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2024-06-10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1

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增强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音乐欣赏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 开发每个学生音乐方面的潜能。因此, 仅仅引导学生对所欣赏内容产生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要把音乐欣赏教学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 每上一次音乐欣赏课后, 把经典欣赏内容制作成校园课间音乐, 让紧张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和谐;在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优秀音乐欣赏区域;在学校网站开辟音乐欣赏专栏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与分享中增加了情趣, 获得了陶冶, 大批好的音乐欣赏资源被推荐出来, 得到大家的认可, 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同时, 创设与欣赏音乐相适宜的教学环境, 可以有效地带领学生进入欣赏情境, 打开听觉之门,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光线昏暗、水波流动的氛围, 带领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学生容易进入沉思的音乐主题, 犹如吟诵般的歌声, 在寂静的夜空中回响, 余韵袅袅。这样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二、把握欣赏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

首先,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 教师要结合作品的特点和内容等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启发性的提问, 让学生从作品整体感知、体会创作的时代背景, 调动学生的听觉联想, 然后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系、趣味性等, 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引导学生按照“结拜———同窗———共玩———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投坟———化蝶”的情节顺序进行欣赏, 学生结合事件内容及相关情节, 对作品的理解更加直接, 也直观地领略了音乐生动而恢宏的气势。

其次, 结合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知识联系,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作品时, 先让学生去认真研究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 通过上网搜集许多反映春江月夜的优美图片, 在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欣赏优美的图片, 理解诗歌表现的自然境界, 再在此基础上欣赏音乐作品, 这样可以将朗读诗歌、欣赏图画、欣赏不同器乐演奏的乐曲有机结合, 既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 也对唐诗《春江花月夜》有了更加立体的理解。

三、多角度体验, 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会聆听是表现音乐的前提。音乐的优美动听, 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 但要问为什么好听, 好听在哪里?很多学生难以表达, 其实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用语言很难表达这样的感觉。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也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 同时他强调“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 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 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可见聆听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中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聆听音乐, 让学生理解音乐的主题, 反复聆听理解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这样的基础上感受音乐, 从速度的快慢、节奏的疏密、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对比、演奏的技法等音乐元素, 产生联想到听觉之外的事物, 这就把握了音乐的内涵。

学会“模唱”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通过模仿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满足学生对作品的情感释放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多角度模仿, 不求模仿的效果和方法, 更应该注重模仿的个性特点, 提倡多样化的模仿方式, 重在品味和享受。

创造再现是表现音乐的努力方向。音乐创作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 它通过各种音乐元素组合在一起, 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 总是能被人们所直接感知,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则是比较抽象。面对这样复杂到难以表达的丰富人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听到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把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 培养多样性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比如, 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强弱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及情感进行表达,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现, 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他们兴趣各异, 阅历层次不同, 目前无论从艺术层面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层面上看, 都有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努力实践, 让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音乐潜能,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2

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学艺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进行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要途径。全国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了能够切实贯彻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思想,落实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情况下,笔者探索出一种比较适合于目前高中生欣赏水平和要求的教学模式,权且称为“综合激情”模式。

所谓“综合激情”模式,就是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综合因素和手段,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的各种情绪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一、“综合激情”的基础

l 学科基础

音乐学科的历史可以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音乐的出现是人类对于文字、图象等表达方式的完美补充。可以这样说:音乐的出现开创了人类情感表达的新天地。这也就是说,音乐的最终目标(或者说是功能)是为了抒发人类的感情。我们把音乐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情感上,可以说是符合了学科本身的.要求。

l 课程基础

在通常情况下,一名高一的新生,至少已经接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的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的学习。对音乐这样一种艺术样式,在外部形态上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要将这种外在的认识上升到内部的、本质的层面,建立起音乐的形象情感思维的基础,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作品的各个组成方面。

l 学生基础

经过了九年的初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接触到了许多的学科课程,学到了许多的文化知识。同时,他们也学到了不少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只是这些绝大多数是关于客观世界的,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他们渴望了解别人的内心主观世界,同时,也非常希望通过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这也就促使我们的教学要去考虑情感的因素。

