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云计算

2024-05-23

广电云计算(精选九篇)

广电云计算 篇1

在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代, 没有人怀疑云计算时代已经在沙场上初露锋芒。然而, 对于云计算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却是众说纷纭。

在云计算领域,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提供云计算服务, 其中不乏业界知名的公司。在云计算的模式最终成熟之前, 任何人都有权解释他认为的即将到来的云计算究竟是什么模样。然而, 现实是虽然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 它的演变过程必将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 它的应用技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句话, 云计算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2001年, 在搜索引擎大会上, 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概念。2007年底, 谷歌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又一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一大批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云计划”与“云战略”, 包括Amazon、HP、IBM和Sun等。

经过数年的发展, 迄今云已经成为一门众说纷纭的“显学”, 不与云计算相关的厂商或业者已经凤毛麟角。根据专家预测, 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 云计算的热度将会保持, 甚至增加, 它将会继续成为IT传媒头版头条及IT人员口中的热词。

“云计算”的出现将会改变整个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格局, 并使得利益在各行业间重新分配, 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 、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 、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e) 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的设计目的在于使用网络作为媒介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为一套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 并通过Iaas、Paas、Saas和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用户终端手中。云计算把不断提高云计算系统的能力作为核心理念, 从而使得用户终端的处理能力减小, 最终会使用户终端简化为一个最简单的输入输出系统, 并能按需享受云计算的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 通过技术手段将大量处于同一网络中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构成一个向终端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的计算资源池。这个概念与我国知名云计算专家刘鹏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网格计算池”的概念完全一致。

云计算这个名词的提出也许是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电子云” (Electron Cloud) , 来强调说明计算的弥散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量子物理上“电子云”的概念是, 在原子核周围运动的电子的轨道不是一个在经验世界里如同天体一样的运行轨道, 而是弥散空间的、云状的存在形式。描述电子的运动使用的不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而是一个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数。可用薛定谔波动方程来描述, 特定的时间内粒子处于某个位置的概率有多大, 这与经典力学的描述方法完全不同。

电子云的特征是:概率性、弥散性、同时性等等。云计算的概念可能是来自电子云的概念。前些年, 就有所谓“无处不在的计算”的概念, IBM有个无处不在的计算名叫“Ubiquitous”, MS (Bill) 紧跟着也提出另一个无处不在的计算“Pervade”, 现在人们对无处不在的计算又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的名字是“Omnipresent”。但是, 云计算的确不是纯粹的商业炒作, 确实会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的格局。现在许多人已经使用上了Google Apps和Google Doc, 用上了许多远程的软件应用, 如Office字处理, 而不是在自己本地机器上安装这些应用软件, 那么以后还有谁会花钱购买各种应用软件呢?还有, 许多企业应用比如说电子商务应用。例如要写一个交易程序, Google的企业方案中就含有现成的模板, 一个从来没有学习过Netbeanr的销售人员也能做出来。这种计算和产业发展动向是符合开源精神的, 符合Saas (Software as a Servise) 的要求和趋势。

现在业界有这样的说法, 当今世界仅有五台计算机:一台是Amazon的, 一台是Google的, 一台是IBM的, 一台是Microsoft的, 一台是Yahoo的。因为这五家公司率先在分布式处理的商业应用上捷足先登, 并引领了时代的潮流。Sun公司很早就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 这是有先见之明的。

所谓云计算可以看作是虚拟化技术和网格计算的融合, 即利用网格分布式计算处理能力, 将所有的IT资源构筑成一个大资源池, 再结合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技术, 使得用户可以实时地监控和调配资源。云计算更多地是指, 通过成千上万台互联的电脑和服务器进行大量数据运算。云计算可以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 从而为搜索引擎、医药模拟和金融行业建模等应用提供超级计算能力。

2 云计算定义

目前为止, 对云计算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Amazon、Google、IBM、Microsoft和Wikipedia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云计算的定义。现在, 定义的数目已经超出了二十种。下面列举其中的几个定义。

(1) IBM:云计算是一种计算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用户通过网络, 以服务的方式, 使用应用、数据和IT资源。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用户可使用高度虚拟化的资源。这些资源是通过大量计算资源组成的IT资源池动态创建的。

(2) 《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和计算科学系认为, 云计算的定义不仅要包括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 而且还要包括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通常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被称作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 而安置在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被我们称之为“云” (Cloud) 。云可分为两类:公共云 (Public Cloud) 和私有云 (Private Cloud) 。公共云给用户提供的方式为即用即付 (pay-as-you-go) , 这种可购买的服务即是效用计算。私有云是企业或组织内部数据中心的资源, 这些资源是私有的, 因而不向公众提供。因此, 云计算的对象是SaaS和公共云, 公众既可以是效用计算的供应商或用户, 也可以是SaaS的供应商或用户。

(3) Markus Klems:云计算是一个包括了开发、负载均衡、商业模式以及架构的流行热词, 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简单的来说, 云计算就是以Internet为中心的软件。

上述概念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云计算。我们分析了这些不同概念以及云计算的目标和实现机制之后, 从计算资源提供的角度来说, 认为云计算是指将计算资源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由于用户无需了解计算资源如何被提供的细节, 所有他们可以便捷和按需扩展的方式来使用计算资源。

云计算为各种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 使用的是相对集中的计算资源, 即各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或者机构拥有的数据中心。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终端设备, 便捷和按需分配地使用各种计算资源, 如软件、硬件、数据和网络带宽。各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或机构把计算资源作为一种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效用”来提供。

狭义观点:云计算指的是以按需使用和可快速扩展和收缩的方式, 通过网络, 来远程使用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IT基础设施, 如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带宽。用户无需了解这些设备实施的细节和存放位置, 而只需要为所使用的资源付费即可。

广义观点:用户可以通过云享受到任何可以集成到云中的服务, 即用户可以按需使用和以可快速扩展和收缩的方式, 通过网络来使用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Provider, 简称CCSP) 所提供的服务。服务内容可以是IT基础设施, 也可以是软件、应用和其他任何与IT相关的服务类型。用户从云那里获得的是一种广义的服务, 而对用户来说服务的实现是透明的。

3 云计算带给广电的改变

2010年是云计算发展的转折年, 云计算经过多年的酝酿与积累, 终于从商业概念炒作阶段走向踏实落地阶段。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 几乎每家软件厂商、硬件厂商与运营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云战略。云计算方案也在围绕SaaS、Iaas和Paas等不同层次不断推出。云计算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者也逐渐清晰了个人的定位, 积极展开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市场运作。

2011年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年, 云计算系统的影响力将大大提高, 必将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大部分市场分析师和云计算方案提供商都一致认为, 2011年, 不管是小型单位, 还是大型单位对云计算的认可度也将大大提高, 全球云计算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正如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所说, 云计算将彻底改变我们这个产业的格局。企业的业务模式将从软件和产品, 走向产品加服务, 这将是个巨大的变化。我们将从PC时代真正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有电的地方就有计算, 有计算的地方就有智能, 有智能的地方就有联网, 不是人和人, 是人和物、是物和物。有互联网也有物联网, 任何一个芯片都是一个智能设备。

2012年是云计算进一步发展的一年。随着云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云计算暴露出来的一些技术问题和缺陷得到了修正和改进。这样云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求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广电可能会引入云计算系统。这对广电即是机遇又是挑战。

云计算将会给广电带来哪些改变呢?

