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限额管理

2024-05-12

采伐限额管理(精选十篇)

采伐限额管理 篇1

1、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对《森林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要积极制定《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条例》等规章和相关政策。联系实际, 广泛深入地开展林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树立先进典型, 提高全民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育林、护林, 开展义务植树、、环保行动, 共同来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加大打击、查处力度, 要求政府督办重大林政案件, 落实各项森林资源监督任务, 督促各地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充分认识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真正把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好坏, 作为考核各级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坚决遏制超限额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凡超额采伐的, 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确保不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

3、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依据森林资源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 对国有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 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对所属行政区域实行上管一级的管理制度, 业务上既受所在地的林业主管部门领导, 也受上一级的林业主管部门领导。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要征得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加强对驻在单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林政稽查队伍, 确保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力量不受消弱。

4、认真抓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

坚决停止对所有的天然林进行商品性采伐。对列为禁伐区的, 要停止一切采伐活动。对区划为限伐区的, 要严格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量。

对已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 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前提下, 在批准的采伐限额内, 对商品林的林木采伐可适度放活。对商品林中的速生丰产林 (包括定向掊育的工业原料林) , 尤其是非公有人工林采伐的管理, 要在核定的商品林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 以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

采取积极措施, 鼓励依法开展抚育间伐。抚育采伐限额不足的, 可以占用主伐限额, 并严格按照抚育采伐规程的规定进行采伐。对违反规定和设计作业的, 一律按滥伐追究责任。

5、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制度, 加强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的监督管理

凡采伐林木都要依法按规定的程序申办森林采伐许可证, 并按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要求进行采伐。林业主管部门在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时, 必须认真审核其林木地权属, 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 不得采伐林木。必须严格按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严禁超计划和无证采伐林木, 对不按规定发证, 超限额或超计划发证的, 坚决依法追究发证人员和发证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行事责任。没有采伐限额的单位和部门, 林业主管部门不得下达采伐计划。

铁路、公路的护路林和城镇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林木采伐应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并依法办理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印制的林木采伐许可证。

规范林木采伐程序, 严格控制皆伐, 确实需要进行皆伐的, 必须经省林业厅审批。凡国有、集体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 必须实行伐区调查设计、审批和验收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进行个人采伐林木的伐区调查设计验收制度。伐区调查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调查设计单位承担完成。凡征占用林地须采伐林木的, 必须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除按规定提交有关文件外, 还必须提交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和土地部门批准的有关土地使用手续, 经审批后才能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木材凭证运输的制度, 把木材运输检查监督作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制度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使木材运输检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铁路、交通等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木材运输的检查, 严格要求承运人依法凭证运输木材。

凡经营、加工木材的企业必须按规定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并按经营、加工许可证规定的地点、内容合法经营。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已消耗森林资源为主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的审核。严禁木材经营单位收购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无合法来源的木材。对新建扩建的已消耗林木资源为主的大中型纸浆、人造板等加工企业, 有关部门在审批时, 须报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森林资源审核, 并进行相应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要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经营木材行为, 堵住违规采伐木材的运输、销售和加工渠道, 把森林采伐限额监督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6、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建设, 理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采伐限额管理 篇2

点环节,确保了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至年底,全面结束了采伐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下达与执行情况

(一)计划下达情况

1、十一·五期间省厅每年下达我县木材生产计划出材量11.3844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5.1634万立方米(出材量3.2141万立方米),非商品材6.221万立方米。

2、省厅根据我县的木材生产计划的申报情况,经审核后下达木材生产计划18260立方米(赣林资字[]480号);

3、省预留内追加2864立方米(赣林办抄字[]143号、赣林资字[]365号);结转745立方米(抚林资字[]26号);

(二)、限额采伐计划执行情况

共完成木材生产计划19822m3。其中:国营完成5131m3;各乡(镇)完成14691m3。各编限单位的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森林起源、林种等各分项控制指标都完全控制在限额计划之内。

二、森林采伐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木材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保证采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全面建立采伐管理双向责任制的同时,我县还成立了由分管林政的副局长为组长,林政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双向责任制,明确采伐管理工作中,各乡(镇)及业主、国有林场是直接责任人,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二)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使用采伐指标。

我县森林采伐特别是人工商品材采伐,紧紧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林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为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非商品材和商品材采伐对象、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指标。在安排实施采伐对象时,把采伐与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采伐与助农增收结合起来,保证采伐优先用于农村集体、林农及非公有制林业和抚育间伐。在安排计划时,按照规定申报,严格审核把关,所有采伐,都由业主申报,出具《林权证》。对于50立方米以上成片采伐的,由县林业局限额管理人员对作业设计文件和采伐申请报告在采伐山场进行现场审核,签字后交送局主管领导把关批准;零星采伐的,必须填写由省林业厅统一印制的《林木采伐申请表》,经当地组、村、乡(镇)、层层审查核实同意后,签字盖章上报,手续不齐的限期补齐,否则不予受理,确保了申报材料的质量。