二、“综合激情”的模式

A、“综合”

这一教学模式的综合性几乎表现在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的所有方面。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是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首先是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在介绍作品指导欣赏的时候,要考虑音乐学科内部各课程的综合,把牵涉到看、唱、听、奏、想的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和教学目标综合起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时候不会感到陌生、突然。

其次,是学科的综合性。

欣赏课程,是对学科内各个具体操作课程的提高和再认识。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遇到一些人物、事件、观点等背景材料,由此,可能自然地联系到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学科的内容。这也反映出了人文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有交叉的特点。学生在这些社会学科的学习程度和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音乐审美的水平。

第三,是教学手段的综合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的程度,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使他们愿意学习,学习得轻松。除了传统的讲、听、唱、奏等手段,可以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解决课堂容量特别大的问题。同时也要通过大量的学生自己的

创新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 音乐欣赏课 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特别重视优化各科教学。高中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天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其中,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程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创新音乐欣赏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真谛及生命力。鉴于此,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提出了创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要想增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课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已不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课中。如在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图像和视频展示,感受江南水乡傍晚、夕阳西下以及打鱼人的渔舟满载而归的景象。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音乐欣赏课中,为进一步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设置疑问,使学生在思考中欣赏音乐

设置疑问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少,为了创新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疑,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摇篮曲》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外《摇篮曲》有什么不同吗?”提出问题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和东北民歌的《摇篮曲》。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就能认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欣赏不同音乐种别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设疑这一策略,创新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三、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从而感知音乐作品的真谛及意义等。以《保卫黄河》欣赏教学为例,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创造这首歌曲的背景,进而通过播放《保卫黄河》的原声带,让学生了解到这首音乐作品在演唱力度上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磅礴之势。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演唱曲目《保卫黄河》。在带有感情的演唱中,加深了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有感情地欣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真谛及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可知,创新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可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采取设疑方法,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欣赏音乐作品。此外,教师必须增强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而言之,笔者相信,如果从以上几个方面完善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必能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而实现创新教学,为音乐课程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少伟.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新思考[J].求知导刊,2015,(17).

[2]单吉平.立足对话 感悟音乐魅力——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对话式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1,(20).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初探 篇4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放松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给予高中生音乐上的享受。国家教育体系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为了让更多的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听到一些舒心的音乐得到放松,缓解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将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课程的必开课,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计划,也是高中院校应该注重的课程教育。高中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在每一个学期都设立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在每日紧张的语数外学习中得到放松。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轻松的氛围带给学生感官和心灵上的体验,不仅仅可以放松学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品位。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

高中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音乐教学释放了学生的高考压力,带给学生放松的学习。音乐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有音乐欣赏、教唱学习、听唱结合、示范教学、自我练习等学习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不同的。国内外的音乐名人有很多,其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外国音乐豪迈奔放,热情洋溢;中国音乐有其古典之美,优雅动听。每一种音乐都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老师可以将不同的风格的音乐欣赏分课时进行教学。尽量让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给学生欣赏一次,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熟知和认识,丰富高中生的视野面和知识面,让其能在三年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心情的愉悦。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中课程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就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帮助了音乐欣赏课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一)许多高中院校对音乐欣赏课设置的不重视,大部分的院校注重的是语数外及其他重要考试课程的教学,对音乐体育等课程却持置之不理的态度。这类院校不仅不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甚至在高中三个年级都不设置这类课程。不仅没有音乐欣赏课的上课设备,更加缺乏音乐类教师,在这类院校的看法中,他们认为音乐欣赏课是一种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体现。

(二)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虽然部分院校设置了音乐欣赏课程,但是其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是非常落后的,教学的方式不注重多样化教学,只是单一的放音乐给学生听,这种不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应该被社会淘汰。