(1) 云计算在广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云计算在广电将经历两个时期:生根发芽期和开花结果期。

生根发芽期:由于广电系统政治性强, 云计算系统应该优先部署在对内的部门和需要大规模计算的研究部门。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 检验云计算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待考察时期通过后, 再决定是否扩大云计算系统的使用范围。

开花结果期:如果经过实际检验云系统可行的话, 广电对云的使用将从策略、概念验证和局部部署到实现生产应用和全面部署。随着认识的加深, 云计算必将得到广电更多的信任。在采购IT系统时, 广电将更多地考虑云计算方案, 而且云计算将从小型化的应用向大规模部署演进。

(2) 协同发展的用户体验与规模部署

云计算方案已经全面走向商业化应用。在云系统部署到广电之前, 运营商会根据广电的需求来改进云系统。与实验环境不同, 商用的云计算方案在用户体验及可靠性方面都将有大幅提高, 出色的用户体验和系统规模将不再是相互排斥, 二者的关系将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这不仅对广电用户, 而且对其他用户这也是欢欣鼓舞的。

(3) 内网应用与外网应用结合使用

广电系统分为两套网络——内网和外网。内网是内部办公网, 网络中传输的是内部保密数据。外网是因特网, 用于辅助办公。云计算的核心应用将是类似于在线文档Office365, Salesforce在线CRM之类的应用。通过浏览器, 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 (内网和外网) 接入的地方访问自己的数据和应用。应用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核心。基于云的用户定制化应用开发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云计算对象是内网的情况, 需求的自定制要求很高, 需要运营商深入挖掘广电的需求, 修改与改进自己的云系统。所以, 在广电的背景下, 需要运营商以“内网为主, 外网为辅”, 在应用层面上加深对广电需求的挖掘。

(4) 进一步升级的云终端, 让云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终端的需求会变得更为多元化, 我们可以看到有电子书、iPad、手机和上网本以后, 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终端成为云计算终端。它们会使云计算的应用更为方便。由于有内网和外网的区别, 还要加强对终端的控制, 即同一终端不能既可接入内网, 又可接入外网,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摘要:本文给出了云计算的简介和定义, 根据广电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 预测了云计算可能带给广电系统的改变。

关键词:云计算,广电系统,改变

参考文献

[1]李亚薇, 金喜成.云计算在企业运行中的应用初探.消费导刊, 2009.24.

[2]廖云鹏.云计算架构的模拟实现.南昌大学, 2010.

[3]毛烨, 王琪江.“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浅析.广播电视技术, 2011.7.

[4]曲佳.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与探讨.江苏商论, 2010.2.

[5]杨小博, 欧阳超.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特点分析.现代经济信息, 2009.24.

广电云计算 篇2

为什么广电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而不是IDC宽带?

“因为国家要推进三网融合,电信产业的IPTV、互联网电视、在线视频等业务的发展,导致各地电视、地面、卫星电视用户大幅度流失,因此广电网络也要发展自己的EOC/CMTS/LAN/WIFI/FTTH等宽带双向网络覆盖业务,但是广电没有自己的IDC,即使建了宽带也是为电信打工,那么如果广电自己建与电信相同的IDC,建立广电IDC联盟,来吸引ICP把服务器搬到广电IDC来,构成自己的广电互联网,不要忘记了IP地址分配权和互联网国际出口都掌握在电信手中,即使该系统条件能满足,经营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同时国家也不允许三网融合重复建设投资?,因此自己建IDC机房这条思路走不通,但是在广电双向网络中建设以双向网宽带覆盖为基础,以广电MCC(Media Cloud Center,也就是云媒体数据中心)为中心,为各种物联网终端提供云应用服务是广电宽带未来竞争的重要部分,物联网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进的一个产业,如果各地广电齐心协力能在MCC建设,物联网云终端的发展数量领先电信一步,将会改变目前广电宽带弱势的局面。”因此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参加上海、武汉的两次会议当中都在呼吁:“各地广电运营商,尤其是有线网络运营:双向网络改造,发展宽带运营,应该重视MCC的建设,在发展传统宽带用户和业务的同时,重视规划发展物联网用户,重视引进和开发云应用。”

什么是云计算物联网,物联网是行业数据专网?

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物联网能给广电带来哪些新的利润增长点?物联网就是目前广电的数据专网业务的加强版?这些问题近期成为中国数字电视论坛的热点话题。IBM大中华区云计算机中心总经理朱近之在上海IBTC2011上指出:云计算是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它能让很多低成本的、位于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典型的任务就是GOOGLE的搜索任务,为什么那么快,那就是云计算,它给出的计算结果速度对于每个人都一样,不会因为你自己计算机性能差异而速度不同,同时云计算是经济危机产物,它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和个人节省成本,不会因为软件升级,而需要升级PC,因为大多数服务都是有云计算服务在云计算中心完成了,每个云计算终端就是相当于一个浏览器,只要访问到云计算中就可以了,不会因为云端的差异而使结果有所不同,所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的核心是宽带,广泛的宽带接入条件,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宽带运营商来支撑,从目前来讲中国最有潜力的云计算物联网运营商就是广电、电信,其它如联通、移动等由于有线网络覆盖率等不足暂时都不能满足云计算物联网的运营条件,而且广电网络在每个城市是垄断的,这几年发展了CMMB,DTMB,ABS-S等无线服务,同时大力发展EOC/CMTS/WIFI/LAN/FTTH等宽带覆盖业务,可以更好的被各种物联网云端接入,您有宽带接入覆盖的条件就意味着商机,您有MCC就能为云端提供云服务,经济危机会改变未来的十年当中会有很多行业应用服务,他们都会把IT服务改成云应用,这些行业应用会涉及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他们会使用各种终端接入到MCC来,这就是广电网络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的机会,对广电来讲利润的增长点也就是以MCC为中心为各种终端提供云服务。

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136工程重点指导全国有线网络建设云计算物联网

2011年3月CCBN期间,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盛志凡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了广电总局的“136工程”,在6月7日召开上海电视节的2011IBTC论坛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给大家介绍了“136工程”的概况,把“136工程”作为“广电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进工程,而在6月9日在武汉的研讨会上广电总局杜百川对“136工程”架构进行进一步的阐述:“136工程”是基于云计算的,主要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它规划如何建设MCC,如何部署NGB宽带网络,指导各地有线如何发展云端用户,如何运营商云服务等。

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指出:“136工程是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其中1是指1个内容中心;3是指3个系统,分别是安全播出监控监测系统、用户服务与运营支撑系统、通信传输和终端接入系统;6是6类基地,分别是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集成基地、文化资源共享内容集成基地、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内容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动教育内容集成基地、综合资讯服务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联网内容集成基地”。

DVBCN网友在解读136工程指出:“1个内容中心,应该就是指MCC,因为是采用基于云计算的结构,可以把各地建设的MCC组成一个大云计算内容中心,如果把云计算比喻为RAID阵列,那么每个省市的MCC就是一块硬盘,不管是哪个节点的MCC无法正常工作,只要互联网互通,都不会影响当地用户的服务;而3个系统可形象的比喻为各地广电的NGB工程,发展和经营物联网的云端,目前各地广电发展机顶盒、一体机、CMMB手机、宽带Modem、PAD、GPS、PC等都可以理解为未来的基础云端;6类基地就是指MCC的云应用,从目前规划分类来讲还是以传统的视频应用为主,广电十二五规划期间是把机顶盒、电视机作为未来物联网的主要云端,而其它类的终端如手机、PAD、MODEM、GPS、PC没有在这次基地分类中体现。”

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上海电视节的2011IBTC中反复指出:“云计算物联网来了,宽带互联网时代来了,各国都在开展数字宽带战略,广电运营商应该改变传统经营思路,做好战略规划,调整三网融合发展思路,不要把发展的用户局限在目前不到1亿机顶盒用户,总数不到1.9亿电视机用户上,要把发展目标定位到8.5亿的手机用户,4.57亿的互联网PC用户,还有正在迅速增长的PAD用户上,在服务上广电运营商开也不要只局限在电视上、还可以为接入的终端提供其他数据,语音等服务,三网融合的运营物联网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讲是个很好的壮大自己的机会。”

