思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需要部署很多高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现在部署美信的“云计算”网管方案可以把许多的服务器处理能力虚拟到一起,所以即使是普通的PC SERVER也可以让它们组成“云”来完成海量的监控管理任务。

云计算安全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云计算;安全服务;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426.61

1 云计算的本质及安全问题分析

1.1 云计算的本质

关于云计算的本质问题,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本文将云计算的本质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方式的改变[1],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云计算是否能够被用户以及市场所接受,同时也决定着服务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另外,云计算不但通过自身开发的程序服务于个人及单位,而且还可以借助于自身的需求特点委托其他的软件公司进行关联性软件的开发。最后,云计算也不受时空上的限制,是一种最高级化的服务方式。

1.2 云计算安全问题

云计算安全问题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安全[2]。这方面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用户账号、存储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存在数据的泄露,都是需要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来源于用户享受云计算服务过程中的使用安全。这方面的安全主要针对于用户主要数据存放云里的安全。其解决的方式是用户通过藏在保险箱、加密后存入云中以及不依赖服务商的承诺采用的相关措施;最后,账户安全管理是云计算安全问题的突出方面[3]。用户需要全面注重保护好账户的安全性,在使用云中服务时消除他人盗用个人账号,减轻事后的损失。

2 云计算建设下的突出研究领域分析

2.1 云基础设施服务

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内容包括了云计算的存储、计算、网络等等。云基础设设施服务的安全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云计算上层服务的安全性[4]。实践研究表明,云中提供的安全服务,是云不被作为攻击目标的重要安全保障。因此,未来云计算课题方面的研究重点应朝着云自身的安全问题转变,解决的方式相应也可以从容灾备份、设置监控系统等等方面着手。

2.2 云环境可信控制

云环境可信控制主要是为了保护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安全,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可信访问控制平台实现,促进云计算资源的集中化、可视化,从而实现数据服务的保障效率[5]。另外,由于云环境的服务模式特点以及云数据处理中心物理位置存在不明确性的缘故,使得用户无法通过一个更好的方式去考察评估云的可靠性。因此,云环境可信控制可以尽可能的实现数据存储的控制功能以及信任度,实现云计算安全服务效率的最大化。

2.3 云传输安全管理

云传输安全管理需要用户将数据资料交给云端进行处理,促使云变成集中安全站,从而借助于传输通道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和不受限性。实践调查发现,目前微软运计算交换在现服务出现故障引发用户邮件信息延迟的主要原因在于云传输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差错。因此,对于构建和强化云服务的宽带传输体系以及配套设施,成为了保障云计算应用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2.4 云安全应用服务

云安全应用服务主要体现在云安全应用服务的特殊性,需要服务者和应用者之间相互的协调及配合,二者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同步发生变化[6]。当前云安全应用服务在数据防护、杀毒应用、安全监控管理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根本无法满足用户复杂的安全需求。例如,一项对IT管理者的调查结果发现,占据百分之八十的人担心客户资料被恶意窃取、软件供给、黑客盗用,共享信息不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从以上可以看出,云安全仍然是目前云计算最为担心的问题,不断改善和强化云安全体系是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3 自主性可控云安全体系构建

自主性可控云安全体系构建需要从构建云安全一体化防护系统、云环境可信平台体系、可信链接传递平台体系以及云安全管理防御体系几个方面着手[7]。具体而言,构建云安全一体化防护系统需要通过调整云安全防护体系部署来实现云安全基础设施服务。另外,还需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保障数据中心云端的各种安全业务引擎的高性能。同时还必须考虑云环境下存储数据的永续性、基础设施设备中硬件安全及软件系统的完备性,尽可能的实现数据汇聚过程中基础安全防护功能高效发挥;云环境可信平台体系可以借助于用户对云环境安全的感知性与可验证性完成,以数据处理过程为节点,实现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可信度,从而增强用户对云环境安全的信任度;可信链接传递平台体系主要为确保云计算安全服务体系可信及支持应用服务可信而设计的。其中,可信接入是验证用户相关的请求及连接云计算资源的可信问题,其最终还是实现云计算的安全防护[8];最后,云安全管理防御体系可以排除安全硬化,保障主机、网络以及应用层的安全。云安全管理防御体系包括了云安全检测平台、云安全响应平台以及恢复云安全策略。而上述云安全管理防御体系的三个层面又可以进一步对应解析安全威胁及提高预警风险、安全信息协同响应、执行阻断及恢复。云安全管理防御体系是以可信链接平台体系为核心,通过层面的用户身份鉴别、数据加密、授权管理等等操安全操作构建了云安全管理防御体系整体框架。

4 结束语

云計算的快速发展促使其地位不断的提升,同时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云计算作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业务量的扩大,给云计算安全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其良性发展成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为此,本文从云计算本质及安全问题的分析出发,就云计算建设下的突出领域从云基础设施服务、云环境可信控制、云传输安全管理以及云安全应用服务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之就对于构建自主性可控云安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后期云计算安全服务的理论及实践工作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保障云计算安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云计算内在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5):990-994.