(三)组织伐区作业设计,提高采伐的科学性。

在具体实施采伐作业前,及时组织进行了伐区作业设计。为确保伐区作业设计质量,全县商品材采伐作业设计全部由县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丁级资质)承担。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求设计单位不得对天然林、国家级公益林、森林公园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森林和林木进行商品性采伐。全县商品材成片及零星采伐作业设计率达到100%。

(四)实行伐前、伐中、伐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采伐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通过大力宣传人工商品林采伐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的典型事例,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形成有利于推进人工商品林采伐的良好氛围。在采伐前15天,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将采伐人、采伐地点、面积、树种、蓄积量、出材量、采伐方式以及采伐、更新时间、公示单位、举报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采伐国有林场(站、所)的林木在林场场(站、所)部公示,采伐集体与个人林木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公示。对公示情况,都进行拍照存档,以备查验。

(五)严格审核程序,集中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公示期满后,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集中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为确保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证质量,县林业局确定了1—2名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操作,负责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在发证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审核把关,对所有申请采伐的材料都逐一按规定认真进行检查核对,确保每份材料准确无误,再呈送主管局长审查签字、盖章,最后由发证人员进行内网核发。对商品林采伐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单独编号,建立发证登记台账,及时汇总发证数量,确保发证采伐量符合要求。

(六)实行伐区划拨,明确采伐边界和采伐要求。

本着谁发放

林木采伐许可证由谁负责伐区拨交的原则,对成片林木的采伐,要求林权所有者、作业设计者、发证者、采伐者、监管者五到场指定伐块周界,填制伐区拨交单,经五方签字后才能实施采伐;对零星林木的采伐由县林业局指定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到现场确定采伐对象,现场标记,定株采伐。

(八)伐后验收,善始善终。

所有林木采伐后都进行了验收。首先,各

乡(镇)林业工作站进行全面自查,每一份所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实施情况的伐区检查验收,都必须填写一份验收单,并做到谁验收、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以确保验收的真实性。全县所有伐区都己经过自查验收,并都已验收合格。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通过“十一五”期森林采伐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使亟待间伐的林分中的一部分林分得到了及时抚育,提高了林分质量。人工商品林经营者及广大林农通过林木采伐获得了一定收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提高了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同时,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原料,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强化采伐监管,各采伐单位未发生超限额采伐和乱砍滥伐,对生态环境没有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进一步锻炼了林木采伐管理、设计队伍,丰富了林木采伐管理措施。我县的人工商品林采伐,无论对伐区作业设计、伐区划拨、采伐监管等各个方面都要求很高,严格按照试点时的规范进行操作,通过严格按照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锻炼了队伍,提高了队伍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和规范了我县林木采伐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森林采伐;采伐管理;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S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39-1

1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不合理森林采伐消耗

(1)要严格执行上级政府批准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总量指标和不同采伐方式、消耗结构分项指标。凡采挖、移植大树的,要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2)按照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对公益林和天然林要严格管护、科学经营;对人工商品林,要依法放活、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采伐限额不得跨年度结转使用;一般人工用材林年森林采伐限额有结余的,经批准后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对林木采伐后难以更新的防风固沙林网、林带,不得批准采伐。

(3)凡对商品林进行森林抚育或对人工薪炭林实行打柴后留树作业的,采伐林木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其消耗的蓄积量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但所生产的木材可不纳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2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林木采伐审批制度

(1)严格执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审批和验收制度。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必须提交林权证和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森林经营作业设计文件,国有林场应提供上年度森林经营作业质量验收合格单。凡林木权属不清,没有林木采伐设计文件,未完成上年度迹地更新造林任务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2)采伐林木必须严格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面积、数量、类型、方式、时间进行,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3)建立年度采伐限额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定期檢查通报制度。

3 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1)严格管理林地资源,依法科学使用林地资源,建立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制度和林业主管部门预审制度,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严禁违反法律规定自行将林地认定为其他地类,不得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申报、审批。健全林地保护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责任目标考核,实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确保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采伐迹地按时更新。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且更新造林面积要不低于采伐面积。

4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林权所有者的利益

(1)建立和完善森林、林木采伐公示制度,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林木采伐申请,要由村委会对拟上报设计林木的有关情况在村内实行公示,对公示中出现的问题由林业部门负责调查核实,在公示期间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不予上报设计。在批准采伐林木前,要将拟采伐林木的有关情况通过报纸或在林木所在村进行公示,对争议较大并且存在违规事实的,不予批准采伐。

(2)认真组织、指导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于当前急需更新改造的低产低效林,要抓紧编制更新改造规划,制定年度更新目标和采伐标准,分期、分批、分年度进行采伐。为提高林木采伐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机会平等权,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方法进行林木采伐审批。

5 深化改革,简化程序,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质量

(1)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快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

(2)在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步伐,要及时做好退耕还林、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的林权变更与换发林权证工作。

(3)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要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林权所有者的林木采伐申请经乡镇林业站审核后,可持林权证直接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4)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植树造林,并享受同等的林木采伐优惠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外,对林木采伐加以限制和干涉。

6 加强领导,增强执行限额管理的责任感

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之,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不仅关系到林业工作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亮.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再认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7).