DVBCN小编认为国家推进的信息化、物联网战略,会大规模的整理各级政府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单机版、服务器版、未信息化的应用程序和业务,把这些应用和业务逐步的转化到以云计算中心为基础的IDC中,以提高信息化的水平,生产的效率,降低未来信息化运营成本,把各种战略资源的信息以云计算的物联网为中心,国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这些业务运营商目前只有广电、电信、电网三个候选单位,电网信誓旦旦的要参与竞争但不成气候,目前的竞争对手只有,广电与电信,电信有IDC未必就是优势,也许是个弱点,因此利用好广电地面、卫星、有线的立体覆盖,电视内容的综合优势,推进好物联网136云计算工程,是三网融合的关键一步。

广电行业对云计算应用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三网融合;云计算;广电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2-0159-01

2010年是“云计算”无论国家战略还是国际战略都提速推进的一年,有美国的“智慧地球”,中国的“智慧中国”,建立在一个强大云存储基础之上,未来的互联网应用向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而2011年,这一趋势必将影响到我们的传媒系统。

1云计算概念解析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2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1)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分布计算就是让每个用户感觉联网的计算机是一个分时系统,就像使用个人计算机一样,而不是一个由许多计算机联合起来的集体,即使由多个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也应该让用户感觉自己是在使用一台价值20万美元的大型高性能计算机,唯一不寻常的感觉是处理速度提高了许多。

2)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计算机系统中能同时执行两个或更多个处理机的一种计算方法,多核CPU就是这类型的处理机制。处理器可同时工作于同一程序的不同方面,并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节省大型复杂问题的解决时间。

3)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在前期比较著名的应用,就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搜寻外星人项目。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在每个志愿者的个人PC上,安装一个屏幕保护软件,然后软件就能够利用大家每个人的PC闲暇时候的计算能力来参与搜寻外星人的计算。

3云计算商业应用

1)Amazon。亚马逊的云名为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Services,AWS),目前主要由4块核心服务组成: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Service,S3);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简单排列服务(Simple QueuingService)以及尚处于测试阶段的SimpleDB。换句话说,亚马逊现在提供的是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

2)Google。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了一种超动力商业模式。如今,他们又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了他们的“云”。 2010年4月,谷歌推出了谷歌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Engine,GAE),这种服务让开发人员可以编译基于Python的应用程序,并可免费使用谷歌的基础设施来进行托管(最高存储空间达500MB)。对于超过此上限的存储空间,谷歌按“每CPU内核每小时”10至12美分及1GB空间15至18美分的标准进行收费。最近,谷歌还公布了提供可由企业自定义的托管企业搜索服务计划。

3)中国移动。云计算作为中国移动蓝海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于2007年由移动研究院组织力量,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着手起步了一个叫做“大云”的项目。中移动的大云建设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基础架构建设。第二部分是平台及服务的建设。基于这两方面之上,中国移动将推出“软件即服务”,以便中小企业减少IT投入成本和IT运营复杂性,同时提供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 大云1.0版于2010年正式发布。以此为基础,中国移动将逐步展开云计算的商业化步伐。

4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特点

1)“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由于在"云计算"的应用中,所有的用户资料(包括用户的录入资料、视频、图片、个人信息、乃至财务信用等)都是存储在高度设防的服务器群里面,有一大群专业的服务器人才在维护更新和保护,数据资源比较安全。

2)“云计算”对客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云计算”对客户端的硬件设备需求很低,就算现在互联网的商业应用中,低廉的上网本,安装了最普通的浏览器后,即可满足绝大部分的“云计算”客户端的需求。对于广电数字互动电视机顶盒乃至电信行业IPTV的来说,这个功能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按照国家的规划计划进度,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需要,为了更快地推广数字电视,而又要和谐地推展任务。对于机顶盒的价格和成本的限制很大,所谓之一分钱一分货,低成本策略大大制约了机顶盒的硬件性能和中间件的性能。而"云计算"对于客户端的硬件需求最低,能大大缓解整转后的互动电视发展过渡期,由于机顶盒性能和中间件性能不高而导致增值业务和盈利率的下跌趋势。

3)“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由于具有政策门槛,在视频类应用中一直享有优势的地位。而看得到的广电运营进化中,已经形成有线电视、互联网、手机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涉及到不同用户终端之间,相同运营数据和应用服务的共享问题。例如我们在公车上,通过中移动手机上看电视,回到了家,就可以切换到电视上来看。当中就涉及到从电视手机服务中提取相关电视频道信息,播放时间信息,用户认证信息等,通过绑定的用户设备间切换的功能,从“云”中提取相关的对应信息, 再转到机顶盒上进行认证,最后通过机顶盒播放。

4)“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云计算”的业务应用,最后显现在三网融合业务上的巨大优势。例如我们在PC上通过互联网上传的自拍旅游等视频,先上传到我们的数字家庭共享服务中的“云”服务器群。而“云计算”的资料存储是在“云”的服务器群中,你不必携带专用的设备,在任何一个联接“云计算”服务的客户端设备(机顶盒、PC、智能手机等),你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登录,延续看了一部分的电影或者写了一半的文章,乃至聊了一半的视频通话。

5结束语

电信通讯行业的三大寡头重组完成,巨大的冲击力撼动着正在努力重生的传统广电企业。整合后的三大电信通讯企业,正在努力发展各项业务,同时依靠IPTV和视频流媒体等应用,渗透到视频服务等本来是广电行业的优势项目。广电需要时间去发展用户,提高用户的粘着度,从而对抗电信业巨头的业务渗透。运用优秀的策略和技术可以缩短达到相同目标的时间。如何将云计算的优势与广电的基础设施相结合,并落实到可以运营,可以盈利的目标上来,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栾轶玫.当媒体遇到云计算[J].视听界,2011.

[2]杨文志.云计算技术指南:应用、平台与架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广电云计算群英汇视博云平台展锋芒 篇4

作为全国首家提出“视频云计算”概念, 同时拥有广电领域深厚积淀的北京视博云科技有限公司也受邀参加本次大会交流。视博云公司产品总监刘达在大会上做了题为“虚拟PC——云服务促进有线宽带业务发展”的演讲, 深入介绍了视博云公司的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和广电应用实践, 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北京视博云科技有限公司这次大会提出的虚拟PC云服务可以很好地帮助广电云营商解决面临的问题, 为广电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有力武器。虚拟PC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理念, 采用虚拟化技术, 将服务器主机虚拟化为多个独立的用户桌面。同时将虚拟桌面通过特定的协议传送给专用终端。专用终端成本非常低, 可以显示用户桌面图像, 同时回传用户操作到云端虚拟主机。

视博云虚拟PC云服务广电应用的优势

首先, 视博云虚拟PC云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上网使用门槛, 帮助运营商在竞争激烈的宽带市场扩展用户, 拉动新用户的增长, 具体表现为对不会使用PC和操作不熟练的家庭用户, 直接通过家庭的机顶盒, 利用电视就可以实现这些用户的需求。

其次, 视博云虚拟PC云服务可以使运营商对应用内容可管可控, 用户通过视博云的虚拟PC云服务, 可以得到性价比更好的体验, 不仅满足上网需求, 而且可以满足高价值应用 (如游戏、教育) 随取随用, 免维护, 免病毒。锁定用户不转网, 避免管道化, 掌控高价值应用。

最后, 视博云虚拟PC云服务可以根据根据运营商和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增加各种娱乐、商务等应用、广告增值业务等, 扩大运营商的收入来源。

总之, 视博云虚拟PC云服务可以全面解决广电运营商面临的诸多问题。帮助广电运营商在激烈竞争中确立电视作为家庭用户娱乐中心的地位。

在本次大会上视博云公司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该平台既视博云公司虚拟PC云服务技术的落地应用平台。视博云展示区观众络绎不绝, 争相体验视博云平台的应用, 当体验到利用一个机顶盒通过电视机屏幕就能玩大型甚至3D游戏, 并且还能得到不亚于任何游戏主机的实时互动和画面效果时, 观众无不表示惊奇。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视博云凭借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积累, 自主研发的“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