[2]胡炜,钟为连.浅谈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09-111.

[3]汪来富,沈军.云计算应用安全研究[J].电信科学,2010(06):68-70.

[4]黄发文,徐济仁,陈家松.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05):2-3.

[5]岳阳.云计算下网络安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09):38-39.

[6]陈龙.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技术[J].网络安全,1999(09):15-16.

[7]严凡,任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12-13.

[8]何明,裘杭萍,胡爱群.移动Ad Hoc网络的可靠性评价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9(20):126-127.

作者简介:杨明骏(1983-),男,重庆人,信息中心副主任,中级职称,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和网络应用。

云计算服务 篇7

一提到云计算, SaaS, Paa S, Iaa S等名词, 许多人也许都会说这些都是各种提供和使用IT服务的省钱妙招。的确, 服务器虚拟化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IT资源的使用也可以采用与“群租”和“拼车”类似的做法,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的目的。云服务上的“群租”和“拼车”可以比现实生活中的版本做的更精细, 更高质量。首先, 可以对每一个租客、拼客按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进行精确收费。其次, 可以对“客房”的大小做出有弹性可扩大缩小的动态调整。既然云计算的主要任务是在异地执行 (off-premises execution) 的, 那计算所需容量就不必受某地具备的计算处理资源量所限制, 弹性可扩展也就自然成为云计算的一大特点。这个弹性可扩展特点非常有用。2008年奥运会网上购票网站在开通服务的第一时间崩溃, 这个不幸事件恰恰是因为当时在后端数据中心支撑购票网站的服务器硬软件架构没有做成有弹性可扩展的一种工作方式, 当服务请求数量大大超过服务器所能够提供的工作负荷时, 购票网站只好“罢工”。

云计算作为服务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value added service) 。什么是云上的增值服务?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云存储的例子。假如存在着这样一个服务提供商, 它拥有非常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和重复数据删除算法。只要其算法足够有效, 这个服务商就可以向终端用户提供规模云存储服务, 无需自己配备相应规模的存储硬件设备。因为它可以自己对用户数据先作一番处理———充分压缩或者重复删除, 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再转包给其他云存储服务提供商, 比如亚马逊的S3。所以这个比较聪明的云存储服务商自身又作为一个用户来租用其他云存储服务商的服务。相对于后者, 它的优势是接入大包转发小包, 除了这个大小之差外, 它还省掉了自己配备硬件存储资源所需的成本。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构成了这个比较聪明的云存储服务商相对于其他第三方云存储服务商的明显优势, 可以成为其提供存储服务的盈利空间。这个比较聪明的云存储服务商其实就是在做一种增值存储服务。从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为什么云计算/存储又常常被叫做第三方服务。

私有云际存储云

业界普遍认为企业私有云会在公用云之前得到广泛应用。什么是企业私有云?大致就是对企业内部的IT资源做一番合理化重新组合整理后的结果。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IT系统不仅在资源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 (比如每个员工都配备有一整套既厚重的前端硬件设备, 又昂贵的软件使用执照, 但绝大多数应用只不过是为处理office桌面办公事务之用) , 而且在每一台前端机器上还必须操作属于本地执行 (on-premises execution) 的管理维护, 为此又要搭上日益增加的人力成本。在云安全问题上, 与公共云相比, 企业私有云的实现要简单容易得多, 所以企业私有云会率先于公用云发生。

企业私有云是不是真正的云计算?我个人认为, 如果一个企业私有云采用“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做法, 配备有自家的存储灾备和冗余备份系统 (按照网络存储行业SNIA标准, 冗灾备份必须要配备在至少3个不同的地理位置) , 那么这样的私有云不应该被看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 因为它在IT资源合理化重组上做的不到位、不彻底, 仍然具有本地厚重配置、高成本、缺乏弹性等典型的非云计算性质。

