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计算与云计算

2022-07-24

第一篇:移动计算与云计算

物联网与云计算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赛迪集团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云计算系列现场会”(杭州站)7月13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云经济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杭州东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述东在会上发表《智慧园区云搭建创业创新环境》主题演讲。

宋述东指出,物联网是向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云计算是基于物联网的IT资源的使用和交互的模式。他认为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系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关系,物联网所面临的问题正好是云计算的特点,如低成本、大规模、海量实时数据,而大数据的交互处理等问题都是云计算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杭州东部网络科技副总经理宋述东演讲实录:

宋述东:各位好,我今天介绍的主题是智慧园区云搭建创业创新环境。我们是东部软件园发展科技产业的载体,下面我会结合东部软件园在智慧园区实践方面的经验谈一下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东部软件园建立于2001年,我们在建园之初就提出了“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加速中小企业成长,带动区域经济提升”的宗旨,经过了十几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一家有代表性品牌的科技园区,我们也相应的获得了包括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系列的荣誉。我们园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产业、科技投资、科技孵化为内涵,搭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企业集聚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集群,这里包括了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集成电路、物联网、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产业,每一个产业里都有品牌性的企业,还有大量中小型的科技企业。

今年成立的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大会上,我们经过工信部和软件园区一致推选,我们和国内十大园区一起成为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对我们在园区行业工作成绩的一种认可。在我们东部软件园发展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园这么一个总目标,不断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园区成功发展模式。从这个战略目标的角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园区的转型升级,也就是解决科技园区如何实现低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问题。第二,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这是围绕着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

针对这两方面的需求,我们结合在园区的实践经验,并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我们制订了智慧园区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个系统解决方案的意义,一方面是实施园区信息化提升工程,在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和客户关系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全面深度开发园区信息资源,目的是为园区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解决了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另一方面意义,带动新兴产业带动作用,刚刚也提到了我们的智慧园区主要是应用了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大新兴战略产业,物联网是向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云计算是基于物联网的IT资源的使用和交互的模式。我们认为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系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关系,物联网所面临的问题正好是云计算的特点,比如低成本、大规模、海量实时数据,大数据的交互处理这些问题都是云计算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介绍一下解决方案,一方面发挥园区经营理念和物联网的技术优势,东部软件园在2010年被列为物联网产业的孵化园,我们从2009年就投入了智慧园区建设,相继开发了物联网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传感网能源管理系统,分别荣获杭州首届物联网高峰论坛上的应用优秀项目,并列入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项目。通过物联网的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园区信息化应用和设备设施控制的智能、节能和集成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益,也为园区物联网企业提供了科技成果试验平台。

另一方面,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围绕云计算发展,规划建设园区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云应用服务,包括之前跟阿里云的接触,我们跟阿里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双方资源整合,搭建以云计算服务与物联网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园区云平台,来提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环境。后面具体介绍一下智慧园区云平台的内容。

这个是智慧园区的系统架构,也可以看出来,智慧园区里面整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技术。智慧园区归纳了一下,包括对社会、能源、客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采用了多媒体管理系统,来增强智慧园区的体验和互动效果。物联网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围绕着优化科技园区业务流程,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客户管理、能源管理、运行监测、智能控制和绿色能源接入功能,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生态的园区工作环境。我们开发的物联网管理系统软件是ESP的架构,并且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了包括无线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功能特色前面也提到了,安全、舒适、高效、管理,系统特点包括一卡通、无线局域网、物业管理、能源管理等。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智慧园区云计算服务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我们运用了国际先进的数据中心管理流程标准,我们与新加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云计算的技术为客户提供简单统一的操作平台,包括资源管理和服务交付的功能,使这个园区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再受到物理环境,比如办公室、机房、终端的限制,以实现企业的办公、开发设施和创业环境。