作为国内一流的专业视频云计算服务供应商, 视博云依托母公司永新视博 (NYSE) 的丰富资源, 凭借扎实强大的开发力量以及可信赖的技术保障能力, 已成功签约江苏有线和青岛有线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将为两地近百万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视博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等体验服务。

浅谈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篇5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服务形式

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是由亚马逊公司最先提出的, 也是最早提供成熟云计算服务的供应商。这被认为是继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在2010年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 (概要) 》中指出,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 其计算资源 (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 是动态、可伸缩的、被虚拟化的, 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方式, 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 促进节能减排, 实现绿色计算。

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特点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云计算的核心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大群廉价的机器上提供高性能的可靠服务。

3. 云计算的架构模型及服务形式

(1) 概念模型

如图2所示。

(2) 服务形式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 平台即服务 (PaaS) 和软件即服务 (SaaS) , 如图3。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 用户能够利用这些计算资源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平台即服务 (PaaS) :把用户使用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 (例如Java、python、.Net等) 开发的或者购买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

软件即服务 (SaaS) :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 消费者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界面访问。用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 仅仅需要对应用进行有限的, 特殊的配置。

(3)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基于面向服务 (SOA) 的体系架构, 就很容易理解上述的三种服务, 如图4所示的最上层对应软件即服务;管理中间件 (相当于SOA总线) 对应平台即服务;而最下层的服务器与存储等资源, 结合虚拟化技术, 可构成基础设施即服务。

4. 云计算的实现机制

如图5和图6。

二云计算在广电中的应用前景

虽然云计算在各个行业、方面都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广电行业中的运用却是很少。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 给云计算在广电行业中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云计算是广电网突破代差瓶颈的关键, 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电网络的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全数据、全融合的国家骨干网络。

1. 传统的工作方式

回顾广电行业近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基于录像带的线性编辑到如今基于文件的非线性编辑;从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到全台网的应用, 实现了文件化互联互通;从单一的电视频道播出到新媒体运营。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广电行业的技术设备的IT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如图7。

但随之而来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出现。从过往的经验来看, 一个物理设备往往只能用于一种业务, 不论从设备的功能还是从台内业务部门的分工, 不同业务设备均难以实现通用和共享, 无形中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除了业务与设备高度耦合造成的设备共享困难外, 广电媒体管理系统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首先是设备的维护问题, 由于设备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 日常的维护、病毒防护、软件升级等工作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 维护起来难度较大;其次, 全台设备的使用状况、繁忙程度等数据也难以掌握, 极易出现设备闲置和负载不均衡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在台内构建一个统一的计算平台, 各种业务都运行在这个计算平台上, 那么广电媒体所面临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困境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这也正是“云计算”技术在广电行业应用的价值所在。

如图8所示, 为广电媒体构建的“云计算”平台就像给全台建设了一个互通互动的平台。通过以太网, 台内的各个部门、业务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云计算”平台上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这种基于“云”的架构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首先是资源调配的优势, 例如用户白天可将计算资源用于编目和审核等需要人为参与的工作, 晚上则将资源快速释放给转码、迁移等无人值守的业务;其次是资产高利用率的优势, 采用“云计算”技术后, 可以大大提高服务器等计算资源的总体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空间占用, 降低总体能耗;除此之外设备的维护管理也更加方便, 由于计算资源都采用标准的机架或刀片服务器, 部件互换性好, 而且设备和相关应用都是集中调度、统一管理, 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

2. 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所有数据统一存储在前端云服务器中, 所有的用户授权信息、节目信息都将存储在高度设防的服务器群里面。只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即可在前端实现所有数字电视业务的管理。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广电行业将逐步加大与互联网、电信网络的数据交流。而云计算的出现正好可以避免现在互联网由于过度的开放, 而存在大量的木马、病毒、电子诈骗、黑客侵入的危险, 更加符合广电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数字电视目前的运作方式中, 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终端设备之间不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繁冗的系统集成及升级工作增加了运营维护的成本。而“云计算”本身对客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 使用起来也方便。“云计算”对客户端的硬件设备需求非常低, 低廉的上网笔记本, 安装了最普通的浏览器后, 即可满足绝大部分的“云计算”客户端的需求, 而不需要追加设备和升级。对于广电数字互动电视机顶盒乃至电信行业IPTV来说, 具有重要的意义。云计算的超强计算能力可将终端设备的部分功能前移, 从而可以将终端的设备要求降至最低。在云计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 所有的功能模块集成、软件升级, 全部在“云端”由专门的服务器组完成了, 用户用最简单的操作、最低的成本便可尽情享受更多数字电视业务带来的无限乐趣。终端机顶盒也不再需要不停地更新换代、不需再集成大量的模块, 大大降低了终端设备的成本。同时, 由于“云端”具有海量的存储容量, 终端用户可以将自己定制的节目全部保存起来, 而不用去担心机顶盒中的硬盘容量太小了。

适合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在广播电视领域中, 包括多个终端: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视频、3G手机流媒体视频等。这就涉及到不同用户终端之间, 相同数据和应用服务的共享问题。而云平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实现资源的共享。终端用户不必携带专用的设备, 在任何一个联接“云计算”服务的客户端设备, 都可以通过云平台, 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3. 广电在互联网上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平台

云计算的优势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得到很好的诠释, 但广电云平台的建设却不能完全照搬互联网的模式。

首先, 云平台的构建方式不同。互联网具有良好的统一性, 而广电由于网络结构的差异, 地区的不同, 所构建的云平台无法像互联网一样, 达到高度的集群化管理。但我们可以按照各地区的不同情况, 建立基于各地区的云平台, 各地区对各自的终端用户进行统一管理, 然后再将各地区的云平台通过总的服务器串联起来, 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数字电视业务层的统一调度管理;业务部署和终端用户的管理进行分离, 最终实现各地区云平台管理终端用户及核心数据、国家级总服务器统一部署全国数字电视业务的分布式云平台。

其次, 需制定云平台融合的技术标准。为了实现全国层面的统一业务部署, 在搭建分布式云平台过程中, 要规定统一的业务接口, 实现各省级云平台的无缝对接。

广电的云平台相对于互联网安全级别要求更高、安全理念也不同。在互联网环境下, 病毒对运营商自身的影响相对较低。而广电业务采用大面积广播的方式进行业务下发, 数字电视相比与互联网来说, 政治性更强, 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将非常巨大, 因此所需安全级别将更加严格。

三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模型如图9。

电台、电视台、节目集成平台、有线电视运营商等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 但是目前由于技术系统能力的限制以及孤岛式的媒资管理体制, 造成大量媒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通过对现有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云计算改造, 建立广电媒体云, 实现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海量存储、数据共享以及超强的检索和内容生产制作能力,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丰富节目内容, 提高服务能力, 降低运营成本, 如图10。

广电媒体现有业务系统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整合时, 并不是所有业务都适合云架构, 采用“部分云化”的架构是必然的选择。

从业务系统的站点构成来看, 媒资系统所使用的广电专用设备相对较少, 也是比较适合采用“云架构”进行规划和建设的业务系统。如图11。

通过云监控服务器实现终端用户的实时监控, 防止非法用户使用。云监控服务器将不间断地对终端设备的解密情况进行监测, 发现异常后可自动进行处理。例如, 当同一身份的用户同时进行不同节目的解密时, 云监控服务器可及时发现此非法用户, 并自动切断非法用户的通信渠道。

通过云平台的实时防护措施, 确保增值业务的安全。三网融合后,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将扩展到更加广博的领域, 更多双向互动业务的开展, 需要提供金融级的安全保护。云计算以其超强的计算能力, 可以轻松地对数字电视前端到终端、双向链路、终端存储进行全局监控, 实现立体的安全防护。

未来, 广播电视业务服务的内容、形式将不断丰富, 对运营支撑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广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建造一个具有云计算特征的下一代网络。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各种终端访问所需的应用。这些应用部署在地域分散的数据中心上, 这些数据中心可以动态地提供和分享计算资源。云平台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 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 构建一个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等功能的广播电视监管平台, 实时提供监测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以及为信息发布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将运营支撑管理和行业监管紧密结合。