更合理、更彻底的私有云做法应该是让多个私有云共享一个公用的云存储服务。这个共用、公用的云存储服务将其资源置于许多私有云之间, 因此可以叫做“私有云际存储云”。它不仅能为企业私有云提供具有冗灾备份功能的专门存储服务, 而且还能为云计算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搬家”服务, 以防止所谓的“用户被锁入服务商” (vendor lock-in) 现象发生。

在硬件架构上, 对于“私有云际存储云”而言, 由于云际云不要求实时高速数据处理, 无须采用很高端的存储技术 (如用光纤通道连接的磁盘阵列) , 用i SCSI通道连接的磁盘阵列绰绰有余。

然而, 在软件架构上, “私有云际存储云”需要有高度智能化, 以策略为基础的SaaS服务水准和信息管理功能, 特别是必须实现很强的安全数据隔离保护技术。以一名纯技术员的视点来看, 我认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云存储方案能够提供“私有云际存储云”所需品质的云存储服务, 主要是在软件架构的安全服务上还差一把劲。

结论

“私有云际存储云”其实也是在为用户提供一种增值存储服务:企业私有云与它一起配置就增值为真正的云计算。

链接

国内云计算应用动态

政府

2009年12月28日, 国内第一个规模化实用化的云计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 (一期工程) 在成都正式落成。成为国内首个可以同时为电子政务及科学计算服务的超算中心, 这种建设模式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同时, 成都云计算中心正式开机启动标志着国内首个超算中心商业化运营新模式成功建立。

在未来2年内, 成都云计算中心计算能力将扩容到200万亿次, 将成都云计算中心打造为西南地区的信息化通信枢纽, 为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及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 无锡、东营等城市都在进行云计算项目的建设。

电信

2009年9月1日, 中国移动低调内部发布了它的云计算平台——“大云0.5”版本, 预示着中国移动“云+端”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悄然成型。11月, 中国移动又发布了基于稳定的Hadoop版本的“大云1.5”版本。据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介绍, 与传统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相比, 在同样的成本下, Hadoop平台可以得到1-2倍的性能提升。

2009年9月22日, 中国电信在上海正式推出了名为“e云”的云计算业务, 成为三家运营商中在云计算上首吃螃蟹者。据了解, 这片“云”能按照用户的设定, 自动地利用电脑空闲时间, 将信息备份到上海电信的e云数据中心, 当用户遇到电脑破坏、数据破坏、误删除、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等情况时, 只要通过网络连接至电信服务器, 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恢复任一个时间点的数据。

此外, 中国联通也已经着手开始建立“互联云”项目, 并计划按照全球云、云联云、互联云的架构进行云计算的工程建设, 打造第三代互联网络基础架构, 构建一个集成了硬件、软件、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综合性的平台。

金融

在金融行业, 虽然各金融机构对云计算的态度还比较谨慎, 但也不乏敢为天下先的勇者。

据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电脑网络中心总经理郭怡峰介绍, 2007年, 在给IT系统升级的过程中, 申银万国就给数据中心穿上了“云计算”的外衣, 并投资1.5亿元建立了企业云计算中心。他表示,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会给未来的证券IT带来巨大变革。在云计算时代, 证券IT以系统为中心的IT管理模式将彻底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云计算平台上, 可以给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服务、实现统一客户身份认证。同时, 也可以建立公司级的账户管理系统, 这不仅能对现有的账户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 将账户业务受理过程中有业务关联的业务步骤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站式开户功能, 还能够将原先需要半个小时才完成的开户业务缩短在5分钟内完成,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账户业务的处理效率。

公共云计算服务未来市场亮丽 篇8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IT部署和交付模式, 用来通过网络实时提供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人们日常所说的云计算, 实际上是指这种部署和交付模式的基础架构平台;而云服务则更延伸一步, 是指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服务过程。事实上, 建设云计算平台只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第一步。而目前很多厂商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建设云计算平台之后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因此, 当涉及到“云”这个概念的时候, 首先需要区分云计算平台和云计算服务。对于提供公共的云服务这个目标而言, 建设云计算平台还仅仅只是第一步, 除了能够让云计算平台提供强大的基础架构平台外, 提供云服务还需要具有以下8个条件:

1) 云计算的供应商具备向公共提供服务的能力, 即成为第三方提供商, 而不仅仅是内部的私有云;

2) 提供通过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这是供应商提供公共云服务的必要条件;

3) 云计算供应商对云计算中心进行IT管理, 最终用户不需要介入;