(三)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积极严重影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和老师的教学热情,因为学生的压力和注意力不在音乐上面,导致很多学校的学生对音乐体育等课程的热情度很低,上课很容易不集中,分散注意力,甚至在音乐欣赏课上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看其他课程的书籍,一门心思只在做题和学习上,完全不在乎音乐欣赏课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四、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课的课程设计精妙之处在于课程不仅仅在做教学任务,还可以使得学生受益颇多,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维。因此,在院校中应大力倡导推行设立音乐欣赏课程,并提高其教学质量,实施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学校应大力度投入音乐教学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注重音乐教学课程,将每周设置一到二节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的基本学习课程。改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全面的重视音乐欣赏课的发展。

(二)学校应该选拔优秀的音乐教师教学,优秀的音乐教师能够带给学生美好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自觉的认为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感觉是美好放松的。

(三)学校老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应教导学生劳逸结合,不能一味的追求做作业得到分,这样的学习生涯是枯燥无味的,也是很多人不应该去追寻的学习状态。学习应该在快乐中寻找,在快乐中学习,一个放松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带了更大的学习动力,进步的也更快。

五、结语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5

一、教学反思: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崇拜偶像,追求时尚。同时,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又异常的敏感、怕羞。如何让时尚的他们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产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该课上过后,我个人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是:

一、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音乐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教师幽默、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6

一直以来,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不少音乐工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音乐欣赏课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才得以确定,并得以重视。笔者通过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以及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初步的建议和措施,供从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参考。

一、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课是高中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使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就必须上好音乐欣赏课,研究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开设的现状及改革建议

从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来看,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得到了重大发展,音乐欣赏课教学也随之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一系列指导音乐欣赏课的书籍和教材的引进、出版发行,大大丰富了教材,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音乐教学计划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有音乐课却没有音乐欣赏课的局面,确立了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但发达,以及高中音乐投入加大,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以及音乐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使音乐欣赏课得到了一定的促进。

但是,从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们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而且,很多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高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通过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中音乐欣赏课开设和教学的情况。在本科音乐专业的各个方向中,学声乐和器乐等技术性专业的学生在高中的就业率远远高于学音乐史、音乐欣赏等理论方向的学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只有两种,一是,这些高中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二是,这些高中采用的就是其他音乐专业的教师兼带音乐欣赏课的方法。要促进高中远远欣赏课教学的发展,我们就必需解决这些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做好高中领导阶层和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高中音乐欣赏课,从而,重视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和教学;加大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硬、软件设施的投入,使高中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而这种教学也并不一定要发生在课堂上。

2.加强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障,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加大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配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必备设施。

3.加紧引进和编写教材,注重专业教师的引进

教材是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料、工具,学习教材只是为了使学生达到一定的音乐修养服务的。从大量齐全的教材中,教师可以筛选出更为优秀的、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口味,有利于教学;同时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我们应该“为教而用教材”,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而定,该删掉哪些或是增加哪些。因而,只有具有大量音乐欣赏课教材供教师选用,才能更好的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学。同时,学校要引进专业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材选用的准确性和使用性,进而,更好的服务于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4.改变旧式的考评模式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将原来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改为学生素质汇报单,注重学生素质和全面评价。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测试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回答一些作品的作家及其国籍、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环境等常识性的问题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适应新时期新要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考评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如在音乐作品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自主的思维,放开管制让学生针对作品展开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让其说出自己的观点来,其他的同学作为评委,对没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讨论评分,最后获得测试成绩。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从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出发来看,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哪里?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没能很好的把音乐的美播种到学生的心坎里,学生无法感受音乐到底美在哪里?音乐属于什么形态的美?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也没能教好地引导学生揭示美的规律并指导学生塑造美。同时,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适合当代高中学生学习的要求拦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进行改革。以下是我对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坚定不移的贯彻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因人而异,展开教学。

4.注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5.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

音乐是美的,音乐欣赏是为了创造美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高中发展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抓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培养出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社会人才。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篇7