云计算能否在广电行业取得成功, 不在于行政体制下的执行力度, 更取决于我们广电人的不断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 探讨了云计算在广电中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云计算在广电媒体中的应用 篇6

云计算作为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也是虚拟化、效用计算、面向服务的架构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1]它的概念由Google提出, 借助PaaS (平台即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等先进商业模式, 通过网络将大量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连接起来, 从而构成一个内耗小功效大且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整系统。其核心思想, 是将大量的计算资源用网络连接起来统一管理和调度, 构成一个强大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 整个虚拟网络被称为“云”。应用过程中, 用户无须意识到网络的存在, [2]对具体结构无需了解, 对用户而言, 云中的资源无限, 可以随时获取, 按需使用, 随时扩展, 按使用付费, 再也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 甚至不用理睬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云计算可以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有的提供CPU计算能力, 有的提供存储能力, 有的提供数据库能力, 有的提供网络服务能力, 有的提供应用软件能力。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信息服务。[3]总而言之, 利用大规模的网络计算节点, 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 都可以称为云计算技术。云计算灵活方便、性能高成本低, 是未来IT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广电领域是天然的需要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领域, 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特有的海量的音频、视频文件的存储、转换和使用。长期以来, 广电运营商受限于自身经营体制和网络能力, 导致运营模式简单, 提供的业务提供单一, 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而云计算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让电视变电脑。[4]云对于广电集团来说其无可比拟的几大优势: (1) 大规模、虚拟化; (2) 高可靠、通用性; (3) 高可扩展性; (4) 按需服务; (5) 成本低、高效率。[5]

1、媒体云

电台、电视台、节目集成平台、有线电视运营商等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但是目前由于技术系统能力的限制以及孤岛式的媒体资源管理体制, 造成大量媒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只需要通过对现有内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云计算改造, 构建广电媒体云, 建立起广播影视节目内容资源池, 实现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海量存储、数据共享以及超强的检索。分散的电台、电视台运营商的节目媒资库就可以成为一个云服务器组, 所有资料都存储在其中, 云计算为存储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量的空间。[6]终端系统通过访问云服务器组获取所需资源, 无需添加类似硬盘的永久性大容量存储设备。同时绝大部分的运算都是在“云”服务器组上完成的。

使用云存储, 可以将节目上传至存储中心, 以便捷的方式实现节目素材的汇聚, 以高效低成本的形式提供长期存储、归档服务, 电视台不用自己建设、维护成本高昂的存储系统, 实现内容资源的最大利用。运营商可将这些海量内容有选择的提供给自己的终端用户, 实现差异化运营。当然运营商同时可向终端用户提供内容搜索引擎, 让用户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这样不但提高了资源使用率, 丰富了节目内容, 提高了服务能力, 而且最重要一点是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2、制作云

转码、网络传输、媒资编目、流媒体服务、视音频的整理, 解码甚至上线等高密度的数据计算应用, 云计算的处理能力都可以为之提供相应的支撑。除上下载工作站等少数广电专用设备外, 系统大部分服务器和工作站, 如传输服务器、转码服务器、技审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策略服务器、导入导出工作站、编目工作站、检索工作站、审核工作站等, 都可以构建在“云”端。

广电没有统一的业务接口, 编码方法及封装格式丰富多样, 并且这些格式都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播出、发布场合。[7]随着各电视台, 影视机构之间内容共享交互的频繁, 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识别也显得无比重要, 按统一的媒体文件接口将媒体内容提交到媒体云。将上传的媒体文件转码成适用于多种场合的编码格式, 进行内容保护封装。然后通过统一的内容发布系统对外发布。而且云计算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培养服务器的数量进行动态配置, 相关软件可在任何具有闲置处理能力的服务器上运行。[8]

通过云计算, 能够进一步地挖掘出媒体制作者的制作能力及相应的内容生产能力。

3、服务云

云计算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 [9]目的是为了增强用户体验。现在各广电公司的机顶盒规格不一。技术不一, 截止到2012年1月底, 全国已经普及了11390万的数字电视机顶盒, 这些机顶盒基本都具备了MPEG-2解码能力, 虽然少数具备了H.264解码能力。但芯片性能普遍低下。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终端设备之间根本不具有良好的互通性。

“云计算”对客户端的设备要求低, 使用起来方便。可以成功弥补机顶盒终端性能低的缺陷。所有功能模块集成、软件升级, 全部在“云端”由专门的服务器组完成了, 运营商在应用系统软硬件方面减少了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只需要支付网络费用和服务费用, 即可实现比原来更多样, 更新的业务功能。

这些机顶盒完全可以直接作为云计算的终端设备。现在互联网的商业应用中, 低廉的上网本, 昂贵的手机等等显示设备, 只要安装了最普通的浏览器后, 即可满足绝大部分的“云计算”客户端的需求。

(1) VOD, 3D游戏、主机游戏。VOD不论从概念上还是应用上都可以称作一种云计算, 将所有的计算能力 (包括显示能力) 全部集中在中央服务器端, 在服务器群上运算成功后, 先在虚拟世界上显示出运算结果, 再把结果反馈到互动机顶盒、PC、手机上, 通过终端屏幕显示运算的最终结果给用户, 终端只需要有一个解码芯片, 即可感受到完全的应用显示效果。终端仅仅成为一个显示设备, 计算过程和运算结果完全由云端服务器所提供。

(2) 个人信息处理。在三屏合一的趋下, 邮件、文档等个人信息都可以通过云服务进行处理。同样在任何一个联接“云计算”服务的客户端设备 (比如机顶盒、PC、智能手机等) 上, 你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登录, 延续看了一部分的电影或者写了一半的文章, 乃至聊了一半的视频通话。[10]

(3) 其它各种增值业务以及个性化服务, 比如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发送彩信到其他机顶盒、或者到其他用户的手机, 或者在PC机上留言等等。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11]

如果将这些大量计算都在云端进行, 其优点显而易见: (1) 对终端软硬件要求低, 不需要浏览器、中间件等各种软件, 省掉了移植、维护等各种环节。机顶盒平台就可以满足; (2) 能够提供无限制的应用服务, 甚至包括VOD, 3D游戏等; (3)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定制属于自己的服务; (4) 免维护, 用户不用频繁升级。

4、运营监管云

当前广电媒体呈现出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一个广电集团旗下可能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网络公司、新媒体公司等, 它们有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点, 工作时间也不相同。集团下的各个分支机构都有媒体资产管理的需求。通过建立广电私有云, 完全无须在本地安装部署维护更多的应用, 就可以享受到通过网络带来的在线工作模式。所有的维护和升级工作都由服务器端去完成。运营商只需要充分关注自身业务最大化发展的实现。

对于具有媒体资产管理需求但是业务量不大的用户来说, 自己建设并维护一套媒资系统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而且由于技术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同, 媒资服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有一大群专业的服务器人才在维护更新和保护, 很容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户不必担心数据从客户端被黑客攻破而导致丢失和信息被盗。[12]

根据广电行业的监管要求, 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整合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等功能的广播电视监管平台, 在监测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以及信息发布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将运营支撑管理和行业监管紧密结合, 构建广电监管云, 可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云计算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服务器资源的状态, 分析各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情况, 实行空闲服务器的整合和调度, 以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最终降低信息在非人为环节上的处理时间, 确保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

在运营支撑系统方面, 加密CA系统频频爆出安全隐患, 利用加密智能卡的安全漏洞将数字电视节目的密钥破解, 通过网络与其它机顶盒共享, 使得许多用户偷逃收视费用, 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运营商可以通过云计算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 通过 (1) 数据内容, (2) 身份认证, (3) 数据加密, (4) 数据监控, (5) 中心管理, (6) 提供者的认证, (7) 虚拟安全技术[13]等多种手段保障云计算的安全, 同时也加强了用户授权的安全。