4) 对于云计算提供的应用, 用户能够自行配置。随着用户对云计算需求的变化, 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自动扩展能力;

5) 云计算运营商需要具备清晰明确的费用收取模式, 这也是公共云区别于私有云的重要特征之一;

6) 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 与私有云不同, 为公众提供的云服务必须基于统一的用户界面;

7) 基于Web服务的API, 提供标准的开发接口;

8) 云计算平台的资源共享, 即提供虚拟化、动态的平台。

目前, 云计算国外的发展势头风起云涌, 当然, 这类技术和应用模式已经发展了若干年, 跨国公司有一定的优势, 一些大型IT企业都有各自的规划和技术路线图, 有的研发超级计算机、有的开发局域网、有的设计客户端管理软件, 虽然过去都是单枪匹马各搞各的, 比较分散, 但现在各骨干企业一起使用云计算, 将会影响信息产业的变革, 因此, 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云计算安全风险分析和服务 篇9

关键词:云计算安全,安全服务,信息安全,可信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安全技术,虚拟化安全技术,云资源访问控制技术

1 引言

根据相关调查和统计,云用户对云计算的安全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特权用户的接入;云服务商对外部的可审查性;云服务商对不同位置的数据进行监控;数据的隔离以及数据的恢复;数据的可用性等。云用户应用云计算和访问云资源时需要进行身份鉴别和认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经过云服务以及云应用程序等的授权。在云计算系统中,需要保证多个数据存储区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等。

2 云计算安全风险分析

2.1 云计算平台安全风险

2.1.1 针对系统可靠性的隐患

由于“云”中存储大量的用户业务数据、隐私信息或其他有价值信息,因此很容易受到攻击,这些攻击可能来自于窃取服务或数据的恶意攻击者、滥用资源的合法云计算用户或者云计算运营商内部人员,当遇到严重攻击时,云计算系统将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无法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2.1.2 安全边界不清晰

因为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实现共享的数据具有无边界性,服务器及终端用户数量都非常庞大,数据存放分散,因此无法像传统网络一样清楚地定义安全边界和保护措施,很难为用户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2.2 数据安全风险

2.2.1 数据隐私

当终端用户把自己的数据交付给云计算提供商之后,数据的优先访问权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云计算提供商享有了优先访问权,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变得非常重要。

2.2.2 数据隔离

在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和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如果恶意用户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合法虚拟机权限,就有可能威胁到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其他虚拟机。因此进行数据隔离是防止此类事件的必要手段,但是隔离技术的选择及效果评估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2.3 其他安全风险

2.3.1 云计算提供商能否提供持久服务

在云计算系统中,终端用户对提供商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在选择服务提供商时,应考虑这方面的风险因素,当云计算提供商出现破产等现象,导致服务中断或不稳定时,用户如何应对数据存储等问题。

2.3.2 安全管理问题

企业用户虽然使用云计算提供商的服务或者将数据交给云计算提供商,但是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事宜,企业自身仍然负有最终责任。但用户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无法知道具体存储位置,很难实施安全审计与评估。

3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3.1 可信访问控制技术

由于无法信赖服务商忠实实施用户定义的访问控制策略,所以在云计算模式下,研究者关心的是如何通过非传统访问控制类手段实施数据对象的访问控制。其中,得到最多关注的是基于密码学方法实现访问控制,包括:基于层次密钥生成与分配策略实施访问控制的方法;利用基于属性的加密算法(如密钥规则的基于属性加密方案(KP-ABE)或密文规则的基于属性加密方案(CP-ABE));基于代理重加密的方法;在用户密钥或密文中嵌入访问控制树的方法等。基于密码类方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权限撤销,一个基本方案是为密钥设置失效时间,每隔一定时间,用户从认证中心更新私钥。但目前看,带有时间或约束的授权、权限受限委托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3.2 数据安全技术

(1)数据传输安全:通常情况下,企业数据中心保存大量的企业私密数据,这些数据往往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企业的客户信息、财务信息、关键业务流程等。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将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到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处理时,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如何确保企业的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严格加密不被窃取;二是如何保证云计算服务商在得到数据时不将企业绝密数据泄露出去;三是在云计算服务商处存储时,如何保证访问用户经过严格的权限认证并且是合法的数据访问,并保证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安全访问自身的数据。