(一) 教学过程过于单一

根据笔者长期以来对其他音乐老师的欣赏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的观摩发现,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通常为“五段式”教学为主, 即:教师简介作曲家的生平逸事与乐 (歌) 曲的创作——曲式结构上给作品分段, 并对乐曲各段所表现的内涵进行详细地分析与讲解——对乐曲进行完整聆听 (这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回答一些关于作品的简单问题, 如:听了这段音乐你能感受到什么、产生什么想象, 这些感受和想象也无非来自课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关于作品乐曲相关的简介) 。笔者认为, 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没有从更深层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也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有一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学生对该音乐作品的理解多数是来自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对该段作品介绍的文字性资料, 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抹杀了学生主动性、探索欲, 在音乐欣赏中形成一种“依赖”思想。

(二) 学生缺少主体参与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必须充分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但根据笔者的观察, 当今的不少音乐课堂缺乏学生热烈参与的氛围, 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 造成了现今“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音乐, 百分之九十多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局面。究其深层原因, 笔者认为, 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及参与意识的培养。

音乐活动是一项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如作曲的一度创作、舞台表演 (演唱、演奏) 的二度创作, 不同音乐欣赏者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的想象。这些都属于高度创造性的活动。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他们思想活跃, 求知欲创作欲非常强。高中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即兴演奏家、作曲家,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抒己之情、达己之意创造一个平台,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使高中音乐欣赏更人性化, 让音乐课堂变成一个闪耀创造火花的大舞台。改变当前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日本学者青柳善吾认为, 学生的自由创作虽然谈不上专业作曲家的专业技巧性, 但是他们此时的创造性思维是和贝多芬、勃拉姆斯没有任何差别的。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艺术性。使他们灵感、能力、信心、志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等结晶。

(三) 对民族音乐缺乏应有的重视

据笔者观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欣赏中, 民族民间音乐的题材的音乐作品, 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笔者认为, 相对于国外的音乐教育, 我国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重视也远远不够。这也是导致长期以来民族民间音乐长期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 高师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音乐的欣赏和认识, 高师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 在这样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中学音乐教师在必然会对本民族音乐的忽视与排斥, 使当前的中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日益淡薄。对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思想, 体现着本民族的美学价值观在世界艺苑一席之地的中国优秀民歌、戏曲、器乐曲目不能很好的关爱、驾驭和把握。认为民族音乐是“土”的跟不上时代的。当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的逐渐成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主流, 多远文化音乐教育反对音乐的“欧洲中心主义”, 主张音乐教育应立足于本民族音乐再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及世界其他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多远文化音乐的欣赏是高中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是培养他们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 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 明确的教学目标

音乐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 力求在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特长的智能型、复合型的人才, 也就是说, 重点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中音乐教育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所具有的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深远影响这一观念, 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设置, 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明确地位和突出作用。在多年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地感悟到。高中的音乐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于一般课余性质的理解一些乐理常识, 以及只通过听来欣赏一些中外名曲上。应建立起高中音乐欣赏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坚持不懈的学习、探索和实践, 试图归纳出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重要意义, 不仅在于知识的汲取, 技能的培训, 更在于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

因此, 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审美活动,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美的感受、想像、鉴赏、理解能力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作为本体目标;把“为社会、为国家、为时代培养全面、高素质而自由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根本、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 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原则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原则, 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主要应包括以下一些原则:

1. 自主性与实践性。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教学的能力, 有时他们尤其希望教师提供给他们自主内容、自由活动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内容, 自己组织、自己主持,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理解、提高。

2. 统一要求与灵活教学。

从教学目的与内容出发, 音乐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 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又往往有所不同, 这时, 教师就应在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灵活教学, 有时可以不必顾及教材顺序, 力求扬长补短, 求同存异, 既有全面的和谐, 又有个性的突出。

3. 多学科。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音乐本身的知识技能技巧训练以外, 教师还应根据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融人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知识, 启迪学生的智慧, 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学习的能力。

4. 创造性。

音乐结构的对称性, 旋律的流畅性, 节奏的规律性, 内容的情感性和随意性, 可以有效地激发和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像能力, 而且音乐有无穷的想像空间, 常可以引起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 从“音乐欣赏”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 对作品, 特别是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 高中的眼界、心境高, 教师要从感受入手, 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对人生的思考、哲理的探索和对人生的解释, 延续原来作品的内涵, 并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三) 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如下图:

创设教学情境—欣赏感受音乐—师生互动提出相关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案—结果反馈—自我检验和评价—教师指导与补充。

应把学生全员参与的“动”放在首位, 将学生动手、动嘴、动脑有机结合, 以动手、动嘴为主, 以考虑动脑的坡度与力度为要。正如许多学生说的“参与其中, 方知其乐无穷。”

使原来的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增加新的内涵。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 探索出以下几条教学策略:

1. 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选择上, 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社会性、时代感强的作品和活动。

如:在“音乐的社会性”这节内容的学习时笔者以一首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导入新课, 当歌声响起时, 学生会跟着优美的旋律轻声哼唱。

该歌表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情绪, 当学生被这歌曲的旋律感染陶醉时, 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生、音乐与生活及人的素质等教学主题, 让学生针对上述主题展开想象, 体验对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感受。

他们可以从音乐联想到老年, 从上世纪联想到现今, 从身边的小事联想到国家的大事, 从通俗音乐联想到高雅的音乐, 让学生领悟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比教师的“满堂灌”要有价值得多。

2.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提出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考性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由师生集体讨论解决。如:在“民族音乐与舞蹈”这一节中教师可伴随着《洗衣歌》的旋律, 率先示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藏族舞, 学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和鼓舞, 会欣然地、无拘束地加入其中, 让调皮可爱的藏族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展现, 舞蹈动作勾勒出了西藏的风土人情。

3.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由

能动性, 参与性, 重视他们潜能的培养, 做到“动而不乱、松而不散”, 要让他们在这种气氛中潜移默化, 有各方面有所收获和提高, 扩大音乐视野。如:在欣赏世界民族音乐作品中, 教师可采用民族音乐知识竞答的形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抢答, 教师和一些音乐基础好的学生充当裁判, 并给每个小组打分。大部分时间让他们以自己平时音乐知识积累来回答。

4.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综合其他学科类的知识指导教学活动。

如在《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古曲的教学欣赏实践中,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古代诗画中“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进行融会贯通。古乐、古诗、古画多种艺术的鉴赏, 录像、投影、多媒体电教手段的综合运用, 既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又使学生从“乐之韵、诗之情、画之意”中产生对古代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

总之,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要重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主体性, 在学生总体上把握音乐风格大的前提下, 要鼓励他们用发散性的思维来思考音乐现象。教师也要以教育理论与规律为来引导学生, 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舵手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 对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教学规律为依据,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浅显构想。

关键词:音乐欣赏,问题,教学策略,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走进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电脑音乐系统辅助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与研究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music/education/xiandaihua/200509/395.htm

[2]朱红.探求切实有效之教学策略[D].上海教育, 1998, 12.

[3]王轶阳.计算机音乐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

[4]罗相巧.浅议音乐课改[D].河池师专学报, 2003, 12.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8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 也是情感艺术。由于人们的音乐素养、知识层次的不同, 同样聆听一首作品, 对作品所产生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因此,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喜欢听, 听得有趣。

1. 借用一些自然界客观音响来感知音乐

音乐欣赏是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与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听一些自然界客观的声音, 然后听一些表现不同情绪情感的音乐片段, 感觉这些高低、强弱的音响效果在心中的意境, 再说出各自的感受。

第一, 秋雨打窗的沙沙声。当一人独处时, 凛冽的寒风拍打着玻璃窗, 听到那均匀不断的雨声, 你是感觉到孤寂害怕?还是唤起你的思亲之情?

第二, 山中小溪叮咚的流水声。当我们听到那错落有致的声音, 是不是有一种轻盈活泼、宁静又安逸的感觉呢?

第三, 夏日的滂沱大雨以及一声声沉闷的雷声。结合人的心情, 是否会感到郁闷和烦躁不安?

第四, 在安静之夜, 突然一声巨响。会有何联想和体会呢?是紧张还是惊恐?