刚才有嘉宾讲到云计算的建设目标是什么,我们智慧园区建设的建设目的有四方面,第一,利用桌面技术实现虚拟办公环境,第二,利用开发测试云技术实现虚拟开发测试环境。第三,建设实体展示中心来展示我们的科技成果,包括建设了园区的绿色数据中心。第四,建设虚拟展示中心。第五,也是我们的特色,物联网方面的应用实现了园区管理系统。关于云计算平台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第二,IT技术架构。第三,云服务。第四,云桌面。第五,云管理。第六,云安全。

我们的云计算平台采用自建自用的私有的,以及混合部署模式,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园区采取国际标准,采取规划建设的数据中心,同时我们也自己开发了东部软件园平台,这是我们的一个桌面,涵盖了企业和员工的应用,以及园区单位的应用。

运营模式前面阿里云提到了,阿里云主要是提供存储服务,它为智慧园区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东部软件园是智慧云平台的运营服务,园区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我们的智慧云平台来接受或者是应用我们的云服务。

智慧园区功能特色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提供园区内企业孵化功能。第二,协助园区内的企业走向绿色发展。第三,协助园区内的企业更快实现开发并加快产业投放市场的速度。第四,协助科技性中小企业向云计算厂商的转型,提供SAAS的环境。第五,帮助企业发觉大数据,大数据当中蕴含的价值,快速捕捉和响应市场需求,这是业务流程服务的。

我们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弹性计算云,这是基于阿里云的弹性计算服务。第二,测试运,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检测,减轻企业成本压力。第三,开发云,包括集成电路,以及软件开发的协作平台,各类公共技术平台共建开发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第四,云办公。这个可以基于我们园区用户数量,提供更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快捷部署、可扩展的云桌面租赁服务,企业无需为桌面系统的运维投入资源,提升IT效率,降低TCO。第五,物联网的应用。这个基于物联网智慧园区的管理系统,在我们搭建的云平台上面去部署能源管理,智能照明、智能空调、设备巡检等。

我们对智慧园区有一个发展思路,包括新型战略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行业应用的带动,第二是行业发展,第三整合创新取胜。

智慧园区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在智慧园区、智慧小区、智慧酒店

第二篇: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

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

从被称为物联网元年的2009年,到2011年,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在这两年的历程中,物联网逐渐从热炒阶段步入务实阶段。“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了物联网的阶段性发展方向:“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信部苗圩部长在《求是》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指出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之一便是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同时,中国物联网界的泰斗,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院士也一再强调:物联网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应用。在此影响下,面向行业应用的物联网产品和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可见,要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应用为王”已成为业界共识。

然而,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呢?

众所周知,在IT、互联网时代,真正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中国本土企业除了华为、中兴,几乎都处于最底层的“生产代工”环节,都在做着基于国外技术的二次开发。因此,IT、互联网界的真正的龙头企业也都集中在欧美国家。

物联网时代,所谓中国和世界发展同步。然而,中国是否真的能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崛起?答案很迷茫。

首先,从中国人的本性来看,这不无可能。春秋战国时代便是大家频出;唐宋到西汉更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都说明中国是一个对人类的文明和创新做出过引领性贡献的民族。所以,只要加以善用,假以时日,比肩国际巨头不无可能。

然而,从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气来看,又着实困难。自改革开放以来, “一切以经济为中心发展战略”的本意被很多人曲解,致使“中国制造”充满了“抄袭、拷贝、山寨”的低劣味道。并且这种误解,日益加重。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潜心做研发,大量的投资都只为能得到快速回报。恨不得把所有行业都当“房地产”来做。试问,如此利欲熏心,身心浮躁,如何担当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引领世界之重任?