(2)数据存储安全:企业的数据存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数据的存储位置、数据的相互隔离、数据的灾难恢复等。在云计算模式下,云计算服务商在高度整合的大容量存储空间上,开辟出一部分存储空间提供给企业使用。但客户并不清楚自己的数据被放置在哪台服务器上,甚至根本不了解这台服务器放置在哪个国家;云计算服务商在存储资源所在是否会存在信息安全等问题,能否确保企业数据不被泄露;同时,在这种数据存储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即使采用了加密方式,云计算服务商是否能够保证数据之间的有限隔离;另外,即使企业用户了解数据存放的服务器的准确位置,也必须要求服务商作出承诺,对所托管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出现重大事故时,企业用户的数据无法得到恢复。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残留更有可能会无意泄露敏感信息,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云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3)数据审计安全:企业进行内部数据管理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往往会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审计或认证。但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服务商如何在确保不对其他企业的数据计算带来风险的同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以便协助第三方机构对数据的产生进行安全性和准确性审计,实现企业的合规性要求。另外,企业对云计算服务商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认证过程中,如何确保云计算服务商既能提供有效的数据,又不损害其他已有客户的利益,使企业能够选择一家可以长期存在的、有技术实力的云计算服务商进行业务交付,也是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

(4)数据残留安全:数据残留是数据在被以某种形式擦除后所残留的物理表现,存储介质被擦除后可能留有一些物理特性使数据能够被重建。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残留更有可能会无意泄露敏感信息,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应通过销毁加密数据相关介质、存储介质销毁、磁盘擦拭、内容发现等技术和方法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清除。

3.3 虚拟化安全技术

虚拟化安全是云计算需要考虑的特有安全威胁之一。虚拟化技术是将底层的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与网络设备全面虚拟化,在虚拟化技术上,通过建立一个随需而选的资源共享、分配、管控平台,可根据上层数据和业务形态的不同需求,搭配出各种互相隔离的应用,形成一个服务导向、可伸缩的IT基础架构,为用户提供出租IT基础设施资源形式的云计算服务。虚拟化安全包括虚拟机间信息流控制、虚拟机监控、虚拟机可信平台、虚拟机隔离、虚拟网络接入控制等。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虚拟化软件的安全;二是客户端或虚拟服务器的安全。

(1)虚拟化软件安全:该软件层直接部署于裸机上,能够提供创建、运行和销毁虚拟服务器等功能,如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半虚拟化(硬件和Xen、VMware的结合)或基于硬件的虚拟化。云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限制对于Hypervisor和其他形式的虚拟化层次的物理和逻辑访问控制。在Iaa S中,用户不能接入虚拟化软件层,该层由云服务提供商操作和管理。

(2)虚拟服务器的安全:虚拟服务器或客户端面临许多主机安全威胁,包括接入和管理主机的密钥被盗、攻击未打补丁、在脆弱的服务标准端口侦听、劫持未采取合适安全措施的账户等,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具有TPM(可信计算平台)安全模块的虚拟服务器;安装时为每台虚拟服务器分配一个独立的硬盘分区,以便进行逻辑隔离;每台虚拟服务器应通过VLAN和不同IP网段的方式进行逻辑隔离,对需要通信的虚拟服务器间通过VPN进行网络连接;进行有计划的备份,包括完整、增量或差量备份方式。

3.4 云资源访问控制技术

在云计算环境中,各个云应用属于不同的安全管理域,每个安全域都管理着本地的资源和用户。当用户跨域访问资源时,需在域边界设置认证服务,对访问共享资源的用户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管理。在跨多个域的资源访问中,各域有自己的访问控制策略,在进行资源共享和保护时必须对共享资源制定一个公共的、双方都认同的访问控制策略。云计算的访问控制与基于网络的访问控制相比,云计算用户访问控制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将用户身份与云计算资源绑定在一起的重要手段。在Paa S交付模式中,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对网络、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平台基础设施的访问控制,而用户负责部属于Paa S平台的应用程序的访问控制。对应用程序的访问控制表现为终端用户的管理,包括用户开通和身份认证。根据当前云计算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框架和研究内容,云计算访问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云计算访问控制模型、基于ABE密码体制的云计算访问控制、云中多租户及虚拟化访问控制。

4 云计算安全服务解决思路

云计算安全服务体系由一系列云安全服务构成,是实现云用户安全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其所属层次的不同,云安全服务可以进一步分为云安全基础设施服务、云安全基础服务以及云安全应用服务三类。

