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管理

2024-05-24

采伐管理(精选十篇)

采伐管理 篇1

为了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 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个人所有的林木以县为单位, 制定年采伐限额,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 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 报国务院批准。其中核心就是采伐量要小于生长量。随着我国对森林实行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和林权制度改革后, 一方面公益林由国家出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商品林经营在保证不对环境造成剧烈影响前提下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于林改后林农具有自主经营权,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如果对于采伐数额规定太少, 容易发生乱砍滥伐的现象, 从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制定采伐计划的过程当中, 要对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 在指标制定的过程当中充分地考虑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既要根据不同类别林种担负的作用实行分类管理, 分别设定年度采伐限额;还应该严格按照分类经营原则, 给商品林采伐以更多的市场自主权, 通过市场自主调节;同时在不超过采伐限额的前提下, 应该全额下达生产指标, 从而使林农能够获得林木处置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巩固林权改革。

2 采伐指标分配管理

在当前的林业采伐管理工作当中, 应本着“以提高公益林林分质量, 增加商品林效益为目标”, 既要保证采伐指标的分配公平合理, 又要适当放开采伐限制, 要使林农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又不至于出现过度采伐、无节制采伐的情况, 使采伐量和生产量能够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 又有效地保护林业、生态发展。

3 采伐调查设计管理

采伐调查设计是保证林业采伐合理性、科学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必须加强对采伐调查设计的管理力度, 严格执行相关规程, 提升调查设计质量。第一, 监督机构要参与伐区踏查。要对生产设计单位的调查设计工作是否真正考虑到了经营方案、生产经营者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及规定的年度森林采伐总量进行监管;第二, 要对量测及标记、采伐方式、应伐木选设、设计精度等等一系列的调查涉及数据进行审核, 保证各项设计数据的合理性、科学性;第三, 主管部门必须要对最终的调查设计成果进行验收, 具体审查内容, 包括报批伐区的类型、数量, 绝对保证调查设计质量。

4 采伐许可证管理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保证采伐限额指标控制的有效性, 必须严格依法凭证采伐。非林业用地经营, 应当根据经营者自身的思想与规划, 确定采伐数量以及采伐方式, 并对其采伐作业进行科学的编制设计, 及时按需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林业用地则严格按限额管理制度, 由林木所有者自行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提出申请, 经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本次采伐进行设计, 提交出符合申请者要求和采伐证发放要求的完整采伐作业设计书, 再经林业主管部门对申请者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分析、审批, 最后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只有在拥有许可证的情况下, 才能够进行林业采伐作业, 否则都属于是违法采伐, 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2]。

5 加强采伐监督管理

第一, 严格限额采伐和依法凭证采伐, 首先林业采伐者必须取得林木采伐证, 林业主管部门需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执法监督, 防止无证采伐、过量采伐等情况出现。第二, 要对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伐前拨交、伐中监督、伐后验收等环节全程跟踪调查, 动态地掌握采伐情况, 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有效的解决, 防止超限额采伐带来不利的后果。第三, 对于其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同样要实施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 在保证严格执行限额采伐指标的基础上, 进一步确保采伐林木的高效、合理利用。

6 完善采伐监督措施

严格的采伐管理措施是实现林业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为适应新形势下林木采伐管理要求, 一要从设计、审批、采伐监管环节入手,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明确责任, 提高管理水平。二要加强经营者监管。通过“监督举报奖惩制度”的建立, 既对林业采伐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也对采伐监管行为进行执法监督, 同时还应从增进服务,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上下工夫, 对林业经营者进行有序疏导, 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温志勇, 邹大林, 裴川, 王欢, 褚寻朝, 马红, 周彩贤.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 2014, 01:38-41.

集体林采伐管理 篇2

在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后,如何解决好林木的采伐利用与经营管理,日渐成为广大林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森林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长期以来,采伐管理“只认林,不认地”,除农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林木外,一律纳入了采伐限额管理,对商品林与公益林在采伐上基本没有体现分类经营的政策激励,严重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二是采伐管理偏重于森林资源消耗量的控制,而忽略了采伐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忽略了森林经营方案对规范和引导森林经营者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作用。三是采伐管理突出以林为本,忽视了以人为本,林木采伐审批环节多,林农申请采伐手续过于繁琐。四是过于强化政府行政主导,相对忽略了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增长潜在的巨大动力。五是从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到市县、乡镇文件,层层规定,对法律法规的延伸越来越长,有些逐步偏离了法律的本意。六是采伐限额分项越来越细,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采伐审批和指标分配不透明,致使滥用权力、侵犯林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悖于依法行政,干扰了执法监督和流通秩序。七是集体林简单套用国有林采伐管理模式,实行“伐前拨交、伐中检查和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面对千家万户经营主体,既影响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又严重超出了管理者实施监管的实际承受能力,致使“采伐监管不到位”,成为基层森林资源管理人员被追究“行政不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八是采伐限额实行“蓄积量、材积量”双项控制,在实际采伐中常常出现材积量不足而蓄积量尚有节余的问题,造成了森林经营者无所适从,基层管理者难以操作的尴尬境地。九是木材生产计划层层下达,严重滞后于木材生产季节,造成计划与实际脱节,最终影响森林经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只有将这些问题理清楚,解决好,才能真正实现林改“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目标。人工商品林采伐

二、试点原则、目的和内容

(一)试点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本次采伐试点要严格控制在人工商品林内,严禁采伐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采伐、集材和更新方式必须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提高林分质量。

2、坚持按计划采伐原则。本次试点严格按照省林业厅下达的指标实施采伐,不得超计划、超范围进行作业设计和采伐,非试点单位不得实施商品林采伐。

3、坚持重点布局原则。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调动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和实现森林可持续性经营为目的,合理安排,优先考虑造林大户和经济困难的林农或人工过熟林的更新采伐和人工中幼林的抚育采伐。

4、坚持责任追究原则。近年来,由于木材市场对商品林的需求较大,为了防止出现乱砍滥伐、乱收滥购等问题,必须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监管人员的相关责任,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此项工作取得成功。

(二)目的

本次试点的目的是积极探索人工商品林的合理经营思路,深入研究人工商品林合理经营思路,深入研究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缓解造林大户的经济压力,促进人工商品林的合理利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护林育林积极性。缓解我县商品材供应紧缺的矛盾,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

(三)内容

确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利用对象和范围,理顺采伐利用程序,建立健全采伐利用保障措施,探索采伐利用管理重点,完善采伐利用技术规范和标准,总结人工商品林采伐利用经验和教训。

(四)采伐对象

飞播林抚育间伐,人工成过熟商品林采伐更新,农田林网及四旁树采伐更新,成过熟刺槐林采伐更新。采伐树种为:刺槐、杨类等。主伐年龄:刺槐、杨类等阔叶林为20年以上。

(五)采伐依据

以“二调”成果为依据,禁止采伐天然林、公益林和人工防护林及“两线三点”范围内的林木包括人工林的采伐。

(六)采伐方式

1、抚育间伐,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幼林透光抚育郁闭度不低于0.9,采伐强度小于株数的40%或蓄积的30%;生长抚育郁闭度不低于0.8,采伐强度小于株数的30%或蓄积的20%。

2、皆伐:对已达到成、过熟年龄的人工用材林可以实行小面积皆伐,除成、过熟刺槐林外,其余树种小面积皆伐,伐块面积不得超过5公顷,伐块间要保留30-50米的保留带。成、过熟刺槐林严禁采用择伐或间伐方式进行采伐。

三、关键环节的操作

(一)采伐管理

1、作业设计

本次试点工作采伐作业设计,由县林业站承担,设计要以户(申请人)为单位进行小班采伐作业设计,设计采伐蓄积不得突破我县商品林木材生产计划。采伐作业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原林业部《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技术规程,集体、个人的采伐作业设计由县林业局负责审核批准。作业设计名称统一规定为《黄陵县2010年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作业设计》。

2、采伐许可证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必须提交采伐申请书(申请书由村组、乡镇、林业分站填注意见后上报林业局)、采伐作业设计及批复、林权证明及承包合同或协议书,集体、个人林木采伐许可证由县林业局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必须经局长或主管局长批准后,由林政股负责签发。