两者相较,中国人本性中的钻研、踏实正在被一点点磨灭;而急功近利、浮夸务虚的一面却日益放大。因而,我们能够在这一轮的全球性战略发展机遇中积攒起核心竞争力吗?能够真正的与国际行业巨头竞争吗?能够不再仅仅是“市场之王”吗?我们能够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吗?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有识之士以敏锐的眼光、实干的精神和本地化的机遇,从物联网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合作中脱颖而出。

第三篇:未来五年,大数据将与云计算更加融合

国内最具权威的市场调研门户网站之一

未来五年,大数据将与云计算更加融合

云端的大数据就像科幻小说里对未来的描绘一样:它在这,只是不是很均匀地分布罢了。

高调的厂商,比如AWS、谷歌、微软、IBM和Rackspace等,都提供云基础的Hadoop和NoSQL数据库平台来支持大数据应用程序。很多初创公司都引入了云平台上的管理服务,按需部署自己的系统。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融合往往是互联网公司的首先项,尤其是初创的软件和数据服务供应商。

但很多主流公司并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看重云端数据管理。一些公司担心云端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一些公司还在大型机和其他本地系统里运行大部分操作。存储在本地的数据量之大,让数据迁移充满挑战。另外,现存数据中心可用的处理能力让AWS和谷歌等公有云的成本优势不值一提,即使公司对于云系统所谓的降低成本、增加弹性有兴趣,最终也未必会选择它。

花旗集团就是一个例子。随着网络成为普及的应用界面,金融服务公司面对的是洪水般的非结构化数据。它还需要处理线上金融应用程序中不同的数据结构。这些挑战让花旗集团最后选择了MongoDB NoSQL数据库。MongoDB获得了AWS和其他云平台的支持。花旗数据公司负责平台工程的全球领导者Michael Simone表示,花旗选择了在云端应

学数据分析、找行业报告、招调查人才可移步一起调研网

一个属于调研行业的B2B网站

国内最具权威的市场调研门户网站之一

用该软件。不过它应用的是私有云,应用限定在纽约公司的防火墙内,由它的IT部门全权管理。

在纽约的MongoDB大会上,Simone告诉与会者:“目前,我们还没有扩展私有云或集成公有云的打算。花旗集团的数据中心很大,技术积累也很深厚,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内部部署的云计算。” 大数据云才刚刚开始

总体来看,在云端运行大数据系统仍然是小众行为。在数据仓库研究院开发的大数据成熟度模型中,十个月内有222名IT和业务专家完成了线上测评,只有19%的人表示它们的组织在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支持大数据应用程序。另有40%的人表示正在考虑云部署,同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它们没有使用云计算的计划。在企业管理协会和9sight咨询公司开展的线上调查中,云计算使用比例略高:259名受访者中,39%的人表示他们的大数据安装包括云系统。

WeatherChannel公司是采用了公有云的案例,Basho技术公司在AWS可用性区域的多个分区运行了Basho技术公司的NoSQL数据库Riak的复制实例,处理和存储来自卫星、雷达系统、天气站等来源的混合数据。该数据库每五分钟就为预测引擎更新3万6千多地理天气网格的视图,它还用于归档历史数据。

美国TWC公司执行副总裁兼CIO Bryson Koehler认为,Riak的容错技术和同时支持内存和硬盘存储的功能特别好。经过比较,因为处理效果低,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并不能适应高容量的云环境,至少不能以较低的成本适应高容量的云环境。

但是,在云端部署NoSQL软件也是旨在扩大TWC灵活性的更广泛的IT战略的题中之义。公司在谷歌云和AWS上运行应用程序,以免被任何供应商或技术锁定。

学数据分析、找行业报告、招调查人才可移步一起调研网

一个属于调研行业的B2B网站

国内最具权威的市场调研门户网站之一

云计算:更多选择 更多可能

公有云供应商已经为了满足大数据需求,已经扩展了数据管理能力,不止包含关系型数据库。例如,亚马逊近几年拓宽了AWS云选项,包含了很多新兴技术,比如NoSQL数据库DynamoDB、Hadoop部署ElasticMapReduce和ElastiCache内存缓存服务、Redshift数据仓库和Kinesis流数据系统。

美国咨询公司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高级副总裁DavidLinthicum表示:“AWS和其他云供应商也创建了相当成熟的服务。一些可用的数据管理云平台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第六代了。”