[2] 俞培忠.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03).

[3] 郑云峰,傅宾领.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06,(04).

[4] 龙建平.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管理探究.绿色科技,2010

(11).

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4

1 存在的问题

1.1 手续繁琐, 效率低下

按照目前的林木采伐设计模式, 采伐林木需要先到县林业局提出申请, 林业局派工作人员到实地进行勘查, 符合采伐条件的, 制作伐区作业设计, 公示采伐, 公示无异议的, 申请人缴纳育林金, 林业局发放林木采伐证。林木采伐后, 申请人再去林业局凭林木采伐证换取木材运输证, 取得运输证后方能上路运输木材。从上可以看出, 从申请到运往木材加工场所, 申请人至少要去2趟林业局, 林业局工作人员也要去现场1趟。手续繁琐, 费时费力, 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开支, 又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高效率的要求。

1.2 不能自由处分, 损害林农利益

林木采伐计划实行年度限额管理, 一个地区的年度采伐计划一定, 计划用完后, 不能再申请办理采伐证, 要想采伐只有等到下一个年度, 而且计划少, 需求量大, 下个年度很难再申请到采伐计划。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林木确权到户, 农户有了山林, 却申请不到计划, 不能自由采伐出售, 这无异于“画饼充饥”、“守着金山要饭吃”。不能从山上挣到钱, 老百姓自然也就不重视;不能自主采伐林木, 转让林地自然也就没人要, 结果是既无法采伐, 也无法转让, 农户不能得到期望的收益, 因此对山林也就放任不管。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农户偷伐自家林木, 以很低的价格卖给黑木材贩子, 或者以很低的价格将林子出售;另一方面木材终端市场需求量大, 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农民手中到市场差价较大, 造成不法商贩铤而走险, 非法收购贩卖林木, 政府为了制止林业违法行为, 不得不加大执法成本。以上情况主要还是木材计划管理不灵活造成的。

1.3 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林业发展缓慢

林地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 林地的使用者主要是农户, 偏远山区农户因贫穷, 往往对森林只讲索取而不讲投入。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因计划管理太死而不愿涉及, 如企业通过流转取得一定期限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林地使用权到期后, 如果没有采伐计划而不能采伐林地上的林木, 这势必给企业带来损失, 银行同样也因抵押权的实现无法保证而不敢放开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是我国林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1.4 与物权法规定相冲突

我国《物权法》规定所有人对其所有的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农民自己包的山, 自己栽的树, 却不能自由处分, 这与物权法的规定不相符。

2 建议

要想改变该种状况, 只有取消计划管理, 完善林业市场机制, 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 形成合理的价格关系, 让老百姓能够切实获利, 吸收各种社会资本踊跃投资林业。有人担心取消计划管理会造成大量林木被采伐, 生态环境被破坏。笔者认为此种担心是多余的, 而且取消采伐计划并不是指国家不予管理。针对我国林木采伐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解决。

2.1 实行分类经营管理, 取消林木采伐限额

国家按森林类别把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3,4]。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保存物种资源, 以及科学试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果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 主要为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

2.2 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国家可以把一些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划定为公益林, 并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对划定为公益林的农户实施国家补偿, 以弥补农户因此受到的损失。对商品林取消林木采伐计划管理、实行自由采伐, 何时伐、伐多少、怎么伐完全由农户自己决定, 不用再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证、木材运输许可证, 国家也不再限定采伐量的指标, 采伐多少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

3 原因分析

3.1 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人人有责

国家对森林采伐实行计划管理, 主要是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人享用, 既然是人人享用, 就应该人人负担, 而不能只靠限制林农采伐来实现, 这样对林农是不公平的。实行分类管理, 划定生态公益林, 对公益林农户实施国家补助, 这样的做法等于公益林农户在自家的森林上有偿设定了负担, 既增加了林农的收入, 实现了社会公平, 又符合物权法的规定。

3.2 市场调节, 形成良性循环

用材林取消采伐限额, 实行自由采伐, 林农能够对自己所有的林木实现自由处分, 让自己的财产不再是空中楼阁, 成为实实在在的可以变现的财产, 同时自由采伐也是对物权法中所有人对所有物自由处置制度的落实。用材林完全实现市场化, 黑木材贩子不再有生存的空间, 林农的收入增加。当林木变成可以花的“钱”时, 林农自然就会重视起来, 积极植树造林, 精心抚育管理, 提高林地生产力。农民造林积极性提高了, 舍得投入了, 管理增强了, 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自然就会增加, 全社会形成合力比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的力量要大得多。

3.3 促进流转, 活跃社会资本投资林业

取消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森林资源流转没有障碍, 企业能够从森林经营中获取利益, 银行可以放心地把钱贷给林业企业, 林业能够得到企业、银行等资金雄厚实体的支持, 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总之,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和用材林自由采伐制度, 对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森林资源流转、吸收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林业生产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哪些规定[J].绿色科技, 2012 (12) :219.