3、采伐公示

在采伐作业前,各试点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知晓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要按照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内容对采伐的地点、面积、蓄积、采伐方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7天。采伐集体、个人林木在所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采伐结束后,要将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4、伐区拨交

在采伐作业前,县林业局负责组织林权所有者、作业设计者、采伐者、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到采伐地块进行伐区拨交,明确采伐的区域范围、数量和强度,并经四方共同在伐区拨交单上签字后方可实施采伐。

5、采伐作业

采伐者持采伐证进行采伐,并要严格遵守采伐作业设计,禁止木材经营者持证上山组织采伐,禁止断沟、买山卖山采伐。在采伐中,凭证采伐率必须达到100%,严禁超限额、超计划和超时间采伐。各试点乡镇从2010年10月20日开始采伐,到2010年12月20日前必须结束采伐作业。

6、青山检尺

由县林业局派技术员到现场全程监督采伐,并负责每天采伐木材的检尺登记汇总,建立青山检尺台帐。当采伐面积达到设计的80%时,暂停采伐,计算蓄积量、出材量,如果两项指标任意一项达到采伐证规定的数量时,必须立即停止采伐。有条件的地方,要对采伐剩余物进行集中和清理,能利用的可以按林副产品进行销售,需要运输的要办理林副产品运输证,但都应进行数量统计,并报县林业局备案。

7、伐区验收

采伐作业结束后,县林业局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伐区进行检查验收,主要验收实际采伐地点、面积、方式等与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是否相符,并出具伐区验收报告,所有参加验收人员必须签字,并由验收负责人签字负责。

8、采伐更新

采伐迹地更新必须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原则,确保采伐迹地的树种结构得到改善和造林质量得到提高。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时,必须依据当地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迹地更新时间。在采伐当年或次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迹地更新造林任务,由县林业局监督林权所有者及时更新,保证当年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

《国家林业局关于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林资发[2003]244号)

为促进人工商品林的培育和合理利用,规范人工商品林的采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现就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遵循依法治林、分类管理和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二、人工商品林包括人工培育的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人工用材林是指人工培育的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人工播种(含飞机播种和人工撒播)、植苗、扦插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及其上述森林和林木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和林木。

三、人工用材林分为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

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是指以生产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定向培育的森林和林木。

一般用材林,是指除前款以外其它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林权证是确认人工商品林的依据。

五、按照合理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依法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人工商品林,其年森林采伐限额根据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森林采伐量制定。

达到一定规模的人工商品林,其经营单位或个人可以单独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一定规模”的标准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六、国家对人工商品林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单列。

七、在采伐限额编制单位内,人工商品林年森林采伐限额本年节余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可以结转下年使用。

八、人工商品林年森林采伐限额不得用于采伐天然林或公益林。人工商品林年森林采伐限额不足的,可以使用天然林或公益林的年商品材采伐限额。

九、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批准的人工商品林年森林采伐限额,足额编制人工商品林木材生产计划,并逐级汇总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十、在非林地上营造的商品林,森林经营者要求采伐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其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十一、凡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对人工商品林进行抚育采伐,采伐林木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可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

十二、对生产以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的采伐管理,国家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由各省按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

十三、人工商品林采伐实行公示制度。

十四、人工商品林的采伐要考虑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对采伐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或造成生态破坏的地区,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坡度15度以上的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一般人工用材林的皆伐面积不得超过5公顷。

十五、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和在非林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各树种的主伐年龄由林木所有者确定。

一般人工用材林各树种的主伐年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六、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人工商品林采伐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逐级上报检查结果。各省每年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本辖区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情况。

十七、凡违反本意见规定进行人工商品林采伐的,林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停止采伐;情节严重的,依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十八、违反本意见规定,擅自截留、挪用、挤占和调增人工商品林年森林采伐限额或木材生产计划的,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理。

十九、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弄虚作假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人工商品林的采伐管理是森林采伐管理分区施策、分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正确理解国家关于森林采伐管理的法律法规,高度认识森林采伐对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意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工商品林采伐的经营管理,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1、人工商品林:皆伐可按采伐林木主伐年龄大小及生长情况,确定采伐先后顺序;间伐则根据林木生长情况,结合林木年龄大小,确定采伐先后顺序;再根据林权所有者(农户)的申请,分配各林权所有者(农户)的皆伐或间伐指标。

陕西规范程序,加强管理,认真做好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一是严格采伐作业设计及审批程序。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由具有丙级以上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承担,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设计。各试点市、县(区)林业局都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的作业设计审查小组,按照有关规程、规定,严格审查伐区作业设计,随机抽查,现地验证,不达标准不予批准。二是严格依照审查合格的作业设计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时,要经主管局长批准,由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培训的发证人员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三是切实做好伐前伐后公示。采伐前,要对伐区的地点、面积、蓄积、采伐方式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采伐后,要对采伐多少木材、销售收入进行公示。通过公示制度,加强宣传,增加采伐政策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作好伐区拨交。伐区拨交时,做到林权所有者(或承包者)、作业设计者、采伐者、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四到场,明确四址界线,填写伐区拨交单,避免出现林权争议、界线误差等问题。五是实行凭证采伐和青山检尺。采伐者持采伐证上山并严格按照采伐证规定的内容实施采伐。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检尺人员跟踪采伐全过程,负责对每天采伐的林木进行检尺登记汇总,严格执行“当采伐面积达到伐块的80%时,蓄积量、出材量两项中的一项达到采伐证规定的数量立即停止采伐”的规定。同时各试点市林业局实行市、县、场三级跟踪检查,现场监督,确保试点采伐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保证了面积、蓄积、出材三个重要指标不超过采伐证规定的限额。六是认真进行伐区验收。国有林采伐后,伐区验收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人员验收。集体和个人采伐后,伐区验收由县(区)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人员验收。七是加强木材经营和流通管理。试点区域的木材经营单位都要经过组织竞标后确定,各试点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还要与木材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保证书,并建立商品材运输登记台账和定期报告制度,避免出现超证采伐、偷拉盗运等,确保经营木材合法,市场

秩序井然。

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实现森林资源持续经营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资源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对保障国土安全以及农牧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鉴于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我国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并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方针。因此,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落实“严管林”的方针,加强森林采伐管理,保护和发展好我国的森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管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采伐管理制度取得历史成效

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林业累计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50多亿立方米的木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长期过量采伐,也使我国本就十分稀少的森林资源越采越少,质量越来越差,林业所积累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木材消耗量仅为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1/5。同时,国家的生态状况也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资源已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材、林产品与承担生态保障的需求。由于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按照林学规律、技术规程对森林实施合理的采伐利用,不仅能为社会生活提供必须的木材产品,同时也是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生长的重要手段,反之,违反林学规律和技术规程,超过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采伐利用森林资源,是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我国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就是一项既保护森林资源,又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必需木材产品的重要制度。采伐限额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对森林实行限制采伐的一项制度。《森林法》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年森林采伐限额是由依法确定的采伐限额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原则、方法、程序,对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科学测算后确定的,并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汇总后报国务院批准执行。重点国有林区的年森林采伐限额,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采伐限额每5年核定一次,是每年采伐胸径5厘米(含5厘米)以上林木的最大限量(法律规定不凭证采伐的林木除外)。同时,为保证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和木材凭证经营加工制度,从“源头”的采伐、“中间”环节的运输流通和“源尾”的经营加工,都依法进行规范管理。《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林业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也对从事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权力和执法行为作出了规范。

我国采伐限额制度自1987年执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八五”期间首次扭转了年森林资源消耗总量超过年生长总量的局面,并持续至今,为持续保持我国森林蓄积、面积双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近年来对全国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林政案件统计结果表明,超限额采伐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情况明显减少,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正逐渐向一个良好的态势发展。

二、贯彻《决定》精神,完善采伐管理制度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都要求林业工作不断改革完善包括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以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鉴于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现实,必须在严格坚持采伐限额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完善各类型森林的采伐管理制度。对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地区的公益林,要严格限制采伐的总量、方式和强度,确保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对商品林中的天然林,要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合理进行采伐利用;对商品林中的人工林,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依法进一步放活。按照这个要求,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总结“七五”以来采伐限额管理经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实施六大林业工程,推进五大转变,努力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森林采伐管理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分项突破、整体推进”的改革思路,目的在于探索在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经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既保持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林地生产力,同时又积极调动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的积极性。2003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涉及采伐管理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并修订了部分技术规程:

——印发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择在北京、河北、广西等9省(区)的部分县(市、区,下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试点内容包括: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中、幼林抚育采伐管理,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采伐管理,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不同天然林经营类型的采伐管理,农田防护林采伐管理等六个类型。

——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天然林采伐管理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意见》,体现了对天然林管严和对人工商品林放活两种不同的管理思路。其中规定:天然林杜绝大面积皆伐;原则上禁止将天然林分改造为人工林分;天然林的采伐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程规定。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单列;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可以单独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有节余的可结转到下使用;按照技术规程抚育人工商品林,采伐林木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对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和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可由林木经营单位或所有者确定,采伐指标要优先保证。

——在国际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援助下,制定了《中国国家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目的在于规范森林采伐行为,减少森林采伐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加强安全生产,提高采伐作业质量与效益,加快实现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完成《中国国家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草案)制定工作,并在吉林省汪清、浙江省临安市等5个单位开展试点。

——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的通知》,针对新出现的因城市园林绿化从林区大量移植树木问题,明确将树木移植作为采伐林木对待,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关于林木采伐的规定进行管理。

三、积极开展试点,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 《决定》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在森林资源不造成破坏,保障森林资源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不降低,不给自然界和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下,持续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对林产品和森林生态功能服务的需求。

为有效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下发了《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并同意将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和福建永安市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点,以探索重点国有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技术、模式和指标评价体系。方案指出,示范点工作要努力建设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结构性需求、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森林资源体系,符合可持续经营运作特征的经营管理体系,能反映可持续经营动态发展变化的监测评价体系,保障可持续发挥森林效益的森林与生态保护体系。目的在于探讨、总结、提炼和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推进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区域范围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为林业跨越式发展阶段提供经验和样板。森林采伐管理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2006年,是我市全面执行“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按照国务院国发[2005]41号、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6]6号、省人民政府府发[2006]15号、省林业厅林发[2006]66号、林发[2006]99号和林函[2006]382号等关于“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管理的文件要求,我市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规范,按照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管理办法要求,并结合成都实际加强作业设计、伐前、伐中、伐后公示、现场监管、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确保了2006年全市森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至12月31日,全面结束了采伐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市森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指标执行情况

(一)全市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

2006年4月25日,省林业厅以“林发[2006]66号”文件下达我市各编限单位“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全市总蓄积量794684立方米,其中非商品材428476立方米;毛竹175442根。

我市2006年实际实施森林采伐总蓄积量133741.42立方米(含商品材和专项采伐蓄积量98852.94立方米),占限额的16.8%,其中非商品材34888.48立方米,占限额的8.1%;毛竹6764根,占限额的3.9%,杂竹302114吨。各编限单位的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森林起源、林种等各分项控制指标都完全控制在限额计划之内。(具体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一)。

(二)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和专项采伐计划实施情况

2006年7月12日及8月21日,省林业厅以“林发[2006]99号和林函[2006]382号”文件下达我市木材生产总量计划和各有关编限单位2006木材生产计划,全市总采伐蓄积量311277立方米,出材量155638立方米;按采伐类型分为主伐147837立方米、间伐62200立方米、其他101240立方米;按林种工业原料林采伐量301613立方米,出材量150807立方米。

另外,根据崇州市林木种子基地建设规划和疏伐申请,2006年7月14日,省厅以《省林业厅关于追加人工林采伐计划的批复》(林函[2006]319号)追加州市综合林场水杉母树林疏伐专项采伐蓄积量1392立方米,出材量974立方米,用于种子园母树林改造。县因受“8.15”特大暴风雨灾害,2006年9月11日,省厅以《省林业厅关于追加人工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的批复》(林函[2006]416号)追加专项采伐限额采伐蓄积6150立方米,出材4000立方米,用于风灾材采伐工业原料林。

我市2006年实际实施木材生产计划和专项采伐计划结果是:全市总采伐蓄积量98852.94立方米,占计划的31.8%,出材量68261.3立方米,占计划的43.9%;按采伐类型分为主伐53184.41立方米、间伐12683.03立方米、其他32985.5立方米;按林种工业原料林采伐量98852.94立方米,出材量68261.3立方米。各有关编限单位的木材生产计划和专项采伐计划的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森林起源、林种等各分项控制指标都完全控制在木材生产计划和专项采伐计划指标之内。(具体的木材生产计划和专项采伐计划执行情况详见附表二)。

二、森林采伐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2006年全市森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材木材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组织领导,保证采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全面建立采伐管理双向责任制的同时,我市等六个实施了人工商品材采伐的区(市)县政府还成立了由县(市)长任组长,分管县(市)长、林业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双向责任制,明确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中,各县(市)的政府首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县(市)长和林业局长是主要责任人,各乡(镇)及业主、国有林场是直接责任人,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l

(二)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使用采伐指标。

2006年我市森林采伐特别是人工商品材采伐,紧紧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林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为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非商品材和商品材采伐对象、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指标。在安排实施采伐对象时,把采伐与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采伐与助农增收结合起来,保证采伐优先用于农村集体、林农及非公有制林业和抚育间伐。在安排计划时,按照规定申报,严格审核把关,所有采伐,都由林主申报,出具《林权证》。对于成片采伐的,提经批准的作业设计文件和采伐申请报告;零星采伐的,必须填写由省林业厅统一印制的《林木采伐申请表》,经当地组、村、乡(镇)、县(市)层层审查核实同意后,签字盖章上报,手续不齐的限期补齐,否则不予受理,确保了申报材料的质量。

(三)组织伐区作业设计,提高采伐的科学性。在具体实施采伐作业前,及时组织进行了伐区作业设计。为确保伐区作业设计质量,2006年全市商品材采伐作业设计全部由成都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乙级资质)承担。全市非商品材的采伐也坚持由区(市)县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按照要求进行作业设计。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按照《省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进行,不得对天然林、人工防护林、森林公园、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森林和林木进行商品性采伐。全市商品材成片及零星采伐作业设计率达到100%。商品材作业设计材料由市林业局按照《省人工林采伐伐区调查设计规程(试行)》及省林业厅的有关要求进行审查,并按照规定的比例实地抽查,现地验正,达到设计精度后,由市林业局行文批复作业设计,作为具体指导采伐的技术文件和批办采伐证的依据。

(四)实行伐前、伐中、伐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采伐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采伐管理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大力宣传人工商品林采伐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的典型事例,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形成有利于推进人工商品林采伐的良好氛围。在采伐前15天,林木采(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伐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将采伐人、采伐地点、面积、树种、蓄积量、出材量、采伐方式以及采伐、更新时间、公示单位、举报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采伐国有林场(站、所)的林木在林场场(站、所)部公示,采伐集体与个人林木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公示。采伐结束后2天内公示采伐结果。对公示情况,都进行拍照、录像存档,以备查验。

2006年,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还将全市拟实施的成片采伐伐块资料放在《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网站》政务公开栏上进行网上公示,取得良好的公示效果;在采伐作业过程中,首次在采伐作业点及木材集中堆放地点立牌进行伐中公示,告知社会公众,消除了误会和不实举报;采伐结束后,还将经过检查验收认定的采伐结果在采伐地点进行伐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格审核程序,集中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公示期满后,由当地区(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集中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为确保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证质量,各县(市)都确定了1—2名素质较高,经省厅核准,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人员证》和铭章的同志,负责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006年4月4日,我局还对负责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区(市)县林业局主管领导和资源林政科长统一进行采伐培训考试,以提高采伐许可证核发的管理审查质量,规范对发证人员的管理。在发证的同时,要求各地认真审核把关,对所有申请采伐的材料都逐一按规定认真进行检查核对,确保每份材料准确无误,再呈送主管局长审查签字、盖章,最后由发证人员核发。对商品林采伐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单独编号,建立发证登记台账,及时汇总发证数量,确保发证采伐量符合要求。

(六)实行伐区划拨,明确采伐边界和采伐要求。

本着谁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由谁负责伐区拨交的原则,对成片林木的采伐,要求林权所有者、作业设计者、发证者、采伐者、监管者五到场指定伐块周界,填制伐区拨交单,经五方签字后才能实施采伐;对零星林木的采伐由县(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定森林资源管理人员到现场确定采伐对象,现场标记,定株采伐。