对于拥有强大的内部处理能力的大公司来说,给大数据管理池增加云基础的系统并不是必须的。美国云服务咨询公司Nimbo的首席基础架构师Aaron Ebertowski表示:“为什么要企业定购它们已经有了的东西呢?企业已经在存储架构投了成百上千美元,不会轻易舍弃的。”

业绩要求也是公有云不受大数据用户青睐的原因之一。加拿大海洋网络(ONC)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该机构管理着英属哥伦比亚的一对海洋气象台,计划建立一个公司内部私有云,为使用海洋传感器提供数据的应用模拟地震和海啸创造条件。

目标在于更加准确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为政府当局采取预防措施缓解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Benoit Pirenne这样说道,他是ONC的数字基础设施主管。

需求——充足的大数据力量

学数据分析、找行业报告、招调查人才可移步一起调研网

一个属于调研行业的B2B网站

国内最具权威的市场调研门户网站之一

该机构位于维多利亚大学,去年春天得到了一项三年项目的批准和资金支持。计划进行的分析工作包括收集传感器的多次测定结果,运行预测模型以得出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集。但是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Pirenne说道。 “要计算现实状况中的“模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在非常高级的平行云系统中也不行。”他说。因此,ONC正在与IBM合作构建一个内部云加过来处理流程和分析工作。

新兴的管理服务供应商——例如Altiscale, BitYota, Qubole, Treasure Data和Rackspace’sObjectRocket附属公司等——称他们通过以低于云平台供应商的价格接管部署和管理任务,能够为用户企业将大数据云装置做的更方便、更划算。 美国的Sellpoints公司是一个线上营销和分析服务供应商,使用Hadoop和Spark的流程工具迅速构建查询表格,查询数据量达到TB用户网页活跃度数据,BennyBlum如此说,他是Sellpoint公司业绩营销和分析的副总裁。 Hadoop实用工具

Blum的公司首先将其自身的Hadoop系统应用到了亚马逊弹性计算云(或EC2)平台上。但是现在该公司已经换成了Altiscal的Hadoop作为服务供应。这一服务也在亚马逊云上运行,但是Blum表示将Hadoop的构造和管理下线为Sellpoints带来了红利。“Altiscale为我们管理了基础设施,这样我们就不必为维护集群而付运营费了。” 但是至少迄今为止,该类服务的用户基本都是这些新兴企业自身。大多是服务供应商的顾客基础还维持在一位数或两位数。

学数据分析、找行业报告、招调查人才可移步一起调研网

一个属于调研行业的B2B网站

国内最具权威的市场调研门户网站之一

RickSherman是AthenaIT解决方案这一美国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他认为有理由相信基于云端的Hadoop服务尤其能够在更广阔的基础上运行。“人们在使用自给自足的Hadoop时遇到了一堵墙,”他说。“这在时间和技巧上都需要付出很多。我认为最终Hadoop作为服务会比公司内部Hadoop更具吸引力。”

然而有些企业还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公有云中的Hadoop,而且近期内也不会准备好接受。这就是Ayad Shammout所面临的问题,他是美国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BIDMC)的数据平台和商务智能主管。去年他还是位独立咨询师的时候,就与另一位咨询师合作,为BIDMC做了一个大数据和云计算定义证明项目。为了降低SQL服务器数据库上的存储量和流程需求,他们使用了Azure HDInsight,Microsoft的基于云端的Hadoop发行,用以卸载应用审计日志的存档文件,这些日志用于微软的Azure云管理报告。

Shammout表示示范项目展示出了在云端云顶Hadoop应用的潜力。他还认为像BIDMC这种卫生保健型供应商最终能够将其实现。但是在未来几年之内,美国的联邦健康保险可移植性法案和问责制法案还阻碍着生产的展开。

“如果三四年前我跟你谈论云端,我会说‘这不会发生的。’”Shammout说道。“现在我认为云端会在某些部门实现应用。我的期望是再过三四年,云数据隐私就不成问题了。