[2]张春阳, 张志英.林木采伐指标分配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247-248.

[3]刘赟尧.互助县国有林场林木采伐及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9) :260-261.

森林采伐限额工作计划 篇5

根据市局宁林政[20xx]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20xx年度森林采伐执行情况和20xx年度森林采伐限额计划管理工作实际,为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将20xx年度限额计划下达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森林年度限额采伐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保障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一项措施。森林增长年度目标已纳入市年终考核的重要一项内容,为此,各村要高度认识,严格遵守采伐管理相关制度,切实履行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职责。

二、本次下达乡20xx年度木材生产限额计划

仅限于林农人工林零星采伐。并且要求各村要及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村民组到农户,要求造册登记,张榜公布,实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公示制度。造册登记表交林业站存档。

三、严格执行采伐相关制度

1、坚持实行凭《林权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农户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时,必须由农户本人携带林权证原件及村委会签署审核意见的林木采伐申请表及山场宗地复印件、公示证明到林业站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在此请各村委会行政负责人必须认真审核。否则一律不予以办理。

2、坚持实行天然林禁伐和人工林限伐制度

天然林一律实行禁伐。

对村村通一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及吴越古道和道场等旅游景区,坚持在不破坏林相的基础上对人工林可实行间伐措施,严禁“开天窗”式采伐。

3、坚持实行森林采伐设计制度

除林农零星人工林采伐外,其他片伐和抚育间伐的人工林达10立方米以上的`,可根据农户提交的申请,由林业站进行采伐作业设计,并报市局审批同意后,要求在采伐山场座落地的村民组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如无异议后方可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四、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采伐限额管理 篇6

关键词:采伐限额 森林 改革

一、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

1.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毫无疑问,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达到逐步增加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目的的首要保证,可以想象,如果采伐限额的编制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功能就无法实现。依据规定,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程序是,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的林业局、林场、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及农村居民自留山的林木以县为单位,根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逐级上报。因此,森林采伐量的准确性又是森林采伐限额准确性的前提。

由于森林资源本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内在结构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种特点决定了行政辖区或经营单位制定森林年采伐量的复杂性。理论上说,各经营单位是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提出森林年采伐量及采伐限额的,但是,具体的经营单位特别是国有林场,由于其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及维持本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他们更少甚至根本不愿意考虑其经营行为的生态效益,加上现有的体制缺乏促使他们在自己的经营行为中注重生态效益的内在及外在激励,他们显然更倾向于通过多报采伐限额来获得经济效益,因此,他们制定并上报的采伐限额的科学性、准确性被受到合理的怀疑。

2.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严重。本来,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但现实的情况时,虽然国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但超限额采伐实际上在我国森林采伐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国家林业局最近一次的森林采伐限额情况检查表明,被检查发现的超限额采伐单位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超证采伐问题还是比较普遍,无证采伐问题也仍然突出。

3、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力不从心。

林业主管部门除了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外,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森林法及其實施条例还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作了相应的规定。

凭证采伐制度是保证森林采伐行为能够按照核定的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制度。但是,至今为止许多林政部门仍然存在超限额发证、发人情证、关系证的情况。规定在基层实际上很难得到执行。

4、对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处罚左右为难。不能得到执行的法律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对于违法限额采伐制度的行为,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其中确定的处罚措施是明确而且严厉的。在很多情况下,超限额采伐行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其背后大都有很多无奈的理由,有的森工企业是为了清偿沉重的债务或者为了支付工人工资、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而被迫超限额采伐,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完全是为了公益事业被迫超限额采伐,对于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处理起来常因他们毕竟“事出有因”而感到左右为难。

5、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妨碍了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的积极性。社会资金投资林业无疑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从所有权的层面考虑,社会资金投资林业所形成的林木应当属于投资者所有,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处分自己的林木,这是所有权的本义也是市场经济的本义。但是,在采伐限额制度下,社会资金投资所形成的林木也仍然要受到采伐限额的约束,投资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投资者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经营期间受采伐限额的制约不能通过对林木的采伐、销售取得经营效益。

二、完善现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意见

(一)对改革现行采伐限额制度的观点的评析

无论是林业管理部门、林业从业人员还是研究人员,都意识到了现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弊端并纷纷提出改革和完善现行采伐限额制度的设想。综合起来,关于改革采伐限额制度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取消采伐限额制度。该种观点认为,不允许或限制经营人采伐林木,好像是保护了森林,事实上是打击了经营人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限额采伐及采伐许可证制度纯属多余,国有森林谈不上限额采伐,也没有必要实施限额采伐,国家完全可以根据生态需要和木材市场拟定生产计划,行使自己的所有权。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林木,他们自己会权衡何时采伐、采伐多少,无需政府操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将采伐限额制度仅限定在国有林区。该种观点认为,应当取消对集体林和私有林所采取的强制性的采伐限额制度,将采伐限额的适用范围缩小到国有林区。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在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及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并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这一观点的总体思路是,在坚持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的前提下,将森林资源区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采伐限额制度,对公益林实行禁伐、限伐措施,对商品林的采伐政策予以放宽,在法定的采伐限额内确保人工用材林、私有林的采伐要求。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现在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这一措施应该是恰当的选择。