广电首个云计算应用平台落地南京 篇7

9月21日, 中国广电首个云计算应用平台终于落地南京, 这预示着江苏三网融合时代的正式开启。自南京2010年被国务院纳入首批试点名单开始, 江苏有线便积极推动三网融合进程。继2011年8月南京“云媒体电视”上线后, 江苏有线南京分公司与北京视博云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 全力推动南京视频云平台建设工程。

据介绍, 通过“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 运营商无需再升级改造终端, 基于现有的标清或高清双向机顶盒, 便可在传统电视机上实现海量应用的流畅运行。

视博云的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在南京试运行的短短1个月中, 每天用户增长量保持在500人左右, 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视博云CEO韩坚对未来视频云服务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信心:“我个人认为, 未来视频云服务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只要有‘屏’的地方就可能有‘云’在提供服务。我相信视博云与江苏有线南京分公司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将会作为成功案例, 未来在全国广泛展开。”

曙光云计算在广电领域的应用和落地 篇8

曙光在广电行业的云计算方案经历了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给客户提供VMWare v Sphere为主的解决方案, 到后来以XEN开源软件为基础自主研发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 到近几年重点发展Cloudview Paa S云计算操作系统, 曙光一步一步引领云计算发展的潮流。

2010年, 云计算的大潮席卷广电行业, 各发达省份的电视台和有线网络公司纷纷开始启动云计算项目的建设。在此阶段, VMWare作为绝对的主力, 占据73.5%以上的市场份额, Citrix和Microsoft则是行业的跟随者, 国产厂商仅仅不到5%的市场份额。曙光在成功实施多个项目之后, 有感国产软件的匮乏, 勇敢承担起振兴民族产业的重任,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服务器虚拟化软件的研发工作。历经2年的辛苦, 终于在开源XEN方案的基础之上, 实现了商业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曙光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 (如图1所示) 诞生之后, 迅速应用到教育、军工、财税、金融、广电、交通、公安、电子政务等各个行业, 其熟悉的中文界面和针对国情特别设计的计费管理等功能, 更有用户直言易用性和展现度超过VMWare。截至目前, 曙光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的用户覆盖了十几个省市电视台和有线网络公司, 为用户提供涵盖虚拟化管理、资源管理、资源调度、服务目录管理、多租户管理、监控管理、计费管理、报表统计等日常运维功能的软硬件整体方案。

2011年, 基于国家863课题“EB级云存储系统研制”, 曙光的存储研发团队开发出成熟稳定的商业化产品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 在高可用、高可靠、高可扩展性、多类型安全机制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CIFS、NFS、FTP、HDFS、S3等文件传输协议的支持, 实现了同一套存储对业务应用、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门户网站等多类型业务系统的统一支撑, 奠定了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作为企业统一存储的基石。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成为曙光开拓广电行业的又一大利器, 广泛应用于包括中国网络电视台、浙江华数在内的各级电视台和有线网络公司, 成为媒资管理、非编制作网、CDN分发等业务应用的核心。图2所示为曙光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

2013年,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曙光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 以2006年开始商用的某保密单位海量结构化数据查询系统为原型, 兼容并蓄开源的Hadoop平台体系, 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XData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并成功应用于电信、金融、广电、教育、政务等各个行业, 为用户提供海量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查询及编程接口, 兼容各类型数据挖掘和分析模型、算法。曙光XData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个媒体用户, 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图3所示为曙光XData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整合发展, 曙光目前形成以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为基础, 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为核心, 兼容并顾XData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广电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图4所示为曙光广电行业通用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 曙光公司的云基础设施、云管理平台、云安全、云存储、云服务等一系列云计算核心技术与产品, 能够为广电行业的客户提供从机房建设到机房运维, 从硬件基础设施到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咨询的行业全面解决方案。

2 曙光云计算广电领域下一步规划

作为科研型的国资控股公司, 曙光在市场推广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司“自主可控、服务中国”的整体战略, 与客户共同成长, 力争发展成为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市场的先驱与领导者。

曙光云计算在广电领域的下一步规划,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软硬件产品为基础, 以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支撑, 为广电行业客户提供私有云建设方案。面向行业应用特点, 进一步深度开发, 提升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为核心的云存储产品和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云计算产品的行业属性, 满足广电行业实时转码、离线多模板转码、在线渲染等特色应用的业务需求, 为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提供项目建设咨询等服务, 帮助客户多、快、好、省地完成私有云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有十几个省市广电行业客户采用该方案。

(2) 以曙光遍布全国的10多个云计算中心为基础, 与行业合作伙伴、广电行业客户合作共赢, 提供包含业务系统规划、业务托管、业务容灾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 以及与行业客户一起承建电子政务云、平安城市等公共事务服务。目前与几十个客户正在洽谈该种运作模式。

(3) 依托曙光投资的10多个云计算中心的运维经验, 结合曙光的各类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行业客户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 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和最低成本的资源获取, 提高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降低运维成本。目前已经与几十个客户进行联合评估测试。

3对于广电领域云计算应用的思考

过去20多年, 广电行业的业务系统历经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和全台网的发展变化, 逐渐演进到以全程文件化、数据IP化、计算虚拟化、办公移动化、内容多态化、流程动态化、发布全媒体化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全台网。

在新一代的全台网中, 全业务融合的工艺架构和全媒体内容聚合平台成为系统建设的核心。不管是中小电视台还是省市级大型电视台, IT架构已经逐步从传统的“烟囱”式逐渐过渡到以虚拟化资源池 (计算、存储、网络) 为基础的全台统一架构 (如图5所示) 。同时, 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使用, 为新平台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3.1基础设施的演进

相对传统的物理服务器为核心的部署方式, 新型的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部署方式, 将物理服务器虚拟为统一的计算资源池, 将业务系统所需的计算资源以虚拟机的方式部署在计算资源池之上, 提高了硬件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了IT建设支出, 同时实现了HA、负载均衡等传统依赖特定设备才能够实现的功能。

(1) 计算资源池的统一

得益于INTEL、NVIDIA等上游厂商的深度支持和广电行业集成商的大力拓展, 继集群转码、自动技审、ESB、流程管理、快编拆条等业务板块支持虚拟化部署后, 最后的“孤岛”云非编的虚拟化部署已经步入商用, 典型代表如曙光发布的“云图”产品, 单服务器支撑多达4块NVIDIAGPU卡。这样, 后端的渲染、打包集群不再作为独立的资源池, 从而实现了计算资源池的统一。

行业客户的云计算平台建设, 日益要求各提供商能够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 摒弃硬件设施的差异化, 将应用开发的重心转移到对创新型业务的支持, 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实现全媒体运营和全业务覆盖。

(2) 存储资源池的统一

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 存储系统对多种类型协议和接口 (NFS协议/CIFS协议/POSIX API/Map Reduce编程接口/REST服务接口/SOAP服务接口/SNMP管理接口) 的兼容支持, 使得行业客户的IT架构日趋简化。借助各种存储虚拟化软件, 异构存储介质成为一个整体, 针对业务应用、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门户网站等提供存储服务, 存储资源池的统一日趋成为行业规范。数据的统一管理, 增强了业务系统的健壮性, 降低了业务应用开发成本和业务变更成本, 降低了系统集成和运维难度, 使得数据再利用更加快捷, 但对传统的IT架构造成强大的冲击。

同时, 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 使得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和视音频、图片、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变得可行, 增强型数据仓库 (增加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 并实现统一SQL检索、统一API编程接口或驱动及统一监控管理) 逐渐步入商用。Comcast公司的UDB案例已经证明, 跨业务系统、跨文件类型的订单数据、中间件日志、应用程序日志、呼叫中心通话记录和互联网新媒体数据的整合, 能够显著提升客户体验。更多的有价值信息正在被挖掘, 应用程序日志、设备监控日志等数据不再可有可无, 商业决策更加成熟、可靠。