七)多层次监管,强化采伐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商品林采伐的管理监督,我局在全面总结过去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四个监督”管理措施,即林政资源负责实施行政监督、森林公安负责执法监督、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负责技术监督、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具体实施基层监督,每个伐块的监管明确具体责任人员,责任到人,明确采伐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各采伐伐块都由监管人员组织进行检尺、登记,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所有成片采伐伐区都建立了林木采伐登记台帐,每日进行检尺登记。登记主要内容包括采伐面积、蓄积、出材量等。当林木采伐达到发证面积或发证蓄积量或发证出材量三者之一的80%时,立即暂停采伐,再次对己采伐林木进行清理核实,然后再差多少采伐多少,确保不超证采伐。确保每一个伐块“三指标”都控制在采伐证规定的范围内。

(八)伐后验收,善始善终。

所有林木采伐后都进行了验收。首先,各区(市)县进行全面自查,每一份所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实施情况的伐区检查验收,都必须填写一份验收单,并做到谁验收、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以确保验收的真实性。其次,成都市林科所代表市林业园林局在区(市)县自查验收的基础上按20%的比例进行抽查,并提交各区(市)县林木采伐验收专项报告;第三,市林业园林局森林资源管理处一季度还伐块全面进行了重点抽查。全市所有伐区都己经过验收,并都已验收合格。

(九)及时进行迹地更新,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在实施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过程中,森林经营单位都十分重视及时更新。对于主伐类型的皆伐迹地,如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国有林场的主伐伐块,都己作好了迹地更新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春天将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十)严格把关,强化商品材流通管理。

各区(市)县都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核发木材运输证,确保木材运输量不突破木材生产计划规定的出材量,保证发证率达到100%。经营采伐木材的单位必须是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木材经营单位,凡是出自商品材伐区内的木材运输证都要加盖“县(市)人工商品林采伐”字样和统一填写林木采伐许可证编号,属二次转运的必须填写原运输证编号和林木采伐许可证编号。在发放木材运输证的同时,各区(市)县按照要求建立了商品材运输登记台账。木材运输经过木材检查站时,必须严格检查,并进行专项登记,切实强化了木材流通管理。确保采伐单位“三总量”不突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指标。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通过“十一五”期第一年森林采伐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缓解了我市“十五”商品材零计划以来森林资源经营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使亟待间伐的林分中的一部分林分得到了及时抚育,提高了林分质量。人工商品林经营者及广大林农通过林木采伐获得了一定收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提高了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同时,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原料,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继续探索了天保工程区内人工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强化采伐监管,各采伐单位未发生超限额采伐和乱砍滥伐,对生态环境没有造成负面影响。这说明在天保工程区内,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工商品林采伐,只要加强管理,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是完全可以协调发展的;三是有利于扩大林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我市等区(市)县有不少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开发。通过进行正常的人工商品林采伐,减少了非公有制经济投入林业开发的顾虑,有利于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发展壮大我市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四是进一步锻炼了林木采伐管理、设计队伍,丰富了林木采伐管理措施。我市2006年的人工商品林采伐,无论对伐区作业设计、伐区划拨、采伐监管等各个方面都要求很高,严格按照试点时的规范进行操作,通过严格按照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锻炼了队伍,提高了队伍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了林木采伐管理。同时,在采伐管理实践中,我市己积极把采伐试点中包括采伐公示、伐区划拨等好的作法移植到对非商品材林木采伐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中,全面加强和规范了我市林木采伐管理。

通过一年来的采伐实施,我们深深体会到:实行责任制,把人工商品林采伐的责任落到实处是采伐成功的保障;抓好伐区作业设计是提高采伐试点质量的基础;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是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包括行政监管、执法监管、技术监管、现场监管的多层次监管是控制伐块“三指标”、采伐单位“三总量”的重要手段;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采伐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是确保采伐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进一步加强2007年森林采伐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2007年,我市森林采伐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将在认真吸收2006年好的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作好采伐管理监督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区(市)县的指导,从总体上探讨、研究采伐管理科学规范的程序,抓住重点环节,简化程序,尽可能提前实施采伐作业,提高业主经济效益;二是严格作业设计,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定点和标示要更加准确,坚决杜绝在规程禁止的地方进行设计,保证作业设计内外业时间,确保设计进度和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发证人员素质,切实把好发证关;四是进一步加强现场监管。在整个采伐过程中,现场监管是最关键的环节。必须通过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通过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来予以保障,明确相应面积应该具有相应的监管人员及其职责;五是严格按照森林抚育间伐规程进行操作,加强现场监管,做到“三砍三留”,禁止抚育间伐中出现砍大留小、砍好留劣等违背规程的问题;六是针对主伐类型中的皆伐方式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采伐类型和方式,控制主伐,鼓励抚育间伐,支持低产林改造,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七是针对商品林采伐后流通木材销售的状态,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宏观指导,实现原材料向重点企业集中,培育林产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八是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推行为民工购买保险制度。九是为降低森林采伐行政监督管理成本,拟在条件较好,林业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进行采伐权公开拍卖试点,探索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

由于基层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变动频繁,项目建设管理的具体人员不清晰,往往都是单位负责制,导致了项目建设中管理不科学、档案收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项目建设。

建议:一是加强林业项目建设管理培训;二是制定统一、规范化的《林业项目建设程序填报制》;三是实行并落实《林业项目建设责任制》。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

为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2009年我局在24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的193个县(含区、市、林场,以下简称各试点单位)开展了全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一年多来,各试点单位在省采伐管理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各自的试点方案,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对采伐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少数地方甚至缺乏改革的信心和动力,存在消极畏难情绪,试点工作流于形式,具体措施乏力,行动迟缓,发展很不平衡。为加快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确保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现就进一步深化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深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改革。而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关键措施,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才能延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释放效应”,才能让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调动起他们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深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是建立新型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具体行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行业服务中介化的趋势已经形成,与时俱进地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赋予广大森林经营者更充分的林木处置权,建立新型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既是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

(三)深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是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保障林农权益的重要举措。森林采伐指标审批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审批项目。由于林木采伐指标有限,传统管理方式层级较多,林农申请采伐指标周期较长,费用较高,同时,采伐限额指标分配自由裁量空间大,容易滋生腐败。因此,通过深入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改革行政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能、强化服务,实行采伐指标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推进“阳光政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避免“权力寻租”等现象的发生,既可以规范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又可以保障林农合法权益。

二、系统推进森林采伐管理试点工作,完成试点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要把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有专人抓、有能人管、有经费支撑。各试点省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本省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帮助各试点单位有针对性地解决采伐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对参与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班,有计划地培训各级林业干部、业务骨干,使各级林业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掌握试点政策,理解试点方案,熟悉工作程序,提高组织和驾驭改革的能力,确保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各试点省也要加大培训指导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和到试点单位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训业务骨干,提高试点单位把握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三)如期完成试点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各试点省和试点单位要在总结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试点方案》抓紧对下步试点工作做出部署。试点单位要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我局下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林资发〔2010〕166号),深刻领会和整体把握采伐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增强信心,克服因循守旧、观望等待的消极畏难情绪,更不能为维护既得利益阻碍改革,要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解决改革试点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防止试点工作流于形式或做表面文章,要不断将试点工作推向深入,确保《试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三、扎实开展 “回头看”活动,巩固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成果

(一)明确“回头看”的内容和重点。各试点省要在2010年年底前组织一次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回头看活动(以下简称“回头看”)。目的是再发动、再组织,深入推进森林采伐试点工作,使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内容就是对照《试点方案》查缺补漏,总结得失,巩固成绩,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并狠抓落实;重点就是看试点政策掌握情况、试点任务完成情况、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林农群众满意情况

(二)统筹推进“回头看”和深化试点工作。对在“回头看”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认真加以推广应用,使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对经过实践检验、群众认可的做法,要尽快总结提炼,吸收到相关政策和规程中,为建立新型的采伐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对在“回头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系统研究,将其作为深化试点工作的重点,加以突破。

四、认真做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的总结工作

(一)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成效的评估工作。各地应根据各试点单位的试点方案,采用定量或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相关专家对改革试点成效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评估,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试点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报我局。我局将适时派工作组赴有关省对试点工作成效进行实地考核。