(二)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需要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实有利于使我国的林业发展从木材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

1、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分类区划标准与方法,各地按照区划标准与方法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在将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将公益林进一步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将商品林进一步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用材林。

2、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对于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国家重点公益林,实行禁伐,严格保护,只能进行抚育性采伐或者改造性采伐;对于天然商品林实行限伐措施,确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对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并执行。

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对公益林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对集体及私人业主营造的林木被区划为公益林的,由国家收购,不愿意被区划为公益林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集体或私人业主签订禁伐、限伐协议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对于私人业主营造的商品林,其不愿意继续经营又不能转让给他人的,也应当由国家予以收购并给予一定的补偿;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缴纳制度,要求生态公益林使用者、直接受益于生态公益林的供水、风景旅游、林地矿产开采、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等经营单位或个人缴纳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采伐限额管理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社会对木材及木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 为适应社会对木材的需求, 森工企业对林业的采伐力度也日益加大。鉴于森林资源的特点, 木材的采伐必须有计划、有节制的进行, 不然会造成森林资源、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进而影响到人们生活环境。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为保护森林资源, 实现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和谐发展, 实施森林采伐限额成为林业生态发展的首要任务。限额采伐势必会对木材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平衡木材销售和限额采伐之间的关系, 是森工企业木材销售管理的主要任务。

1 当前木材销售市场形式分析

1.1 不利因素

从销售对象来看, 森工企业的主要销售客户群体是木材加工企业, 而木材加工企业的主要销售客户群体与利润增长点是出口欧美市场。但是受限于近几年的全球金融影响, 其消费能力和购买欲望都呈现缩减的趋势。另外, 国内市场销售增幅不大, 但存在一定潜力, 因此可重点开发国内市场。木材销售的缓慢趋势也造成木材价格的下降, 对木材销售也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1.2 有利因素

虽然国外金融危机影响范围较大, 但是从国内经济增长形势来看, 我国市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可重点开拓国内市场,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拉动下, 增大内需, 激活木材市场, 增加森工企业木材的销售。另外, 随着国家限额采伐指令的下达, 可趁次机会, 制定相应策略, 调整木材销售和采伐的策略,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 国有森工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企业品牌意识

国有森工企业向国际化发展, 必须先从销售管理着手, 品牌化是销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属于品牌推广管理的范畴。企业经营分为3个阶段, 初级阶段对外销售;中级阶段社里销售网络、售后网络;高级阶段, 建立品牌, 设立研发和销售子公司。目前我国国有森工企业多处于初、中级阶段, 缺乏品牌意识。在限额采伐的生态林业建设中, 品牌建设应该成为销售管理的重点。

2.2 制度僵化, 手续繁琐

通常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中, 各种审批手续以及审批部门多达10几个, 尤其是环保部门的要求繁多, 给森工企业木材销售的前期准备带来了很大麻烦。

2.3 销售手段和渠道单一

国有森工企业销售手段和渠道单一, 不能满足国际化要求。另外, 在融资渠道、劳务合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3 制定合理措施, 有效应对森林采伐限额

3.1 从意识上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通过近阶段的限额采伐推广效果来看, 凭证采伐意识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避免了很多乱砍乱伐的现象, 因此限额采伐条令可以从意识上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行程度。另外, 通过生态林业、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限额采伐等相关教育宣传工作, 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 从人为的层面杜绝违法采伐行为。国有森工企业认知学习生态自然建设的十八大精神, 制定合理的、与限额采伐相符的木材销售策略。

3.2 提高林业生产销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森工企业定期进行销售人员的职业培训, 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规划等, 提高木材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举办系统性的培训班, 提供外培、学习、交流等机会, 对工队长、现场员、采运技术员、油锯工、集材工、山场木材检验员等, 定期进行国家林业管理关键岗位培训, 做到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3 制定准确计划, 规划木材合理生产销售, 控制小班采伐

正确认真解读森林资源限额采伐政策, 提前准确无误的做好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全年木材生产和销售工作计划。另外, 采伐计划实行公示制、透明制, 采取小班采伐计划控制、小班采伐蓄积每木检尺控制和出材双向控制, 通过对小班的控制, 实现整体林木的出材量和蓄积量。

3.4 采取“均匀生产作业法”, 稳定木材销售情况

均匀生产作业法是在小班采伐的基础上, 通过控制每个局部的采伐强度, 杜绝局部超强度的采伐。严格控制横向、纵向采伐力度, 严格控制集材道的宽度。对作业条件好、树木质量好的地方, 严格控制, 杜绝多采、滥采, 进而控制平稳销售。

3.5 利用现代数字化科技, 实现木材销售的网络化

把握限额采伐政策的同时, 还应随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依靠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进行企业生产和销售决策。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销售网络系统、管理网络系统, 实现市场信息的实时收集和分析, 把握市场脉搏。同时, 依靠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 利用数字化网络手段, 实现跨地域式网络营销, 并且吸纳和培训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 建立一支专业的、现代化的网络销售团队。

参考文献

[1]唐磊.限额采伐制度对林农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2.