摘自:36大数据

学数据分析、找行业报告、招调查人才可移步一起调研网

一个属于调研行业的B2B网站

第四篇:大数据与云计算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

从最新的盖特纳咨询公司预测结果显示,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大数据与云计算,已成为时代焦点热门在职研究生专业。未来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工作,就意味着高薪、稳定、广泛的职业使用度、优越感„„与大数据与云计算在职研究生专业相关的职位有很多,目前主要集中在系统研发工程师、应用开发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三方面。

一、系统研发工程师

该在职研究生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针对研究生阶段计算机系统研究领域学得比较到位的在职人员,包括云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系统搭建技术等。

就业方向一般是提供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公司,例如IBM、阿里云、微软、百度、中国移动等等。这类工作更偏向于纯技术类,需要一些对技术有长期钻研精神的人来参与,目前市场人才的紧缺程度非常高。

二、应用开发工程师

该在职研究生专业就业方向,需要精通的技术主要包括算法分析、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流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等。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主要偏向应用层面的技术开发,比如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制定个性化服务,IBM就会通过企业的具体需求定制适合他们的大数据应用。

打个比方,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在推新品前就可以使用一款定价应用软件,能整合当前饮料市场的所有产品价格,通过挖掘精准客户的购物心理来制定新品价格,而这款大数据应用软件就需要定制,也有可能是未来你工作的一部分。

三、数据分析师

该在职研究生专业就业方向,涵盖的工作范围最广,除大数据相关技术外还需要各行各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比如为广告公司搜集大数据,分析目标用户的浏览习惯,就需要懂得广告公司的媒介投放知识。

再比如分析下雨天,顾客在选择面包和蛋糕时为何偏向于后者的数据原因时,需要结合面包顾客的心理动因等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由此可见,数据分析是与消费者日常行为关系最密切的一项研究。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职研究生专业,正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国内本科毕业生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和思想,往往不足以支持大数据的复杂工作,因此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自然是明智的,这样在未来就业中不会产生太多的竞争者。然而国内的大数据硕士专业极少,其中以北航软件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力最强。此专业是北航软件学院、北航计算机学院与慧科教育(工信部移动云计算教育培训中心)联合打造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目前为全国首开。

据了解,北航此专业从全球领域内整合了很多优质资源,包含以上所说的大数据的各个职业发展方向所需的所有课程,同时与世界500强IT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学生可以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方式360度接受大数据技术及思维方式上的系统教育。

对于很多在职的人来说,读研即是自我能力的重新学习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相关领域最新技术的过程,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第五篇: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结合《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五年行动计划》(陕政发〔2016〕22号)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利用两年时间,通过示范工程带动,探索总结大数据“汇聚、开放、交易”规则,把握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促使我省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底,通过四大工程实施,形成具备产业支撑能力的增长点和明晰的发展方向,西咸新区成为国家级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基地。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引进10家以上国家部委数据中心,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键环节骨干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100家。

二、四大示范工程

围绕云计算服务、信息融合、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建设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实施秦云、城市信息融合示范、大数据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示范等四大工程,引导和推动数据汇集、企业云集、产业聚集。

(一)秦云工程。

启动建设“N+1”云工程(N即15朵行业云,1即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15朵行业云,引导带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购买云服务,推动数据公开及社会化开发利用。建设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各行业云的数据交换共享,并与省信息化中心互联互通。各行业云按照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和产业链开放,带动软硬件提供商、运营商及平台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发展。到2017年底,带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1. 工业云。继续推进陕西工业云建设,提供云资源、云智慧、云应用、高性能计算、工业协同设计五大类服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2. 工商云。整合三证合

一、法人单位、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广告监测等信息平台和系统,建立工商大数据,实现一体化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的服务与监管。(省工商局负责)

3. 环保云。对空气质量、扬尘、尾气、水质、噪声等实时监测,建立环保大数据,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省环境保护厅负责)

4. 质量云。整合质检业务系统资源、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充分挖掘质量数、检测检验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市场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控,实现产品质量源头监管、“12365”公众维权、“96333”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与应急救援等社会综合服务与监管能力。(省质监局负责)