4.1 云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云基础设施服务为上层云应用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计算等IT资源服务,是整个云计算体系安全的基石。这里,安全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抵挡来自外部黑客的安全攻击的能力;二是证明自己无法破坏用户数据与应用的能力。一方面,云平台应采取全面严密的安全措施,解决传统计算平台面临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云平台应向用户证明自己具备某种程度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能力。另外,由于用户安全需求方面存在着差异,云平台应具备提供不同安全等级的云基础设施服务的能力。

4.2 云安全基础服务

云安全基础服务属于云基础软件服务层,为各类云应用提供共性信息安全服务,是支撑云应用满足用户安全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比较典型的云安全基础服务包括:

(1)云用户身份管理服务,主要涉及身份的供应、注销及身份认证过程,在云环境下,实现身份联合和单点登录,可以支持云中合作企业之间更加方便地共享用户身份信息和认证服务,并减少重复认证带来的运行开销;

(2)云访问控制服务,云访问控制服务的实现,依赖于如何妥善地将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及强制/自主访问控制模型等)和各种授权策略语言标准(如XACML、SAML等)扩展后移植入云环境;

(3)云审计服务,由于用户缺乏安全管理与举证能力,要明确安全事故责任就要求服务商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由第三方实施的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云审计服务必须提供满足审计事件列表的所有证据,以及证据的可信度说明;

(4)云密码服务,由于云用户中普遍存在数据加、解密运算需求,除最典型的加、解密算法服务外,密码运算中密钥管理与分发、证书管理及分发等都可以基础类云安全服务的形式存在。

4.3 云安全应用服务

云安全应用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种类繁多。云计算提供的超大规模计算能力与海量存储能力,能在安全事件采集、关联分析、病毒防范等方面实现性能的大幅提升,可用于构建超大规模安全事件信息处理平台,提升全网安全态势把握能力。

5 结语

目前,云计算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云计算给人们带来创新和变革的同时,对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应用云计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云计算应用和运行过程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是进一步发展云计算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还是使用者,对云计算技术背后的安全性问题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只有深刻认识到云技术的优点和风险,才能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云技术,充分发挥其带来的巨大效益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阮洁珊.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浅析[J].科协论坛,2009(07):171-173.

[2]吴涛.浅谈云计算及云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02):63-66.

[3]王洪镇,谢立华.关于云计算及其安全问题的综述[J].现代计算机,2013(02):12-15.

[4]王娜娜.面向安全风险的云计算测试技术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27(03):33-36.

[5]NIO Standards technology,W Jansen,T Grance.Guidelines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Public Cloud Computing[J].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Technology,2012(03):149-151.

[6]张韬.国内外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状况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11):123-127.

[7]张慧,邢培振.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12):164-166.

[8]盖玲.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服务研究[J].电信科学,2011(06):105-106.

[9]林果园,贺珊.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模型[J].电信科学,2010(09):103-105.

[10]林敏,龚让声.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6):114-116.

园区服务运营云计算平台实施策略 篇10

1、搭建云基础设施

首先, 从提供传输通道、网络节点配置和监控功能入手, 搭建云基础设施和云平台, 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通过引入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 使得园区的资源 (存储、CPU等) 实现共享。例如不必为每个客户都分配一个固定的存储空间, 而是所用客户共用一个跨物理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池。提供资源需求的弹性伸缩, 在数据智能分析处理进程间共享计算资源, 或在单个客户存储资源耗尽时动态从虚拟存储池中分配存储资源, 以便用最少的资源来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引入服务器集群技术, 将一组服务器关联起来, 使它们在外界从很多方面看起来如同一台服务器, 从而改善园区服务平台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

在这个阶段, 可以将园区服务平台部署在云基础设施上, 实现资源的虚拟化和弹性伸缩, 从而在小规模应用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2、云计算服务

其次, 可以把一些工具云和基于license模式的基础系统软件为突破口, 将云平台的网络节点配置和监控功能向计算功能延伸, 采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行业计算模型, 包装成对外服务。

同时以门户, 教育培训, 测试服务和协同开发等几个共性服务为突破口, 与有能力和经验的软件实施商合作, 进一步将云平台的网络节点配置和监控功能向计算功能延伸, 采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行业计算模型, 包装成对外服务;与实施商合作, 由实施商按云平台接口标准开发云应用, 集成到云平台上, 形成园区服务运营平台的平台服务化和应用服务化雏形。并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 搭建其他如人才培训, 虚拟孵化以及创新交易等平台。

3、智慧园区云应用拓展

上一篇:深部找探矿下一篇:中国机遇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