(二)及时报送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单位要于2010年12月31日前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试点省林业主管部门要在本省各试点单位总结报告基础上,形成本省的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成果总报告,与各试点单位总结报告一并于2011年1月31日前报我局。

特此通知。

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1

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是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的两项基本制度,在1985年实施的《森林法》中有明确规定。实行限额采伐的目的是科学、合理、永续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避免大规模、盲目采伐破坏森林;凭证采伐是落实采伐限额的具体管理措施,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不利局面,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增长、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批转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指出:“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这进一步明确了限额采伐制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并没有规定“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采伐可以不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此非规划林地上林木的采伐要按照《森林法》的规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时不受限额指标控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和完善,其总体目标是:改革集体森林采伐管理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手续,执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新模式,开放和透明的管理服务;创新采伐管理模式,并逐步建立森林分类管理机制;改进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并逐步实现从限额指标管理向采伐备案管理的转变,建立以森林管理计划为基础的可持续森林管理的新系统。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控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不要触摸不可逾越的红色“高压线路”,因为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费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过度危害,已经影响了林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全面展开,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

1 实行明确的采伐规定

很多国家对森林采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禁止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或国家公益林的地方进行天然林采伐;在所有已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或许可的天然林地中设立了完全禁止采伐、保持原始的自然状态;可以依据某一林地年度或特定时期内的产量确定可持续采伐率,并明确相应受损木或枯木的保护措施;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限额采伐;规定对某些阔叶针叶树种将采取低影响的采伐形式。

2 控制更新采伐的强度

有的国家还规定,实施采伐作业时,保留林必须保留,促使林木更好更快地生长,同时应当尽量避免采伐区外的林木受到损害;采伐时,应避免对土地的损害,以保护林分的生长条件。相关部门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林木水土保持和土壤维护。还规定了,造林应该在开始更新伐5年之内或完成更新伐3年之内完成。

3 倡导林木的天然更新

芬兰规定,林木的间伐必须保证保留有良好长势的树木。如果在采伐前通过对林分的评估,发现该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和地表植被有利于自然下种,森林的更新就应该尽量采用天然更新的方式。因为这样既促进了树木的增长,又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

除此之外,对采伐林木有两条重要规定:幼龄林不允许采伐,如果是皆伐不能超过规定的面积。还有严格规定,树木皆伐后必须在限期内补栽,保证林地的面积不受损失,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采用天然更新,也可以采用人工更新。

我省农田防护林在中西部地区,以县、乡(镇)规划和建设为骨架,道路两边的树木高速公路是保护身体的框架,和占农田防护林的比例更大。这一部分森林树木等林业土地、规划不合理利用,将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树木沿着铁路、公路应该清楚地划分绿化树木,保护森林树木和所有权。县一级可以合理计划这一部分树木的采伐。

4 关于采伐后更新

实行采伐后更新后的制度。为了确保森林土地皆伐后可以更新,更新后新建系统必须建立,限制对森林采伐及时更新,和保证金返回措施。省级部门和机构如果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将更有利于该系统的实现。如果村屯原林带已经扩张成为森林,这部分应由村民更新,不纳入原来的林种管理。

参考文献

[1] 龙新毛,张向前.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5,(1).

[2] 张默涵,郑瑶.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研究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2013,(4).

[3] 欧阳勋志,谢传金,吴自荣.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江西科学,2008,(6).

[4] 李明.完善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国有林场林木采伐及管理 篇4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木采伐,管理

国有林场能够很好地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 促进我们的生活环境的不断好转, 对于加强对国有林场林木的采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森林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 我国通过实施采伐限额的制度, 建立了一系列的采伐管理之地, 对于我国的森林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目前依然采用以前的采伐管理, 特别是当采伐手续繁琐和指标的分配不够及时合理等, 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经营。因此, 迫切需要了解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2]。

1 国有林场林木采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 林木的限额总量不足

林木的限额总量不足, 不仅在广西境内, 在其他省份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分析得知, 有51.6%的人员认为林木的采伐限额总量不足, 其中的38%认为自己单位的限额总量严重不足。由此可见, 我国广西的林场采伐限额不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3]。

1.2 采伐类型过多

目前, 广西境内的林木采伐限额往往是按照采伐类型主伐、更新采伐和下达限额指标等, 对于林木的采伐类型过多, 直接限制了林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调查显示, 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于林木的采伐类型过多;同时, 经营计划和方式的各不相同, 直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限额不同程度上的剩余, 在采伐类型中, 抚育间伐限额存在的剩余量是最多的[4]。由于相应的管理人员对于林场中的幼林抚育采伐工作不够重视, 且投入大产出少, 受到经费的限制, 造成了很少进行抚育采伐。

1.3 采伐审批和检查效率低下

通过对国有林场林木采伐的审批和检查, 能够很好地保障采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但在广西境内的国有林场中, 不少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 责任心不强, 导致在林场林木采伐审批和检查的过程中, 审批手续繁琐, 效率十分低下;同时, 对于国家所制定的相应措施往往是流于形式, 不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检查作业。

1.4 采伐指标分配滞后

针对广西国有林场, 采伐审批程序往往比较繁琐;同时, 针对采伐的指标分配具有滞后性。据相关调查显示, 约69%的人员认为针对林场林木的采伐限额指标下达时间往往比较晚, 在一些基层林场特别严重, 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复杂的审批流程、手续和指标的逐级下达等, 造成了林木的采伐指标分配滞后。同时, 采伐指标的分配还不够公平公正, 往往存在着暗箱操作, 不利于国有林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1.5 抚育采伐难度大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往往对林木的采伐控制较严, 十分不利于国有林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可持续经营。即使政策和采伐的限额允许, 经营林场的单位往往也不愿意进行抚育采伐。由于抚育采伐往往投入较大, 产出较少, 因此会给经营单位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国有林场的抚育采伐, 往往是因为相应的抚育采伐指标不足, 且目前的政策也不允许随意进行采伐, 对于一些已经到了抚育期的林木, 往往没有指标, 造成了抚育采伐不能够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 造成了相应的经营单位积极性较低, 缺乏长远的经营理念, 经营单位不想也不愿意进行抚育采伐。

2 解决林场林木采伐管理的对策

针对广西国有林场在林木的采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结合当前的采伐管理现状,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力争解决在采伐林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不断促进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

2.1 要不断完善经营方案, 控制采伐限额

要不断完善广西国有林场的经营方案, 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 并严格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 要根据国有林场的统筹规划, 对林场的采伐进行科学的管理。按照林场的经营要求, 对待不同种类的林木, 要分别制定出采伐的规划, 通过对采伐林木的年龄进行规定;同时, 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量。针对国有林场已经制定经营方案的, 要根据经营的方案来确定采伐的限额量;针对那些还没有制定和编制经营方案的, 来严格按照林才的消耗量要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通过对国有林场的林木进行测算来确定采伐的限额。国有林场的经营方案编制来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检查, 确定其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力争确保国有林场林木的采伐管理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2.2 不断简化林场的采伐类型, 取消消耗结构

在国有林场林木的经营采伐过程中, 要不断的简化林场林木的采伐类型;同时, 要不断的取消那些具有高消耗的结构类型。在经营的过程中, 要以国有林场的林木可持续经营作为主线;同时, 结合国有林场的现状, 将采伐林木作为一个主导目标, 将林木的采伐限额指标分为多种采伐类型, 即商品性和培育性采伐类型, 取消那些具有高消耗的类型, 通过对国有林场简化采伐类型, 控制采伐方式, 采取蓄积和面积的控制方式, 促进国有林场林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科学采伐管理。

2.3 不断的吸收和引进专业的人才

国有林场的采伐管理, 必然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因此, 要不断引进和吸收各种优秀的专业人才来为我所用, 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解决国有林场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采伐管理, 要由具有资质的上级部门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 要严格的检查采伐林木之后的效果, 要针对林场林木的伐前和伐后检查进行备案, 取消那些繁琐的分配指标, 根据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个科学可行的采伐量, 并报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只有不断吸纳和引进专业人才, 才能够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2.4 优化抚育采伐