5. 食药监云。推行“智慧餐饮监管”工程,逐步实现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有序推进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和重点食品溯源工作,建立全省“四品一械”监管大数据。(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6. 安监云。整合各行业安监大数据,提供 “防、管、控”三大功能,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省安全监管局负责)

7. 健康云。提供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计生便民惠民信息服务,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的整合共享,为公众提供电子健康档案、诊疗和计生等信息服务。(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 教育云。推动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省互通共享。建立各阶段适龄入学人口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和终身电子学籍档案,实现学生学籍档案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纵向贯通。推动形成覆盖全省、协同服务、全网互通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省教育厅负责)

9. 文化云。整合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数据资源,构建文化传播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档案局负责)

10. 社保云。构建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云平台,支撑大数据在劳动用工和社保基金监管、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监控、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应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负责)

11. 安居云。整合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信息等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住房信息的实时采集、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12. 旅游云。建立对全省旅游运行状况的监测评估系统,搭建旅游监管、旅游运营、旅游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平台。(省旅游局负责)

13. 中国杨凌农业云。打造中国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农业电商服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认证溯源平台、农村土地确权平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品流通服务等产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电商产业发展、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工作步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农业厅负责)

14. 公共安全云。整合、分析通信运营商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实时监控人流走向、人群密度,防范踩踏、非法集会等群体性安全事件发生。推动公共安全大数据在综治、公安、消防、交通、应急、城市管理等部门应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省综治办协调,省公安厅负责)

15. 国安警务云。扩大数据采集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实名制信息的数据对接和数据共享,以大数据提升工作效益、推进模式创新。构建“大数据+”新型业务应用实战平台,提升国家安全业务工作主动发现能力。(省国家安全厅负责)

建设方式: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筹规划建设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自牵头推进实施行业云。由西咸沣西管委会牵头组建公司,负责秦云工程运行维护,沣西大数据产业园为秦云工程承载地。

实施时间:2016年7月底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云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范。2016年8月—2017年12月,各行业主管部门部署实施行业云,推动数据开放,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适时启动气象云、科技云、民政云、金融云等第二批行业云建设。

(二)城市信息融合示范工程。

咸阳市通过省级智慧城市综合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惠民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消费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已基本建成一站通、一号通、一卡通、一网通、一格通和一点通等应用项目。在此基础上,加大现有信息系统整合力度,深入推进政策融合、技术融合和数据融合,促进大数据深度开发和利用。

1. 推进政策融合。按照各部委试点政策要求,探索建立融汇贯通、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政策融合机制。

2. 推进技术融合。按照各部委试点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建立纵向遵从、横向兼容的城市数据融合规范体系。

3. 推进数据融合。创新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模式,建立基础数据的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工作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

总结咸阳试点示范经验向全省推广,带动全省各区域信息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大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向纵深发展。到2017年底,带动区域大数据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咸阳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建设方式:地方政府牵头、行业部门支持、多方力量投资、企业建设运营、政府部门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持续推进。

(三)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在民生服务、城市运营、信用体系、工业运行、社会管理、数据交易等领域率先实施应用示范项目,实现大数据汇聚整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及时总结推广。

1. 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项目。以社会公共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为载体,推进金融 IC 卡、市民卡、公交地铁卡、旅游消费卡等应用集成和一卡通用,实现与财政惠民卡、社会保障卡互联互通。用一张卡纵向互联实现政府实时监管,横向打通各行业系统公共服务,实现集约服务协同管理,方便政府治理和群众生活。同时形成实时数据综合积累,部门数据集中比对,通过海量数据脱敏脱密后的开放,促进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覆盖全省3800万人口,将整合各类资金约1100亿元,衍生大数据服务和信息消费约100亿元。(省卫生计生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联合成立陕西省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运营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社会公共服务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