[2]江华, 胡品平, 徐正春, 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07 (6) .

[3]李金钎.浅析林木采伐方式转变对木材生产经营的影响[J].绿色财会, 2011 (7) .

[4]李广海.木材销售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

浅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篇8

1.1 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值得研究。

依据规定, 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程序是: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局、林场、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及农民自留山的林木以县为单位, 根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 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 逐级上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森林年采伐限额指标进行汇总、平衡, 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 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 每5年调整一次。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依据是基层单位在森林经营方案中提出的年采伐限额指标。从森林经理的角度讲, 为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分析论证合理年伐量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中对于商品林年伐量的确定要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 年伐蓄积一般不能超过年净生长量;对于生态公益林, 要根据不同林种的特点和林分的实际情况, 进行更新或改造性采伐。由于森林资源本身存在动态性和复杂性, 这就决定了经营单位制定森林年采伐量的复杂性。理论上讲, 经营单位是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结果提出森林年采伐限额的, 但是, 具体的经营单位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发展经济及维持本单位的生存与发展, 他们根本不愿意考虑其经营行为的生态效益, 更倾向于通过多报采伐限额来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 他们制定并上报的采伐限额的科学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2 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权威控制指标, 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 但现实情况是, 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存在。虽然超限额采伐单位的数量有所下降, 但超证采伐问题还是比较普遍, 无证采伐问题较为突出。

1.3 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不到位。

经批准的森林采伐限额须落实到具体单位, 但让采伐单位自觉地按照限额采伐是很难的。为此, 除了主管部门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外, 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但是超限额发证、发人情证的情况依然存在。

1.4 对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处罚左右为难。

对违反限额采伐制度的行为, 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许多超限采伐是地方政府与企业法人引起的。且超限采伐也并非是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 有的是为清偿债务或支付职工工资、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而被迫超限采伐。对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 处理起来左右为难。

1.5 现行采伐限额制度妨碍了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从所有权的层面来看, 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形成的林木应属于投资者所有, 他们可以自己的意志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处分自己的林木。但现行采伐限额制度客观上妨碍了投资者积极性。

2 完善现行采伐限额制度

2.1 明确非林用地林木采伐不纳入限额管理。

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因为调整种植结构在非林业用地上造林采伐难的问题, 由此调动全社会和广大农民, 利用空闲地造林, 提高农民收入, 美化人居环境的积极性。

2.2 突出森林经营方案的地位。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者为科学经营森林, 依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 编制的关于森林培育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根据经营方案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 鼓励森林经营者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对森林采伐做到“五年、十年早知道”。

2.3 简化森林采伐的类型。

根据分类经营的要求, 商品林采伐类型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公益林采伐类型简化为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将低产林改造、灾害性采伐及征占林地等非常规性采伐分别纳入其他采伐。改革后, 减少采伐指标分项, 避免因单项指标需求不平衡造成的采伐指标结构性矛盾。

2.4 简化森林采伐管理环节。

基层林业部门协助经营者办理采伐许可证, 要求区、县 (市) 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伐区设计、林权审核、采伐申请、审核发证等环节进行内部协调, 逐步建立便捷高效的审批机制, 方便林农、服务林农。

2.5 改变森林采伐管理方式。

对林权制度改革后, 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现实, 提出实行伐区简易设计, 将林业主管部门以往对森林采伐实行“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过程管理, 调整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落实农民经营自主权, 化解林业基层工作者的责任风险。

2.6 推行森林采伐公示制度。

通过社会监督、纪律监督和部门监督, 保障采伐指标分配科学、公平、公开、公正。以此制约采伐审批和采伐指标分配中的自由裁量权, 避免“权力寻租”, 保障资源管理队伍依法行政、公正廉明。

2.7 实行采伐限额“蓄积量”单项控制。

将采伐限额由“蓄积量、材积量”双项控制调整为蓄积量单向控制, 解决长期以来森林采伐管理中的“两难”问题, 便于森林经营者实际操作、管理者科学管理, 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林木出材率。

2.8 经营期内采伐指标结转。

提出商品林各项指标可在“五年”采伐限额期内, 向后各年度结转使用。既尊重森林经营者的自主权, 又防止森林资源的提前消耗, 避免了森林资源断档, 生态破坏和经营者收益的损失。

2.9 实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备案制。

采伐限额管理 篇9

1 采伐限额执行情况

1.1 采伐限额指标情况

山西省“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总量70万m3。按采伐类型分:主伐4.50万m3, 抚育采伐37.60万m3, 更新采伐2.40万m3, 低产林、低效林改造9.20万m3, 其他采伐16.30万m3。按消耗结构分:商品材40.90万m3、出材量23.20万m3, 非商品材29.10万m3。全省共分解下达各编限单位“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64.40万m3, 省级预留总限额5.60万m3, 占全省总限额的8%。