目前建设的多个省市电视台案例, 均实现了对内容汇聚、媒资管理的统一支持, 非编网和大数据平台的支持大多纳入二期规划;各地市有线网络公司的全业务平台项目, 则略微保守, 内容管控、业务管理、业务能力、业务应用、门户展现等多个应用域相对独立, 通过集成接口实现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 详见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3) 网络资源池的统一

网络设施供应商的VEPA方案, 各云计算平台对VEPA的支持, 使得云运营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各资源的编排、调度与交付变得简捷, 能够根据用户业务应用的不同访问需求, 实现网络层资源隔离与安全控制。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3.2 业务应用的进步

基础设施的更新相对缓慢, 业务应用却是日新月异。总结起来, 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多类型服务能力的集成

云计算平台除了对转码、技审、打包、文件传输等基础设施类服务的封装外, 还逐渐支持对各类型服务的集成, 如数据库 (Oracle、My SQL等) 服务、应用服务器 (如Tomcat) 服务、非关系性数据库服务 (No SQL类) 、中间件、缓存服务、并行计算服务等, 这些服务作为平台能力的一部分, 统一对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2) 从应用灵活部署到应用托管

云计算操作系统的普及, 全台 (网) 虚拟化的实现, 业务应用逐渐作为虚拟机影像文件而存在。云计算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动态迁移、负载均衡等机制保证了业务应用的高可用, 从而单一业务系统的扩容、多业务系统的联调变得简单、可靠。

除此之外, 扩展的云计算管理平台, 如曙光的Clouview Paa S云计算操作系统, 能够对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应用开发阶段, 提供快速开发模板, 使用户能方便地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能力;在应用部署阶段, 通过整合的IDE插件,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应用快速打包并发布;在应用运行时, 平台根据应用的运行状况和用户定制的应用托管策略, 对运行应用的资源进行弹性调度, 实现了应用的完全托管。

(3) 历史数据的价值挖掘和正向反馈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数据挖掘算法和业务的日趋密切结合, 大数据分析平台与云计算平台的融合, 使得大数据分析作为服务提供给相关业务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与在线业务系统的结合, A/B测试的过程控制, 使得大数据分析结果直接作用于商业决策, 产生正能量。

(4) 精细化运维管理

云计算平台对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监控管理和成本计量, 各业务应用对内容的价值核算, 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各类型数据关联关系的深度挖掘, 各类型统计报表的开放定制特点, 必然进一步深化行业客户的精细化运维管理。

参考文献

[1]计世资讯.2009-2010年中国虚拟化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报告.2010.

[2]王杰中.广电第四代全台网初探.2013.

[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

基于云计算的广电IT支撑系统研究 篇9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经营和电信运营商4G的大规模商用, 广电运营商面临着用户发展、全业务运行、集约化经营、精准化营销等巨大的压力, 因此需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 统一的IT支撑系统规划建设是其中重要一项内容。完备高效的IT支撑系统支持企业信息的共享、处理、流通和应用, 使得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流程高效贯通, 能有效提升运营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 技术现状

广电运营商脱胎于传统的事业单位, 过去长期独家提供有线电视节目传输覆盖服务, 定位于网络传输商, IT系统没有统一规划建设, IT系统分散孤立、封闭落后, 缺乏统一全业务流程的IT支撑系统。因此存在的问题有:系统间数据共享不流畅, 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大数据挖掘的工作亟待开展;容灾和灾备方面较为原始, 系统安全性较低;IT基础设施未实现云化, IT资源成本高、利用率低, 资源共享与动态调配能力不足;硬件故障出现频繁且解决速度较慢。总之传统的运维方式、资源配置和业务部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全业务、新的融合业务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 广电运营商需建设基于云计算的IT支撑系统。

1.1 IT支撑系统标准

1.NGOSS。目前, 电信运营商基本以电信管理论坛 (TMF) 提出的NGOSS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 的体系架构为参考规划建设IT支撑系统。NGOSS主要由e TOM (增强型电信运营图) 、SID (共享信息与数据模型) 、TAM (电信应用图) 和TNA (技术中立架构) 等四个框架模型构成, 是一个开放的流程开发和业务集成框架。e TOM提出了电信企业业务运营过程的参考模型以及通用词汇表, 是对电信企业全部业务过程的概要描述;SID是建立企业信息的通用参考模型, 包括从企业、客户、服务、设备和网络获取的全部必要信息和数据, 并确保不同数据提供者之间可以以平滑的方式相互集成;TAM框架紧密结合了e TOM模型的二级功能即运营流程管理视图、8大主题域的SID数据模型以及技术架构, 最后形成了与电信企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功能视图;TNA定义了组件间的合约型业务接口, 对系统实现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进行了约束, 从实现视图方面描述了e TOM里的过程和SID模型是如何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

2.NGBCBOSS。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起组织了NGBCBOSS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规范体系的编制工作, 用于指导各级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支撑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NGB-CBOSS主要由业务支撑系统 (BSS) 、运营支撑系统 (OSS) 、管理支撑系统 (MS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支撑网络管理系统 (NMS) 组成, 在功能上涵盖了用户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管理、产品管理、资费管理、订购管理、计费、账务、结算、工单、合作伙伴管理、服务开通、综合运维、综合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码号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系统管理等方面。

1.2 云计算

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够方便的、所需访问的一种模式。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 资源池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它是IT产业继PC、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提供基于网络的资源及服务, 是一种颠覆性的交付模式、一体化的共享服务平台。

传统的IT系统不断做烟囱式建设, 浪费大量的资源, 采用云计算平台, 通过主机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 将大量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组合起来, 构建资源池, 并随服务需求的变化自适应进行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的配置, 可以大幅度降低硬件投资, 节省机房开支, 并降低能耗。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包括Ia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 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Saa 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Iaa S主要采用虚拟化技术, 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 代表产品是亚马逊的AWS (Elastic Compute Cloud) 。Paa S主要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 提供了基础架构, 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 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 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 代表产品有Salesforce.com的Force.com、Google的App Engine和微软的Azure。Saa S主要采用多租户、Web2.0等技术, 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 以浏览器为交互方式, 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远程用户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 代表产品有Salesforce.com、Net Suite、Google的Gmail和SPSCommerce.net。

1.3 重要意义

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广电运营的业务需将宽带、数据等综合信息业务统一包含在视频业务内, 向全业务运营商进行战略转型, 运营模式由传统网络运维型企业向现代营销型企业转型。

以NGOSS为参考的IT支撑系统提供融合、灵活和快速的信息化支撑能力, 从而满足未来广电网络运营商全媒体、多业务运营的需求。对于变化发展迅速的IT企业来说, 实现信息和数据在企业范围内准确、一致和共享, 是其IT支撑体系的核心, 通过建立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 各运营子系统可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各类运营数据共享, 并通过各种数据挖掘分析, 为企业的精准营销、企业管理和营决策等活动提供统一、实时、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IT支撑系统还可以通过对客户行为分析、收视行为分析、客户信息等信息的分析, 提高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客户服务水平, 通过系统中的客户离网预警功能化被动为主动, 进行智能化服务。总之, IT支撑系统对内支持企业构建灵活业务流程, 对外为客户提供一点响应、全程服务的立体支撑能力。

通过企业云计算建设, 可解决企业过去IT基础设施 (硬件环境和基础软件) 设备分散、数据孤岛问题, 不仅大大降低原来分散基础设施运维费用、提高运维可靠性, 而且可升级企业信息化架构、创新IT运营管理模式, 提供新型的IT基础设施服务模式、信息服务交付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2 广电IT支撑系统规划

广电IT支撑系统主要由业务支撑系统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企业管理支撑系统MSS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 和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四个系统域组成。