可见, 自然界的这些音响会激起我们产生各种情绪:兴奋、欢乐、郁闷、不安等。音乐作品里的音响也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前者无意间触动了你, 而后者却蕴含了作曲家的情感和创意。因此, 在欣赏音乐时, 要注意让学生从情、意、理、形等各方面去感知音乐、领略作品的美。

2. 加强乐理知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要欣赏音乐, 必须要有音乐知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 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才能得以表达, 它的表现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要让学生更好地、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必须理解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 这些都离不开乐理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以前没有受过很好的乐理知识教育的学生们, 要加强乐理知识学习, 根据其实际情况, 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欣赏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1. 介绍分析作品, 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可适当地加入作品介绍和音乐形象描述, 让学生更容易领会作品内涵, 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如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合唱) 时, 首先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他被尊称为乐圣, 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贝多芬青年时受耳病困扰, 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 晚年失聪,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欢乐颂》) 等。其次让学生唱主题和分析主题音乐, 感受其主题旋律从平静深沉转为激动昂扬, 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和顽强刚毅的性格特点。通过介绍和分析作品, 学生领会了作品的内涵, 触动了心灵, 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品。

2. 认真聆听作品,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途径是以听的方式来仔细品味音乐作品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调动其积极性,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陶冶情操。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情趣, 达到思想与音乐情感的共鸣。

3. 组织讨论作品, 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对音乐作品的讨论,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要启发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根据旋律情绪展开想象, 并通过讨论的形式来交流思想, 从而使个体感知在群体感知中得到统一与升华,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组织讨论要做到抓住作品的题材、体裁及情绪情感,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氛围, 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 肩负着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的重任, 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意境中, 再渗透一些具体的知识, 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走进音乐的殿堂, 成为音乐的主人。

摘要: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对所听音乐持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进而为他们终身学习、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关键词:音乐欣赏,听觉艺术,音乐语言,音乐审美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吴斌主编.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9

一、实现快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什么样的教学才被称为快乐教学

我认为, 音乐欣赏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触课程中最具快乐本质的学科, 学生应该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另外, 快乐教学同样是音乐教学本质要求的体现, 所以我对于快乐教学的理解是, 只有从学生兴趣出发、课堂氛围愉悦、教法多样、师生互动良好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快乐教学。

(二) 快乐教学的意义

私以为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经历的大小改革不少, 而现今快乐教学顺应了教育的主流方向, 是学生们的共同需求。而高中生不能全身心投入音乐欣赏课, 有部分原因是高考压力带来的影响, 但轻松、欢乐的音乐欣赏课其实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各种压力, 从而实现身心的放松以及压力的减轻。

除此以外, 快乐教学同样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拙。因此, 高中音乐欣赏课应探求科学教法, 实施有效的快乐教学, 以便打造受学生喜爱的高效音乐课堂。

二、探索快乐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 着重课堂导入环节

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许多教师采取各种各样新颖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 例如:动画短片、笑话、故事情节、讨论互动、抢答、表演等, 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去引导学生深人了解音乐作品,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也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了基础。

(二) 从兴趣培养出发

众所周知,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需要则分为有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 如果人们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需要, 那么他将会乐于接触、勤于观察这件事物, 同时也更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并勇于探索其中的奥妙。所以, 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因此,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深刻参透教材与新课改要求, 引起学生音乐体验的美感, 比如:利用能够展现音乐作品背景的图片, 配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将画面传达给学生;又或是从学生角度出发, 播放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流行乐, 促进师生间密切合作, 缩小师生间距离, 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这些看似小方面的细节其实往往能够为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 巧用多媒体

巧用多媒体重在“巧”, 网络的发达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双面的, 有人认为网络上资源很多, 节省了我们查阅图书、寻找影像资料的时间和精力, 但网络往往也代替了我们思考, 节省了我们思考的时间, 对此, 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巧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为课堂教学和学生服务, 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时, 可以试着让学生了解当时欧洲主流文化的创作背景, 知晓古典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 讲述他们的创作经历与人生阅历。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更加润色, 弥补传统教学中讲乐理、听音乐、反复唱等教法的不足, 为高中音乐欣赏课注人新的活力, 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官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拓展特长, 有效实现快乐教学。