针对广西国有林场林木在采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要引进资金来解决抚育采伐的成本问题。同时, 还要加大针对林木的采伐检查力度, 通过检查和监督, 不断的杜绝抚育采伐中存在的问题, 要严禁采大留小和抚育采伐期不能够进行抚育的各种各样问题。要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为我所用, 结合国有林场的采伐管理现状, 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抚育采伐方案, 力争让抚育采伐更加的规范、科学和合理。

2.5 加大采伐监管

在对林场林木采伐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加大对于采伐的监管力度。据相关调查。目前, 广西国有林场大部分所采取的采伐监管是伐前、伐中和伐后的三步监管, 通过此三步的监管是十分有效的, 但有部分国有林场认为伐后检查是最为重要的。因此, 越来越倾向于采伐的自主管理。在2009年, 我国就已经明文规定, 林业主管部门将伐前拨交、伐中检查和伐后验收的管理方式, 更改为经营管理者的自主管理, 而相应的主观部门则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指导和管理监督。

3 结语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要想加强对于国有林场林木的采伐管理, 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要采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来为我所用, 要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 根据国有农场的现状,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 控制林木的采伐种类的采伐限额, 通过对抚育采伐的优化和对国有林场采伐监管的加大, 促进国有林场采伐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可行。

参考文献

[1]陈悦.有关国有林场的采伐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 2011 (5) .

[2]刘赟尧.互助县国有林场林木采伐及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

[3]朱艳伟.红石国有林区林木采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 2011 (5) .

[4]李建锋.从严管理林场林地加强林木采伐管理[J].中国绿色时报, 2012 (11) .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篇5

2002-3-11 17:42:07 浏览次数:17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合理采伐森林,及时更新采伐迹地,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森林采伐更新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的建设方针,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实行限额采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条全民、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个人所有的林木采伐更新,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森林采伐

第四条森林采伐,包括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

第五条采伐林木按照森林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时,除提交其他必备的文件外,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应当提交有关主管部门核定的木材生产计划;农村集体、个人还应当提交基层林业站核定的采伐指标。上进行采伐的,应当提交上的更新验收合格证。

第六条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按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授权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应当有书面文件。被授权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应当配备熟悉业务的人员,并受授权单位监督。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根据林木采伐许可证、伐区设计文件和木材生产计划,向其基层经营单位拨交伐区,发给国有森林采伐作业证。作业证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对用材林的成熟林和过熟林实行主伐。主要树种的主伐年龄,按《用材林主要树种主伐年龄表》的规定执行。定向培育的森林以及表内未列入树种的主伐年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条用材林的主伐方式为择伐、皆伐和渐伐。中幼龄树木多的复层异龄林,应当实行择伐。择伐强度不得大于伐前林木蓄积量的40%,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当保留在零点五以上。伐后容易引起林木风倒、自然枯死的林分,择伐强度应当适应降低。两次择伐的间隔期不得少于一个龄给期。成过熟单层林、中幼龄树木少的异龄林,应当实行皆伐。皆伐面积一次不得超过五公顷,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以扩大到二十公顷。在采伐带、采伐块之间,应当保留相当于皆伐面积的林带、林块。对保留的林带、林块,待采伐迹地上更新的幼树生长稳定后方可采伐。皆伐后依靠天然更新的,每公顷应当保留适当数量的单株或者群状母树。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应当实行渐伐。全部采伐更机关报过程不得超过一个龄级期。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经达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二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0%;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三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林木蓄积的50%,第三次采伐应当在林内更新起来的幼树接近或者达到郁闭状态时进行。毛竹林采伐后每公顷应当健壮母竹,不得少于两千株。

第九条对下列森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采伐。

(一)大型水库、湖泊周围山脊以内和平地一百五十米以内的森林,干渠的护岸林。

(二)大江、大河两岸一百五十米以内,以及大江、大河主要支流两岸五十米以内的森林;在此范围内有山脊的,以第一层山脊为界。

(三)铁路两侧各一百米、公路干线两侧各五十米以内的森林;在此范围内有山脊的,以第一层山脊为界。

(四)高山森林分布上限以下一百五十米至二百米以内的森林。

(五)生长在坡陡和岩石裸露地方的森林。

第十条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的更新采伐技术规定,由林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薪炭林、经济林的采伐技术规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幼龄林、中龄林的抚育采伐,包括透光抚育、生长抚育、综合抚育;低产林的改造,包括局部改造和体办法按照林业部发布的有关技术规程执行。

第十二条国营林业局和国营、集体林场的采伐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林木采伐许可证和伐区设计进行采伐,不得越界采伐或者遗弃应当采伐的林木。

(二)择伐和渐伐作业实行采伐木挂号,先伐除病腐木、风折木、枯立木以及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和无生长前途的树木,保留生长健壮、经济价值高的树木。

(三)控制树倒方向,固定集材道,保护幼苗、幼树、母树和其他保留树木。依靠天然更新的,伐后林地上幼苗、幼树株数保存率应当达到60%以上。

(四)采伐的木材长度二米以上,小头直径不小于八厘米的,全部运出利用;伐根高度不得超过十厘米。

(五)伐区内的采伐剩余物的藤条、灌木,在不影响森林更新的原则下,采取保留、利用、火烧、堆集或者截短散铺方法清理。

(六)对容易引起土冲刷的集材主道,应当采取防护措施。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采伐作业,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森林采伐,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应当对采伐作业质量组织检查验收,签发采伐作业质量验收证明。验收证明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森林更新

第十四条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优先发展人工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在采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必须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第十五条更新质量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应当不低于85%,三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

(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值、补播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到达人工更新的标准;天然下种前整地的,达到本条第三项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三)天然更新,每公顷皆伐迹地应当保留健壮目的的树种幼树不少于三千株或者幼苗不少于六千株,更新均匀度应当不低于60%.择伐、渐伐迹地的更新质量,达到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的标准。

第十六条未更新的旧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水湿地等宜林荒山荒地,应当由森林经营单位制定规划,限期完成更新造林。

第十七条人工更新和造林应当执行林业部发布的有关造林规程,做到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密度合理、精心栽植、适时抚育。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应当培育速生丰产林。

第十八条森林更新后,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应当组织更新单位树更新面积和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核发更新验收合格证。

第四章罚则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森林法第三十四条和森林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一)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单位未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擅自采伐林木的,或者年木材产量超过采伐许可证规定数量5%的;

(二)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不按批准的采伐设计文件进行采伐作业的面积占批准的作业面积5%以上的;集体所有制单位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时,不符合采伐质量要求的作业面积占批准的作业面积5%以上的;

(三)个人未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擅自采伐林木的,或者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采伐数量、地点、方式、树种,采伐的林木超过半立方米的。

第二十条盗伐、滥伐林木数量较大,不便计算补种株数的,可按盗伐,滥伐木材数量折算面积,并根据森林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处罚原则,责令限期营造相应面积的新林。第二十一条无证采伐或者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数量的木材,应当从下木材生产计划或者采伐指标中扣除。

第二十二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自检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纠正的,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有权收缴材木采伐许可证,中止其采伐,直到纠正为止:

(一)未按规定清理伐区的;

(二)在采伐迹地上遗弃木材,每公顷超过半立方米的;

(三)对容易引起水土冲刷的集材主道,未采取防护措施的。

第二十三条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依照森林法第三十八条和森林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采伐林木的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所处罚款,从其自有资金或预算包干结余经费中开支。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林业部负责解释。

APEC关注非法采伐 篇6

刘东生是在此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专家组第六次会议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据他透露,目前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培训和引导,向企业传递了我国坚决维护合法木材贸易、严厉打击木材非法采伐、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态度和决心,积极鼓励境外中资企业本着可持续经营、合作共赢的理念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事实上,木材非法采伐与相关贸易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热点和敏感问题,对全球生态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呈现出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的要求。尤其是当前,亚太经济体普遍将推动绿色增长作为实现和加快复苏的重大举措、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实现强劲和可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各成员经济体不仅有必要,而且有责任共同维护正常的林产品贸易秩序,促进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推动建立开放、融合、互惠、共赢的亚太大市场。

会上,刘东生还指出,通过积极发挥APEC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专家组的作用,广泛开拓各经济体之间沟通对话的渠道,增强理解和互信,按照议定的规划和目标,开展符合各相关方利益的务实合作和具体行动,对在亚太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解决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论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篇7