1.2 限额执行效果

1) 从2008年山西省林业厅组织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检查结果看:全省受检单位2007年度共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57张, 发证采伐量12506 m3, 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合格率为100%, 伐区凭证采伐率平均95.60%, 未发现受检单位超限额采伐。这一情况表明, 全省森林资源采伐限额制度执行基本到位, 林木采伐许可证管理和伐区作业质量管理工作渐趋规范, 凭证采伐情况良好, 林木采伐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随着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的继续增强、各地经济快速发展对林木采伐收入依赖减少及采伐限额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 全省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执行水平已经得到了稳步提升。

2) 省林业厅下达给受检单位2007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总量52 532m3, 发证商品材采伐量8 948 m3, 发证商品材生产比计划减少43 584m3, 仅占17%, 不存在超计划生产问题。全省实际木材生产与木材生产计划之间存在较大空间,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一是由于部分采伐类型指标难以落实, 如抚育采伐就因采伐成本高、资金缺乏而难以完成计划;二是与当前有些地方消极机械地保护森林资源, 不敢开展正常的森林经营采伐有很大关系;三是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把各地的木材生产严格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之内有关。

2 存在问题

从全省近几年执行“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采伐限额效果来看, 总体表现良好。但是还应当看到, 有些单位虽然未超限额采伐, 可是无证采伐、超过采伐证规定数量采伐等乱砍滥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客观上暴露出了部分单位在林木采伐管理中存在认识不足、伐区作业设计滞后、审批不严格、管理松懈等问题。

2.1 普遍存在“重管理、轻经营”思想

从2008年山西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森林资源采伐限额检查结果看, 全省总限额使用率不足20%, 还存在较大余额。这与当前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消极机械地保护, 不敢开展正常的森林经营有很大的关系。在天然林工程保护区, 有的县宣布一棵树也不砍伐;还有些地方对立地条件很好的低价林、低效林却不敢改造, 投鼠忌器;甚至有些地方还以“严管”为名, 对法律没有明确禁止采伐利用的, 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 不允许对森林特别是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更新等, 这既不符合森林生长的客观规律, 也不符合森林经营利用的客观规律。

2.2 无证采伐问题还比较突出

检查结果表明, 全省2007年度有近54%的受检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证采伐现象, 虽采伐量不大, 但却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自用材和烧柴零星采伐未纳入发证管理, 客观上导致农民零星砍伐树木;二是当地百姓法律意识不强, 认为靠山吃山, 砍些树木自用天经地义, 从而使得这类毁林事件屡禁不止;三是有些县 (区) 由于林政资源管理人员少、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遇事临时抓差, 没有一支稳定的资源管理队伍作保障。加之经费短缺, 使得无证采伐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

2.3 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全省受检单位2007年度伐区调查设计率为85.60%。其中国有伐区调查设计率为97.90%, 集体伐区调查设计率为78.10%, 这表明, 全省还有许多单位或伐区未搞伐区作业设计, 结果造成了在伐区拨交、采伐作业及检查验收时的工作难度。在检查中还发现, 有些单位缺少伐区拨交单和检查验收资料, 说明其对伐区的监管不到位。

3 对策与建议

3.1 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要实现山西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质量的稳步提高、功能的不断增强, 完成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要求, 必须牢牢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 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合理利用, 在利用中积极保护, 实现越保护越多、越利用越好的局面。这就要求, 必须统一思想、端正认识, 在工作实践中纠正“重管理、轻经营”的错误思想, 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要通过出台相关资金投入、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充分调动各类森林经营主体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真正把相应的采伐指标用到需要抚育、更新、改造的林分上, 把该采的采好、用足, 进一步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森林采伐管理由单纯的指标管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向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森林功能和效益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森林分类经营为指导、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为依据、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小班经营为单元、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

3.2 加大林木采伐管理执行力度

各编制单位要在审批程序、伐区拨交、施工作业、检查验收等方面加强管理, 努力执行伐前认真审核、伐中全程监管、伐后验收不放松的制度。坚决推行林木采伐“阳光作业”管理, 继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相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要让林木所有者知法守规, 切实减少和杜绝超面积、超蓄积滥伐树木情况的发生, 真正做到依法凭证采伐;对没有搞伐区调查设计, 或者采伐设计质量不高的单位, 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做到不审批、不盖章、不发证;对无证采伐的现象, 应加大对辖区的巡查力度, 实行派驻护林员、签定管护状和建立管护责任追究制度等办法, 同时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监督, 从而避免毁坏、偷盗树木的情况发生。