2. 西安市城市运营大数据中心项目。以西安城市投资集团为牵头单位,汇集供水、供气、供热、一卡通、出租、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市政道路等城市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城市运行质量,优化城市功能,改进城市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城市运行数据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城市运行一张图等,为城市规划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到2017年底,带动相关产值10亿元以上。(西安市政府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统筹协调,政府和公共事业服务机构开放数据,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

3. 信用信息平台及服务项目。扩充完善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各项管理和应用服务功能,全面归集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中形成或掌握的信用信息,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构建政府与社会互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征集共享范围,形成覆盖全省所有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大数据库,为政府管理及各类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办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

实施时间:持续推进。

4. 工业企业大数据动态监测项目。利用陕西工业数据库,加强与统计、电力、税务、银行等部门企业数据共享、关联比对和分析,充分挖掘企业动态数据价值,改进提升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带动工业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到2017年底,实现产值约5亿元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负责)

建设方式:企业投资并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

5. 公共场所群体行为大数据分析项目。建设基于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的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形成人群位置信息、人口空间分布信息的海量数据,满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公共场所群体行为分析需求,并为城市规划、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公共场所和产业布局、智能交通、智慧旅游、精准营销、商业应用等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和数据汇集。到2017年底,实现产值约5亿元以上。(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组织协调,企业投资,电信运营商与企业共同运营,政府实施数据监管并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6月—2017年12月。

6. 西咸大数据交易所项目。面向全国提供政府、医疗、金融、企业、电商、能源、交通、商品、消费、教育、社交、社会等领域大数据交易服务,旨在促进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交易行为,保护数据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向社会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带动大数据清洗、挖掘和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西咸新区管委会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统筹协调并实施监管,社会投资、建设和运营。

实施时间:2016年6月—2017年12月。 7. 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设和完善项目全覆盖、审批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支撑省、市、县三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业务开展和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组织协调并实施监管,政府投资为主。

实施时间:持续推进。

8. 时空信息数据云平台项目。依托北斗导航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时空信息数据云平台,实时监测大范围自然资源变化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挖掘、比对及分析,为国土、农业、水利、城建、绿化、测绘、林业等部门和企业提供数据服务,推进自主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的产业化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北斗金控公司负责)

建设方式: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 9. 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建设气象大数据平台,实时获取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数值预报产品等专业气象数据和社会化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挖掘,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准确监测预警,为政府、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通过气象数据与交通、旅游、能源等行业数据的跨界挖掘,提升行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气象卫星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国家气象卫星数据存储的三个节点之一,面向全球提供卫星数据服务。(省气象局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投资。

实施时间:2016年6月—2017年12月。

(四)大数据产业基地示范工程。

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聚焦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链,打造“研究引领、教育支撑、孵化创新、服务连通、配套完善”五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2017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1. 构建产业研究体系。以陕西省大数据产业研究院为依托,联合省内相关领域的院士和知名机构,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基地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以技术领先驱动产业创新。

2. 优化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培训+就业”的业务模式,搭建以“互联网+专业教育资源”为主线的云端教学管理平台,通过与微软IT学院、淘宝大学、中兴学院、百度营销大学等国内知名企业大学的合作,建成多平台、全覆盖、长链条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 打造创新孵化体系。以“物理承载+免费资源+市场推广”作为创新孵化模式,面向初创团队提供免费孵化场地,共享海量数据和平台技术,激发新创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创新应用。

4. 搭建园区服务平台。推进数据公共服务大厅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网上大厅统领线下业务”的思路,强化数据开放和并联审批,兼顾信息推送,逐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化体系。

5. 完善配套环境。完善园区各项产业及生活配套,着力打造5分钟商务生态圈和都市核心生活区。

6. 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孵化基金、陕西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亿达基金、乐搏基金等投资大数据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西咸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在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秦云工程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云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总体协调,并牵头成立陕西省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

(二)制度保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制定大数据收集、管理、开放、交易、应用等标准规范和秦云工程数据共享交换的技术规范。各行业云要通过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三)资金保障。各地、各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并充分利用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项目支持力度。

上一篇:烟草市场监管效果下一篇:用电安全措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