目前的林业改革不应是捧着金碗要饭吃, 职工群众分到手的林子, 购买者买到手的林子, 好看不能利用。有能力的人千方百计的搞指标采伐, 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从流转的情况看, 由于承包户为卖而买, 基于利益的驱动, 购买者千方百计进行砍伐。资源好的集体林场也将采伐权对外承包, 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破坏速度加快, 资源枯竭。

森林资源管理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而森林采伐管理和林地林权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1984年颁布的《森林法》规定, 依据用材林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自“七五”到“十一五”, 我国编制和执行了“五期”森林年采伐限额,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逐步建立起“以采伐限额管理为核心, 以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木材加工监管为重点”的森林采伐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转变, 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在一些方面已越来越不适应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严重影响了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解决“林木怎么采、采伐怎么管”的问题, 就成为林业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及社会关注的热点, 改革森林采伐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 是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从九个方面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制度。

一是明确了非林业用地林木采伐不纳入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解决了农民因为调整种植结构在农田等非林业用地上造林采伐难的问题。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 利用“四旁”、荒滩等空闲地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由此提高了农民收入, 改善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地位。明确了依据森林经营方案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 鼓励森林经营者按照森林永续利用原则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对森林经营有收益预期, 调动其培育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三是简化了森林采伐的类型。对商品林要按照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 采伐类型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性质采伐;公益林要死看死守, 纳入财政管理范畴, 采伐类型简化为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性质采伐;低质低产林改造、灾害性采伐及征占林地等非常规性采伐分别纳入其他性质采伐。改革后, 减少了采伐指标分项, 避免了因单项指标需求不平衡造成的采伐指标结构性矛盾。既放活了商品林的经营, 又拓展了公益林的保护利用。

四是简化了森林采伐管理环节, 改变了森林采伐管理方式。要求基层林业工作站协助经营者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对伐区设计、林权审核、采伐申请、审核发证等环节进行内部协调, 逐步建立便捷高效的审批机制, 方便林农、服务林农, 彻底改变“申请指标难、采伐批复难”的状况。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现实, 实行伐区简易设计, 将林业主管部门以往对森林采伐实行“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调整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落实了农民经营自主权, 化解了林业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风险。

五是实行了采伐限额“蓄积量”单项控制。将采伐限额由“蓄积量、材积量”双项控制调整为蓄积量单向控制, 解决了长期以来森林采伐管理中的“两难”问题, 便于森林经营者实际操作、管理者科学管理, 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林木出材率。

六是允许经营期内采伐指标结转。允许商品林实行弹性采伐, 各项指标可以在“五年”采伐限额执行期内, 向以后各年度结转使用。既尊重了森林经营者的自主权, 又防止了森林资源的提前消耗, 目的是避免出现森林资源断档, 造成生态破坏和经营者收益的损失。

七是实行了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备案制。针对集体林提出, 将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由原来的审核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满足了森林经营者在采伐限额内自主安排木材生产的需要。

八是推行了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对森林采伐指标分配, 实行“阳光操作”。通过社会监督、纪律监督和部门监督, 保障采伐指标分配科学、公平、公开、公正。以此制约采伐审批和采伐指标分配中的自由裁量权, 避免“权力寻租”, 保障资源管理队伍依法行政、公正廉明。

有关国有林场的采伐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国有林场,采伐管理

1 引言

森林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的好坏, 不仅影响到森林资源质量变化, 森林经营者从事森林经营工作的积极性, 及其合法经济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并且最终直接影响到我国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尽管我国自1987年开始实施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凭证运输和木材检疫制度等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 对于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遏制森林资源无序、过渡采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功能的不断加强, 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国有林场改革的日益深入, 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采伐限额的范围太广、采伐类型过多、采伐控制方式不合理、采伐监督检查难以落实和指标分配不透明等政策问题, 已经成为影响与制约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瓶颈之一。森林资源采伐管理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政策问题, 为此, 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起, 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试点[1]。

2 中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变迁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 国有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和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为客体的一种制度设定, 是国家在我国林区这个系统内, 为促进林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协调林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体现林区的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特征, 通过合理的政府行为和有效的契约形式, 最大化林区的整体效益和长远收益的一种构型安排。这里的管理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部门,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研究就是物化关于森林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和森林资源自身存在的社会利益、生态效益3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强化采伐管制阶段、采伐管理失控阶段和立法实施采伐限额管理阶段。1987年正式颁布的《森林法》确立了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按照《森林法》规定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总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随着林业建设和森林经营的不断发展, 逐渐建立了采伐许可证制度、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中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作为《森林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度变迁必须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经济、林业建设以及森林经营技术的不断发展,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经历了从“七五”到“十一五”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实现了单纯控制采伐量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森林采伐管理的转变[2]。

3 分类采伐管理的原则和基本框架

3.1 分类采伐管理的原则

(1) 坚持保障森林经营者的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与保障森林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总体效益相结合, 确保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

(2) 坚持分类管理、分区施策, 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森林经营水平实际状况出发, 改革措施要有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

(3) 坚持改革创新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 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机制科学顺畅, 做到稳步推进, 进中提高。

(4) 坚持有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 确保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数量、林分结构优化、生态系统稳定, 越采越多, 越采越好。

3.2 分类采伐管理的基本框架

依森林分类管理为基础,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也划分为限额管理和非限额管理。对于以用材林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非规划林地和部分规划林地中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纳入非限额管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范围为非限额范围外的所有森林采伐活动。对于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各类森林经营单位, 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所确定的森林经营内容确定森林采伐限额;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 对于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森林采伐活动, 按照森林经营的主导功能, 森林采伐管理按照公益林和商品林编制采伐限额[3]。

3.2.1 非采伐限额管理

非限额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林木、规划林地上营造的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 以及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采伐的林木。对于非限额管理范围的采伐活动, 不再依靠限额指标控制, 但需依照采伐许可证进行管理。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林木和规划林地上营造的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的采伐活动, 按照森林经营者意愿, 自行确定森林采伐方式、采伐年龄和采伐量, 但是必须编制采伐作业设计, 并向所在县级 (国有林业局) 林业管理部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由县级林业管理部门核实是否为非林业用地, 审核后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3.2.2 采伐限额管理

(1) 培育性采伐。

对于培育性森林资源采伐, 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 对于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培育性森林采伐活动, 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编制采伐限额。人工中幼龄商品林培育性采伐, 主要依据森林采伐限额编限单位, 按照用材林培育目标, 所确定合理的保留密度, 以及相应的抚育间伐强度, 测算采伐限额;天然商品林的培育性采伐限额测算, 主要依据森林采伐限额编限单位, 天然用材林培育目标, 特别是要依据所确定的森林经营模式 (近自然经营、混交林经营等) , 按照相应采伐技术规程要求, 所确定的保留密度和相应的采伐方式, 测算采伐限额;低质商品林优化改造所需经营性采伐限额, 必须严格按照低质商品林认定标准, 确定低质商品林范围和数量, 测算经营性采伐限额。

(2) 商品性采伐。

商品性采伐的测算, 原则上按照用材林经济成熟 (市场成熟) , 或者达到采伐规程所规定的主伐年龄测算采伐限额。人工商品林商品性采伐限额的测算, 分别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一般商品林进行。对于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 按照达到采伐年龄的森林面积和单位面积蓄积, 测算采伐限额。对于一般商品林除了考虑商品林采伐年龄外, 还要结合采伐方式 (择伐或皆伐) , 测算采伐限额。天然商品林商品性采伐限额的测算, 要按照商品林培育目标, 结合采伐方式 (择伐或皆伐) , 测算采伐限额。

3.2.3 采伐审批检查

(1) 培育性采伐审批。

人工中幼林抚育采伐必须首先编制作业设计, 但是不再履行报批方式, 改为实行备案制;低质低效林改造必须先进行认定, 认定为低质低效林的森林采伐, 也必须编制作业设计, 不履行报批方式, 改为备案制。

(2) 商品性采伐审批。

人工林的商品性采伐必须编制作业设计, 但是不再履行报批手续, 改为实行备案制;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无需编制作业设计, 依旧沿用过去的管理办法, 严格实行报批制。