3.3 积极探索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以后, 林业的生产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要真正确立林农在森林资源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保障广大林农的合法权益, 让广大林农从林权制度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 就必须加快森林资源采伐制度改革, 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目标的实现。建议山西应在坚持森林资源采伐限额制度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先行试点、循序渐进, 积极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森林的经营措施和管理模式, 进一步优化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机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 改革试点应着重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放活非规划林地的林木采伐管理, 允许非规划林地林木采伐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二是抓好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对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主体, 在森林资源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的前提下, 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安排森林资源采伐指标。

4 结语

抓好森林限额采伐工作的几点做法 篇10

我国建立和实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起步晚,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对限额采伐作出明确的规定, 至80年代初, 尤其是《森林法》颁布以来, 限额采伐管理逐步纳入依法治林的轨道上来。随着依法治国的力度加大, 及对森林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 我国对森林限额采伐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加紧对森林限额采伐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 逐步构建起限额采伐的法律制度框架, 但在实际运行中, 仍有些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 且亟待解决。为了抓好限额采伐管理, 保护好森林资源, 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使限额采伐得到了有控制, 切实做到了不超采, 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层层落实责任

针对伐区调查设计、采伐限额管理、伐区作业质量管理工作, 制定《木材生产管理办法》、《林副产品生产管理办法》、《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在每年的采伐前召开资源暨木材生产管理工作会议, 局、场相关负责人签订《森林采伐限额暨伐区作业质量管理责任状》, 做到目标分解, 责任到人。

2 认真执行调查设计规程, 提高设计质量和精度

为了保证调查设计的质量和精度, 我们采取了多项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了森调培训工作。举办森林调查设计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 结合技术规程和调查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 增强了森调队员的责任心, 提高了技术水平。二是签订调查设计质量责任状。主管局长与森调队长、各场主管场长签订责任状;森调队长与各小组组长签订了责任状, 根据森调《质量检查标准》奖优罚劣。三是加强森调检查。森调期间, 由森调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到各场抽检小班, 按照森调《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评分, 并对森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确保设计质量和精度。四是实行设计人员责任追究制, 责任期2年, 在打印出的采伐木调查表中注明每个小班的调查设计人员, 在采伐作业和各项检查结束前, 如发现有设计质量问题, 将追究设计人员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责任心, 使设计质量和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3 加强木材统一销售管理, 杜绝效益采伐现象

过去木材的销售工作是由各林场自行销售的, 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下, 有的单位在采伐量上做文章, 限额采伐工作落不到实处。为了有效控制限额采伐量, 从源头上抓起, 实行全局木材统一销售的办法, 使效益采伐和超采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生产消耗有了明显的下降, 现有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4 实行定量控制, 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制度

4.1 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资源、生产部门对全局有采伐任务的国有林场的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 着重学习了《森林法》、《木材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吉林省森林采伐伐区作业质量检查办法》、《吉林省森林采伐伐区限额检查办法》、《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使管理人员明确了责任, 提高了认识, 充实了业务知识, 增强了法制观念。

4.2 抓好源头管理,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由于伐木这道工序是控制限额最重要的一环, 而油锯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限额采伐, 为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 我们每年在采伐作业前都组织全局参加作业的油锯手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律讲座, 各生产单位与油锯手签订了采伐协议书。并制订了严格的小班伐木跟踪检尺制度, 实行边采、边检、边计算的方法, 要求全局各林场对各小班各树种采伐量控制在设计采伐量的75%, 待小班山源检尺后不够者再进行二次补伐, 甚至三、四次补伐。切实做到采伐量控制到小班和树种上, 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制度。小班采伐结束后由油锯手、检尺员、山场员、工段长、技术员在跟踪检尺野帐上分别签字, 层层落实责任, 一旦小班出现超采就按签字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4.3 加强跟踪管理, 提高伐区质量, 确保监督到位

在采伐期间实行跟踪管理, 林业局资源、生产管理部门深入作业区采伐作业小班进行跟踪管理。一是检查跟踪检尺责任制度和油锯手作业质量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现场看检验员是否按采伐作业证和批准的小班每木调查的各树种的株数、蓄积控制小班采伐量;油锯手的伐区作业质量责任书是否签订。二是检测跟踪检尺员伐根量测的精度, 在林场进行采伐时, 对每个伐根都要检量并用蜡笔写上径级号, 我们检查组成员量取已检伐根的径级是否准确, 有无漏检现象。三是实地检测采伐小班的采伐量情况, 核定限额采伐的执行情况。四是加强林副产品的管理, 凡2米长6厘米以上的必须计为主产, 杜绝砍活立木做为副产, 各单位要出售的副产品必须由生产、资源管理部门现场验收林副产品是否符规定合标准, 合格后方可销售, 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五是加强伐区丢弃材的管理。实行小班集材的根数与山源根数对比, 对少于山源根数较大的小班进行现地查看。

5 强化采伐后期管理, 提高森林培育质量

当年伐区采伐作业结束后, 设立专职护林人员进行管护。经省上级主管部门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 及时拨交林政管理部门进行管护, 按照《森林法》的要求, 明确管护人员的责任, 加强山场巡逻, 减少或杜绝社会性消耗, 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

6 结果分析

上一篇:市政配套下一篇:体育健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