在课下,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任务。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与教材相关的音乐并试听, 写一百字左右的感受和体验, 这对于学生语文写作方面也是一种提升, 通过自由欣赏的方式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快乐教学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情感投入作品、投入课堂中, 让他们可以有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 快乐教学也是将教学活动中单方面以老师为主的情感释放转为学生自身的情感释放, 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解读与赏析。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应充分做到以生为本,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与教师的引导地位, 这与新课改对于音乐的要求相得益彰, 快乐教学既能满足高中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 且可行性强, 对于教育者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同样有帮助。所以,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如何将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带领学生在音律中寻找快乐, 促进学生的音乐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茜.浅谈对高中音乐教学快乐教学的认识与体验[J].音乐时空, 2015, 03.

[2]赵洁.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 2014, 17.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新思考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创新策略

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课程,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初步培养高中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目标、方法与内容上, 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与小学、初中有着较大差别, 需要紧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和具体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 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教学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导入不可或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从导入开始的, 尤其是音乐欣赏教学。成功的教学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 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做好铺垫。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导入环节要做到巧妙和自然, 方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巧妙

直入式、故事式、听觉式都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导入方式, 采取何种导入方式, 关键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 高中音乐欣赏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而高中生的身心已趋向成熟, 可以对事物有理性认识。所以导入法应该做到巧妙而又出人意料, 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教师可以将多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导入。将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播放给学生看, 再配以《伏尔加船夫曲》;将《黄河大合唱》与舞蹈《黄河黄》配合在一起。通过将音乐与美术、舞蹈融为一体进行横向式导入, 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欣赏主题。

2. 自然

音乐源于生活。如果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场景作为教学导入, 其达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若是学生能在自己非常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自然地进入教学状态, 会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扉, 获得更美好的审美体验。比如民歌《茉莉花》的欣赏导入, 教师以“花城”昆明的相关图片、新闻报道等作为背景播放给学生看, 学生会感到亲切和自然。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环节。进入新时代之后,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也为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优化教学过程。

1. 加强直观体验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视频、音频于一身, 可以将高中音乐欣赏的单纯听觉渠道拓展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 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生带入到具体形象的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在欣赏“丰收锣鼓”这节内容时, 光看学生听锣鼓声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电子琴的打击乐系统让学生进行模仿, 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交织效果。同时,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配置相关动态图片, 与音乐有机配合, 以此将音乐欣赏内容转变为听、看、练的多元体验形式。

2. 加强互动体验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 将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真正的音乐体验过程。比如除了让学生根据音乐欣赏内容创编舞蹈之外, 还可以为学生指定相关内容, 比如一段文字、一幅画, 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的意境编配音乐,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

三、强化课后活动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而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无限的。不应该因为课程结束了就止步不前, 教师要将眼光延伸至课外, 加强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

1. 体现时代性

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 表现欲望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将课外音乐活动转变成一个全新的音乐体验过程。比如构建合适的网络平台, 成立音乐小组。也可以让学生制作生日音乐卡片、编排网页音乐、配乐诗朗诵等, 体验音乐欣赏和数字技术带来的乐趣。

2. 实现独创性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 他们对音乐欣赏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将他们的这种独创潜能激发出来。比如将音乐欣赏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起来组织音乐课外活动。为我国的唐诗宋词名曲配乐, 或者设计诗朗诵表演, 让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来配诗。再或者将音乐欣赏活动与传承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在学习有关京剧角色的音乐欣赏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本+图片+动态图像”的作业形式完成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学习活动, 以普通欣赏形式听辨、熟悉这几个角色的表演, 从而巩固音乐知识, 发展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贾佳.打开音乐之门——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聆听和鉴赏的能力[J].南方论刊, 2010 (10) .

上一篇:高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下一篇:周期性循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