(3) 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审批。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更新采伐,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 沿用过去的竹理办法, 必须编制采伐作业设计, 且严格实行报批制。

3.2.4 采伐许可证管理

采伐许可证管理, 是采伐林木的法律凭证, 也是落实采伐限额指标管理的重要乎段, 中国自实施采伐许可证管理以来, 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经营与教训, 充分表明森林采伐许可证管理必须坚持不动摇。从国有林场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目标出发, 对于森林采伐许可证管理也按照限额管理和非限额管理分别进行管理。对于非限额管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 按照森林经营者经营意愿, 自行确定森林采伐方式和采伐量, 但是必须编制采伐作业设计, 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上级主管部门核实所采伐林木是否为非林业用地或者是林业用地上的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审查核实后按照规定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对于纳入限额管理的森林采伐活动, 由森林经营者提出, 国有林业局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申请, 安排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采伐设计。设计单位出具采伐作业设计书, 确定申请采伐林分的起源、林种、年龄、权属, 确定采伐树种、采伐类型、采伐方式、采伐面积、采伐蓄积量等。林业主管部门再根据采伐作业设计材料说明书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4 结语

国有林场采伐管理改革也正在进行试点, 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以森林分类经营为主线, 县级森林经营规划为指导, 森林经营方案为载体, 多种经营模式为支撑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现阶段森林采伐管理改革仅仅是试点的起步阶段, 针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今后工作的重点包括:分析改革试点的改革成果, 根据试点改革找出各地区相应的采伐管理办法;以采伐改革为契机, 逐步实现国有林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为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对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采伐管理制度修改完善, 并针对森林采伐管理和公益林补偿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制定出更为具体和实用的新方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松丹.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动摇[J].林业资源管理, 2002 (10) :6~8.

[2]万志芳, 李明.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综述[J].河南林业科技, 2007 (3) :18~20.

谈兴隆林业局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篇9

1、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对《森林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要积极制定《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条例》等规章和相关政策。联系实际, 广泛深入地开展林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树立先进典型, 提高全民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育林、护林, 开展义务植树、、环保行动, 共同来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加大打击、查处力度, 要求政府督办重大林政案件, 落实各项森林资源监督任务, 督促各地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充分认识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真正把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好坏, 作为考核各级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坚决遏制超限额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凡超额采伐的, 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确保不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

3、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依据森林资源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 对国有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 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对所属行政区域实行上管一级的管理制度, 业务上既受所在地的林业主管部门领导, 也受上一级的林业主管部门领导。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要征得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加强对驻在单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林政稽查队伍, 确保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力量不受消弱。

4、认真抓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

坚决停止对所有的天然林进行商品性采伐。对列为禁伐区的, 要停止一切采伐活动。对区划为限伐区的, 要严格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量。

对已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 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前提下, 在批准的采伐限额内, 对商品林的林木采伐可适度放活。对商品林中的速生丰产林 (包括定向掊育的工业原料林) , 尤其是非公有人工林采伐的管理, 要在核定的商品林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 以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

采取积极措施, 鼓励依法开展抚育间伐。抚育采伐限额不足的, 可以占用主伐限额, 并严格按照抚育采伐规程的规定进行采伐。对违反规定和设计作业的, 一律按滥伐追究责任。

5、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制度, 加强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的监督管理

凡采伐林木都要依法按规定的程序申办森林采伐许可证, 并按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要求进行采伐。林业主管部门在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时, 必须认真审核其林木地权属, 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 不得采伐林木。必须严格按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严禁超计划和无证采伐林木, 对不按规定发证, 超限额或超计划发证的, 坚决依法追究发证人员和发证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行事责任。没有采伐限额的单位和部门, 林业主管部门不得下达采伐计划。

铁路、公路的护路林和城镇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林木采伐应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并依法办理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印制的林木采伐许可证。

规范林木采伐程序, 严格控制皆伐, 确实需要进行皆伐的, 必须经省林业厅审批。凡国有、集体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 必须实行伐区调查设计、审批和验收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进行个人采伐林木的伐区调查设计验收制度。伐区调查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调查设计单位承担完成。凡征占用林地须采伐林木的, 必须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除按规定提交有关文件外, 还必须提交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和土地部门批准的有关土地使用手续, 经审批后才能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木材凭证运输的制度, 把木材运输检查监督作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制度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使木材运输检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铁路、交通等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木材运输的检查, 严格要求承运人依法凭证运输木材。

凡经营、加工木材的企业必须按规定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并按经营、加工许可证规定的地点、内容合法经营。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已消耗森林资源为主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的审核。严禁木材经营单位收购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无合法来源的木材。对新建扩建的已消耗林木资源为主的大中型纸浆、人造板等加工企业, 有关部门在审批时, 须报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森林资源审核, 并进行相应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要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经营木材行为, 堵住违规采伐木材的运输、销售和加工渠道, 把森林采伐限额监督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6、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建设, 理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谈森工林区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1 林木采伐管理的现状

1.1 采伐过度, 对生态造成破坏

很多管理人员单纯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随意对林木进行采伐, 既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也造成了一定林木资源的浪费。这是由传统的采伐思想所造成的, 导致采伐管理不到位, 缺乏科学性。

1.2 调查设计存在缺陷

在调查设计的过程中, 存在着采伐前无设计的现象。即使有设计, 但其项目少、质量低、误差大, 使得设计精度不高、标准地随意设置、压尺现象严重以及代表性差等, 这样就不能保障每个伐区的调查准度与质量。以上调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直接影响林木采伐管理, 致使伐区林木采伐屡屡超标。

1.3 采伐类型与树种管理存在问题

采伐类型和林种管理是林木资源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既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和利用, 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资源消耗。但目前还存在着采伐类型互换, 各采伐指标挪用, 分项串用, 采伐生态公益林等现象, 虽然采伐指标未突破, 但是却使林分质量下降, 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降低。

2 优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对策

2.1 创新林木采伐管理的思想

自我国新《森林法》制定以来, 森工林区各地林业部门要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 提高对采伐管理的认识程度, 不断创新管理的措施, 增强管理的意识, 做到合理、适度砍伐。逐渐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 摒弃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重要性的砍伐行为, 禁止盲目砍伐。林业采伐部门的管理者要依照《森林法》的有关规定, 认真做好采伐工作的各个环节, 严格审批各道工序, 将采伐管理作为一种责任制。

2.2 做好采伐前的调查, 严格进行核查

森工林区的气候环境比较适中, 四季分明, 降水丰富, 光照充足, 林木的生长状况也比较好。对此, 管理者要做好采伐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成材、高质量的树木进行采伐。具体来讲, 对木材品质的调查要反复审核, 避免出现问题, 对达不到采伐条件的林木不许采伐。首先, 要上报调查的设计成果, 对采伐的品种实行比例抽样, 要到现场进行核实。其次, 要合理设计采伐的规模和强度, 看其是否符合林木的生长要求, 不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最后, 对于检查不合格的项目, 不得审批, 要保证采伐被有效指导。

2.3 优化公益林的采伐管理方式

我国早在多年前就实行了“三北”防护林工程, 森工林区作为其重要的分支,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然林保护工程下的公益林是受法律保护的, 因为它可以发挥重大的生态效益。对此, 林木采伐管理者要特别重视对生态林木的砍伐, 对于重点保护区域内的公益林, 不可进行丝毫的砍伐活动, 在普通公益林区内, 也只能更新采伐, 采取低强度采伐和抚育。东北天然林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等地域, 对其中的中、幼林抚育工作要重点强调, 可以下发采伐许可、抚育伐指标等。只有做好以上工作, 才可以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提升森林储备量。

2.4 加强采伐管理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林木采伐管理的有效性, 就要充分利用人才的智慧, 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 要加强对采伐人员的教育培训, 完善调查、设计、检验的过程与方式, 做到精准达标, 万无一失, 从而树立较高的责任意识, 有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其次, 采伐过程中的监督与跟踪要落实到位, 保证采伐的质量与效果。再次, 要构建采伐管理考核机制, 只有人员培训合格后, 方可入岗, 以保证采伐技术高质量的完成。采伐单位及人员要具有资格证书, 才有权力实行林木采伐设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3 总结

上一篇:资本结构优化决策分析下一篇:存款保险制度利弊分析