虽然各系统域的专业领域不同, 独立建设, 但彼此系统有密切的业务流程关联, 通过系统间的接口实现数据在系统间的查询和调用。通过企业服务总线, 业务流程覆盖到三个系统域, 各系统间信息共享和协同运营。各系统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前端的支撑平台, BSS系统必须与后端的OSS系统和MSS系统密切配合, 支撑完整的业务流程, 同时也需要为管理层提供所需的信息。广电IT支撑系统总体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广电IT支撑系统总体功能架构明确定义了支撑企业管理和运营所需要的业务功能, 并清晰界定其范围和层次。根据NGOSS和NGBCBOSS提供的参考模型, 从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纵向全过程可分为“运营支撑与就绪”、“实现”、“保障”、“计费”等四个模块, 从前端的客户服务到后端的企业运营层面, 横向上可以分为“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管理”、“资源开发与运营支撑”、“产品开发与运营维护”、“企业管理”和“企业数据管理”六个模块, 每个模块里面又有不同的项目管理内容。

广电IT支撑系统系统架构是在功能架构的基础上划分出BSS、OSS、MSS、DSS四个域。BSS域包含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统一授权平台、综合计费账务系统、客服系统;OSS域有综合运维支撑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专家坐席系统、综合网管、卫星监测系统、双向互动电视网络系统等;MSS域包括财务系统、OA、知识库、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企业门户及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撑系统和全业务核心数据管理系统属于DSS域。

3 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关键技术有虚拟化技术、海量分布存储技术、并行编程模型、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等。

3.1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CPU、操作系统、服务器等多个方面, 是提高服务效率的最佳解决方案。作为基于云计算的IT支撑系统的核心技术, 它实现了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 是实现云计算架构的重要一环。虚拟化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运行, 它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 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 减少软件虚拟机相关开销和支持更广泛的操作系统方面。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软件应用与底层硬件相隔离, 它包括将单个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的裂分模式, 也包括将多个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的聚合模式。

虚拟化技术根据对象可分成存服务器虚拟化、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 服务器虚拟化是云计算底层架构的重要基石。在服务器虚拟化中, 虚拟化软件需要实现对硬件的抽象, 资源的分配、调度和管理, 虚拟机与宿主操作系统及多个虚拟机间的隔离等功能, 目前典型的实现 (基本成为事实标准) 有Citrix Xen Server、Red Hat KVM、VMware ESX Server和Microsoft Hype-V等。

3.2 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因此,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具有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目前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Google的GFS (Google File System, 非开源) 以及HDFS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开源) , 目前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客户与主服务器的交换只限于对元数据的操作, 所有数据方面的通信都直接和块服务器联系, 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防止主服务器负载过重。

3.3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读取后进行大量的分析, 如何提高数据的更新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随机读速率是未来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最著名的是谷歌的Big Table数据管理技术和Hadoop团队开发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HBase。

3.4 并行编程模型

为了使用户能更轻松的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服务, 让用户能利用编程模型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必须十分简单。必须保证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和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当前各IT厂商提出的“云”计划的编程工具均基于谷歌Map-Reduce的编程模型。Map Reduce是Google开发的编程模型, 它是一种简化的分布式编程模型和高效的任务调度模型, 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大于1TB) 的并行运算。Map Reduce模式的思想是将要执行的问题分解成Map (映射) 和Reduce (化简) 的方式, 先通过Map程序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 分配 (调度) 给大量计算机处理, 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 再通过Reduce程序将结果汇整输出。

4 云计算在广电IT支撑系统的应用

河南有线IT支撑系统的云计算架构包含了Iaa S、Paa S和Saa S三个部分。从基础设施开始进行云化, 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建立起不同类型的资源池, 对硬件进行统一管理。充分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 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并且在应用层推出了云桌面软件, 支持无缝切换和移动办公。用户可以通过云应用对IT支撑系统进行访问, 统一门户, 只有一个账户和密码, 在切换办公域时不需要重复工作。并且, 由于进行了云存储, 系统数据更加安全不易丢失。河南有线IT支撑系统的云计算架构如图3所示。

4.1 虚拟资源池

河南有线将整个IT支撑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中所用到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进行整合, 利用虚拟化技术对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 建立起虚拟资源池。在该虚拟资源池中, 一个物理服务器上可以运行多个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 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及安全性;将物理CPU虚拟化, 多个虚拟机同时提供服务将会大大提高物理CPU的利用率;利用调度和分配技术, 平衡各个虚拟机和物理机之间的利用率;便于统一管理且高效部署、更新和升级系统;存储资源统一整合管理, 集中存储, 形成数据中心模式。

形成虚拟资源池后, 需要利用更合理的协议和存储模式, 尽可能地减少开启服务器和硬盘的次数, 可以做到最大程度地减少损耗;虚拟本地硬盘:存储虚拟化应当便于用户使用, 最方便的形式是将云存储系统虚拟成用户本地硬盘, 使用方法与本地硬盘相同;新建用户加入云存储系统前, 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并获得证书;为保证用户数据的私密性, 将数据存到云存储系统时必须加密。加密后的数据除被授权的特殊用户, 其他人一概无法解密;支持级层管理模式, 即上级可以监控下级的存储数据, 而下级无法查看上级或平级的数据。

4.2 云化数据中心

云化数据中心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 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松耦合, 完全虚拟化各种IT设备、模块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较高绿色节能程度的新型数据中心。

云化数据中心服务器可以满足各种业务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并发等能力的需求, 各个部门的人员可以按需提交要求, 云化数据中心可以进行快速部署, 提供包括硬件资源、网络部署、设备预装系统等一揽子资源给需求人员, 无需申请人员考虑设备型号、设备加电、网络部署、系统装载等问题, 大大降低了业务的上线时间。如果遇到业务量突发或并发量激增的情况, 云化数据中心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动态资源调配和动态资源扩展的方式均衡突发业务量, 等到业务量恢复正常的时候, 动态释放多余虚拟机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针对目前现有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 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现有物理服务器的空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减少新设备的投入, 同时降低网络设备的消耗和投入, 有利用网络的稳定性。而且随着业务高速发展, IT支撑系统数据急剧膨胀, 数据及业务系统的安全性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自然灾害、系统故障、人员误操作和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数据、业务系统的丢失或破坏。河南有线通过优秀的存储算法和智能硬盘互联架构实现容量灵活扩展、性能随容量线性增加, 扩容期间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通过提供数据多份冗余和保证多份数据一致性来提供对数据的高可靠性, 而且备份策略可以灵活定制。

4.3 桌面云

河南有线桌面云是基于河南有线云平台的一种虚拟桌面应用, 通过在云平台上部署河南有线桌面云软件, 使终端用户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 以及整个客户桌面。

用户可以通过河南有线云桌面访问IT支撑系统, 终端与信息分离, 桌面和数据在后台集中存储和处理, 因此数据安全性更高, 不易受到网络攻击, 从而导致数据丢失。此外, 瘦终端的认证接入、加密传输等安全机制保证了桌面云系统的安全可靠。在桌面云中, 所有的业务和应用都在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同时对位于数据中心的所有业务和数据采用业务容灾和数据在线备份的保障措施, 充分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节能、无噪的瘦终端部署, 有效解决密集办公环境的温度和噪音问题。

5 总结与展望

云计算与河南有线IT支撑系统的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 仍在持续研究和建设中, 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如何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 将旧系统与新平台、新系统更好的融合过渡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雷万云, 等.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薛留忠, 王伟, 涂强, 等.广电网络IT支撑体系总体规划研究[J].广播电视与技术.2013.9.

[3]沈晓羽.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广东电信IT支撑系统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4]侯蒙.IT支撑网建设和运维系统规划[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5]陈清金, 张云勇, 潘松柏, 等.云计算与新一代电信IT支撑系统研究[J].电信科学.201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广电云计算】相关文章:

广电云计算平台安全技术论文04-28

云计算的计算模式为09-04

云技术云计算范文06-04

移动计算与云计算07-24

云计算05-18

计算云范文05-15

云计算服务05-15

云计算架构05-17

仿真云计算05-19

云计算节点05-25

上一篇:高中生英语听力障碍下一篇:土地划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